腊梅的观赏栽培

腊梅的观赏栽培

一、蜡梅的观赏及栽培(论文文献综述)

王曼[1](2021)在《长沙县浔龙河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发展,植物专类园研究不断兴起,高品质专类园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改善专类园景观品质,是现代园林发展一个方向。在我国,紫薇的栽培历史久,品种多,可观赏,适应强,易管理,应用广,紫薇专类园发展趋势良好,有丰富景观、弘扬文化、科研科普、种质资源保存等功能,并为绿化产业带来新发展。在这样前提下探讨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就显得意义重大。通过浔龙河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为例,借鉴相关案例经验,讨论相关概念理论,探析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相关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梳理国内外植物专类园、紫薇专类园的概念、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得出:紫薇专类园形成渊源为专类药圃,且经历各阶段发展远播国外,目前紫薇相关研究包括栽培、繁殖、选育、抗性研究、园林应用。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以湖南邵阳双龙紫薇园、湖北襄阳中华紫薇园、湖南南岭植物园紫薇专类园、上海辰山植物园绣球专类园、贵州六盘水梅花山景区五个案例为借鉴,提炼出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相关参考经验,包括理念定位、总体规划、植物配置、文化表达、紫薇艺术造型、紫薇后期维护、文创活动开展及运营管理等,为后期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指明方向提供想法。归纳相关基础理论;梳理植物专类园的分类及设计要点;探讨紫薇专类园的特点,包括紫薇现有种质资源、景观效应、文化底蕴、适用类型、园林应用、功能作用等。依照植物专类共性与紫薇特性,总结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得出规划层面,包括环境分析、资源整合、主题定位、规划布局等方法;得出设计层面,包括山水地形、道路及铺装、植物造景、园建及小品、文化展示等方法的相关探讨。完成长沙县浔龙河紫薇专类园景观规划与设计。项目位于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占地面积约12.6hm2,是近郊重要的景观节点。项目拟收集湖南地区适用的共6个紫薇种,包括使用了品种约50余种,种植约800余株,突出紫薇专类特色。项目设计实践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设计、节点扩初。并通过植物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入,总结营造具有植物文化观赏性及地域文化展示性结合的紫薇专类园的参考模式,并对论文理论的适用性进行论证。

李雪刚[2](2021)在《腊梅的规模化栽培及市场分析》文中认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寒冬时节,不少山间野林、城市街头都能寻见朵朵傲立的蜡梅。腊梅是一种集观赏、环保及药用价值于一身的多功能树种,对腊梅的规模化栽培技术积累和研究,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理念的新农村建设大有裨益。基于此,分析了腊梅的规模化栽培种植,并探讨了腊梅市场的现状,展望腊梅经济的未来。

胡小倩[3](2021)在《蜡梅Cpcor413pm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L.)Link]是我国重要的冬季观赏花卉,在花卉资源相对较少的冬季,蜡梅是重要的鲜切花和盆景材料,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意义。COR基因(Cold-Regulated Gene,COR)为植物所特有的一类低温胁迫响应功能基因,本实验室前期已从蜡梅中克隆到一个与抗寒相关的基因,命名为Cpcor413pm1。本研究克隆了Cpcor413pm1基因上游启动子片段,希望通过对Cpcor413pm1基因启动子的功能分析,探索该基因在蜡梅花抗寒(冻)性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Cpcor413pm1基因在蜡梅中的q RT-PCR分析。对蜡梅不同组织、花发育不同时期及不同诱导处理下的Cpcor413pm1基因进行q RT-PCR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蜡梅各组织均有表达,在根和花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推测其可能参与根和花的发育调控;在蜡梅花发育各时期,Cpcor413pm1基因均有表达,衰败期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时期,推测该基因或许参与蜡梅花的衰老调控机制;Cpcor413pm1基因在4℃、42℃、脱落酸(ABA)、乙烯(ACC)等不同处理条件下,都能被诱导表达。2、Cpcor413pm1基因启动子克隆。通过染色体步移法获得Cpcor413pm1基因上游1815bp启动子序列,命名为Cpcor413pm1pro。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序列中除了启动子基本元件TATA-box、CAAT-box,还有一些非生物胁迫元件如MYB及激素响应元件ABRE、ERE等。3、Cpcor413pm1基因启动子活性验证及稳定表达。根据元件预测结果,对启动子片段进行3段缺失分析(Cpcor413pm1pro-P1/P2/P3),并构建各启动子片断的植物表达载体,然后将各重组载体转化烟草进行瞬时活性验证,将全长片段Cpcor413pm1pro转化拟南芥稳定表达。结果表明各启动子片段均有启动活性,并通过抗性筛选获得转Cpcor413pm1pro拟南芥T2代株系。4、Cpcor413pm1基因启动子组织特异性分析。对转Cpcor413pm1pro拟南芥进行GUS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转基因拟南芥各组织及种子发芽后的各生长时期均能染上色,推测Cpcor413pm1pro无组织特异性,然后对各组织的GUS基因进行q RT-PCR及GUS酶活分析,结果与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较为一致:在转基因植株各组织均有GUS表达,且GUS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根、茎、叶、果、花,说明Cpcor413pm1pro在植物各组织均有活性,是一个组成型启动子。5、Cpcor413pm1基因启动子胁迫响应分析。对转Cpcor413pm1pro拟南芥进行高低温胁迫及ABA和ACC激素诱导后,对转基因拟南芥的GUS基因和GUS酶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蜡梅Cpcor413pm1pro启动子的驱动下,GUS基因对4℃、42℃、ABA、ACC均有响应。

郑仰辉[4](2021)在《蜡梅冷适应基因Cpcor413pm1的原核蛋白表达及拟南芥超表达的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低温伤害对世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植物在抵抗低温的过程中体内会有多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相关蛋白得到表达。其中COR(cold-regulation)类基因是植物冷调节基因,编码亲水性的多肽,通过形成α-螺旋的二级结构对产生脱水的细胞脂膜起到稳定作用从而使植物能够抵御一定的寒冷。已有研究表明Cpcor413pm1蛋白与植物的抗非生物胁迫能力有关。为了明确蜡梅Cpcor413pm1基因在蜡梅抗寒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体功能,本实验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蜡梅Cpcor413pm1体外重组蛋白,并对超表达Cpcor413pm1基因的大肠杆菌进行抗逆性分析;同时,通过体外酶活实验验证Cpcor413pm1蛋白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保护作用。另外,通过构建植物超表达载体转入拟南芥进行非生物胁迫功能分析。最终,希望通过对Cpcor413pm1基因功能的研究,加深对COR413基因家族功能的认识。研究结果如下:(1)在构建的蜡梅花c DNA文库的基础上,通过PCR技术扩增出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ORF(Open Reading Frame)的蜡梅冷适应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命名为Cpcor413pm1(GenBank accession number:DQ359747)。该基因c DNA包括一个含有606碱基对,编码201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的预测分子量为22.69 kDa。含101个疏水氨基酸,占氨基酸总数的50.25%,41个极性氨基酸,19个碱性氨基酸,12个酸性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22.69 kDa,预测等电点为9.55,半衰期为30h,不稳定系数23.59,可以推测其为稳定的蛋白质。(2)将蜡梅Cpcor413pm1基因成功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并转化到宿主大肠杆菌BL21(DE3)Chemically Cell中进行表达,用温度为37℃,诱导剂IPTG的诱导浓度为1.0mM,诱导时间为6 h的条件表达融合蛋白。其经过SDS-PAGE电泳检测证明该融合蛋白为可溶性蛋白,且蛋白分子量值为41 kDa,与预期值大小一致。(3)运用Ni2+亲和层析柱技术纯化Cpcor413pm1蛋白,经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显示纯化的特异条带约在41 kDa处。(4)通过体外测定蜡梅Cpcor413pm1蛋白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保护作用,证实了SOD酶在蜡梅Cpcor413pm1蛋白保护下能够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保持酶的活性。(5)对转入Cpcor413pm1基因的大肠杆菌进行点板实验和的生长曲线分析,其实验结果表明,Cpcor413pm1蛋白能够响应低温、高温、高盐、干旱胁迫,该蛋白的过表达能提高大肠杆菌在低温、高温、高盐、干旱等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耐受性。(6)构建pCAMBIA2301G-Cpcor413pm1植物超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株系。通过qRT-PCR检测选出表达量高、中、低三个株系进行表型观察和非生物胁迫实验。各表型指标显示,Cpcor413pm1基因过表达并未显着影响拟南芥植株生长发育的过程。在逆境胁迫中,通过观察植株的生长状况及测量植株的叶绿素、丙二醛含量,证明了Cpcor413pm1转基因拟南芥的抗寒、抗干旱、抗高盐能力强于野生型拟南芥。综上所述,Cpcor413pm1基因能在植物的抗寒、抗旱、抗高盐等非生物胁迫方面起作用。

