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竹栽培管理与笋期控制技术

四时竹栽培管理与笋期控制技术

一、四季竹栽培管理和笋期调控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玲,陈陆意[1](2020)在《优良竹种引种及生态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从四川引种和挖掘本地资源的方式,以夏秋季出笋、大熊猫喜食的竹子种类为目标,开展孝顺竹、四季竹、方竹引种及生态适应性研究,对完善本地竹子品种结构,填补季节性鲜笋市场的空白,及配套解决大熊猫异地养殖的食料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郑祥亁[2](2019)在《屏边空竹发笋规律及机理初步探讨》文中认为屏边空竹(Cephalostachyum pingbianense(Hsueh et Y.M.Yang ex Yi et al.)D.Z.Li et H.Q.Yang)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自然条件下能够四季产笋的竹种,是优良的笋材两用竹。但当前对屏边空竹种质资源的研究严重滞后,该竹种仍处于待开发的自然生长状态。了解其发笋习性和幼竹生长规律是开发利用该竹种资源的基础。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揭示屏边空竹的发笋、笋-幼竹生长规律;(2)探究植物内源激素对屏边空竹笋芽萌发及幼笋高生长的调控;(3)对屏边空竹转录组概况进行分析,从转录组水平上初步探究屏边空竹笋芽萌发的分子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屏边空竹发笋、笋-幼竹生长规律:(1)笋期历时9个月左右(9月至次年5月),根据出笋量的差异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春季出笋最多而夏季最少;共5丛(16.67%)有四季发笋的习性。(2)退笋率随笋期逐渐增加,在末期达到最高(87.76%)。(3)笋-幼竹高生长约130 d完成,平均秆高达6.36 m;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生长曲线可用三次曲线方程描述:H=0.806-0.029t+0.001t2-5.894×10-6t3,R2=0.980。(4)地径的生长历时16 d左右,平均地径为18.50 mm,也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2.植物内源激素对屏边空竹笋芽萌发及幼笋高生长的调控:(1)一年中各组织中四种激素水平相似,均为IAA>ABA>ZR>GA3;(2)较高的ZR含量可能促进笋芽的萌发,而较高的IAA含量及IAA/ABA、IAA/ZR比值则可能不利于笋芽的萌发;(3)幼笋中较高的ZR含量及GA3/ABA、ZR/ABA、IAA/ABA比值可能有助于其高生长;(4)笋芽的IAA含量从出笋率较低的季节到出笋率较高的季节呈增加的趋势,ABA、ZR和GA3则相反,这可能与笋芽营养物质的积累以及生长发育有关。3.利用转录组探索屏边空竹笋芽萌发的分子调控机制:(1)转录组概况分析:屏边空竹进行转录组分析共获得34.1 Gb clean reads,组装得89,345条Unigenes:GO分析主要注释到细胞过程(cellular process)、细胞组成(cell part)、结合(binding)等32个二级GO条目;KEGG代谢通路分析主要富集到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s)、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等21条KEGG代谢通路。(2)调控屏边空竹笋芽萌发的分子机制:(1)对笋芽萌发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在cellular process、cell part、binding等31个二级GO条目中富集的基因数较多;进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共富集到134条代谢途径,其中核糖体(Ribosome)、植物激素信号转导(Plant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苯丙烷生物合成(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等16条代谢途径存在显着差异;(2)在Plant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中筛选出的表达差异显着的7个基因:IAA23、IAA33、SAUR32、SAUR71、PYL8、PYL4、PP2C68,推测它们可能参与调控屏边空竹笋芽的萌发。(3)在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中共筛选出4个差异基因,分别为CCR4、CCR3、4CL1、PAL3,推测它们可能在其幼笋的木质素积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淀粉和蔗糖代谢(Starch and sucrose metabolism)也包含多个差异基因,可能同样在笋芽萌发中起重要作用。

