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识字、超前读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语音识字、超前读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一、“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张恺怡[1](2021)在《文字改革出版社与当代中国的语文改革运动 ——以“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广为核心》文中研究说明近代以来,中国语言使用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时期的语文改革运动,是这一历史性变化发生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任何一次语文改革运动中,出版都是推动改革的主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便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作为推动语文改革的最高领导机构,1956年文字改革委员会下设文字改革出版社。文字改革出版社作为官方出版社,在文字改革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书籍和期刊的出版工作,发起、落实、传播语文改革中的具体政策。本研究以“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广为切入点研究文字改革出版社发展的历史及其与当代中国语文改革运动的互动关系。通过收集整理文字改革出版社存续期间出版的与拼音问题有关的书籍和期刊,结合史料文献和当事人回忆录等资料,梳理和分析文字改革出版社在1956年至1985年三十年间在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以及推广过程中的具体工作。通过研究理清以下问题:(1)文字改革出版社的基本情况,如成立背景、人员构成、出版书籍和期刊概况等;(2)文字改革出版社为推广“汉语拼音方案”所做的工作;(3)文字改革出版社的出版活动在推广“汉语拼音方案”等语文改革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最后,以此为基础总结文字改革出版社在当代中国语文改革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李佳佳[2](2021)在《基于知识可视化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行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汉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需要我们加以弘扬和传承。同时,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可以发现:小学低段的识字量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总识字量中占比最大。但识字教学却存在着“汉字难教,汉字难学”的问题。基于此,提出将知识可视化应用于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希望其能够提升学生的识字学习情绪,增强学生对汉字传统文化的了解,引导学生习得新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全面掌握。本文先是通过对有关文献的梳理,明了知识可视化特点及对识字教学的价值。其次,分析二年级上册识字教学内容,梳理并选取知识可视化工具,提出基于知识可视化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应用策略。再次,通过教师访谈、课堂观察揭示研究开展班级存在的识字问题:教师对汉字音形义的教学时间分配不均;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识字学习情绪有待提升;教师对学生的汉字传统文化熏陶较少;教师未能充分挖掘多媒体教学资源;学生识字方式单一,未能达到对汉字音形义的全面掌握。最后,基于识字教学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制定行动研究计划,开展了为期两轮的行动研究。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调查问卷、观察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探讨知识可视化对学生识字方面所产生的影响。经两轮行动研究发现:基于知识可视化的识字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识字学习情绪;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汉字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帮学生习得新的识字学习方法。通过对研究的反思与总结,提出了知识可视化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建议:运用前需对知识可视化相关知识做一定了解;认真梳理识字教学内容,明确知识特点;根据具体识字内容,选择知识可视化工具,构建识字教学应用策略。运用中需利用知识可视化工具重点突出字形,强化学生记忆;可将其他识字教学方法与知识可视化共同使用;巧用知识可视化,培养学生思维发展能力。运用后可通过知识可视化帮助学生进行日常汉字积累;将知识可视化迁移到其他领域,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刘辉[3](2021)在《对外汉语教学识字教学法研究 ——以兰州大学为个案》文中提出识字教学是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留学生识字学习的能力存在不足,识字学习的效率也并不高。如何引导并帮助留学生适当使用识字教学法进行识字学习,是提高留学生识字学习能力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本研究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对外识字教学法,主要调查对象是兰州大学留学生,基本研究方法是对比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绪论整体分析了识字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可知当前学界对识字教学法的研究倾向于教师的“教”而不是留学生的“学”,而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两方面,“教”与“学”二者之间均存在不匹配情况,因此专门从留学生角度出发研究识字教学法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留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学习需求为主,字形尤其以笔画、笔顺、部件为学习难点,字音、字义的难度次之,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问题较大;此外,留学生倾向于先口语后汉字的学习顺序,普遍使用多媒体、电子设备等辅助性学习工具。网络识字教学法因新冠疫情得以被广泛重视,其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必须以汉字的结构特点和规律为前提,与传统识字教学法的最大区别便是主要教学活动发生场所的不同。网络识字教学法具有跨时空性、交互性、表达多样性等特点,更适合当代留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存在技术条件要求高的问题。最后,论文全面总结了识字教学法的理论内涵和特点,期望对今后的识字教学有所促进。

