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业银行加入WTO的策略

城市农业银行加入WTO的策略

一、城市农行入世的应对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许霞宇[1](2015)在《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银行的国际业务是伴随外贸发展日益发展而来的,13世纪的英国是其最早的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在各国金融体系改革、国际银行监管体系、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市场的推动下,银行国际业务开始了高速的发展,国际业务在银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地增强。国际业务是银行界的新兵,但其优势却是传统银行业所不可比拟的,比如:风险低、中间收入高、盈利能力强等。当前,作为金融机构经营的最关键业务收入来源之一,其已成为金融机构业绩评价方面的关键指标。自我国入世后,国内的股份银行、国有银行发展势头迅猛,而且不断有各种外资银行进入我国,让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内、外双重挑战。基于上述原因,笔者期待经由深入分析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当前国际业务现状,为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国际业务的发展规划出一个明朗的前景,巩固在宁波地区银行国际业务领域的领先位置。同时也为国内其他股份制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及分析工具,对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进行研究,旨在使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国际业务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树立大行地位。本文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及其发展的概况,奠定整篇论文的理论基础;同时,对国内外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进行案例介绍,从中得到借鉴与启示;然后,从战略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出发,对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国际业务面临的内外部因素进行战略分析,并运用大环境分析法和SWOT战略分析制定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最后在SWOT战略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稳中有为”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规模与效益并重的原则,提出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国际业务差异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应对策略及保障。

夏奕奕[2](2012)在《从三国中的东方管理哲学看在华外资银行的应对策略 ——以渣打银行为例》文中认为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是渣打集团在中国的独资分支机构,在华经营历史超过150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外资银行。自入世以来,渣打对中国境内居民和国内企业逐步开展了各类人民币业务,拥有了更大的客户群体,进一步树立了自己的品牌,企业比入世前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如同其他外资银行在入世后的状况一样,无论是机构扩张的数量、资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还是业务领域的发展或是盈利状况,发展速度都不如预期的快速。外资银行在中国整个银行业所占的份额,也始终是微不足道的。在此背景下,本人作为外资银行的一名资深从业人员,见证了渣打(中国)入世前后的变化发展,在充分分析了外资银行外部环境和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尝试从中国古典文学的管理哲学中寻求促进发展的解决之道。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三国演义的文学作品中提炼出东方管理哲学的精粹对入世后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困境作出分析。首先,本文对外资银行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了解渣打(中国)潜在的机会和可能的威胁。其次,本文对外资银行的自身能力和内部资源进行了评估,以明确渣打(中国)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对外资银行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分析中,本文形成了对渣打(中国)的SWOT分析。最后,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最终确立了渣打(中国)在华经营可持续发展的解决之道,即“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深化差异化竞争”、和“优化政府、监管、同业关系”。本文尝试给出了渣打(中国)在华经营可持续发展的解决之道,希望这能够使渣打(中国)在日益激烈的金融业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也对其他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宋慧英[3](2012)在《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商业银行竞争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的稳步推进,尤其是2006年底银行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深。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国内同业的竞争,还有国际强手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商业银行竞争行为的影响,不仅对保证中国银行业持续发展的监管政策制定、促进市场竞争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对在保证国家金融安全前提下,发挥外资银行对金融发展和稳定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得到结论:第一,1996-2010年间我国银行业处于垄断竞争格局,并且偏向竞争性。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商业银行竞争之间表现为倒U关系。外资银行进入加剧了中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并且中小型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明显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当外资银行进入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中国商业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会出现反转。现阶段属于外资银行进入初期,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仍处于倒U型阶段的上升阶段。第二,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市场的竞争比存款市场激烈。外资进入显着加剧了中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市场的竞争,过渡期结束后,竞争虽有所缓和,但相比入世前,竞争仍比较激烈。第三,大型商业银行之间比中小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激烈,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接近完全竞争,国内银行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只体现在信贷业务领域。第四,外资银行进入对人民币业务冲击不大,外汇存款业务具有明显优势。外资银行不同的进入方式,对中资银行贷款业务竞争行为的影响不同:外资银行以参股方式进入时,在甄别客户信息上所具有的优势,使其可以更多地选择质量好的借款人进行贷款,留给中资银行的借款人质量相对较差,中资银行更多通过产品创新而不是价格作为主要竞争工具;外资银行以独资模式进入时,外资银行倾向于新客户的开发,中资银行更注重对老客户的维护。外资银行在地域上的转移,导致国内中资银行在中西部地区的信贷竞争加剧。外资银行进入所产生的竞争压力,使资本实力较为雄厚经营风格较为稳健的国内银行的风险厌恶程度提高,信贷供给趋于保守,使资本较为匮乏的国内银行的信贷竞争行为更为冒进。中间业务方面,外资银行进入使中资银行开始重视利用价格工具进行市场调节,促使中资银行的竞争策略从“以产品为中心”开始转向“以客户为中心”。

