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一、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贾琼[1](2021)在《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文中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意义,能够助推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历史档案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清晰系统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文明传承,加强历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因此,以历史档案资源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内容组织、聚合与开发等相关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不断应用与发展,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与数据化应用成为学术研究和实践推进的重点领域。一方面,用户对历史文化资源全面获取的需求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政府、社会和个人对历史档案的政治需求、学术需求、文化需求愈发迫切,并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知识化等新特征;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格局,数字人文、数据挖掘、知识组织等理论方法正在广泛应用于历史文献典籍的数据化加工、深度组织与实际应用等工作。但是面对卷帙浩繁、异构多元的历史档案资源,其深度聚合、语义互联、知识映射等问题的应用有效性有待解决。基于此,引入关联数据技术,构建实现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解决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在理论层面、技术应用层面和实践层面具有较强的研究空间和应用场景。本研究在历史档案资源价值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系统的梳理了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档案资源聚合、关联数据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发现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具有进一步挖掘和探索的空间;在明确本研究基本研究概念和范畴的基础上,以档案价值论、档案知识组织、数字人文等理论与方法作为指导,展开系统的研究。首先,提出了关联数据技术驱动下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明确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流程及目标,讨论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关联强度、关联维度、关联阶度以及关联粒度四个维度,基于对历史档案资源层级的划分,提出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整体框架。其次,构建了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对常用的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元数据标准选择的思路和步骤,提出了历史档案资源描述的元数据方案;在对历史档案知识分类、知识本体层级划分等工作的基础上,以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档案为案例对象进行元数据实例研究,并以盛宣怀档案为例构建了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通过元数据元素识别、知识本体概念关系抽取等过程,实现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的构建。第三,基于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进一步设计了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语义化操作与发布流程,强化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方案的可操作性。第四,详尽讨论了历史档案资源的聚合服务的主要功能,设计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服务平台。最后,针对目前历史档案资源服务现状,提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实施策略。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调查、比较分析、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从模型构建、技术方案、实现路径等角度进行讨论和分析,为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对于激活历史档案价值实现,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满足政府、社会及个人的现实需求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王安祺[2](2021)在《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研究》文中提出高校校友记忆既包括高校校友对母校的回忆也包括高校校友之间的记忆。其是高校校友个人校友身份感和根源感的来源,是高校校友之间联络与合作的前提,是高校校友会开展一系列校友活动的根本保障,也是高校文化与发展的最可靠的历史见证。高校校友档案是构建和保存高校校友记忆资源最重要且最不可替代的要素。其不仅包括在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档案文件材料,也包括高校毕业生离开学校后在和往昔同学的联络中、参与母校的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文件材料,其中蕴含着最真实、最生动的校友记忆。目前,我国高校校友档案记忆的管理与开发的仍处在探索阶段,与此相关的实践活动比较有限。在现有的高校校友档案研究成果中,仅以高校相关部门(如高校校友会、高校档案馆等)作为单一的管理主体对于高校校友档案记忆资源的构建有着一定的阻碍和限制。而广大高校校友作为档案的形成者和重要价值建构主体仍处于“被忽视”的境地。如何改变这种格局,如何充分调动来自校友们的智慧和力量,“价值共创”无疑提供了一条可供探索的路径。因此本文采用学科交叉的方式,将价值共创理论引入档案学研究,在肯定高校校友档案各价值主体(高校校友、高校档案馆、高校校友会、民间校友会)地位的前提下,以价值共创的视角看待高校校友档案记忆资源,进而探讨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的建构策略。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用深度访谈法对高校校友档案记忆的各价值主体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利用质性分析法分析访谈文本,对高校校友档案的主体特性、高校校友档案的形成特性,以及各价值创造主体对于高校校友档案记忆资源的开发、利用需求进行阐述。结合对特征、特性和需求的分析,尝试提出建构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的策略。即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互动渠道,利用一定的系统平台,调动高校校友档案记忆的各价值创造主体参与高校校友档案的管理,通过群体智慧的发挥实现对校友档案等相关资料的高效及有序化聚合,实现高校校友档案记忆价值的共同创造。

