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系列电感材料及器件的开发与应用

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系列电感材料及器件的开发与应用

一、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系列电感材料及器件的开发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郭瑞[1](2021)在《具有优异高频磁导率的Fe基纳米晶合金的制备及其组织结构和磁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Fe-Si-B-Cu-Nb纳米晶软磁合金(Finemet)因其具有低矫顽力(Hc)、高磁导率(μe)、低铁损、低磁致伸缩系数等特性,作为变压器、传感器、电流互感器等器件的铁心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现代电力电子元件向高频化方向发展,要求铁心材料具有更好的高频磁性能。为满足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需求,本工作对Finemet系纳米晶合金的成分及退火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以研发出具有优异高频μe纳米晶合金及其退火工艺。系统调查了改变Si和Nb含量对Fe73.5Si13.5B9Nb3Cu1合金急冷合金的结构、热性能、结晶化结构、磁性能和电阻率(ρ)的影响,优化了合金成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C元素添加对合金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比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冷却方式、保温时间,多步退火)对纳米晶合金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合金成分及退火工艺影响纳米晶合金结构和磁性能的机理。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Fe73.5SixB22.5-xCu1Nb3(x=13.5-16.5)急冷合金均为完全非晶结构,经适当温度热处理后,在非晶基体中均析出纳米α-Fe(Si)晶相。适量增加Si含量可细化纳米晶合金的结构并显着提高其高频μe。当Si量为14.5 at.%时,其α-Fe(Si)平均晶粒尺寸(D)、μe@10k Hz和μe@100k Hz分别为11.9 nm、30800和19200,优于Fe73.5Si13.5B9Nb3Cu1合金的13.3 nm、28700和18700。2、增加Fe73.5Si14.5B8Cu1Nb3合金中的Nb量可提高急冷非晶合金热稳定性,细化热处理后合金的组织结构,提高纳米晶合金的高频μe。Nb量为3.5 at.%合金的D、Hc和μe@100k Hz分别达到10.7 nm、0.7 A/m和22400。3、在Fe73.5Si14.5B8Cu1Nb3合金中添加适量的C,可提高合金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s)和高频μe。当C量为0.5 at.%时,合金的Bs从1.25 T提高到1.26 T,μe@10k Hz和μe@100k Hz分别增至32500和24600。纳米晶合金高频μe的提高主要归因于添加C引起的合金ρ的增加。4、相比于空冷和炉冷,经水淬后得到的Fe73.5Si14.5B8Cu1Nb3合金具有更加微细的纳米晶结构和更优的高频μe。延长热处理保温时间也有利于高频μe的提高。通过高温预处理与低温热处理相结合的多步退火工艺,可将纳米晶合金的μe@100k Hz提至20300。

张小雄[2](2021)在《抗直流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制备与磁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抗直流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材料的关键工艺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803D121024)的研究内容之一,旨在开发低成本的抗直流铁基纳米晶合金。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具有低的矫顽力、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和磁导率等性能,并且制备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可进行回收再利用,被称为“21世纪双绿色材料”,可以作为磁性材料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中。当磁芯工作在有直流分量的场合时,传统的非晶纳米晶合金容易饱和而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技术人员开始研究有抗直流能力的非晶纳米晶合金。然而,目前的抗直流铁基纳米晶合金中都有昂贵的Co元素导致成本增加。本文在Fe76Si13B8Nb2Cu1成分的基础上采用Ni元素替代Fe元素对合金进行成分设计,对开发的成分先后进行普通热处理和横磁场热处理,且设计了不同厚度的带材,得到了最佳的磁性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所示:(1)开发出Fe76-xNixSi13B8Nb2Cu1(x=0,3,5,7,10,12)合金成分。实验结果表明,随Ni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初始磁导率逐渐减小,从x=0的62.120 k减小到x=12的9.948 k;纳米晶合金的各向异性场强度Hk小于50A/m;最佳热处理后的晶粒尺寸都约为10~15nm;Fe73Ni3Si13B8Nb2Cu1纳米晶合金测试条件在0.2 T/100 kHz时,损耗取得最小值74.62W/kg。(2)研究了横磁场热处理对带材性能的影响。横磁场热处理后,Fe64Ni12Si13B8Nb2Cu1合金的初始磁导率为3.247 k,矫顽力为4.217A/m,0.2 T/100 kHz下的损耗为27.14 W/kg,各向异性场强度为Hk=250A/m,获得了具有低磁导率、低矫顽力和低损耗的软磁合金材料。(3)选取综合磁性能优异的Fe69Ni7Si13B8Nb2Cu1合金,通过调整铜辊的转速,喷出了20和24μm厚度的带材。把带材绕成20×14×10(外径×内径×高,mm)的规格进行横磁场热处理,研究了带材厚度对纳米晶磁芯软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频率和磁场强度下,薄带的损耗明显低于厚带。

潘琳茹[3](2021)在《Fe基非晶/纳米晶磁芯热处理工艺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Fe基非晶/纳米晶合金在生产过程中残存的内应力会影响其软磁性能,生产中常常通过调整热处理工艺来有效消除内应力,促进纳米晶粒的析出。但是非晶叠片或磁芯整体退火时因叠片有效导热系数较低,内外温度场不均匀,导致退火效率低、软磁性能下降、非晶磁芯脆化等问题,不仅不利于后续加工,而且会造成废品率增加。为了优化磁芯性能,提高热处理效率,本文首先利用ANSYS软件建立传热模型,研究热处理过程中磁芯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并进行叠片测温实验对仿真结论进行验证;在非晶/纳米晶磁芯退火过程中,采用一种能促进磁芯均匀退火的方法,对Fe80Si9B11合金和Fe73.5Cu1Nb3Si13.5B9合金制成的磁芯进行普通热处理和覆铜热处理,研究了两种退火制度下磁芯软磁性能和电感特性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了退火态磁芯不同位置带材的磁性能及结构变化。通过仿真传热分析可知,将铜置于非晶磁芯周围,可以提高材料整体的导热系数,增强导热,有效减小磁芯内外温度差,改善温度场分布的均匀性。对比磁芯的传热速率和整体温升情况,可知随着铜/非晶(Copper/amorphous)厚度比的增大,导热作用逐渐增强,温差减小,同时也减弱了炉壁对磁芯外表面的辐射作用,致使磁芯整体温度响应有所滞后。且由于铜的热膨胀系数远高于非晶材料,热处理过程中,铜的热膨胀会对非晶造成一定的压力,使非晶材料产生应力,应力作用随着温度、时间及Copper/amorphous 比例的增大而逐渐变大;将铜设置成螺旋状时,应力作用明显减小。初步推测在热处理过程中,在磁芯内外卷绕铜带材实现覆铜热处理,去应力退火过程中,Copper/amorphous的最佳比例在1/1~2/1左右;晶化退火中,可适当减小铜的比例。通过热处理实验,对比分析退火态磁芯的性能分析,可知非晶合金磁芯Fe80Si9B11最佳热处理工艺为693 K-40 min,在此条件下饱和磁感应强度Bs为1.535 T(外加磁场H=2000 A/m),矫顽力Hc为6.077 A/m,比总损耗值Ps为0.209 W/kg(f=50 Hz、工作磁通Bm=1 T)。纳米晶合金磁芯Fe73.5Cu1Nb3Si13.5B9 最佳热处理工艺为 798 K-60 min,Hc为 1.297 A/m,初始磁导率μi为 105.520 K,Ps为23.3 W/kg(f=20 kHz、Bm=0.5 T),电感系数 Ls 为 11.774 μH/N2(f=20 kHz、U=1 V),有效磁导率μe为 124.194 K(f=20 kHz、U=1 V)。基于常规热处理实验结果,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在热处理过程中覆加铜辅助退火后磁芯的性能影响,期望在保证磁芯性能的前提下提高热处理效率。结果表明,与普通热处理相比,覆铜热处理后所得磁芯性能有所提高,且大大缩短了退火时间,节省能耗,热处理效率得到提高。其中,对于非晶磁芯,在 693 K 下保温 15 min,Copper/amorphous 厚度比为 3/2 时,μi提升了 8.7%,Ps降低了6.4%(f=50Hz,Bm=1T);其最佳保温时间由40 min变为15 min;对于纳米晶磁芯,选择 798 K-5 min、785 K-7 min、773 K-20 min 和 748 K-25 min四种热处理条件进行实验研究,分别对应Copper/amorphous厚度比为1/4、1/4、1/4和1/1,均能使磁性性能得到改善。覆铜热处理工艺的选择可以总结为低温、长时间、较大Copper/amorphous厚度比;高温、短时间、较小 Copper/amorphous 厚度比。进一步分析退火态磁芯不同位置带材的性能,结果表明,覆铜热处理可以促进非晶磁芯去应力的均匀性,延缓磁芯外层带材的升温速率,缩短其在高温下的保温时间,防止其发生晶化;也可以促进纳米晶磁芯内外位置带材同时结晶,不同位置带材矫顽力均有所降低,缩小晶粒尺寸波动范围,从而改善磁芯的整体性能。

