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场数值分析及应用软件开发

脑电场数值分析及应用软件开发

一、脑电场的数值分析及应用软件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刘康毅[1](2020)在《稀土电解过程电热场分析及参数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稀土是一种在现代工业中具有极其重要战略意义的稀有元素,作为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因为其优异的物理学特性,在众多高精尖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制备大量混合稀土镨钕金属普遍采用熔盐电解法,其工作原理是指在电解槽阴、阳两极之间通直流电,由于电热效应槽内的稀土氧化物被高温熔融成液态电解质,其内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在阴极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成稀土单质。熔盐电解法的关键设备是稀土电解槽,但是国内电解冶炼设备普遍落后于国外,稀土资源开发存在极大的浪费。稀土电解槽结构参数是否合适,对于稀土资源能否高效开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电解槽厂商大多通过制造结构参数不同的电解槽进行测试,比较其电解效率,这种方式开发周期长,成本高。因此有必要依据可靠的理论对镨钕电解槽电解过程相关物理场进行仿真分析,模拟不同结构参数对槽内物理场的影响,为实际优化电解槽结构参数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稀土电解槽在冶炼稀土金属时内部存在复杂的多物理场,如电场、磁场、温度场、流场等等,在这些物理场中,电场是电解槽内的基础场,而由电热效应产生的温度场则是决定电解反应能否正常发生的关键。因此通过建模进行稀土电解槽电热场耦合数值模拟十分有必要。本文以6KA镨钕电解槽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物理场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对不同阴极直径和阴极插入电解液的不同深度下的6KA镨钕电解槽电解过程进行电热场耦合数值模拟,通过计算机建模的方式,建立镨钕电解槽的三维模型,设置不同的阴极直径以及阴极插入电解液的不同深度,进行多组模拟仿真试验,分析不同的阴极直径和阴极插入电解液的不同深度对槽内电热场的影响,从中找到合理的电解槽结构参数。并且利用稀土电解槽槽内温度调节可以通过调整阴极棒插入电解液的深度距离来实现的结论,构建了稀土电解槽试验测试装置,验证仿真得到结果的合理性。经过多组仿真实验,分析得出当阴极直径为80mm,阴极插入深度为380mm时,电解槽的最高温度在1370K左右,此温度能够为6KA镨钕电解槽产生足够电解反应发生的焦耳热,达到良好的电解效率。多组实验结果显示仿真温度与实际测量温度的相对误差在1%以内,证明了仿真模拟的结果较为可靠,可以利用COMSOL数值模拟为电解槽参数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卢珠[2](2020)在《金银纳米颗粒的阵列组装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和表面催化反应研究》文中指出贵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SP)因具有突破光学衍射极限、高度局域性和近场增强等光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光伏、光电探测、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和光催化等领域。且纳米颗粒的形貌、尺寸、表面缺陷、介电属性以及排列方式等因素会对其物理特性产生影响。银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SERS活性及光催化性能,但在氧化性环境中化学稳定性较弱导致难以保存,阻碍其光学性质的充分发挥。此外,SERS衬底的均匀性也是影响SERS检测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研究如何制备出具有分散性良好的纳米颗粒衬底,提高衬底均匀性,是SERS衬底制备及光催化领域的关键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应用研究价值。本论文通过探索制备金、银双金属纳米颗粒均匀阵列和石墨烯复合衬底,开展衬底在实现SERS及表面等离激元催化方面的应用研究。分别提出两种方法制备SERS衬底。第一种,使用液体界面自组装方法和保护-刻蚀方法制备“三明治”构型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石墨烯/金银合金纳米颗粒复合阵列衬底,并研究金属纳米颗粒尺寸和衬底层数对其SERS活性影响规律。第二种,使用蒸发自组装方法,制备金银核壳纳米棒水平阵列,通过改变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分子浓度调控自组装阵列微观形貌。借助SERS系统实时监测衬底表面探针分子的SERS光谱变化,实现表面等离激元催化过程的原位监测,并分析其催化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湿化学法制备金银合金纳米颗粒,在此基础上借助自组装方法、引入单层石墨烯等方式,在硅片上制备得到单层(金银合金纳米颗粒单层结构),双层(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石墨烯复合结构),和三层(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石墨烯/金银合金纳米颗粒复合结构)衬底;实验上选择罗丹明6G(Rh6G)作为探针分子,研究纳米颗粒尺寸、合金比以及层数对衬底SERS效应的调控规律。结果显示,衬底的SERS活性强烈依赖于合金颗粒类别、尺寸以及层数。且发现Rh6G分子的拉曼信号增强主要源于金属和石墨烯之间的电荷转移。相关研究结论说明所制备衬底在传感、光电检测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2.采用湿化学方法制备金纳米棒,在此基础上,使用原位生长方法合成金银核壳纳米棒;后续采用蒸发自组装方法,在硅片上制备有序排列的金银核壳纳米棒阵列;实验上选择4-硝基苯硫酚(4NTP)作为探针分子,通过观测衬底表面探针分子的拉曼光谱,实现对衬底表面等离激元催化反应过程的原位监测。研究发现,金银核壳纳米棒中银壳层的存在对衬底催化性能贡献显着,这为制备高效光催化衬底提供了可能途经。