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

论初中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

一、谈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玲玲[1](2022)在《试论基于分层教学思想谈初中数学提问教学策略》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各种新型教育教学方式逐渐被运用于课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行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做好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的保证提问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将分层教学思想与课堂提问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针对性的问题,通过问题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数学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基于分层教学思想的初中数学提问教学意义,最后对其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孙彦婷[2](2021)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适切性研究》文中指出数学教科书作为数学课程实施的重要物化载体,长期对于数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前者编写质量某种程度上能决定着后两者教与学的成效性。同时,教育部将于2021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启动各科教科书的修订工作。基于此,小学阶段数学教科书的修订即将开启,例题作为小学数学教科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必然也将面临重新修订这一历史时期新任务。实现例题功能最优化是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设计乃至设置的一项重要标准。在系统论的观点下,例题功能的实现必须要关注其与构成数学课程系统的其它因素间的关系,即例题是否适切于数学教科书知识内容、是否适切于课标、是否适切于学生的学习等。同时,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也明确在编写建议部分提出了“适切性”这一要求。为此,要对例题适切性的实然状态和应然状态进行研究,构建例题适切性实然状态通向应然状态的桥梁,为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以及小学数学教科书的重新修订助力。有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明晰何为“例题适切性”,以“例题适切性”作为研究框架对中国和新加坡共3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进行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拟解决以下3个主要问题,依次为怎样判断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的适切性、中国和新加坡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适切性如何、满足适切性需要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未来走向何方。首先,本研究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作为研究起点,将“系统论”和“例题功能论”作为理论基础,从“小学数学教科书”系统内析取出“教科书知识内容”、“随堂练习”共2项例题内部适切性对象;从“小学数学课程系统内”析取出“课程标准”、“教师”、“学生”共3项例题外部适切性对象。以此,初步建立了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适切性分析框架。继而,从2020年9月——2021年1月本研究对分布于我国苏、浙、沪、皖、云、吉以及澳大利亚悉尼等地的26位小学数学例题专家、教研员以及小学数学教师展开了历时三轮的德尔菲专家咨询以优化初步建立的例题适切性分析框架。修正后的例题适切性分析框架分为“内部适切性”和“外部适切性”两个维度,其下共含有5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25项四级指标、22项五级指标。最后,本研究根据构建的例题适切性分析框架对人教版、苏教版和新加坡MC版三个版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例题进行了适切性文本编码分析。同时,通过设计中英文问卷对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以及新加坡的小学和教育机构中共150名教师和310名学生进行了调研,其中在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中均加入了对比例题组以直观比较不同例题适切性程度的差异。为了排除版本倾向性、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对选入教师问卷的7组对比例题组共21道例题,选入学生问卷的2组对比例题组共6道例题均进行了翻译、重新整合图片、情境本土化、去版本标识等的处理。以此分析了例题适切性框架中的后2项二级指标。研究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人教版、苏教版、新加坡MC版三版教科书中的例题相比,新加坡MC版教科书中例题更为适切于“数学教科书系统内部”。新加坡版例题与“内部适切性”中指标的适切项超过与“外部适切性”中指标的适切项,即新加坡版例题与小学数学教科书系统内部的“知识内容”、“随堂练习”间具有更好的适切性。我国两版教科书中例题更为适切于“数学教科书系统外部”,在“内部适切性”和“外部适切性”两大维度中,其例题与后者间的适切程度高于与前者间的适切程度。总体上,新加坡版例题较为适切于“知识内容”,我国人教和苏教两版例题偏重于适切于“学生的学习”。具体比较我国两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可以发现,人教版例题在“示范功能”上更具优势,苏教版例题偏重于“延伸育人功能”。其次,基于例题适切性理论依据和判断指标,提出要设计适切于知识内容的例题、设计适切于例题的“随堂练习”、设计适切于课程标准的例题、增设适切性的教师教学辅助资源、设计适切于学生学习的例题等五大例题未来适切性发展走向。最后,指明了例题未来适切性的发展需要研究者提升对数学例题适切性的关注度、例题编制者提升对数学例题与数学课程系统内各要素间相关性的审视、教师提升对例题编写意图和学生数学思维的理解。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在研究视角上,本研究和以往例题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选择了从适切性的视角对中国和新加坡两国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进行了比较分析,构建了例题适切性分析比较框架。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除了采用文本分析法进行静态的文本研究,还选用了调查法等动态研究法进行研究,同时对国外教育机构进行了调研。除此之外,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优化论证了例题适切性分析框架。在研究内容上,大多研究都是选择教科书的整体集中于初、高中学段进行比较,本研究单独对小学段的例题进行了比较研究且按知识主题归类选择例题而非直接按照年级比较其对应的例题。除此之外,在研究对象的版本上,尚未有研究同时比较人教版、苏教版和新加坡版三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

