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和配线架割接技术连接

开关和配线架割接技术连接

一、交换机及配线架割接中的技术衔接(论文文献综述)

毕凌飞[1](2018)在《某供电公司基于IMS行政交换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电力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对国网某供电公司行政交换网的覆盖水平和业务要求不断提高,为坚强智能电网提供有力的通信保障。当下运行的行政交换网依靠的是电路互换技术,主要工作模式是实现语音、传真等窄带通讯性能,并且连接到公共网络当中。本课题基于研究IMS技术的产生条件及存在的意义以及对比分析IMS技术和软交换的优点、缺点发现,IMS具有较多优点,其接入无关、业务与网络独立、承载控制分离的优点尤为突,除此之外,IMS技术以标准开放方式实现网络与业主服务器之间的借口通讯,此举有利于业务的研发、布署和使用,便于实现电力实际生产、主要办公业务与通信信息业务的融合。从业务提供能力、技术先进性、产品生命力、标准化情况、演进难度及管理维护等多个方面通过充分对比论证,结合几家国网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某供电公司行政交换网构建的实际状况,确定国网某供电公司以及所属五家县区公司的行政交换网采用上文提到的IMS技术作为后续研发的方向。确保基于IMS技术的行政交换网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能够担负起原有功能和用途,依据渐序渐进、协同共存、相辅相成的原则,实现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某供电公司行政交换网逐步由电路交换方式向分组交换方式的重大转变。同时,重点要发挥IMS控制和业务分离的特点,在电力领域当中积极推广IMS技术特殊业务的研究探索,逐渐实现IP终端和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在办公计算机试点部署软终端,实现与信息系统融合,提高通信效率。

高艳[2](2017)在《无锡电子政务外网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政府部门需运用现代信息网络与现代数字技术打造电子政务外网,将管理、服务职能通过网络提供。无锡电子政务外网建设项目覆盖面广、投入高、影响巨大,直接关系到政府的服务职能,必须对项目整体进行宏观掌控,充分做好前瞻性考虑,严肃保证项目质量。但通信工程领域的项目没有可以科学度量分析的指标,也就没有办法充分发挥精益六西格玛的科学分析优势,而全面质量管理却过分强调计划、执行、检查及行动的阶梯上升,关注每一个过程对下一个过程的促进。关注的焦点不同,导致采用单一方法很难全面掌控复杂项目的整体质量。本文详细分析了无锡电子政务外网项目各阶段质量管理的关键点。在项目启动阶段,主要是质量管理组织架构的确立。在项目设计阶段,需要关注网络安全问题和方案先进性问题。在项目实施阶段,影响项目质量的主要问题是施工质量、施工环境和施工进度问题。在项目验收和后期保障阶段,主要是文档的交接和资源数据的管理问题。针对项目各阶段的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几种项目质量管理方法,成功实现项目整体质量控制。在项目全局控制上采用全面质量管理,对项目的启动、设计、实施及验收进行控制。在项目启动阶段,建立矩阵式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体系,确定公司质量管理架构。在项目设计阶段,确保设计方案的网络安全性和先进性。在项目实施阶段,对可以科学统计分析的部分采用精益六西格玛原理进行精益提高,达到更好的施工水平;对于施工环境及物料管理采用“6S”管理方法,提高材料利用率,提升客户及员工满意度。在项目验收和后期保障阶段,建立科学的验收流程,确保交付文档及资源的完整性和系统管理。项目的成功实施,验证了综合项目管理的可行性,提高了复杂项目质量管理能力,为今后复杂项目管理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张蓉[3](2016)在《变电站老站改造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上海电网历史悠久,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投运了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西郊站,随着近20年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上海已建成投运117座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形成了典型的特大型城市电网主网架;但随着一些如西郊、蕴藻浜等投运时间超过20年的中心城区变电站逐渐暴露出设备可靠性低、土建老化严重、网架结构不合理及变送电能力与负荷增长不匹配等诸多问题,对整个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隐患,需要结合电网结构优化来进行彻底有序改造。本文通过对蕴藻浜老站改造工程的全过程实例分析,并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及工程实践经验,归纳了变电站老站不停电改造的合理流程;研究了变电站老站改造过程中的不停电遥控验证试验技术,提出了不停电遥控试验的改进方法;详细分析了老站改造过程中的接地网变化,提出了接地网改造的优化方案;结合蕴藻浜老站改造工程的实际情况,提炼出老站改造的典型经验和典型改造流程。本文可以为今后的老站改造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达到改造全过程可控、能控、在控的目标;改造期间对电网影响最小、停电时间最短,改造后新站供电可靠性高、输送容量大、故障自愈能力强、环境融合度高的现代化变电站。

