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粘弹性复合结构的模态分析

大型粘弹性复合结构的模态分析

一、大型粘弹性复合结构的模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瑞,杨伟,陈志龙[1](2021)在《大型风力机叶片阻尼层厚度分析与抑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增强大型风力机叶片抑颤效果,从增加叶片的结构阻尼角度出发,以8 MW风力机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铺层设计和阻尼层位置设计为建立阻尼叶片有限元模型提供基础.分别以SHELL181单元和SOLID185单元模拟叶片上下蒙皮和阻尼层,对无阻尼叶片和阻尼叶片两种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探究阻尼层厚度变化对原叶片整体质量、固有频率及结构损耗因子的影响.确定8 MW风力机阻尼叶片阻尼层最佳敷设厚度,最后在最佳阻尼层厚度基础上对比分析两种叶片抑颤效果.结合结构损耗因子发现阻尼层厚度并非越大越好,经敷设最佳阻尼层厚度,原叶片可在质量增加极少的情况下提高抑颤能力.

鄢条广[2](2021)在《舰船薄壁齿轮箱体的振动噪声特性及阻尼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吴蒙[3](2021)在《涂层织物类膜材的阻尼特性及其对膜面振动响应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昆[4](2021)在《复合材料螺旋桨的阻尼特性研究》文中指出

陈昊[5](2021)在《基于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一种可展开结构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赵轩[6](2021)在《房车太阳能电池板折叠机构自动追光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通过光电转换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为房车生活区电器设备供电,解决了直接供电方式使用受限、不环保和不方便携带的问题,但太阳能房车存在太阳能电池板安装面积小、光电转换效率低和易于损坏的弊端。为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房车太阳能电池板折叠机构,并对其进行研究。首先,对视日运动轨迹追踪与光电追踪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视日运动轨迹追踪与光电追踪相结合的太阳追踪方式。同时对视日运动轨迹追踪系统的赤纬角和时差算法进行分析,选用Spencer赤纬角和Lamm时差近似算法,计算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其次,本文选用STM32F407单片机控制整个系统,利用NEO-7M GPS模块为视日运动轨迹追踪获取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和时间信息。基于Android系统设计了太阳能电池板折叠机构操作系统,使用Android Studio软件开发了一款“助你行”手机APP。对太阳能电池板折叠机构自动追光系统软件进行总体设计,包括视日运动轨迹追踪系统软件和光电追踪系统软件两部分。再次,为了减少路面激励对太阳能电池板的损坏,提出了一种新型粘弹性阻尼器隔振装置,对随机路面、粗糙路面和离散路面工况响应进行控制。建立耦合隔振装置1/4房车模型,利用振型叠加法解耦方程,求解系统动力响应,研究了不同路况下刚度参数对粘弹性阻尼器减振和耗能效果的影响,数值仿真发现不同路况刚度值最优时,粘弹性阻尼器减振和耗能效果最好。利用ANSYS软件一阶优化算法,对粘弹性阻尼器结构进行尺寸优化,对比分析发现优化后的粘弹性阻尼器减振效果更好。最后,制作房车太阳能电池板折叠机构样机,对机械结构、硬件和软件进行联合调试,并进行追光实验,实验数据表明系统追光精确满足设计要求,折叠机构太阳能电池板光电转换效率更高。

潘宏冠,陈超核[7](2021)在《不同边界条件下吸力筒导管架式海上风电振动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吸力筒导管架是一种具备许多优点的新型海上风电基础,其振动特性与传统基础有着明显的不同。正确处理无限域地基的边界条件对准确分析振动问题至关重要,故对不同边界条件下吸力筒导管架式海上风电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方法]以某吸力筒导管架式海上风电为分析对象,在ANSYS APDL中建立结构与土体耦合的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边界条件对自振频率的影响并对相关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不同边界条件对整机固有频率影响较大,改变边界条件对结构轴向刚度和扭转刚度的影响大于对弯曲刚度的影响,整机固有频率随着粘弹性边界弹簧刚度、土体弹性模量和筒土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结论]分析了影响整机固有频率计算精度的相关因素,可为工程计算提供参考。

