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亲水铝箔涂层材料研发成功

纳米亲水铝箔涂层材料研发成功

一、纳米亲水铝箔涂覆材料研制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王山林[1](2018)在《超疏水纳米涂层强化构建机理及其防露和抗霜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气-液-固相变行为是能量转换时最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这些相变行为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低温表面的结露和结霜行为,这对以空调为代表的换热器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甚至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与应用的主要瓶颈,因此,解决或缓解其传热面的结露和结霜问题对增强低温传热意义重大,是目前低温传热、制冷领域亟待解决的重点课题之一。本论文提出在低温传热表面构建冷凝露滴自驱弹跳效应来有效延缓冷凝物的堆积从而实现增强其低温传热特性为技术路线,通过超疏水纳米结构的可控构建及其规模化制备技术的开发,重点研究了其强化构建机制、冷凝物的自迁移特性及其对冷凝传热的影响机理,并首次验证了该表面有效地提高了空调换热器的低温传热,从材料层面实现了对其结露和结霜问题的突破,具有重大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基于有机-无机杂化和底面复合技术制备的超疏水复合涂层的表面耐磨损性具有明显提高,主要取决于纳米颗粒与树脂之间的润湿性及其在树脂增强体中的分布方式以及树脂增强体本身的机械稳定性。其中,对底面复合制备技术而言,树脂半固化时间的精准调控对增强其机械稳定性也表现得极为重要。提出了以软硬树脂复合技术制备的FEVE/EVA超疏水复合涂层在经受砂纸打磨70个周期、-198℃至150℃范围内热处理、20次冻融循环以及各种腐蚀液浸泡2周后均可持续保持超疏水特性。提出一种新型的制备技术获得的柔性FEVE/EVA超疏水薄膜具有半透明、可裁剪、可拉伸、耐高低温处理、抗撞击、耐磨损以及耐污染等综合特性,并建立了其在拉伸状态下的润湿性模型。为构建稳定超疏水表面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技术指导。基于表面冷凝露滴自驱弹跳效应的需求,构建了Al2O3纳米阵列、SiO2纳米多孔和CNT/SiO2多级纳米结构,深入探索了露滴的自迁移特性,并建立了冷凝露滴的自发式合并弹跳和触发式合并弹跳模型。通过与非弹跳模式超疏水涂层的比较发现,冷凝1000s后,未处理的表面几乎被露滴完全覆盖形成水膜,SiO2纳米多孔超疏水涂层表面直径达到10-50μm的露滴低于10%,单分散球形和气相团聚型SiO2纳米超疏水涂层表面直径达到10-50μm的露滴接近30%,且超过50μm的露滴接近20%。结合超浸润表面Cassie态热力学稳定性的计算,揭示了在微纳尺度下的超浸润表面只有获得更高的粗糙度才足以使其表面在低温环境中保持微米级的露滴以Cassie态的形式存在。为防结露表面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基于超疏水纳米阵列和纳米多孔表面,系统表征了其在低温传热时的结霜和融霜特性,探索了超疏水表面抗结霜机理,并建立了霜晶的自迁移模型。实验表明在-10℃下结霜60min后,Al2O3纳米阵列超疏水表面的霜层高度约为亲水表面的70%,通过与理论计算结合,揭示了表面的疏水性越好其结霜越困难。结霜初期的冷凝露滴自驱弹跳行为使得超疏水表面不但能够有效延缓结霜同时也增强了其表面的相变传热。融霜实验表明,超疏水表面的霜晶除了在横向上的自迁移外,还首次发现了其表面的霜晶在纵向上也存在霜晶的自迁移特性并建立了运动模型,为超疏水表面的快速融霜理论提供了重要补充。为增强超疏水表面抗结霜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基础。基于以上研究,开发了超疏水空调换热器的规模化制备技术并系统评价了其冷凝传热特性,通过超疏水翅管式换热器构建的风机盘管(室内机)与商业的亲水风机盘管相比,额定工况下制冷量增加了约8.06%,凝露工况下制冷量增加了约5.01%。通过模拟室外工况,结霜60min后,超疏水换热器表面的霜重是亲水换热器的81.82%,总换热量提高了16.54%。融霜时,超疏水换热器的融霜时间是亲水换热器的52.78%,融霜耗热量降低了47.20%。以两步法在辐射板式超疏水换热器金属面板制备的FEVE/EVA增强的超疏水复合涂层有效地降低了其表面的凝露温度,使得其在不产生凝露的工况下能够提供更大的供冷量。为不同类型的超疏水换热器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技术指导,并有望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展开应用。

范洋洋[2](2017)在《铝表面亲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质地轻的铝及其合金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导热性能,因此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家用和工业空调的散热片。但散热片在换热过程中易受空气中水汽的影响而产生腐蚀,从而降低换热效率,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空气的污染。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在铝板表面涂覆一层憎水树脂防止冷凝水的附着,如涂覆氟化乙烯等树脂但效果不佳,因此提高铝板表面亲水性能技术的研发受到人们越来越高的重视。目前,具有优良的防腐蚀性能和很大水滴铺展面积的亲水铝板已成为铝加工行业的一个重要品种,开始被大量用作空调器的换热翅片,但当前的亲水处理技术在亲水能力和膜的附着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脱脂剂的制备:它由酸性物质浓硫酸、氢氟酸;表面活性剂OEP-70、RQ-332H;添加剂硝酸铁、氟化钠和去离子水制备。可有效去除铝材表面油污等杂质。第二部分为铝板钝化液的制备:以硅树脂,二氧化硅溶胶,聚氨酯树脂,六氟锆酸,六氟钛酸和硝酸铈为原料合成硅烷钝化液,采用浸渍法,将其涂覆于铝板表面形成了钝化膜。当pH达到2.8时,形成的钝化膜层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并对其进行了紫外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膜硬度及附着力测试。第三部分为铝板亲水树脂溶液的制备:以水性树脂K500-35、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戊二醛、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OEP-70为原料合成树脂溶液,采用浸渍法,将其涂覆于铝板表面形成了亲水膜。亲水树脂加入了一定量的高分子聚合物和羰基化合物可有效解决亲水性能不足和附着力不够的问题,并对树脂溶液进行红外表征,同时对亲水膜的亲水性、耐水性、耐腐蚀性以及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本论文采用双涂双烘的方法,经过预处理的铝板先涂覆一层耐腐蚀底膜,再涂覆一层亲水膜,可有效解决散热片的腐蚀及换热效率低等问题。

