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要成为工业经济的主角

重庆要成为工业经济的主角

一、重庆要捧红工业经济的主角(论文文献综述)

郑玲玲[1](2017)在《当代台湾音乐文学研究》文中指出音乐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说方式,反映着人类的现实生活与情感。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历史文化内容,传达着对人类自身的深沉关怀。当代台湾音乐文学的丰富性与可探究性正源于此。回顾当代台湾音乐文学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发端于1949年国民党迁台初期,许多歌词都展现了生存于台湾这块土地上人们的悲愁与欢乐。国语流行歌曲和闽南语流行歌曲是当代台湾音乐中最主要的两种形态。因台湾当局对国语的大力推行而兴起的国语流行歌曲,经历了从国语小调到校园民歌,再到都市流行歌曲三个时期,逐渐由充当电影“配角”的萌芽阶段,发展成自行创作的形态;在内容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音乐朝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消费化、娱乐化的倾向,逐渐脱离对民族自身的反省或对政治的批判,而流于肤浅。而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的闽南语流行歌曲,真实地反映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随着政治局势的时紧时松,闽南语流行歌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40年代末国语政策的推行与戒严政策的实施,都限制了闽南语歌曲的流行。从借外语曲子入词而成的“混血歌曲”,借闽南语电影形成的主题曲,到解严后多元化的新闽南语歌曲的发展,其艰辛程度不言而喻。当代台湾音乐文学的结构从段式和体式来看,以主副歌式的三段体和长篇叙述式的自由体为特色;在结构类型方面,则以并列式与层层递进结构为主,增强了歌词表情达意的艺术感染力;而在语言的运用方面,音乐文学既以多种语言入词,增强自身的多元性与趣味性,以简洁、易懂的词语,促进其广泛传播;又融入诗词意象,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古典的韵味。音乐文学独特的文体特征,不仅能生动地传达歌曲的主题思想,也能形象地体现出丰富的文化意蕴。如若将音乐中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串联起来,则可视为一部反映台湾社会发展的史诗。从形式到内容,从文体特征到文化特征,音乐文学的发展无不深受台湾政治、文化、经济转型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阴雅婷[2](2017)在《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研究 ——基于广告传播的视角(1978-2015)》文中研究表明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许多知名品牌早已成为国家文化的代名词,如苹果、可口可乐、麦当劳、迪士尼等,不仅在美国本地,而且在全球各地源源不断地以各种品牌传播形式输出美国文化价值观。这些世界级品牌通过青春流行文化和多元文化的铸造表现自我,并通过对外传播品牌精神文化,尝试着在这个多元化而又和谐的世界中构建一种国际性的、友好的资本主义乌托邦视野,其完整、成熟的品牌象征性符码已经等同于文化本身。反观中国本土企业,绝大多数一直以来都缺乏品牌文化意识,未能重视品牌文化传播对消费者的影响,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价值和作用。从1978年至2015年,中国本土品牌文化的传播过程并非是直线式的、跳跃式的,新的发展阶段也不是完全取代之前的发展阶段,而是在某个过渡时期,前后两个阶段互相交错、重叠,并继续在共存并进中此消彼长,最终表现为今天的品牌资产文化呈现、品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态势。虽然中国品牌的核心理念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由不尽相同的文化价值主导,但在同一个时期,上一时期主导性的品牌文化价值并不会消失,而是与这一时期主导性的品牌文化价值交融化合、共存并进,共同丰富并影响当时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同时,虽然中国当代企业的品牌文化在广告的表现和传播中,于不同时期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但是,即使是同一阶段主导性的品牌文化传播也受到多种广告事件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该时期政治、经济、媒体、文化等多重因素与关系交互作用的结果,凸显出该阶段的品牌文化传播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显着特征。本论文从广告的内容表现与传播、广告的消费文化表现、广告的艺术审美表现三个角度,观察1978年~2015年中国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的轨迹与规律,考察品牌文化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价值取向产生的影响,促使中国企业反思自身的品牌营销策略与品牌国际化道路。经过梳理发现,20世纪80年代,外商品牌的涌入唤醒了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中国本土品牌文化整体上处于品牌符号文化的传播阶段;20世纪90年代,虽然过度的商业化、功利化追求,使相当多的本土企业一度忽视了品牌理念文化的建设,但是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用下,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文化逐渐进入到品牌附加价值文化的传播阶段,21世纪初至今,在企业并购重组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品牌资产问题,逐步意识到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重要地位,于是,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文化进一步迈向品牌资产文化呈现,以及数字化媒体环境下的品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阶段。从整体上看,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文化传播呈现出现代化、多元化和美学化的特征和趋势,企业和消费者的品牌文化意识也在不断发展成熟。

