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刺激激素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

骨折愈合刺激激素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

一、骨折愈合刺激素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陈艳婷[1](2021)在《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系统评价针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采用针刺治疗PMOP提供循证医学依据。2.开展临床回顾性研究,对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GH/IGF-1轴与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以期为PMOP的防治提供参考,同时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提供思路。3.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比岭南陈氏针法与西药治疗PMOP的疗效,并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的作用机理,为临床采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检索中英文数据库,选取试验组为单纯针刺治疗,对照组为西药治疗PMOP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Revman 5.3对各研究指标进行Meta分析,对发表偏倚的评价运用失安全系数(Nfs0.05)。2.开展回顾性研究,收集符合临床研究标准的绝经后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将纳入研究的238例患者按照骨密度检查参数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低下组及骨量正常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①临床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BMI、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生育子女个数;②合并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四肢骨折、慢性胃肠炎及恶性肿瘤;③骨密度(BMD):腰椎(L1-4)BMD、左股骨颈BMD、左股骨颈上端BMD;④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比(A/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肌酐(SCr)、胱抑素C(CYS-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钙(Ca)、血磷(P);⑤骨质疏松四项:甲状旁腺激素(PTH)、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N端骨钙素(OC);⑥性激素六项: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泌乳素(PRL)、促卵泡生成素(FSH)、孕激素(P)、睾酮(T);⑦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⑧维生素D。并对GH及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同时对研究对象进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以骨量不同水平(1=骨量正常,2=骨量减少,3=骨质疏松)为反应变量,三组间比较有差异的因素为解释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相关的指标,分析GH、IGF-1对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程度,为临床客观疗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提供依据。3.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研究标准的PMOP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碳酸钙D3元素片口服,其中针刺组患者给予岭南陈氏针法治疗,针刺处方为:肾俞、脾俞、关元、足三里、悬钟、三阴交。每周治疗3次,4周为一个观察周期,连续治疗12周。对照组患者给予骨化三醇胶丸口服,连续服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对比治疗前后各部位BMD(腰椎、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的变化、血清PINP、β-CTX、LH、FSH、E2、IGF-1及GH的水平,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变化进行评估,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1.文献系统评价共纳入10项研究,7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1)单纯针刺治疗在提高PMOP患者临床有效率及改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方面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针刺治疗组在提高PMOP患者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及股骨大转子骨矿含量方面,效果优于西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在改善PMOP患者血清E2、ALP、Ca、P、IGF-1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以临床有效率为效应量的失安全系数(Nfs0.05)检验值为36.8631。2.回顾性研究共收集病例数为238例,按照骨密度T值将纳入的病例分为三组:骨质疏松组63例、骨量低下组108例、正常组67例。(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发现:三组间年龄、体重、BMI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质疏松组患者的年龄高于骨量低下组与正常组,体重及BMI低于骨量低下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间合并疾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清生化指标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血清ALP、P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骨质疏松组ALP水平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血P水平低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性激素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E2、FSH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T、PRL、L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正常组E2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及骨量低下组,骨质疏松组FSH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骨质疏松生化指标比较结果表明:组间比较发现三组间PINP、β-CTX、OC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TH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表明骨质疏松组PINP、β-CTX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OC显着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纳入研究人群的GH、IGF-1进行比较,发现三组间GH、IGF-1水平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表明发现正常组GH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及骨量低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IGF-1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对纳入研究人群各部位BMD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 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各部位BMD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对纳入研究对象血清GH、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GF-1与腰椎(L1~4)BMD呈正相关(r=0.200,P<0.05),GH与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 0.372、0.249、0.276,P<0.05);(9)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090,95%CI:1.036~1.146,P=0.001)和β-CTX(OR=3.222,95%(CI:1.196~8.680,P=0.021)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BMI(OR=0.851,95%(CI:0.236~0.918,P=0.000)、E2(OR=0.998,95%CI:0.002~0.995,P=0.044)、磷(OR=0.121,95%CI:0.031~0.462,P=0.002)、GH(OR=0.047,95%CI:0.016~0.137,P=0.000)、IGF-1(OR=0.989,95%CI:0.819~0.998,P=0.014)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3.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共收集病例数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过程中共脱落7例。其中针刺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3例,实际完成样本量为针刺组31例,对照组32例。