张娟[3](2013)在《自交联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制备及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铝箔用亲水涂覆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它不仅克服了换热的铝箔翅片仅采用光箔时带来的表面易腐蚀、易形成水桥、产生白粉、异味并且解决了由此所导致换热效率变低等缺陷,促进了空调向着节能环保和小型化方向发展。再者空调的小型化对空调翅片的亲水性、耐腐蚀性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诸多实验证明在铝箔表面涂覆亲水涂料和耐腐蚀涂料是提高空调翅片的亲水性和耐腐蚀性的有效办法。丙烯酸树脂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化学品性及高的硬度和光泽,但耐磨性、耐寒性和粘附性较差,而且聚丙烯酸一般为线性分子,分子链上缺少交联基,因此涂膜强度低,热稳定性差,高温易返粘,低温时弹性不好。交联反应使聚合物分子由线性结构变成立体型结构,分子间结合力大大增加;而未进行成膜时该乳液体系可以在室温下长期保存,即所谓的可室温固化的自交联乳液体系,进一步提高涂膜的交联密度使其性能达到溶剂型涂料同等水平及降低成本等方面。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在作乳化剂时,由于它们能向聚合物涂膜的表面扩散,对膜的特性有不良影响,乳化剂滞留在乳液或涂膜中,对涂膜的性能造成危害,导致涂膜耐水等性能下降。本实验采用可聚合乳化剂,可聚合乳化剂即此分子结构中存在亲水亲油的乳化基团并可参与聚合反应的新型乳化剂。这种反应性的官能团与单体共聚而键合到乳胶粒子上,成为聚合物的一部分,避免了通过物理作用吸附于乳胶粒子表面的乳化剂在一些条件下从聚合物粒子上解吸或在乳胶膜中发生迁移的问题,因此可大大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并且可以改善乳胶膜的性能。随着空调行业的发展,要求亲水涂膜涂覆的更薄,而对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体现在持续亲水性上。由于纤维的多羟基结构因此引入水溶性纤维可以增强聚丙烯酸酯涂料的持续亲水性。本课题利用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苯乙烯(St)、丙烯酰胺等单体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得到聚丙烯酸酯微乳液亲水铝箔涂覆材料。本文还探讨了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软硬单体比例等对乳液粒径及粘度的影响;DAAM的量对乳液凝胶率、涂膜吸水率、耐腐蚀性、耐划性能、热分解性能、聚合物膜力学性能、乳液粒径分布的影响,pH值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水溶性纤维的浓度对乳液持续亲水性、热分解性能、耐腐蚀性的影响,并用IR、TEM、粒径仪对共聚物进行表征、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膜表面形态和表面粗糙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加,乳液粘度不断增大,粒径逐渐减小;乳液粒径随引发剂的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乳液粘度随引发剂的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着软硬单体比例的增大,乳液粘度逐渐增大,而对粒径的影响不明显。随着DAAM的量的增加,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凝胶率增大,乳液稳定性变差;涂膜的耐水性、耐划性、耐腐蚀性增强,而热稳定性减弱,当pH=7.5~9时,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随着DAAM用量的增大,乳液粒径先减小后增大,粘度先增大后减小;聚丙烯酸酯膜的拉伸强度得到改善,断裂伸长率减小。随着酮肼的加入,聚丙烯酸酯膜表面的光滑度增大,粗糙度减小。涂膜的初始亲水角小于5°;持续亲水角小于30°;水濡性能良好,水膜完整不收缩;光泽均一,无雾光,符合要求。水溶性纤维与举兵聚丙烯酸酯的复合亲水膜具有优异的光泽、初始及持续亲水性,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最后,试验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控制,然后对开发配制的亲水涂料进行了综合性能测试,根据优化结果确定,当固化温度在270℃,固化时间为20s,涂层厚度为0.7um时,为最佳工艺条件。

王昆[4](2013)在《水溶性环氧树脂硅钢片漆的制备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传统的溶剂型环氧树脂漆液由于其固化时释放大量有机挥发物而饱受诟病,其应用范围不断受到环保法规的约束限制,因此开发无空气污染,安全无毒的水溶性树脂迫在眉睫。水性环氧树脂因其具有安全无毒、硬度高、附着力好、化学稳定性好等性能而倍受关注。本文按照两种实验原理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和二羟甲基丙酸对E-44环氧树脂接枝改性,得到①型和②型两种类型的水性环氧树脂;通过讨论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选择确定了改性的最佳工艺;通过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树脂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以两种类型水性环氧树脂为基体,加入中和剂、固化剂和水等物质配制成两种硅钢片漆,讨论了中和剂和固化剂的种类及用量对硅钢片漆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了两种硅钢片漆的性能差异,其中①型水性环氧树脂硅钢片漆其中和剂B的添加量为占水性环氧树脂重量比10wt%,固化剂B用量为占水性环氧树脂重量比25wt%,固体含量为50wt%,pH值为8,粘度为43s(23℃/涂-4杯),凝胶化时间为172s(210℃),水溶性为无限稀释;该漆液制备的漆膜外观光滑,铅笔硬度为5H,附着力等级为1。②型水性环氧树脂硅钢片漆其中和剂B的添加量为占水性环氧树脂重量比17wt%,固化剂B用量为占水性环氧树脂重量比25wt%,固体含量为50wt%,pH值为7.5,粘度为50s(23℃/涂-4杯),凝胶化时间为70s(210℃),水溶性为无限稀释;该漆液制备的漆膜外观光滑,铅笔硬度为8H,附着力等级为1。根据以上指标对比分析认为②型水性环氧树脂硅钢片漆性能优异,更适合涂膜应用。