马瑞[8](2021)在《船用舱室壁板的振动分析以及减振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船用舱室,是指由纵横舱壁和各层甲板所分隔的一切围蔽空间的统称,由于船上激励源众多(主机、辅机、螺旋桨、泵类、空气压缩机、空调器等),导致船舶舱室振动过大。舱室振动过大会影响船的性能,影响船舶乘坐舒适性。因此,舱室减振是现代船舶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粘弹性约束阻尼材料可以在较宽频带起到减振和降噪的作用,沥青、软橡胶和高分子材料均可归为常见的粘弹性约束材料。粘弹性约束阻尼材料由高分子聚合物组成,兼具粘性液体消耗能量和弹性固体储存能量两种特性。当粘弹性约束阻尼材料受到外界载荷冲击时,一方面产生的热量被消耗,另一方面没有消耗的能量以势能的形式被储存。本文提出采用带有粘弹性约束阻尼材料进行舱室壁板的减振技术研究。首先,以某实船的缩比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舱室的固有频率以及振型,然后进行锤击试验,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建立全敷设粘弹性约束阻尼材料的有限元模型,将全敷设粘弹性约束阻尼材料与未敷设粘弹性约束阻尼材料的谐响应分析进行对比,从对比结果得出,敷设粘弹性约束阻尼材料的减振效果明显。再次,建立单面敷设粘弹性约束阻尼材料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计算损耗因子,发现单面敷设的减振效果接近全敷设的减振效果,为了进一步研究敷设面积、敷设厚度、材料参数对复合结构振动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法计算了粘弹性约束阻尼层的杨氏模量变化、粘弹性约束阻尼层的厚度变化、粘弹性约束阻尼层贴片的面积变化对复合结构的固有频率以及损耗因子的影响,得到了上述因素对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最后,介绍了试验方法和试验系统,将局部敷设粘弹性约束阻尼材料的舱室进行定频激励试验、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有限元仿真的准确性。

孙澜曦[9](2021)在《高烈度区山地建筑多点地震输入结构响应研究》文中认为本工程建设项目为高层山地建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某景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第三组,设计基本加速度值0.30g。结构总高度为158.2m,最大跨度70.5米,悬挑最大跨度23.5米。当发生地震时由于场地效应的作用,山地建筑不同高度的支座处存在地震动差异性,所以应当采用多点地震输入的方法。但支座高差大于100m的高层山地建筑,目前研究较少。本文首次考虑地震波穿越百米高度山地时的场地效应,并以此计算山地建筑多点地震动。此外,由于浅源地震或深源地震会导致地震波入射角度的不同,因此山地建筑受到不同角度的地震波入射也是本文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依据粘弹性人工边界与等效节点力原理,并在abaqus中创建山地模型,确定材料参数与几何尺寸并且输入地震波,求解场地地震动特性,最终采用大质量法在某高层山地建筑中进行多点激励计算。本文考虑变量为:多点激励下的垂直入射、10°斜入射、20°斜入射、30°斜入射和一致激励入射。每种变量采用3条地震波,共计15种工况。(2)考虑SV波在多个角度入射下由场地效应产生的地震动影响。总结出从山顶到山底的过程中,PGA(Peak Ground Acceleration)与PGD(Peak Ground Displacement)的变化趋势。(3)通过输入不同角度的地震波,发现地震波入射角度对山地地震动特性的变化影响。对于加速度反应谱,山地各监测点的频谱在高频段具有较大差异性,在低频段频谱特性具有较小差异性。(4)本工程的高层山地建筑在多点激励中层间位移、层间剪力、基底剪力、构件内力相比于一致激励有较为明显的放大作用。结合多工况包络值来看,从层间位移、层间剪力在10°入射易出现不利工况。基底剪力和上接地层柱弯矩、柱剪力、柱轴力、支撑轴力随入射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山顶上接地处柱与支撑承担了本层至少70%的层间剪力。(5)针对类似山地建筑,给出了相关计算方法和分析思路。

