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胸特别提示

隆胸特别提示

一、手术隆乳 特别提示(论文文献综述)

刘茜楠[1](2021)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胸术后不同切口手术取除治疗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统计分析本院收治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不同手术入路取除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切口瘢痕情况,为后续临床诊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医疗美容科2010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收治的PAHG取出术患者共114例,228只乳房,均为女性。收集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病情特征等分析疾病发病特征及病情特征;收集2013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我科收治的41例行PAHG取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切口方式分为直视下乳房下皱壁切口组(A组)17例、直视下乳晕下半环切口组(B组)24例,通过随访两种术式术后彩超评估注射物清除率、并发症(疼痛、包块、移位)、切口瘢痕情况及满意度,统计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114例PAHG注射术后患者中平均年龄50.2岁(35~68岁),注射平均年限15年(8~22年),PAHG注射术后并发症为疼痛80只,包块47只,移位20只,包块并且伴有疼痛9只,无症状但由于心理负担要求取出72只。其中98例196只乳房行彩超检查,可见双乳腺体层与胸大肌之间见大片状无回声区,部分并发注射物位于肌肉层(4只),注射物位于乳腺腺体层(16只),注射物位于脂肪层(2只),注射物延伸至双侧腋下(4只),乳腺导管扩张、钙化(2只),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4只),注射物移位(10只),乳腺内异常回声(34只)。患者术后病理结果(52例)中均可见均质蓝染无结构物质,部分提示异物多核巨细胞反应(12例)、异物肉芽肿(16例)、胆固醇结晶(4例)、纤维组织玻变(2例)、钙化(4例)、玻变(4例)、纤维组织增生(4例)、纤维组织增生伴多量泡沫状组织浸润(2例)、出血坏死(4例)。在52例患者中均未发现有细胞不典型增生或癌变情况,其余62例患者病理结果(仅报告)均无恶性改变,具体描述无法查实。患者术前并发症情况与病检中组织出现炎性反应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0,X2=0.358)。随访41例行PAHG取除术患者,年龄平均50.2岁(35~62岁),注射时间平均14.4年(8~22年),注射后并发症发生率78.1%,其中疼痛发生率最高,达35.4%,PAHG取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58.8%)较B组(64.7%)低,两组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168а,P=0.628);术后疼痛缓解率A组(88.9%)低于B组(90.0%),包块消除率A组(25.0%)低于B组(45.5%),移位消除率A组(100.0%)高于B组(75.0%);手术满意度评分中位数A组(97分)较B组(80分)高;乳房外观满意度评分中位数A组(80分)等于B组(80分);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疼痛=1.000,P包块=0.633,P移位=1.000,P手术=0.515,P外观=0.758);术后瘢痕采用温哥华评分量表评分,A组(中位数=4.000)高于B组(中位数=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长期植入人体后未见明显癌变情况,但可导致PAHG周围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及并发症,应尽早取出注射物,避免进一步对组织造成不良影响。经乳晕下半环、乳房下皱襞两种手术入路在术后并发症、症状缓解率、患者对于自身及手术满意度、术后彩超残留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术后伤口愈合后瘢痕比较,乳晕切口较下皱襞切口伤口隐蔽、瘢痕不明显,值得推广。

李祥[2](2020)在《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安全性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近年来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应用于隆乳越来越多,其相关临床研究也是日益丰富,但文献报道多凸显该技术临床效果,对其并发症等安全性分析尚不足。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近10年相关数据,对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术后临床并发症进一步评估,为自体脂肪移植技术隆乳的发展提供线索。方法:严格遵守PRISMA声明等规范及要求,对PubMed、Ovi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近10年文献(2010.01.01~2019.12.31)进行检索,依据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执行,不限文献的地域及语种差异,提取并处理相关数据,以并发症发生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应用统计学软件STATA/MP14.0,用单臂数据研究法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有16项研究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被收录行Meta分析,包括2309例研究对象。依据UK Cochrane中心文献证据分级标准(2001),16项研究的文献证据等级均在2b到4级,纳入的研究来源于欧洲、北美和亚洲三个版块,其中法国、美国和中国涉及的研究对象总数较多。16项研究只有3项有对照组,其他均为单臂研究。研究对象为先天乳房畸形者或乳房手术后需乳房重塑及丰胸者,大多随访超过一年,有双乳专科体检、放射学检查、满意度评价表及生活质量量表等多种术后随访评估手段。总体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3%,以囊肿、脂肪液化灶、结节或钙化灶为多,2309例研究对象仅有1人出现深静脉血栓的严重并发症。结果分析提示手术方式、脂肪移植次数、单乳脂肪移植量均是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异质性的来源,而研究对象平均年龄、平均体重指数、随访时间长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明显相关性,但有可能纳入研究的样本量仍不够充足及数据分析方式有缺陷,致使研究结果有偏倚。结论:目前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是隆乳术的一项重要手段,相关临床研究涉及的地域较广,各种技术不断融合及精进,研究评估系统不断丰富和完善。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整体并发症发生率受多因素影响,总体发生率较低,严重并发症较少,但长远随访仍不足,肿瘤相关安全评估仍需不断深入。期待未来随着脂肪及其干细胞的基础学研究的深入、肿瘤学研究的拓展、临床测量仪器的精进、各种临床医学标准的科学化、临床研究的规范化、临床评估系统更客观及全面,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技术不断精进,术后并发症越来越少。