尚均忠[5](2020)在《蜡梅全基因组测序及其花香主成分合成相关基因功能解析》文中提出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属于木兰纲(Magnoliopsidae)樟目(Laurales)蜡梅科(Calycanthaceae)蜡梅属(Chimonanthus)植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有千年之久,是我国着名木本花卉。蜡梅花开冬季,花香十里,特殊的花期与浓郁的花香使其成为冬季赏花的理想花木,被广泛应用于园林建设、盆景、切花栽培以及香料的提取,具有极大地观赏和经济价值。作为木兰类植物的代表,蜡梅同样具有重要系统进化位置,目前关于木兰类植物与单双子叶的系统进化关系还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来,关于蜡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花香、花色及开花时间等优质性状,然而由于蜡梅完整基因组信息的匮乏,严重阻碍了其优质性状分子研究的开展。因此,本研究对蜡梅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并对蜡梅基因组特征进行全面系统解读,结合蜡梅花香代谢和转录组数据系统分析花香合成、调控相关基因,深入分析与花香主成分(芳樟醇和乙酸苄酯)合成相关基因家族,同时挖掘关键基因并进行功能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获得了高质量染色体级别基因图谱并完成了基因组注释。通过survey分析发现蜡梅基因组的大小约为778.71Mb,杂合度为0.60%,重复序列占比56.20%。本研究采用第二代Illumina和第三代Pac Bio测序技术对蜡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初步组装,并通过10X Genomics测序进行基因组的辅助组装,最后利用Hi C技术将蜡梅染色体进一步锚定到了11条染色体。测序获得269.7Gb的数据量,测序深度为346.35X,组装得到基因组大小为695.36 Mb,其中contig N50,scaffold N50,super scaffold N50分别为2.19 Mb、4.49Mb,66.35 Mb。BUSCO和CEGMA评估结果显示在蜡梅基因组中分别有95.02%和92.74%真核生物核心基因得到鉴定。以上结果表明基因组完整度高和连续性好,组装得到了高质量蜡梅基因组。采用同源预测、De novo预测以及基于转录组数据预测的方法,注释得到了23,599个结构基因,其中2,1940个基因被注释为蛋白编码基因。另外还注释得到了307.67Mb的重复序列以及2,749个非编码RNA。2.明确了蜡梅系统进化位置并鉴定到了两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通过对包括蜡梅以及夏蜡梅在内总共17个物种的比较基因组分析,确定了木兰类植物与双子叶植物互为姐妹群的系统进化关系。木兰类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分歧时间大约在140.0(113.0~153.1)百万年前,大约在10.0(4.9-24.9)百万年前蜡梅与夏蜡梅发生物种分歧。通过对蜡梅基因组内以及与其它物种间的共线性分析和共线性区块内同源基因的4Dtv和Ks分析,确定蜡梅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其中远期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大约发生于112.1百万年前,在樟科和蜡梅科分化之前,蜡梅科与木兰科分化之后;近期事件大约发生于77.8百万年前,在蜡梅和夏蜡梅分化之前,樟科与蜡梅科分化之后。染色体进化过程中经历了49次融合和48次断裂最终形成了当今的11对22条染色体。3.通过转录组与花香代谢数据联合分析鉴定到了蜡梅花香合成相关功能基因和转录因子。对蜡梅花芽期、盛开期以及末花期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组装得到了25,829个基因。通过三个时期转录组比较分析发现7,210个基因在三个时期间均差异表达。对三个时期四种花香主成分(芳樟醇、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以及罗勒烯)的释放规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4种成分的释放均受到花发育的调控,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从基因组层面对萜烯类和苯丙素/苯环类化合物合成相关通路上的基因进行鉴定,分别得到88和111个候选基因,其中两类物质合成相关通路分别有48和63个基因在花发育过程中表达。将三个时期花香成分变化规律与这些基因表达进行关联分析,进一步挖掘出蜡梅花香合成通路上关键节点基因Cp AACTs、Cp DXSs、Cp DXRs、Cp PALs以及末端Cp TPSs、Cp SAMTs和Cp BAHDs基因。共线性分析表明多数花香合成关键节点基因是通过串联复制和全基因组复制事件产生的。通过三个时期基因表达趋势与花香释放规律关联分析还鉴定到了99个调控蜡梅花香合成的潜在转录因子。4.揭示了蜡梅特征性香气成分芳樟醇合成进化机制,同时鉴定到了芳樟醇合成酶基因Cp TPS4的等位基因Cp TPS4-AS2,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催化产生橙花叔醇的功能。蜡梅基因组层面总共鉴定到52个萜烯合成酶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52个基因分布于5个被子植物特有分支,其中24个属于TPS-b分支。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蜡梅TPS-b亚家族发生了扩张,而串联复制是导致TPS-b亚家族扩张的主要原因。转录组分析表21个Cp TPSs基因在花中花发育不同时期表达,其中TPS-b亚家族中的4个基因(Cp TPS4和其3个拷贝基因Cp TPS17、Cp TPS18和Cp TPS19)在花中显着高表达,并且表达变化趋势与芳樟醇释放规律相一致。进一步分析发现Cp TPS17、Cp TPS18和Cp TPS19三个基因是由串联复制事件产生,前期已证明Cp TPS4具有芳樟醇合酶的功能,因而我们推测串联复制带来芳樟醇合成酶基因拷贝数的增加,不同拷贝基因选择性在花中高表达进而带来蛋白剂量上的变化,从而导致蜡梅特征香气芳樟醇产生的原因。利用基因组和转录组鉴定到了芳樟醇合成酶(Cp TPS4)的等位基因Cp TPS4-AS2。氨基酸比对分析发现,与Cp TPS4不同,Cp TPS4-AS2缺少N端的质体定位信号肽。亚细胞实验进一步证实C p T P S 4和Cp TPS4-AS2具有不同的亚细胞定位,分别定位于质体和细胞质。蛋白酶活实验表明这两个等位基因在体外具有相似的催化功能,都能以GPP为底物催化产生芳樟醇,以FPP为底物产生橙花叔醇。因而推测Cp TPS4-AS2为倍半萜橙花叔醇合成酶。实时定量PCR分析发现Cp TPS4和Cp TPS4-AS2在花发育过程中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比较发现这两个等位基因的启动子元件有很大的差异。5.鉴定到了控制蜡梅花香主成分乙酸苄酯合成的关键基因。从基因组中鉴定到33个BAHD基因家族成员,分别聚类到4个不同分支,其中21个Cp BAHDs基因分布在与挥发性酯类合成相关的第III和第V分支。共线性分析发现6条基因源于全基因组复制事件,18条基因由串联复制事件产生。结合基因组、转录组和代谢组筛选得到4条乙酸苄酯合成候选基因Cp BAHD1、Cp BAHD3、Cp BAHD4和Cp BAHD32。通过克隆和序列比对分析发现4条基因都具有酰基转移酶保守功能域HXXXD和DFGWG。体外酶活实验证实Cp BAHD1、Cp BAHD3和Cp BAHD32具有催化合成乙酸苄酯的功能,本氏烟草瞬时转化实验表明分别瞬转Cp BAHD1、Cp BAHD3和Cp BAHD32基因的烟草叶片在外施苯甲醇底物时都能合成挥发性乙酸苄酯,进一步证明这三个基因具有乙酸苄酯合成酶的功能。对三个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表达分析表明只有Cp BAHD1基因在花中特异性高表达,因而该基因可能为控制蜡梅花香乙酸苄酯合成的关键基因。综上所述,本研究完成了蜡梅全基因组测序,获得了高质量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鉴定到了两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同时明确了蜡梅(木兰类植物)的系统进化位置;揭示了蜡梅特征性香气成分芳樟醇合成进化机制并鉴定到了蜡梅花香第二大组分乙酸苄酯合成的关键基因。以上结果为蜡梅花香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将来进一步深入开展分子遗传学研究,鉴定控制蜡梅开花时间、花香花色等众多性状的功能基因提供遗传信息资源。

