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正反句

论正反句

一、论正序句和倒序句(论文文献综述)

陈尉钧[1](2018)在《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老挝学生连词习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连词作为虚词的一种,数量较多,拥有着丰富的语法功能和多变的语义关系,在人们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但连词并不容易习得,连词一方面句法、语义、语用功能复杂,与副词、介词都存在兼类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数量较多,且使用频率差距较大,在留学生的输出中常出现过度泛化的现象。我们在对老挝学生的语料统计和实际教学中都发现了连词是老挝学生的主要习得难点。对连词习得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帮助老挝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也可以通过连词习得顺序帮助教师改进教学顺序,更好地安排教学计划,使教学更为有的放矢。本文发现了老挝学生学习连词时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发生在对连词语义、所处位置、搭配、语用、标点符号使用上等等。体现为老挝学生在使用连词时,除假设连词外,语义、所处位置是最先习得的;搭配上常会参考母语,母语有的搭配,如“虽然……但是”,老挝学生一般不会遗漏或搭配错误,但如果母语没有的搭配,如“由于……因此”,学生就会极少使用这样的搭配;语用上常会将连词“单用化”,“单用化”是全阶段存在的情况,发生在几乎所有语料库中有充分数据的连词上,从而造成了“形式关联”这样的现象;标点符号偏误也是全阶段的偏误,而且有化石化的倾向,主要体现为连词连接分句时,分句之间没有句内停顿,分句之外,尤其是位于开头的连词,前面也常没有成句停顿。在偏误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老挝学生的连词习得顺序,为:和>只要>跟>无论>虽然>可>并且>并>但是>不仅>与>或者>但>还是>所以>因为>而且>然后>不管>要是>如果>不但>既然>即使>而>或>由于>哪怕、虽说、何况、甚至、否则、若、虽、然而、及>不论、况且、假如、万一、只有、以、以免>不过、不然、总之、因此、且>如>就算、不光>相反、可是、尽管>除非、要不是、只是>此外、从而、故、以及、因、于是、再说。在研究最后,我们针对各语义类连词分别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解正宝[2](2017)在《从“倒序句”直抵诗歌之核》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现象描述诗歌具有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从文体特征角度看,诗歌情感强烈,想象丰富,结构跳跃,语言凝练,韵律感强。诗歌的这些特性决定了诗歌教学重感悟体验,重二度创作,重感情朗读等特点。现有的诗歌教学,教师引领学生关注较多的是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对诗歌的形式,如语言、结构等关注不够,教师要么一味分析、串讲,要么让学生一味朗读、背诵。学生对于诗歌语言往

