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职业卫生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

铁路职业卫生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铁路职业卫生工作几个问题讨论(论文文献综述)

张明月[1](2021)在《物流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特征工程及画像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物流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队伍能力与态度的评估需要明晰监管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关系,这也是物流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业务优化的基础。目前针对物流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行为的研究多是定性的、根据经验总结的,物流企业安全生产大数据内隐含的数据价值并没有被挖掘与有效利用,监管决策的数据支持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2018年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物流企业安全监管领域业务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物流企业监管部门监管能力表征向量研究与监管能力定量技术研究,对物流企业监管部门的业务能力进行多维刻画与评估,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内容:(1)运用特征工程与数据分析的思维和方法,从人力投入、检查过程、处罚过程、事故次数等角度分析物流企业监管队伍轨迹与行为,深入探讨和挖掘各类数据内在规律,对监管业务提出优化方向;(2)构建物流企业监管能力画像模型,实现定量描绘政府部门及基层监管人员对各类物流企业监管的工作内容饱满程度、工作安排合理程度、工作完成质量三个方面信息,为物流企业安全监管部门及业务人员提供具有操作性和综合性的数据支持;(3)构建了北京市各类物流企业监管人员监管能力的脸谱聚类可视化图与监管展示平台,可最直观的判断出各类物流企业监管能力具体指标的指数高低、异同情况与特点,加强对比,加快决策者分析速度。本文以信息化手段使物流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由经验决策转变为数据驱动,从而改进物流企业的安全监管方式,提高监管工作效率。根据应急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执法检查准确率从2015年的73%提升至现在的91%,隐患整改率由2015年的58%提升至现在的95%。物流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可视化系统成果接入北京市领导驾驶舱,为市领导提供城市安全专项辅助决策服务。

周昊[2](2021)在《职业性苯暴露矩阵建立及生物效应因子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苯作为一种有机溶剂和生产原料,已广泛应用在各行业中。职业性苯暴露的危害主要是长时间低剂量暴露引发的慢性中毒和短时间高剂量暴露引发的急性中毒。常通过呼吸道吸入及接触皮肤吸收进入生物体内引起损害。多年来,我国一直以监测空气中苯浓度作为评价苯暴露量。苯职业暴露矩阵可对缺乏职业监测数据的苯暴露水平进行评估,可分析不同职业及工种间的苯暴露水平的差异,也可分析苯暴露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于生物个体的苯职业暴露史,利用苯职业暴露矩阵可对生物个体的瞬时暴露水平及累积暴露量进行估值,进而评估个体暴露量。本研究旨在构建我国不同行业的苯职业暴露矩阵并开发相应的计算机查验系统。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暴露风险水平的评估及职业危害的监控等提供数据支撑。职业性苯暴露可引起造血系统为主的多种疾病,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利用公开数据库中不同职业性苯暴露水平的工人的外周血中的lnc RNAs和m RNAs表达谱进行鉴定和分析,从分子水平上筛选可能在苯暴露致白血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基因,认识苯及苯的代谢物引起的表观遗传学变化,以期寻找职业性苯暴露的早期监测和预警的潜在靶点。肿瘤细胞通过抑制细胞分泌增殖因子使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失调。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类型的差别和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互作的不同使微环境中癌症的免疫反应存在差异,这种变化对肿瘤患者预后影响较大。本研究应用RNA-seq数据集的遗传和临床特征,利用ESTIMATE和CIBERSORT描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的互相作用,评估免疫细胞群与预后结果之间的关系,建立最佳的DLBCL患者的个性化风险预测预后模型,为阐明职业性苯暴露致白血病的发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构建苯职业暴露矩阵,筛选可能在苯暴露致病过程中关键基因,建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个性化风险预后预测模型三个阶段研究,阐述职业性苯暴露风险、致病机制和个性化预后预测。第一部分研究通过收集1949年至2018年间涵盖66个职业和91个工种的共计5807条苯职业暴露环境监测数据,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方法分别对不同类型数据(短时间暴露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进行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构建与验证工作,其中暴露的时间趋势为固定效应变量,而暴露的工种和厂区则作为随机效应变量。通过不断优化模型参数,确定最优模型结构,并利用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图对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最后,利用全部数据集拟合最终模型并构建特定时间-职业和工种的苯职业暴露矩阵。第二部分研究收集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的苯职业暴露数据集(GSE5073718),该数据集包括4例慢性苯中毒患者、3名苯作业工人(苯暴露组)和3名未接触苯的健康对照者。获取数据集中lnc RNA和m RNA表达谱,采用R软件limma软件包筛选组间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基因集富集(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识别出显着富集在生物过程(process progression,BP)和KEGG通路的基因集,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通过检索相互作用基因的搜索工具STRING 10.5在线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第三部分研究收集TCGA网站中229名DLBCL患者全转录组测序的数据。使用ESTIMATE和CIBERSORT算法估计22种浸润免疫细胞的数量。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惩罚性回归分析和列线图模型来构建和评估预后免疫评分PIS模型,以进行整体生存预测。通过GSEA生成了免疫基因预后评分IGPS,并在独立的GSE10846数据集中应用Cox回归进行验证分析。结果:1.通过不断优化模型结构,本研究确定出两种模型的最优参数,并基于全部数据集进行最终参数的输出,在苯的短时间暴露浓度模型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模型中,工种和厂区变量的方差之和分别占总方差的94.76%和67.92%。苯的短时间暴露水平在1982年之前呈线性下降趋势,之后又出现缓慢的上升趋势,且多数职业和工种的苯暴露浓度均超过了国家所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10 mg/m3)。对于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而言,其总体变化趋势为2007年之前呈现显着的下降趋势,而后各年间浓度水平趋于平稳,直到2016年各职业的暴露水平又再次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但对暴露行业整体而言,大部分职业和工种的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值仍处于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以下(6 mg/m3)。2.苯中毒组有222个基因上调,苯暴露组有21个基因上调。