孔伟艳[4](2010)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改革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从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金融危机,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商业银行国有化的现象。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却反其道而行之,以2009年1月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为标志,完成了股份制改造。金融危机带来的银行国有化,是不是对过去非国有化改革的否定?股份制改革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对策是什么?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深化产权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国内背景与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国际背景下,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在理论上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现代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在实践上有利于推动我国四大银行深化产权改革,提高我国银行的微观经济绩效,进而提高金融业整体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本文遵循“问题→原因→对策”的研究思路,正文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问题部分(第1、2章)我国四大国有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包括大一统阶段、专业化阶段、商业化阶段和股份化阶段。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按照三大类七项指标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股份制改革是卓有成效的。但同时也遗留和产生了一些问题,包括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带来的金融安全问题,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差距,以及股改上市、金融创新、混业经营等导致金融监管困难增加的问题。2.原因部分(第3章)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后股改时期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产权改革不够彻底,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国有股份(包括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所占比例在70%以上(新建行为57.02%),政策制定主体和市场主体混淆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真正的公司治理制度就难以建立,高成本低效益的经营现状也就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因此,深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接下来从理论综述与实践经验两个方面探索了深化产权改革的方向。首先,国内外大多数学者主张商业银行产权多元化和国有股减持。其次,世界主要国家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和基本规律也表明:产权多元化是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趋势,也必然是中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最后,金融危机引起的银行国有化,只是产权多元化这一主旋律中的插曲。3.对策部分(第4、5章)我国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分析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建立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产权制度。首先,在股份制改革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产权多元化具有必要性、必然性与可行性,建立以产权多元化为核心的现代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深化产权改革的必然方向。其次,建立现代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首要步骤是优化产权结构,其目标模式应当是有一定集中度又存在相对控股股东的产权结构,其实现途径就是国有股减持。在已经股改上市的三大银行中,随着国有股减持,全要素生产率(TFP)、股本净回报率(ROE)和总资产净回报率(ROA)呈现上升趋势,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最后,建议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优化产权结构实行“三步走”战略:中国农业银行加快引资上市,三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继续优化产权结构,构造股权适度集中、国家相对控股的产权结构。在坚持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多元化改革取向的同时,还要进行与产权改革相关的制度创新。主要包括: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使之与产权改革互相促进;稳步推进混业经营,扩大银行利润来源,分散银行经营风险;积极探索政治民主化改革,切断政企不分的根源;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相关法律,保障产权交易自由。论文综合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国有股减持的贡献时,主要使用了定量分析方法。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研究方法与研究结论的创新。(1)论文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y = f ( K , L )= AKαLβ,以已经股改上市的三大银行为案例,实证分析了国有股减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国有股减持对股本净回报率和总资产净回报率的贡献,具有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结果表明:①无论是以净资产为投入,以税前利润为产出,还是以总资产为投入,以税前利润加利息支出为产出,无论改革前后劳动力弹性系数β的值是否改变,三大银行股份制改革后的全要素生产率都比改革前明显增加;②随着国有股权比例的下降,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股本净回报率和总资产净回报率都明显提高。(2)研究结论的创新包括:①分析了商业银行产权制度与金融危机的关系,认为产权多元化配合风险管理和有效监管,才能有效防范金融危机。②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其基本内涵为主体明确、约束严格、产权多元、交易自由,核心是产权多元化,目标模式为有一定集中度又存在相对控股股东的产权结构,具体到我国就是股权适度集中、国家相对控股的模式,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有效途径是国有股减持。

粟勤[5](2008)在《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零售银行市场(retail banking market)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普通消费者和小企业就一系列银行产品进行交易的场所或组织形式,是整个银行业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零售银行市场已经发育成熟并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零售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最核心的业务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在零售银行市场成为整个银行业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时,零售银行市场健康、稳定的运行就成为影响整个银行业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的重要因素。一个高效、稳定的零售银行市场不仅能够较好地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推动经济的增长,而且也因其以普通消费者和小企业为服务对象而有助于提升社会公众对整个银行业市场的信心,维护银行业市场的稳定。零售银行市场最突出的特征是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作为零售客户重要组成部分的小企业,其信息不透明的程度更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更加严重。银行则通过积累客户信息和发展与客户的关系来克服信息不对称。这种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转化成为不同银行之间相对于客户信息的不对称,并导致不同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同地位。此外,零售银行客户知识欠缺、信息的搜寻能力较弱等原因也提高了零售客户从一家银行转换到另一家银行的成本。这进一步提高了银行的市场势力,也刺激了银行争夺客户资源的竞争,并可能引发过度竞争,从而不仅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还影响整个银行业市场的稳定。可见,研究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条件与特点、理解市场竞争行为,以及评价市场竞争的结果对于银行业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保护处于弱者地位的普通消费者和小企业的利益,也历来是各国政府对零售银行实施严格监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分析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行为特征,评价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各国政府制定正确的银行产业政策的前提。对于正处于改革与开放中的我国零售银行市场,这样的研究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我国零售银行市场刚刚起步不久,目前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现象在零售银行市场表现得更为普遍和突出。这进一步加剧了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不同银行相对于客户信息的不对称。更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银行因过度谨慎而惜贷,也可能促使银行为争夺高质量客户而在前期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甚至可能引发市场的无序和混乱。规范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防止竞争不足或者竞争过度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与影响银行业市场的稳定性,应该是我国零售银行市场监管的重点。