王玉英[3](2015)在《新世纪日本芥川获奖女作家及其作品研究》文中提出芥川奖是日本文坛有影响的纯文学奖项之一,是日本现当代纯文学发展的风向标与高度灵敏的晴雨表。在其80年的历史发展中,男性作家一直是获奖的主力军,然而,新世纪的15年中却有16位女作家折桂,占同期获芥川奖总人数的48.5%,呈现出集中获奖的态势,在日本文坛形成了女作家领跑的局面。女作家之所以能够频频摘取芥川奖与她们创作的作品的新鲜度和正能量有关,与她们对现实的日本社会与现实的日本人的内心世界和身份追寻的全方位描写有关。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泡沫经济的崩溃,使日本从“最完善的”工业社会跌入“失去的十年”。1998年的金融大爆炸宣告了日本群体社会的瓦解,随之而来的是各项制度逐步向个体社会过渡。而2002年国民个人身份号码的编成象征了日本个体社会的开始。对突如其来的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日本人几乎没有做好任何心理准备,对社会与经济发展方向表现出迷茫,出现了自我价值感迷失、自我意义感丧失的自我认同危机,急于寻找心理的安慰和精神的寄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世纪获奖女作家用比较宽泛的视点对社会现实进行了多角度的扫描与透视,通过自己的“眼睛”与“手指”从不同侧面书写了叛逆与成长、性别角色认知、婚恋与家庭、职场人际关系、爱的归属、价值追求等多种社会现象,在文本与现实之间书写着当下日本人的身份追寻。本论文通过文本细读,精读日文原版小说,对2000年—2014年期间获得芥川奖的16位女作家及其获奖作品进行研究。通过探讨16部小说创作的核心主题、语言风格、叙事特征等来揭示当代女作家对“日本人”以及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思考。并以女作家和主人公们的身份追寻为主线,对获奖作品进行了主题分类,试图探讨日本当下社会个体面临的身份迷茫、焦虑和认同危机,析清“我是谁”、“我走向何方”、“我”的属性与特征如何,以及运用什么方式与手段来表现“我”的属性和特征的身份认同问题。本论文由三编七章组成。第一编的主题是“‘我’从哪里来”,由第一章“成长中的自我迷失”、第二章“成长中的自我探寻”构成。该部分通过对绵矢莉莎的《欠踹的背影》、金原瞳的《蛇舌》、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和赤染晶子的《少女的告密》的评析,探讨了群体社会向个体社会过渡的过程中,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人际关系的变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欠踹的背影》中的成长是在“同一性”中寻找的“生存感”,在“他者”的确认中获得成长;《蛇舌》中的成长是通过身体改造,期待在与“他者”建立联系、引起“他者”的重视中获得成长;《一个人的好天气》中的成长是自我成长的告白;《少女的告密》中的成长是在努力拼搏的“自我”中战胜了强大的“他者”而完成的。