苯中毒组和苯暴露组中以下基因表现出同向变化趋势:KCNJ15、CXCR1、PI3、LINC02597、CYP4F3、ALPL、KRT237。在苯暴露组表达上调的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也表现出上调趋势,其中KCNJ15、CXCR1、CYP4F3、KRT23最为明显。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于免疫反应、防御反应、和炎症应答生物学过程。蛋白互作的关键蛋白对比分析发现,CXCR1、CCR2、STAT3和PIK3CD为苯暴露致病风险的关键基因。3.Kaplan–Meier曲线分析和对数秩检验发现DLBCL中TME中活化自然杀伤(nature killer,NK)细胞比例较高的病例表现出明显较短的总存活率(P<0.001),而静息NK细胞更能代表患者的TME理想结果(P=0.001)。活化的和静止的NK细胞是DLBC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后HR为1.72(95%CI[1.20-2.48];P=0.001)和0.53(95%CI[0.37-0.76];P=0.005)。预后不良与DLBCL样本中活化的NK细胞的TME浸润增加和静息NK细胞的TME数目减少有关。应用LASSO法对五种免疫细胞建立了DLBCL患者的个性化风险预后预测模型。五种类型的免疫细胞(活化和静止的NK细胞、Tregs、以及M0和M2巨噬细胞)来建立微环境免疫评分PIS模型,将DLBCL患者分为两个风险组,高PIS组的患者预后明显较差,HR=2.16(95%CI,[1.33-3.50];P=0.002)。并应用8个基因的HR进行加权建立了以IGPS为独立影响因素(HR:2.14,95%CI[1.40-3.28])的预后模型,该模型在验证数据集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免疫评分及其相关结果的差异归因于参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的八个特定免疫基因。结论:本研究构建出的职业暴露矩阵可作为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中苯暴露评价的暴露浓度数据库,用于职业性苯暴露的风险评估和卫生监管。不同苯暴露水平下基因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KCNJ15、CXCR1、PI3、LINC02597、CYP4F3、ALPL、KRT237在苯暴露组和苯中毒组均显着上调。而KCNJ15、CXCR1CYP4F3、KRT237基因上调与白血病的发病风险相关。职业性苯中毒致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改变机体免疫反应和炎症应答有关。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的互作影响DLBCL患者的临床结局和分子特征,与基于NK细胞、Tregs和巨噬细胞的PIS模型相比,基于免疫相关基因特征的预后模型预测效果最佳。

王阳[3](2020)在《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现况和职业倦怠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铁路建设是国家发展大计中的基础建设,众多铁路系统劳动者参与其中,线路工程人员属于基层工作者,承担着铁路安全运转的重要责任。本研究通过调查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状况,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工作特征的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反应差异,了解职业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探索多个职业倦怠评估模型并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预测该人群职业倦怠阳性情况,筛出重点人群进行“三级预防”,为减缓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发生发展提出针对性措施奠定科学依据,实现理论研究的实践应用。方法:随机抽取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水疾控站管辖的线路工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获得1034份有效样本量,通过职业紧张测量工具调查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因素、紧张调节因素和职业紧张反应,包括职业倦怠状况。使用Excel工作表建立职业紧张数据库,SPSS 23.0、Clementine 12.0和Rstudio3.5.1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和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间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反应的差异,采用偏相关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职业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决策树CART算法构建职业倦怠评估模型并评价。结果:1.本次调查使用量表克朗巴赫系数在0.804~0.980之间,分半信度在0.652~0.964之间,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一致性。2.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因素中角色紧张得分(54.26±6.09)最高,职业紧张调节因素中心理弹性得分(66.17±19.73)最高、紧张反应中工作满意感得分(47.47±14.97)最高,职业倦怠阳性率为64.89%。3.不同特征的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反应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不同人口学特征:(1)男性的躯体抱怨、每日紧张感、特质焦虑、职业倦怠得分高于女性(P<0.05),工作满意感得分低于女性(P<0.05);(2)<30岁年龄组的线路工程人员特质焦虑得分高于≥50岁年龄组(P<0.05);(3)不同学历的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未婚组和已婚组的线路工程人员每日紧张感得分均低于离婚或丧偶组(P<0.05),未婚组的线路工程人员特质焦虑得分高于已婚组(P<0.05)。(2)不同行为特征:(1)从不饮酒组的线路工程人员躯体抱怨、每日紧张感和特质焦虑得分低于经常饮酒组(P<0.05),职业倦怠得分分别低于偶尔饮酒组和经常饮酒组(P<0.05);(2)不吸烟组的线路工程人员躯体抱怨和每日紧张感得分均低于≤10支/天组和>10支/天组(P<0.05),职业倦怠得分低于>10支/天组(P<0.05)。(3)不同工作特征:(1)工龄<5年的线路工程人员特质焦虑得分低于≥25年(P<0.05),5-15年和25-25年的线路工程人员每日紧张感得分低于工龄≥25年(P<0.05);(2)在天水市工作的线路工程人员躯体抱怨、每日紧张感、特质焦虑和职业倦怠得分低于在兰州工作的(P<0.05),在定西市工作的线路工程人员躯体抱怨和职业倦怠得分低于在兰州工作的(P<0.05);(3)线路工躯体抱怨、每日紧张感、特质焦虑和职业倦怠得分高于供电工(P<0.05),工作满意感得分低于供电工(P<0.05),工务工职业倦怠得分低于钢轨工(P<0.05),管桥工特质焦虑得分低于钢轨工(P<0.05),供电工工作满意感得分高于钢轨工(P<0.05),每日紧张感、特质焦虑和职业倦怠得分低于钢轨工(P<0.05),钢轨工职业倦怠得分高于通信工(P<0.05);(4)永久白班的线路工程人员躯体抱怨和每日紧张感得分分别低于永久夜班(P<0.05)。4.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反应影响因素分析显示:(1)躯体抱怨:工作危险、工作需求、工作责任、角色紧张、心理弹性、工作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和A型行为得分高是危险因素(P<0.05),自尊感是保护因素(P<0.05);(2)工作满意感:心理弹性、提升与参与机会和工作控制是危险因素(P<0.05),工作危险、工作心理控制源、工作负荷、工作冲突和工作需求是保护因素(P<0.05);(3)每日紧张感:工作危险、工作需求、心理弹性、工作负荷、工作心理控制源、工作控制和社会支持得分高为危险因素(P<0.05),自尊感和提升与参与机会为保护因素(P<0.05);(4)特质焦虑:工作危险、工作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角色紧张、工作负荷和工作冲突得分高为危险因素(P<0.05),自尊感、心理弹性和工作前景为保护因素(P<0.05);(5)职业倦怠:工作危险、工作冲突、工作需求、工作心理控制源、工作负荷、社会支持、A型行为和角色紧张得分高为危险因素(P<0.05),自尊感、提升与参与机会和心理弹性为保护因素(P<0.05)。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逐步判别分析模型和决策树CART模型三种职业倦怠阳性评估模型选入的不同特征、职业紧张因素、紧张调节因素和紧张反应有所差异,其中以决策树CART算法建立的模型较优,适用于本研究中线路工程人员职业倦怠阳性评估,该模型纳入每日紧张感、工作满意感、特质焦虑和角色紧张共4个变量,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9%、72.18%;ROC曲线下面积0.824;误判率为0.185。结论: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工作特征对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反应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职业紧张因素引起的职业紧张反应不同,紧张调节因素能缓解职业紧张反应发生,关键在于降低工作危险、增强职工自尊感和心理弹性三种途径;相比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逐步判别模型,决策树CART模型直观简洁,能较好的预测该人群的职业倦怠阳性情况,可重点针对每日紧张感、工作满意感、特质焦虑和角色紧张四个因素进行预防控制。

