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里组喷雾器在采煤机抑尘技术中的应用

文丘里组喷雾器在采煤机抑尘技术中的应用

一、文氏管组喷雾器在采煤机降尘技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易航[1](2015)在《湿式过滤复合除尘器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煤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在大型机械化切割开采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矿尘的产生,这不仅造成职业健康危害,引发现场作业人员尘肺病等呼吸道疾病,并有可能引发井下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在采煤作业过程中,机械挖掘工作面和综采工作面的煤尘浓度最高,根据新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必须将粉尘浓度控制在可容许的范围以内,从而保护作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以及保障企业正常安全生产。湿式过滤复合除尘器结合了湿法除尘和过滤除尘高效低阻的特点,与大型机械化采煤机综合配套,能有效控制井下的粉尘,但目前国内外针对湿式过滤复合除尘器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此,本论文研究了湿法除尘和过滤除尘的理论,研发了湿式过滤复合除尘器,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并针对不足之处做了两次优化。本文在分析湿式过滤复合除尘机理基础上,结合射流破碎理论、薄膜破碎理论等雾化机理,发展并丰富了湿式过滤层机理和惯性碰撞、截留、扩散等水雾水膜捕获机理;在分析湿式过滤复合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同时,考虑了单一液滴的捕集效率、湿式除尘器分级效率和金属栅的拦截效率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本文针对研发的湿式过滤复合除尘器设计了实验方案测试其性能,不仅测试了除尘器分别按金属栅面积和除雾器面积计算时,在不同工况下金属栅、除雾器和除尘器的阻力特性,还测试了除尘器在2m/s和4m/s风速下的除尘效率。结果表明,除雾器占据了除尘器总阻力的一半以上,2m/s时除尘效率为98.52%,4m/s时除尘效率为98.57%。针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对除尘系统进行了两次优化。优化后对金属栅、除雾器和除尘器的总阻力与除尘风速关系进行拟合发现,金属栅阻力与除尘风速呈线性关系,除雾器阻力、除尘器总阻力与除尘风速呈二次函数关系。优化后的除尘效果也得到明显改善,在2m/s时,除尘器效率达到了 99.37%,比初次测试时98.52%提高0.85%,比第一次优化时98.86%提高0.51%;在4m/s时,所测试的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为98.93%,比初次测试时98.57%提高0.36%,比第一次优化时98.69%提高0.24%。

于全想[2](2014)在《采煤机降尘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为了降低长壁工作面粉尘的浓度,减少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基于采煤机产尘特征和水雾降尘的基本理论,提出了采煤机除尘技术的机理。使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喷嘴出口速度和喷管口径对喷管射流的速度和压力的影响,通过喷管射流实验研究了喷管射流的形状特征。设计了伯方煤矿3207综放工作面的MG200/500-WD采煤机除尘系统,采购高压泵、清水箱和高压胶管,研究了除尘器和固定装置的设计方法,使用ANSYS软件对采煤机负压除尘装置进行了强度校核,并进行管路压力损失和流量的计算。在3207综放工作面安装采煤机降尘系统,进行测尘工业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煤机除尘器具有很好的降尘效果,其射流水雾锥形成了包围采煤机产尘区的隔离雾墙,工作面全尘和呼尘的浓度降低80%以上,这降低了综放工作面的粉尘浓度,减少了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危害。

荆德吉[3](2013)在《基于气固两相流的控尘理论及其在选煤厂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人们对粉尘污染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粉尘治理的理论成为当今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其中粉尘颗粒逸散规律和不同控尘方法的降尘机理成为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模拟不同粉尘逸散规律和控尘机理,通过气固两相流理论结合粉尘颗粒特性,构建了粉尘浓度扩散二流体三维数值计算模型以及颗粒轨道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结合实践经验修正了计算模型方程,对不同曳力模型进行深入考察检验,选取了适用于粉尘颗粒运动的曳力模型,并考虑了颗粒和壁面间碰撞作用。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结合在选煤厂皮带受料处的应用,分别研究了密封负压控尘机理和微雾控尘机理。对各粒级粉尘颗粒分别受气流变化和雾滴捕捉后的运移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粉尘颗粒运动轨迹,并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应用验证了两种控尘方法的高效性。针对粉尘颗粒在皮带受料处的运移规律,创新性地提出了闭环回旋控尘方法,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和颗粒碰撞理论,对闭环回旋控尘机理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及理论研究。研究表明,在普遍存在的管式落料系统中,由于落料的重力加速强制诱导,管下方气流能量大于上方气流能量,通过设置闭环实现了气流的回旋流动,回旋作用有效地耗散了气流的能量,进而达到降尘目的。现场应用验证了闭环回旋气流在大落差落料系统粉尘治理中的高效性,同时,该方法无需任何动力,是未来节能型除尘产品的发展方向。结合在破碎站和落煤塔的应用,分别研究了“外阻内抑”(外围设抑尘网内部尘源点喷雾抑尘)和“内吸外抑”(塔内负压抽尘塔外喷雾抑尘)两种控尘机理。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风流影响下破碎站和落煤塔发尘机理、抑尘网对风流强度的抑制机理以及塔内高压气流的消除机理。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应用,论证了“外阻内抑”和“内吸外抑”控尘方法对多粒级粉尘的控尘效果。研究结果说明,经过对不同控尘方法的理论研究,应用其控尘机理,能够有效治理不同区域粉尘污染,并且结合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综合控尘,对大型污染源有良好的治理效果。本文应用气固两相流理论对控尘理论开展深入研究,旨在为丰富控尘理论和有效降低粉尘污染等发挥有效作用。

