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牛月月[1](2021)在《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基于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对于企业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诸方面均有较大影响。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素以“两高六新”型企业着称,该板块上市公司是我国创新型企业的一面旗帜,在研发创新方面扮演着重要的引领角色。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能够了解股权结构是否通过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而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其对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完善、提高研发能力,进而有助于实现高质量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回顾,以此基础上确定研究内容,再根据两权分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选取了2014年-2019年共6年在创业板挂牌上市的398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被解释变量公司绩效是由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选取了9个财务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衡量公司绩效的评价系数;再与股权结构的两个方面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列、第五大股东持股比列)和股权制衡度(除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列的前五大股东持股比列之和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列的比值)的三个解释变量,中介变量研发投入,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由实证结果分析得出结论:(1)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其呈现负相关,即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制衡度越低,企业绩效越好;(2)股权集中度与研发投入呈现负相关,股权制衡度与其呈现正相关,即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越低、制衡度越高,公司的研发投入越高;(3)研发投入与同期公司绩效呈现负相关,即研发投入会负面影响同期的公司绩效水平;(4)研发投入在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中存在中介效应。

杨学成[2](2021)在《股权结构对大数据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上市公司逐渐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当前全球大数据产业日趋活跃,国内出现了对大数据上市公司的投资热潮,这使其内部股权结构产生变化,并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股权分配是公司内部最重要的交易,股权分配结构不仅反映了股东个人对公司价值的判断,也反映了各个股东之间相互博弈的情况,股权结构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由此展开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本文以2014-2019年的大数据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股权结构对大数据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情况。首先建立面板模型,验证股权结构与绩效的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的提升能够促进公司绩效的增长;在探究二者线性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二者非线性关系,采用分段线性化的思想,通过Bootstrap自举法以门限模型总残差平方和为判别依据,获得渐进分布的概率P值,通过股权结构门限阈值来判别不同股权情况下的预测模型的系数显着性差别,利用分段的门限回归模型来描述二者非线性关系,门限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股权结构与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其次,通过Moran检验发现空间效应对公司绩效产生显着影响,构建大数据上市公司空间矩阵,将被解释变量与空间权重矩阵结合纳入模型之中,应用空间门限回归模型检验股权结构与绩效之间的空间效应与门限效应;并由此进一步探究企业异质性对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所有权以及不同创新投入异质性情况下股权结构对绩效的提升情况。通过对大数据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二者关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集中型股权结构公司绩效与离散型股权结构公司绩效T检验的结果表明集中型股权结构公司绩效更好,股权结构与绩效面板回归结果也表明股权结构集中度的提升有利于绩效的提升。(2)股权结构与绩效之间同时存在空间效应与门限效应,空间效应表明大数据上市公司绩效存在显着空间正相关,空间聚集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绩效;门限效应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绩效之间存在显着的倒U型关系,股权集中产生的利益趋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同时出现、相互制衡,适度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更有利于公司发展。(3)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会受到企业异质性的影响;东部地区大数据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度对绩效的影响低于其他地区,国有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度的提升对绩效的促进效果相比民营公司更低,对于创新投入较高的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度的增加对绩效的提升不显着。

邓长哲[3](2020)在《浙江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影响公司治理的众多影响因素中,股权结构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在学界的已有文献中,大多都集中于研究某一板块中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对特定区域的研究为数不多,尤其对浙江省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有关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浙江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现状,采用浙江省2008年1月1日之前上市的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剔除B股以及H股上市公司、所有ST类上市公司、PT类上市公司和金融类上市公司,得到124家具有代表性的浙江省上市公司作为实证部分样本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浙江省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持股比例及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有显着正向关系;股权制衡度、法人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则呈现弱正向关系。最后,基于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保持适度的股权集中度,适度的股权集中可以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大股东可以有效进行监督,降低了道德成本;优化股权结构、提高国有股持股比例,发挥国有资本的优势,国有股的参与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国有股东利用其相对应的资源以及垄断,可以提升公司绩效;提高管理层持股比例,发挥管理层管理优势,管理层持股比例高意味着公司管理权和经营权融合较为紧密,从而让管理层更加高效的进行经营管理。