本论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将现代金融中介理论与新产业组织理论相结合,在探讨零售银行市场竞争条件的基础上,研究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并联系中国的实际,讨论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及特点,提出判断市场竞争行为是否适度的理论标准和促进市场适度竞争的思路和建议。本论文分七个部分对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进行研究。主要内容与结构如下:第1章,零售银行市场竞争条件的理论分析。本章借鉴现代金融中介理论,阐述了信息不对称作为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本章还分析了零售银行竞争的供求条件,重点是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区分了零售银行客户与批发银行客户的行为特征,分析了零售客户从一家银行转换到另一家银行时所面临的转换成本,以及对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影响。第2章,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理论分析。本章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关系型银行理论,结合零售银行客户的需求特征探讨零售银行的市场竞争行为。本章首先在合理的假设下建立零售银行贷款市场竞争的基本模型,分析银行在信息生产技术和客户关系与客户资源方面的市场竞争行为;然后再通过一个两阶段双寡头质量竞争模型探讨零售银行的产品质量竞争行为。研究发现,当面临信息不对称和零售银行客户转换成本时,银行前期的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是其后期利润的决定性因素,而扩大客户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零售银行客户的需求偏好和行为特征,以营业网点的规模等质量特性吸引客户。第3章,零售银行市场并购行为的理论分析。并购是一种重要的市场竞争行为,是长期内厂商进入新市场和扩大市场份额的一种重要手段。本章探讨零售银行为实现市场进入与市场扩张的并购行为。在简要总结与评述学术界有关银行并购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对于零售银行市场并购行为的理解。本论文认为,在零售银行市场上,存在因信息不对称和零售银行客户转换成本等经济性进入壁垒与扩张壁垒,银行并购是零售银行克服进入壁垒与扩张壁垒的重要手段。银行并购所带来的零售客户资源、客户信息是收购者进行并购的重要动因之一。第4章,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发展与市场竞争条件。本章在对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阶段进行判断的基础之上,分析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和供求条件及特征。通过对比分析中外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制度环境,阐述在中国零售银行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特征及影响。同时,结合转轨时期的社会信用制度讨论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供给特征,包括零售银行市场竞争机构的特征和演变、各类机构在市场上的相对地位等。在对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需求条件进行分析时,本章通过对重要的零售银行客户群体之一——个人银行客户转换成本的实证分析,探讨我国银行与个人客户的关系,分析转换成本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同的是,我国个人银行客户在转换银行时也面临转换成本,而且学历越低、年龄越大,转换成本就越高。个人银行客户对银行服务的评价与转换成本正相关,即个人客户对银行服务越满意,转换成本就越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个人客户与银行维持关系的时间较短,且关系持续的时间越长,转换成本就越低。这反映了我国各银行争夺个人客户资源方面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第5章,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与特点。本章选择“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竞争”、“小企业贷款市场的竞争”、“零售银行营业网点规模的竞争”和“银行卡市场竞争”四个典型案例,分析我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与特征。前两个案例反映了银行在面临信息不对称时的竞争行为,后两个案例则集中反映了银行在产品质量和客户资源方面的竞争行为。研究发现:当面临更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时,我国银行的竞争行为可能过于谨慎也可能过于冒险。此外,在产品质量和客户资源的竞争中,我国银行的行为不够规范和有序,甚至存在过度竞争。第6章,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零售银行行为研究。本章讨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零售银行行为。本章首先分析中国零售银行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市场发展潜力,然后通过分析外资银行所面临的法律性和经济性进入壁垒,论证入股中资银行对于克服进入壁垒、提前进入高成长性零售银行市场的重要意义,最后对比分析不同外资银行的优劣势及它们对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实证分析证明了本论文第3章所提出的观点:拥有成本优势的外资银行能够更好地克服逆向选择,因此它们会以法人银行方式直接进入市场,而不具备成本优势的外资银行面临更加严重的逆向选择,因此,它们只能选择以银行并购方式间接进入市场。第7章,零售银行的市场竞争、效率与稳定。本章首先以经济效率和市场稳定为衡量标准,探讨零售银行市场适度竞争或者适度集中的合理性,分析竞争与垄断的经济效率及市场竞争程度与市场稳定程度之间的关系。然后,本章将根据对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分析,判断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是否适度,并提出促进市场适度竞争,提高市场效率和市场稳定性的政策建议。本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本论文以现代金融中介理论为指导,同时也运用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即将银行在零售业务上的竞争行为作为银行在零售银行市场上的竞争行为进行研究。这样可以借鉴产业组织理论中“竞争条件——竞争行为”的分析框架,在充分考虑零售银行市场竞争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从而有利于深入认识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特征与实质。其次,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本论文借鉴转换成本理论分析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需求条件,并根据零售银行客户的行为特征,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关系型银行理论提出了“关系成本”的概念,讨论了零售银行客户的转换成本对于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影响。论文还通过对我国个人银行客户进行问卷调查所获得的735份有效样本数据,对我国个人银行客户的转换成本进行了实证分析,不仅证明了转换成本的存在,而且还探讨了影响转换成本的因素,并与西方发达国家个人银行客户的转换成本进行了对比。再次,研究结论有所创新。本论文在对我国零售银行营业网点规模竞争的实证分析中,论证了国有银行市场份额的下降与其营业网点规模的收缩有关。通过对比国内外零售银行营业网点的密度,得出了从总体上看,中国目前零售银行营业网络的规模与密度不能适应零售银行市场发展需要的结论,并提出银行应在提高分支机构效率的同时尽可能满足零售银行客户需求的建议。此外,本论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市场竞争、效率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界定了过度竞争的衡量标准。论文还首次提出了市场竞争程度与市场稳定性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的假说,据此提出了规范我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政策建议。由于目前的条件和本人的水平有限,论文的不足是不可避免的。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零售银行市场上,小企业银行市场又有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小企业信息极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于个人和家庭;另一方面,小企业比家庭更加分散,银行的信息收集与管理更加困难。而在中国,小企业贷款难不仅反映了外部社会信用制度的不健全,而且又与银行的产权制度、内部公司治理和小企业特殊的信息生产技术有关。因此,小企业银行市场常常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鉴于我国小企业银行业务数据和资料的缺失,本文虽对小企业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但分析不够细致和深入。第二,鉴于我国银行零售贷款利率和银行服务收费数据的缺失,没有对我国零售银行市场的价格竞争行为展开讨论。此外,论文虽然对于零售银行市场的过度竞争行为进行了理论界定,分析了过度竞争行为产生的基础,但对于过度竞争行为形成的机理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