杨伟[10](2021)在《大型风力机阻尼叶片抑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风力机大型化趋势愈加明显,叶片因此也设计的更加细长,风轮在旋转运行时,叶片扫掠面积增大,所承受的复杂气动载荷也随之增多,在气弹作用和惯性力相互作用下,叶片各模态之间会出现自激振动耦合,这种耦合作用相互加强便会产生气弹不稳定现象,即为颤振现象。叶片颤振会对整个风力机的运行造成诸多不利影响,颤振引发的交变应力极易使叶片疲劳开裂,甚至断裂破坏,颤振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大型风力机的发展。针对叶片颤振问题,本文从提高叶片抑颤能力的角度出发,以8MW大型风力机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铺层设计、阻尼层敷设位置设计建立无阻尼叶片和阻尼叶片两种有限元模型,对两种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在综合考虑固有频率、结构损耗因子、叶片质量等结构参数的基础上确定了阻尼叶片最佳阻尼层敷设厚度,再利用静力学分析和瞬态分析对比研究两种叶片抑颤效果,从而得出阻尼叶片抑颤情况;最后将叶片等效为悬臂梁,搭建约束阻尼结构悬臂梁动力学实验平台,探究阻尼材料对柔性梁结构的减振作用。具体工作如下:1.结合叶片受力特性和承载情况分析叶片颤振机理,建立二维翼型简化振动模型,从数学角度分析叶片颤振情况。2.根据叶片基础理论和实际运行承载情况设计出8MW大型风力机风轮模型,采用ANSYS fluent软件进行流场模拟计算,得出叶片表面压力作为预载荷。3.将铺层层数、铺层厚度、铺层区域设计参数作为基础铺层参数,提出全交替对称铺设和局部交替对称铺设两种铺层方案,根据固有频率、最大相对位移、最大等效应力、模态振型等模态计算参数对比选定全交替对称铺设方案作为本文有限元模型铺层方案,并建立8MW风力机无阻尼叶片有限元模型。4.根据材料特性选择ZN-33橡胶作为本文阻尼材料,结合模态振型和能量耗散率确定阻尼层敷设位置为叶展70%100%之间,分别以SHELL181单元和SOLID185单元模拟叶片上下蒙皮和阻尼层建立8MW风力机阻尼叶片有限元模型,分析阻尼层厚度在0.1 2.0mm时叶片固有频率、结构损耗因子、最大相对位移、叶片质量等参数变化情况,结合各参数确定阻尼叶片最佳阻尼层敷设厚度为1.5mm。5.根据最佳阻尼层厚度建立阻尼叶片模型,对无阻尼叶片和阻尼叶片两种有限元模型的抑颤效果进行参数化对比分析。通过模态分析发现一阶模态阻尼叶片结构损耗因子是无阻尼叶片的26.99倍,最大相对位移下降了1.42%;根据施加的压力预载荷进行静力学分析发现阻尼叶片在叶展不同位置总位移波动幅值均低于无阻尼叶片,靠近叶根处降幅较小,叶尖降幅最大,经过对比xyz各方向位移,发现y向挥舞位移降幅最大,x向摆振位移次之,z向位移降幅最小;通过施加随机风载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阻尼叶片叶尖挥舞方向和摆振方向位移、速度幅值相比无阻尼叶片均有明显降低,且对挥舞方向抑颤效果略高于摆振方向。6.利用手工铺层制作层合板和约束阻尼结构层合板,将其作为悬臂梁模型,搭建悬臂梁动力学实验平台进行减振研究,将层合板几何模型频率计算结果作为层合板激振触发频率,通过对比不同频率激励下不同厚度约束阻尼板的位移变化情况,发现一阶频率以低频大振幅为主,二阶、三阶频率以高频小振幅为主,相比原层合板,约束阻尼层合板最大值和最小值均有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阻尼叶片抑颤效果的准确性,同时也发现,随着阻尼层厚度增大,减振能力有所提高。本文通过分析大型风力机叶片颤振机理,利用阻尼材料优良的耗散作用建立了阻尼叶片抑颤模型,在综合考虑叶片质量、抑颤性能、结构刚度的前提下确定了最佳阻尼层厚度,分析了阻尼叶片抑颤效果,并通过悬臂梁动力学实验探究了阻尼材料减振性能,发现阻尼叶片抑颤效果明显,阻尼材料对柔性梁结构具有较好的减振作用。