(1)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BMI、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孕次、产次、病程)、各部位BMD(腰椎、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血清PINP、β-CTX、LH、FSH、E2、IGF-1及GH的水平、中医症候量化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临床有效率比较,针刺组有效率为83.87%,显着高于对照组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GH、IGF-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H、IGF-1水平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患者血清GH、IGF-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GH、IGF-1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E2、FSH、L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E2水平提高,血清FSH、LH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FSH、L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E2、FSH、LH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 PINP、β-CTX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血清PINP、β-CTX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PINP、β-CTX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治疗12周后血清PINP、β-CTX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PINP、β-CTX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部位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12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各部位BMD均有升高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部位BMD差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进行了 4个不同时间点的观察,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时,针刺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生活质量(SF-36)评分治疗4周后,针刺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8个方面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7个方面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组在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6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不良反应针刺组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穴位局部血肿,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1.针刺治疗PMOP安全有效,单纯针刺治疗在提高PMOP患者临床有效率、改善BMD及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方面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较低,单纯针刺治疗PM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仍需更高质量证据加以验证。2.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与年龄、BMI、血清性激素、骨代谢、GH/IGF-1轴相关,年龄与β-CTX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BMI、E2、P(磷)、GH、IGF-1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GH/IGF-1轴在PMOP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早期发现与治疗PMOP提供了依据及新的思路。3.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疗效确切,可改善PMOP患者的中医症候、生活质量、血清IGF-1、GH、PINP、β-CTX、LH、FSH、E2代谢水平,考虑其治疗作用与针刺对女性生殖内分泌激素、骨代谢及GH/IGF-1轴的调节相关。这为临床推广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丰富了针刺治疗PMOP的作用机理研究。

陈巧凤[2](2020)在《莱菔硫烷对缺氧环境下成骨细胞活性和矿化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研究背景骨质疏松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病之一,但是目前的诊疗现状并不理想。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显着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并带来极大的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有效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可降低骨折的发生,对于已发生骨折的患者也能有效避免再次骨折,识别并积极治疗骨质疏松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目前市面上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主要通过调节钙的吸收,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减少骨量丢失,促进成骨细胞的生成等发生作用,但也存在如增加骨折发生率、肿瘤形成、血栓形成等危险,因此我们考虑是否有合适的中草药或植物应用于抗骨质疏松治疗。关于骨质疏松症发生机制研究有很多,氧化应激是研究较为深入的机制之一。莱菔硫烷(SFN)来源于各种十字花科植物,具有抗氧化、保护线粒体、抗癌等作用,抗氧化应激是它最突出的功能。目前少有SFN作用于成骨细胞的文献,我们拟通过实验了解SFN对氧化应激下成骨细胞增殖矿化的影响。十字花科蔬菜是我们日常生活膳食中容易获得和补充的,希望它的抗氧化功能可以使之成为预防骨质疏松的日常保健甚至治疗药物之一。二、材料与方法首先将hFOB1.19分为常氧组(20%O2)与缺氧组(1%O2)进行培养24h,48h,72h,96h,120h,观察缺氧条件下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和活性氧水平;其次,我们在常氧条件下分别将Oumol/L、5umol/L、10umol/L、20umol/LSFN作用于细胞24h和48h,观察常氧下SFN对于成骨细胞的增殖影响;最后我们将实验分为4组,即常氧组、缺氧48h复氧组、SFN预处理24h后缺氧复氧组、SFN预处理48h后缺氧复氧组并培养至21d,分别在7d,14d和21d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抗氧化指标及矿化指标。三、结果第一组实验发现细胞缺氧大于48h后增殖明显减少、凋亡明显增加,第二组实验结果发现10umol/L的SFN刺激可以抗氧化、促进细胞的生长及减少细胞凋亡,大于10umol/L可能对成骨细胞的增殖起负作用。因此,我们将缺氧48h作为实验时间,10umol/L作为SFN预处理浓度。当成骨细胞处于缺氧后复氧的环境,细胞内ROS升高,细胞凋亡比例升高,caspase-3的活性增加,氧化指标HIF-1a、VEGF、MMP-9 升高,成骨指标 OPN、RUNX2、OSTERIX、ALP、COL1下降,影响成骨细胞的成骨。10umol/LSFN的预处理可以减少成骨细胞的凋亡,降低细胞的氧化指标,提高细胞成骨指标,促进成骨矿化,而且48h的预处理效果要优于24h预处理的效果。四、结论成骨细胞在缺氧及缺氧后复氧环境可出现氧化应激状态,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及矿化成骨,适量SFN的预处理可以改善氧化应激下成骨细胞的应激状态和成骨功能。

李婷婷[3](2020)在《机械振动对去卵巢骨质疏松骨折大鼠海马雌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去卵巢骨质疏松骨折模型,采用机械振动干预,研究机械振动对去卵巢骨质疏松骨折大鼠海马雌激素及骨折断端miR-214-3p表达量的影响,探讨在机械振动中海马雌激素参与调控骨折愈合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骨折对照组(Sham,n=10),骨质疏松骨折模型组(OVX,n=10),骨质疏松骨折振动组(OVX-V,n=10)。适应性饲养1周,建立骨质疏松模型,OVX组与OVX-V组依次摘除双侧卵巢,Sham组切除卵巢周围同重量的脂肪组织。3组大鼠去卵巢术后5个月,建立骨折模型,手术刀加外力致股骨中部骨折,并复位固定。骨折术后5天OVX-V组大鼠进行全身机械振动治疗,大鼠自然体位放于纸箱中置于振动平台上,采用频率为35Hz、幅度为2mm、加速度为2.94m/s2的垂直振动,每次20分钟,一周5次。Sham组、OVX组放于振动平台上自由活动相同时间,不进行振动治疗。分别在机械振动干预后第2周、6周采集各组大鼠海马及骨组织样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海马雌激素含量,RT-PCR实验检测海马Erα9mRNA及骨折断端Erα9mRNA、miR-214-3p表达含量。结果:(1)海马雌激素表达情况:第6周与第2周比较,Sham组海马雌激素含量呈略上升趋势;OVX组海马雌激素含量呈上升趋势;OVX-V组海马雌激素含量呈显着上升趋势。在第2周,Sham组与OVX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1<0.01);OVX-V组与OVX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0<0.01)。在第6周,Sham组与OVX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0<0.01);OVX-V组与OVX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0<0.01)。(2)海马雌激素受体ERα9mRNA表达情况:第6周与第2周比较,Sham组海马雌激素受体ERα9mRNA表达含量呈略下降趋势;OVX组海马ERα9mRNA含量呈上升趋势;OVX-V组海马ERα9mRNA含量呈显着上升趋势。在第2周,Sham组与OVX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9<0.05);OVX-V组与OVX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4<0.01)。在第6周,Sham组与OVX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5<0.01);OVX-V组与OVX组比较,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170>0.05)。(3)骨折断端雌激素受体ERα9mRNA表达情况:第6周与第2周比较,Sham组骨折断端ERα9mRNA略上升趋势;OVX组骨折断端ERα9mRNA呈上升趋势;OVX-V组骨折断端ERα9mRNA呈上升趋势。在第2周,Sham组与OVX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0<0.01);OVX-V组与OVX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1<0.05)。在第6周,Sham组与OVX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8<0.01);OVX-V组与OVX组比较,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164>0.05)。(4)骨折断端miR-214-3p表达情况:第6周与第2周比较,Sham组骨折断端miR-214-3p含量呈下降趋势;OVX组骨折断端miR-214-3p含量呈上升趋势;OVX-V组骨折断端miR-214-3p含量呈下降趋势。在第2周,Sham组与OVX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1<0.01);OVX-V组与OVX组比较,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4>0.05)。在第6周,Sham组与OVX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1<0.01);OVX-V组与OVX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0<0.01)。结论:(1)骨的损伤在海马存在表现,单纯骨折可逐渐自愈。(2)去卵巢骨质疏松骨折大鼠海马雌激素补偿周围雌激素促进骨折愈合,但单纯海马雌激素对于骨折愈合促进作用有限。(3)机械振动干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后骨折,可增加海马雌激素表达,促进骨折愈合。

