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电路总电流综合检测方法

三相电路总电流综合检测方法

一、一种三相电路通用电流综合检测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梁茹[1](2021)在《面向冲击性负荷的馈线潮流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工业企业低压配电网中的冲击性负荷越来越多,不仅引起电压波动等电能质量问题,也增大了电网的电能损耗,不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目前在低压电网得到广泛应用的SVG和APF可以良好地补偿包括无功功率冲击在内的负荷无功和谐波,本文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兼备低压馈线无功补偿、谐波补偿和有功功率冲击补偿的有源馈线潮流控制器。针对低压配电网的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有源馈线潮流控制器采用三相四桥臂电压源变流器作为主电路拓扑,采用直流侧并接超级电容器作为有功功率冲击的平滑手段。论述了潮流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冲击性负荷的补偿原理,建立了潮流控制器的数学模型,设计了潮流控制器的主电路参数,结合负荷冲击特点和变流器直流电压波动要求,改进了超级电容器的参数选择方法。研究了冲击补偿电流的检测方法。利用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和滑动平均滤波器,将负荷电流分解为基波有功稳定分量、基波有功波动分量、谐波有功分量、基波无功分量和谐波无功分量,剔除基波有功稳定分量外,其余分量再合成并形成三相电流补偿分量。针对超级电容器作为直流电压支撑电容器时冲击性功率补偿引起的直流电压波动,设计了直流电压上下限保护策略,在负荷冲击过大时首先保证无功与谐波正常补偿对直流电压的需要。研究了潮流控制器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实现了负荷无功功率、谐波和有功功率冲击的快速补偿,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有效性。基于PLECS实时仿真平台,建立了一套容量为30kVA的有源馈线潮流控制器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有源馈线潮流控制器在动态补偿负荷无功功率和谐波的同时,可以良好地补偿负荷有功功率冲击,达到平滑冲击性负荷功率的目的。

郭磊轩[2](2021)在《T型三电平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研制》文中研究指明加快5G网络、大数据中心、新能源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的重要战略目标,除此之外,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在电网中渗透率逐步提高,且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用电设备对电能质量的敏感程度提高,电能质量问题的危害日益严峻。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可以用于补偿非线性负载及不平衡负载等导致的谐波电流、无功电流及不平衡电流,而T型三电平拓扑具有耐压性能高、开关管损耗低、输出纹波小等优点,因此,T型三电平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T型三电平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为:(1)阐述了电能质量问题的治理现状,归纳总结国内外电能质量治理的相关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电能质量治理装置进行了产品调研,以便于确定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与难点。(2)归纳总结了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的输出滤波器的功能需求,从数学模型、传递函数和Bode图的角度详细对比L型、LCL型、LLCL型、LCL-LC型滤波器的特性,推导出LCL-LC型滤波器具有高频衰减快速和开关频率处陷波的特性;建立LCL-LC型滤波器的数学模型,针对其存在的谐振峰的特性,介绍了各种无源阻尼类型;详细分析了用于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LCL-LC型滤波器的特殊需求,并针对此需求提出了双直角坐标系下基于图形分析法的滤波器参数设计,分析了总电感量、电感比值、总电容量、电容比值等各个参数对滤波器外特定的影响,并根据样机性能需求进行了LCL-LC型滤波器的参数设计。(3)介绍了三电平的SVPWM调制具体过程,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T型三电平拓扑的中点电位不平衡的抑制措施;阐述了T型三电平拓扑的换流过程,分析了各个状态下电容电压与逆变器侧输出值,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T型三电平拓扑的优势以及固有的中点电位平衡问题的产生机理;选用基于时间因子分配法的中点电位平衡控制策略,并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仿真验证。(4)建立T型三电平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谐波电流、无功电流和不平衡负载条件下电流补偿的三种控制目标进行针对性分析;采用基于αβ静止坐标系下谐波电流的抑制策略,采用VPI控制器对不平衡负载条件下电流补偿;针对补偿装置实时性要求高的原则,对控制器的参数设计、z域内离散化以及控制系统的延时性进行了研究并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仿真验证。(5)阐述了硬件电路整体架构设计思路,包括控制电路设计、功率板电路与滤波板电路中PCB层叠设计与电路图设计。从工业装置角度介绍了LCL-LC型滤波器中电感设计、基于IPOSIM软件的开关器件选型、散热器设计以及整体装置硬件架构设计。最后,在Matlab/Simlulink仿真平台和本文搭建的实验平台上对谐波补偿、无功补偿及不平衡补偿等试验进行了仿真和实验,对装置的功能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黄霞[3](2021)在《含DG的配电网保护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可再生能源发电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当可再生能源以分布式发电形式接入配电网后,配电网由原本的单电源转变为多电源同时供电,这一转变改变了原有配电网的电气特性。当配电网故障时,原有配电网保护可能会出现误动或拒动的情况。为此,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保护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文中,将接入配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依据磁链守恒原理推导得到同步发电机型分布式电源的电压源串联变阻抗的故障模型,依据分布式电源的运行原理和控制策略得到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基于并网点正序电压分量的分段压控电流源故障模型。