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海油田海底注水管线施工技术探讨

浅海油田海底注水管线施工技术探讨

一、滩海油田海底注水管道施工技术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崔国庆[1](2016)在《桥东油田青东5区块开发模式及油气集输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由于滩海油田处于滩涂和极浅水海区,大型的机械设备和船舶难以进入,给油气勘探开发及生产运行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由于滩海油田开发模式直接影响到油田的建设周期、总体投资及油田开发的整体效益,在目前的滩海油田开发中,有多种开发模式和油气集输工艺。由于其影响因素众多,必须针对具体工程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最终其开发模式及油气集输工艺。本课题以青东5区块开发工程为依托,对该工程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如何确定开发模式、油气集输工艺和污水处理工艺等关键技术难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从而确保该工程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通过国内外滩海油田开发模式的调研、分析,总结出影响滩海油田开发模式的主要因素;根据青东5区块的特点,针对可行的开发模式从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生产运行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确定其最优的开发模式为“滩海陆岸平台+进海路+陆上终端”。通过对青东5区块油气集输方式和原油脱水工艺的研究,确定青东5区块最佳的油气集输方式为全液上岸,原油脱水工艺宜采用“井口加药+管道破乳+大罐沉降脱水工艺”。开展了污水处理工艺研究,对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设备、技术特点及适应性进行研究,通过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的对比分析得出,确定青东5区块采用“除油+沉降+过滤”的重力污水处理工艺,并对主要的工艺设备进行了选型优化。

高志勇[2](2016)在《大港油田人工岛油田HSE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持续提高,海上油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作为近岸浅海油气开发的主战场--人工岛油田,在海洋油气的开采、处理和输送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海上溢油、人工岛及海底管道事故造成社会及环境影响巨大,需要油气作业者对海洋环境、人工岛及海底管道安全管理高度重视。20世纪90年代初,大港油田开始了滩海地区自营勘探工作,先后建设了埕海1-1、埕海2-1、2-2三座人工岛油田。由于从事海上油气开发建设的时间比较短,如何有效识别海洋环境下人工岛油田钻完井、开发生产、海底油气管道集输等过程中的安全环保风险及岛、路结构风险,并科学地进行基于风险管控的HSE管理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人工岛油田HSE研究现状和HSE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大港油田人工岛油田现状及其HSE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围绕大港油田人工岛油田全生命周期这一主线,针对设计、建设、钻完井、生产运行和弃置等阶段,开展HSE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价,并对照识别的成果,深入剖析目前HSE管理存在的问题,以风险受控为核心,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人工岛油田HSE管理体系及框架结构设计,通过优化的HSE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和体系要素,并对优化后的HSE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提出建议,为实现大港油田人工岛油田油气开发生产运行中HSE风险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有效管控提供参考。

李方[3](2013)在《埕海一区一号人工岛生产过程风险识别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洋石油作业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就是预测危险和预防事故,即预先对固有的和潜在的危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及发生事故后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找到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危险所在,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预防和消除这些危险。本课题立足于大港油田埕海一区一号人工岛的生产实际,重点完成以下工作:辨识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分析危险有害因素,从物料和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自然灾害和社会危害因素、重大危险源辨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识别、分析,利用对照经验法、安全检查表法、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等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最后根据评价得出的主要风险,利用JSA分析方法提出针对性的风险预防对策研究。为今后大港油田埕海1-1人工岛的生产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提供指导。