陈哲[4](2021)在《FeNi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的结构演变及软磁性能研究》文中指出FeNi基非晶合金作为新型的软磁材料之一,具有矫顽力(Hc)小、磁导率(μ)高、频率特性好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磁头、精密互感器、磁屏蔽以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然而,FeNi基合金仍存在非晶形成能力弱、热稳定性差以及饱和磁化强度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致力于研发新型高性能FeNi基非晶软磁合金将成为保障我国电力电子器件技术向高效化、轻便化、节能化方向的发展迫切急需的任务之一。为此,本文通过合金成分的调控来揭示非晶化驱动力、热力学稳定性、纳米晶结构与软磁性能间的关联性问题,阐明等温及非等温条件下的晶化动力学机制,掌握高韧性非晶合金带材的制备工艺流程,开发兼具高非晶形成能力及优异软磁性能的FeNi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体系,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总结如下:(1)研究了(Fe40Ni40B19Cu1)100-xNbx(x=1,3,5,7)系合金带材中不同Nb含量对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以及软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Nb含量的增加,合金的不同晶化温度区间有明显提升。同时,表观激活能也明显增加,热稳定性有明显提高。当Nb含量为3 at.%时Hc最低为2 A/m,饱和磁化强度Ms=103.7 Am2/kg,具有相对较好的综合软磁性能。(2)通过等温晶化动力学分析研究表明,Nb含量为3 at.%时,合金的晶化行为分为三个阶段,(Fe,Ni)23B6相的形核过程,(Fe,Ni)23B6相的长大过程以及γ(Fe,Ni)相的形核长大过程,整个晶化过程是由一维界面控制型生长转变为三维界面控制型生长过程,且形核激活能和长大激活能分别为En=429.2 k J/mol,Eg=417.2 k J/mol。(3)通过调控Si/B比例,研究了(Fe40Ni40SixByCu1)0.97Nb0.03(Si/B=3:1,2:1,1:1,1:2,and 1:3)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以及软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理调控Si/B可以有效地提高Fe-Ni-Si-B-Cu-Nb合金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Trg可达0.509,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且当Si/B=1:1和1:2时,Hc分别为0.30 A/m和0.25 A/m。同时,通过等温及非等温DSC分析表明,不同Si/B比例的合金具有不同的晶化行为。Si元素可以有效抑制γ(Fe,Ni)Si晶粒尺寸的过度增长。(4)基于前期的研究工作,系统地研究了P替换B对合金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成本P元素不仅可以提高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同时增强了晶化过程中的析出相竞争关系。在软磁性能方面,所有合金的Hc≤1 A/m,磁导率最大可达17100,钉扎场Hp约为25-30 A/m。我们发现P可以有效的提高α-Fe(Si)相的析出密度,进而提高了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Ms,当P含量为3 at.%时,合金的Ms达到97.6 A m2/kg。(5)基于磁性元素的调控,系统地研究了不同Fe/Ni对(FexNi80-xSi9.5B9.5Cu1)0.97Nb0.03(x=36,38,40,42,44)合金非晶形成能力、晶化动力学行为以及软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Fe/Ni比的增加,合金中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从0.507增加到0.527,合金的GFA得到明显提升。通过动力学分析,发现合金中γ(Fe,Ni)Si相比α-Fe(Si)和(Fe,Ni)B对升温速率的依赖性更低,且γ(Fe,Ni)Si相的形成过程所需要的激活能要远高于α-Fe(Si)和(Fe,Ni)B相。在软磁性能方面,x=36,38,40,42,44合金经最优热处理后的Hc分别为0.14 A/m,0.11 A/m,0.23 A/m,0.08 A/m,0.03 A/m,同时μe分别为17000,14600,10800,12700和16500。

于万秋[5](2020)在《FeZrB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Fe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具有比传统软磁材料更加优异的综合软磁性能,还具有优异的节能和环保特性,是一种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功能材料。FeZrB系列合金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和较强的非晶形成能力,是Fe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该系列合金成分的变化对合金微观组织和磁性能影响显着,但是目前缺少对该系列合金相对系统的研究,不能科学的、有针对性地指导该类合金材料的成分设计。本文通过改变FeZrB合金元素比例、优化热处理条件、添加磁性元素Co和纳米晶形成元素Cu,对FeZrB系列合金晶化产物的微观组织和磁性能进行研究,给出了合金成分的变化对晶化产物的相组成的影响规律,深入探讨了晶化产物的变化对合金磁性能的影响机制,为今后该类合金材料的有效成分设计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持,更好地指导该类合金材料的研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不同元素比例的FeZrB合金,对合金初始晶化产物的相组成及合金磁性能展开研究。在不同合金中共观察到四组不同的初始晶化相,分别为α-Fe相、α-Fe+Fe12Si2ZrB型相、α-Fe+α-Mn型相和α-Fe+Fe2B+ZrB相,其中Fe12Si2ZrB型相和α-Mn型相均为亚稳相。不同初始晶化相的合金对应的饱和磁化强度(Ms)和矫顽力(Hc)存在以下关系:Ms(α-Fe相)>Ms(α-Fe+α-Mn型相)>Ms(α-Fe+Fe2B+ZrB相)>Ms(α-Fe+Fe12Si2ZrB型相);Hc(α-Fe+α-Mn型相)>Hc(α-Fe+Fe2B+ZrB相)>Hc(α-Fe+Fe12Si2ZrB型相)>Hc(α-Fe相)。(2)选择三种典型的初始晶化相分别为α-Fe相、α-Fe+Fe12Si2ZrB型相、α-Fe+α-Mn型相的Fe84Zr7B9、Fe78Zr7B15和Fe81Zr9B10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热处理条件(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和升温速率)对合金微观组织与磁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三种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彼此差异较大,导致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Ms)和矫顽力(Hc)随热处理温度的增加呈现不同变化趋势。不同的保温时间和升温速率对初始晶化产物的相组成和磁性能存在显着影响,在升温速率20 K/min,热处理保温40 min时,三种合金各自的初始晶化相特点最明显。(3)在Fe84Zr7B9、Fe78Zr7B15和Fe81Zr9B10三种典型合金基础上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磁性元素Co替代Fe,制备[(Fe1-xCox)84Zr7B9、(Fe1-xCox)78Zr7B15和(Fe1-xCox)81Zr9B10](x=1/6,1/3,1/2)系列非晶合金样品,在升温速率为20 K/min,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并保温40 min的条件下制备纳米晶合金,研究Co含量对FeZrB系合金的晶化过程和磁性能的影响。对Fe84Zr7B9合金,Co含量的增加主要影响合金的高温晶化产物;对Fe78Zr7B15和Fe81Zr9B10合金,Co的添加及含量变化明显改变了合金的晶化过程,低Co含量合金的初始晶化相为α-Fe固溶体相,高Co含量合金的初始晶化相为亚稳β-Mn型相和α-Fe(Co)相。经过较高温度热处理后β-Mn型相消失,这有利于在较高温度下获得低矫顽力(Hc)。(4)在Fe84Zr7B9、Fe78Zr7B15和Fe81Zr9B10三种典型合金基础上分别添加1at.%的纳米晶形成元素Cu,制备Fe83Zr7B9Cu1、Fe77Zr7B15Cu1和Fe80Zr9B10Cu1非晶合金,在升温速率为20 K/min,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并保温40 min的条件下制备纳米晶合金,研究Cu添加对FeZrB系合金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Cu元素的添加降低了三种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简化了晶化过程,抑制了初晶亚稳相的析出。对于FeZrBCu合金,成分的变化对初晶相影响不大,初始晶化相均为单一α-Fe相。当热处理温度低于923K时,添加Cu元素会显着降低FeZrB系合金的矫顽力(Hc)并提高了Hc的热稳定性。