张丽[4](2020)在《心理弹性对铁路职工职业紧张与心理健康影响的中介效应》文中研究指明大量研究均表明职业紧张(Occupational stress)与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显着相关,而心理弹性和紧张应对策略具有缓解职业紧张的能力,可以改善对心理健康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本研究通过职业紧张因素、紧张应对策略、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组合问卷,随机抽取兰州铁路局疾病预防控制所天水站管辖车站铁路职工1777人,采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共获得1770份有效问卷,使用SPSS 23.0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描述铁路职工的职业紧张现况;通过非参数两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多独立样本的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人口学特征和生活习惯对其职业紧张因素、紧张应对策略、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差异性;使用秩相关分析探讨铁路职工职业紧张、紧张应对策略、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模型配适程度指标构建铁路职工职业紧张因素、紧张应对策略、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以此分析职业紧张对铁路职工心理健康的路径;采用Bootstrapping法分析紧张应对策略、心理弹性在职业紧张对铁路职工心理健康影响中的远程中介效应以及检验各中介效应是否有统计学差异。从而通过获取心理弹性和紧张应对策略减轻铁路职工职业紧张严重程度,为保障其心理健康、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一、不同人口学特征下的铁路职工在职业紧张因素、紧张应对策略、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量表的得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1.本研究所使用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均在0.80以上,说明量表内部一致性高、可靠性好。2.不同性别铁路职工职业紧张因素和心理健康量表的得分有差异(P<0.05)。3.不同年龄铁路职工职业紧张因素和心理健康量表的得分有差异(P<0.05)。4.不同文化程度铁路职工职业紧张因素和心理健康量表的得分有差异(P<0.05)。5.不同婚姻状况铁路职工职业紧张因素和心理健康量表的得分有差异(P<0.05)。6.不同吸烟情况铁路职工职业紧张因素和心理健康量表的得分有差异(P<0.05)。7.不同饮酒情况铁路职工职业紧张因素和心理健康量表的得分有差异(P<0.05)。8.不同体育锻炼情况铁路职工职业紧张因素和心理健康量表的得分有差异(P<0.05)。二、铁路职工职业紧张因素、紧张应对策略、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分析1.相关性结果显示,心理健康与职业紧张因素、紧张应对策略、心理弹性间均存在相关性(|r|=0.0500.555,P<0.05)。2.相关性结果显示,职业紧张因素与紧张应对策略、心理弹性间均存在相关性(|r|=0.0550.563,P<0.05)。3.相关性结果显示,紧张应对策略与心理弹性间均存在相关性(r=0.2760.360,P<0.01);三、铁路职工职业紧张因素、紧张应对策略、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1.结构方程模型修正后的适配度指标:χ2/df在1-3之间,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后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相对拟合指数NFI、比较适配度指标CFI、增量拟合指数IFI均大于0.9,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标准化残差均方和平方根SRMR均在0.08以内,表明模型适配度指标好。2.收敛效度结果显示,紧张应对策略和心理弹性的组合信度值均在0.8以上,职业紧张因素和心理健康在0.6以上。表示构面题目有可接受的收敛效度。3.区别效度结果显示,心理健康区别效度为0.608,心理弹性区别效度为0.865,职业因素区别效度为0.572,紧张应对策略区别效度为0.824,均有较高的区别效度。构面与构面之间有较高的区别。四、紧张应对策略、心理弹性对铁路职工职业紧张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1.紧张应对策略在铁路职工职业紧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中介效应的作用(P<0.01)。2.心理弹性在铁路职工职业紧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中介效应的作用(P<0.01)。3.紧张应对策略和心理弹性在铁路职工职业紧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远程中介效应的作用。4.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紧张应对策略的中介效应、紧张应对策略和心理弹性的远程中介效应的差异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紧张应对策略的中介效应大于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且紧张应对策略的中介效应大于两者的远程中介效应。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通过非参数检验表明铁路职工在不同人口学特征和生活习惯下的职业紧张和心理健康的差异,铁路职工自身应养成不吸烟、适量饮酒、加强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建立铁路职工职业紧张因素、紧张应对策略、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紧张应对策略和心理弹性在职业紧张因素对铁路职工心理健康影响的过程中起着远程中介的作用,且紧张应对策略的中介效应大于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铁路相关管理部门应改善铁路职工工作环境、增加休息间的数量,防止长时间站立所造成的身心紧张、增添防暴器等安全设施、增加铁路职工安全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网络课程学习获得更多的紧张应对策略方式和提高心理弹性水平,预防其心理健康相关疾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其良好工作质量。