陈松明[4](2016)在《以成本控制为导向的下一代光接入网设计的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电信业务的不断丰富以及电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现有铜缆的接入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开展高速率宽带业务的需求。对运营商来说,开展“光进铜退”,通过光纤网络的敷设,进行网络转型和宽带化改造,提升网络对业务的支撑能力,是电信产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由于其结构简单、低成本、可靠行强的网络拓扑,以及能够提供高宽带业务的特点,是光纤网络建设所依托的架构。在接入层,PON在各方面优于传统的接入方式,已经发展出EPON和GPON两大标准阵营,根据本身的技术特点,在实际应用里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在设备功用特性、相互贯通性、链式产业发展、成本控制方面有着成熟运用的EPON和GPON已经成为无源光接入技术的标准。然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产生并推动了IPTV、高清电视、3D电视、移动多媒体等新兴互联网业务,由此带来飞速剧增的信息传输带宽需求,当下采用的EPON、GPON技术甚至10G PON系统也逐渐捉襟见肘。因此,面对继续增长的宽带网络需求,立足长远发展,需要对下一代无源光网络进行研究。文章简要的介绍了由PON到NG PON过程中涉及的技术演进,说明了基于TWDM-PON技术的下一代无源光网方案的系统结构和标准化情况,并以智能ODN作为设备智能化的代表,讲解智能网络设备的发展。通过成本分析,分析了NG-PON在目前以将来商用化的可行性。文章最后进行总结并对今后无源光接入网络的发展提出展望。

顾潇菊[5](2016)在《ADSL宽带服务整治工程进度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当今中国的电信行业竞争激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在固话、宽带以及各类电信增值业务上相互比拼。特别是在宽带市场,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为了保持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从2009年底逐步开始光网宽带的建设,实施光纤到户战略,为公客和商客用户提供高带宽的接入。从2000年至今,走过黄金十年的ADSL宽带业务增长乏力,用户数量逐渐减少,已经进入业务维持期。随着光纤到户的推广,宽带用户越来越转向高带宽的FTTH宽带。高质量的ADSL用户数在减少,ADSL总用户数也在减少,这样的结果造成用户障碍申告率显着提高,客户满意度下滑明显。对ADSL宽带服务的整治工作势在必行。但是根据以往电信服务质量整治项目的经验,结合目前宽带上网服务的现状来看,整治项目在进度管理方面有很多不足。本文分析了过去整治项目从开始到完成,项目在进度管理上的各个环节,发现项目往往有目标但缺乏一个明确的进度计划,由于团队成员隶属于各独立部门,这样的人员组织结构对项目进度有所拖累。项目经理难以掌控团队,团队成员的职责也不清晰。另外进度计划实施总缺乏有效的偏差调整体系,进度难以控制,最终进度管理的成果也很难以量化的形式来衡量。课题作者基于以往的整治项目经验,把项目进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F局ADSL宽带服务整治工程中,探索项目进度管理中的优化措施,针对整治工程进度计划的制定,采用任务分解法、责任分配矩阵、甘特图等方法;针对整治工程进度计划的控制,制定了进度控制流程,建立起进度控制的实施体系,及时发现偏差并有效调整偏差,最终达到设定目标用户故障申告率低于10%,并将项目进度管理成果以制度化保存。

徐晓蕊[6](2013)在《移动通信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移动通信全业务激烈竞争环境和4G时代的到来,如何在网络规模和容量快速扩张的基础上整合现有分散的网络资源基础数据,加强网络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深度挖掘,提升公司全业务运营和服务能力,是当前移动通信运营商面临的严峻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建设移动通信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提高业务开通效率和开通灵活性,为全业务竞争提供更为有利的支撑手段。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益;实现对公共资源的统一管理,改善各个专业对公共资源交叠管理的现状;实现从网络管理到业务管理的提升,为业务层应用提供基础:实现对跨专业业务开通、综合监控、综合分析、网络规划等综合类应用的支撑。本论文从安徽移动网络资源现状和实际需求出发,研究移动通信系统资源及资源管理,综合运用资源建模关键技术,设计和实现了移动通信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研究移动通信系统资源及资源管理,对安徽移动现有各种资源管理系统及网管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总结了当前现有网络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系统资源分层模型设计思想和资源管理范围。2.综合运用资源建模、拓扑工具、中间件、流程引擎技术,构建移动通信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资源管理基本应用、资源存量管理、拓扑管理平台、资源业务流程管理平台、资源设计器、资源服务接口六大软件模块。3.设计并实现了移动通信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资源应用功能域(服务开通、资源调度、资源拓扑、综合查询、统计报表)、资源存量管理功能域(空间资源、物理资源、逻辑资源、业务资源、码号资源、基本存量管理、资源字典)、数据共享发布域(数据共享、数据发布、访问控制、共享服务)、基础工具功能域(元数据建模、数据导入/导出、数据质量管理、模板管理、系统管理)四大功能域。4.系统上线后运行情况和应用效果评估、总结。

徐晓伟[7](2013)在《长兴地区电力SDH传输网优化升级的研究》文中指出SDH(同步数字传输体系)光纤通信网是电力系统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通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长兴电网的迅速发展,现代化电网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对SDH通信网的容量、传输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兴地区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已经不能满足各种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优化升级改造。