晁娟[3](2018)在《中国8种欠知名竹种基础材性数据采集及比较分析》文中提出本文以采自国际竹藤中心安徽太平试验基地的8种竹子为研究对象,分别就其秆茎形态、纤维形态、化学及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定量测试,找寻各种性质的轴向变化规律,并对不同种间材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数据库的构建提供源数据,同时填补竹材材性的部分研究空白,为其高效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8种竹材中,眉径最大的为少穗竹(55.91 mm),最小的为刺黑竹(12.55 mm);壁厚最大的为少穗竹(6.25 mm),最小的为矢竹(2.46 mm);节间长度最大的为四季竹(50.93 cm),最小的为刺黑竹(12.07 cm)。(2)8种竹材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9001600μm之间,最大的为假毛竹(1732.89μm),最小的为篌竹(1327.87μm),均属于中等长度纤维;纤维宽度最大的为刺黑竹(15.32μm),最小的为四季竹(11.45μm);纤维长径比最大的为四季竹(149.76),最小的为篌竹(102.69),8种竹材纤维均为较好的造纸原料。8种竹材中,纤维长度基本表现为基部和梢部较短、中部较长;纤维宽度基本表现为中部和梢部较短、基部较长;纤维长径比基本表现为梢部较短、基部和梢部较长。方差分析表明竹种及部位对纤维形态均有显着影响,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不同竹种之间纤维形态差异也比较明显。(3)8种竹材中,综纤维素含量最大的为四季竹(77.46%),最小的为高节竹(72.51%);α-纤维素含量最大的为四季竹(49.44%),最小的为高节竹(41.36%);酸不溶木质素含量最大的为少穗竹(23.21%),最小的为矢竹(20.24%);酸溶木质素含量最大的为高节竹(1.69%),最小的为四季竹(1.09%);苯醇抽提物含量最大的为假毛竹(3.60%),最小的为篌竹(2.11%);戊聚糖含量最大的为假毛竹(20.05%),最小的为矢竹(16.67%)。8种竹材中,假毛竹和四季竹在综纤维素、α-纤维素及苯醇抽提物三种化学成分方面表现趋势一致,其中综纤维素和α-纤维素均表现为基部和梢部含量较低、中部含量较高,但苯醇抽提物表现与前者相反;其他竹种的各化学成分表现各异。方差分析表明竹种及部位分别对化学成分均有显着性影响,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不同竹种之间化学成分差异比较明显。从造纸原料的要求来看,8种竹材综纤维素和α-纤维素含量较高,木质素与抽提物含量较低,均适宜作为优良的造纸原料,但假毛竹和四季竹要优于其他竹种。(4)8种竹材中,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最大的均为少穗竹,而基本密度最小的为早园竹,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最小的均为篌竹。不论是在气干还是全干状态,8种竹材的干缩率以及干缩系数均表现为径向>弦向>纵向。同时,除了纵向干缩率之外,8种竹材的干缩率基本表现为四季竹>高节竹>篌竹>早园竹>刺黑竹>矢竹>假毛竹>少穗竹,而干缩系数则基本表现为四季竹>高节竹>篌竹>刺黑竹>早园竹>假毛竹>矢竹>少穗竹。方差分析表明竹种对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径向干缩系数、弦向干缩系数、体积干缩系数、径向和体积干缩率以及全干弦向干缩率均有显着影响,但对基本密度、气干弦向干缩率、纵向干缩系数和纵向干缩率没有显着影响,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不同竹种之间物理性质差异比较明显。(5)由于矢竹和刺黑竹的壁厚太薄,没有达到力学测试尺寸,故未进行力学指标测试。其它6种竹材中,顺纹抗拉强度最大的为假毛竹(268.02 MPa),最小的为四季竹(158.70 MPa);抗弯弹性模量最大的为四季竹(14.62 GPa),最小的为高节竹(10.07 GPa);抗弯强度最大的为假毛竹(235.45 MPa),最小的为篌竹(146.38 MPa);顺纹抗压强度最大的为四季竹(93.34 MPa),最小的为少穗竹(58.77 MPa);顺纹抗剪强度最大的为早园竹(21.87 MPa),最小的为少穗竹(15.61 MPa)。方差分析表明除了顺纹抗拉强度之外,竹种对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顺纹抗剪强度均有显着性影响,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不同竹种之间力学性质差异显着。8种竹材中,少穗竹、假毛竹和早园竹比其他竹种更适宜作为结构用材。