3.采用蒸发自组装方法制备金银核壳纳米棒水平阵列衬底,选择4NTP和4-氨基苯硫酚(4ATP)作为探针分子,借助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原位监测衬底的表面催化反应,研究激发光功率对分子催化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提高激发光功率能够加速催化反应进程。另外,通过保护-刻蚀方法制备金银核壳纳米棒水平阵列/单层石墨烯复合衬底,选择4NTP作为探针分子,借助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原位监测衬底的表面催化反应。结果表明,单层石墨烯能够促进衬底与探针分子之间的电荷转移,有效提升衬底的催化反应效率。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3](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施跇[4](2019)在《中压冷缩式电缆附件设计及CAE一体化系统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电网的不断发展,电力电缆在电力系统中的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相比于架空线路,电力电缆更加容易敷设,运行维护更加简单在新型城市输电系统中逐渐成为主流。电力电缆安全稳定的运行是保障整个区域供电可靠性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制造长度一般在1000m以下,因此电缆附件作为实现电缆之间有效连接的电气附件必不可少。电缆接头内部因存在复合界面和电场应力集中现象,成为输电线路的最薄弱环节和运行故障的典型部位。同时,受到安装不当和安装环境的影响,电缆附件容易形成绝缘薄弱点引发绝缘击穿。根据统计,对于国内近十年电缆本体、附件故障的统计表明,电缆接头质量故障率占63%,而接头故障中73%源自于界面放电,电缆附件中间接头质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旨在根据电缆附件设计要求,以中压冷缩式电缆附件中间接头为例,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进行产品优化设计,并对附件工况情况电场情况模拟实验。本文首先从以中压冷缩式电缆附件中间接头为例,从电缆附件结构分析与设计入手,以电缆附件材料性能和尺寸设计原理为基础,提出电缆附件设计方案,为下文有限元仿真打下基础。然后利用有限元仿真的方式,模拟仿真了屏蔽管在不同长度情况下与应力锥相配合对附件内部电场情况的影响;以及改变屏蔽管端口形状对场强的影响,根据以上两种仿真结果提出优化设计方案,结合试验对优化前后电缆附件进行了局放以及耐压试验,表明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最后,开发设计VB调用ANSYS Maxwell有限元仿真设计系统。为了满足现代产品的设计需求,本文基于VB语言为背景,提出了一种VB/CAE混合编程的电缆附件设计软件。主要利用VB与ANSYS Maxwell之间的文件传递和执行功能。通过VB为开发工具,设计出用于参数输入的用户界面,对ANSYS Maxwell进行二次开发。以中压冷缩式电缆附件设计为例,软件能够自动完成绘图功能以及电场仿真计算功能。最后,利用软件对附件设计进行实验验证,证明软件设计的可行性。论文从理论分析、仿真实验和试验验证入手,针对中压冷缩式电缆附件为例,成功优化了附件设计参数。并开发出适用于中间接头设计的软件系统,对未来电缆附件中间接头设计提供参考。

李昊凯[5](2019)在《修形内斜齿轮成形磨削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齿轮行业的高端产品能力不足,汽车、工程机械、矿山、冶金、风电、高铁、飞机等领域中的高端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大量依赖进口,因此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已经成为当前各大高校的主要研究目标之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高精度、高承载、良好的稳定性已经成为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发展趋势。内斜齿轮行星传动不仅运动误差比内直齿轮小,其平稳性也优于内直齿轮传动,所以内斜齿轮传动装置代替内直齿轮传动逐渐成为了行星轮传动装置的发展潮流,然而国内常用的插齿工艺并不能满足内斜齿轮的高精度加工要求,也不能加工有修形要求的内斜齿轮,可加工高精度的修形内斜齿轮的成形磨削技术却被国外长期封锁,因此研究修形内斜齿轮成形磨削技术已经迫在眉睫。鉴于以上种种因素,本文运用成形磨齿原理研究修形内斜齿轮的成形磨削理论,采用现代化数字技术对所研究的理论进行仿真试验验证,最后通过砂轮修整试验验证了所计算出的砂轮廓形的正确性与砂轮修形算法的合理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修形内斜齿轮成形磨削砂轮廓形计算方法与砂轮修形算法。基于齿轮成形磨削理论和数值模拟理论,建立了砂轮廓形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了砂轮廓形的数学表达式并用二分算法对其进行计算,通过计算砂轮廓形的外等距曲线得到了金刚轮修整轨迹坐标,通过数值模拟仿真技术对上述研究内容进行了仿真试验。2.研究了修形内斜齿轮成形磨齿误差因素。通过建立砂轮廓形反推端面齿形的数学模型并求解出了对应的仿真齿形,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砂轮安装角、砂轮半径、砂轮位置精度等影响内斜齿轮成形磨削加工精度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改变砂轮位置参数可实现误差补偿。3.搭建了修形内斜齿轮虚拟成形磨削仿真加工系统。基于VERICUT软件完成了虚拟磨齿机的搭建,编制了数控加工程序,对内斜齿轮进行了仿真加工。通过将仿真加工齿轮与三维软件构造的齿轮模型进行对比,证明了数控加工程序的正确性和所计算出的砂轮廓形的准确性。4.开发了修形内斜齿轮成形磨削软件。利用Matlab与VC++6.0软件开发了砂轮廓形仿真模块与齿形误差仿真模块,可以进行可视化仿真并优化相关参数的选取。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修形内斜齿轮成形磨削理论合理、准确。VERICUT仿真加工出的齿轮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数控程序正确,仿真加工出的齿轮质量较为理想。