本文从长兴电力通信网入手,结合国内外SDH传输网发展的趋势,通过对业务需求的统计和分析、网络拓扑分析、网络安全及可靠性分析,找到了长兴电力通信网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最新的通信技术、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技术,结合长兴电力SDH环网建设,提出了优化升级改造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此次优化升级工作涉及长兴电网管理及调度的变电所实时数据传输网络,包括所辖110kV变电所、35kV变电所及接入长兴局光纤通信网的用户电厂和用户变电所。此篇论文主要侧重于在对通信网业务需求、现有通信资源及电网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长兴电力SDH传输网络的建设、扩容、优化及改造提出方案和投资估算,这些内容均是长兴电力SDH传输网升级改造过程中的工作经验总结,既是对业务工作的一次提炼,也为其他单位今后类似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经验,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陈智[8](2012)在《OSS系统智能割接功能设计》文中研究表明OSS即OPERATION SUPPORT SYSTEM,中文翻译名为运营支撑系统。OSS系统在企业(特别在是电信行业)IT战略规划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于OSS系统来说,面对客户是不可见的;但是面对电信运营商,它是一个综合的业务运营和管理平台,同时也是真正融合了传统IP数据业务与移动增值业务的综合管理平台。目前,OSS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系统部署的集中化、管理范围的综合化、客户导向的市场化、快速敏捷的流程化。当前OSS发展的热点体现在光网络、NGN和3G网管的构建上其中,光网络是目前中国本土运营商建设的重点。由于各个厂家的设备在市场需求下迅速的升级,造成目前的OSS系统不能完全的满足新业务的需要。在这样的情景下,如果快速的建设灵活的OSS系统,就成了中国本土运营商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随着编码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页应用的大量需求,必须要有一套适应现有网络环境和硬件环境的OSS系统去处理各种业务。同时由于新业务的不断涌现,简单的OSS系统应用已经不能完全涵盖到运营商日常的业务。所以一个健壮并且优秀的OSS系统,应该完善的从数据库到应用服务器,从应用服务器到前台展示都能有良好的人机交互和智能处理。同时为了配合业务需要,OSS系统的工作权重将会越来越多的放到各种环境的割接功能上,以快速响应市场要求和建设要求。本论文主旨在于设计出一套基于Spring框架的,灵活的,并且可以复用的系统结构。通过良好的应用服务代码,去简单的展示出资源提供运营商维护人员操作。同时简化各种割接场景的操作步骤。通过尽可能少的界面去完成目前光进铜退业务的割接需要。不但为运营商本身日常工作提供便利,同时也为软件厂商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齐飞[9](2012)在《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管线和设备资源作为中国电信的关键性、战略性资源,是中国电信全面覆盖客户能力的最直接体现,全面体现了中国电信的核心竞争力。2003年山东电信上线的资源管理系统已经与高速发展的网络建设严重脱节,为了能更加有效的管理资源数据,更好的支持网络的建设和市场的发展,山东电信急需建设一套新的资源管理系统。论文首先阐述了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现状、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建设原则及功能模块、功能特点、运行环境,其次讨论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方案设计、存储系统设计、接口系统设计等系统方案设计,最后分析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设计、实现方案、操作流程及实例。此外,结合工程实际,论文对山东电信本地资源管理规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引发资源变更的七类因素,分别制定了详细的资源动态更新流程。同时,详细的介绍了山东电信本地资源管理运行维护的实践。

周蓉芳[10](2012)在《南京广播电视集团优化广播网络技术改造方案》文中提出随着国家广播电视媒体三网合一、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提出,“全媒体”的概念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南京广播网络系统从2003年建造至今,从未进行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优化。然而,广播频率的增加、广播安全播出要求的提高、广播业务面的扩张、新媒体的发展等,都与日益落后的网络和设备相矛盾,因此,急需进行一次全面的升级改造,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与应用。此次改造包括广播办公文稿网络系统升级、广播音频播出网络系统改造、广播音频节目制作网络平台建设和音频工作站系统升级。从播出安全和节目制作等角度来看,广播办公网和音频网都对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网络形态上,选择了双星型拓扑结构,并配置VRRP,在保留原有可用设备的情况下,以新设备为主、旧设备为备的形式,实现核心部分的全冗余热备方案;通过动态VLAN的划分,实现局域网内用户灵活分组;选择H3C相关核心、接入交换机,通过配置安全策略,实现用户管理、用户上网行为监控等。此外,在办公网与音频网之间建立音频制作服务平台,通过存储镜像系统实现两网存储平台上音频资源文件及目录结构的互为镜像和备份,使“内外网”互通。在此次改造过程中,围绕新建网络的结构、设备等变化,向对音频工作站软件的提供商提出更高的需求。作为软件使用方,组织进行软件用户的功能测试。测试结束后,对测试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对软件提供商提出整改建议,以此软件测试作为软件验收的依据。改造后的办公网、音频网,以及新建的音频制作服务平台已进入试用调试阶段,从安全性和稳定性来看,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升级后的音频工作站系统也已基本通过软件测试,进入试用阶段。