白月乐[4](2020)在《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文中提出房地产业是我国近些年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是我国的基础性行业,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积极或者非积极的显着的作用,带动其他行业良性互动发展。但是,作为一个起步较晚的行业,各房地产公司相应的股权结构也较为脆弱且不完善。不均衡的股权结构、不同的股权性质都对房地产公司的发展产生影响,同时导致了不同房地产公司业绩的分化。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它极易受到多种外在因素影响,为了保证充足的资金链,房地产行业的经营者们大多将目光聚集到公司多元化战略上来,纷纷尝试进入其他具有良好市场预期的领域。公司的股权结构如何影响经营绩效,公司多元化战略能否如愿巩固和提高实力,带来经营绩效的增长,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首先明确了什么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并分析了其经营特点,对股权结构、多元化和公司经营绩效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然后,总结了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整体发展状况。接下来在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变量指标选择,之后着手构建出回归分析模型。本文以A股33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2014-2018年五年的股权结构、多元化和经营绩效的相关数据进行系统整理,经过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稳健性检验和运用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股权结构和多元化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是显着的,同时多元化在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在优化股权结构方面,提出适当提高高管持股比例、增强股权相互制约作用的建议,同样鼓励公司适时、适度采取多元化战略。整篇文章,在研究对象选择和指标选取方面具有创新性,同时运用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分析多元化的中介作用,使实证研究更加全面。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参考。

罗苓宁[5](2020)在《基于股权结构视角的国内上市家族企业成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崛起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分布在各个行业的家族企业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家族企业出于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优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知名度等方面意图,选择在国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在这种背景下,家族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与此同时,家族企业也面临着外部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以及代际传承等复杂挑战,能否实现持续成长不仅影响企业自身,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作为上市公司,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对于企业决策、公司治理乃至企业绩效的影响不言而喻,也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针对股权结构对与企业成长的影响机制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主要表现在:一是关注股权结构与绩效相关性的研究较多,而聚焦企业成长性的研究相对较少;二是实证研究中存在选择单一财务指标的倾向,不能全面体现企业的成长性;三是样本选择的范围、时间跨度较小;四是对家族企业成长中的行业差异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家族企业中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梳理,从理论层面分析股权结构、企业治理和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构建理论模型,揭示股权结构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并以A股上市公司2009-201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家族企业成长的政策建议。本研究从国泰安CSMAR数据库选取2009-2017年A股市场上市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信息和财务指标作为样本,同时收集同样本区间的非家族企业信息进行比较。为了理解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加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验证指标显着性来说明不同股权结构指标对企业成长性产生的作用。为了克服现有研究衡量企业成长性的指标单一的问题,本研究使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利用变分自编码模型VAE进行特征提取构建了综合企业成长指标。与主成分分析(PCA)模型相比,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提取非线性信息信噪比更高的优势。最后,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带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为了保持稳健性,本研究引入净权益收益率增长ROEG和托宾Q增长率QG作为企业的企业成长代理指标。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在国内家族企业中,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比例、实际控制人的所有权比例与企业成长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2.家族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成长呈正相关关系,管理层股权比例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企业成长;3.家族企业股权制衡与企业成长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随着股权制衡率的提高,企业综合成长性上升;4.家族企业两权集中率与企业成长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随着所有权和控制权的统一,企业综合成长性上升。以理论和实证研究为基础,本研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构建促进企业成长的股权结构;二是构建激励相容的人才机制;三是维护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主要创新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构建了股权结构与企业成长性之间的理论模型。企业成长性分析是对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可持续增长能力等多维度指标的融合,是对企业投融资、营运、利润分配和现金流管理等重要执行策略的综合体现,本研究分析了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公司成长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已有研究;二是参考过往文献中估值类、盈利类、运营质量类及其他类共11个反映企业成长性的增长指标,利用神经网络的变分自编码模型进行特征提取,构建了综合企业成长指标,能够更全面地衡量企业成长性;三是从企业、政府两个层面提出了改善上市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有望为企业制定成长战略、政府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提供借鉴和参考。