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搭建加入同步发电机型或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模型,在分布式电源至配电网电源侧区域设置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故障,仿真分析不同电源类型在不同故障类型下的以上两种分布式电源输出电流规律。其次,针对配电网故障情况下,传统短路电流计算方法通用性差、计算量大的问题,给出一种适用于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通用故障电流计算方法。将同步发电机型和逆变型分布式电源作为两类激励源,作用于含有故障的配电网,根据叠加定理,分别计算不同激励源下的故障分量。其中,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模型的输出电流采用迭代算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最后,探讨10k V配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对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影响。分别讨论故障发生在分布式电源所在馈线上游的区域(分布式电源与系统电源之间的区域),分布式电源所在馈线下游的区域和分布式电源相邻馈线的区域时,分布式电源对电流分布和电流保护动作的影响。为了解决分布式电源并网后原有保护不适用的情况,提出了将接入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保护区域分为两类区域,并针对不同区域提出自适应电流保护和基于电流正序故障分量幅值比和相角差关系的纵联差动主保护,并配置反时限过电流后备保护的含分布式电源总保护。仿真验证了保护的正确性。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护动作的正确性和定值整定的便利性,提出了利用多点信息的分布式区域纵联保护。可在现有主保护拒动时利用通信自动化向主保护的断路器发送跳闸命令。

王尉[4](2021)在《基于分数阶重复控制的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电力电子逆变器作为连接不同电力器件的接口广泛接入于各种分布式发电系统中,成为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电力系统中存在二极管不控整流电路或者晶闸管相控电路,由此带来的谐波污染会严重危害电能质量,甚至影响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为了解决电力电子逆变器带来的谐波问题,各种控制方案被应用到逆变器上,重复控制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方案。重复控制是基于内模原理的一种控制方案,在信号频率恒定的情况下,数字重复控制器可以对周期信号实现无静差跟踪或扰动消除,因此非常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的谐波治理。然而,在实际的工况中,工作频率往往会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传统数字重复控制中的延迟环节出现为非整数的情况。分数延迟会导致被控逆变器的电能质量恶化,如输出电压/电流的总谐波畸变率升高等,严重影响控制效果。因此,为了使逆变器在频率变化时仍然具有出色的控制性能,本文主要对传统数字重复控制中存在的分数延迟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首先,介绍了逆变器的一般控制方法,对比了各种控制方案的优劣势。对传统重复控制在分数延迟下会产生的弊端从控制原理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分数阶重复控制方案,说明了其基本思想及具体实现方法。对分数阶重复控制系统进行了阐述。然后,基于上述研究工作,在传统选择谐波重复控制器(Selective Harmonic Repetitive Control,SHRC)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一代SHRC(New Generation SHRC,NG-SHRC)及分数阶NG-SHRC(Fractional-Order NG-SHRC,FO-NG-SHRC)。NG-SHRC具有比传统SHRC更加精简的控制器结构,并且在设计与使用时更加便捷。FO-NG-SHRC由NG-SHRC与基于泰勒级数展开的Farrow结构分数延迟滤波器相结合而来,相比于传统FO-SHRC消耗了更少的计算资源,并且可以通过实时更新滤波器系数以对任意值的分数延迟进行近似,从而对任意频率的谐波进行选择性消除。值得注意的是,FO-NG-SHRC为各种整数阶/分数阶重复控制器提供了通用的控制器结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FO-NG-SHRC的有效性与优越性。在一些逆变器的应用中,频率的变化往往更多的集中在微小的频率范围内,如:50±0.5Hz。然而,分数阶重复控制器在应用时需要实时更新系数,这就消耗了硬件控制器一定的计算资源。基于此,提出了阶数可扩展SHRC(Order-Expandable SHRC,OE-SHRC)及高阶SHRC(High-Order SHRC,HO-SHRC)。OE-SHRC符合标准的RC内模构造形式,也即具备扩展阶数的能力,因此可以进一步扩展为HO-SHRC。通过合理设置加权系数的值,可以使HO-SHRC在发生微小的频率变化时,具有良好的频率适应性。值得注意的是,HO-SHRC在发生频率变化时无需改变任何控制器参数,减轻了控制器的运算负担,并为各种一阶/高阶重复控制器提供了通用的控制器结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HO-SHRC的有效性与优越性。最后,为了充分验证所提控制方案的有效性与优越性,搭建了基于d SPACE 1103的分数阶重复控制逆变系统实验平台。分别针对所提FO-NG-SHRC和HO-SHRC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了FO-NG-SHRC和HO-SHRC在频率变化导致的分数延迟出现时,都具有良好的频率适应性。

刘钧天[5](2021)在《基于APF与SVG的矿井供电系统的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研究》文中提出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工业生产水平不断的提高,电能质量受到更多的影响并不断降低,其中,最大的影响来自谐波污染以及无功功率损耗。在电力行业日渐发展的今天,谐波污染的严重与无功的不足都与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装置以及日渐更新的电器产品,目前已经成为供电系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谐波源了。与此同时,有的电力电子元器件由于具有功率因数低的缺陷,消耗了大量的无功功率,降低了电能质量。在对无功补偿与谐波治理方面,无功补偿的装置在提高功率因数的同时也会产生额外的谐波,从而增加谐波污染,造成无功功率损耗,功率因数因此降低,导致电能质量下降。本课题以九台营城煤矿矿井供电系统作为案例,分析了其谐波和无功的产生原因,结合国内外对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的研究成果,针对有源滤波器APF和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进行分析,对比了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控制方法,最终采用直接控制法应用于SVG的补偿系统中。为了能够有效地补偿系统中的无功和谐波,对系统谐波电流和无功电流进行快速而精确的检测。然后对整个供电系统APF和SVG共同作用下的系统硬件和软件给出设计方案,以TMS320F2407芯片作为主控芯片,设计出了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模块。