张桂珍[4](2012)在《轻型移动湿式振弦除尘器实验及机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采矿业逐渐向机械化方向发展,潜孔钻机已广泛运用于金属与非金属露天矿山中深孔凿岩爆破作业之中。钻机在穿孔作业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粉尘,导致穿孔凿岩工作面尤其是小型露天采石场穿孔凿岩作业面的粉尘浓度严重超标,污染工作环境,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影响工作效率。为解决目前露天矿山穿孔作业除尘系统面临的问题,研制出除尘效率高、阻力小、重量轻、使用方便且适合我国露天矿山环境的除尘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对国内外钻孔除尘技术及其运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在喷雾除尘机理、湿式振弦除尘理论和对湿式振弦除尘器试验及理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研制适合露天矿山钻孔除尘的轻型移动湿式振弦除尘器。通过建立湿式振弦除尘实验台,对矿山粉尘和滑石粉的粒径,润湿性等性质进行了测定;通过正交实验,总结出影响除尘器除尘效率和阻力的关键因素;在不同过滤风速、喷雾水量、振弦栅块数及喷雾距离条件下进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各参数对除尘效率和阻力的影响,得到实验条件下的最优参数水平:在过滤风速为4~5.5m/s、喷雾水量为1.2L/min~1.6L/min、2块振弦栅、喷雾距离为10cm~16cm时,除尘阻力仅为200Pa~400Pa,除尘效率高达98.13%。湿式振弦栅过滤除尘技术是一项复合除尘机理的新型高效除尘技术。文章对湿式振弦栅除尘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分析;基于文献对湿式纤维栅除尘效率及阻力研究的之上,得出湿式振弦栅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和阻力公式。

马中飞,闫正波,陈家祥,沐俊卫[5](2011)在《综掘工作面水气旋转射流降尘系统的数值模拟与试验》文中认为为提高综掘工作面的降尘效果,提出了水气旋转射流降尘系统治理综掘工作面粉尘措施,分析了其机理,并在现场进行了试验,同时进行了综掘工作面水气旋转射流控尘系统与传统直流送风控尘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但雾化效果好,且可形成旋风水气幕罩,有效控制粉尘快速扩散及污染整个巷道,除尘效果明显。

