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患者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

留置导尿患者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

一、留置导尿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谢绮雯,孙妙艳,贺宝金[1](2021)在《PDCA循环法在降低住院患者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降低住院患者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UEX)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260例住院并留置导尿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80例住院并留置导尿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导尿管UEX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尿路感染发生率、UEX风险认知度和护理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UEX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和费用、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UEX发生风险认知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环境和生理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社会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住院且留置导尿患者,可有效减少患者导尿管UEX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对UEX发生风险认知度和护理舒适度。

丁爱萍,管新妹,缪爱云[2](2021)在《管道护理工作坊在医院尿管风险管理及其延续护理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管道护理工作坊在医院尿管风险管理及其延续护理中的作用。方法:2018年1月起,医院成立管道护理工作坊,明确工作坊成员职责,进行尿管相关理论及实践培训,修订尿管护理相关规范并全院推广使用,关注尿管护理质量,设计尿管滑脱风险评估单,进行出院带管病人的延续性护理。比较工作坊成立前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尿管相关感染率及护士尿管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比较带尿管出院照护者居家维护知晓率、维护措施执行率。结果:通过管道护理工作坊干预后,全院尿管护理实现同质化管理,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尿管相关感染率低于干预前,各科护士管道护理知识及技能明显提高,带尿管出院照护者居家维护知晓率、维护措施执行率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道护理工作坊在推动全院尿管护理的同质化管理、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及尿管相关感染率、提高护士尿管护理理论和技能成绩、提高带尿管出院照护者居家维护知晓率、维护措施执行率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王瑛琦,冯艳[3](2021)在《系带法固定导尿管在留置导尿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体会》文中认为导尿管留置是重症患者护理单元中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在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时能准确记录尿量,从而能够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同时留置导尿管能够解决尿潴留患者排尿困难,可以保持昏迷、尿失禁患者的会阴部清洁,预防失禁性皮炎的发生,在治疗急危重症患者中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王跃,陈晓明,陈海涛,张红梅[4](2021)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在降低神经外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对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成效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选取本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所有留置胃管、尿管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日收集非计划性拔管数据,月底汇总数据,针对已发生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利用PDCA分析原因,并组织讨论学习,制定整改措施,在下个月份的工作中落实。最后汇总2017年度和2018年度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2018年度实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后,胃管、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2017年度的3.36%、0.79%降到2018年度的0.92%、0(P<0.05);2018年度神经外科医-护-患满意度、护理制度、护理技术及操作执行率均较2017年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巨会萍,张芳,白亚利,李阳,祁军安[5](2021)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防范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防范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UEX)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普外科行常规管路护理的7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对照组基础上行FMEA管理的73例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的UEX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各项失效模式RPN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管道固定、标识、通畅、健康教育、护士责任、交接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MEA管理应用于普外科护理管理中,有助于降低UEX发生率,提高管道护理质量。

叶玉清,黄银娟,黄丽婷[6](2021)在《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1]。胃管意外滑脱是最常见的非计划性拔管之一[2]。新生儿留置胃管主要用于鼻饲及胃肠减压,发生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易造成鼻咽黏膜的损伤,增加胃食管返流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3]。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已纳入本科新生儿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要求。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新型质量管理方式,