高继涵[3](2021)在《我国城建声像档案编研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建声像档案编研不仅是城建声像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客观需要。本文在梳理城建声像档案编研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城建声像档案编研的意义,进而通过个案分析和网络调研探究我国城建声像档案编研工作现状,最后结合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本文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第1章是“绪论”,本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梳理并分析国内外城建声像档案编研的研究现状,描述了研究的内容、方法、创新与不足。第2章是“城建声像档案编研相关概述”,本部分在相关概念梳理的基础上,从促进城建档案工作全面发展、扩大城建档案工作影响力以及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建声像档案编研工作的现实意义。第3章是“我国城建声像档案编研现状调研与问题分析”,本部分采用实地调研法和网络调查法对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的城建声像档案编研工作以及城建档案馆网站和城建档案微信公众平台的城建声像档案编研现状进行调研,进而结合调研情况对我国城建声像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第4章是“我国城建声像档案编研工作发展对策”,本部分结合具体问题与成因,从城建声像档案编研意识、城建声像档案资源保障、编研工作的投入、城建声像档案编研合作体系、编研工作创新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范雨欣[4](2021)在《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建立至今已走过60余年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显示了重要的学科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管理思潮的出现,各学科发展成果的交互影响,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亦经受着一次次时代的洗礼,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变化、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的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的来临,使学科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在档案学理论深化、外界研究理论与方法的熏陶、档案工作政策的指引、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数字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档案编研实践创新等多方面影响下其势必进行创新发展,体现出时代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的发展脉络,系统研究学科发展的整体状况,并结合目前档案文献编纂活动的发展态势对学科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式研究,提出在新时代环境下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发展要立足于社会实践,紧扣时代脉搏,本着顺势而变的学科发展诉求不断增强学科体系的整体性、独立性、开放性与实践指导性,提升学科自身的价值和扩大学科的影响力,始终保持学科健康有序地发展。

陈亦楠[5](2020)在《湖南省档案馆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从我国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现状来看,各级档案馆都已先后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且数字化外包成为首要选择。然而,民国档案的数字化外包在我国起步较晚,正处于发展阶段。研究民国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有利于提高档案馆民国档案数字化的工作水平,丰富数字档案资源,推进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本文以湖南省档案馆民国档案数字化工作为例,主要运用文献调研法、实地调研法、深度访谈法对当前民国档案数字化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目前湖南省档案馆在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在取得诸多成就,不仅积极开展档案管理平台建设,加快推动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还不断夯实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全面推进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利用。与此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如标准规范不同统一完善、数字化进度稍有滞后、加工质量有待提高、加工人员流动性大、安全保密体系不健全、数字化成果开发不力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客观环境不理想、整体规划欠合理、监管机制不健全、三方沟通不及时、信息技术受制约及业务素养有欠缺所致。为了更好地推动湖南省档案馆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文章提出,一是建立健全数字化标准规范,主要从优化客观环境、统一标准规范和注重信息反馈等方面完善。二是加强民国档案数字化质量管控,要以制定整体建设规划为前提,以加强基础设施设备为基础,以建立质量评估制度为手段,以严控项目过程管理为重点。三是建立民国档案数字化安全机制,主要从合规性管理、保密管理、风险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和环境管理五个方面着手建立,保障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整体安全。四是注重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从如何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这个着眼点出发,提出提高项目工作人员素质、建立馆校合作机制和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三点关于人才建设的方向。五是积极推进数字化成果开发利用,首先扎实推进档案数字化深加工,同时积极争取民国档案资源开发社会化,鼓励多主体参与,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民国档案的编研方式,实现民国档案的利用价值和研究保存价值。

张小年[6](2020)在《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是指沂蒙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各种文化相关的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能够反映沂蒙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字资料、照片资料、声像资料、实物资料等原始记录,是一种兼具时空性、社会性、地域性,具有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的档案。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具有显着的本土性特征,真实反映了沂蒙独特的地方名人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名胜古迹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沂蒙文化的宝贵材料。因此,研究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内容、特点、价值并对其档案资源的建设进行探讨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从宏观方面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综合性评述,并对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进行说明。第二部分为“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的概念及内容”。一方面,从沂蒙文化、地方特色档案的定义人手,对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概念进行界定;另一方面,根据沂蒙这一地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对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进行归纳概述,将其主要划分为地方名人档案、红色文化档案、民俗文化档案、名胜古迹档案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为“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特点及价值分析”。首先根据档案的内容分析其历史性、地域性、多样性、分散性等方面的特点,再分别从历史凭证价值、学术研究价值、文化教育价值、艺术传承价值、旅游产业价值这五个方面阐述建设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的重要意义。