卢耀勤[5](2020)在《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企业的现状调查,乌鲁木齐企业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获得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的分布与职业卫生现状,研究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建立职业病预测模型,开发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及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最终提出乌鲁木齐职业卫生工作对策,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参考。方法:(1)采用普查方法,对新疆地区企业现状进行调查,重点调查乌鲁木齐地区的企业分布与职业卫生现状;(2)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涉及重点职业病职业人群,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使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中文版工作倦怠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目标人群进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3)利用倾向性评分、多因素分析及关联规则大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及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4)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建立、筛选、验证职业病预测模型;(5)结合GIS地理信息技术,开发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开发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6)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了解,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结合乌鲁木齐重点职业病报告、职业病人工伤保险情况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数据分析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出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防控工作对策。结果:(1)对全疆12902个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疆14地级行政区与1个直辖县级市;(2)对乌鲁木齐的3619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覆盖乌鲁木齐七区一县;(3)对乌鲁木齐厂矿企业的34457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高血压检出率15.32%;血常规中异常率最高的为血红蛋白,异常率为25.99%;尿常规中异常率最高的为尿蛋白,异常率为8.93%;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异常率为17.04%;接触矽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33.82%;接触煤(矽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13.06%;接触石棉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6.30%;接触化学性有害因素苯工人中性粒细胞异常率为2.85%;接触噪声的工人听力异常率为4.86%;接触布鲁菌属工人布鲁氏菌阳性率为20.30%;(4)共计发放问卷7500份,回收问卷7315份,回收率为97.5%,对问卷有效性进行排查后,最终确认有效问卷7118份,有效率为97.3%;(5)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发生率为44.21%,不同职业紧张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石棉尘、苯、噪声、性别、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龄、每周工作天、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倦怠发生率为86.53%,不同职业倦怠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噪声、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职称、工作班、月收入、每周工作天、职业紧张、精神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37.08%。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的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不同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石棉尘、苯、婚姻、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作班、年龄、工龄、月收入、每周工作天、每天工作小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有统计学意义(P<0.05);(8)在对职业紧张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16,最小置信度0.65,挖掘出14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每天工作>7小时、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容易产生职业紧张,有1388条,置信度为65.3%,提升度为1.477;在对职业倦怠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29,最小置信度0.95挖掘出10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签订了劳动合同的、职业紧张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有2749条,置信度为90.7%,提升度为1.049;在对精神心理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2,最小置信度0.43挖掘出10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未婚,签订了劳动合同、有职业倦怠的容易产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有1957条,置信度为43.1%,提升度为1.162。(9)结合灰色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算法,建立了五个混合算法模型进行职业病预测,混合模型的结果为:GM-KNN(MAPE:26.89%,RMSE:9155.53),GM-SVM(kernel=linear,MAPE:29.16%,RMSE:8587.02),GM-SVM(kernel=polynomial,MAPE:4.45%,RMSE:1573.30),GM-SVM(kernel=radial,MAPE:14.10%,RMSE:4693.51),GM-SVM(kernel=sigmoid,MAPE:10.79%,RMSE:3422.28),GM-RF(MAPE:6.99%,RMSE:2090.13),GM-GBM(MAPE:8.45%,RMSE:2661.27),GM-ANN(MAPE:3.49%,RMSE:1076.60)。通过对模型的预测效果与精度进行验证后得出,GM-A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实现了模型MAPE和RMSE最低。(10)2019年报告确诊职业病病人26例,主要以为接触粉尘、噪声和布鲁氏菌为主。患者以男性居多,占76.92%;(11)成功开发了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与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并获得了国家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结论:(1)新疆企业行业类型主要以B采矿业、C制造业为主,劳动者总人数的2.5%患有职业病,劳动者总人数的32.9%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的7.7%人群患有职业病;乌鲁木齐是新疆企业数、劳动者总人数、职业病累计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最多的地区;(2)乌鲁木齐企业主要以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批发和零售业、T国际组织为主,劳动者总人数的2.8%患有职业病,劳动者总人数的26.1%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的10.6%人群患有职业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与米东区是乌鲁木齐企业数、劳动者总人数、职业病累计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最多的区域;(3)对乌鲁木齐地区企业34457人进行了健康体检,一般健康检查中发现,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高血压、血常规及尿常规异常检出者多集中在6069岁年龄段男性;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主要涉及的职业危害因素为煤(矽)尘、矽尘、石棉尘、苯、噪声;行业不同易感人群和职业危害因素也不同,制造业、采矿业等应加强对煤(矽)尘、矽尘、石棉尘、苯职业危害因素防护,建筑业与农、林、牧、副、渔业应分别加强对噪声与布鲁氏菌病的防护;(4)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