袁军[6](2006)在《南京市农业银行营销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金融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内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以其优质的服务、灵活的经营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综合运用战略管理和营销管理理论思想,结合南京农行的自身发展情况,分析其面临的宏观环境,运用波特模型分析其竞争环境,运用关键因素评价法对南京农行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明确其在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南京农行营销战略进行匹配,从而确定了南京农行的营销战略,并制定了相应的营销策略,以实现其战略目标。本文通过对南京农行营销战略的研究,对南京农行的营销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为制定出符合南京农行发展的战略提供有力的依据,并为农行的高层决策者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南京其它银行的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黄洋[7](2006)在《外资银行个人业务在华扩张现状及本土银行的应对策略》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全球着名战略咨询机构麦肯锡的研究预测,未来十年中,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根本性的转型,全行业的利润可望保持10%左右的年增长速度,但是利润来源将发生重大变化:个人银行业务利润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对公银行业务在全行业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将从目前的绝对份额降到一半左右。这描绘出个人银行业务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潜力和无限可能的市场具有光明的前景。 外资银行凭借其经验丰富的个人银行业务全球实践,在中国金融市场彻底放开之前的最后一刻纷纷加足马力积极扩张,为抢滩中国个人银行市场和优质客户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近些年来,本土银行也各自摩拳擦掌,以求最大程度上为充分应对强大外资对手的竞争做好准备。 本文第一章导论包括选题依据、概念界定、研究框架和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以便读者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路径有大致的了解。 第二章介绍个人银行业务和个人银行业务营销的内涵。包括各自在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在此基础上选择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作为外资银行和本土银行的代表,在第三、四两章进行了个案研究和学习,说明了中外银行在中国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同时也充分肯定了近些年来,特别是入世以来,本土银行在个人业务领域积极应战的态度以及所取得的进步。 第五章立足于个人银行业务营销理论的7Ps,分别从产品、价格、服务渠道、促销、人员、有形展示和服务过程七个方面对中外银行在中国的个人业务进行比较,并对中外银行个人业务的营销作一简单的SWOT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各家银行个人业务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发现外资银行在个人业务的诸多方面还享有领先于本土银行的优势。 基于此,本文在最后尝试着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本土银行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有所启发和帮助,这也是本选题研究的初衷。

朱宏华[8](2002)在《农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市场营销理论应用于工商业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它被农业银行所重视只是近两年的事。由于应用时间短暂,因而市场营销观念在农行上下尚没有深入人心,市场营销策略很少或根本没有得到农行的研究和采用。目前农行普遍使用的营销手段落后,加上其它历史等原因,致使农行综合竞争力落后于工、中、建等商业银行。造成农行落后面貌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没有采用先进的业务营销策略,缺乏系统的、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具体业务营销组合策略,没有一个全行性的业务产品营销组合策略指南。鉴于此,本文从农行的业务营销现状着手,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借用当今最先进的市场营销理论,吸收众家之长,系统考察、分析、研究了农行的营销策略,认为农行必须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大力采用市场营销策略,要以传统4P策略为基础,以新4P策略和服务营销3R策略为两翼,以4C策略为扩充的营销组合策略来指导农行业务产品营销,建立营销创新机制,转变观念,只有这样农业银行才能早日走出困境,屹立于世界金融之巅。

农行湖北随州支行课题组[9](2002)在《入世过渡期内农业银行增存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雷新宇[10](2002)在《湖南省农业银行营销战略与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金融业逐步开放,国内银行业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农业银行作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也不可避免地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农行虽然已感到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并认识到了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但仍然处在不知如何营销的迷惘状态,缺乏从整体上把整个银行运作纳入市场营销机制的意识和方法。这其中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营销理念落后和营销体系不健全造成的。本文以湖南省农业银行为实际背景,从农业银行的商业化现状和国内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态势出发,分析了湖南农行进行市场营销的必要性;通过对国外商业银行营销发展阶段和经验的介绍及国内外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比较,揭示了国内商业银行在营销中存在的误区。在此基础上,对湖南农行的总体营销战略和具体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并围绕营销战略和市场定位,对湖南农行的营销制度体系、组织机构体系和营销人员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通过对农行产品、定价、渠道、促销和公共关系等营销组合策略的研究,以期将营销管理理论中具有普遍性的原理与银行商品的特殊属性及湖南农行的现实状况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对湖南农行的市场营销进行规划。为湖南农行建立起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搭建了框架,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二、城市农行入世的应对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农行入世的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目标与思路
        1.2.1 研究的目标
        1.2.2 研究的思路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
        1.4.2 研究的不足
2 文献述评及理论回顾
    2.1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研究概论
        2.1.1 国内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研究概论
        2.1.2 国外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研究概论
    2.2 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研究概论
        2.2.1 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研究概论
        2.2.2 国外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研究概论
    2.3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的研究概论
        2.3.1 国内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的研究概论
        2.3.2 国外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的研究概论
3 宁波农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的理论框架
    3.1 宁波农行国际业务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3.1.1 内涵
        3.1.2 意义
    3.2 宁波农行国际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
        3.2.1 内部影响因素
        3.2.2 外部影响因素
    3.3 宁波农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
        3.3.1 内涵
        3.3.2 意义
    3.4 宁波农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制定的基本原理
        3.4.1 理论内涵
        3.4.2 基本环节与方法
        3.4.3 影响因素
4 国内外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的经验借鉴
    4.1 国内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的典型经验
        4.1.1 基本情况
        4.1.2 案例介绍
    4.2 国外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的典型经验
        4.2.1 基本情况
        4.2.2 案例介绍
    4.3 国内外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4.3.1 借鉴