岳永彬[4](2019)在《黄芪苷Ⅱ促成骨机制及对股骨头坏死兔脂联素、促黑素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一 黄芪苷Ⅱ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机制的研究背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N-ONFH)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代谢相关疾病。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以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之间的失衡为主要特征。股骨头灌注的研究发现骨质疏松患者股骨头灌注明显减少,更易发生N-ONFH。黄芪苷Ⅱ是中药黄芪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之一,已被证实在体外和体内参与骨代谢的调节,但是,其对成骨细胞骨形成的促进作用及其潜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阐明黄芪苷Ⅱ是否可以体外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同时,本研究还将探索黄芪苷Ⅱ调节MC3T3-E1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潜在机制,明确介导其成骨活性的主要信号通路。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采用α-MEM培养基,补充10%胎牛血清,1%青霉素、链霉素,于5%二氧化碳,37℃培养。之后更换为分化培养基,然后将MC3T3-E1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黄芪苷Ⅱ处理。药物处理结束后,收获细胞,按照相关试剂盒的说明书要求,对细胞增殖活性,ALP活性进行检测。此外,MC3T3-E1细胞按照上述方式处理,5天后按照TRIZOL试剂说明书对细胞总RNA进行提取,接着按照逆转录试剂盒要求将总RNA反转录生成cDNA。采用SYBR染料法,在ABI 9700荧光定量PCR上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考查药物对骨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最后,MC3T3-E1细胞按照上述方式处理,5天后采用RIPA缓冲液提取细胞总蛋白,并使用BCA方法对总蛋白进行定量,使用Western印记对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首先,采用MTT法评估了不同浓度(0,5,10,20 μM)的黄芪苷Ⅱ对MC3T3-E1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和20μM的黄芪苷Ⅱ处理2天显着诱导了 MC3T3-E1细胞的增殖。用同样浓度的黄芪苷Ⅱ处理MC3T3-E1细胞3天或7天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此外,我们研究了黄芪苷Ⅱ对MC3T3-E1细胞AL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苷Ⅱ处理MC3T3-E1细胞3天小幅增加了 ALP活性,进一步延长处理时间至5到7天,发现黄芪苷Ⅱ能非常显着的增加MC3T3-E1细胞ALP活性。黄芪苷Ⅱ对MC3T3-E1细胞ALP活性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为了进一步证实黄芪苷Ⅱ对MC3T3-E1细胞矿化结节是否有调节作用,本文使用茜红素S染色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黄芪苷Ⅱ处理MC3T3-E1细胞21天显着促进MC3T3-E1细胞矿化结节的形成,与上述黄芪苷Ⅱ调节MC3T3-E1细胞ALP活性的结果非常一致。之后,我们研究了黄芪苷Ⅱ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的黄芪苷Ⅱ即可诱导MC3T3-E1细胞Runx2和BGP基因的mRNA表达。高浓度的黄芪苷Ⅱ可非常显着的诱导Runx2和BGP基因mRNA表达增加2倍左右。最后,我们分析了 Runx2和BGP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Dkk-1的使用反转了黄芪苷Ⅱ对MC3T3-E1细胞ALP活性的诱导作用,表明黄芪苷Ⅱ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调节骨代谢。结论:黄芪苷Ⅱ可以增加MC3T3-E1细胞增殖、诱导ALP活性、矿化结节形成、并促进其分化。黄芪苷Ⅱ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活性可能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完成的。研究二 脂联素与N-ONFH的临床相关性研究背景:N-ONFH的发病率非常高,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均可见发病。到目前为止,N-ONFH的详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由于其病理过程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很多患者被确诊为N-ONFH时就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寻找一个简单有效的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生化指标是非常必要的。APN在人类表现出对骨量的负调节作用,可以作为骨量的独立预测因子。但是,APN与N-ONFH的相关性研究尚无报道。目的:该研究目的是探索N-ONFH病人脂联素水平与该疾病严重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及评估其严重程度和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选取92个健康正常人群以及等样本量N-ONFH病人参与此项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样本血清中的APN水平。采用FICAT分期系统对N-ONFH患者的影响学进展进行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Harris髋关节评分法(Harris),西部Ontario及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法(WOMAC)对N-ONFH病人临床症状严重性进行评估。结果:经独立样本t检验,与健康正常人群组相比较,N-ONFH组血清APN水平显着降低(t=10.896,P-0.000<0.05),差异有显着性。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ICAT分期的三个组别之间差异有显着性(Welch=21.796,P=0.000<0.05)。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APN水平与FICAT分期成显着负相关(r=-0.584,P=0.000<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病人血清APN水平与VAS评分成显着负相关(r=-0.556,P=0.000<0.05),与 WOMAC 评分也成显着负相关(r=-0.310,P=0.003<0.05),与Harris 成显着正相关(r=0.404,P=0.000<0.05)。结论:APN水平与N-ONFH表现出高度相关性,并与该病严重性显着负相关,APN水平或可能作为潜在的预测N-ONFH发病倾向和评估N-ONFH严重程度的独立生化指标。研究三 促黑素与N-ONFH的临床相关性研究背景:据报道,作为一种来源于阿片黑素细胞皮质素原(POMC)的内源性神经肽,促黑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及阻止成骨细胞损伤。但是促黑素在N-ONFH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本课题的目的是研究血清促黑素与N-ONFH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90个被诊断为N-ONFH的病人以及相同样本量健康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80个血清样本中促黑素水平进行测定。根据FICAT分期系统对N-ONFH病人影像学疾病进展进行评估。采用VAS评分法,Harris髋关节评分法,WOMAC评分法对N-ONFH疾病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血清APN、白细胞介素33(IL-33)也被相应的检测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以FICAT分期划分的三个组别之间促黑素水平差异有显着性(Welch=11.820,P=0.000<0.05)。此外,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促黑素水平与FICAT分期成显着负相关(r=-0.472,P=0.000<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促黑素水平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497,P=0.000<0.05),与Harris评分呈现正相关(r=0.236,P=0.025<0.05),与WOMAC评分无显着相关性(r=-0.170,P= 0.108>0.05)。通过进一步比较血清促黑素、白介素33和脂联素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促黑素与白介素33成负相关(r=-0.312,P=0.003<0.05),而与脂联素成正相关(r=0.323,P=0.002<0.05)。在通过年龄及体重指数进行校正后,这些相关性仍然非常明显。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N、MSH是影响N-ONFH发病的独立因素(OR=0.327[0.217,0.492],0.298[0.206,0.431];P=0.000,0.000<0.05)。结论:血清脂联素、促黑素水平可能可以作为潜在的N-ONFH的保护性生化标志物。亦可作为预测N-ONFH发病的独立指标。研究四 黄芪苷Ⅱ对兔酒精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脂联素、促黑素的影响背景:虽然脂联素、促黑素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具有保护性作用,但是缺乏发病前后的纵向观察比较。从体外研究可以看出,黄芪苷Ⅱ能够增加MC3T3-E1细胞增殖活性、诱导ALP活性、矿化结节形成、并促进其分化,但是缺乏相关动物实验研究支持。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脂联素、促黑素在中国白兔酒精性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前后的变化以及黄芪苷Ⅱ对脂联素、促黑素的影响,为脂联素、促黑素在临床诊断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提供客观依据,亦为黄芪苷Ⅱ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方法:酒精造模组和激素造模组各随机选取48只中国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是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加入黄芪苷Ⅱ灌胃干预。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8周分别检测血清脂联素、促黑素水平,实验8周时,取实验白兔股骨头骨组织送病理检查,记录各组的空骨陷窝率。比较实验前后各组血清脂联素、促黑素变化及造模后各组空骨陷窝率差异。结果:各模型组和实验组均出现不同程度股骨头坏死。经过配对t检验,干预后模型组、实验组的APN、MSH显着低于干预前水平。(P=<0.05)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干预后各组APN、MSH有显着差异(P=<0.05)。此外,酒精造模组、激素造模组各组间空骨陷窝率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脂联素、促黑素和兔酒精性和激素股骨头坏死发病密切相关,黄芪苷Ⅱ在改善骨坏死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酒精性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兔促黑素水平,但对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兔脂联素水平无影响。