常军[6](2016)在《电力变压器主绝缘电场仿真软件的二次开发及应用》文中认为电力设备运行故障统计表明,绝缘结构的损坏是导致变压器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变压器运行的可靠性和进行绝缘结构的合理设计,就成为变压器设计极其重要的内容。变压器绝缘可靠性的判断不仅取决于电场强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目前,在变压器绝缘设计中普遍采用绝缘裕度作为判据。然而,市场上较流行的通用电场仿真软件一般只能给出电场分布和最大电场强度,并不能提供有关绝缘裕度的计算功能,所以,在通用软件基础上进行电力变压器主绝缘电场及绝缘裕度等的二次开发与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利用Visual Basic语言对通用电场仿真软件Elecnet进行了二次开发。通过VB编程与调用ElecNet封装的库函数,成功地实现了提取由有限元法得到的各单元电场强度及各节点电位值等的场量值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利用等电通量绘制电力线的方法,并采用全域电力线扫描法计算了每条电力线上或油纸交界面上与油隙长度有关的电场强度值和最小绝缘裕度。通过解析值、实测值与计算值的比较,检验了二次开发功能的有效性,为变压器绝缘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然后,运用二次开发软件对典型变压器二维和三维主绝缘电场及绝缘裕度进行计算与应用研究,得到了绝缘薄弱部位与试验击穿现象一致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绝缘可靠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高压、中压绕组端部绝缘结构进行了局部改进和最小绝缘裕度的计算分析,使该产品顺利通过了各项绝缘试验。最后,运用二次开发软件对变压器高压套管均压球区域电场及绝缘裕度进行了计算与应用分析,找到了电场和绝缘裕度的分布规律,并对影响模型绝缘可靠性的结构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指导产品设计的应用结论。由此,进一步表明了ElecNet二次开发软件的工程应用价值。

宋春晖,廉东升[7](2016)在《安卓系统应用与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安卓系统已经在多领域得到应用,安卓系统具有自身的优势,可以在移动通信设备中广泛应用如(手机、笔记本、IPAD等),同时还存在极大的应用拓展性。这源于它自身的优势。它开发与应用成本低,开放程度高,便于开发,因此越来越多的移动硬件商家关注安卓系统,匹配开发模型。本文就安卓系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安卓的系统结构与开发技术进行介绍。

李会会[8](2016)在《高压SF6断路器开断电弧动态演变的数值模拟》文中认为近些年来我国电力系统行业迅速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高压电器行业也迅猛发展。而高压SF6断路器在电力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最近发展的超高压与特高压领域更显得重要。这就对高压SF6断路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向更高电压等级、大容量方向发展。对高压SF6断路器开断过程进行研究,了解开断过程中电弧的演变过程,知道影响电弧变化的因素,在实际设计中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就可以改善高压SF6断路器的性能。而随着汁算机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理论的大力发展,新兴的数值模拟的方法被应用到高压SF6断路器的研究上。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前者具有更多的优点:耗时短、花费少、史方便灵活;能更加直观的观测到研究现象;可以改变参数使断路器运行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指导生产应用。因此数值模拟的方法也被应用到高压SF6断路器的研究中。本文主要研究影响高压SF6断路器稳定性的关键技术问题,即断路器开断电路时灭弧室内电弧的发展状况。首先根据高压SF6断路器产品的实际结构,在COMSOL软件中高压SF6断路器的灭弧室的仿真进行前处理,包括几何建模、网格剖分、材料定义、物理场选择建模,之后可以得到高压SF6断路器灭弧室的数学建模。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仿真模型进行求解,然后利用COMSOL后处理模块的对仿真结果进行可视化后处理,使仿真数值数据更加直观。论文通过对高压SF6断路器灭弧室内电弧的动态演变过程的仿真,得到了动、静触头在不同行程时,灭弧室内电弧的电场、离子浓度等的分布图,对结果进行分析,会对高压SF6断路器开断过程中电弧的动态变化有着更加清楚的认知,这对改善高压SF6断路器性能参数,使高压SF6断路器向高电压、大容量、智能化、组合化、小型化方向发展起到积极意义。

彭湃[9](2016)在《基于有限元和模拟电荷法的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的数值计算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进而对电网的建设也加快了前进的步伐,与此同时,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也在不断地提高,从而将会在线路附近产生电磁场。电力系统的电磁干扰不但影响系统电力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还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但由于电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往往很容易忽视电磁场的存在以及电磁环境恶化对生物有机体可能带来的危害。