对APF与SVG装置综合投入测试的仿真测试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仿真结果表明本课题设计方案在无功补偿与谐波抑制方面能够起到较好成效,并且能够保障供电系统更加稳定的运行,有效提升了矿井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使其能够达到国家标准,此外也同时提升了其供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电能损耗。综合当前国内外对于有源滤波器APF和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研究现状,通常单一的采用有源滤波器APF来解决谐波问题,或者单一的应用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来解决无功补偿方面的问题。而笔者在本课题研究中,对二者的抑制和补偿作用进行联合,提供同时解决谐波和无功补偿问题的方案,使两种装置能够形成“取长补短”的效果,实现更加优质的电能输出。

陈焕红[6](2021)在《基于DSP与FPGA的光电经纬仪伺服控制器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光电经纬仪的开发与应用为研究背景,设计一种基于DSP与FPGA的光电经纬仪伺服控制器来控制转台伺服系统。首先,本文采用矢量控制的方法,将三相永磁同步力矩电机简化得到直流电机数学模型。目标跟踪转台伺服控制算法采用位置、速度双闭环控制系统。根据电机性能参数,得到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系统进行频域内校正算法,改善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态性能。等效正弦法进行算法校验,验证控制器的目标跟踪误差。其次,根据系统的指标要求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各部分芯片选型及分析设计。包括用SMJ320C6701来实现控制核心算法;以A3PE3000实现总线发送以及与DSP的数据交互;用SJA1000、PCA82C250作为CAN总线控制器以及与总线间的接口;绝对式光电编码器作为测角元器件,并选用M/T法进行测速。然后,针对系统方案设计控制器的硬件电路。包括模块的加断电,一次电源缓启动电路,二次电源生成功能的配电电路;完成总线指令接收与遥测轮询的总线接口电路;DSP和FPGA最小系统硬件电路;经过自举和放大后生成驱动信号的三相桥式驱动电路;参与电流闭环的霍尔电流采集电路;通过RS422电平差分传输的测角接口电路。最后,设计转台伺服系统的软件部分。本文设计的控制器最终可改善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态性能,实现目标快速捕获、实时目标跟踪、精确测角等功能。

冯旭翀[7](2020)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电驱动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结构简单、体积功率密度高、转动惯量小等优点,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已经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本文将围绕某汽车企业A0级纯电动SUV车型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开发应用技术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根据整车设计目标,确定了电驱动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指标。然后对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通过对比内嵌式及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技术特点,选用前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然后基于Ansys-Maxwell软件完成了电机2D有限元模型建立并通过电流扫描法,对永磁同步电机直、交轴电感Ld和Lq及直、交轴磁链ψd和ψq进行了计算。通过台架试验,测试了永磁同步电机的反电动势、永磁体磁链、定子电阻以及直、交轴电感值,对仿真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现有的永磁电机控制器控制策略,采用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MTPA)作为基转速以下的控制策略,采用最大输出功率控制(Maximum Power Control,MPC)和最大转矩/电压比控制(Maximum Torque Per Volt,MTPV)作为基转速以上的控制策略。通过分析现有矢量控制策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电机模型参数的永磁同步电机MTPA/MPC/MTPV联合控制策略,利用MATLAB软件编写脚本程序求解出LdMap、Lq Map、Id Map和IqMap。根据电动汽车的实际应用情况,提出了考虑不同电压范围的电机控制参数MAP表计算方法。最后利用Simulink软件搭建了包含电流环、PI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SVPWM模块、逆变器模块、永磁同步电机模块等仿真控制模型。通过仿真测试,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基于英飞凌TC1782F芯片作为核心控制器,对电机控制器的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驱动电路进行了硬件设计。硬件控制电路主要包括主控芯片电路、电源电路、外部存储器电路、旋转变压器解码电路、PWN电路、CAN通讯电路、JTAG调试电路等。最后通过台架试验对电机控制器的主要设计指标进行验证,试验表明电机控制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李国华[8](2020)在《异步电机振动抑制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交流电机的振动可分为电磁振动、机械振动以及空气动力学振动,其中电磁振动和机械振动是其主要成分。对于大型电机而言,严重的振动会产生强烈振动和噪声,同时对电机结构等造成损伤;对于中小型电机而言,虽然电机振动和噪声绝对值不一定太高;但在一些安静的环境中,人耳对中高频段范围的振动和噪声非常敏感;同时也会对电机的振动和噪声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交流电机的振动和噪声问题已经成为该领域中的关注热点之一。针对交流异步电机振动和噪声问题,从变频电源谐波、电机结构优化设计以及基于电机振动信号的故障诊断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1)为了有效从PWM供电电源角度降低交流电机振动和噪声,提出一种随机PWM选择性谐波消除方法。变频供电电源中的谐波会引起交流电机的振动和转矩脉动;转矩脉动还会进一步加剧电机的振动,以及引起电机传动机构的机械振动。其中,变频供电电源中的高次谐波一般在逆变器开关频率整数倍附近比较集中;当谐波峰值与电机固有频率接近时,这种振动将进一步加剧,引起强烈的共振。针对变频供电交流异步电机提出一种随机PWM选择性谐波消除方法;利用PWM脉冲傅里叶级数前后项相互抵消的方法,有选择性的消除容易引起电机振动和噪声的特定次谐波,从而抑制电机振动和噪声。此外,分析逆变器开路故障情况下输出谐波情况,并通过逆变器容错控制,使得逆变器能够带故障继续较稳定的运行;并对容错运行状态下的异步电机振动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包括两电平逆变器故障容错控制方法和级联多电平故障容错控制方法。(2)从电机本体结构设计出发,通过对电机定转子结构的优化设计,削弱径向磁密的低次谐波含量,从而有效的减小径向电磁力。(3)考虑到电机轴承的振动信号具有非平稳性等特点,提出一种电机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即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能量矩的特征提取方法,以及结合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进行故障识别的电机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策略将电机原始振动信号分解成一系列具有不同特征时间尺度的固有模态分量;并计算各阶固有模态分量的能量矩,构造故障特征向量;在此基础上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方法进行电机滚动轴承故障诊断。该论文有图106幅,表21个,参考文献208篇。