刘姗姗[7](2020)在《三种固定方法在经口气管插管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重症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三种不同的固定方法(丝绸胶布交叉固定法、自锁式固定器固定法、绷带联合透明贴膜固定法)在七天内的移位情况、每日所需固定次数、固定成本、固定耗时、固定装置相关的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等指标的比较。探讨丝绸胶布交叉固定法、自锁式固定器固定法、绷带联合透明贴膜固定法的在临床使用中的优缺点。通过充分评估患者,为护理人员给不同情况下的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省费用、省时的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方法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选取2017年12月1日到2019年11月30日郑州市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435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145例,A组采用丝绸胶布交叉固定法,B组采用自锁式固定器固定法、C组采用绷带联合透明贴膜固定法。每班由组长统计每位患者气管插管移位情况、每天固定次数,每天因固定装置所花费用,第一次口腔护理及更换经口气管插管装置耗时,固定装置相关皮肤损伤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分析对比A、B、C三组患者在七天内的移位情况、每日更换次数、成本、第一次口腔护理到重新妥善固定的耗时以及相关皮肤损伤发生率等指标。观察这三种固定方法更适合插管几天的患者。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三组计量资料比较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组间两两比较,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者用LSD-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DunnettT3法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分割法,小样本量采取Fisher精确概率法,三组卡方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的检验水准为0.05/3=0.0167,当P<0.017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一天内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选择。三组患者在移位效果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每日所需固定次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医用装置相关的皮肤黏膜损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固定耗时方面,A组和B组固定耗时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5),但A组和B组的固定耗时均少于C组(P3<0.05和P2<0.05);从固定成本上比较,A组和C组的固定成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0.05),但A组和C组的固定成本均远远小于B组(P1<0.05和P2<0.05);综合考虑可以采用A组固定方法。2大于一天小于五天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选择。三组患者在移位效果上,B组和C组的移位情况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0.017),但均优于A组的移位率(P1<0.017和P3<0.017);三组患者在医用装置相关的皮肤黏膜损伤方面,B组和C组的皮肤黏膜损伤情况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0.017),但均优于A组(P1<0.017和P3<0.017);从每日固定次数上来看,B组的固定次数要少于A组和C组(P1<0.05和P2<0.05),但A组和C组(P3>0.05)每日的固定次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固定耗时上看,A组和B组固定耗时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5),但A组和B组的固定耗时均少于C组(P3<0.05和P2<0.05);从固定成本上看,A组和C组的固定成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0.05),但A组和C组的固定成本均远远小于B组(P1<0.05和P2<0.05);因此,在保证患者不发生导管移位和保护患者黏膜的基础上,可以选择B组或者C组固定方法,若要减少护士工作量则选择B组的固定方法,若要降低患者的住院成本可以选择C组固定方法。3大于五天经口气管插管的选择。在移位效果上,B组的移位率要小于A组和C组(P1<0.017和P2<0.017),但A组和C组的移位率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3>0.017);从每日固定次数上,B组每日固定次数少于C组,C组每日固定次数少于A组,(P2<0.05,P3<0.05,P1<0.05)三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从固定成本上来看,在第六天,三组患者固定成本相当,(P>0.05)三组患者固定成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七天,A组的固定成本要高于B组和C组,A组和B组以及A组与C(P1<0.05和P3<0.05)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但B组和C组(P2>0.05)无统计学差异;从固定耗时上看,A组和B组固定耗时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5),但A组和B组的固定耗时均少于C组(P3<0.05和P2<0.05)),A组和C组以及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医用装置相关的皮肤黏膜损伤方面,B组对皮肤黏膜的损伤小于A组和C组,A组与B组(P1<0.017)以及B组与C组(P2<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A组和C组的皮肤黏膜损伤情况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0.017),因此,大于五天的气管插管,无论从移位情况,每日固定次数,成本,固定耗时,还是医用装置相关皮肤损伤,均应该选取B种固定方法。结论本研究表明,当评估经口气管插管小于等于一天时,推荐使用丝绸胶带交叉固定气管插管。当评估插管大于一天小于五天时,如果患者经济条件差,可以推荐使用绷带联合透明贴膜固定方法。如果患者经济条件允许,可以推荐使用自锁式固定器。当评估插管时间大于五天,建议采用自锁式固定器。

杜红霞,齐加芹,王晓虹,刘业惠[8](2016)在《成人非计划性拔管风险因素及全过程管理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非计划性拔管(UEX)是临床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防范UEX的发生成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对UEX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成人UEX的特征及全过程护理管理措施,防范和减少UEX的发生。

何小红,刘将伟,杨金玉[9](2016)在《我国留置气囊导尿管相关尿道损伤的护理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近10年间气囊导尿管相关尿道损伤的护理进展。主要包括: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规范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术、气囊导尿管留置期的护理及气囊导尿管拔管方法的改进。认为掌握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留置导尿处理,可以减少留置气囊导尿管相关尿道损伤的发生。

