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死亡报告

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死亡报告

一、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死亡一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谢艺红[1](2009)在《脑炎症候群的流行病学监测与病因判别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脑炎症候群的流行病学监测方法,系统监测广西乙脑高发区(贵港市)脑炎症候群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发生规律;摸清脑炎症候群的主要病原谱构成;分析脑炎症候群的临床流行病学、现场流行病学特征;提高脑炎症候群的临床鉴别分析与实验室检测能力;提高脑炎的病原学诊断水平;建立脑炎病因临床诊断判别模型;为广西脑炎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理论和依据。方法选择监测点,确定监测方法、研究对象、监测病例定义标准、统一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方法。在广西贵港市12家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医院开展脑炎症候群监测,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例采集血清、脑脊液标本,应用ELISA法进行乙脑等10种常见病毒的IgM抗体检测,同时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收集监测病例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应用Fisher和Bayes判别分析法分别对不同性质脑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结构分析,筛检诊断指标,建立脑炎病因临床诊断判别模型。结果贵港市监测期内(18个月)脑炎症候群监测系统评估的本地疑似急性脑炎或脑膜炎病例867例,死亡42例,疑似急性脑炎或脑膜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52/10万,病死率为4.86%;评估病例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5.68%,散居儿童多见,占53.65%,报告发病率有随年龄增大呈下降的趋势,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时间集中在夏秋季,5~8月份多见;地区分布以农村病例为主,占93.04%,桂平市病例数最多,占41.52%,平南县占35.99%,贵港市区占22.49%;评估病例以病毒性感染为主,病毒检测阳性率为52.09%,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和乙脑病毒是其主要病原,三种病原占阳性病例数的82.17%;各种病毒性脑炎病例临床诊断的正确率均在50%以下,乙脑漏诊率高,78.49%乙脑病例的发现依赖于实验室检测。Fisher和Bayes病因临床诊断判别模型交叉验证考核的符合率分别为77.5%和67.7%%。结论贵港市脑炎症候群监测系统评估的疑似急性脑炎或脑膜炎病例以病毒性感染为主;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是贵港市较乙脑病毒更为常见的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与乙脑同期流行;乙脑具有较高的漏诊率;在乙脑流行季节需要加强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和乙脑病毒检测,提高鉴别诊断能力;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加强乙脑疫苗、腮腺炎疫苗的接种工作,是预防和控制脑炎流行的可靠手段;Fisher和Bayes病因临床诊断判别模型在不同性质和不同病原类型脑炎的临床辅助诊断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吴保敏,王华,叶露梅,孙若鹏,秦炯,刘智胜,申昆玲,钱渊,邹丽萍,杨锡强,周水珍,王立文,麦坚凝,吴家骅[2](2004)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说明

薛红,刘茂才[3](200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概况》文中研究表明 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脑实质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根据流行情况分为散发性及流行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巨细胞病毒性脑炎、柯萨奇病毒性脑炎及腺病毒脑炎等几种类型。其中以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最为常见。根据本病主要临床表现,属于祖国医学“温病”、“癫狂”、“痫证”、“痉证”、“痿证”等范畴。 目前西医对大多数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缺乏特效治疗,迄今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除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于山,宋文英,卢平,徐燕平,徐庆翠,宋秋萍,张洪全,吴红燕,吴光敏,陈维萍,黄碧华,余洁红,梁锦波,张宛华,陈建政,刘亚丽,曹玉梅,戴琴,黄凤琼,张大勇,郭莉,袁丰莲,孙琪,曲远富,王敏,刘丽影,什强华,罗祥英,肖明侠,张泽芝,梁健,王晓曦,陈浩[4](2000)在《1544例“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分析》文中提出1999年 2月至 2 0 0 0年 5月 ,本刊先后收到以“散发性”或“病毒性”脑炎为题的稿件 16篇 ,由于版面有限均未能直接刊出。鉴于这个问题普遍存在 ,涉及面较广 ,现将其综合并略加评论刊出 ,以告一段落。因作者太多 ,每篇稿件仅署第一作者名 ,其余作者只好在作者单位下一一注明 ;作者分属不同科室以至不同医院 ,不便再详注。作者单位按收稿先后排列 ,即作者署名不分先后 ,稿件编为稿①~ 。

周亦武,刘良,黄光照[5](1998)在《散发性病毒性脑炎尸检三例报告》文中指出

王爱珍[6](1990)在《小儿散发性病毒性脑炎120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系指散发的、无季节性、无地区性,以脑损害的症状体征为主的脑炎,近年来国内陆续有报道,而且发病率似有增高的趋势。但各家因对本病的看法不同,因此命名各不相同,如有报道为非特异性脑炎,病毒性脑炎,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散发性脑炎。等。我科于1977—1988年6月共收治小儿散发性病毒性脑炎120例,现整理分析如下:

古绍文[7](1990)在《我国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对于散发性脑炎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所报导,现将最近十多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一、定义过去对散发性脑炎的命名颇不一致,为了明确其含义,按流行病学观点可将病毒性脑炎分为两大类,即流行性脑炎及散发性脑炎。流行性脑炎是指发病有好发季节,一定地区,好发人群并可成为流行状态的病毒性脑炎,如乙型脑炎及森林脑炎