刘筱娟[3](2020)在《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要求,现代教育要集中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因此我国学校课堂教育的改革发展是必然趋势,而被教育界所广为认可的就是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是传统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与当代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分层就是按照学生的智商以及情商的个体差异,把他们分成适合他们自我发展的不同层次,使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让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靠拢。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学习活动。"分层合作"教学是分层与合作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解决当下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老大难问题。该模式更适合21世纪的社会发展,最能匹配社会外部力量对人的各项要求的教育。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实际的教学现象表明,初中数学教学差异持续扩大,分层断层现象突出,在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中,一线教师很少使用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时多数时候还是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若一直采用传统的一刀切的模式,已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发展。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模式,针对所有学生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分层,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合作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借鉴许多分层合作成功的经验,以及自己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阐述了分层合作模式的理论基础以及在实践中的分层的原则与策略,归纳整理了具体实施的教师技能培训及学生操作培训。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对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及操作流程作出阐述,有利于分层合作模式的推广。

雷建环[4](2020)在《例谈初中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表述中的问题和改进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分析初中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表述中的问题和改进对策。首先分析出初中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表述中主要存在目标过于单一;三维目标割裂;目标表述抽象三个问题。其次分析出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表述的四个特性,包括完整性、融合性、具体性与主体性;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观念与行为的统一三个改进途径,实现教师对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规范、具体表述,以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重点,从而实现学生有目的性的学习数学,促进学生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余安[5](2020)在《数学知识结构化视角下初高中衔接问题的研究》文中指出关于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已经有许多数学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可人的成果.史宁中和王尚志教授在其主编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中指出数学初高中内容出现部分脱节,这一现象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直接的表现为数学成绩的下降.那么在学生由初中向高中过渡的时期,将这些断层知识补全就能够很好的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吗?其实不然,初高中的数学知识本身存在着差异,高中数学更具有发展性、应用性和抽象性,这些性质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靠知识的衔接是不能有效的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知识结构化从建立完整知识体系出发,帮助学生寻找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本研究致力于从数学知识结构化的视角下,分析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为学生能更快的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探究教学途径.本研究共分为六个章节对数学结构化视角下的初高中衔接问题研究展开讨论,第一章主要内容为提出研究问题;第二章对国内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研究文献、数学知识结构化的研究文献以及心理学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分类;第三章主要是理论研究,从对课程内容、学生差异和教师教学教法的分析,研究初高中数学的差异,并结合初高中数学知识结构化的研究给出衔接课的教学设计实例;第四章主要是如何设计调查研究;第五章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了解学生进入高中后的学习情况,并对学习情况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六章根据以上研究提出教学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的情感衔接(2)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采用“整体-结构”的教学模式(4)加强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整体性思想(5)增强教师的语言学习(6)促进各个年级教师的交流

