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氨苄青霉素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外用氨苄青霉素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一、局部使用氨苄青霉素预防手术切口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刘婷[1](2020)在《转录因子FoxO3a在慢性创面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再上皮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作为环境保护屏障,承担着感觉、吸收、分泌、排泄和保护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因此,皮肤完整性一经破损就需要立刻修复以恢复其功能。而基于烧伤、烫伤、血管病变引发的皮肤溃疡、压疮、糖尿病溃疡足等由于内、外在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大面积皮肤完整性缺损,创面发生病理性炎症反应,不能通过正常的修复程序实现愈合,进而导致愈合缓慢或不愈,引起患者严重伤残或死亡,同时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而,寻找针对慢性创面的诊断和治疗靶点,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创面修复涉及一系列复杂的事件,包括炎症、角质细胞迁移、增殖、肉芽组织形成和基质重塑等诸多生理过程,这些事件与转录因子(愈合过程中的关键分子)、效应基因及其蛋白质产物(包括细胞因子IL-1,IL-6)、生长因子(TGF、EGF、KGF、PDGF、FGF)、蛋白水解酶及其抑制剂(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TIMPS)和细胞外基质成分(胶原,透明质酸)等密切相关。尽管在过去的几年中,一些效应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已经被鉴定出来,但对皮肤创面愈合过程的转录调控的了解却少之又少。转录因子是创伤反应中微调基因表达的关键分子,通过促进或抑制下游靶基因转录,进而调控创面边缘角质形成细胞再上皮化,影响创面愈合。转录因子FoxO3a(Forkhead box O3a)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6q21上,编码673个氨基酸,其转录活性受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和甲基化等多种翻译后修饰作用所调节。FoxO3a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均有表达,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中FoxO3a的表达逐渐增加。既往文献报道,FoxO3a是一个参与多种细胞关键信号通路的重要转录因子,通过与其它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整合不同信号参与内环境稳定的调控,在细胞、组织与胚胎的发育、卵泡的成熟、葡萄糖内稳态、细胞增殖与凋亡、DNA的损伤修复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肿瘤发生过程中,FoxO3a作为抑癌基因,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增殖及控制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血管生成、调节其它抑癌基因表达而发挥抑癌作用,上调FoxO3a表达,可显着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在前列腺癌细胞中,FoxO3a通过介导经典Wnt信号通路,靶向调控β-catenin蛋白表达,负向调控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进程。然而,FoxO3a在创面再上皮化中是否对角质形成细胞EMT同样发挥类似的调控作用,进而影响创面愈合,目前尚未见报道。在创伤修复领域,有学者通过对正常的皮肤组织与愈伤组织进行转录因子芯片筛查分析显示,与正常的皮肤组织相比,皮肤愈伤组织中的转录因子FoxO1、FoxO4、FoxO3a和FoxO6均发生不同程度表达的下调,其中FoxO3a表达差异较显着。因此,为了探索FoxO3a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在本研究中,通过临床取材,在人体组织水平分析急、慢性创面组织中的FoxO3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分布,评价FoxO3a对慢性创面发生、发展的意义;在细胞水平,观察过表达或干扰FoxO3a基因后对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构建体外细胞模型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研究,为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此外,在临床上通过对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在我院整形美容外科的慢性创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调查,分析慢性创面患者创面的特点以及采取的相关治疗措施,以期为慢性创面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用信息。方法:一、FoxO3a蛋白在人急性创面和慢性创面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1.通过临床取材,分别收集人慢性创面(伤后至少4周)和急性创面(伤后一周内)组织标本,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在分子水平定量分析FoxO3a的表达差异。2.采用免疫组织染色技术分析FoxO3a在急慢性创面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评价FoxO3a对慢性创面发生、发展的意义。二、FoxO3a在人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细胞中的功能研究1.设计、合成靶向沉默FoxO3a的3条si RNA,并筛选最佳干扰效果的si RNA,通过脂质体转染入人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中,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观察FoxO3a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干扰效率。2.构建人FoxO3a基因重组慢性病毒颗粒Lenti-Flag-FoxO3a并感染人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oxO3a在m RNA和蛋白水平的过表达效率。3.CCK8法分析干扰或过表达FoxO3a基因后对Ha Ca 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4.体外划痕实验检测干扰或过表达FoxO3a基因后对Ha Ca T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5.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干扰FoxO3a基因表达后金属基质蛋白酶MMP-1、MMP-9和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剂TIMP-1 m RNA与蛋白水平表达变化。6.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过表达FoxO3a基因后MMP-1、MMP-9和TIMP-1 m RNA与蛋白水平表达变化。三、FoxO3a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启动再上皮化进程机制研究1.通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Ha Ca T细胞构建体外EMT细胞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间质细胞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以及FoxO3a蛋白表达的影响。2.通过转染FoxO3a-si RNA下调Ha Ca T细胞中FoxO3a表达后,并采用Western blot观察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变化。3.通过感染Lenti-Flag-FoxO3a慢病毒颗粒,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荧光技术检测上调Ha Ca T细胞中FoxO3a表达后,对TGF-β1诱导前后EMT标志物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的影响。4.通过转染FoxO3a-si RNA下调Ha Ca T细胞中FoxO3a表达后,分别提取各组Ha Ca T细胞浆与细胞核蛋白,采用Western blot分析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变化。5.通过感染Lenti-Flag-FoxO3a慢病毒颗粒上调Ha Ca T细胞中FoxO3a表达后,分别提取各组Ha Ca T细胞浆与细胞核蛋白,采用Western blot分析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变化。四、慢性创面住院患者临床特点调查与分析1.通过收集我院整形美容外科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住院患者共计154例慢性创面患者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城乡分布、创面部位、形成原因、治疗方式、平均住院日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以列表的方式进行描述,部分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统计分析。结果:一、FoxO3a蛋白在慢性创面组织中表达增加。1.与急性创面相比,慢性创面组织中FoxO3a在m 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增高。2.在慢性创面组织细胞中,FoxO3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二、在人慢性创面组织中高表达的FoxO3a蛋白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迁移。1.FoxO3a蛋白表达下调可明显促进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的增殖和迁移能力。2.过表达FoxO3a蛋白可显着抑制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的增殖和迁移能力。3.在Ha Ca T细胞中,FoxO3a蛋白表达下调可增强MMP-1和MMP-9、抑制TIMP-1蛋白表达;而当过表达FoxO3a后,MMP-1和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IMP-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三、在人慢性创面组织中高表达的FoxO3a蛋白负性调控角质形成细胞再上皮化。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体外Ha Ca T细胞EMT模型成功建立。2.在TGF-β1诱导的体外Ha Ca T细胞EMT模型中FoxO3a表达明显减少。3.沉默FoxO3a表达促进Ha Ca T细胞EMT进程。4.过表达FoxO3a抑制TGF-β1诱导的Ha Ca T细胞EMT进程。5.沉默FoxO3a表达后Ha Ca T细胞浆和细胞核中β-catenin含量增加。6.过表达FoxO3a后Ha Ca T细胞浆和细胞核中β-catenin含量减少。四、慢性创面住院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1.在本次调查中,慢性创面患者高发年龄段为61~70岁,占总患病人数的24.7%。2.从事体力劳动的患病人数远多于其他职业,占总患病人数的61.7%;且男女比为1.56:1。3.慢性创面以下肢为多发部位,占患病总人数的47.4%,其中创伤性慢性创面患者占64.9%,男女比1.85:1。4.采用清创+负压治愈的慢性创面患者占患病总人数的56.5%。结论:1.与急性创面相比,慢性创面组织中FoxO3a表达增加,高表达的FoxO3a负性调控β-catenin表达及核转位参与调控角质形成细胞EMT,进而抑制细胞迁移,阻碍角质形成细胞再上皮化,影响创面的正常愈合。2.我院整形美容外科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住院患者共计154例慢性创面患者中,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在慢性创面的性别分布、患病部位上有所差异,以农村、男性、体力劳动的患者居多,61~70岁年龄段为易感阶段,下肢部位最为多发;此外,负压引流技术是一种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长的有效治疗手段。