龚钰[6](2020)在《我国航空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股权结构的构成情况不同,对公司治理就会有不同的作用,公司治理会对经营绩效产生影响,因此,对我国航空公司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进行研究,具有较好的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总结了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然后,对我国航空公司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航空公司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再根据航空公司的特点,进行了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最后,根据案例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关于我国航空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的建议。在我国航空公司现状研究部分,选取了我国六家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吉祥和春秋2016年到2018年3年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在案例分析部分,根据航空公司“民航安全”至上的特点,选取奥凯航空“停航”事件进行分析。在实证研究部分,选取了我国四家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海航2009年到2018年10年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研究结果表明,航空公司股权结构不宜有大幅度变动,而在股权结构有大幅度变动,比如被收购,在合作之前,需要明确职责划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和、外资股比例与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流通股比例与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国有股比例与经营绩效无明显相关性。

王培暖[7](2020)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高管行为变更为中介变量》文中研究指明股权激励作为一种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长效激励机制,在上市公司中得到普遍使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方案公布数量逐年增加。为使股权激励效果更加良好,我国对股权激励内容研究比较多,同时也借鉴不少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但在实施过程中,仍会显露出众多问题,同时也显现出中国特有的问题。本人在上市公司工作多年发现,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是直接发挥作用,而是通过高管行为变化实现的。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出相同的观点。本文以高管行为变化为中介变量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施股权激励之后,会引发高管角色内行为和角色外行为两类行为变化。角色内行为(也被称为核心任务行为)是组织所要求的行为,是组织的正常工作行为,是高管工作的一部分,反映在组织正常薪酬体系当中。角色外行为与组织公民行为类似,是“创新和自发行为”,角色外行为不是职位描述中的强制性行为,这种行为是个人选择,不是组织作为奖励或者惩罚的依据。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初衷是避免高管的短期行为,将企业利益与高管利益一致化。可见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起到规范高管的角色内行为,鼓励其角色外行为。本文选取十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发放问卷,对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高管行为变化为中介变量的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构建了高管行为评价指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及其具体的选取原则,从而制定出适合高管行为的评价体系,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上市企业高管行为的相关数据,运用回归方法对其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实践模型发现,应以高管股权激励(MH)为解释变量,高管行为变化作为中介变量,企业经营绩效(ROE)作为被解释变量,来研究企业中,股权激励、高管行为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高管角色内和角色外行为有积极的正影响,使高管在实施股权激励后呈现出符合公司期望的积极行为,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达到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目的。此外,研究还表明股权集中度对于上述过程起到了一定的负向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股权集中度的提升会抑制股权激励对企业高管行为的促进效果,从而间接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建议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应从行为变化的角度对高管进行关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行为变化。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也应关注股权集中度问题,股权集中度越高,实施股权激励的措施越差。

郭纯孜[8](2019)在《我国上市证券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证券公司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的一员是证券市场的重要主体,它作为中介机构是沟通投资者和筹资者的重要桥梁,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新经济时代”对证券公司结构调整、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证券公司需要提升自身实力,迎接挑战。但是随着证券公司的高速发展,在公司内部治理上存在众多问题。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持股比例或股权属性通过影响代理成本、财务决策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公司绩效。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合理的股权结构能够提升公司绩效,稳定资本,有效提高治理效率,而良好的公司绩效和治理机制能不断推动股权结构优化升级。因此,研究上市证券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优化其股权结构,提高公司绩效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方法和框架,其次对国内外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相关文献梳理回顾,总结评述;再次并对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进行概念界定,阐述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理论基础;对目前我国上市证券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描述,同时简述证券行业的整体经营情况并选取相关财务指标分析上市证券公司的绩效情况,为后续实证研究奠定基础。在梳理上述理论基础和现状后进行实证研究设计。首先,依据前述理论基础提出合理假设,从5个方面选取合理的财务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综合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同时选取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和第一大股东持股作为解释变量,其中对第一大股东持股这一变量设置“质”和“量”两个维度以深入研究上市证券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其次,构建合理模型并选取A股上市证券公司2011-2018年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最后,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稳健性检验。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上市证券公司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有正向影响;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也存在正向促进作用;第一大股东股权性质为非国有属性的公司绩效要优于国有属性;但研究发现相对持股模式的第一大股东对公司绩效影响并不显着。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改善上市证券公司国有持股模式;继续深入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扩大董事规模,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强化对证券公司的监管等改进股权结构、促进公司治理效率和提高公司绩效的政策建议。

