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获省科技进步奖医药类一等奖全部

我校获省科技进步奖医药类一等奖全部

一、我校囊括省科技进步奖医药类全部一等奖(论文文献综述)

吴丽萍[1](2021)在《面向外国学生的现代汉语“介绍他人”图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现代汉语常用言语行为介绍他人为研究对象,基于80条剧本、小说和生活语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归纳法、演绎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归纳出介绍他人图式的五大参数,进而归纳出介绍他人行为图式和文本图式。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之上,笔者统计了介绍他人图式的高频词语和常用语句、以介绍他人作为主题编写了课文并进一步做了教学设计,以期为现代汉语图式理论和国际汉语教学实践提供借鉴。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主要参数构成为:人物、内容、场合、方式、五大主要参数。2.简单行为图式为“介绍者介绍被介绍者→接收介绍者作出回应”。3.简单文本图式为:“醒语+引语+核心介绍语+辅语”;常用图式为“核心介绍语+辅语”。4.在统计出了介绍该图式的高频词语和常用语句的基础上,编写了介绍他人主题的课文,并做了教学设计。

周澎[2](2020)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手法研究 ——以西安为例》文中提出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的产业结构向“退二进三”的目标升级,对高科技的技术进行开发和引用,城市的类型也从工业化时代的“生产城市”向后工业时代的“消费城市”转化,进而带来城市中旧工业难以生存的情况,传统工业逐渐衰败,面对对工业遗产建筑的保护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将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相协调?如何在遵循原真性的原则下发挥其最大的使用价值?这些问题都是现实中急需解决的。本文以旧工业建筑空间改造设计手法研究为核心,结合西安旧工业建筑改造实例为主体研究对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追溯与建构,第二部分梳理西安工业建筑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并展开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空间再利用具体实例现状调研与分析,第三部分总结具体改造设计方法。第一部分由前两章基础理论研究内容构成,第一章首先分析当前城市更新背景下旧工业建筑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梳理相关宪章与理论的发展,确定选题依据与目标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整体方法与框架。第二章则进一步深入阐述了关于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空间再利用理论基础与发展,界定了相关概念,结合再利用动因,分析其改造由“静态”保护理念向多层级的保护与利用理念的转变,在遵循改造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不同旧工业建筑改造类型与方式。第二部分为全文核心部分,其中第三章梳理了西安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沿革,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西安城市工业空间格局演进过程与旧工业建筑遗存的分布,结合现状遗存整体分布情况,重点研究三个典型片区的具体优势与存在问题,进而分类总结了西安旧工业建筑空间现状类型特征与相应改造再利用设计模式。第四章与第五章内容展开两个具体旧工业建筑片区空间改造实证研究,分别从区位背景,建筑群体外部环境,单体建筑三个层面论述其空间特征,结合现状改造措施,以此为重点,分别提出相应的整体与单体改造策略,针对设计策略的基础研究,从整体环境空间序列重构、单体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研究方面提出相对应的改造再利用设计具体操作方法。最后为总结和思考部分,以西安具体旧工业建筑实例改造策略与设计手法为基础,结合经典案例,探讨有关于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操作语汇。

徐丽[3](2018)在《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世界各国都将加强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我国也不例外。高校作为创新科技成果的中坚力量,是我国创新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作为技术创新聚集地,理应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镇,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并不理想,其潜力并未完全得到发掘。因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这一话题,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与讨论。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教育对区域经济的支撑性作用并未完全体现出来。研究该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对探索高校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入手,剖析出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科技经费不足、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错位、成果转化方式少的问题;然后从高校内部的科研管理体制、科研人员素质以及外部的政府法律法规建设和中介机构发展探讨制约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具体是高校内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不科学,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素养不高,政府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建设不成熟。在此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内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经验,提出促进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变革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提升科研人员转化素养,打造创新科研团队;健全政府支持体系,营建良好转化环境;完善中介服务平台,架构转化沟通桥梁。

