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稀土过渡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研究

新型稀土过渡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研究

一、新型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磁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维[1](2020)在《REAgSb2金属间化合物相关物理性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结合实验和理论计算,对REAgSb2(RE=La-Sm,Gd-Er)化合物的相关物理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炉成功制备了REAgSb2系列化合物样品。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主要是由REAgSb2组成,其属于四方结构,空间群为P4/nmm(No.129)。磁性测量的结果表明,La Ag Sb2是非磁性的,Ce Ag Sb2显示出铁磁性,而其他化合物表现出反铁磁性。由d M/d T得到了REAgSb2的磁有序温度,其磁有序温度范围是3.2-14.2K。根据居里-外斯定律计算得到的REAgSb2的有效磁矩接近稀土三价离子。根据2K下REAgSb2的M-H曲线特征可知,REAgSb2(RE=Pr,Gd-Ho)化合物出现变磁相变。REAgSb2的Arrot曲线表明,Ce Ag Sb2和Pr Ag Sb2化合物的磁相变的类型属于二级相变,且它们的最大磁熵变分别为5.1和7.9 J kg-1K-1。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REAgSb2(RE=La-Sm,Gd-Er)化合物的结构、机械性能、声子、热力学性质和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Birch-Murnagha方程拟合结果表明,除La Ag Sb2为无磁性的外,其余化合物均表现出磁有序特征。此外,除了Ce Ag Sb2和Gd Ag Sb2外,其余化合物均表现为反铁磁态的能量低于铁磁态。计算得到的REAgSb2的结合能数值均为负值,说明它们具有稳定的结构。弹性模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稳定的机械性能。根据REAgSb2的泊松比和B/G值的计算结果,证实了Gd Ag Sb2和Tb Ag Sb2化合物具有韧性,而其余的化合物表现为脆性。REAgSb2声子谱的计算结果显示这些化合物具有稳定的热力学性质,并且,在低温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热容CV急剧增加且与T3成正比,在较高温度时,CV则缓慢增加并趋向于Dulong-Petit极限,在高温时的热容CV接近47.5cal cell-1K-1。电子结构的计算结果表明,REAgSb2的态密度分布与RE的4f电子的分布相关,并且RE与Sb原子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随稀土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REAgSb2(RE=Ce-Sm,Gd)化合物的RE 4f和Sb 5p电子之间的杂化先增大后减小,而其余的化合物的这种杂化则减弱,RE局域化程度也越高。

熊家才[2](2020)在《(Nd,Dy,Ho)Co2相关化合物的结构和磁相关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Nd,Dy,Ho)Co2相关化合物的结构和磁相关性能,利用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出Nd Co1-xMnx、Dy Co2-xGex、Dy Co2-xCrx和Ho Co2Bx化合物。通过XRD和Fullprof精修的方法表征和分析它们的晶体结构,使用PPMS测试它们的磁性能。使用HP8722ES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Dy Co2和Ho Co2化合物的吸波性能。XRD实验结果表明Nd Co2-xMnx(x=0.0-0.5)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单相结构,随着x含量的增加,它们的晶格常数、晶胞体积和居里温度(TC)逐渐增加。TC从102 K(x=0.0)增加到202 K(x=0.5)进一步接近于室温。所有化合物都是二级相转变材料。虽然,Nd Co2-xMnx化合物的磁熵变(ΔSM)值随Mn成分的增加有所降低,但是它们的工作温度区间比Nd Co2化合物的宽,所以它们的相对制冷量(RCP)比Nd Co2化合物的大。由于Mn比较便宜,且Nd Co2-xMnx化合物具有更高的TC和RCP值,因此在磁制冷技术领域具有潜在研究价值。XRD数据表明,Ge和Cr只能少量的固溶在Dy Co2化合物中。随着Ge含量的增加,Dy Co2-xGex化合物的TC从151 K(x=0.0)增加到179 K(x=0.2)。Cr的替代对TC的影响不大,但是和Dy Co2相比,Dy Co2-xCrx化合物的TC值有所降低。10 K下的磁滞回线表明,Dy Co2-xGex和Dy Co2-xCrx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矫顽力(HC),且随着x含量的增加呈线性的增加。Arrott曲线表明,Dy Co2-xGex和Dy Co2-xCrx化合物都发生了一级相转变到二级相转变的跃迁;值得一提的是,当x=0.05时Dy Co1.95Ge0.05化合物仍然保持了一级相转变的特征。虽然,它们的ΔSM值有所降低,但是它们具有较宽的工作温度区间,从而具有较大的RCP值在磁制冷领域也具有潜在研究价值。对Ho Co2Bx(x=0.0-0.2)化合物的研究表明,间隙原子B只能微量掺杂到Ho Co2化合物中。Ho Co2Bx化合物的等温磁化曲线在TC附近呈S的形状,表明它们在磁场的诱导下发生了顺磁性到铁磁性的转变。所有化合物仍然保持了一级相转变的特征。B掺杂后Ho Co2Bx化合物仍然具有较大的ΔSM。在1 T的磁场下,Ho Co2Bx(x=0.0-0.15)化合物的ΔSM分别为12.9、12.58、10.11和8.07 J/kg·K。表明Ho Co2Bx化合物在低场下磁制冷技术的应用方面具有潜在前景。Dy Co2和Ho Co2化合物的反射率最小值均小于-10d B(吸收率大于90%),Dy Co2化合物的反射率最小值为-18.7d B(吸收率为98.6%)Ho Co2化合物的反射率最小值为-29d B(吸收率为99.8%)。Dy Co2和Ho Co2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频宽效果,有可能在吸波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研究价值。