二、交换机及配线架割接中的技术衔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交换机及配线架割接中的技术衔接(论文提纲范文)

(1)某供电公司基于IMS行政交换网络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研究
        1.2.1 软交换技术
        1.2.2 IMS技术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1.3.1 本文主要内容
        1.3.2 论文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某电力行政交换网的现状和需求
    2.1 某供电公司行政交换网现状分析
        2.1.1 承载网络现状
        2.1.2 设备资源现状
        2.1.3 计费方式现状
        2.1.4 号码资源现状
        2.1.5 现状分析
    2.2 某供电公司行政交换网业务需求分析
    2.3 技术体制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IMS技术概述
    3.1 IMS网络体系结构
    3.2 IMS网络网元组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某电力IMS行政交换网的设计与实现
    4.1 某电力IMS行政交换网的设计原则
    4.2 某电力IMS行政交换系统承载网设计
        4.2.1 网络架构设计方案的选择
        4.2.2 网络架构设计
        4.2.3 VPN设计
        4.2.4 端口设计
        4.2.5 路由器参数配置流程设计
    4.3 某电力IMS行政交换系统接入网设计
        4.3.1 接入设备以及终端
        4.3.2 接入场景
    4.4 某电力程控交换系统向IMS系统过渡设计
        4.4.1 号码资源整合
        4.4.2 呼叫路由及主被叫号码
        4.4.3 互联接入的实现
        4.4.4 接入网迁移割接设计实现
    4.5 设计功能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无锡电子政务外网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项目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 质量管理基本理论
    2.1 质量管理简介
        2.1.1 质量管理的含义
        2.1.2 质量管理的特性
        2.1.3 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2.2 质量管理过程
        2.2.1 过程概念
        2.2.2 过程方法
    2.3 质量控制方法
        2.3.1 质量控制的依据
        2.3.2 质量控制原理
        2.3.3 质量控制方法
第三章 无锡电子政务外网项目介绍
    3.1 无锡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内容
    3.2 项目的建设目标
    3.3 项目设计情况
第四章 无锡电子政务外网项目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4.1 项目启动阶段质量管理问题
    4.2 项目设计阶段质量管理问题
    4.3 项目实施阶段质量管理问题
    4.4 项目验收及后期保障的质量问题
第五章 无锡市电子政务外网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5.1 项目启动阶段质量管理方案
        5.1.1 关键成员职责
        5.1.2 各项目组的功能设置
        5.1.3 各相关部门职责界面
    5.2 方案设计阶段质量保证
        5.2.1 网络安全保证
        5.2.2 技术方案先进性
    5.3 项目实施阶段质量保证
        5.3.1 施工质量保证之光纤熔接管理
        5.3.2 施工环境“6S”管理
        5.3.3 项目实施进度管理
    5.4 项目验收阶段质量检查方式及后续措施
        5.4.1 验收阶段质量控制方法
        5.4.2 交付阶段的文档管理
        5.4.3 维护阶段质量控制方法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变电站老站改造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变电站老站改造技术的研究背景
        1.1.1 更新变电站设备的需要
        1.1.2 调整分区结构的需要
        1.1.3 增加接入间隔的需要
    1.2 变电站老站改造技术的研究意义
    1.3 变电站老站改造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变电站老站改造技术研究
    2.1 老旧变电站的不合理现状
        2.1.1 电气设备陈旧
        2.1.2 送电能力有待提高
        2.1.3 网架结构有待优化
        2.1.4 接入间隔数量限制
        2.1.5 日常运行维护管理
    2.2 变电站老站改造技术遵循原则
        2.2.1 通用设计原则
        2.2.2 实际原则
        2.2.3 “两型三新”原则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220千伏蕴藻浜站改造方案
    3.1 电力系统概括
    3.2 负荷预测及电力平衡
    3.3 接入系统方案优化
        3.3.1 方案优化
        3.3.2 方案优化分析
    3.4 继电保护配置改造方案
    3.5 通信系统改造方案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220千伏蕴藻浜站改造过程
    4.1 蕴藻浜改造前主接线及电气布置示意图
    4.2 改造初期阶段
        4.2.1 各部分改造内容
        4.2.2 本阶段主要施工内容
    4.3 改造过渡阶段
        4.3.1 各部分改造内容
        4.3.2 本阶段主要施工内容
    4.4 改造完成阶段