第二编的主题是“‘我’是谁”,由第三章“性别角色的认知”、第四章“家庭归属与女性角色裂变”、第五章“职场女性的挣扎与调适”构成。该部分通过川上未映子的《乳与卵》、藤野千夜的《夏天的约会》、津村记久子的《绿萝之舟》、大道珠贵的《咸味兜风》、藤野可织的《指甲与眼睛》和丝山秋子的《在海浪上等待》的评析,探讨了群体社会向个体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女作家及其笔下的主人公对“我”是谁的追问,对自我身份的追寻与确立。《乳与卵》通过描写不同年龄段女性对“乳”、“卵”、“初潮”等身体特征的认识与处理态度,揭示出了在个性化社会里作者及其笔下的主人公的女性身体意识及自我身份的认知;《夏天的约会》反映了当今日本社会男同性恋、变性人等一群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作家试图以“他者”的角度给予这群人一种认同感与存在感;《绿萝之舟》展示了单身女性对婚姻的选择,在冲出婚姻围城、自我奋斗、寻找幸福的过程中,在挑起自己和孩子的未来的同时,还追求着自我价值的实现;《咸味兜风》表现了偏离家庭角色、消费身体而获得生存的变态家庭中的温情,探讨了女性婚姻角色认知的变化轨迹;《指甲与眼睛》描写了变形的家庭组合引发的心灵的空虚与寂寞,揭示了日本女性追求由现实生存空间向精神情感空间转换的必然,预示了日本家庭主妇真正实现隐性价值路途的遥远与艰辛;《在海浪上等待》描绘了日本现代企业男女职员之间出现的充满人类原初自然“人情”的新型的人际关系,同时也表现出了他们的担忧与迷茫,以及在夹缝中试探性地进行着自我身份确认的心态。第三编的主题是“‘我’要走向何方”,由第六章“女性情谊与自我建构”、第七章“叙事话语与自我建构”构成。该部分通过朝吹真理子的《贵子永远》、鹿岛田真希的《冥土巡游》、黑田夏子的《分枝的珊瑚》、杨逸的《浸透阳光的早晨》、小山田浩子的《洞穴》和柴崎友香的《春之庭》的评析,探讨了社会转型期的痛苦改造与艰难适应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追寻“我”要走向何方。《贵子永远》描写了流淌在空间以外的时间里的爱,它不需要客气,也不需要沟通,质量是不变的,人与空间是糅合在一起的,展现了现代日本女性对自身的认知与爱的探索;《冥土巡游》描写了现实社会中人的本来的样子与人应当有的样子,用爱心的保持,爱幸福与爱不幸的心向读者传递着“正能量”,完成自我价值的建构与自我身份的认同;《分枝的珊瑚》从文字书写入手,在强烈的历史感与时代感中确立女性言说的姿态,重述人的成长和成熟过程;纵观新世纪获奖女作家的创作,有一个共性的关注,即对当今年轻一代普遍存在的失语症问题的关注,她们不约而同地从改变小说言语形式与叙事技巧入手,用组合式的语言与多种创作模式的叙事话语诠释着对“‘我’要走向何方”的理解,诠释着对“自我建构”的认知。新世纪芥川奖获奖女作家在对当代人性、人情与人的价值的抽取与凝练中,以“母性”所特有的柔性与韧性释放着社会久违了的、正能量的人文精神,表现出了为建立一种新的现代伦理与价值体系所进行的不懈努力。在她们运用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生活观、新的伦理书写的故事里,折射出寻求归属感的普遍心态,诠释了回归意识与回归原点的深刻文化内涵。