岳佳威[9](2020)在《三相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各种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装置在市场上广泛应用,这些装置的非线性特性导致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随着电力用户和各种敏感设备对电能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各种电能治理装置应运而生。作为可以对多种电能质量问题进行综合治理的设备,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能够同时解决电压质量问题和电流质量问题,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三相UPQC的控制策略进行相关研究,通过对当前UPQC研究现状的调研,提出了一种串联部分无工频变压器的新型三相UPQC拓扑结构,实现UPQC串联部分和并联部分的电气隔离,并大大减小了整个装置的体积,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结合工程实际,在新的拓扑结构下对装置进行了模块化设计,便于装置的推广和维护。整个三相UPQC分为串联部分、并联部分和高频隔离DC/DC部分。本文对UPQC的三个部分按章节进行了讲述,从主回路拓扑结构、变换器工作原理、检测方法、补偿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比目前常见的检测方法和补偿策略,结合各个部分的控制目标,为串联部分、并联部分和高频隔离DC/DC部分选择了适当的控制策略。在检测方法方面,为了实现补偿电压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采用基于SOGI的锁相环方法对电网电压相位进行跟踪,对于电网电压跌落的检测,串联部分选择快速性较好的缺损电压法作为检测方法,对于三相电流特定次谐波的正序、负序和零序分量的检测,并联部分选择改进的d-q法作为谐波电流的检测方法。在补偿策略方面,由于串联部分和并联部分的控制量为交流量,因此选择可以无静差跟踪交流信号的PR控制器,为了减小电网频率波动带来的误差对控制环节的影响,在PR控制器的基础上加入带宽调节系数,并通过选择合适的谐振系数使控制器在较大的带宽范围条件下也能保证较大增益。高频隔离DC/DC部分的控制目标是稳定装置的低压侧直流电压,因此选择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针对直流信号的PI控制作为该部分的控制方法。在适当的仿真和实验参数下,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和实验室搭建的实验平台,对三相UPQC的电压检测方法和补偿策略、电流检测方法和补偿策略、高/低压侧直流电压稳定策略进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贺云[10](2020)在《智能电网故障录波器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一部分,故障录波器集成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等,记录电网故障发生时的现场实时数据信息,可用于分析故障起因、定位故障发生位置等,是及时处理故障以减少损失和完善电网配置和管理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解决传统录波器设计复杂、系统功能集中负荷大的缺点,设计一套新型分布式低功耗高同步精度的录波指示器系统,同时以GPS和外部晶振产生高精度时钟以实现三相电流的同步采集。本文主要完成了下列工作:首先,根据国内外故障录波器的发展现状,分析故障录波器的性能要求和技术重点,特别是针对传统前后台模式微机型故障录波器可靠性低、难以长期运行、功耗高等缺点,选用意法半导体的STM32L4+系列32位微控制器作为核心,设计一款新型分布式、低功耗、高同步精度的故障录波器,用于智能电网接地故障和短路故障等采样录波监测。录波指示系统由5个模块化终端组成,包括一个监测单元、一个数据汇集单元和三个采集单元。各单元中的GPS、4G、Lo Ra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便于设计、安装、替换和维修等。在各单元的硬件电路设计中,完成了低功耗微控制器(STM32L4R5ZIT6)外围电路、取电电路、数据采集和存储电路、Lo Ra和4G通讯电路、GPS授时和接口电路、LED故障指示电路等设计工作。其中,采集单元和汇集单元拥有同样的Lo Ra模块,通过Lo Ra局域网实现工况信息、线路低电流、模块电池低电压、参数修改等事件信息交互。云端主站服务器用于接收采集单元的实时数据和发送控制命令到汇集单元。当监测装置发现零序电压异常,可能意味着配网中发生接地故障,它将向云端服务器发送召测指令,由服务器召测各采集节点的录波数据。该系统能够满足中性点接地方式各异的配电网络对于接地故障的监测判断。此外,由于电网数据分析时对各终端设备尤其是三相电流采集单元的同步性要求极高而以往产品的同步采集性能并不甚理想,本文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钟信号和晶振时钟信号精度互补的特点,将晶振信号作为MCU的时钟源,利用GPS时钟校准MCU定时器产生的1Hz信号实现微秒级高精度时钟,进而实现3个传感器单元对配电网三相电流的精确同步采样,同步误差达到微秒级。再次,在软件功能方面,实现了故障录波器整体功能流程,包括配电网三相电流和变电站零序电压的采集与存储、故障数据和工况信息的召测和上传、Lo Ra和4G通讯交互、故障LED指示、GPS校时和高精度时间戳实现、超级电容和电池低压处理等。最后,完成系统样机调试和功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故障录波器各模块单元运行正常可靠,功能实现符合设计需求,同步精度达到微秒级。本文所开发的故障录波指示装置具有结构紧凑、环境适应性强、造价低、功耗低、同步精度高等优点,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一种三相电路通用电流综合检测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三相电路通用电流综合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冲击性负荷的馈线潮流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冲击性负荷特征
    1.3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3.1 主电路拓扑的选择
        1.3.2 无功潮流控制器
        1.3.3 电流检测技术