陈志维[5](2019)在《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加味当归补血片是依据“精源于脾,血生于气,阴阳互根”的中医理论,由黄芪、当归以及淫羊藿三味中药按5:1:5的质量比例制成,具有补肾助阳,益气生血的功效,可用于妇女绝经后肾阳虚证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症状,是一种易诱发骨折风险的全身性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产生是由于体内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骨生成与骨吸收平衡受到破快,骨密度降低而产生的。为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的发生,现代医学常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即在妇女围绝经期时开始补充雌激素,以预防骨质疏松。在发生骨质疏松后,患者需长期服用调节骨代谢与形成的药物,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并不满意。中医认为,骨质疏松可属于“骨痿”的范畴,与肾密切相关。《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肾为先天之本,女性进入“七七之年”后,肾气渐衰,天癸耗竭,阴阳失衡,从而累及各脏腑,产生不同的症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其中的表现之一。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是整体论治,对绝经后期骨质疏松症而言,常以补先天之肾入手,兼调后天脾胃气血,使阴阳平衡、脏腑协调。前期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发现,加味当归补血方可以促进MG-63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另一方面可增加受雌激素影响的基因在MCF-7细胞的表达水平,说明加味当归补血片可以直接影响成骨过程,也可以起到雌激素样作用间接促进骨生成,从而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潜在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理及实际效果有待进一步明确。另一方面,近年来关于含淫羊藿制剂造成肝损伤的不良反应偶有报道,作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用药,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用药周期漫长,而淫羊藿又是加味当归补血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长期安全性需接受更多的考察。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动物实验的方法,先预测加味当归补血片抗骨质疏松的相关作用机制及可能潜在的毒性作用,然后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对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及长期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加味当归补血片的新药开发、临床应用以及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1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及相关文献,筛选出黄芪、当归、淫羊藿三味中药的化学成分。设定口服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以及人体肠道细胞通透性≥-0.4作为药代动力学筛选指标,筛选出加味当归补血片中的入血成分作为活性成分,并从TCMSP数据库中查找活性成分的预测作用靶点(Putative target,PT)。通过OMIM、PharmGKB、DurgBank、TTD、CTD数据库查找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靶点(Anti-osteoporosis target,AT),将加味 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靶点与骨质疏松症靶点进行交集,得到加味当归血片直接作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靶点(Putative anti-osteoporosis target,PAT)。另将所有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骨质疏松靶点进行并集,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构建靶点蛋白间的相互关系,筛选关联度大于2倍平均关联度的关键靶点(Keytarget,KT)作为间接作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靶点。将PAT和KT进行并集,得到加味当归血片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核心靶点(Core target,CT)。利用DAVID数据库对CT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通路(Pathway)富集分析,综合解读加味当归补血片的分子作用机制、生物通路以及潜在药理活性。2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计算毒理学研究通过计算机毒理学预测软件eMolTox对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的潜在毒性进行预测分析,找出加味当归补血片的潜在毒性富集器官及系统。通过计算机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admetSAR分析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与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P糖蛋白(P-glycolprotein,P-gp)以及肾有机阳离子转运体(Renal 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ROCT)的相互作用,结合eMolTox预测分析加味当归血片中可能具有肝毒性及肾毒性的成分。3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骨骼的影响研究以11月龄自然衰老雌鼠作为实验对象,设定衰老模型组(蒸馏水);加味当归补血片受试药组(高剂量0.22g生药/mL、中剂量O.11g生药/mL、低剂量0.055g生药/mL);西药阳性药组(结合雌激素片10.42μg/mL)以及中药阳性药组(右归丸0.45g/mL)。每组8只,按照1mL/100g体重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4个月,末次给药后动物禁食12h。测定大鼠全身、腰椎、双侧股骨颈以及双侧股骨的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骨小梁面积、骨小梁面积率以及骨小梁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后比较各组间差异。4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长期安全性评价研究以11月龄自然衰老雌鼠作为实验对象,设定衰老模型组(蒸馏水);加味当归补血片受试药组(高剂量0.88g生药/mL、中剂量0.44g生药/mL、低剂量0.11g生药/mL,分别为临床剂量的80、40、10倍)。每组30只,按照1mL/100g体重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6个月,6个月后停药,停药后给予等量蒸馏水继续观察1个月。每天观察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每日摄食量、饮水和二便情况,每周测摄食量,饮水量1次;给药前和给药后每周测体重1次;分别于给药3个月,6个月及停药1个月后,禁食14小时,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及性激素六项水平;给药期间及结束时各组取10只大鼠放血处死,对其进行剖检,肉眼观察各主要脏器大小、颜色、硬度、表面光滑情况及胸、腹腔有无积液。测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脑、子宫、卵巢湿重,求出脏器系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后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1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加味当归补血片中含有33个入血活性成分,共关联235个PT。通过OMIM、PharmGKB、DurgBank、TTD、CTD 数据库查找与得到 AT 共 132 个,与 PT交集后得到12个PAT。通过PPI分析,得到48个KT。将KT与PAT并集得到53个CT,当中包括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前列腺素G/H合成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等。对53个CT进行GO及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的基因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刺激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DNA转录的正向调控等。通过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可通过直接及间接通路影响骨代谢,从而起到防治绝经期骨质疏松的作用。另外富集程度较高的还有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甲状腺信号通路等,这些通路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绝经后多发肿瘤疾病都有密切的联系,为加味当归补血片在绝经后各种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及研究方向。2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计算毒理学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加味当归补血片预测得到的主要毒性器官/系统为肝脏及内分泌系统,提示其肝毒性风险及对内分泌的影响较大。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对CYP450的抑制泛杂性以及对P-gp抑制的计算机预测结果提示,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元(lcarintin)以及8-异戊二烯-黄酮(8-prenyl-flavone)是具有高风险肝毒性的成分。对活性成分的ROCT抑制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加味当归血片中活性成分对ROCT无抑制作用,提示其肾毒性风险较低。3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骨骼的作用影响结果结果显示,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全身、腰椎、双侧股骨颈及双侧股骨BMD均高于衰老模型组,其中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全身骨密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雌性自然衰老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加味当归补血片高、中、低剂量组全身、腰椎、左侧股骨颈及双侧股骨BMD均高于衰老模型组,其中的中、低剂量组全身BMD,低剂量组腰椎BMD,高剂量组右股骨BMD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另一方面,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及各给药组的骨小梁面积、骨小梁面积率及骨小梁数均高于衰老模型组,部分组别与空白组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1)或显着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加味当归补血片可提高自然衰老雌鼠的BMD,缓解自然衰老雌鼠骨小梁的结构退化,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有一定的抗骨质疏松作用。