吴惟粤,张丽敏,刘青[4](2020)在《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七十年回顾与展望(下)》文中指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七十年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段时期。第四个时期为:1982至2018年有序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时期,由关注教学延伸到课程教材领域,起步期的改革自下而上、百花齐放; 1988年开始实施"一纲多本",有计划推进改革;进入21世纪后,全省整体推进、全面实施新课程,突出特点是一批高校学者与中小学教师共同组成一支把教育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教学经验有机结合的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和建设队伍,孵化出一批承载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的课程教材教学成果。

陈雪儿[5](2020)在《少数民族成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的教育对策研究 ——以“三州”少数民族青壮年农民为例》文中认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族际共同语,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凝结不同民族的根本性力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一直是我国语言文字政策的主导精神,面向新时期脱贫攻坚和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尤其显得重要。教育部等部门曾多次发文强调推广这一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由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外部条件、设施等支持不足,学习者主体内在动力激发不够,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一直存在诸多困难。而与此同时,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普通话,已经成为共识。本研究基于社会学和教育学视角及相关理论工具,通过文献法、访谈法、个案法和问卷调查,把握当前“三州”(怒江州A县和凉山州B县)少数民族青壮年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实施的现状及这一群体的能力现状,归纳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未来“三州”少数民族青壮年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的教育对策。本研究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重难点、研究现状、核心概念和研究设计的简要介绍。第二部分是对我国百年来面向成人实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历史的大致考察。通过对汉语言文字教育的历史发展梳理,从中窥见汉语言文字在我国历史上长期作为中华民族交流沟通共同语的社会地位,并凝练了成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历史经验。第三部分是关于少数民族青壮年农民国家通用语教育的理论探讨。该部分从增权理论、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以及克拉申的监控理论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少数民族青壮年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基本属性。第四部分是关于“三州”少数民族青壮年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现状考察及对存在问题的总结归纳。该部分使用问卷法、访谈法等调查研究方法,揭示了当前这一教育从顶层设计、中观组织到微观落实的问题。第五部分是基于实践理论对影响“三州”少数民族青壮年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归纳概括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场域外部、场域本身及内部行动者三个方面的原因。第六部分是结合增权理论、监控理论和本论文的研究发现,提出提升“三州”少数民族青壮年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教育对策。

杨怡[6](2020)在《情境化拼音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学习不可绕开的一环,同时也是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打好拼音的基础对后期识字、阅读等方面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一直以来,拼音教学面临着不少问题,一线教师付出了不懈努力,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学生在学习拼音过程中依然显露不少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对拼音教学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课标明确要求汉语拼音教学应具有趣味性。当前,全面推广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儿童视角出发,教材编写充分凸显了情境化、童趣性、生活化的色彩,为情境化的拼音教学提供了凭借。本研究正是从上述背景出发,综合采取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展开了情境化拼音教学的探索,结合情境化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了将其应用于拼音教学的必要性和解决的实际问题,重点提出了情境化拼音教学的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以期针对一部分汉语拼音现状问题取得实质性改善,发挥一定的效用。文章内容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阐述本研究的缘起、综述相关研究,其次明确研究目的及意义、聚焦研究问题,最后确立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界定相关概念、论述相关指导理论,并探讨将情境化教学应用于拼音教学的必要性,为后续研究工作做好铺垫。在研究初期主要通过文献回顾和初步现状调查的方式来获取信息,经前期的文献调研,深入了解情境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初步的现状调查中获知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章分别概述情境化教学的特点、类型与原则,并确定理论依据,最后分别从课标要求、学生心理、学习理论、教师教学、教材特点等几个角度切入,论述了在拼音教学中实施情境化教学的必要性。第二章对小学语文情境化拼音教学现状展开调查。调查对象以小学低段学生为主,调查方法涉及问卷、访谈与课堂观察形式。通过对教师展开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于教材认识、教法使用与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情况,获悉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现象与问题;通过对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和真实的学习兴趣与倾向。最后对获取的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并整合资料得出调查结论,为接下来的策略构建做好铺垫。第三章提出情境化拼音教学的实施策略。力避提出的教学策略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在前期深入了解相关理论基础和一线实际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情境化拼音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展开探讨。教学实施策略具体分别从教学任务、内容、方法三个层面进行论述,并针对现状调查中发现的部分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第四章选取情境化拼音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撰写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实践。通过此次课堂教学实践,从中发现教学问题,以此总结反思,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结语部分对本研究聚焦的研究问题作出回答,重申核心观点,并指明研究的不足之处,展望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逐步完善。情境化拼音教学秉承儿童本位理念,切中儿童的基本学情,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与心理需求,本研究通过一系列工作证明得出,情境化拼音教学能有效改善儿童学习汉语拼音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对提升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效果显着,具有推广的价值。