        1.3.4 电流跟踪策略
        1.3.5 储能装置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概述
2 面向冲击功率补偿的馈线潮流控制器的结构与原理
    2.1 冲击性负荷的特性
    2.2 冲击性负荷的补偿原理与系统结构
    2.3 潮流控制器的电路拓扑与参数选择
        2.3.1 潮流控制器的电路拓扑及数学模型
        2.3.2 电路参数选择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冲击负载电流检测方法与补偿电流指令的形成方法
    3.1 有功电流i_p与无功电流i_q的检测
        3.1.1 有功电流i_p和无功电流i_q电流检测方法
        3.1.2 基于滑动平均值滤波的谐波电流检测方法
    3.2 有功电流冲击分量的提取
    3.3 稳定直流电压的有功分量的引入
    3.4 潮流控制器补偿电流指令的形成
    3.5 仿真分析
        3.5.1 基于MAF的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的检测方法仿真
        3.5.2 冲击电流检测方法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馈线潮流控制器的控制策略
    4.1 三相四桥臂并联控制装置的电流模型预测控制
    4.2 模型预测控制
        4.2.1 电流模型预测控制实现原理及实现流程
        4.2.2 延时补偿
    4.3 冲击有功功率补偿控制
        4.3.1 稳定直流电压有功分量的控制
        4.3.2 冲击有功功率补偿控制
        4.3.3 超级电容保护
    4.4 电压外环控制策略
    4.5 仿真分析
        4.5.1 一般负载的仿真结果
        4.5.2 冲击性负载的仿真结果
    4.6 本章小结
5 实验系统设计与补偿结果分析
    5.1 RT-BOX简介
    5.2 实验结果分析
        5.2.1 不加有功平滑实验结果
        5.2.2 加入有功功率平滑实验结果
        5.2.3 超级电容过压及欠压保护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T型三电平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电能质量问题
        1.1.2 电能质量治理措施
    1.2 电能质量治理相关标准
    1.3 电能质量治理装置产品调研
    1.4 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T型三电平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滤波器设计
    2.1 LCL-LC滤波器拓扑发展
    2.2 输出滤波器设计
        2.2.1 LCL-LC型滤波器的LCL等效模型
        2.2.2 LCL-LC滤波器各参数约束条件
        2.2.3 LCL-LC滤波器的设计实例
    2.3 LCL-LC滤波器无源阻尼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T型三电平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主电路分析
    3.1 T型三电平拓扑工作原理
    3.2 三电平SVPWM调制
    3.3 中点电位不平衡抑制策略
        3.3.1 中点电位不平衡原因及危害
        3.3.2 中点电位不平衡抑制方法
    3.4 仿真验证
    3.5 小结
第4章 T型三电平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控制策略
    4.1 装置数学模型推导
    4.2 装置控制策略分析
        4.2.1 直流侧电容母线电压控制
        4.2.2 不平衡电流补偿策略
        4.2.3 谐波电流补偿策略
        4.2.4 VPI控制器的参数设计
        4.2.5 整体控制策略
    4.3 仿真结果
    4.4 小结
第5章 装置搭建与实验
    5.1 硬件电路设计
        5.1.1 控制电路设计
        5.1.2 开关器件选型
        5.1.3 驱动电路设计
        5.1.4 散热器设计
        5.1.5 滤波器电感设计
        5.1.6 直流侧母线电压设计
        5.1.7 直流侧电容设计
        5.1.8 电路板PCB层叠设计
        5.1.9 装置整体结构
    5.2 控制系统设计
        5.2.1 装置延时特性分析
        5.2.2 控制系统整体架构
    5.3 实验验证
        5.3.1 硬件A/D采样测试
        5.3.2 软件A/D采样测试
        5.3.3 SVPWM发波测试
        5.3.4 直流母线电压测试
        5.3.5 谐波补偿实验
        5.3.6 不平衡条件下谐波补偿实验
        5.3.7 不平衡条件综合补偿实验
        5.3.8 切载实验
        5.3.9 不同开关频率下补偿实验对比
        5.3.10 T型三电平中点电位不平衡抑制实验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全文符号及术语
附录B:三相RC不可控整流负载
附录C:不同开关频率(5kHz~20kHz)实验波形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含DG的配电网保护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含DG的配电网故障特性研究现状
        1.2.2 含DG的配电网保护研究现状
        1.2.3 含DG的配电网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工作思路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配电网故障时DG的输出特性及等效模型
    2.1 配电网故障时同步发电机型DG的等效模型
        2.1.1 配电网对称故障时同步发电机型DG的等效模型
        2.1.2 配电网不对称故障时同步发电机型DG的等效模型
        2.1.3 配电网故障时同步发电机型DG的输出特性
    2.2 逆变型DG原理及其在配电网故障时的输出特性与等效模型
        2.2.1 逆变型DG的并网控制策略
        2.2.2 基于无功支撑的LVRT控制策略
        2.2.3 配电网故障时逆变型DG的输出特性及等效模型
    2.3 小结
第三章 含DG配电网的故障计算方法
    3.1 通用故障电流计算方法
    3.2 含DG的通用故障电流计算方法
        3.2.1 仅含同步发电机型DG的配电网故障电流计算方法
        3.2.2 仅含逆变型DG的配电网故障电流计算方法
        3.2.3 含两种类型DG的配电网故障电流计算方法
    3.3 算例验证
        3.3.1 仅含同步发电机型DG的配电网故障分析方法算例验证
        3.3.2 仅含逆变型DG的配电网故障分析方法算例验证
        3.3.3 含两种类型DG的配电网故障分析方法算例验证
    3.4 小结
第四章 含DG配电网继电保护改进
    4.1 DG接入对原电流保护的影响
    4.2 含DG配电网的继电保护
        4.2.1 区域 1--自适应速断保护研究
        4.2.2 区域 2--纵联保护研究
    4.3 算例验证
        4.3.1 自适应速断保护算例验证
        4.3.2 改进的纵联电流保护算例验证
    4.4 保护的配合