杜思媛[4](2017)在《臭氧-两级BAF处理聚氯乙烯(PVC)离心母液废水效能与中试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针对河北盛华化工工业园区聚氯乙烯(PVC)离心母液废水处理厂现有处理单元存在的能耗较高的实际问题,拟通过试验研究对现有的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本研究以PVC离心母液废水处理中的核心工艺臭氧-两级BAF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一级BAF对PVC离心母液废水的去除效能以及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曝气量对其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单独臭氧氧化工艺对PVC离心母液废水及其典型有机污染物(聚乙烯醇、异辛醇、α-甲基苯乙烯)的去除效能和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臭氧接触反应时间、臭氧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并对3种典型有机污染物的臭氧氧化产物进行分析;对比考察不同催化剂(活性炭、Ni/A1203、Fe/A1203、Cu/A1203、Mn/A12O3)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对PVC离心母液废水的处理效能,并确定最佳催化剂的类型及其投量;最后将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和二级BAF工艺进行耦合,评价组合工艺的除污染效能并进行中试成套装置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一级BAF处理PVC离心母液废水的最佳HRT和DO分别为1.9 h和4 mg/L左右,此时COD的去除率为66.42%,氨氮去除率为26.93%。初始pH值处于碱性时有利于臭氧氧化处理PVC离心母液废水的效果,单独臭氧氧化工艺处理PVC离心母液废水的最佳接触反应时间和臭氧浓度分别为60 min和32 mg/L,此时COD去除率为75%,TOC去除率为18%。臭氧氧化工艺对PVC离心母液废水中的聚乙烯醇、异辛醇、α-甲基苯乙烯的最佳接触反应时间和臭氧投加量分别为:25 min和136 mg/L;60 min和312 mg/L;60 min和32 mg/L。在上述最佳反应条件下,3种目标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8%、85%、99%。通过GC-MS分析发现,臭氧氧化后聚乙烯醇断链后进一步反应生成了草酸单乙酯,异辛醇和α-甲基苯乙烯则分别生成了异辛酸和苯乙酮。在不同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处理PVC离心母液废水试验过程中,活性炭表现出了最好的去除效果。在活性炭投加量为15 g/L、接触反应时间为30 min、臭氧投加量为32 mg/L时,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对COD的去除率达到了 55%,高于活性炭吸附(19%)和单独臭氧氧化(23%)去除作用之和。同时发现,BODs/COD比值提高了 0.4,说明废水的可生化性有明显提高。臭氧催化氧化与二级BAF的耦合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良好,二级BAF对COD去除率为73%、氨氮去除率为20%。最后,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处理规模为50 t/d的中试试验装置进行了设计计算和设备选型。

金城[5](2017)在《福建高校“学校简介”网页的英译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高校的国际交流合作日趋频繁,互联网成为高校对外工作的重要渠道。高校网页在宣传学校形象、服务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的“学校简介”显示了学校实力和水平。来华学习交流者浏览的高校“学校简介”的英译质量,决定其外宣效果。福建高校响应“新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规划,开始重视英文网站建设,但网页英译质量有待提高。本文选取福建15所高校“学校简介”的中英文网页作为研究语料,同时选取10所排名150-200的美国高校“学校简介”网页作为平行文本来比较研究,从中探析英译策略。福建高校“学校简介”中英版的目标受众不同,其语言习惯、文化背景不同;要使目标受众理解和信服,在翻译过程中就要追求多层次上的对等,符合阅读期待。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大方面入手,剖析福建省高校网页“学校简介”的英译失误。语言方面存在词语误用、词汇累赘、中式英语及拼写失误等问题。文化方面主要是没有从目标受众出发,考虑意识形态差异。本文从文本的功能、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出发,把握中英文本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借助“平行文本”策略进行翻译探究:即参照英语平行文本的结构安排、借鉴平行文本的语言表达以及效仿平行文本的行文基调。平行文本是译文产出过程的参照物,能够帮助译者译出更加贴近译入语表达习惯及符合目标受众阅读期待的译文。最后本文总结出平行文本参照下的网页译文产出模式。本研究希望能为福建高校对外宣传减少潜在的负面影响做贡献;希望唤起福建各高校对英语网页翻译质量的重视,同时为相关文本的英译提供些许借鉴。

郭明明[6](2017)在《山东协和学院品牌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5年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启动,民办高校迎来了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机遇,要想以体制和机制的优势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就要紧跟时代需求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步伐,学习企业营销,实现转型发展,强调内涵建设,将自身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塑造学校品牌,整合优势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这对我国民办高校以改革促发展,以品牌营销促进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山东协和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也是山东省财政支持的本科“特色名校”建设单位,在同类民办高校中形成了一定的学校的品牌效应,是山东省民办高校的典型代表。本文从研究相关概念入手,分析民办高校特征、相关政策入手,界定民办高校概念,明晰品牌营销及民办高校品牌营销概念。以山东协和学院为案例,分析学校发展所面临的需求环境、竞争环境和学校自身情况。运用市场营销上的SWOT分析法,找出学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尔后,从学校品牌定位选择、品牌定位实现、品牌传播的现状和问题,综合分析山东协和学院品牌营销的现状和问题;之后,从做好精准调查、调整品牌定位,准确、合理品牌定位,整合相关资源、加快品牌定位实现,加强学校品牌识别标识建设、扩大品牌传播途径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学校品牌策略的若干建议。同时对加快实现品牌定位的转变思想观念、凝聚智慧力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拓宽国际化办学渠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招生宣传质量等七项建议进行了详细阐述。