张闪闪[4](2015)在《钩梢整枝对竹子发笋的激素和单糖调控机理》文中研究指明竹笋产量和质量取决于竹子种类,立地、气候环境条件和培育技术。近半个世纪以来,丛生竹笋丰产培育主要技术是竹林密度和年龄结构调整、林地施肥、竹笋采收、病虫害防治等传统培育措施。本研究通过钩梢整枝保留不同竹枝盘数,改变地上、地下器官营养物资、激素分配,研究影响竹子发笋产量的激素和单糖调控机理,创新笋用竹林的培育方式,实现高效丰产、“矮化”和“园艺化”栽培方式。以麻竹(Phyllostachys edulis)和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f.spectabili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盆栽麻竹苗设置0盘枝(T1)、1盘枝(T2)、2盘枝(T3)、3盘枝(T4)、4盘枝(T5)、全盘枝(CK)6个钩梢处理,对大田麻竹设置0盘枝(T1)、2盘枝(T2)、4盘枝(T3)、6盘枝(T4)、全盘枝(CK)5个钩梢处理,对金镶玉竹设置0盘枝(T1)、7-9盘枝(T2)、15-18盘枝(T3)、全盘枝(CK)4个钩梢处理,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测定大田种植和盆栽麻竹不同钩梢整枝处理后竹笋内源激素和单糖含量以及调查发笋数量、时间和累积笋产量和测定金镶玉竹笋芽内源激素含量。研究结果如下:(1)盆栽麻竹苗留1盘枝的平均出笋率和新枝萌发率均最高;大田麻竹留2盘枝处理的麻竹单笋重、出笋个数、平均产量和累积产量显着大于其他钩梢修枝处理;金镶玉竹留取15-18盘枝处理笋芽萌发个体较大且萌发率高。麻竹笋用林培育方式可采用钩梢保留1-2盘枝,金镶玉竹留取15-18盘枝。实现高效丰产栽培,同时“矮化”和“园艺化”,改变目前传统的“全竹”栽培方式。(2)麻竹笋产量高低与笋体内源激素种类、含量水平密切相关:在整个出笋期间,GA1+3含量与单笋重呈极显着正相关,IAA和ABA含量与单笋重呈显着正相关,而GA4+7含量和ZR含量与单笋重无明显相关,即麻竹笋个体增大主要是由IAA、GA和ABA三类内源激素协共调控生长:留2盘枝处理笋体IAA和ABA含量显着高于其他不同留枝处理,其中出笋盛期留2盘枝处理IAA含量最高,达09.53ug/g.FW;留2盘枝处理IAA变化趋势呈先低后高,符合顶端优势IAA学说中IAA变化规律。IAA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形成和维持根部、笋体“营养库壑”,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分配、代谢和转化,保障竹笋快速生长对糖分的供应需要。ABA促进糖类物质的运输和代谢。GA1+3和IAA一样,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而GA4+7对笋体生长中作用较小。竹笋强大的顶端优势是由其顶端高浓度的IAA所致。金镶玉竹笋芽萌发率与ZR含量、DHZR含量以及(GA1+3+ZR+DHZR+IAA)/ABA比值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79**、0.60**和0.85**,而与ABA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在2014年的11-12月份以及次年的3月份,留取15-18盘枝处理(GA1+3+ZR+DHZR+IAA)/ABA比值、ZR含量、DHZR含量显着高于其他钩梢整枝处理,ZR、DHZR是游离态细胞分裂素,对侧芽的萌发和分化起着重要作用,竹鞭侧芽萌发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促进型激素与抑制型激素(GA1+3+ZR+DHZR+IAA)/ABA共同调控。(3)麻竹笋体中可溶性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不同处理笋体中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呈极显着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0**。竹笋快速长高前,光合产物以某种状态可能先临时贮藏在竹杆或者竹蔸中,碳水化合物源主要是蔗糖而非淀粉,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供竹笋快速生长。

宋艳冬,周成敏,章启涓,何林[5](2015)在《不同经营模式对四季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文中提出对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纯林和混交林2年生立竹构件生物量分配格局及枝、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纯林经营显着提高了竹子的全高和节间长度,增加了杆的生物量和分配比例,并使冠层上移以及叶片在冠层的分布上移,而对枝下节数和总节数没有显着影响。