谢真真[7](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体系之一,记载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经脉。汉字是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具有系统性、分析性和表意性的特征。作为表意体系的汉字,它的超时空性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汉字识字教学活动是使汉字一代代流传下去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高效的识字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智力、语言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汉字的能力。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汉字识字教育从汉字识字教学方法与汉字识字群体以及汉字识字教材方面进行研究,并详细阐述研究典型汉字识字教材的意义,最后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汉字识字教学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文章首先介绍了选题缘由和意义,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简述研究内容与汉字识字教育的现状,对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汉字识字教育的历程进行了探索。在汉字识字群体与汉字识字方法层面上,介绍了识字运动中的识字群体和汉字识字教学方法。对识字运动中的儿童识字和成人识字(包括妇女识字和青壮年识字)进行了描述。详细叙述了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部件识字等其他各种识字教学方法,简要介绍了各种汉字识字教学方法的优点与缺点。指出“六书”理论对汉字识字教学方法的指导意义。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汉字识字教材的研究上,选取了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与《发展汉语(第二版)》《国语》《21世纪现代中国语文》这六套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对这六套汉字识字教材生字表中的汉字进行字种与字量的统计分析。把六套教材的汉字字量与字种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六套教材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常用字表》进行对比分析。在汉字识字教学方法与汉字识字教材研究方面,研制出三个新的字表,筛选出汉字识字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生僻字。提出适应新时代的汉字识字教育方法。在汉字学习与汉字识字教材编写、汉字识字教学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学取得的成就与不足从识字教材、识字方法和教师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写出取得的成就对现行识字教育的借鉴意义,提出改进识字教学不足之处的方法。

单琪雅[8](2019)在《小学生错别字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识字学习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乃至所有学科学习的一个基础性环节,教师有必要规范小学生的汉字书写,对小学生错别字现象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有效解决小学生错别字,需要结合小学生错别字的诸多成因合理择取方法、规划教学。本研究针对小学生错别字书写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以Q省Y市3所小学为例,运用了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两种调查形式,基于对识字法相关理论体系的整体把握,分析了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成因。根据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的结果从教师应对小学生错别字策略的确定出发,围绕选择合适的识字教学方法、整合多元的识字教学资源、顺应儿童的识字心理机制以及科学评价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这四点主要建议进行了具体阐述。其中选择识字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兴趣、课程目标、学生操作和生活实际,整合教学资源从发掘中国传统汉字文化、融合多样的先进多媒体教学手段、探索云环境下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和利用校本文化中的隐性识字教学资源入手,教学中顺应儿童的识字心理机制体现在合理安排新知识的呈现、教学进度和复习巩固,以及尊重个体差异等方面,对错别字的评价要科学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同时要讲究评价的语言艺术,利用科学评价引导学生对错别字正确归因。

林菁[9](2016)在《小学汉字教学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掌握汉语听说读写能力所必须学习的内容,一直被视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难点。而汉字由于其数量繁多、表意丰富、笔画复杂多样,被学习者,尤其是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视为学习汉语最大的“瓶颈”。我国的小学汉字教学历史悠久,成果丰富,但以母语为汉语为教学对象的小学汉字教学方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应用成果少,整体研究也未达到系统化。小学汉字教学与对外汉字教学相比,虽教学中面对的学习对象不同,但都以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汉字本体理论为指导,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这些足以说明我们可以从小学汉字教学中获得促进对外汉字教学的启示。本论文以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尝试将小学汉字教学方法应用到以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为对象的对外汉字教学中去,在对外汉字课堂中探索实践,以期改良对外汉字教学方法,提高对外汉字教学效果。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论述了选题的缘起及意义,对对外汉字教学理论、汉字本体研究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运用、对外汉字教学方法及对外汉字教材几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本研究运用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阐述。第二章,小学汉字教学与对外汉字教学对比研究。运用对比分析法以小学汉字教学,主要是第一学段汉字教学为参照对象,从汉字教学理论、汉字教学方法、教材几个角度与对外汉字教学进行对比,对小学汉字教学与对外汉字教学不同和相同之处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可以借鉴的教学方法。第三章,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学习情况与偏误的调查分析。运用调查问卷以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为对象,调查留学生在汉字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对汉字笔画、笔顺、偏旁的学习情况。运用归纳法,以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留学生为对象,对他们学习汉字过程中的偏误进行归纳整理,逐一分析偏误原因,同时也对应用理论研究与对比结果进行归纳。第四章,小学汉字教学方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启示及应用。将小学汉字教学与对外汉字教学充分剖析的基础上,对二者进行归纳总结,结合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学习偏误及产生偏误的原因,分析四种小学汉字教学方法对对外汉字教学的启示,找到更适合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学设计加以验证。第五章,结论。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提高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的汉字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达到让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都能够尽快握汉字这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目的。阐述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后续的研究方向。