盛豪[6](2020)在《乡土植物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研究 ——以安徽省肥西县铭传乡为例》文中认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给乡村景观提升指出了新方向,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景观成为设计者关注的热点。乡土植物种类丰富,在当地应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又可以凸显乡村景观特色,是植物景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类型。本文以乡村景观中乡土植物的应用方法研究为主题,对乡土植物的配置与应用原则和乡土植物的配置手法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安徽省肥西县铭传乡为研究对象,对其庭院空间、公共活动空间、道路路侧、滨水空间、农业生产用地等不同区域的植物景观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三河村和楼塘村的乡村景观提升规划设计,并结合现有理论和实践规划内容对乡土植物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模式、经济作物在乡村景观中的作用及乡土植物景观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进行了探讨,为乡村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当地乡土植物种类与应用现状经过调研与汇总,整理出主要的94种适宜肥西县种植的乡土植物,分别属于49个科,76个属,其中乔木34种,灌木29种,藤本16种,水生植物15种。主要应用于庭院空间、公共活动空间、道路路侧、滨水空间、农业生产空间等不用空间。并总结出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出现的四大问题,分别是乡村植物景观特色不明确;景观植物群落结构单一;常绿植物比例偏高;公共活动空间植物养护管理水平有待提升。(2)乡村景观提升规划实践在进行乡土植物景观营造时,将庭院空间与农业生产空间作为规划重点,通过增加乡土植物的应用比例以及打造特色植物产业的方式凸显乡土植物在景观营造中的地位,通过增加落叶植物的方式完善植物景观季相变化,丰富多层次、立体化的植物群落结构;对于公共活动空间、道路路侧及滨水空间,可以通过增加乡土乔木树种比例,丰富湿地及水生乡土植物等方法,营造富有当地特色的乡土植物景观。(3)乡村景观设计中乡土植物的应用模式与乡土植物的作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乡土植物的应用模式应根据乡村的不同区域进行划分,庭院空间适宜选择果树、蔬菜类植物,采用分块规划菜地与散植果树的模式;农业生产空间适宜选用乔木、草本植物,保留现状场地的基础上采用散植的方式;公共活动空间适宜选用乔木、灌木类植物,采用“落叶乔木+花灌木+低矮灌木”的种植模式;道路路侧适宜选用落叶乔木、灌木与草花类植物,采用落“叶乔木+灌木+草花”相结合的复层种植模式;滨水空间适宜选用乔木、湿地植物、水生植物,采用自然式种植模式。并在充分尊重乡村原始生态的基础上,提高乡土植物的应用比例,打造多层次,立体式的植物种植层次,注重植物景观季相变化效果;通过在庭院规划可食地景,打造适合乡村发展的生态经济产业的方法突出经济作物在乡村景观中的作用。

李响[7](2020)在《基于转录组测序挖掘蜡梅挥发类萜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及功能分析》文中认为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为我国传统香花植物,于寒冬腊月开放,具怡人的芳香,是提取香精的理想材料。蜡梅花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的主要成分包括苯环类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后者以单萜类化合物和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主。为了研究蜡梅花VOC的合成与调控机制,我们以2个不同基因型蜡梅的花构建了转录组,以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样本构建了 10个表达谱,通过对转录组测序结果和表达谱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挖掘蜡梅挥发类萜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对筛选得到2个萜烯合成酶(TPS,terpene synthase)基因进行鉴定、克隆及功能验证。主要结果如下:1、完成2个基因型的蜡梅花转录组测序。选择校园内自然生长的2株蜡梅H29和H64,取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10个花样本,提取RNA构建了 2个转录组,并将2个库的数据整合形成1个总库。这3个库的Unigene总数分别为73,952 个、89,200 个和 83,257 个,总库 N50 为 1174 bp。所有的 Unigene 都与NR、NT、Swiss-Prot、KEGG、COG、GO 数据库进行比对,50213 条 Unigene(60.31%)得到功能注释。2、分析转录组数据,筛选候选基因。根据功能注释,找到类萜挥发物合成相关Unigene 共 101 条,包括甲羟戊酸代谢途径(MVA,mevalonic acid pathway)Unigene 24 条,二甲基赤糖醇代谢途径(MEP,methylerythritol phosphate pathway,)Unigenen 37 条,异戊烯转移酶基因(PTS,Prenyltransferase)Unigene 16 条,萜类合成酶(TPS,terpene synthase)Unigene 24 条。总共 1656 个 Unigene 被注释为转录因子,这些基因来自51个维管束植物转录因子大家族,包括MYB、bHLH、WRKY、AP2/ERF 等家族。3、完成10个不同基因型不同发育时间的蜡梅花表达谱。取来自2个基因型的10个不同发育时间的蜡梅花样本进行表达谱测序,所得原始数据标签数量均在300万条以上,clean tags 比例均在95%以上,每个样本的匹配标签数均在clean tag总数的80%左右,最高84.97%,最低78.49%。4、分析表达量数据得到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分析类萜合成关键代谢途径基因,我们得到以下Unigene的表达量数据:糖酵解途径39条、磷酸戊糖途径相关基因共10条、MVA和MEP代谢途径基因19条。筛选H29和H64的共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STEM分析,根据这些共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选择了 5个代谢途径基因,8个共上调表达基因,以及2个共下调表达基因进行了进一步的定量分析,获得了:a)候选Unigene在H29、H64以及SW001这3个基因型的蕾、初开、盛开3个时期的表达情况;b)候选Unigene在10个蜡梅基因型的表达结果;c)候选代谢途径Unigene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d)验证了 Unigene表达调控趋势与表达谱分析的一致性,表达谱数据可信;e)光照和温度对候选Unigene的调控作用。5、克隆得到2个CpTPSs基因。应用qRT-PCR和RACE-PCR技术克隆得到CpTPS313和CpTPS1 72基因。CpTPS313基因的cDNA全长为1629bp,开放阅读框完整,长为1512bp,编码504个氨基酸,与来自不同物种的芳樟醇合成酶蛋白序列(LINS,Linalool synthase)同源性较高;CpTPS1 72基因的cDNA全长为1972 bp,开放阅读框完整,长为1758 bp,编码586个氨基酸,与罗勒烯合成酶(ocimene synthase)相似度较高。两个基因的蛋白质序列均包含一个完整的terpene-synthase功能域,属于萜类合成酶家族。6、通过转化烟草对CpTPSs基因进行功能验证。将CpTPS313和CpTPS1 72基因转入烟草的花进行超表达,待转基因植株开花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以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S-SPME-GC-MS)对烟草花挥发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只有CpTPS1 72转基因株系检测到了大量的新增挥发物,多为倍半萜和双萜衍生物。推测CpTPS1 72可能具有多功能,可以与FPP和GGPPS底物结合催化类萜的生物合成。本研究拟通过构建蜡梅花转录组,并通过表达谱分析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发育时期的差异表达基因,明确蜡梅花VOC中类萜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的关键反应步骤酶和特定的类萜产物,为阐明次生代谢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花香散发机理提供依据。