二、大型粘弹性复合结构的模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型粘弹性复合结构的模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大型风力机叶片阻尼层厚度分析与抑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风力机叶片有限元建模及铺层设计
    1.1 风力机叶片有限元建模
    1.2 铺层设计
2 阻尼叶片建模及模态分析
    2.1 材料选择
    2.2 阻尼层铺设位置的确定
    2.3 阻尼结构叶片建模
    2.4 结构损耗因子
    2.5 阻尼叶片模态分析
        2.5.1 模态分析方程
        2.5.2 模态参数分析
        1) 阻尼层厚度对叶片固有频率的影响
        2) 阻尼层厚度对结构损耗因子的影响
        3) 阻尼层厚度对叶片质量的影响及最佳阻尼层厚度
3 两种叶片抑颤效果分析
    3.1 两种结构叶片模态分析
    3.2 两种结构叶片静力学分析
        3.2.1 网格无关性验证
        3.2.2 静力学分析
    3.3 两种结构叶片瞬态动力学分析
        3.3.1 瞬态动力学基本方程
        3.3.2 瞬态计算
4 结论

(6)房车太阳能电池板折叠机构自动追光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
        1.1.2 房车利用太阳能的优势
        1.1.3 太阳能房车存在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折叠机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太阳追光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隔振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创新点
        1.3.1 主要工作内容
        1.3.2 创新点
2 系统相关理论分析与架构设计
    2.1 相关理论分析
        2.1.1 太阳能在房车使用过程
        2.1.2 太阳运行轨迹分析
        2.1.3 太阳追踪方式选择
        2.1.4 太阳能电池板材料分析
    2.2 GPS工作原理
        2.2.1 GPS定位原理
        2.2.2 GPS通信协议
    2.3 粘弹性阻尼材料工作机理
        2.3.1 粘弹性阻尼材料力学性能
        2.3.2 粘弹性阻尼结构形式
    2.4 系统架构设计
        2.4.1 项目需求分析
        2.4.2 功能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折叠机构追光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机械结构设计
        3.1.1 结构整体设计
        3.1.2 展开机构的设计
        3.1.3 摇杆设计
    3.2 视日运动轨迹追踪系统算法设计
        3.2.1 赤纬角算法选择
        3.2.2 时差算法选择
        3.2.3 高度角和方位角公式计算
    3.3 单片机模块
    3.4 GPS模块
    3.5 光电传感器模块
        3.5.1 光电追踪电路的设计
        3.5.2 光电传感器结构设计
    3.6 步进电机及驱动模块
    3.7 语音模块
    3.8 WiFi模块
    3.9 本章小结
4 折叠机构追光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Android系统平台
    4.2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4.3 追光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4.3.1 视日运动轨迹追踪系统软件设计
        4.3.2 光电追踪系统软件设计
    4.4 手机APP开发
        4.4.1 注册登录界面
        4.4.2 首页界面
        4.4.3 控制操作界面
        4.4.4 数据检测界面
    4.5 本章小结
5 粘弹性阻尼器隔振系统设计
    5.1 建立动力学模型
    5.2 随机路面激励工况下刚度分析
        5.2.1 随机路面激励模型的建立
        5.2.2 系统能耗分析
        5.2.3 数值仿真分析
    5.3 粗糙路面激励工况下刚度分析
        5.3.1 粗糙路面激励输入模型
        5.3.2 数值仿真分析
    5.4 离散路面激励工况下刚度分析
        5.4.1 离散路面激励输入模型
        5.4.2 数值仿真分析
    5.5 隔振器结构优化设计
        5.5.1 优化算法
        5.5.2 结构尺寸优化
    5.6 本章小结
6 样机调试与实验分析
    6.1 折叠机构追光系统调试
    6.2 实验分析
    6.3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不同边界条件下吸力筒导管架式海上风电振动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理论分析
    1.1 模态分析理论
    1.2 粘弹性人工边界论
    1.3 结构与土耦合作用
2 数值模型建立
    2.1 模型参数
    2.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2.3 共振校核
3 结果分析
    3.1 粘弹性边界弹簧刚度的影响
    3.2 地基弹性模量的影响
    3.3 筒土摩擦系数的影响
    3.4 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自振频率对比
4 结论