王一旭[3](2020)在《稀土-过渡族基和MnCoGe基材料的磁制冷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磁制冷技术作为一种更加清洁高效的制冷方式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磁制冷技术的核心,磁热材料的研发一直是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和固体化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本论文聚焦于稀土-过渡族基和MnCoGe基磁制冷材料,进行了低温磁制冷材料领域的探索和室温磁制冷材料的性能优化。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磁性测量,电输运测量,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测量等方法与手段对于所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表征。在低温区稀土-过渡族基磁制冷材料方面,本文主要研究了HoNiGa化合物的磁热效应和织构多晶Tb3NiGe2材料的旋转磁热效应。反铁磁HoNiGa化合物由于磁场诱导的反铁磁-铁磁变磁转变而表现出了可逆的大磁热效应(5 T磁场变化下△S=22 J/kg K),十分具有实际应用前景。具有织构的多晶Tb3NiGe2材料在2T的磁场变化下在相变温度处表现出了可逆的2.91 J/kg K的磁熵变以及1.6K的绝热温变。同时,本文也从数学上证明了不同旋转磁热效应的计算方法的等价性。在室温磁制冷材料的性能优化方面,本文制备了 In作为金属粘结相的La0.7Ce0.3Fe11.48Mn0.12Si1.4H1.8/In磁制冷复合材料并表征其各项物理性能。该复合材料相变温度恰好位于300 K附近,具有,磁熵变大,绝热温变大,热导率高,循环性能稳定等优点,其中,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高于目前已经报道的所有类似的磁制冷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在分别经历了 100000次磁场循环和10000次热循环之后仍然表现出了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且磁熵变和绝热温变等性能几乎不变。与此同时,本文还尝试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方式解读MnCoGe基磁制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通过理论计算对于实际实验进行相关指导。在深度理解了正分MnCoGe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对于体系中原子对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COHP分析之后,通过调整体系价电子浓度,实现了对于MnCoGe基磁制冷材料的磁相变的调制。与此同时,还在探索性的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金属间化合物MnCoGe2/3As1/3。

张养德[4](2020)在《掺Ni的铁基稀土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来,科学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子产品,雷达通讯技术也越来越发达,由此产生的电磁污染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吸波材料在军事和民用领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磁性材料受限于Snoek极限的约束,即材料在高频微波场中的性质只与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有关,所以传统磁性材料无法满足吸波材料的应用需求。上世纪五十年代飞利浦实验室发现具有平面型各向异性的磁性材料可以突破Snoek极限。大幅度的提高材料的高频本征(4)-1)1),从而获得可应用于高频的微波磁性材料。通过上面的理论指导,本论文通过电弧熔炼、真空甩带制备了具有平面型各向异性的Y2(Fe1-xNix17)N3-δ,Dy2(Fe1-xNix)17N3-δ和Sm2(Fe1-x-x Nix)14B的稀土-3d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通过先球磨然后氮化的工艺成功的制备出合金微粉,研究了原子掺杂对对样品静态磁性和高频磁性的影响,并利用Matlab结合四分之一波长界面反射模型计算了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可以得出如下结果:Y2(Fe1-xNix)17N3-δ磁粉:(1)采用熔体快淬法,制备了Y2(Fe1-xNix)17合金,样品都是Th2Ni17结构,对于甩带的样品,没有α-Fe相的出现;样品在固定球磨条件下球磨之后,均呈现片状颗粒,但是随着Ni掺杂量的增加,片状样品越来越不均匀,而且片的厚度也在增加,这会影响材料的高频使用。(2)增加镍的掺入比例,引起合金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降低。由于引入了具有负磁晶各向异性的镍原子,材料的磁晶各向异性下降,材料的初始磁导率升高。(3)对于Y2Fe17N3球磨样品/聚氨酯(20vol%)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计算发现,样品完全匹配点实在3.72GHz,最佳匹配厚度为3.06mm,反射损失达到-57.7dB。说明Y2Fe17N3这种易面型材料可以作为良好的吸波剂使用。Dy2(Fe1-xNix)17N3-δ磁粉:(1)采用熔体快淬法,制备了Dy2(Fe1-xNix)17合金,样品都是Th2Ni17结构,对于甩带样品,没有α-Fe相的出现;(2)样品在固定球磨条件下,球磨之后,均呈现片状颗粒,但是随着Ni掺杂量的增加,片状样品越来越不均匀,而且片的厚度也在增加,这不利于材料应用于高频。在一定的掺杂范围内,饱和磁化强度和Ni的掺杂量成反比。Dy2Fe17N3-δ/聚氨酯复合材料(50vol%)的磁导率并不是很高,只有3,Ni原子的掺入对Dy2(Fe1-xNix)17N3-δ的相对复数磁导率没有很大的提升。Sm2Fe14B磁粉:(1)制备的Sm2(Fe1-xNix)14B(x=0-0.3)均为四方的Sm2Fe14B相。样品增大Ni掺杂量,饱和磁化强度下降,矫顽力先减小后增加。(2)Sm2(Fe1-xNix)14B球磨样品/聚氨酯复合材料(50vol%)的微波磁导率随着Ni掺杂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磁导率实部在0.1-10GHz下降较为缓慢。磁导率虚部呈现双峰结构,但是畴壁共振峰不明显,其自然共振峰是在12GHz附近。(3)制备的Sm2(Fe1-xNix)14B与α-Fe双相合金,主相为四方Sm2Fe14B相,随着熔炼时Fe的量的增加,在XRD图谱中Fe峰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在α-Fe相较少时,它对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影响不大,当α-Fe相加大至15%之后,饱和磁化强度明显增大。(4)Sm2Fe14B-α-Fe双相合金球磨样品/聚氨酯复合材料(60vol%)的微波磁导率在α-Fe相为主相时最高,其初始磁导率为10.8左右,但是由于样品涡流较大。在0.1-18GHz内急剧下降,自然共振峰为7GHz。当以Sm2Fe14B为主相时,样品磁导率在3左右,自然共振峰在7GHz附近。