安娟[3](2020)在《内镜下腋窝入路双平面假体隆乳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假体隆乳术后长期高质量随访研究对于评估不同假体选择、手术效果等意义重大,对于观察长期术后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参考意义。本研究对本院内窥镜辅助下腋窝入路双平面假体隆乳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评估假体隆乳术的长期效果提供客观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重点评估内窥镜辅助下腋窝入路假体隆乳患者的术后乳房形态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主观满意度,以促进该术式提高安全性并获得术后高患者满意度。研究方法:作者对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实施内窥镜辅助下腋窝入路双平面假体隆乳术的53例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对乳房各径线数据进行统计,采集影像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患者术后满意度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共随访53例患者。患者术后主观满意度良好。患者术后乳房形态丰满,双侧锁乳线、胸乳线、乳头间距长度及经乳头胸围术后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19例(36%)患者乳房外下方可触及假体,8例(15.1%)患者乳房下皱襞处可触及假体,7例(11.3%)患者出现乳头乳晕复合体感觉异常,5例患者(9%)出现乳房表面波纹。1例患者(2%)出现Ⅲ级包膜挛缩。研究结论:内窥镜辅助下腋窝入路双平面乳房假体隆乳可以获得丰满的乳房外观、改善乳房形态,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莹[4](2019)在《Periostin在乳房假体包膜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随着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和运用,隆乳术已成为全世界最为常见的整形手术之一。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AG)注射式丰胸曾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风靡于我国,数以万计的中国女性接受了这种材料的隆乳手术。虽然PAAG在大部分国家已被停用,但其远期并发症仍将长期存在。如今,硅胶假体已经成为隆乳手术中最常用的植入物,包膜挛缩是隆乳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对乳房整形或重建手术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的发生率在2.8%~20.4%不等。包膜挛缩的发生机制如今仍不清楚,目前认为其主要的病理基础是过度纤维化。Periostin是细胞外基质蛋白,是TGF-β超家族成员,研究显示periostin与纤维化、胶原交联、组织重塑有密切关系。本研究收集PAAG注射式丰胸后接受凝胶假体移除手术的临床标本,观察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学形态,分析临床并发症与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收集硅胶假体植入术后乳房包膜标本,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PAAG凝胶假体包膜组织和硅胶假体包膜组织中periostin和与纤维化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组织学特征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构建慢病毒载体,介导periosin过表达及干扰shRNA质粒转染人乳腺成纤维细胞,观察periostin及其它与纤维化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观察periostin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和胶原交联的作用,以期探讨periostin在乳房假体包膜的形成、纤维化和挛缩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下一步拮抗其作用、减少包膜挛缩并发症提供线索。[方法](1)收集PAAG注射式丰胸后接受凝胶假体移除手术的临床标本,观察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学形态,分析临床并发症与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2)收集硅胶假体植入术后乳房包膜标本,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临床特征与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关系;(3)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PAAG凝胶假体和硅胶假体包膜标本进行periostin、LOX、Fibronectin、Tenascin-C、α-SMA 检测,并用 Image-proplus 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观察periostin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与包膜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4)合成periostin表达及干扰shRNA质粒,鉴定并筛选干扰质粒;(5)构建periostin表达及干扰shRNA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人乳腺成纤维细胞HMF7630,筛选构建稳定细胞株;(6)用CCK8实验检测periostin基因对HMF7630细胞增殖的影响;(7)通过 Western Blot 和 QPCR 分别检测 periostin、LOX、BMP-1、Fibronectin、Tenascin-C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观察与periostin过表达和干扰变化的关系;(8)通过免疫荧光检测periostin基因对α-SMA蛋白表达改变的影响;(9)通过对羟脯氨酸含量表达情况检测,观察periostin基因对胶原含量的影响。[结果](1)共收集90例PAAG注射式丰胸后病例,并发症包括肿块形成(75.58%)、疼痛(45.35%)、移位(22.09%)、畸形(18.60%)、感染(16.28%)等,显微镜下表现为异物反应、纤维化和急慢性炎症。周围乳腺组织表现为萎缩(20.00%)、腺病(36.67%)。两例(2.23%)伴发乳腺癌,其中1例影像学在PAAG干扰下未发现恶性病变。(2)共收集11例共21个硅胶假体植入术后包膜标本,包膜挛缩程度Baker Ⅰ-Ⅱ级12个、Ⅲ-Ⅳ级9个。显微镜下20个标本可见包膜形成,炎症随包膜挛缩程度增加而加重,成纤维细胞的密度在重度挛缩病人中有更高的趋势。(3)免疫组化显示,PAAG假体包膜组织中,periostin、α-SMA和LOX的表达与包膜组织的明显纤维化呈正相关,periostin的表达与Tenascin-C、Fibronectin、LOX和α-SMA的表达呈正相关;硅胶假体包膜组织中,periostin与Tenascin-C、Fibronectin、LOX、α-SMA的表达都与包膜挛缩程度相关,随着包膜挛缩程度的加重表达增强。(4)Periostin质粒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验证,DNA序列正确;Periostin质粒及筛选的干扰质粒经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明显过表达及干扰periostin蛋白及mRNA;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嘌呤霉素持续筛选4周后,HMF7630细胞经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效率高,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明显过表达及干扰 periostin 蛋白及 mRNA。