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诚信,唯有人民才是人民

公平诚信,唯有人民才是人民

一、公正廉明 唯民是亲(论文文献综述)

席佳彦[1](2020)在《中古河东裴氏家风与家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河东裴氏是中古时期的着名士族群体。系统整理与分析河东裴氏家风与家学的发展状况,这有助于了解河东裴氏的文化生活,进而探寻河东裴氏绵延千年的文化根源。前人虽针对河东裴氏家风与家学有所整理,但局限于某一时代之家风或家风、家学某一部分具体内容,未对家风进行整体、系统研究,且未深入分析家风与家学背后的影响因素与历史意义。为此,河东裴氏的家风与家学研究,将采取以正史为主、碑刻为辅的史料分析方法,以及探访裴柏村的实地考察方法,探析裴氏家风与家学的具体内容、形成因素及对家族的影响:首先,裴氏家风内容丰富。为官之时,心怀公道、忠于国家。每逢战乱之时,从军者保卫边疆、屡立战功;待社会稳定之际,积极从政,秉持清正廉明、宽仁之道,颇受时人称赞。对待家庭,孝顺父母,注重丧礼。友悌宗亲,互相扶持。教育子女,采取以礼为重、宽仁结合的方式引导晚辈。其次,裴氏家学成就颇多。魏晋时期,裴氏多涉猎经史之学,因而具有政治素养与文化修为,受到重用。隋唐时期,裴氏逐渐适应科举制度,注重文学。再次,众多因素影响了裴氏家风的形成。从地理角度分析,裴氏地处河东历来从属京畿,颇具战略意义,地贫民稠的环境造就了裴氏清廉勤俭的家风。从政治角度分析,两汉时期裴氏以军功起家,具有“武”风。魏晋时期,裴氏迁往河东,其家风逐渐转文,受儒家礼仪之影响形成了“忠孝”家风,家学则专注于经史。隋唐时期,社会趋于稳定,裴氏逐渐偏向“文”风。最后,裴氏家风与家学呈现出“时代性”趋势。裴氏家风具有因时而变与因势而变两大特征,即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局势的变迁,其家风与家学内容亦随之改变。具体来看,魏晋时期,裴氏形成了以“忠”为核心的家国联系和以“孝悌”为核心的家族内部联系,强化了家族与国家、家族内部的凝聚力。自隋唐始,裴氏多离开原籍,前往中央或其他地方为官,其内部凝聚力不甚紧密,但是裴姓者均保持着对祖先的认同感。

阮慧玲[2](2020)在《蓝鼎元古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蓝鼎元学问,纯正不杂,崇正是其一大特点。其追溯儒学源流,辨析理学学统,明确反对佛老陆王学说。崇实特质更是其事功行践一生的最好注解。做学问要秉承“道不用则虚而无寄”的道用思想,有识之士应内淑“身家性命非空谈”的修养精神,而在自己有可为、能建树的履任上更应推行“经世理物”的应用实践,这三位一体的实学思想透彻表现出其作为清初理学大家内圣外王的追求与风范。蓝鼎元的教育思想体系,以濂洛关闽之学为主体,教育学子不应以弋获科名作为求学目的,做雕章绘句之缛文与空疏无用之浮文,而应将习得学问放到广阔的社会历史领域中进行实践,以求匡世济民之实效。其教育实践包含书院及义学的倡建、创办、授课,培育学子的品行及学问,又于莅民敷政期间淳化风俗之教,以此做为解决部分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其教育思想和实践是古代教育史上值得记录的一页,既致力于学术经遒,又有功于推贤育才,是当之无愧的理学教育大家。在蓝氏的文学思想中,理学之内核是其显着特征,其教育其门生,需将理学之覃思贯注到文章之中,写文章来阐发理学要义,“理学,文章之根本;功名道德之绪余”。其于文中惯用三代典故,喻指其事,无忘道统,彬彬乎存先王礼乐之意,足可见其执着卫道的精神。其自谓“经济者,文章之大本领也”,强调文章与经济、学术与致用必须达到统一,“经济文章皆为有用实学”,实用实学为本,寓目所及所作皆是经济。“文所以载道也,必有益于天下国家,身心性命”,这便是蓝氏的文道观。道需取之于外,“沉浸于四子六经,以正其本,讲究性理先儒诸书,以清其源”;又需取之于内,在及物中求道,“非穷高极远,幽渺难行之谓,即在尔室屋漏,人伦日用之间”。其谓“文以气为主”,特指弥散在天地间、在作家胸襟磊怀吐纳的浩然正气,强调“善养浩然之气则发为文章,正大雄厚,无靡曼邪僻之习”。其于史传散文的记迹传意方面有实践心得,强调“据实直书,而善否自见”,考察现实是个前提。在修史制度观、史书体例方面皆有创见,行文常蕴春秋笔法,是一位具备史之三长并有强烈批判精神的史学学者。其部分古文,受明清小品文的影响,能从幽微处发议,叙事中含衔真理,理趣风致,咸惬流盎,是点睛与拔高之笔。其对场屋之章能够持辩证的态度,认为制义一科,在训诂上补苴罅漏,义理上融会众说;主张以古文为时文,切中时弊,立主脑合体式,其中“必有中正和平昌明驯雅之气象,匪高、匪深、匪新、匪奇,炼不造作,刻不伤气,镕经铸史,不见饾饤”,且应准以绳墨,规范并不影响创作才能的发挥;至于帖括,则为文辞之末,不可取。其平日鲜少作诗然对品鉴诗歌有独到的认识,“诗以道性情,必真挚而后工焉”,但“真”与“情”还需要有约束和统摄的力量,其于此强调的是儒家义理,“诗必有义理,惟深于道者能知之”,“道心”以义理为内容,“道心”统摄“人心”,亦统摄情与性。诗文虽词章之学,可以觇人品,验德性,人品与诗(文)品相统一的思想根源是中国美学高度强调“美”“善”相统一的特征。蓝氏着述中的记(纪)文,包括山水游记、涉台山水考察纪、斋室记、杂记、亭台楼阁修造记、书画记。记体可以自由地写物、抒情、叙事、说理,这些文体功能和审美特征在蓝文中皆有体现,有记述天地间奇景,笔墨悠长,情兴无极;有记述险恶世情,清冷荡漾,似一泓秋水;有记述生活平凡事,微处着笔,擘肌分理;有记述想象中的世界,含蓄旨远,笔力矫拔……其还别出心裁地变换叙事视角描述人物、铺设环境使人物活动和性格发展有特殊空间,借言他之笔展现自己的宏才大略……这些不得不说是蓝氏于古文书写方面的思考和创见。蓝氏着述中的论说文,博赡前史,议论宏发,虽时移世易,但其中所透析的理与义亦可深刻鉴今;其于地方建置沿革颇为用心,对黔粤闽多地的区划和地志深思细量,所议析其物土,概其人文,统筹兼顾;其诱掖后进,署以字说,内含儒家修齐治平学说,饱藏儒家立人的价值期望。其论说文一意摄之,雄快警辟,文势流走,高低错落,无牵枝蔓叶的冗沓感,在质辞关系上面把握得当,擅长剪裁材料,于架堂立柱外,亦得益于其对时空跨度极大的历史经验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把握。蓝氏着述中的六条奏疏,有古懋自勉、言从肺腑的履历条奏;有卓识远见、裨益地方的经理台湾条奏;有擘析舟楫利涉,飞挽漕粮流通百货的畅兴海运条奏;有移风易俗,力田务农,变流徙民为恒产民的富教条奏;有益吏治民生,改变行政区划的封疆条奏。这些奏疏,都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于政事诸端陈利弊切方案,心系社稷黎庶,思安置运筹划,讲究疏谏策略,诚如旷敏本评价“一腔忠爱之忱,与笔俱飞,与墨俱流,于此见真”,亦足可见蓝氏素日砺乃锋刃,内圣外王体用兼备之学识。蓝氏着述中的序跋文,序体繁复多样,包含诗文序(诗序、文序、时文序)、颂序、赠序(饯别序、宴集序)、寿序等等。其擅从“人物品藻”的古典美学出发,揭示创作主体与他们各自的品德才性、身世际遇的必然联系。其借为闽学前贤、师长作序之契,崇正学斥异学,溯真儒薮道,倡经济文章,行文笔法,气势如虹。其颂序于润色洪业之余,巧妙融入“以我观瞻”的视角,且不忘借盛世之景论道,阐释皇极经纬之精义。其赠序既表达与友人惜别绸缪之意,并致敬爱陈忠告,甚至协以解决具体问题,指陈弊实,剀切淋漓。其寿序自觉规避夸毗谀词,树风帜淳美俗。其为他人作序,亦言己之心声,从这些序跋文中真切可见其学问、人品、志向和笔力。蓝氏着述中的书牍,绝大多数议政言事,其经略海疆,包括标本兼治、消弭海盗之策,鉥心刿目、呼吁开禁之声,深惟重虑、台湾尤殊之筹,海运要道、辟则利宜之议四个部分,可视为一个较为完整的国家海洋防卫体系,其中不乏近代化启蒙的思想意识,其独特的海洋思维与经世实功的韬晦,代表了有清一代知识分子敢于推陈纳新,着意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风范。其言多切台事,内容涵盖台湾军事部署、海疆经济的开发、移民社会的治安、文化教育的发展、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睦邻共处等问题在内的筹台建言,皆是以台地重要的战略地位及独特的社会形态为治策出发点,因地制宜,可视为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治体系,其兹谏当局数事足见其揆时度势与谋略之长。