曹蓝芳[7](2016)在《交际翻译理论视域下科技新闻汉译英的翻译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而科技信息的传播也由此日渐受到重视。如何将我国的科技新闻准确及时地传达给国外读者,让其更加了解中国科技发展的动态,已成为广大译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报告基于作者的科技新闻翻译实践,以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旨在为科技新闻翻译提供一定的翻译策略。交际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基本翻译策略。在语义翻译中,纽马克认为译者应结合源语语义并在句法结构允许的条件下,使译文和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它较为客观,强调译者必须忠于原作者并服从源语文化,其表达形式因源语与译语之间的区别而显得较为复杂和笨拙。在交际翻译中,纽马克认为译者应打破源语语言结构的束缚,从而使译文达到交际的目的。它较为主观,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源语屈从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读者留下疑点与晦涩之处,表达方式显得较通顺、简朴、清晰。本报告首先对科技新闻的文本特点进行了研究总结,分析了交际翻译理论指导科技新闻英译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科技新闻英译的策略,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去掉源语中句意重复冗余的信息,为目标读者挑选主要信息。第二,为目标读者补充重要背景信息,以增添科技新闻的“可懂性”。第三,在词汇方面,科技新闻可选择简短简洁小词,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词性转换,以符合英语科技新闻的“可读性”。第四,在句法方面,科技新闻可化零为整地将汉语中的松散小短句转化为长句,也可根据意群重组句子结构以使得新闻语言更为流畅和主次分明,还可以利用“插入法”处理句中解释性成分。

陈加晋[8](2015)在《刘大钧与小麦育种科学研究》文中认为刘大钧是我国着名的小麦育种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南京农业大学校长、细胞遗传研究所所长。他学习、工作在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最为频繁巨大的年代,自小家境优越,但求学经历坎坷,曾先后辗转于多所学校,最后终在金陵大学成才。刘大钧于194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到退休,他见证了南京农业大学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尤其在1983-1991年担任学校校长期间,他为南农大全面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刘大钧一生从事小麦育种研究,在很多细分领域都颇有建树,较为突出的是小麦辐射育种、小麦抗白粉病、小麦外源种质、我国特有小麦种质这四个方面。60年代初开始,他带领团队逐步攻克小麦辐射育种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成功选育出高产优质小麦"宁麦3号",为长江中下游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70年代中期开始,他带领团队开创国内簇毛麦研究先河,于国际上首次鉴定出其高抗白粉病,运用染色体工程先后培育多个抗白粉病优质材料,尤其是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对提高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以及改善其他农艺性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经济意义;后利用细胞遗传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将新抗白粉病基因Pm21定位于簇毛麦染色体6V短臂,并成功将其转入小麦。为解决我国小麦赤霉病难题,他带领团队从80年代初开始,对小麦亲缘植物大赖草、鹅观草和纤毛鹅观草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攻克多种新技术并创制出了一批有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的基础材料,为后人的研究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从80年代中期开始,他又带领团队抓住机遇和挑战,专攻我国特有种质西藏小麦、新疆小麦和云南小麦,对其起源、进化方式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对弄清世界小麦起源中心的东界和中国小麦进化起源的方式和途径有着重要意义。科技思想史是连接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桥梁。刘大钧的贡献其实已经超出了小麦育种学的范围,在其一生的小麦育种科研活动中,蕴藏有丰富的育种思想。他坚持依生产急需定育种目标、坚持以技术创新为育种核心,坚持立足实践的育种策略、坚守始终如一的育种原则。这些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还具有特定的历史渊源,它的形成和发展是跟时代的造就、启蒙教育的奠基、名师的耳濡目染以及刘大钓个人的积累等因素分不开的。

李莹[9](2015)在《岭南针灸医学发展源流及名家学术传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研究背景: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事业的重视,学术流派成为当今中医界研究热点,中医针灸作为中医药国际化的排头兵,并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研究状况更是如火如荼。近年来岭南针灸医学研究已取得可喜成绩。但纵观这些成果,多注重于某一本着作、某一人物、某一种疗法或某个历史阶段,岭南针灸医学的研究仍处于较零散状态,虽也有个别学者审时度势,对整个岭南针灸医学的发展历程及针灸医家进行了梳理,但多以期刊文献的形式呈现,论述较为简略,并且未对一些规律性的现象进行系统总结。二、研究目的:本论文致力于对岭南针灸医学的发展源流进行系统整理,梳理出针灸名家学术传承脉络,提炼出针灸医家的创新之处和特色诊疗技术,尝试总结出岭南针灸医学的发展规律,并对如何更好的发展岭南针灸医学进行初步的探讨。三、研究方法本文以文献学方法为主,辅以专家访谈方式进行研究。访谈对象为部分现当代岭南针灸名家或弟子,以期直接获取最准确信息。取材范围遵循学术界约定俗成的“博古约今”原则,即古代人物流寓入岭南,有文献可徵者,皆收而录之,明清以降,则相对约定在岭南核心区域即广东省范围内。(一)文献纳入标准1.参考书籍岭南针灸专着、岭南中医综合性书籍中的针灸部分、记载有岭南针灸医家生平事迹的地方志等。参考书籍列举如下:《岭南针灸经验集》、《岭南中医》、《岭南医学史》、《岭南医学与文化》、《中国分省医籍考》、《岭南医籍考》、《岭南医徵略》、《岭南中医药名家》、《肘后备急方》、《采艾编翼》、《幼幼集成》、《幼幼新书》、《靳瑞针灸传真》、《靳三针临床问答及图解》、《靳三针临证配穴法》、《司徒铃针灸医论医案精选》、《陈全新针灸经验集》、《针挑疗法》、《岭南天灸疗法》等。2.期刊文献以“岭南”、“针灸”、岭南针灸医家姓名等做为检索词,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建立相关的资料库。3.网络检索通过网络检索查找国家相关政策条文及名医工作室相关信息等。(二)医家纳入标准因时间精力有限,本文仅对代表性医家的学术经验及传承情况进行了梳理。医家的入选标准为:1.古代针灸医家、医籍较少,纳入标准亦随之宽泛,只要从事史料可考证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针灸医疗活动、着有针灸医学专着或大篇幅论及针灸的综合医籍之医家均可纳入研究范围;2.近代选择有着作并且在当时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力的针灸医家;3.现代参考《岭南中医药名家》及《岭南针灸经验集》中提到的针灸名家,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家学术思想仍在进一步完善中,故暂未纳入研究。依此标准,筛选出的古代医家有7位:葛洪、鲍姑、刘昉、丘溶、叶广祚、叶茶山、陈复正;近代医家有6位:曾天治、周仲房、梁湘岩、陈主平、苏天佑;现代医家纳入12位:司徒铃、韩绍康、靳瑞、庞中彦、陈全新、杨文辉、张家维、刘炳权、林秀芬、丘汉春、梁庆临、袁业煊。四、研究内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岭南针灸医学发展简史;针灸医家的生平、学术思想和学术传承情况;岭南针灸特色诊疗技术。已有学者进行过深入研究的部分,本论文仅作简略介绍,不再赘述,重在总结规律,挖掘岭南特色,并对岭南针灸学术传承问题进行专题性探讨。五、研究结果1.