王鑫[6](2020)在《富铁型Fe-B-Cu-(Al)非晶纳米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富铁型的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软磁材料,与传统铁基软磁材料相比,它不仅具有低矫顽力,高初始磁导率,低损耗等优点,还具有更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应用前景广阔。然而,由于合金中铁含量较高(>83%),其非晶形成能力差,此外,部分合金中还添加了贵重元素(如:Nb,Zr,Co等),提高了材料的成本。因此,研发非晶形成能力优异,低成本的高性能软磁材料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通过优化Fe-Si-B-P-Cu合金成分,利用单辊快淬法制备了Fe-B-Cu和Fe-B-Cu-Al系列的富铁型合金;运用XRD、DSC、TEM、VSM、软磁直流测量装置等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合金成分和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在Fe85SixB8P6-xCu1(x=0,1,2,3)合金中,降低合金的Si/P比,添加适量Al元素和提高铜棍转速,都降低了合金的晶化程度,表明这三种途径都能有效提高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Fe83.5B15.5Cu1和Fe83.5B15Cu1.5两种合金都具有良好的非晶形成能力,与Fe83.5B15.5Cu1合金相比,Fe83.5B15Cu1.5合金具有更宽的晶化温度区间,表明该合金更有利于纳米晶合金的制备。(2)在Fe83.5+xB15-xCu1.5(x=0,0.5,1,1.5,2)合金中,随着Fe含量的增加,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均降低,而晶化温度区间变大。在Fe85B13.5Cu1.5合金中,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晶化程度变大,饱和磁感应强度(Bs)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矫顽力(Hc)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然后急剧增大的趋势;当热处理工艺为430°C×10 min时,Fe85B13.5Cu1.5合金的达到了最大值2.02 T,此时为35.6 A/m;Fe85B13.5Cu1.5合金的有效成分区间为Fe84.9≤x≤85B98.5-xCu1.5,此成分下的合金具有良好的非晶形成能力,在430℃下退火10 min时,可获得优异的软磁性能:Bs≈2.0 T,Hc≈35 A/m。(3)在Fe85B13.5-xCu1.5Alx(x=0,0.4,0.6,0.8,1.0)合金中,随着Al含量增加,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降低,热稳定性先增加后降低,晶化温度区间先变小后增加;其中,优选成分Fe85B13.1Cu1.5Al0.4合金具有最佳的淬态磁性能:Bs=1.63 T,Hc=3.7 A/m。在Fe85B13.1Cu1.5Al0.4合金中,随着热处理温度(晶化温度以上)升高,合金的晶化程度不断变大,Bs呈现出先增大后不变的趋势,Hc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增大的趋势;当热处理工艺为430°C×10 min时,合金获得最佳磁性能:Bs=1.95 T,Hc=17.4 A/m。

胡景宇[7](2020)在《高饱和磁化强度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的研制和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当今全球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软磁材料朝着节能化、集成化和小型化方向发展。这就需要软磁材料具有高的饱和磁化强度Ms、低的矫顽力Hc、高的磁导率以及高的电阻率。而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作为新一代软磁材料,其表现出比传统软磁材料更为优异的软磁性能,这是因为合金中α-Fe纳米晶相与非晶相之间交换耦合作用带来的低平均磁晶各向异性。目前,Fe-Si-B-Nb-Cu系纳米晶合金(FINEMET)已作为磁芯材料实现了工业化应用,然而其仅为1.24 T的饱和磁化强度不利于设备的小型化。商用的Fe Si B系1K101非晶合金的Ms为1.5-1.6 T左右,相对于传统硅钢的Ms要低很多。近年来相继开发的Fe-Si-B-Cu、Fe-B-Cu等纳米晶合金系的Ms均超过了1.75 T,但这些合金的矫顽力、热稳定性、非晶形成能力等其他性能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本文为了提高合金的综合性能,研究了元素添加、制备工艺、热处理工艺对Fe-Si-B-P系、Fe-Si-B-Cu-P系、以及Fe-Si-B-Cu-Ca系非晶纳米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淬态结构、热稳定性、晶化结构、磁性能以及电阻率的影响。最后,还以商用1K101非晶合金带材为原材料设计与制备了新型励磁磁源,并对其励磁性能进行了表征。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Fe85-xSi3B12Px(x=0,1,2,3,4,5)合金随着P元素的加入,非晶形成能力不断提高,在x=4和x=5时能够得到完全非晶的淬态合金。合金淬态矫顽力Hc随P元素的添加呈下降趋势,在x=5时,淬态矫顽力仅有3.46 A/m。合金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P替换Fe含量的提升而不断降低,从x=0时的1.71 T降低至x=5时的1.58 T,下降了7%。在x=4时,该非晶合金的淬态饱和磁化强度为1.64 T,优于现在商用的1K101牌号Fe Si B系列合金的1.56 T。(2)Fe85Si2B12-xPxCu1(x=0~4)淬态合金矫顽力为54.53~122 A/m,随着P元素含量的提升矫顽力不断降低。当P含量为x=4时,矫顽力最低,为54.53 A/m,相较于没有P添加的合金矫顽力118.7 A/m下降了54%。此外,P元素的加入也使得过冷液相区ΔTx增加,从x=0时的119℃增加到了x=4的153℃,增加了28.6%。(3)Fe84Si2B8P5Cu1和Fe83.5Si2.5B8P5Cu1合金分别在440℃和420℃热处理后能够达到最低的矫顽力,分别为24.4 A/m和18.35 A/m。对应的饱和磁化强度Ms分别为1.79T和1.67 T。Fe83.5+xSi2.5B8P5Cu1-x(x=0.5)合金在420℃热处理后的综合软磁性能为Ms=1.83 T,Hc=15.08 A/m,在440℃热处理后的综合软磁性能为Ms=1.86 T,Hc=22.71A/m。相比同等Fe含量的Fe84Si2B8P5Cu1合金综合软磁性能更好。(4)Fe84SixB10.5-xP5Cu0.5(x=0~5.5)合金在Si含量为x=5.5时,能够得到完全非晶的淬态带材,且该成分合金的过冷液相区ΔTx较大,为133℃,说明该合金具有较好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该合金在440℃保温10分钟热处理后,软磁性能为Ms=1.85 T,Hc=12.96 A/m。随着热处理的温度从450℃提升至480℃之后,Fe84Si5.5B5P5Cu0.5合金矫顽力不断增加,在温度为480℃时矫顽力最高为26.53 A/m。而随着热处理保温时间从20分钟提升至60分钟,矫顽力不断增加,从18.17 A/m增加到60.71 A/m。(5)少量Ca元素的添加能够提升(Fe82Si3B14Cu1)100-xCax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在Ca含量为x=0.18和0.24时,可以得到淬态完全非晶带材。而当Ca含量为x=0.18~0.48时,退火后的纳米晶合金只含单一α-Fe相。淬态(Fe82Si3B14Cu1)100-xCax电阻率随着Ca含量的提升呈上升趋势,从x=0时的137.6μΩ.cm增加到x=0.72时228.8μΩ.cm。而退火后合金带材电阻率相对于淬态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此外,Ca含量较高时能够促进退火前后合金中高电阻率的Fe3B纳米晶相的形成。退火后合金带材的电阻率随着C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x=0.72时电阻率达到极大值171.3μΩ.cm,比x=0成分的电阻率116.2μΩ.cm提升了47.4%。(6)采用商用1K101非晶合金和DT4纯铁棒制备了新型磁源。在励磁电流为5 A时,在铁棒的凸出端能够产生的空间磁感应强度B最大值为173.5 m T,远高于平坦端和无铁芯添加时的最大磁感应强度,结果说明凸出结构能够明显提升磁力线的汇聚能力。

侯芳涛[8](2020)在《中低磁导率的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制备和磁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在电子电力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获得具有良好抗直流偏置性能,在较大电流(磁场)范围内磁导率恒定,且能耗小并廉价的合金材料是市场发展需求。Finemet合金具有较低的磁晶各向异性以及弱的磁致伸缩系数,所以其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因此其在诸多电子领域得到应用,然而较大的磁导率使得材料很容易在低磁场(电流)环境中饱和,所以存在使用缺陷。Permalloy作为一种具有线性磁滞回线的软磁合金,其磁导率具有高度可控性,因此在电流互感器等元器件中得到重用,但成本高使得应用受限。各种系列软磁合金存在其优势的同时仍有许多不足,因此开发更强针对性的软磁材料是一项工业应用于科学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添加Ni、Co元素来改善FeSiBCuNb合金体系,并通过对合金体系成分进行调控,使合金在具备优良软磁性能的同时具备抗直流偏置特性。采用熔融快淬甩带法制备出FeSiBCuNbNi(FeSiBCuNbNi Co)合金带材,探究Ni和Co的添加对合金带材非晶形成、软磁性能、磁滞回线等的影响。(1)在FeSiBCuNbNi合金体系中,B和Ni的含量增加提高了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当B含量高于10 at.%,并且3 at.%≤Ni at.%≤10 at.%时,合金能够有效制备出完全非晶合金,在Ni at.%≥15 at.%时,合金带材存在Fe Ni3相。非晶带材经过退火后得到非晶基体和单一的α-Fe(Ni)晶粒,并且晶粒大小为20 nm左右。而在FeSiBCuNbNi Co合金体系中,Co的添加使得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得到改善,在Co含量高于4 at.%时会与Fe固溶晶化,并且降低Si含量将导致非晶形成能力减弱,当Si含量降至4 at.%后,合金带材拥有Fe Ni3晶相,该带材退火后还析出了α-Fe(Ni)晶粒。(2)材料的热稳定性受合金成分影响,在FeSiBCuNbNi合金中,B含量的增高合金的Tx1增加,并且晶化峰温度差?Tx减小。而合金中Ni含量的增加合金热稳定性提高,但当Ni添加量超高10 at.%时,合金的热稳定性开始下降,并且Ni的增加导致?Tx变窄。而对于FeSiBCuNbNi Co合金,随着Co添加量增多合金晶化温度Tx1、Tx2不断提高,且△Tx不断增加。而当合金体系Si含量降低时带材产生晶化,因此晶化导致合金热稳定性略微减弱,而Si含量导致降低Tx1、Tx2不断提高,并且△Tx也得到提高。(3)FeSiBCuNb合金体系中因添加Co、Ni元素导致软磁性能得到有效改善。对于FeSiBCuNbNi合金体系,Ni的添加导致合金体系饱和磁化强度(Ms)、有效磁导率(μe)以及矫顽力(Hc)得到降低,使得合金在490℃退火可得到μ=2~3k的纳米晶磁芯,并在Ni 10 at.%获得Hc=17.8 A/m的带材。当B含量增加合金的Ms得到提高,并且Hc以及μ得到降低。而FeSiBCuNbNi Co合金体系,添加Co使得Ms得到有效提高,并且μ产生一定程度的降低,在Co 1.5at.%的Ms=178.8 emu/g,在降低Si含量使得合金Br以及μ得到降低,在Si 3 at.%得到Br=0.18 T,并且μ≈2k而Hc在50 A/m左右的纳米晶。(4)对FeSiBCuNbNi合金的磁滞回线而言,B含量的增加提高了磁滞回线线性,在B为12at.%时具有良好的线性,Ni的添加有利于改善回线线性,当Ni添加量提高线性得到显着提高,Ni10at.%合金在0~500 A/m的磁场中表现出良好的抗直流偏置特性。但FeSiBCuNbNi Co合金体系,Co的添加对磁滞回线并无影响效果,而降低合金体系Si含量,磁芯的磁滞回线线性增强,在Si 3 at.%时表现出0~600 A/m磁场中磁滞回线呈线性,合金的抗直流偏置性能得到增强。(5)FeSiBCuNbNi Co合金体系中,由于晶化导致合金带材的韧性降低,但Si含量的降低致使带材的韧性提高,而带材维氏硬度(Hv)随Si含量的降低而降低,在Si 3 at.%的晶化带材其Hv低至565.5,带材具有良好韧性。而对FeSiBCuNbNi合金体系带材进行应力退火,其μ得到降低,并且磁滞回线线性提高,合金磁芯的抗直流偏置增强。

