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环岛通行能力分析

城市道路环岛通行能力分析

一、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尉健[1](2020)在《考虑排放的环形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环形交叉口是我国城市道路网中一种特殊的平面交叉口形式,在我国城市道路发展初期,该类交叉口普遍存在,且发挥积极作用。然而随着交通量的增长,其通行能力不足的缺点开始显现,越来越多的无信控环形交叉口成为城市交通网络的交通瓶颈。车辆在交叉口的拥堵使得交叉口区域产生大量的尾气污染,导致城市交通环境的日益恶化。在环形交叉口设置信号控制,是解决交叉口交通拥堵、污染严重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此目的,本文对考虑排放的环形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首先,论文介绍环形交叉口在国内外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总结了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的三种常见方式,并分析三种信号控制方式的适用条件。在此基础上,对环形交叉口信号配时做了着重分析。其次,结合VISSIM仿真软件和机动车比功率(Vehicle Specific Power,VSP)尾气排放模型搭建尾气仿真计算平台。通过该平台对一典型环形交叉口在不同交通条件下的通行能力和尾气排放量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从节能减排出发,为环形交叉口控制方式的甄选提供了参考依据。再次,兼顾机动车运行效率和环境效益,研究多目标模型优化方法,建立环形交叉口三种控制方式的多目标优化信号配时模型,通过NSGA-II多目标优化算法对模型求解,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法从所得解集中求得最优解。最后,选取一个环岛进行案例研究,对交叉口几何信息、不同时段车流量以及交叉口的信号配时等信息进行调查,考虑现状方案控制方案设置不佳的情况下,考虑到信号控制方式和信号配时方法两个方面,设计出四个信号控制优化方案,基于现状控制方式和配时方案,对比不同优化方案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考虑排放的环形交叉口信号优化模型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降低环形交叉口的车辆延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车辆环形交叉口的尾气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

张强[2](2020)在《环岛中心型路网交通流分配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和私人汽车保有量飞速增长,造成了城市主要区域交通流在高峰期间越来越密集,特别是在城市中心环岛交叉口处,由于交通流都聚集在环岛这一节点,造成环岛内部及进出口拥堵严重,进而造成区域路网的通行效率低下,现在管理部门大多选择拆除环岛或者增加交通信号控制,这些做法只能取得短期效果,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形交叉口这一个节点上,而没有考虑将环形交叉口这一节点放在区域路网层面,通过对路网的交通流进行分配来解决中心环岛及路网的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较少。论文以环岛为中心的城市区域路网为研究对象,考察所选区域路网中交通流状态随空间与时间的演化过程,运用交通流分配理论,将中心环岛及周边节点的交通流分配在整个路网之上,对路网的出行供需进行最大限度的平衡,从而提高区域路网的运行效率,改善道路交通环境。首先,在前期数据采集工作之后,对包头市交通状态进行分析,确定研究区域,获取主要道路的交通参数;根据车牌数据分析出研究区域的出行特性,进而获取研究区域交叉口之间的OD矩阵,为后面模型的建立与算法的实现奠定基础;其次,研究了动态交通分配相关理论与模型,包括符号、相关的约束条件以及动态交通分配的原则,随后对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的一些求解算法进行阐述和分析;再次,基于包头市一宫环岛区域路网的研究,建立动态交通用户最优模型,进而构建F-W算法,并利用该算法进行实例路网交通分配,利用Python对构建的算法进行设计与实现,将研究区域路网的交通流量分配之后,通过对分配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分配之后环岛周边路段的交通流量降低的结果,改善了环岛周边的交通拥堵现状;最后,基于PTV VISUM宏观交通仿真平台对环岛中心型路网进行动态用户最优分配,基于构建的F-W算法,结合包头市以一宫环岛为中心的区域路网实例进行路网建模与交通分配,为更好的评价交通分配的效果,将分配前后的结果导入PTV VISSIM仿真平台对分配前后进行了交通仿真,进而对分配前后输出的各种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交通分配后的路网车均延误降低20.11%、路网停车次数降低了20%、路网的平均车速提升了14.03%、路网的到达车辆数提升了5.01%,中心环岛的延误也降低了12.96%,路网及中心环岛的交通运行得到了显着改善。

任卉[3](2020)在《环形平面交叉交通组织方式及涡轮形环形平面交叉技术指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环形平面交叉(以下简称环形平交)是一种常见的城市平面交叉类型,具有安全、美观、环保、交通稳静化的特点,但环形平交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现阶段多采用信号控制的方式,但可能会产生交通流自锁现象和交通安全问题,因此国外在保留常规环形平交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涡轮形环形平交,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叉口交通安全和运行效率。首先,论文基于环形平交范围内车辆的运行特点对常规环形平交的交通组织方式进行了分析总结,阐述了新型环形平交:涡轮形环形平交、双环环形平交、泪滴形环形平交以及其他新形式的环形平交的组织方式和特点。将其与常规环形平交作对比,明确各自的优势;并深入研究了涡轮形环形平交的交通组织方式及其特性。其次,分析了涡轮形环形平交环岛的布局和几何构造,结合不同的布局类型得到中心岛最小半径;根据车辆侧向安全宽度理论,提出了环道宽度、进出口道宽度计算公式,并给出建议值;根据涡轮形环形平交环道横断面的组成成分,建立了不同几何构造的环道横断面计算模型;基于车辆行驶稳定性和车辆转弯空间理论,提出了进出口道半径建议值;基于车辆行驶特性和等速横移余弦换道模型得到了进口道长度及渐变段长度的建议值。最后基于交通流理论和间隙接受理论,建立了基本涡轮形环形平交通行能力计算模型;以某环形平交为例,得到其涡轮形环形平交的设计方案,采用VISSIM仿真软件评价涡轮形环形平交的通行效率及安全性,验证了涡轮形环形平交的优势,并对不同交通饱和度和转向比例下的常规环形平交和涡轮形环形平交进行仿真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涡轮形环形平交的优势。同时对涡轮形环形平交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进行了研究,得到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议设置方法和要求。