    4.5 小结
第五章 分布式区域纵联保护
    5.1 分布式纵联保护系统
    5.2 保护动作原理
        5.2.1 保护范围确定
        5.2.2 关联域的在线确定方法
        5.2.3 故障隔离矩阵算法
        5.2.4 应用举例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4)基于分数阶重复控制的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逆变器的一般控制方法
        1.2.1 状态反馈控制/双闭环控制
        1.2.2 无差拍控制/滞环控制
        1.2.3 滑模变结构控制
    1.3 基于内模原理的重复控制方案
        1.3.1 重复控制
        1.3.2 重复控制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传统重复控制及分数阶重复控制的基本原理
    2.1 传统重复控制的基本原理
    2.2 分数阶重复控制的基本原理
        2.2.1 传统整数阶重复控制在分数延迟下的弊端
        2.2.2 分数阶重复控制的基本思想及实现方法
        2.2.3 分数阶重复控制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数阶选择谐波重复控制
    3.1 传统分数阶选择谐波重复控制
    3.2 改进的分数阶选择谐波重复控制
        3.2.1 新一代选择谐波重复控制(NG-SHRC)
        3.2.2 基于泰勒级数展开的Farrow结构分数延迟滤波器
        3.2.3 分数阶新一代选择谐波重复控制(FO-NG-SHRC)
        3.2.4 插入式FO-NG-SHRC控制系统
    3.3 FO-NG-SHRC控制系统的一般设计步骤
    3.4 仿真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特殊的“分数阶”——高阶选择谐波重复控制
    4.1 高阶重复控制器的标准结构
    4.2 阶数可扩展选择谐波重复控制(OE-SHRC)
    4.3 高阶选择谐波重复控制(HO-SHRC)
    4.4 插入式HO-SHRC控制系统
    4.5 HO-SHRC控制系统的一般设计步骤
    4.6 二阶选择谐波重复控制器(SO-SHRC)的设计方法
        4.6.1 SO-SHRC的增益补偿机制与系数选择方法
        4.6.2 相比于经典加权系数选取方法的优势
    4.7 仿真结果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数阶重复控制逆变系统实验平台的搭建与实验结果
    5.1 实验平台的设计与搭建
        5.1.1 实验平台的组成与电路参数
        5.1.2 电路设计与器件选型
    5.2 三相PWM离网逆变系统的建模及控制系统/控制器的选取
        5.2.1 三相PWM离网逆变系统的建模
        5.2.2 控制系统及控制器的选取
    5.3 实验结果
        5.3.1 分数阶选择谐波重复控制实验
        5.3.2 高阶选择谐波重复控制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基于APF与SVG的矿井供电系统的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谐波抑制的研究现状
        1.2.2 无功补偿的研究现状
        1.2.3 综合补偿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第2章 SVG无功补偿与APF谐波检测基本原理
    2.1 SVG的基本工作原理
        2.1.1 SVG的构成
        2.1.2 SVG的工作原理
        2.1.3 SVG的工作特性
        2.1.4 SVG的控制策略
    2.2 APF的基本原理
        2.2.1 APF的构成
        2.2.2 APF的分类
        2.2.3 APF的谐波检测技术
        2.2.4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检测法
    2.3 APF与SVG联合运行
        2.3.1 联合运行系统结构
        2.3.2 联合运行系统仿真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APF与SVG的矿井供电系统设计
    3.1 九台营城矿井供电现状
        3.1.1 井田概况
        3.1.2 供电现状
    3.2 矿井供电系统中的谐波和无功问题
        3.2.1 谐波与无功的产生
        3.2.2 谐波与无功的危害
    3.3 矿井供电系统谐波及无功方案选择
        3.3.1 供电系统无功补偿方案选择
        3.3.2 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
        3.3.3 供电系统谐波抑制的方案选择
    3.4 供电系统软硬件设计
        3.4.1 硬件设计
        3.4.2 软件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APF与SVG的供电系统仿真及运行
    4.1 仿真测试结果
    4.2 投入运行测试
        4.2.1 供电情况
        4.2.2 负荷情况
        4.2.3 测试方法
        4.2.4 测试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6)基于DSP与FPGA的光电经纬仪伺服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伺服系统与控制方法分析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2章 系统指标分析
    2.1 光电经纬仪系统概述
    2.2 指标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方案设计
    3.2 DSP芯片选型
    3.3 FPGA芯片选型
    3.4 通信总线设计
    3.5 光电编码器测速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硬件设计
    4.1 配电电路设计
    4.2 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4.3 DSP电路设计
    4.4 FPGA电路设计
    4.5 驱动电路设计
    4.6 电流采集电路设计
    4.7 测角接口电路设计
    4.8 PCB设计与实现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FPGA软件设计
        5.1.1 FPGA软件概述
        5.1.2 SJA1000初始化流程
        5.1.3 指令发送接收功能设计
        5.1.4 CAN总线遥测设计
        5.1.5 可靠性设计
    5.2 DSP软件设计
        5.2.1 DSP软件概述
        5.2.2 DSP软件架构
        5.2.3 DSP软件流程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动态
        1.3.1 国内外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政策
        1.3.2 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4 纯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纯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概述