贺超[9](2020)在《高性能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因同时具备较高的磁导率、饱和磁感应强度以及较低的矫顽力和高频损耗等优异的软磁性能,在电力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为了实现电子元器件向高频、小型化、片式化方向发展,对铁基非晶/纳米晶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发出同时具有较高非晶形成能力和优异软磁性能的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逐渐成为国内外材料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在高性能NANOMET系合金的基础上,采用单辊旋淬法制备Fe-Si-B-Cu-P系非晶/纳米晶合金薄带,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来表征合金薄带的物相结构,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来测试合金薄带的热力学参数,并且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淬态和退火态的合金薄带的软磁性能,研究了不同铜辊转速对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及磁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Al元素置换Fe,P部分替代B元素后对合金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表明:对Fe84Si2B11Cu1P2合金,随着铜辊转速由30m/s增加到45m/s,Fe84Si2B11Cu1P2合金薄带的非晶形成能力随着铜辊转速的增加而提高,当转速达到40m/s时,合金薄带物相获得非晶结构;随着转速的提高,合金薄带的两个晶化温度(Tx1和Tx2)都增大,说明合金的热稳定性随着转速的提高而增强;在保持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同时,合金的矫顽力随着转速的增加而显着降低。(2)研究表明:适量Al元素置换Fe可以提高Fe84-xSi2B11Cu1P2Alx(x=0,0.5,1.0,1.5,2.0)合金薄带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并且在饱和磁感应强度没有较大下降的同时,降低其矫顽力。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Fe84-xSi2B11Cu1P2Alx(x=0,0.5,1.0,1.5,2.0)合金的结构和磁性能有巨大影响,经过适宜的退火条件后,在非晶基体上可获得均匀的α-Fe纳晶颗粒,其尺寸约10nm,并且合金的软磁性能得到改善。(3)研究表明:用P部分替代B可以提高Fe84Si2B13–xCu1Px(x=0,1,2,3,4)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在x=2时,获得完全非晶结构,所有的Fe84Si2B13–xCu1Px(x=0,1,2,3,4)合金均表现出优异的软磁性能,包含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1.57–1.83T,以及较低的矫顽力5.83–13.25A/m。将Fe84Si2B10Cu1P2和Fe84Si2B9Cu1P3非晶合金在420℃下退火并保温30min后其饱和磁感应强度都有显着的提高,分别从原来的1.57T和1.60T增大到1.85T和1.84T,而其矫顽力没有较大的提高。

李雪松[10](2020)在《热处理工艺对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是具有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高的初始磁导率、低的矫顽力以及良好的高频损耗特性,使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器件具有性能高、体积小、质量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本文以Fe73.5Cu3Nb1Si13.5B9的纳米晶带材为研究对象,从母合金熔炼、带材制备、磁芯卷绕、磁芯热处理到性能测试与分析这一工艺流程,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直流软磁测量系统和电感测试仪等测试仪器,系统分析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并根据实际生产要求,设计开发了相关设备与模具。通过对比不同热处理工艺前后样品结构与性能的变化,总结出各个热处理工艺对磁芯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使用单辊甩带法制备出了名义成分为Fe73.5Cu3Nb1Si13.5B9纳米晶带材,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和DSC热分析等测试手段,确定了材料的结构与最佳热处理温度区间。设计并开发了一种规格的纳米晶条形磁芯。针对这种规格的条形磁芯,设计开发了一种应用于条形磁芯的定型模具,针对纳米晶磁芯特殊的性能要求与热处理方式,设计开发了一种横向磁场热处理设备,满足了实验要求与实际工业生产。探索了不同加磁温度和保温温度对磁芯电感系数和软磁性能的影响,在加磁温度一致的条件下,随着保温温度的增加,磁芯的电感系数先增加后降低,矫顽力先降低后增加;在保温温度一致的条件下,随着加磁温度的增加,矫顽力逐渐升高,低频下的磁导率逐渐降低,高频下的电感系数逐渐升高。根据实际生产中对于纳米晶条形磁芯性能的要求,确定了最佳热处理工艺。探索了不同外加应力对条形磁芯微观结构和软磁性能的影响。发现应力热处理感生了各向异性,对条形磁芯的结构与性能均产生较大影响。

二、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系列电感材料及器件的开发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系列电感材料及器件的开发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具有优异高频磁导率的Fe基纳米晶合金的制备及其组织结构和磁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软磁材料概述
        1.1.1 软磁材料
        1.1.2 软磁材料的发展历程
        1.1.3 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
    1.2 Fe基纳米晶合金概述
        1.2.1 Fe基纳米晶合金磁学模型
        1.2.2 Fe基纳米晶合金晶化机制
        1.2.3 Fe基纳米晶合金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选题依据及主要内容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2.1 合金元素
    2.2 样品制备
        2.2.1 母合金制备
        2.2.2 非晶合金带材的制备
        2.2.3 纳米晶合金带材的制备
    2.3 样品表征及性能测试
        2.3.1 结构表征
        2.3.2 热稳定性测试
        2.3.3 磁性能测试
        2.3.4 电阻率测试
3 Fe-Si-B-Cu-Nb系纳米晶合金的成分优化及其结构和磁性能
    3.1 Si含量对Fe-Si-B-Cu-Nb合金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1.1 急冷Fe_(73.5)Si_xB_(22.5-x)Cu_1Nb_3系合金的结构和热稳定性
        3.1.2 Fe_(73.5)Si_xB_(22.5-x)Cu_1Nb_3系纳米晶合金的结构和软磁性能
    3.2 Nb含量对Fe-Si-B-Cu-Nb合金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2.1 Fe_(73.5-x)Si_(14.5)B_8Cu_1Nb_(3+x)急冷合金的结构和热稳定性
        3.2.2 Fe_(73.5-x)Si_(14.5)B_8Cu_1Nb_(3+x)纳米晶合金结构和软磁性能
    3.3 本章小结
4 C元素添加对Fe-Si-B-Cu-Nb纳米晶合金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1 Fe_(73.5)Si_(14.5-x)B_8Cu_1Nb_3C_x系急冷合金的结构和热稳定性
    4.2 Fe_(73.5)Si_(14.5-x)B_8Cu_1Nb_3C_x系纳米晶合金的结构和软磁性能
    4.3 本章小结
5 热处理工艺对Fe-Si-B-Cu-Nb纳米晶合金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5.1 热处理参数对合金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5.2 多步热处理对合金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抗直流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制备与磁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软磁材料
    1.2 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开发过程
        1.2.1 非晶合金的开发过程
        1.2.2 纳米晶合金的开发过程
    1.3 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形成理论
        1.3.1 非晶合金的形成理论
        1.3.2 纳米晶合金的形成理论
    1.4 热处理工艺
        1.4.1 真空热处理
        1.4.2 可控气氛热处理
        1.4.3 应力热处理
        1.4.4 磁场热处理
    1.5 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应用
        1.5.1 铁基非晶合金的应用
        1.5.2 铁基纳米晶合金的应用