从书牍中亦可见其奉亲至孝的情怀和对冤狱事件的审思。我们将蓝文放到清代文坛中,尝试着予以定位,并推究其影响力。清代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收束期(1644—1911),有部分名家、名作;有少数个性突出的流派;散文理论细致、深入、具体化。我们观蓝鼎元的散文书写,经世之思想、理学之述辩与古文显着结合,经世之文、理学之文构成蓝氏古文的主体。论道、论经济文章或者说学者之文是其特色,明清之际散文流派之争,很大一部分也导源于学术而非散文本身,言事切政与考证察补的文章是其讲求经世实学精神的必然,亦是其匡济天下的儒家学者的担当。蓝鼎元的古文创作是在时代和地域双重因素影响下展开的。蓝鼎元的着述,文体纷繁多样,内容错综复杂,与清初局部战事频仍、文人崇尚经济事功、闽粤台边疆海洋环境等外在因素相关,也与其自小接受的儒家教育、深沈多智的个性气质、经世济民的胸襟和抱负等内部因素相关。其古文形成自己独有的风貌,在闽地文坛乃至整个清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陈姝羽[3](2020)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集释》文中认为论文共分爲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爲绪论,简要介绍《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爲简文集释,尽量全面地收集2020年4月之前《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的相关研究成果,采用做集释的一般方法,对清华八各篇做详尽的集释,相关争议或取舍尽可能以按语形式进行总结说明;第三部分爲相关问题研究,以劄记的形式对《摄命》和《治邦之道》篇中几处文句的断读释义进行探讨。本文撰写主要偏重於资料收集整理,以期爲学界相关研究提供便利。

杨奔奔[4](2019)在《李正民诗歌研究》文中认为李正民(1073-1151),字方叔,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其诗现存282首,《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文:“中多中书制诰之作,温润流丽,颇近浮溪。其诗亦妍秀可诵,在南渡初犹不失爲雅音焉。”本文分爲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爲文本研究,共分四章:第一章从总体上概括李正民的家世、生平和交游状况,探讨其生活成长的外部环境,及其个人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文创作的影响。第二章分析其诗歌内容,主要分爲感时述怀、摹景写物和交往酬唱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三章主要探讨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分别从其诗歌整体的风格、用典艺术及诗歌意境三个方面着笔;结语部分对李正民诗歌的长处与不足进行分析,同时,从总结全文的角度,简要梳理本文对李正民及其诗歌研究的一些结论,同时也将对本文的不足之处进行一个总体概括,以便爲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第二部分是对李正民诗歌的注解。本文以《全宋诗》所收李正民诗爲底本,参校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李正民《大隐集》,对李正民诗歌进行校勘,并对其诗中的典故、引语、疑难字、通假字、人名、地名、官职名、典章制度等进行详细的注释,本文的研究内容即建立在对於李正民诗歌注释理解的基础之上。

杨牧青[5](2019)在《合道、生法、用兵:《鹖冠子》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老道家思想作为战国秦汉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与研究价值。相关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回应一些问题,即黄老道家思想为何能够成为汉初的主流思潮,后来为何退出主流思潮的行列,黄老道家思想经过了怎样的流变过程才能够成为汉初的主流思潮,又经过了怎样的流变过程逐渐退出主流思潮的行列。但由于黄老道家思想的庞杂多元,与儒家典籍相比,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加之古代文献典籍和思想内涵流传的特殊性,这就导致研究者很难通过确切的实证来验证单一文本的作者、时代,也很难以单一文献来深入理解把握某段学术史的真实面貌和演变过程,为研究者恰当地回应以上问题带来了困难。而通过对《鹖冠子》的思想解读,也许能够为回应该问题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在研究思路上,要在牢牢把握思想史的大线索下,站在先秦黄老道家思想发展史视域下,将《鹖冠子》视作一本具有相对完整的思想逻辑的系统着作,划分出贯通天人的宇宙论、政论、用兵思想三个具体层面。以一种追求思想整体性的方法,借助梳理重要概念的途径,进行相关文献之间的对比研究,完整理解它的思想特征,探讨其在黄老道家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鹖冠子》作为黄老道家学派的一部作品,其思想的繁杂是黄老道家对时代问题的思考的反映,是对黄老道家兼容并包特征的映射,是道家向一种具有强烈现实性、可操作性的政治哲学、君主政治体系转变的体现。但道家所独有的不可磨灭的内在的根源性底色,即强烈的对现实的批判精神,及由此衍生的超越意识和自由精神,与黄老道家的思想主张相比,是与黄老道家向现实“妥协”的特征存在着矛盾的,在极端情况下,黄老道家的思想主张会丧失道家的特色(独创性)所在,成为“鄙浅”之言。《鹖冠子》的思想繁杂、内容冲突即是黄老道家对自由的追求和强烈的入世精神这对矛盾在单一着作中的鲜明显现。《鹖冠子》的思想和时局变化有着密切联系,这一点在它的理想政治论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对统一天下的渴求是《鹖冠子》理想政治论中的最重要基点,《鹖冠子》就是在对战国时代大国不能一统天下,走向败亡的根本原因的分析中提出了一些具体、确定的准则、方案来解决问题,即合道、重法、选贤的社会理想政治论。它的思想纲领是以“夜行”与“九道”为核心的贯通天人的合道之治,可以由此探寻到《鹖冠子》与诸子的密切联系。而其政治论的最高依据是通过“道”“气”“天”概念的再诠释得以建立的宇宙论体系。在具体的政治实践措施上,《鹃冠子》是在道家无为而治的原则下,建构了“五正”论等具体政治制度。此外,面对战国末期的统一诉求,属于黄老道家学派的《鹖冠子》,受到兵家形势权谋思想的影响,既重视天道,又重视军事,认为军事攸关国家的安危存亡,强调“道有度数”在兵家层面上的运用。但它与兵家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兵家重视阐述作战具体原则,而《鹃冠子》则偏重论述国家内政和军事的关系问题,还从具体的反面事例出发,说明决策失误给军事带来的严重危害。