刘利文[5](2012)在《复合材料树脂基体光固化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具有较高的比强度使得树脂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以及对轻量化要求较高的航空、航天领域,然而树脂基复合材料在热固化过程中具有固化速率慢、溶剂挥发性大、耗能多、存在热应力、存储时间短等缺点,特别是对于复杂型材、异型材的固化操作困难,而且模具设计费用高。将用于高聚物聚合的紫外光(UV)固化技术引入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可以很好解决以上问题,UV光固化的主要优点就是固化速度快、低溶剂挥发、室温固化。本文以在紫外固化领域研究较多的丙烯酸酯类环氧树脂预聚物(CEP)为研究对象,它具有光活性高、固化后产品性能好等优点。在90-95℃范围内,以环氧树脂、丙烯酸为基础树脂,三乙胺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合成CEP树脂,并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将CEP树脂基体、光引发剂、稀释剂按照配比混合均匀,涂覆在玻璃基材表面,厚度控制1-1.5mm,UV灯下曝光,以不同固化时间体系的凝胶率表征固化程度,重点研究四种裂解型光引发剂,A、B两种活性稀释剂,辐照距离,阻聚剂对苯二酚,偶联剂钛酸四丁酯(TBT)对体系光固化性能的影响。四种光裂解型引发剂中α-羟烷基苯酮类Irgacure184、Darocur1173体系固化过程稳定,且浓度4%时,具有较高的引发活性;酰基膦氧化物类TPO体系伴有轻微的光降解现象;α-胺烷基苯酮类Irgacure907体系引发速率慢,发生严重光降解现象,固化困难;在复配引发体系中,Irgacure184/BP、Darocur1173/ITX可有效提高引发效率,固化速率比使用单一引发剂提高2倍;Irgacure907/ITX体系固化反应进行10min,仍处于不均匀固化状态,比单纯使用Irgacure907效果更差。比较四种引发剂引发性能,认为选择浓度为4%的α-羟烷基苯酮类或其复配体系可使CEP树脂具有良好的光固化性能。多官能团活性稀释剂固化速率快,但固化产物内应力大,容易出现翘曲、变形;光照前期阻聚剂对苯二酚明显降低固化速率,但后期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对苯二酚的存在不影响体系的完全固化时间,可用作CEP树脂基体的阻聚剂;在CEP树脂中选用钛酸酯类偶联剂不利于体系固化反应;减小辐照距离,可提高光能利用率,加快体系交联固化,但样品表面温度相应提高,本实验条件下最佳辐照距离为15cm。耐溶剂性测试表明,当体系选用Irgacure184为引发剂且浓度4%,固化产物具有良好的耐溶剂性;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分析技术对其双键转化率、热稳定性进行表征,数据表明完全固化后双键转换率达到73.41%,产物分解温度为300℃,热稳定性良好。因为在复合材料领域基体树脂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通过相关标准对CEP固化后产物的硬度、附着力、柔韧性和抗冲击强度进行测试,证明使用Irgacure184(4%)体系的CEP基体树脂的光固化产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固化条件下产物的固化效果和微观性能,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和断面的微观结构,发现在外力作用下,固化产物多呈现脆性断裂,而Irgacure184(4%)体系表现出一定的延性撕裂,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性,最适合作为复合材料CEP树脂基体UV固化引发剂。

易翔[6](2009)在《环氧改性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性涂料因具有无毒、无味、无污染的优点而成为环保型涂料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涂料产品。作为水性涂料的基料,水性聚氨酯涂膜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柔韧性、耐低温性和抗疲劳性,然而未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是一种不含侧链的线型大分子,且富含亲水基团,因此,涂膜的硬度低、耐热性、耐水性较差。本文利用环氧树脂具有机械强度高、粘附力强、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通过共聚交联合成环氧-聚氨酯(EPU)乳液,以提高涂膜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在此基础上引入有机硅对EPU乳液进一步改性,结合有机硅表面张力低、耐水耐热性好的特性,制备有机硅改性环氧-聚氨酯(Si-EPU)乳液,从而使聚氨酯涂膜性能得到更好的优化。丙烯酸乳液是良好的亲水涂料,但涂膜的亲水性优良而耐水性差是其固有的矛盾,通过环氧树脂改性以提高其交联度可有效的提高涂膜的耐水能力,同时赋予涂膜更优良的综合性能。通过乳液合成及其性能检测的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氧化丙烯醇(PPG)、二羟甲基丙酸(DMPA)、环氧树脂(EP)为主要原料,采用预聚体分散法合成环氧-聚氨酯乳液。讨论了体系中NCO/OH比值、EP添加量、DMPA用量、中和度等因素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运用红外光谱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涂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体系的NCO/OH比值在1.6~1.8,加入6~8%的EP,DMPA用量在6~8%,控制乳液中和度在90~100%,可制得半透明的稳定的蓝光乳液,红外光谱图分析证明EP改性使聚合物硬段区交联密度提高,涂膜的硬度和拉伸强度增强,吸水率降低。2.在环氧-聚氨酯乳液合成的基础上,用4%的环氧树脂和3%的氨基硅烷复合改性合成了有机硅改性环氧-聚氨酯乳液。氨基硅烷在预聚之后分散之前加入体系参与共聚,所得乳液外观呈黄白色,相对于其它的改性方式和加料方式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用红外光谱仪、接触角测定仪、热重分析仪对涂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检测,并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涂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聚合物中因Si-O键的引入,涂膜表面憎水性增强、耐水性和耐热性提高、涂膜表面因Si-O链向表面迁移而呈现出凹凸不平的微观形貌。3.本文对环氧改性丙烯酸系亲水涂料的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酸羟丙酯(HPA)作为亲水单体,控制亲水单体用量在20~25%,AA/HPA=1.5,在引发剂作用下合成出预聚物,用NaOH溶液调整pH=8,在此基础上加入交联剂、环氧树脂及其它助剂,用去离子水调整至适当粘度制得亲水涂料。将涂料涂覆于铝试片表面,烘烤后形成3~4um厚的亲水涂层。经检测,水膜在涂层表面的接触角为12o,涂层的吸水率降低至9.6%,涂层附着力达1级。实验结果表明,涂膜的亲水性和耐水性能达到较好的均衡,涂层的耐蚀性和附着力因改性而得到提高。

