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诊断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诊断

一、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岗[1](2022)在《超声检查联合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超声检查联合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平顶山市平煤总医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癌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及CT诊断,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中的检出结果、两种方式单项及联合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及单项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10例疑似患者中有80例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其中乳头状癌58例,滤泡癌12例,髓样癌4例,未分化癌6例。CT诊断在乳头状癌的诊断检出率高于超声检查(P<0.05)。两种方式对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疑似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后,确诊为阳性80例,阴性30例。经超声检查为阳性62例,阴性48例,其中仅有53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CT检查为阳性74例,阴性36例,其中仅有62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联合检查为阳性78例,阴性32例,其中仅有75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联合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超声检查与CT诊断的单项检查(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行超声联合CT检查的诊断效能较单项检查更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林家乐,黄彬鸿,龙光峰,任泳基,崔志伟,陈佩雯[2](2022)在《对比分析病理诊断与多层螺旋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影像表现特点与病灶检出情况》文中指出目的:对比分析病理诊断与多层螺旋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影像表现特点与病灶检出情况。方法:摘选2018年7月—2020年8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接收高疑的7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多层螺旋CT诊断后,再行手术病理诊断,分析CT诊断的准确率、影像学特征以及病灶检出情况。结果:74例患者经病理诊断72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诊断准确率为100.00%,经CT诊断出69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准确率为95.83%,C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3 0,P>0.05)。其中以单发病灶检出率最高,CT检出50.72%与病理诊断检出5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3 8,P>0.05)。CT诊断检出左叶病灶和右叶病灶与病理诊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6 9,P>0.05)。病灶类型方面,CT诊断以囊实结检出率53.62%与病理诊断的51.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0 5,P>0.05)。CT检查病灶内部点状钙化检出率39.13%与病理诊断的4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 4,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用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操作简单、无创,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冀春亮,陈正光[3](2021)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中医证候要素与CT平扫特征及灌注参数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双源CT平扫及灌注成像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92例,依据中医证型进行分组,总结不同证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平扫特征,分析灌注成像参数。纳入健康志愿者25例作为正常组,比较结节性甲状腺肿与正常组,以及各中医证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92例中,气滞组31例,痰凝组25例,血瘀组16例,阴虚组20例。气滞组多为单发结节,边界清楚;痰凝组多为多发结节,边界一般欠清楚,常有多发钙化灶;血瘀组多边界清楚,病变组织内常有点状钙化;阴虚组多发性结节多见。血瘀组的血流量、血容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滞组的PS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双源CT平扫及灌注成像可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可参考的客观指标。

刘进言,李新辉,邓豪余[4](2021)在《99mTc-MIBI SPECT/CT在甲状旁腺病灶与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病灶需手术切除,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99mTc-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在甲状旁腺病灶定位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而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摄取99mTc-MIBI较高,与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病灶难以鉴别。本研究旨在探讨99mTc-MIBI SPECT/CT在甲状旁腺病灶与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99mTc-MIBI SPECT/CT拟诊为甲状旁腺病灶的68例患者,共计81个病灶。根据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结果将病灶分为甲状旁腺病灶组(69个)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12个)。测量所有病灶的放射性计数最大值(target maximum radioactivity count,Tmax),以主动脉弓平均放射性计数作为本底放射性计数平均值(background mean radioactivity count,Bmean),并计算二者的比值(Tmax/Bmean),比较2组间Tmax/Bmean的差异;测量病灶CT密度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比较2组间各CT密度值的差异;绘制甲状旁腺病灶患者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CT密度值的诊断效能。结果:甲状旁腺病灶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灶99mTc-MIBI放射性摄取明显浓聚;2种病灶的CT密度值均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2种病灶与甲状腺的分界均可表现为清晰或模糊2种情况。2组Tmax/Bmean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2组CT密度最小值、平均值及最大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密度最大值的诊断效能最优,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94(P<0.001),其阈值为91 HU,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4.2%。结论:病灶99mTc-MIBI放射性摄取程度对甲状旁腺病灶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价值有限,病灶CT密度最大值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夏晓娜,黄召弟,任庆国,刘枫,邓贺,任国荣,段建东,王韶玉[5](2021)在《CT双期增强扫描对182枚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CT双期增强扫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75例182枚甲状腺结节CT资料,其中良性结节60例,恶性结节122例。观察结节形态、密度、位置、ΔCT值(甲状腺与结节的CT差值)及强化方式在良恶性结节中的分布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检验,比较两组阳性CT征象对良恶性结节预测价值的OR值、预测概率曲线下面积。结果影像学显示形态(χ2=50.661,P<0.001)、密度(χ2=60.042,P<0.001)、位置(χ2=48.916,P<0.001)、ΔCT值(χ2=45.647,P<0.001)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分布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方式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6,P=0.434)。4种阳性征象联合预测概率曲线下面积值为0.899,当预测概率为0.711时,约登指数最大,此时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是0.869和0.783。结论 CT双期增强扫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多种CT征象联合可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预测价值。