许冬花[6](2010)在《自吸喷雾磁化降尘研究》文中指出众所周知,粉尘污染是世界公害之一。粉尘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对人造成毒害和刺激,降低能见度,引起设备磨损腐蚀,对农作物、草原、牲畜生长造成危害,对环境卫生影响突出。现还有很多工业门类产生或受到粉尘的污染,如冶金、轻工、机械、陶瓷、煤炭、建材、电力、石油化工以及粮食粉碎、加工等行业,虽然经过不断的改造,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生产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粉尘危害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其根本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因此,为了减轻和防止粉尘的危害,在采用现有技术的同时,不断研究新的降尘技术,对净化环境、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办法。在对自吸式喷雾降尘的基本理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包括喷雾捕尘机理、喷嘴雾化机理、自吸喷雾雾化过程及喷雾器设计依据、喷雾器雾化特性指标以及影响除尘效率的因素,再对自吸喷雾磁化水降尘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分析了纯水的结构以及水被磁化后其物化特性的变化,磁场对流过磁场的水的作用以及磁化水对捕尘效果和雾化性能的影响等,并对影响自吸喷雾降尘的因素从磁化喷雾角度进行了研究。然后进行了自吸喷雾磁化水粒子特性实验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合理的磁化方式并运用射流泵和文丘里管的基本理论,确定了自吸喷雾磁化喷雾装置及其结构参数。通过对雾滴粒径SMD分布的测定,得出了磁化水喷雾液滴的粒径小于普通水喷雾的粒径;分别磁化液滴的SMD稍大于同时磁化时的;随着水压增大,液滴的粒径呈下降趋势,但并不与水压的变化成比例关系。由轴向速度分布的研究发现:液滴的粒径与其轴向速度之间存在对应的关系,即液滴的粒径越大,则其轴向速度也越大;而且雾滴的轴向速度和粒径符合五次多项式拟合曲线,但其参数则根据具体的条件而定。最后对自吸喷雾磁化降尘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比较了单喷嘴喷雾与自吸式喷雾、自吸磁化喷雾与普通自吸喷雾的降尘效果。在相同水压下,自吸式喷雾方式总粉尘降尘效率要比单喷嘴的高;自吸磁化喷雾的降尘效果优于普通自吸喷雾;磁化位置影响喷雾降尘效果。本文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磁化喷雾有利于提高喷雾的雾化性能和降尘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曹化朋[7](2010)在《钻孔口高射吸比水力旋转射流吸除尘的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具有粉尘爆炸危险和尘肺病危害的矿井大量存在,严重威胁到煤矿安全生产和人员健康。作为煤层开采最基本的生产工序之一,钻孔是矿井主要的尘源之一。本文着眼于解决矿井下钻孔产生粉尘的治理问题,研制高效率的水力旋转射流吸除尘器,并对高射吸比水力旋转射流吸除尘器的除尘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安全性能好,适用性广。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高射吸比水力旋转射流吸除尘机理,利用有限空间射流理论、计算流体力学、通风除尘、数理统计等理论研究分析高射吸比水力旋转射流吸尘与除尘基本原理,确定实验研究相关参数及其范围,对实验研究、数字模拟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研究包括参数优化实验和验证实验。参数优化实验主要是水力旋转射流吸除尘器结构与参数对吸尘量和吸尘效率的关系,包括不同喉嘴距、喉管长和除尘器结构、不同吸尘罩型式以及水压等对除尘器吸风量和吸尘效率的影响,验证实验是对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含尘水力旋转射流中的运动过程、射流内部流场分布规律的验证。本文研究的实验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室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和现场工业性试验研究。实验室研究包括不同除尘器模型的制作、实验系统的建立、实验数据的测定分析等;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选择最佳的实验方案,确定高压水力旋转射流吸风除尘器的最优结构尺寸,并分析得出水力旋转射流吸除尘器的最佳匹配参数;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吸尘罩型式对水力旋转射流吸除尘器吸尘效率的影响,找出针对钻孔口产生粉尘的最佳处理方式。数值模拟实验主要是对高压水力旋转射流吸风除尘器对钻孔口的除尘作用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高压水力旋转射流吸风除尘器对钻孔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有效地达到了除尘效果,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系数。通过将高压水力旋转射流吸风除尘器及其配套设施应用于综采工作面风巷钻孔现场,有效地解决了钻孔作业时的粉尘污染的问题,现场的工业性试验结果体现了高压水力旋转射流吸风除尘器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总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和工业性试验研究,有效地验证了实验研究的正确性,很好地说明了高压水力旋转射流吸风除尘器及其配套设施对治理钻孔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效果是安全和高效的。

张大明[8](2010)在《输煤巷道煤尘运移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巷道内皮带输煤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对巷道内皮带输煤系统煤尘的运移、沉降和二次飞扬的规律,以及皮带输煤系统煤尘治理技术和优化除尘参数进行了基础研究。本文采用稀相气固两相流理论,对输煤巷道内煤尘颗粒与气体耦合运动进行了研究,分别对输煤巷道内煤尘颗粒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球状煤尘颗粒沉降运动力学模型,建立了不规则形状煤尘颗粒群悬浮速度力学模型,建立了巷道内煤尘颗粒悬浮运动方程,建立了巷道内悬浮煤尘颗粒群运动方程。并结合阜新五龙矿一区段运输平巷作为沉积煤尘分布实验巷道,对沉积煤尘分布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得出沉积煤尘的粒径随运移距离的增加而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大颗粒煤尘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而沉降,湍流扩散作用对其影响较小;而小颗粒煤尘受到湍流扩散影响较大,沉降相对比较困难;且沉积煤尘粒径主要在1100μm,其中位径为1124μm。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方法对沉积煤尘颗粒在风流中二次飞扬进行了研究,得到冲击力是煤尘二次飞扬的主要动力。同时,得出尘粒的重力及水滴对煤尘颗粒的表面张力是限制尘粒飞扬的主要因素,并对在一定条件下,扬尘风速、尘粒湿度、尘粒粒径三者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从而为皮带输煤系统采取喷雾降尘措施阻止沉积煤尘的飞扬提供理论依据。利用FLUENT流体动力学软件对输煤巷道内煤尘运移、沉降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了尘粒悬浮风速与粒径关系和沉积煤尘二次飞扬扬尘风速与粒径之间的关系,以及巷道内皮带输煤系统转载点处煤尘在不同风速下的扩散规律。同时,通过模拟验证了单个沉积煤尘颗粒飞扬与沉积颗粒群飞扬机理的不同。以上述理论研究作为基础,确定巷道内皮带转载点处采用密闭负压控尘技术为主,皮带输煤系统采用粉尘浓度超限自动喷雾降尘技术为辅的除尘方案,同时对巷道除尘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