顾大形,陈双林[6](2012)在《四季竹对土壤水分胁迫的生理适应》文中认为以四季竹2年生竹苗为材料,采用每天补水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设置土壤相对含水率为<30%(T1)、40%~50%(T2)、60%~70%(T3)、80%~90%(T4)和竹蔸部完全水淹(T5)5个土壤水分含量水平,研究四季竹叶片在水分胁迫下的生理活性变化,以探讨四季竹对土壤水分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1)随处理时间的延长,T1处理叶片离子渗漏率、MDA含量、叶绿素a/b值、SOD和POD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迅速升高,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迅速下降。(2)T5处理14d后叶片各生理指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与T1处理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类胡萝卜素和脯氨酸除外),并且分别在T1处理14d和T5处理28d后四季竹叶片全部干枯脱落。(3)随处理时间的延长,T2、T3、T4处理的四季竹叶片各生理指标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最终稳定在处理前水平,且处理间均无显着差异。研究发现,四季竹在土壤相对含水率小于30%的土壤中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在相对含水率40%~90%的土壤中能正常生长;四季竹耐受水淹胁迫的时间阈值是28d。

顾大形,黄玉清,陈双林[7](2012)在《四季竹生态自适应的立竹秆形结构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植株结构是植物对环境响应的基础,是植物生态自适应的机制之一。为探究四季竹的生态自适应性,对四季竹立竹秆形结构因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四季竹立竹胸径与立竹全高、立竹枝下高、立竹胸高壁厚,立竹全高与立竹胸高壁厚、立竹枝下高均呈极显着正相关,立竹节间长与立竹全高呈显着正相关,其它结构因子间相关性不显着。立竹全高、立竹枝下高与立竹胸径间均具有极显着的二次函数关系,分别为TH=-171.849+69.96D-0.194D2和BH=47.306+7.433D-0.115D2,立竹胸高壁厚与立竹胸径呈极显着的线性函数关系,WT=-0.1447+0.2453D。在试验四季竹林中立竹相对全高、相对枝下高和相对胸高壁厚的平均值均比较稳定,分别为30.27、9.36和0.24。立竹秆形结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四季竹的生态自适应性。

庄明浩,李迎春,陈双林,李应,顾大形[8](2012)在《四季竹对大气臭氧体积分数倍增的生理响应》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给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竹林培育应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为材料,运用开顶式气室(OTCs)模拟当前环境背景大气臭氧(O3)体积分数(NF,40~45 nL.L-1)倍增1倍(TR-1,92~106 nL.L-1)和倍增2倍(TR-2,142~160 nL.L-1)情景,分析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大气臭氧体积分数倍增90 d时,与NF比较,TR-1和TR-2处理的四季竹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着降低,而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着升高,而叶片可溶性糖仅TR-2较NF显着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TR-2显着高于TR-1,而叶片可溶性糖TR-2显着低于TR-1。说明大气臭氧体积分数倍增能引起四季竹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膜结构遭到破坏,影响四季竹的正常生长,表现出伤害效应。

李迎春,李艳红,郭子武,杨清平,陈双林[9](2011)在《夏秋季笋用竹种四季竹季节性光合生理特性》文中认为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在1、4、7、10月中旬晴天自然条件下测定了四季竹2 a立竹的叶片Pn日变化规律及其光响应季节变化特性。结果表明:Pn日变化4、7、10月份呈双峰型,1月份呈单峰型。不同季节的Tr日变化均呈双峰型。WUE日变化4、7月份呈双峰型,1、10月份呈单峰型。AQY大小顺序为4月、10月、7月、1月,4月份显着高于1、7、10月份。LCP(10.33717.945μmol/(m2.s)、Pmax[4.1797.479μmol/(m2.s)]4月份均极显着地高于1、7、10月份,而LSP[1 030.9471 492.064μmol/(m2.s)]4月份极显着地低于1、7、10月份。Chl年动态变化为单峰曲线,4月份达峰值,极显着地高于1、7、10月份。四季竹对光强的适应能力强,具有喜阳喜湿特性,影响Pn日变化的主要环境生态因子及作用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1月份Cond、Tr、Tair、RH,4月份Tair、RH、Tr、PAR,7月份PAR、Ca、Vpdl、Cond,10月份Cond、RH、PAR、Ci。