石棉尘、苯、噪声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的风险,男性、文化程度越高、昼夜轮班、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与职业紧张成正相关;(5)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和噪声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倦怠的风险,文化程度低、未签订劳动合同、低职称、轮班工作、低收入、高劳动强度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职业倦怠,职业紧张、精神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成正相关;(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的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石棉尘、苯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高学历、低职称、轮班、高工龄、低收入、高强度工作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成正相关;(7)倾向性评分与关联规则可以作为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研究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通过对比验证,倾向性评分可用于消除问卷调查类研究中存在的偏倚,关联规则可以有效挖掘出研究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8)GM-A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可用于职业病的预测研究;(9)乌鲁木齐职业病患病率高于新疆平均水平,职业病主要以职业性尘肺和传染病为主;乌鲁木齐职业病网络直报情况良好,但还有改进的空间,但职业病人工伤保险待遇落实及时率较低,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0)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实现了职业卫生调查数据实时、动态、可交互式可视化功能,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实现了在线职业病建模预测功能,平台可以辅助职业卫生管理与决策工作。(11)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工作对策建议有第一,统筹整合管理机构,架设顶层设计框架;第二,建立联防联控网络,落实管理体系建设;第三,完善规章制度标准,健全工作法制体系;第四,创新工作思路思维,尝试学科交叉融合;第五,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专业技能队伍;第六,引入前沿科学技术,助力职业卫生防控。

田源[6](2019)在《BJ铁路机务段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我们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期,不断的发展的经济需求推动了铁路事业的持续增长。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我国铁路以及铁路运输业的飞速发展,铁路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逐渐得到广泛关注。截止2018年底,铁路共统计约1.3万个有害作业点,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危害物质,多达60多种有害物质有40多万铁路职工日常工作所接触,而其中从事有害作业的22.65万人来自于铁路运输系统[1]。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在进行着结构性调整,当前正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也正在由严格监管逐步转为企业自主管理。要实现的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这不仅需要企业挖掘自身潜力,并且对过往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还需要结合铁路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逐步与国际接轨,建立高效运转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本文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理论方法入手,运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以及PDCA循环理论优化铁路机务段的职业安全管理体系能有效解决企业发展问题。本文以BJ铁路机务段的职业健康管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该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BJ铁路机务段职业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点。针对反映的问题,依据PDCA理论、事故因果连锁论以及冰山理论,从铁路行业安全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在注重领导作用、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实施风险管控、构建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全员参与等多项优化建议,优化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解决问题并提出相关措施。

喻松[7](2019)在《水城炼铁厂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世界工业化的进程表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社会所面临的职业卫生与安全问题也日趋严峻。例如各行业职业病种类的增加,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职业卫生保护,以保障人们的安全与健康。本文选定水城钢铁(集团)炼铁厂(以下简称“水城钢铁炼铁厂”),根据炼铁厂职业危害的特点,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对可能涉及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在满负荷生产状况下,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相关标准要求,检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因素、粉尘、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由于短时间内的检测数据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在此引入灰色系统理论为这种具有不确定信息的系统提供了从关联分析到模型建立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在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职业卫生发展史的基础上,明确了职业卫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通过对职业卫生的评价方法和相关公共管理学理论的论述和总结,结合水城钢铁炼铁厂的基本情况、职业卫生的现状,对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明确首要职业危害因素,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水城钢铁炼铁厂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关联度排列掌握事物的主要特征,找出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关键工作地点,以便集中人力、物力重点对其采取整治优化措施,促进职业健康安全系统迅速而有效的发展,也为下一步的职业卫生管理提供判断依据,同时较为高效的解决炼铁厂的职业危害问题,有重点有目的地实施改进措施,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与资源,为更好地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李梦兰[8](2019)在《基于监管视角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与预警信息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依然严重,重庆市作为国家长江上游经济带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业企业数量众多,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数量庞大,政府基层监管力量不足,单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实现全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动态监管。