重要的是,高压输电线路可能会跨越公众活动区域,甚至是进入市区,人们对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其所可能导致的电磁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输电线路电磁场分布规律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主要对于电力系统设备的可靠、安全及稳定运行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对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及输电线路电磁场数值计算的各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比较,并采用MATLAB编写模拟电荷法的仿真程序,以此来对输电线路下影响工频电场分布规律的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包括线路导线对地高度、相间距离、分裂导线数以及导线布置方式等等。接着,使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oft Maxwell搭建了输电线路各种主要的实际工程运行模型,其中包括水平排列方式、三角形排列方式、同塔双回线路排列方式以及同塔四回线路排列方式,仿真研究并总结了线路在不同排列方式下的电场分布规律,之后,提出了用于减少输电线路下工频电场强度的措施。此外,考虑到实际工程中地面可能出现的非理想化水平面模型,故而利用Ansoft Maxwell建立了不同地面仿真模型,分析研究了将地面近似看作为水平面、偶函数、奇函数以及非奇非偶函数下的工频电场曲线的变化规律。紧接着,利用MATLAB编写了输电线路工频磁场的仿真程序,对影响磁场分布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总结线路下工频磁场的分布规律,提出了降低磁场的措施。最后,使用MATLAB/GUI编写了一个可以实现不同方式下输电线路下电磁场仿真计算软件平台,使用该软件可以对线路在不同工程模型和不同排列方式下工频电磁场变化规律进行可视化操作。此外,也实现了不同因素下电磁场分布规律的研究,这为输电线路下电磁环境的优化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樊亮[10](2016)在《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计算软件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我国国民用电需求迅速增长,输电网正向着大容量、大电流、高电压、远距离输电方向发展。同走廊多回平行和交叉等复杂输电线路越来越多。输电线路和变电站设施也越来越多出现人口聚集区。输配电设备产生的电磁环境越来越难以控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决定输电线路结构,影响建设费用的重要因素。所以十分有必要对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进行数值分析。本文在二维直接边界元法和三维间接边界元法的基础上,计算比较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电场分布。分析研究交叉输电线路空间电场分布,以及改变相序和交叉角度时空间电场变化规律。推导了工频磁场在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下的计算公式,分析比较二维和三维模型空间磁场分布。并分析研究交叉输电线路空间磁场分布,以及改变相序和交叉角度时空间磁场变化规律。根据输电导线表面剖分单元的特点改进高斯积分精度。即针对长宽比值较大的单元,在比较长的方向上增加高斯点。这样能够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减少剖分单元数目,整体提高了计算效率。建立杆塔三维模型,采用线-面混合边界元法和解析解公式有效的计算了输电杆塔附近导线表面电场强度。分析了输电杆塔对导线表面电场和空间电场的影响。在改进边界元算法的基础上开发了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计算软件。该软件整合了适合开域计算的边界元算法,具有方便、高效计算输电线路导线表面电场、可听噪声、无线电干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功能。软件开发使用目前主流开发软件Microsoft Visual C++。它含有MFC基础类库,封装了大部分的windows API函数,具有界面友好、执行速度快和代码效率高等优点。同时C++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等特点。

二、脑电场的数值分析及应用软件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电场的数值分析及应用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稀土电解过程电热场分析及参数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稀土电解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1.2.1 稀土及稀土电解槽的概述
        §1.2.2 稀土熔盐电解技术国内外发展概述
        §1.2.3 国内现有稀土熔盐电解槽的槽型结构和发展概述
    §1.3 镨钕金属简介及其电解原理及过程
        §1.3.1 镨钕金属简介
        §1.3.2 镨钕金属制备工艺流程
        §1.3.3 稀土熔盐电解槽的电解原理
    §1.4 影响稀土熔盐电解的几种因素
    §1.5 国内外稀土电解槽各物理场数值模拟研究和发展
    §1.6 课题的提出、研究内容和意义
        §1.6.1 课题的提出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稀土电解槽的物理模型创建
    §2.1 6KA镨钕电解槽基本结构
    §2.2 仿真平台介绍
    §2.3 建模仿真计算流程
        §2.3.1 边界条件
        §2.3.2 网格划分
第三章 稀土电解槽的电场仿真模拟
    §3.1 稀土电解槽的电场数学模型
    §3.2 稀土电解槽的电场模拟仿真
        §3.2.1 不同阴极直径下的电场仿真结果分析
        §3.2.2 不同阴极插入深度下的电场仿真结果分析
第四章 稀土电解槽的温度场仿真模拟
    §4.1 稀土电解槽的温度场数学模型
        §4.1.1 稀土电解槽的温度场工艺参数
        §4.1.2 温度场数学控制方程
    §4.2 稀土电解槽的温度场仿真模拟
        §4.2.1 不同阴极直径下的温度场仿真结果分析
        §4.2.2 不同阴极插入深度下的温度场仿真结果分析
第五章 试验测试装置构建及结果分析
    §5.1 试验装置总体硬件设计方案
        §5.1.1 微处理器选型