张凤艳[6](2021)在《能谱CT定量分析及影像组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甲状腺乳头状癌CT诊断的多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多种CT征象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且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2人,共101枚甲状腺结节,包括49枚甲状腺乳头状癌、52枚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在所有结节中分析并记录以下8种CT表现,包括结节位置、大小、形态、微小钙化、囊性改变、不规则低密度环征、边缘缺损征及增强后病变模糊征。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的独立危险因素征象,并计算单征象及多征象联合在PTC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及似然比。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微小钙化、不规则低密度环征、边缘缺损征、增强后病变模糊征四种CT征象在PTC与NG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不规则低密度环征、边缘缺损征及增强后病变模糊征均与PTC有关,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27.374(95%CI 5.871127.636)、28.587(95%CI4.139197.460)和4.315(95%CI 0.85821.694)。单一CT征象来判断PTC灵敏度最高的是不规则低密度环征,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及似然比分别为87.8%,92.3%,90%,0.80,11.4。特异度最高的为边缘缺损征,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及似然比分别为75.5%,96.2%,86.1%,0.72,19.9。通过三种征象联合模型对PTC进行判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及似然比分别为87.8%,94.2%,91.1%,0.82,15.1。结论:不规则低密度环征、边缘缺损征及增强后病变模糊征在PTC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多种征象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PTC诊断的准确性。第二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和CT检查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性评价超声、CT及其联合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检索Medline(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使用超声和CT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研究。主要结果为基于颈水平或基于患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比值比(diagnostic odds ratios,DORs)。次要结果是基于中央区和外侧区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DORs。结果:14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包括6167例患者,11601枚颈部淋巴结。基于颈水平分析,得出超声检查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是0.35(95%CI 0.34-0.37),0.95(95%CI 0.94-0.95),13.94(95%CI 9.34-20.82),CT检查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是0.46(95%CI 0.44-0.47),0.88(95%CI 0.87-0.89),7.24(95%CI 5.46-9.62),超声和CT联合检查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为0.51(95%CI 0.49-0.52),0.85(95%CI 0.84-0.86),6.01(95%CI 3.84-9.40)。基于患者的分析中得到的超声检查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是0.41(95%CI 0.36-0.46),0.92(95%CI 0.89-0.94),7.56(95%CI 4.08-14.01),CT检查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DORs分别是0.49(95%CI 0.44-0.54),0.91(95%CI 0.89-0.94),9.40(95%CI 5.79-15.27),超声和CT联合检查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为0.64(95%CI 0.57-0.71),0.83(95%CI 0.77-0.88),8.59(95%CI 5.37-13.76)。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术前CT在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起到了对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作用,尤其是外侧区和基于患者的分析。CT和超声检查都可以作为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有效影像技术。第三部分光谱CT定量参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目的:评价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与常规CT形态学参数术前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术前行颈部光谱双能量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为PTC者,根据淋巴结选取标准,选取相应颈水平轴位短径>5mm的淋巴结。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将其分为三组,其中34例PTC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95枚(组1),非转移淋巴结55枚(组2)。