        1.5.3 抗直流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应用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样品的制备和表征
    2.1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2.2 样品的制备
        2.2.1 母合金的制备
        2.2.2 非晶带材制备
        2.2.3 磁芯的制备
    2.3 主要的表征分析方法
        2.3.1 微观结构分析
        2.3.2 热力学性质分析
        2.3.3 软磁性能分析
        2.3.4 损耗测试
        2.3.5 电感测试
第3章 FeNiCuNbSiB合金的研发与普通热处理对磁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FeNiCuNbSiB合金带材的微观结构
    3.3 带材的热力学特性
    3.4 普通热处理工艺设计
    3.5 普通热处理对磁芯性能的影响
        3.5.1 普通热处理对磁芯直流磁性能的影响
        3.5.2 普通热处理对磁芯损耗的影响
    3.6 普通热处理条件下磁芯微观结构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横磁场热处理对FeNiCuNbSiB纳米晶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横磁场热处理工艺设计
    4.3 横磁场热处理对磁芯性能的影响
        4.3.1 横磁场热处理对磁芯直流磁性能的影响
        4.3.2 横磁场热处理对磁芯损耗的影响
    4.4 横磁场热处理条件下磁芯微观结构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厚度带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直流磁性能
    5.3 损耗性能
    5.4 不同厚度带材的电感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Fe基非晶/纳米晶磁芯热处理工艺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非晶合金软磁材料
        1.1.1 发展概况
        1.1.2 非晶合金的材料性能
    1.2 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
        1.2.1 发展概况
        1.2.2 制备方法及晶化机制
    1.3 Fe基非晶/纳米合金材料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4 热处理概述
        1.4.1 去应力退火
        1.4.2 晶化退火
        1.4.3 磁场退火
        1.4.4 热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1.5 热处理数值模拟研究
    1.6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其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与模拟方法
    2.1 实验方法
        2.1.1 非晶合金的制备
        2.1.2 磁芯样品的制备
        2.1.3 热处理装置
        2.1.4 实验分析方法
    2.2 数值模拟方法
        2.2.1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
        2.2.2 ANSYS热分析
        2.2.3 ANSYS热-结构耦合分析
第3章 热处理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3.1 引言
    3.2 热处理过程传热分析
        3.2.1 数学模型的建立
        3.2.2 钛带卷的传热分析
        3.2.3 非晶磁芯的传热分析
        3.2.4 结果验证
    3.3 热处理过程应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Fe_(80)Si_9B_(11)合金磁芯退火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淬态非晶合金带材的结构和性能
    4.3 普通热处理对磁芯性能的影响
        4.3.1 保温温度对磁芯性能的影响
        4.3.2 保温时间对磁芯性能的影响
    4.4 覆铜热处理对磁芯性能的影响
        4.4.1 磁芯性能分析
        4.4.2 带材性能分析
        4.4.3 热处理工艺参数对磁芯性能的影响
        4.4.4 磁芯尺寸参数的理论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Fe_(73.5)Cu_1Nb_3Si_(13.5)B_9合金磁芯退火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淬态纳米晶合金带材的结构和性能
    5.3 普通热处理对磁芯性能的影响
        5.3.1 保温温度对磁芯性能的影响
        5.3.2 保温时间对合金铁芯磁性能的影响
    5.4 覆铜热处理对磁芯性能的影响
        5.4.1 Fe_(73.5)Cu_1Nb_3Si_(13.5)B_9合金晶化动力学研究
        5.4.2 静态磁性分析
        5.4.3 动态磁性分析
        5.4.4 覆铜热处理保温时间对磁芯性能的影响
        5.4.5 带材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FeNi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的结构演变及软磁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非晶合金的概况
        1.2.1 非晶合金的形成过程
        1.2.2 非晶合金的发展历程
    1.3 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
        1.3.1 熔体快冷法
        1.3.2 气相沉积法
    1.4 非晶合金的成分设计准则
        1.4.1 深共晶(过冷)原则
        1.4.2 热力学条件—混乱原则
        1.4.3 Inoue经验原则
        1.4.4 动力学条件
    1.5 非晶合金GFA能力的判定依据
        1.5.1 临界冷却速率R_c
        1.5.2 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_(rg)
        1.5.3 过冷液相区温度区间△T_x
        1.5.4 γ参数
        1.5.5 非晶合金的TTT曲线
    1.6 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概述
    1.7 非晶纳米晶的制备工艺
        1.7.1 恒温退火工艺
        1.7.2 分步退火工艺
        1.7.3 磁场退火工艺
        1.7.4 电致晶化退火工艺
    1.8 非晶晶化动力学机制
        1.8.1 等温转变
        1.8.2 非等温转变
        1.8.3 KJMA模型的适用性
    1.9 合金元素对FeNi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的作用机制
        1.9.1 金属磁性元素(Fe、Co、Ni)
        1.9.2 非金属元素(Si、B、C、P)
        1.9.3 大原子半径元素(Nb、Zr、V、Mo)
    1.10 FeNi基非晶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1.11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设备
    2.1 引言
    2.2 总体研究思路
    2.3 制备工艺
        2.3.1 配料及准备阶段
        2.3.2 母合金熔炼
        2.3.3 非晶合金带材的制备
    2.4 热处理工艺
    2.5 材料表征测试
        2.5.1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2.5.2 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
        2.5.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5.4 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ICP)
        2.5.5 原子力显微镜(AFM)
    2.6 材料磁性能测试
        2.6.1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2.6.2 直流软磁测量装置
        2.6.3 磁光克尔显微镜(MOKE)
        2.6.4 阻抗分析仪(Impedance analyzer)
第三章 Nb元素对FeNiBCu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晶化行为和软磁性能的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合金成分的测定
    3.3 不同Nb含量对FeNiBCuNb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的研究
        3.3.1 不同Nb含量对FeNiBCuNb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研究
        3.3.2 不同Nb含量对FeNiBCuNb合金热稳定性的研究
    3.4 不同Nb含量对FeNiBCuNb合金软磁性能的影响
    3.5 不同退火温度FeNiBCuNb合金的晶化行为以及软磁性能的影响
        3.5.1 不同退火温度对(Fe_(40)Ni_(40)B_(19)Cu_1)_(97)Nb_3合金的晶化行为分析
        3.5.2 不同退火温度对(Fe_(40)Ni_(40)B_(19)Cu_1)_(97)Nb_3合金的软磁性能分析
    3.6 FeNiBCuNb合金晶化动力学行为的研究
        3.6.1 FeNiBCuNb非晶合金非等温晶化激活能计算
        3.6.2 FeNiBCuNb非晶合金等温晶化动力学研究
    3.7 本章小节
第四章 Si/B对 FeNiSiBCuNb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晶化行为和软磁性能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合金体系的设计