(5)CCK-8 检测显示 mPeriostin-HMF7630 细胞株与 Ctrl-mPeriostin-HMF7630细胞株比较,增殖显着加快;shPeriostin-HMF7630细胞株与Ctrl-shPeriostin-HMF7630细胞株比较,增殖显着减慢。(6)稳定筛选4周后,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显示,mPeriostin-HMF7630细胞株与 Ctrl-mPeriostin-HMF7630 细胞株相比较,Periostin、LOX、BMP-1、Fibronectin、Tenascin-C 的蛋白及 mRNA 均显着升高;shPeriostin-HMF7630 细胞株与 Ctrl-shPeriostin-HMF7630 细胞株相比,Periostin、LOX、BMP-1、Fibronectin、Tenascin-C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着降低。(7)稳定筛选4周后,用免疫荧光检测α-SMA表达,与Ctrl-shPeriostin细胞比较,shPeriostin 细胞α-SMA 表达显着下降;与 Ctrl-mPeriostin 细胞相比,mPeriostin细胞α-SMA表达明显升高。(8)羟脯氨酸含量检测显示,与Ctrl-mPeriostin细胞相比,mPeriostin细胞羟脯氨酸表达明显升高。[结论](1)PAAG注射式丰胸后并发症多样并且复杂,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包块形成。其基本病理学改变为异物反应、纤维化和炎症。虽没有PAAG引起恶性肿瘤的直接证据,但PAAG引起的包块和乳房硬化会干扰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外科医生、影像和病理医生都需要引起足够警惕。(2)硅胶假体植入术后包膜形成是常见的病理改变,炎症程度与包膜挛缩的严重程度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程度与包膜挛缩程度有相关趋势。(3)乳房假体包膜组织中,periostin和其它与纤维化密切相关的蛋白表达与包膜纤维化和挛缩程度相关,随着包膜纤维化和挛缩程度的加重表达增强。(4)在体外培养的人乳腺来源成纤维细胞中,Periostin基因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调控LOX、BMP-1、Fibronectin、Tenascin-C等与纤维化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促进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并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促进胶原生成和交联,在乳房假体包膜形成和挛缩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谢百慧[5](2019)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患者远期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及目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AG)是曾经被应用于人体的一种填充材料,在我国广泛用于注射隆乳术等。自1997年“英捷尔法勒”引入我国及国产“奥美定”的盛行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先后有30多万名女性行PAAG注射隆乳。随着时间的推移,PAAG注射隆乳患者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疼痛、肿块、移位、增大等临床症状,严重危害着她们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目前针对PAAG注射隆乳患者远期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尚无系统明确的文献报道。本文旨在分析研究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患者远期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疗效,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患者提供更优化的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2018年12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10年以上患者29例,均为女性,对随访成功的24例患者、共计48只乳房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56岁,平均年龄40.9岁。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时间1020年不等。成功随访24例,随访率82.8%,随访时间最长60个月,最短3个月。24例患者均行专科检查、双侧乳房彩色多普勒超声及3.0T核磁共振检查;14例患者26只乳房行内窥镜辅助下注射材料取出手术,10例患者19只乳房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即经乳房下皱襞切口行保留腺体的乳房内注射材料取出术,2例患者3只乳房行乳房腺体切除术;其中8例患者行术前穿刺置管预处理;手术所取组织均送常规病理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手术疗效病情评估,内容主要为患者症状解除程度。结果1、24例患者中表现为异物感10例,疼痛9例,胀感5例;专科检查乳房外形无明显异常11例,乳房形态异常13例(PAAG移位11例,乳房体积明显异常增大2例,其中移位至腹壁的患者3例)。超声检查显示:14例(28只)患者的注射材料位于乳腺后间隙;9例(18只)患者的注射材料位于乳腺后间隙及乳腺组织内;1例(2只)患者的注射材料弥散于乳房皮下脂肪层、腺体层、胸大肌层、胸壁等两处及以上部位。其中3例患者注射材料移位至同侧腹壁,位于脂肪层下、腹直肌前。核磁共振检查显示:14例(27只)患者乳房内注射物呈“类假体型”;8例(15只)患者乳房内注射物呈“局限型”;2例(3只)患者乳房内注射物呈“弥散型”;3例(3只)患者乳房内注射物呈“全身型”。按唐小平分级方法:0级:3例,Ⅰ级:9例,Ⅱ级:7例,Ⅲ级:5例。内窥镜下PAAG呈现“流沙”样、“毛絮”状,PAAG取出后“空洞、隧道”形成,囊壁可见“花斑”样、“苔藓”样组织变性、增生,严重的呈“丘壑”样肿块向腔内突出,伴乳白色“云雾”状纤维增生。病理检查显示:24例患者病理组织有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并见多核巨细胞、巨噬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少见。蓝染无定形注射物分布于脂肪、腺体、肌肉组织间,3例胸大肌细胞发生玻璃样变性。2、24例48只乳房中采用内窥镜辅助下注射材料取出手术的患者有21只“类假体型”、3只“局限型”及2只“全身型”乳房,其中1例患者经内窥镜双侧乳房注射物取出术后形成硬结且症状尚未完全缓解,于6个月后行二次乳房腺体切除术,其余有症状患者的症状均消失,无症状患者除乳房形态改变外未出现新的不适;采用传统开放手术经乳房下皱襞切口行保留腺体的乳房内注射材料取出术的有6只“类假体型”、12只“局限型”及1只“全身型”乳房,均达临床治愈;采用乳房腺体切除手术的包含3只“弥散型”乳房均于术后痊愈,其中1例患者双侧乳房腺体切除术后因外形扁平于6个月后行双侧乳房硅胶假体隆乳术。结论1、MRI检查有助于对PAAG注射隆乳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准确的临床分型对临床处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超声在PAAG的定位及术前预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规范化诊疗提供依据。3、本临床研究发现PAAG注射隆乳后患者远期乳房组织改变在内窥镜下表现为絮状斑块、苔藓样硬结、纤维增生、空洞及裸露血管。4、本临床研究发现PAAG局灶乳房组织呈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性、钙化等病理改变。