杨振坤[7](2007)在《有机—无机杂化亲水涂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文中提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是指将无机和有机材料以一定的方法键合在一起而得到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由于这类材料能综合无机和有机材料的优良性能于一体,所以其在光电子产业、信息产业及其它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众多杂化材料中SiO2/PAA杂化材料具有非常好的亲水性、耐水性、光学透明等优良性能。但是作为两种性能迥异的组分之间的复合产物SiO2/PAA杂化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常出现分相问题,对材料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避免分相,制备出分子级复合的杂化材料,成为材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采用聚丙烯酸钠为有机相前驱体,正硅酸乙酯(TEOS)为无机相前驱体,同时加入偶联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使有机物与无机物通过化学键键连,通过溶胶一凝胶法制备出了分子级复合的SiO2/PAA杂化材料。详细研究了无机相/有机相比例、反应介质等工艺参数对杂化材料性能的影响。用所合成的杂化材料制备出了亲水涂层,并对涂层的相关性能进行了研究。在TEOS水解制备SiO2溶胶的研究中发现,不同水解配比对最终产物的形态和结构有很大的影响:当TEOS:ETOH:H2O=1:6:6时性能最佳。通过向杂化材料溶胶体系中引入偶联剂,可以在有机相与无机相之间引入化学键,进而减少了杂化材料出现宏观上的相分离。深入研究了SiO2/PAA杂化材料涂层与基体结合力、耐水性、固化性能和接触角与体系中TEOS和偶联剂含量的关系。通过对SiO2/PAA杂化材料溶胶体系的贮存稳定性和粘度,以及涂膜的亲水性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了反应体系PH值为3.5,乙醇和水的用量与正硅酸乙酯单体量的摩尔比均为6:1较为合适,偶联剂的加入量为3%质量分数。FTIR,SEM和接触角等表征手段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制备的材料是一种分子级复合、具有较好的初期亲水性和持续亲水性、与基体结合力强的杂化材料涂层。

王禹慧[8](2005)在《铝合金表面耐蚀亲水性涂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换热器是空调器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散热翅片通常使用铝和铝合金制成。一个热交换器包含大量的平行翅片,空气从翅片间隔通过。散热和制冷部分的面积应尽可能大,以提高热交换效果。同时由于铝翅片间的间距非常小,结果当热交换器用于制冷时,通过翅片的热空气中的潮气就在制冷片表面凝结,水珠在翅片上聚集而堵塞狭窄的通道,即在翅片上形成“水桥”,阻止了空气的流通,而使风阻增大,风量下降,并导致热交换效率下降。另外,空调机铝翅片工作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中,其表面形成的Al2O3·H2O氧化层从空气出口以面粉状喷出,带来机器寿命减少和环境污染两方面的问题。 针对空调换热器带来了“水桥”问题,“白粉”问题,对铝箔作亲水性涂膜处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 本实验研制开发出一种铝换热器及铝箔表面亲水耐蚀成膜方法,以二氧化铈为主要耐蚀成膜物,通过添加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来增加涂膜的亲水性,在保证换热效率的基础上,使成膜后的铝换热器及铝箔同时具有亲水性和耐蚀性,比较涂料类的涂膜工艺而言,此工艺无毒、无污染且制作简单,减少环境噪音以及粉尘污染的目的。 经过亲水性试验、耐水性实验,盐雾试验,交流阻抗试验等,证明了该涂层具有优异的亲水耐蚀性能。

赵辉[9](2005)在《改性纳米亲水铝箔涂覆材料制备与表征》文中研究指明亲水铝箔是空调器蒸发器和冷凝器换热翅片的主要材料,它避免了换热翅片采用光箔时带来的表面易腐蚀、易搭成水桥、产生白粉以及降低换热效率等缺陷,从而使空调器的噪音减小、能耗减少,促进了空调向着节能环保和小型化方向发展。改性纳米亲水铝箔涂覆材料有底涂和面涂两部分构成,底涂采取的是具有优越耐腐蚀性能的水性环氧树脂,其原理是利用水性环氧乳液和潜伏性固化剂在高温下反应成膜。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制备通过丙烯酸酯改性咪唑类固化剂来实现的,首先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等在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反应温度为75℃的条件下,发生自由基引发共聚反应制备出具有一定亲水性的丙烯酸树脂,然后对咪唑类化合物进行改性而制得。当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与环氧乳液以比例为1.5:1或2:1复配得到水性环氧乳液时,其适用期可达两周以上,具有一定的潜伏性能。在高温条件下可得光滑致密耐腐蚀性的膜。其耐碱性大于5min,可以满足耐碱性要求(碱液浓度为20%NaOH)。改性纳米亲水铝箔涂覆材料面涂采取利用聚氨酯树脂的预聚体与甲基丙烯酸、乙烯吡咯烷酮、丙烯酰胺等单体在以水为主要溶剂的条件下,用过硫酸胺作为引发剂在70℃~80℃的条件下进行共聚,从而形成高分子的互穿网络体系聚合物。然后,对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验证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引发剂的量等对反应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得到以下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70℃~80℃,滴加料滴加时间为3小时,保温时间为1小时,引发剂分两次加入其比例为6:4。考评了亲水涂料的初始亲水性、持续亲水性、水濡性以及附着力等的性能,利用反射红外和扫描电镜对膜的表面进行了表征。实验数据表明,涂膜的初始亲水角小于5°;持续亲水角小于30°;水濡性能良好,流水干燥五个循环均不缩膜;附着力合格。通过在不同底涂上的涂覆,发现不同的底涂乳液和颜料直接影响到面涂的性能,有机颜料中如果含有与面涂中的活性基团可以反应的基团,则直接影响到面涂与底涂的结合力,而且由于亲水基团的消耗,面涂的持续亲水性将受到影响。.

黄斌[10](2003)在《纳米亲水铝箔覆材料制备技术通过鉴定》文中认为本报讯由东南大学研发的纳米亲水铝箔覆材料制备与工业涂覆技术日前通过专家组鉴定,我国空调业的生产告别了需进口防水防腐材料的历史。 近年来,空调器正朝着高性能、小型化和轻量化的方向发展,而要实现以上要求其有效措施就是要减少空调器换热器翅片间的间距。但根据?