郑亚男[4](2013)在《海上退役采油平台造礁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海上油气设施在停止生产作业后,如果没有其他用途或合理理由,必须进行废弃处置。海上退役采油平台的弃置需要综合考虑成本费用、作业安全和环境风险等因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海上退役采油设施的主要弃置方案之一,平台造礁方案通过将平台废弃结构改造为人工鱼礁的方式对退役平台进行再利用。该方案不但能够节约拆除成本,降低海上作业的风险,减小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可以使退役平台的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利用,在渔业增殖和改善退役油区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首次以平台造礁工程的全部作业流程为研究对象,以构建平台造礁工程技术体系框架为研究目标,运用系统工程分析法和工作分解结构(WBS)的原理,系统地研究了平台造礁工程所涉及的资料收集、环境与设施调查、工程可行性论证、平台拆除、礁体设计与布局、鱼礁加工与投放、工程验收以及后续跟踪调查与评价等技术环节,提出了平台造礁工程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构建了海上退役采油平台造礁工程技术体系,并以埕岛油田海上退役平台造礁示范工程为例,通过对鱼礁投放前后示范区的海洋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监测,对平台造礁示范工程的适宜性、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渔业增殖、生态修复)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为我国开展平台造礁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依据,并为国家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相关规范、规程和条例提供参考。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提出了平台造礁工程可行性论证的原则、依据与方法。对平台造礁方案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平台造礁论证的总体原则,提出了平台造礁工程论证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充分搜集平台所在海区的相关环境背景资料和平台设施的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调查监测并分析现状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通过对各种资料整理、分析,从人工鱼礁建设对水文、地质、水质和生物资源等方面的要求来论证平台造礁工程的可行性。(2)构建了海上退役平台的人工鱼礁改造工程的技术框架和体系。对海上退役采油平台拆除工作以及平台造礁工作的整个流程进行梳理,并对每一关键技术环节进行分析和说明。平台造礁工程的主要程序包括退役平台设施的清洗、拆除,以及鱼礁礁体的布局、设计、加工和投放。(3)确定了平台造礁工程验收和后期跟踪调查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从验收条件、标准和验收内容等方面规范平台造礁工程的验收流程;从水质、沉积物、生物、流场和礁体现状等方面对平台造礁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监测,建立平台造礁工程的跟踪调查制度和环境影响后评估指标体系。(4)通过对埕岛油田海域水体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现场调查,确定了鱼礁投放地址,并对礁址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埕岛油田海域的地势、地质条件,水质条件,水体流速,水深以及生态渔业条件均满足人工鱼礁的选址要求,故选择埕岛油田CB6A平台栈桥北海域作为平台造礁示范工程实施海域。(5)分析了平台造礁示范工程对该海域水质及沉积物的环境修复效应。与对照区相比,鱼礁投放区悬浮物浓度明显升高,鱼礁建设所产生的上升流可能是导致悬浮物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上升流携带底层营养盐与表层海水充分交换,增加了海水营养盐的含量(硝氮、氨氮、化学需氧量、磷酸盐、总磷等),促进各种藻类的生长从而提高了海域初级生产力。(6)研究了平台造礁示范工程对该海域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礁群建成15个月时,礁群高度与建成2个月时的礁群高度相差不大,且礁群未发生明显倒塌,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与对照区相比,投礁后鱼礁区浮游植物数量增加,而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数量减少,这可能与鱼类对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摄食有关;鱼礁区的渔业资源密度高于对照区,约为对照区的1.6倍。

李国宝[5](2013)在《南堡浅海海底管线悬跨机理及治理研究》文中认为海底管线是海上石油生产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上油田的整个生产系统有机的联系纽带,海底管线的正常运行是海上原油生产的重要保障。随着海底管线投入生产运行的时间愈长,其立管在海况及管线本身的内外作用下悬空现象也会日益严重。在进行管线悬空治理时,必须从治理的可行性、可靠性、治理成本以及事故后果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采用最适合本海区悬空治理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因海底管线悬造成的海底管断裂而发生的溢油事故的风险,避免海洋生态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最近两次时间间隔不到一年的南堡1-3D两条海底管线的勘测资料对比分析,发现目前海底管线所处的海床仍处在不稳定的活动状态,管线裸露、悬空、移位等问题非常明显。其中造成南堡1-3D海底管线吸沙区管线裸露、悬空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吸沙区回淤过程中,坑边缘区域泥土流失;2010年海底管线治理过程中大量回填碎石改变原来流场,导致吸沙区附近海床冲刷;海床的自然泥沙运动时,部分海床区域存在一定的冲刷现象;管线埋设较浅,大部分区域埋深不足0.5m等几个方面。另外,针对南堡浅海的实际情况,本文首先对该海域海底地层的土质特征及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海底管线的海底泥沙的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其次,在分析国内外管线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南堡浅海地区的海底管线的悬空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管线悬空长度的计算方法。再次,在对海底管线状况,特别是南堡浅海的海底管线悬空状况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海底管线的防治和治理措施,为海底管线悬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指导。最后,结合南堡浅海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该地区的海底管线悬空成因及人工队块石和挖沟等补救措施做了初步的探讨,并给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法,为日后类似的施工问题提供借鉴意义。