骆祥[6](2019)在《燕树棠法律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国时期是我国法学发展史上一个变革时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西方文化强势入侵,东西方文明在此时交汇、碰撞、融合、发展,许多有识之士都留洋海外,学习西方的法律知识,并且结合自身受到儒家传统的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法学思想体系,为我国这一时期法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主要介绍燕树棠先生的法律思想内容,首先,对燕树棠先生的生平做了简短的介绍;其次,对燕树棠的法律思想做具体的分析;最后,对燕树棠先生法律思想进行评价,并且从中汲取有益的部分,加以借鉴。本文从结构上安排为六章,第一章主要讲述燕树棠先生法律思想形成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燕树棠先生的生平简介,他的法律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形成渊源,了解本章内容,对于认识燕树棠先生法律思想的形成十分重要;第二章介绍燕树棠先生的法理学思想,包括权利的问题,法律和道德关系的问题,人治与法治的问题,法律制裁的问题,本章内容是本文的重点,是燕树棠法律思想的核心;第三章介绍燕树棠先生的民法思想,其中包括占有和财产观念的问题;第四章概述燕树棠先生的国际法思想,燕先生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作为一位着名的国际法学家,关于国际法方面都有其独到的见解;第五章引介燕树棠先生的司法思想,包括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问题,我国是否适合陪审制度的问题;最后一章作为本文的总结,归纳燕树棠先生法律思想的特点和局限性,以及燕先生的法学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启示和借鉴。限于篇幅,本文也仅能对燕树棠先生最重要的法律思想加以研究,诸如他的宪政思想、刑事法律思想、法学教育思想未能一一详细展开论述,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尽量勾连,力求做到细致而全面。

梁钰[7](2019)在《孟子政治哲学再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孟子是战国中期的儒家代表人物,他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具有完整体系的政治理论——仁政学说。仁政的具体措施包括制民之产、重视德教等多个方面,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称为王道思想。这一思想理论为新兴地主阶级勾画了治国执政的蓝图和大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孟子的生平行迹、仁政的具体措施、民本思想、德教思想、仁政思想的人性论依据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全面阐述孟子的政治哲学理论,并通过他与孔子、荀子、董仲舒等人的政治哲学对比,来体现孟子政治哲学的独特内涵和思想魅力。本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简要介绍孟子的生平行迹,并阐述孟子政治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章重在介绍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措施:制民之产与分田制禄、注重德教以及反对霸道、提倡王道。第三章介绍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理念“民本主义”,阐明孟子“民贵君轻”和“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价值主张。第四章揭示孟子仁政思想的人性论依据——人性本善,说明了以德教化的治世方略得以成立的人性论根源。第五章主要对孟子与孔子、荀子和董仲舒的人性论、政治思想以及价值观体系进行对比,体现孟子在早期儒家思想发展中的历史贡献和独特地位。第六章阐述了孟子政治哲学的历史影响、局限性及其在现代社会政治中的意义,主要从民本思想和德教思想两方面进行论述,表明其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阚文咏[8](2018)在《李庄深巷里——羊街8号家族记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跟着母亲的叙述走回过去记忆所及皆非虚构引子我的祖父万万没有想到,羊街8号的故事会由我来讲,他要是知道了,一定会大吃一惊,怎么是玲玲?这丫头?她才读了几年的书?是的,祖父,我很早就失学了,您在天之灵一定知道。不过,罗家的故事在我的脑袋里生了根,眼睛一闭它是梦境,眼睛一睁它是回忆,往事像旋风一样飞越回来,带着我回到李庄、回到羊街、回到那个早已不见了的家……

NGUYEN KHOA HUY(阮科辉)[9](2018)在《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对越南阮朝早期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同时也是世界的文化大中心之一。中国古代出现了罗盘、火药、造纸术等当时非常先进的科技发明,这些文明成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中国还是许多伟大哲学家的故乡,在这里诞生了很多学派的思想。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先秦儒家思想。先秦儒家思想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影响,尤其是在越南。在越南的封建王朝中,阮朝受先秦儒家思想影响最深。阮朝早期(1802—1858),先秦儒家思想在越南兴起,并取得了独尊的地位。不过通过研究、收集资料及阅读这两个国家(中国与越南)的文献,本人发现关于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对越南阮朝早期的影响问题还没有人研究。因此,作为一个在中国留学的学生(越南留学生),基于以上几个初衷,本人认为这一主题具有极大的探索空间,并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本文采用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比较、综述、现场调查等方法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对越南阮朝早期的影响过程中,首先,论文介绍了先秦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基本面貌和内容。其次,概述了其在越南前阮时期的传播与演变过程,并将这个过程分为传入、发展和衰弱三个阶段。到越南阮朝早期,原本细微的先秦儒家思想重放光芒,再次于越南社会崛起并占据独尊地位。论文概括了先秦儒家思想在阮朝早期重新兴起的条件与主要特征。通过上面的具体分析,本文给读者提供了客观、全面的观点,越南阮朝早期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家思想,使其更加适应阮朝的政治与经济生活。同时,肯定了在这个时期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论文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对越南阮朝早期政治道德、经济思想、教育思想与宫廷音乐思想方面的影响。重点阐述了先秦儒家思想对越南阮朝早期政治道德的影响。首先,先秦儒家思想赋予越南阮朝各皇帝道德规范。其次,先秦儒家思想对官员道德也产生了影响。本论文通过分析材料发现,尽管先秦儒家的政治道德思想被越南阮朝各皇帝剪裁,不再是原来的面貌,它还是对越南阮朝早期政治道德发展带来重要价值,促进了阮朝早期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在阮朝早期,中国和越南不断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导致先秦儒家思想不仅对越南阮朝早期政治道德产生影响并且对越南阮朝早期经济思想也产生了影响。本文论述了先秦儒家思想对越南阮朝早期经济思想的影响,尽管阮朝早期的经济受到越南传统文化的制约,但先秦儒家思想对阮朝经济生活还是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可见,先秦儒家思想具有可贵的实践性。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对于越南阮朝早期的影响不单单局限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甚至在教育方面与宫廷音乐方面也有深远的影响。