第四部分为“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走访调研了解档案资源的建设现状,总结当前在档案编研、档案展览、学术研究、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四个方面所取得的档案资源建设成果,以及目前依然存在着档案收集工作落后、档案开发利用形式创新不足、缺乏档案资源建设主体以及缺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方面的不足。第五部分为“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措施”,在充分阐释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档案学相关理论知识,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提出了应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源建设政策法规、重视并探索档案收集模式、创新档案开发利用形式、确立档案资源建设主体以及打造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五个方面的措施。本文希望通过对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的内容、价值、建设情况、完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此引发新的研究趋势,引起人们对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的重视,从而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实现档案价值。

李诗语[7](2020)在《社会记忆视角下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来,如何在构建社会记忆的过程中发挥档案的“记忆属性”已成为档案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作为传承中华民族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数字载体,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着一种社会前进发展的方向。在社会记忆视角下开发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对于构筑真实、完整的社会记忆,传承中华民族地域特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记忆对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的开发提出了特定要求,意味着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的开发也有了新的前进方向。从湖南省各档案信息网站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现状的调研来看,目前已逐渐增强了开发意识、纳入了日常工作日程、取得了初步开发产品。然而,通过对其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成果的审视,由于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主体比较单一、资源分散且难以收集、信息化建设工作滞后、开发思维比较固化等种种原因,常常导致在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出现地域性不强、行业特色不分明、数字化程度不高、交互性差、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不利等问题,给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工作带来极大的阻碍和挑战。为此,文章基于社会记忆的视角,结合湖南省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工作的实践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的对策:一是加强LAM机构、跨领域机构间的合作,以及鼓励公众主动参与开发,引导全民共建社会记忆;二是深挖既有记忆资源、依法接收与联合征集并重、扩大征集范围,维护社会记忆完整性;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动地方特色精品档案资源数字化工作,建立相关的记忆数据库并运用新兴技术营造记忆情景化,推进社会记忆传承;四是增进社会记忆再生产,包括增强档案工作者的记忆观念、创新记忆资源的展演形式和适度引入商业化开发模式。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体现在以社会记忆为视角研究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并基于社会记忆提出了开发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的建议和对策,促使相关部门重视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中,探讨并重视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的价值,落实其有效的开发工作,以肩负起构筑完整社会记忆的神圣使命。

邹燕琴[8](2020)在《人工智能+档案 ——档案智慧服务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社会建设的新机遇。“人工智能+档案”跨界融合应用将对档案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人员产生变革性影响,使档案变得更加“智慧”,让档案服务变得更加“智慧”,为档案管理智慧化转型升级赋能。国内外已经初步研究了人工智能在档案管理领域应用的可行性与理论模型建构,但是目前档案学界的相关研究内容缺乏足够的案例研究,也缺乏对“人工智能+档案”的研究现状和实践案例的系统梳理,还没有针对“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体系的系统性研究。因此,本文探讨“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体系能助力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全文以“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人工智能对档案服务产生的变革性影响,深度挖掘与总结国内外现有相关案例,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分析、从微观视角到宏观视角对档案智慧服务体系构建及其所面临的困境作系统全面的研究。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理论层面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第二部分重点阐释人工智能与档案服务的基本概念,具体包括人工智能的内涵及核心技术、“人工智能+”的概念、智慧服务的概念、档案智慧服务的概念及“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第三部分从基础设施层、档案资源层、技术处理层和服务应用层四个维度构建“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体系,深度挖掘国内外“人工智能+档案”的实践应用实例,探讨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档案智慧服务,最终初步构建起“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体系。第四部分系统深入地从理念、资源、技术和人员四个维度研究构建档案智慧服务体系所面临的困境,目前还存在服务道德伦理问题、档案数据与个人隐私问题、技术发展瓶颈与应用风险、人员替代危机与创新要求等问题;第五部分针对现有困境提出完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与法律、做好档案数据优化与保护、推进技术发展与安全防御、人机共存思维与馆员培养引进等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智慧化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借鉴。