李奇[9](2009)在《综放支架放煤口负压捕尘装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粉尘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为了控制其危害,许多种防治技术已在矿井中得到了应用,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随着综采放顶煤技术的逐渐推广,综放支架放煤口已经成为综采工作面最大的产尘点,目前针对该问题应用最多的防治措施是放煤口的喷雾降尘,然而喷雾时由于其水流量小等原因已经不能解决该粉尘污染问题,并且很多情况下这种喷雾方式并没有被充分利用。本文根据流体力学中常用的文丘里原理,研究了一种降尘装置,称为综放支架放煤口负压捕尘装置,该装置的整体结构合理紧凑,重量较轻,易于安装,在工作时,不仅具有文丘里管负压降尘的效果,而且不失喷雾降尘的工作能力,也即该装置具有负压及喷雾两种降尘的方式,从而降尘的效果比一般的喷雾降尘效果好很多。综放支架放煤口负压捕尘装置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文丘里管原理和喷雾降尘理论。该技术的重点是通过喷嘴的压力水在文丘里管中形成了水雾活塞,该水雾活塞在装置内运动时将会使装置的内流场形成一定的负压场,而本课题就是研究对该负压场中的相对真空度有影响的外界相关因素。首先,本文分析了雾化及雾滴的基本特性,介绍了喷雾降尘的机理,为降尘装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本文借用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及薄壁空口流量计算方法等基本流体知识研究了装置耗水量及吸风量的计算方法,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了本装置工作时的参数关系。从本课题的结论看,本装置正常工作时的供水压力、喷嘴开口大小、水雾活塞的行程及喉管的直径与内流场相对真空度均有关。本文研究的综放支架放煤口负压捕尘装置,该装置在结构上主要降尘点包括两部分:吸尘罩和渐扩管出口。其中,渐扩管出口处不仅具有负压吸尘的作用,而且能起到一定的喷雾降尘的作用。文中提出了各关键工作部分的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为装置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了充分了解本装置在正常工作时的内流场,本文利用常用的CFD仿真软件FLUENT对其内流场进行了仿真研究,利用仿真求解的结果,分析了影响装置内流场中相对真空度大小的因素,并结合仿真的结果对装置的结构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对后期的实验研究及工业性试验研究均起到了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然后,为了充分研究本装置在一定供水压力下的吸风量与耗水量的关系,我们借用了液气比的概念,在实验室研究中主要考察该参数。从对本装置工作性能前期分析及内流场仿真研究中可以看出,本装置内流场相对真空度的影响因素较多,在设计本实验时我们采用了目前应用较广的正交试验法,并且根据实验的结果我们分析出影响装置液气比的各因数的主次关系,并根据后期的实验数据处理找到了最佳的参数匹配,为装置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数据参考。最后,为了对本装置的实用性做进一步的考察,我们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研究。工业性试验中的降尘率数据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良好的降尘效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及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做了充足的试验保证。

杨秀莉,张化龙[10](2008)在《自吸喷雾对采煤机控尘作用的数值模拟》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吸式喷雾器对采煤机的控尘作用,以便于更好的对粉尘进行治理,利用计算流体软件建立了在安装自吸式喷雾器后采煤机作业面空气流场的二维模型。采用标准-湍流模型模拟了其工作面的流场情况,并分析了自吸式喷雾对流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吸式喷雾器顺风流安装对被污染气流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有效地防止了粉尘的扩散。

