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输血中实施体检质量控制的初步研究

安全输血中实施体检质量控制的初步研究

一、对安全输血中实施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杨娜娜[2](2020)在《核酸检测技术在基层血站的应用与质量控制探讨》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为减少经输血传播疾病事件的发生,世界各国采供血机构都对献血者血样进行了严格的病毒检测。研究发现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技术作为血液筛查的基本方法仍有不足,存在漏检风险,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此种方法的检测基础之上补充核酸扩增技术(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NAT),以保证血液制品安全。与血清学检测相比,NAT检测的特点是灵敏度高,对检测标本的质量控制要求高,容易受到污染、对实验室环境、人员操作和设施要求严格以及检测成本高等。因此,加强实验室质量监控尤为重要。研究目的了解国家卫生部于2015年将核酸检测技术正式纳入《血站技术操作规程》后,在基层血站应用与质量监控的情况,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作用以及实现NAT实验室质量监控量化的措施。研究方法1.××市中心血站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采集了163782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速率法、双试剂酶联免疫方法对血样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抗体(HCV-Ab)、艾滋病抗体(HIV-Ab)、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筛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对双试剂ELISA检测结果阴性的献血者标本77721份,利用上海浩源或美国罗氏检测系统,分别采用8人份、6人份血液样本汇集的方法,经血液样本混合、核酸提取、病毒核酸扩增及检测三个阶段进行NAT混样检测,混检阴性的视为阴性结果,混检阳性的进行拆分检测,并以拆分结果为最终结果,每批检测均设一个阴性对照、一个阳性对照和一个室内质控品。本课题收集上述检测资料,应用SPSS软件中的卡方(χ2)检验方法,比较国产、进口两种核酸检测系统NAT阳性率、阳性拆分率以及不同年份NAT阳性率的差异。统计分析核酸混检阳性率、有效拆分率、结果无效率等相关质量指标。2.采用拟定的《××市中心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调查表》,通过听取介绍、现场查看实验室设备和实施以及相关档案记录资料、口头询问的方式,对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1.××市中心血站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采集的163782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中,有5269份ALT阳性,阳性率为3.22%;ELISA双试剂检测HIV-Ab阳性数255,阳性率为0.16%,TP-Ab阳性数829,阳性率为0.51%,HCV-Ab阳性数373,阳性率为0.23%,HBs Ag阳性数1199,阳性率为0.73%。从2013年到2018年间,ALT、HIV-Ab、TP、HCV-Ab、HBs Ag阳性率总体呈现降低趋势。2016年NAT实验开展后三年ALT、HIV-Ab、TP-Ab、HCV-Ab、HBs Ag这五项检测项目阳性率均低于NAT实验开展前三年,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6.512、47.014、25.218、77.564、41.098,P<0.05)。提示开展核酸检测项目后,血液初筛检测更加规范严格,有助于减少对不合格血液检测的资源消耗。2.该血站2016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上海浩源和美国罗氏两种检测系统对77721份标本进行HBV-DNA、HIV-RNA、HCV-RNA检测,共检出112份阳性标本,其中上海浩源检测系统NAT检测阳性标本62份,NAT阳性率为0.17%(62/36563),美国罗氏检测系统NAT检测阳性标本50份,NAT阳性率为0.12%(50/41158),经χ2检验,两种检测系统的NAT阳性率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χ2=3.111,P>0.05)。上海浩源检测系统三年间的NAT阳性率经χ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889,P<0.05);美国罗氏检测系统三年间的NAT阳性率经χ2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226,P>0.05)。结果提示上海浩源和美国罗氏两种检测系统对HBV-DNA、HIV-RNA、HCV-RNA的检测结果不存在差异,美国罗氏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较上海浩源检测系统稳定。3.该血站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两种检测系统三年间混检阳性率差异经χ2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41、2.862,P>0.05),上海浩源检测系统的混检阳性率1.93%(107/5556)高于美国罗氏检测系统的混检阳性率0.85%(68/7961),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09,P<0.05);美国罗氏检测系统的有效拆分率73.53%(50/68)高于上海浩源检测系统的有效拆分率57.01%(61/107),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2,P<0.05);上海浩源检测系统结果无效率为0.14%,三年间上海浩源检测系统结果无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2,P>0.05),导致无效结果的原因为血液核酸筛查内参(Internal Control,IC)无效;美国罗氏检测系统结果无效率为0.19%,经排查导致无效结果的原因是该批次康彻斯坦质控血清存在问题,更换质控血清后核酸检测结果无效池数为0,结果无效率为0.00%。上述结果提示两种检测系统的NAT检测结果均较为稳定,罗氏检测系统有效拆分能力较浩源检测系统强,无效结果的发生是随机性的,需要保持对核酸无效结果的密切监测,使检测系统、检测流程稳定、可靠运行。4.××市中心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情况调查分析显示,该血站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核酸实验室操作规程以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并依此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未选取适合本实验室质量监控指标进行NAT过程的量化质量监控和趋势分析。结论核酸扩增技术灵敏度高,作为对ELISA检测病毒阴性血样的补充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率;NAT检测技术应用于献血员血样筛查后,提高了血样初筛过程的严谨性,减少了核酸检测前筛查实验的工作量与血液检测资源的消耗。国产与进口两种检测系统的NAT检测结果没有差异,进口检测系统更加稳定一些。建议选取适合于本实验室质量监控指标,建立NAT过程的量化质量监控和趋势分析体系并付诸实施,将有利于血液制品更高安全性的保证。

