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涂料的新发展

现代建筑涂料的新发展

一、现代建筑涂料的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吕洁茹[1](2021)在《水性金属漆的制备及性能》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人们的环保理念日益增强,水性漆在涂料行业中备受青睐与关注。腐蚀,不仅危害金属本身,也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水性金属漆是环保型水性工业漆,具有性能好、环境污染小、人体危害少、低VOC等特点,不仅符合国家倡导的环保理念,而且能解决腐蚀带来的问题。本论文通过配方优化、原材料筛选等方式,测试综合性能,制备了市场上常用的几种水性金属漆。本论文的主要工作:1.水性丙烯酸金属漆的制备及性能以水性丙烯酸乳液、阴离子型水性丙烯酸乳液和水性自乳化改性丙烯酸树脂为成膜物,分别制备水性丙烯酸金属漆,按照HG/T 4758-2014《水性丙烯酸树脂涂料》测试综合性能,确定了阴离子型丙烯酸乳液AC.1、AC.2、AC.5,水性丙烯酸乳液AC.6、自乳化改性丙烯酸树脂AC.7为主要成膜物。2.水性丙烯酸金属漆配方优化选用AC.2为成膜物,对实验原料进行定量、定性实验,确定了优化后水性丙烯酸金属漆配方。经测试,部分性能有所提高,均符合行业标准。由于耐蚀性不佳,故可用作钢结构轻防腐底漆、低成本钢结构底面合一水性金属漆;以AC.1制备的漆膜硬度增强到HB,光泽度72.9 Gs,可做水性丙烯酸金属面漆;以AC.5乳液制备的漆膜光泽度超过90.0 Gs、耐盐雾测试时间超过96 h,可用作防腐性能要求较高的水性丙烯酸金属底漆、底面合一水性丙烯酸金属漆;以AC.6制备的漆膜光泽度为93.7 Gs,综合性能优异,考虑生产成本,可用作钢结构水性金属面漆;以水性自乳化改性丙烯酸树脂AC.7制得的漆膜硬度为H,综合性能符合甚至超过行业标准,可用作钢结构水性丙烯酸金属防腐底漆。3.高性价比水性金属漆性能的提高为了增强以高性价比AC.2制备的水性金属漆性能,选用了不同的颜填料经定量、定性测试,获得以下结果:加入4%高岭土,硬度增长到H;复合铁钛粉和磷酸锌以3:5复配时,耐盐雾测试时间延长24 h;复合磷酸锌替代磷酸锌,硬度提高到H;改性磷酸锌替代磷酸锌,耐盐雾性能得到改善;加入6%超磷锌白,耐蚀性能得到增强;加入8%氧化铁红,综合性能符合甚至超过行业标准;添加1.5%锶铬黄,漆膜具有最佳的性能——耐水性测试超过720 h,耐盐水性超过96h,耐酸性超过36 h,耐碱性超过12 h,耐盐雾测试超过120 h。高性价比水性丙烯酸金属漆性能的提高,可应用于钢结构的防腐防锈中。4.水性环氧金属漆的制备及性能根据基础配方,测试了多种树脂和固化剂经交联制备出的水性环氧金属漆,按照HG/T 4759-2014《水性环氧树脂防腐涂料》测试了涂层的性能,确定了实验的水性环氧树脂和固化剂为EP.1+CU.1。5.水性环氧金属漆配方优化对部分实验原料进行定量、定性测试,优化了基础配方,经测试,综合性能符合甚至超过行业标准,可作用工程机械水性金属防腐底漆。6.水性聚氨酯金属漆及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以高羟值水性羟丙分散体PO.2搭配异氰酸酯固化剂CU.6,低羟值PO.1搭配CU.5,依据HG/T 4761-2014《水性聚氨酯涂料》测试漆膜性能。经测试,两种漆膜力学性能均超过行业标准,PO.1与CU.5交联反应光泽度为92.6 Gs,PO.2与CU.6交联反应光泽度为78.2 Gs,均可作为水性金属防腐面漆。结合性价比和光泽度,确定低羟值的PO.1水性羟丙分散体与CU.5异氰酸酯固化剂交联制备水性金属面漆。将双组分环氧底漆和双组分聚氨酯面漆制备复合涂层,依据HG/T 4761-2014测试性能。经测试,耐盐雾测试超过672 h,耐水性测试超过144 h,耐酸性测试144 h无异常,均超过行业标准。因此,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可用作工程机械防腐中的底漆和面漆。

唐工凡[2](2021)在《膨胀型阻燃涂料的耐候性优化及抗老化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膨胀型阻燃涂料可有效提高材料的火安全性能,从根本上遏制火灾的蔓延,减少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但是大部分传统膨胀型阻燃涂料仍存在吸水性强,相容性、分散性差等缺点,在服役过程中受紫外线照射、湿热循环等多方面环境老化因素综合作用,不仅影响涂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还会使其阻燃性能显着下降,成为潜在安全隐患,限制着其使用范围和服役寿命。本文首先以聚磷酸铵、尿素、环糊精、水性聚氨酯树脂和聚丙烯酰胺作为膨胀型阻燃涂料基础配方,在此配方上依次通过硅油疏水改性、铝钛复合偶联剂表面改性等方法以期增强涂料的疏水性,并且引入白炭黑、加入纳米氧化锌作阻燃协效剂和紫外吸收剂,以提高涂料的抗老化性能。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抗老化膨胀型阻燃涂料(Z-IFRC),并依据国标规定涂覆方法涂刷于木质胶合板,制备出阻燃复合材料Z-IFRC-W。其次对Z-IFRC-W进行人工加速老化测试(紫外线辐射、氙灯辐射和高低温湿热交变环境),最后对老化后的Z-IFRC-W分别进行了CONE测试、SEM测试、TG分析、热解动力学分析、XRD分析、抗压强度测试及水接触角测试,研究老化环境对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传统膨胀型阻燃涂料基础配方上,掺入0.5 wt%的硅油,0.8 wt%的白炭黑,2.0 wt%的纳米氧化锌以及选用型号125的铝钛复合偶联剂,由此配方制备的膨胀型阻燃涂料阻燃性能最佳。通过CONE测试结果表明,经紫外线老化、氙灯老化和高低温湿热交变老化后,Z-IFRC-W的p HRR分别增加了101%、88%和102%,未添加纳米氧化锌的复合材料(IFRC-W)的p HRR分别增加了125%、92%和112%。两种复合材料的产烟量、CO2释放量和耗氧量均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逐渐上升,证实复合材料的火安全性能下降。通过SEM测试观察到老化后的复合材料炭层致密程度和完整性逐渐下降,但Z-IFRC-W微观结构完整性优于IFRC-W,证明纳米氧化锌可提高阻燃复合材料的抗老化性。通过TG分析发现,紫外线老化与氙灯老化使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残炭率逐渐下降,表观活化能E减少证明热分解速率加快,同时XRD图谱表明材料的无定形物质含量也有所下降。通过测试燃烧后复合材料的抗压应变力得知,在形变量为30mm时,经紫外线辐射、氙灯辐射和高低温湿热交变老化的复合材料的Z-IFRC-W最大应变力分别降低了76%、51%和59%,IFRC-W的最大应变力分别降低了73%、59%和65%。通过水接触角测试可知,经紫外线辐射、氙灯辐射和高低温湿热交变老化后的Z-IFRC-W水接触角分别降低了31%、32%和42%,IFRC-W的水接触角分别降低了36%、38%和44%。综上所述,本文制备的抗老化阻燃复合材料Z-IFRC-W比IFRC-W具有更高的火安全性,纳米氧化锌具有较好的抗紫外辐射性能,减少了老化后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上的损失。对复合材料在三种老化环境中进行相同时长的老化测试,对比三种老化环境对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其影响强弱程度排序结果为:紫外线老化影响程度>高低温湿热交变环境影响程度>氙灯老化影响程度,该老化规律对于后续研发耐候高效的IFRC并进一步提升阻燃材料的火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戴数一[3](2021)在《地聚物防除冰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建筑行业也在飞速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层出不穷。涂料作为其中的一种,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装饰和保护,而是逐渐向功能化方向发展,如绝缘、导电、自清洁、防辐射、防腐蚀等,从而使涂料成为一种新型多功能的建筑材料。