依斯马依力·艾肯木[10](2016)在《维吾尔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X小学四年级为例》文中认为汉语是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对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汉语是第二语言。学习汉语要识字,只有识字过关才能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奠定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关系到汉语教学的成败。由于汉字的特点,在少数民族《汉语》课堂教学中,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随着新疆双语教育的推进,很多地区实施了在一年级开设《汉语》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条件、生活条件、教学条件、语言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汉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维吾尔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到其民族语言的影响,在汉语识字学习困难方面与同龄的汉族小学生相比差异较大,他们识字学习更困难。怎么教学才能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快地,更有效地学好汉语,胜任目前新疆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民族基础教育中亟待解决问题。因此,描述维吾尔族小学生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学习困难、偏误,分析导致这些偏误的各种因素,探讨提高维吾尔族小学生识字教学的效率、效果的教学对策等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该课题的研究可以对维吾尔族小学双语教学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同时研究成果也会丰富双语教学理论的内容。本文以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汉语文的语文学、语言教学规律等理论为指导,选择乌鲁木齐市第19小学四年级2个班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了测验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描述了双语教学模式背景下,维吾尔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导致小学生识字困难的原因,笔者运用所学理论,设计了针对维吾尔族小学生识字难点的课堂教学教案,并辅助教学实践,在研究和笔者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维吾尔族小学生汉语识字学习效率、效果的教学对策和建议,以期为维吾尔族小学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文字改革出版社与当代中国的语文改革运动 ——以“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广为核心(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范围和方法
2 文字改革出版社的人员构成和运行方式
    2.1 成立背景
        2.1.1 现实需求
        2.1.2 成立条件
    2.2 重要人物
        2.2.1 负责人
        2.2.2 主要作者
        2.2.3 其他人员
    2.3 出版工作概况
3 文字改革出版社与“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1956-1958)
    3.1 期刊出版
        3.1.1 字母的选择
        3.1.2 声调问题
        3.1.3 隔音问题
        3.1.4 体式、顺序和名称问题
    3.2 文字改革出版社书籍
4 文字改革出版社与“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1958-1966)
    4.1 机构调整
    4.2 拼音工作的重心
        4.2.1 拼音教学
        4.2.2 注音出版物
        4.2.3 拼音的社会应用
5 停滞与复苏:“文革”期间的文字改革出版社(1966-1976)
    5.1 语文改革工作遭遇批判
    5.2 语文改革工作的复苏
        5.2.1 恢复推广汉语拼音和普通话
        5.2.2 汉语拼音基本式教学试验
6 国际化与信息化:“文革”后的拼音工作(1976-1985)
    6.1 文字改革出版社恢复活动
        6.1.1 机构和人员组成变动
        6.1.2 语文改革和出版工作的恢复
    6.2 文字改革出版社与汉语拼音方案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6.2.1 汉语拼音方案进入国际标准化组织
        6.2.2 中文的信息化
7 结语
参考文献

(2)基于知识可视化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方法
第二章 知识可视化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一、知识可视化的特点与优势
    二、知识可视化对识字教学的价值
    三、识字教学内容梳理
    四、知识可视化工具的选取
    五、基于知识可视化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应用策略
第三章 行动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对象
    四、行动的研究者
    五、研究过程
第四章 知识可视化运用于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过程
    一、行动研究的准备阶段
    二、行动研究的实施与改进阶段
第五章 行动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一、行动研究的结论
    二、基于知识可视化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建议
    三、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对外汉语教学识字教学法研究 ——以兰州大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五节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
第一章 汉语为母语学习者的识字教学法
    第一节 中国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及方法
    第二节 中国近代识字教学法的变化
    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识字教学法的探索
    第四节 国内识字教学法的整体分析
第二章 对外汉语识字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第一节 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
    第二节 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与原则
    第三节 对外汉语识字教学法简介
    第四节 对外汉语识字教学法的整体分析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兰州大学线下识字教学调查
    第一节 调查背景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调查问卷的分析
    第四节 调查问卷的结论
    第五节 针对留学生识字学习问题的一些建议
第四章 网络识字教学法的研究与探索
    第一节 网络识字教学及其特征
    第二节 线下与线上识字教学法的对比分析
    第三节 网络识字教学的相关建议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兰州大学留学生识字学习过程与方法的问卷调查
致谢