林舒琪[8](2020)在《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与九州景区植物原真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从历史文献研究和现状植物调查两方面着手,对圆明园九州景区的植物景观原真性展开分析和研究,并为九州景区遗址保护与植物展示工作提出相关建议。研究6类圆明园相关文档和图档资料,总结其历史盛期时主要的植物种类、植物景观意境、植物配置模式等内容,整理出约有160种或品种的植物圆明园盛期植物种类表,总结出全园历史盛期的基调树种。对《花果树木价值清单》定种中有争议和模糊定种的15种或品种植物如刺松、马英花、千松、柏树、柏松、槟子、沙果树、探春花、黄海棠、欧栗子以及笔者提出疑议的罗汉松、佛梅花、红白丁香、白樱桃、万寿带进行了详细考据和论证定种。在御制诗文方面,与前人研究对比,本文新发现约21种植物种类且对各植物出现频次、种植位置、配景植物等进行了统计。在图档史料研究方面,本文纠正了前人辨析《圆明园四十景图》翻拍绢本中的色差等问题,根据电子版原件开展植物图像辨析研究,辨析出植物55种。对很有可能是表现清帝在圆明园的生活场景的《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和《清院画十二月令图》首次展开植物种类辨析,识别出43种植物。对圆明园全园现状植被资源展开系统调查,对九州景区的植被展开物种调查,样方调查和特殊调查。全园植被现状调查共统计到743种及品种,比历年普查平均多500种以上,其中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沉水植物的调查是几乎是同类普查所没有的,对野生植物的调查也更为详细。九州景区共统计到九州景区共统计到150种和品种的植被。根据该区样方调查统计植被相对重要值等指标,分析景区优势种。从遗址安全、遗址保护方面考虑,统计九州景区死亡乔木和对遗址有威胁乔木并展开相应分析。将全园特别是九州景区现状植被情况与历史盛期植物景观展开对比,得出九州景区木本植物种类原真性为13%-27%。在乔木优势种方面,大部分次级景区具有一定的原真性,但部分树种如刺槐、毛白杨、白蜡、‘紫叶’李等不宜作为优势种出现。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植物景观的原真性展示角度出发,对圆明园全园植物景观提出控制性建议,对九州景区植物景观提出包括历史植物景观展示以及对死亡乔木、威胁遗址乔木处理方案在内的具体建议。

鲁赛阳[9](2020)在《南昌市蜡梅品种分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L.)Link特产我国,是我国少有的冬花植物,栽培历史悠久,园林应用广泛,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但目前我国蜡梅品种资源的清查工作尚未完成,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对南昌地区蜡梅品种进行实地全面系统调研,基本上摸清了蜡梅种质资源现状,同时筛选出来一些性状优良、观赏价值较高的蜡梅品种,本次研究共发现蜡梅品种92个,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从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末(主要调查时间集中在2017年11月—2018年4月与2018年11月—2019年4月蜡梅主花期),对南昌地区的蜡梅品种进行资源调查,共鉴定出92个品种,其中素心蜡梅品种27个,乔种蜡梅34个,红心蜡梅品种31个(2)根据花型、花色、花径大小、内被片紫纹以及花蕾等重要的观赏特点,筛选出在南昌地区表现优良的蜡梅品种31个。(3)以形态学为基础,利用19个性状对92个蜡梅品种进行数量分类研究,得到的聚类分析结果与蜡梅品种形态分类的结果基本一致。(4)根据蜡梅品种的花型、中被片颜色、先端的形态、中被片形状、内被片有无紫纹等、果实、花蕾等性状方面的差异,编制了南昌92个蜡梅品种检索表。

黄郎[10](2020)在《贵州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城市应用区域规划研究》文中认为贵州省拥有极为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但目前对于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研究较为薄弱。为掌握贵州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观赏特性、生态地理分布和蕴藏量,摸清其物种格局并分析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贵州城市绿化树种影响的差异性,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以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筛选出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的种类,并基于Arc GIS软件对其进行园林绿化区域规划。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省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维管木本植物797种,占贵州省维管束植物科的9.95%,隶属于106科288属,科属数量分别占贵州维管束植物总科属数量的42.06%与16.17%;优势科有23科,优势属有10属,其中裸子植物8科17属30种,双子叶植物94科257属736种,单子叶植物4科14属31种,并涵盖了乔灌藤三类生活型的植物,以乔木型居多,灌木次之,木质藤本最少。观赏用途上48.06%的物种可以用于观花,且观花特性多样,以白色系为主,红色系及黄色系次之,最少的为蓝紫色系花卉;观花期主要集中在春季;花径在1-3cm的观花植物居多,其次是3-5cm、>5cm两类,花相类型以星散花相、团簇花相与线条花相较为主。观叶植物相对观花类较少,观形植物与攀援植物为包含物种数最少的类型,竹类共有18种。从园林用途上看,最丰富的的一类为花灌木类,其次为独赏树、庭荫树类,盆栽及造型类、行道树、防护树、木质藤本类、植篱类相对较少,最少的为地被类与室内装饰类。(2)在水平分布上,贵阳市、黔南州以及铜仁印江、江口等地所含野生木本观赏植物最多,其次为黔东南州南部、黔西南州南部、遵义西北部等地区;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地方如六枝特区、普安、晴隆、镇远、三穗等地,仅有不到60种;主要表现为在原生性较好的区域以及保护区所在区域物种丰富度较高。基于海拔尺度的垂直分布上,物种丰富度增长趋势呈现为单峰状态,在海拔500~1500m区间段内物种丰富度最高。总的来看,基于海拔尺度的垂直分布上呈现出垂直差异高于水平差异的特点,以及喜热物种偏南和耐寒物种偏北的变化趋势。(3)本着遵循自然规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以城市绿化建设为导向、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以1月平均气温及行政区划为Ⅰ级指标,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最低温、7月平均气温作为辅助指标;降雨量、1月极端低温、7月平均最高温、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积温以及贵州省植被区划作为Ⅱ级指标,以基于DEM的多元线性回归+残差内插法为操作方法,Arc GIS软件为制图基础,将贵州省园林绿化区域划分为8个区,分别为:黔西南、黔南温热极湿润园林绿化区(Ⅰ区)、赤水温热湿润园林绿化区(Ⅱ区)、黔南、黔东南温暖极湿润园林绿化区(Ⅲ区)、黔西南温暖极湿润园林绿化区(Ⅳ区)、黔东、黔东南温和极湿润园林绿化区(Ⅴ区)、黔中、黔北温和湿润园林绿化区(Ⅵ区)、黔西温凉湿润园林绿化区(Ⅶ区)、威宁、赫章寒冷湿润园林绿化区(Ⅷ区)。(4)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797种贵州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综合评价并进行分级,得出观赏价值较高、抗性较好的一级观赏植物(>4)有28种;二级观赏植物(3.6~4)122种,综合价值稍低于一级但可作为资源开发的坚实后备资源;三级(3.2~3.6)、四级(<3.2)各有398种、249种,部分物种虽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但因资源少或适应性较差等问题而列入此类,不建议大规模开发。根据所有植物的综合得分情况,将开发应用潜力评价等级为一级与二级(评分>3.6)的植物列为开发潜力较大的对象,并将其进行城市应用区域规划得出:园林绿化区Ⅲ区与Ⅵ区观赏植物数量为最丰富的地区,高达129种与127种,其次为Ⅰ区、Ⅴ区、Ⅶ区,各有109种、96种、82种,最少的区域为Ⅳ区、Ⅱ区、Ⅷ区,分别有44种、40种、28种;总的表现为Ⅲ区>Ⅵ区>Ⅰ区>Ⅴ区>Ⅶ区>Ⅳ区>Ⅱ区>Ⅷ区。