王可可[6](2019)在《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体积保持率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自体脂肪组织因其生物相容性优于人工组织替代品,或其他异体、异种材料,移植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且组织来源丰富、价格相对低廉等优势,被认为是最理想的软组织充填材料,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整形外科领域,尤其是隆乳手术中。然而自体脂肪移植术后因脂肪细胞损伤、局部供血不足、炎症反应等,导致移植物吸收、坏死、液化、钙化等不良事件发生,脂肪移植物难以完全存活,术后脂肪体积保持率难以预测。近年来,学者们针对自体脂肪隆乳术后体积保持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脂肪的活性、受区的环境等,创新性的发明了各种辅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脂肪的存活率,但远期脂肪体积保持率仍不十分满意。为进一步探究影响脂肪体积保持率的影响因素,病人的个体特征(如年龄、BMI)成为研究的热点,而针对女性特征性的妊娠哺乳期、月经周期及绝经期等研究相对较少。探究这些因素的影响,更有利于术后效果的预测,以及医患关系的良好沟通。研究目的:1.比较哺乳与否对术后脂肪体积保持率的影响;2.比较月经周期不同阶段手术对术后脂肪体积保持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对我中心2012年至2018年进行的自体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根据纳入标准筛选病例,使用3D图像技术测量术前术后乳房体积差,并计算术后脂肪体积保持率。1.比较哺乳与否对术后脂肪体积保持率的影响依据病史,将患者分为无哺乳史组(A组),有哺乳史组(B组),基于患者水平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以及多因素回归的方法进行对比。2.比较月经周期不同阶段手术对术后脂肪体积保持率的影响依据病史,确定患者末次月经、月经周期以及手术日期,根据月经周期规律分为A组:卵泡早期组(月经结束~10天);B组:排卵期组(11天~17天);C组:黄体期组(18天~下次月经来潮)。基于患者水平数据,采用单因素AN0VA分析以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时机术后脂肪体积保持率。研究结果:1.有哺乳史组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脂肪体积保持率更高在本组回顾性研究中,共纳入70例病例(137侧乳房),其中无哺乳史组(A组)40例病例(77侧乳房),平均年龄25.88土4.20岁,平均术前BMI 19.72±1.48 kg/m2,平均术前术后体积差55.88±40.22ml,平均术前乳房体积73.22±54.31ml,平均移植量182.79±26.94ml,术后体积保持率30.42%±20.65%,平均随访时间为7.69±6.41月;有哺乳史组(B组)30例病例(60侧乳房),平均年龄36.03±4.30岁,平均术前BMI 20.83土2.03 kg/m2,平均术前术后体积差79.19±36.50ml,平均术前乳房体积102.54±70.24ml,平均移植量194±39.63ml,术后体积保持率41.03%土 17.97%,平均随访时间为6.10±5.80月。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ANOVA均显示B组体积保持率较A组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结果仍有统计学意义。2.月经周期不同阶段行自体脂肪隆乳术,术后体积保持率有显着差异在这一部分的研究中,我们共纳入病例48例(94侧乳房),其中卵泡早期组(A组)病例10例(18侧乳房),平均年龄29.80±6.14岁,术后体积保持率26.94%±17.37%,平均初潮年龄13.30±1.49岁,平均月经周期29.00±1.05天,平均月经期5.30±1.42天;排卵期组(B组)病例15例(30侧乳房),平均年龄31.73±7.58岁,术后体积保持率49.06%±19.51%,平均初潮年龄13.33土 1.11岁,平均月经周期29.67±0.72天,平均月经期5.67±1.72天;黄体期组(C组)病例23例(46侧乳房),平均年龄28.91±6.50岁,术后体积保持率35.73%±20.64%,平均初潮年龄13.35±1.47岁,平均月经周期29.87士 1.96天,平均月经期5.39±0.99天。基于患者水平数据,单因素AN0VA方差分析显示,月经周期不同阶段行自体脂肪隆乳术,术后体积保持率有显着差异(P=0.023)。组间多重比较显示,排卵期术后保持率高于卵泡早期(P<0.05)和黄体期(P<0.05);卵泡早期和黄体期术后体积保持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有哺乳史组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体积保持率高于无哺乳史组(41.03%土17.97%vs 30.42%±20.65%,P=0.028)。而年龄、BMI、供区等对术后体积保持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哺乳期前后女性体内激素波动,乳房形态和功能发生变化。这一时期对机体脂肪的活性是否有影响,哺乳期的长短对结局是否有影响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揭示。2.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手术可能影响术后脂肪体积的保持率。排卵期进行自体脂肪隆乳术,术后脂肪体积保持率高于卵泡早期和黄体期。但是由于样本量小,病历资料不完备,检验数据缺少,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也为临床上提高自体脂肪移植远期保持率提供了新方向。

王成龙[7](2019)在《基于三维扫描技术乳房体积变化测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标准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体积保持率是当前临床上判定自体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手术效果的唯一客观指标,三维扫描技术是目前获得该指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测量方法不统一,导致不同研究报道的体积保持率的结果相差甚大。我们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呼吸状态、上臂姿势以及月经周期可能是影响乳房体积变化测量的主要因素。本课题拟对上述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并使之标准化,以期得到一个相对客观、准确、稳定的乳房体积变化测量的方法。研究目的研究一:基于三维扫描技术,分析呼吸状态对自体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患者术后乳房体积变化测量的影响,比较两种呼吸状态下的乳房体积测量误差,确定应用三维乳房扫描技术评估乳房体积变化时所应采用的一种标准化呼吸状态。研究二:基于三维扫描技术,分析三种上臂姿势对自体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患者术后乳房体积变化测量的影响,比较三种上臂姿势下的乳房体积测量误差,确定应用三维乳房扫描技术评估乳房体积变化时所应采用的一种标准化上臂姿势。