16例PTC病理证实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63枚(组3)。另选取甲状腺良性病变15例作为良性增生组,淋巴结73枚(组4)。分析各组淋巴结常规CT形态学特点并比较平扫、动脉期、静脉期PTC转移、非转移性淋巴结及良性病变淋巴结的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及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值(Z-effective normalized,Zeff-N)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得出转移淋巴结NIC、λHU及Zeff-N值临界值及其诊断效能,并与形态学参数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1、PTC中转移淋巴结动脉期和静脉期测得的光谱曲线斜率(λHU)、标准化碘浓度(NIC)和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Zeff-N)均明显高于非转移淋巴结。2、检测转移淋巴结的最佳参数为动脉期λHU和动脉期NIC,当动脉期λHU>2.945时,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0.811,0.906,0.875,0.855,0.717;当动脉期NIC>0.215时,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0.642,0.966,0.939,0.769,0.608。与形态学分析相比,动脉期λHU具有较高的灵敏度(0.811 vs.0.789),动脉期NIC具有明显增高的特异性(0.966 vs.0.521)。结论:光谱成像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第四部分CT影像组学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应用研究目的:评价影像组学特征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性能;探讨结合影像组学、CT主观诊断及临床危险因素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PTC的患者147例纳入本研究,所有PTC均为单发病灶,按7:3的比例随机分组(训练队列:n=103例;验证队列:n=44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腺瘤(Thyroid adenoma,TA)、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等临床资料。依据手术病理分为淋巴结(Lymph Node,LN)转移组和未转移组。2、由三名分别从事头颈影像诊断3年、7年及15年的医师根据CT征象独立评估PTC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有转移,可疑转移和无转移三类。3、应用ITK-SNAP软件手动逐层勾画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的PTC癌灶感兴趣区域(ROI),提取基于高通量、多层次的影像组学特征(包括一阶强度特征、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和高维小波特征,各期851个组学特征,每例病人共计2553个组学特征)。通过采用上采样,Z-score和均数标准化及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对特征数据进行预处理。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筛选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多元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方法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CT主观诊断模型及联合模型,比较各模型的诊断效能。4、结合影像组学特征、CT主观诊断及临床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列线图(Nomogram)。采用校正曲线评估诺模图。采用决策曲线比较各预测模型在临床诊断中的预期受益。结果:1、一般资料及病灶特征:年龄、部位、包膜侵犯、前后径、左右径、纵横比、CT诊断1(15年经验医师)及CT诊断2(7年经验医师)在PTC患者LN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520、7.554、15.650、18.693、15.506、13.924、30.093、11.552,P均<0.05)。采用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特征构建3种临床模型。2、影像组学模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预测性能良好(训练和验证队列,P<0.01)。在验证组中,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和三期组合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医师的主观诊断(AUC,0.788,0.788,0.783,0.792vs.0.765)。组学与临床联合模型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优于医师主观诊断及其他临床模型(AUC,0.848 vs.0.765,0.735,0.71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CT诊断1、年龄、前后径、纵横比是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优势比分别为1.455、-1.301、2.544、1.456,P均<0.01),由此构建临床列线图。4、预测模型示:在临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中添加影像组学特征后提高了训练组中的预测效能(AUC由0.857提高至0.907);在验证组中得到了证实(AUC由0.783提高至0.835)。两个队列中校正曲线与标准曲线比较吻合。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联合模型在预测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方面提供了最大的诊断收益。结论:影像组学与临床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放射科医师;在临床列线图中添加了影像组学特征提高了PTC患者颈部LN转移的术前预测效能,CT影像组学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提供了潜在无创的技术方法。