李曼寻[9](2020)在《“互联网+”时代档案价值与档案利用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档案是历史留痕的载体,是岁月凝固的容器,它不惊艳,不张扬,却时刻散发着内在的光芒,这种“光芒”其实就是档案价值。档案价值需要通过档案利用来实现。档案价值与档案利用关系密切,档案利用是档案价值实现的手段,而档案价值的实现是档案利用的目标,二者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推动着档案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档案价值和档案利用都具有动态性,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也随时间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正确把握当今环境下档案价值与档案利用之间的关系,对保证档案工作在“互联网+”时代继续稳步向前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将首先分别对“互联网+”时代档案价值的演变和档案利用的特点进行分析,再据此分析二者对彼此的影响,最后提出在“互联网+”时代要实现档案价值演变与档案利用的良性互动。文章的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特点与不足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分别从主体、客体和价值形态的角度分析“互联网+”时代档案价值的演化。首先,主体的演化主要从主体的扩展、主体群体结构的变化和主体档案能力的变化三个方面来论述。其次,客体的演化主要包括客体载体的变化、客体情感价值的凸显以及客体“数据价值”的发现。最后,档案价值形态的演化包括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第一价值向第二价值转化的进程加快,情报价值的显现,文化价值开发程度和开发结构的变化三部分内容。第三部分从利用需求、利用服务、利用环境三方面来分析“互联网+”时代档案利用的特点。其中,利用需求的特点主要包括需求群体进一步扩大、利用需求趋于个性化、主体需求层次的变化等内容;利用服务的特点主要包括用户为王的服务理念、跨界融合的服务方式和开放共享的服务目标等内容;利用环境主要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三方面来分析。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分别根据二三部分的内容,先后阐述了“互联网+”时代档案价值演化和档案利用对彼此的影响,从微观上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第六部分则是根据“互联网+”时代档案价值与档案利用的关系,提出实现二者良性互动的策略。

杨清[10](2020)在《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型智库是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建立的新一代智库,它已成为影响政府决策参考的重要力量,是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智库建设需要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资源支持,档案服务部门作为社会第一手信息与知识资源的聚集地,在长期收集、保管和利用档案资源等工作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服务经验,在决策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能为我国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时,新型智库的建设为档案知识服务提供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为了推动档案事业和新型智库建设的发展,国家近年来制定了《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等纲要和意见。然而,当前我国档案知识服务发展缓慢,不能适应新型智库建设发展要求。如何把握新型智库建设发展的契机,促进档案知识服务发展,是新时代档案服务部门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选取国内33所省级综合档案馆为调研对象,采用网络调研法和实地访谈法对省级综合档案馆的档案知识服务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面向新型智库建设中档案知识服务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具体内容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相关概念界定,阐述新型智库建设和档案知识服务的内涵、特征以及内容,厘清新型智库建设与档案知识服务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二是对33所省级综合档案馆的档案知识服务现状展开调研。在新型智库建设的背景下,结合档案知识服务方式、内容、技术、效果以及人才等方面的实际状况,深入探讨我国档案知识服务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三是针对面向新型智库建设中档案知识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协同档案部门与新型智库建设合作、深化档案知识服务的建言献策内容、健全新型智库决策知识服务平台、增强新型智库对档案资源利用效果和培养高端咨询档案知识服务人才等。

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畴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本文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历史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开发
        2.1.2 档案资源聚合
        2.1.3 关联数据在档案领域的应用
        2.1.4 研究述评
    2.2 相关理论
        2.2.1 档案价值论
        2.2.2 知识组织理论
        2.2.3 数字人文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
    3.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流程及目标
        3.1.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
        3.1.2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流程
        3.1.3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目标
    3.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的多维分析
        3.2.1 关联强度
        3.2.2 关联维度
        3.2.3 关联阶度
        3.2.4 关联粒度
    3.3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构建
        3.3.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层级划分
        3.3.2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结构框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
    4.1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
        4.1.1 常用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比较分析
        4.1.2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设计思路
        4.1.3 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设计步骤
        4.1.4 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
        4.1.5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实例
    4.2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建模
        4.2.1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分类体系
        4.2.2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的类型
        4.2.3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构建
        4.2.4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构建实例
    4.3 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构建
        4.3.1 元数据元素识别
        4.3.2 知识本体概念关系抽取
        4.3.3 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发布与聚合
    5.1 历史档案资源语义化处理
        5.1.1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语义化转换
        5.1.2 历史档案资源RDF化过程
        5.1.3 历史档案资源实体语义关联关系识别
    5.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发布
        5.2.1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URI命名