二、文氏管组喷雾器在采煤机降尘技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氏管组喷雾器在采煤机降尘技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湿式过滤复合除尘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常用的矿尘防治技术现状
        1.2.2 湿式过滤复合除尘器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本论文研究意义
    1.4 论文总体框架结构
第2章 湿式过滤复合除尘器的理论基础
    2.1 矿尘理论特性
        2.1.1 矿尘的概念
        2.1.2 矿尘的分类
        2.1.3 矿尘的产生
        2.1.4 矿尘的理化性质
    2.2 矿尘在井巷风流中的运动特性
        2.2.1 井下空气流动状态
        2.2.2 气流中粉尘颗粒的运动行为
        2.2.3 粉尘粒子在风流中的运动方程
    2.3 雾化机理
        2.3.1 射流破碎理论
        2.3.2 薄膜破碎理论
    2.4 水雾捕获机理
        2.4.1 惯性碰撞
        2.4.2 截留
        2.4.3 扩散
    2.5 单一液滴的捕集效率
    2.6 湿式除尘器分级效率
    2.7 湿式过滤复合除尘系统除尘机理
        2.7.1 过滤净化阻力的理论分析
        2.7.2 湿式纤维层过滤阻力的理论推导
    2.8 湿式过滤复合除尘器的总效率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案
    3.1 实验条件
    3.2 湿式过滤复合除尘系统
        3.2.1 湿式过滤复合除尘器
        3.2.2 供水系统
        3.2.3 发尘系统
        3.2.4 粉尘采样系统
        3.2.5 辅助设备
    3.3 实验原理
    3.4 实验方案
        3.4.1 实验粉尘粒径分布
        3.4.2 风速测试
        3.4.3 选择合适的喷水量
        3.4.4 测试除尘器的阻力特性
        3.4.5 测试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湿式过滤复合除尘器性能测试
    4.1 准备阶段
        4.1.1 粉尘粒径分布
        4.1.2 除尘风速与风机频率关系
        4.1.3 发尘量与发尘频率关系
    4.2 除尘器的阻力特性
        4.2.1 按除雾器面积计算时的阻力特性
        4.2.2 按金属栅面积计算时的阻力特性
    4.3 除尘效率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湿式过滤复合除尘器的优化
    5.1 第一次优化
        5.1.1 第一次优化后风机频率与除尘速率关系
        5.1.2 第一次优化后除尘器的阻力特性
        5.1.3 第一次优化后的除尘效率
    5.2 第二次优化
        5.2.1 第二次优化后风机频率与除尘速率关系
        5.2.2 第二次优化后除尘器的阻力特性
        5.2.3 第二次优化后的除尘效率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采煤机降尘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2 降尘基础理论
    2.1 采煤机产尘特征
    2.2 水雾降尘基本理论
    2.3 负压降尘技术的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除尘器流场的特性研究
    3.1 喷嘴流场数值模拟
    3.2 喷管射流实验
    3.3 本章小结
4 采煤机除尘系统设计
    4.1 除尘系统的布置
    4.2 设备采购
    4.3 除尘装置设计
    4.4 固定装置的强度校核
    4.5 管路压力损失和流量
    4.6 本章小结
5 工程实践
    5.1 除尘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5.2 综放工作面降尘工业性试验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气固两相流的控尘理论及其在选煤厂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粉尘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1.2.1 干式除尘
        1.2.2 湿式除尘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粉尘颗粒与气体耦合动力学研究
    2.1 国内外颗粒动力学研究现状
    2.2 数学模型建立
        2.2.1 流体模型
        2.2.2 颗粒轨道模型
        2.2.3 颗粒-壁面碰撞方程
    2.3 本章小结
3 皮带受料处粉尘逸散规律分析及数值模拟
    3.1 皮带受料处粉尘特性测试
        3.1.1 煤尘基本特性测定方法
        3.1.2 皮带受料处粉尘污染测试及分析
        3.1.3 皮带受料处槽内断面风速测定
    3.2 皮带受料处粉尘颗粒运移及浓度扩散的数值模拟
    3.3 皮带受料处煤尘产尘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几种主流控尘方法研究及在皮带受料处应用比较
    4.1 密封负压除尘方法研究及其在皮带受料处应用
        4.1.1 密封负压除尘数值模拟研究
        4.1.2 密封负压除尘应用研究
    4.2 微雾降尘方法研究及其在皮带受料处应用
        4.2.1 微雾降尘方法数值模拟研究
        4.2.2 微雾降尘方法喷雾机理及应用研究
    4.3 闭环回旋控尘方法研究及其皮带受料处应用
    4.4 各除尘方法工程应用对比
    4.5 本章小结
5 “外阻内抑”控尘方法研究及在破碎站的应用
    5.1 破碎站区域粉尘逸散规律研究
        5.1.1 破碎站区域粉尘测试及产尘原因分析
        5.1.2 破碎站粉尘逸散的数值模拟
    5.2 “外阻内抑”控尘方法研究及应用
        5.2.1 “内抑”控尘方法研究
        5.2.2 “外阻”控尘方法研究
        5.2.3 “外阻内抑”控尘方法数值模拟研究
    5.3 “外阻内抑”控尘方法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内吸外抑”控尘方法研究及其在落煤塔的应用
    6.1 落煤塔粉尘逸散模拟及产尘机理分析
    6.2 “内吸外抑”控尘方法研究及应用
    6.3 “内吸外抑”控尘方法效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附件