根据学术发展的繁荣程度尝试对岭南针灸医学进行了阶段划分:西周至秦汉属于岭南针灸医学发展的萌芽期,晋代至清代中期属于平稳发展期,清末民初属于没落期,民国后期至现当代属于繁荣期。2.根据岭南针灸医家分布规律:总结出珠三角从古至今都是岭南针灸医学的繁荣地带,粤东和粤西发展情况大致相同,而粤北地区的针灸医学发展较为落后。3.总结出岭南地区的特色疗法有蜂针疗法、挑刺疗法、岭南天灸等。4.总结出古代岭南针灸学术传承主要凭借家传和师承,从近代开始,院校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承方式,现代学术传承方式趋向多元化,家传形式淡化,逐渐被研究生教育、师带徒形式、名医工作室和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等方式替代,国际交流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承方式逐渐为针灸学家所推崇。5.对现存的针灸资料进行古今对比,发现岭南针灸具有古代重灸轻针,现代以针为主的特点,同时具有传承、创新、开放、致用等文化特点。六、结论岭南医学之所以能成为地域色彩浓郁的中医流派之一,离不开针灸学的贡献。在一代代岭南针灸医家的不懈努力下,丌创了九针最早源于岭南的历史,岭南医家尊崇经典的同时亦重视民间特色疗法,编撰众多针灸医籍,丰富与发展了针灸学术体系,继而形成了将传承性、创新性、开放性与致用性融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针灸流派,广东地区作为岭南地区的核心区域,地处珠江三角洲,比邻港澳,辐射东南亚,不但在全国逐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优势,为岭南医学甚至整个中医学的推广与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

陈小锋[10](2015)在《湖北省高校政府投入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政府部门对高校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逐年增强。建立与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能促进高校科研上水平。对高校进行政府投入科研项目的有效绩效评价可以辅助高校进行科研管理。高校科研项目的种类多样,且在高等院校政府投入科研项目中以自然科学类项目为主。故本文研究高等院校政府投入自然科学项目的绩效。本文主要运用复杂网络、管理学、绩效评价相关理论,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研究高等院校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基于高校科技部门管理者的视角,根据科研项目的立项、执行、结题等环节,依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理论及高校科研项目的类型,结合实际情况,构建高校政府投入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对湖北省高校进行政府投入科研项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于评价湖北省高校政府投入科研项目的绩效的指标体系。为了分析指标在绩效评价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指标数据的处理方法及指标权值的计算方法。基于湖北省高校政府投入科研项目的调查数据,分别利用专家评价法、变异系数法、熵权法及复相关系数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并合理综合每个指标通过四种赋权方法所得的权值,最终得到了能够反映各指标在综合评价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权值。权值的大小体现了该指标在绩效评价过程中的重要性。比较各一级指标的综合权值发现,科技基础一级指标与科技产出一级指标的权值较高,表明高等院校科技项目绩效水平的高低更多地依赖于高等院校科技基础实力与科技产出成果的质量。为了挖掘指标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基于互信息度量指标间相关性的方法。基于湖北省高校政府投入科研项目的调查数据,发现部分科研基础指标与科技产出指标间存在紧密联系。本项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高校政府投入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间的关系,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工作者管理科研项目提供参考。从绩效评价的目的出发,构建高校政府投入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系统,该系统包括科技实力综合模型、科技投入倾向分析模型、科技投入效率模型以及综合绩效模型,并把湖北省参研高校在上述模型上进行了初步应用。通过构建的湖北省高等院校的科技实力模型,科技投入效率模型、科技投入倾向性模型以及科研项目综合绩效模型,分析湖北省18所高等院校科研项目绩效特点。我们发现985高校优于211高校,211工程高等院校的科技实力稍逊于两所985工程高等院校,但优于大部分的普通高等院校;政府对科技投入在逐年增加,主要投向211和985高校;湖北省985和211高校的科技投入与获得的科技产出较为稳定;湖北高校的综合绩效呈稳定上升趋势,武汉科技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的综合绩效最好。基于对湖北省典型高等院校的调研数据的实际情况,对湖北省典型高校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对湖北高校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二、我校囊括省科技进步奖医药类全部一等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校囊括省科技进步奖医药类全部一等奖(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外国学生的现代汉语“介绍他人”图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价值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研究语料
        一、剧本语料
        二、小说语料
        三、日常生活语料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二、归纳法
        三、统计法
        四、演绎法
    第五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介绍他人图式研究的相关动态
    第一节 现代图式理论的应用研究概况
        一、现代图式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二、现代图式理论在国际汉语教学领域的应用
    第二节 现代汉语图式理论研究现状
        一、针对行为图式的研究现状
        二、针对功能图式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总结与思考
第三章 介绍他人图式参数分析
    第一节 参数概说
        一、必有参数与非必有参数
        二、显性参数与隐性参数
    第二节 参数之一:人物(WHO)
        一、人物之一:介绍者(WHO1)
        二、人物之二:被介绍者(WHO2)
        三、人物之三:接收介绍者(WHO3)
        四、人物数量
        五、人物关系
    第三节 参数之二:内容
        一、介绍内容之一:必有内容
        二、介绍内容之二:非必有内容
    第四节 参数之三:介绍场合
        一、场合正式程度
        二、场合传播类别
    第五节 参数之四:介绍方式
        一、正式介绍与非正式介绍
        二、书面介绍与口头介绍
    第六节 参数之五:原因
        一、单纯型诱因
        二、功能型诱因
        三、评价型诱因