黄新生,张波[6](2011)在《滩海油田开发海上工程系统的基本模式》文中指出滩海油田开发中海上工程系统的选用,必须以开发方案为基础和主导,并综合考虑海洋环境、油藏条件、开发阶段等多方面因素,通过总体优化和比选加以确定。概述了在概念性方案阶段、试采和早期生产阶段、规模建设阶段可供海上工程系统选用的海上工程系统模式。对于环境敏感的滩海地区,在选择和确定海上工程系统方案时,应严格依据有关海洋环境法规,慎重选择海上工程系统构筑物的类型,控制海上构筑物的规模,优化构筑物的结构,减少大规模的海上施工。文中还列举了国内外的成功案例。

黄新生,李健[7](2011)在《滩海油田开发的基本工程环境特点》文中认为介绍了滩海油田的工程环境包括风、浪、潮差和风暴潮、海流、冰情、海床地貌和工程地质等的特点。分析了滩海油田开发面对的海洋法规环境。论述了滩海油田依托陆上开发、相邻油田联合开发、采用小型装置、邻近人文和经济发达区以及生态敏感区等开发生产特点。基于滩海油田的工程环境、海洋法规环境、开发生产特点,总结了滩海油田开发对海洋工程装备和工程设施的特殊要求:采用移动式及便于拆装的模块化平台;采用适应极浅水和潮间带的两栖运载装备;应考虑防冰、抗冰措施等。

刘真[8](2010)在《胜利海上油田开发模式及适应性分析》文中提出对国内外海上油田海工工程开发模式进行了调研,对比分析胜利海上油田开发方式、海工建设模式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按照不同水深和不同地质条件,采用多种结构形式,以达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并针对埕岛油田主体区域的油藏开发规划,进行海工工程的适应性分析,提出未来的发展规划。

刘锦昆,闫相祯[9](2009)在《埕岛油田海底管道建设安全问题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埕岛油田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底地质条件、复杂的管网布置及其使用年限(主要涉及腐蚀问题),加上人为因素(抛锚、盗油等),给海底管道安全运行带来较大隐患及风险。文章结合埕岛油田海底管道运行现状,分析了海底管道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如对管道进行定期检测,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采用挠性软管,开发海底管道安全保障系统。

李巨川[10](2009)在《滩海油田海底管道海上施工技术》文中认为胜利埕岛油田地处滩海,水深0m-14m,主要依靠海底管道系统输送所产原油、天然气及对地层注水。本文对滩海海底管道海上施工的关键工序和一些较为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进行了探讨。