赵晓玲[2](2019)在《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例临床特征、耐药性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病例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感染病例在临床特征和耐药性上的差别,探索MRSA的危险因素,为科学防控MRSA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的264例被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A)感染儿童病例,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集包括血液标本、脓液标本、分泌物、痰液等临床标本,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中推荐的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将病例分为MRSA组(149例)和MSSA组(115例)。收集两组SA病例的人口学资料、临床检验资料、C反应蛋白(CRP)检测资料、临床症状、感染部位以及耐药性检测结果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探索MRSA的影响因素。结果(1)264例SA感染病例中MRSA组149例、MSSA组115例。MRSA组中月龄最小1个月,最大的168个月,中位月龄11.0个月,MSSA组月龄最小1个月,最大132个月,中位月龄13.0个月;性别分布中MRSA组男性占54.4%(81/149),MSSA组男性占60.9%(70/115);MRSA与MSSA组在月龄(=0.978,P=0.613)、性别(=1.123,P=0.289)分布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MRSA组住院天数中位数为11.0天,MSSA组为8.0天,MRSA组住院天数高于MSSA组(H=4.983,P=0.026)。(2)临床检验指标上MRSA组CRP中位数为27.6mg/L,MSSA组CRP中位数为10.8mg/L,两组之间CRP值(H=5.454,P=0.02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临床症状及感染部位上两组之间在败血症例次(=8.135,P<0.001)、呼吸道感染例次(=6.235,P=0.013)指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耐药性上两组之间在氨苄青霉素舒巴坦(=92.091,P<0.00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09.457,P<0.001)、头孢曲松(=44.419,P<0.001)、克林霉素(=28.924,P<0.001)、红霉素(=26.034,P<0.001)、四环素(=9.089,P<0.001)、左氧氟沙星(=6.287,P=0.012)、复方新诺明(=5.102,P=0.024)的耐药性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5)CRP(OR=1.008,OR95%CI:1.002-1.013)、呼吸道感染(OR=3.429,OR95%CI:1.230-9.561)是MRSA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MRSA病例在败血症发生率、呼吸道感染、CRP值和耐药性上高于MSSA病例;CRP和呼吸道感染是MRSA的危险因素。