        5.2.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存储
        5.2.3 基于D2R的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发布
        5.2.4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发布实例
    5.3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聚合
        5.3.1 关联数据聚合方法
        5.3.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互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历史档案资源的聚合服务
    6.1 基于关联数据的聚合服务功能
        6.1.1 历史档案资源检索服务
        6.1.2 历史档案资源推荐服务
        6.1.3 历史档案资源可视化服务
    6.2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服务平台结构设计
        6.2.1 存储层
        6.2.2 描述层
        6.2.3 服务层
        6.2.4 应用层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策略
    7.1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实施策略
        7.1.1 实现多源异构历史档案资源采集方法
        7.1.2 建立多元协作的组织机制
        7.1.3 制定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
        7.1.4 提供泛在化关联数据应用服务
    7.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的保障机制
        7.2.1 政策保障
        7.2.2 技术保障
        7.2.3 人才保障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访谈法
        1.3.2 质性分析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1.5.3 国内外研究评析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高校校友档案
        2.1.2 社群档案
        2.1.3 集体记忆
        2.1.4 用户生成内容
    2.2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2.2.1 价值共创理论
        2.2.2 档案记忆建构理论
        2.2.3 档案后保管范式理论
第三章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的访谈调查
    3.1 访谈调查原因及目的
    3.2 研究设计
    3.3 访谈实施
        3.3.1 访谈准备
        3.3.2 访谈实施
        3.3.3 访谈结果
    3.4 访谈内容分析
        3.4.1 关键词提炼
        3.4.2 开放性编码
        3.4.3 主轴编码
        3.4.4 选择性编码
        3.4.5 编码结果的检验
        3.4.6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资源形成理论框架
第四章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形成分析
    4.1 高校校友档案记忆价值主体行为分析
        4.1.1 高校校友个人档案记忆形成分析
        4.1.2 高校校友会总会档案记忆形成分析
        4.1.3 高校民间校友会档案记忆形成分析
        4.1.4 高校档案馆校友档案管理问题分析
    4.2 高校校友档案记忆资源的需求分析
        4.2.1 高校校友个人对校友档案记忆的需求分析
        4.2.2 高校校友会对校友档案记忆的需求分析
        4.2.3 高校档案馆对校友档案记忆的开发利用诉求分析
第五章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的指导思想
    5.1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的要素
        5.1.1 对话:多元化主体
        5.1.2 获取:开放性系统
        5.1.3 透明度:公开性的展现形式
        5.1.4 风险评估:求真性的记忆还原
    5.2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的路径
        5.2.1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的开发路径
        5.2.2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的服务路径
第六章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策略
    6.1 实现多元化的建构主体
        6.1.1 高校校友会、档案馆让渡其主导权力
        6.1.2 校友群体成员参与式共享共建
    6.2 实现多元化的档案收集
        6.2.1 收集渠道多元化
        6.2.2 收集内容多样化
        6.2.3 资源形式多样化
    6.3 构建参与式的展示平台
        6.3.1 平台构建要以用户需求实现为价值导向
        6.3.2 利用用户生成内容丰富线上馆藏
        6.3.3 利用用户生成内容完善线上着录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访谈提纲——关于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研究的访谈问卷设计(面向在校校友)
附录 2:访谈提纲——关于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研究的访谈问卷设计(面向毕业校友)
附录 3:访谈提纲——关于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研究的访谈问卷设计(面向高校校友会)
附录 4:访谈提纲——关于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研究的访谈问卷设计(面向民间校友会)
附录 5:访谈提纲——关于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研究的访谈问卷设计(面向高校档案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我国城建声像档案编研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2.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城建声像档案编研相关概述
    2.1 城建声像档案编研的含义与类型
        2.1.1 城建声像档案编研的含义
        2.1.2 城建声像档案编研的类型
    2.2 城建声像档案编研的现代意义
第3章 我国城建声像档案编研现状调研与问题分析
    3.1 典型个案——上海市城建档案馆的城建声像档案编研工作
        3.1.1 上海市城建档案馆概况
        3.1.2 上海市城建档案馆的城建声像档案编研情况
    3.2 基于城建档案网站和城建档案微信公众平台的调研
        3.2.1 调研概述
        3.2.2 调研结果分析
    3.3 当前我国城建声像档案编研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3.3.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4章 我国城建声像档案编研工作发展对策
    4.1 确立科学的城建声像档案编研意识
        4.1.1 提升编研工作的重视程度
        4.1.2 树立编研工作的“供给侧改革”理念
    4.2 提供充足的城建声像档案资源保障
        4.2.1 加强城建声像档案收集工作
        4.2.2 深入挖掘城建声像档案价值
        4.2.3 加大城建声像档案资源开放力度
    4.3 加强城建声像档案编研工作的投入
        4.3.1 保障资金投入充足
        4.3.2 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
        4.3.3 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4.4 构建多方参与的城建声像档案编研合作体系
        4.4.1 不同档案部门之间的合作
        4.4.2 城建档案部门与社会的合作
    4.5 倡导城建声像档案编研工作创新
        4.5.1 创新编研成果类型