二、滩海油田海底注水管道施工技术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滩海油田海底注水管道施工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桥东油田青东5区块开发模式及油气集输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应用概况
        1.2.1 滩海油田开发模式
        1.2.2 油气集输工艺
        1.2.3 污水处理工艺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青东5区块开发模式的研究
    2.1 滩浅海油田开发模式调研
        2.1.1“钢平台+海底管线+陆上终端”模式
        2.1.2“滩海陆岸平台+进海路+陆上终端”模式
        2.1.3“人工岛+海底管线+陆上终端”模式
        2.1.4“钢平台+人工岛+海底管线+陆上终端”模式
        2.1.5 国内外滩海油田开发模式调研小结
    2.2 青东5区块开发模式的确定
    2.3 小结
第三章 油气集输工艺的研究
    3.1 青东5区块总体集输工艺
        3.1.1 油气集输方式
        3.1.2 原油脱水工艺
    3.2 滩海陆岸平台油气集输工艺的研究
        3.2.1 破乳剂的筛选及破乳剂加入量的确定
        3.2.2 滩海陆岸平台加热方式的选取及加热负荷的计算
        3.2.3 两相分离器类型的选取及尺寸的计算
        3.2.4 掺水量的确定
        3.2.5 输送管径的优化
        3.2.6 滩海陆岸平台油气集输工艺流程
    3.3 陆上终端油气集输工艺的研究
        3.3.1 陆上终端脱水工艺的确定
        3.3.2 三相分离器尺寸的计算
        3.3.3 大罐沉降温度及破乳剂加入量的确定
        3.3.4 大罐尺寸规格的计算
        3.3.5 大罐沉降开式或密闭流程的选取
        3.3.6 陆上终端加热炉加热负荷的计算
        3.3.7 装车泵及装车鹤管规格的计算
        3.3.8 陆上终端油气集输工艺流程
    3.4 小结
第四章 污水处理工艺研究
    4.1 补水水源的选取
    4.2 污水处理工艺的确定
        4.2.1 重力污水处理工艺
        4.2.2 气浮污水处理工艺
        4.2.3 污水处理工艺的确定
    4.3 净化剂的筛选
        4.3.1 污水自然沉降实验
        4.3.2 净化剂效果评价实验
        4.3.3 污水加药沉降实验
    4.4 一次沉降罐及混凝沉降罐沉降时间的选取及尺寸的计算
        4.4.1 一次沉降罐沉降时间的选取及尺寸的计算
        4.4.2 混凝沉降罐沉降时间的选取及尺寸的计算
    4.5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大港油田人工岛油田HSE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价值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HSE管理理论概述
    2.1 风险分析评价理论
        2.1.1 安全检查表法
        2.1.2 HAZID分析评价
        2.1.3 危险及可操作性分析法
        2.1.4 火灾爆炸风险评估
        2.1.5 计算流体力学气体扩散模拟
        2.1.6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2.2 HSE管理相关理论
        2.2.1 HSE管理定义
        2.2.2 HSE管理理念
        2.2.3 HSE管理的系统原则
        2.2.4 相关HSE管理理论
第3章 大港油田人工岛油田HSE管理现状分析
    3.1 中石油人工岛油田HSE管理体系
    3.2 大港油田人工岛油田基本情况
    3.3 大港油田人工岛油田HSE管理现状
        3.3.1 HSE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3.3.2 风险识别管控
        3.3.3 应急管理
    3.4 小结
第4章 大港人工岛油田全生命周期HSE风险识别管理问题分析
    4.1 人工岛油田全生命周期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4.2 大港油田人工岛油田全生命周期各阶段HSE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价
        4.2.1 设计阶段
        4.2.2 施工建设阶段
        4.2.3 钻完井阶段
        4.2.4 试生产与生产阶段
        4.2.5 弃置阶段
        4.2.6 全生命周期各阶段HSE管理的主要风险因素
    4.3 大港油田人工岛油田HSE管理问题分析
        4.3.1 HSE管理体系没有覆盖人工岛油田全生命周期各阶段
        4.3.2 风险识别的领域不完整
        4.3.3 缺乏对风险识别与评估工具、方法的实践应用
        4.3.4 风险管控措施不够系统和全面
        4.3.5 与多方联动的应急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4.4 小结
第5章 大港人工岛油田HSE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及实施建议
    5.1 优化的HSE管理体系整体框架结构设计
        5.1.1 优化的HSE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5.1.2 优化的HSE管理体系概要
    5.2 优化的体系内容
        5.2.1 体系要素的优化
        5.2.2 构建区域应急联动处置长效机制
    5.3 体系优化后的几点实施建议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埕海一区一号人工岛生产过程风险识别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选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埕海一区一号人工岛项目概况
    2.1 项目总体概况
        2.1.1 大港油田公司简介
        2.1.2 滩海开发公司简介
        2.1.3 项目简介
    2.2 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潮汐
        2.2.3 地震
        2.2.4 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
    2.3 人工岛平面布局
    2.4 工艺流程概述
        2.4.1 生产工艺流程
        2.4.2 事故流程
        2.4.3 注水
        2.4.4 辅助流程
        2.4.5 主要设备
    2.5 公用工程
        2.5.1 电气
        2.5.2 供水
        2.5.3 通信系统
        2.5.4 暖通
    2.6 控制系统
    2.7 消防
        2.7.1 消防范围及消防方式
        2.7.2 消防系统设置
    2.8 救生、逃生与助航
第三章 人工岛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
    3.1 人工岛物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1.1 原油
        3.1.2 天然气
        3.1.3 破乳剂
        3.1.4 天然气凝液
        3.1.5 柴油
        3.1.6 导热油
    3.2 人工岛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3.2.1 火灾、爆炸
        3.2.2 中毒和窒息
        3.2.3 灼烫
        3.2.4 腐蚀危害
        3.2.5 触电危害
        3.2.6 静电危害
        3.2.7 机械伤害
        3.2.8 物体打击
        3.2.9 高处坠落
        3.2.10 车辆伤害
        3.2.11 井喷失控危险
        3.2.12 淹溺
        3.2.13 低温危害
        3.2.14 高温危害
        3.2.15 噪声危害
        3.2.16 检维修作业危险有害因素
        3.2.17 管理和人为影响因素分析
    3.3 人工岛自然灾害和社会危害因素分析
        3.3.1 自然灾害危害因素