屈雅利[3](2016)在《中国当代商业广告的审美文化透视(1979-2015)》文中指出在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以后,沉寂多年的商业广告闻风而动,重新登上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舞台。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广告经营总额从1979年约0.1亿元上升到2015年5973.4亿元,中国上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广告大国。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时期,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社会发展状态,民众的社会情感、价值观念、精神追求、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都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商业广告的恢复和发展也正伴随着这样的一个过程。作为社会文化的风向标,当代商业广告敏锐地记录或者作为镜像折射着当代社会民众的价值追求和情感变化,迎合或者引导着社会民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保存着社会转型时期多种文化在广告中留下的印记,成为了观察和分析当代社会审美文化变迁的一个极其生动的社会文本。本论文以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商业广告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为线(1979-2015),依据当代商业广告的发展实践,以当代商业广告作品、知名广告人的创作思路、企业和广告公司的广告实践、对当代商业广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广告事件等大量广告审美实践为研究文本,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力图全方位地剖析中国当代商业广告在社会转型的巨变时期所遭遇的文化冲击与文化融合,揭示中国当代商业广告审美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传统文化、现代性、实用理性、后现代等文化的审美冲突与交融,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当代商业广告发展面临的审美文化困境,探讨了建立中国当代商业广告审美文化独特品格的文化策略和可能路径。论文依据中国当代商业广告审美实践发展的历史顺序,采用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方式,分为六个层面来展开论文的主体。第一个层面分析当代商业广告对政治意识形态的顺应和消解。作为市场营销的重要方式,商业广告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蓬勃发展,对政治化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当代商业广告巧妙地使用广告策略,通过顺应主流价值倾向,突破了政治禁忌,拓展广告文化的影响力。通过对红色隐喻、革命历史伤痕等审美符号的使用,当代商业广告不断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商业化的审美改造,并通过戏谑化的符号形式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属性进行了商业化消解,最终形成了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审美融合态势。第二个层面分析了当代商业广告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物质化改造。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通过历史典故的情感改造、乡土情怀的怀旧想象、对家庭元素的强调等符号形式,充当了当代商业广告的情感文化源,塑造了当代商业广告的精神气质和美学形象。与此同时,当代商业广告对传统文化的零碎化、片断化和商业化利用,消解了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淡化了传统文化理想主义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魅力。第三个层面分析了当代商业广告对现代化生活的审美想象。当代商业广告通过构造商品神话、编织理性化的消费理由、构建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塑造新的消费主体等范式,为当代人塑造了一个物质丰裕的现代化商品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们不断占有商品,精心呵护身体,跟随明星和时尚,满足欲望,幸福快乐,男性因为成功而自由消费,女性因为消费而自信快乐。当代商业广告对现代化生活以消费为中心的审美想象,满足了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人追求物质生活提升的愿望,完善了人的生存尊严,但是同时,这样的广告呈现也将当代人纳入了消费主义的漩涡,使当代商业广告审美文化侵染了浓重的消费主义色彩。第四个层面分析了当代商业广告对平民化消费的审美包装和塑造。面对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广大普通平民消费者,当代商业广告顺应了实用理性精神对中国老百姓的深刻影响,对普通平民消费塑造采取了“镜像化”的审美呈现方式。商业广告的切入视角和美学包装,采取了人道主义、平民化的倾向,认同和宣扬了民间俗世,塑造了实惠朴素的消费生活态度。通过这样的广告审美呈现,商业广告对当代人生活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广告消费文化渗入到了包括普通消费者在内的所有社会群体之中,加速了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进程。第五个层面分析了当代商业广告中的后现代美学风格。起源于西方的后现代广告以另类、反叛、颠覆的广告形式将消费意识推向了民众的深层心理层面,价值认同与心理震撼成为广告审美传达的主要内容,商品信息反而日趋淡化。当代中国的后现代广告通过塑造面目模糊的广告青年形象,将当代商业广告审美推向了个人感性化的情绪表达,温和地消解了权威和理性的秩序,丰富了当代商业广告审美文化的整体格局。第六个层面分析了当代商业广告面临的审美文化困境与出路。一方面商业广告审美实现二重性悖论的存在,容易使当代人对商业广告产生疏离态度与集体回避行为,当代商业广告的发展面临着如何持续发挥广告文化审美影响力的窘境。另一方面,当代广告审美文化核心力的缺乏也使当代商业广告不断遭遇文化冲突的冲击。因此,吸收当代泰国、日本等东方国家优秀商业广告的审美特质,提升中国当代商业广告审美文化的品格,营造中国当代商业广告审美感觉资源的独特性,就成为中国当代商业广告摆脱审美文化困境的必要路径。论文结论部分探讨了当今新媒体环境下商业广告的隐匿性存在方式对当代商业广告审美文化的影响,探寻了当代商业广告审美文化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葛维樱,杨璐,王宇,王玄[4](2015)在《买时代——消费创造新世界》文中认为五年前,大部分中国人购买一件衣服的过程还是这样的:首先要穿上外套、拿起包、锁上门,搭乘各式交通工具,忍受无处不在的拥堵,到达某处商场,用脚力丈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浏览品牌和店名,当终于决定进入某家店铺时,你可能已经略微疲惫了。不过你可不能休息,因为成群的销售人员会顷刻间涌上来,你试着一件又一件衣服,直到头昏脑胀、疲惫不堪,最终你指着其中一件说,好了好了,就这件吧。而在回家的路上,你疑心手里拎着的这堆沉甸甸的玩意儿到底是售货小姐的意愿还是自己的。通常,这样的流程大约最少耗费34个小时,即半天时间。