二、蜡梅的观赏及栽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蜡梅的观赏及栽培(论文提纲范文)

(1)长沙县浔龙河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目的
        1.2.2 意义
    1.3 相关概念
        1.3.1 植物专类园
        1.3.2 紫薇专类园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植物专类园
        1.4.2 紫薇
        1.4.3 小结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案例借鉴
    2.1 湖南·邵阳双龙紫薇园
        2.1.1 案例概况
        2.1.2 案例特色
        2.1.3 启示借鉴
    2.2 湖北·襄阳中华紫薇园
        2.2.1 案例概况
        2.2.2 案例特色
        2.2.3 启示借鉴
    2.3 湖南·南岭植物园紫薇专类园
        2.3.1 案例概况
        2.3.2 案例特色
        2.3.3 启示借鉴
    2.4 上海·辰山植物园绣球专类园
        2.4.1 案例概况
        2.4.2 案例特色
        2.4.3 启示借鉴
    2.5 贵州·六盘水梅花山景区
        2.5.1 案例概况
        2.5.2 案例特色
        2.5.3 启示借鉴
    2.6 小结
3 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相关理论及方法探讨
    3.1 相关基础理论
        3.1.1 园林美学
        3.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3.1.3 植物群落学
        3.1.4 符号学美学
    3.2 植物专类园分类及设计要点
        3.2.1 分类
        3.2.2 设计要点
    3.3 紫薇专类园的特点
        3.3.1 丰富的种质资源
        3.3.2 独特的景观效果
        3.3.3 深厚的文化底蕴
        3.3.4 多样的应用方式
        3.3.5 多种的园林应用
        3.3.6 广泛的功能作用
    3.4 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方法
        3.4.1 规划层面
        3.4.2 设计层面
    3.5 小结
4 长沙县浔龙河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
    4.1 项目概况
        4.1.1 基础条件
        4.1.2 场地现状
    4.2 设计总则
        4.2.1 设计依据
        4.2.2 设计原则
        4.2.3 设计定位
        4.2.4 设计目标
    4.3 总体规划
        4.3.1 景观结构与功能分区
        4.3.2 平面布局
    4.4 分区规划
        4.4.1 入口管理区
        4.4.2 生产科普区
        4.4.3 文化展示区
        4.4.4 紫薇品种区
        4.4.5 自然休闲区
    4.5 专项设计
        4.5.1 山水地形
        4.5.2 道路交通
        4.5.3 园建及小品
        4.5.4 市政工程
        4.5.5 植物景观规划
        4.5.6 文化体现
    4.6 重要节点设计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紫薇品种分类表格
附录B 主要节点初步设计图纸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腊梅的规模化栽培及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腊梅的规模化栽培种植
    1.1 腊梅植株的规模化繁育
    1.2 腊梅的规模化栽培技术
2 腊梅的市场经济现状及发展
    2.1 腊梅规模化育苗
    2.2 腊梅产品的经济价值
        2.2.1 看造型枝条。
        2.2.2 观赏腊梅花朵。
        2.2.3 闻花香。
        2.2.4 看场景布局。
    2.3 腊梅的社会价值
3 结语