韩继朋[5](2018)在《RIn3-xFex(R=Pr,Nd,Gd,Ho)合金化合物的结构表征与磁性》文中指出磁电子材料在当代信息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同时调控电荷和电子自旋从而使材料兼具磁性和半导体两种材料的性能。本文所研究的化合物中含有稀土元素、半导体元素In以及少量过渡族磁性元素Fe,希望通过4f稀土元素与3d过渡族磁性元素Fe的相互作用(3d-4f以及3d-3d相互作用),可以调控磁结构。本文采用真空电弧炉在高纯氩气氛围下制备了 RIn3-xFex(x=0-0.1)体系若干个样品。利用TREOR程序软件对RIn3-xFex系列合金的衍射峰进行了指标化,从而获得了所有样品主相的点阵常数和晶胞体积;利用Rietveld对其结构进行精修;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了样品的磁化曲线,并用相关模型进行拟合讨论。根据测试和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处理,RIn3-xFex;系列化合物的主相均为AuCu3型的RIn3相,空间群为Pm3m,稀土元素R占据1a(0,0,0)晶位,半导体元素In占据3c(0,0.5,0.5)位,磁性元素Fe部分取代In元素,占据3c(0,0.5,0.5)晶位。随着Fe元素的掺杂量逐渐增加,晶格常数a以及晶胞的体积V的值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这和掺杂元素的原子半径相关。在掺杂的合金化合物中,都出现了少量的In单质。HoIn3-xFex的SEM分析结果显示样品掺杂含量很低时颗粒较细,成分均匀,掺杂含量较高时,粉末颗粒变大且形成了团聚。能谱分析结果显示样品实际成分与目标成分有偏差,与XRD观察结果相符。室温下(300K),PrIn3-xFex、NdIn3-xFex、GdIn3-xFex、HoIn3-xFex 合金化合物的磁性对掺杂元素Fe的含量非常敏感,从M-H曲线拟合的结果可知,未掺杂磁性元素的样品都表现出顺磁性,随着掺杂元素Fe含量的增加,样品逐渐呈现出铁磁性和顺磁性的混合磁性,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Fe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对掺杂含量为0.1的样品计算了有效原子半径和有效电负性,结果显示两个有效值均处在RIn3可成相的范围内。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得出RIn3-xFex合金化合物随着掺杂元素含量的升高,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出现下降,合金的磁性得到明显改善。

沈保根[6](2017)在《稀土磁性材料》文中研究说明稀土元素有独特的电子结构,优异的磁、光、电等物理化学特性,与3d金属构成的稀土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能源环保、国防军工和高新材料等领域。稀土磁性材料是稀土功能材料应用最广泛的材料。稀土永磁、稀土磁热效应、稀土磁致伸缩、稀土多铁性与磁电耦合和稀土高频磁性等磁性材料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主要内容包括:(1)研

达木林扎布[7](2016)在《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Nd3-yPryFe29-xTix(y=2,1.3≤x≤1.8)的结构与磁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和高温(1373 K)退火方法制备了NdPr2Fe29-xTix(1.3≤x≤1.8)系列化合物,并采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磁性测量确定了化合物的饱和磁化强度、各向异性场以及居里温度、通过热性能的测量研究了Ti含量对化合物比热的影响。实验测量表明(1)粉末样品的X-射线表征结果表明,NdPr2Fe29-xTix(1.3≤x≤1.8)系列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的非中心对称3:29型Nd3 (Fe, Ti)29结构,空间群是A2/m。随着Ti含量的增加化合物的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略微减小。结构测定发现所制备的化合物样品中都含有少量的杂相a-Fe。对化合物样品进行常规取向,并对其做X射衍射发现,对所有Ti组分,该化合物的磁性各向异性为轴向各向异性。(2)样品的磁性测量阐明,NdPr2Fe29-xTix系列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各向异性场Ba在Ti组分的增加时单调减小。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Ti组分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变化幅度不大。随着温度的增加,饱和磁化强度变小。特殊的情况是,Ti组分x为1.4时Ms突然减小,这些可能和第二相的出现有关。(3)热吸收曲线的测量表明Ti的含量会明显地影响化合物的晶格比热,但是不回显着改变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即Ti的掺入并不会大幅度改变过渡金属-过渡金属间、过渡金属-稀土元素之间的交换作用。特殊的情况是,DSC测量的到的铁磁-顺磁转变温度的为330 K左右,而磁性测量得到的Tc为410 K,这部分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去确定。

萨出仁桂[8](2014)在《稀土化合物Gd3Fe25-xNixCr4及Gd3-xNdxFe15Co10Cr4的结构和磁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用电弧炉熔炼法制备了Gd3Fe25-xNixCr4(0.6≤x≤3.5)系列化合物,并利用X光衍射法(XRD)研究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并用磁性测量仪测量了磁性。XRD图的结果表明各样品均具有Nd3(Fe,Ti)29型结构,单斜晶系,A2/m空间群。晶格常数和单胞体积都随Ni含量的增加而变小了。磁场取向XRD图的研究表明,在室温下各化合物易面磁晶各向异性。又用同种方法制备了Gd3-xNdxFe15Co10Cr4(0.1≤x≤1.0)系列化合物,用XRD及磁性测量等手段研究了该系列合金的晶体结构和磁性。XRD的结果表明,Gd3-xNdxFe15Co10Cr4(x=0.1–1.0)系列化合物具有Nd3(Fe,Ti)29型结构,单斜晶系,空间群为A2/m。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都随Nd含量的增加而变大。在室温下所有化合物都呈现为轴各向异性。随Nd含量的增加,该系列化合物的居里温度TC单调减小,并且各样品均有少量的杂相。M-B测量显示饱和磁化强度Ms随Nd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磁晶各向异性场Ba随Nd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计算结果表明,随Nd含量的增加,各向异性常数K1增加,K2则减小。