从研究先秦儒家思想对阮朝早期教育方面产生的影响中可以发现,虽然阮朝早期的教育改革成效不大,但是相对以前已经有进步。在阮朝早期,师生与官员的数量、质量相比从前都有非常明显提高。在这时代,出现了许多德高望重的老师。同时,这时期的学生也很尊敬与感恩老师。这些观念为后来越南工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宫廷音乐方面,本文的研究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阮朝早期的礼乐制度和宫廷音乐。先秦儒家的礼乐制度不仅在阮朝时期具有深厚的教化价值,对于今天的越南人来说,它依旧拥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中国古语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返回到过去历史中的经典片段,对其进行再探索、再评估,无疑是对于今天甚至是未来发展蓝图的最好参考。此次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先秦儒家思想的价值及其对世界尤其是对越南的影响,而且还能对我们当下的生活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21世纪,世界各国都产生了新变动、新趋势,其中也包括越南。在市场经济下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需要回溯先秦儒家思想中的积极观念,重塑社会道德体系,重拾先秦儒家的高贵品质。

任福兴[10](2018)在《刘衡及其官箴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刘衡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有名的循吏,他为人清廉自律、刚正不阿,处处为民着想,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他作为州县官在地方为政十四余年,勤政为民,严惩棍蠹,擅长断狱,政绩斐然,是一位难得的深明大义的清官;他又勤于治学,以官箴书和算学方面尤甚,也是一位成绩显着的学者。刘衡作为当时有名的循吏和学者,在当时和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刘衡的官箴书影响深远,其中官箴书《庸吏庸言》、《蜀僚问答》总结了为政为官的丰富经验,介绍了许多如何做官、如何管控衙役、如何爱民的做法,这些做法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突破了以往官箴书的内容。官箴书《读律心得》依据《大清律例》总结了当时的法律条例,为州县官断案判罚提供了便利。刘衡的官箴思想既有对历代官箴思想的继承,又有其独到的见解,在中国古代官箴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的这些官箴着作对清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方法作了系统阐发,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为官从政理论体系,成为许多官员从政的必读之书,在当时地方政治产生很大影响。本文全面系统的论述了刘衡的生平事迹和他的三本官箴着作,旨在通过对刘衡官箴书的剖析,为清代官箴书的研究提供一个典型的个案范例。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刘衡生活的时代背景,阐述了乾嘉时期的吏治兴衰、地方动乱的原因,简介了幕府制度的发展,对土地兼并状况,人多地少的经济形势和自然灾害的情况作了描述,分析了考据学风兴盛的原因,对刘衡的主要师友作了简单考证。第二章从刘衡的家乡家世、为官广东、归家及游幕、为官蜀地、升迁到辞世、学术活动六个部分详细分析了刘衡的生平事迹。本章在介绍刘衡人生事迹的同时,对其为官政绩、学术着作等情况也作了简单介绍。第三章分析了官箴书《读律心得》,介绍了《读律心得》的成书与版本流传,对《读律心得》的内容进行解析,归纳为重人伦、以人为本、法不阿贵、打击棍蠹等思想,并对其评价和影响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对官箴书《庸吏庸言》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庸吏庸言》的成书与版本流传,从官员自洁、教化导民、慈善救济、保甲团练、禁制棍蠹五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庸吏庸言》的主体内容,并对《庸吏庸言》进行了评价,对其传播影响也进行了研究。第五章对其问答式书写形式的官箴书《蜀僚问答》进行了考察,介绍了《蜀僚问答》的成书与版本流传,从以民为本的保富民措施、严格司法审讯、法律思想三个视角分析了它的内容,对《蜀僚问答》的优缺点进行了解读,对其传播影响也进行了探究。本文首先介绍刘衡所处的时代背景,再现刘衡的人生轨迹,展示他的为人和作风表现;其次研究了《读律心得》、《庸吏庸言》、《蜀僚问答》三本官箴书的内容,并对其官箴书作了客观评价;结束语部分对刘衡及其官箴书作了总结。

二、公正廉明 唯民是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正廉明 唯民是亲(论文提纲范文)

(1)中古河东裴氏家风与家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河东裴氏的家风
    一、忠心正直孝悌传家
    二、治家有道坚贞节烈
    三、宽仁为本清廉朴素
第二章 河东裴氏的家学
    一、通涉经史
    二、经略文籍
    三、崇玄尚佛
第三章 河东裴氏家风形成原因
    一、表里山河影响裴氏清廉家法
    二、宗族根基奠定裴氏家风转型基础
    三、政局变迁促使裴氏家风与时俱进
第四章 河东裴氏的家风、家学与家族发展的关系
    一、家风的时代性
    二、家族的凝聚力
    三、文化认同感
结语
附录一 河东裴氏正史统计
附录二 河东裴氏碑刻统计
附录三 河东裴氏女眷碑刻统计
附录四 河东裴氏其他资料统计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蓝鼎元古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蓝鼎元生平及理学、教育、文学思想
    第一节 蓝鼎元生平
        一、书香世家
        二、青少年求学时期(1690-1708)
        三、杜门耕读时期(1709-1720)
        四、参赞戎伍时期(1721-1723)
        五、拔贡入京时期(1723-1728)
        六、知邑普潮时期(1729-1733)
    第二节 蓝鼎元理学、教育思想
        一、崇“正”之学
        二、崇“实”之学
        三、书院、义学教育活动
        四、民众教育与风俗教化
    第三节 蓝鼎元文学思想
        一、理学,文章之根本
        二、经济者,文章之大本领
        三、文所以载道,必有益于天下国家
        四、善养浩然之气则发为文章
        五、平实典要的语言风格
        六、记迹传意的史传散文观
        七、从幽微处发议的理趣文
        八、对场屋之章的看法
        九、情理气的诗论
第二章 奇峻幽邃之记、纪
    第一节 山水游记
        一、山水游记之“游”
        二、心境、心志下的景语
    第二节 涉台山水考察纪
        一、事实察补,考据真伪
        二、本用实学,心系民生
        三、理趣风致,咸惬流盎
        四、雄劲可追,简净可率
        五、结庐山水,家焉之想
    第三节 斋室记
        一、遥忆涧峦,可室可斋
        二、坎凛咏怀,穷途一恸
        三、出尘之想,济世之怀
    第四节 杂记
        一、及物求道——《除庭草记》
        二、奇骇之记——《饿乡记》
        三、多个视角下的叙事——《怪尹记》
        四、借题发挥——《盘陀宜城记》