(4)轻型移动湿式振弦除尘器实验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钻孔粉尘危害
        1.1.2 露采中相关防尘规范要求
        1.1.3 露天矿山防尘现状
    1.2 矿尘及其特点
    1.3 露天潜孔钻机
    1.4 国内外矿山钻孔除尘技术
        1.4.1 干式除尘技术
        1.4.2 钻孔湿式除尘
        1.4.3 干湿结合除尘
    1.5 钻孔粉尘除尘技术运用
        1.5.1 钻孔干式除尘技术运用
        1.5.2 钻孔湿式除尘技术运用
        1.5.3 钻孔干湿式结合除尘技术运用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课题研究意义
        1.6.1 课题研究意义
        1.6.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轻型移动湿式振弦除尘器的研制
    2.1 除尘器的选择与结构
        2.1.1 除尘器的选择
        2.1.2 除尘器的结构
    2.2 轻型移动湿式振弦除尘器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2.2.1 处理风量及过风断面的确定
        2.2.2 除尘系统工作阻力的确定
        2.2.3 风机的选择
        2.2.4 水泵的选择
        2.2.5 喷嘴的选择
        2.2.6 除尘效率的确定
    2.3 轻型移动湿式振弦除尘器各主要部件的设计
        2.3.1 集气罩的设计
        2.3.2 除尘主体的设计
        2.3.3 污水处理系统
        2.3.4 集尘斗的设计
        2.3.5 供水及喷雾系统
        2.3.6 除尘器整机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除尘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3.1 实验仪器及材料
        3.1.1 仪器与设备
        3.1.2 实验材料
    3.2 实验系统装置及流程图
        3.2.1 粉尘发生器
        3.2.2 供水喷雾系统及原理
        3.2.3 振弦过滤栅板
        3.2.4 测试系统及原理
        3.2.5 排风系统
    3.3 除尘系统实验测试原理及方法
        3.3.1 实验原理
        3.3.2 粉尘密度的测量
        3.3.3 粉尘粒径分布的测定
        3.3.4 粉尘湿润性的测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除尘器性能测定与实验研究
    4.1 实验粉尘性质测定结果
        4.1.1 粉尘密度测定结果
        4.1.2 粉尘粒径分布测试结果
        4.1.3 粉尘湿润性的测定
    4.2 实验准备
        4.2.1 空气密度测定结果
        4.2.2 风速控制过程及测试数据分析
        4.2.3 栅板为1块条件下风速测试结果及分析
        4.2.4 栅板为2、3块条件下风速测试结果及分析
    4.3 正交实验
        4.3.1 除尘正交实验设计
        4.3.2 除尘效率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4.3.3 除尘阻力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4.3.4 实验条件的最优组合
    4.4 单因素实验
        4.4.1 实验目的
        4.4.2 过滤风速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4.4.3 喷雾水量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4.4.4 振弦栅板块数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4.4.5 喷雾距离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4.4.6 过滤风速与阻力的关系
        4.4.7 喷雾水量与阻力的关系
        4.4.8 栅板块数与阻力的关系
        4.4.9 喷雾距离与阻力的关系
    4.5 粉尘浓度与除尘效率关系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湿式振弦栅除尘器机理研究
    5.1 湿式振弦栅除尘器
        5.1.1 湿式振弦栅除尘器构造
        5.1.2 湿式振弦栅除尘器除尘过程
    5.2 湿式振弦栅除尘器除尘机理研究
        5.2.1 喷雾降尘机理研究
        5.2.2 振弦栅除尘机理研究
    5.3 影响振弦栅除尘效率的因素
    5.4 除尘效率分析
        5.4.1 喷雾除尘效率
        5.4.2 金属纤维栅除尘效率
    5.5 除尘阻力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本文研究成果
    6.2 本文存在问题、不足及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5)综掘工作面水气旋转射流降尘系统的数值模拟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综掘工作面水气旋转射流降尘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2 综掘工作面水气旋转射流降尘系统现场试验
3 综掘工作面水气旋转射流系统与传统直流送风控尘的数值模拟
    3.1 计算模型
    3.2 网格划分
    3.3 参数设置及边界条件
    3.4 模拟结果与分析
4 结 论