        4.3.2 启示
5 宁波农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的环境与态势分析
    5.1 宁波农行国际业务发展的环境分析
        5.1.1 政治因素
        5.1.2 经济因素
        5.1.3 社会因素
        5.1.4 技术因素
        5.1.5 环境因素
        5.1.6 法律因素
    5.2 宁波农行国际业务发展的态势分析
        5.2.1 优势分析
        5.2.2 劣势分析
        5.2.3 机会分析
        5.2.4 威胁分析
        5.2.5 SWOT矩阵
6 宁波农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与实施程序
    6.1 宁波农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6.1.1 指导思想
        6.1.2 综合思路
        6.1.3 基本原则
        6.1.4 定位与目标
        6.1.5 重点范畴
    6.2 宁波农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的基本策略
        6.2.1 客户策略
        6.2.2 营销策略
        6.2.3 产品策略
        6.2.4 创新策略
    6.3 宁波农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策
        6.3.1 强化机构建设,合理布局网点
        6.3.2 强化市场拓展,夯实客户基础
        6.3.3 强化业务联动,发展创新型产品
        6.3.4 强化内控管理,完善内控体系
        6.3.5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6.4 宁波农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6.4.1 提高员工认知和执行力
        6.4.2 强化人力资源建设
        6.4.3 内控建设强化,风控能力提升
7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从三国中的东方管理哲学看在华外资银行的应对策略 ——以渣打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外资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1.1.2 外资银行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受到诸多限制
    1.1.3 外资银行的政府、监管、同业关系亟待加强
    1.1.4 渣打(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理论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儒家、道家、兵家思想与东方管理哲学
    2.1.1 儒家的管理思想
    2.1.2 道家的管理思想
    2.1.3 兵家的管理思想
    2.1.4 东方管理哲学
2.2 战略管理的常用工具
2.3 本章小结 3 外资在华银行竞争力分析——以渣打银行为例
3.1 企业简介
    3.1.1 集团简介
    3.1.2 渣打银行在中国
3.2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3.2.1 政治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环境分析
    3.2.4 技术环境分析
3.3 外资银行SWOT分析
    3.3.1 内部优势分析
    3.3.2 内部劣势分析
    3.3.3 外部机遇分析
    3.3.4 外部威胁分析
3.4 识别竞争对手
    3.4.1 竞争格局分析
    3.4.2 竞争重点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渣打(中国)的战略框架
4.1 战略问题总结
4.2 渣打(中国)的战略表述
    4.2.1 战略表述
    4.2.2 渣打(中国)的愿景
    4.2.3 渣打(中国)的公司使命
    4.2.4 渣打(中国)的战略目标
    4.2.5 渣打(中国)的竞争基础
4.3 本章小结 5 三国中的东方管理哲学的体现
5.1 三国简介
5.2 三国中的东方管理哲学
    5.2.1 人道行为——管理哲学
    5.2.2 人才行为——人才管理
    5.2.3 人心行为——管理心理
    5.2.4 人缘行为——管理沟通
    5.2.5 人谋行为——谋略管理
    5.2.6 和谐
5.3 本章小结 6 借鉴三国中的东方哲学,指导渣打策略实施
6.1 明晰东方管理哲学的两大主线
    6.1.1 管理者加强自身修养,体现“仁、威、信、勤”
    6.1.2 领导者努力“悟道、顺道”,实现与时俱进
6.2 以人为本,知人、用人、励人、容人
    6.2.1 识人、知人——人才吸引本土化
    6.2.2 用人、励人——人才运用要到位
6.3 以赏罚为手段,完善激励机制
    6.3.1 、建立全面、有效的激励机制
    6.3.2 注意赏罚分明
6.4 以“缘”为纽带,做好管理沟通
    6.4.1 亲缘
    6.4.2 地缘
    6.4.3 文缘
6.5 运用“谋、筹、术、器”,提高核心竞争力
    6.5.1 谋:把握未来方向,建立战略合作联盟
    6.5.2 筹:化敌为友,差异化竞争
    6.5.3 术:发挥创新优势
    6.5.4 器:用科技武装团队
6.6 “情、理、法”结合,实现权变管理
6.7 渣打(中国)战略实施的三个手段
    6.7.1 本土化
    6.7.2 差异化
    6.7.3 战略联盟
6.8 本章小结 7 结束语
7.1 全文总结
7.2 本文创新点
7.3 本文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3)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商业银行竞争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
    2.1 商业银行竞争行为研究
    2.2 商业银行竞争行为测度
    2.3 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商业银行竞争行为影响的研究
3 中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市场竞争行为研究
    3.1 中国商业银行的现实考察
    3.2 存贷款市场价格竞争行为
    3.3 贷款市场非价格竞争行为
    3.4 存款市场非价格竞争行为
4 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竞争行为研究
    4.1 市场结构
    4.2 价格竞争行为
    4.3 银行产品创新
5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商业银行竞争行为影响的现实考察
    5.1 外资银行进入现状
    5.2 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
6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 PR 模型的静态、动态考察
    6.1 计量经济模型
    6.2 实证结果分析
    6.3 结论
7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商业银行竞争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7.1 计量经济模型
    7.2 实证结果分析
    7.3 结论
8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商业银行存贷款竞争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静态、动态 BL 模型的考察
    8.1 计量经济模型
    8.2 实证结果分析
    8.3 结论
9 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9.1 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后记

(4)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改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3 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3.1 本文的主要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2.1.1 大一统阶段(1949~1978 年)
        2.1.2 专业化阶段(1978~1993 年)
        2.1.3 商业化阶段(1993~2003 年)
        2.1.4 股份化阶段(2003~2009 年)
    2.2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成效评估
        2.2.1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成本
        2.2.2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成效
        2.2.3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
        2.2.4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2.3 股份制改革遗留和产生的主要问题
        2.3.1 战略投资者是双刃剑
        2.3.2 公司治理有待改善
        2.3.3 风险管理亟需重视
        2.3.4 金融监管难度增加
        2.3.5 人力资源管理尚待加强
第3章 深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改革
    3.1 深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势在必行
        3.1.1 问题的根源是产权改革不彻底
        3.1.2 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迫切要求
        3.1.3 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需要
        3.1.4 改善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的根本要求
        3.1.5 挑战外资银行的竞争的迫切需要
    3.2 国内外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研究综述
        3.2.1 产权结构是否影响银行效率?