姚佳铭[6](2020)在《七年级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学符号在数学学科的发展和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2011年“符号意识”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被首次提出,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强调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首先,利用文献研究法,对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与探讨与数学符号意识相关的概念,进而对数学符号意识进行维度和水平的划分。其次,利用调查问卷,了解七年级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现状。得到如下结论:学生对图形符号的理解强于字母符号,整体表现水平处于中等;学生在数字符号的表征上表现最好,在数量关系的表征上表现出来的水平较低;在数学符号的运算上大部分学生处于低水平,计算能力较差;在数学符号的推理上每一个水平学生所占的人数百分比都很相近。第三,借助于访谈,分析影响学生符号意识的因素。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数学符号的利用率不高;数学思想的灌输不透彻和数学符号与数学概念的联系不紧密;没有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解题技巧;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没有清晰的思路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去分析条件,很容易失去解题的信心等。最后,从教学的角度提出了强化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重视学生数学符号的表征、提高学生的符号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符号推理能力的教学建议。

计双艳[7](2020)在《三个版本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教材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工具,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教材的质量往往决定着国家教育的质量。例题作为初中数学教材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将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紧密联系起来,也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座桥梁,也作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因此,对教材例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人教版、北师大版和沪教版三个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的例题的外在特征和内在难度进行比较研究,得到的研究结论为:第一,三个版本初中数学教材例题设置的共同点为:(1)在数量分布上,三个版本教材例题所属的知识领域在整体结构的数量分布上一致;(2)在表征形式上,三个版本教材例题以“组合形式”呈现的数量分别占各版本教材例题总数的40%50%;其次,三个版本教材例题所属的知识领域在各表征形式上的整体结构的分布一致;(3)在综合难度上,三个版本教材例题无论是在整体综合难度还是在各知识领域共有内容的例题的综合难度都较相似;第二,三个版本初中数学教材例题设置的主要差异:(1)在数量分布上,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两个版本教材例题数量相当,且都少于沪教版教材例题的数量,它们的例题数量分别为:279、232、655道;(2)在题型设置上,沪教版教材例题涉及到的题型最为齐全,共设置了八种题型,而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仅仅设置了除“选择题”外的七种题型;(3)在处理方式上,人教版和沪教版教材例题在八种处理方式上均有分布,而北师大版仅仅在CL1、CL2、CL3、CL4、CL7共五种处理方式上有例题分布;(4)在整体综合难度上,在“背景”和“数学认知”难度因素上,人教版例题的设置优于北师大版和沪教版,在“知识含量”难度因素上,沪教版例题的设置优于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在“运算”难度因素上,北师大版例题的设置优于人教版和沪教版。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研究从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的建议和对教师使用教材的建议:首先,对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的建议:(1)适当对例题进行精简化;(2)丰富例题的呈现形式;(3)加强概念正反面的辨析,强化概念在例题中的重要作用;(4)增添例题的实际背景;(5)增强例题所含问题的开放性;(6)完善例题解题格式的规范性;其次,对教师使用教材的建议:(1)对教材原生例题进行适当变式;(2)合理选用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教学。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本研究以人教版、北师大版和沪教版三个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例题为出发点,专门针对教材例题的外在特征和内在难度进行研究,通过本次针对性的教材例题研究不但发现同一课标指导下的版本教材例题编写的异同点,也发现不同课标指导下的版本教材例题编写的异同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本研究仅仅选取了人教版、北师大版和沪教版三个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例题进行比较研究,而未对其它广泛使用和具有代表性的初中数学教材进行研究;其次,本研究仅仅对三个版本教材的例题进行文本研究,而未从教师和学生对教材例题的使用情况和认可度进行调查研究。

高远[8](2020)在《培养农村学校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的教学研究 ——以长春市双阳区为例》文中指出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了培养具有数学核心素养的社会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去形成数学思维、掌握数学语言,能够用数学的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去认识自然社会并掌握其规律。然而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数学符号,要想实现上面的要求就离不开发展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但是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并不太好,目前来看,也很少有从农村初中生和农村数学教师的视角对数学符号意识进行系统的探讨研究,所以本论文首次详细调查了农村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不好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个原因也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建议。本论文的研究有利于形成新的数学符号教学观,促进与数学符号意识相关的各类教学的有机结合,完善了原有的数学符号意识教学的理论体系。而且本论文的研究除了培养农村学校初中生的数学符号意识之外,对于培养农村学校初中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于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等等,都有很好的实践意义。在进行调查研究之前,本文针对培养农村学校初中生的数学符号意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农村学校、符号、数学符号、数学符号意识的概念;并把数学符号意识进行了从低到高的维度划分:分别是数学符号的感知与理解,数学符号的转化与表示,数学符号的运算与推理,数学符号的表达与思考。并根据这个划分标准,进行了编制调查测试卷。