(3)蜡梅Cpcor413pm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蜡梅的研究概况
        1.1.1 蜡梅属植物资源及分布
        1.1.2 蜡梅的品种分类
        1.1.3 蜡梅的栽培及应用
        1.1.4 蜡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2 COR基因研究进展
        1.2.1 COR基因的基本特征
        1.2.2 COR基因的表达调控
        1.2.3 COR413基因家族
    1.3 植物启动子概述
        1.3.1 植物启动子的结构特征
        1.3.2 植物启动子的分类
        1.3.3 启动子克隆方法
        1.3.4 启动子功能分析方法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3章 蜡梅Cpcor413pm1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蜡梅各组织及花发育不同时期、幼苗不同胁迫处理的样本采集
        3.2.2 蜡梅总RNA的提取及cDNA第一链的合成
        3.2.3 Cpcor413pm1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表达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蜡梅总RNA提取
        3.3.2 Cpcor413pm1基因的在蜡梅中的表达分析
    3.4 讨论
第4章 蜡梅Cpcor413pm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
    4.1 实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载体和菌株
        4.1.3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4.1.4 主要仪器设备
        4.1.5 自配试剂及培养基
    4.2 实验方法
        4.2.1 蜡梅基因组DNA的提取
        4.2.2 Cpcor413pm1基因启动子扩增
        4.2.3 蜡梅Cpcor413pm1基因启动子片段的克隆
        4.2.4 启动子序列分析
        4.2.5 Cpcor413pm1基因启动子缺失片段的克隆
        4.2.6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蜡梅Cpcor413pm1基因启动子序列的获得
        4.3.2 Cpcor413pm1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
        4.3.3 Cpcor413pm1pro-P1/P2/P3序列克隆结果
        4.3.4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4.4 讨论
第5章 Cpcor413pm1基因启动子功能分析
    5.1 实验材料
        5.1.1 植物材料
        5.1.2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5.1.3 主要仪器设备
        5.1.4 自配试剂及培养基
    5.2 实验方法
        5.2.1 Cpcor413pm1基因启动子在烟草中的瞬时活性验证
        5.2.2 转基因拟南芥筛选鉴定
        5.2.3 转基因拟南芥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5.2.4 Cpcor413pm1pro转基因拟南芥GUS基因荧光定量分析
        5.2.5 Cpcor413pm1pro转基因拟南芥GUS蛋白定量检测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转化烟草瞬时表达活性检测
        5.3.2 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
        5.3.3 转基因拟南芥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5.3.4 Cpcor413pm1pro转基因拟南芥的GUS基因表达
        5.3.5 Cpcor413pm1pro转基因拟南芥GUS蛋白的定量分析
    5.4 讨论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结果
    6.2 下一步实验计划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4)蜡梅冷适应基因Cpcor413pm1的原核蛋白表达及拟南芥超表达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COR蛋白概述
        1.1.1 .COR蛋白的功能
        1.1.2 植物COR413蛋白的研究进展
        1.1.3 COR413蛋白的结构特征
    1.2 原核表达系统概述
        1.2.1 pET表达系统简介
        1.2.2 pET表达载体
        1.2.3 原核表达宿主菌株
        1.2.4 COR蛋白家族的原核表达
    1.3 蜡梅研究进展
        1.3.1 蜡梅形态与分布
        1.3.2 蜡梅品种分类
        1.3.3 蜡梅开发与应用
        1.3.4 蜡梅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技术路线
第3章 蜡梅CPCOR413PM1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蜡梅植物材料
        3.1.2 菌株与载体
        3.1.3 主要试剂
        3.1.4 主要仪器设备
        3.1.5 主要自配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Cpcor413pm1基因的克隆
        3.2.2 Cpcor413pm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3.2.3 Cpcor413pm1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3.2.4 Cpcor413pm1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Cpcor413pm1基因的克隆
        3.3.2 Cpcor413pm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3.3.3 Cpcor413pm1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3.3.4 Cpcor413pm1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3.4 讨论
第4章 低温和高温胁迫下蜡梅CPCOR413PM1蛋白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保护作用分析
    4.1 实验材料
        4.1.1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4.1.2 主要自配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Cpcor413pm1融合蛋白的纯化
        4.2.2 Cpcor413pm1蛋白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作用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Cpcor413pm1重组蛋白的纯化
        4.3.2 Cpcor413pm1蛋白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对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保护作用分析
    4.4 讨论
第5章 超表达蜡梅CPCOR413PM1基因大肠杆菌的抗逆性分析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蜡梅Cpcor413pm1蛋白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对大肠杆菌的作用
        5.2.2 蜡梅Cpcor413pm1蛋白在高盐、干旱、高渗透胁迫下对大肠杆菌的作用
    5.3 实验结果
        5.3.1 点板试验鉴定超表达Cpcor413pm1基因大肠杆菌的抗低温、高温、干旱、高盐、高渗透能力
        5.3.2 生长曲线法分析超表达Cpcor413pm1基因大肠杆菌的抗低温、高温、高盐、干旱、高渗透能力
    5.4 讨论
第6章 CPCOR413PM1基因植物超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拟南芥遗传转化研究
    6.1 实验材料
        6.1.1 植物材料
        6.1.2 载体及菌株
        6.1.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6.1.4 主要仪器设备
    6.2 实验方法
        6.2.1 蜡梅Cpcor413pm1植物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6.2.2 转化拟南芥
        6.2.3 转基因拟南芥的检测
        6.2.4 转基因拟南芥的功能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6.3.2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
        6.3.3 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观察
        6.3.4 转Cpcor413pm1拟南芥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分析
    6.4 讨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蜡梅Cpcor413pm1基因的原核表达
        7.1.2 Cpcor413pm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拟南芥遗传转化研究
    7.2 下一步试验计划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5)蜡梅全基因组测序及其花香主成分合成相关基因功能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1.研究问题的由来
    2 园艺植物基因组研究概述
        2.1 基因组测序技术变革
        2.1.1 第一代测序技术
        2.1.2 第二代测序技术
        2.1.3 第三代测序技术
        2.2 基因组组装技术的开发
        2.2.1 基因组组装技术流程
        2.2.2 基因组现行组装技术
        2.3 基因组学技术在园艺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3 植物花香研究进展
        3.1 植物花香挥发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相关基因
        3.1.1 萜烯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以及相关基因
        3.1.2 苯丙素/苯环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以及相关基因
        3.2 花香挥发物的合成调控基因
    4 蜡梅研究进展
        4.1 蜡梅开花研究进展
        4.2 蜡梅(木兰类植物)系统进化位置
        4.3 蜡梅花香研究进展
        4.3.1 蜡梅花香挥发物的检测与鉴定
        4.3.2 蜡梅花香挥发物合成相关基因研究
    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蜡梅全基因组测序与组装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植物材料
        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试剂
        2.4 蜡梅DNA和 RNA的提取以及质量检测
        2.5 蜡梅基因组文库构建及测序
        2.6 蜡梅基因组测序数据的质量控制
        2.7 蜡梅基因组大小和杂合度评估
        2.8 蜡梅基因组组装
        2.8.1 基因组组装
        2.8.2 10X Genomics辅助组装
        2.8.3 HiC辅助染色体组装
        2.9 蜡梅基因组组装质量评估
        2.9.1 蜡梅基因组基因区覆盖度
        2.9.2 蜡梅基因组完整性评估
        2.10 蜡梅基因组注释
        2.10.1 重复序列注释
        2.10.2 非编码RNA注释
        2.10.3 基因结构注释
        2.10.4 基因功能注释
    3 结果与分析
        3.1 蜡梅测序样品选择与DNA提取
        3.2 蜡梅基因组survey分析
        3.3 蜡梅基因组测序及质量控制
        3.3.1 蜡梅基因组测序
        3.3.2 蜡梅基因组三代测序数据的质量评估
        3.4 蜡梅基因组的组装
        3.4.1 蜡梅基因组的初步组装
        3.4.2 蜡梅基因组HiC辅助组装
        3.4.3 基因组组装结果评估
        3.5 蜡梅基因组注释
        3.5.1 重复序列注释
        3.5.2 非编码RNA注释
        3.5.3 基因结构注释
        3.5.4 基因功能注释
    4 讨论
        4.1 基因组测序与组装
        4.2 基因组注释
    5 小结
第三章 蜡梅比较基因组和系统进化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基因家族分析
        2.2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及物种分化时间估计
        2.3 基因复制方式分析
        2.4 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分析
        2.5 樟目古染色体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蜡梅基因家族分析
        3.2 蜡梅系统进化及基因家族扩张收缩分析
        3.3 基因复制方式和全基因组复制分析
        3.4 蜡梅染色体进化历史分析
    4 讨论
        4.1 蜡梅系统进化位置
        4.2 蜡梅复杂基因组的进化历史
    5 小结
第四章 蜡梅花发育不同时期转录组测序及花香成分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植物材料
        2.2 RNA提取和质量检测
        2.3 蜡梅花转录组测序文库构建和测序
        2.4 花不同发育时期花香主成分的测定
        2.5 花不同发育时期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和转录组可变剪切分析
        2.6 花香合成相关基因及调控相关转录因子的挖掘
    3 结果与分析
        3.1 RNA的提取与质量检测
        3.2 RNA测序数据的质量评估
        3.3 转录组可变剪切鉴定
        3.4 基因定量分析
        3.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6 差异表达基因GO和 KEGG富集分析
        3.7 蜡梅花香主成分在花发育不同时期释放规律分析
        3.8 萜烯类物质合成相关基因的挖掘和分析
        3.9 苯丙素/苯环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挖掘和分析
        3.10 花香挥发物转运相关蛋白挖掘和分析
        3.11 参与花香物质合成调控的转录因子的挖掘和分析
    4 讨论
        4.1 蜡梅花发育不同时期转录测序及主要花香成分释放规律
        4.2 蜡梅花香合成通路上关键基因的鉴定及其进化来源
    5.小结
第五章 蜡梅萜烯合成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功能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及载体
        2.1.3 培养基
        2.1.4 主要试剂及标准品
        2.2 实验方法
        2.2.1 蜡梅样品DNA和 RNA的提取
        2.2.2 蜡梅萜烯合成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2.3 蜡梅萜烯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2.2.4 载体构建
        2.2.5 荧光定量分析
        2.2.6 原核表达
        2.2.7 蛋白酶活实验
        2.2.8 挥发性成分GC-MS检测
        2.2.9 本氏烟草瞬时转化及亚细胞定位
    3 结果与分析
        3.1 蜡梅TPS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
        3.2 蜡梅CpTPSs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以及复制
        3.3 蜡梅CpTPSs基因的结构
        3.4 蜡梅CpTPSs基因的启动子分析
        3.5 蜡梅萜烯合成酶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3.6 CpTPS4、CpTPS4-AS2和CpTPS16 的原核表达以及蛋白纯化
        3.7 CpTPS4、CpTPS4-AS2和CpTPS16 的亚细胞定位
        3.8 CpTPS4、CpTPS4-AS2和CpTPS16 的体外酶活实验
        3.9 CpTPS4和CpTPS4-AS2 在蜡梅花发育不同时期表达分析
        3.10 CpTPS4和CpTPS4-AS2 启动子元件比较分析
    4.讨论
        4.1 蜡梅TPS基因家族选择性的扩张促进特征性香气芳樟醇的产生
        4.2 等位基因 CpTPS4和CpTPS4-AS2 的不同转录模式和功能
    5 小结
第六章 蜡梅BAHD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功能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及载体