        3.2.2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
        3.2.3 国家要不要掌握控股权?
        3.2.4 是绝对控股还是相对控股?
        3.2.5 怎样减持银行国有股?
        3.2.6 调整产权结构的步骤
    3.3 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趋势
        3.3.1 世界主要国家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
        3.3.2 世界各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变迁的基本规律
        3.3.3 商业银行产权制度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3.3.4 产权多元化是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4章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改革方向——产权多元化
    4.1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多元化是必然趋势
        4.1.1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多元化的必要性
        4.1.2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多元化的必然性
        4.1.3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多元化的可行性
    4.2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多元化的理论探索
        4.2.1 产权多元化的基本内涵
        4.2.2 产权多元化的目标模式
        4.2.3 产权多元化的实证研究
    4.3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多元化的战略步骤
        4.3.1 中国农业银行加快引资上市
        4.3.2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继续优化产权结构
        4.3.3 构造股权适度集中、国家相对控股的产权结构
第5章 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相关的制度创新
    5.1 坚持宏观管理制度创新
        5.1.1 转变政府职能
        5.1.2 完善市场体系
        5.1.3 加快利率和汇率体制改革
        5.1.4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5.1.5 完善金融监管制度
    5.2 坚持微观治理制度创新
        5.2.1 规范公司治理制度
        5.2.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5.2.3 逐步调整组织结构
        5.2.4 转变经营管理理念
        5.2.5 稳步推进混业经营
    5.3 深化民主法制制度改革
        5.3.1 政治民主化
        5.3.2 国家法治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5)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0.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的意义
0.2 国内外有关研究综述
    0.2.1 产业组织理论框架中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研究
    0.2.2 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条件和影响研究
    0.2.3 信息不对称对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影响研究
    0.2.4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研究
0.3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0.3.1 研究方法
    0.3.2 论文的结构
0.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 零售银行市场竞争条件的理论分析
1.1 关于零售银行市场概念的界定
1.2 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
    1.2.1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的信息生产优势
    1.2.2 信息不对称作为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
1.3 零售银行市场的供求条件
    1.3.1 零售银行市场的供给条件
    1.3.2 零售银行市场的需求条件
1.4 零售银行客户的转换成本
    1.4.1 零售银行客户转换成本产生的原因与类型
    1.4.2 转换成本对零售银行客户行为的影响
    1.4.3 零售银行客户转换成本的差异 2. 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理论分析
2.1 零售银行信息生产技术的竞争
    2.1.1 信息生产技术的类型与模型的假设条件
    2.1.2 信息生产技术与银行的利润函数
    2.1.3 零售银行信息生产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2.2 零售银行客户关系与客户资源的竞争
    2.2.1 模型的假设与理论阐述
    2.2.2 零售银行客户关系与客户资源的竞争
    2.2.3 进一步的推导
2.3 零售银行产品质量竞争
    2.3.1 零售银行产品质量竞争的效应
    2.3.2 零售银行产品质量分析
    2.3.3 零售银行产品质量竞争的理论模型 3. 零售银行市场并购行为的理论分析
3.1 有关银行并购行为的研究
    3.1.1 有关银行并购行为的理论研究
    3.1.2 银行的“并购悖论”及解析
3.2 零售银行市场的进入壁垒与扩张壁垒
    3.2.1 关于进入壁垒概念的争论与思考
    3.2.2 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
    3.2.2 零售银行客户资源劣势
    3.2.3 绝对成本劣势
    3.2.5 零售银行市场的扩张壁垒
3.3 银行并购:零售银行市场进入与市场扩张的重要手段
    3.3.1 零售银行市场的进入与扩张方式
    3.3.2 银行并购:零售银行市场进入与市场扩张的重要手段
    3.3.3 进入壁垒、银行并购与零售银行市场竞争 4.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发展与市场竞争条件
4.1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的判断
    4.1.1 零售银行市场形成与发展阶段的判断标准
    4.1.2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形成与发展阶段的判断
4.2 转轨时期的社会信用制度环境与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
    4.2.1 制度及其作用
    4.2.2 社会信用制度及经济转轨时期的制度“真空”
    4.2.3 经济转轨时期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基本条件的特殊性
4.3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供给条件与特征
4.4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需求条件——基于个人银行客户转换成本的实证分析
    4.4.1 我国银行与个人客户的关系特征
    4.4.2 转换成本的分类与量化