二、纳米亲水铝箔涂覆材料研制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米亲水铝箔涂覆材料研制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1)超疏水纳米涂层强化构建机理及其防露和抗霜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结露和结霜现象
    1.2 结露和结霜对换热器的影响
        1.2.1 结露对空调冷凝传热的影响
        1.2.2 结霜对热泵传热的影响
    1.3 超疏水表面主要特性及其应用领域
        1.3.1 表面润湿性原理与分类
        1.3.2 超疏水表面应用研究
    1.4 超疏水涂层技术研究现状
        1.4.1 低表面能材料的表面粗糙化
        1.4.2 粗糙表面的低表面能修饰
        1.4.3 超疏水纳米涂层
        1.4.4 涂层强化构建技术
    1.5 超疏水表面结露和结霜特性研究现状
        1.5.1 防结露与冷凝传热
        1.5.2 抗结霜/冰
    1.6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工艺路线与研究方法
    2.1 工艺路线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
    2.3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技术
        2.3.1 Al_2O_3纳米阵列超疏水表面
        2.3.2 SiO_2纳米超疏水涂层
        2.3.3 CNT/SiO_2多级纳米超疏水涂层
    2.4 超疏水涂层强化技术
        2.4.1 有机-无机杂化技术
        2.4.2 底面复合技术
    2.5 超疏水换热器的规模化制备
        2.5.1 湿化学氧化法
        2.5.2 浸渍提拉法
        2.5.3 喷涂法
    2.6 表征与测试
        2.6.1 润湿性测试
        2.6.2 冷凝测试系统
        2.6.3 冻融测试
        2.6.4 热稳定性测试
        2.6.5 耐磨损测试
        2.6.6 耐化学浸泡性和耐候性测试
第三章 超疏水纳米涂层强化构建技术及其稳定性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有机-无机杂化技术及其稳定性
        3.2.1 表面特征与润湿性
        3.2.2 表面机械稳定性
        3.2.3 热稳定性与耐酸碱性
        3.2.4 耐老化性及其防污自洁特性
    3.3 底面复合技术及其稳定性
        3.3.1 单一树脂对超疏水涂层的表面增强作用
        3.3.2 复合树脂对超疏水涂层的表面增强作用
        3.3.3 超疏水复合涂层的热稳定性与化学稳定性
        3.3.4 超疏水复合涂层的户外综合稳定性
    3.4 可转移柔性超疏水薄膜的制备技术及其稳定性
        3.4.1 可转移柔性超疏水薄膜的制备技术及其表面特性
        3.4.2 可转移柔性超疏水薄膜的拉伸强度
        3.4.3 可转移柔性超疏水薄膜的抗冲击特性
        3.4.4 可转移柔性超疏水薄膜的耐磨损与自清洁特性
    3.5 超疏水纳米涂层的稳定性增强机制
        3.5.1 有机-无机杂化技术
        3.5.2 底面复合技术
        3.5.3 拉伸状态下的超疏水机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疏水纳米涂层防结露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AL_2O_3纳米阵列表面的制备及其防结露特性
        4.2.1 表面特征与润湿性
        4.2.2 冷凝露滴自驱弹跳行为
        4.2.3 冷凝露滴的分布统计
    4.3 SIO_2纳米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其防结露特性
        4.3.1 表面特征与润湿性
        4.3.2 冷凝露滴自驱弹跳行为
        4.3.3 冷凝露滴非弹跳合并行为
        4.3.4 冷凝露滴的分布统计
    4.4 CNT/SIO_2多级纳米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其防结露特性
        4.4.1 表面特征与润湿性
        4.4.2 冷凝露滴自驱弹跳行为及其分布统计
    4.5 超疏水表面冷凝露滴自驱弹跳机制
        4.5.1 超疏水表面Cassie态热力学稳定性
        4.5.2 超疏水表面露滴的合并自驱弹跳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疏水纳米涂层抗结霜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AL_2O_3纳米阵列表面的抗结霜特性
        5.2.1 Al_2O_3纳米阵列表面的结霜特性
        5.2.2 Al_2O_3纳米阵列表面的融霜特性
    5.3 SIO_2纳米多孔超疏水涂层的抗结霜特征
        5.3.1 SiO_2纳米多孔超疏水涂层的结霜特性
        5.3.2 SiO_2纳米多孔超疏水涂层的融霜特性
    5.4 超疏水表面抗结霜及融霜自驱弹跳模型
        5.4.1 结霜初期的形核势垒与形核密度
        5.4.2 露滴的生长、冻结与霜层的叠加
        5.4.3 融霜自驱弹跳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超疏水换热器的制备技术及其系统特性研究
    6.1 引言
    6.2 超疏水翅管式换热器的规模化构建技术研究
        6.2.1 湿化学氧化法构建超疏水翅管式换热器
        6.2.2 浸渍提拉法构建超疏水翅管式换热器
        6.2.3 两步喷涂法构建超疏水翅管式换热器
    6.3 超疏水翅管式换热器的系统传热特性
        6.3.1 超疏水翅管式换热器供冷传热特性
        6.3.2 超疏水翅管式换热器抗霜传热特性
    6.4 超疏水辐射板式换热器的规模化构建及其传热特性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7.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成果