常见的涂料分为无机涂料和有机涂料,传统有机涂料价格昂贵、挥发性强甚至带有一定毒性,长期使用势必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现如今涂料朝着水性化方向发展,因此无机涂料正逐渐代替有机涂料进入大众视野,无机涂料具有使用寿命长、化学稳定性好、耐久性好、施工方便、原材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涂料干燥后硬度较高、粘结性好等优点。因此本课题采用碱激发偏高岭土的方式,通过调整各组分掺量,选择适当的工艺,添加吸波粉体并进行疏水化改性,最终制备出地聚物防除冰涂层。试验以偏高岭土、水玻璃、硅灰、氢氧化铝和助剂为原料,通过变硅铝比、水固比和水玻璃模数制备地聚物涂层。参照相关标准对涂层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测,以涂层在不开裂时的铅笔硬度为标准,筛选出性能最好的地聚物涂层配方,并以该优选配方作为后续疏水化改性和除冰效率试验的基准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当硅铝比为4.0、水固比为0.8、水玻璃模数为1.6、苯丙乳液掺量为1.75%时,涂层的铅笔硬度最高,因此将其作为地聚物涂层的优选配方。以三种硅氧烷为主要成分制备三种疏水乳液,并对地聚物涂层进行疏水化改性。试验结果表明:含氢硅油为主要成分的疏水乳液对地聚物涂层改性的效果最好,最大接触角可达142.51°,经机械力磨损后涂层表面接触角仍大于90°,说明涂层表面的疏水效果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对疏水化改性前后的地聚物涂层进行抗结冰试验(风洞试验),结果表明:疏水涂层表面结冰时间长且冰层容易被去除。向涂层中添加不同质量的吸波粉体,探究地聚物防除冰涂层的发热效率和除冰效率。结果表明:当吸波粉体掺量为20%时,地聚物防除冰涂层的发热效率和除冰效率分别是普通地聚物涂层(吸波粉体掺量为0%)的6.9倍和2.2倍。

司政凯,张梦,苏向东,闫丽伟,曹林方,段星泽,王巍,刘燕刚[4](2021)在《环保型水性涂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概述了传统的溶剂型涂料与环保型水性涂料在使用要求、基本性能、功能等方面的差异,重点对近年来水性无机富锌涂料、水性环氧涂料、水性丙烯酸涂料、水性聚氨酯涂料的主要成份、特点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并介绍了4类涂料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阐述了环保型水性涂料在汽车、铁路车辆、集装箱及重防腐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对当前环保型水性涂料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章烨[5](2020)在《多种居住形态交织下的苏州古城居住环境更新设计 ——以40、45号街坊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苏州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工作不断深入。作为古城更新的重要环节之一,古城居住环境更新工作也备受关注。然而,居住功能弱化、街坊风貌失调、人口结构失衡等各种问题的出现,使得古城居住环境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现代化的生活需要。因此,对苏州古城居住环境进行探索与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首先,笔者广泛查阅与古城更新、居住环境更新相关的文献,了解其国内外发展的现状与改造措施,为之后的研究借鉴经验、总结方法。其次,对苏州古城居住形态进行研究,依据建设时间和开发形式将古城居住形态梳理为六类:(1)1949年前自建房形式居住形态、(2)1949-1978年间自建房形式居住形态、(3)1949-1978年间公建房形式居住形态、(4)1979-1998年间公建房形式居住形态、(5)1979-1998年间商品房形式居住形态、(6)1999年后商品房形式居住形态。并对居住形态现状分布状况及形成机制进行分析,表明苏州古城居住空间现状以“多种居住形态交织”为特征,本文要解决的就是这种现状下所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同时,将40、45号街坊与古城进行对比,从居住空间建设历程、居住形态现状、居民状况三个层面分析了40、45号街坊的典型性,为之后通过街坊居住环境的改造措施来总结苏州古城居住环境更新的一般性策略提供前提条件。然后,依据居住形态类型将40、45号街坊居住空间分为六类,通过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这六类居住空间的物质环境和居民状况分别进行调研,综合分析调研结果,总结出多种居住形态交织下街坊在用地布局、交通组织、公共设施、住宅建筑、人口特征、社区管理、邻里关系七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根据调研结果确定居住环境更新的思路和目标,并从街坊和小区两个层面对40、45号街坊居住环境进行改造设计。通过两个街坊的具体设计实践总结出苏州古城居住环境更新的一般性策略。空间形态更新策略包括:突破用地空间阻隔,重新划分居住单元;适当提高路网密度,打造“毛细”交通体系;引导车辆集中停放,利用多种停车设施;分级配置公共设施,打开界面共享资源;缩小住宅质量差距,延续苏式建筑风貌。社会形态更新策略包括:引导人口构成分布,促进不同阶层互融;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加强居民自治意识。希望通过此次研究,为之后古城居住环境更新实践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成航航[6](2020)在《核壳型丙烯酸树脂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水性丙烯酸树脂在水性涂料领域中有重要地位,水性丙烯酸树脂具有易成膜、保光保色性好以及环保方面的优势,作为涂料具有优良光泽度、耐候性、柔韧性等特性。但是,常规型丙烯酸酯涂膜存在硬度低、耐水性差、黏度大、耐腐蚀性差等缺陷,限制了水性丙烯酸酯涂料在一些行业的应用。本论文针对上述等问题进行改性研究,主要工作与结果如下:(1)采用半连续溶液及转相乳液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亲水单体,丙烯酸羟基丙酯(HPA)作为功能单体,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A)、激光粒径散射仪(DLS)及透射电镜(TEM)研究羟基丙烯酸脂共聚物结构、热稳定性、乳胶粒的大小及形貌,探讨了MAA及HPA用量对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性能及清漆膜硬度、耐水、剥离强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MAA的质量分数为6%,HPA的质量分数为10%,制备的共聚物乳液粒为119.8nm,粘度为221.7mPa·s,羟值为43.2mg KOH/g,胶膜耐水时间为40h、硬度为53.4°,附着力1级,配制的真石漆粘结强度0.97 MPa、耐温变36次,并与目前在工业上应用的丙烯酸树脂真石漆进行对比,主要性能指标均优于真石漆粘合剂行业标准。(2)在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半连续及转相乳液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MAA)为亲水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为交联单体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等,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水性苯丙水分散体乳液,进一步将乳液制备成苯丙树脂胶膜。