桂文龙[9](2013)在《稀土化合物RFe12-xMx的结构与磁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和高温淬火法制备了PrFe12-xSix(x=0.70,0.90,1.10,1.30)和PrFe12-xbx(x=0.65,0.70,0.75,0.80)两个系列的化合物样品。用研磨粘结的方法制备出相应各化合物的的取向样品,利用X’Pert Plus程序软件分别对自由粉末样品和取向样品的x-射线衍射峰进行数据拟合以确定各个样品的晶格常数和磁晶各向异性。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定了各个样品的居里温度,并分析相关现象的出现原因与机理。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出PrFe12-xSix系列化合物的磁滞回线并依次计算出各个样品的矫顽力大小,并分析了其具体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对于PrFe12-xSix(x=0.70,0.90,1.10,1.30)和PrFe12-x(x=0.65,0.70,0.75,0.80)两个系列的化合物来说,它们的XRD显示其晶格结构都是1:12型四角ThMn12结构,属I4/mmm空间群。但是每个样品都有少量的α-Fe相;其中在PrFe12-xSix系列化合物中晶格常数a、b和晶胞体积V随着硅(Si)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含有少量的FeSi相。化合物的居里温度Tc随Si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在PrFe12-xNbx系列化合物中晶格常数a、b和晶胞体积V随着铌(Nb)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含有少量的Fe2Nb相,化合物的居里温度Tc随Nb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张雪敏[10](2012)在《Cr,Si替代对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磁性及反常热膨胀性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通过X射线衍射及各种磁测量方法研究了R2Fe17(R=Tm,Gd)化合物的结构、磁性和热膨胀性质,分析了Si,Cr替代分别对Tm2CrFe16-xSix化合物和Gd2Fe17-xCrx化合物的结构、居里温度、自发磁化强度、自旋重取向温度和热膨胀性质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对电弧炉制备的Tm2CrFe16-xSix(x=0,0.5,1.0,1.5,2.0,2.5,3.0)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室温(~300K)下Tm2CrFe16-xSix(x=0,0.5,1.0,1.5,2.0,2.5,3.0)化合物具有单相的Th2Ni17型结构。随着Si替代量的增加,化合物的晶胞参数呈现非线性的单调下降的规律,分析认为这既与原子体积因素有关,又与化合物中的磁相互作用有关。对磁性的研究结果表明:Si替代普遍提高了Tm2CrFe16-xSix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并在x=1.5时出现了最大值,约为450K。相应的Si替代也提高了化合物的白旋重取向温度,并且随着Si替代量的增加,化合物的自旋重取向温度也增加,在x=3.0时达到最大值220K左右。这说明化合物的单轴磁晶各向异性随着Si替代量的增加而增加。与Cr,Si单独替代的研究结果相对比,可以推论Cr,Si同时分别替代不同的晶位,其单独各自替代对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及磁晶各向异性的影响有一定程度的叠加效果。室温下对化合物自发磁化强度的研究表明,随着Si替代量的增加,化合物的自发磁化强度呈现单调下降的趋势,这是非磁性原子(Si)替代磁性原子(Fe)的必然结果。对电弧炉制备的Gd2Fe17-xCrx(x=0,0.5,1.0,3.0)化合物的研究结果表明:Gd2Fe17-xCrx(x=0,0.5,1.0,3.0)化合物具有Th2Zn17型结构。随着Cr替代量的增加,化合物的晶胞体积单调减小。对磁性的研究结果表明:Cr替代明显的提高了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并且在χ=1.0的时候达到最大值,约为575K。研究发现在Gd2Fe17-xCrx化合物中存在着较强的自发磁致伸缩现象,并且这种磁致伸缩和正常热膨胀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Gd2Fe17-xCrx化合物在一定的温区内出现了负热膨胀现象。通过变温X射线衍射给出了化合物晶胞参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进一步结合德拜理论和格律乃森关系计算了Gd2Fe17-xCrx化合物的体磁致伸缩系数ωs和线磁致伸缩系数λc,λa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本征磁致伸缩减弱,在同一温度下较低温时沿c轴方向的本征线磁致伸缩λc要比沿α轴方向的本征线磁致伸缩λa,大得多。

二、新型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磁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磁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REAgSb2金属间化合物相关物理性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稀土元素及其电子结构
    1.2 稀土元素的磁性
    1.3 稀土(RE)-过渡金属(T)基化合物概况
    1.4 磁制冷技术
    1.5 ZrCuSi_2型RETX_2化合物研究概况
    1.6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主要结构
第二章 密度泛函理论和实验方法
    2.1 理论基石
        2.1.1 波恩-奥本海默近似
        2.1.2 单电子近似
        2.1.3 Hartree-Fock近似
        2.1.4 Hohenberg-Kohn定理
    2.2 交换关联泛函
        2.2.1 局域密度近似(LDA)
        2.2.2 广义梯度近似(GGA)
        2.2.3 强关联体系的电子修正
    2.3 基函数及处理方法
        2.3.1 赝势法
        2.3.2 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LAPW)
        2.3.3 投影缀加波方法(PAW)
    2.4 计算相关的软件
        2.4.1 Materials Studio
        2.4.2 VASP
        2.4.3 VESTA
    2.5 实验过程
        2.5.1 样品制备
        2.5.2 样品物相鉴定
        2.5.3 磁性测量
第三章 REAgSb_2(RE=La-Sm,Gd-Er)化合物磁性的实验研究
    3.1 样品的制备和实验测量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结构分析
        3.2.2 磁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REAgSb_2化合物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