    第五节 修造记与书画器物记
        一、亭台楼阁修造记
        二、书画记
    小结
第三章 警策多慨之论、说
    第一节 不述而作,辞不胜理
    第二节 论说之“势”
    第三节 一意摄之,雄快警辟
        一、一意摄之
        二、雄快警辟
    第四节 道南学养
    第五节 诱掖后进之字说
    小结
第四章 雅驯典实之奏疏
    第一节 经国之枢机
        一、谋谟与略猷
        二、思人臣效职
    第二节 雅正
        一、形式上的“雅正”
        二、内容上的“雅正”
    第三节 主文谲谏
        一、美盛德之形容
        二、依违谲谏之策略
    小结
第五章 深醇古茂之序、跋
    第一节 铨文与叙引共纪
        一、叙引与铨文两种功能
        二、“传者转师”的意义
    第二节 诗文序
        一、诗序
        二、文序
        三、时文序
    第三节 颂序
        一、记事记象
        二、颂帝王、颂盛世
        三、与作者的联系
        四、皇极经纬,理学之论
    第四节 赠序
        一、致绸缪之意
        二、致敬爱,陈忠告
    第五节 寿序
        一、树风帜淳美俗
        二、规避夸毗谀词
    第六节 跋
        一、窥评学问与人品
        二、借他人事言心声
    小结
第六章 议政言事之书牍
    第一节 宦海沉浮
        一、竭力奉亲以尽孝行
        二、冤狱事件之起伏思量
    第二节 修史志观
        一、增修明史纲目
        二、蓝氏之三史之长
        三、显微阐幽,维持风教
    第三节 经略海疆
        一、蹈厉之志,海疆蓝图
        二、标本兼治,消弭海盗
        三、足国裕民,呼吁开禁
    第四节 筹台宗匠
        一、雷者震也,震东方也
        二、海外明珠,扼略海疆
        三、台地筑城,缓急自固
        四、兵单地广,半线作县
        五、开放渡台,积极垦辟
        六、情法相辅,治民安民
        七、怀柔铁血,徕顺和番
        八、保甲团练,守望相助
        九、振励文教,观感奋兴
        十、风动时雍,教成美俗
        十一、整饬吏治,提高效能
        十二、洞悉战事,运筹帷幄
    第五节 析县辖地
    小结
第七章 蓝鼎元古文的价值和影响
    第一节 经世之文
        一、叙事条理,录次简净
        二、议论警策,逻辑清晰
        三、阳刚雄浑,多有奇气
    第二节 理学之文
        一、理学家的古文
        二、古文家的理学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蓝鼎元年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集释(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简介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研究综述
第二章 集释
    凡例
    摄命
    邦家之政
    邦家处位
    治邦之道
    心是谓中
    天下之道
    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
    虞夏殷周之治
第三章 读简札记三则
引文简称表
参考文献
後记

(4)李正民诗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生平与家世研究
        (二) 诗文辑佚与整理
        (三) 诗文研究
    三、李正民的着述
        (一) 《乘桴记》
        (二) 《大隐集》
第一章 李正民的家世、生平与交游
    第一节 李正民的家世
    第二节 李正民的生平与仕宦
        一、少年求学及初入仕途时期
        二、扈从高宗与在朝为官时期
        三、外放与奉祠守官时期
        四、起知淮宁与北掳金国时期
        五、暮年奉祠隐居时期
    第三节 李正民的交游
        一、李正民与汪藻
        二、李正民与吕颐浩
        三、李正民与李璜
        四、李正民与赵令矜
第二章 李正民诗歌的内容
    第一节 感时与述怀诗
        一、宦游思归诗
        二、拘役与南归诗
    第二节 交往与酬唱诗
        一、寄赠诗
        二、送别诗
        三、唱和诗
        四、悼挽诗
    第三节 摹景与写物诗
        一、咏物诗
        二、写景诗
        三、题咏诗
第三章 李正民诗歌的艺术特性
    第一节 醇雅凝重的诗歌风格
    第二节 苦闷寂寥的诗歌意境
    第三节 繁密深曲的用典艺术
        一、繁密有致
        二、深微曲折
结语
凡例
    卷一
        七言古诗
        程之徒
        寄彦章内翰
        枯木叹
        和元叔秋怀
        送闻人伯封
        寄题史伯鱼读书堂
        今岁梅花春中犹未开,因思三衢冬月之盛,作长句
        息交行
        余君赠我以茶仆答以酒
        览新达诗卷有感
        寄邦求拟南食作
        寄尹叔
        寄祝舜俞
        五言律诗
        早春次韵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少游
        夜坐
        久雨不解次韵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建昌寄纸被
        得平叔信
        杂诗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其九
        其十
        其十
        春雪次韵
        其一
        其二
        再次春雪韵
        其一
        其二
        挽刘刑部
        其一
        其二
        挽曾公衮宝文
        其一
        其二
        挽沈伯华
        挽刘朝请[无虞父]
        其一
        其二
        挽广川先生
        挽锺处士
        挽綦内翰
        其一
        其二
        其三
        挽鲁奉议
        其一
        其二
        挽胡茂老枢密
        其一
        其二
        其三
        挽董舍人
        挽齐安郡夫人
    卷二
        七言律诗
        元日示邦求
        示艾若讷
        寄汪彦章内翰
        寄彦章内翰
        访祝舜俞新居
        送尹叔倅濠梁
        赠刘无虞侍郎
        闻吕丞相遣朝
        其一
        其二
        送尹叔之行朝
        题海月亭
        章季万送示其祖内制次元叔韵诗
        简刘卿任待制
        书事
        示侄淇
        送刘子材四明幕官
        徐元美甲第新修同诸公赋诗
        再赋戏元美
        秀士诗
        退老堂
        野步
        食蛤蜊
        次韵邦求少监
        其一
        其二
        和元叔冬至大风
        海邑少交游道相见者以爲言故作此诗
        寄霄上故人
        挽陈志行寺正
        简邦求宗博
        寄艾若讷
        寄闻人茂德
        其一
        其二
        寄元叔
        寄李成德舍人[时致政归疏山]