(8)船用舱室壁板的振动分析以及减振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1.2.1 舱室的振动特性分析
        1.2.2 舱室的阻尼减振技术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舱室的振动特性分析
    2.1 有限元法介绍
    2.2 舱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1 三维几何模型的建立
        2.2.2 网格划分及相关属性设置
    2.3 固有特性分析
        2.3.1 模态分析简介
        2.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2.4 模型的实验验证
    2.5 本章小结
3 全敷设粘弹性约束层的舱室振动特性分析
    3.1 粘弹性约束层
        3.1.1 粘弹性约束层介绍
        3.1.2 粘弹性约束阻尼材料耗能机理
        3.1.3 损耗因子计算方法
    3.2 全敷设阻尼材料有限元建模
        3.2.1 有限元建模过程
        3.2.2 固有特性结果对比分析
    3.3 谐响应分析结果对比
        3.3.1 模态叠加法介绍
        3.3.2 谐响应分析结果对比
    3.4 本章小结
4 粘弹性约束层对舱室壁板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4.1 单面敷设粘弹性约束阻尼材料的振动特性分析
        4.1.1 有限元建模过程
        4.1.2 固有特性结果对比分析
    4.2 局部敷设粘弹性约束阻尼材料的振动特性分析
        4.2.1 局部敷设粘弹性约束阻尼有限元建模过程
        4.2.2 固有特性分析结果对比
    4.3 粘弹性约束层的减振规律
        4.3.1 粘弹性约束材料的杨氏模量对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
        4.3.2 粘弹性约束材料的厚度对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
        4.3.3 粘弹性约束材料的贴片面积对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
    4.4 局部敷设约束阻尼材料的舱室瞬态动力学分析
        4.4.1 局部敷设外壁约束阻尼材料的舱室瞬态动力学分析
        4.4.2 局部敷设内壁+外壁阻尼材料的舱室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粘弹性约束层的减振效果实验分析
    5.1 船用舱室振动预报方法
    5.2 振动试验
        5.2.1 实验模型介绍
        5.2.2 振动试验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高烈度区山地建筑多点地震输入结构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山地建筑结构抗震研究现状及方法
    1.3 多点地震动输入现状及方法
        1.3.1 地震动空间变化性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考虑粘弹性边界的场地地震响应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粘弹性人工边界理论
        2.2.1 粘弹性人工边界结点方程
        2.2.2 弹簧阻尼设置及选取参数
    2.3 粘弹性人工边界地震动输入方法
        2.3.1 SV波入射下等效节点力
        2.3.2 粘弹性人工边界在abaqus中的实现
    2.4 粘弹性人工边界算例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某高烈度区山地地震动响应分析
    3.1 引言
    3.2 山地地形模型与地震波选取
        3.2.1 山地材料参数及计算域确定
        3.2.2 地震波选取及基线校正
    3.3 场地地震响应计算结果
        3.3.1 垂直入射结果
        3.3.2 倾斜10°入射结果
        3.3.3 倾斜20°入射结果
        3.3.4 倾斜30°入射结果
        3.3.5 垂直与斜入射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构多点激励地震计算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多点激励反应谱法
    4.3 多点激励随机振动法
    4.4 多点激励时程分析法
        4.4.1 相对运动法
        4.4.2 大刚度法
        4.4.3 直接输入位移法
        4.4.4 大质量法
        4.4.5 大质量法在SAP2000 中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某高烈度区高层山地建筑多点地震响应分析
    5.1 引言
    5.2 工程概况
    5.3 多点地震动方法验证
    5.4 结构地震响应计算结果
        5.4.1 层间位移分布规律
        5.4.2 层间剪力分布规律
        5.4.3 上接地处剪力分布规律
        5.4.4 基底剪力分布规律
        5.4.5 关键构件内力规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大型风力机阻尼叶片抑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大型风力机叶片气弹稳定性及颤振控制研究现状