    4.1 计算方法
    4.2 计算结果与讨论
        4.2.1 结构优化
        4.2.2 机械性能
        4.2.3 声子与热力学性质
        4.2.4 电子结构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Nd,Dy,Ho)Co2相关化合物的结构和磁相关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磁制冷技术及发展
    §1.2 磁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
        §1.2.1 磁热效应
        §1.2.2 磁热效应的热力学性质
        §1.2.3 磁热效应的测量方法
    §1.3 磁制冷材料的分类
        §1.3.1 低温区磁制冷材料
        §1.3.2 中温区磁制冷材料
        §1.3.3 高温区磁制冷材料
        §1.3.4 近室温的磁制冷材料
    §1.4 磁制冷材料的选择因素及制备工艺
        §1.4.1 磁制冷材料的选择因素
        §1.4.2 磁制冷材料的制备工艺
    §1.5 Laves相结构及RCo_2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1.5.1 Laves相结构
        §1.5.2 RCo_2化合物的最近研究现状
    §1.6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样品的制备和表征方法
    §2.1 样品的制备方法
        §2.1.1 原材料
        §2.1.2 制备样品
        §2.1.3 样品的热处理
    §2.2 样品的测试方法
        §2.2.1 XRD晶体结构的测试
        §2.2.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2.2.3 磁性能测量
第三章 NdCo_(2-x)Mn_x化合物的结构与磁热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3 NdCo_(2-x)Mn_x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3.4 NdCo_(2-x)Mn_x化合物的磁性能
        §3.4.1 NdCo_(2-x)Mn_x化合物的磁热曲线
        §3.4.2 NdCo_(2-x)Mn_x化合物的等温磁化曲线和相转变
        §3.4.3 NdCo_(2-x)Mn_x化合物的磁熵变和相对磁制冷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yCo_(2-x)Ge_x化合物的结构与磁热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3 DyCo_(2-x)Ge_x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4.4 DyCo_(2-x)Ge_x化合物的磁性能
        §4.4.1 DyCo_(2-x)Ge_x化合物的磁热曲线
        §4.4.2 DyCo_(2-x)Ge_x化合物在低温下的磁滞回线
        §4.4.3 DyCo_(2-x)Ge_x化合物的磁化曲线和级相变曲线
        §4.4.4 DyCo_(2-x)Ge_x化合物的磁熵变和相对制冷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yCo_(2-x)Cr_x化合物的结构、磁热性能及吸波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3 DyCo_(2-x)Cr_x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5.4 DyCo_(2-x)Cr_x化合物的磁性和磁热性能
        §5.4.1 DyCo_(2-x)Cr_x化合物的磁热曲线
        §5.4.2 DyCo_(2-x)Cr_x化合物在低温下的磁滞回线
        §5.4.3 DyCo_(2-x)Cr_x化合物的等温磁化曲线和级相变曲线
        §5.4.4 DyCo_(2-x)Cr_x化合物的磁熵变曲线和相对制冷量
    §5.5 DyCo_2化合物的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HoCo_2B_x化合物的结构、磁热性能及吸波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过程
    §6.3 HoCo_2B_x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6.3.1 HoCo_2B_x化合物的磁热曲线
        §6.3.2 HoCo_2B_x化合物的在低温下的磁滞回线
        §6.3.3 HoCo_2B_x化合物的等温磁化曲线和级相变曲线
        §6.3.4 HoCo_2B_x化合物的磁熵变曲线和相对制冷量
    §6.4 HoCo_2化合物的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
    §6.5 结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3)稀土-过渡族基和MnCoGe基材料的磁制冷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现代制冷技术与磁制冷
    1.2 磁热效应的定义与沿革
    1.3 磁热效应的理论描述
    1.4 磁热效应的测量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低温区磁制冷材料
    2.2 近室温区磁制冷材料
        2.2.1 镧系金属钆(Gd)
        2.2.2 Gd_5(Si,Ge)_4系磁制冷材料
        2.2.3 MnAs_(1-x)Sb_x与Mn_(2-x)Fe_xP_(1-y)M_y(M=As,Ge,Si)系磁制冷材料
        2.2.4 Ni_2MnX(X=Ga,Sn,In,Sb)系磁制冷材料
        2.2.5 钙钛矿及类钙钛矿型化合物磁制冷材料
        2.2.6 La(Fe_(1-x)M_x)_(13)(M=Al,Si)系磁制冷材料
        2.2.7 MM'X型磁制冷材料
    2.3 选题思路及目的
        2.3.1 选题思路
        2.3.2 研究内容
3 实验方法
    3.1 样品的制备方法
        3.1.1 多晶样品的制备
        3.1.2 单晶样品的制备
    3.2 样品晶体结构与成分分析方法
        3.2.1 X射线衍射
    3.3 样品形貌和成分分析
    3.4 样品物理性能分析方法
        3.4.1 样品磁性能表征
        3.4.2 样品热性能测量
        3.4.3 样品电学性能测量
        3.4.4 样品力学性能测量及其他
    3.5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进行计算
        3.5.1 密度泛函理论基础
        3.5.2 实际计算细节讨论
    3.6 金属间化合物电子结构与其磁性之间的关联:Stoner判据
    3.7 金属间化合物磁性与化学键之间的关联:COHP分析