探讨了 MAA核壳质量比,MAA、St、HPMA等单体用量对水性苯丙树脂水分散体乳液性能及胶膜性能的影响,并利用FTIR及TGA对苯丙树脂胶膜的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利用DLS及TEM对苯丙树脂乳液的乳胶粒的大小及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力学试验机对胶膜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MAA在核壳中分配质量比为2:8、MAA的用量为10%(以总单体质量为基准,下同)、HPMA的用量为10%、St:MMA质量比为3:1时,得到共聚物乳液的粒径为259.65nm、黏度为349.1mPa·s,胶膜耐水时间为90h、硬度为72.4°、拉伸强度为1.422MPa、断裂伸长率为59.355%;水性苯丙水分散体附着力为1级。(3)以苯丙树脂的研究为基础,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MAA)为亲水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为交联单体、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PM-2)为含磷功能单体、十二硫醇为链段调节剂,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磷酸酯化苯丙防锈乳液(PM-2-SP)。讨论了 PM-2用量对PM-2-SP乳液稳定性、胶膜耐水性、涂膜阻抗值以及漆膜防锈性能的影响。利用DLS与TEM对PM-2-SP乳液乳胶粒的大小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AFM与SEM对PM-2-SP胶膜表面粗糙度表征,采用盐水喷雾试验机对漆膜的防腐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PM-2用量为4%(以总单体质量为基准,下同)时,PM-2-SP乳液粒径为135.7nm,PDI为0.150,且具有核壳结构,稳定性能较好;胶膜表面光滑、致密,且有优异的耐水性能;PM-2-SP漆膜相比纯苯丙漆膜,腐蚀电位上升47.16%,可达到-0.391V,腐蚀电流下降94.76%,可达到1.95×10-7(A·cm2)。耐盐雾实验证明: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相比均聚的苯丙乳液与金属螯合密度更大,能够展现出优异的防锈性能,耐盐雾时间达到144h。

李泾娴[7](2020)在《碱激发矿渣无机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矿渣是钢铁行业的工业副产品,在碱性激发剂或硫酸盐激发剂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水硬活性。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生产工艺简单,能处理大量工业废渣,成本较低,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其凝结时间快,强度高、耐久性好,因而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与健康意识的加重,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关注绿色环保、资源广泛、耐久性好且无毒等优点无机涂料的研究与应用。针对矿粉含铁量少、色泽白、活性激发后的产物强度高、抗渗性及耐久性好等特点,本文利用碱激发胶凝材料为基料、掺以适量填料和成膜助剂制备碱激发矿渣无机涂料,通过调整不同的水灰比、碱掺量、水玻璃模数、填料掺量和填料种类,系统地研究了涂料的流变性能、粘结强度性能及涂料基本性能(表干时间、表面状态、耐水性、耐碱性、耐温变性、耐人工老化)的影响规律,得到如下结论:1.新拌碱激发矿渣涂料的流变学行为基本都符合宾汉姆体流变模型。水灰比对碱激发矿渣涂料的流变性能影响较大,而碱当量、水玻璃模数及填料掺量的改变对碱激发矿渣涂料的流变性能影响并不十分显着;对碱激发矿渣涂料流变性能影响最大的是填料的种类,采用钛白粉与石英粉复掺(TS组)流变性能最优,屈服应力、塑性粘度和触变性分别为2.06Pa、0.65Pa.s和213.95Pa.s-1。2.不同组分的碱激发矿渣涂料与水泥砂浆基体的粘结强度均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大。随着水灰比的增大,各个龄期的粘结强度大致呈下降趋势。随着碱当量、水玻璃模数、填料掺量的增大各个龄期的粘结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采用复掺体系粘结强度大于单掺体系,钛白粉与石英粉复掺(TS组)28d粘结强度最大为1.76MPa。3.探讨碱激发矿渣涂料水化机理及与水泥砂浆界面粘结机理。碱激发矿渣涂料中碱激发矿渣解聚后的活性成分在水泥砂浆基底侧反应生成的C-S-H凝胶将涂料与基体铆合,使涂料与水泥基底体的连接结构更密实。4.不同组分的碱激发矿渣涂料表干时间均≤2h。碱激发矿渣涂料的表面状态与浆体的流变性能和早期水化速率有关,碱激发矿渣涂料的耐水性、耐碱性和耐温变性都符合标准,耐老化性能与碱激发矿粉涂料水化产物的致密度有关。

何文义[8](2019)在《EM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内需市场潜力巨大,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民生改善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和国际贸易,在生产资料配置全球化的今天,引进欧美高品质的涂料产品,服务中国市场,研究原装进口涂料品牌代理和市场营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公司问题与困境:EM公司是一家小型国际贸易公司,是芬兰TEKNOS户外木器涂料代理商。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和国内经济放缓,同业竞争更加白热化,EM公司目前内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系统营销策略导致资金压力、库存危险,业务发展缓慢。外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竞争对手对公司现有市场抢夺和TEKNOS总部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部署改变。分析思路与方法:本论文首先从EM公司经营的外部环境开始,运用PESTEL工具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法律方面入手分析企业所处大环境,详细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价值观及痛点,调研整理竞争对手、潜入者、替代者、购买方和供应方议价能力资料,运用波力五特竞争模型认真分析户外工业涂料竞争环境,进一步剖析EM公司内部环境和问题,从人力资源、财务、营销、技术四个方面分析EM公的优势和劣势。最后运用SWOT战略分析方法寻找企业未来发展发向和解决方案。营销策略制定:运用市场细分STP模型,对消费者(工业生产者)根据属性、特征、规模、价值观、客户粘性等进行市场细分,进行优势分析从而确定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运用4P+4C营销理论,确定有前景有竞争力的产品策略,制定双赢的价格策略,制定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扁平化渠道策略,制定提升品牌形象和业绩的促销策略。实施保障措施:从品牌稳定性、企业风险管控、引进资金和人才、维护客户关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借鉴优秀企业先进经验这六个方面进行实施落实,确保企业的战略和营销策略的执行,使EM公司完成从小微企业到中型企业的蜕变。

方红承,张爱霞,陈莉,李文强,曾向宏[9](2017)在《2016年国内有机硅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2016年公开发表的相关资料,综述了我国有机硅行业的发展概况及有机硅产品的研发进展。