        买舟之苕溪
        自苕溪回掉
        颐庆堂为徐氏赋
        哭友人诗
        其一
        其二
        追忆大观丁亥年自新安侍下入宣城学路中作
        县学
        送敏申赴敕局
        先畴戏简尹叔
        辞高安之行
        尹叔若讷和边字韵因再寄
        其一
        其二
        寄曹明甫
        寄艾若讷
        寄孙邦求
        寄张子安
        其一
        其二
        寄元叔
        再寄曹明甫
        和叔食黄雀有诗求叶公书次韵
        邦求假仆制稿示诗褒拂次韵为谢
        与客往天宁素饭以惠山水煎茶
        闻人余庆见和因再赋
        次韵许希文
        次韵王廷老
        徐大谏道漳南与舍弟倡和次韵
        其一
        其二
        次韵德邵见寄
        次韵邦求宗博
        次元叔韵
        次平叔韵
    卷三
        和同院蜡梅
        其一
        其二
        其三
        再赋
        东海生欲以酒见遣而郡禁方严仆每饮又少作诗谢之
        览镜
        客有以茶易竹次韵
        再和换竹
        和同院梅花
        其一
        其二
        其三
        和舒伯源梅花韵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春游
        观德邵诗卷
        次韵同院晚春
        其一
        其二
        寄和叔
        其一
        其二
        寄尹叔
        其一
        其二
        寄毕少董
        寄元叔
        寄和叔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再领宫祠
        刘卿任尝新茶于佛舍元叔弟赋诗次韵
        其一
        其二
        怀旧
        泉守汪兄内翰惠荔子蕉乾
        和叔来谒李守值其在告作诗觑之
        送元叔守建昌
        其一
        其二
        寄宣守内翰汪彦章
        邦求示诗述其昆弟鼎臣宝臣守平江因以和之
        纳凉诗
        寓居
        投老
        次韵汪汝直同年
        大暑呈彦章内翰
        题蒙园
        闻元叔移居姚江
        次韵叶舍人
        其一
        其二
        其三
        卜居
        别邦求
        将之海鉴留别和叔
        其一
        其二
        其三
        连雨薪舫不至
        高安得请
        其一
        其二
        觑德邵
        戏和叔
        人日和同院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赠章生
        寄德邵
        其一
        其二
        寄元叔因呈知府内翰
        寄元叔
        其一
        其二
        其三
    卷四
        和元叔再至分水韵
        自嘲
        和元叔闻德邵省下之作
        和孙邦求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再和邦求一首
        和平叔见寄
        和邦求见寄
        和德邵
        和尹叔见寄
        其一
        其二
        和平叔
        其一
        其二
        其三
        示鹿苑如老
        立春
        其一
        其二
        次韵邢丞立春
        书花萼集後
        快阁
        中秋对月
        行县福清憩卢山院竹轩用壁间韵
        风雨
        括苍泛舟
        邦求置酒赏梅
        再赋
        赋雪
        其一
        其二
        和赵表之大监对雪
        其一
        其二
        再赋
        其一
        其二
        对雪
        舟中值雪
        酬德邵
        送李及甫侍郎知筠州
        送明仲舍人知邵州
        奉和元叔锡服
        寄和叔
        送艾若讷赴青田
        其一
        其二
        元叔易去假服戏作
        题大安驿诗,大安驿距信州分水岭二十五里,壁间有鲍娘题诗云:“鸡声哽入江南路,柳暗莺残别是春。”因题
        其一
        其二
        讼牒
        余杭泛舟
        校旧书
        赵表之创茸禅寂之室以名求诗
        其一
        其二
        呈赵表之大监爲祥符藏基也
        木鱼
        书河东李骧事
        题鹿苑寺一擎轩
        其一
        其二
        题羊裘轩诗
        题丞厅清节轩诗
        扈从航海
        友人来诗有纸价高之句次韵
        观近报
        因客话有感
        破贼凯歌八章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至嘉禾
        览史
        其一
        其二
        其三
        觅松江水
        郑相家遇盗侨年以贪诉于朝得倅泉州
        移桃栽晚发
        大姓输钱诗
        兰溪怀和叔
        慈云老人
        瓶花
        夜半
        南归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福廷村
        大宋中兴雅
        中兴
        送汪彦章之宜兴
        句
        辑补与辨伪
        元叔寄示富季申别纸
        其一
        其二
        春日城东,送韩玉汝赴两浙转运,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爲韵,分得“生”字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合道、生法、用兵:《鹖冠子》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鹖冠子》的真伪与归属问题
        (二) 鹖冠子其人和《鹖冠子》其书
        (三) 《鹖冠子》的研究路向
    三、研究目标与方法
第一章 《鹖冠子》思想概述
    一、《鹖冠子》的时代背景——战国末期的统一诉求
    二、《鹖冠子》的思想渊源——兼容百家的黄老道家
    三、《鹖冠子》的思想纲领——贯通天人的合道之治
第二章 《鹖冠子》的宇宙论
    一、“道可稽”:“道”的内涵再诠释
    二、“有一而有气”:“气”的概念引入
    三、“天不离一”:“天”的五重内涵
第三章 《鹖冠子》的政治论
    一、“道生法,法生神明”:社会政治体系的最高依据
    二、“君无为而臣有为”:社会政治体系的基本原则
    三、“五正”论:社会政治制度的具体建构
        (一) “五正”论的基本内容
        (二) “神化”的最高政治理想
        (三) “事治”的现世实际操作
第四章 《鹖冠子》的军事思想
    一、“合道用兵”的正义态度
    二、“道有度数”的基本原则