        §5.1.2 热电偶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5.1.3 光耦隔离电路设计
    §5.2 试验装置总体软件设计方案
        §5.2.1 电解温度监测程序设计
        §5.2.2 电解温度显示程序设计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2)金银纳米颗粒的阵列组装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和表面催化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贵金属纳米材料概述
    1.3 金属纳米颗粒中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概述
        1.3.1 表面等离激元概述
        1.3.2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概述
    1.4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概述
        1.4.1 拉曼散射效应
        1.4.2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1.4.3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应用
    1.5 表面催化反应概述
    1.6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金银合金纳米颗粒阵列/石墨烯复合衬底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流程及表征
        2.2.1 样品制备
        2.2.2 样品形貌表征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样品光谱表征
        2.3.2 衬底局域电场分布的数值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金银核壳纳米棒阵列衬底的表面等离激元催化原位监测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流程及表征
        3.2.1 样品制备
        3.2.2 样品形貌表征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样品光谱表征
        3.3.2 衬底局域电场的数值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金银核壳纳米棒水平阵列和石墨烯复合衬底的表面等离激元催化原位监测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流程及表征
        4.2.1 样品制备
        4.2.2 样品形貌表征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样品光谱表征
        4.3.2 衬底电场的数值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4)中压冷缩式电缆附件设计及CAE一体化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意义
    1.2 冷缩式电缆附件的发展现状
        1.2.1 冷缩式电缆附件简述
        1.2.2 冷缩式电缆附件的工程应用
    1.3 冷缩式电缆附件设计的关键问题
        1.3.1 冷缩式电缆附件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
        1.3.2 冷缩式电缆附件材料的关键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中低压冷缩式电缆附件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2.1 冷缩式电缆附件的结构介绍
    2.2 冷缩式电缆附件的材料分析与选择
        2.2.1 绝缘材料的性能及选择
        2.2.2 电缆附件材料的性能及选择
        2.2.3 电缆本体材料及结构分析
    2.3 冷缩式电缆附件的结构尺寸设计
        2.3.1 应力锥尺寸设计
        2.3.2 屏蔽管尺寸设计
        2.3.3 界面长度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低压冷缩式电缆附件的仿真与优化
    3.1 冷缩式电缆附件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建立
        3.1.1 仿真软件ANSYS介绍
        3.1.2 电缆附件中间接头电场模型分析
        3.1.3 冷缩式电缆附件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建立
        3.1.4 有限元法在静电场中的边界条件设置
    3.2 基于有限元的冷缩式电缆附件典型缺陷分析
        3.2.1 中间接头气隙缺陷仿真与分析
        3.2.2 半导尖端缺陷的仿真与分析
    3.3 基于有限元法的冷缩式电缆附件结构参数优化
        3.3.1 屏蔽管端口形状的设计优化
        3.3.2 屏蔽管长度参数设计与优化
    3.4 样品设计与测试
        3.4.1 样品设计
        3.4.2 试验结果验证与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低压冷缩式电缆附件CAE系统的开发
    4.1 中低压冷缩式电缆附件产品设计的流程分析
    4.2 系统的功能与架构
        4.2.1 系统功能的分析
        4.2.2 系统的总体架构
    4.3 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与实现
        4.3.1 开发环境与工具介绍
        4.3.2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4.3.3 系统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修形内斜齿轮成形磨削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成形磨齿机和成形磨削技术
        1.2.2 齿轮修形技术的研究