        4.5.2 创新编研服务形式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档案文献编纂学称谓及学科体系架构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档案文献编纂学称谓的演变
        一、文献公布学
        二、文献编纂学
        三、档案史料编纂学
        四、档案文献编纂学
        五、档案编纂学
        六、档案编研学
    第二节 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体系架构的演变
        一、借鉴移植期的学科体系架构
        二、完善成熟期的学科体系架构
        三、创新发展期的学科体系架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理论内容和功能的拓展
    第一节 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理论内容的拓展
        一、档案文献编纂基本原理研究的拓展
        二、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史研究的拓展
        三、编纂的一般程序与方法研究的拓展
    第二节 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功能的拓展
        一、助推社会记忆的建构
        二、助推我国文化市场建设与繁荣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学科的再生长及与新相关学科的融合
        一、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自身的再生长
        二、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与新相关学科的广泛深度融合
    第二节 应用理论研究与编纂实践的密切结合
        一、新型编纂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二、编纂成果传播渠道的研究与实践
        三、编纂成果形式与编纂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湖南省档案馆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之处
第2章 湖南省档案馆民国档案数字化概述
    2.1 馆藏民国档案概况
    2.2 民国档案数字化必要性分析
        2.2.1 丰富馆藏数字档案资源
        2.2.2 实现民国档案自身价值
        2.2.3 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水平
    2.3 民国档案数字化基本流程与基本特点
        2.3.1 民国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
        2.3.2 民国档案数字化加工特点
    2.4 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取得成就
第3章 湖南省档案馆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现存问题
        3.1.1 标准规范不统一完善
        3.1.2 数字化进度稍有滞后
        3.1.3 数字化质量有待提高
        3.1.4 数字化人员流动性大
        3.1.5 安全保密体系不健全
        3.1.6 数字化资源开发不力
    3.2 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3.2.1 客观环境受制约
        3.2.2 整体规划欠合理
        3.2.3 监管机制不健全
        3.2.4 三方沟通不及时
        3.2.5 信息技术受制约
        3.2.6 业务素养有欠缺
第4章 推动湖南省档案馆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对策
    4.1 健全数字化标准规范
        4.1.1 优化客观环境
        4.1.2 统一标准规范
        4.1.3 注重信息反馈
    4.2 加强民国档案数字化质量管控
        4.2.1 以制定整体建设规划为前提
        4.2.2 以加强基础设备建设为基础
        4.2.3 以建立质量评估制度为手段
        4.2.4 以严控项目过程管理为重点
    4.3 建立民国档案数字化安全机制
        4.3.1 加强合规性管理
        4.3.2 加强保密管理
        4.3.3 加强风险管理
        4.3.4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4.3.5 加强环境管理
    4.4 注重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
        4.4.1 提高项目工作人员素质
        4.4.2 建立馆校合作交流机制
        4.4.3 培养档案复合型人才
    4.5 积极推动数字化成果开发利用
        4.5.1 扎实推进民国档案数字化深加工
        4.5.2 积极争取民国档案资源开发社会化
        4.5.3 不断创新民国档案编研方式和手段
第5章 结论及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现状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
第2章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概念及内容
    2.1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概念界定
        2.1.1 沂蒙文化
        2.1.2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
    2.2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内容
        2.2.1 地方名人档案
        2.2.2 红色文化档案
        2.2.3 民俗文化档案
        2.2.4 名胜古迹档案
第3章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特点及价值分析
    3.1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主要特点
        3.1.1 历史性
        3.1.2 地域性
        3.1.3 多样性
        3.1.4 分散性
    3.2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的价值分析
        3.2.1 历史凭证价值
        3.2.2 学术研究价值
        3.2.3 文化教育价值
        3.2.4 艺术传承价值
        3.2.5 旅游产业价值
第4章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现状
    4.1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成果
        4.1.1 进行档案编研传播沂蒙文化
        4.1.2 举办档案展览弘扬沂蒙精神
        4.1.3 开展学术研究提升沂蒙文化影响力
        4.1.4 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留住文化档案资源
    4.2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4.2.1 档案收集保护工作落后
        4.2.2 档案开发利用形式创新性不足
        4.2.3 缺乏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
        4.2.4 缺乏档案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第5章 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措施
    5.1 完善档案资源建设政策法规
    5.2 重视并探索地方文化特色档案收集模式
        5.2.1 提升档案收集意识拓宽档案收集途径
        5.2.2 建立有效的档案追踪机制和监督机制
    5.3 转变档案服务观念创新档案开发利用形式
        5.3.1 针对受众开发多种档案文化产品
        5.3.2 举办形式多样的档案文化活动
        5.3.3 加强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与旅游产业结合
    5.4 确立档案资源建设主体健全组织机制
    5.5 打造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5.5.1 档案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内容
        5.5.2 档案信息化的人才建设
        5.5.3 档案信息化的资金来源
