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纸的演变与鉴赏

古代名纸的演变与鉴赏

一、古代名纸的演变与鉴赏(论文文献综述)

廖雪[1](2020)在《中国古代纸笺文献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古代纸笺文献是指清代以前以纸笺为研究对象,记载中国古代纸笺品名、产地、加工方法等信息的专门着作。宋以前关于纸笺的零散记载和描写赞美纸笺的艺文词赋,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本文对纳入研究范围的14种中国古代纸笺文献的文本内容进行整理分析。除绪论以外,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中国古代纸笺文献的作者生平和文献概况,并回顾学术研究史;第二部分汇总整理中国古代纸笺文献关于纸笺品名、产地以及加工技艺等方面的记载,总结古代纸笺品名分类方法、产地分布状况和纸笺加工流程;第三部分挖掘中国古代纸笺文献蕴含的历史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人文艺术价值。通过研究发现,14种中国古代纸笺文献共涉及纸笺品名约158个,品名分类方法5种;纸笺加工技艺共18种;纸笺产地共51个,集中分布在四川、江浙和安徽等地区。中国古代纸笺文献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劳和智慧,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纸笺文献,有助于传承发扬中国传统纸笺文化,有利于我国古籍保护事业蓬勃发展,增强我国的民族文化自信。

王珊[2](2020)在《以薛涛笺为中心的早期笺纸制作工艺研究》文中提出薛涛笺是中国最着名、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古代笺纸,是诗(信)笺纸种的开端。对薛涛笺的研究,可使我们窥知早期笺纸的形成和发展轨迹。本课题为尽可能地了解和再现薛涛笺,对薛涛笺的相关文献重新作了梳理和解读,初步形成了对薛涛笺的整体印象;随后对现存仿薛涛笺实物进行了普查研究和重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现存实物对于再现唐代薛涛笺的参考意义有限;由于薛涛笺的形貌和制作会与唐代整体的造纸技术水平相匹配,课题继而又从文献和实物两方面考察了中国从魏晋至宋元时期,尤其是唐代的加工纸工艺体系,并考察了日本从奈良到平安时代的色纸加工工艺作为辅助参考,粗略探讨了我国早期加工纸包括薛涛笺的制作工艺与日本加工纸之间的源流承继关系,探讨了诗(信)笺纸纸种的产生与特化,进一步了解了薛涛笺形貌和制笺技术的上限。课题还对十余家现代彩笺及纹案加工工作室开展了田野调查,总结了一线造笺人的经验和建议。再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古文献所提及的薛涛笺的造纸原料“木芙蓉皮”是良好的造纸材料;木芙蓉花汁不含有红色色素成分,无法染出红纸。最终,尝试用唐代流行的红色植物性染料和纹案加工工艺开展了笺纸的印染实践,完成了对薛涛笺的再现。由课题研究所得到的具体结论:(1)薛涛笺早期是松花色(含碧色),后来是红色,较少量或为红碧相间,纸上可能有暗纹、雕版印刷的纹案或手绘图案。(2)薛涛笺的纵长约在25至26厘米之间,横长约在18至36厘米之间。(3)薛涛笺由木芙蓉皮所造是可行的,染红应使用了红花、苏木或茜草。(4)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彩笺工艺的萌芽期。唐、五代是发展期,古代大多数加工纸技术此时已初具雏形;除薛涛笺以外,流沙笺、云蓝纸、五色斑纹纸是该时期染纸技术水平的代表者。宋元时期的纸张装饰手段在前代基础上更加繁缛复杂,观感雍容华贵。唐、宋笺纸的形貌和工艺是薛涛笺的参考性上限。我国造纸术东传后,日本虽对其做了少量本土化的改造创新,但日本早期主要的加工纸工艺和用纸文化仍脱胎于我国唐宋。