本论文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和调查测试卷,共调查长春市双阳区四所农村学校的学生共236人,教师34人,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不好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数学符号的内涵挖掘的不够深刻;对于用字母表示一般性理解的不好;对于一些新的题型,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对于更加抽象的推理,也很难理解;对于一些数学思想,比如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掌握的不好;多种语言间的相互转换,落实在卷面上,很难得到分;有超过一半的教师对于初中阶段数学符号的来源与作用了解的不够全面。针对此现状,本文又对长春市双阳区的一所城区学校,即学生共221人,教师17人进行了对比调查,通过对比找出了农村学校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相对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一线工作的农村教师偏年轻化,教学经验比较少,在数学符号教学方面有意讲解的意识较薄弱,数学符号的书写上、各种语言间的相互转换上抓的不实;二是农村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很严重,这就导致整个学习氛围不浓烈,多数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没有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针对农村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相对薄弱的原因,本文从课前、课上、课后三个大方面给出的教学建议。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提升自己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学生要进行自主学习,即阅读教材;课上教师要进行分层教学,主要是目标、习题、作业分层,然后主要从解释符号蕴含的意义,多种语言的相互转化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符号意识;课后学生和教师都要认真进行反思。本论文为了检测提出的教学建议是否有效,编写了教学案例,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对实验前后每个年段的两个班级课后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还有对观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综上发现按照笔者提出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对于培养农村学校初中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是有一定帮助的。

李阳[9](2020)在《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析因与改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初中生在解三角形题时会频繁出现大量的解题错误,即使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超负荷学习,这些错误也无法避免。尤其是刚升入初二,面对连着三章的三角形相关内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很多学生开始困扰,不知道频繁出错的原因所在,更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很多教师也有困扰,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和自己班上的学生每天都很累,成绩却一直不理想。因此,深入研究学生解三角形题出现的错误,并进行合理归类、科学析因,同时寻求避免或减少学生解三角形题出错的有效策略,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上述现象,确定本研究的两个研究问题是:(1)导致初中生解三角形题错误的影响因素有哪些?(2)针对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有哪些有效改进策略?为研究上述问题,本研究首先利用EndNote和VOSviewer对知网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了解关于影响初中生解题因素和改进策略研究的热门区域和发展趋势,并阅读大量与解题错误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了解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相关理论。接着,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天津市PJ中学现初二年级两个普通班的70名学生为主要个案研究对象,全年级320名学生为问卷调查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天津市PJ中学的学生平均学习成绩较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家长的配合度也都较高,在初一一年的引导下,每位学生都养成了总结错题本的习惯,并有较规范的书写格式。对全年级320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真实可靠,信效度良好;对两个普通班的70名学生及其错题本进行个案研究和文本分析,归纳影响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因素。最后通过对一线在职的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访谈,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寻求避免或减少学生解三角形题错误的有效改进策略。基于上述研究,得到结论,导致初中生解三角形题错误的影响因素有:知识性因素、技术性因素、策略性因素、心理性因素。其中知识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概念模糊、相近概念混乱、忽略定理存在条件;技术性因素主要体现在解题过程中,具体表现为题意理解错误、计算错误、格式书写错误、思路错误或没有思路;策略性因素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心理性因素主要包括心理能力、心理势态、情绪因素和动机因素。对避免或减少初中生解三角形题错误提出的改进策略有:第一,加强知识的理解。了解学生知识水平、恰当设置导入环节;突出重难点、强调易混易错点;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深入例题讲解、列举典型案例。第二,提高解题的能力。重视审题能力;提高计算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明晰解题思路;教授答题技巧。第三,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培养学习方法;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反思能力;合理利用资源。第四,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注重心理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潘红玉[10](2019)在《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讨平台]初中卓越教研发展群[研讨时间]2019年9月29日下午15:00-17:00[研讨策划]马小为:《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杂志主编潘红玉:《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杂志副主编[主讲教师]董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科所副所长