    第七节 小结
第四章 介绍他人简单行为图式
    第一节 介绍他人简单行为图式
    第二节 环节之一:介绍者介绍被介绍者
        一、客观信息性介绍
        二、主观评价性介绍
    第三节 环节之二:“接收介绍者”作出回应
        一、被介绍者在场的回应
        二、被介绍者不在场的回应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介绍他人文本图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介绍他人文本图式结构
        一、环节之一:A醒语
        二、环节之二:B引语
        三、环节之三:C核心介绍语
        四、环节之四:D辅语
    第三节 简单文本图式
        一、总图式(A→B→C→D)
        二、变化图式
        三、常用图式
    第四节 高频词语与常用语句总结
    第五节 介绍他人文本图式小结
第六章 介绍他人主题课文编写与教学设计
    第一节 介绍他人主题课文编写
        一、课文
        二、生词
        三、重点语句
        四、重点语法
        五、课后练习
    第二节 介绍他人主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对象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第一节 全文总结
        一、介绍他人图式结构参数
        二、介绍他人行为图式
        三、介绍他人文本图式
    第二节 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一、实际教学建议
        二、语料库的建立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手法研究 ——以西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西安城市更新下的“增量”转“存量”
        1.1.2 城市工业遗产的亟待保护
        1.1.3 后工业时代消费空间观念转变
    1.2 旧工业建筑概念界定与特征
        1.2.1 旧工业建筑相关概念界定
        1.2.2 旧工业建筑空间类型特征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研究历程
        1.4.2 相关纲领文献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理论基础与发展
    2.1 工业建筑发展背景
        2.1.1 工业建筑兴起与发展
        2.1.2 工业建筑与现代主义
        2.1.3 工业建筑艺术化与遗产化时期
    2.2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动因
        2.2.1 改造与再利用概念辨析
        2.2.2 城市旧工业区空间结构调整
        2.2.3 旧工业产业调整与置换
        2.2.4 实践主体关系的互动与平衡
    2.3 旧工业建筑保护再利用理念
        2.3.1 静态保护修复理念
        2.3.2 动态再循环理念
        2.3.3 分级保护与再利用理念
    2.4 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基本原则
        2.4.1 尊重历史本体的真实性原则
        2.4.2 强调新旧共生的整体性原则
        2.4.3 基于建筑更新的动态性原则
    2.5 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实践
        2.5.1 城市事件策动类型
        2.5.2 创意产业导入类型
        2.5.3 文化教育综合类型
        2.5.4 商业消费嫁接类型
        2.5.5 居住生活开发类型
        2.5.6 工业景观再生类型
    2.6 本章小结
3 西安旧工业建筑历史发展概况
    3.1 西安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沿革
        3.1.1 近代工业萌芽时期(1869—1934)
        3.1.2 近代工业起步发展时期(1835—1948)
        3.1.3 社会主义初步发展时期(1949—1962)
        3.1.4 现代工业曲折发展时期(1963—1978)
    3.2 西安近现代城市工业空间格局演进历程
        3.2.1 清末、民国时期——近代工业格局雏形初构
        3.2.2 “一五计划”时期——现代工业基础格局奠基
        3.2.3 “二五计划”时期——现代工业基础格局混乱
        3.2.4 “三线建设”时期——现代工业基础格局成型
    3.3 西安重要旧工业建筑遗存分布与现状
        3.3.1 韩森寨地区旧工业建筑遗存分布与现状
        3.3.2 大庆路地区旧工业建筑遗存分布与现状
        3.3.3 纺织城地区旧工业建筑遗存分布与现状
    3.4 西安既有旧工业建筑空间类型及改造再利用实践现状
        3.4.1 西安既有旧工业建筑空间类型特征
        3.4.2 西安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实践现状
    3.5 本章小结
4 西安大华纱厂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研究
    4.1 西安大华纱厂更新改造背景分析
        4.1.1 区位背景
        4.1.2 历史沿革
    4.2 基于原有整体环境空间特征的改造发展模式
        4.2.1 基于保护修缮的空间谨慎加减——密度疏解
        4.2.2 边界的介入与渗透——城市街区的形成
        4.2.3 历史工业建筑转向商业消费空间——“符号的象征”
    4.3 总体环境空间序列重构
        4.3.1 功能业态构成
        4.3.2 公共空间与流线构成
    4.4 基于原有单体建筑空间特征的改造策略——“空间——事件”:边界介入与组织的空间序列
    4.5 单体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研究
        4.5.1 增补叠加式屋顶标识空间——一期生产厂房
        4.5.2 并置开放式柔性廊空间——二期生产厂房
        4.5.3 织补围合式院空间——老南门办公区及动力用房
        4.5.4 扩张包容式庭空间——厂区锅炉房
        4.5.5 折叠嵌入式体空间——新布厂车间
    4.6 本章小结
5 陕钢厂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研究
    5.1 陕钢厂更新改造背景分析
        5.1.1 区位背景
        5.1.2 历史沿革
    5.2 基于原有整体环境空间特征的改造发展模式
        5.2.1 面向产业的恢复与安置
        5.2.2 面向大学校园的改造
        5.2.3 面向房地产项目的推到重建
        5.2.4 面向老钢厂创意设计产业园的整体改造
    5.3 总体环境空间序列重构
        5.3.1 功能业态构成
        5.3.2 公共空间与流线构成
    5.4 基于原有单体建筑空间特征的改造策略——“多米诺”结构框架与自由平面:相似结构单元下的空间拓扑与界面异质拼贴
    5.5 单体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研究
        5.5.1 外部相邻异质体量扩建与内部多重空间重组型——产业园7.8号楼
        5.5.2 外部界面消解与内部盒体嵌入——1.2号教学楼
        5.5.3 外部基本保留原状与内庭空间围合——产业园 11 号楼
        5.5.4 外部体量局部加减与内部多层级空间叠置——产业园12号楼
    5.6 本章小结
6 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语汇
    6.1 基于外部整体环境的空间再利用操作