(6)自吸喷雾磁化降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1.1 国内外湿式降尘技术研究现状
        1.1.2 磁化水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2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自吸喷雾降尘基本理论
    2.1 喷嘴雾化机理
        2.1.1 初次雾化
        2.1.2 再次雾化
    2.2 自吸喷雾雾化机理
        2.2.1 一次雾化
        2.2.2 二次雾化
    2.3 自吸喷雾降尘机理
        2.3.1 惯性碰撞
        2.3.2 截留
        2.3.3 扩散
        2.3.4 凝聚
    2.4 喷雾器雾化性能
    2.5 影响喷雾器降尘效率的指标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吸喷雾磁化降尘机理分析
    3.1 磁化水降尘机理
        3.1.1 水分子及液态水特性
        3.1.2 磁化水的特性
        3.1.3 磁化水对雾化性能的影响
        3.1.4 磁化水对捕尘效果的影响
    3.2 自吸喷雾磁化降尘机理
        3.2.1 自吸喷雾磁化降尘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
        3.2.2 磁场对流过磁场的喷雾体作用原理
        3.2.3 自吸喷雾磁化提高降尘效果作用原理
    3.3 影响自吸喷雾磁化降尘的因素分析
        3.3.1 喷雾流方向与流速
        3.3.2 磁场强度
        3.3.3 磁化方式
        3.3.4 捕尘体形式
        3.3.5 可溶性杂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吸喷雾磁化水粒子特性实验研究
    4.1 实验用自吸喷雾磁化装置的设计
        4.1.1 实验用自吸喷雾磁化装置组成
        4.1.2 磁化结构方式的选取
        4.1.3 集风器结构确定
        4.1.4 喷嘴结构尺寸的确定
        4.1.5 文氏吸风管结构参数的确定
    4.2 喷雾PDPA测量系统
        4.2.1 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测量原理
        4.2.2 本文使用的喷雾PDPA测量系统简介
    4.3 实验方案设计及PDPA测量方法
        4.3.1 喷雾特性实验装置
        4.3.2 实验步骤与测点布置
    4.4 自吸喷雾与自吸喷雾磁化PDPA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索太尔平均直径(SMD)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4.4.2 轴向速度分布实验结果及分析
        4.4.3 雾滴的粒径和轴向速度关系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吸喷雾磁化降尘实验研究
    5.1 实验系统及设备
        5.1.1 实验系统
        5.1.2 降尘实验主要装置
    5.2 参数的测定与实验步骤
        5.2.1 参数测定
        5.2.2 实验步骤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3.1 实验结果
        5.3.2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钻孔口高射吸比水力旋转射流吸除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的背景
    1.2 高压水射流除尘技术的特点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钻孔产生粉尘的治理现状
        1.3.2 旋转水射流研究现状
        1.3.3 多相流体力学研究方法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论文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力旋转射流吸除尘基本理论及分析
    2.1 射流基本理论
        2.1.1 射流的定义与分类
        2.1.2 射流的结构
        2.1.3 射流的特点
        2.1.4 射流基本方程
    2.2 旋转射流理论
        2.2.1 旋转射流的形成
        2.2.2 旋转射流的运动方程
        2.2.3 旋转射流的流速分布
    2.3 水力旋转射流吸除尘器的吸尘除尘机理
        2.3.1 多相流体力学简介
        2.3.2 气液两相流理论
        2.3.3 水力旋转射流吸除尘器吸尘机理
        2.3.4 水力旋转射流吸除尘器除尘机理
    2.4 水力旋转射流吸除尘设备尺寸范围的理论分析
第三章 水力旋转射流吸除尘实验研究
    3.1 试验装置及系统
    3.2 实验方案
        3.2.1 参数优化组合实验
        3.2.2 吸尘效率随水压变化趋势实验
    3.3 实验参数及测定方法
        3.3.1 供水参数的测定
        3.3.2 吸风量的测定
        3.3.3 静压的测定
        3.3.4 吸尘效率的测定
        3.3.5 粉尘粒径分布的测定
    3.4 参数优化实验结果及分析
        3.4.1 实验环境
        3.4.2 水压和耗水量关系实验结果及分析
        3.4.3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3.5 吸尘效率随水压变化趋势实验结果及分析
        3.5.1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3.5.2 实验数据分析
第四章 高射吸比水力旋转射流吸除尘数值模拟初步
    4.1 FLUENT软件简介
        4.1.1 Fluent软件的组成
        4.1.2 各软件之间的协同关系
    4.2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和控制方程
        4.2.1 质量守恒方程
        4.2.2 动量守恒方程
        4.2.3 能量守恒方程
        4.2.4 k-ε方程
    4.3 实验方案
    4.4 问题描述
    4.5 参数设置
    4.6 数值模拟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业性试验研究
    5.1 试验地点概况
    5.2 试验系统
    5.3 试验步骤
    5.4 试验结果
        5.4.1 实验数据记录
        5.4.2 试验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8)输煤巷道煤尘运移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矿尘的分类及危害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输煤系统煤尘基本特性
    2.1 输煤系统煤尘特征参数表征
    2.2 输煤巷道稀相气固两相流的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输煤巷道内煤尘颗粒与气体耦合运动研究
    3.1 输煤巷道内煤尘颗粒动力学分析
    3.2 煤尘颗粒阻力的研究
    3.3 球状煤尘颗粒沉降运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4 不规则形状煤尘颗粒群悬浮速度力学模型的建立
    3.5 巷道内煤尘颗粒悬浮运动方程的建立
    3.6 巷道内悬浮煤尘颗粒群运动方程的建立
    3.7 输煤巷道内煤尘沉积分布规律测试
    3.8 本章小结
4 沉积煤尘二次飞扬运动规律研究
    4.1 沉积煤尘二次飞扬动力学分析
    4.2 沉积煤尘颗粒的起动过程
    4.3 沉积煤尘扬尘风速方程的建立
    4.4 本章小结
5 输煤巷道内煤尘运移沉降规律数值模拟
    5.1 计算流体动力学及FLUENT 软件简介
    5.2 输煤巷道内煤尘运移沉降数值模型的建立
    5.3 煤尘运移沉降的数值模拟
    5.4 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输煤巷道内煤尘治理技术方案与除尘参数优化
    6.1 输煤系统煤尘治理技术方案
    6.2 粉尘浓度超限自动喷雾降尘系统
    6.3 袋式除尘器除尘系统
    6.4 转载点除尘抽风量的确定
    6.5 输煤巷道除尘参数优化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查新结论