4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长期安全性评价结果结果显示,包括空白组在内各组动物一般状态良好,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量、饮水、体重增长等均无异常变化;加味当归补血片三个剂量组及对照组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均在正常范围,部分指标如尿酸、血糖、甘油三酯给药组与空白组比较有下降趋势;各组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述指标停药1月后也未见改变。对激素六项水平的检查发现,与空白组相比,各给药组在给药3个月、6个月及停药1个月后的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升高,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和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降低。结果表示,加味当归补血片低、中、高三个剂量给药6个月后对自然衰老雌鼠的基本状态无明显影响,恢复期观察1月后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对激素水平影响的结果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样作用,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临床应用剂量的安全性较高,对调节自然绝经后内分泌水平紊乱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治疗绝经前后诸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对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能通过多个作用靶点,多种生物通路影响骨生成,为加味当归补血片应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了解释。研究同时也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在提高免疫力,肿瘤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通过计算机毒理研究发现,加味当归血片对肝脏及内分泌系统具有潜在毒性或重要影响,其中预测肝毒性高风险成分来源于淫羊藿,与文献报道相符。通过长期安全性评价研究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的临床应用剂量对肝功能、肾功能没有影响,提示其临床应用剂量安全性较高。此外观察也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能调节体内E2、P、T、LH、FSH以及PRL的水平,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是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促进骨生成而起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可作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进行开发。

张新[6](2014)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炎症细胞因子和基底膜蛋白多糖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使用一定浓度的TNF-α,IL-6来干扰体外培养的胎鼠成骨细胞,检测对其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串珠素]nRNA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酶消化法提取并传代培养胎鼠颅盖骨成骨细胞,用一定浓度的TNF-αIL-6干预其生长,CCK法检测不同时期成骨细胞活性,同时用RT-PCR法检测各组成骨细胞串珠素mRNA表达情况。结果:在24h、48h、72h,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NF-α组,1L-6组)成骨细胞活性明显降低,串珠素mRNA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结论:在体外培养的胎鼠成骨细胞,一定浓度的TNF-α, IL-6能降低其细胞活性并抑制其串珠素mRNA的表达。

刘冬梅[7](2012)在《补肾化瘀法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生化代谢影响的机制探讨》文中提出目的:以补肾化瘀法为指导组方用药,探讨该法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通过观察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以及血清BALP、TRACP、MMP-2、TGF-β1和钙、磷的变化,阐明补肾化瘀法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机理。通过探讨强骨康疏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为补肾化瘀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通过整理文献资料,归纳总结补肾化瘀法运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理论基础。(2)本实验采用40只6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雌激素组、中药高剂量组以及中药低剂量组。采用去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各组大鼠在造模一个月后开始灌胃,灌胃体积均为2ml,雌激素组:戊酸雌二醇1mg/kg/d,中药高剂量组:强骨康疏胶囊16g/kg/d(以生药计算,下同),中药低剂量组:强骨康疏胶囊8g/kg/d,空白对照组以及模型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3)灌胃一月后,心脏取血法采得血液并分离血清,检测血清BALP、TRACP、MMP-2、TGF-β1和钙、磷含量;取大鼠右侧股骨行骨密度检测。(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使用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1)对骨密度的影响: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存在显着差异(P<0.01);中药高剂量组、雌激素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雌激素组以及中药高剂量组骨密度值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雌激素组相比无统计差异(P>0.05)。(2)对血清BALP的影响: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1);雌激素组、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也有差异(P<0.05);中药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雌激素组以及空白对照组两两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中药高剂量组有偏高的趋势。(3)对血清TRACP的影响: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鼠血清TRACP显着降低(P<0.05),空白对照组、雌激素组比模型对照组降低更多(P<0.01);中药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雌激素组两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也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对血清MMP-2的影响:雌激素组、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也有差异(P<0.05);中药高剂量组、雌激素组、空白对照组血清MMP-2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5)对血清TGF-β1的影响: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中药高剂量组、雌激素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TGF-β1明显高于中药高剂量组(P<0.05),雌激素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6)对血清钙、磷的影响:血清钙、磷含量在各组大鼠中的变化趋势一致:模型对照组钙、磷含量均高于雌激素组、空白对照组以及中药高剂量组(P<0.05),中药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血清钙、磷含量均无明显差别(P>0.05),中药高剂量组、雌激素组、空白对照组血清钙、磷含量也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确立补肾化瘀法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治则。在其指导下立方的强骨康疏胶囊能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密度;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代谢有正向调节作用,能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形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能降低骨质疏松大鼠的骨转换率,抑制骨矿物质的溶解。以上证实,强骨康疏胶囊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洪艳[8](2011)在《恒强旋转磁场对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文中提出恒强旋转磁场对骨折愈合作用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拟通过这项研究来探讨恒强旋转磁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2月龄或3月龄雄性SD大鼠80只大鼠随机分成磁疗干预组(M组)和自然愈合对照组(C组)2组,再按干预观察的时间周数随机将M组与C组分别分为M2,C2, M3, C3, M4, C4, M8, C8组,每组各10只。依周晓中的方法造股骨干闭合性骨折模型。将M组大鼠置于磁疗床中进行30分钟/天的干预治疗,每周6次。于造模2,3,4和8周末分别取材。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取股骨全长样品,以骨折线为中心截取1 cm标本,行常规石蜡包埋,取组织纵形切片,厚5μm, HE染色观察。应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样品骨痂骨组织。实验的相关数据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处理。经X线摄片确认,在造模的97只大鼠中,合格大鼠为80只。造模成功率为82.47%,本文还对影响造模的因素和术后死亡原因进行了探讨。连续的骨折愈合过程中,各磁疗组的愈合进程均领先于相应对照组。经3周磁疗骨痂表面出现部分小梁骨,骨性骨痂增多,纤维性骨痂较对照组更少;经4周磁疗纤维性骨痂几乎不见,软骨性骨痂少见或消失,骨性骨痂相连,骨小梁成熟度较高,粗细均匀。RCSMF能够促进有机钙直接沉积在新骨组织,通过增加BMD来促进骨折的愈合。骨折后3周骨基质中I.Ob/I.Oc逐渐变大,表明成骨过程活跃,新骨形成增加。4周时I.Ob/I.Oc到达峰值,此时骨生成最活跃,表现为骨小梁面积百分较高,骨小梁宽度最小。RCSMF加速早期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进程,新骨形成变快,这种变化可能是磁场提高成骨细胞内酶的活性并加速mRNA的转录所致。3周和4周的RCSMF干预治疗可加速骨痂内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钙化,使骨折局部新骨形成。骨折愈合中后期破骨细胞受到成骨细胞显着增生的影响出现一定程度的增殖并不表明RCSMF对破骨细胞具有促进作用。有必要针对此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RCSMF对骨折愈合2周的作用只表现在对成骨细胞的作用方面,3周和4周磁疗组在RCSMF的作用下,成骨过程较对照组更活跃,加速骨痂的成骨过程,促进骨折局部新骨生成。造模过程中应根据大鼠股骨直径与肌肉厚度的不同调整砝码的自由落体高度以降低术后的死亡率。