        1.2.1 叶片气弹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叶片颤振控制研究现状
    1.3 阻尼叶片抑颤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1.5 课题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风力机叶片相关理论及预载荷计算
    2.1 风力机叶片气动设计基本理论
        2.1.1 贝茨理论
        2.1.2 叶素理论
        2.1.3 动量理论
    2.2 风力机叶片载荷分析
        2.2.1 空气动力载荷
        2.2.2 惯性和重力载荷
        2.2.3 其他载荷
    2.3 风力机叶片颤振理论
        2.3.1 经典颤振机理
        2.3.2 失速颤振机理
        2.3.3 叶片颤振数学模型
        2.3.4 颤振方程的求解
    2.4 叶片表面预载荷计算
        2.4.1 风轮三维建模
        2.4.2 建立风轮流场计算域
        2.4.3 网格无关性验证
        2.4.4 边界条件设定及载荷计算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风力机叶片有限元建模及铺层设计
    3.1 大型风力机叶片结构
    3.2 8MW风力机叶片有限元建模
        3.2.1 建模过程
    3.3 铺层设计
        3.3.1 定义单元类型及材料属性
        3.3.2 铺层参数设计
        3.3.3 铺层方案设计
        3.3.4 铺层方案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风力机阻尼叶片建模及阻尼层厚度分析
    4.1 阻尼材料概述
        4.1.1 阻尼材料特性
        4.1.2 阻尼结构
        4.1.3 阻尼材料选择
    4.2 8MW风力机阻尼叶片建模
        4.2.1 阻尼层敷设位置设计
        4.2.2 阻尼叶片有限元建模
        4.2.3 阻尼叶片抑颤机理
    4.3 阻尼叶片阻尼层厚度分析
        4.3.1 结构损耗因子
        4.3.2 阻尼层厚度参数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阻尼叶片与无阻尼叶片抑颤效果对比
    5.1 无阻尼叶片与阻尼叶片模态分析
    5.2 无阻尼叶片与阻尼叶片静力学分析
    5.3 无阻尼叶片与阻尼叶片瞬态动力学分析
        5.3.1 瞬态动力学基本方程
        5.3.2 瞬态计算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风力机阻尼叶片制作及抑颤实验研究
    6.1 实验过程及悬臂梁动力学模型
        6.1.1 实验方案
        6.1.2 悬臂梁动力学模型
    6.2 制作层合板与约束阻尼结构层合板
    6.3 阻尼叶片动力学实验
        6.3.1 动力学实验系统仪器介绍
        6.3.2 搭建实验平台
        6.3.3 确定层合板激振频率
        6.3.4 采集数据
        6.3.5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总结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大型粘弹性复合结构的模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型风力机叶片阻尼层厚度分析与抑颤研究[J]. 杨瑞,杨伟,陈志龙.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21(04)
  • [2]舰船薄壁齿轮箱体的振动噪声特性及阻尼结构优化研究[D]. 鄢条广.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3]涂层织物类膜材的阻尼特性及其对膜面振动响应的影响[D]. 吴蒙.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4]复合材料螺旋桨的阻尼特性研究[D]. 王昆.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5]基于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一种可展开结构的设计研究[D]. 陈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6]房车太阳能电池板折叠机构自动追光系统设计与研究[D]. 赵轩.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7]不同边界条件下吸力筒导管架式海上风电振动特性分析[J]. 潘宏冠,陈超核. 南方能源建设, 2021(02)
  • [8]船用舱室壁板的振动分析以及减振技术研究[D]. 马瑞. 烟台大学, 2021(09)
  • [9]高烈度区山地建筑多点地震输入结构响应研究[D]. 孙澜曦.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10]大型风力机阻尼叶片抑颤研究[D]. 杨伟. 兰州理工大学, 2021

标签:;  ;  ;  ;  ;  

大型粘弹性复合结构的模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