杨旭[3](2021)在《血液检验质量控制和临床输血安全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分析血液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所呈现的效果,尤其是对输血安全性提升的价值。方法 :分析病例选择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78例输血患者,以质控方式不同为分组依据进行分组,均分例数,即实施全面质量控制、传统质量控制的病例所在组分别以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命名,对两种质控方式所呈现的效果实施对比和评价。结果:相对比于传统质控方式,全面质控方式的实施所呈现出更为突出的效果,即实验组患者安全事故(输血)发生几率明显下降,医患纠纷发生几率明显下降,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在血液检验过程中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可达到满意的检验目标,可提升输血安全性,而且可避免凝血功能的发生,建议推广。

丁慧慧,施琳颖,李艳辉,谢婷婷[4](2020)在《输血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健康领域已跨入个性化精准医疗时代。输血医学也从过去的全血输注发展到了成分血输注,如血浆、红细胞悬浮液、血小板等血液制品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输注血液制品类型[1]。作为现阶段临床实施抢救和治疗重要手段的输血,在救治患者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不

刘洋[5](2018)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对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4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南阳市中心血站进行输血的患者,将其以投掷法随机分成2组,其中应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的7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常规输血的7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的输血用量、成分输血率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用量与成分血用量以及成分输血率略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申请单书写合格率为97.26%、标本采集准确率为100.0%、输血指征正确率为98.63%、输血过程记录完整率为98.63%、培训报告单完整率为97.26%,分别高于对照组的申请单书写合格率68.49%、标本采集准确率72.60%、输血指征正确率69.86%、输血过程记录完整率68.49%、培训报告单完整率69.86%(χ2分别=21.2846、23.1746、22.7593、24.1339、19.4954,P<0.001)。结论在输血前实施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可提高临床输血质量,规范输血操作,建议广泛应用。

黄波泰[6](2017)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应用对临床输血质量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应用对临床输血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输血患者280例,分为对照组(n=140)和观察组(n=140)。对照组患者在进行输血的过程中不接受任何干预,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输血的过程中接受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干预,比较两组输血质量。结果经过相应方式进行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标本采集准确率、输血指证符合率、输血前检查项目完整性、输血申请单填写正确率、输血过程完整记录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用量以及输注成分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应用对临床输血质量的效果显着,可有效提升临床输血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徐易居[7](2016)在《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管理与临床输血安全的探讨》文中认为医院各个科室的规划管理能够极大地提升医疗服务单位的整体工作质量,各项规范化管理工作与临床安全管控工作对于医院各科室工作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输血科作为医疗服务单位中的重要部门,在实践环节理应积极重视管理,通过加强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中的管控措施以及输血后的监控工作,这样才能确定最佳的输血规范管理方案,以此强化输血科的细节管理,充分提高输血科的输血质量。本文主要分析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管理与临床输血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完善与优化措施,以此为我国医疗卫生部门今后的规范化管理及临床输血安全研究提供可行性参考。