        1.2.3 误差分析与补偿方法
    1.3 数控加工仿真技术
    1.4 数值模拟与仿真
    1.5 论文研究内容和安排
    1.6 研究应用前景
第2章 修形内斜齿轮成形磨削理论
    2.1 成形磨齿的理论
        2.1.1 成形磨齿原理
        2.1.2 内斜齿轮的齿形修形原理
        2.1.3 内斜齿轮的齿向修形原理
        2.1.4 修形内斜齿轮的齿面方程
    2.2 砂轮廓形数学模型与计算
        2.2.1 截圆法的概述
        2.2.2 修形内斜齿轮砂轮廓形建模与求解
    2.3 金刚轮轨迹坐标的计算
    2.4 砂轮廓形反求齿轮端面齿形
    2.5 计算实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成形磨齿误差分析及磨削仿真软件的开发
    3.1 成形磨齿误差概述
    3.2 砂轮修形算法
        3.2.1 等误差直线逼近算法
        3.2.2 三次B样条曲线拟合砂轮廓形算法
    3.3 砂轮位置误差
        3.3.1 砂轮位置误差概述
        3.3.2 砂轮位置误差补偿
        3.3.3 齿形误差实例分析
    3.4 内斜齿轮成形磨削仿真软件
        3.4.1 软件开发目的与功能
        3.4.2 软件环境介绍
        3.4.3 软件开发步骤
        3.4.4 软件应用实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VERICUT的实例加工仿真与砂轮修整试验
    4.1 引言
    4.2 成形磨齿机的工作原理
    4.3 VERICUT软件概述
    4.4 虚拟机床的搭建
        4.4.1 成形磨齿机的建模
        4.4.2 各部件运动关系的搭建
        4.4.3 机床碰撞检查设置
    4.5 数控加工仿真
        4.5.1 创建标准齿轮模型
        4.5.2 砂轮的创建
        4.5.3 编写数控程序
        4.5.4 仿真加工
    4.6 砂轮修整试验
        4.6.1 砂轮修整的介绍
        4.6.2 砂轮材料的选择
        4.6.3 砂轮修整
        4.6.4 齿轮磨削试验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电力变压器主绝缘电场仿真软件的二次开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电力变压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2 变压器电场分析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3 变压器电场计算软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电场仿真软件的二次开发及验证
    2.1 静电场基础理论
        2.1.1 静电场基本方程与场域分界面衔接条件
        2.1.2 电位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
        2.1.3 电场中常用边界条件
    2.2 通用仿真软件ElecNet及其脚本简介
        2.2.1 ElecNet的主要功能与操作步骤简介
        2.2.2 ElecNet脚本应用简介
    2.3 ElecNet软件的二次开发
        2.3.1 电力线的绘制原理及实现方法
        2.3.2 主绝缘电场和裕度的求解原理及实现方法
        2.3.3 油纸交界面切向场强和裕度的求解原理及实现方法
        2.3.4 二次开发软件的主要功能
    2.4 二次开发软件的验证
        2.4.1 不同方法的电场验算
        2.4.2 局部放电起始电压实验模型的计算分析
        2.4.3 对油纸交界面的爬行放电实验模型的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力变压器主绝缘电场的仿真应用研究
    3.1 有限元分析原理
    3.2 典型电力变压器主绝缘电场模型的建立
    3.3 典型电力变压器主绝缘电场及裕度的应用研究
        3.3.1 器身主绝缘电场及裕度的应用研究
        3.3.2 油纸交界面切向电场及裕度的应用研究
    3.4 影响因素分析
        3.4.1 覆盖电极的绝缘纸厚度对电场可靠性的影响
        3.4.2 角环对电场可靠性的影响
    3.5 主绝缘结构的改进
        3.5.1 改进后主绝缘电场及裕度的计算
        3.5.2 主绝缘结构改进前后的电场计算结果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力变压器三维主绝缘电场的计算与分析
    4.1 三维有限元解法
    4.2 电力变压器三维模型的建立
    4.3 三维电场和裕度的计算与分析
    4.4 二维与三维电场计算结果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力变压器高压套管引线电场计算与应用分析
    5.1 高压套管均压球区域模型的建立
    5.2 高压套管均压球区域电场计算与应用分析
        5.2.1 电场的求解
        5.2.2 主绝缘裕度的求解
    5.3 二次开发软件与专用软件计算结果的比较
    5.4 高压套管均压球区域的绝缘结构优化
    5.5 套管底端三维模型的建立及计算分析
        5.5.1 套管底端三维模型的建立
        5.5.2 三维电场的计算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8)高压SF6断路器开断电弧动态演变的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SF_6断路器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与趋势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2 电弧及仿真理论模型
    2.1 电弧
        2.1.1 弧光放电及其特点
        2.1.2 电弧的组成部分
        2.1.3 电弧的发生条件
        2.1.4 电弧的物理特性
        2.1.5 电弧的分类和熄灭
    2.2 SF_6气体的特性
        2.2.1 SF_6气体的基本特性