李东胜[9](2011)在《六味地黄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文献综合分析,本研究采用补益肝肾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之肝肾阴虚型的治疗法则,选用传统阴阳双补经典方-六味地黄胶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临床研究,以证实六味地黄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合理性、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随机分组病例共100例,均为本院就诊的绝经后妇女,绝经5年以上,年龄为55-70岁,治疗研究组(六味地黄胶囊组)70例,阳性对照组(强骨胶囊组)30例,所选病人在治疗前半年内均未使用治疗骨质疏松症及影响骨代谢的药物。主要观察项目: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腰椎2-4正位及左股骨上端骨密度(BMD)及腰背四肢疼痛变化,从而了解六味地黄胶囊的治疗效果,与阳性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检测:①.生殖轴功能指标:E2、FSH、LH;②.骨形成指标:ALP、BGP;③.骨吸收指标:FTH、CT;④.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IL-6、TNF-a、IGF-I,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性。结果六味地黄胶囊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1.43%和80.00%,强骨胶囊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3.33%和76.67%,说明:在PMOP临床综合疗效方面:六味地黄胶囊与强骨胶囊有相近的临床疗效,但前者在缓解临床主症(疼痛),改善腰椎BMD方面,优于后者。治疗前后检测结果示:除PTH外,其它指标两组自身前后比较都有显着差异(P<0.05-0.01);两组间比较:FSH、LH、ALP、FTH、CT、IL-6、TNF-a指标无明显差异;E2、BGP、IGF-I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这说明六味地黄胶囊同强骨胶囊,都具有促进骨形成,降低骨吸收的双重调节功能,但六味地黄胶囊在促进骨形成方面,明显优于强骨胶囊,这可能与其:为复方,补肾药多,含植物雌激素多,其雌激素作用和活性较强,提高体内性激素水平(E2水平升高)更突出,干预人体内稳态系统更强有关。结论本临床研究结果证明:六味地黄胶囊与强骨胶囊均能明显改善骨密度,降低骨转化率,减轻PMOP引起的骨性疼痛;六味地黄胶囊与强骨胶囊虽都具有促进骨形成,降低骨吸收的双重调节功能,但前者更善于“促进骨形成”,后者更专注于“降低骨吸收”,在这个层面上,从中医理论上讲:六味地黄胶囊重在“扶正”,强骨胶囊重在“祛邪”,“正盛邪自祛,邪去正自安”,为两者治疗PMOP提供了在中医治疗研究依据;另一方面,六味地黄胶囊为补肾复方,比单味强骨胶囊的补肾作用更强,对防治PMOP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毕兴林[10](2011)在《生骨片促进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折部位骨痂生长、中医症候及临床疗效等指标,证明中成药生骨片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对新会中医院2009年4月至2011年2月间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术后的骨折病例,通过简单随机化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生骨片,对照组口服强骨胶囊,治疗周期8周,观察骨折部位骨痂生长、中医症候及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1、两组在骨痂生长上相比,第4周无显着性差异,第8周有显着性差异,提示治疗组能更好地促进骨痂生长;2、两组在中医症候上相比,第4、8周均有显着性差异,提示生骨片能更好的改善瘀血阻络、肝肾亏虚的症状;3、两组在临床疗效上相比,两组药物均有效,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治疗过程中安全性指标检测,两组无异常变化。结论1、活血止痛、祛瘀生新、续筋接骨是生骨片的立法原则;2、能够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痂生长和骨折愈合;3、生骨片优于强骨胶囊。

二、骨折愈合刺激素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折愈合刺激素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PMOP概述
    1.2 中医对PMOP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
        1.2.2 治疗
    1.3 PMOP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2 药物治疗
    1.4 GH/IGF-1轴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第二章 针刺治疗PMOP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2.1.2 检索策略
        2.1.3 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
        2.1.4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文献检索结果
        2.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2.4 Meta分析结果
    2.3 讨论
        2.3.1 临床疗效
        2.3.2 本研究的局限性
        2.3.3 展望
    2.4 结论
第三章 回顾性分析影响绝经后女性骨量的相关因素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1.3 研究方法
        3.1.4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三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3.2.2 三组患者合并疾病比较
        3.2.3 三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3.2.4 三组患者性激素指标比较
        3.2.5 三组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3.2.6 三组患者GH、IGF-1比较
        3.2.7 三组患者各部位BMD (g/cm~2)比较
        3.2.8 GH、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分析
        3.2.9 绝经后女性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3.3 讨论
        3.3.1 年龄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3.2 BMI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3.3 血清ALP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3.4 血清P(磷)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3.5 血清E2、FSH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3.6 血清PINP、β-CTX、OC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3.7 血清GH、IGF-1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4 结论
第四章 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的随机对照研究
    4.1 对象和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4.1.3 研究方法
        4.1.4 统计学方法
    4.2 结果
        4.2.1 纳入病例数
        4.2.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4.2.3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4.2.4 两组患者血清GH、IGF-1比较
        4.2.5 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比较
        4.2.6 两组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4.2.7 两组患者各部位BMD (g/cm~2)比较
        4.2.8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比较
        4.2.9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4.2.10 不良事件
    4.3 讨论
        4.3.1 针法选择依据
        4.3.2 针刺处方的确立依据
        4.3.3 药物选择依据
        4.3.4 疗效分析
    4.4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莱菔硫烷对缺氧环境下成骨细胞活性和矿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课题设计
    1.4 参考文献
第2章 常氧及缺氧培养对成骨细胞hFOB1.19增殖影响
    2.1 细胞、试剂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方法
    2.4 实验结果
    2.5 讨论
    2.6 结论
    2.7 参考文献
第3章 莱菔硫烷对常氧条件下成骨细胞活性影响
    3.1 细胞、试剂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统计方法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讨论
    3.6 结论
    3.7 参考文献
第4章 莱菔硫烷改善缺氧环境下成骨细胞活性和矿化
    4.1 细胞、试剂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3 统计方法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讨论
    4.6 结论
    4.7 参考文献
第5章 全文总结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3)机械振动对去卵巢骨质疏松骨折大鼠海马雌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表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海马神经对骨的影响
    2.2 海马神经内分泌对骨的影响
    2.3 海马神经内分泌生殖网络对骨的影响
    2.4 机械振动促进骨质疏松骨折愈合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构造去卵巢骨质疏松骨折模型