丁孟和[3](2019)在《某医院骨科临床分离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究2012-2017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临床分离病原菌临床分布与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材料和方法:全部菌株分离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2-2017年6年间送检的伤口分泌物、痰、尿液、血液等临床标本,即送检物检测出的病原菌,剔除同一患者分离出的重复菌株。细菌鉴定使用VITEK 2-Compact仪器,药敏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按2017年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检测,使用WPS软件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数据处理,收集总数前五的菌株耐药率情况,SPSS 22.0统计分析数据,采用X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12-2017年共分离细菌1392株,革兰阴性菌中最多见的菌株依次有:大肠埃希菌(14.6%),阴沟肠杆菌(13.9%),铜绿假单胞菌(9.8%),鲍曼不动杆菌(9.6%),革兰阳性菌最多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1.3%)。2.分离出的细菌菌株来源主要为:伤口分泌物、呼吸道标本、尿液、血液,分别占65.6%、11.3%、16.0%和4.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43.3%;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4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氯林可霉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P<0.05)。4.大肠埃希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出率为80.9%,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检出率为26.5%.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2.9%(6/24)和6.7%(3/64).2012-2017年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呈上升趋势(P<0.05),2012-2016年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厄他培南耐药率呈下降趋势(P<0.05),2012-2017年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吡肟、氨曲南耐药率呈上升趋势(P<0.05)。5.2012-2017年共分离出55株肠球菌属细菌,其中粪肠球菌44株(80%)、屎肠球菌11株(20%)。粪肠球菌对奎努普丁/达福普丁的耐药率为97.1%,明显高于屎肠球菌对奎努普丁/达福普丁的耐药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在30%以下。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1.2012-2017年我院骨科共分离细菌1392株,主要以伤口分泌物为主,各菌株数量排名前五的革兰阴性菌有: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2.金葡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氯林可霉素耐药率上升,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上升,2012-2017年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上升,2012-2016年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厄他培南耐药率下降,2012-2017年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吡肟、氨曲南耐药率上升。粪肠球菌对奎努普丁/达福普丁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屎肠球菌对奎努普丁/达福普丁的耐药率。3.每类分离菌株出现了一些耐多药的超级细菌,MRSA、MRCNS检出率分别为43.3%、40%,应给予重视,合理用药。4.我院骨科病菌药敏监测与全国监测报告稍有差异,完全依赖自己本身的经验用药,往往存在误差,临床医生需以细菌特性和药敏报告作参考,结合医院现有抗生素,更好的治疗患者。