        1.4.2 纯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国内外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1.4.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搭建及有限元仿真
    2.1 电驱动系统性能参数确定
    2.2 永磁同步电机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2.3 电机的数学模型搭建
        2.3.1 三相静止ABC轴系下的电机数学模型
        2.3.2 Clark变换
        2.3.3 Park变换
        2.3.4 两相旋转dq轴系下的电机数学模型
        2.3.5 电机电压极限条件
        2.3.6 电机电流极限条件
    2.4 永磁同步电机二维有限元模型建立
    2.5 永磁同步电机交、直轴电感及磁链仿真计算
    2.6 永磁同步电机主要参数测量
        2.6.1 基于台架试验的永磁同步电机主要参数测量
        2.6.2 永磁同步电机电感实测值与仿真值对比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策略优化及仿真建模
    3.1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策略
        3.1.1 Id=0控制
        3.1.2 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控制
        3.1.3 最大输出功率(MPC)控制
        3.1.4 最大转矩/电压比(MTPV)控制
    3.2 现有矢量控制算法存在问题分析
    3.3 基于电机模型参数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策略优化
        3.3.1 拟合L_d和L_q关于I_d和I_q的函数曲线
        3.3.2 求解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曲线
        3.3.3 求解最大功率MPC及最大转矩/电压比MTPV曲线
        3.3.4 获取I_d、I_q、L_d及L_q MAP
    3.4 考虑不同电压范围的电机控制参数MAP计算
    3.5 基于Simulink的 MTPA/MPC/MTPV联合控制仿真建模
    3.6 仿真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硬件设计
    4.1 整体结构概述
    4.2 低压控制电路设计
        4.2.1 主控制芯片TC1782F简介
        4.2.2 TC1782F芯片的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4.3 高压驱动电路设计
        4.3.1 IGBT模块选型
        4.3.2 薄膜电容选型
        4.3.3 电流传感器选型
        4.3.4 IGBT高压驱动电路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试验验证
    5.1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试验台架搭建介绍
    5.2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动态性能试验方案
    5.3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动态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总结
    (2)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异步电机振动抑制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电源谐波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3 交流电机振动与噪声问题研究现状
    1.4 逆变器容错控制的研究现状
    1.5 基于振动信号分析的电机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1.6 本文研究工作
2 交流电机电磁振动和机械振动原理
    2.1 逆变电源谐波与交流电机电磁振动
    2.2 交流电机电磁振动噪声求解及相关理论
    2.3 电机机械振动产生原因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随机PWM选择性消谐的异步电机振动抑制方法
    3.1 随机PWM工作原理与振动噪声抑制
    3.2 随机PWM选择性谐波消除机理分析
    3.3 RPWM随机扩频控制中的开关频率优化控制
    3.4 本章小结
4 选择性消谐和电机振动抑制效果验证与分析
    4.1 单相电压型逆变器RPWM选择性谐波消除方法仿真与实验分析
    4.2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RPWM选择性谐波消除方法仿真与实验分析
    4.3 脉冲位于开关周期后端的RPWM选择性谐波消除方法验证与分析
    4.4 多电平逆变器RPWM选择性谐波消除
    4.5 交流异步电机振动噪声抑制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逆变器故障容错控制及电机振动分析
    5.1 概述
    5.2 逆变器开关函数和开路故障分析
    5.3 三相逆变器故障容错控制及电机振动分析
    5.4 级联多电平逆变器故障容错控制方法
    5.5 本章小结
6 异步电机结构参数影响分析与优化设计
    6.1 定转子齿槽结构对电机径向磁密的影响
    6.2 异步电机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6.3 本章小结
7 电机滚动轴承机械振动信号分析
    7.1 交流异步电机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研究意义
    7.2 滚动轴承振动原因和常用计算方法
    7.3 电机滚动轴承振动信号分析
    7.4 电机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流程
    7.5 本章小结
8 基于振动信号分析EEMD联合SOM电机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8.1 集成经验模态分解
    8.2 IMF能量矩故障特征提取
    8.3 SOM的故障识别
    8.4 实验分析
    8.5 本章小结
9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查新结论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三相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三相UPQC研究现状
        1.2.1 电能质量治理技术
        1.2.2 UPQC拓扑结构研究
        1.2.3 UPQC控制方法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三相UPQC系统级设计
    2.1 UPQC各部分功能划分
    2.2 主回路拓扑设计
        2.2.1 三相UPQC技术参数
        2.2.2 串联部分