        3.3.2 社会危害因素
    3.4 人工岛重大危险源辨识
        3.4.1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3.4.2 重大危险源辨识
第四章 人工岛评价单元划分及符合性评价
    4.1 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
        4.1.1 评价单元的划分
        4.1.2 评价方法的选用
    4.2 符合性评价
        4.2.1 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评价
        4.2.2 设施、设备、装置及工艺方面的安全性评价
        4.2.3 物料、产品安全性评价
        4.2.4 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配套性评价
        4.2.5 安全预评价与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评价
        4.2.6 试生产情况评价
        4.2.7 周边环境适应性和应急救援有效性评价
        4.2.8 人员管理和安全培训充分性评价
第五章 人工岛事故发生可能性预测及安全对策措施研究
    5.1 道化学评价单元的划分
    5.2 道化学公司(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5.2.1 评价过程
        5.2.2 评价结论
    5.3 安全对策措施研究
        5.3.1 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措施
        5.3.2 生产过程中安全对策措施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海上退役采油平台造礁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上退役石油设施的拆除
        1.2.2 海上退役平台的鱼礁改造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学术构想与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平台造礁工程可行性论证
    2.1 平台造礁工程论证的总体原则
    2.2 海区环境背景资料的收集
    2.3 海区海洋环境调查与评价
        2.3.1 调查内容
        2.3.2 调查方法
        2.3.3 评价方法与标准
    2.4 海上退役采油设施调查
        2.4.1 调查方式
        2.4.2 调查内容
    2.5 相关报告的编制
        2.5.1 可行性论证报告
        2.5.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3 海上退役采油平台的拆除
    3.1 封井
        3.1.1 一般原则
        3.1.2 封井作业技术要求
        3.1.3 封井作业所用的材料
        3.1.4 封井作业程序
    3.2 海上退役设施清洗
        3.2.1 一般原则
        3.2.2 准备工作
        3.2.3 清洗方式
        3.2.4 清洗作业
        3.2.5 污染控制措施
    3.3 海上退役设施的拆除
        3.3.1 拆除范围
        3.3.2 拆除方法
        3.3.3 井口拆除
        3.3.4 平台上部组块拆除
        3.3.5 导管架拆除
        3.3.6 海底管道的处置
4 海上退役采油平台造礁
    4.1 平台造礁总体布局
        4.1.1 一般原则
        4.1.2 礁区范围与规模
    4.2 礁体设计
        4.2.1 一般原则
        4.2.2 礁体设计程序
        4.2.3 礁体设计依据
    4.3 礁体材料选择
        4.3.1 混凝土
        4.3.2 其他礁体材料
    4.4 鱼礁单体设计
        4.4.1 礁体的体积
        4.4.2 礁型的选择
        4.4.3 选型与图纸绘制
    4.5 鱼礁加工
        4.5.1 一般原则
        4.5.2 混凝土鱼礁单体加工
        4.5.3 钢结构鱼礁单体加工
    4.6 礁体的吊装与投放
        4.6.1 投礁方案编制
        4.6.2 鱼礁捆扎
        4.6.3 试吊
        4.6.4 正式投礁作业
        4.6.5 礁区的标识
5 工程验收及后续评价
    5.1 工程验收
        5.1.1 验收条件
        5.1.2 需准备的资料
        5.1.3 验收内容
    5.2 平台造礁效应的跟踪调查与评价
        5.2.1 平台造礁效应调查
        5.2.2 平台造礁效应评价
6 埕岛油田退役平台造礁示范工程研究
    6.1 研究区环境调查与评价
        6.1.1 研究区概况
        6.1.2 水质调查与评价
        6.1.3 沉积物调查与分析
        6.1.4 研究区生态调查
    6.2 埕岛平台造礁工程适应性评价和建设
        6.2.1 礁址适宜性评价
        6.2.2 平台造礁总体布局
        6.2.3 鱼礁的设计与加工
        6.2.4 鱼礁投放
    6.3 平台造礁示范工程环境效应研究
        6.3.1 示范工程礁体稳定性分析
        6.3.2 示范工程海域水质变化特征
        6.3.3 示范工程海域沉积物变化特征
        6.3.4 示范工程海域生态系统调查
        6.3.5 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创新性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水质及底质调查记录表
附录 B 底栖生物调查记录表
附录 C 封井作业水泥用量的计算公式
附录 D 鱼礁着底冲击力的计算公式
附录 E 波浪中鱼礁稳定性测试
附录 F 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附录 G 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检测方法
附录 H 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和抗压设计值
附录 I 普通模板荷载计算方法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南堡浅海海底管线悬跨机理及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海底管道悬跨一般处理方法
        2.3.1 防治措施
        2.3.2 治理措施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资料收集
        3.2.2 管线悬跨长度计算
4 研究区域概况
    4.1 地理位置
    4.2 气象条件
    4.3 研究区域泥沙运移情况
5 研究区海管悬跨分析及措施
    5.1 研究区海底管线现状
        5.1.1 管线裸露情况
        5.1.2 管线悬跨情况
    5.2 研究区域海底管线悬跨成因分析
    5.3 研究区海底管线悬跨处理措施
        5.3.1 海底管线悬跨治理方案
        5.3.2 海底管线后挖沟方案
        5.3.3 海底管线后挖沟实施方案
        5.3.4 完成后测量管线情况
        5.3.5 施工完后管线情况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6)滩海油田开发海上工程系统的基本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念性方案阶段的海上工程系统模式及其选择
    1.1 依托开发
    1.2 油田群开发
    1.3 分期分批开发
    1.4 根据存在条件选择海上工程系统模式
2 试采和早期生产阶段的海上工程系统模式
    2.1 滩海 (海上) 油田的早期生产
    2.2 滩海油田早期生产阶段的海上工程系统
        2.2.1 移动式试采 (生产) 平台
        2.2.2 简易井口平台和具有简易生产设施的油轮
3 规模建设阶段的海上工程系统模式
    3.1 大型整装油田采用的海上工程系统
        3.1.1 中心生产处理平台模式
        3.1.2 中心处理平台与卫星平台及其他形式生产系统相配合的模式
        3.1.3 人工岛模式
    3.2 边际性油田采用的海上工程系统
4 敏感环境条件与海上工程系统模式
    4.1 里海浅海生态区采用的模块化平台
    4.2 滩海生态区采用的紧凑型环保人工岛