(2)铝表面亲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亲水涂覆材料
        1.1.1 亲水涂覆材料的发展
        1.1.2 无机亲水涂料
        1.1.3 无机-有机复合亲水涂料
        1.1.4 有机亲水涂料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亲水膜
        1.3.1 钝化处理
        1.3.2 亲水化处理
        1.3.3 有机亲水膜概况
        1.3.4 亲水涂层的亲水机理
        1.3.5 亲水膜的应用
        1.3.5.1 防雾涂覆亲水膜
        1.3.5.2 防污涂覆亲水膜
        1.3.5.3 纺织物的涂覆亲水膜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论文的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原料的制备
        2.2.1 脱脂剂的制备
        2.2.2 基材表面的预处理
        2.2.3 钝化液的制备
        2.2.4 亲水膜的制备
    2.3 测试与表征
        2.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
        2.3.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
        2.3.3 膜层的形貌表征(SEM)
        2.3.4 膜层的热重性能表征
        2.3.5 电化学防腐蚀性能的测定
        2.3.6 膜硬度及附着力测定
        2.3.7 接触角的测定
        2.3.8 膜层耐水性的测定
        2.3.9 膜层厚度的测定
        2.3.10 盐水浸泡实验
        2.3.11 脱脂质量的检测测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铝板表面预处理用脱脂剂的性能测试
        3.1.1 表面活性剂对脱脂剂性能的影响
        3.1.2 脱脂剂浓度对脱脂剂性能的影响
    3.2 钝化膜层的性能测试与表征
        3.2.1 钝化膜层的红外光谱表征
        3.2.2 金属离子对钝化液防腐蚀性能的影响
        3.2.3 pH对钝化液防腐性能的影响
        3.2.4 钝化膜的硬度和附着力分析
        3.2.5 钝化膜的紫外表征
        3.2.6 钝化膜的表面形貌分析
        3.2.7 钝化膜的热重表征
    3.3 亲水膜层的性能测试与表征
        3.3.1 表面活性剂对亲水膜性能的影响
        3.3.2 聚丙烯酸钠与聚乙烯醇的比例对亲水膜性能的影响
        3.3.3 固化时间和固化温度对膜层亲水性的影响
        3.3.4 亲水膜的硬度及附着力的分析
        3.3.5 亲水膜的红外光谱表征
        3.3.6 亲水膜的热重表征
        3.3.7 亲水膜的表面形貌分析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自交联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制备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铝箔用亲水涂料
    1.3 国外亲水涂料研究概况
    1.4 国内亲水涂料研究概况
    1.5 涂料的研究的研究现状
    1.6 课题的意义及主要目标
    1.7 课题的来源和设想
2 水溶性聚丙烯酸微乳液的制备
    2.1 前言
    2.2 亲水铝箔涂层的亲水机理
    2.3 反应原理
    2.4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2.4.1 实验试剂
        2.4.2 主要仪器
    2.5 实验步骤
        2.5.1 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制备
        2.5.2 固含量的测定
        2.5.3 性能测试
    2.6 结果讨论
        2.6.1 聚合及固化机理
        2.6.2 乳化剂对乳液的影响
        2.6.3 引发剂对乳液的影响
        2.6.4 软硬单体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2.6.5 透射电镜(TEM)分析
        2.6.6 小结
3 酮肼交联在空调铝箔涂料中的应用
    3.1 前言
    3.2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3.2.1 实验原料
        3.2.2 主要仪器
    3.3 实验步骤
        3.3.1 共聚乳液的合成
        3.3.2 反应原理
        3.3.3 薄膜的制备
        3.3.4 涂膜的制备
        3.3.5 性能测试
    3.4 结果讨论
        3.4.1 DAAM 用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3.4.2 pH 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3.4.3 DAAM 的量对乳液粒径及粘度的影响
        3.4.4 DAAM 的量对成膜吸水率的影响
        3.4.5 交联度对成膜耐腐蚀性的影响
        3.4.6 DAAM 的量对成膜硬度的影响
        3.4.7 中性盐雾试验
        3.4.8 力学性能分析
        3.4.9 附着力
        3.4.10 TGA 分析
        3.4.11 SEM 分析
        3.4.12 AFM 分析
        3.4.13 红外分析
    3.5 小结
4 聚丙烯酸酯微乳液与纤维的复合作用及其性能测试
    4.1 前言
    4.2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4.2.1 实验原料
        4.2.2 乳液聚合
        4.2.3 聚丙烯酸酯与水溶性纤维的复合反应
        4.2.4 主要实验仪器
        4.2.5 工艺流程
        4.2.6 测试及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成膜机理
        4.3.2 改性聚丙烯酸酯对持续亲水性的影响
        4.3.3 耐腐蚀性
        4.3.4 热失重分析
        4.3.5 TEM 分析
        4.3.6 AFM 分析
    4.4 小结
5 亲水涂料的制备工艺优化
    5.1 前言
    5.2 工艺优化
        5.2.1 固化温度对面涂持续亲水性能的影响
        5.2.2 固化时间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5.2.3 涂层厚度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5.2.4 涂层的表面形态研究
    5.3 结论
6 结论部分
    6.1 主要工作
    6.2 创新点
    6.3 下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水溶性环氧树脂硅钢片漆的制备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环氧树脂及其发展概况
    1.3 水溶性环氧树脂
        1.3.1 水溶性环氧树脂简介
        1.3.2 水溶性环氧树脂的制备
        1.3.3 水溶性环氧树脂的应用
    1.4 水溶性环氧树脂的发展展望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2 水溶性环氧树脂及其漆液的制备
        2.2.1 实验原理
        2.2.2 水溶性环氧树脂的制备
        2.2.3 水溶性环氧树脂漆液及漆膜的制备
    2.3 测试方法
        2.3.1 异氰酸根反应率
        2.3.2 环氧值
        2.3.3 粘度
        2.3.4 酸值
        2.3.5 水溶解性
        2.3.6 热分析
        2.3.7 凝胶化时间
        2.3.8 铅笔硬度
        2.3.9 红外光谱
        2.3.10 附着力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①型水性环氧树脂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原料的选择
    3.2 溶剂的选择
    3.3 加料方式的确定
    3.4 水性环氧树脂合成工艺的确定
        3.4.1 反应温度
        3.4.2 反应时间
    3.5 水性环氧树脂的结构表征
    3.6 水性环氧树脂硅钢片漆的配方确定
        3.6.1 中和剂的选择及用量确定
        3.6.2 固化剂的选择及用量确定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②型水性环氧树脂实验结果与讨论
    4.1 溶剂的选择
    4.2 加料方式的确定
    4.3 水性环氧树脂合成工艺的确定
        4.3.1 反应温度
        4.3.2 反应时间
    4.4 水性环氧树脂结构表征
    4.5 水性环氧树脂的热分析
        4.5.1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
        4.5.2 热失重(TG)分析
    4.6 水性环氧树脂硅钢片漆的配方确定
        4.6.1 中和剂用量的确定
        4.6.2 固化剂用量的确定