邱日华[9](2019)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企业无论处于发展的何种阶段,公司绩效都会受到相关利益者的重视。而在现代公司治理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不一样的股权分布情况将带来不一样的公司治理体系,这将影响一个企业的决策效率以及经营稳定性,最终在绩效上得以体现。这就使得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重难点。中国创业板于2009年10月在深交所正式开始交易,到2018年年底,已有739家公司挂牌交易。相比于主板市场,我国创业板对公司的资本规模、成立时间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上市要求都比较低,且上市前大多以家族企业为主,资产规模较小,主营业务单一,存在明显的特殊股权结构问题。企业是否拥有最优的股权结构以及它是如何影响公司绩效的,已成为公司治理方面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之一。而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特殊股权结构问题,但研究的人较少,且已有研究考虑不够全面。本文主要从股权结构方面对其进行改善,以达到提升公司绩效的目的。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选取了354家在创业板挂牌上市的公司2013年——2017年五年间的数据,从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股东获利能力五个方面选取财务指标,构建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并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四个主要因子对绩效进行定量评价,再与股权结构的三个维度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股权属性分别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我国创业板公司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机构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均呈倒U型关系;内部人持股与其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其负相关。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保持创业板公司适度的股权集中、丰富投资主体、完善现代治理体系等五条政策建议。

龙靓[10](2019)在《所有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联性研究:国企改革博弈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是国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国家参与市场的一个渠道。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私有化浪潮大大降低了西方国有企业在实体经济中的比重。但是从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上市公司的国有产权却普遍存在(除美国以外)且呈显着增长趋势。各国在探索国家权利在企业中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多种经济成分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股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逐步出现与发展。过去四十年伴随改革开放,中国的国有企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诸多大型的国有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担当重任,为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家竞争优势贡献力量,且在全球国际竞争中初露峥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事业获取成功的关键力量,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是“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明确新时代国有企业发展目标是“坚定不移做强做大做优”;强调“把混合所有制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但在实践中,国企效率相对低下的问题却也是客观存在的。本文试图从股权结构的多层次性视角研究企业所有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冀望发展和帮助理解所有制结构理论在国有企业层面的运用,正确科学评价国资管理体制和国企发展的演变过程,厘清“国”与“民”之间在企业层面的关系,并尝试探索下一步中国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及方式。本文首先对国有企业、企业所有权和所有权主体结构,特别是实际控制人等概念加以界定,系统性梳理了所有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的海量文献,主要包括股权集中度、股权主体结构(管理层持股、机构持股、国家持股、实际控制人持股)与企业绩效相关性两方面的文献研究。整体来看,除了机构持股外,基本上其他的所有权结构表征指标与企业绩效之间并不存在非常明确的、方向性的相关关系。接着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基于博弈模型分析了经典的两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情况下股权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绩效,从单一股权结构下的委托代理的一般博弈分析延伸至股权分散条件下、实际控制人不同存在状态下的博弈分析,进而拓展到国企这类拥有特殊实际控制人的股权结构下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试图刻画多方博弈在直接影响企业经营行为及决策后对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之后本文对提出的理论逻辑分析进行实证研究论证。在此之前先梳理了大量史实资料,运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考察了国际上国有企业组织所有制结构的演变过程,主要选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私有化浪潮中的变革标的,包括发达经济体中的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转轨经济体则选择了东欧、俄罗斯、巴西和阿根廷。考察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企改革的进程,详细梳理了中国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政策走向与发展动态,盘点了中国国有企业自有系统性数据披露以来的企业绩效情况,主要从组织形式、吸收就业、资产规模、偿债能力、盈利水平及增长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并区分了不同隶属层级的国有企业情况。由于在所有权的链式结构中,实际控制人对企业经营绩效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证部分先考察了中国A股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演变(A股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公司占据了半壁江山)。接着,进一步构建GMM计量模型考察企业股权结构(包括股权集中度、股权主体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定量关系,并按照行业属性、公司属性、实际控制人属性等分类标准寻找各细分类型下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间的具体关系。实证研究表明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和股权主体结构指标都与企业绩效存在正U型的关系,即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并不存在“最优解”,因此高度分散或者高度集中的持股结构可能更有益于国企绩效的提升。从行业来看,以电子、食品饮料、商贸为代表的竞争性行业的计量结果表现更为显着;从公司属性来看,外资企业和中央控股企业的计量结果表现更为显着;从实际控制人类型来看,实际控制人为国有属性以及具有共同实际控制人的计量结果表现更为显着。最后,基于前面的理论分析、历史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对中国下一步国企改革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与不足。本文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方面,一是对中国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变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对国企实际控制人持股变化、持股偏好、以及背后的原因都进行了细致分析;二是从更细分层次全面考察所有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考虑了行业分类、行政隶属层级分类、实际控制人分类等;三是指标运用上的创新,在股权主体结构变量上增加了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在企业绩效变量上增加了社会效益变量,如企业税收指标;最后在计量模型运用上采用了GMM方法,而非传统的OLS、2SLS方法,规避了传统模型对数据回归的强限制预设。本文的不足之处,一是选取的企业社会效益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二是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只针对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样本未能涵盖全部国有企业。

