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组化观察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组化观察

一、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淑红,邵汇琳,岳冰,柳玮华,郑媛媛,周小鸽[1](2020)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SPT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7例中女性32例,男性25例,平均年龄25.9岁(年龄范围1~64岁)。组织学显示,在皮下脂肪组织内见异型的淋巴细胞浸润,仅1例小灶累及真皮。瘤细胞小~中等大、核形不规则。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2(35/39)、CD3(57/57)、CD5(30/39)、CD7(33/37)、CD4(4/57)、CD8(56/57)、TIA-1(46/46)、粒酶B(52/53)、TCRαβ(46/46)(+)。46例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51例患者获得随访,结果 5例患者死于该疾病,其中4例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HPS),1例不伴有HPS。结论 SPTCL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典型的病理形态学为肿瘤细胞围绕脂肪细胞形成花环状结构;免疫组化结果为CD3、CD8、TCRαβ、细胞毒性标记物(TIA1和粒酶B)(+)。不伴有HPS的SPTCL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伴有HPS患者。

黄琦[2](2019)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肺浸润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肺浸润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从而提高临床医生对SPTCL肺浸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肺浸润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分析,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1.本例患者资料:(1)一般资料:男性,65岁,自由职业者。(2)临床表现:患者反复高热,咳嗽、咳痰、气促,同时出现全身四肢、躯干散在无痛性红色皮疹。查体:全身散在红色皮疹,以躯干为主,皮疹直径约1-4cm,部分顶部皮肤溃疡、坏死,部分结痂。双肺闻及少量痰鸣音。(3)胸部CT:两肺多发斑片状影,左肺上叶舌段见一大斑片状实变影,临近胸膜,两侧胸膜腔积液。(4)病理学:(1)皮肤活检病理:表皮轻度萎缩变薄,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真皮浅层血管周围,部分细胞核大深染,少量细胞移入表皮,PAS、抗酸染色均(-)。免疫组化:CD45RO(++),CD20(-)。考虑SPTCL。(2)左肺病灶穿刺病理:部分区肺泡组织内可见较多泡沫状细胞反应,并充满肺泡腔,肺泡壁纤维化,玻璃样变。另部分区为肺组织凝固性坏死,PAS、抗酸染色(-)。(5)诊治过程:患者经积极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经皮肤、肺活检诊断为SPTCL肺浸润,进行性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临床死亡。2.文献复习结果:自1991至2019年,国内外报道SP TCL肺浸润患者病历资料较完整的有12例,其中国内7例(58.3%),国外5例(41.7%)。(1)患者一般情况: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发病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45岁,年龄中位数46岁。(2)临床表现:患者发热多见,皮损多以无痛性皮下结节、瘀斑或者斑块为主,部分伴有溃疡或坏死;呼吸道症状以咳嗽为主,可伴有咳痰、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等。(3)影像学:患者肺部病灶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状、斑片状、实变影,临近胸膜,多伴有纵膈淋巴结肿大或胸腔积液,其他可有不规则包块、间质性肺炎改变、胸膜增厚等。(4)报道的12例(100%)患者均通过皮损活检确诊为SPTCL,皮肤病理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浸润皮下脂肪组织,环绕单个脂肪细胞呈花环样改变为其特点;其中2例(16.7%)通过肺活检可见肺组织血管周围和间质等有不典型淋巴细胞浸润,1例(8.3%)肺病灶活检见肺泡周围CD8+淋巴细胞浸润,1例(8.3%)在患者胸水里找到肿瘤细胞,其余通过结合患者临床特点和观察抗肿瘤效果,临床诊断为肿瘤肺浸润;肺病灶活检病理是诊断肿瘤肺浸润的重要依据。(5)所有患者确诊后10例(83.3%)以CHOP方案为主的化疗,3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改用二线方案(依托泊苷)后病情缓解约30个月,1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缓解4年,其余病人经治疗缓解出院后失访;其他1例(8.3%)以FMD方案化疗,1例(8.3%)使用免疫抑制剂,这2例病人均死亡;5例死亡患者自出现临床症状开始存活时间为约522个月,平均14个月;相对于仅累及皮肤的S PTCL类型,该病进展更快,易发生噬血细胞综合征,总体预后更差。结论:1.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肺浸润罕见,并以发热、皮疹,咳嗽、呼吸困难、肺部斑片状影及进行性多器官衰竭为特点。2.确诊需皮肤、肺病灶活检病理,其皮肤病理特征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浸润皮下脂肪组织,环绕单个脂肪细胞呈花环样改变;肺病灶组织见不典型淋巴细胞浸润。3.该病恶性程度高,目前治疗以全身化疗(如CHOP方案)为主,免疫抑制剂、局部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也可能获益,但总体预后较差。