    3.8 巡游磁性的预测与调控
4 反铁磁HoNiGa变磁转变诱导的大磁热效应
    4.1 引言
    4.2 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织构多晶Tb_3NiGe_2化合物的连续磁转变及各向异性磁热效应
    5.1 引言
    5.2 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La(Fe,Si)_(13)Hy/In复合材料的优异综合性能
    6.1 引言
    6.2 实验
    6.3 结果与讨论
    6.4 本章小结
7 价电子浓度调控对于MnCoGe基化合物结构和磁性的影响
    7.1 引言
    7.2 实验
        7.2.1 样品合成
        7.2.2 结构表征
        7.2.3 磁性测量
        7.2.4 理论计算
    7.3 结果与讨论
        7.3.1 h-MnCoGe晶体结构和磁性能的理论解释
        7.3.2 Zn掺杂h-MnCoGe的理论模拟
        7.3.3 Zn掺杂h-MnCoGe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7.3.4 MnCoGe_(1-x)Zn_x(x=0,0.02,0.04和0.05)样品的磁性和磁热效应
        7.3.5 As掺杂MnCoGe的结构和磁性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掺Ni的铁基稀土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高频磁性材料的研究背景
    1.2 高频磁性材料的发展概况
        1.2.1 铁氧体材料
        1.2.2 磁性金属微粉
        1.2.3 磁性薄膜材料
    1.3 稀土间金属化合物的研究意义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的提出
2 理论基础
    2.1 动态磁性理论
        2.1.1 复数磁导率
        2.1.2 磁性材料的高频损耗
    2.2 Snoek极限
        2.2.1 Snoek极限
        2.2.2 Snoek极限的突破
    2.3 稀土-3d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的背景知识
        2.3.1 稀土原子磁性来源
        2.3.2 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磁性
        2.3.4 稀土铁基金属间化合物晶体结构
        2.3.5 稀土-3d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
    2.4 有效介质理论
    2.5 复合材料的吸波机理
        2.5.1 阻抗匹配
        2.5.2 界面反射模型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设备
    3.3 样品的制备流程
    3.4 样品的测试方法
        3.4.1 晶体的X射线衍射(XRD)
        3.4.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3.4.3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3.4.4 矢量网络分析仪(VNA)
4 Y_2(Fe_(1-x)Ni_x)_(17)N_(3-δ)的微粉结构与磁性
    4.1 Y_2(Fe_(1-x)Ni_x)_(17)N_(3-δ)的晶体结构和静态磁性
    4.2 Y_2(Fe_(1-x)Ni_x)_(17)N_(3-δ)球磨样品/聚氨酯复合材料(50vol%)的微波磁性
    4.3 Y2Fe17N3-δ合金微粉/聚氨酯复合材料(20vol%)的吸波性能
    4.4 小结
5 Dy_2(Fe_(1-x)Ni_x)_(17)N_(3-δ)的微粉结构与磁性
    5.1 Dy_2(Fe_(1-x)Ni_x)_(17)N_(3-δ)的晶体结构和静态磁性
    5.2 Dy_2(Fe_(1-x)Ni_x)_(17)N_(3-δ)球磨样品/聚氨酯复合材料(50vol%)的微波磁性
    5.3 小结
6 Sm_2Fe_(14)B的微粉结构与磁性
    6.1 Sm_2(Fe_(1-x)Ni_x)_(14)B(x=0-0.3)的晶体结构和静态磁性
    6.2 Sm_2(Fe_(1-x)Ni_x)_(14)B球磨样品/聚氨酯复合材料(50vol%)的微波磁性
    6.3 Sm_2Fe_(14)B与 α-Fe双相合金的性能
    6.4 Sm_2(Fe_(1-x)Ni_x)_(14)B与 α-Fe双相合金球磨样品/聚氨酯复合材料(60vol%)的微波磁性
    6.5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RIn3-xFex(R=Pr,Nd,Gd,Ho)合金化合物的结构表征与磁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1:3型In基稀土合金化合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2 稀土元素、3d过渡族元素的磁性
    1.3 R-Fe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历史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第2章 实验方法及原理
    2.1 样品的制备工艺及方法
        2.1.1 样品配比及称量
        2.1.2 实验设备及熔炼过程
    2.2 物相鉴定
        2.2.1 测试粉末制备
        2.2.2 粉末衍射测试
    2.3 TREOR程序指标化
    2.4 Rietveld结构精修
    2.5 磁性测量
        2.5.1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2.5.2 趋近饱和定律
第3章 RIn_(3-x)Fe_x合金化合物的物相分析
    3.1 PrIn_(3-x)Fe_x(x=0-0.1)合金化合物物相检索及指标化
    3.2 NdIn_(3-x)Fe_x(x=0-0.1)合金化合物物相检索及指标化
    3.3 GdIn_(3-x)Fe_x(x=0-0.1)合金化合物物相检索及指标化
    3.4 HoIn_(3-x)Fe_x(x=0-0.1)合金化合物物相检索及指标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RIn_(3-x)Fe_x合金化合物的Rietveld结构精修
    4.1 PrIn_(3-x)Fe_x合金化合物的结构精修
    4.2 NdIn_(3-x)Fe_x(x=0-0.1)合金化合物的结构精修
    4.3 GdIn_(3-x)Fe_x(x=0-0.1)合金化合物结构精修
    4.4 HoIn_(3-x)Fe_x=0-0.1)合金化合物结构精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RIn_(3-x)Fe_x合金化合物的磁性测量结果分析
    5.1 PrIn_(3-x)Fe_x合金化合物的磁性测量
    5.2 NdIn_(3-x)Fe_x合金化合物的磁性测量