陈法雄[10](2016)在《UV固化涂料功能单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涂料的各项性能要求越来越高。UV固化涂料具有生产工序简便、高效节能、绿色无污染以及成膜特性优良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并向着多功能化方向发展。而UV固化功能涂料,由于具备某些特殊的功能,使其备受关注,成为近年来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先合成了可UV固化有机氟、有机硅和季铵盐单体,将其应用于UV固化涂料中,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开展的研究工作如下:1.以环氧氯丙烷、甲基丙烯酸、端溴烷烃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可UV固化多官能团季铵盐单体,优化了开环反应的条件,经IR、MS、1HNMR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制备了UV固化抗静电涂料,并测试了其性能。结果表明,与双季铵盐相比,单季铵盐与UV固化涂料的相容性较好,并表现出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当单季铵盐添加量为26%,固化膜表面电阻降低到1×109Ω,抗静电性能耐水洗性良好,且受空气湿度的影响较小。2.以全氟辛酸、二氯亚砜以及丙烯酸-β-羟乙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具有双键结构的有机氟单体,优化了酯化反应的条件,经IR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制备了溶剂型和UV固化型两种有机氟耐污涂料,并研究了涂料固化膜的性能。结果表明,溶剂型固化膜表面水接触角最大达87°,而UV固化膜水接触角最大为80°,固化膜都耐水、耐酸及耐盐,对酱油、碳素墨水及水性红彩笔具有良好的耐污能力,以溶剂型有机氟耐污涂料的综合性能较好。3.以端氢硅油、烯丙醇、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丙烯酰氯以及丙烯酸-β-羟乙酯为原料,合成了可UV固化单、多官能团有机硅单体,优化了硅氢加成反应条件,经IR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制备了两种有机硅耐污涂料,并研究了涂料固化膜的性能。结果表明,多官能团有机硅材料涂膜具有较高的水接触角可达110°,表现出优异的疏水效果;两种材料涂膜均耐水、耐酸及耐盐,对酱油、碳素墨水及水性红彩笔具有良好的耐污能力,且热稳定性良好,其中以多官能团有机硅涂料的综合性能最好。4.以含氯有机硅单体对环氧丙烯酸树脂进行改性,制备了两种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并研究了固化膜的性能。结果表明,有机硅单体含量为5%时,固化膜水接触角可达95°,固化膜耐水、耐酸及耐盐,对酱油、水性红彩笔以及碳素墨水具有较好的耐污能力,且热稳定性良好,以十八烷基三氯硅烷改性的效果较好。

二、现代建筑涂料的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建筑涂料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水性金属漆的制备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金属腐蚀原理
    1.3 金属腐蚀防护
    1.4 水性金属漆树脂及防腐涂料
    1.5 水性金属漆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6 论文的研究目的
    1.7 论文研究内容
    1.8 创新点
第二章 水性金属漆制备及性能
    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原料
    2.3 水性金属漆的制备
    2.4 水性金属漆的样板制备
    2.5 漆膜性能测试
第三章 水性丙烯酸金属漆的制备及性能
    3.1 水性丙烯酸金属漆树脂的选择
    3.2 水性丙烯酸金属漆的配方优化
    3.3 优化配方后的水性金属漆性能
    3.4 颜填料对水性金属漆性能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水性环氧金属漆的制备及性能
    4.1 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选择
    4.2 水性环氧金属漆的优化配方
    4.3 优化配方的性能测试
    4.4 小结
第五章 水性聚氨酯金属漆与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5.1 水性聚氨酯水性金属漆的制备
    5.2 漆膜性能测试
    5.3 测试结果
    5.4 复合涂层的制备
    5.5 复合涂层的性能测试
    5.6 结果与讨论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附录
    附录1 水性金属漆省级检测报告
    附录2 水性金属漆国家级检测报告
    附录3 水性金属漆使用效果图
致谢

(2)膨胀型阻燃涂料的耐候性优化及抗老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符号表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耐候膨胀型阻燃涂料的研究现状
        1.2.1 膨胀型阻燃涂料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偶联剂表面改性IFRC的研究现状
        1.2.3 硅油疏水改性IFRC的研究现状
        1.2.4 硅系协效剂改性IFRC的研究现状
        1.2.5 金属氧化物协效改性IFRC的研究现状
        1.2.6 老化环境对IFRC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
2 实验样品制备及表征方法
    2.1 膨胀型阻燃涂料基础配方
        2.1.1 膨胀型阻燃涂料的组成
        2.1.2 阻燃涂料基础配方的选定
    2.2 实验方法与过程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设备
        2.2.3 膨胀型阻燃涂料的制备
        2.2.4 膨胀型阻燃涂料的涂覆
    2.3 试样的表征方法
3 膨胀型阻燃涂料配方的耐候性优化
    3.1 硅油疏水改性的膨胀型阻燃涂料
        3.1.1 硅油改性IFRC的制备
        3.1.2 性能测试结果
    3.2 白炭黑协效改性膨胀型阻燃涂料
        3.2.1 白炭黑改性IFRC的制备
        3.2.2 性能测试结果
    3.3 偶联剂表面改性膨胀型阻燃涂料
        3.3.1 偶联剂表面改性IFRC的制备
        3.3.2 性能测试结果
    3.4 纳米氧化锌协效改性膨胀型阻燃涂料
        3.4.1 纳米氧化锌改性IFRC的制备
        3.4.2 性能测试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紫外线老化对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
    4.1 试样制备
    4.2 紫外线人工加速老化实验
    4.3 性能测试与表征
        4.3.1 紫外老化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4.3.2 紫外老化后复合材料的燃烧参数分析
        4.3.3 紫外老化复合材料的残炭分析
        4.3.4 紫外老化复合材料燃烧后的微观形貌
        4.3.5 紫外老化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
        4.3.6 紫外老化复合材料的热解动力学分析
