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奥尼尔的“天空之外”

阅读奥尼尔的“天空之外”

一、读奥尼尔的《天边外》(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刚[1](2020)在《尤金·奥尼尔戏剧在现当代中国的接受和影响》文中提出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8-1953)是20世纪美国首屈一指的表现主义戏剧巨匠、民族戏剧的奠基人和世界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作为一名多产的剧作家,他在近40年的戏剧创作生涯中,撰写了50余部剧作、大量的戏剧理论和诗歌作品,一生荣获四次普利策戏剧奖,并于1936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美国剧作家。他与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1915-2005)、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1911-1983)一起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优秀的三大剧作家;评论界称他们三人“共同将美国戏剧的重要性扩展到本国以外的天地,同时也为世界各地的当代剧作家提供了戏剧成就的标准。”[1]奥尼尔对于中国戏剧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他直接推动了中国戏剧的现代性转型;20世纪30年代他对中国戏剧的影响集中体现为对洪深和曹禺两位大师戏剧创作的影响,80年代则主要表现为对中国“探索派”剧作家和导演的影响。因此,在当前中西跨文化戏剧交流语境下,对奥尼尔戏剧在中国的接受、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比较文学接受理论视角出发,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采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方法,对奥尼尔戏剧在中国的译介、研究、演出和影响的状况进行系统梳理和概括,重点探讨奥尼尔的《早餐之前》《天边外》《安娜·克里斯蒂》《榆树下的欲望》《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以及《琼斯皇》《毛猿》《奇异的插曲》《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等表现主义剧作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以完整勾勒奥尼尔及其戏剧在中国升降起伏的接受轨迹曲线,展现奥尼尔及其戏剧在中国接受、影响的全景式图景。全文分为五章,分别阐述奥尼尔其人其作、奥尼尔戏剧在中国的译介、研究、演出等接受情况,以及奥尼尔戏剧对当代中国戏剧产生的巨大影响。第一章从比较文学流传学的角度研究“放送者”奥尼尔及其戏剧创作历程。奥尼尔作为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由于其爱尔兰裔美国人的身份,无法真正融入美国社会文化当中,永远是一个游走于美国社会边缘的“他者”、忧郁的悲剧作家;他的戏剧创作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在创作中他充分吸收古代先贤哲思的营养,继承前辈的文学遗产和戏剧传统,在戏剧创作实践中充分运用表现主义戏剧手段来挖掘、表现人物心灵深处的思想、情绪和意念,凸显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上的巨大张力。第二章从译介学角度出发,对奥尼尔戏剧在中国的译介进行研究。奥尼尔戏剧的中国译介主要划分为四个阶段:20年代译介的序幕、30年代的第一次译介热潮及蓬勃发展阶段、40至70年代译介的低谷期、新时期以来奥剧译介第二次高潮及多元发展阶段。同时,本文对奥尼尔同一源语剧作、风格迥异的中译版本进行比照,以考察译者们所采用的殊异的翻译策略;阐明两次“奥尼尔热”期间,翻译界对于奥剧的翻译是以戏剧文学而非舞台演出为导向,其宗旨是仅将翻译的戏剧文本当作文学作品来赏读,而非当作剧场文本进行舞台演出。第三章主要阐述奥尼尔及其戏剧在中国的研究情况,主要对奥剧研究形式的接受状况进行梳理总结。从历时角度考察,相似的是在3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奥尼尔热”期间,掀起了两次奥尼尔研究热潮;从共时角度考察,1980年代以来,随着“二度西潮”的兴起和国内、国际尤金·奥尼尔学界的交流与融合日趋频仍,奥尼尔戏剧研究逐步趋于精细化、纵深化、专题化和数据化;研究视角更加宽广,研究方法日趋丰富多元,并且呈现出向跨学科、跨文化视角转变的态势。学界从多角度、运用多方法对奥尼尔及其剧作进行深度开掘和现代阐发,标志着中国的奥尼尔戏剧研究进入一个更为宽广的领域。第四章集中阐释奥剧在中国的搬演情况,主要从演出概况、导演构思及舞台呈现三个维度出发,重点考察新时期以来奥剧如《榆树下的欲望》和《安娜·克里斯蒂》的话剧改编演出和戏曲移植性改编演出概况;同时观照奥尼尔其它经典剧作《早餐之前》《天边外》近年来在中国的演出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奥尼尔及其剧作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和舞台接受状况。第五章深入探讨奥尼尔戏剧对当代中国戏剧的影响。奥剧的译介、研究和舞台搬演呈现出的是奥尼尔戏剧在中国的整体接受状况,那么在此接受的基础上,奥尼尔戏剧必然会对中国戏剧尤其是对中国戏剧的现代性转型产生深远的影响。80年代是中国戏剧现代性转型再度勃兴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奥尼尔戏剧对当代中国戏剧的影响具体体现为对“探索派”剧作家李龙云和李杰戏剧创作的影响,尤为集中地体现在李龙云的《荒原与人》和李杰的《古塔街》对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手段的创造性援用和创新性发展之上。