研究三:基于三维扫描技术,描述一个月经周期内乳房体积变化的趋势,比较一个月经周期内排卵前和排卵后两个时间段内的平均乳房体积变化值,比较连续两个月经周期相同时间段内的乳房体积变化值,确定应用三维乳房扫描技术评估乳房体积变化时乳房体积最稳定的时间段,分析基础乳房体积与一个月经周期内乳房体积最大变化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研究一:选取我中心接受单纯自体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一天在自然吸气末和自然呼气末各接受一次三维乳房扫描。测量两种呼吸状态下手术前后的乳房体积差;选取在我中心接受乳房整形手术术前的患者,分别于自然吸气末和自然呼气末进行两次重复三维乳房扫描,比较两种呼吸状态下连续两次重复扫描的乳房体积测量误差。研究二:选取我中心接受单纯自体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一天在双上臂自然下垂、双手叉腰和双手抱头三种姿势下各接受一次三维乳房扫描。测量三种上臂姿势下手术前后的乳房体积差;选取在我中心接受乳房整形手术术前的患者,分别于双上臂自然下垂、双手叉腰和双手抱头姿势下进行两次重复三维乳房扫描,比较三种上臂姿势下连续两次重复扫描的乳房体积测量误差。研究三:选取月经周期规律的年轻女性志愿者,从月经第一天开始,分别在一个月经周期和连续两个月经周期内定期完成三维乳房扫描,测量每个研究对象的基础乳房体积以及每次扫描的乳房体积相对于月经第一天乳房体积的变化值。研究结果研究一:共纳入25例(n=50只乳房)接受自体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术的患者,脂肪填充量在100-200ml时,自然吸气末手术前后的平均乳房体积差为120.9±43.1 ml,自然呼气末手术前后的平均乳房体积差为137.1 ± 39.8 ml,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脂肪填充量大于200ml时,自然吸气末手术前后的平均乳房体积差为191.0±62.4 ml,自然呼气末手术前后的平均乳房体积差为187.7±60.1 ml,尚不能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75)。脂肪填充量在100-200ml时,自然吸气末手术前后的平均乳房凸度变化值为1.3±0.4cm,自然呼气末手术前后的平均乳房凸度变化值为1.6±0.4 cm,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脂肪填充量大于200 ml时,自然吸气末手术前后的平均乳房凸度变化值为1.7±0.7 cm,自然呼气末手术前后的平均乳房凸度变化值为1.8±0.8cm。尚不能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45)。共纳入26例(n=50只乳房)接受乳房整形手术术前的患者,连续两次自然吸气末乳房体积测量误差的中位数为9.6 ml,连续两次自然呼气末乳房体积测量误差的中位数为10.6 ml,尚不能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8)。研究二:共纳入25例(n=50只乳房)接受自体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术的患者,脂肪填充量在100-200ml时,双上臂自然下垂姿势下手术前后乳房体积差的中位数为135.6 ml,双手叉腰姿势下手术前后乳房体积差的中位数为125.8 ml,双手抱头姿势下手术前后乳房体积差的中位数为119.2ml。双上臂自然下垂与双手抱头(p=0.003)以及双手叉腰与双手抱头(p=0.01)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双上臂自然下垂与双手叉腰之间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脂肪填充量大于200ml时,双上臂自然下垂姿势下手术前后乳房体积差的中位数为177.7 ml,双手叉腰姿势下手术前后乳房体积差的中位数为174.6 ml,双手抱头姿势下手术前后乳房体积差的中位数为152.6 ml,尚不能认为三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共纳入26例(n=52只乳房)接受乳房整形手术术前的患者,连续两次双上臂自然下垂姿势下乳房体积测量误差的中位数为11.2ml,连续两次双手叉腰姿势下乳房体积测量误差的中位数为10.6ml,连续两次双手抱头姿势下乳房体积测量误差的中位数为8.4ml。尚不能认为三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19)。研究三:共纳入26例符合标准的健康女性,其中13例(26只乳房)完成了一个月经周期的三维乳房扫描,另外13例(26只乳房)完成了连续两个月经周期的三维乳房扫描。在一个月经周期内,乳房体积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一个月经周期内排卵前和排卵后两个时间段内的平均乳房体积变化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19.6±2.1ml排卵前vs.-6.9±3.3排卵后,p=0.002)。对连续两个月经周期相同时间段内平均乳房体积变化值的比较,发现黄体期后期和卵泡期前期乳房体积相对稳定。基础乳房体积与一个月经周期内最大乳房体积变化值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45,p=0.02)。研究结论研究一:呼吸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尤其是对于脂肪填充量较少的患者,会对自体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患者术后乳房体积变化的测量产生影响,在应用三维乳房扫描技术测量乳房体积变化时需保持呼吸状态一致,建议采用自然呼气末作为三维乳房扫描时的标准呼吸状态。研究二:上臂姿势在一定程度上,尤其是对于脂肪填充量较少的患者,会对自体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术后的乳房体积变化的测量产生影响,在应用三维乳房扫描技术测量乳房体积变化时需保持上臂姿势一致,建议采用双手叉腰状态作为三维乳房扫描时的标准上臂姿势。研究三:由于月经周期中女性体内雌性激素水平的波动,乳房体积会发生相应变化。一个月经周期内排卵前和排卵后两个时间段内乳房体积变化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一定程度上会对自体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术后乳房体积变化的测量产生影响。黄体期后期和卵泡期前期乳房体积相对稳定,建议在上述两个时间段进行三维乳房扫描。

何宸[8](2019)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物(PAHG)隆乳取出后一期乳房再造与二期乳房再造的效果对比分析及随访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研究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物(PAHG)取出同期乳房再造病例筛选及可行性。2.研究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物(PAHG)取出一期置入软组织扩张器,二期置换乳房假体乳房再造的病例筛选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物(PAHG)取出后乳房再造组患者26例和单纯硅凝胶假体隆乳患者18例,分组如下:A组(观察组)11例,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物(PAHG)取出,注射物集中在腺体后或胸肌后一个腔隙内,取出PAHG术中超声确认其他部位无明显残留。B组(观察组)15例,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物(PAHG)取出,注射物分散在各个层面,包括皮下、腺体内、胸肌内,取出PAHG术中超声显示其他部分(层面)有少许残留。C组(对照组):18例,单纯硅凝胶假体隆乳患者。对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及随访,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生命质量情况及满意度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数据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x2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着差异。