        5.5.4 加强各个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社会记忆视角下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社会记忆与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理论分析
    2.1 社会记忆与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的逻辑关联
        2.1.1 社会记忆的内涵
        2.1.2 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的界定
        2.1.3 社会记忆对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的特定要求
    2.2 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的特性
        2.2.1 地域性
        2.2.2 行业性
        2.2.3 标志性
        2.2.4 数字性
        2.2.5 文化传承性
    2.3 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的要素构成
        2.3.1 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主体
        2.3.2 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客体
        2.3.3 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平台
    2.4 社会记忆视角下加强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的现实意义
        2.4.1 有助于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
        2.4.2 有助于地域文化的广泛传播
        2.4.3 有助于档案资源的备份保存
        2.4.4 有助于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第3章 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3.1 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调研—基于湖南省各档案信息网站的调研
        3.1.1 湖南省各档案信息网站概况
        3.1.2 湖南省各档案信息网站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的现状
    3.2 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的基本成效
        3.2.1 逐渐增强了开发意识
        3.2.2 纳入了具体工作日程
        3.2.3 取得了初步开发产品
    3.3 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3.3.1 地域性不强
        3.3.2 数字化程度不高
        3.3.3 行业特色不分明
        3.3.4 交互性差
        3.3.5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不利
    3.4 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问题的成因分析
        3.4.1 开发主体比较单一
        3.4.2 资源分散且难以收集
        3.4.3 信息化建设工作滞后
        3.4.4 开发思维比较固化
第4章 社会记忆视角下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对策
    4.1 创建多样开发方式,引导全民共建社会记忆
        4.1.1 加强LAM机构间的合作开发
        4.1.2 促进跨领域机构的合作与参与
        4.1.3 鼓励公众主动参与开发
    4.2 扩展资源采集面,维护社会记忆完整性
        4.2.1 深挖既有记忆资源
        4.2.2 依法接收与联合征集并重
        4.2.3 扩大征集范围
    4.3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社会记忆深度传承
        4.3.1 全面推动地方特色精品档案资源数字化工作
        4.3.2 建立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记忆数据库
        4.3.3 运用新兴技术营造记忆情景化
    4.4 更新开发理念,增进社会记忆再生产
        4.4.1 增强档案工作者记忆观念
        4.4.2 创新记忆资源的展演形式
        4.4.3 适度引入商业化开发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人工智能+档案 ——档案智慧服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小结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难点
第二章 “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基本概念
    2.1 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
        2.1.1 人工智能的起源及概念
        2.1.2 “人工智能+”的概念及辨析
        2.1.3 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及应用
    2.2 智慧服务
        2.2.1 智慧服务的概念
        2.2.2 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及智慧服务的概念辨析
    2.3 “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
        2.3.1 档案智慧服务的概念
        2.3.2 “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的概念
第三章 “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体系构建
    3.1 基础设施层
        3.1.1 机房设施
        3.1.2 软硬件设施
    3.2 档案资源层
        3.2.1 馆藏档案资源
        3.2.2 业务管理数据
        3.2.3 用户服务数据
        3.2.4 用户开放数据
    3.3 技术处理层
        3.3.1 档案智慧收集
        3.3.2 档案智慧整理
        3.3.3 档案智慧鉴定
        3.3.4 档案智慧检索
        3.3.5 档案智慧存储
        3.3.6 档案智慧服务
    3.4 服务应用层
        3.4.1 资源服务多元智慧化
        3.4.2 服务空间泛在虚拟化
        3.4.3 用户服务精准智慧化
        3.4.4 服务反馈与学习优化
第四章 “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现实困境
    4.1 理念:服务道德伦理问题
        4.1.1 人工智能伦理设计
        4.1.2 主体价值取向
        4.1.3 主体责任权重
    4.2 资源:档案数据与个人隐私问题
        4.2.1 档案数据整合壁垒
        4.2.2 档案数据存储空间
        4.2.3 用户个人隐私风险
    4.3 技术:发展瓶颈与应用风险
        4.3.1 技术发展瓶颈
        4.3.2 网络安全风险
        4.3.3 行业融合制约
    4.4 人员:替代危机与创新要求
        4.4.1 人员替代危机
        4.4.2 人员创新要求
第五章 “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解决策略
    5.1 制度构建:完善伦理规范与法律
        5.1.1 制定伦理规范标准
        5.1.2 完善现行法律法规
    5.2 资源优化:档案数据优化与保护
        5.2.1 统一数据与平台
        5.2.2 优化系统与技术
        5.2.3 保护个人隐私
    5.3 技术迭代:技术发展与安全防御
        5.3.1 关注AI技术发展
        5.3.2 建立安全防御体系
    5.4 人员升级:人机共存与教育培养
        5.4.1 人机共存思维
        5.4.2 学科教育培养
        5.4.3 馆员培训引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互联网+”时代档案价值与档案利用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选题的研究背景与依据