    三、“兵以奇诈”的制胜策略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燕树棠法律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论文的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 研究方案设计
        (一)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
        (三)论文特色与创新点
第一章 燕树棠法律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燕树棠生平简介
    第二节 燕树棠法律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 社会背景
        二 法律背景
    第三节 燕树棠法律思想形成的渊源
        一 传统思想的影响
        二 西方法学流派的影响
第二章 燕树棠的法理思想
    第一节 人人应当扞卫自己的权利
        一 权利的涵义
        二 权利与利益
        三 权利的保障问题
    第二节 法律与道德既要融合又要区别
        一 历史法学派
        二 哲学法学派
        三 分析法学派
        四 法律与道德在适用方面的区别
    第三节 法律制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第四节 强调法治重视人治
第三章 燕树棠的民法思想
    第一节 占有的属性
        一 占有是权利
        二 占有是客观的
    第二节 所有权为财产观念最终之形式
第四章 燕树棠的国际法思想
    第一节 政治犯应当被优待
        一 政治犯在本国和国际上的不同待遇
        二 政治犯应当被优待
    第二节 领事裁判权应当被撤销
        一 领事裁判权的涵义
        二 领事裁判权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三 领事裁判权应该被撤废
第五章 燕树棠的司法思想
    第一节 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重要性
    第二节 我国不适合陪审制度
        一 陪审制度适用于西方社会
        二 我国不宜用陪审制度
第六章 燕树棠法律思想的评价
    第一节 燕树棠法律思想的特点
        一 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 发展变化的法治观点
        三 注重对青年法治责任的培养
    第二节 燕树棠法律思想的局限性
        一 法律思想未能得到充分实践
        二 法律思想未能在民众中广泛传播
    第三节 燕树棠法律思想的借鉴意义
        一 恪守法治,唯法是据
        二 专业精深,博赅通识
        三 与时俱进,古今对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燕树棠社会活动和学术年表
致谢

(7)孟子政治哲学再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孟子的生平与时代背景
    1.1 孟子的生平及着述
        1.1.1 孟子的生平行迹
        1.1.2 唐宋之际的孟子升格运动
    1.2 孟子政治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2 仁政思想
    2.1 制民之产
        2.1.1 正经界与分田
        2.1.2 取民有制与尊重农时
    2.2 注重德教
        2.2.1 教民
        2.2.2 教君
    2.3 反对霸道、提倡王道
        2.3.1 王霸之辩
        2.3.2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3 民本主义思想
    3.1 孟子民本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3.1.1 得民心者得天下
        3.1.2 民贵君轻
        3.1.3 民本思想视域中的天人关系
    3.2 为君、为臣之道
        3.2.1 为君之道
        3.2.2 为臣之道
4 孟子仁政思想的人性论依据
    4.1 孟子的性善论
        4.1.1 何谓“性”
        4.1.2 “善”是先验的
        4.1.3 “四端”与“四德”
    4.2 从“不忍人之心”到“不忍人之政”
        4.2.1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2.2 人皆可以为尧舜
        4.2.3 德教以统治者垂范为先
5 孟子与孔子、荀子、董仲舒政治哲学的异同
    5.1 孟子与孔子政治哲学的异同
        5.1.1 孟子与孔子政治哲学的相同点
        5.1.2 孟子与孔子政治哲学的不同点
    5.2 孟子与荀子政治哲学的异同
        5.2.1 民本主义思想相同
        5.2.2 人性论的迥异
        5.2.3 治世措施的差异
    5.3 孟子与董仲舒政治哲学的异同
        5.3.1 相同和相近之处
        5.3.2 有同有异之处
        5.3.3 迥然相异之处
6 孟子政治哲学的深远影响
    6.1 孟子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
        6.1.1 民本思想对封建统治者的影响
        6.1.2 民本思想对儒家后继者的影响
        6.1.3 民本思想对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6.2 孟子德教思想的历史影响
        6.2.1 统治者的德教思想与政治作为—以唐太宗为例
        6.2.2 古代士人的德教思想与家国情怀
        6.2.3 孟子仁政与德教思想的局限性
    6.3 孟子政治哲学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6.3.1 民本思想对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启发
        6.3.2 “德教”思想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启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9)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对越南阮朝早期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四、研究范围与方法论
    五、创新点和不足
第一章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及其在越南前阮时期的演变历程概述
    第一节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概述
        一、中国先秦儒家思想的产生背景
        二、中国先秦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在越南前阮时期的演变历程概述
        一、中国先秦儒家思想的传入
        二、中国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
        三、中国先秦儒家思想的衰弱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越南阮朝早期的中国先秦儒家思想
    第一节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在越南阮朝早期的兴起条件
        一、阮朝早期的政治经济条件
        二、前阮时期的思想条件