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基于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1.委托代理理论
        2.两权分离理论
        3.技术创新理论
        4.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文献评述
三、现状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现状分析
        1.股权结构现状
        2.研发投入现状
        3.股权结构对研发投入和公司绩效的影响
    (二)研究假设
        1.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
        2.股权结构与研发投入
        3.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
        4.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
        5.研究框架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实证方法与实证思路
    (三)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
        3.控制变量
        4.中介变量
    (四)创业板上市公司绩效综合评价指标
    (五)模型构建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平稳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三)回归分析
        1.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回归
        2.股权结构与研发投入的回归分析
        3.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
        4.研发投入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中介效应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建议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1.研究不足
        2.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股权结构对大数据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股权结构与绩效
        1.3.2 企业异质性影响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主要内容
    1.5 创新和不足
第2章 股权结构与绩效相关理论
    2.1 股权、股权结构与绩效的概念
    2.2 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影响机理
        2.2.1 股东委托代理理论
        2.2.2 股东利益理论
        2.2.3 股东不完全契约理论
        2.2.4 利益趋同效应
        2.2.5 利益侵占效应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数据上市公司绩效与股权结构现状分析
    3.1 绩效现状
    3.2 股权结构情况
    3.3 不同股权结构公司绩效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
    4.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4.2.1 数据来源
        4.2.2 变量选取
    4.3 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回归分析
        4.3.1 面板模型构建
        4.3.2 面板模型实证检验
    4.4 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非线性门限影响分析
        4.4.1 门限回归模型构建
        4.4.2 门限回归结果分析
    4.5 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空间门限影响分析
        4.5.1 空间效应检验
        4.5.2 空间门限回归结果分析
    4.6 企业异质性影响分析
        4.6.1 模型构建
        4.6.2 空间异质性分析
        4.6.3 所有权异质性分析
        4.6.4 创新投入异质性分析
    4.7 稳健性检验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浙江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公司绩效相关概念
        二、股权结构相关概念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两权分离理论
        三、委托——代理理论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三章 浙江省上市公司特点、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现状分析
    第一节 浙江省上市公司特点
        一、上市公司数量多,规模大
        二、地理位置分布不均衡
        三、各市发展不均衡
        四、行业结构多样化
    第二节 股权结构现状分析
        一、股权集中度分析
        二、股权制衡度分析
        三、股权性质分析
    第三节 公司绩效现状分析
        一、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二、每股净收益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来自浙江省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二、样本选取
        三、变量说明
        四、研究设计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二、Hausman检验
        三、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回归结果分析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一、股权集中度稳健性回归分析
        二、股权制衡度稳健性回归分析
        三、股权性质稳健性回归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现显着正向关系
        二、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呈现弱正向关系
        三、国有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现显着正向关系
        四、法人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现弱正向关系
        五、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现显着正向关系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保持适度的股权集中度,优化股权结构
        二、提高国有股持股比例,发挥国有资本的优势
        三、提高管理层持股比例,发挥管理层管理优势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1.4.1 研究对象选取方面
        1.4.2 研究变量的构成方面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概念和特点
        2.1.2 房地产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和经营绩效的概念
    2.2 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与经营绩效的理论基础
        2.2.1 公司股权结构的理论基础
        2.2.2 公司多元化的理论基础
        2.2.3 公司经营绩效理论基础
        2.2.4 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与经营绩效理论基础
第三章 房地产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和经营绩效现状分析