    5.3 GdIn_(3-x)Fe_x合金化合物的磁性测量
    5.4 HoIn_(3-x)Fe_x合金化合物的磁性测量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RIn_(2.9)Fe_(0.1)合金化合物成相规律探讨
    6.1 RIn_(2.9)Fe_(0.1)系列合金化合物物相检索
    6.2 RIn_(3-x)Fe_x系列合金化合物成相规律探讨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实验结论
    7.2 今后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6)稀土磁性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型稀土永磁材料
(2) 新型稀土磁热效应材料
(3) 新型稀土高频磁性材料
(4) 稀土多铁性与磁电耦合材料

(7)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Nd3-yPryFe29-xTix(y=2,1.3≤x≤1.8)的结构与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史
    1.3 稀土与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1.3.1 2:17型稀土与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
        1.3.2 1:12型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
        1.3.3 3:29型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
    1.4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稀土-过渡金属间化合物的磁性理论
    2.1 凝聚态物质磁性的起源
    2.2 稀土永磁材料的磁性
        2.2.1 过渡金属原子以及化合物的磁性
        2.2.2 镧系原子以及化合物的磁性[1,5-7]
    2.3 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中的磁相互作用
        2.3.1 晶体场作用
        2.3.2 原子间交换作用
    2.4 永磁材料的技术指标
        2.4.1 饱和磁化强度(M_s)
        2.4.2 磁晶各向异性
        2.4.3 居里温度(T_C)
        2.4.5 磁滞回线
        2.4.6 剩磁B_r
        2.4.7 矫顽力H_c
        2.4.8 最大磁能积(BH)_(max)
第三章 实验样品的制备与表征方法
    3.1 样品制备
        3.1.1 备料
        3.1.2 样品的熔炼与热处理
    3.2 磁场取向
    3.3 晶体结构测定
    3.4 磁学性能的测量
    3.5 热学性能的测量
第四章 NdPr_2Fe_(29-x)Ti_x(1.3≤x≤1.8)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
    4.1 样品制备与实验方法
    4.2 NdPr_2Fe_(29-x)Ti_x(1.3≤x≤1.8)化合物的结构
    4.3 NdPr_2Fe_(29-x)Ti_x(1.3≤x≤1.8)化合物的磁性
        4.3.1 磁晶各向异性
        4.3.2 磁化行为
        4.3.3 居里温度T_C
    4.4 NdPr_2Fe_(29-x)Ti_x化合物的热学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在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8)稀土化合物Gd3Fe25-xNixCr4及Gd3-xNdxFe15Co10Cr4的结构和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磁性研究简史
    1.2 永磁材料的研究概况
    1.3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目的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2.1 磁性材料与磁参量
        2.1.1 磁性材料及其分类
        2.1.2 磁参量
    2.2 稀土永磁体的磁性来源
        2.2.1 稀土元素与过渡族金属的原子磁矩
        2.2.2 稀土元素与过渡族金属相互作用
    2.3 3:29 型稀土与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
第三章 实验方法
    3.1 原料准备
    3.2 熔炼与热处理
    3.3 磁场取向
    3.4 粉末 X 射线衍射法确定晶体结构
    3.5 振动样品磁强计
第四章 Gd_3Fe_(25-x)Ni_xCr_4(x = 0.6 -
    4.1 Gd_3Fe_(25-x)Ni_xCr_4化合物的结构
    4.2 Gd_3Fe_(25-x)Ni_xCr_4化合物的磁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Y_2Co_(15.24-x)Fe_xCr_(1.76)( x = 2 - 8 )化合物的研究
    5.1 Gd_(3-x)Nd_xFe_(15)Co_(10)Cr_4化合物的结构
    5.2 Gd_(3-x)Nd_xFe_(15)Co_(10)Cr_4化合物的磁性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稀土化合物RFe12-xMx的结构与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磁性材料的发展简史
    1.2 磁性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1.3 永磁材料的发展趋势与稀土永磁材料的分类
    1.4 制冷材料的发展与分类
    1.5 论文选题依据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稀土材料的基本理论
    2.1 稀土永磁的磁性来源
        2.1.1 稀土原子磁性
        2.1.2 铁族原子磁性
    2.2 稀土原子与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
        2.2.1 晶体场相互作用
        2.2.2 R-T化合物的交换作用
    2.3 稀土永磁材料晶体结构简述
    2.4 永磁材料的技术参量
        2.4.1 居里温度(T_C)
        2.4.2 饱和磁化强度(M_s)
        2.4.3 各向异性常数K_1,K_2
        2.4.4 磁晶各向异性场(H_a)
        2.4.5 剩磁(B_r)
        2.4.6 矫顽力(H_c)
        2.4.7 最大磁能积(BH)_(max)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实验方法与仪器简介
    3.1 样品制备
    3.2 样品熔炼与热处理
    3.3 磁场取向