韩清波,廖爱红,陈雪梅[10](2016)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妇科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妇科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在妇科病区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回顾分析2013年14月妇科住院病区腹腔镜及宫腔镜术后放置Ⅰ、Ⅱ类导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状况,通过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找出引起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组织实施,将改进前、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妇科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1.52%降低至活动后的0.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有效降低了妇科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安全管理质量,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品质意识和参与质量管理的能力,提高了质量改进效率和效果。

二、留置导尿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留置导尿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PDCA循环法在降低住院患者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UEX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一般指标水平比较
    2.3 两组UEX发生风险认知度比较
    2.4 两组护理舒适度评分比较
3 讨论

(2)管道护理工作坊在医院尿管风险管理及其延续护理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管道护理工作坊的建立
        1.2.2 管道小组工作方法
        1.2.2.1 修订管道护理规范
        1.2.2.2 组员培训
        1.2.2.3 医院全员培训
        1.2.2.4 设计完善尿管评估单和相关制度并进行临床推广
        1.2.2.5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1.2.2.6 开展延续性护理
    1.3 评价指标及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降低尿管非计划拔管率,保证病人安全
    3.2 降低导尿管相关感染率
    3.3 提高护理人员尿管护理理论和技能水平
    3.4 延续性护理有待进一步深入
4 小结

(3)系带法固定导尿管在留置导尿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原始尿管固定法
    1.1 导尿管水囊内固定方法
    1.2 高举平台法外固定导尿管
2 系带法外固定导尿管
3 体会
4 总结

(4)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在降低神经外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筛选神经外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1.2.2 原因分析
    1.3 改进措施及实施计划
        1.3.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知晓度
        1.3.2 妥善固定管道位置
        1.3.3 做好舒适的护理
        1.3.4 合理、规范地约束肢体
        1.3.5 遵医嘱合理应用镇静药物
        1.3.6 评估及拔管
        1.3.7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017年及2018年度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
    2.2 2017年与2018年神经外科医-护-患满意度的比较
    2.3 2017年及2018年护理制度、护理技术及操作执行率的比较
3 讨论

(5)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防范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UEX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各项失效模式RPN值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管道护理质量比较
3 讨论

(6)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方法与分析
    2.1 对照组
    2.2 观察组
        2.2.1 计划阶段(P):
        2.2.2 实施对策(D):
        2.2.3 效果确认(C):
        2.2.4处理阶段(A):
    2.3 评价指标
    2.4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3 讨论
    3.1 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现状分析
    3.2 PDCA循环管理可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3结论

(7)三种固定方法在经口气管插管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经口气管插管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
        1.1.2 经口气管插管固定不当相关并发症
        1.1.3 国内外相关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
        1.1.4 指南对应用何种固定方法未明确推荐
        1.1.5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与带管时间相关
        1.1.6 小结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操作性定义
        1.3.1丝绸胶带交叉固定法
        1.3.2 自锁式固定器固定法
        1.3.3 绷带联合透明贴膜固定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样本量估算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设计类型
        2.2.2 随机分组
        2.2.3 研究方法
        2.2.4 资料收集
    2.3 评价指标
        2.3.1 患者的一般资料
        2.3.2 固定效果评价指标
        2.3.3 每日气管插管固定次数
        2.3.4 固定气管插管耗时
        2.3.5 每日固定气管插管的费用
        2.3.6 医用装置相关性皮肤损伤情况
    2.4 数据管理与统计学方法
    2.5 质量控制
        2.5.1 研究设计阶段
        2.5.2 研究实施阶段
        2.5.3 统计处理阶段
    2.6 技术路线
    2.7 伦理原则
        2.7.1 知情同意原则
        2.7.2 保密原则
        2.7.3 不伤害原则
        2.7.4 自主原则
        2.7.5 有益原则
3 结果
    3.1 患者在七天内一般情况比较
    3.2 导管固定效果情况比较
    3.3 每日固定次数的比较
    3.4 固定气管插管所用的费用比较
    3.5 更换气管插管装置耗时对比
    3.6 医用装置相关性皮肤损伤比较
4 讨论
    4.1 经口气管插管的重症患者应用三种固定方法在七天内的固定效果
        4.1.1 移位发生率随时间延长越来越高
        4.1.2 第一天三组患者移位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4.1.3 在第二到第五天内B组患者和C组患者移位情况低于A组
        4.1.4 在第六到第七天B组的移位情况要低于A组和C组
    4.2 经口气管插管的重症患者应用三种固定方法在七天内的固定次数比较
        4.2.1 固定次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
        4.2.2 在第一天三组患者所需的固定次数无统计学差异
        4.2.3 二到五天内A组和C组固定次数多于B组
        4.2.4 在六到七天A组固定次数最多
    4.3 重症换者应用三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在七天内固定成本比较
    4.4 重症换者应用三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首次更换固定装置耗时对比
    4.5 重症换者应用三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固定装置相关皮肤损伤
        4.5.1 黏膜损伤随着带管时间的延长均在增多
        4.5.2 三种固定方法在第一天内皮肤黏膜损伤无统计学差异
        4.5.3 二到五天内的气管插管B组和C组皮肤黏膜的损伤小于A组
        4.5.4 大于五天的气管插管B组固定方法皮肤黏膜的损伤最小
5 结论
6 研究局限及展望
    6.1 研究可行性和局限性
    6.2 课题实施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应用新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参与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研宄的知情同意书
附录2
个人简历
致谢