刘浩[4](2020)在《基于相位优先级组合的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行车需求的不断增加,环形交叉口在高峰时段出现拥挤、混乱及堵塞现象日趋严重。为缓解环形交叉口拥堵程度,许多学者在其信号控制方法上做过深入研究,然而,随着进口道不同流向行车需求的改变,会出现交通流对称与交通流非对称等行车情况,现有信号控制方法对交通流对称的行车情况适用性较好,当出现非对称交通流时,环道的空间资源利用率很低。基于此,论文在考虑车流行车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合相位和空闲相位的放行方式,通过进口道交通信号灯提前、延后启亮分离冲突车流,利用环道空闲空间疏散车流,在满足多种行车需求的条件下提高环道空间资源的利用率。首先,论文分析了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区域划分情况、区域车流行驶特性、冲突点分布和车流冲突情况,根据常见环形交叉口的空间构成及车流特性,对单进口信号控制和左转二次信号控制两种信号控制方法在环形交叉口的适用性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交通流冲突情况和常见信号控制方法的适用性,提出了组合相位的放行方式。其次,论文在研究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交通流冲突点特性的基础上,以车流通过停车线为基准,给出了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介绍了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常用的延误计算方法,通过分析交通流的到达离散特性,给出了组合相位放行条件下延误计算模型,为后续信号控制对比研究提供依据。再次,论文详细阐述了组合相位设计过程中主相位与副相位组合的设计思想、跟随相位与空闲相位的设计思想。在考虑进口道车流行车需求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相位优先级组合的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并详细说明了控制方法流程:包括副相位优先选择、环道车容量及空闲相位绿灯时长计算、副相位绿灯启亮与结束时间计算三部分。同时,建立了以主相位饱和度和绿灯时长为约束条件,交叉口通过量最大和车均延误较小为目标的信号控制配时优化模型。最后,利用VISSIM软件建立仿真模型,输入多组交通流数据,对比分析单进口信号控制、左转二次信号控制和相位优先级组合信号控制三种控制方法的运行效益;以哈尔滨市博物馆环形交叉口为例,通过采集实际交通流数据、改进渠化方式,建立以上三种信号控制方法信号配时方案,分析三种控制方法仿真结果,发现总通过量没有明显差异,车均延误分别为44.4s、39.8s、37.3s,其中相位优先级组合信号控制方法延误最低,相比前两者分别降低了 16.0%和6.3%,从而验证相位优先级组合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吕健[5](2019)在《哈尔滨市南岗区供热管线施工交通影响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道路主要具有交通设施功能、公用空间功能、防灾救灾功能、形成城市平面结构功能,在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与市外道路连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道路运行及管理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转,尤其是占道施工对所在区段、相关区域会产生连锁反应。在占道施工过程中,道路区段管控手段、施工措施等方面的缺陷会导致局部或整体交通资源供求失衡,其结果会引起交通资源浪费、空气质量指标下降、污染更加严重、道路更加拥堵等问题。长期以来,改善和降低因占道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与研究,由此产生了各种理论及研究方法与成果。本论文通过学习借鉴并参考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理论及成果,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原理、交通工程学原理、系统分析理论;以城市道路占道施工时施工区域内的道路段、周边附属相关道路段,在交通高峰时产生的交通流量即高峰交通流量为调查标的对象;根据所统计的相关数据,利用折算系数进行计算,换算出折算交通量数值;然后对数据进行充分梳理并开展相关分析工作,最后获得城市道路建设施工区域内交通状况与结果,确定应对方案措施。本论文用到了统计分析方法、相关分析阈值法、容量限制多路径分配法等方法,结合哈尔滨市南岗区供热管线占道施工项目实例,对三个典型道路区段进行深入分析、评价。最终可以认为,交通影响评价结果能够准确高效地确定城市道路网络中易发瓶颈地段,并就此采取打通或优化方案,从而改善和增加城市道路网络在供求不平衡时的适应能力与弹性,尽最大可能减少计划性、突发性事件导致的道路路网瘫痪。

刘磊磊[6](2019)在《四支路环形交叉口的信号控制与仿真》文中研究说明传统环形交叉口在车流量较小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入环车辆与绕环车辆优先通行权并不明确。随着我国城市汽车保有量的骤增,无信号控制的环形交叉口环道内的车辆与入环车辆同时到达交织点形成冲突车流,无法及时驶出环道,导致交叉口延误增大、排队长度增加,出现了拥堵以及锁死的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对环形交叉口进行改造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国内大多数学者通常采用的解决方式有以下三种:①拆掉原有的环岛,改为正常的有信号灯控制的十字交叉口;②拓宽出入口,采用左转、右转、直行专用车道;③采用信号控制。本文就采用信号控制这一解决方式,以大连数码广场的实际数据为例,运用道路交通VISSIM仿真软件,通过大量的仿真实验,对环形交叉口的几种控制方式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本文首先对环形交叉口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阐述了环形交叉口的发展历史、定义与构成以及环形交叉口的分类。