        4.4.1 各部分改造内容
        4.4.2 具体实施项目
    4.5 负荷割接
        4.5.1 操作重点
        4.5.2 负荷割接的注意事项
    4.6 变电站老站改造流程研究
        4.6.1 变电站改造前期流程
        4.6.2 变电站改造过渡期流程
        4.6.3 变电站改造后期流程
        4.6.4 变电站改造全流程图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电站老站不停电改造的关键技术
    5.1 变电站改造不停电遥控试验技术研究
        5.1.1 概述
        5.1.2 传统的不停电遥控试验方法
        5.1.3 改进型的不停电遥控试验
        5.1.4 不停电遥控试验案例分析
        5.1.5 小结
    5.2 变电站老站改造“腾地”方案研究
        5.2.1 腾地原则
        5.2.2 腾地后土地利用
        5.2.3 腾地分析
    5.3 变电站老站改造平面布置优化研究
        5.3.1 配电装置布置优化
        5.3.2 平面布置优化
        5.3.3 改造前后站容站貌对比
        5.3.4 土地资源后续利用介绍
    5.4 变电站老站改造电气主接线及主要设备选择研究
        5.4.1 电气主接线优化
        5.4.2 220 kV、110kV户外开关设备
        5.4.3 气体绝缘封闭母线
        5.4.4 主接线及设备选型对比
    5.5 变电站老站改造中接地网改造的研究
        5.5.1 接地网主要特性参数及影响因素
        5.5.2 接地网主要特性参数计算公式
        5.5.3 接地网防雷功能
        5.5.4 变电站接地网种类及敷设必要性
        5.5.5 接地网改造建模与讨论
        5.5.6 提高接地网安全性的方法
        5.5.7 接地网改造的研究应用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4)以成本控制为导向的下一代光接入网设计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PON接入技术的发展过程
        1.2.1 PON技术的组成
        1.2.2 PON技术发展历程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光接入网需求分析
    2.1 发达国家先进光接入网的发展现状
    2.2 国内运营商现状分析
    2.3 市场需求分析
        2.3.1 以成本控制为导向的集约化建设
        2.3.2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多元化发展
    2.4 拟定发展策略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G-PON系统可行性分析
    3.1 EPON与 GPON系统浅析
        3.1.1 EPON系统的关键技术
        3.1.2 GPON的系统构成与技术回顾
        3.1.3 EPON与 GPON的市场成熟产品分析举例
    3.2 NG-PON的发展历程与NG-PON技术解析
        3.2.1 NG-PON的发展历程
        3.2.2 10G PON系统的技术解析
        3.2.3 NG-PON2 系统的技术浅析
    3.3 TWDM-PON系统分析
        3.3.1 TWDM-PON技术方案分析
        3.3.2 TWDM-PON系统组成
        3.3.3 TWDM-PON发展及其标准化历程
        3.3.4 TWDM-PON应用与普及的可行性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ODN系统可行性分析
    4.1 智能ODN的发展历程
        4.1.1 智能ODN的发展
        4.1.2 智能ODN标准化的目的
        4.1.3 智能ODN标准化历程
    4.2 智能ODN的系统构架
        4.2.1 智能ODN设备
        4.2.2 智能ODN网管系统
        4.2.3 智能管理终端
    4.3 智能ODN应用与普及的可行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下一代光接入网的规划与成本分析
    5.1 结合下一代光接入网的总体规划
        5.1.1 总体规划设计思路
        5.1.2 结合下一代PON系统的分光比原则
        5.1.3 结合下一代PON系统的光分配网分析
    5.2 下一代光接入网成本分析
        5.2.1 PON系统敷设成本分析
        5.2.2 PON系统运维成本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5)ADSL宽带服务整治工程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宽带服务整治工程的背景
    1.2 .宽带服务整治工程的特点
    1.3 .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
        1.3.1 .项目的概念和特点
        1.3.2 .项目管理的概念
        1.3.3 .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组和十大知识域
    1.4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6 .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组织结构
        1.6.1 .研究目标
        1.6.2 .组织结构
第二章 项目进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2.1 .项目进度管理概述
    2.2 .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及相关方法
    2.3 .项目进度计划的控制及相关方法
    2.4 .项目进度管理应用于服务整治工程的可行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宽带服务整治工程的现状与分析
    3.1 .宽带服务整治工程前的现状调研
        3.1.1 .F 局电信宽带服务的现状