本论文以《重庆市职业卫生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项目为依托,研究设计了基于监管视角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与预警信息系统,目的在于实现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的可视化,该系统不仅能够为政府部门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帮助,还能通过预警信息指导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工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进行了系统需求分析。结合我国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和监管部门需求的调研结果,对系统需求、预警功能和数据流程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系统要建立安监部门端、用人单位端和技术服务机构端三个端口,预警内容包括职业健康监管指标预测预警、高风险企业预警和企业待办事项预警,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2)研究了职业健康监管指标的预测方法。通过对指数平滑法各模型进行对比优选和以重庆市监督执法覆盖率为数据基础进行实例分析,最终选择指数平滑法Brown线性趋势模型作为系统预测申报率、检测率、体检率、培训率的理论基础。(3)建立了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模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评估模型和企业整体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模型。其中,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是基于优化的风险指数法,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评估结合了监管部门的职业健康监督执法工作并已在重庆市进行应用。通过某钻井队职业病危害风险实例分析,验证了整个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体系的有效性,为系统风险评估功能的设计和开发奠定理论基础。(4)分析了系统预警流程。通过核心监管指标预测预警流程分析、职业病危害风险预警流程分析以及具体事件预警流程分析,为系统预警功能开发提供了依据。(5)设计了系统框架和数据指标。其中数据指标的设计包括35个信息输入表单和19个信息输出表单,数据指标设计充分考虑了如何避免信息的重复输入以及保证风险评估指标的完整性。将设计成果应用到系统中,系统整体框架已成功搭建,并能有效收集各项风险评估基础数据。

段黎明,孙学礼,刘芳军[9](2016)在《我国高温作业热负荷、热应激反应防护措施及其问题讨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阐明我国现行标准中高温作业热负荷与热应激反应和防护措施。方法文献分析结果 (1)对现行高温作业标准适用性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相关标准的适用。(2)总结分析了人体接触热负荷评价指标及其检测数据如劳动时间率、铁路流动性高温作业室外通风设计温度的使用、WBGT指数修约中存在的问题;从职业接触限值的角度,概述了高温危害的预防控制措施,提出了高温作业累计接触热负荷的时间建议。(3)总结分析了热应激反应指标及高温作业分级管理和高温作业行动水平存在的问题;从热应激反应的角度,概述了卫生防护措施。(4)概述了工作环境热负荷指标与卫生防护措施。

段黎明,孙学礼,刘芳军[10](2016)在《我国高温作业热负荷、热应激反应、防护措施及其问题讨论》文中提出目的阐明我国现行标准中高温作业热负荷与热应激反应和防护措施。方法文献分析结果:(1)对现行高温作业标准适用性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相关标准的适用。(2)总结分析了人体接触热负荷评价指标及其检测数据如劳动时间率、铁路流动性高温作业室外通风设计温度的使用、WBGT指数修约中存在的问题;从职业接触限值的角度,概述了高温危害的预防控制措施,提出了高温作业累计接触热负荷的时间建议。(3)总结分析了热应激反应指标及高温作业分级管理和高温作业行动水平存在的问题;从热应激反应的角度,概述了卫生防护措施。(4)概述了工作环境热负荷指标与卫生防护措施。

二、铁路职业卫生工作几个问题讨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路职业卫生工作几个问题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物流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特征工程及画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流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现状
        1.2.2 画像技术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内容安排
第二章 物流企业安全监管探索性分析
    2.1 数据源介绍
    2.2 基于德尔菲与KPI指标法的监管特征建立
        2.2.1 特征建立方法
        2.2.2 数据预处理
    2.3 物流企业安全监管特征分析与筛选
        2.3.1 检查行为工作时空特性分析
        2.3.2 行政处罚空间分布特性
        2.3.3 检查力度与处罚情况关联关系
        2.3.4 检查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2.3.5 重点检查内容文本分析
        2.3.6 人力投入
        2.3.7 事故与死亡人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物流企业安全监管画像特征构建技术
    3.1 画像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画像指标体系构建
        3.2.1 监管力量工作量特征
        3.2.2 监管力量工作安排特征
        3.2.3 监管力量成果与质量特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监管能力画像脸谱聚类可视化模型构建
    4.1 物流企业监管行为脸谱可视化
        4.1.1 脸谱图概述
        4.1.2 物流企业监管行为脸谱可视化展现结果
    4.2 物流企业监管行为脸谱聚类可视化
        4.2.1 KMeans脸谱聚类算法
        4.2.2 各类物流企业监管脸谱聚类与差异化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物流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展示平台
    5.1 系统设计
        5.1.1 实现过程
        5.1.2 系统展示
    5.2 应用效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职业性苯暴露矩阵建立及生物效应因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职业性苯暴露矩阵及查验系统的构建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方案设计
        2.2 职业监测数据收集
        2.3 苯职业暴露矩阵构建
        2.4 职业暴露矩阵验证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数据描述
        3.2 职业暴露矩阵
        3.2.1 苯短时间暴露浓度职业暴露矩阵
        3.2.2 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职业暴露矩阵
        3.3 职业暴露矩阵评价
        3.4 职业暴露矩阵查验系统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基于数据库的职业性苯中毒致白血病分子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数据基本特征
        2.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2.4 差异表达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
        2.5 差异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2.6 基因集富集分析