其次介绍了优先权控制、单进口放行控制、左转两步控制这3种控制方式以及配时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左转两步控制方法——Sazi配时模型,并对控制方法进行了相位调整,随后进行了叠加优化。然后,利用实地调研的流量数据对几种控制方式进行实例配时计算,并利用VISSIM软件进行模型选取以及建模。最后,本文设计了大量仿真实验方案,并通过分析仿真实验数据,对叠加优化进行了肯定;确认了平均延误随左转车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得到了以下重要结论:(1)当总流量小于4200veh/h时优先权控制最优,当总流量处于4200-5500veh/h时,单进口放行控制方式较优,当流量大于5500veh/h时,左转两步控制最为适合;(2)对左转两步杨晓光的控制模型与新模型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在不同左转车道划分依据下各自的左转流量适应性也不同,并得出了不同情况下两者的优缺点;(3)对HCM2000左转车道划分依据提出了质疑,得出了 Yang配时模型左转车道数的划分阈值在379-400veh/h之间,Sazi配时模型的阈值在408-448veh/h之间。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环形交叉口的左转两步控制方式模型,并为环形交叉口左转车道的划分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环形交叉口控制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张龙洋[7](2019)在《环形交叉口待行区设置及信号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环形交叉口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无信号环形交叉口出现了“锁死”等交通问题,信号控制开始设置在环形交叉口上来提高其运行状况。现有的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通行能力,但均存在局限性。常见的左转二次控制法左转通行能力受限于左转存储区容量且在交通量不高时车均延误较大;而单重控制法根据放行方式的不同,要么交通冲突过于严重,要么对环道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太低。基于此,本文提出在环形交叉口内设置左转和直行待行区,并通过协调进口道交通信号和环道交通信号来分离环形交叉口内各流向交通冲突,提高环形交叉口的空间资源利用率。首先,介绍了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的常见方法,基于交通仿真界定了左转二次控制法适用的交通条件和环岛几何条件,并分析了左转一次控制法和单口放行控制法适用的条件及存在的问题,为提出基于待行区的环形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法打下了基础。其次,介绍了环形交叉口设置待行区的基本思想,详细阐述了环形交叉口待行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将设计流程概括为基础设计、具体设计和行驶轨迹检测,并对机动车交通流运行组织、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流运行组织进行了设计。然后,分析了基于待行区的环形交叉口机动车交通流交通冲突情况,通过相位设计从时间上对其进行分离。将设置待行区后环形交叉口的交通流运行状态划分为5类,分别建立了5种交通状态下的延误模型,并构建了以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的信号控制参数优化模型,分析了交通量、环道数量和环岛半径等差异对本文提出方法控制效益的影响。最后,以黑龙江省海林市西河路-新华街环形交叉口为例,选取延误、通过量、平均停车次数等作为评价指标,在标定仿真参数基础上,借助Vissim仿真对比分析了现状和改进后的交通信号控制效益,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周倩虹[8](2019)在《基于公交优先的环形交叉口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公共交通的道路资源占用较低,载客数量较多,运输效率高的特点。所以,优先发展公交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拥堵现状,促进城市交通健康发展。我国当前越来越多的环形交叉口选择将无信号控制改为有信号控制,亦或是将环形交叉口重建为十字交叉口,但因成本过高且不利于对周边植被的保护,故后者的方案较逊色于前者的方案。然而,将无信号控制的环岛改为有信号控制的环岛,并非能解决所有环形交叉口拥堵的情况,结合我国目前大力提倡环境保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政策,积极推动公共交通快速发展是其一重要选择,采用公交优先等策略将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适用性与经济性,有助于市民出行交通便利,这也是快速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的有效方法。因公交发展的较为缓慢,城市中选择公交出行的人口比例然难以达到预想的出行比例且由于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修建地铁,故公共交通在日常使用出行方式中比例较低。虽说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已修建了公交专用道,以保证公交车辆行驶的独立路权,考虑到公交车辆与社会车辆共享相同的交通信号,故无法保障公交车辆的通行效率。针对本文中的环形交叉口,为提高其通行能力,可对环岛实施信号控制,同时为推动公共交通大力发展,在不严重影响交叉口社会车辆通行效率的前提下,有效减少公交车辆延误,可针对性的对公共交通提出改善措施。以最小人均延误为目标优化环形交叉,将公共交通优先行驶设为前提条件,定量分析进口车道的延误和排队长度因素,建立公交专用道,建立相应的最小人均延误模型,对环形交叉口信号配时进行优化,利用Vissim仿真软件模拟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对信号控制和安全评估进行仿真分析,做到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减少延误。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一、对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特性进行分析,对不同控制下的环形交叉口可能产生的冲突点进行了分析,分析出了提高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三种措施,介绍了环形交叉口在信号控制模式下的单、双重信号控制方法。二、针对城市交叉口的实时公交优先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公交优先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以人均延误最小作为环形交叉口公交优化的目标,以信号周期时长和绿灯时间作为优化决策变量,并以周期时长与绿灯时间的内在关系为等式约束实时公交优先控制模型。三、通过微观仿真VISSIM软件,对基于公交优先的环形交叉口控制方案进行仿真及评价,仿真表明:本章提出的针对信号控制的环形交叉口公交优先改造方案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提高了公交车的服务水平和通过率,同时也改善了环形交叉口的服务水平。