        2.2.3 并联部分
        2.2.4 高频隔离DC/DC部分
        2.2.5 三相UPQC主回路拓扑
    2.3 控制系统设计
        2.3.1 系统控制框架
        2.3.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3.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串联部分逆变器
    3.1 串联部分逆变器工作原理
        3.1.1 电压补偿原理
        3.1.2 逆变器工作原理
    3.2 电压检测方法研究
        3.2.1 基于SOGI的单相锁相环
        3.2.2 缺损电压法
        3.2.3 电压检测的仿真与实验
    3.3 电压补偿策略研究
        3.3.1 PR控制器
        3.3.2 电压补偿策略
        3.3.3 电压补偿的实验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并联部分逆变器
    4.1 并联部分逆变器工作原理
        4.1.1 电流补偿原理
        4.1.2 逆变器工作原理
    4.2 电流检测方法研究
        4.2.1 电流正序分量检测
        4.2.2 电流负序分量检测
        4.2.3 电流零序分量检测
        4.2.4 电流检测的仿真验证
    4.3 电流补偿策略研究
        4.3.1 电流补偿策略
        4.3.2 电流补偿的实验验证
    4.4 高压侧直流电压稳定
        4.4.1 电压稳定原理
        4.4.2 高压侧直流电压稳定的仿真
    4.5 本章小结
5 高频隔离DC/DC变换器
    5.1 DC/DC工作原理
    5.2 DC/DC控制策略
    5.3 仿真及实验波形
        5.3.1 DC/DC变换器仿真验证
        5.3.2 DC/DC变换器实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三相UPQC主回路拓扑
附录 B 三相UPQC柜体与各模块插箱实物图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智能电网故障录波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故障录波器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故障录波器的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故障录波器的设计原则
    2.3 故障录波器的技术指标
    2.4 故障录波器总体框架
        2.4.1 系统硬件框架
        2.4.2 系统单元间通信网络
    2.5 通用硬件模块
        2.5.1 高性能MCU
        2.5.2 4G模块
        2.5.3 GPS模块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故障录波器硬件电路设计
    3.1 引言
    3.2 各单元设计要点
    3.3 采集单元硬件选型及原理图
        3.3.1 导线感应取电和能量管理电路
        3.3.2 电流检测和数据采集电路
        3.3.3 本地数据存储
        3.3.4 数据通讯和本地控制网络
        3.3.5 MCU及其外围电路
    3.4 汇集单元硬件选型与电路设计
        3.4.1 太阳能取电和能量管理电路
        3.4.2 汇集单元其余电路
    3.5 监测单元硬件选型与电路设计
        3.5.1 电源电路
        3.5.2 零序电压采集电路
        3.5.3 监测单元其余电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故障录波器软件功能实现
    4.1 开发平台和软件功能总体结构
        4.1.1 软件开发平台
        4.1.2 系统软件功能总体结构
    4.2 采集单元功能实现
        4.2.1 系统时钟设置和调试串口程序
        4.2.2 电流采样及数据传输存储
        4.2.3 采样数据分析判断
        4.2.4 高精度时间戳实现
        4.2.5 工况信息采集与上传
        4.2.6 故障数据TCP/IP上传
    4.3 汇集单元功能实现
        4.3.1 参数修改
        4.3.2 汇集单元相关指令
    4.4 监测单元功能实现
        4.4.1 接地故障判断指标
        4.4.2 零序电压监测和接地故障记录存储
        4.4.3 其余功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硬件电路和软件功能测试
    5.1 硬件电路测试
    5.2 LoRa配置
    5.3 软件功能测试
        5.3.1 信号发生器和Arb Express
        5.3.2 采集单元数据判断
        5.3.3 接地故障召测
    5.4 高精度时间戳
    5.5 本章小结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一种三相电路通用电流综合检测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冲击性负荷的馈线潮流控制方法研究[D]. 梁茹.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T型三电平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研制[D]. 郭磊轩.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3]含DG的配电网保护特性研究[D]. 黄霞.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4]基于分数阶重复控制的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D]. 王尉. 江南大学, 2021
  • [5]基于APF与SVG的矿井供电系统的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研究[D]. 刘钧天.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6]基于DSP与FPGA的光电经纬仪伺服控制器设计[D]. 陈焕红.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2021(06)
  • [7]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开发[D]. 冯旭翀.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8]异步电机振动抑制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李国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
  • [9]三相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控制策略研究[D]. 岳佳威.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10]智能电网故障录波器设计与实现[D]. 贺云.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三相电路总电流综合检测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