刘生平[4](2013)在《海峡两岸华文教材“因为”因果句探析——与张熙昌、张亚茹先生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张熙昌、张亚茹先生在《"因为"因果句探析》指出在教学中因果倒序应与因果正序一样列为语法教学内容,而在教学顺序上应晚于因果正序,而且其内部各种形式应按照难易顺序进行教学。[1]本文通过对大陆《汉语》系列教材和台湾《华文(泰北版)》为例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与张熙昌、张亚茹先生相似的结论,与之呼应。

刘丽丹[5](2011)在《现代汉语关联词语考察 ——以“如果”类假设关联词语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如果”类假设关联词语及相关问题的句法考察;二、“如果”类假设关联词语及相关问题的语义分析;三、“如果”类假设关联词语及相关问题的语体分析。本文共五章,约6.5万字。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梳理前人研究成果,了解研究现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语言现象,确立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向。第二章,形式分析。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自建语料库中的语言实际,明确本文假设关联词语的考察重点。对具有假设关联词语的句子做句型考察,排除其中的单句、紧缩复句和非独立假设复句。重点考察有标假设复句,内容涉及句类、语序、形式(肯、否定)。另外,考察“如果”类假设关联词语的句法位置、搭配、共现(句式)和连用等现象。第三章,语义分析。运用语法范畴理论和比较的方法,考察分析“如果”类假设关联词语的语法意义,找出成员在语法意义上的差别,从语义角度解释句法现象。分析假设祈使句的语气范畴、不同句法位置引起的语义差异和假设小句主语省略的语义内涵等。肯定“如果”类假设关联词语“连用”的合法性,解释产生该现象的语言内部动因,建立“连用”现象的顺序标准。第四章,语体分析。依据前人的理论,确立现代汉语的六大语体。分语体考察“如果”类假设关联词语和相关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确定核心假设关联词语。考察各语体有标假设复句的句类、语序、肯否定形式、和单层有标假设复句的句式,确定各语体的核心假设句式。分析各语言因素的语体分布。从语体角度解释“如果”类假设关联词语和相关语言现象的句法表现和语义内涵。第五章,结语。归纳总结本文研究的成果和不足,提出有待研究的语言问题。