        4.3.7 紫外老化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4.3.8 紫外老化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3.9 紫外老化对复合材料水接触角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氙灯老化对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
    5.1 试样制备
    5.2 氙灯人工加速老化实验
    5.3 性能测试与表征
        5.3.1 氙灯老化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5.3.2 氙灯老化后复合材料的燃烧参数分析
        5.3.3 氙灯老化复合材料的残炭分析
        5.3.4 氙灯老化复合材料燃烧后的微观形貌
        5.3.5 氙灯老化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
        5.3.6 氙灯老化复合材料的热解动力学分析
        5.3.7 氙灯老化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5.3.8 氙灯老化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5.3.9 氙灯老化对复合材料水接触角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高低温湿热交变对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
    6.1 试样制备
    6.2 高低温湿热交变老化实验
    6.3 性能测试与表征
        6.3.1 高低温湿热交变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6.3.2 高低温湿热交变老化复合材料的燃烧参数分析
        6.3.3 高低温湿热交变老化复合材料的残炭分析
        6.3.4 高低温湿热交变复合材料燃烧后的微观形貌
        6.3.5 高低温湿热交变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6.3.6 高低温湿热交变对复合材料水接触角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硕士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地聚物防除冰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涂料的研究现状
        1.2.1 涂料的基本概述
        1.2.2 涂料的成膜机理
        1.2.3 无机涂料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1.2.4 功能建筑涂料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1.3 地聚物材料的研究现状
        1.3.1 地聚物的概念
        1.3.2 地聚物材料的结构及性能
        1.3.3 地聚物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4 地聚物材料的应用
    1.4 疏水/超疏水材料的研究现状
        1.4.1 润湿性的基本理论
        1.4.2 超疏水的基本理论
        1.4.3 超疏水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4 超疏水材料的应用
    1.5 微波加热技术的研究现状
        1.5.1 微波加热的原理
        1.5.2 微波加热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3 微波及微波加热技术的应用
        1.5.4 微波加热技术的优势
    1.6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研究目标
        1.6.3 技术路线
2 试验原料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料及试验仪器
        2.1.1 试验原料
        2.1.2 试验设备
    2.2 涂层的表征
        2.2.1 地聚物涂层的性能测试
        2.2.2 地聚物涂层的疏水性能测试
        2.2.3 地聚物防除冰涂层的温升特性和除冰性能测试
3 地聚物涂层的制备及性能检测
    3.1 引言
    3.2 地聚物涂层的制备方法
        3.2.1 基材的处理
        3.2.2 地聚物涂层的制备
    3.3 地聚物涂层的正交试验设计与性能分析
        3.3.1 地聚物涂层的黏度分析
        3.3.2 地聚物涂层的铅笔硬度分析
        3.3.3 地聚物涂层的附着力分析
        3.3.4 地聚物涂层的弹性分析
        3.3.5 地聚物涂层的外观分析
        3.3.6 正交试验数据总结
    3.4 地聚物涂层的单因素变量试验设计与性能分析
    3.5 优选地聚物涂层的微观形貌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地聚物疏水涂层制备及性能检测
    4.1 引言
    4.2 疏水乳液及地聚物疏水涂层的制备
    4.3 疏水性能检测
        4.3.1 静态接触角测量
        4.3.2 机械稳定性测试
    4.4 风洞试验
    4.5 红外光谱分析及微观形貌分析
        4.5.1 红外光谱分析
        4.5.2 微观形貌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地聚物防除冰涂层的制备及性能检测
    5.1 引言
    5.2 地聚物防除冰涂层的制备
    5.3 地聚物防除冰涂层温升试验
    5.4 地聚物防除冰涂层除冰试验
        5.4.1 地聚物防除冰涂层除冰理论
        5.4.2 不同吸波粉体掺量对除冰效率的影响
        5.4.3 环境温度对除冰效率的影响
        5.4.4 冰层的厚度对除冰效率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环保型水性涂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环保型水性涂料的研究现状
    1.1 水性无机富锌涂料
    1.2 水性环氧涂料
    1.3 水性丙烯酸涂料
    1.4 水性聚氨酯涂料
2 环保型水性涂料的4大应用领域
    2.1 汽车涂料
    2.2 铁路车辆涂料
    2.3 水性集装箱涂料
    2.4 重防腐涂料
3结语

(5)多种居住形态交织下的苏州古城居住环境更新设计 ——以40、45号街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民生改善的需要
        1.1.2 古城更新的需要
        1.1.3 理论推进的需要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1.2.1 苏州古城
        1.2.2 居住形态
        1.2.3 居住环境
        1.2.4 居住空间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居住环境更新相关研究
        2.1.1 国外研究动态
        2.1.2 国内研究动态
    2.2 古城更新相关研究
        2.2.1 国外研究动态
        2.2.2 国内研究动态
        2.2.3 苏州古城更新相关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苏州古城居住形态概况研究
    3.1 苏州古城居民生活变迁状况
        3.1.1 生活主体
        3.1.2 生活条件