杨秀丽[2](2020)在《从《天边外》浅析奥尼尔戏剧的悲剧之美》文中研究指明尤金·奥尼尔是迄今为止美国戏剧界唯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20世纪以来坚持刻画人性和命运矛盾的现代悲剧大师之一。他一生创作了近50个剧本,除了《啊!荒原》是喜剧,其余都是悲剧。其作品中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交叉出现,擅长展示人与社会的矛盾,并催醒人们反思。本文以其经典作品《天边外》为例,结合该剧相关内容和精神分析,对奥尼尔悲剧中呈现出的乐观主义进行探讨,增进对奥尼尔及其作品的深入理解。

胡佳莹[3](2015)在《在细微之处撕开—论奥尼尔的“家庭悲剧”及其审美意义》文中研究说明尤金·奥尼尔是美国二十世纪的剧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文所分析的是奥尼尔的家庭悲剧。由于奥尼尔独特的家庭出身和身世经历,决定了他对家庭问题的关注,而他着名的几部剧作《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悲悼》(三部曲)、《进入黑夜漫长的旅程》所反映的也都是家庭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家庭悲剧”可以是奥尼尔悲剧中的一个极为独特的类别,可以单独加以研究。本文通过对他四部家庭悲剧的分析和解读,指出了奥尼尔的家庭悲剧存在三种模式并分析了奥尼尔所写的家庭悲剧的悲剧成因,并进一步分析了奥尼尔对家庭悲剧的书写方式,最后指出了奥尼尔家庭悲剧的美学意义。本文认为奥尼尔的家庭悲剧都是从细微的家庭矛盾中展开并逐步地把这些矛盾推向高潮,从而使这些看起来琐碎的家庭矛盾具有了悲剧意义,所以奥尼尔是一位书写家庭悲剧的大师。

丛笑[4](2013)在《孟华先生心中的奥尼尔情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几乎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对他影响至深,数十年、几十年甚至一生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他的一个情结。这情结,可能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城市,一个名字,也可能是一部影片,一出戏,一本书,一首乐曲,等等等等。提起它,看到与之相关的信息,人的心弦就会被牵动,颤一下,不为人知地,波动很久,思想很久,回味很久。作为孟华先生的女儿,我切身地感受到,在父亲的心里,深深埋藏着一个奥尼尔情结。

萧春雷[5](2013)在《更远的天边外》文中研究表明早些年读奥尼尔的剧本《天边外》,深有感触。剧中主人公罗伯特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农庄,终日幻想天边外的另一种生活。"……召唤我的仅仅就是美,遥远而未知的美;东方的神秘与魅力;踏足四海的自由;浪迹天涯的快乐——寻找藏匿在天边外的秘密。这就是我要告诉你我出海的唯一理由。"诗人气质的罗伯特最终没有能够出海,而是跟一个名叫露丝的女人厮守在农庄,度过了平淡而遗憾的一生。我觉得,奥尼尔

任芳[6](2012)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奥尼尔剧作中三个女性形象解析》文中指出尤金.奥尼尔在其剧作中给予了女性充分的关注和同情。他笔下的女性人物普遍具有双重性格,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她们可以像海水般包容一切,又可以像火焰般燃烧自己同时也伤害了他人。但无论是可爱还是可恨,她们身上总带着某种悲情色彩,让人感慨、叹息。