        1.1.1 本选题的研究背景
        1.1.2 本选题的研究依据
    1.2 本选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本选题的研究目的
        1.2.2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1.3 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选题的研究内容
    1.5 本选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本选题的研究思路
        1.5.2 本选题的研究方法
    1.6 本选题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1.6.1 本选题的研究特点
        1.6.2 本选题的研究不足
2 “互联网+”时代档案价值的演变
    2.1 档案价值主体的演变
        2.1.1 档案价值主体的扩展
        2.1.2 主体群体结构的变化
        2.1.3 主体档案能力的变化
    2.2 档案价值客体的演变
        2.2.1 档案价值客体载体的变化
        2.2.2 档案价值客体的情感价值更加凸显
        2.2.3 档案价值客体“数据价值”的发现
    2.3 档案价值形态的演变
        2.3.1 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第一价值向第二价值转化的进程加快
        2.3.2 档案情报价值的显现
        2.3.3 档案文化价值开发程度和开发结构的变化
3 “互联网+”时代档案利用的特点
    3.1 档案利用需求的特点
        3.1.1 需求群体进一步扩大
        3.1.2 利用需求趋于个性化
        3.1.3 主体需求层次的变化
    3.2 档案利用服务的特点
        3.2.1 用户为王的服务理念
        3.2.2 跨界融合的服务模式
        3.2.3 开放共享的服务目标
    3.3 档案利用环境的特点
        3.3.1 政治环境更加开明
        3.3.2 经济环境稳步向好
        3.3.3 技术环境快速革新
4 “互联网+”时代档案价值演变对档案利用的影响
    4.1 对档案利用需求的影响
        4.1.1 对档案原件的利用需求减弱
        4.1.2 简单性需求向复杂性需求转变
        4.1.3 延时性需求向即时性需求转变
    4.2 对档案利用服务的影响
        4.2.1 服务方式的多样化
        4.2.2 信息内容的开发和加工
        4.2.3 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
    4.3 对档案利用环境的影响
        4.3.1 进一步重视档案的资政作用
        4.3.2 档案文化产品的推广
        4.3.3 推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5 “互联网+”时代的档案利用对档案价值演变的促进作用
    5.1 对档案价值主体的促进作用
        5.1.1 激发档案价值主体的潜在利用需求
        5.1.2 增强主体的档案利用能力
        5.1.3 提高主体的档案利用满意度
    5.2 对档案价值客体的促进作用
        5.2.1 档案价值密度的提高
        5.2.2 客体的主体化程度加深
        5.2.3 实现档案价值的增值
    5.3 对档案价值形态的促进作用
        5.3.1 对档案情报价值的利用
        5.3.2 档案第二价值更加突出
        5.3.3 档案的文化价值得到重视
6 实现“互联网+”时代档案价值演变与档案利用创新良性互动
    6.1 档案价值演变的衍生振动性与档案利用创新
    6.2 档案价值演变的增幅衰减性与档案利用创新
    6.3 档案价值演变的断裂回溯性与档案利用创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基本认知
    2.1 新型智库建设的相关概述
        2.1.1 新型智库建设的内涵及特征
        2.1.2 新型智库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2.2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相关概述
        2.2.1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基本内涵
        2.2.2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主要特征
    2.3 新型智库建设与档案知识服务相互促进关系
        2.3.1 档案知识服务为新型智库提供信息和知识资源
        2.3.2 新型智库建设为档案知识服务提供发展的平台
第3章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现状调研
    3.1 调研设计
        3.1.1 调研对象及范围说明
        3.1.2 调研方法及主要内容
    3.2 网络调研结果分析
        3.2.1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3.2.2 档案知识服务方式
        3.2.3 档案知识服务内容
        3.2.4 档案知识服务平台
        3.2.5 决策信息资源开放利用
        3.2.6 档案知识服务队伍建设
    3.3 实地访谈结果分析
        3.3.1 档案知识服务现状
        3.3.2 档案知识服务形式
        3.3.3 档案数据库平台建设
        3.3.4 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第4章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成效及问题
    4.1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成效
        4.1.1 档案部门增强参与新型智库建设的作用
        4.1.2 档案知识服务的内容贴近政府决策工作
        4.1.3 服务平台便于决策咨询活动的信息获取
    4.2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存在的问题
        4.2.1 档案服务部门缺乏合作机制
        4.2.2 档案知识服务方式相对单一
        4.2.3 档案知识服务内容层次较少
        4.2.4 档案知识服务平台建设薄弱
        4.2.5 档案资源开放利用程度不高
        4.2.6 档案服务部门人才配置较低
第5章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提升对策
    5.1 协同档案部门与新型智库建设合作
    5.2 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档案服务方式
    5.3 深化档案知识服务的建言献策内容
    5.4 健全新型智库决策知识服务平台
    5.5 增强新型智库对档案资源利用效果
    5.6 培养高端咨询档案知识服务人才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的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湖南省档案馆访谈提纲
个人简介、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D]. 贾琼. 吉林大学, 2021(01)
  • [2]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校友档案记忆建构研究[D]. 王安祺.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3]我国城建声像档案编研问题与对策研究[D]. 高继涵.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发展研究[D]. 范雨欣.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5]湖南省档案馆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D]. 陈亦楠. 湘潭大学, 2020(02)
  • [6]沂蒙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研究[D]. 张小年. 山东大学, 2020(11)
  • [7]社会记忆视角下地方特色数字精品档案资源开发研究[D]. 李诗语. 湘潭大学, 2020(02)
  • [8]人工智能+档案 ——档案智慧服务体系研究[D]. 邹燕琴. 山东大学, 2020(10)
  • [9]“互联网+”时代档案价值与档案利用的关系研究[D]. 李曼寻. 安徽大学, 2020(07)
  • [10]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档案知识服务研究[D]. 杨清. 湘潭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