        3.1.2 .F 局电信宽带服务的问题
    3.2 .宽带服务整治工程的现状分析
        3.2.1 .缺乏明确的项目进度计划
        3.2.2 .不合理的组织架构
        3.2.3 .难以控制的进度计划
        3.2.4 .缺乏量化的衡量标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将项目进度管理应用于整治工程的一般方法
    4.1 .项目进度管理影响整治工程的两大因素分析
        4.1.1 .组织因素上的影响
        4.1.2 .质量因素上的影响
    4.2 .整治工程中创建合适的的工作分解结构
        4.2.1 .创建合适工作分解结构的原则
        4.2.2 .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的5 个阶段
    4.3 .整治工程中选择合适的活动排序方法
    4.4 .整治工程中引入明确的责任分配矩阵
    4.5 .高效地控制整治项目进度的偏差
        4.5.1 .项目进度控制的一般流程
        4.5.2 .建立整治项目进度控制系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F局 ADSL宽带服务整治工程的进度管理实践
    5.1 .F局ADSL宽带服务整治工程进度计划的制定
        5.1.1 .工程项目简介
        5.1.2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5.1.3 .定义项目活动
        5.1.4 .确定关键链
        5.1.5 .制定项目进度计划
    5.2 .F局ADSL宽带服务整治工程进度计划的控制
        5.2.1 .整治目标与整治方案的说明
        5.2.2 .项目进度计划控制与调整的流程
        5.2.3 .项目各阶段进度的控制目标
        5.2.4 .项目进度的偏差分析与调整
        5.2.5 .项目进度管理的成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启示
    6.1 .总结
    6.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移动通信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网络资源管理现状及分析
    2.1 移动通信系统
    2.2 移动通信系统资源及资源管理
    2.3 网络资源管理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资源建模等关键技术介绍
    3.1 网络资源建模
        3.1.1 网络资源建模方法
        3.1.2 网络资源基础元模型
    3.2 拓扑工具
    3.3 中间件
    3.4 流程引擎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建设原则和目标
    4.2 设计方法和原则
    4.3 系统功能架构
        4.3.1 一级功能架构图
        4.3.2 二级功能架构图
    4.4 系统技术架构
        4.4.1 软件架构
        4.4.2 硬件架构
    4.5 接口设计
        4.5.1 内部接口设计
        4.5.2 外部接口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应用成效
    5.1 系统登录界面
    5.2 个人工作台
    5.3 管理视图
    5.4 业务开通
    5.5 网络割接
    5.6 资源管理
        5.6.1 资源建模
        5.6.2 资源维护
        5.6.3 数据质量
        5.6.4 资源共享发布
    5.7 网络拓扑
    5.8 GIS功能
    5.9 系统应用成效
        5.9.1 资源管理效果
        5.9.2 流程应用效果
        5.9.3 数据共享效果
        5.9.4 综合效益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长兴地区电力SDH传输网优化升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SDH技术在长兴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
    1.2 SDH技术在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
        1.2.1 国外SDH技术研究状况
        1.2.2 国内SDH技术研究状况
    1.3 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SDH技术原理和分析
    2.1 SDH技术简介
    2.2 SDH信号的帧结构和复用步骤
        2.2.1 STM-N信号帧结构
        2.2.2 SDH信号的复用步骤及方式
    2.3 SDH网络的常见网元
        2.3.1 终端复用器—TM
        2.3.2 分/插复用器—ADM
        2.3.3 再生中继器—REG
        2.3.4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
    2.4 SDH设备的逻辑功能块
    2.5 SDH的基本网络拓扑结构
    2.6 SDH的自愈网络保护
        2.6.1 自愈网络概念
        2.6.2 自愈网络的分类
    2.7 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长兴电力SDH传输网升级方案
    3.1 SDH传输网现状分析
        3.1.1 升级改造前长兴电力SDH传输网拓扑
        3.1.2 升级改造前长兴电力SDH传输网存在问题
    3.2 业务量统计、分析及预测
        3.2.1 总体规模
        3.2.2 数据分类
        3.2.3 数据带宽估算
    3.3 升级改造的目标、原则和主要技术政策
        3.3.1 改造目标
        3.3.2 改造原则
        3.3.3 主要技术政策
    3.4 光缆线路的优化及传输网络的规划和建设
        3.4.1 光缆线路的优化
        3.4.2 传输网络的规划