        3.2.2 全身机械振动治疗方案
        3.2.3 样本提取
        3.2.4 指标检测
    3.3 技术路线图
    3.4 数据整理与分析
4 结果
    4.1 机械振动促进去卵巢骨质疏松骨折大鼠骨折愈合
    4.2 机械振动促进去卵巢骨质疏松骨折大鼠海马雌激素的表达
    4.3 机械振动促进去卵巢骨质疏松骨折大鼠海马ERα9mRNA的表达
    4.4 机械振动促进去卵巢骨质疏松骨折大鼠骨折断端ERα9mRNA的表达
    4.5 机械振动降低去卵巢骨质疏松骨折大鼠骨折断端 mi R-214-3p的表达
5 分析与讨论
    5.1 去卵巢后大鼠生理变化
    5.2 海马神经内分泌生殖网络
    5.3 机械振动调节去卵巢骨质疏松骨折大鼠海马雌激素
    5.4 机械振动调节去卵巢骨质疏松骨折大鼠雌激素受体
    5.5 机械振动对去卵巢骨质疏松骨折大鼠骨折断端的影响
6 结论
7 创新性与局限性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附件2
致谢

(4)黄芪苷Ⅱ促成骨机制及对股骨头坏死兔脂联素、促黑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黄芪苷Ⅱ促进成骨机制
    1.2 APN与骨代谢相关疾病
    1.3 促黑素与骨代谢相关疾病
        1.3.1 促黑素对原代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的影响
        1.3.2 促黑素对破骨细胞作用
        1.3.3 系统性全身给与促黑素的实验研究
        1.3.4 促黑素与N-ONFH的相关研究
    1.4 白介素33与N-ONFH
第二章 黄芪苷Ⅱ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机制的研究
    2.1 前言
    2.2 方法
        2.2.1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与活性
        2.2.2 细胞培养
        2.2.3 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2.2.4 茜红素法测定成骨细胞矿化结节
        2.2.5 BCA法测定蛋白浓度
        2.2.6 荧光定量PCR基因表达分析
        2.2.7 Western Blotting分析目的蛋白表达
        2.2.8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黄芪苷Ⅱ对MC3T3-E1细胞增殖的影响
        2.3.2 黄芪苷Ⅱ对MC3T3-E1细胞ALP活性的影响
        2.3.3 黄芪苷Ⅱ对MC3T3-E1细胞矿化结节的影响
        2.3.4 黄芪苷Ⅱ对MC3T3-E1细胞分化标志物mRNA的影响
        2.3.5 黄芪苷Ⅱ对成骨细胞活性的调节需要β-catenin的参与
    2.4 讨论
第三章 脂联素与N-ONFH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3.1 前言
    3.2 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测
    3.3 结果
        3.3.1 一般资料
        3.3.2 N-ONFH患者与健康人APN比较
        3.3.3 APN与FICAT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3.3.4 N-ONFH患者APN与VAS评分、Harris评分及WOMAC评分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促黑素与N-ONFH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4.1 前言
    4.2 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实验室检测
        4.2.3 影像学评估
        4.2.4 N-ONFH临床严重程度评估
        4.2.5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N-ONFH病人基本参数及特征
        4.3.2 N-ONFH患者与健康人MSH比较
        4.3.3 MSH与Ficat分期的相关性
        4.3.4 MSH与VAS、Harris、WOMAC评分以及APN、IL-33的相关性
        4.3.5 N-ONFH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黄芪苷Ⅱ对兔股骨头坏死模型脂联素、促黑素的影响
    5.1 前言
    5.2 方法
        5.2.1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造模
        5.2.2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造模
        5.2.3 统计学方法
    5.3 结果
        5.3.1 组织形态学观察
        5.3.2 酒精造模组空骨陷窝率比较
        5.3.3 激素造模组空骨陷窝率比较
        5.3.4 黄芪苷Ⅱ对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兔APN影响
        5.3.5 黄芪苷Ⅱ对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兔MSH影响
        5.3.6 黄芪苷Ⅱ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APN影响
        5.3.7 黄芪苷Ⅱ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MSH影响
    5.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加味补血片及其组方药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 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 淫羊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 当归补血汤及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及治疗现状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概述
        2 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研究及主要治疗药物
        3 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主要治法
    第三节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概况及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1 网络药理学的起源及定义
        2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及意义
        3 中药网络药理学的常用数据库及工具
第二章 网络药理学研究
    第一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 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计算毒理学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及小结
第三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骨骼影响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及小结
    第二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长期安全性评价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及小结
结语
    第一节 研究思路、结果与讨论
        1 整体研究思路
        2 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性、不足与展望
        1 研究的创新性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附录2 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作用靶点
    附录3 防治骨质疏松症生物作用靶点
    附录4 加味当归补血片长期安全性评价病理学检查报告
    附录5 统计学审核证明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6)骨折愈合过程中炎症细胞因子和基底膜蛋白多糖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1.1.2 试剂及来源
        1.1.3 仪器
    1.2 实验方法与步骤
        1.2.1 成骨细胞培养
        1.2.2 成骨细胞鉴定
        1.2.3 成骨细胞活性检测
        1.2.4 成骨细胞分泌串珠素的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第2章 结果
    2.1 成骨细胞的鉴定
    2.2 不同环境下各组成骨细胞的显微镜观察
    2.3 不同条件下成骨细胞生长活性(CCK法)
    2.4 PCR结果
第3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与论文发表
致谢

(7)补肾化瘀法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生化代谢影响的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理论探讨
    1 探源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名
    2 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中医认识
        2.1 肾与骨质疏松症
        2.2 脾胃与骨质疏松症
        2.3 肝与骨质疏松症
        2.4 血瘀与骨质疏松症
        2.5 外邪、劳逸等其他原因与骨质疏松症
    3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
        3.1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临床辨证分型
        3.2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药及临床疗效
    4 强骨康疏胶囊组方依据及实验意义
        4.1 组方依据
        4.2 实验意义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制备
        2.2 实验材料取材
        2.3 实验步骤
        2.4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强骨康疏胶囊对骨质疏松大鼠 BMD 的影响
        3.3 强骨康疏胶囊对骨质疏松大鼠 BALP 的影响
        3.4 强骨康疏胶囊对骨质疏松大鼠 TRACP 的影响
        3.5 强骨康疏胶囊对骨质疏松大鼠 MMP2 的影响
        3.6 强骨康疏胶囊对骨质疏松大鼠 TGFβ 1 的影响
        3.7 强骨康疏胶囊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钙、磷的影响
    4 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认识
        4.2 强骨康疏胶囊的现代药理研究
        4.3 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测定的意义
        4.4 反映骨形成的指标 BALP
        4.5 反映骨吸收的指标 TRACP
        4.6 MMP2、TGFβ 1 的变化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意义