张磊[6](2011)在《“为了”目的句句序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研究“为了”目的句句序差异及其对语义和语用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影响目的项后置的制约因素。在全面统计“为了”目的句语料的基础上,选取典型的“为了”目的项前置句和目的项后置句进行具体研究。其中,前置目的句可分为基本式和特定式,特定式又包括条件性目的句、因果性目的句、假设性目的句和诱转性目的句,后置目的句可分为补充性目的句和解释性目的句。在此基础上描写现代汉语“为了”目的项前置和后置时在句法构成上的差异,并分析句序差异对语里意义和语用表达的影响。结合语用事实,从语言本体因素和外部因素来分析影响句序分布的因素。考虑到“为了”目的句在单复句划分上的特殊性,本文只选取典型的“为了”目的句进行考查。语料主要来源于CCL北京大学语料库和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的当代小说语料库。本文将分四章来分析“为了”目的前置和后置时的句序差异及制约因素。绪论:简单介绍本论文的论题及内容,指出论文研究的目的、价值及思路方法。第一章:简单介绍目的句的完整语义框架以及各构成要素的搭配组合情况。第二、三章:具体分析“为了”目的项前置句与目的项后置句在句法层面上的差异,并探讨对语义和语用效果的影响。第四章:从语言本体和外部认知因素分析制约“为了”后置的因素。结语:总结本文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张熙昌,张亚茹[7](2011)在《“因为”因果句探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利用宋柔先生开发的CCRL检索系统对2000年1月《人民日报》中的"因为"因果句进行了穷尽性调查统计,分析了"因为"因果句中因果正序与因果倒序的各种形式及其所表达的语法意义,指出在教学中因果倒序应与因果正序一样列为语法教学内容,而在教学顺序上应晚于因果正序,而且其内部各种形式应按照难易顺序进行教学。

李昌真[8](2010)在《第二语言习得者自动性语言能力测量探究》文中认为如何对二语(second language)能力的准确性、得体性和自动性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从而揭示自动性在语言能力中的重要性,阐明如何运用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范式来测量评价自动性,是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对自动性语言能力测量与评价的具体操作策略以及准确评价二语习得程度的方法进行充分的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任务。

林青[9](2008)在《汉维语语序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维语语序对比研究属于具体理论对比语言学的范畴,目的是通过对汉维语语序的深入对比,弄清汉维语语序的结构、功能、制约因素等方面有何异同,进而从语言类型学的高度观察去认识汉语和维吾尔语的语言类型学特点。本文以语言类型学和语法化理论为背景,立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以汉语和维吾尔语的语序为对比材料,兼顾共时状态和语言类型差异,分别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的角度对汉语和维语的正常语序和变异语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制约汉维语语序的因素,在发掘汉维语语序共性的基础上,对其差异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此外,从对比的角度分析了汉语教学中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发生的语序偏误的现象和原因。通过汉维语语序对比研究,说明汉语和维吾尔语语序在语言类型方面确实存在许多值得注意的特殊现象,但这些特性的背后其实仍是人类语言的一些共同规律在起作用,只是不同原则互动时作用大小和优先程度有所不同。

叶欢[10](2008)在《汉语倒序及其生成机制》文中研究指明对汉语语序的研究历来得到学界的重视,近年来,学者们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语序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对现代汉语语序共时平面的考察上,对语序历时的发展及其生成机制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甚至还存在一些定性不明,含糊不清的认识。本文将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相结合,对不同性质的倒序形式进行区分并科学归类,力求全面清晰的展现汉语倒序形式的发展概貌,并与语言类型研究成果相映证。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历时语料进行定量统计分析,把握倒序历时发展的脉络。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知视角考察倒序形式的生成机制,并在汉语各系统中对其进行有效性验证。本文主体部分分四个步骤进行:首先,对汉语倒序类型进行概括。对倒序概念的范围进行认定,区分语法性倒序和语用性倒序,在此基础上分析倒序的不同类型。倒序分析包括句子主体结构(主—谓—宾)成分之间的倒序关系、主干与辅助成分间的倒序关系、词和固定性结构内部的倒序关系,前面两项是句法层面的倒序,后面一项是词法层面的倒序,句法和词法层面的倒序具有互通性。第二,选择不同时期的四种语料进行定量统计分析,以实例说明汉语语序历时变化的状况,对汉语倒序形式的发展特点进行概括。第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索倒序的生成机制。语序结构形式与人们改造世界过程中获得的实际经验相关,对客观世界的倒序存在形式的感知逐渐发展成为类型性的思维模式,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因此在语序上体现这类思维模式的特征,倒序与现实世界的倒序性存是象似的。第四,在语言各系统中对生成机制进行有效性验证。人的类型性思维模式形成后,必然会反映在其精神的和物质的活动中,这是具有普遍性的,因此,不仅语言的句法和词法层面会体现这种机制特点,其它语言系统甚至于非语言领域都会有相应体现。