        6.1.1 外部整体环境肌理拆分与整合
        6.1.2 外部整体环境界面连续与引导
        6.1.3 外部整体环境公共空间介入与渗透
    6.2 基于建筑外部空间体量的介入与共生操作
        6.2.1 空间体量的介入
        6.2.2 空间体量的并置
        6.2.3 空间体量的叠加
    6.3 基于建筑界面的整合与重塑操作
        6.3.1 界面的自性整合
        6.3.2 界面的片段(废墟)处理
        6.3.3 界面的消解渗透
        6.3.4 界面的拼贴异质
    6.4 基于建筑内部空间秩序重构操作
        6.4.1 拆分与重组——空间的自由与流动
        6.4.2 叠合与渗透——空间的层析与透明
        6.4.3 嵌入与加建——空间的体积与扩展
    6.5 本章小结
7 结语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表录
    图录
致谢

(3)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科技成果
        2.1.2 科技成果转化
        2.1.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理论基础——三螺旋理论
    2.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4.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
        2.4.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涉及的主体
        2.4.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广西高校科技投入、产出及成果转化现状
    3.1 广西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概况
        3.1.1 高校科技投入
        3.1.2 高校科技产出
    3.2 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概况
        3.2.1 专利出售
        3.2.2 技术转让
        3.2.3 合作研发
        3.2.4 自办实体
        3.2.5 大学科技园
        3.2.6 基本结论
    3.3 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对比
        3.3.1 科技成果转化各指标全国排名
        3.3.2 科技成果转化各指标与其他省市对比
第四章 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成果转化经费不足,投入与产出结果不匹配
        4.1.2 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错位,成果变“陈果”
        4.1.3 成果转化渠道选择少,宣传效果不理想
    4.2 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产生的原因
        4.2.1 高校内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不科学
        4.2.2 高校内部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素养不高
        4.2.3 政府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体系不健全
        4.2.4 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建设不成熟
第五章 加快促进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5.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5.1.1 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5.1.2 斯坦福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5.2 促进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5.2.1 变革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5.2.2 提升科研人员转化素养,打造创新科研团队
        5.2.3 健全政府支持体系,营建良好转化环境
        5.2.4 完善中介服务平台,架构转化沟通桥梁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臭氧-两级BAF处理聚氯乙烯(PVC)离心母液废水效能与中试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2 PVC离心母液废水概述及其处理方法
        1.2.1 PVC离心母液废水概述
        1.2.2 生物处理方法
        1.2.3 物化处理方法
        1.2.4 高级氧化方法
        1.2.5 膜分离技术
        1.2.6 铁碳微电解法
    1.3 曝气生物滤池概述及其研究现状
        1.3.1 曝气生物滤池概述
        1.3.2 曝气生物滤池的研究现状
    1.4 臭氧氧化/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概述及其研究现状
        1.4.1 臭氧氧化技术的原理概述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4.2 臭氧催化氧化技术的原理概述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5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主要试剂
        2.1.2 实验主要仪器
    2.2 实验用水及催化剂
        2.2.1 PVC离心母液废水
        2.2.2 聚乙烯醇反应液的配制方法
        2.2.3 异辛醇、α-甲基苯乙烯反应液配制方法
        2.2.4 催化剂
    2.3 实验方法
        2.3.1 两级BAF处理PVC离心母液废水效能研究
        2.3.2 单独臭氧氧化对PVC离心母液废水及3种典型有机物的去除效能研究
        2.3.3 臭氧催化氧化对PVC离心母液废水处理效能研究
    2.4 分析方法
        2.4.1 常规水质指标分析
        2.4.2 PVC离心母液废水中有机物的分析方法
        2.4.3 臭氧浓度的测定
3 盛华化工PVC离心母液废水现有处理工艺运行效能监测分析
    3.1 盛华化工PVC离心母液废水处理概况
        3.1.1 废水厂现有处理工艺
        3.1.2 PVC离心母液废水水质分析
    3.2 各处理单元水质监测结果
        3.2.1 各处理单元COD监测结果
        3.2.2 各处理工艺BOD_5监测结果
        3.2.3 各处理单元氨氮监测结果
        3.2.4 各处理单元SS监测结果
        3.2.5 各处理单元pH和浊度监测结果
    3.3 运行成本分析
    3.4 小结
4 臭氧氧化/臭氧催化氧化-两级BAF处理PVC离心母液废水效能研究
    4.1 一级BAF处理PVC离心母液废水效能研究
        4.1.1 挂膜启动
        4.1.2 HRT和DO对BAF去除COD效果的影响
        4.1.3 HRT和DO对BAF去除氨氮效果的影响
    4.2 臭氧氧化法处理PVC离心母液废水效能研究
        4.2.1 臭氧氧化处理PVC离心母液废水效能研究
        4.2.2 臭氧氧化对3种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能研究
    4.3 臭氧催化氧化处理PVC离心母液废水效能研究