(4)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七十年回顾与展望(下)(论文提纲范文)

一、百花齐放探索阶段
    (一)自发而起、百花齐放、探索改革
    (二)因势利导、推进改革、广泛开展
二、多样化课程教材建设阶段
    (一)建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教材
    (二)开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语文教材教学实验
    (三)进行综合高中和高中综合课程教材改革实验
三、21世纪新课程改革阶段
    (一)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改革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
    (三)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建设
        1.地方自然与人文类课程
        2.地方特色类课程
        3.专题教育类课程
    (四)推进新课程的保障措施
        1.以样本校为示范,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和教学研究制度
        2.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
        3.组织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鼓励和指导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
        4.进行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
        5.开发、整合各级各类课程资源,创新课程发展制度

(5)少数民族成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的教育对策研究 ——以“三州”少数民族青壮年农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重难点
    (四)文献综述
    (五)核心概念界定
    (六)研究设计
一、百年来面向成人实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历史梳理
    (一)民国时期成人扫盲教育发展概况(1912-1949年)
    (二)新中国成立后成人扫盲教育的快速发展(1949-1977年)
    (三)改革开放后成人扫盲教育的革新发展(1978-1999年)
    (四)进入新世纪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新发展(2000年至今)
    (五)百年来国家通用文字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二、少数民族青壮年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理论探讨
    (一)语言文字教育的理论基础探讨
    (二)少数民族青壮年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基本属性
三、“三州”少数民族青壮年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现状考察
    (一)“三州”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概述
    (二)少数民族青壮年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现状分析
    (三)少数民族青壮年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
四、影响“三州”少数民族青壮年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
    (一)场域外:严峻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场域本身:少数民族青壮年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内部存在多重矛盾
    (三)行动者分析:不同主体的利益多元
五、提升“三州”少数民族青壮年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教育对策
    (一)继续完善成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政策法规建设
    (二)丰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内容,创新发展教育形式
    (三)建立全方位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资源保障体系
    (四)激发教育对象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内生动力
    (五)构建终身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平台
    (六)加强理论研究以持续引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可持续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问卷调查工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6)情境化拼音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问题
    五、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情境化拼音教学的指导理论与必要性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情境
        二、情境图
        三、情境化拼音教学
    第二节 情境化教学的特点、类型与原则
        一、情境化教学的特点
        二、情境化教学的类型
        三、情境化教学的原则
    第三节 情境化拼音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注重联系旧知的建构主义理论
        二、强调知识情境性的情境学习理论
        三、重视知情统一的人本主义理论
        四、李吉林语文情境教学模式
    第四节 情境化拼音教学的必要性
        一、新课标理念的倡导
        二、拼音知识客观要求
        三、儿童认知心理诉求
        四、学习受情境的制约
        五、教材编写特点启示
        六、教师适应课改需求
第二章 情境化拼音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第一节 情境化拼音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实施
    第二节 情境化拼音教学的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调查结果及分析
        二、家长调查结果及分析
        三、教师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情境化拼音教学的现状调查结论
第三章 情境化拼音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一节 明确拼音教学任务
        一、遵循课标教学定位,实现合理教学
        二、落实课标实施建议,实现科学教学
        三、注重教学情境整合,实现有效教学
        四、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实现趣味教学
    第二节 完善拼音教学内容
        一、拼音与识字圆融:利用汉字帮助学生掌握拼音
        二、知识与能力兼顾: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发展能力
        三、方法与训练结合:方法的习得需要立足于训练
        四、认知与情感统一:促使学生在和谐愉悦中学习
    第三节 优化情境创设方法
        一、依托教材情境图,助力汉语拼音教学
        二、引入游戏化情境,促进学生玩中巩固
        三、借助生活化情境,调动已有生活经验
        四、采取歌诀化形式,加强音与形的联结
        五、巧用形象化手段,突破拼音认知障碍
    第四节 聚焦教学改进策略
        一、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有效情境
        二、关照儿童本位,实现以人为本
        三、综合教学方法,呈现浓厚情趣
        四、加强理论培训,注重教材研究
        五、增强家校合作,提高推广力度
第四章 情境化拼音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反思
    第一节 情境化拼音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展示
        二、教学案例分析
    第二节 情境化拼音教学课堂实践与反思
        一、课堂教学实践
        二、教学实践反思
    第三节 情境化教学在语文教学各领域中的应用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研究内容
    三、识字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历程探索
第二节 识字运动中的识字群体与汉字识字教育方法
    一、识字运动中的识字群体