    3.4 粉末X-光衍射法确定晶体结构
    3.5 磁性测量
第四章 稀土化合物PrFe_(12-x)Si_x的结构分析和磁性研究
    引言
    4.1 实验方法
    4.2 PrFe_(12-x)Si_x系列化合物的结构
    4.3 PrFe_(12-x)Si_x系列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
    4.4 PrFe_(12-x)Si_x系列化合物的居里温度
    4.5 PrFe_(12-x)Si_x系列化合物的剩磁和矫顽力
    4.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稀土化合物PrFe_(12-x)Nb_x的结构分析和磁性研究
    引言
    5.1 实验方法
    5.2 PrFe_(12-x)Nb_x系列化合物的结构
    5.3 PrFe_(12-x)Nb_x系列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
    5.4 PrFe_(12-x)Nb_x系列化合物的磁热效应
    5.6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Cr,Si替代对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磁性及反常热膨胀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磁学发展史与磁性材料的研究历史
    1.2 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历史及概况
        1.2.1 第一代稀土永磁材料—1:5型稀土—钻永磁材料
        1.2.2 第二代稀土永磁材料—2:17型稀土—钻永磁材料
        1.2.3 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Nd-Fe-B系列
    1.3 物质的反常热膨胀
    1.4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工作内容
2 磁学基本理论与实验概述
    2.1 基本理论
        2.1.1 磁性的分类
        2.1.2 稀土元素原子和过渡族金属原子的磁性
        2.1.3 自发磁化的基本理论
        2.1.4 2:17型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的晶场作用
        2.1.5 2:17型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的交换作用
        2.1.6 磁致伸缩
        2.1.7 R_2Fe_(17)型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2.2 实验概述
        2.2.1 样品的制备
        2.2.2 样品结构的测量
        2.2.3 样品磁性的测量
    2.3 磁性测量方法
        2.3.1 饱和磁化强度和自发磁化强度的测量
        2.3.2 居里温度(T_c)的测定
3 Tm_2Fe_(16-x)CrSi_x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
    3.1 引言
    3.2 Tm_2Fe_(16-x)CrSi_x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
        3.2.1 Tm_2Fe_(16-x)CrSi_x化合物的制备与测量
        3.2.2 Tm_2Fe_(16-x)CrSi_x化合物的结构
        3.2.3 Tm_2Fe_(16-x)CrSi_x化合物的居里温度
        3.2.4 Tm_2Fe_(16-x)CrSi_x化合物的自发磁化强度
        3.2.5 Tm_2Fe_(16-x)CrSi_x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
    3.3 小结
4 Gd_2Fe_(17-x)Cr_x化合物的反常热膨胀
    4.1 引言
    4.2 Gd_2Fe(17-x)Cr_x化合物的结构
        4.2.1 Gd_2Fe_(17-x)Cr_x化合物的制备与测量
        4.2.2 Gd_2Fe_(17-x)Cr_x化合物的结构
        4.2.3 Gd_2Fe_(17-x)Cr_x化合物的居里温度
    4.3 Gd_2Fe_(17-x)Cr_x化合物的反常热膨胀
    4.4 小结
5 结论
6 展望
7 参考文献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 致谢

四、新型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磁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REAgSb2金属间化合物相关物理性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D]. 吴晓维. 广西大学, 2020(03)
  • [2](Nd,Dy,Ho)Co2相关化合物的结构和磁相关性能研究[D]. 熊家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3]稀土-过渡族基和MnCoGe基材料的磁制冷性能研究[D]. 王一旭.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4]掺Ni的铁基稀土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张养德.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5]RIn3-xFex(R=Pr,Nd,Gd,Ho)合金化合物的结构表征与磁性[D]. 韩继朋.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8(05)
  • [6]稀土磁性材料[J]. 沈保根. 科学观察, 2017(04)
  • [7]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Nd3-yPryFe29-xTix(y=2,1.3≤x≤1.8)的结构与磁性研究[D]. 达木林扎布.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03)
  • [8]稀土化合物Gd3Fe25-xNixCr4及Gd3-xNdxFe15Co10Cr4的结构和磁性研究[D]. 萨出仁桂.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12)
  • [9]稀土化合物RFe12-xMx的结构与磁性研究[D]. 桂文龙.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08)
  • [10]Cr,Si替代对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磁性及反常热膨胀性质的影响[D]. 张雪敏. 天津科技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新型稀土过渡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