任发亮,陶玥,朱进,杨欢,谭春花,董千叶,谭琦,王华[3](2017)在《儿童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一例附文献复习》文中提出患儿,女,8岁。皮肤结节、斑块8个月,右大腿肿胀1个月,伴发热1周。肝脏肋下约12 cm可触及、脾脏肋下约23 cm可触及,质软,无触痛。实验室检查:血细胞降低,肝酶、血脂、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凝血功能异常,铁蛋白升高。免疫组化:CD3、CD8、颗粒酶B、βF1阳性,Ki-67:约50%(+)。骨髓活检:骨髓增生活跃。皮损病理检查:皮下脂肪见异型细胞。诊断为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韩军平,王丽曾,罗文潇,曾俊文,马文霞[4](2017)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分析及基因诊断》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分析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基因诊断以及病理特点,从而为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该院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12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病理特点以及基因诊断情况等。结果在临床病理特点方面,2例患者出现皮肤溃疡,10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所有患者均有相关部位皮下硬结或者是结节红斑表现。在镜下可见脂肪细胞周边有大小不等的非典型肿瘤细胞在生长,通过免疫学检查后,免疫组化特征表现为CD3十(100.0%)、CD4±(100.0%)、CD8+(100.0%)、CD20-(100.0%)、TI1-1(100.0%)、TCRβF-1+(100.0%)、CD56-(83.0%)、TIA-1+(100.0%)、穿孔素阳性(100.0%)。结论根据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基因诊断后对应的免疫组化特征,可为该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便于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陈琳,李倩,李涵,高爽,张翼鷟,王亚非[5](2016)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六例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 panniculitis-like T cell lymphoma,SPTCL)是一类非常罕见的皮肤T细胞恶性淋巴瘤,相关报道较少且易误诊。本研究旨在分析SPTC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01-2015-12-3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6例SPTCL患者的临床治疗、预后及病理特征。结果 6例SPTCL患者中,男3例,女3例。6例患者的年龄253岁,平均诊断年龄为29岁,其中4例的患者<30岁。起病部位主要为四肢,5例患者表现为皮下的硬结肿物,1例患者表现为皮肤溃疡和渗出。皮肤损害出现的中位时间为13个月(160个月)。6例患者中无伴发嗜血细胞综合症(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者。6例患者镜下共同特征是小或中等大小的不典型肿瘤细胞围绕脂肪细胞生长。免疫组化特征为CD3+(100%)、CD4+(100%)、CD8+(100%)、CD20-(100%)、CD56-(83%)、TCRβF-1+(100%)、TIA-1+(100%)、GrB+(100%)、穿孔素阳性(100%)。6例SPTCL患者均接受了以CHOP或CHOP样方案为主的多药联合化疗,化疗后3例患者获得CR,2例患者PR,1例患者SD。CR的3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1例患者经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获得CR,1例在间断化疗状态下维持SD。获得PR的1例患者经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获得CR。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773个月),1例失访,3例患者无病生存,2例患者带瘤生存。结论本研究SPTCL患者呈惰性进展且预后较好,常用的化疗方案为CHOP或CHOP样方案,早期复发或化疗效果欠佳的患者采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获益。

美狄娜[6](2016)在《以硬斑病样皮损为表现的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与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报告1例以大面积硬斑病样皮损为主要表现的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诊疗经验,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病临床表现多样性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对该病例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胸腹壁大面积硬斑病样肿块,与常见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因而多次被误诊,查阅文献未见有类似病例报告,但关于其早期结节肿块手术史的描述具有较强的诊断提示性,借助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检查,并与类似疾病进行鉴别,最终获得确诊。小结: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是临床少见病,常被误诊,其较常见和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进行性、疼痛性红色结节;本例患者临床表现虽罕见,但其病史中早期病变的描述具有提示作用,结合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改变可确诊,表明对该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诊断其罕见表现病例的前提。

林挺,梁洁,杨慧兰[7](2014)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二例误诊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 panniculitis-like T-cell lymphoma,SPTCL)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SPTCL 2例误诊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文2例均以皮肤红斑、结节伴疼痛为首发表现,进而伴发热、双下肢水肿,先后误诊为多发性疖肿、脂膜炎及血管炎,予相应治疗无明显改善。经活检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确诊为SPTCL,误诊时间3个月和8个月。由于病情严重,分别于确诊后1周、1个月后死亡。结论对原因不明的皮肤单个或多个深在红色至紫色斑块或结节,伴发热、消瘦、盗汗、肝脾增大者,应高度警惕SPTCL的可能,及时行活检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以减少误诊误治。