        2.1.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2.1.4 标准品及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蜡梅BAHD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2.2 蜡梅Cp BAHDs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2.2.3 荧光定量PCR
        2.2.4 原核表达和体外酶活实验
        2.2.5 蜡梅CpBAHDs基因亚细胞定位及植物体内酶活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蜡梅BAHD基因家族的鉴定
        3.2 蜡梅BAHD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分析
        3.3 蜡梅Cp BAHDs基因的定位及基因复制
        3.4 蜡梅Cp BAHDs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3.5 蜡梅Cp BAHDs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功能分析
        3.6 蜡梅Cp BAHDs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3.7 蜡梅Cp BAHDs基因的表达模式
    4 讨论
        4.1 蜡梅花香主成分乙酸苄酯合成基因的鉴定及功能解析
        4.2 全基因组和串联复制事件是蜡梅BAHD基因家族产生的主要驱动力量
    5.小结
第七章 展望
    1.本研究的创新点
    2.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附录 Ⅱ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乡土植物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研究 ——以安徽省肥西县铭传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4.1 梳理和总结当地乡土植物种类与应用现状
        1.4.2 分析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中出现的几大问题
        1.4.3 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的植物种植模式进行探讨
        1.4.4 提出乡村景观设计中乡土植物应用模式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乡村
        2.1.2 乡村景观
        2.1.3 乡村植物景观
        2.1.4 乡土植物
    2.2 基础理论研究
        2.2.1 园林美学
        2.2.2 生态学原理
        2.2.3 植物群落学
3 铭传乡村落植物景观调研
    3.1 铭传乡自然地理概况
        3.1.1 铭传乡行政区划
        3.1.2 地方特色
        3.1.3 地形及气候条件
        3.1.4 文化旅游资源
        3.1.5 植物资源
    3.2 不同区域植物种植现状分析
        3.2.1 庭院空间植被种植现状
        3.2.2 公共绿地植被种植现状
        3.2.3 道路路侧植被种植现状
        3.2.4 滨水空间植被种植现状
        3.2.5 农业生产空间植被种植现状
    3.3 乡村现状绿化存在的问题
        3.3.1 植物景观特色不明确,乡土植物应用比例应适当提高
        3.3.2 景观植物群落结构单一,种植模式应进一步完善
        3.3.3 常绿植物比例偏高,应注重植物景观季相变化效果
        3.3.4 公共活动空间植物养护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3.4 小结
4 铭传乡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的应用实践
    4.1 建设现状概览
        4.1.1 三河村
        4.1.2 楼塘村
    4.2 植物景观与村落风水及当地文化的融合
        4.2.1 植物景观与村落风水的融合
        4.2.2 植物景观与当地文化的融合
    4.3 三河村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的应用实践
        4.3.1 三河村植被种植现状
        4.3.2 乡土植物规划应用目标
        4.3.3 不同区域乡土植物应用方法
    4.4 楼塘村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的应用实践
        4.4.1 楼塘村植被种植现状
        4.4.2 乡土植物规划应用目标
        4.4.3 不同区域乡土植物应用方法
    4.5 小结
5 村落乡土植物配置与应用模式探讨
    5.1 不同区域的植物选择与种植模式
        5.1.1 庭院空间
        5.1.2 公共活动空间
        5.1.3 道路路侧
        5.1.4 滨水空间
        5.1.5 农业生产空间
    5.2 乡土植物的配置与应用原则与配置手法
        5.2.1 乡土植物的配置与应用原则
        5.2.2 乡土植物的配置手法
    5.3 经济作物在乡村景观中的作用
        5.3.1 传统农作物景观
        5.3.2 经济作物景观
    5.4 植物景观与当地历史文化的融合
        5.4.1 地域文化
        5.4.2 村落风水与文化性
    5.5 乡土植物特点
        5.5.1 生态性
        5.5.2 实用性
        5.5.3 经济性
        5.5.4 动态性
    5.6 乡村绿地空间形态模式的运用
        5.6.1 斑块绿地
        5.6.2 廊道绿地
        5.6.3 基质绿地
6 结论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7)基于转录组测序挖掘蜡梅挥发类萜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及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课题的提出
    1.2 苯丙素/苯环类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1.3 萜类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1.3.1 萜类起源途径及合成前体基因研究进展
        1.3.1.1 二甲基赤糖醇代谢途径
        1.3.1.2 甲羟戊酸代谢途径
        1.3.1.3 MEP与MVA途径之间的协助与调控
        1.3.1.4 类萜前体化合物焦磷酸酯的合成及调控
        1.3.2 TPS基因家族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1.3.2.1 TPS基因家族的分类
        1.3.2.2 TPS基因的催化原理与保守结构域的功能
        1.3.2.3 TPS基因的作用部位特异性及功能特异性
        1.3.2.4 TPS基因的多功能性对植物VOC种类的影响
        1.3.2.5 挥发萜类的修饰
    1.4 植物VOC的调控研究进展
        1.4.1 植物VOC的时空调控
        1.4.1.1 植物VOC合成部位的特异性
        1.4.1.2 植物VOC散发的昼夜变化
        1.4.1.3 花发育过程中花香散发的变化
        1.4.2 VOC分子层面的网络调控
        1.4.2.1 调控类萜合成的转录因子
        1.4.2.2 调控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的转录因子
        1.4.2.3 其他调控因素对植物VOC成分的影响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不同基因型蜡梅花的转录组测序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RNA的提取与质量检验
        2.2.2 转录组测序及数据拼接
        2.2.3 转录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2.2.4 SSR和SNP标记的筛选
        2.2.5 候选基因的同源克隆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RNA质量检测结果
        2.3.2 转录组的组装结果
        2.3.3 转录组的功能注释
        2.3.4 SSR和SNP标记的筛选
        2.3.5 转录组库测序序列准确性验证
        2.3.6 花香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筛选
        2.3.7 转录因子挖掘与分析
    2.4 讨论
        2.4.1 类萜代谢途径关键基因的挖掘
        2.4.2 转录组SSR和SNP位点分析及标记开发
    2.5 小结
3 蜡梅花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谱构建与差异基因筛选
    3.1 实验材料
        3.1.1 表达谱构建实验材料
        3.1.2 实时定量分析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表达谱样本测序
        3.2.2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表达差异模式聚类
        3.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表达谱测序质量分析
        3.3.2 标准DEG聚类分析
        3.3.3 样本相关性分析
        3.3.4 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的DEG分析
        3.3.4.1 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基因的表达分析
        3.3.4.2 类萜上游途径基因的表达分析
        3.3.4.3 类萜下游途径基因的表达分析
        3.3.5 共表达DEG分析
        3.3.6 候选基因实时定量鉴定
        3.3.6.1 差异表达基因与实时定量结果验证
        3.3.6.2 候选基因时间顺序表达
        3.3.6.3 冷处理和暗处理对候选基因的调控
        3.3.6.4 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在不同基因型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3.3.7 类萜相关基因的反义转录本分析
    3.4 讨论
        3.4.1 样本相关性分析
        3.4.2 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
        3.4.3 天然反义RNA在萜类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3.5 小结
4 蜡梅TPS基因的克隆以及在烟草中的转化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与菌株
        4.1.2 主要试剂
        4.1.3 培养基以及自制药品
    4.2 实验方法
        4.2.1 样品采集及模板准备
        4.2.2 基因开放阅读框(ORF)的克隆及分析
        4.2.3 CpTPSs基因的蛋白诱导
        4.2.3.1 引物设计及全长扩增
        4.2.3.2 表达载体构建
        4.2.3.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
        4.2.3.4 重组蛋白纯化及含量测定
        4.2.4 TPS基因在烟草中的转化
        4.2.4.1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农杆菌介导法转化
        4.2.4.4 阳性转基因烟草鉴定及表型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CpTPSs基因的分离及结构分析
        4.3.1.1 CpTPS313基因序列分析
        4.3.1.2 CpTPS172基因序列分析
        4.3.2 CpTPSs基因多基因型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聚类分析
        4.3.2.1 CpTPSs基因序列在基因型间的差异
        4.3.2.2 TPS目的基因的亚家族分类及系统发育分析
        4.3.3 CpTPSs基因的时空表达情况
        4.3.4 TPS目的蛋白的诱导和鉴定
        4.3.5 CpTPSs基因在烟草中的转化
        4.3.5.1 重组质粒和阳性转基因植株的检验
        4.3.5.2 阳性转基因烟草的花香成分分析
        4.3.5.3 阳性转基因烟草的根长测定
    4.4 讨论
        4.4.1 CpTPS313基因功能推测
        4.4.2 CpTPS172基因可能具有多功能
    4.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与九州景区植物原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圆明园作为遗址公园的重要性
        1.1.2 圆明园植物景观的重要性
        1.1.3 圆明园植物景观现状不容乐观
        1.1.4 圆明园植物景观亟待调查研究
        1.1.5 重点研究九州景区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遗址公园植物景观的相关研究
        1.2.2 圆明园植物景观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2 圆明园盛期植物景观考据
    2.1 相关研究史料
        2.1.1 文档资料
        2.1.2 图档资料
    2.2 文档资料考据
        2.2.1 内工则例考据
        2.2.2 御制诗文考据
    2.3 图档资料考据
        2.3.1 圆明园四十景图考据
        2.3.2 圆明园样式房图考据
        2.3.3 清宫圆明园图档考据
    2.4 图文考据小结
3 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
    3.1 全园普查
    3.2 九州详查
        3.2.1 九州全景区物种调查
        3.2.2 各次级景区物种调查
        3.2.3 遗址内乔木调查
        3.2.4 乔木生长势调查
4 圆明园植物原真性评价
    4.1 全园植物原真性
    4.2 九州植物原真性
        4.2.1 植物种类原真性
        4.2.2 植物景观原真性
5 结论与建议
    5.1 圆明园盛期植物总结
    5.2 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
    5.3 圆明园植物景观原真性评估
    5.4 圆明园植物景观规划建议
        5.4.1 遗址保护层面
        5.4.2 遗址安全层面
        5.4.3 植物景观层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圆明园工程则例·花果树木价值》清单抄本
    附录B 圆明园御制诗中的植物统计表
    附录C 《圆明园四十景》植物考据表
    附录D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及《清院画十二月令图》植物考据表
    附录E 圆明园盛期植物材料表
    附录F 2019年圆明园植被调查名录
    附录G 九州景区植物种类调查表
    附录H 九州景区威胁遗址乔木统计
    附录I 九州景区死亡或濒死乔木统计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9)南昌市蜡梅品种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花卉品种分类研究简述
        1.3.1 传统的分类学方法
        1.3.2 非传统的分类方法
    1.4 蜡梅品种分类历史
    1.5 蜡梅品种分类研究现状
        1.5.1 形态学研究
        1.5.2 数量分类学研究
        1.5.3 同工酶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
        1.5.4 孢粉学研究
        1.5.5 蜡梅其他相关研究
    1.6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蜡梅品种分类系统
    2.1 蜡梅品种分类的原则
        2.1.1 以种为基础
        2.1.2 注重实用性,符合生产需求
        2.1.3 尽可能反映演化关系
    2.2 蜡梅品种分类等级
        2.2.1 品种群
        2.2.2 品种
    2.3 蜡梅品种命名原则
3 南昌市蜡梅品种资源调查和记载
    3.1 南昌市蜡梅品种资源调查
        3.1.1 调查时间和地点
        3.1.2 调查方法
        (1)普查
        (2)重点调查
        (3)标准株调查
        3.1.3 调查的规范
        3.1.4 品种名称整理
    3.2 蜡梅品种性状的选取及记载标准
4 南昌市蜡梅品种分类和整理
    4.1 素心蜡梅品种群
        4.1.1 素心蜡梅品种调查概况
        4.1.2 素心蜡梅品种检索表
        4.1.3 素心蜡梅品种群品种记载
    4.2 乔种蜡梅品种群
        4.2.1 乔种蜡梅品种调查概况
        4.2.2 乔种蜡梅品种检索表
        4.2.3 乔种蜡梅品种记载
    4.3 红心蜡梅品种群
        4.3.1 红心蜡梅品种调查概况
        4.3.2 红心蜡梅品种检索表
        4.3.3 红心蜡梅品种记载
5 南昌市蜡梅品种观赏特性研究
    5.1 植株特性
    5.2 蜡梅花的特征
    5.3 果实的特征
    5.4 蜡梅推荐品种
6 蜡梅品种数量分类学研究
    6.1 实验材料与方法
        6.1.1 性状选取及编码方法
        6.1.2 实验材料
        6.1.3 数据处理方法
    6.2 植株性状Q型聚类分析树状图
    6.3 植株性状R型聚类分析树状图
    6.4 植株性状Q型聚类分析结果
    6.5 植株性状R型聚类分析结果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南昌市蜡梅品种调查记录表
附录二 南昌市蜡梅品种图片
致谢
作者简介