(9)我国留置气囊导尿管相关尿道损伤的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留置导尿的必要性
2 留置导尿相关技术
    2.1 规范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术
        2.1.1 气囊尿管材质的选择
        2.1.2 气囊导尿管型号的选择
        2.1.3 尿道及气囊导尿管的润滑
        2.1.3. 1 润滑剂的类型
        2.1.3. 2 润滑的方法
        2.1.4 气囊导尿管的插入长度
        2.1.5 气囊注入物的种类和量
        2.1.5. 1 气囊注入物的种类
        2.1.5. 2 气囊注水的量
        2.1.6 气囊内固定的确认
        2.1.7 其他
    2.2 气囊导尿管留置期间的护理
        2.2.1 气囊尿管外固定
        2.2.2 非计划性拔除气囊导尿管致尿道损伤
    2.3 气囊导尿管拔管方法的改进
3 小结

(10)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妇科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2 方法
    2.1成立品管圈小组
    2.2主题选定
    2.3制定活动计划表
    2. 4 现状分析及调查
        2.4.1回顾分析
        2.4.2床旁调查
    2.5设定目标
    2.6解析
        2.6.1护士的因素
        2.6.2患者的因素
        2.6.3工作流程与方法的因素
        2.6.4物品及器具的因素
        2.6.5环境的因素
    2.7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
        2.7.1强化培训
        2.7.2加强健康教育
        2.7.3改革工作流程
        2.7.4健全质控系统
        2.7.5加装病床导管固定挂钩
    2.8评价指标
    2.9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有形成果
    3. 2 无形成果( 图2)
4 讨论

四、留置导尿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PDCA循环法在降低住院患者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 谢绮雯,孙妙艳,贺宝金. 齐鲁护理杂志, 2021(14)
  • [2]管道护理工作坊在医院尿管风险管理及其延续护理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 丁爱萍,管新妹,缪爱云. 循证护理, 2021(07)
  • [3]系带法固定导尿管在留置导尿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体会[J]. 王瑛琦,冯艳.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S1)
  • [4]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在降低神经外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J]. 王跃,陈晓明,陈海涛,张红梅.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06)
  • [5]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防范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J]. 巨会萍,张芳,白亚利,李阳,祁军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15)
  • [6]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研究[J]. 叶玉清,黄银娟,黄丽婷. 实用医技杂志, 2021(02)
  • [7]三种固定方法在经口气管插管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D]. 刘姗姗. 郑州大学, 2020(02)
  • [8]成人非计划性拔管风险因素及全过程管理研究进展[J]. 杜红霞,齐加芹,王晓虹,刘业惠.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22)
  • [9]我国留置气囊导尿管相关尿道损伤的护理进展[J]. 何小红,刘将伟,杨金玉.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6(11)
  • [10]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妇科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J]. 韩清波,廖爱红,陈雪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07)

标签:;  ;  ;  

留置导尿患者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