田华,王晓彦,乌日娜[8](2011)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患者男,73岁。左侧臀部及右足底部出现多发性红色皮下结节及斑块,伴发热。曾被误诊为"血管炎"及"结节性脂膜炎"。皮损组织病理示:肿瘤浸润皮下脂肪组织,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层小叶间隔及小叶内大量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呈团块状,见散在异型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示:CD3(+),CD45RO(+),CD30(+),CD8(+),CD20(-)和CD4(-)。患者于化疗半月后因继发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诊断: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本文对本病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

杨拥军,师杰,崔全才[9](2009)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总结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6例SPTCL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观察及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表现为不同部位皮下结节和/或硬结性红斑,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其中1例出现皮肤溃疡,5例伴有发热,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病理学改变,2例伴有较明显的噬血细胞综合征,瘤细胞均表达T细胞标记。2例于诊断后916个月死亡,4例经化疗后缓解,其中2例又有新发结节。结论SPTCL为一种少见的原发于皮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具有相对特征性的临床及病理学表现,应与脂膜炎及其他类型的皮肤淋巴瘤相鉴别。

黄文亭,冯晓莉,孙耘田,应建明,张宏图,石素胜,刘秀云[10](2009)在《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对17例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WHO-EORTC)分类标准,结合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对其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分别进行观察、总结。结果 17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51(16~78)岁。患者均以发现皮肤病就诊。其中T细胞淋巴瘤14例,包括5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例蕈样霉菌病,4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及3例原发性皮肤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中1例为原发性皮肤侵袭性亲表皮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3例,包括2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和1例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Ⅲ级)。结论原发性皮肤淋巴瘤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复杂多样,两者必须紧密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二、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2.2 病理形态学特点
    2.3 免疫组化及EB病毒原位杂交
    2.4 统计学分析
3 讨论
    3.1 临床特征
    3.2病理特点
    3.3 免疫组化
    3.4 鉴别诊断
        3.4.1 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瘤(primary cutaneous gamma delta T-cell lymphoma,PCGD-TCL)
        3.4.2 原发性皮肤NK/T细胞淋巴瘤
        3.4.3 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3.4.4 红斑狼疮
    3.5 治疗与预后

(2)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肺浸润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英文索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儿童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一例附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2.2 辅助检查
    2.3 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
    2.4 治疗及随访
    2.5 总结
3 讨论

(5)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六例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化表现
    1.3治疗与预后
2讨论

(6)以硬斑病样皮损为表现的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与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病历资料
2. 病例分析
3. 鉴别诊断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二例误诊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2.1 发病特点
    2.2 临床特点
    2.3 诊断要点
    2.4 鉴别诊断
    2.5 误诊原因
    2.6 治疗策略

(8)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9)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组织病理学改变
    1.3 免疫组化表达
    1.4 治疗及预后
2 小结
    2.1 临床特点
    2.2 组织学改变
    2.3 免疫组化及基因分析
    2.4 鉴别诊断
        2.4.1
        2.4.2 与皮肤其他类型淋巴瘤的鉴别
    2.5 治疗及预后

四、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 张淑红,邵汇琳,岳冰,柳玮华,郑媛媛,周小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10)
  • [2]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肺浸润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 黄琦.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3]儿童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一例附文献复习[J]. 任发亮,陶玥,朱进,杨欢,谭春花,董千叶,谭琦,王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11)
  • [4]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分析及基因诊断[J]. 韩军平,王丽曾,罗文潇,曾俊文,马文霞. 双足与保健, 2017(12)
  • [5]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六例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J]. 陈琳,李倩,李涵,高爽,张翼鷟,王亚非.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6(23)
  • [6]以硬斑病样皮损为表现的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与文献复习[D]. 美狄娜. 广西医科大学, 2016(02)
  • [7]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二例误诊报告并文献复习[J]. 林挺,梁洁,杨慧兰. 临床误诊误治, 2014(07)
  • [8]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J]. 田华,王晓彦,乌日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05)
  • [9]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J]. 杨拥军,师杰,崔全才.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9(05)
  • [10]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J]. 黄文亭,冯晓莉,孙耘田,应建明,张宏图,石素胜,刘秀云.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09(01)

标签:;  ;  ;  ;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组化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