    4.7 两种水性环氧树脂硅钢片漆性能对比分析
        4.7.1 树脂指标对比
        4.7.2 漆液性能对比
        4.7.3 漆膜性能对比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复合材料树脂基体光固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UV 固化机理
        1.1.1 光化学机理
        1.1.2 UV 固化技术原理
    1.2 UV 固化体系组成
        1.2.1 预聚物
        1.2.2 光引发剂
        1.2.2.1 自由基型光引发剂
        1.2.2.2 阳离子型光引发剂
        1.2.3 活性稀释剂
        1.2.3.1 常用活性稀释剂介绍
        1.3.3.2 活性稀释剂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试剂及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CEP 树脂基体合成工艺
        2.2.2 酸值测定
        2.2.3 UV 固化阶段
    2.3 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
        2.3.1 耐溶剂性
        2.3.2 力学性能测试
        2.3.3 红外光谱(FTIR)
        2.3.4 热重分析(TG)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第三章 固化程度影响因素分析及表征
    3.1 光引发剂对固化程度的影响分析
        3.1.1 单一引发剂
        3.1.2 复配引发剂
    3.2 稀释剂
    3.3 助剂对固化程度的影响分析
        3.3.1 阻聚剂对苯二酚(Hydroquinone)对 CEP 固化的影响
        3.3.2 偶联剂钛酸四丁酯(TBT)
    3.4 辐照距离对固化程度的影响分析
    3.5 样品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3.5.1 耐溶剂性分析
        3.5.2 力学性能分析
        3.5.3 红外光谱分析(FTIR)
        3.5.4 热失重分析(TG)
        3.5.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环氧改性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氨酯简介及水性聚氨酯的发展
    1.3 水性聚氨酯的分类
    1.4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1.4.1 外乳化法
        1.4.2 内乳化法
    1.5 水性聚氨酯涂料的性能
    1.6 水性聚氨酯涂料研究现状
        1.6.1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研究现状
        1.6.2 单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研究现状
        1.6.3 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研究现状
    1.7 水性聚氨酯在涂料中的应用
    1.8 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展望
    1.9 课题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第2章 环氧-聚氨酯乳液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水性聚氨酯合成的原料选择
        2.1.2 实验原料
        2.1.3 实验仪器
        2.1.4 合成工艺
        2.1.5 分析测试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NCO/OH 比值的影响
        2.2.2 环氧树脂的影响
        2.2.3 亲水扩链剂加入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2.2.4 中和度大小的影响
    2.3 涂膜的结构分析与表征
        2.3.1 合成原料和涂膜的红外光谱分析
        2.3.2 涂膜的DSC 曲线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有机硅改性环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用原料
        3.1.2 实验仪器
        3.1.3 合成工艺
        3.1.4 主要分析测试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硅氧烷单体种类及其改性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2.2 氨基硅加入方式的探讨
        3.2.3 涂膜红外光谱分析
        3.2.4 环氧树脂和氨基硅烷的量比对乳液性能影响
        3.2.5 氨基硅烷加入量对涂膜耐水性的影响
        3.2.6 氨基硅烷用量对涂膜表面性能的影响
        3.2.7 涂膜的热性能分析
        3.2.8 涂膜的表面形貌观察
    3.3 小结
第4章 环氧树脂外交联改性丙烯酸系亲水涂料的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主要实验药品
        4.1.2 主要实验仪器
        4.1.3 乳液合成与亲水涂料制备
        4.1.4 涂膜试样的制备
        4.1.5 涂膜性能的检测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亲水性单体的用量与配比的确定
        4.2.2 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影响
        4.2.3 乳液pH 值的调整
        4.2.4 改性树脂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4.2.5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4.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有机—无机杂化亲水涂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海水淡化总体概况及现有技术
        1.1.1 海水淡化总体概况
        1.1.2 现有的海水淡化技术
    1.2 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原理
        1.2.1 多级闪蒸
        1.2.2 多效蒸发
        1.2.3 压气蒸馏
    1.3 多效蒸发的技术特点及各影响因素
    1.4 多效蒸发常用的蒸发器
        1.4.1 浸没管式(ST)
        1.4.2 竖管升(降)膜蒸发(VTE)
        1.4.3 水平管降膜(HTE)
    1.5 杂化材料简介
    1.6 杂化材料的主要特点
    1.7 杂化材料的分类
    1.8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9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1.9.1 共混法
        1.9.2 原位分散聚合法
        1.9.3 插层法
        1.9.4 溶胶—凝胶法
        1.9.5 自组装法
        1.9.6 电解聚合法
    1.10 亲水处理
        1.10.1 亲水表面的定义
        1.10.2 亲水表面的对降液膜的影响
        1.10.3 亲水表面的制备
    1.11 本文研究的目的
2 实验方法及表征手段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涂膜试样的制备
        2.2.2 基材的表面处理
        2.2.3 涂膜
        2.2.4 固化
    2.3 涂膜性能测试
        2.3.1 涂膜膜层成分分析
        2.3.2 涂膜表面形貌观察
        2.3.3 涂膜结合力的测试
        2.3.4 涂膜亲水性测试
3 SiO_2溶胶的制备
    3.1 正硅酸乙酯水解-缩聚反应的基本原理
    3.2 正硅酸乙酯水解配方的确定
    3.3 本章小结
4 共混法制备SiO_2/有机物杂化材料
    4.1 共混法制备SiO_2/有机物杂化材料的基本原理
    4.2 共混法制备SiO_2/有机物杂化材料的有机聚合物的选择
    4.3 SiO_2/PVAC杂化涂层
        4.3.1 SiO_2溶胶的制备
        4.3.2 PVAC/SiO_2杂化涂膜溶液的制备
        4.3.3 成膜配方的选择
    4.4 SiO_2/PVAC/PAM杂化涂层
        4.4.1 SiO_2溶胶的制备
        4.4.2 SiO_2/PVAC/PAM杂化涂膜溶液的制备
        4.4.3 成膜配方的选择
    4.5 SiO_2/PAM杂化涂层
        4.5.1 涂层的SEM图
        4.5.2 涂层的亲水性
        4.5.3 涂层的耐水性
        4.5.4 涂层的附着力
    4.6 小结
5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有机物杂化材料
    5.1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有机物杂化材料的原理和过程