赵琦[9](2019)在《城市环形立交通行能力分析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环形立交具有冲突小,避免停车等待信号以及行车安全等优点,在城市道路中曾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随之增加,环形立交通行能力不足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接近瘫痪状态,通行效率越来越低。国内的做法通常是直接拆除环形交叉改为十字信号控制交叉口,在改造前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理论分析,在改造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对国外现有的环形立交通行能力计算模型进行总结,分析不同控制方式下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并根据我国交通现状和便于研究的角度推导出不同控制方式下环形立交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其次,分别分析信号控制环形立交以及信号控制十字交叉口相续设计、绿灯时间以及绿灯时间间隔。而后,对比分析环形立交以及十字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优化环形立交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得出各类交叉口适应的交通量以及适用条件。环形立交所能适应的交通量要小于信号控制十字交叉口,但环形立交在相同的通行能力的前提下具有延误低等特点,应通过综合分析环形立交的交通量以及环境因素来确定交叉口的适用类型,拆除的必要性以及改造方案。最后,结合哈尔滨三大动力路—哈平路环形立交改造实例,经过通行能力、工程投资等因素比选,最终选择将无信号控制环形立交改为十字控制交叉口的方案。利用理论计算饱和度,用VISSIM仿真软件对延误、排队长度等指标的验证工程方案的可行性验证。

张燚,成卫[10](2018)在《城市涡轮式环形交叉口的设计及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中国城市环形交叉口随着交通流量增加日益突出的交通拥堵与交通安全等问题,引入涡轮式环形交叉口。阐述国外涡轮式环形交叉口的主要特征与类型,提出一种涡轮式环形交叉口的设计流程。以云南省曲靖市珠江源大道-建宁东路十字形环形交叉口为例,结合国外涡轮式环形交叉口的设计原则与中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根据该交叉口的特性对涡轮式环形交叉口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应用Vissim对比分析涡轮式环形交叉口设计方案与常规环形交叉口设计方案的交通效益。结合中国国内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特性,研究涡轮式环形交叉口在中国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与常规环形交叉口的设计方案相比,涡轮式环形交叉口的设计方案能有效减少交叉口的平均延误和平均停车次数,适用于中国城市近郊道路交叉口的新建与改建。

二、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考虑排放的环形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
        1.2.2 机动车尾气排放模型
        1.2.3 考虑排放的信号交叉口配时优化
        1.2.4 研究现状中所存在的不足
    1.3 论文主要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特色与创新点
2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基本介绍
    2.1 环形交叉口的定义与构成
    2.2 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式
        2.2.1 左转单独控制
        2.2.2 单重信号控制
        2.2.3 左转二次控制
    2.3 环形交叉口信号配时
        2.3.1 交叉口信号控制的主要参数
        2.3.2 单重信号控制信号配时
        2.3.3 左转二次控制信号配时
    2.4 本章小结
3 环形交叉口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3.1 机动车尾气仿真计算平台
        3.1.1 基于VSP变量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模型
        3.1.2 交通仿真软件VISSIM
        3.1.3 微观交通尾气仿真计算平台搭建
    3.2 环形交叉口控制方式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
        3.2.1 VISSIM环形交叉口仿真
        3.2.2 方案设计
        3.2.3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考虑排放的环形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
    4.1 交叉口控制目标选取
        4.1.1 交通信号控制评价指标概述
        4.1.2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
        4.1.3 环形交叉口车辆延误模型
        4.1.4 车辆排放模型
    4.2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多目标模型优化研究
        4.2.1 多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的建立
        4.2.2 基于NSGA-Ⅱ算法求解多目标优化模型
    4.3 基于熵权TOPSIS法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评价