简婉[5](2013)在《台湾现代诗的中国书写 ——二十世纪五0年代到八0年代》文中指出文化认同在当今台湾社会是一个争论不休、难解难分的议题,尤其「去中国化」意识升起,造成了台湾文化场域的巨大震荡,使得原为文化母体的中国竟变成了他者。但台湾文学根植於中国文化,是不争的事实。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在於探究一九四九年之後台湾历经两岸政治的突变以及西方思潮的冲击,在社会环境剧烈震荡以及文化场域变迁下,现代诗如何穿越历史波澜与政治暗流,将中国在地理、历史、文化、思想、政治等方面之影响与冲击,带入不同时期各类型的书写,融汇西方文学主义思想以及本土意识,深刻表达出各时代不同的创作精神与风格,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以中国为脉络的书写路线。探讨的时间范畴,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迄八十年代,横跨战前「前行代」及战後「新世代」两代诗人,涵盖现代主义及现实主义两个诗潮。探讨的内容,系以台湾现代诗体现的「中国(情结/意识)」书写为范围,它可以是具体的,例如地理的、政治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包括历史的、文化的、或情感的,综合归纳为四个层面:一是「政治中国」,一个造成两岸分裂、握有实体政权的中国,那是反共复国的目标,政治抗争的对手;一是「离散中国」,一个令人魂牵梦系的乡愁中国,那是先祖埋葬的地方,是亲人等候重逢的家园,那也是民族血缘关系不可分割的乡土故国;一是「古典中国」,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优美的中国,是诗人至死不渝的精神信仰,也是诗人渴望回归的精神原乡;一是「临履中国」,一个出现在眼前的真实中国,解严开放之後,许多有人回到朝思暮想的故园,或探望亲人,或祭拜先祖,也有人回到书本上的历史现场,或文化凭吊,或旅游探索。这些不同层次、不同内涵、的中国情怀(意识)在不同时期的文化场域都有着不同的解读、反思与展现,彼此重叠交错,相互应声和鸣,共构成台湾现代文学中最严整的中国书写内容与辩证美学。

王杉[6](2012)在《影视经纪公司运营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探讨的对象是影视经纪公司的运营模式问题。论文引入交易费用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理论对经纪公司因何而生、有何特点做出解释。论文通过分析影视经纪公司经理人、经纪人、艺人、制片人、导演、编剧、发行公司等内外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勾画出影视经纪公司的社会关系网络结构。论文进而研究影视经纪公司在社会网络中嵌入模式,包括经纪公司内外各种合作关系的强弱程度,以及基于这些合作关系构建的网络结构,论文认为基于资源交换关系形成的网络嵌入模式,是影视经纪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本文划分了三种影视经纪公司的三种网络模式:“纯经纪”模式、“联盟”模式和“一体化”模式。论文通过案例分析不同的运营模式背后所必须的资源。最后通过分析中国影视界的产业发展环境、法律政策及文化环境的调节作用,结合以上的分析,得出中国影视经纪公司的发展启示。

娄聪[7](2012)在《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节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0年,《达人秀》登陆东方卫视,这档“全球最大选秀节目”开始与中国观众见面。在中国的平民选秀节目经历“七年之痒”,引发众多争议和批评时,《中国达人秀》异军突起,播出以来收视如虹,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更因节目本身与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契合而得到了广电总局的“特许令”与高度表扬。引进海外版权的《中国达人秀》给中国电视人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示,专业化、科学化的节目制作理念和新的制作思路是这档节目带给国内电视制作人的最大财富。而《中国达人秀》根据中国国情在《英国达人秀》基础上进行的成功的本土化改造,也为以后中国电视节目引进国外优秀节目也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好的电视节目应该与社会需要、时代主题、文化价值等相结合。《中国达人秀》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应天时、接地利、顺人和”的产物。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多种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并存,草根文化的兴起、消费文化的勃兴、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娱乐全球化带来的狂欢文化借助数字化媒体的蓬勃发展让今天的中国人渴望成功,渴望幸福,渴望实现自我价值;与此同时,生存竞争压力大、社会思潮多元化也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中国达人秀》契合了变迁中的社会文化和观众心理,让中国老百姓获得了更大的心灵舞台,节目中体现出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让人们对电视艺术的社会道德价值寄予厚望。通过展现“草根人物”坚持梦想、追求梦想,提倡积极的人生态度,弘扬了传统美德和主流价值观,让观众也受到巨大的鼓舞与激励,让他们能够实现梦想、获得自信、抒发情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电视节目要发展不能闭门造车,中国电视人应该多学习借鉴国外的优秀节目,在其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有效的本土化改造。对于《中国达人秀》这样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我们需要在中国特有的社会环境下,从社会、文化、传播、经济等层面进行多维度探析,并及时追踪节目新的变化。本文尝试采用多学科交叉的多维视角分析方法,包括社会学角度、传播学角度、文化学角度、美学角度以及商业角度;将《中国达人秀》放在理论框架中进行探讨,分析了受众在新时期对电视节目内容和形态呈现的需求,探讨了转型期中国人对大众文化的深层诉求,为新时期我国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启示。作为一档成功“试水”的引进节目,我们也应注意到《中国达人秀》节目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根据社会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关于《中国达人秀》的讨论也需要更为理性的思考。

冯松鸽[8](2011)在《海选:农村民主的尝试与思考》文中提出“海选”不仅是一个反映社会现象的语言词汇,也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催化剂,还是一个注解农民思想变迁的时代标签。本文以“海选”为关键词的主题研究,对“海选”作了尽可能全面的介绍和分析,通过“海选”的出现到发展至今的历史梳理,来展现农村政治生活的转变和发展的脉络以及社会发展对民主的渴求。本文首先指出了海选的研究意义,在文献综述之后对本文的核心概念进行了解释。然后,本文详细阐述了海选的产生、发展过程,并分析了在这个过程中海选是如何一步一步深化、如何逐步拓展到社会领域而成为一个热门词汇的。本文认为,海选的产生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现实需求,既有农民创造性的发挥,也有基层政府与国家的推动,可以说海选是上下结合的产物。“海选”的产生与发展轨迹注解了村民自治后农村政治的变化,印证了农村从威权型政治到民主政治的转变历程。基于对海选的调研分析,本文发现,尽管海选产生于北老壕村,但是现在北老壕的村民并不欢迎海选,海选并没有带来村民所期望达到的目标。目前,各地的海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而且不同人群对海选都有误读,本文以农民和学者的误读为重点进行了论述。最后,本文也进行了延伸性思考,认为海选有助于促进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发展,对政治民主也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要向更高层次上发展还需要一段时间。