宋叶[3](2018)在《传世古籍中“纸号”的搜集和整理》文中认为印章作为一种在古籍中常见的图文资料,是我们对一部古籍进行价值判定的重要依据。古籍中常见的印章有名章(藏书章)、鉴赏章、训诫章、闲章这四类。除此之外,我们在古籍中还经常看到一类用来描述书本用纸的印章,即“纸号”印章。古往今来,众多匠人学者致力于造纸技术的改良和研究,但是从“纸号”印章中研究纸张发展过程的可谓寥寥无几。文章以存世古籍中的“纸号”印章为切入点和研究对象,以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和天津图书馆馆存古籍为主要依据。通过翻阅搜集这些传世原版古籍和书目着录,从中寻觅钤有“纸号”的印章,并对其进行摘录、整理与研究。从而对“纸号”形成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全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纸号”概念的详细介绍。第二部分是对存有“纸号”印记的古籍信息的相关摘录、表格化整理和深入研究。第三部分是在第二部分信息罗列的基础之上,对“纸号”流传时间、生产原料和制作工艺的探讨。最后一部分则是深入探讨纸号研究的意义与价值。这将为当下古籍的原生性和再生性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资料依据。

彭志文[4](2016)在《笺纸上的书法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从广义上说,笺纸是一种精加工的纸,主要用于书写及书画作品;从狭义上主要是指明清以来用于写书信尺牍的信笺。尺牍是古代最为悠久的沟通交流方式,记录了古代社会关系中的脉脉温情,且与书法的历史密切相关。笺纸作为书写载体,承载着古代灿烂的尺牍文化和书写文化,而围绕着笺纸的书写功能,古人在制作笺纸时从纸质、纹饰等多角度对笺纸进行加工、改良,使笺纸具有良好的书写手感与精美的外观,体现出古人的设计思维。本文第一部分从笺纸的概念定义、工艺特征入手,梳理笺纸的历史渊源。从广义的角度,汉代的左伯纸是早期笺纸的典范,史称“子邑之纸,妍妙辉光”。而“笺纸”的称谓则在南北朝时便有,如五色笺、红笺等,笺纸相关的名词在唐代文学作品中开始大量出现,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可以推测笺纸的流行可能与当时盛行的诗歌唱和、宴饮应酬等文学活动相关,晚唐的薛涛笺即是元白唱和时期文人喜用之笺纸。此外,宫廷用笺以其精益求精的用料与制作,成为引领笺纸风尚的典范,南唐澄心堂纸、明代宣德笺皆出自宫廷;而佛教写经用笺也以其独特的做工和耐久性而赢得文人的青睐。唐笺尚色,宋笺尚质,而晚明时的信笺则因刻书业的繁荣和雕版技术的进步而迎来了一场“古质今妍”的变革,纹样成为信笺制作的重心,并影响了明清以来的信笺风尚。第二部分主要分析笺纸与书法的关系。广义的笺纸常在纸质、形制或纹饰上有独特处,对书法的影响亦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古人重视笔墨调和,不同表面质感的笺纸,不但会产生不同的笔墨表现效果,而且会影响书写的流畅性,在帖学书法中尤为明显;纸的形制大小变化也对书法的表现形式与书风的发展产生过影响;此外,本论文分别对特定的笺纸及其表现特点进行了梳理,包括“彩笺花笺诗帖”、“泥金银与洒金银笺”、“乌丝栏笺”、“粉蜡花笺与对联”、“碧笺金书”、“明清信笺与书法”等,并简析笺纸与书法创作的关系。第三部分是对笺纸的设计的剖析,主要以信笺为研究对象。在晚明时期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笺纸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笺纸中的纹样日渐丰富,并在新的设计理念的影响下衍生出信笺独有的纹样类型。本部分首先对笺纸纹样进行详细分类与整理,并对笺纸的设计特征进行总结。信笺中的纹饰类型的选择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均显示出由工匠气向文人气的转变,体现出文人趣味对笺纸设计的影响;而笺纸作为书写载体,其设计处处遵循着雅致而不张扬的中庸思想。通过降低纹样的对比度和合理使用边角构图等方式,减弱纹样的表现张力,使其与预设的书写墨迹有机结合。并且发展出砑花、拱花等隐晦而含蓄的表现技巧。第四部分以博古笺为例,分析文人趣味对笺纸设计产生的影响。清代金石学大盛,大量文人学者热衷于金石学相关的访碑、鉴藏、考订、着述、交流和刻书等活动。耳濡目染,其中的金石图像亦受到文人的喜爱而进入到信笺中,反映出文人趣味在笺纸纹饰上的影响。