        4.3.1 基于熵权的TOPSIS法
        4.3.2 环形交叉口信号优化方案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实例应用
    5.1 研究对象与数据采集
        5.1.1 道路条件调查
        5.1.2 交叉口信号控制调查
        5.1.3 交通流量的调查
        5.1.4 交叉口现状问题及改善方法
    5.2 信号配时优化方案设计
        5.2.1 相位相序的设置
        5.2.2 基本参数的计算
        5.2.3 考虑排放的多目标配时优化
        5.2.4 Webster法信号配时优化
    5.3 仿真结果分析与评价
        5.3.1 仿真建模
        5.3.2 尾气排放优化结果对比
        5.3.3 交通效益指标对比
    5.4 多时段信号控制方案选择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多目标优化配时 nsga II 算法主程序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2)环岛中心型路网交通流分配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环形交叉口的研究
        1.2.2 交通分配模型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路网交通模型相关数据的获取
    2.1 包头市城市道路交通状态
    2.2 基于车牌数据的OD矩阵获取
    2.3 环岛中心型路网的区域交通组织
    2.4 基于Python的出行OD矩阵的获取
        2.4.1 Python与数据处理
        2.4.2 Python在处理车牌数据中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3 动态交通分配理论与模型
    3.1 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简介
    3.2 相关符号及约束条件
        3.2.1 符号
        3.2.2 约束条件
    3.3 动态交通配流原则
    3.4 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求解算法
        3.4.1 动态交通分配模型求解算法概述
        3.4.2 全有全无分配算法
        3.4.3 递增分配法
        3.4.4 Frank-Wolfe法
    3.5 本章小结
4 环岛中心型路网动态用户最优模型研究
    4.1 动态交通用户最优模型简述
    4.2 利用Frank-Wolfe法求解环岛中心型路网动态用户最优模型
        4.2.1 算法设计思路
        4.2.2 算法具体实现
    4.3 路网实例
        4.3.1 路网结构
        4.3.2 参数设定
    4.4 基于F-W算法分配结果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VISUM仿真平台的环岛中心型路网交通分配应用研究
    5.1 VISUM简介
    5.2 基于VISUM仿真的动态用户最优分配原理
        5.2.1 动态用户最优分配
        5.2.2 动态用户最优分配的程序说明
    5.3 基于VISUM仿真的交通分配实例建模
        5.3.1 路网节点建模
        5.3.2 路段与路网建模
        5.3.3 创建小区与插入交通需求
        5.3.4 交通分配
        5.3.5 VISUM交通分配结果
    5.4 环岛中心型路网交通分配仿真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5.4.1 实际路网现状评价
        5.4.2 实例路网用户最优分配模型仿真结果评价
    5.5 分配前后结果分析
        5.5.1 路网性能结果分析
        5.5.2 路网道路及路段性能结果分析
        5.5.3 交叉口性能结果分析
        5.5.4 路网到达车辆数结果分析
        5.5.5 交通分配仿真结果应用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基于Python获取OD矩阵代码片段
附录 B 附表1-交叉口之间OD矩阵表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环形平面交叉交通组织方式及涡轮形环形平面交叉技术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文献分析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环形平交交通组织方式
    2.1 环形平交车流运行行为分析
        2.1.1 环形平交的定义与分类
        2.1.2 环形平交区域划分
        2.1.3 环形平交各区域车流运行特点
    2.2 平面交叉交通组织方法概述
        2.2.1 交通组织概念及方法
        2.2.2 交通冲突
    2.3 环形平交交通组织方式
        2.3.1 环形平交交通冲突分析
        2.3.2 环形平交交通组织方式
    2.4 新型环形平交交通组织形式
        2.4.1 涡轮形环形平交
        2.4.2 双环环形平交
        2.4.3 泪滴形环形平交
        2.4.4 其他新型环形平交
    2.5 涡轮形环形平交交通组织分析
        2.5.1 涡轮形环形平交特征
        2.5.2 涡轮形环形平交交通组织特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涡轮形环形平交主要几何技术指标研究
    3.1 涡轮形环形平交布局及几何构造
        3.1.1 涡轮形环形平交的布局和类型
        3.1.2 涡轮形环形平交常用布局的几何构造
    3.2 环岛的几何形状
        3.2.1 不同环岛布局的几何形状
        3.2.2 中心岛最小半径设计
    3.3 环道横断面研究
        3.3.1 环道车道数
        3.3.2 环道宽度
        3.3.3 凸起分隔设施宽度
        3.3.4 环道横断面计算模型
    3.4 涡轮形环形平交进出口道设计
        3.4.1 进口道与出口道的车道数
        3.4.2 进口道与出口道的宽度
        3.4.3 进口道与出口道转弯半径
    3.5 涡轮形环形平交进口道拓宽长度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涡轮形环形平交的通行能力与适用性分析
    4.1 涡轮形环形平交通行能力
    4.2 涡轮形环形平交VISSIM仿真模型的建立
        4.2.1 数据调查