颜彦[9](2008)在《体验经济下的TV2.0探微 ——以WEB2.0为模板》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等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国传媒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深刻转型的变革之中。在以“碎片化、数字化”为基本特征的媒介环境中,中国电视业正在经历两个维度的激烈蜕变:一个维度是在市场日趋成熟、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之下,创新、机制变革成为电视业的主题;另一个维度是技术更新换代对传统电视所带来的冲击和改变。体验经济被称为人类社会的第四种经济形态,其最大特点就是突出人性,是更人性化的经济。正是体验经济的新浪潮催生了互联网Web2.0时代的到来,使网络媒体比Web1.0时代更具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逐渐跻身主流媒体的行列,也给电视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媒介发展的历史显示,旧媒介不会因为新媒介的诞生而被取代甚至消亡,新旧媒介的融合是一个趋势,在传统媒介中注入新媒介的血液,实现传统媒介的蜕变也是一种必然。沿着以上思路,本研究以体验经济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继承体验经济的核心特征,首先从传播特征、传播过程模式及传播效果、核心传播理念各层面分析体验经济下网络媒体从Web1.0升级至Web 2.0的发展路径。接着通过充分借鉴网络媒体向Web2.0升级的成功经验,并以此为模板,从概念、特征、应用三方面建立电视的2.0版本即TV2.0的基本概念框架,并对TV2.0的形式创新、内容创新、与新媒体合作等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TV2.0是一种全新的电视媒体信息传播理念,它强调收看形式或节目内容的互动性,使观众在看电视的过程中获得参与和分享的全新个人体验。TV2.0的核心要义是通过发展电视媒体的互动性,强调观众的主动参与,创造观众体验。TV2.0具备三个主要的体验特征:第一,“以观众为中心,创造观众体验”是最根本的体验特征。第二,通过信息传播过程个性化,TV2.0将为电视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带来根本性的提升。第三,观众的个人体验成为信息传播过程中重要产品,该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将作为TV2.0最主要的传播内容。

金丹[10](2006)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快感文化与传媒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注意力经济是发达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领域,工业时代信息的迅速膨胀带来注意力的相对稀缺,如何最大限度的吸引人们的眼球是注意力经济的主要内容,它是现今高度信息化社会出现的新经济现象。快感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承载着人类欲望的本能表达,如今它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这显然与注意力经济时代的来临有着重要关联。本论文首次尝试将快感文化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四类:真人秀、个人隐私秀、反常态行为秀以及奇观文化,分别加以分析注意力经济在这四个主要类型中的具体体现和影响,并观察每种类型的快感文化在我国的发展走向。此外,本论文在国内外现有关于注意力经济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注意力经济和快感文化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总结为注意力经济带来了快感文化的流行,而快感文化则用娱乐因素改造经济,影响经济走向。作为快感文化的传播者和引导力量,媒介的作用不容忽视。媒体工作者在注意力经济的大潮中如何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又坚持职业操守,维护社会文化朝着上升的方向发展,也是本论文重点探讨的问题。研究认为:一方面媒体工作者应该把握现今难得的相对自由发展空间,关注市场走向,但也要意识到注意力并非万能,影响力才是本质,不能一味追求利益而忽略职业操守,要维护社会文化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二、重庆要捧红工业经济的主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庆要捧红工业经济的主角(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台湾音乐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当代台湾音乐文学发展概述
    第一节 国语流行歌曲发展概况
        一、国语小调时期(1950-1970)
        二、校园民歌时期(1971-1980)
        三、都市流行歌曲时期(1980 年后至今)
    第二节 当代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发展
        一、“混血歌曲”和闽南语电影主题曲的时期(1950-1968)
        二、闽南语歌曲流行新路线时期(1971-1987)
        三、新闽南语歌曲时代(解严后至今)
第二章 台湾音乐文学的文体特征
    第一节 音乐文学文体的演变
    第二节 台湾音乐文学的结构特点
        一、音乐文学的结构形式
        二、音乐文学的结构类型
    第三节 台湾音乐文学的语言特征
        一、多种语言入词
        二、文雅的语言风格
        三、通俗易懂的语言特点
    第四节 台湾音乐文学的文体特征
        一、类同性
        二、特殊性
第三章 当代台湾音乐文学的文化特征
    第一节 反差性
    第二节 边缘性
    第三节 乡土性
    第四节 古典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研究 ——基于广告传播的视角(1978-201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理论与相关研究
        一、相关理论
        二、相关研究
    第三节 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品牌文化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的历史分期