结果:1、围术期指标对比分析:观察组A手术时间为(190.5±20.2)min、引流管拔管时间为(12.6±1.4)d、住院时间为(12.6±1.4)d、术中出血量为(194.5.±19.2)ml;观察组B第一阶段手术时间为(191.3±18.2)min、引流管拔管时间为(12.1±1.2)d、住院时间为(12.1±1.2)d、术中出血量为(188.5.±18.4)ml;观察组B第二阶段扩展器置换乳房假体手术时间为(128.0±19.6)min、引流管拔管时间为(5.6±1.0)d、住院时间为(5.6±1.0)d、术中出血量为(44.7±5.0)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97.5±15.7)min、引流管拔管时间为(4.9±1.0)d、住院时间为(4.9±1.0)d、术中出血量为(41.1±7.0)ml。观察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增多(p<0.05)。观察组B在第一阶段植入扩张器,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增多(p<0.05)而在第二阶段扩张器置换乳房假体,上述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植入扩张器与A组比较无显着差异。2、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观察组A中共计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9.1%;观察组B中共计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6.7%;对照组共计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6%。两组观察组之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A并发症发生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3、患者术后生命质量与自尊测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及自尊量表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均随时间推移评分均逐渐增高。4、手术效果与护理质量满意度对比分析:三组患者对乳房效果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物(PAHG)取出,如果注射物局限在一个腔隙内,术中超声提示未见周围其他部分明显残留,可以一期植入硅凝胶乳房假体乳房再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传统假体隆乳略有增高;但与先植入软组织扩张器、二期乳房再造相比无明显差异。2、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物(PAHG)取出,如果注射物弥散分布在皮下、先体内、胸肌内、术中超声指示不确定完全取出,可以先植入软组织扩张器,待二期置换乳房假体乳房再造,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差异。3、两种PAHG去除方法乳房再造术后随访其生命质量、自尊测评、效果满意度均为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哲旭[9](2018)在《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高脂肪吸收率的临床高危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女性乳房的作用不仅是进行母乳喂养,也是女性第二性征的标志,是女性身体美的重要评价方面,也是女性魅力所在[1]。乳房发育不良、获得性损伤和其他形态不美观等原因会给女性带来一定的问题,严重情况下会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引起女性的心理障碍[2]。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学上出现了整形医学,即通过有效的方式改善女性身体的缺陷,隆胸术即形成。通过隆胸手术的方式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隆胸手术的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临床上出现了多种隆胸方法供外科医生和患者进行选择。目前临床上较多应用的隆胸方法为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将患者的自体脂肪组织吸取后,注射到患者乳房部位,帮助患者达到塑形的效果[3-4]。自体脂肪移植的方法现在已经被有效的用于头面部填充手术,隆乳术等整形手术,具有无免疫排斥的优点。但是随着临床应用的逐步深入,自体脂肪移植的缺点逐步显现出来,限制其应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脂肪移植后的生存率较低,大部分脂肪在3-6个月后会被吸收,造成手术效果不明显,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脂肪的液化或者坏死,甚至会发生坏死的脂肪粒造成的囊性纤维化和假性囊肿,造成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降低,对患者本身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患者常常难以接受,故常用于乳房再造[5]。对于单纯因为发育不良等原因需要隆乳者基本已不选择自身组织移植隆乳,自身组织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带蒂组织和温和血管的游历组织移植的血供很充分,可以用于乳房局部缺损的修复和乳房切除术后又行放疗局部血供不良时乳房组织的再造[6]。为了研究高脂肪吸收率与患者的年龄、体重和身高等一般资料以及白蛋白、血红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高脂肪吸收率的原因,我们进行了有关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高脂肪吸收率的临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引起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高脂肪吸收率的临床高危因素,分析其与吸收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整形科、重庆市铜雀台整形医院、重庆市华美整形医院3所医院2014年9月到2018年6月收集的的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选用自体脂肪隆乳术式。监测患者术后的脂肪吸收率,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白蛋白、血红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指标与脂肪吸收率的相关性,筛选出危险因素。两组患者的差异分析以P<0.05具有显着差异,脂肪吸收率的预测选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来表示。