王以诚[8](1985)在《类脑瘤型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病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类脑瘤型散发性病毒性脑炎21例中,男9例,女12例。发病年龄15~61岁,以16~50岁为多见(85.7%)。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采用药物和手术综合治疗。19例痊愈(90.5%),2例死亡(9.5%)。最后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作了简单的讨论。

沈复芝,殷维芝,聂洪材[9](1985)在《66例小儿散发性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附二例尸检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66例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了临床分析,并对2例尸检情况进行了讨论。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是,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轻微症状易被忽视,故而对一些难以解释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反应较差的病例,应反复细致,全面的(包括神经系统)进行检查,以免造成误诊。小儿散脑的诊断标准:1.起病急或亚急性。2.大部分伴有发热,部分有上感和腹泻等前驱症状。3.弥漫性脑损害症状和体征,随病程进展而加重。4.脑脊髓液有轻、中度异常或正常。5.脑电图示弥漫性异常。

贵立鳌,刘向志,秦芝九[10](1985)在《散发性脑炎17320例分析》文中提出本文综述国内散发性脑炎17320例的临床、病理及病因学研究。认为本病为目前我国常见、多发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发病(?)别无明显差异。本病属于散发,除个别报道外无流行特点。本病多急性、亚急性起病,很少慢性起病,半数以上病例有“上感”等前驱症状。在临床表现中,精神意识障碍比较突出,有脑实质弥散性损害的客观体征,脑电图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本病预后较好,死亡率平均为4.13%。根据249例的病理所见,本病包括原发性病毒性脑炎和过敏反应性脱髓鞘脑炎两大类,虽有不少地区做了一些病毒分离或免疫学检查研究,但限于大多数地区的条件,目前尚不能肯定其原因。

二、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死亡一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死亡一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脑炎症候群的流行病学监测与病因判别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摘要
    ABSTRACT
二、前言和项目背景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监测系统的构建与管理
    3. 项目研究时间
    4. 项目质量控制
    5. 项目数据管理
    6. 统计分析方法
    7. 病因判别模型构建的原理和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1. 监测病例的基本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
    2. 监测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3. 病毒性脑炎病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4. 监测病例的临床特征与诊断可靠性评价
    5. 项目质量控制
    6. 判别模型的模拟
五、讨论
    1. 监测是系统发现目标病例的重要手段
    2. 病毒性感染是急性脑炎或脑膜炎主要病原
    3. 病毒性脑炎主要波及儿童,好发于夏秋季
    4. 急性脑炎针对性疫苗接种率亟待提高
    5.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率存在较大差距
    6. 多种病毒性脑炎与乙脑同期流行
    7. 判别模型的评价与实际应用价值
六、主要研究发现与现实意义
    1. 项目主要研究发现和意义
    2. 研究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局限性
    3. 研究过程中的体会
    4.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设想
七、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综述
    附件二、流脑和乙脑等疾病监测个案调查表
    附件三、附表1~附表4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中西医结合治疗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专病专方
4 中成药治疗研究

(4)1544例“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症状和体征
    1.3 脑脊液检查
    1.4 CT检查
    1.5 临床结局
2 脑电图资料
    2.1 脑电图异常率和异常分度
    2.2 脑电图异常表现
3 评论

四、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死亡一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脑炎症候群的流行病学监测与病因判别模型的研究[D]. 谢艺红. 广西医科大学, 2009(10)
  • [2]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J]. 吴保敏,王华,叶露梅,孙若鹏,秦炯,刘智胜,申昆玲,钱渊,邹丽萍,杨锡强,周水珍,王立文,麦坚凝,吴家骅.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4(07)
  • [3]中西医结合治疗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概况[J]. 薛红,刘茂才. 中医文献杂志, 2001(01)
  • [4]1544例“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分析[J]. 于山,宋文英,卢平,徐燕平,徐庆翠,宋秋萍,张洪全,吴红燕,吴光敏,陈维萍,黄碧华,余洁红,梁锦波,张宛华,陈建政,刘亚丽,曹玉梅,戴琴,黄凤琼,张大勇,郭莉,袁丰莲,孙琪,曲远富,王敏,刘丽影,什强华,罗祥英,肖明侠,张泽芝,梁健,王晓曦,陈浩. 临床脑电学杂志, 2000(04)
  • [5]散发性病毒性脑炎尸检三例报告[J]. 周亦武,刘良,黄光照. 中国法医学杂志, 1998(01)
  • [6]小儿散发性病毒性脑炎120例分析[J]. 王爱珍. 海南医学, 1990(03)
  • [7]我国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研究进展[J]. 古绍文. 广西医学, 1990(04)
  • [8]类脑瘤型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病例分析[J]. 王以诚. 湖北医学院学报, 1985(04)
  • [9]66例小儿散发性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附二例尸检报告[J]. 沈复芝,殷维芝,聂洪材.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85(02)
  • [10]散发性脑炎17320例分析[J]. 贵立鳌,刘向志,秦芝九.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85(02)

标签:;  ;  

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死亡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