二、谈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试论基于分层教学思想谈初中数学提问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初中数学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对提问教学的重视度不高。
    2. 提问没有针对性。
    3. 提问方式单一。
    4. 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二、基于分层教学思想的初中数学提问教学意义
    1. 能够保证提问教学效果。
    2. 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3. 能够更好的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基于分层教学思想的初中数学提问教学策略
    1. 重视夯实低层次学生的基础。
    2. 强调发展中层次学生的能力。
    3. 注重挖掘高层次学生的潜能。
    4. 引入发散性问题进行课堂导入。
四、结语

(2)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适切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1节 研究缘起
        1 数学例题适切性研究的现实诉求
        2 新加坡数学教科书例题的可比性
    第2节 研究意义
        1 丰富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比较研究的理论框架
        2 为小学数学教科书实践提供参照
    第3节 相关概念界定
        1 小学数学教科书
        2 例题
        3 适切性
        4 例题适切性
第2章 文献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第1节 数学教科书例题的研究现状
        1 数学教科书例题的本质研究
        2 数学教科书例题的比较研究
        3 课程、教科书适切性研究现状
    第2节 样例、工作实例的研究现状
    第3节 文献研究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第1节 研究目的
        1 厘清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适切性的概念和相关因素
        2 构建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适切性分析框架
        3 剖析中新两国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适切性的异同
    第2节 研究问题
        1 怎样判断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的适切性
        2 中国和新加坡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适切性如何
        3 满足适切性需要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未来走向何方
    第3节 研究思路
        1 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适切性分析框架的构建
        2 中国和新加坡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适切性分知识单元文本比较
        3 师生视域下例题适切性的比较
        4 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的优化策略
    第4节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具体的研究方法
        3 研究工具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4章 数学教科书例题适切性的理论分析与框架初建
    第1节 例题“适切性”的理论分析
        1 例题“适切性”的理论基础
        2 例题“适切性”的分析对象
    第2节 数学教科书内部例题适切性分析框架的初建
        1 例题与知识内容适切性分析框架的初建
        2 例题与随堂练习适切性分析框架的初建
    第3节 数学教科书外部例题适切性分析框架的初建
        1 例题与课程标准适切性分析框架的初建
        2 例题与教师教学适切性分析框架的初建
        3 例题与学生学习适切性分析框架的初建
第5章 数学教科书例题适切性分析框架的优化
    第1节 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1 专家选取、回馈积极系数和权威性
        2 第一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结果
        3 第二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结果
        4 第三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结果
    第2节 数学教科书例题适切性分析框架的修正
        1 数学教科书内部例题适切性分析框架的修正
        2 数学教科书外部例题适切性分析框架的修正
        3 修正后的数学教科书例题适切性分析框架的整体呈现
第6章 例题内部适切性分析
    第1节 例题内部适切性编码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1 三版例题与“知识内容”适切性的比较
        2 三版“随堂练习”与例题适切性的比较
    第2节 例题内部适切性案例分析
第7章 例题外部适切性分析
    第1节 例题外部适切性编码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1 三版例题与“课程标准”适切性的量化比较
        2 三版例题与“课程标准”适切性的案例分析
    第2节 例题外部适切性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1 三版例题与“教师认识”适切性的调查研究
        2 三版例题与“学生学习”适切性的调查研究
第8章 适切性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设计走向
    第1节 例题适切性比较结论
        1 适切于“数学教科书系统内部”的新加坡版例题
        2 适切于“数学教科书系统外部”的人教、苏教两版例题
    第2节 例题适切性优化建议
        1 设计适切于知识内容的例题
        2 设置适切于例题的“随堂练习”
        3 设计适切于课程标准的例题
        4 增加适切的教师教学辅助资源
        5 设计适切于学生学习的例题
    第3节 提升例题适切性发展之方向
        1 研究者提升对数学例题适切性的关注度
        2 编制者提升对数学例题与数学课程系统内各要素间相关性的审视
        3 教师提升对例题编写意图和学生数学思维的理解
附录
    附录 A 德尔菲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A.1 第一轮德尔菲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A.2 第二轮德尔菲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A.3 第三轮德尔菲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 B 教师调研问卷中英文版
        附录B.1 关于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适切性的教师中文调查问卷
        附录B.2 Teacher Questionnaire on the Relevance of the Worked Example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
    附录 C 学生调研问卷中英文版