(7)滩海油田开发的基本工程环境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滩海油田的工程环境特点
    1.1 水深及滩海区带的划分
    1.2 风、浪
    1.3 潮差和风暴潮
    1.4 海流
    1.5 冰情
    1.6 海床地貌和工程地质条件
        1.6.1 海床地貌
        1.6.2 海床工程地质
    1.7 地震
2 滩海油田的法规环境
    2.1 直接影响滩海油田开发的海洋环境法规
    2.2 滩海油田开发必须遵守的海洋安全基本法规
3 滩海油田的开发生产特点
    3.1 近岸特点和依托开发
    3.2 通过小型化和联合开发利用边际油田
    3.3 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是油田开发的基础
4 滩海油田开发对海洋工程装备和工程设施的特殊要求
    4.1 适应滩海浅吃水的移动式及便于拆装的模块化平台
        4.1.1 轻型移动式平台
        4.1.2 模块化桩基平台
    4.2 适应极浅水和潮间带的两栖运载装备
    4.3 抗冰
    4.4 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干扰
        4.4.1 采用集约式紧凑海上设施, 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干扰
        4.4.2 采用透流结构, 减少构筑物对流场的干扰
        4.4.3 减少海上施工对海洋的干扰

(9)埕岛油田海底管道建设安全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埕岛油田海底管道现状
2 埕岛油田环境及地质特点
3 埕岛海底管道类型
    3.1 海底输油管道
    3.2 海底输气管道
    3.3 海底注水管道
    3.4 海底登陆管道
4 主要安全隐患及原因
    4.1 海底管道悬空
    4.2 不良地质现象
    4.3 立管支撑固定卡损坏或不匹配
    4.4 船舶锚击及船舶撞击
    4.5 管道腐蚀
    4.6 海底管道及电缆交叉
    4.7 海堤防护加固
    4.8 人为破坏
5 安全措施
    5.1 对管道定期检测, 并作出安全评估
    5.2 针对安全隐患, 对海底管道进行综合治理
    5.3 采用先进技术, 提高管道抵抗风险的能力
        5.3.1 挠性软管的应用
        5.3.2 海底管道安全保障技术开发与应用
    5.4 加大监管力度, 建立管道运行状态数据库