结果:(1)198例患者中高脂肪吸收率(≥60%)118例,低脂肪吸收率(<60%)80例;198例患者左侧和右侧乳房体积在隆胸术后6个月均出现显着的提高,与术前相比,有显着性的差异(P<0.05);(2)单因素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吸烟史、月经史、婚史、抽脂负压、预置手术、吸脂针头大小、手术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高脂肪吸收率有关(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BMI值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是术后高脂肪吸收率的危险因素;(4)B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457,95%CI值为0.3030.611;血红蛋白的为0.184,95%CI值为0.0730.296;超氧化物歧化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95%CI值为0.7030.9552;结论:自体脂肪移植隆胸能够得到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患者的满意度较高,脂肪吸收率可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超氧化物岐化酶在血液中的量则对其具有很好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张珊,曾繁余[10](2018)在《腔镜下注射式隆乳剂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探讨腔镜下注射式隆乳剂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纳入2010年1月—2015年1月就诊的62例患者,均行腔镜下双侧注射式隆乳剂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记录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单侧约3580 min,平均(45.52±8.49)min;引流管留置时间38 d,平均(4.48±1.32)d;59例患者术后复查MRI及B超均未发现隆乳剂残留,3例患者于外下象限见少量隆乳剂残留,无炎症及感染情况。腔镜下注射式隆乳剂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具有创伤小、隆乳剂残留少的优点,临床疗效肯定。

二、手术隆乳 特别提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术隆乳 特别提示(论文提纲范文)

(1)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胸术后不同切口手术取除治疗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临床分析
    第一节 临床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方法
    第二节 内容和结果
        1 临床资料
        2 影像学检查
        3 病理检查
    第三节 结论
第二部分 乳晕切口及乳房下皱襞切口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胸取除术临床比较
    第一节 临床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第二节 内容和结果
        1 临床症状
        2 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查
        3 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
        4 手术方法
        5 术后随访
        6 结果
    第三节 结论
第三部分 典型病例
    第一节 病例一
    第二节 病例二
第四部分 讨论
    1 PAHG注射式隆胸术临床资料分析
    2 PAHG注射式隆胸术后并发症分析
    3 PHAG取除术术式选择
    4 PAHG取除术后并发症分析
第五部分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胸术后临床症状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2)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安全性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研究设计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文献筛选
        2.2.4 数据提取
        2.2.5 评价指标
        2.2.6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数据收集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资料特征
    3.3 手术相关信息
        3.3.1 工作准备
        3.3.2 脂肪的收集及处理
        3.3.3 脂肪注射
        3.3.4 术后护理
        3.3.5 随访工作
第四章: 分析评价
    4.1 术后AFT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4.2 分组分析
    4.3 发表偏倚分析及敏感性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自体脂肪移植相关理论回顾
    5.2 本研究分析
    5.3 分析结果及局限性总结
    5.4 自体脂肪隆乳的展望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表
    附录一: 研究信息表7-1
    附录二: 病例对照研究的NOS评价标准
    附录三: 美国放射学会乳腺BI-RADS类别诊断标准
    附录四: UK Cochrane中心文献证据分级标准(2001)
    附录五: 纳入研究的信息表7-3
    附录六: 纳入研究的信息表7-4
    附录七: 纳入研究的信息表7-5
    附录八: 各检索数据库及相应检索式
综述 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内镜下腋窝入路双平面假体隆乳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手术方法
        2.3.1 术前设计和测量
        2.3.2 手术操作
        2.3.3 术后护理
    2.4 术后随访及术后效果评价
    2.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临床资料
    3.2 术后患者引流量变化
    3.3 术前术后乳房罩杯变化
    3.4 术前术后乳房径线对比
    3.5 术后并发症及安全性评估
    3.6 典型病例
    3.7 术后满意度评估
第四章 讨论
    4.1 隆乳假体及术式的选择
        4.1.1 假体选择
        4.1.2 手术切口
        4.1.3 假体置入平面
    4.2 术后并发症
        4.2.1 包膜挛缩
        4.2.2 乳房感觉异常
        4.2.3 乳房表面波纹感
        4.2.4 乳房假体边缘可触及
        4.2.5 假体移位
    4.3 乳房形态和大小
    4.4 展望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4)Periostin在乳房假体包膜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实验一 Periostin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丰胸术后假体包膜组织的表达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实验二 Periostin在乳房硅胶假体植入术后假体包膜组织的表达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实验三 Periostin调节人乳腺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乳房假体植入术后包膜挛缩并发症Periostin在组织纤维化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患者远期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2 内容和结果