二、论正序句和倒序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正序句和倒序句(论文提纲范文)

(1)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老挝学生连词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已有研究综述
        一、连词本体研究
        二、连词习得研究
        三、主要二语习得理论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语料来源
第一章 老挝学生连词使用情况统计
    第一节 老挝语与汉语的对比及分析说明
    第二节 老挝语母语者连词使用偏误情况分析
        一、并列连词
        二、承接连词
        三、递进连词
        四、选择连词
        五、因果目的连词
        六、转折连词
        七、假设条件连词
        八、让步连词
第二章 老挝学生连词习得顺序研究
    第一节 各阶段老挝语母语者汉语连词的习得情况统计
    第二节 老挝学生各类连词使用频率相关度分析
        一、对各类连词的使用频率相关性分析
        二、小结
    第三节 老挝语母语者的汉语连词习得顺序
        一、习得标准的界定
        二、基于语料库得出的习得顺序
        三、与已有研究的对比
第三章 对大纲和教材连词设置的考察
    第一节 对《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连词难度设置的考察
    第二节 对《汉语教程》连词教学安排的考察
第四章 对老挝学生连词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 对并列连词的教学建议
    第二节 对承接连词的教学建议
    第三节 对递进连词的教学建议
    第四节 对选择连词的教学建议
    第五节 对因果目的连词的教学建议
    第六节 对转折连词的教学建议
    第七节 对假设条件连词的教学建议
    第八节 对让步连词的教学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新世纪日本芥川获奖女作家及其作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问题提出
        (一)新世纪日本女作家的异军突起
        (二)社会现实问题的关切——独特而深刻的价值追求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日本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第一编“我”从哪里来
    第一章 成长中的自我迷失
        第一节 《欠踹的背影》:自我同一性的迷失
        一、与群体隔绝的自我探寻
        二、偶像崇拜中的自我迷失
        三、“踹”——丧失中的自我突围
        第二节 《蛇舌》:肉体冒险中的挫折
        一、身体消费
        二、身体痛感
        三、生存之痛
    第二章 成长中的自我探寻
        第一节 《一个人的好天气》:飞特族的青春告白
        一、车站——“凝视流转的世界”
        二、感知物哀 感知生命
        三、长者关爱下的人生再出发
        第二节 《少女的告密》:战胜“他者”获得成长
        一、作为“少女”集团的他者
        二、集团的平庸之恶
        三、“告白”中的自我确认
第二编“我”是谁
    第三章 性别角色的认知
        第一节 《乳与卵》:“身体改造”中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多元身体观与自我认同的冲突
        二、兼容并蓄的女性意识
        第二节 《夏天的约会》:超越性别世界的书写
        一、多元化存在方式的向往
        二、脱离他者审美与脱离潮流的自我确立
        三、越界与逃离
    第四章 家庭归属与女性角色裂变
        第一节 《绿萝之舟》与《咸味兜风》:家庭内部女性“角色”写真
        一、婚姻围城的生活实景
        二、“情人”身份的虚幻
        第二节 《指甲与眼睛》:“被凝视”的角色错置
        一、错序的“你”和“我”
        二、模糊与变形的世界
        三、“幸福主妇”形象的瓦解
    第五章 职场女性的挣扎与调适
        第一节 《绿萝之舟》:绿萝般顽强的生存挣扎
        一、“穷忙族”的窘境
        二、单亲母女的艰难相守
        第二节 《在海浪上等待》:真情回归的职场新型人际关系
        一、男女社会角色的改变
        二、“草食男”、“历女”人群的互补
        三、年轻人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改变
        四、传统人际关系的悄然裂变
第三编“我”要走向何方
    第六章 女性情谊与自我建构
        第一节 《贵子永远》:流淌在时光里的爱
        一、梦境、回忆与现实
        二、重回别墅,寻找身份
        三、友爱交往与确立自我
        四、爱的传递与重构自我
        第二节 《冥土巡游》:脱茧而出 走向疗愈
        一、女儿身份与“灰姑娘”原型
        二、“冥界”与现实
        三、“神”的救赎
    第七章 叙事话语与自我建构
        第一节 《分枝的珊瑚》:向“传统”致敬
        一、假名书写的物语文学
        二、清淡之美的物语
        三、放慢脚步用心灵体味
        第二节 叙事方式的多元化
        一、“混搭式”的语言组合
        二、新鲜而简单的语言世界
        三、多样化叙事方式的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海峡两岸华文教材“因为”因果句探析——与张熙昌、张亚茹先生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因果正序与因果倒序
    (一) 《汉语》和《华文泰北版》因果正序与因果倒序比较 (表1)
    (二) 《汉语》和《华文泰北版》“因为”因果句 (表2)
二、因果正序
    (一) 因果正序的分布 (表3)
    (二) 因果正序中的关联词
        1. 因果正序中有无关联词的分布 (表4)
        2. 表示说明性因果关系的代表句式“因为……所以……” (表5)
三、因果倒序
四、总结
    (一) 两地教材所选例子的语言内容
    (二) 两地教材所选例子的数量
    (三) 两地教材的体例编排