        4.2.2 基于VISSIM的仿真环境的设定
        4.2.3 模型有效性验证
    4.3 涡轮形环形平交通行效率和安全性分析
        4.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4.3.2 涡轮形环形平交通行效率分析
        4.3.3 涡轮形环形平交安全性分析
    4.4 涡轮形环形平交适用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涡轮形环形平交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
    5.1 交通标志
    5.2 路面标线
    5.3 行人交通组织形式
        5.3.1 设置人行横道线
        5.3.2 设置立体过街通道
    5.4 非机动车交通组织形式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
    论文创新点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相位优先级组合的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环形交叉口常用信号控制方法及交通流特性
    2.1 环形交叉口常用信号控制方法
        2.1.1 单进口信号控制
        2.1.2 左转二次信号控制
        2.1.3 信号控制方法适用性分析
    2.2 环形交叉口交通流特性分析
        2.2.1 环形交叉口区域划分
        2.2.2 环形交叉口区域车流特性
        2.2.3 环形交叉口冲突点分布
        2.2.4 环形交叉口车流冲突分析
    2.3 组合相位放行方式
        2.3.1 组合相位放行思想
        2.3.2 组合相位结构图
    2.4 本章小结
3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及延误
    3.1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
        3.1.1 单进口信号控制通行能力计算
        3.1.2 左转二次信号控制通行能力计算
        3.1.3 组合相位信号控制通行能力计算
    3.2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延误分析
        3.2.1 信号控制交叉口延误计算模型
        3.2.2 单进口信号控制延误计算
        3.2.3 左转二次信号控制延误计算
    3.3 组合相位信号控制延误计算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优先级组合相位设计及控制方法流程
    4.1 组合相位设计
        4.1.1 组合相位主相位与副相位设计
        4.1.2 跟随相位和空闲相位设计
        4.1.3 组合相位结构
    4.2 相位优先级组合信号控制方法流程
        4.2.1 控制方法流程概述
        4.2.2 副相位优先选择方法
        4.2.3 环道车容量及空闲相位绿灯时长计算
        4.2.4 副相位绿灯启亮与结束时间计算
    4.3 信号配时参数优化模型
        4.3.1 优化目标
        4.3.2 约束条件
        4.3.3 优化模型求解
    4.4 适用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仿真验证与分析
    5.1 模型仿真验证
    5.2 实例仿真验证
        5.2.1 数据采集
        5.2.2 交叉口渠化情况
        5.2.3 信号控制改造设计
        5.2.4 实例仿真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哈尔滨市南岗区供热管线施工交通影响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施工区交通流调查与分析
    2.1 调查目的
    2.2 调查方法
    2.3 数据处理
    2.4 主干道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分析
        2.4.1 通行能力的种类以及定义
        2.4.2 通行能力分析
        2.4.3 服务水平分析
    2.5 调查数据及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施工区的影响范围
    3.1 施工影响范围的确定
        3.1.1 直接影响区域的确定
        3.1.2 间接影响区域的确定
    3.2 确定施工影响范围方法的应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施工影响路段交通影响评价
    4.1 路网流量分配原理
    4.2 路网流量分配方法
    4.3 转移交通流的方法
        4.3.1 道路阻抗
        4.3.2 自由流速的确定
    4.4 交通影响评价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四支路环形交叉口的信号控制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综述
    1.4 论文结构及技术路线图
        1.4.1 论文结构
        1.4.2 技术路线图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环形交叉口概述
    2.1 环形交叉口发展历史
    2.2 环形交叉口的定义与构成
        2.2.1 环形交叉口的定义
        2.2.2 环形交叉口的构成
        2.2.3 环形交叉口的区域划分
    2.3 环形交叉口的分类
        2.3.1 按照时间划分
        2.3.2 按照环岛半径划分
        2.3.3 按照中心环岛形状划分
        2.3.4 按照有无信号控制划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
    3.1 优先权控制
        3.1.1 控制原理
        3.1.2 交通流冲突特性
    3.2 单进口道放行控制
        3.2.1 控制原理
        3.2.2 信号配时模型
    3.3 左转两步控制
        3.3.1 控制原理
        3.3.2 Yang配时模型
        3.3.3 Sazi配时模型
        3.3.4 两种配时模型比较
    3.4 叠加优化
        3.4.1 优化思想
        3.4.2 计算模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例计算及仿真建模
    4.1 数码广场交通调查
