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合一——弗罗斯特《雪夜林停》解读

形意合一——弗罗斯特《雪夜林停》解读

一、形式与寓意的融合——解读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驻足》(论文文献综述)

马文联[1](2021)在《及物性系统与诗歌主题解读——以《雪夜林边驻》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对弗罗斯特的代表作《雪夜林边驻》进行及物系统三要素——过程类型、参与者及环境成分的综合对比分析,细致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深层意义,同时证明及物性系统在解读诗歌主题与深层意义的可行性。

康贝贝[2](2019)在《符号学视域下的弗罗斯特诗歌解读——以《雪夜林边驻马》为例》文中认为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自然观。用索绪尔的符号二元关系理论和洛特曼的结构文艺符号学理论解读他的着名诗篇《雪夜林边驻马》,深入诠释其意象符号的能指、所指的象征意义,以及诗歌韵律结构、句法结构和互文性特点,能够给读者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人生启迪,亦为英文诗歌赏析及教学提供了有效途径。

宋燕青,杨劲松[3](2018)在《认知翻译观观照下的诗歌翻译研究——以蒋坚霞译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为例》文中认为根据认知翻译观,译文不仅要对作者和原文负责,也要对读者负责,鼓励"合理解释",倡导"和谐翻译"。本文从译文体现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译文的体验性、互动性、创造性、语篇性、和谐性等6个维度赏析了蒋坚霞先生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的译文。我们认为,认知因素在诗歌翻译过程中不可忽视,译者需准确体验原文以及作者所反映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并兼顾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要素,才能实现原文与译文的效果对等。

吴笛[4](2019)在《弗罗斯特诗歌经典的生成与传播》文中研究表明美国着名诗人弗罗斯特诗歌经典的生成得益于爱默生和梭罗的超验主义哲学思想,正是基于这一哲学思想,而引发出弗罗斯特的着名的"始于情趣,终于智慧"的诗学主张,成为他的一个重要的诗歌创作原则。这一原则贯穿于他的语言风格和诗歌技巧,也贯穿于他诗中的自然意象,尤其体现在他的自然诗篇中的季节象征与宗教语境之中。而弗罗斯特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始于他成名之初的20世纪20年代。弗罗斯特在中国的译介不仅与他的成名同步发展,而且针对弗罗斯特所提出的"诗歌是在翻译中丧失的东西",我国译家知难而上,以自己的努力和成功的实践证明诗歌不仅是可以翻译的,而且正是通过翻译而获得新的流传和新的生命。

何昌邑,刘开富,陈燕[5](2016)在《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蕴含的隐喻和象征》文中研究说明隐喻和象征是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主要特点和魅力所在,采用巧妙的隐喻或象征手法,弗氏在其诗歌中表现了他对大自然和人类存在的理解和剖析。弗氏突破了常见的本体与喻体之间的习惯联系,把似乎毫无关联的两个具象联系到一起,通过隐喻揭示了似乎不同的事物的相同实质。他隐喻丰厚的诗歌名篇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底蕴,在貌似平凡的描述中把大自然的景物与人类社会的常见现象整合贯通,使其诗歌的不同成分浑然一体,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生选择的迷惘以及人类存在的真实状态。

苏花青[6](2016)在《人生孤旅上的低吟浅唱——浅析弗罗斯特诗歌的意境与情感》文中研究指明弗罗斯特的诗在世界各国人民中间有着广泛的读者,他的诗歌内容打动人心,紧扣现代人的心弦,让丰富的哲理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为人所接受和产生共鸣。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萧瑟和孤独的意象上闪亮的人性的光辉,这与他个人的经历和他的世界观密不可分。这种在人生的苦旅中坚韧奋进的精神既具有审美意义,也具有人生的启示。本文首先介绍了弗罗斯特的生平以及他的诗歌的主要特点,然后分析了他的几首短诗其中的意境,体味其所表现的人生况味。结论是现代社会过于物化的生活令人们产生了很多的孤独和疲惫,弗罗斯特面对这种孤独和疲惫选择了积极地接受和超越。

李莎,牛跃辉[7](2015)在《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雪夜林边驻》赏析》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美国最着名的诗人之一罗伯特·弗罗斯特,用朴实的语言,自然的情感和诗歌形式,展示出新英格兰人民真实生活的画卷,其名篇《雪夜林边驻》更是脍炙人口,表达了诗人独特的人生感受和深邃的哲学思想。细细品味其口语化的诗歌,其朴实无华的语言看似寥寥几笔,着墨不多,却传达出某种深刻的哲学命题。本文通过分析弗罗斯特《雪夜林边驻》一诗中的内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来揭示其丰富的内涵和主题意义。

刘浩波[8](2014)在《《雪夜林边驻足》中的隐喻》文中研究表明《雪夜林边驻足》被公认为罗伯特·弗罗斯特最经典的抒情诗之一。该诗用语天然,格律严谨,貌似写景,却别有寓意。本文运用文本细读方法,深入分析这首诗歌通过隐喻这一修辞手法所阐述的深刻内涵,为读者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的阐释。