(9)综放支架放煤口负压捕尘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煤矿粉尘概述
        1.1.1 粉尘的危害
        1.1.2 历史上粉尘爆炸重大煤矿事故案例
    1.2 粉尘防治技术发展现状
    1.3 放顶煤技术及放煤口粉尘治理研究现状
    1.4 负压捕尘技术在煤矿降尘问题上的应用
    1.5 煤矿常见的负压降尘设备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6.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6.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喷雾基本理论及放煤口负压捕尘装置的参数研究
    2.1 水雾的形成过程
        2.1.1 雾滴的形成
        2.1.2 雾化
    2.2 喷雾降尘理论
        2.2.1 常规喷雾降尘机理
        2.2.2 粉尘与水滴运动分析
    2.3 负压喷雾理论基础
    2.4 综放支架放煤口负压捕尘装置的雾化过程及参数分析
        2.4.1 雾化过程概述
        2.4.2 负压降尘机理及主要性能参数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综放支架放煤口负压捕尘装置系统研究
    3.1 系统工作概述
    3.2 系统研究
        3.2.1 喷嘴结构的研究
        3.2.2 性能参数确定方法研究
        3.2.3 装置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3.2.4 本系统主要研究参数及结构尺寸确定
    3.3 装置紧固支架研究
    3.4 装置结构调整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综放支架放煤口负压捕尘装置流场仿真研究
    4.1 FLUENT 软件简介
    4.2 模型方程
    4.3 综放支架放煤口负压捕尘装置内流场仿真
        4.3.1 离散相湍流扩散模型选择
        4.3.2 求解器设置
        4.3.3 仿真结果分析及降尘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综放支架放煤口负压捕尘装置实验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考察参数
    5.3 实验条件
    5.4 实验系统
    5.5 实验数据收集
    5.6 实验数据分析
        5.6.1 计算诸因素在每个水平下的平均液气比
        5.6.2 将平均液气比点图
        5.6.3 将因素对相应的影响排序
        5.6.4 数据结论分析
    5.7 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5.8 实验效果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综放支架放煤口负压捕尘系统工业性试验研究
    6.1 试验背景
    6.2 现场安装
    6.3 现场试验数据收集
        6.3.1 测点布置
        6.3.2 粉尘浓度的计算
        6.3.3 测量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进一步工作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10)自吸喷雾对采煤机控尘作用的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 自吸喷雾的结构及其参数
2 模型建立
    2.1 物理模型
    2.2 数学模型
    2.3 边界条件
    2.4 网格划分
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1 自吸喷雾顺风流安装
    3.2 自吸喷雾逆风流安装
4 结 论

四、文氏管组喷雾器在采煤机降尘技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湿式过滤复合除尘器性能研究[D]. 易航. 东北大学, 2015(12)
  • [2]采煤机降尘技术研究与应用[D]. 于全想. 中国矿业大学, 2014(02)
  • [3]基于气固两相流的控尘理论及其在选煤厂应用研究[D]. 荆德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3(12)
  • [4]轻型移动湿式振弦除尘器实验及机理研究[D]. 张桂珍. 江西理工大学, 2012(07)
  • [5]综掘工作面水气旋转射流降尘系统的数值模拟与试验[J]. 马中飞,闫正波,陈家祥,沐俊卫. 煤炭学报, 2011(05)
  • [6]自吸喷雾磁化降尘研究[D]. 许冬花. 江苏大学, 2010(08)
  • [7]钻孔口高射吸比水力旋转射流吸除尘的研究[D]. 曹化朋. 江苏大学, 2010(08)
  • [8]输煤巷道煤尘运移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D]. 张大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0(05)
  • [9]综放支架放煤口负压捕尘装置研究[D]. 李奇. 太原理工大学, 2009(S2)
  • [10]自吸喷雾对采煤机控尘作用的数值模拟[J]. 杨秀莉,张化龙. 煤矿安全, 2008(05)

标签:;  ;  ;  ;  ;  

文丘里组喷雾器在采煤机抑尘技术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