任晓辉[5](2013)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藏抄本石头记目验再记》文中提出俄藏本《石头记》中有三处钤图,其中有一处长方钤印,文字内容为"达成詹记顶/拆荆川太史",与其他典籍对核,大致可以了解这枚图章所表示的意义。本文同时附入了俄藏本衬入的御制诗的全部情况,作者查阅了乾隆御制诗的有关资料,试图对俄藏本的重新装裱及其相关情况做适当的解说,从而为俄藏本的形成和《红楼梦》的版本研究提供可予参考的资料。

谢亚平[6](2012)在《四川夹江手工造纸技艺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以“如何实现传统手工技艺在当代社会中的可持续性”作为思考的基点,以四川夹江手工造纸技艺的演变历史、技术体系、价值系统和文化生态为案例,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由点及面地分析夹江手工技艺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阐释技艺持续发展的现实依据和价值基础,提出实现传统手工技艺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目标体系建设实现的途径。本文认为手工技艺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是包含着技术系统和文化生态系统的复合体,应该通过科学地管理分配资源,达到兼顾经济的持续性和文化生态共存的持续发展目标,保证手工技艺能兼顾当代人的需求,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传给下一代,以此应对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性文化系统的变化和消失所带来的威胁。全文紧扣“可持续性”的思想,通过“定义概念——思考推动变化发展诸要素——了解对象价值——提出持续发展目标和可能性——解决途径”的逻辑脉络,以此确立行文格局,并展开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的分析论述。首先提出夹江手工造纸技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纵向梳理夹江手工造纸技艺的起源和技艺,然后阐释技艺历史演变过程中各个因素(技艺主体因素、功能需求因素、材料因素、生产效率和政策因素)发挥的作用,并与目前的现状做参照对比,进一步挖掘夹江手工造纸技艺的技术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形成持续发展的现实依据和价值基础。进而探讨导致夹江手工造纸技艺不可持续的思想根源,随后基于技术系统和文化生态系统的共生关系,本文提出保持造纸技术的多样性适应价值、有限制的发展和精致化追求、强调技艺文化各要素的关联性和有效利用科学研究的手段是维护技艺可持续发展的四条原则,以此探索其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最后,论文阐释了现有针对文化资源采取的公共管理手段,结合“夹江手工造纸技艺”个案的特殊性,参照日本手工和纸保护的诸多政策和案例,提出维护其“可持续性”的三种途径:以非遗保护为基础的核心技艺保护体系,注重手工性、过程化、技艺文化体系的整体性保护;建立手工造纸技艺和纸张的科学性研究体系,借用科学的记录和分析方法,理性看待技艺中的合理改良;建立以文化体验为主的文化产业体系,发挥传统手工艺的体验性、创造力,为其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三种途径各有侧重,互促发展,以形成兼顾经济效益和文化生态价值共存的持续发展新模式。

白木[7](2003)在《古代名纸的演变与鉴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11.麻沙纸:宋朝时,建阳(福建)县是一个刻书中心,造纸工业特别发达。建阳县麻沙镇所出产的纸就叫麻沙纸。色稍黄,没有纸纹。薄厚、韧性与麻纸差不多。宋本麻沙多用此纸。 12.谢公笺:这是一种经过加工的染色纸,为宋初谢景初(1019~1084年)创制,因而得名。谢氏受薛涛造纸笺的启发,在益州设计制造出"十样蛮

白木[8](2002)在《古代名纸的演变与鉴赏》文中研究说明 1.灞桥纸:1957年5月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郊灞桥砖瓦厂的建筑工地上,人们从地下挖掘出铜镜、铜剑和半两钱以及其他一些西汉初年文物,经调查测定,该处是一座西汉墓葬。人们整理这批文物时,又在铜镜正面发现有布纹,并有残布数片,布下有类似丝质纤维制成的纸片,纸片上也有明显布纹。这些残纸片,长宽各约10厘米,厚度为0.139毫米。比普通新闻纸