        三、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的相关问题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基本框架
        一、采取的研究方法
        二、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品牌的文化本质
    第一节 品牌与文化
        一、品牌的文化内涵
        二、品牌是商品的文化符号
        三、品牌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资本
        四、品牌文化资本对经济资本的还原
    第二节 品牌文化的"无意识"自然发展
        一、品牌符号的文化雏形
        二、品牌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商业广告的恢复
        三、本土品牌文化的"无意识"生长
第二章 商品经济下的品牌符号文化孕育
    第一节 品牌符号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调整与社会变化
        二、社会转型期的文化思潮
    第二节 品牌符号文化的构建与传播
        一、企业初具品牌符号文化意识
        二、品牌符号文化保护意识不足
        三、品牌符号文化的传播
        四、CI——系统化的品牌形象文化战略
        五、品牌文化传播方式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节 品牌审美消费文化的萌发
        一、品牌符号文化的传统艺术性
        二、广告视觉文化符号揭起品牌之路
        三、品牌文化表现形式的艺术化
    第四节 感性诉求:品牌文化的情感构建
        一、品牌文化物质层面的情感构筑
        二、品牌理念文化的感性诉求
第三章 名牌战略下的品牌理念文化匮乏
    第一节 新时期的名牌战略
        一、名牌战略兴起的社会背景
        二、政府推动下的"名牌工程"
    第二节 名牌战略下品牌文化的空心化传播
        一、品牌文化的核心——理念文化的缺失
        二、企业的品牌理念意识淡薄
        三、品牌文化的规范化传播
    第三节 本土品牌广告中初现的理念文化
        一、传承民族文化——食品饮料类广告
        二、传播现代品牌理念——美容与个人护理用品类广告
        三、以情感文化定位——家用电器类广告
        四、突出品牌物质文化——交通品类广告
        五、以理性文化诉求实现差异化——药品及保健品类广告
        六、传导新型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形象类广告
第四章 市场经济下的品牌附加价值文化凸显
    第一节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品牌文化传播
        一、消费者品牌文化意识增强
        二、品牌附加价值文化的"攻心战"
    第二节 品牌附加值文化中的消费主义色彩
        一、消费主义文化的品牌传播
        二、品牌中的消费主义文化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第三节 品牌文化定位实现品牌差异化
        一、从"心"出发的品牌文化定位
        二、品牌文化定位的价值诉求
    第四节 品牌文化传播的窄化与扭曲
        一、广告文化表现的"双重扭曲"
        二、品牌文化传播的民族精神与平民意识
        三、广告生产的身体文化符号
第五章 经济全球化下的品牌资产文化呈现
    第一节 品牌资产文化的建构
        一、顾客资产驱动品牌资产
        二、由浅入深的品牌资产文化建构
    第二节 品牌资产文化的传播
        一、品牌资产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二、品牌资产文化的复合式呈现
    第三节 广告文化价值观体现品牌资产文化
        一、广告价值诉求体现品牌理念
        二、西方现代文化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三、外商与本土品牌广告中所呈现的文化价值观比较
        四、中国本土品牌资产文化日趋多元化
第六章 数字化时代下的品牌文化多元化发展
    第一节 数字媒体环境下品牌文化多元化传播
        一、品牌事件导入品牌认知
        二、品牌体验构建品牌文化
        三、病毒式营销传播品牌文化
        四、整合品牌传播提升品牌价值
        五、品牌忠诚:品牌资产文化的核心与体现
    第二节 品牌审美文化的数字化协同共建
        一、广告审美提升品牌传播效果
        二、企业与消费者协同共建审美理想
        三、消费者积极的品牌态度驱动品牌忠诚
    第三节 品牌文化传播场域中的多元权力关系
        一、经济力量对"品牌文化传播"的构筑
        二、大众媒体对"品牌文化"的广泛传播
        三、政策法规对"品牌文化传播"的规范
        四、西方消费文化对"品牌文化传播"的推动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发现
        一、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的轨迹与规律
        二、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的影响因素与特征
        三、品牌文化传播的价值实现
        四、品牌文化传播的战略启示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中国当代商业广告的审美文化透视(1979-201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中国当代商业广告:当代审美文化的现实文本
        1.1 中国当代商业广告的时段界定
        1.2 审美文化因素在当代商业广告中的渗入和增强
        1.3 中国当代商业广告发展面临的审美文化困境
        1.4 当代商业广告审美文化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中国当代商业广告审美文化的研究现状
        2.1 西方学者研究商业广告审美文化的理论视角
        2.2 中国学者研究当代商业广告审美文化的现状与不足
        2.3 中国语境中商业广告审美文化研究的特殊性
    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4.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4.1 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4.2 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空间
第一章 当代商业广告对政治意识形态的顺应和消解
    1.1 商业广告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冲突
        1.1.1 从“广告,滚蛋”到“为广告正名”
        1.1.2 国家层面对广告认识的不断改进