        4.7 钙、磷在骨质疏松症大鼠血清中变化的意义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恒强旋转磁场对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骨折模型的制备
        2.1.1 闭合性骨折模型
        2.1.2 开放骨折模型
        2.1.3 基因性骨折模型
    2.2 骨折愈合干预手段的分类及其作用
        2.2.1 物理干预方法与作用
        2.2.2 化学干预手段
        2.2.3 生物手段干预方法
    2.3 骨折愈合状况的效应指标
        2.3.1 x线摄片
        2.3.2 组织学形态观察
        2.3.3 骨碱性磷酸酶与骨钙素
        2.3.4 骨密度
        2.3.5 免疫组化
        2.3.6 形态计量
3 实验对象及研究方法
    3.1 实验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造模方法
        3.2.2 磁场干预
        3.2.3 取材
        3.2.4 BMD测量
        3.2.5 组织学观察
    3.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造模
    4.2 组织学观察
    4.3 BMD变化
    4.4 骨小梁面积变化
    4.5 骨小梁宽度变化
    4.6 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指数变化
5 讨论
    5.1 股骨干骨折的动物模型
        5.1.1 影响造模的因素
        5.1.2 术后死亡原因
    5.2 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形态学的变化
        5.2.1 不同时间骨痂骨组织形态学变化
        5.2.2 RCSMF促进早期骨痂的新骨形成,加速骨的矿化
    5.3 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骨密度的变化
        5.3.1 RCSMF对骨痂骨密度的影响
        5.3.2 RCSMF可促进有机钙直接沉积
    5.4 骨折愈合过程骨小梁的变化
        5.4.1 骨痂骨小梁面积百分比提前出现峰值
        5.4.2 RCSMF可使骨的重新塑型提前
    5.5. 骨折愈合过程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改变
        5.5.1 成骨细胞指数、破骨细胞指数和成/破骨细胞的变化趋势
        5.5.2 磁场对成骨细胞指数、破骨细胞指数和成/破骨细胞的影响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六味地黄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
    2 骨质疏松症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 骨质疏松症西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2.2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2.3 中医辨证分型
        2.4 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中药研究
        2.5 防治骨质疏松症中医药作用机理
    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发病机理探讨
        3.1 西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探讨
        3.2 祖国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认识
        3.3 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进展
    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西药物治疗进展
        4.1 PMOP的中药治疗研究
        4.2 治疗PMOP的补肾单味中草药研究
        4.3 治疗PMOP的活血通络中草药研究
        4.4 治疗PMOP近年其它单味中草药研究
        4.5 PMOP的西药治疗研究
    5 六味地黄胶囊治疗PMOP的依据
        5.1 六味地黄胶囊的组方及方解
        5.2 六味地黄胶囊的功效
        5.3 六味地黄丸(胶囊)化学成份
    6 强骨胶囊防治PMOP的药理分析
        6.1 强骨胶囊
        6.2 骨碎补的药物作用
        6.3 骨碎补化学成份
        6.4 骨碎补总黄酮作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资料及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骨痛程度分级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纳入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服药方法
        2.2 检测方法
        2.2.1 骨密度(BMD)
        2.2.2 骨代谢指标测定
        2.3 统计学处理
第三部分 结果
    1 临床疗效
    2 腰背四肢疼痛疗效
    3 疼痛评分标准
    4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的比较
    5 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1 本研究检测指标与PMOP的关系及意义
    2 本研究六味地黄胶囊在干预PMOP的结果分析
        2.1 治疗PMOP疼痛
        2.2 改善BMD
        2.3 在生殖轴(下丘脑-垂体-卵巢,HPO)方面
        2.4 在骨吸收指标方面
        2.5 在骨形成代谢指标方面
        2.6 在骨代谢细胞因子指标方面
    3 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PE)
        3.1 植物雌激素
        3.2 六味地黄胶囊的植物雌激素样作用
    4 本课题对六味地黄胶囊治疗PMOP现代机制认识
        4.1 调节人体内稳态的调节系统
        4.2 修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
        4.3 对骨质的影响
        4.4 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5 本课题对六味地黄胶囊治疗PMOP现代机制的图示
    6 本课题对六味地黄胶囊治疗PMOP机制的中医理论认识
    7 强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作用分析
        7.1 药物作用中医理论分析
        7.2 药物作用现代理论分析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10)生骨片促进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祖国医学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研究
        1. 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
        2 针灸对骨折的影响
        3 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
    二 现代医学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研究
    三 传统医学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
        1 整复固定和功能锻炼
        2 中药内服
        3 中药方剂外治法促进骨折愈合
        4 针灸疗法
        5 日光疗法
    四 促进骨折愈合的现代医学进展
        1 骨移植
        2 骨生长因子
        3 药物治疗
        4 物理疗法
        5 现代新技术
    五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研究
        1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类
        2 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 研究对象
        1 诊断标准
        2 西医分型标准(Evans—Jensen分类)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终止临床试验标准
        6 剔除的标准
    二 治疗方法
        1 方案
        2 分组
        3 手术材料
        4 术前处理
        5 术后处理及治疗方案
    三 评价指标
    四 各指标记分情况和评定标准
        1 中医临床症候积分
        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3 骨痂X线评定标准及记分
        4 骨缺损的骨痂填充率
        5 疗效评定
        6 安全性指标
    五 统计方法
    六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疗效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一 生骨片的研究
        1 生骨片的组成、制备及规格
        2 生骨片的理论基础
        3 生骨片的组方意义
    二 疗效探讨
        1 生骨片能促进骨痂生长和骨折愈合
        2 生骨片疗效优于强骨胶囊
第四部分 结语
    一 研究结论
    二 存在问题
    三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骨折愈合刺激素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 陈艳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莱菔硫烷对缺氧环境下成骨细胞活性和矿化的影响[D]. 陈巧凤.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3]机械振动对去卵巢骨质疏松骨折大鼠海马雌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李婷婷.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4]黄芪苷Ⅱ促成骨机制及对股骨头坏死兔脂联素、促黑素的影响[D]. 岳永彬.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5]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D]. 陈志维.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骨折愈合过程中炎症细胞因子和基底膜蛋白多糖的关系[D]. 张新. 青岛大学, 2014(01)
  • [7]补肾化瘀法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生化代谢影响的机制探讨[D]. 刘冬梅. 湖北民族学院, 2012(09)
  • [8]恒强旋转磁场对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D]. 洪艳. 北京体育大学, 2011(10)
  • [9]六味地黄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研究[D]. 李东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 [10]生骨片促进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D]. 毕兴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

标签:;  ;  ;  ;  ;  

骨折愈合刺激激素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