        3.1.3 生活方式
    3.2 苏州古城居住空间的建设历程
        3.2.1 传统自建房主导阶段(1949 年前)
        3.2.2 公建房主导阶段(1949 年-1978 年)
        3.2.3 商品房试验阶段(1979 年-1998 年)
        3.2.4 商品房主导阶段(1999 年-至今)
    3.3 苏州古城居住形态现状概况
        3.3.1 古城居住形态分类研究
        3.3.2 古城居住形态现状分布
        3.3.3 古城居住形态的形成机制
    3.4 苏州古城40、45 号街坊居住形态现状概况
        3.4.1 40、45 号街坊居住空间建设历程
        3.4.2 40、45 号街坊居住形态现状分布
    3.5 苏州古城40、45 号街坊典型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苏州古城40、45 号街坊居住环境现状调研
    4.1 街坊现状概况
    4.2 街坊内居住环境状况调研
        4.2.1 调研目的与方式
        4.2.2 物质环境状况调研
        4.2.3 居民状况调研
    4.3 调研结果分析和问题总结
        4.3.1 空间形态方面
        4.3.2 社会形态方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苏州古城40、45 号街坊居住环境更新设计
    5.1 更新框架
        5.1.1 更新思路
        5.1.2 更新目标
        5.1.3 更新原则
    5.2 40、45 号街坊居住环境总体更新设计
        5.2.1 用地布局
        5.2.2 交通组织
        5.2.3 公共设施
        5.2.4 住宅建筑
    5.3 具体地块居住环境更新设计
        5.3.1 1949 年前自建房居住空间更新设计
        5.3.2 1949-1978 年间自建房居住空间更新设计
        5.3.3 1949-1978 年间公建房居住空间更新设计
        5.3.4 1979-1998 年间公建房居住空间更新设计
        5.3.5 1979-1998 年间商品房居住空间更新设计
        5.3.6 1999 年后商品房居住空间更新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苏州古城居住环境更新策略总结
    6.1 空间形态更新策略
        6.1.1 突破用地空间阻隔,重新划分居住单元
        6.1.2 适当提高路网密度,构建“毛细”交通体系
        6.1.3 引导车辆集中停放,利用多种停车设施
        6.1.4 分级配置公共设施,打开界面共享资源
        6.1.5 缩小住宅质量差距,延续苏式建筑风貌
    6.2 社会形态更新策略
        6.2.1 引导人口构成分布,促进不同阶层互融
        6.2.2 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加强居民自治意识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图表目录
作者简历

(6)核壳型丙烯酸树脂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水性涂料
    1.2 丙烯酸树脂简介
    1.3 丙烯酸树脂的聚合方法
        1.3.1 乳液聚合
        1.3.2 溶液聚合
        1.3.3 本体聚合
        1.3.4 悬浮聚合
    1.4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
        1.4.1 成盐法
        1.4.2 引入非离子亲水性基团
        1.4.3 通过表面活性剂增溶
    1.5 乳液成膜机理
    1.6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改性
        1.6.1 苯乙烯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
        1.6.2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
        1.6.3 有机氟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
        1.6.4 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
        1.6.5 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树脂乳液
        1.6.6 无机纳米粒子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
    1.7 核/壳乳胶粒子设计与聚合方法
        1.7.1 核/壳乳液聚合机理
        1.7.2 核/壳结构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1.8 水性丙烯酸酯涂料的应用
        1.8.1 水性丙烯酸涂料在建筑涂料领域的应用
        1.8.2 水性丙烯酸涂料在木器涂料领域的应用
        1.8.3 水性丙烯酸涂料在防锈涂料领域的应用
    1.9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
        1.9.1 研究目的意义
        1.9.2 研究内容
2 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乳液制备及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
        2.2.1 实验原料
        2.2.2 检测仪器及设备
        2.2.3 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乳液制备
        2.2.4 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胶膜的制备
        2.2.5 性能测试与表征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2.4.2 热重分析
        2.4.3 乳液的粒径分布和微观形貌
        2.4.4 HPA用量对胶膜耐水性的影响
        2.4.5 HPA用量对胶膜剥离强度的影响
    2.5 羟基丙烯酸树脂乳液的应用
        2.5.1 真石漆配制工艺
        2.5.2 作为真石漆黏合剂的性能表征
    2.6 结论
3 水性木器涂料用苯丙树脂的制备及应用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实验原料
        3.2.2 检测仪器及设备
        3.2.3 苯丙树脂制备
        3.2.4 水性苯丙树脂胶膜及清漆的制备
        3.2.5 性能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0 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3.3.1 聚合物结构的核磁共振谱图
        3.3.2 乳液粒径及微观形貌测定
        3.3.3 MAA核壳质量比对乳液的影响
        3.3.4 热重分析
        3.3.5 胶膜耐水性测试
        3.3.6 胶膜力学性能测试
        3.3.7 水性苯丙清漆的性能测试
    3.4 结论
4 磷酸酯化苯丙共聚物乳液的合成及防锈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实验原料
        4.2.2 检测仪器及设备
        4.2.3 水性磷酸酯化苯丙乳液的制备
        4.2.4 水性羟基苯丙乳液胶膜及涂膜的制备