    2.1 临床症状和体征
    2.2 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查
    2.3 术前核磁共振检查
    2.4 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
    2.5 手术方法
    2.6 术中内窥镜检查
    2.7 术后病理检查
    2.8 随访
    2.9 结果
3 典型病例
4 讨论
    4.1 PAAG注射隆乳患者远期临床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4.2 PAAG注射隆乳乳房在超声及磁共振显像中的特点分析
    4.3 PAAG注射隆乳乳房在内窥镜下表现及其相关检验结果分析
    4.4 PAAG注射隆乳术后远期并发症处理的手术方式选择
5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远期并发症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体积保持率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哺乳与否对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体积保持率影响的比较研究
    病人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月经周期不同阶段手术对术后体积保持率的影响的比较研究
    病人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典型病例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体积保持率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基于三维扫描技术乳房体积变化测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标准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自体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术后体积保持率评估方法的系统综述
第一部分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分析呼吸状态对乳房体积变化测量的影响
    1.1 前言
    1.2 研究目的
    1.3 对象与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1.6 结论
第二部分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分析上臂姿势对乳房体积变化测量的影响
    2.1 前言
    2.2 研究目的
    2.3 对象与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2.6 结论
第三部分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分析月经周期对乳房体积变化测量的影响
    3.1 前言
    3.2 研究目的
    3.3 对象与方法
    3.4 结果
    3.5 讨论
    3.6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物(PAHG)隆乳取出后一期乳房再造与二期乳房再造的效果对比分析及随访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病例纳入标准
2 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术前测量
    2.3 影像学资料
    2.4 术前设计
    2.5 手术方法
        2.5.1 观察组A手术方法
        2.5.2 观察组B的手术方法
        2.5.3 对照组的手术方法
    2.6 观察指标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三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3.2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
    3.3 两组患者术后生命质量与自尊测评
    3.4 三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对比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高脂肪吸收率的临床高危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自体脂肪移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撰写和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腔镜下注射式隆乳剂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辅助检查
    1.3 手术方法
    1.4 术后处理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2.2 术后情况
3 讨论

四、手术隆乳 特别提示(论文参考文献)

  • [1]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胸术后不同切口手术取除治疗临床分析[D]. 刘茜楠.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安全性meta分析[D]. 李祥. 扬州大学, 2020(04)
  • [3]内镜下腋窝入路双平面假体隆乳的回顾性研究[D]. 安娟.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9)
  • [4]Periostin在乳房假体包膜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杨莹. 昆明医科大学, 2019
  • [5]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患者远期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 谢百慧. 郑州大学, 2019(07)
  • [6]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体积保持率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D]. 王可可.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7]基于三维扫描技术乳房体积变化测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标准化的研究[D]. 王成龙.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8]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物(PAHG)隆乳取出后一期乳房再造与二期乳房再造的效果对比分析及随访评价[D]. 何宸.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9]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高脂肪吸收率的临床高危因素分析[D]. 李哲旭.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3)
  • [10]腔镜下注射式隆乳剂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的临床应用[J]. 张珊,曾繁余.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8(01)

标签:;  ;  ;  ;  ;  

隆胸特别提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