    4.3 不同Si/B含量对FeNiSiBCuNb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的研究
        4.3.1 不同Si/B含量对FeNiBCuNb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研究
        4.3.2 不同Si/B含量对FeNiSiBCuNb合金热稳定性的研究
    4.4 不同Si/B对FeNiSiBCuNb合金软磁性能的影响
    4.5 不同退火温度对FeNiSiBCuNb合金晶化行为的研究
    4.6 不同退火温度对FeNiSiBCuNb合金软磁性能的影响研究
    4.7 FeNiSiBCuNb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研究
        4.7.1 FeNiSiBCuNb非晶合金非等温晶化激活能计算
        4.7.2 FeNiSiBCuNb非晶合金等温晶化动力学研究
    4.8 本章小节
第五章 FeNiSiB(P)CuNb合金结构优化及软磁性能调控研究
    5.1 引言
    5.2 合金成分的设计与选择
    5.3 P对(Fe_(40)Ni_(40)Si_(9.5)B_(9.5-x)P_xCu_1)_(0.97)Nb_(0.03)(x=1,2,3 and 4)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
    5.4 FeNiSiB(P)CuNb合金的热动力学研究
        5.4.1 FeNiSiB(P)CuNb合金的热力学行为
        5.4.2 FeNiSiB(P)CuNb合金的动力学行为
    5.5 P替换B对 FeNiBPSiCuNb合金磁性能和相结构的研究
        5.5.1 P元素对淬态FeNiBPSiCuNb合金磁性能的影响规律
        5.5.2 退火温度对FeNiBPSiCuNb合金的磁性能影响规律
        5.5.3 退火温度对FeNiBPSiCuNb合金相结构的影响规律
        5.5.4 不同冷却方式对FeNiBPSiCuNb合金的磁性能影响规律
    5.6 本章小节
第六章 FeNi系非晶合金磁性元素调控优化研究
    6.1 引言
    6.2 Fe/Ni比对FeNiBSiCuNb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6.2.1 Fe/Ni比对FeNiBSiCuNb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研究
        6.2.2 Fe/Ni比对FeNiBSiCuNb合金热稳定性的研究
        6.2.3 Fe/Ni比对FeNiBSiCuNb合金动力学行为的研究
    6.3 Fe/Ni比对FeNiBSiCuNb合金晶化行为的影响
    6.4 Fe/Ni比对FeNiBSiCuNb合金软磁性能的影响
    6.5 本章小节
第七章 全文总结、创新点及未来工作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
    7.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情况

(5)FeZrB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材料概述
        1.2.1 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发展
        1.2.2 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制备
        1.2.3 铁基软磁合金中元素的作用及分类
    1.3 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磁学的理论模型
    1.4 铁基合金材料亚稳相简介
    1.5 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的应用
    1.6 论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内容
        1.6.1 选题依据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及表征
    2.1 样品的制备
        2.1.1 母合金锭的制备
        2.1.2 合金薄带的制备
        2.1.3 合金的热处理
    2.2 样品的表征
        2.2.1 热分析
        2.2.2 XRD测试
        2.2.3 透射电镜测试
        2.2.4 能谱测试
        2.2.5 磁性能测试
第3章 FeZrB系合金初始晶化相的结构与磁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样品制备
    3.3 结果与分析
        3.3.1 FeZrB系快淬态合金的结构和热分析
        3.3.2 FeZrB系合金初始晶化相的结构研究
        3.3.3 FeZrB系合金初始晶化相的磁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处理条件对FeZrB系非晶合金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样品制备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热处理温度对FeZrB非晶合金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4.3.2 保温时间对FeZrB非晶合金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4.3.3 升温速率对FeZrB非晶合金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Co含量对FeZrB系非晶合金晶化过程和磁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样品制备
    5.3 结果与分析
        5.3.1 Co含量对Fe_(84)Zr_7B_9合金晶化过程和磁性能的影响
        5.3.2 Co含量对Fe_(78)Zr_7B_(15)合金热稳定性、晶化过程和磁性能的影响
        5.3.3 Co含量对Fe_(81)Zr_9B_(10)合金热稳定性、晶化过程和磁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Cu添加对FeZrB系合金热稳定性、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6.1 引言
    6.2 样品制备
    6.3 结果与分析
        6.3.1 Cu添加对FeZrB系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
        6.3.2 Cu添加对FeZrB系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
        6.3.3 Cu添加对FeZrB系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6)富铁型Fe-B-Cu-(Al)非晶纳米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非晶合金
        1.2.1 发展历程
        1.2.2 制备方法
    1.3 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
        1.3.1 发展历程
        1.3.2 构成元素
        1.3.3 晶化过程
        1.3.4 非晶前驱体的制备
        1.3.5 纳米晶合金的制备
        1.3.6 应用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样品的制备
        2.2.1 母合金的制备
        2.2.2 非晶带材的制备
        2.2.3 热处理工艺
    2.3 实验技术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2.3.2 DSC热分析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2.3.4 磁性能测试
第三章 Fe-Si-B-P-Cu合金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研究与成分优化
    3.1 引言
    3.2 Si/P比对Fe_(85)Si_xB_8P_(6-x)Cu_1 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
    3.3 Al元素添加对(Fe_(85)Si_2B_8P_4Cu_1)_(100-x)Al_x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
    3.4 铜棍转速对(Fe_(85)Si_2B_8P_4Cu_1)_(100-x) Al_x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
    3.5 Fe-Si-B-P-Cu系列合金的成分优化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e含量变化对Fe-B-Cu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以及软磁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Fe含量变化对Fe_(83.5+x)B_(15-x)Cu_(1.5) 合金非晶形成能力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4.2.1 Fe含量变化对Fe_(83.5+x)B_(15-x)Cu_(1.5) 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
        4.2.2 淬态Fe_(85)B_(13.5)Cu_(1.5)合金的微观结构分析
        4.2.3 Fe含量变化对Fe_(83.5+x)B_(15-x)Cu_(1.5) 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
    4.3 Fe含量变化对Fe_(83.5+x)B_(15-x)Cu_(1.5) 合金淬态磁性能的影响
    4.4 热处理温度对Fe_(85)B_(13.5)Cu_(1.5)合金晶化过程和磁性能的影响
        4.4.1 热处理温度对Fe_(85)B_(13.5)Cu_(1.5)合金晶化过程的影响
        4.4.2 退火态Fe_(85)B_(13.5)Cu_(1.5)合金的微观结构分析
        4.4.3 热处理温度对Fe_(85)B_(13.5)Cu_(1.5)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4.5 Fe_(85)B_(13.5)Cu_(1.5)合金的有效成分区间的探究