        三、中-越关系对阮朝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在越南阮朝早期的主要特征
        一、独尊儒家但不彻底
        二、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三、儒家与天主教的冲突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对阮朝早期政治道德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对皇帝道德规范的影响
        一、皇帝要尊天重道
        二、皇帝应以民为本
        三、皇帝要使臣以礼
    第二节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对官员道德规范的影响
        一、官员必须忠于皇帝
        二、官员内部要群而不党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对阮朝早期经济思想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对经济价值观念的影响
        一、在经济价值取向中注重“义”
        二、在经济关系中注重“信”
        三、在经营活动中注重“智”
    第二节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对经济政策的影响
        一、土地管理政策规范化
        二、税收政策合理化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对阮朝早期教育思想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对师生观念的影响
        一、老师要恪守为师之道
        二、学生要遵守为生之道
    第二节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对教育对象与方法的影响
        一、倡导有教无类
        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对阮朝早期宫廷音乐思想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对宫廷音乐地位与作用的影响
        一、重视音乐在宫廷中的地位
        二、发挥音乐修身养性的作用
    第二节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对音乐表演形式与内容的影响
        一、注重礼乐合一
        二、歌颂忠君与孝道
    第三节 小结
余论
    一、阮朝儒家文化在后期殖民时代的没落
    二、从阮朝儒家文化的演变看越南传统文化的历史命运
    三、儒家文化在当代越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刘衡及其官箴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一)选题理由
        (二)选题意义
    二、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史料的挖掘与整理
        (二)学术史综述
        (三)研究趋势
    三、论文选题切入点、辨析焦点、重点、难点、创新点
        (一)选题切入点
        (二)学术辨析焦点
        (三)学术考量重点
        (四)学术探讨难点
        (五)学术创新点
第一章 时代风云:背景
    第一节 政治环境
        一、吏治兴衰
        二、地方动乱
        三、幕业发展
    第二节 经济形势
        一、土地兼并
        二、人多地少
        三、自然灾害
    第三节 学术氛围
        一、考据学风
        二、师友考略
第二章 生平事迹
    第一节 家乡家世:书香人家
        一、南丰的民风和环境
        二、追溯先辈
        三、少年时代
    第二节 初出茅庐:为官广东
        一、石钟山房论道
        二、初任县官阶段
    第三节 深造学习:归家及游幕
        一、归家
        二、游幕学习
    第四节 施展才华:为官蜀地
        一、起复垫江
        二、调任梁山
        三、展才巴县
    第五节 落叶归根:升迁到辞世
        一、升迁到去世
        二、后世纪念
    第六节 智慧结晶:学术活动
        一、政书着作:
        二、法律着作
        三、算学着作
第三章 法贵为民的《读律心得》
    第一节 成书与版本流传
        一、成书背景
        二、内容简介
        三、不同版本之间比较
    第二节 《读律心得》内容分析
        一、《理讼撮要》条文分析
        二、罪例详解
        三、《祥刑随笔》解读
        四、《读律心得》的评价
    第三节 传播影响
第四章 整顿吏治、恤民自治的《庸吏庸言》
    第一节 成书与版本流传
        一、成书背景
        二、内容简介
        三、不同版本之间比较
    第二节 《庸吏庸言》的内容分析
        一、官员自洁,以身作则
        二、教化导民
        三、慈善救济
        四、保甲团练之法
        五、禁制棍蠹
        六、《庸吏庸言》的评价
    第三节 传播影响
第五章 为官智慧的《蜀僚问答》
    第一节 成书与版本流传
        一、成书背景
        二、内容简介
        三、不同版本之间比较
    第二节 《蜀僚问答》内容分析
        一、以民为本的保富民措施
        二、严格司法审讯
        三、法律思想——对读律方法的解读
        四、《蜀僚问答》的评价
    第三节 传播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公正廉明 唯民是亲(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古河东裴氏家风与家学研究[D]. 席佳彦.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2]蓝鼎元古文研究[D]. 阮慧玲. 闽南师范大学, 2020(12)
  • [3]《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集释[D]. 陈姝羽.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4]李正民诗歌研究[D]. 杨奔奔. 广西大学, 2019(01)
  • [5]合道、生法、用兵:《鹖冠子》思想研究[D]. 杨牧青. 山东大学, 2019(09)
  • [6]燕树棠法律思想研究[D]. 骆祥.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7]孟子政治哲学再探析[D]. 梁钰.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8]李庄深巷里——羊街8号家族记忆[J]. 阚文咏. 当代, 2018(04)
  • [9]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对越南阮朝早期的影响研究[D]. NGUYEN KHOA HUY(阮科辉).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10]刘衡及其官箴书研究[D]. 任福兴. 山东师范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公平诚信,唯有人民才是人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