顾大形,陈双林,郭子武,杨清平,李迎春[10](2011)在《四季竹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及其与构件因子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四季竹立竹构件因子和地上生物量的调查,分析了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立竹构件因子与构件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1年生立竹为竹秆>竹叶>竹枝,2年生立竹为竹叶>竹秆>竹枝,2年生立竹竹秆和竹叶生物量分配比例较1年生立竹分别极显着减少和增加,而竹枝生物量分配比例不同年龄立竹间无显着变化。2年生立竹各构件因子与构件生物量间大多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立竹全高、枝下高、枝盘数是立竹胸径的从属因子,立竹胸径对立竹构件生物量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起着决定作用,两者具有极显着的三次曲线函数关系。四季竹在资源分配时对竹叶构件的倾斜有利于种群对已占领生境的巩固和新生境的开拓。

二、四季竹栽培管理和笋期调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季竹栽培管理和笋期调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2)屏边空竹发笋规律及机理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竹子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进展
        1.1.3 发笋期、幼笋生长期竹类植物内源激素的研究进展
        1.1.4 植物激素信号途径参与植物生长调控的研究进展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2.2 研究目标
        1.2.3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屏边空竹四季出笋及幼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2.1 研究地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设置
        2.2.2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屏边空竹发笋习性
        2.3.2 发笋的季节性差异
        2.3.3 出笋期各阶段的成竹和退笋规律
        2.3.4 竹笋-幼竹高生长及地径生长规律
    2.4 小结
第三章 内源激素对屏边空竹笋芽萌发及幼笋速生生长的调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屏边空竹不同组织四种激素的含量
        3.2.2 不同激素对笋芽萌发过程的影响
        3.2.3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对笋芽萌发过程的影响
        3.2.4 笋芽、幼笋、笋眼、幼竹四种激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3.2.5 各激素含量及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对幼笋快速生长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屏边空竹笋芽萌发的转录组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屏边空竹转录组概况分析
        4.2.2 屏边空竹笋芽发育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分析
        4.2.3 笋芽萌发过程中相关关键差异基因的筛选
        4.2.4 测序数据的q RT-PCR验证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屏边空竹的出笋生物学特性
        5.2.2 出笋与成竹、退笋之间的关系
        5.2.3 笋-幼竹发育过程中高生长及地径生长规律
        5.2.4 笋芽萌发与激素含量及激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5.2.5 幼笋的速生生长与激素含量及激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5.2.6 与笋芽萌发相关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
        5.2.7 与笋芽萌发相关的苯丙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3)中国8种欠知名竹种基础材性数据采集及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世界竹林资源现状
    1.2 国内外竹材材性研究进展
        1.2.1 构造与解剖特征
        1.2.2 化学性质
        1.2.3 物理性质
        1.2.4 力学性质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不同竹种构造特征
        1.4.2 不同竹种化学性质
        1.4.3 不同竹种主要物理性质
        1.4.4 不同竹种主要力学性质
    1.5 实验设备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试验研究法
        2.2.3 统计分析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1 竹材结构特性比较分析
        3.1.2 竹材纤维形态特征比较分析
        3.1.3 竹材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3.1.4 竹材物理性质比较分析
        3.1.5 竹材力学性质比较分析
    3.2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钩梢整枝对竹子发笋的激素和单糖调控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麻竹盆栽苗构梢整枝试验设计
        2.3.2 麻竹试验大田构梢整枝试验设计
        2.3.3 金镶玉竹构梢整枝试验设计
    2.4 采样方法与测试方法
        2.4.1 采样方法
        2.4.2 测试方法
    2.5 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留枝盘数对麻竹盆栽苗出笋率的影响
    3.2 留枝盘数对大田麻竹出笋的影响研究
        3.2.1 大田各处理单笋重、出笋个数、平均笋产量和累积总产量随采笋时期的变化
        3.2.2 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时期笋体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3.2.3 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时期笋体单糖含的变化
        3.2.4 笋体内源激素含量、糖含量与单笋重的相关性分析
    3.3 留枝盘数对金镶玉竹笋芽萌发的影响研究
        3.3.1 不同处理笋芽分化时期笋芽外部形态的观察
        3.3.2 金镶玉竹笋芽萌发率随采样时间的变化
        3.3.3 金镶玉竹笋芽内源激素随采样时间的变化
        3.3.4 笋芽内源激素含量与笋芽萌发率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关于笋用林培育的最佳留枝盘数和栽培方式创新
        4.2.2 关于钩梢促进竹笋生长发育的内源激素调控机制
        4.2.3 关于竹子顶端优势的机制和生产应用
        4.2.4 丛生竹和散生竹钩梢整枝培育技术的差异
    4.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5)不同经营模式对四季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经营类型对四季竹立竹全高与竹节数量的影响
    2.2 不同经营类型对四季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2.3 不同经营类型四季竹林叶生物量空间分布
    2.4 不同经营类型四季竹林枝长空间分布
3 结论与讨论