    1.2 当代商业广告审美表达对主流价值的顺应
        1.2.1 广告语言表达的集体认同倾向
        1.2.2 广告内容对个人物质生活追求的展示
        1.2.3 广告信息表达独立话语体系的形成
        1.2.4 广告文化社会影响力的扩大
    1.3 广告消费文化对政治意识的消解
        1.3.1 当代商业广告中的“红色隐喻”
        1.3.2 广告消费文化对政治意识的消解
        1.3.2.1 “红色符号”的商品化消费
        1.3.2.2 革命历史伤痕的消费性化解
第二章 当代商业广告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物质化改造
    2.1 传统文化成为当代商业广告的情感文化源
        2.1.1 当代商业广告的情感性
        2.1.2 传统文化作为广告情感源的审美演变
        2.1.2.1 历史典故的情感“新启蒙”
        2.1.2.2 乡土情怀的怀旧想象
        2.1.2.3 乡土元素的情感转向
        2.1.2.4 当代商业广告中的家庭情结
    2.2 传统文化对当代商业广告的审美提升
        2.2.1 传统文化塑造了当代商业广告的伦理精神
        2.2.2 传统文化塑造了当代商业广告的美学气质
    2.3 当代商业广告对传统文化的物质化改造
        2.3.1 当代商业广告对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物质化消解
        2.3.2 当代商业广告对传统文化理想主义精神追求的漠视
第三章 当代商业广告对现代化生活的审美想象
    3.1 塑造现代化商品神话,激发形象性审美感知
        3.1.1 商品科学形象的广告渲染
        3.1.2 商品专业化品质的广告呈现
        3.1.3 适应消费者心灵欲求的商品改造升级
    3.2 编织理性化消费之网,凸现个人审美认知
    3.3 构建现代化生活方式,引导消费审美潮流
        3.3.1 现代快乐生活的审美呈现
        3.3.2 炮制消费概念,创造消费时尚
        3.3.3 鼓吹明星偶像,引领身体消费的热潮
    3.4 当代商业广告对消费主体的审美认同
        3.4.1 商业广告对成功人士生活的想象
        3.4.2 商业广告对都市女性消费角色的塑造
第四章 当代商业广告对平民化消费的审美包装和塑造
    4.1 实用理性的价值取向
        4.1.1 低价的顺应
        4.1.2 短时功利的选择
    4.2 商业广告美学包装的平民化
    4.3 人道情怀的广告视角
    4.4 “俗”广告塑造的平民生活
第五章 当代商业广告中的后现代美学风格
    5.1 后现代广告对中国当代商业广告的影响
        5.1.1 西方后现代广告的反叛色彩
        5.1.2 台湾后现代广告的美学风格
    5.2 当代中国后现代广告的审美表现
        5.2.1 温和的解构
        5.2.2 个人感性化青年形象的登场
第六章 当代商业广告面临的审美文化困境与出路
    6.1 中国当代商业广告面临的审美文化困境
        6.1.1 当代商业广告审美实现呈现的悖论
        6.1.2 当代商业广告遭遇的文化冲突
    6.2 他山之石:泰国、日本优秀商业广告的启示
        6.2.1 泰国优秀商业广告的审美文化特色
        6.2.2 日本优秀商业广告的美学特质
        6.2.2.1 通过设计还原商品的本质
        6.2.2.2 倡导控制欲望的素朴生活方式
    6.3 中国当代商业广告审美文化品格的建立
        6.3.1 还原商品之“真”,淡化商品的符号价值
        6.3.2 归导欲望,彰显人性之善
        6.3.3 营造中国当代商业广告的审美辨识度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4)买时代——消费创造新世界(论文提纲范文)

买时代的八个关键词
    9秒钟
        从去购物到在购物
        9秒钟就买好
        消费不止于购物
    长尾词
    爆款
        天生的爆款
        后爆款时代
        定 制
        情怀定制
        大数据定制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
    O2O
        上门服务
        O2O的门槛
        淘宝的转型
    海淘
    快递
    支付
        信任机制
        移动支付的空间
为情怀买单
    土产的良心
    地砖的情怀
    花的故事

(5)台湾现代诗的中国书写 ——二十世纪五0年代到八0年代(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一、 台湾文化认同的转移:从中国到乡土、从中心到边缘
        二、 文学史观的争议:中国意识与台湾意识
        三、 「中国」主题在台湾现代诗中的脉络意义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研究现况分析
        一、 台湾对於中国文化认同之研究回顾与现况
        二、 大陆及海外对於台湾现代诗「中国意识」的研究概况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一、 「中国情意结」的意涵与演变
        二、 「中国」书写主题与范围界定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论述架构
第二章 文化场域变迁中台湾现代诗发展及其中国书写
    第一节 文学场域自主原则:世代诗人内部结构及其创作趋向
        一、 战前「前行代」诗人:现代主义的兴起及没落
        二、 战後「新世代」诗人:现实主义的回归与转向
    第二节 文学场域不自主原则:现实外在环境对现代诗发展影响
        一、 文艺政策与媒体传播对现代诗发展的压抑与推进
        二、 社会结构转型以及文化思潮变迁下现代诗的勃兴与转换
    第三节 文化场域思潮更迭对现代诗的中国书写冲击与影响
        一、 殖民化的混语书写
        二、 现代化的异质书写
        三、 「去中国化」的叛逆书写
    第四节 现代诗「中国」书写的因应调整与表现
        一、 中国书写在思潮变迁中的因应与自我调整
        二、 文化场域变迁中现代诗的中国书写表现
第三章 政治中国:从反共诗、政治抒情诗到抗议诗
    第一节 政治即非政治是名政治
        一、 「政治」与「诗」之间
        二、 「政治」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意涵
        三、 「政治中国」在台湾现代诗中的界说与表现
    第二节 “国仇家恨”的五○年代:反共战斗诗
        一、 国家机器主导下的反共文艺政策
        二、 反共狂飙时期集体吹奏的战斗诗歌
        三、 反共诗歌的特质及其作品表现
    第三节 放逐压抑的六○年代:政治感伤诗及忧患意识诗
        一、 现代主义兴起的背後:失根与放逐
        二、 存在的荒谬感:放逐於内在世界的政治感伤诗
        三、 飘泊在历史迷雾的忧患意识诗
    第四节 风起云涌的七○年代:民族回归的中国意识诗
        一、 「美」梦初醒的民族回归浪潮
        三、 重返现实与回望乡土:「中国意识」与「台湾意识」的合体
        四、 民族主义热潮中的中国意识诗
    第五节 风云变色的八○年代:游移的两岸诗
        一、 认同摇摆的年代
        二、 乡土变调:谁的乡?谁的土?