吴战,涂秀[8](2015)在《如何控制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文中研究指明输血作为临床治疗抢救生命最常见的手段,其作用和意义重大。在整个输血流程中,输血前检验占据重要的地位,对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决定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也会影响到对患者的治疗与转归。输血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对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因此,如何控制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是具有必要性和实用性的。

李冰[9](2015)在《浅谈如何做好临床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做好临床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方法实施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后128例输血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实施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前114例输血者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检验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质量控制。比较实施质量控制前后输血患者疾病感染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疾病感染发生率和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91%VS 14.04%和2.34%VS 1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97.66%VS 7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流程中,采集标本、血型鉴定、交叉配型等环节缺一不可,通过对各个环节实施质量控制,可以显着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杨善业,黄枝艳[10](2013)在《基层医院输血风险的预防与控制》文中研究指明异体输血有传播疾病、引起不良输血反应和人为差错可能对患者造成危害的风险。基层医院应该通过建立输血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输血行为;加强技术培训,改善输血技术,提高输血风险及其防范意识;操作制度化、规范化,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杜绝输血差错事故等来规避输血风险。1基层医院常见输血风险1.1临床用血不科学、不合理。1.1.1滥用血液[1]。部分临床医生没掌握输血适应证,没有

二、对安全输血中实施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安全输血中实施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1.1 患者取药流程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5 讨论

(2)核酸检测技术在基层血站的应用与质量控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的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血液检验质量控制和临床输血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输血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
    1.1 即发型主要输血反应
        1.1.1 发热反应
        1.1.2 过敏反应
        1.1.3 溶血反应
        1.1.4 肺损伤
    1.2 迟发型输血反应
        1.2.1 输血传播性疾病
        1.2.2 输血后紫癜和继发性血色病
        1.2.3 移植物抗宿主病
2 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2.1 输注不同血液类型
    2.2 不同疾病类型
    2.3 输血次数及发血至开始输血间隔时间
    2.4 护理安全管理
3 对策
    3.1 对症治疗
    3.2 加强输血护理质量管理
    3.3 预防性的干预
4 小结

(5)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输血用量与成分输血率情况
    2.2 2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
3 讨论

(6)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应用对临床输血质量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输血质量指标比较
    2.2 两组输血用量和成分输血率比较
3 讨论

(7)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管理与临床输血安全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完善输血质量控制体系
2 优化和提升输血管理工作的质量
3 结语

(8)如何控制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 输血检验前、后的质量控制
2. 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
    2.1 输血申请与血液标本
    2.2 血型鉴定
    2.3 交叉配血
3. 进一步改善措施
    3.1 人事管理
    3.2 检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4. 小结

(9)浅谈如何做好临床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基层医院输血风险的预防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基层医院常见输血风险
    1.1 临床用血不科学、不合理。
        1.1.1 滥用血液[1]。
        1.1.2 输血观念陈旧。
        1.1.3 缺乏输血相关知识。
    1.2 储血质量引发的风险[5]
    1.3 人为差错引发的风险
    1.4 输血手续不完善, 没签置“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2 基层医院输血风险的预防与控制

四、对安全输血中实施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核酸检测技术在基层血站的应用与质量控制探讨[D]. 杨娜娜. 东南大学, 2020(01)
  • [3]血液检验质量控制和临床输血安全性分析[J]. 杨旭. 包头医学, 2021(01)
  • [4]输血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 丁慧慧,施琳颖,李艳辉,谢婷婷. 现代临床护理, 2020(06)
  • [5]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J]. 刘洋. 中国校医, 2018(06)
  • [6]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应用对临床输血质量的效果观察[J]. 黄波泰.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02)
  • [7]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管理与临床输血安全的探讨[J]. 徐易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33)
  • [8]如何控制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J]. 吴战,涂秀.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10)
  • [9]浅谈如何做好临床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J]. 李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10)
  • [10]基层医院输血风险的预防与控制[J]. 杨善业,黄枝艳.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13)

标签:;  ;  ;  

安全输血中实施体检质量控制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