        4.2.5 性能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聚合物结构表征
        4.3.2 苯丙乳液胶粒形态表征
        4.3.3 不同PM-2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4.3.4 不同PM-2用量对胶膜耐热性能的影响
        4.3.5 涂膜电化学分析
        4.3.6 电化学阻抗分析
        4.3.7 漆膜形貌分析
        4.3.8 涂料防锈性能测试
    4.4 结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乳液制备及作为真石漆粘合剂的应用
        5.1.2 水性木器涂料用苯丙树脂的制备及胶膜性能
        5.1.3 磷酸酯化苯丙共聚物乳液的合成及防锈性能
    5.2 创新点及作用机理
    5.3 进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7)碱激发矿渣无机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的发展历程
        1.2.2 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水化机理研究
        1.2.3 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存在的问题
    1.3 建筑涂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建筑涂料的研究背景
        1.3.2 无机建筑涂料的特点
    1.4 碱激发矿渣建筑涂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1.5.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1.1 矿粉
        2.1.2 水玻璃
        2.1.3 氢氧化钠
        2.1.4 填料
        2.1.5 助剂
        2.1.6 水
    2.2 试验仪器和试验方法
        2.2.1 原材料物理性能测试
        2.2.2 流变性能的测试
        2.2.3 粘结性能的测试
        2.2.4 涂料基本性能测试
        2.2.5 XRD和 SEM微观测试
第三章 碱激发矿渣涂料流变性能研究
    3.1 水灰比对碱激发矿渣涂料流变性能影响
    3.2 碱当量对碱激发矿渣涂料流变性能影响
    3.3 水玻璃模数对碱激发矿渣涂料流变性能影响
    3.4 填料掺量对碱激发矿渣涂料流变性能影响
    3.5 填料种类对碱激发矿渣涂料流变性能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碱矿渣涂料的粘结强度性能研究
    4.1 水灰比对碱激发矿渣涂料粘结强度性能的影响
    4.2 碱当量对碱激发矿渣涂料粘结强度性能的影响
    4.3 水玻璃模数对碱激发矿渣涂料粘结强度性能的影响
    4.4 填料含量对碱激发矿渣涂料粘结强度性能的影响
    4.5 填料种类对碱激发矿渣涂料粘结强度性能的影响
    4.6 不同碱激发矿渣涂料微观分析
        4.6.1 不同水灰比碱激发矿渣涂料微观分析
        4.6.2 不同碱当量碱激发矿渣涂料微观分析
        4.6.3 不同水玻璃模数碱激发矿渣涂料微观分析
        4.6.4 不同钛白粉掺量碱激发矿渣涂料微观分析
        4.6.5 不同填料种类碱激发矿渣涂料微观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碱激发矿渣涂料基本性能研究
    5.1 涂料表干时间
        5.1.1 不同水灰比表干时间
        5.1.2 不同碱当量表干时间
        5.1.3 不同水玻璃模数表干时间
        5.1.4 不同填料掺量表干时间
        5.1.5 不同填料种类表干时间
    5.2 涂料表面状态
        5.2.1 不同水灰比涂料表面状态
        5.2.2 不同碱当量涂料表面状态
        5.2.3 不同水玻璃模数涂料表面状态
        5.2.4 不同填料掺量涂料表面状态
        5.2.5 不同填料种类碱当量涂料表面状态
    5.3 涂料耐水性、耐碱性、耐温变性
        5.3.1 不同水灰比涂料耐水性、耐碱性和耐温变性
        5.3.2 不同碱当量涂料耐水性、耐碱性和耐温变性
        5.3.3 不同水玻璃模数涂料耐水性
        5.3.4 不同填料掺量涂料耐水性、耐碱性和耐温变性
        5.3.5 不同填料种类涂料耐水性、耐碱性和耐温变性
    5.4 涂料耐老化性
        5.4.1 不同水灰比涂料耐老化性
        5.4.2 不同碱当量涂料耐老化性
        5.4.3 不同水玻璃模数涂料耐老化性
        5.4.4 不同填料掺量涂料耐老化性
        5.4.5 不同填料种类涂料耐老化性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EM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理论模型分析方法
        1.3.3 市场调研法
        1.3.4 理论与企业实践结合法
    1.4 研究的内容
    1.5 研究的思路和路线
2 市场营销研究理论
    2.1 市场营销理论概述
    2.2 PESTEL宏观环境分析理论
    2.3 迈克尔·波利五力竞争理论
    2.4 市场细分STP理论
    2.5 4Ps+4Cs营销理论
3 EM公司环境分析
    3.1 EM公司及TEKNOS涂料简介
    3.2 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治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环境分析
        3.2.4 技术环境分析
    3.3 市场需求分析
        3.3.1 涂料市场规模
        3.3.2 涂料市场消费趋势
        3.3.3 TEKNOS涂料消费者分析
    3.4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4.1 竞争对手分析
        3.4.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4.3 替代品的威胁
        3.4.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4.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4.6 行业环境分析总结
    3.5 内部环境分析
        3.5.1 人力资源分析
        3.5.2 财务资源分析
        3.5.3 营销能力分析
        3.5.4 技术能力分析
        3.5.5 内部环境分析总结
4 EM公司战略选择及营销策略
    4.1 SWOT分析矩阵战略选择
    4.2 STP分析及市场营销策略
        4.2.1 市场细分
        4.2.2 目标市场
        4.2.3 市场定位
    4.3 EM公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4.3.1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策略
        4.3.2 客户成本为出发点的价格策略
        4.3.3 客户便利性为导向的渠道策略
        4.3.4 与客户沟通为导向的促销策略
5 营销策略保障措施
    5.1 品牌的稳定和持续
    5.2 加强风险管控措施
        5.2.1 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5.2.2 风险应对策略
    5.3 客户关系的维护
        5.3.1 如何维护客户关系
    5.4 引进资金和专业人才