    3.1 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发展概况
        3.1.1 房地产上市公司个数整体呈增加态势
        3.1.2 房地产上市公司规模逐步扩大
    3.2 房地产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
    3.3 房地产上市公司多元化现状
    3.4 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现状
第四章 房地产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与经营绩效实证研究
    4.1 数据来源和方法设计
        4.1.1 数据来源
        4.1.2 研究方法设计
    4.2 房地产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4.2.1 房地产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量分析与研究假设
        4.2.2 变量定义与研究模型
        4.2.3 实证分析与结果
    4.3 房地产上市公司多元化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变量设计
        4.3.1 房地产上市公司多元化变量分析与研究假设
        4.3.2 变量定义与研究模型
        4.3.3 实证分析与结果
    4.4 多元化对股权结构的中介效应
        4.4.1 多元化的BOOTSTRAP法验证中介效应模型构建
        4.4.2 多元化的BOOTSTRAP法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规范研究结论
        5.1.2 实证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适当提高高管持股比例,优化股权结构
        5.2.2 做好主营业务的同时开展多元化经营
        5.2.3 统筹考虑多元化的中介效应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基于股权结构视角的国内上市家族企业成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家族企业定义
        2.1.2 家族企业治理
        2.1.3 家族企业成长
        2.1.4 企业股权结构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演进
        2.2.2 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
        2.2.3 家族企业的代理问题
        2.2.4 代理问题制约机制
    2.3 文献评述
第3章 研究假设
    3.1 国内上市家族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集中与企业成长
    3.2 国内上市家族企业的管理层持股与企业成长
    3.3 国内上市家族企业的股权制衡与企业成长
    3.4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两权分离与企业成长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理论模型
        4.2.1 传统线性回归模型
        4.2.2 特征提取-神经网络模型
    4.3 变量解释说明及定义
        4.3.1 成长类指标变量
        4.3.2 综合成长指标变量
        4.3.3 股权结构类指标变量
        4.3.4 控制变量
第5章 统计结果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样本行业对比分析
        5.1.2 样本成长指标对比分析
        5.1.3 股权结构指标对比分析
        5.1.4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5.2 回归统计分析
        5.2.1 控制权ConR
        5.2.2 所有权VR
        5.2.3 管理层股权GGSP
        5.2.4 股权制衡率SB
        5.2.5 两权集中率SR
        5.2.6 回归结果小结
    5.3 稳健性检验
    5.4 进一步分析-分行业
第6章 研究结论
    6.1 主要结论
        6.1.1 股权集中与企业成长
        6.1.2 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成长
        6.1.3 股权制衡度与企业成长
        6.1.4 两权集中率与企业成长
    6.2 研究启示
    6.3 创新之处
    6.4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6.4.1 研究局限
        6.4.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航空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综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股权结构的概念
        2.1.2 经营绩效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规范研究
第三章 我国航空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现状分析
    3.1 我国航空公司发展现状
    3.2 我国航空公司股权结构现状分析
    3.3 我国航空公司经营绩效现状分析
    3.4 我国航空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影响关系分析
        3.4.1 一般性质分析
        3.4.2 行业性质分析
    3.5 我国航空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案例分析
        3.5.1 奥凯航空“停航门”案例介绍
        3.5.2 奥凯航空“停航门”案例启示
第四章 我国航空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
        4.1.1 股权集中度与航空公司经营绩效关系研究假设
        4.1.2 股权属性与航空公司经营绩效关系研究假设
    4.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3 变量选择
        4.3.1 解释变量:股权结构指标
        4.3.2 被解释变量:公司经营绩效指标
        4.3.3 控制变量
    4.4 回归分析模型的选择
    4.5 实证研究
        4.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5.2 相关性统计分析
    4.6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6.1 模型设计
        4.6.2 回归分析
第五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作者简介

(7)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高管行为变更为中介变量(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关键概念
        1.3.1 股权激励
        1.3.2 高管行为变更
        1.3.3 绩效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
        1.4.1 研究思路
        1.4.2 逻辑结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6.1 本文研究内容
        1.6.2 本文创新点
2 相关文献及理论综述
    2.1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综述
        2.1.1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2.1.2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非正相关
        2.1.3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
    2.2 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
    2.3 高管行为研究综述
        2.3.1 高管行为对企业的影响
        2.3.2 角色内行为研究综述
        2.3.3 角色外行为研究综述
    2.4 企业绩效评估的方法综述
        2.4.1 绩效评估内涵
        2.4.2 绩效评估综述
    2.5 高管行为与企业绩效关系综述
        2.5.1 角色内行为与企业绩效关系
        2.5.2 角色外行为与企业绩效关系
3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描述性分析
    3.1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产生及发展
    3.2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特征分析