(6)四季竹对土壤水分胁迫的生理适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分胁迫对四季竹叶片离子渗漏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2.2 水分胁迫对四季竹叶片色素含量及组成的影响
    2.3 水分胁迫对四季竹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2.4 水分胁迫对四季竹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7)四季竹生态自适应的立竹秆形结构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调查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立竹秆形结构因子相关分析
    2.2 立竹胸径与立竹全高和相对全高的关系
    2.3 立竹胸径与立竹枝下高和相对枝下高的关系
    2.4 立竹胸径与立竹胸高壁厚和相对壁厚的关系
3 讨论

(8)四季竹对大气臭氧体积分数倍增的生理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设计
    1.3 叶片光合色素和抗性生理指标测定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气臭氧体积分数倍增对四季竹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2.2 大气臭氧体积分数倍增对四季竹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
    2.3 大气臭氧体积分数倍增对四季竹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9)夏秋季笋用竹种四季竹季节性光合生理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Pn、Tr日变化
    3.2 WUE日变化
    3.3 光响应特性
    3.4 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3.5 四季竹净光合速率与生态因子关系的回归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10)四季竹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及其与构件因子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方法
    2.2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立竹构件生物量分配格局
    3.2 立竹主要构件因子与构件生物量关系
        3.2.1 立竹主要构件因子与构件生物量相关性分析
        3.2.2 立竹构件因子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3.3 立竹胸径与构件生物量模型构建
4 结论与讨论

四、四季竹栽培管理和笋期调控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优良竹种引种及生态适应性研究[J]. 刘艳玲,陈陆意. 现代农业研究, 2020(09)
  • [2]屏边空竹发笋规律及机理初步探讨[D]. 郑祥亁.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9(03)
  • [3]中国8种欠知名竹种基础材性数据采集及比较分析[D]. 晁娟. 安徽农业大学, 2018(02)
  • [4]钩梢整枝对竹子发笋的激素和单糖调控机理[D]. 张闪闪.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5(06)
  • [5]不同经营模式对四季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J]. 宋艳冬,周成敏,章启涓,何林. 浙江林业科技, 2015(01)
  • [6]四季竹对土壤水分胁迫的生理适应[J]. 顾大形,陈双林. 西北植物学报, 2012(04)
  • [7]四季竹生态自适应的立竹秆形结构特征[J]. 顾大形,黄玉清,陈双林. 广西植物, 2012(02)
  • [8]四季竹对大气臭氧体积分数倍增的生理响应[J]. 庄明浩,李迎春,陈双林,李应,顾大形.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01)
  • [9]夏秋季笋用竹种四季竹季节性光合生理特性[J]. 李迎春,李艳红,郭子武,杨清平,陈双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1(04)
  • [10]四季竹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及其与构件因子关系[J]. 顾大形,陈双林,郭子武,杨清平,李迎春. 林业科学研究, 2011(04)

标签:;  ;  ;  

四时竹栽培管理与笋期控制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