        附录C.1 关于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适切性的学生中文调查问卷
        附录C.2 Student Questionnaire on the Relevance of the Worked Example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3)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2.文献综述
    2.1 .国外关于分层合作教学的研究
    2.2 .国内关于分层合作教学的研究
3.理论基础
    3.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2 .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
    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3.4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3.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初中数学课堂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分析
    4.1 .调查研究设计
    4.2 .调查结果
5.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准备
    5.1 .整体规划
    5.2 .分层策略
    5.3 .合作策略
    5.4 .分层合作小组建立
6.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构建
    6.1 .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步骤
    6.2 .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7.初中数学课“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实践
    7.1 .新授课
    7.2 .讲评课
8.效果及分析
    8.1 .问卷调查结果
    8.2 .观察记录
    8.3 .成绩分析
9.结论与反思
    9.1 .研究结论
    9.2 .不足与反思
    9.3 .今后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例谈初中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表述中的问题和改进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初中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表述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过于单一
    (二)三维目标割裂
    (三)目标表述抽象
二、初中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表述中的有效改进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表述的四个特性
        1. 完整性
        2. 融合性
        3. 具体性
        4. 主体性
    (二)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
        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三)教学观念与行为的统一
三、结束语

(5)数学知识结构化视角下初高中衔接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 理论综述
    2.1 关于数学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现状及其问题的原因研究
    2.2 关于数学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策略研究
    2.3 数学知识结构化理论及教学策略的研究
    2.4 文献小结
    2.5 理论基础
        2.5.1 布鲁纳的知识结构理论
        2.5.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数学知识结构化的初高中数学衔接理论研究
    3.1 初高中数学的差异研究
        3.1.1 初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差异分析
        3.1.2 学情的差异分析
        3.1.3 教师教学教法的差异分析
    3.2 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理论研究
        3.2.1 数学知识结构化理论分析
        3.2.2 基于数学结构化的初高中衔接教学原则
        3.2.3 衔接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
    3.3 衔接课教学设计实例
第四章 设计数学初高中衔接教学的调查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对象
    4.3 调查方法
    4.4 调查内容
    4.5 问卷设计
第五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5.1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5.2 学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5.3 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初高中衔接教学建议
    6.1 入学教育很重要
        6.1.1 从情感出发
        6.1.2 “日久生情”的学习习惯
    6.2 教师提升要跟上
        6.2.1 课标和教材是衔接的开始
        6.2.2 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有效衔接
        6.2.3 交流促进发展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6)七年级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已有研究综述
        1.2.1 数学符号意识发展研究
        1.2.2 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研究
    1.3 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数学符号意识内涵
    2.1 数学符号
    2.2 意识
    2.3 数学符号意识
        2.3.1 基于《课程标准》
        2.3.2 基于文献研究
    2.4 数学符号意识的水平划分
        2.4.1 数学符号的理解
        2.4.2 数学符号的表征
        2.4.3 数学符号的运算
        2.4.4 数学符号的推理
第三章 研究方法设计
    3.1 文献研究法
    3.2 访谈调查法
    3.3 问卷调查法
        3.3.1 调查的目的
        3.3.2 调查的对象
        3.3.3 测试卷的评分
        3.3.4 调查的实施
        3.3.5 调查的信度与效度
第四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调查结果总体分析
    4.2 关于数学符号的理解
    4.3 关于数学符号的表征
    4.4 关于数学符号的运算
    4.5 关于数学符号的推理
    4.6 初步结论
第五章 访谈结果与分析
    5.1 关于数学符号的理解
    5.2 关于数学符号的表征
    5.3 关于数学符号的运算
    5.4 关于数学符号的推理
    5.5 初步结论