巫景潜,蒋泽波,巫雁丹,林洁,谢秀娟[7](2021)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采用超声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超声诊断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甲状腺疾病筛查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80例,诊断时间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先后对患者进行CT检查与超声诊断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对比CT检查与超声诊断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同时对比良性结节、恶性结节超声诊断结果。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4.69%、94.29%、95.35%,相比CT检查的82.30%、82.86%、81.40%差异显着,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形态有毛刺、混合回声、钙化概率分别为82.86%、74.29%、77.14%,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的44.19%、25.58%、23.2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血流特征2级、3级概率分别是65.71%、17.14%,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的20.93%、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临床诊断中,应用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相比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都有明显优势。超声诊断可以通过对比结节形态有无毛刺、低回声、微钙化,以及观察结节血流情况判断结节良恶性,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有准确参考意义,值得应用。

胡道锋[8](2021)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CT特征的比较》文中认为目的:对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肿的CT特征进行分析,明确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疾病类型,将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设为对照组,甲状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都通过手术病理确诊,并接受CT增强扫描和平扫,比较分析CT特征差异。结果:两组患者CT强化值和平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甲状腺边缘中断征和病灶数目以及细颗粒状钙化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同时在流体形态和结节边缘情况以及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密度等方面也具有显着差异,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表现特征具有显着差异,CT检查具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有助于患者的后续治疗。

吴寒[9](2021)在《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结节的钙化特点及结节钙化对细针穿刺诊断价值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结节的钙化特点,探讨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对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及穿刺标本BRAFV600E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2020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并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531例,以术后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结节类型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间患者的钙化发生率及类型分布、临床资料及超声特点;分析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的患者662例,应用液基法处理细针穿刺标本,专职的细胞病理学医生依据Beshesda系统做出病理诊断,探讨结节伴钙化对UG-FNAC诊断价值的影响;选择行UG-FNAC标本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患者297例,野生型诊断为良性,突变型诊断为恶性,比较不同类型结节伴钙化的BRAFV600E基因突变发生率,探讨其对UG-FNAC联合BRAFV600E基因突变诊断价值的影响。结果:(1)2531例结节中,良性1651例,恶性880例,其中704例伴有钙化,多为微小钙化类型;(2)良性结节钙化率为14.11%,恶性结节钙化率为53.52%,钙化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乳头状癌>髓样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癌>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伴有钙化的结节恶性率较高,最多见于乳头状癌;(3)伴钙化的良性结节组年龄及病程高于无钙化组;性别、TSH、FT3,FT4、TPOAb、TGAb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超声特点方面,伴钙化的良性结节组边缘清晰度及血流分布特点与无钙化之间有区别,但回声分布、形态特点之间无统计学差异;(4)伴钙化的恶性结节组年龄、病程低于无钙化组,但TSH水平较高;性别、FT3,FT4、TPOAb、TGAb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超声特点方面,伴钙化的恶性结节组形态特点及血流分布与无钙化组之间有区别,但回声分布、边缘清晰度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4)对892例伴钙化结节行UG-FNAC后发现,伴微小钙化的结节行UG-FNA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1%,94.1%,伴粗大钙化的结节行UG-FNA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3%,97.6%,伴周围钙化的结节行UG-FNA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3%,96.1%,无钙化的结节行UG-FNA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0%,96.4%。ROC曲线下面积由高到低依次为:无钙化组>微小钙化组>粗大钙化组>周围钙化组(P<0.05);(5)对262例伴钙化结节行UG-FNAC联合BRAFV600E技术基因检测后发现,伴微小钙化的结节行UG-FNAC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7%,96.7%,伴粗大钙化的结节行UG-FNAC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97.8%,伴周围钙化的结节行UG-FNAC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97.4%,无钙化的结节行UG-FNAC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灵敏度为93.1%,97.7%。ROC曲线下面积由高到低依次为:无钙化组>微小钙化组>粗大钙化组>周围钙化组(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良恶性结节均可以发生钙化,且均以微小钙化最为常见,但恶性结节的钙化发生率显着高于良性结节;良性结节患者,伴有钙化结节的高龄、病程要高于无钙化组,伴钙化恶性结节患者的年龄、病程低于无钙化组,但TSH高于无钙化组;伴有微小钙化不影响UG-FNAC及UG-FNAC联合BRAFV600E的诊断价值,伴有粗大钙化降低UG-FNAC的诊断价值,但通过UG-FNAC联合BRAFV600E可以改善此类结节的诊断价值,伴周围钙化降低UG-FNAC及UG-FNAC联合BRAFV600E的诊断价值,提示对于此类结节临床工作者需要结合其他方法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张春良[10](2021)在《C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和对比CT在鉴别和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217例及甲状腺癌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对象均自2015年5月—2020年4月进行诊疗,予以全部患者CT检测,分析和对比两组CT征象及CT平扫与强化值。结果病灶数目甲状腺癌组单发56例(74.67%),多发19例(25.33%),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单发91例(41.94%),多发126例(58.06%);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癌组有31例(41.33%),无44例(58.67%),结节性甲状腺肿组有54例(24.88%),无163例(75.12%);钙化甲状腺癌组有40例(53.33%),无35例(46.67%)、结节性甲状腺肿组有29例(13.36%),无188例(86.64%);两组密度均匀性、包膜完整度、有无平扫晕环征等CT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3、21.102、4.029,P<0.05)。甲状腺癌组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CT平扫值与强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鉴别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两种病症CT征象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检查联合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结果比较
    2.2 两种检查方式单项及联合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检出结果
    2.3 两种检查方式单项及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分析
3 讨论