    5.5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5.6 借鉴优秀企业经验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2016年国内有机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行业发展概况
2 产品研发进展
    2.1 硅橡胶
        2.1.1 室温硫化硅橡胶
        2.1.2 热硫化硅橡胶
        2.1.3 加成型硅橡胶
    2.2 硅油
    2.3 硅树脂
    2.4 硅烷
    2.5 其它有机硅材料
    2.6 有机硅改性有机材料
        2.6.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2.6.2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2.6.3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2.6.4 有机硅改性其它材料

(10)UV固化涂料功能单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UV固化涂料
        1.2.1 UV固化涂料的组成及特点
        1.2.2 UV固化涂料的应用
        1.2.3 UV固化涂料的前景展望
    1.3 功能涂料
    1.4 抗静电涂料
        1.4.1 抗静电涂料的制备方法
        1.4.2 抗静电涂料的前景展望
    1.5 有机硅改性树脂涂料
        1.5.1 有机硅改性树脂的方法
        1.5.2 有机硅改性树脂涂料的制备方法
        1.5.3 有机硅改性树脂涂料的前景展望
    1.6 有机氟改性树脂涂料
        1.6.1 有机氟改性丙烯酸树脂涂料
        1.6.2 有机氟改性聚氨酯树脂涂料
        1.6.3 有机氟改性环氧树脂涂料
        1.6.4 有机氟改性树脂涂料的前景展望
    1.7 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内容和目标
第二章 可UV固化季铵盐单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主要实验试剂
        2.2.3 可UV固化季铵盐单体的合成
        2.2.4 UV固化抗静电材料的制备
        2.2.5 表征与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环氧氯丙烷与甲基丙烯酸反应的工艺研究
        2.3.2 季铵盐的合成研究
        2.3.3 结构分析
        2.3.4 抗静电材料的性能测试
        2.3.5 抗静电材料的热分析(TG)
    2.4 小结
第三章 可UV固化有机氟单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主要实验仪器
        3.2.2 主要实验试剂
        3.2.3 全氟辛酸丙烯酰氧基乙酯(PFAE)的合成
        3.2.4 有机氟耐污材料的制备
        3.2.5 表征与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有机氟单体的合成工艺研究
        3.3.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3.3.3 有机氟耐污材料的性能测试
        3.3.4 有机氟耐污材料的热分析(TG)
    3.4 小结
第四章 可UV固化有机硅单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主要实验仪器
        4.2.2 主要实验试剂
        4.2.3 单官能团光敏性有机硅预聚物的合成
        4.2.4 多官能团光敏性有机硅预聚物的合成
        4.2.5 UV固化有机硅耐污材料的制备
        4.2.6 表征与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单官能团光敏性有机硅预聚物的合成工艺研究
        4.3.2 多官能团光敏性有机硅预聚物的合成工艺研究
        4.3.3 红外光谱分析(FT-IR)
        4.3.4 有机硅耐污材料的性能测试
        4.3.5 有机硅耐污材料的热分析(TG)
    4.4 小结
第五章 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2.1 主要实验仪器
        5.2.2 主要实验试剂
        5.2.3 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
        5.2.4 UV固化有机硅树脂涂料的制备
        5.2.5 表征与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涂膜光固化时间的测试
        5.3.2 有机硅单体含量对表面水接触角的影响
        5.3.3 有机硅单体含量对固化膜吸水率的影响
        5.3.4 固化膜力学性能及耐化学试剂性能的测试
        5.3.5 固化膜耐污性能测试
        5.3.6 有机硅耐污材料的热分析(TG)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1.3-氯-2-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
    2.双季铵盐单体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现代建筑涂料的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性金属漆的制备及性能[D]. 吕洁茹. 淮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膨胀型阻燃涂料的耐候性优化及抗老化性能研究[D]. 唐工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地聚物防除冰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戴数一.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4]环保型水性涂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司政凯,张梦,苏向东,闫丽伟,曹林方,段星泽,王巍,刘燕刚. 涂层与防护, 2021(02)
  • [5]多种居住形态交织下的苏州古城居住环境更新设计 ——以40、45号街坊为例[D]. 章烨. 苏州科技大学, 2020(08)
  • [6]核壳型丙烯酸树脂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成航航.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2)
  • [7]碱激发矿渣无机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李泾娴.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8]EM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何文义.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9]2016年国内有机硅进展[J]. 方红承,张爱霞,陈莉,李文强,曾向宏. 有机硅材料, 2017(03)
  • [10]UV固化涂料功能单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陈法雄.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现代建筑涂料的新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