        2.7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
    3 结果
        3.1 不同苯暴露水平组的差异表达基因
        3.2 差异表达基因在不同类型白血病中的表达分析
        3.3 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
        3.4 基因集富集分析
        3.5 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评分模型的构建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基因表达数据收集
        2.1.1 数据收集
        2.1.2 RNA-seq来源的表达数据的预处理
        2.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免疫细胞浸润模型构建
        2.2.1 ESTIMATE计算肿瘤纯度
        2.2.2 CIBERSORT计算浸润肿瘤的免疫细胞的概况
        2.2.3 LASSO回归模型套索模型免疫分数的建立
        2.3 DLBCL免疫细胞浸润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
        2.3.1 DLBCL免疫分数的nomogram建立
        2.3.2 DLBCL免疫分数的nomogram验证
        2.4 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
        2.5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2.6 预后分析
        2.7 GEO独立数据集验证
    3 结果
        3.1 TCGADLBCL患者的基本信息
        3.2 DLBCL中浸润肿瘤的免疫细胞的概况和预后
        3.3 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在DLBCL的预后价值
        3.4 建立DLBCL的预后免疫评分模型
        3.5 DLBCL免疫评分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3.6 识别PIS相关的生物学影响
        3.7 PIS的生物学功能和关键基因
        3.8 GSE10846 数据集中的验证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职业性苯暴露的风险评价方法及危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现况和职业倦怠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前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二、结果
    (一)问卷信度分析
    (二)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现况
        1.线路工程人员一般情况
        2.不同特征的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反应得分比较
        3.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线路工程人员职业倦怠评估模型构建及评价
        1.三种职业倦怠评估模型的构建
        2.不同职业倦怠评估模型评价
三、讨论
四、结论
五、研究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铁路职工职业紧张与健康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4)心理弹性对铁路职工职业紧张与心理健康影响的中介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铁路职工职业紧张、心理健康的人口学差异性检验及相关性分析
    第一节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铁路职工职业紧张因素和心理健康的差异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第二节 铁路职工职业紧张因素、紧张应对策略、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第二章 铁路职工职业紧张因素、紧张应对策略、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
    第一节 铁路职工职业紧张对其心理健康假设模型的构建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第二节 铁路职工职业紧张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假设模型拟合程度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第三章 紧张应对策略和心理弹性对铁路职工职业紧张与心理健康的远程中介效应
    第一节 铁路职工心理弹性、紧张应对策略在职业紧张对心理健康影响中的中介效应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第二节 铁路职工心理弹性、紧张应对策略的中介效应差异性检验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职业紧张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健康状况调查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职业病预测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工作对策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6)BJ铁路机务段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理论基础
        2.1.1 事故因果连锁论
        2.1.2 冰山理论
        2.1.3 PDCA循环理论
    2.2 职业健康安全及相关概念
        2.2.1 职业健康安全概念
        2.2.2 相关概念
    2.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3 铁路机务段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
    3.1 铁路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现状调查分析
        3.1.1 铁路职工致死病因分析
        3.1.2 铁路企业职工职业病患病情况统计
        3.1.3 机务段职业病危害相关作业工艺流程
    3.2 BJ铁路机务段企业简介
    3.3 BJ铁路机务段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重要指标的确定
        3.3.1 应用研究方法
        3.3.2 指标重要度确定
    3.4 建立BJ铁路机务段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3.4.1 层次分析排序结果
        3.4.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标重要问题排序
    3.5 BJ铁路机务段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5.1 企业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3.5.2 企业组织机构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3.5.3 企业风险评估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3.5.4 企业应急预案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3.5.5 企业安全培训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3.5.6 企业职业健康督导检查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4 BJ铁路机务段职业安全健康体系优化措施
    4.1 注重最高管理者在体系中的领导作用
        4.1.1 实现体系目标是最高管理者核心作用的体现
        4.1.2 运用PDCA理论发挥领导作用
    4.2 通过组织程序落实职业安全管理责任
        4.2.1 明确组织架构和职责
        4.2.2 制定安全理念和方针
    4.3 实施符合企业特点的风险管控
        4.3.1 加强风险识别
        4.3.2 强化执法检查和指导服务
        4.3.3 实施岗位风险评估
    4.4 构建企业应急管理体系
        4.4.1 强化应急管理制度
        4.4.2 应急实战演习
        4.4.3 根据海因里希理论解决企业隐患
    4.5 推进全员参与的宣传培训
        4.5.1 抓好安全意识及能力提升