        4.1.1 数码广场环形交叉口概况
        4.1.2 交通流量
    4.2 控制方法配时计算
        4.2.1 单进口放行控制计算
        4.2.2 Yang配时模型计算
        4.2.3 Sazi配时模型计算
    4.3 叠加优化实例计算
    4.4 VISSIM仿真建模
        4.4.1 VISSIM简介
        4.4.2 VISSIM信号灯与实际情况区别
        4.4.3 建模过程
        4.4.4 VISSIM实例仿真效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仿真实验方案设计与结果分析
    5.1 实验设计
        5.1.1 总流量增减实验
        5.1.2 左转车流比例实验
        5.1.3 叠加优化对比实验
        5.1.4 左转车道数的划分阈值实验
    5.2 评价指标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叠加优化对比分析
        5.3.2 左转流量对延误的影响分析
        5.3.3 三种控制方法的适应性分析
        5.3.4 左转两步控制配时模型对比分析
        5.3.5 左转车道数的划分依据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环形交叉口待行区设置及信号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适用性分析
    2.1 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设置依据
    2.2 环形交叉口常见信号控制方法
        2.2.1 单进口放行控制
        2.2.2 左转一次控制
        2.2.3 左转二次控制
    2.3 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适用条件
        2.3.1 研究方法
        2.3.2 仿真环境设定
        2.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2.3.4 适用条件分析
    2.4 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待行区的环形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
    3.1 设计思路
    3.2 设计原则和流程
        3.2.1 设计原则
        3.2.2 设计流程
    3.3 实施方法
        3.3.1 实施条件
        3.3.2 设计基础
        3.3.3 详细设计
    3.4 交通流运行组织设计
        3.4.1 机动车
        3.4.2 行人和非机动车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待行区的环形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法
    4.1 变量说明
    4.2 交通信号相位设计
    4.3 交通流运行状态及延误分析
        4.3.1 交通流运行状态划分
        4.3.2 延误模型构建
    4.4 信号控制参数优化模型
        4.4.1 优化目标
        4.4.2 约束条件
        4.4.3 求解算法
    4.5 影响因素分析
        4.5.1 分析背景
        4.5.2 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分析
    5.1 评价指标选取
    5.2 仿真环境数据采集
        5.2.1 基本情况
        5.2.2 存在的问题
        5.2.3 改善方法
    5.3 案例仿真
        5.3.1 仿真参数标定
        5.3.2 仿真结果对比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公交优先的环形交叉口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环形交叉口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公交优先的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环形交叉口交通特性分析
    2.1 环形交叉口的概述
        2.1.1 环形交叉口的定义
        2.1.2 环形交叉口的分类
    2.2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
    2.3 提高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措施
    2.4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的方法
        2.4.1 单重信号控制
        2.4.2 双重信号控制
    2.5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的冲突点分析
        2.5.1 一般控制的环形交叉口冲突点分析
        2.5.2 左转两步控制的环形交叉口冲突点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环形交叉口公交优先控制策略
    3.1 公交优先基本控制方法
    3.2 公交优先的控制目标
    3.3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
        3.3.1 一般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
        3.3.2 左转两步控制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
    3.4 环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模型的建立
        3.4.1 基于公交优先的渠化设计
        3.4.2 信号配时模型
        3.4.3 目标函数
        3.4.4 约束条件
        3.4.5 模型求解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例分析及仿真测试分析
    4.1 VISSIM仿真软件介绍
        4.1.1 VISSIM的基本原理
        4.1.2 VISSIM的主要特点
        4.1.3 VISSIM进行交通分析的主要功能
    4.2 基于公交优先的环岛仿真
        4.2.1 车道的相关设置
        4.2.2 环岛的设计及信号灯设置
        4.2.3 案例设计