二、古代名纸的演变与鉴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古代名纸的演变与鉴赏(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古代纸笺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中国古代纸笺文献概况
    (一)宋元时期纸笺文献
    (二)明清时期纸笺文献
二、中国古代纸笺文献的内容
    (一)中国古代纸笺文献关于纸笺品名的记载
    (二)中国古代纸笺文献中关于纸笺加工技艺的记载
    (三)中国古代纸笺文献关于纸笺产地的记载
三、中国古代纸笺文献的价值
    (一)中国古代纸笺文献的历史价值
    (二)中国古代纸笺文献的科学技术价值
    (三)中国古代纸笺文献的人文艺术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以薛涛笺为中心的早期笺纸制作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薛涛笺研究进展
        2.1.1 古代的文献记载
        2.1.2 近现代的研究概述
    2.2 笺纸研究概况
        2.2.1 加工工艺研究概述
        2.2.2 再现研究进展
    2.3 信札研究概述
    2.4 日本早期色纸文献综述
    2.5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2.5.1 研究目标和任务
        2.5.2 研究方法
        2.5.3 研究意义
        2.5.4 创新点
3 对薛涛笺古代文献的研究
    3.1 对唐、五代颜色纹案的文献考述
    3.2 宋及宋代之后的古文献考述
        3.2.1 对颜色纹案的进一步考述
        3.2.2 对制作加工的考述
        3.2.3 对尺寸规格的考述
    3.3 对薛涛笺的概述
4 对现存仿薛涛笺实物的研究
    4.1 普查研究
        4.1.1 清代仿薛涛笺的普查
        4.1.2 现代仿薛涛笺的普查
    4.2 重点调查研究
        4.2.1 外观观察分析
        4.2.2 纤维形态与配比分析
        4.2.3 纸张填涂料分析
        4.2.4 染料和工艺考察
    4.3 小结
5 早期彩笺纸制作研究
    5.1 对早期彩笺纸制作工艺的考察
        5.1.1 魏晋南北朝时期色纸、粉纸的加工
        5.1.2 唐代四川地区的雕版印刷
        5.1.3 唐代的纸张加工
        5.1.4 唐代的红色植物染
        5.1.5 唐代文化用纸的工艺分野
        5.1.6 宋元时期笺纸的加工
        5.1.7 小结
    5.2 对现存早期加工纸实物的整理和科学研究
        5.2.1 样品1——唐代敦煌石室写经遗粟
        5.2.2 样品1——北宋韩琦书札
        5.2.3 样品2——北宋地宫玻璃瓶内色纸
        5.2.4 样品3——辽代庆州白塔经卷
        5.2.5 小结
    5.3 日本奈良、平安时代色纸加工工艺研究
        5.3.1 奈良、平安两朝中日文化与造纸技术的交流
        5.3.2 奈良时代日本的色纸加工
        5.3.3 平安时代日本的色纸加工
        5.3.4 小结
    5.4 早期加工纸调研与薛涛笺
6 现代彩笺加工工艺的田野调查
    6.1 对染纸工艺的田野调查
        6.1.1 台湾林业试验所手工造纸研究室
        6.1.2 安徽掇英轩
        6.1.3 上海锦龙堂
        6.1.4 安徽风和堂
        6.1.5 安徽艺英轩
        6.1.6 安徽悟草阁
        6.1.7 安徽艺宣阁
        6.1.8 小结
    6.2 对纹案加工工艺的田野调查
        6.2.1 上海朵云轩
        6.2.2 北京荣宝斋
        6.2.3 中国美院紫竹斋
        6.2.4 扬州广陵书社
        6.2.5 小结
    6.3 对再现古纸的实际帮助
7 唐代薛涛笺的再现实验研究
    7.1 木芙蓉皮成纸可行性研究
        7.1.1 木芙蓉的植物学特征
        7.1.2 木芙蓉皮的显微分析检测
        7.1.3 木芙蓉皮的化学成分分析
        7.1.4 造纸实验
        7.1.5 小结
    7.2 木芙蓉花汁染色研究
        7.2.1 生汁直接染色
        7.2.2 煎汁成纸媒染
        7.2.3 煎汁浆内直染
        7.2.4 木芙蓉花色色素的定性鉴定
        7.2.5 木芙蓉花的化学成分分析
        7.2.6 小结
    7.3 染红纸和松花色纸的实验
        7.3.1 红花染红纸实验
        7.3.2 茜草染红纸实验
        7.3.3 苏木染红纸实验
        7.3.4 槐米、靛蓝套染松花色纸实验
        7.3.5 小结
    7.4 纹案加工实验
        7.4.1 雕版印刷实验
        7.4.2 纸浆置花实验
        7.4.3 夹花染实验
        7.4.4 讨论
    7.5 实验结论和讨论
8 讨论
    8.1 继承(融)与创新(创)
    8.2 审美与技艺
    8.3 《天工开物》素材问题
9 结语
    9.1 全文总结
    9.2 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与彩笺(含薛涛笺)相关的题咏摘录
附录B 清代、现代部分仿制薛涛笺信息表
附录C 传薛涛书《陈思王·美女篇》复刻拓本的初版影印本
附录D 台湾造纸家王国财先生赠诗《咏薛涛笺》
附录E 木芙蓉花色色素的定性鉴定
附录F 木芙蓉花的化学成分分析
附录G 正仓院古文书物名索引(纸项)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传世古籍中“纸号”的搜集和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纸号简介
    (一) 纸号释名
    (二) 纸号之印记样式、钤印位置与印文内容概述
二、纸号印记辑录
    (一) 纸号类型及题款内容
    (二) 纸号样式的整理及其特点归纳
三、纸号相关问题分析
    (一) 试析纸号的流传时间
    (二) 古籍纸号的用纸原料与造纸工艺研究
四、纸号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 历史文献价值
    (二) 实物见证价值
    (三) 采集纸样制作专题数据库价值
    (四) 版本鉴定价值
    (五) 造纸技术研究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纸号”表格
    (二) “纸号”图录
致谢