        (一) 成人识字
        (二) 儿童识字
    二、汉字识字教育方法
        (一) 集中识字法
        (二) 分散识字法
        (三) 集中法与分散法相结合
        (四) 其他识字方法
        (五) “六书”理论对识字教学法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典型汉字识字教材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典型汉字识字教材统计分析
        (一) 小学语文人教版生字表字量、字种统计分析
        (二) 小学语文苏教版生字表字量、字种统计分析
        (三)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生字表字量、字种统计分析
        (四) 《发展汉语(第二版) 》生字表字量、字种统计分析
        (五) 《国语》生字表字量、字种统计分析
        (六) 《21世纪现代中国语文》生字表字量、字种统计分析
    二、改革开放以来典型汉字识字教材对比分析
        (一) 识字教材识字量的对比分析
        (二) 识字教材识字字种的对比分析
        (三) 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字种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常用字表》对比分析
        (四) 各汉字识字教材字种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常用字表》的对比研究
第四节 识字教材研究分析的意义
    一、对汉字识字教材编写的意义
        (一) 为教材编写识字量的多少提供参考
        (二) 为教材编写识字字种、字序的选择提供参考
        (三) 使汉字教材的编写在字种选择上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二、对汉字识字方法的借鉴意义
    三、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第五节 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的成就与不足
    一、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的成就与影响
        (一) 识字教材方面的成就
        (二) 识字教学方法方面的成就
        (三) 师资的进步
        (四) 成就的影响及借鉴价值
    二、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一) 识字教材方面的不足
        (二) 识字方法方面的不足
        (三) 师资方面的不足
        (四) 不足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论文
    三、硕士论文
    四、研讨会和科研成果汇编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8)小学生错别字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识字写字是认识民族文化的主要手段
        (二)识字写字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小学生识字写字偏误是识字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法
        (三)访谈法
        (四)文本分析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问题研究
    一、核心概念
        (一)识字
        (二)识字教学
        (三)识字法
        (四)错别字
    二、理论基础
        (一)现代汉字构形理论
        (二)认知学习理论
    三、错别字的种类
    四、可用于应对小学生错别字的识字法种类
        (一)分散识字法
        (二)集中识字法
        (三)注音识字法
        (四)字理识字法
        (五)炳人识字法
        (六)字族文识字法
        (七)部件识字法
        (八)双脑识字法
        (九)韵语识字法
第二章 小学生错别字书写现状调查——以Q省Y市3所小学为例
    一、学校概况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
        (二)访谈调查
    四、调查内容
        (一)针对学生
        (二)针对教师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生错别字病例整理结果与分析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小学生错别字现象成因分析
    一、主观因素
        (一)心理
        (二)生理
        (三)原有知识结构与行为习惯
    二、客观因素
        (一)汉字的特点
        (二)教师的素质
        (三)教材的编排
        (四)社会的冲击
第四章 应对小学生错别字的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识字教学方法
        (一)要激起学生兴趣
        (二)要符合课程目标
        (三)要结合学生操作
        (四)要联系生活实际
    二、整合多元的识字教学资源
        (一)发掘中国传统汉字文化
        (二)融合多样的先进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探索云环境下区域教育资源共享
        (四)利用校本文化中的隐性识字教学资源
    三、顺应儿童的识字心理机制
        (一)新知呈现要合理安排
        (二)教学进度要系统规划
        (三)重视基础,及时纠正
        (四)反复呈现,防止遗忘
        (五)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四、科学评价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
        (一)合理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二)讲究教师评价语言艺术
        (三)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9)小学汉字教学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对外汉字教学理论研究
        1.2.2 汉字本体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1.2.3 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1.2.4 对外汉字教材研究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理论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小学汉字教学与对外汉字教学对比研究
    2.1 汉字教学理论对比
        2.1.1 小学汉字教学理论
        2.1.2 对外汉字教学理论
    2.2 教学方法对比
        2.2.1 小学汉字教学方法
        2.2.2 对外汉字教学方法
    2.3 教材对比
        2.3.1 小学语文教材
        2.3.2 对外汉字教材
    2.4 小结
        2.4.1 小学汉字教学与对外汉字教学的共同点
        2.4.2 小学汉字教学与对外汉字教学的不同点
第3章 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学习情况与偏误的调查分析
    3.1 汉字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1.1 调查目的及对象
        3.1.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3 结论
    3.2 汉字偏误情况调查与分析
        3.2.1 语料来源
        3.2.2 汉字偏误类型
        3.2.2.1 书写偏误
        3.2.2.2 认读偏误
        3.2.3 偏误原因分析
    3.3 小结
第4章 小学汉字教学方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启示及应用
    4.1 运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加强读写能力
        4.1.1“注·提”教学法对对外汉字教学的启示
        4.1.2 教学设计
    4.2 字族文识字,强化字族教学
        4.2.1 字族文教学法对对外汉字教学的启示
        4.2.2 教学设计
    4.3 加强部件识字,提升汉字分析能力
        4.3.1 部件识字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作用
        4.3.2 教学设计
    4.4 充分运用田字格,规范汉字书写
        4.4.1 田字格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作用
        4.4.2 教学设计
第5章 结论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