符熠[7](2010)在《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结合文本分析,站在一个崭新的视角,对奥尼尔戏剧创作三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期望能揭示其狂欢式世界感受,以及剧中人物形象、语言、戏剧布景等方面的狂欢化特征,揭示奥尼尔戏剧中存在“对话”、交替和变更的狂欢精神。同时,结合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揭示奥尼尔戏剧中“边缘”这一狂欢化的表现所具有的现代意蕴。全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狂欢式和狂欢式的世界感受。首先介绍什么是狂欢式和狂欢式的世界感受,解读仪式后面的狂欢精神内核是交替和变更精神、对话精神。论证了戏剧中也存在对话性。结合文本分析了奥尼尔戏剧中的微观对话以及“自我”和“他者”的对话。第二部分,奥尼尔狂欢写作的时代语境和私人根源。首先分析奥尼尔所处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资本主义世界具有狂欢化的特点,现代人的思想、命运以及现代文明被推向了极端,处在即是危险之源又是创生之地的边缘。然后分析奥尼尔一家情感生活的狂欢体验和奥尼尔的生平经历,揭示奥尼尔狂欢写作的私人根源源自于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和体验。第三部分,狂欢化的人物形象。选取琼斯、拉里、唐·帕里特、希基和梅洛迪这五个形象,分析他们俨然加冕和脱冕国王,揭示这些人物形象双重性和相对性的狂欢化特征在加冕脱冕等狂欢仪式中的体现。这些人物形象的共同点是:他们具有正反同体性特征,生活在现实和幻梦的边缘。第四部分,狂欢化的时空体。结合文本分析在奥尼尔戏剧中的布景如道路、大海、雾、月光、酒中能获得一种狂欢化的感知,这些时空体包含了交替和变更的精神,时间是狂欢化了的时间,而空间处在现实和幻梦、死亡和新生的边缘。第五部分,狂欢化的语言。结合文本分析奥尼尔语言来自美国民间语言,粗犷有力,分析剧中集中了吆喝、夸赞辱骂、诅咒与发誓、粗俗俚语等广场语言。“笑”以不同形式散落在语言中,体现了即肯定又否定、即埋葬又催生的狂欢精神。奥尼尔艺术世界中充溢的狂欢化色彩使它表征出一种狂欢式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在剧中表现为对自我、世界、自然、命运的包容,及它们之间相互的对话。用狂欢理论解读奥尼尔戏剧是一种寻找两者之间对抗和对话的大胆尝试,期望奥尼尔研究和巴赫金狂欢理论研究都有微薄的新的价值在对话之间创生。

刘瑞红[8](2007)在《奥尼尔对传统悲剧的继承与创新》文中认为奥尼尔一生坚持不懈地革新戏剧艺术。在对传统悲剧继承的基础上,奥尼尔在对主题的挖掘、主人公的选择及美学的追求方面,都表现了他独特的视角和思考,从而使悲剧具有了和以往悲剧遇然不同的特征,对悲剧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王晓煜[9](2006)在《论《毛猿》的表现形式》文中研究说明《毛猿》是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能够充分体现奥尼尔戏剧风格的作品。尤其在戏剧的表现形式方面,《毛猿》具有明显的现代性。本文从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现实主义三方面解析其表现形式的特征,以求对奥尼尔作品的解读。