(5)现代汉语关联词语考察 ——以“如果”类假设关联词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缘起
    1.2 研究价值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5 语料的选取
第二章 形式分析
    2.1 引言
    2.2 频率分析
    2.3 句子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语义分析
    3.1 引言
    3.2 语法意义
    3.3 连用
    3.4 共现
    3.5 小结
第四章 语体分析
    4.1 引言
    4.2 谈话语体
    4.3 书卷语体
    4.4 语体分布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下一步的工作
附录一:所用文本分类与目录
附录二:图表目录
附录三:谈话语体假设句统计总表
附录四:书卷语体假设句统计总表
附录五:假设句统计总表
参考文献
后记

(6)“为了”目的句句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现状
        0.1.1 "为了"目的句的研究现状
        0.1.2 语序问题研究现状
    0.2 研究对象界定
        0.2.1 "为了"目的句的界定
        0.2.2 目的前置后置的界定
        0.2.3 语料来源说明
        0.2.4 复句划分标准
    0.3 研究方法及意义
        0.3.1 研究方法
        0.3.2 研究意义
第一章 目的句的语义框架
    1.1 目的句的完整语义框架
    1.2 目的句语义框架的构成要素
        1.2.1 背景
        1.2.2 目的
        1.2.3 行为
        1.2.4 结果
    1.3 目的句语义要素的句法组配
第二章 "为了"目的项前置
    2.1 "为了"目的项前置的句式语义类型
        2.1.1 "为了"目的项前置基本式
        2.1.2 "为了"目的项前置特定式
    2.2 "为了"目的项前置的句法分析
        2.2.1 "为了"引连的成分
        2.2.2 "为了"在目的项中的位置
        2.2.3 "为了"目的项与行为/结果项的主语
        2.2.4 "为了"目的项与行为/结果项的语气
    2.3 "为了"目的项前置的语义分析
        2.3.1 前置"为了"目的项的求得与求免
        2.3.2 前置"为了"目的项的感情色彩
        2.3.3 目的受体与行为主体
    2.4 "为了"目的项前置的语用分析
        2.4.1 前置"为了"目的项是预设
        2.4.2 前置"为了"目的项是焦点
        2.4.3 "为了"目的项前置的语体分布
    2.5 "为了"目的项前置的语篇分析
        2.5.1 前置"为了"目的项的呈上启下
        2.5.2 "为了"目的项的扩展
        2.5.3 行为/结果项的套合
第三章 "为了"目的项后置
    3.1 "为了"目的项后置的句式语义类型
        3.1.1 补充性目的句
        3.1.2 解释性目的句
    3.2 "为了"目的后置的句法分析
        3.2.1 "为了"引连的成分
        3.2.2 "为了"在目的项中的位置
        3.2.3 "为了"目的项与行为/结果项的主语
        3.2.4 "为了"目的项与行为/结果项的语气
    3.3 "为了"目的项后置的语义分析
        3.3.1 后置"为了"目的项的求得与求免
        3.3.2 "为了"目的项的感情色彩
        3.3.3 目的受体与行为主体
    3.4 "为了"目的项后置的语用分析
        3.4.1 后置"为了"目的项是预设
        3.4.2 后置"为了"目的项是焦点
        3.4.3 "为了"目的项后置的语体分布
    3.5 "为了"目的项的语篇分析
        3.5.1 后置"为了"目的项的承上启下
        3.5.2 "为了"目的项的扩展
        3.5.3 "为了"目的项的套合
第四章 影响"为了"目的句句序分布的因素
    4.1 句式形式
    4.2 语义关联
    4.3 语用信息
    4.4 线性语篇
        4.4.1 线性序列语义因素
        4.4.2 线性序列语用因素
    4.5 认知思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因为”因果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因果正序
    (一) 有关联词语与“因为”搭配使用
        1. 因为……, 所以……
        2. 因为……而……
        3. 因为……, 才……
        4. 因为……, 就/便……
    (二) 没有关联词语与“因为”搭配使用
        1. 因为……, ……
        2. 正/正是/就是因为……, ……
二、因果倒序
    (一) 含有“因为”的因果倒序
        1. 句内连接
        2. 句际连接
        3. 单因句与多因句
    (二) 含有“是因为”的因果倒序
        1.……是因为……
        2. 之所以……, 是因为……
三、结语
    (一) 因果正序与因果倒序均应作为语法点在教学中予以重视, 只是讲授的时间与阶段应有所不同:
    (二) 无论是因果正序还是因果倒序, 它们各自包含的各种形式也应按难易顺序进行教学。
    (三)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分析不同形式在语义与用法上的不同, 讲清楚什么时候该用哪种形式。

(8)第二语言习得者自动性语言能力测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自动性——评价二语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
二对自动性语言能力进行测评的具体操作策略
    1句子匹配实验测量范式 (The sentence matching)
    2自定速阅读测量范式 (The self-paced readingparadigm)
    3词汇判断任务法 (The lexical decision task)
三结语