        4.5.1 Fe-B-Cu合金具备良好非晶形成能力的有效成分区间
        4.5.2 Fe-B-Cu合金具备优异软磁性能的有效成分区间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l元素添加对Fe-B-Cu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以及软磁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Al元素添加对Fe-B-Cu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
    5.3 Al元素添加对Fe-B-Cu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
    5.4 Al元素添加对Fe-B-Cu合金淬态磁性能的影响
    5.5 热处理温度对Fe_(85)B_(13.1)Cu_(1.5)Al_(0.4) 合金晶化过程和磁性能的影响
        5.5.1 热处理温度对Fe_(85)B_(13.1)Cu_(1.5)Al_(0.4) 合金晶化过程的影响
        5.5.2 热处理温度对Fe_(85)B_(13.1)Cu_(1.5)Al_(0.4) 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论文的创新点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高饱和磁化强度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的研制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发展
        1.2.1 非晶纳米晶合金材料的发展历史
        1.2.2 非晶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
        1.2.3 非晶纳米晶合金的特征和结构
    1.3 Fe基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合金体系
        1.3.1 Fe-Si-B-Nb-Cu系合金
        1.3.2 Fe-M-B系合金(M= Nb,Zr,Hf等)
        1.3.3 Fe-Co-M-B-Cu系合金(M= Nb,Zr,Zf等)
    1.4 高饱和磁化强度Fe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的研究现状
        1.4.1 FeSiB系列非晶合金
        1.4.2 FeSiBPCu系列纳米晶合金
    1.5 高电阻率非晶纳米晶合金研究现状
    1.6 选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选题背景
        1.6.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的原材料和合金带材的表征测试
    2.1 制备合金带材的原料及测试仪器
        2.1.1 制备合金带材原材料
        2.1.2 合金带材的制备及表征仪器
    2.2 非晶纳米晶快淬合金带材的制备及热处理退火
        2.2.1 合金带材的制备
        2.2.2 带材的热处理
    2.3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方法
        2.3.1 物相分析
        2.3.2 微区成分分析
        2.3.3 微观组织分析
        2.3.4 软磁性能以及热稳定性分析
第三章 FeSiBP系非晶合金成分和工艺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过程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P替换Fe对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及磁性能的影响
        3.3.2 甩带速率对带材非晶形成能力和磁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饱和磁化强度FeSiBPCu系列纳米晶合金成分和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过程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P替换B对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磁性能的影响
        4.3.2 Cu替换Fe对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磁性能的影响
        4.3.3 Si替换B对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磁性能的影响
        4.3.4 热处理工艺对合金带材磁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少量Ca添加对FeSiBCu系纳米晶电阻率及磁性能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过程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Ca添加对合金微结构的影响
        5.3.2 Ca添加对合金软磁性能和电阻率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性能磁源的结构设计与励磁性能测试
    6.1 引言
    6.2 磁源的结构设计
    6.3 带铁芯螺线管磁场模拟
    6.4 新型磁源的设计与励磁性能测试
    6.5 无铁芯新型磁源励磁性能测试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中低磁导率的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制备和磁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非晶合金概况
        1.2.1 非晶合金的发展
        1.2.2 非晶合金的原理及制备
    1.3 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概况
        1.3.1 软磁材料概况
        1.3.2 非晶/纳米晶软磁
        1.3.3 Finemet
        1.3.4 合金中元素作用
    1.4 研究的课题及内容
        1.4.1 课题目标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合金成分设计以及制备与测试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方案
        2.2.1 实验设计路线
        2.2.2 实验设备及试剂
    2.3 样品制备
        2.3.1 原材料的选择
        2.3.2 母合金制备
        2.3.3 非晶带材制备
        2.3.4 退火热处理
    2.4 分析测试方法
        2.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4.2 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
        2.4.3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2.4.4 直流软磁性能测试
        2.4.5 电感测试
        2.4.6 硬度测试(维氏硬度)
第三章 Fe-Si-B-Cu-Nb-Ni合金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及软磁性能调节
    3.1 引言
    3.2 Si/B变化对FeSiBCuNbNi合金体系非晶形成、热稳定性及淬态软磁性能研究
        3.2.1 Si/B变化对FeSiBCuNbNi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影响
        3.2.2 调节Si/B对 FeSiBCuNbNi合金的晶化行为影响
        3.2.3 调控Si/B对淬态FeSiBCuNbNi合金带材软磁性能影响
    3.3 调节Si/B及退火工艺对FeSiBCuNbNi非晶纳米晶性能影响
        3.3.1 Si/B以及退火温度变化对FeSiBCuNbNi合金的结晶行为影响
        3.3.2 B含量变化对FeSiBCuNbNi纳米晶合金的软磁性能影响
        3.3.3 调节B含量对FeSiBCuNbNi合金磁芯的磁滞回线线性影响
    3.4 Ni替代Fe对 FeNiSiBCuNb合金非晶形成及淬态性能研究
        3.4.1 Ni的替代对FeNiSiBCuNb合金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影响
        3.4.2 Ni替代Fe对 FeNiSiBCuNb合金的晶化行为影响
        3.4.3 Ni的含量对FeNiSiBCuNb合金带材的淬态性能影响
    3.5 通过调节Ni含量对FeNiSiBCuNb纳米晶合金晶化行为、软磁性能及磁滞回线线性调控研究
        3.5.1 调节Ni含量对FeNiSiBCuNb合金的结晶行为分析
        3.5.2 Ni的成分调控对FeNiSiBCuNb合金的软磁性能影响
        3.5.3 Ni对 FeNiSiBCuNb合金的磁滞回线线性影响
        3.5.4 拉应力对合金磁芯性能影响
    3.6 本章总结
第四章 Co、Si含量对Fe-Si-B-Cu-Nb-Ni-Co合金体系软磁性能及磁滞回线线性影响
    4.1 引言
    4.2 Co的微量替代对FeCoSiBCuNbNi合金非晶形成及淬态性能研究
        4.2.1 Co的微量替代对FeCoSiBCuNbNi合金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影响
        4.2.2 Co成分调节对FeCoSiBCuNbNi合金的晶化行为影响
        4.2.3 Co的含量变化对FeCoSiBCuNbNi合金带材淬态性能影响
    4.3 Co的微合金化对FeCoSiBCuNbNi合金晶化行为及纳米晶软磁性能调控研究
        4.3.1 Co的微合金化对FeCoSiBCuNbNi合金的结晶行为分析
        4.3.2 调节Co含量对FeCoSiBCuNbNi合金的软磁性能影响
        4.3.3 Co的成分调节对FeCoSiBCuNbNi合金的磁滞回线线性影响
    4.4 Si含量变化对FeSiBCuNbCoNi合金体系非晶形成、热力学及淬态性能影响
        4.4.1 Si含量变化对FeSiBCuNbCoNi合金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影响