        3.2.1 行业分布
        3.2.2 激励对象
    3.3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
        3.3.1 股票期权
        3.3.2 限制性股票
        3.3.3 股票增值权
    3.4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基本情况
        3.4.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效期统计
        3.4.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分析
    3.5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背景分析
        3.5.1 经济发展背景
        3.5.2 资本市场背景
        3.5.3 法律政策背景
        3.5.4 外部制度环境
4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理论依据及逻辑分析
    4.1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理论依据
        4.1.1 社会交换理论
        4.1.2 人力资本理论
        4.1.3 委托代理问题
        4.1.4 契约理论
        4.1.5 信息不对称性
        4.1.6 企业激励理论
        4.1.7 管理者寻租
        4.1.8 基于上述理论的启示
    4.2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影响机制
        4.2.1 股权激励引发的高管行为变化
        4.2.2 高管行为变化引发的企业绩效变化
    4.3 股权激励影响企业绩效的中介路径
5 股权激励、高管行为及经营绩效关系假设
    5.1 企业股权激励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5.2 股权激励引发高管角色行为变化问题
        5.2.1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中介机制
        5.2.2 股权激励与高管行为变化关系
    5.3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调节因素
6 股权激励、高管行为及经营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6.1 数据和样本描述
    6.2 股权激励对高管行为及经营绩效的影响模型
        6.2.1 变量的测量及描述性统计
        6.2.2 实证模型构建
    6.3 问卷调研和数据收集
    6.4 研究结果
        6.4.1 股权激励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6.4.2 股权激励对高管行为的影响
        6.4.3 股权集中度在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6.4.4 稳健性检验
    6.5 研究总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讨论
    7.2 本文基本结论
    7.3 股权激励启示
    7.4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调研问卷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我国上市证券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本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1.2.2 本文研究框架图
        1.2.3 本文研究方法
    1.3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2.1.1 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
        2.1.2 股权属性与公司绩效
    2.2 我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2.3 文献综述评述
第3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股权结构概念
        3.1.2 公司绩效概念
    3.2 相关理论
        3.2.1 两权分离理论
        3.2.2 委托代理理论
        3.2.3 控制权理论
        3.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4章 证券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现状分析
    4.1 我国证券行业发展现状
    4.2 我国上市证券公司股权结构现状分析
        4.2.1 上市证券公司股权属性分析
        4.2.2 上市证券公司股权集中度分析
        4.2.3 上市证券公司股权制衡度分析
    4.3 我国上市证券公司绩效现状分析
第5章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设计
    5.1 研究假设
        5.1.1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
        5.1.2 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
        5.1.3 第一大股东与公司绩效
    5.2 变量选取
        5.2.1 被解释变量
        5.2.2 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5.2.3 解释变量
        5.2.4 控制变量
    5.3 模型构建
    5.4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6章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
    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2 相关性分析
    6.3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
        6.3.1 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
        6.3.2 第一大股东与公司绩效
    6.4 稳健性检验
第7章 实证研究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改善上市证券公司国有持股模式
        7.2.2 继续深入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7.2.3 合理控制股权集中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政策
        7.2.4 扩大董事规模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7.2.5 加强外部环境建设以及强化对证券公司的监管
    7.3 研究不足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附录

(9)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案及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路径图
2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创业板、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概念
        2.1.1 创业板的概念界定
        2.1.2 股权结构的概念界定
        2.1.3 公司绩效的概念界定
    2.2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基础
        2.2.1 两权分离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3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3.2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分析
    3.3 创业板市场公司绩效现状分析
4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设计
    4.1 研究假设
        4.1.1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
        4.1.2 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
        4.1.3 股权属性与公司绩效
    4.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3 变量设计
        4.3.1 被解释变量的设计
        4.3.2 解释变量的设计
        4.3.3 控制变量的设计
    4.4 模型构建
5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5.1 创业板上市公司公司绩效评价