        2.2.2 SF_6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过程
        2.2.3 SF_6气体的放电特性
    2.3 理论模型
3 基于COMSOL的SF_6断路器灭弧室的数值模拟
    3.1 关于COMSOL
        3.1.1 COMSOL的基本介绍
        3.1.2 COMSOL软件仿真的基本操作流程
    3.2 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
        3.2.1 模拟电荷法
        3.2.2 优化模拟电荷法
        3.2.3 有限差分法
        3.2.4 有限元法
        3.2.5 边界元法
    3.3 高压SF_6断路器灭弧室数学模型的建立
        3.3.1 几何模型实体构建
        3.3.2 网格剖分
        3.3.3 材料定义
        3.3.4 物理场选择
        3.3.5 求解
        3.3.6 后处理
4 SF6断路器开断电弧的动态演变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4.1 110kV高压SF_6断路器灭弧室内电弧电场的动态演变
        4.1.1 高压SF_6断路器在不同开距下灭弧室内电弧电场的分布
        4.1.2 高压SF_6断路器在不同开距下灭弧室内电弧的电位线分布
        4.1.3 高压SF_6断路器在不同开距下灭弧室内电弧的电场强度分布图
        4.1.4 小结
    4.2 110kV高压SF_6断路器灭弧室内电弧的离子动态演变
        4.2.1 高压SF_6断路器在不同开距下灭弧室内电弧正离子浓度分布
        4.2.2 高压SF_6断路器不同开距下灭弧室内电弧负离子浓度分布
        4.2.3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9)基于有限元和模拟电荷法的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的数值计算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输电线路电场的限值
        1.3.1 国际组织关于电场限值的限定
        1.3.2 部分国家对于电场限值的限定
    1.4 输电线路磁场的限值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输电线路下工频电场的数值计算方法
    2.1 工频电场的产生
    2.2 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
        2.2.1 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
        2.2.2 电磁场的微分方程组
        2.2.3 静电场的基本方程
        2.2.4 电磁场分析中的边界条件
    2.3 电场数值计算方法的介绍和比较
        2.3.1 常用电场数值计算方法
        2.3.2 电场数值计算方法比较
    2.4 模拟电荷法
        2.4.1 模拟电荷法的基本原理
        2.4.2 模拟电荷法的数学模型
        2.4.3 模拟电荷法的求解过程
        2.4.4 模拟电荷和匹配点的布置
    2.5 有限元法
        2.5.1 有限元法的概念
        2.5.2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2.5.3 静电场的边值问题
        2.5.4 静电场的能量泛函极值解
        2.5.5 变分问题的离散解
        2.5.6 有限元法的一般计算步骤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模拟电荷法的输电线路下工频电场的数值计算与研究
    3.1 MATLAB软件的介绍
    3.2 输电线路模型的简化
    3.3 输电线路下工频电场的计算
        3.3.1 分裂导线等效半径的计算
        3.3.2 电位系数矩阵的计算
        3.3.3 输电线路下电场强度的计算
    3.4 基于模拟电荷法的输电线路下工频电场的程序实现
    3.5 影响输电线路下电场的主要因素
        3.5.1 线路对地高度对电场的影响
        3.5.2 相间距离对电场的影响
        3.5.3 子导线半径对电场的影响
        3.5.4 分裂导线数对电场的影响
        3.5.5 导线布置形式对电场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nsoft Maxwell的输电线路下工频电场的仿真分析与研究
    4.1 Ansoft Maxwell软件的介绍及可行性分析验证
        4.1.1 Ansoft Maxwell的介绍
        4.1.2 Ansoft Maxwell的自适应网络剖分技术
        4.1.3 数据有效性验证
    4.2 基于Ansoft Maxwell软件的输电线路的建模
        4.2.1 输电线路水平排列模型
        4.2.2 输电线路三角形排列模型
        4.2.3 输电线路双回排列模型
        4.2.4 输电线路四回排列模型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3.1 水平排列方式分析
        4.3.2 三角形排列方式分析
        4.3.3 同塔双回排列方式分析
        4.3.4 同塔四回排列方式分析
    4.4 输电线路下工频电场的抑制
        4.4.1 建筑物对输电线路下电场的抑制
        4.4.2 屏蔽线对输电线路下电场的抑制
        4.4.3 避雷线对工频电场的抑制
    4.5 电磁屏蔽效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地形对输电线路下电场影响的仿真分析与研究
    5.1 理想水平面时的电场分布规律
    5.2 偶函数时的电场分布规律
    5.3 奇函数时的电场分布规律
    5.4 非奇非偶函数时的电场分布规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输电线路下工频磁场的分析与研究
    6.1 引言
    6.2 工频磁场的计算
    6.3 影响输电线路磁场分布的因素
        6.3.1 不同排列方式对磁场的影响
        6.3.2 线路对地高度对磁场的影响
        6.3.3 相电流对磁场的影响