(2)对比分析病理诊断与多层螺旋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影像表现特点与病灶检出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指标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T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
    2.2 CT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病灶检出情况
    2.3 CT诊断影像学特征
3 讨论

(3)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中医证候要素与CT平扫特征及灌注参数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1.3 图像分析
    1.4 中医证候要素分组诊断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证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表现比较(表1)
    2.2 各组间灌注参数比较(表2~5)
3 讨论
    3.1 结节性甲状腺肿CT表现与证候要素相关性分析
    3.2 结节性甲状腺肿CT灌注参数与证候要素相关性分析

(4)99mTc-MIBI SPECT/CT在甲状旁腺病灶与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主要药品与设备
    1.3 方法
        1.3.1 SPECT/CT图像采集
        1.3.2 SPECT/CT定量分析
        1.3.2. 1 病灶99mTc-MIBI摄取比值的定量分析
        1.3.2. 2 病灶CT密度的定量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SPECT/CT图像
    2.2 SPECT/CT放射性摄取比值
    2.3 CT密度值
    2.4 ROC曲线分析
3 讨论

(5)CT双期增强扫描对182枚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1.2.2 图像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基本资料
    2.2 两组各种CT征象单因素分析比较
    2.3 两组各种CT征象多因素分析比较
    2.4 两组各种CT征象联合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预测价值
3 讨 论