        4.4.2 Si成分占比对FeSiBCuNbCoNi合金带材的晶化行为影响
        4.4.3 调节Si/Fe对 FeSiBCuNbCoNi合金体系的淬态性能影响
    4.5 调节Si含量对FeSiBCuNbCoNi合金体系非晶纳米晶态性能影响
        4.5.1 改变Si含量对FeSiBCuNbCoNi合金体系的结晶行为影响
        4.5.2 Si/Fe对 FeSiBCuNbCoNi合金体系的软磁性能影响
        4.5.3 Si含量调控对FeSiBCuNb(Co Ni)合金的磁滞回线线性影响
    4.6 本章总结
全文总结
论文创新点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高性能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磁性材料概述
        §1.1.1 磁性材料发展概况
        §1.1.2 软磁材料简介及发展概况
    §1.2 铁基非晶软磁材料概述
        §1.2.1 铁基非晶软磁合金发展概况
        §1.2.2 非晶合金的制备技术
        §1.2.3 非晶形成能力判据
    §1.3 铁基纳米晶软磁材料概述
        §1.3.1 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发展概况
        §1.3.2 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制备技术
    §1.4 影响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性能的因素
        §1.4.1 合金成分对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性能的影响
        §1.4.2 热处理条件对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性能的影响
        §1.4.3 晶粒尺寸对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性能的影响
    §1.5 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应用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过程与方法
    §2.1 本实验技术路线
    §2.2 合金的制备设备及原理
        §2.2.1 母合金的制备
        §2.2.2 合金薄带的制备
        §2.2.3 非晶合金薄带的退火处理
    §2.3 合金的表征设备及原理
        §2.3.1 X射线衍射仪(XRD)
        §2.3.2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3.4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第三章 Fe_(84)Si_2B_(11)Cu_1P_2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制备及软磁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过程与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铜辊转速对合金薄带厚度的影响
        §3.3.2 铜辊转速对合金结构的影响
        §3.3.3 铜辊转速对合金薄带晶化行为的影响
        §3.3.4 铜辊转速对合金薄带软磁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l置换Fe对Fe_(84-x)Si_2B_(11)Cu_1P_2Al_x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及软磁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过程与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Al置换Fe对Fe_(84-x)Si_2B_(11)Cu_1P_2Al_x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
        §4.3.2 Al置换Fe对Fe_(84-x)Si_2B_(11)Cu_1P_2Al_x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
        §4.3.3 Al置换Fe对Fe_(84-x)Si_2B_(11)Cu_1P_2Al_x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4.3.4 退火温度对Fe_(84-x)Si_2B_(11)Cu_1P_2Al_x合金结构和软磁性能的影响
        §4.3.5 保温时间对Fe_(84-x)Si_2B_(11)Cu_1P_2Al_x合金结构和软磁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P替代B对Fe_(84)Si_2B_(13-x)Cu_1P_x合金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P替代B对Fe_(84)Si_2B_(13-x)Cu_1P_x合金结构的影响
        §5.3.2 P替代B对Fe_(84)Si_2B_(13-x)Cu_1P_x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
        §5.3.3 P替代B对Fe_(84)Si_2B_(13-x)Cu_1P_x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10)热处理工艺对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铁基纳米晶合金简介
        1.2.1 铁基纳米晶合金发展现状
        1.2.2 非晶形成能力判据
    1.3 纳米晶合金热处理工艺及其影响因素
        1.3.1 磁场热处理
        1.3.2 应力热处理
        1.3.3 纳米晶合金热处理工艺的影响因素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2章 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带材的制备与测试
    2.1 母合金的熔炼
    2.2 铁基纳米晶带材的制备
    2.3 纳米晶带材的尺寸与性能测试
        2.3.1 带材的宽度、厚度、密度测量
        2.3.2 叠片系数的测量
        2.3.3 XRD衍射分析
        2.3.4 DSC热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纳米晶磁芯的制备与热处理设备的开发
    3.1 纳米晶磁芯的制备方法介绍
    3.2 纳米晶条形磁芯的制备与卷轴尺寸的设计
    3.3 热处理设备的设计开发
    3.4 条形磁芯定型模具的设计开发
        3.4.1 对定型模具的要求
        3.4.2 定型模具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横磁热处理对纳米晶条形磁芯性能的影响
    4.1 磁场热处理方案的设计实施
    4.2 测试方法与实验结果
    4.3 测试结果分析
        4.3.1 不同加磁温度对磁芯电感系数的影响
        4.3.2 不同加磁温度对磁芯软磁性能的影响
        4.3.3 不同保温温度对磁芯电感系数的影响
        4.3.4 不同保温温度对磁芯软磁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应力热处理对纳米晶条形磁芯性能的影响
    5.1 应力热处理热处理方案的确定
    5.2 外加应力对微观结构的影响
    5.3 外加应力对软磁性能的影响
        5.3.1 饱和磁感应强度与矫顽力
        5.3.2 磁各向异性能
        5.3.3 有效磁导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四、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系列电感材料及器件的开发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具有优异高频磁导率的Fe基纳米晶合金的制备及其组织结构和磁性能的研究[D]. 郭瑞.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抗直流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制备与磁性能研究[D]. 张小雄.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Fe基非晶/纳米晶磁芯热处理工艺及性能研究[D]. 潘琳茹. 山东大学, 2021(09)
  • [4]FeNi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的结构演变及软磁性能研究[D]. 陈哲. 太原科技大学, 2021
  • [5]FeZrB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于万秋. 长春理工大学, 2020
  • [6]富铁型Fe-B-Cu-(Al)非晶纳米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王鑫.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高饱和磁化强度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的研制和应用研究[D]. 胡景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中低磁导率的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制备和磁性能研究[D]. 侯芳涛.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9]高性能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贺超.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10]热处理工艺对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D]. 李雪松.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标签:;  ;  ;  ;  ;  

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系列电感材料及器件的开发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