(10)贵州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城市应用区域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1.2.2 园林植物区域规划研究进展
    1.3 目的意义
    1.4 研究区概况
        1.4.1 地理位置
        1.4.2 气候条件
第2章 物种多样性与分布格局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2.1.1 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名录的确定
        2.1.2 多样性格局的构建
    2.2 物种组成多样性
        2.2.1 物种组成概况
        2.2.2 生活型分析
        2.2.3 科属区系成分分析
    2.3 分布格局多样性
        2.3.1 水平分布格局
        2.3.2 垂直分布格局
    2.4 观赏特性多样性
        2.4.1 观赏用途多样性
        2.4.2 木本花卉多样性
    2.5 园林用途多样性
第3章 资源开发应用潜力评价
    3.1 开发利用潜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3.1.1 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3.1.2 评分标准
    3.2 评价结果
        3.2.1 各指标总权重值确定
        3.2.2 综合评分及等级划分
        3.2.3 综合评价结果
第4章 基于气候因子的贵州省园林植物应用区域规划
    4.1 区划原则
        4.1.1 遵循自然规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的原则
        4.1.2 以城市绿化建设为导向
        4.1.3 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4.2 区划指标
        4.2.1 绿化区划分指标
        4.2.2 温度带划分指标
        4.2.3 干湿区划分指标
    4.3 区划方法
        4.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4.3.2 基于DEM的多元线性回归+残差内插法(混合插值法)
    4.4 区划结果
        4.4.1 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特征
        4.4.2 温度带区划
        4.4.3 干湿区区划
        4.4.4 绿化区划
    4.5 园林绿化区物种组成及开发利用分析
        4.5.1 总体物种组成
        4.5.2 可优先开发利用物种组成
        4.5.3 各区物种组成及开发利用分析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研究生期间科研情况
附录 Ⅱ 贵州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名录
附录 Ⅲ 贵州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评价分值统计表
附录 Ⅳ 贵州省部分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图片赏析

四、蜡梅的观赏及栽培(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沙县浔龙河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D]. 王曼.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2]腊梅的规模化栽培及市场分析[J]. 李雪刚. 现代园艺, 2021(10)
  • [3]蜡梅Cpcor413pm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D]. 胡小倩. 西南大学, 2021(01)
  • [4]蜡梅冷适应基因Cpcor413pm1的原核蛋白表达及拟南芥超表达的特性研究[D]. 郑仰辉. 西南大学, 2021(01)
  • [5]蜡梅全基因组测序及其花香主成分合成相关基因功能解析[D]. 尚均忠.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4)
  • [6]乡土植物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研究 ——以安徽省肥西县铭传乡为例[D]. 盛豪.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7)
  • [7]基于转录组测序挖掘蜡梅挥发类萜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及功能分析[D]. 李响.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8]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与九州景区植物原真性研究[D]. 林舒琪.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9]南昌市蜡梅品种分类研究[D]. 鲁赛阳.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10]贵州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城市应用区域规划研究[D]. 黄郎. 贵州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腊梅的观赏栽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