    5.2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有机物杂化材料的偶联剂的选择
    5.3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有机物杂化材料的有机物的选择
    5.4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PAA涂层的流程
        5.4.1 无机组分的制备
        5.4.2 有机组分的制备
        5.4.3 杂化材料的制备
        5.4.4 制膜的流程图
    5.5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PAA涂层配方及反应条件的确定
        5.5.1 有机无机组分加入量的确定
        5.5.2 偶联剂加入量的确定
        5.5.3 共溶剂(EtOH)用量的确定
        5.5.4 水用量的确定
        5.5.5 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的确定
        5.5.6 聚合反应温度的确定
        5.5.7 单体滴加时间的确定
        5.5.8 固化条件的确定
        5.5.9 提拉速度的确定
    5.6 涂层的性能测试及表征
        5.6.1 涂层的初期亲水性
        5.6.2 涂层的持续亲水性
        5.6.3 涂层的耐水性
        5.6.4 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
        5.6.5 涂层结构分析
        5.6.6 SEM表征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铝合金表面耐蚀亲水性涂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铝表面防腐蚀膜的制法
        1.1.1 阳极氧化法
        1.1.2 化学氧化法
        1.1.3 涂层
    1.2 溶胶—凝胶技术
        1.2.1 溶胶—凝胶法制备涂膜的基本原理
        1.2.2 溶胶—凝胶法制备涂膜的工艺过程
    1.3 涂膜性能的评定
    1.4 小结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内容
    2.2 实验原料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涂膜试样的制备
        2.4.2 基材的表面处理
        2.4.2 CeO_2-TiO_2-SiO_2薄膜的制备
    2.5 涂膜性能测试
        2.5.1 涂膜膜层成分测试
        2.5.2 涂膜表面形貌观察
        2.5.3 涂膜结合力的测试
        2.5.4 涂膜硬度的测试
        2.5.5 涂膜亲水性测试
        2.5.5.1 亲水角的测试
        2.5.5.2 耐水性的测试
        2.5.6 涂膜耐腐蚀性能的测试
        2.5.6.1 全浸腐蚀实验测试
        2.5.6.2 中性盐雾试验测试
        2.5.6.3 极化曲线测试
        2.5.6.4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2.5.6.5 涂膜耐碱性测试
        2.5.6.6 涂膜耐溶剂性的测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成膜物质的选择及实验方案的确定
        3.1.1 成膜物质的选择
        3.1.2 实验方案的确定
    3.2 涂膜工艺的选择
    3.3 耐蚀亲水性涂膜配方的确定及性能检测
        3.3.1 耐蚀亲水涂膜配方
        3.3.2 涂膜的各项性能
    3.4 涂膜显微结构与表征
        3.4.1 涂膜的表面成分分析
        3.4.2 涂膜的表面形貌分析
    3.5 涂膜结合力
    3.6 涂膜硬度
    3.7 涂膜的亲水性能研究
        3.7.1 亲水角
        3.7.2 耐水性
    3.8 涂膜耐腐蚀性能的研究
        3.8.1 全浸腐蚀实验
        3.8.2 中性盐雾实验
        3.8.3 极化曲线测试结果分析
        3.8.4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分析
    3.9 本工艺与其它工艺的比较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9)改性纳米亲水铝箔涂覆材料制备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项目背景及项目来源
    1.2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制备
        2.1.1 双氰胺及其改性化合物
        2.1.2 咪唑类衍生物
        2.1.3 酸酐类和路易斯酸潜伏性固化剂
        2.1.4 其它类型的潜伏性固化剂
    2.2 丙烯酸树脂改性聚氨酯树脂
        2.2.1 物理共混改性
        2.2.2 带双键化合物封端的水性聚氨酯
        2.2.3 丙烯酸酯聚合改性聚氨酯树脂
    2.3 水性聚氨酯的工业应用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纳米亲水铝箔涂覆材料底涂的制备与表征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合成
        3.2.4 涂覆成膜
        3.2.5 膜厚的标准与测量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丙烯酸酯聚合反应机理
        3.3.2 亲水铝箔涂覆材料底涂的反应历程
        3.3.3 亲水铝箔涂覆材料底涂清漆的复配
        3.3.4 潜伏性固化剂的耐碱性表征
        3.3.5 单组分环氧树脂底涂清漆的适用期
        3.3.6 潜伏性固化剂与水性环氧乳液不同配比情况下的耐碱性比较
        3.3.7 涂膜的耐碱性及扫描电镜分析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改性纳米亲水铝箔材料面涂的制备与表征
    4.1 概述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聚合步骤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改性聚合物材料合成的动力学分析
        4.3.1.1 引发剂加入方式对转化率的影响
        4.3.1.2 引发剂的量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4.3.1.3 反应时间与转化率的关系
        4.3.1.4 反应温度的影响
        4.3.1.5 结论
        4.3.2 涂膜的持续亲水性研究
        4.3.2.1 改性树脂Gk039 持续亲水性分析
        4.3.2.2 改性树脂Gk146 持续亲水性分析
        4.3.3 改性纳米亲水铝箔涂覆材料的膜表面分析
        4.3.4 改性纳米亲水铝箔涂覆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纳米亲水铝箔涂覆材料工业化放大
    5.1 工艺流程
    5.2 影响工业生产的几个重要因素
        5.2.1 反应时间
        5.2.2 搅拌
        5.2.3 引发剂的滴加方式
    5.3 工业品的性能比较
    5.4 纳米亲水铝箔涂覆材料工业品膜表面的扫描电镜分析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四、纳米亲水铝箔涂覆材料研制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超疏水纳米涂层强化构建机理及其防露和抗霜特性研究[D]. 王山林. 东南大学, 2018(05)
  • [2]铝表面亲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范洋洋. 大连工业大学, 2017(06)
  • [3]自交联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制备及其机理研究[D]. 张娟. 陕西科技大学, 2013(S2)
  • [4]水溶性环氧树脂硅钢片漆的制备与研究[D]. 王昆.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3(05)
  • [5]复合材料树脂基体光固化性能研究[D]. 刘利文. 太原科技大学, 2012(01)
  • [6]环氧改性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易翔. 湖南大学, 2009(01)
  • [7]有机—无机杂化亲水涂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D]. 杨振坤.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1)
  • [8]铝合金表面耐蚀亲水性涂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王禹慧. 北京化工大学, 2005(07)
  • [9]改性纳米亲水铝箔涂覆材料制备与表征[D]. 赵辉. 东南大学, 2005(01)
  • [10]纳米亲水铝箔覆材料制备技术通过鉴定[N]. 黄斌. 中国有色金属报, 2003

标签:;  ;  ;  ;  ;  

纳米亲水铝箔涂层材料研发成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