        3.4.3 传输网络优化建设的阶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兴电力SDH传输网升级的实施方案
    4.1 SDH传输网升级改造存在的困难
    4.2 传输网升级建设步骤和规模
        4.2.1 第一阶段传输网的升级实施步骤
        4.2.2 第三阶段传输网的升级方案和实施步骤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8)OSS系统智能割接功能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建立通讯企业支撑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1.2. 光进铜退给IT支撑带来的变化
    1.2.1. 复杂的组网模式给IT带来的挑战
    1.2.2. 智能终端的引入给IT带来的挑战
    1.2.3. 运维模式变化给IT支撑带来的挑战
    1.2.4. 产品模型复杂化给IT支撑带来的挑战
    1.2.5. 更加关注客户体验给IT支撑带来的挑战
1.3.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和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项目的概述与需求分析
2.1 项目背景与目标
2.2 江苏电信运营支撑系统总体架构原则
2.3 江苏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架构方法 第三章 OSS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3.1. 江苏电信OSS技术架构现状
3.2. 割接系统框架介绍
    3.2.1. 模块化割接系统框架
    3.2.2. 割接系统的技术架构
    3.2.3. 割接系统的技术框架
    3.2.4. 本文完成的工作
3.3. 典型业务模型介绍
    3.3.1. 论文选题背景
    3.3.2. 光进铜退背景
    3.3.3. 铜缆接入网
    3.3.4. HDSL
    3.3.5. ADSL
    3.3.6. VDSL
    3.3.7. EDSL
    3.3.8. 光纤接入网概念
    3.3.9. 光纤接入网的应用类型 第四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
4.1. 业务模型拆解
    4.1.1. 业务发起流程图
    4.1.2. 业务模型结构图
4.2. 数据库模型设计
    4.2.1. 数据库模型E-I图
    4.2.2. 物理设备表格
    4.2.3. 逻辑设备表格
    4.2.4. 物理端口端子表格
    4.2.5. 逻辑端口表格
    4.2.6. 物理链路构成表格
    4.2.7. 逻辑链路构成表格
    4.2.8. 逻辑线构成表格
    4.2.9. 链路承载逻辑线表格
    4.2.10. 物理端口承载逻辑端口表格
4.3. 应用服务器代码设计
    4.3.1. WEB层控制器编码及算法
    4.3.2. SERVER层编码及算法
    4.3.3. DAO层数据交互
4.4. WEB层代码设计
    4.4.1. JS代码技术
    4.4.2. JSP及页面展示技术 第五章 系统的测试及结果
5.1. 宽带下移的FTTH界面操作实验
5.2. 实验结果分析 第六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9)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本人工作
    1.3 论文组织
第二章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现状与需求
    2.1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现状
    2.2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目标
    2.3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2.4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功能点需求分析
        2.4.1 资源管理
        2.4.2 接口管理
        2.4.3 功能点与接口对应
        2.4.4 角色统计
        2.4.5 功能点逐步扩展
第三章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
    3.2 系统总体规划
    3.3 资源管理系统总体系统架构
        3.3.1 市场营销支撑系统
        3.3.2 资源管理流程系统
        3.3.3 业务资源配置系统
        3.3.4 工程支撑管理系统
        3.3.5 网络资产支撑系统
        3.3.6 ODS-O平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功能的详细设计
    4.1 用户管理
        4.1.1 用户
        4.1.2 角色
        4.1.3 功能描述
        4.1.4 用户信息导出表格
    4.2 空间资源管理
        4.2.1 空间管理的概念
        4.2.2 数据模型
        4.2.3 区域管理
        4.2.4 站点管理
        4.2.5 机房管理
        4.2.6 户外安装地址管理
        4.2.7 区域导航树
        4.2.8 站点分布图
    4.3 标准地址管理
        4.3.1 标准地址概念
        4.3.2 标准地址的分级标准
        4.3.3 标准地址数据字典
    4.4 电缆网资源管理
        4.4.1 电缆网管理功能
        4.4.2 电缆网管理在系统功能结构中的定位
        4.4.3 电缆资源资源管理设计
    4.5 光缆网资源管理
        4.5.1 光缆节点的位置指定
        4.5.2 光缆节点的位置解除指定
        4.5.3 光缆管理主界面
        4.5.4 光缆段类型管理
        4.5.5 光缆段加入
        4.5.6 光缆段修改和删除
        4.5.7 管道段穿光缆
        4.5.8 光缆熔接
        4.5.9 光纤到设备的关联
        4.5.10 纤芯割接