(10)维吾尔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X小学四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缘起
    二、 选题意义
    三、 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文献综述
    四、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维吾尔族汉语识字教学的现状
    第一节 识字教学法的现状
        一、 关于汉字
        二、 识字的类型
    第二节 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识字教学的现状
        一、 识字教学法现状
        一、 识字教学现状
第二章 维吾尔族小学识字教学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汉字本身的原因
        一、 汉字与民族语之间的差异
        二、 脱离实际语言环境
    第二节 教学方法方面的原因
        一、 反复抄写,死记硬背的落后教学方法
        二、 识字教学法形式单一,缺乏活力
    第三节 教师方面的原因
        一、 缺乏合格的双语教师
        二、 教师不重视低年级识字教学
        三、 盲目追求识字数量与速度,忽视识字质量
        四、 识字教学的技术手段落后
        五、 课堂练习不充分
    第四节 学生方面的原因
        一、 学生缺乏识字兴趣
        二、 学生识字效率低
        三、 学生负担过重
        四、 学生容易遗忘,错别字几率高
    第五节 教材方面的原因
        一、 频繁更换教材较严重
        二、 人教版教材难度高,缺乏民族特色
    第六节 环境因素
        一、 特殊的地域环境的限制
        二、 校园语言环境的缺乏
        三、 家庭语言环境的限制
第三章 维吾尔族小学识字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 教学设计思路
    二、 前期分析
    三、 教学目标
    四、 教学重、难点
    五、 教材分析
    六、 学情分析
    七、 教学过程设计
第四章 对维吾尔族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建议
    一、 多媒体演示识字
    二、 结合课外阅读识字
    三、 运用辨析识字法
    四、 运用近、反义词识字法,提高识字量
    五、 结合民族语言进行对比,让学生读准字音
    六、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民族语解释
    七、 加强汉字读写练习,加以巩固识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字改革出版社与当代中国的语文改革运动 ——以“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广为核心[D]. 张恺怡.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2)
  • [2]基于知识可视化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行动研究[D]. 李佳佳.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3]对外汉语教学识字教学法研究 ——以兰州大学为个案[D]. 刘辉. 兰州大学, 2021
  • [4]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七十年回顾与展望(下)[J]. 吴惟粤,张丽敏,刘青. 课程教学研究, 2020(06)
  • [5]少数民族成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的教育对策研究 ——以“三州”少数民族青壮年农民为例[D]. 陈雪儿. 西南大学, 2020(01)
  • [6]情境化拼音教学研究[D]. 杨怡.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7]改革开放以来汉字识字教育研究[D]. 谢真真.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8]小学生错别字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D]. 单琪雅. 吉林师范大学, 2019(06)
  • [9]小学汉字教学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的启示[D]. 林菁. 鲁东大学, 2016(08)
  • [10]维吾尔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X小学四年级为例[D]. 依斯马依力·艾肯木. 中央民族大学, 2016(02)

标签:;  ;  ;  ;  

“语音识字、超前读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