(9)汉维语语序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语序的研究现状
        一、汉语语序的研究现状
        二、外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序的研究现状
        三、语序对比研究的现状
    第二节 汉语和维吾尔语语序对比研究的范围和基础
    第三节 汉语和维吾尔语语序对比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应用意义
    第四节 汉语和维吾尔语语序对比研究的方法、步骤和语料说明
第二章 汉维语语序对比
    第一节 汉维语语序的特征
        一、汉维语语序的性质
        二、汉维语语序的特点
        三、汉维语语序的功能
        (一) 句法功能
        (二) 语用功能
        (三) 语义功能
        (四) 修辞功能
        (五) 美学功能
        四、汉维语语序的划分
    第二节 汉维语正常语序的对比
        一、汉语的正常语序
        (一) 主语和谓语的语序
        (二) 谓语和宾语的语序
        (三) 谓语和补语的语序
        (四) 定语和中心语的语序
        (五) 状语和中心语的语序
        二、维语的正常语序
        (一) 主语和谓语的语序
        (二) 谓语和宾语的语序
        (三) 定语和中心语的语序
        (四) 状语和中心语的语序
        三、多项定语、多项状语的结构语序
        (一) 汉维语多项定语的语序
        (二) 汉维语多项状语的语序
        四、汉维语正常语序的对比
    第三节 汉维语变异语序的对比
        一、汉语的变异语序
        (一) 主语和谓语的语序
        (二) 谓语和宾语的语序
        (三) 谓语和补语的语序
        (四) 定语和中心语的语序
        (五) 状语和中心语的语序
        (六) 连动、兼语成分的语序
        二、维语的变异语序
        (一) 主语和谓语的语序
        (二) 谓语和宾语的语序
        (三) 定语和中心语的语序
        (四) 状语和中心语的语序
        三、汉维语变异语序的对比
    第四节 汉维语语序对比小结
第三章 汉维语语序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 汉维语正常语序的制约因素
        一、语义、语用、句法因素
        (一) 语义因素
        (二) 语用因素
        (三) 句法因素
        二、其它因素
        (一) 语音因素
        (二) 修辞因素
        (三) 认知因素
        (四) 社会文化因素
    第二节 汉维语变异语序的制约因素
        一、汉语变异语序的制约因素
        (一) 句法因素
        (二) 语义因素
        二、维语变异语序的制约因素—语用因素
    第三节 制约汉维语语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汉维语语序制约因素总结
        二、汉维语动态语序制约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制约汉维语动态语序的各种因素的优先序列
第四章 汉维语语序与双语教学
    第一节 汉语教学中的语序教学
        一、语序教学在汉语教学中的特殊性及重要性
        二、汉、维语语序对比教学
        三、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习得中出现的语序偏误及原因
        四、语序教学
        (一) 句法语序教学
        (二) 语义语序教学
        (三) 语用语序教学
        (四) 认知语序教学
        (五) 文化语序教学
    第二节 少数民族学生习得汉语多项状语语序的偏误类型及分析
        一、多项状语语序
        二、多项状语语序的偏误类型及实例分析
        三、多项状语语序偏误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第五章 从汉维语语序的对比看汉维语两种语言的语言类型特点
    第一节 Greenberg的语言类型观和汉维语两种语言的语言类型特点
    第二节 从维语语序的发展历程看汉语和维吾尔语的语言类型学特点
    第三节 从汉维语语序的功能看汉语和维吾尔语的语言类型学特点
结语
附录一 常用代号
附录二 例句来源
注释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汉语倒序及其生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汉语倒序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1.2 研究的问题及方法
2. 倒序类型
    2.1 研究范围
    2.2 倒序类型
        2.2.1 语法性倒序
        2.2.2 语用性倒序
3. 倒序的历时演变
    3.1 倒序定量统计
    3.2 统计数据分析
4. 倒序的生成机制
5. 倒序生成机制的验证
6.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论正序句和倒序句(论文参考文献)

  • [1]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老挝学生连词习得研究[D]. 陈尉钧. 云南大学, 2018(01)
  • [2]从“倒序句”直抵诗歌之核[J]. 解正宝.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34)
  • [3]新世纪日本芥川获奖女作家及其作品研究[D]. 王玉英. 东北师范大学, 2015(12)
  • [4]海峡两岸华文教材“因为”因果句探析——与张熙昌、张亚茹先生探讨[J]. 刘生平. 职大学报, 2013(01)
  • [5]现代汉语关联词语考察 ——以“如果”类假设关联词语为例[D]. 刘丽丹.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6]“为了”目的句句序研究[D]. 张磊. 华中师范大学, 2011(11)
  • [7]“因为”因果句探析[J]. 张熙昌,张亚茹.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1(02)
  • [8]第二语言习得者自动性语言能力测量探究[J]. 李昌真. 现代教育技术, 2010(09)
  • [9]汉维语语序对比研究[D]. 林青. 喀什师范学院, 2008(04)
  • [10]汉语倒序及其生成机制[D]. 叶欢. 华中师范大学, 2008(10)

标签:;  ;  ;  ;  ;  

论正反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