苏朋[9](2013)在《远离还是融入——解读弗洛斯特《修墙》、《雪夜林边小驻》、《与黑夜相识》中孤独与人群的主题》文中研究表明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许多诗处理了人处于群体之中的孤独与孤立的方方面面,似乎试图在必要的孤独与对人群的依赖和需要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本文试比较弗洛斯特的《修墙》、《雪夜林边小驻》、《与黑夜相识》三首诗,看它们如何就孤独与人群这个主题呈现不同的观点。

朱玉清[10](2011)在《浅议模糊性在诗歌中的文学表现功能——以弗罗斯特《雪夜林边》为例》文中指出模糊语言是自然语言的一种。本文以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大量使用模糊性语言创作的诗歌《雪夜林边》为例,分析了文学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在诗歌中的文学表现功能。

二、形式与寓意的融合——解读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驻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形式与寓意的融合——解读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驻足》(论文提纲范文)

(1)及物性系统与诗歌主题解读——以《雪夜林边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及物性系统概述
二、诗歌的及物性过程分析
    (一)诗歌第一节的及物过程分析
    (二)诗歌第二节的及物过程分析
    (三)诗歌第三节的及物过程分析
    (四)诗歌环境成分分析
三、结语

(2)符号学视域下的弗罗斯特诗歌解读——以《雪夜林边驻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符号学理论简述
    (一) 符号的二元关系
    (二) 符号的意指
三、诗歌中的符号学
    (一) 诗歌的意象符号
    (二) 意象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四、《雪夜林边驻马》的符号学解读
    (一) 《雪夜林边驻马》的意象符号解读
    (二) 《雪夜林边驻马》的结构分析
五、结语

(3)认知翻译观观照下的诗歌翻译研究——以蒋坚霞译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原文及蒋坚霞译文概述
2 翻译认知观观照下对译本的赏析
    2.1 译文的体验性
    2.2 译文的互动性
    2.3 译文的创造性
    2.4 译文的语篇性、和谐性以及译文所反映的“两个世界”
4 结语

(4)弗罗斯特诗歌经典的生成与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一、“始于情趣、终于智慧”的诗学经典
二、自然诗篇中的季节象征与宗教语境
    (一)阳春:人类梦想的折射
    (二)盛夏:辉煌中对衰败进程的担忧
    (三)暮秋:生命旅程的哲理洞察
    (四)严冬:走出神秘,迎接复苏
三、弗罗斯特诗歌在中国的传播

(6)人生孤旅上的低吟浅唱——浅析弗罗斯特诗歌的意境与情感(论文提纲范文)

一、弗罗斯特的创作人生
二、弗罗斯特诗歌的总体特色
三、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情感意境
    (一) 雪夜林边逗留
    (二) 《荒野》 (Desert Places)
    (三) 《修墙》

(7)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雪夜林边驻》赏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者简介
二、小诗大境界
三、现实与美的冲突
四、《雪夜林边驻》修辞手法探微
    1、象征
    2、隐喻
    3、拟人
    4、重复
五、结语

(8)《雪夜林边驻足》中的隐喻(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雪夜林边驻足》简介
二、《雪夜林边驻足》中的隐喻分析
结语

(9)远离还是融入——解读弗洛斯特《修墙》、《雪夜林边小驻》、《与黑夜相识》中孤独与人群的主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向往孤独
二渴望人群
三并非对立

(10)浅议模糊性在诗歌中的文学表现功能——以弗罗斯特《雪夜林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诗歌用词的模糊表达
二诗歌中旅行者身份的模糊性表达
三诗歌主旨的模糊性表达

四、形式与寓意的融合——解读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驻足》(论文参考文献)

  • [1]及物性系统与诗歌主题解读——以《雪夜林边驻》为例[J]. 马文联.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3)
  • [2]符号学视域下的弗罗斯特诗歌解读——以《雪夜林边驻马》为例[J]. 康贝贝.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9(01)
  • [3]认知翻译观观照下的诗歌翻译研究——以蒋坚霞译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为例[J]. 宋燕青,杨劲松. 长春大学学报, 2018(03)
  • [4]弗罗斯特诗歌经典的生成与传播[J]. 吴笛. 中文学术前沿, 2019(02)
  • [5]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蕴含的隐喻和象征[J]. 何昌邑,刘开富,陈燕.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10)
  • [6]人生孤旅上的低吟浅唱——浅析弗罗斯特诗歌的意境与情感[J]. 苏花青. 亚太教育, 2016(29)
  • [7]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雪夜林边驻》赏析[J]. 李莎,牛跃辉.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09)
  • [8]《雪夜林边驻足》中的隐喻[J]. 刘浩波. 芒种, 2014(24)
  • [9]远离还是融入——解读弗洛斯特《修墙》、《雪夜林边小驻》、《与黑夜相识》中孤独与人群的主题[J]. 苏朋.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 2013(01)
  • [10]浅议模糊性在诗歌中的文学表现功能——以弗罗斯特《雪夜林边》为例[J]. 朱玉清. 作家, 2011(12)

标签:;  ;  ;  ;  ;  

形意合一——弗罗斯特《雪夜林停》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