        三、 认同游移中的统独意识
第四章 离散中国:乡愁诗的八千里路云和月
    第一节 动乱时代中的生命迁徙:从离散、流亡到回归
        一、 「怀乡」之路:「离散」与「放逐」
        二、 中国文学史上的「离散」与「离伤」
        三、 台湾现代史上的离散文学──「怀乡」书写
    第二节 一九四九年後台湾「怀乡」文学的书写特质
        一、 时空变异中的怀乡书写:外省(迁台)第一代诗人
        二、 异域想像中的乡愁书写:外省第二代诗人
    第三节 以母体为圆心的乡愁:永远的「乡愁诗人」余光中
        一、 母亲是乡愁的起源
        二、 母亲是家国的化身
    第四节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远更生:外省第一代的原乡记忆
        一、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怀乡
        二、 悲莫悲兮生别离:怀亲
    第五节 万里关山万里愁:战後新生代想像的乡愁
        一、 血脉寻根:本省新生代诗人的想像乡愁
        二、 祖籍追想:外省第二代的继承乡愁
第五章 古典中国:现代诗人的古典追寻
    第一节 现代诗的古典路径探微
        一、 五四新诗的传统基因:古典与现代之间的过渡
        二、 现代主义的古典倾向:断绝?欲拒还迎?还是拥抱
        三、 现实主义的古典风潮:从反传统到返传统
    第二节 古典传统的现代性与继承性
        一、 古典传统的现代意涵
        二、 古典的继承形式
        三、 古典的继承内容
    第三节 传永不熄灭的古典灵火
        一、 古典意绪的重铸
        二、 古典诗句的化用
        三、 古典诗题的新写
    第四节 塑永不凋零的古典形影
        一、 诗人源祖的追摩
        二、 诗人群像的再塑
第六章 临履中国:解严後多元混声中探亲诗、旅游诗
    第一节 原乡神话的变貌:中国意识的转折与失落
        一、 後现代与後殖民的去中心化理论在台湾
        二、 从中土到他土的意识转换及认同的位移
        三、 返乡现实冲击下「家」乡的再思考与再定义
    第二节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返乡诗或探亲诗
        一、 往事并不如烟:外省第一代诗人的返乡之路
        二、 家国的追梦:外省第二代的返乡诗
    第三节 重访故国旧游踪:文化乡愁诗
        一、 遇见江南的古典诗意
        二、 探访江河的文化流源
        三、 走进城市的历史记忆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文化场域变迁中诗人的世代交替及其中国意识
    第二节 思潮更迭中现代诗的中国性演义
    第三节 中国书写在现代诗中的起承转合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6)影视经纪公司运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动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
第二章 影视经纪公司诞生发展原因及特点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影视经纪公司的特点
    第三节 影视经纪公司的诞生及发展原因
第三章 影视经纪公司社会资本模型分析
    第一节 影视经纪公司利益相关者
    第二节 影视经纪公司与利益相关者构成网络层次关系
    第三节 影视经纪公司社会资本模型
第四章 影视经纪公司运营模式分析
    第一节 “纯经纪”模式
    第二节 “联盟”模式
    第三节 “一体化”模式
第五章 内地影视经纪公司发展启示
    第一节 内地影视市场环境分析
    第二节 内地影视经纪公司发展启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节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创新之处
一、 《中国达人秀》节目概况与节目特点
    (一) 《中国达人秀》节目概况
        1.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概述
        2.《中国达人秀》:后选秀时代的媒介奇观
        3.一路走高的收视率与广电总局的“特许令”
    (二) 《中国达人秀》节目特点分析
        1.商业性与社会性的平衡
        2.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平衡
        3.本土化改造,“情”是出发点
二、 多维视域下的《中国达人秀》
    (一) 《中国达人秀》的社会阐释
        1.社会思潮的多元化
        2.数字化时代媒体的蓬勃发展
        3.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
    (二) 《中国达人秀》的传播生态
        1.内容的拟真实与娱乐化
        2.纪实性与虚拟性的重叠效果
        3.传受双方的互动性
    (三) 《中国达人秀》的文化分析
        1.草根文化的兴起
        2.娱乐全球化带来的狂欢文化
        3.消费文化的勃兴
三、 思考与启示:《中国达人秀》给中国电视带来了什么
    (一) 需要商榷的问题
        1.重情感还是重才艺
        2.故事编排痕迹明显
        3.节目的商业性过重
    (二) 发展策略之我见
        1.避免才艺同质化
        2.情感与才艺的平衡
        3.可看性与责任感的把握
    (三) 《中国达人秀》带来的启示
        1.创作理念的更新
        2.创作手段的丰富
        3.节目的品牌建设
        4.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
        5.引进节目的本土化改造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海选:农村民主的尝试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 对海选定义的研究
        2. 对海选影响因素的研究
        3. 对海选意义的研究
    三、核心概念
        1. 海选
        2. 村民
        3. 村民自治
    四、文章结构
第二章 海选的由来
    一、“海选”产生的背景
        1. 海选发源地——北老壕的特别之处