罗旭[4](2018)在《抗生素在预防胃肠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抗生素在预防胃肠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8例胃肠手术患者被分为对照组(头孢呋辛治疗)和观察组(氨苄青霉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第二天及术后第四天,两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红蛋白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合理选择抗生素对胃肠手术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黄初德[5](2016)在《氨苄青霉素钠术前及术后应用对腹部二类切口手术术后感染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氨苄青霉素钠术前及术后应用对腹部二类切口手术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4例行腹部二类切口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防治感染,观察组在常规抗生素基础上于手术前后使用氨苄青霉素钠。观察两组术后感染情况。结果:结合临床观察和术后跟踪病情,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4.84%较对照组(16.13%)显着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氏杆菌是本次切口感染患者的主要病菌感染类型,观察组出现3例革兰氏杆菌感染,对照组出现8例革兰氏杆菌感染,观察组革兰氏杆菌感染较少。结论:术前及术后使用氨苄青霉素钠能有效降低革兰氏杆菌感染等病原体的感染风险,对预防切口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林大伟[6](2015)在《抗生素应用于普外手术患者治疗作用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探讨抗生素应用于普外手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和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5月在该院进行普外科手术患者2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治疗中抗生素使用方法和时间。结果本组220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发生感染,占13.18%。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的感染率高于术中使用抗生素的感染率,而且,结论在普外手术患者中应合理把握抗生素使用时间,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剂量,做好预防感染工作。

谢上瑜[7](2015)在《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根据患者临床病情随机选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哌酮以及硝基咪唑。使用时间:1术前、术后使用;2术中使用。所有抗生素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采取快速静脉注射。结果:(1)280例患者,6例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2.14%。其中I类切口无感染,3例II类切口感染,3例III类切口感染,且Ⅱ类、Ⅲ类切口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高于I类切口患者术后住院天数;(2)140例术中使用抗生素患者中仅1例出现切口感染(0.71%),140例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患者则5例出现切口感染(3.57%),两者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术后6例感染患者行药敏试验,4例为大肠杆菌感染;2例金葡菌感染。结论:在普外科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其适应症预防切口感染,并且在合适的时间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周柯[8](2015)在《抗生素在预防胃肠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抗生素药物在预防胃肠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为今后其应用于胃肠手术预防切口感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普通外科所收治的80例接受胃肠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病程及抗生素的使用种类将其平均分为青霉素组和头孢菌组,每组40例患者。在手术之前青霉素组患者使用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组使用头孢呋辛,观察两组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效果,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青霉素组和头孢菌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第3天和第5天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血红蛋白的数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接受胃肠手术的患者应用抗生素药物来预防切口感染,具有十分显着的临床效果,值得今后广泛推广。

阿力木江·阿布都热衣木,巴吾东·买合苏木[9](2014)在《普外手术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普外科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528例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因、切口分类、使用抗生素种类和时间与感染率的关系。结果: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肠道修补术的感染率较高,其中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感染率均高于总感染率,而乳房癌根治术和肝、脾切除术的感染率较低;同种类型切口使用同种抗生素,术后给予全量抗生素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各给予半量抗生素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使用同一种类型抗生素的切口,Ⅲ类切口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Ⅰ类和Ⅱ类切口的感染率,而Ⅱ类切口的感染率均高于Ⅰ类切口的感染率。结论:要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术后发生感染,要强调抗生素的种类选择、使用时间和手术切口分类,应在术前和术后分别给予抗生素,手术切口类型与术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密切相关,临床手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型选择抗生素。