(10)滩海油田海底管道海上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海上施工工艺简介
2 拖管
    (1) 拖管方法。
    (2) 管线拖航就位。
3 海上接口
    (1) 水深大于2m水域管线接口。
    (2) 水深小于2m水域管线接口。
4 立管安装
5 结束语

四、滩海油田海底注水管道施工技术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桥东油田青东5区块开发模式及油气集输技术研究[D]. 崔国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6)
  • [2]大港油田人工岛油田HSE管理研究[D]. 高志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04)
  • [3]埕海一区一号人工岛生产过程风险识别与对策研究[D]. 李方.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07)
  • [4]海上退役采油平台造礁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研究[D]. 郑亚男.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1)
  • [5]南堡浅海海底管线悬跨机理及治理研究[D]. 李国宝.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8)
  • [6]滩海油田开发海上工程系统的基本模式[J]. 黄新生,张波. 石油规划设计, 2011(02)
  • [7]滩海油田开发的基本工程环境特点[J]. 黄新生,李健. 石油规划设计, 2011(01)
  • [8]胜利海上油田开发模式及适应性分析[A]. 刘真. 2010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0
  • [9]埕岛油田海底管道建设安全问题的思考[J]. 刘锦昆,闫相祯. 石油工程建设, 2009(S1)
  • [10]滩海油田海底管道海上施工技术[J]. 李巨川. 内江科技, 2009(01)

标签:;  ;  ;  ;  

浅海油田海底注水管线施工技术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