        5.1.1 因子分析适度性检验
        5.1.2 提取公共因子
        5.1.3 因子得分模型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1 股权结构的描述性统计
        5.2.2 公司绩效的描述性统计
    5.3 相关性分析
    5.4 多元回归分析
        5.4.1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
        5.4.2 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
        5.4.3 股权属性与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
    5.5 稳健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保持创业板公司适度的股权集中
        6.2.2 丰富创业板公司的投资主体
        6.2.3 完善创业板公司现代治理体系
        6.2.4 控制创业板公司扩张规模
        6.2.5 加强创业板公司人才建设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10)所有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联性研究:国企改革博弈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三节 相关概念
        一、国有企业
        二、所有权结构
        三、实际控制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所有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
        一、相关论
        二、无关论
    第二节 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绩效
        一、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
        二、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绩效
    第三节 机构持股、国家持股、实际控制人与企业绩效
        一、机构持股与企业绩效
        二、国家持股与企业绩效
        三、实际控制人与企业绩效
第三章 国有企业所有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博弈分析
    第一节 股东与代理人(管理层)之间的博弈
        一、股东与代理人(管理层)的一般博弈分析
        二、股权分散条件下股东与代理人(管理层)的博弈分析
    第二节 实际控制人存在条件下的博弈
        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下的博弈分析
        二、引入小股东利益保护法律框架下的博弈分析
        三、实际控制人可能存在情况下的博弈分析
    第三节 企业实际控制人为政府的博弈
        一、政府机构与国企管理层的混合战略均衡博弈
        二、政府主管官员与国企高管合谋的精炼博弈
第四章 国有企业组织所有权结构的演变:国外私有化浪潮
    第一节 私有化:有机发展战略与急速私有化战略
        一、私有化浪潮(Privatization)
        二、私有化浪潮的理论基础
        三、私有化的两种路径选择
    第二节 发达经济体国企改革
        一、英国国有企业改革
        二、美国国有企业改革
        三、法国国有企业改革
        四、德国国有企业改革
        五、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
        六、小结
    第三节 转轨经济体的国企改革
        一、东欧国有企业改革
        二、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
        三、巴西国有企业改革
        四、阿根廷国有企业改革
        五、小结
第五章 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的演变:中国国企改革
    第一节 中国国企改革历程
        一、1993-200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抓大放小
        二、2004-2012:深化推进股份制
        三、2013-至今:以实现国企功能为导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二节 中国国企发展与概况
        一、国有控股成国企发展新趋势
        二、国企吸收就业空间趋近饱和
        三、国有资产总量规模稳步上升
    第三节 中国国企绩效评价分析
        一、国企绩效评价体系
        二、盈利能力
        三、偿债能力
        四、增长能力
        五、其他指标
第六章 企业实际控制人变迁研究
    第一节 数据与样本
        一、样本选取
        二、实际控制人类型
        三、样本行业分布
    第二节 实际控制人截面分析
        一、实际控制人类型变动
        二、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变动
    第三节 实际控制人个体变动分析
        一、实际控制人变动行业分布
        二、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变动
        三、混合化持股结构初现端倪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企业所有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实证研究
    第一节 模型构建
    第二节 样本与变量
        一、样本选取
        二、变量界定
        三、描述统计
    第三节 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一、总体
        二、分行业
        三、分公司属性
        四、分实际控制人属性
    第四节 股权主体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一、总体
        二、分行业
        三、分公司属性
        四、分实际控制人属性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实证研究结论
        一、实际控制人变迁
        二、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
        三、股权主体结构与企业绩效
    第二节 国企改革政策建议
        一、厘清国资管理边界,理顺委托代理
        二、分类改革,相机混改
        三、加强党建,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司监督体制
        四、提高投资者保护,鼓励所有权结构多元化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基于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研究[D]. 牛月月.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股权结构对大数据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研究[D]. 杨学成.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3]浙江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D]. 邓长哲.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对经营绩效的影响[D]. 白月乐.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5]基于股权结构视角的国内上市家族企业成长研究[D]. 罗苓宁. 中央财经大学, 2020(02)
  • [6]我国航空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 龚钰.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 [7]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高管行为变更为中介变量[D]. 王培暖.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8]我国上市证券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D]. 郭纯孜.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2)
  • [9]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D]. 邱日华.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10]所有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联性研究:国企改革博弈视角[D]. 龙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