        4.5.2 沟通与协调
    4.6 应用有效机制实施督导管理
        4.6.1 建立奖励机制
        4.6.2 职业卫生督导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铁路运输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内涵分析研究调查表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水城炼铁厂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职业卫生的发展历史
        1.2.2 国内外职业卫生研究现状
        1.2.3 职业卫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水城钢铁炼铁厂生产概况
    2.1 企业概况
        2.1.1 总平面布置
        2.1.2 炼铁厂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2.1.3 工作制度及岗位定员
    2.2 企业职业卫生的工业工程分析
        2.2.1 设备布局
        2.2.2 企业生产运行情况
        2.2.3 生产工艺流程
    2.3 本章小结
3 水城钢铁炼铁厂职业卫生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
    3.1 职业危害因素辨识
    3.2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3.3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3.3.1 检测方法的确定
        3.3.2 职业卫生标准及职业接触限值
        3.3.3 职业危害因素浓(强)度计算
        3.3.4 检测时间及气象条件
        3.3.5 作业人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情况
        3.3.6 采样方法及采样点或对象确定
    3.4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3.4.1 生产性粉尘浓度接触水平与评价
        3.4.2 生产性毒物浓度接触水平与评价
        3.4.3 毒物联合作用接触水平与评价
        3.4.4 生产性噪声强度职业接触水平与评价
    3.5 检测结果与原因分析
        3.5.1 检测结果
        3.5.2 职业危害因素浓度超标原因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职业危害因素研究
    4.1 引言
    4.2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的确定
    4.3 灰色关联分析
        4.3.1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
        4.3.2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特征
    4.4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建立
    4.5 灰色关联分析在炼铁厂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中的应用
    4.6 本章小结
5 炼铁厂职业病危害防范对策
    5.1 加强粉尘防护培训教育
    5.2 规范防护用品使用流程
    5.3 加强粉尘检测管理
    5.4 提高防尘设备效率
    5.5 设置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
    5.6 强化职业健康体检
        5.6.1 入职前健康检查管理
        5.6.2 入职中定期健康检查管理
        5.6.3 离岗离职健康检查管理
    5.7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
    5.8 噪声防护
    5.9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基于监管视角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与预警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职业卫生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1.2.2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系统需求分析
    2.1 需求调研
        2.1.1 职业卫生监管体系调研
        2.1.2 监管部门需求调研
    2.2 需求分析
        2.2.1 系统需求概述
        2.2.2 预警功能分析
        2.2.3 数据流程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职业健康监管指标预测方法研究
    3.1 方法选择
        3.1.1 指数平滑法
        3.1.2 模型优选
    3.2 实例验证
        3.2.1 数据收集
        3.2.2 分析方法
        3.2.3 分析结果
        3.2.4 结论
    3.3 本章小节
4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4.1 方法建立
        4.1.1 总体思路
        4.1.2 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
        4.1.3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评估
        4.1.4 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综合评估
    4.2 实例分析
        4.2.1 现场调查及检测
        4.2.2 评估结果
        4.2.3 讨论
    4.3 本章小节
5 系统预警流程分析及指标设计
    5.1 系统预警流程分析
        5.1.1 核心监管指标的预警流程
        5.1.2 基于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的预警流程
        5.1.3 具体事件的预警流程
    5.2 系统框架及指标设计
        5.2.1 系统框架设计
        5.2.2 数据指标设计
    5.3 成果应用及功能说明
    5.4 本章小节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职业健康监督执法表
附录 B:输入与输出指标表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铁路职业卫生工作几个问题讨论(论文参考文献)

  • [1]物流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特征工程及画像技术研究[D]. 张明月.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职业性苯暴露矩阵建立及生物效应因子的研究[D]. 周昊.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线路工程人员职业紧张现况和职业倦怠评估研究[D]. 王阳. 东南大学, 2020(01)
  • [4]心理弹性对铁路职工职业紧张与心理健康影响的中介效应[D]. 张丽. 东南大学, 2020
  • [5]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 卢耀勤.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BJ铁路机务段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田源.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4)
  • [7]水城炼铁厂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D]. 喻松.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8]基于监管视角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与预警信息系统研究[D]. 李梦兰. 重庆科技学院, 2019(12)
  • [9]我国高温作业热负荷、热应激反应防护措施及其问题讨论[A]. 段黎明,孙学礼,刘芳军.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 2016
  • [10]我国高温作业热负荷、热应激反应、防护措施及其问题讨论[A]. 段黎明,孙学礼,刘芳军. 青藏铁路运营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卫生系统论文集, 2016

标签:;  ;  ;  ;  

铁路职业卫生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