        2. 海选的制度背景
    二、海选产生的过程
        1. 北老壕“海选”萌芽
        2. 平安村“海选”诞生
    三、海选的效果兼与提名选举的比较
        1. 海选的效果
        2. 海选与提名选举的比较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选的制度化与推广
    一、由"下"到"上":“海选”被认可
    二、由"点"到"面":海选的普及
        1. 扩及全省
        2. 名扬四海
    三、由"浅"入"深":海选的发展
        1. 海选含义的演变
        2. 海选应用范围的扩大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海选”的误读
    一、众说纷纭的海选
        1. 海选的含义解析
        2. 海选被村民误读
        3. 海选被学者误读
    二、“海选”并非万能药
        1. 海选加大选举成本
        2. 不正当竞争无法避免
    三、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选”的影响
    一、海选:村民自治质的突破
    二、海选:一个时代标签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9)体验经济下的TV2.0探微 ——以WEB2.0为模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电视业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电视业发展现状概要
        一、松紧有度的政策环境保驾护航
        二、良好的经济环境促进繁荣
        三、受众市场稳定发展
        四、频道竞争格局不变
    第二节 中国电视业发展中的新动向
        一、节目内容创新遇瓶颈
        二、数字电视转换进程加快
        三、网络媒体等新势力快速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WEB2.0的传播研究
    第一节 WEB2.0传播现象分析
        一、Web2.0典型案例分析
        二、Web2.0传播特征分析
    第二节 WEB2.0的传播模式研究
    第三节 WEB2.0的传播效果研究
    第四节 WEB2.0的传播理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体验经济下的TV2.0模式
    第一节 体验经济与TV2.0
        一、体验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TV2.0概念的界定
        三、TV2.0的体验特征
    第二节 形式创新维度的TV2.0——互动数字电视
    第三节 内容创新维度的TV2.0——创造观众体验
        一、用"我在现场"之感打造TV2.0——"超女"模式
        二、用分享个性化的表达构建TV2.0——《波士堂》模式
        三、TV2.0就意味着"我看我生产的内容"——"潮流电视"模式
    第四节 与新媒体合作的"1+1"模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Web2.0创造了独特的传播效果——"为用户带去独特体验"
        二、TV2.0的核心要义——创造观众体验
        三、TV2.0思想应用方式一:从形式维度的创新
        四、TV2.0思想应用方式二:从内容维度的创新
        五、TV2.0思想应用方式三:"1+1"模式
    第二节 研究展望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10)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快感文化与传媒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支撑与研究方法
2 注意力经济中的快感文化
    2.1 真人秀
    2.2 个人隐私秀
    2.3 反常态行为秀
    2.4 奇观文化
3 注意力经济与媒介文化的互相影响
    3.1 注意力经济对媒介文化的影响:快感文化流行
    3.2 快感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娱乐因素改造经济
4 媒体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的文化价值取向
    4.1 把握机遇扩大发展空间
    4.2 不能一味追求利益而忽略职业操守
结语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重庆要捧红工业经济的主角(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台湾音乐文学研究[D]. 郑玲玲. 闽南师范大学, 2017(01)
  • [2]中国当代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研究 ——基于广告传播的视角(1978-2015)[D]. 阴雅婷.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9)
  • [3]中国当代商业广告的审美文化透视(1979-2015)[D]. 屈雅利. 西北大学, 2016(04)
  • [4]买时代——消费创造新世界[J]. 葛维樱,杨璐,王宇,王玄.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5(03)
  • [5]台湾现代诗的中国书写 ——二十世纪五0年代到八0年代[D]. 简婉. 苏州大学, 2013(09)
  • [6]影视经纪公司运营模式研究[D]. 王杉. 南京艺术学院, 2012(02)
  • [7]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节目研究[D]. 娄聪. 河南大学, 2012(10)
  • [8]海选:农村民主的尝试与思考[D]. 冯松鸽. 华中师范大学, 2011(08)
  • [9]体验经济下的TV2.0探微 ——以WEB2.0为模板[D]. 颜彦. 南京师范大学, 2008(01)
  • [10]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快感文化与传媒关系研究[D]. 金丹.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4)

标签:;  ;  ;  ;  ;  

重庆要成为工业经济的主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