        6.3.4 相间距离对磁场的影响
    6.4 输电线路磁场的影响分析及降低措施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MATLAB/GUI的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的仿真计算软件
    7.1 MATLAB/GUI概述
        7.1.1 MATLAB/GUI的设计原则
        7.1.2 MATLAB/GUI的设计流程
    7.2 MATLAB的用户界面设计
        7.2.1 图形句柄对象
        7.2.2 界面构成和设计工具
        7.2.3 回调函数
    7.3 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仿真计算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7.3.1 MATLAB/GUI的建立
        7.3.2 输电线路下工频电磁场仿真计算软件平台的实现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研究生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附录

(10)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计算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问题
        1.2.2 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数值计算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输电线路工频电场计算分析
    2.1 二维直接边界元公式推导
    2.2 三维间接边界元公式推导
        2.2.1 面单元边界元公式推导
        2.2.2 线单元边界元公推导
    2.3 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工频电场分析比较
        2.3.1 带有弧垂的悬链线方程
        2.3.2 瞬时场强最大值的计算
        2.3.3 二维与三维模型电场计算分析
    2.4 交叉输电线路三维电场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2.4.1 交叉输电线路参数
        2.4.2 交叉点附近地面上方1.5米处空间电场分析
        2.4.3 相序变化对空间电场的影响
        2.4.4 交叉角度对空间电场的影响
    2.5 改进高斯积分精度
        2.5.1 数值积分
        2.5.2 一般高斯点积分情况
        2.5.3 改进高斯点积分情况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输电线路工频磁场计算分析
    3.1 工频磁场二维模型计算公式
    3.2 工频磁场三维模型计算公式
    3.3 工频磁场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3.4 交叉输电线路空间磁场分布及影响因素
        3.4.1 交叉点附近地面上空1.5米处空间磁场分布
        3.4.2 相序变化对空间磁场的影响
        3.4.3 交叉角度对空间磁场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输电杆塔上分裂导线表面电场数值分析
    4.1 引言
    4.2 杆塔和分裂导线三维建模
    4.3 边界元公式和解析解公式推导
        4.3.1 线-面边界元公式推导
        4.3.2 无限长导线等效线电荷密度求解
        4.3.3 半无限长导线在计算模型上产生的影响
        4.3.4 铁塔、附近导线和半无限长导线在空间三维电场的叠加计算
    4.4 杆塔附近分裂导线表面电场计算
    4.5 杆塔对附近电场的影响
        4.5.1 杆塔对附近导线表面电场的影响
        4.5.2 杆塔对附近地面电场的影响
    4.6 不同杆塔模型对附近电场影响的大小
    4.7 忽略半无限长导线时对结果产生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输电线路电磁环境计算软件开发
    5.1 软件开发需求
    5.2 软件总体设计
        5.2.1 总体功能模块设计
        5.2.2 软件界面与窗口设计
    5.3 软件实现的功能和特点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脑电场的数值分析及应用软件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稀土电解过程电热场分析及参数优化研究[D]. 刘康毅.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2]金银纳米颗粒的阵列组装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和表面催化反应研究[D]. 卢珠. 西安邮电大学, 2020(02)
  •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4]中压冷缩式电缆附件设计及CAE一体化系统开发[D]. 施跇. 华侨大学, 2019(04)
  • [5]修形内斜齿轮成形磨削技术研究[D]. 李昊凯. 河南科技大学, 2019(11)
  • [6]电力变压器主绝缘电场仿真软件的二次开发及应用[D]. 常军. 河北工业大学, 2016(02)
  • [7]安卓系统应用与开发研究[J]. 宋春晖,廉东升. 电子测试, 2016(15)
  • [8]高压SF6断路器开断电弧动态演变的数值模拟[D]. 李会会. 安徽理工大学, 2016(08)
  • [9]基于有限元和模拟电荷法的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的数值计算与研究[D]. 彭湃. 广东工业大学, 2016(10)
  • [10]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计算软件开发[D]. 樊亮.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标签:;  ;  ;  ;  ;  

脑电场数值分析及应用软件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