梁爱婵,范先伟,陈伟梅[10](2013)在《剖宫产的抗菌素预防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剖宫产手术抗菌素预防应用的最佳方法。方法随机选择36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组,提取其手术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选择225例既往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用药时间、疗程和联合用药等方面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261产妇中应用β-内酰胺类占88.5%,应用克林霉素占3.44%,联合应用甲硝唑占88.5%,全部手术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全部产妇手术切口呈甲级愈合。结论现阶段基层医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普遍不合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研究和管理仍任务艰巨。

二、局部使用氨苄青霉素预防手术切口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局部使用氨苄青霉素预防手术切口感染(论文提纲范文)

(1)转录因子FoxO3a在慢性创面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再上皮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
Abstract
中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FOXO3a蛋白在急性创面和慢性创面中的表达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部分 FOXO3a在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中的功能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部分 FOXO3a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启动再上皮化进程机制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部分 慢性创面住院患者临床特点调查与分析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转录因子FOXO3a蛋白的生物学特点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例临床特征、耐药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3)某医院骨科临床分离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选取
    2.2 资料收集
    2.3 细菌鉴定方法
    2.4 药敏实验
    2.5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菌株构成
    3.2 菌株来源
    3.3 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3.1 葡萄球菌属
        3.3.2 肠球菌属
    3.4 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5 非发酵革兰阴性菌
第4章 讨论
    4.1 菌株构成及来源
    4.2 葡萄球菌属
    4.3 肠球菌属
    4.4 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4.5 非发酵革兰阴性菌
    4.6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4)抗生素在预防胃肠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3讨论

(5)氨苄青霉素钠术前及术后应用对腹部二类切口手术术后感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0.05) , 具有可比性。'>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124例行腹部二类切口手术患者, 疾病类型主要为女性盆腔炎和妊娠疾病、子宫肌瘤、胆囊穿孔、阑尾炎、肠道炎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男性29例, 女性33例, 年龄18~71岁, 平均年龄 (38.7±10.2) 岁;观察组男性32例, 女性30例, 年龄20~74岁, 平均年龄 (40.1±9.8)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3 讨论

(6)抗生素应用于普外手术患者治疗作用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抗生素使用方法
    1.3 切口分类与评定标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感染发生状况
    2.2 抗生素选择
3 讨论
    3.1 合理把握用药时间
    3.2 Ⅱ类切口感染以预防为主
    3.3 合理选用抗生素并严格用药剂量

(7)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患者切口感染、住院时间对比研究
    2.2切口感染与抗生素使用时间分析研究
    2.3药敏试验分析研究
3. 讨论

(8)抗生素在预防胃肠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普外手术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
    1.3 手术切口分类
    1.4抗生素选择和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手术类型与手术切口感染率关系
    2.2 抗生素使用方法和手术切口感染率关系
3 讨论
    3.1 预防用抗生素的目标
    3.2 预防用抗生素适应证
    3.3 抗生素使用时间
    3.4 抗生素种类选择
    3.5 切口类型与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有关

(10)剖宫产的抗菌素预防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四、局部使用氨苄青霉素预防手术切口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 [1]转录因子FoxO3a在慢性创面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再上皮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刘婷.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2]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例临床特征、耐药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 赵晓玲.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3]某医院骨科临床分离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D]. 丁孟和. 南昌大学, 2019(01)
  • [4]抗生素在预防胃肠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分析[J]. 罗旭.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20)
  • [5]氨苄青霉素钠术前及术后应用对腹部二类切口手术术后感染的影响[J]. 黄初德. 北方药学, 2016(01)
  • [6]抗生素应用于普外手术患者治疗作用的临床对照研究[J]. 林大伟. 中外医疗, 2015(14)
  • [7]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J]. 谢上瑜.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05)
  • [8]抗生素在预防胃肠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 周柯.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02)
  • [9]普外手术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J]. 阿力木江·阿布都热衣木,巴吾东·买合苏木. 中国医学创新, 2014(04)
  • [10]剖宫产的抗菌素预防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J]. 梁爱婵,范先伟,陈伟梅.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13)

标签:;  ;  ;  ;  

外用氨苄青霉素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