(4)笺纸上的书法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范围与相关概念
    四、研究方法
    五、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笺纸的概念与发展简述
    第一节 释“笺”
        一、“笺”的概念
        二、笺纸的界定
    第二节 笺纸的基本工艺特点
        一、造纸基本工序流程
        二、笺纸的常见加工工艺
        三、制笺工艺特点分析
    第三节 笺纸发展简述
        一、晋唐笺纸
        二、宋笺尚质
        三、明清笺纸之变
第二章 笺纸上的书法
    第一节 笺纸质感对书写性的影响
        一、古人的纸质优良观
        二、纸质与笔墨表现特征
    第二节 纸之尺寸与书风变化
        一、纸与作品的大幅化
        二、尺寸变化与笔法变化
    第三节 笺纸样式与书风
        一、彩笺花笺诗帖
        二、泥金银与洒金银笺
        三、乌丝栏
        四、粉蜡花笺与对联
        五、碧笺金书
        六、明清信笺与书法
    第四节 笺纸与创作
        一、纸张的选择与局限
        二、创作与笺纸
第三章 笺纸的设计
    第一节 、笺纸纹饰的渊源与组合方式
        一、笺纸纹饰渊源
        二、组合方式
    第二节 明清信笺的纹饰
        一、明清信笺风尚的转变
        二、传统吉祥纹样
        三、韵事类纹饰
        四、绘画题材纹饰
    第三节 信笺形式分析
        一、边框
        二、纹样
        三、色泽
    第四节 信笺设计的特征
        一、从工匠气到文人气
        二、“隐”的艺术
第四章 笺纸设计与文人趣味——以博古笺为例
    第一节 笺纸中博古纹样的缘起
    第二节 博古笺的常见形式及纹样
        一、博古笺的主要形式
        二、博古笺的纹样类型
    第三节 博古笺与文人趣味
        一、崇尚朴拙的表现形式
        二、博古题材的流行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片目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5)俄罗斯圣彼得堡藏抄本石头记目验再记(论文提纲范文)