    4.4.3 转换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4.4.4 结论:中外个人银行客户转换成本的对比 5.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及特点
5.1 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竞争
    5.1.1 竞争行为:从过度谨慎到过度冒险的变化
    5.1.2 评价:竞争行为的特点
5.2 小企业贷款市场的竞争
    5.2.1 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与贷款成本
    5.2.2 大银行的贷款行为
    5.2.3 小银行的贷款行为
5.3 零售银行营业网点规模的竞争
    5.3.1 竞争行为:零售银行营业网点规模的扩张与收缩
    5.3.2 零售银行营业网点规模的竞争效率
    5.3.3 评价:零售银行营业网点规模、市场份额与当前的密度
5.4 银行卡市场竞争
    5.4.1 竞争行为:数量、功能与客户资源
    5.4.2 评价:无序竞争及表现
    5.4.3 借记卡定价行为 6. 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零售银行行为研究
6 1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对外开放与市场发展潜力
    6.1.1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对外开放
    6.1.2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发展潜力
6.2 外资银行的进入壁垒
    6.2.1 法律性进入壁垒
    6.2.2 经济性进入壁垒
6.3 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行为:动机与优劣势
    6.3.1 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的动机——克服进入壁垒
    6.3.2 入股中资银行与成立法人银行:外资银行的优劣势及对比 7. 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效率与稳定
7.1 零售银行市场竞争与垄断的经济效率
    7.1.1 银行效率的衡量标准
    7.1.2 信贷配给与信息垄断的经济效率
7.2 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与稳定
    7.2.1 有关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竞争程度与市场稳定关系的研究
    7.2.2 零售银行市场竞争与稳定之间的“倒U 型”关系
7.3 规范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思路与建议
    7.3.1 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进一步分析
    7.3.2 规范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竞争行为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我国个人银行客户行为问卷调查表 附录2 2004-2007 年部分银行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致谢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6)南京市农业银行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1.2.2 市场营销理论概述
        1.2.3 营销战略理论概述
        1.2.4 银行营销
    1.3 写作思路
        1.3.1 论文写作思路
        1.3.2 论文写作方法
        1.3.3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南京农行营销环境分析
    2.1 中国银行业发展概况
        2.1.1 银行营销在中国的发展
        2.1.2 我国银行业的基本竞争格局
    2.2 南京农行营销的宏观环境分析
        2.2.1 政治法律环境
        2.2.2 经济环境
        2.2.3 社会文化环境
        2.2.4 技术环境
    2.3 南京银行业竞争分析
        2.3.1 银行同业间的竞争
        2.3.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2.3.3 银行产品的替代性
        2.3.4 资金提供者的议价能力
        2.3.5 资金需求者的议价能力
    2.4 外部因素综合评价
第三章 南京农行的内部条件分析
    3.1 南京农行发展概况
        3.1.1 中国农业银行简介
        3.1.2 南京农行简介
    3.2 南京农行内部条件分析
        3.2.1 市场营销
        3.2.2 经营管理
        3.2.3 人力资源
    3.3 内部因素综合评价
第四章 南京农行营销战略选择
    4.1 SWOT 分析
        4.1.1 南京农行的优势
        4.1.2 南京农行的劣势
        4.1.3 南京农行面临的机会
        4.1.4 南京农行面临的威胁
        4.1.5 南京农行的SWOT 匹配分析
    4.2 南京农行营销战略构建
        4.2.1 市场定位
        4.2.2 战略选择
        4.2.3 具体指标
第五章 南京农行营销对策研究
    5.1 产品策略
        5.1.1 加快产品创新,优化产品结构
        5.1.2 积极发展银行卡业务,提高银行卡业务质量
        5.1.3 实施“理财”工程,争抢个人高端客户
    5.2 定价策略
        5.2.1 实行差异化定价策略,突出层次性
        5.2.2 银行卡产品定价策略
        5.2.3 个人理财产品定价策略
    5.3 促销策略
        5.3.1 人员推销
        5.3.2 广告
    5.4 渠道策略
        5.4.1 优化网点布局,提升网点功能
        5.4.2 虚实网点互补,加强渠道管理
        5.4.3 个人理财产品的渠道策略
    5.5 客户经理制策略
        5.5.1 客户经理制
        5.5.2 客户经理的选拔与培训
        5.5.3 客户经理的绩效考评和激励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外资银行个人业务在华扩张现状及本土银行的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依据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框架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及不足 第二章 个人银行业务及个人银行业务的营销
一、个人银行业务
    (一) 个人银行业务的内涵及特点
    (二) 发达国家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三) 我国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二、个人银行业务的营销
    (一) 服务营销的含义
    (二) 银行营销的发展历程
    (三) 银行营销的基本特征
    (四) 银行营销在我国的发展 第三章 外资银行个人业务在华的扩张
一、外资银行个人业务在华扩张的背景和概况
二、花旗银行个人业务在华发展现状
    (一) 花旗银行概况
    (二) 个人银行服务
    (三) 服务渠道
    (四) 战略同盟
三、汇丰银行个人业务在华发展现状
    (一) 汇丰银行概况
    (二) 个人银行服务
    (三) 服务渠道
    (四) 战略同盟 第四章 本土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现状
一、 本土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发展的应对及特点
    (一) 本土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应对措施