    4.3 仿真结果分析
    4.4 环形交叉口改善效果评价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城市环形立交通行能力分析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环形立交及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2.1 环形立交几何特征
    2.2 环形立交区域划分
    2.3 环形立交车辆行驶特性
        2.3.1 出入口车辆运行特性
        2.3.2 交织区车辆运行特性
        2.3.3 环流区车辆运行特性
        2.3.4 信号控制环形立交分类及应用范围
    2.4 环形立交通行能力理论模型的对比
    2.5 无信号环形立交通行能力计算
        2.5.1 环道单车道通行能力模型
        2.5.2 双车道环道通行能力模型
        2.5.3 通行能力修正系数
    2.6 信号控制环形立交通行能力计算
        2.6.1 信号控制条件下通行能力分析
        2.6.2 通行能力修正系数
    2.7 信号控制十字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
        2.7.1 信号控制十字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对比
        2.7.2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法
    2.8 本章小结
3 环形立交与信号控制交叉口配时优化
    3.1 环形立交信号配时
        3.1.1 基本特性
        3.1.2 相位设计
        3.1.3 一般控制环形立交
        3.1.4 左转二次控制立交配时设计
    3.2 信号控制交叉口配时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环形立交与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对比分析
    4.1 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
        4.1.1 入口道设计
        4.1.2 通行能力计算
    4.2 无信号控制环形立交通行能力分析
        4.2.1 无信号单环道环形立交
        4.2.2 无信号双环道环形立交
    4.3 信号控制环形立交通行能力分析
        4.3.1 一般控制单环道环形立交通行能力特点
        4.3.2 一般控制双环道环形立交通行能力特点
    4.4 通行能力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实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
    5.2 交叉口现状描述
        5.2.1 现状道路条件
        5.2.2 现状道路网及组织特点
        5.2.3 交通运行情况
        5.2.4 交通拥堵原因
    5.3 改造方案
        5.3.1 环岛加信号控制
        5.3.2 十字信号控制交叉口
    5.4 方案比选
    5.5 仿真分析
    5.6 方案优化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城市涡轮式环形交叉口的设计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涡轮式环形交叉口
    1.1 涡轮式环形交叉口的特征
    1.2 涡轮式环形交叉口的类型
2 涡轮式环形交叉口的设计流程
3 涡轮式环形交叉口设计方案
    3.1 交叉口现状空间布局与交通流量
    3.2 概略设计
        3.2.1 确定交叉口空间布局
        (1) 确定涡轮式环形交叉口几何构造
        (2) 确定进口车道数
        (3) 确定出口车道数
        3.2.2 确定设计车辆
    3.3 详细设计
        3.3.1 中心岛与环道设计
        (1) R1的确定
        (2) W1的确定
        (3) W2的确定
        (4) W3的确定
        3.3.2 进口道设计
        (1) 进口车道宽度
        (2) 进口道曲线半径
        (3) 进口道车道分隔设施
        3.3.3 出口道设计
        (1) 出口车道宽度
        (2) 出口道曲线半径
        (3) 出口道车道分隔设施
    3.4 确定设计车辆行驶轨迹中心线
    3.5 确定设计车辆行驶轨迹
4 仿真分析
    4.1 仿真场景
    4.2 评价指标
    4.3 结果分析
5 适用性分析
6 结论

四、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排放的环形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研究[D]. 吴尉健.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6)
  • [2]环岛中心型路网交通流分配模型研究[D]. 张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3]环形平面交叉交通组织方式及涡轮形环形平面交叉技术指标研究[D]. 任卉. 长安大学, 2020(06)
  • [4]基于相位优先级组合的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研究[D]. 刘浩.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5]哈尔滨市南岗区供热管线施工交通影响评价研究[D]. 吕健.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3)
  • [6]四支路环形交叉口的信号控制与仿真[D]. 刘磊磊.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7]环形交叉口待行区设置及信号控制方法研究[D]. 张龙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8]基于公交优先的环形交叉口控制策略研究[D]. 周倩虹.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9]城市环形立交通行能力分析及优化研究[D]. 赵琦.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10]城市涡轮式环形交叉口的设计及仿真研究[J]. 张燚,成卫. 中外公路, 2018(05)

标签:;  ;  ;  ;  

城市道路环岛通行能力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