    4.6 MSAP管理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5.1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管理
        5.1.1 山东电信本地网资源管理组织架构
        5.1.2 各部门在本地网资源管理中的职责
        5.1.3 资源数据动态管理流程
        5.1.4 监督与考核
    5.2 山东电信资源管理运行维护实践
        5.2.1 管线资源割接管理
        5.2.2 资源数据清核工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南京广播电视集团优化广播网络技术改造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项目背景
    1.2 项目建设目标
    1.3 项目建设原则
    1.4 论文所做工作和本人工作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广播网络系统的现状及改造的必要性
    2.1 广播网络系统现有网络结构分析
        2.1.1 办公文稿系统改造前网络结构
        2.1.2 音频编播系统改造前网络结构
    2.2 广播网络系统现有业务功能分析
        2.2.1 办公文稿系统业务功能
        2.2.2 音频编播系统业务功能
    2.3 办公文稿系统改造优化的必要性
    2.4 音频编播系统改造优化的必要性
        2.4.1 制播分离的实施
        2.4.2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播网络系统改造需求分析
    3.1 总体改造规划及项目内容
    3.2 各网络系统改造需求
        3.2.1 办公文稿系统改造需求
        3.2.2 音频播出系统改造需求
        3.2.3 音频制作系统改造需求
    3.3 广播网络系统综合布线设计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播网络系统改造中的相关技术应用
    4.1 SAN技术
    4.2 虚拟局域网
        4.2.1 静态VLAN
        4.2.2 动态VLAN
    4.3 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VRRP)
    4.4 CLIENT/SERVER结构
        4.4.1 C/S结构
        4.4.2 B/S结构
        4.4.3 C/S结构与B/S结构的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播网络系统改造具体规划方案
    5.1 办公文稿网网络系统具体规划方案
        5.1.1 办公文稿网网络总体设计
        5.1.2 办公文稿网设备选择
        5.1.3 办公文稿网升级割接方案
    5.2 音频播出网网络系统具体规划方案
        5.2.1 音频播出网网络总体设计
        5.2.2 音频播出网设备选择
        5.2.3 音频播出网系统转移方案
    5.3 音频制作服务平台具体规划方案
        5.3.1 音频制作服务平台构架设计
        5.3.2 音频制作服务平台实现与运行
        5.3.3 音频制作服务平台关键模块
    5.4 广播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
        5.4.1 广播网络系统综合布线设计原则
        5.4.2 广播网络系统综合布线施工方案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播音频网音频工作站软件测试
    6.1 音频工作站软件测试目的
        6.1.1 软件测试目的
        6.1.2 软件系统描述
        6.1.3 软件测试步骤
    6.2 音频工作站软件测试环境
        6.2.1 软件测试硬件环境
        6.2.2 软件测试软件环境
    6.3 音频工作站软件测试内容
        6.3.1 播出站软件测试内容
        6.3.2 编辑站软件测试内容
        6.3.3 制作站软件测试内容
        6.3.4 媒资管理系统软件测试内容
    6.4 音频工作站软件测试结果
    6.5 音频工作站软件测试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广播音频工作站软件测试结果

四、交换机及配线架割接中的技术衔接(论文参考文献)

  • [1]某供电公司基于IMS行政交换网络的设计与实现[D]. 毕凌飞. 山东大学, 2018(12)
  • [2]无锡电子政务外网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高艳. 南京邮电大学, 2017(02)
  • [3]变电站老站改造关键技术研究[D]. 张蓉.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4]以成本控制为导向的下一代光接入网设计的可行性研究[D]. 陈松明.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5]ADSL宽带服务整治工程进度管理研究[D]. 顾潇菊.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6]移动通信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 徐晓蕊.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5)
  • [7]长兴地区电力SDH传输网优化升级的研究[D]. 徐晓伟.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8]OSS系统智能割接功能设计[D]. 陈智.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3)
  • [9]山东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 齐飞.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1)
  • [10]南京广播电视集团优化广播网络技术改造方案[D]. 周蓉芳.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开关和配线架割接技术连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