王秀红[10](2005)在《影响、借鉴与创新 ——《原野》与《琼斯皇》之比较》文中认为曹禺是中国杰出的戏剧大师,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化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首屈一指、不可替代的集大成的地位”,尤金·奥尼尔是世界杰出的戏剧家,首位获得诺贝尔戏剧文学奖的美国作家,其作品代表20世纪初美国戏剧的走向。一部《原野》让人们开始注意这两位剧作家之间的影响和借鉴关系。 《原野》是曹禺的第三部剧作,因在该剧第三幕中借鉴了奥尼尔《琼斯皇》中的表现主义表现手法,营造并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氛围,曾受到很多批评,因此,与曹禺的其它作品相比,《原野》多被视作是不成功的模仿之作,是曹禺创作道路上的曲折或倒退。《原野》从问世至今,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直到新时期以来,人们才开始逐步认识它的价值。《原野》充分利用了表现主义戏剧善于外化人物复杂心理的优势,生动地表现了仇虎那充满爱与恨、善与恶、痛苦与悔恨的复杂心理,紧紧抓住了读者和观众的心。《原野》凭借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亲切的题材、发人深省的主题,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曾被改编成一些地方剧种和西洋歌剧的形式,无论怎样的形式,它的演出都是受欢迎的和成功的。对于《原野》,评论界的批评和广大观众的欣赏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殊的经历,使《原野》成为一部非常有争议的作品。有人批评它,有人回避它,有人褒奖它,因此,笔者认为将《原野》与《琼斯皇》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我们客观地评价《原野》及其在曹禺所有作品中的地位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以历史的、发展的角度,将《原野》和《琼斯皇》并置于20世纪初中美两国的社会背景下,从《原野》问世后所遭受的冷落展开,分析两部作品问世过程和问世后所经历的辉煌与曲折,并以充分的论据论证《原野》的诞生的确受到《琼斯皇》的启发。本文平行比较两部作品,论证曹禺在创作

二、读奥尼尔的《天边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读奥尼尔的《天边外》(论文提纲范文)