    (二) 本土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特点
二、中国工商银行个人业务发展现状
    (一) 中国工商银行概况
    (二) 个人银行服务
    (三) 服务渠道
三、招商银行个人业务发展现状
    (一) 招商银行概况
    (二) 个人银行服务
    (三) 服务渠道 第五章 中外银行个人业务的比较
一、中外银行个人业务的比较
    (一) 产品(Product)
    (二) 价格(Price)
    (三) 服务渠道(Place)
    (四) 促销(Promotion)
    (五) 人员(People)
    (六) 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
    (七) 服务过程(Process)
二、中外银行个人业务营销的SWOT分析
三、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个人业务大举扩张的建议
    (一) 加强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
    (二) 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
    (三) 合适的客户及市场细分
    (四) 加快传统渠道的优化以及新兴电子渠道的建立 参考文献 致谢

(8)农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市场营销策略有关理论综述
        1.2.1 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简史
        1.2.2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
        1.2.3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
        1.2.4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理论综述
    1.3 论文研究基本思路
2 农行业务营销状况分析
    2.1 农行现有业务产品种类概述
        2.1.1 银行产品的定义
        2.1.2 农行现有业务产品种类
    2.2 农行现有业务市场分布
    2.3 农行业务营销现状
        2.3.1 农行营销观念的演变
        2.3.2 农行现行营销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
        2.3.3 目前农行业务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2.4 农行业务营销的基本内容
        2.4.1 营销与银行营销
        2.4.2 农行业务营销的基本内容
    2.5 农行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2.5.1 机会分析
        2.5.2 威胁分析
    2.6 农行客户购买行为分析
        2.6.1 农行客户的类型
        2.6.2 农行客户购买行为模式
        2.6.3 农行客户的购买决策过程
3 农行业务目标市场定位策略
    3.1 农行业务市场细分
        3.1.1 个人客户市场细分
        3.1.2 公司客户市场细分
    3.2 农行目标市场选择
    3.3 农行市场定位
4 农行营销组合策略
    4.1 传统4P策略在农行应用
        4.1.1 产品策略
        4.1.2 定价策略
        4.1.3 分销渠道策略
        4.1.4 促销策略
    4.2 8P要素组合策略
        4.2.1 农行的有形展示与农行形象
        4.2.2 农行的过程管理
        4.2.3 人员或人事策略
        4.2.4 政治权力策略应用
    4.3 服务营销的3RS策略组合
    4.4 4C策略在农行的应用
        4.4.1 4C营销要素
        4.4.2 4C要素创新
    4.5 农行营销组合策略选择
5 农行主要业务产品的营销策略
    5.1 存款业务市场营销策略
        5.1.1 存款客户市场细分
        5.1.2 存款营销技巧
    5.2 贷款业务市场营销策略
        5.2.1 农行信贷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5.2.2 零售信贷业务产品营销
        5.2.3 公司业务产品营销
    5.3 结算等中间业务市场营销策略
    5.4 银行卡市场营销策略
        5.4.1 持卡人市场分析
        5.4.2 银行卡市场营销策略
        5.4.3 增加金穗卡的优势及竞争力
6 农行业务服务营销
    6.1 农行服务营销理念
        6.1.1 关系营销理念
        6.1.2 客户满意理念
        6.1.3 超值服务理念
    6.2 农行服务质量管理
        6.2.1 服务质量的内容
        6.2.2 服务质量的制定
        6.2.3 服务质量差距的管理
7 结论
    7.1 论文主要观点
    7.2 论文主要创新探索
致谢
参考文献表

(10)湖南省农业银行营销战略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农业银行开展营销的必要性分析
    1. 1 农业银行经营特点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1. 2 “入世”后外资银行对本土银行的冲击
    1. 3 国内金融机构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第二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营销发展状况比较
    2. 1 国外商业银行营销发展阶段及经验
    2. 2 国内商业银行营销发展阶段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湖南省农业银行营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 1 湖南省农业银行基本情况
    3. 2 湖南省农业银行营销现状
第四章 湖南省农业银行的营销战略与策略
    4. 1 湖南省农业银行的总体营销战略
    4. 2 营销战略体系的设计
    4. 3 湖南省农业银行的营销策略组合
    4. 4 执行和控制营销计划
结 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四、城市农行入世的应对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许霞宇. 宁波大学, 2015(03)
  • [2]从三国中的东方管理哲学看在华外资银行的应对策略 ——以渣打银行为例[D]. 夏奕奕. 复旦大学, 2012(07)
  • [3]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商业银行竞争行为的影响研究[D]. 宋慧英. 暨南大学, 2012(10)
  • [4]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改革问题研究[D]. 孔伟艳. 中共中央党校, 2010(10)
  • [5]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行为研究[D]. 粟勤. 西南财经大学, 2008(11)
  • [6]南京市农业银行营销战略研究[D]. 袁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01)
  • [7]外资银行个人业务在华扩张现状及本土银行的应对策略[D]. 黄洋.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2)
  • [8]农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朱宏华. 南京理工大学, 2002(01)
  • [9]入世过渡期内农业银行增存策略[J]. 农行湖北随州支行课题组. 农金纵横, 2002(05)
  • [10]湖南省农业银行营销战略与策略研究[D]. 雷新宇. 湖南大学, 2002(02)

标签:;  ;  ;  ;  ;  

城市农业银行加入WTO的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