        4.3.1 催化剂的种类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4.3.2 催化剂的使用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4.3.3 催化剂的吸附作用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4.3.4 臭氧催化氧化过程中PVC离心母液废水水质变化分析
    4.4 二级BAF深度处理PVC离心母液臭氧催化氧化出水效能研究
    4.5 小结
5 PVC离心母液废水处理中试设计
    5.1 现场中试试验规模
    5.2 现场中试实验装置设计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副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5)福建高校“学校简介”网页的英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平行文本概述
    1.2.1 平行文本的定义
    1.2.2 平行文本的特点
    1.2.3 平行文本在翻译高校网页“学校简介”中的作用
1.3 资料收集以及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校网页“学校简介”英译研究现状
2.1 国内主要研究现状
2.2 研究不足及发展趋势 第三章 福建省高校网页“学校简介”英译失误分析
3.1 语言层面的失误
    3.1.1 词语误用
    3.1.2 词汇累赘
    3.1.3 中式英语
    3.1.4 拼写失误
3.2 文化层面的失误
    3.2.1 目标受众不同
    3.2.2 意识形态冲突 第四章 平行文本视角下高校网页“学校简介”英译策略
4.1 参照英语平行文本的结构安排
4.2 参照英语平行文本的语言表达
    4.2.1 借鉴英语平行文本用语
    4.2.2 将汉语短语整合为英语复合长句
    4.2.3 补充汉语文本的特色表达
    4.2.4 简化或删减汉语文本中累赘信息
4.3 效仿英语平行文本的行文基调
4.4 平行文本参照下的译文产出模式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山东协和学院品牌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主要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民办高等学校
        2.1.1 民办高校特征
        2.1.2 民办高校相关政策
    2.2 品牌营销及民办高校品牌营销
        2.2.1 品牌营销
        2.2.2 民办高校品牌营销
    2.3 SWOT理论分析
    2.4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2.4.1 国外研究分析
        2.4.2 国内研究分析
第三章 山东协和学院面临的环境分析
    3.1 需求环境分析——山东省主生源地情况
        3.1.1 山东经济及社会发展
        3.1.2 山东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3.1.3 山东人口变化及适龄高考人口的影响
        3.1.4 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
    3.2 竞争环境分析
        3.2.1 山东英才学院学校简介
        3.2.2 山东英才学院品牌分析
        3.2.3 青岛滨海学院简介
        3.2.4 青岛滨海学院品牌分析
        3.2.5 两所学校主要生源分析
    3.3 山东协和学院自身情况分析
        3.3.1 生源情况分析
        3.3.2 办学资源分析
        3.3.3 学科设置分析
        3.3.4 师资情况分析
        3.3.5 就业情况分析
    3.4 山东协和学院品牌营销环境SWOT分析
        3.4.1 优势
        3.4.2 劣势
        3.4.3 机会
        3.4.4 风险
        3.4.5 山东协和学院品牌营销环境SWOT分析表
第四章 山东协和学院品牌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山东协和学院品牌定位选择现状及问题
        4.1.1 从建校初期情况分析
        4.1.2 从生源质量层面分析
        4.1.3 从学校长远发展层面分析
        4.1.4 从人才培养模式层面分析
        4.1.5 从服务区域经济层面分析
    4.2 山东协和学院品牌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4.2.1 办学类型定位不准
        4.2.2 领导层理念陈旧
        4.2.3 专业设置趋同
        4.2.4 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4.2.5 师资队伍不稳定
        4.2.6 就业优势发挥少
        4.2.7 招生投入多产出少
    4.3 山东协和学院品牌传播现状及问题
        4.3.1 品牌传播的现状
        4.3.2 品牌传播的问题
第五章 山东协和学院品牌营销策略的改进建议
    5.1 精准调查,调整品牌定位点
        5.1.1 做好品牌定位前的调查
        5.1.2 准确、合理的品牌定位
    5.2 整合相关资源,加快品牌定位实现
        5.2.1 紧跟时代步伐,增强学校发展信心
        5.2.2 按照评估指标,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5.2.3 优化学科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2.4 坚持人才强校,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5.2.5 深化交流合作,拓宽国际化办学渠道
        5.2.6 浓厚“双创”氛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5.2.7 依法规范招生,提高招生宣传质量
    5.3 加强学校品牌识别标识建设
        5.3.1 发挥校标德育作用
        5.3.2 传承“和合”文化
    5.4 扩大品牌传播途径
        5.4.1 利用网络新媒体
        5.4.2 借用事件营销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交际翻译理论视域下科技新闻汉译英的翻译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英语科技新闻及其特征
    1.1 科技新闻的定义
    1.2 科技新闻与其他新闻及科技英语的区别联系
        1.2.1 科技新闻和其他新闻的联系和区别
        1.2.2 科技新闻和科技英语的联系和区别
    1.3 科技新闻的文体特征
第二章 翻译过程概述
    2.1 译前准备
    2.2 译中问题
    2.3 译后修改和审校
第三章 交际翻理论及其指导科技新闻英译的可行性
第四章 翻译案例及翻译策略
    4.1 为目标读者挑选主要信息
    4.2 为目标读者补充重要信息
    4.3 词汇的选择
        4.3.1 使用简短简洁小词
        4.3.2 词性转换
    4.4 句法方面的选择
        4.4.1 用长句子代替结构松散小短句
        4.4.2 根据意群重组句子结构
        4.4.3 采用“插入法”处理句中解释性成分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8)刘大钧与小麦育种科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刘大钧生平活动
    第一节 出生与求学经历
    第二节 主要工作经历
第二章 小麦辐射育种研究
    第一节 中国小麦辐射育种研究概况
    第二节 小麦辐射育种初步研究
    第三节 小麦辐射育种突破性研究
第三章 小麦抗白粉病研究
    第一节 优质抗源簇毛麦的发现和远缘杂交研究