(1)尤金·奥尼尔戏剧在现当代中国的接受和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选题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时空的超越者——尤金·奥尼尔及其戏剧创作
    第一节 奥尼尔其人其作
        一、美国戏剧之父的斑斓人生
        (一)不幸的幸运儿
        (二)严肃剧作家奥尼尔
        二、奥尼尔的戏剧创作历程
        (一)早期具有自然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悲剧(1913-1920)
        (二)中期探索性的表现主义悲剧(1920-1933)
        (三)后期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悲剧(1939-1943)
    第二节 奥尼尔的传承与创新
        一、对西方传统与现代精神文化成果的汲取与传承
        (一)对西方非理性哲学的接受
        (二)对西方小说、诗歌等文学样式的学习借鉴
        (三)对西方传统与现代戏剧创作经验的传承与吸收
        二、在戏剧思想、艺术方面的创新与开拓
        (一)对现代人精神与心理的表现
        (二)在戏剧艺术上的实验与探索
第二章 尤金·奥尼尔戏剧的中国译介
    第一节 译介及其文学性与舞台性之争
    第二节 奥尼尔戏剧译介的中国之旅
        一、肇始期及第一次译介高潮
        (一)序幕(20年代):春雷乍现、蓄势待发
        (二)第一次译介热潮(30年代):借势而起、蓬勃发展
        二、低谷期(20世纪40–70年代)
        (一)缺席期(40年代):战争年代、译者缺位
        (二)停滞期(“十七年”间及“文革”时期):译源受批、译介空白
        三、第二次译介高潮及回落阶段(新时期至今)
        (一)第二次译介浪潮(80年代):译介集中、硕果迭出
        (二)奥剧译介的回落阶段(90年代至今):文集问世、译介赓续
    第三节 风格迥异、各有千秋的中译版本
        一、“译”随境变:《天边外》四大译本
        (一)四大译本的不同特色
        (二)不同译本译者之情感倾向
        (三)风格迥异的创造性叛逆
        (四)对文化缺省现象的处理
        二、“译”无止境:《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七大译本
        (一)七大译本的不同特色
        (二)不同译本译者之情感倾向
        (三)异彩纷呈的创造性叛逆
        (四)对文化缺省现象的处理
        三、“译”彩纷呈:《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三大译本
        (一)三大译本的不同特色
        (二)不同译本译者之情感倾向
        (三)各有千秋的创造性叛逆
        (四)对文化缺省现象的处理
第三章 尤金·奥尼尔戏剧在中国的研究
    第一节 奥尼尔戏剧在中国的历时研究
        一、发轫期及第一次研究热潮
        (一)发轫期(20年代):蹒跚起步、简要评介
        (二)第一次研究热潮(30年代):翻译助力、争锋激烈
        二、低谷期(20世纪40–70年代)
        (一)沉寂期(40年代):偏离主流、遭受冷遇
        (二)空白期(“十七年”间和“文革”时期):无人问津、研究停滞
        三、第二次研究热潮及多元发展阶段(新时期至今)
        (一)1978—1990年:思想解放、研究复兴
        (二)1991—2020年:视角多元、研究深化
        (三)关于奥尼尔戏剧的博士论文研究
    第二节 奥尼尔戏剧在中国的共时研究
        一、近四十年国内研究整体情况
        二、近四十年国内研究热点
        (一)作家作品研究
        (二)创作特点及美学风格研究
        (三)与其他剧作家的比较研究
        (四)社会思想和宗教主张研究
        (五)跨文化、跨学科视角下的研究
        三、近四十年国内研究流变
        (一)永恒的经典、永远的热点
        (二)永不过时的研究话题
        (三)永远在路上的奥剧研究
第四章 尤金·奥尼尔戏剧在中国的搬演
    第一节 永无止境的《榆树下的欲望》
        一、同株异葩、并蒂绚烂:《榆树下的欲望》话剧改编演出
        (一)写实与写意的融合:沈亮版《榆树下的欲望》
        (二)欲望的激情宣誓:任鸣版《榆树下的欲望》
        二、一剧两戏、“戏”说欲望:《榆树下的欲望》戏曲移植搬演
        (一)川剧移植搬演:徐棻的《欲海狂潮》
        (二)曲剧移植搬演:孟华的《榆树孤宅》
    第二节 一胞“两娣”的《安娜·克里斯蒂》
        一、中西合璧的戏剧盛宴:乔治·怀特版《安娣》
        二、甬剧《安娣》遇见奥尼尔:《安娜·克里斯蒂》之甬剧移植搬演
    第三节 其它经典剧作在中国的演出
        一、斯坦尼模式之奥剧呈现:张彤版《早餐之前》
        二、奥尼尔的中国风景:王斑版《天边外》
第五章 尤金·奥尼尔戏剧对当代中国戏剧的影响
    第一节 奥尼尔戏剧对当代中国戏剧的整体性影响
        一、奥尼尔的影响与中国戏剧的现代性转型
        二、奥尼尔戏剧对当代中国戏剧的影响
    第二节 奥尼尔与李龙云
        一、李龙云的奥尼尔接受之因
        二、奥尼尔对李龙云的影响
        (一)表现主义式氛围
        (二)自然象征的运用
        (三)强烈的内心独白
        (四)梦幻化的效应
        (五)爱欲的悲剧性
        三、李龙云戏剧创作对奥尼尔的超越及独创
        (一)悲剧的历史性深度
        (二)对希望的坚持
        (三)抒情性与诗性
    第三节 奥尼尔与李杰
        一、李杰的奥尼尔接受之因
        二、奥尼尔对李杰的影响
        (一)物象的象征性
        (二)梦幻性段落
        (三)内心独白的介入
        (四)生命的悲剧性
        三、李杰戏剧创作对奥尼尔的超越及独创
        (一)悲剧的历史性深度
        (二)多角色命运
        (三)物象的文化象征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奥尼尔生平年表
附录 B 奥尼尔剧作年表
附录 C 奥尼尔戏剧在中国的演出资料汇编(1929—2019)
附录 D 中国奥尼尔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从《天边外》浅析奥尼尔戏剧的悲剧之美(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物在自我困境中的迷失
二、奥尼尔悲剧精神的本质是乐观主义