俄藏本上的钤图
俄藏本衬入御制诗的情况

(6)四川夹江手工造纸技艺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三、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夹江手工造纸技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夹江手工造纸技艺概况
        一、自然地理资源与技艺的生长
        二、夹江造纸技艺起源的几种学说
        三、移民文化传播、钦定贡纸与技艺的确立
    第二节 夹江手工造纸技艺可持续发展的危机
第二章 夹江手工造纸技艺持续发展诸要素分析
    第一节 技艺主体因素:手工技艺中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方式
        一、显性传递方式:以家庭、师徒为主的传承
        二、隐性传递方式:“手感的体悟”、“地方性语言”和“合家闹”
    第二节 功能需求因素
        一、印刷市场需求促进技艺改良
        二、书画功能需求推动技艺变革
    第三节 材料因素
    第四节 生产效率因素
        一、20世纪50年代的技术改革
        二、20世纪80年代技术“半工业化”改良
    第五节 政策保障因素
        一、清代康乾年间钦定“贡纸”成就“夹江纸”
        二、1939年国民政府特发拯救批谕令改良造纸业
        三、1978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批示挽救造纸业
        四、2006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后部分传统工艺恢复
第三章 夹江手工造纸技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基础
    第一节 技术价值
        一、夹江手工造纸核心技艺
        二、夹江手工造纸的生产设施、工具系统和生产空间
        三、技艺的凝结物:夹江不同时期纸种类和尺寸的变化
    第二节 社会文化价值
        一、夹江手工造纸技艺中的地方性知识
        二、造纸手工劳作里的审美维度和人性的价值
第四章 夹江手工造纸技艺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第一节 造纸技术多样性的适应价值
    第二节 有限制的发展和精致化的追求
        一、有限制的发展
        二、实现手工纸的高附加值和高品质
    第三节 文化生态各要素的相互关联性
        一、自然生态
        二、社会生态
        三、人文生态
    第四节 有效利用科学研究的手段
        一、从六份文本分析夹江手工造纸技术系统的变化
        二、手工造纸技艺科学分析的缺失
第五章 夹江手工造纸技艺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建设的实现
    第一节 以非遗保护为基础的核心技艺保护体系
        一、多层次有针对性的保护
        二、强化社会传承
        三、推行公平交易标识
    第二节 手工造纸技艺和纸张的科学性研究体系
        一、实物遗产的科学分析
        二、合理的技术改良的评估
    第三节 创造体验式文化空间和纸产品开发为主的文化产业体系
        一、体验式文化产业空间的建立
        二、高品质纸品和创新性纸产品的开发
结语
附录一:2012年夹江手工造纸工具和生产空间调研测绘图
附录二:2011年夹江手工造纸核心技艺调研报告
附录三:1683-2006年夹江手工造纸大事要览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致谢

四、古代名纸的演变与鉴赏(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古代纸笺文献研究[D]. 廖雪.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2]以薛涛笺为中心的早期笺纸制作工艺研究[D]. 王珊.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2)
  • [3]传世古籍中“纸号”的搜集和整理[D]. 宋叶. 天津师范大学, 2018(01)
  • [4]笺纸上的书法与设计[D]. 彭志文. 苏州大学, 2016(10)
  • [5]俄罗斯圣彼得堡藏抄本石头记目验再记[J]. 任晓辉. 红楼梦学刊, 2013(03)
  • [6]四川夹江手工造纸技艺可持续发展研究[D]. 谢亚平.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2(07)
  • [7]古代名纸的演变与鉴赏[J]. 白木. 中国印刷, 2003(01)
  • [8]古代名纸的演变与鉴赏[J]. 白木. 中国印刷, 2002(12)

标签:;  ;  ;  ;  ;  

古代名纸的演变与鉴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