    第二节 优质抗病材料的创制
    第三节 抗病基因的定位、命名、分离和克隆
第四章 小麦外源种质研究
    第一节 大赖草研究
    第二节 鹅观草属研究
第五章 中国特有小麦种质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工作准备
    第二节 染色体组成和形态特征研究
    第三节 起源和进化方式的推论
第六章 刘大钧小麦育种思想及其渊源
    第一节 刘大钧小麦育种思想
    第二节 刘大钧小麦育种思想渊源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9)岭南针灸医学发展源流及名家学术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岭南针灸流派发展背景
    第一节 中医对学术流派的认识
    第二节 研究地域医学的必要性
    第三节 岭南针灸医学发展趋势
第二章 岭南针灸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岭南针灸的起源及萌芽
        一、针法起源
        二、灸法起源
    第二节 古代岭南针灸学发展概况
        一、秦汉时期
        二、晋唐时期
        三、宋元时期
        四、明清时期
    第三节 近代岭南针灸学发展概况
        一、历史文化背景
        二、创办社团、学校及杂志
        三、澄江针灸及海外医学对岭南针灸的影响
    第四节 现代岭南针灸学发展概况
第三章 岭南针灸医家及其成就介绍
    第一节 古代针灸医家及着作介绍
        一、葛洪与《肘后备急方》
        二、鲍姑与红脚艾
        三、刘防与《幼幼新书》
        四、丘溶与《重刻明堂经络前图》等
        五、《采艾编》和《采艾编翼》
        六、陈复正与《幼幼集成》
        七、清代其它针灸医籍
    第二节 近代岭南针灸医家及着作介绍
        一、曾天治
        二、梁湘岩
        三、周仲房
        四、苏天佑
        五、陈主平
        六、卢觉愚
    第三节 现代岭南针灸医家及成就简介
        一、司徒铃
        二、韩绍康
        三、庞中彦
        四、靳瑞
        五、张家维
        六、陈全新
        七、杨文辉
        八、袁业煊
        九、刘炳权
        十、林秀芬
        十一、梁庆临
        十二、丘汉春
第四章 岭南针灸特色诊疗技术
    第一节 岭南蜂针疗法
    第二节 岭南天灸
    第三节 岭南针挑
    第四节 岭南针灸治疗瘟疫概况
第五章 岭南针灸流派探讨
    第一节 岭南针灸流派形成的地域性
    第二节 岭南针灸医家学术源流
        一、学术源流阶段划分
        二、岭南针灸医家学术渊源
        三、岭南针灸医家学术传承
        四、靳三针疗法的学术传承
        五、岭南针灸传承的海外发展
    第三节 岭南针灸医学发展特点
        一、古代重灸轻针,现代以针为主
        二、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特征
    第四节 岭南针灸医学存在问题探讨
结语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不足之处
    四、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湖北省高校政府投入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本文创新点
    1.6 本文的内容安排
2 高校政府投入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绩效评价体系及其设计基本原则
    2.2 高校政府投入科研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
    2.3 湖北省高校科研项目的调查研究
    2.4 湖北省高校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5 本章小结
3 高校政府投入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分析
    3.1 绩效评价指标数据处理
    3.2 绩效评价指标的赋权方法
    3.3 湖北省高校政府投入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权值
    3.4 本章小结
4 高校政府投入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间的关系
    4.1 指标间相关性
    4.2 指标网络模型
    4.3 湖北省高校政府投入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间相关性
    4.4 湖北省高校政府投入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网络
    4.5 本章小结
5 高校政府投入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系统
    5.1 科技实力综合模型
    5.2 科技投入倾向分析模型
    5.3 科技投入效率模型
    5.4 综合绩效模型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
    6.3 下一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调查表
附录2 科研情况统计调查表
附录3 科研工作者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4 指标的绩效得分
附录5 湖北省高校人才培养数据
附录6 湖北省高校学术交流数据
附录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项目数目

四、我校囊括省科技进步奖医药类全部一等奖(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外国学生的现代汉语“介绍他人”图式研究[D]. 吴丽萍. 中央民族大学, 2021
  • [2]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再利用设计手法研究 ——以西安为例[D]. 周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3]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与对策研究[D]. 徐丽. 广西大学, 2018(01)
  • [4]臭氧-两级BAF处理聚氯乙烯(PVC)离心母液废水效能与中试设计[D]. 杜思媛.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5)
  • [5]福建高校“学校简介”网页的英译分析[D]. 金城. 福州大学, 2017(05)
  • [6]山东协和学院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 郭明明.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2)
  • [7]交际翻译理论视域下科技新闻汉译英的翻译策略[D]. 曹蓝芳.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8]刘大钧与小麦育种科学研究[D]. 陈加晋.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9]岭南针灸医学发展源流及名家学术传承研究[D]. 李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10)
  • [10]湖北省高校政府投入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 陈小锋.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我校获省科技进步奖医药类一等奖全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