(3)在细微之处撕开—论奥尼尔的“家庭悲剧”及其审美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奥尼尔是写家庭悲剧的大师
    1.2 国内外对奥尼尔的研究状况
        1.2.1 国外对奥尼尔的研究状况:
        1.2.2 国内对奥尼尔的研究状况:
    1.3 奥尼尔剧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 奥尼尔家庭悲剧的几种模式
    2.1 奥尼尔不幸家庭及其对他的影响
    2.2 奥尼尔家庭悲剧的几种模式
        2.2.1 理想破灭的悲剧
        2.2.2 情爱背后的杀戮
        2.2.3 过去的总也不能过去
    2.3 爱与恨的交织是奥尼尔家庭悲剧的核心
第三章 奥尼尔家庭悲剧的成因
    3.1 经济是悲剧的基础
    3.2 爱的逝去
        3.2.1 夫妻之爱的失去
        3.2.2 父与子、母与女之爱的失去
        3.2.3 兄弟、姐弟间爱的失去
    3.3 灵与肉的挣扎
第四章 奥尼尔对家庭悲剧的写作方式
    4.1 从细微之处撕开家庭矛盾
    4.2 情节的推进
    4.3 人物的刻画
第五章 奥尼尔家庭悲剧的审美意义
    5.1 把普通的家庭悲剧上升到哲理层面
    5.2 把普通的家庭悲剧上升到人性层面
    5.3 把细微的家庭矛盾上升到悲剧层面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奥尼尔剧作中三个女性形象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梦想和现实的矛盾中痛苦的露丝
二、在情和欲中挣扎的爱碧
三、在爱与恨中沉沦的玛丽

(7)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1章 狂欢式和狂欢式的世界感受
    1.1 狂欢式之加冕和脱冕
    1.2 狂欢式的世界感受
        1.2.1 交替和变更精神
        1.2.2 对话精神
        (1) 对于“对话”的质疑
        (2) 微观对话
        (3) “自我”和“他者”的对话
第2章 奥尼尔狂欢写作的时代语境和私人根源
    2.1 世纪末的狂欢
    2.2 边缘:狂欢的现代意蕴
    2.3 奥尼尔一家
    2.4 行走在边缘的作家
第3章 狂欢化的人物形象
    3.1 琼斯
    3.2 希基
    3.3 拉里
    3.4 唐·帕里特
    3.5 梅洛迪
第4章 狂欢化的时空体
    4.1 道路
    4.2 大海
    4.3 雾
    4.4 月光
    4.5 酒
第5章 狂欢化的语言
    5.1 广场语言
    5.2 笑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影响、借鉴与创新 ——《原野》与《琼斯皇》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原野》与《琼斯皇》的创作和影响
    2.1 曹禺与《原野》的问世
    2.2 《原野》所经历的曲折历程
    2.3 奥尼尔与《琼斯皇》的问世及反响
    2.4 《琼斯皇》在中国的译介、接受和影响
    2.5 曹禺与奥尼尔的联系和纽带
第三章 《原野》对《琼斯皇》的借鉴与创新
    3.1 借鉴中的创新
        3.1.1 大胆实验和锐意创新
        3.1.2 表现主义戏剧技巧的借鉴和创新
        3.1.2.1 音响效果
        3.1.2.2 幻象情景
        3.1.2.3 象征符号
        3.1.2.4 舞台灯光
    3.2 别具特色的现实主义
        3.2.1 人物真实而饱满
        3.2.2 情节更富戏剧性
        3.2.3 更具魅力的本土化题材
    3.3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上的创新
        3.3.1 传统戏曲中的民间小调和俗语、俗谚的运用
        3.3.2 传统思想观念的运用和体现
结论
参考文献

四、读奥尼尔的《天边外》(论文参考文献)

  • [1]尤金·奥尼尔戏剧在现当代中国的接受和影响[D]. 李小刚.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2]从《天边外》浅析奥尼尔戏剧的悲剧之美[J]. 杨秀丽. 北方音乐, 2020(06)
  • [3]在细微之处撕开—论奥尼尔的“家庭悲剧”及其审美意义[D]. 胡佳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05)
  • [4]孟华先生心中的奥尼尔情结[J]. 丛笑. 东方艺术, 2013(S2)
  • [5]更远的天边外[J]. 萧春雷. 金融博览, 2013(01)
  • [6]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奥尼尔剧作中三个女性形象解析[J]. 任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7]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D]. 符熠. 辽宁师范大学, 2010(06)
  • [8]奥尼尔对传统悲剧的继承与创新[J]. 刘瑞红. 电影文学, 2007(22)
  • [9]论《毛猿》的表现形式[J]. 王晓煜. 世纪桥, 2006(12)
  • [10]影响、借鉴与创新 ——《原野》与《琼斯皇》之比较[D]. 王秀红. 延边大学, 2005(04)

标签:;  ;  ;  ;  ;  

阅读奥尼尔的“天空之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