(6)能谱CT定量分析及影像组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 CT 诊断的多因素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图像分析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及病灶特征
        2.2 影像学特征及单因素分析
        2.3 影像学特征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3 讨论
        3.1 概述
        3.2 边缘缺损征病理基础及影像表现
        3.3 增强后模糊征病理基础及影像表现
        3.4 低密度环征病理基础及影像表现
        3.5 不足之处及展望
    4 结论
第二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和CT检查的Meta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结局指标
        1.4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特点
        2.2 超声和CT在颈水平分析中诊断的准确性
        2.3 超声和CT在基于患者的分析中诊断的准确性
    3 讨论
        3.1 主要结果及意义
        3.2 优势及不足之处
    4 结论
第三部分 光谱CT定量参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淋巴结的选取及分组
        1.3 CT扫描参数
        1.4 图像分析与处理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及病灶特征
        2.2 良恶性淋巴结CT形态学比较
        2.3 良恶性淋巴结CT形态学诊断效能
        2.4 良性淋巴结各组间能谱定量参数比较
        2.5 良恶性淋巴结能谱定量参数比较
        2.6 PTC中良恶性淋巴结能谱定量参数诊断性能
        2.7 CT形态学及能谱定量参数诊断性能比较
    3 讨论
        3.1 能谱CT的发展及光谱CT优势
        3.2 CT形态学诊断性能分析
        3.3 光谱CT能谱曲线诊断性能分析
        3.4 光谱CT碘浓度诊断性能分析
        3.5 光谱CT有效原子序数值诊断性能分析
        3.6 光谱CT各参数在良性淋巴结中的比较及分析
        3.7 不足之处
    4 结论
第四部分 CT影像组学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应用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CT扫描参数
        1.3 原发灶一般形态学特征
        1.4 CT征象对LN转移的判断
        1.5 感兴趣区病灶分割及特征提取
        1.6 特征筛选降维
        1.7 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1.8 统计分析
        1.9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及病灶特征
        2.2 临床模型构建
        2.3 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
        2.4 临床模型、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比较
        2.5 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性能的可视化
    3 讨论
        3.1 影像组学概述
        3.2 影像组学在甲状腺肿瘤应用中的流程
        3.3 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分析
        3.4 影像组学模型性能的可视化
        3.5 不足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T 影像学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采用超声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诊断准确率比较
    2.2 良、恶性结节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2.3 良恶性结节超声检查血流特征比较
3 讨论

(8)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CT特征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CT特征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CT平扫值和强化值情况比较
3 讨论

(9)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结节的钙化特点及结节钙化对细针穿刺诊断价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及试剂
    2.3 检查方法
        2.3.1 甲状腺超声检查
        2.3.2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2.3.3 细胞学标本处理流程
        2.3.4 Bethesda系统
        2.3.5 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
        2.3.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及其钙化特点
    3.2 不同组别间临床资料及超声特征分析
    3.3 不同类型钙化的穿刺结果及术后病理类型分布
    3.4 结节伴不同类型钙化对甲状腺UG-FNAC诊断价值的影响
    3.5 结节伴不同类型钙化对甲状腺UG-FNAC联合BRAF~(V600E)基因突变诊断价值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的诊治进展
    1 不同检查方法对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的诊断价值
        1.1 甲状腺超声对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的诊断价值
        1.2 超声造影对伴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
        1.3 甲状腺弹性超声成像对伴有钙化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1.4 甲状腺CT对伴有钙化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1.5 细针穿刺对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的诊断价值
        1.6 分子标志物对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的诊断价值
    2 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的可能机制及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
        2.1 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的可能机制
        2.2 不同类型钙化与病理的相关性
    3 小结
    References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C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CT征象比较
    2.2 两组患者CT平扫及强化值比较
3 讨论

四、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检查联合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价值分析[J]. 李志岗. 中国医学工程, 2022(02)
  • [2]对比分析病理诊断与多层螺旋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影像表现特点与病灶检出情况[J]. 林家乐,黄彬鸿,龙光峰,任泳基,崔志伟,陈佩雯. 黑龙江医学, 2022(01)
  • [3]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中医证候要素与CT平扫特征及灌注参数的相关性研究[J]. 冀春亮,陈正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1(06)
  • [4]99mTc-MIBI SPECT/CT在甲状旁腺病灶与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刘进言,李新辉,邓豪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9)
  • [5]CT双期增强扫描对182枚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J]. 夏晓娜,黄召弟,任庆国,刘枫,邓贺,任国荣,段建东,王韶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7)
  • [6]能谱CT定量分析及影像组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的应用研究[D]. 张凤艳.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7]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采用超声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J]. 巫景潜,蒋泽波,巫雁丹,林洁,谢秀娟.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1(05)
  • [8]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CT特征的比较[J]. 胡道锋. 名医, 2021(10)
  • [9]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结节的钙化特点及结节钙化对细针穿刺诊断价值的影响[D]. 吴寒. 扬州大学, 2021(08)
  • [10]C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张春良. 系统医学, 2021(07)

标签:;  ;  ;  ;  ;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