第六章 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建议
    6.1 强化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
    6.2 重视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表征
    6.3 提高学生的符号运算能力
    6.4 发展学生的符号推理能力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测试卷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三个版本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学教材在教与学中的重要作用
    1.1.2 例题在数学教材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研究问题和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收集途径与方法
2.2 数学教材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数学教材的研究
    2.2.2 国内数学教材的研究
2.3 数学教材例题的相关研究
    2.3.1 国外数学教材例题的研究
    2.3.2 国内数学教材例题的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核心概念的界定
    3.1.1 教材
    3.1.2 数学教材
    3.1.3 例题
3.2 研究对象
    3.2.1 教材的选取
    3.2.2 内容的选取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法
    3.3.2 内容分析法
    3.3.3 统计分析法
    3.3.4 比较研究法
3.4 研究思路、计划和技术路线
    3.4.1 研究思路
    3.4.2 研究计划
    3.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4章 三个版本教材例题文本比较框架的构建
4.1 课程标准中例题设置的相关要求
    4.1.1 上海市课标中例题设置的有关要求
    4.1.2 两个课标中例题设置要求的比较
    4.1.3 部编版课标中例题设置的有关要求
4.2 例题所属知识领域的划分
4.3 例题文本比较框架的构建
    4.3.1 例题的表征形式
    4.3.2 例题的题型
    4.3.3 例题的处理方式
    4.3.4 例题的综合难度
    4.3.5 例题文本分析框架编码说明 第5章 三个版本教材例题编码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5.1 例题的数量分布
5.2 例题的表征形式
    5.2.1 人教版
    5.2.2 北师大版
    5.2.3 沪教版
    5.2.4 三个版本教材例题在表征形式设置上的异同点
5.3 例题的题型
    5.3.1 人教版
    5.3.2 北师大版
    5.3.3 沪教版
    5.3.4 三个版本教材例题在题型设置上的异同点
5.4 例题的处理方式
    5.4.1 人教版
    5.4.2 北师大版
    5.4.3 沪教版
    5.4.4 三个版本教材例题在处理方式上设置的异同点
5.5 例题的综合难度
    5.5.1 三个版本教材例题的整体综合难度
    5.5.2 三个版本教材例题在各知识领域上的综合难度
    5.5.3 三个版本教材例题在综合难度设置上的异同点 第6章 教材编写及教材使用建议
6.1 对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的建议
    6.1.1 适当对例题进行精简化
    6.1.2 丰富例题的呈现形式
    6.1.3 加强概念正反面的辨析,强化概念在例题中的重要作用
    6.1.4 增添例题的实际背景
    6.1.5 增强例题所含问题的开放性
    6.1.6 完善例题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6.2 对教师使用教材的建议
    6.2.1 对教材原生例题进行适当变式
    6.2.2 合理选择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教学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1.1 三个版本初中数学教材例题设置的共同点
    7.1.2 三个版本初中数学教材例题设置的差异
7.2 研究反思
7.3 研究展望
7.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培养农村学校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的教学研究 ——以长春市双阳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二、研究的问题
    三、研究的意义、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培养农村学校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的理论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四、数学符号意识的维度划分
第三章 农村学校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的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农村学校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相对薄弱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对培养农村学校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的教学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教学案例
    三、教学实验
第五章 反思与展望
    一、反思
    二、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9)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析因与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第2章 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及核心概念界定
    2.1 文献综述
    2.2 理论基础
    2.3 核心概念界定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工具
    3.5 研究思路
    3.6 重难点与创新点
第4章 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析因
    4.1 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现状分析
    4.2 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析因
    4.3 信效度检验
第5章 对初中生解三角形题错误的改进策略
    5.1 加强知识的理解
    5.2 提高解题的能力
    5.3 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
    5.4 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启示与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初中生解三角形问题的错误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二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 学生考试分析总结样例
致谢

四、谈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试论基于分层教学思想谈初中数学提问教学策略[J]. 张玲玲. 学苑教育, 2022(02)
  • [2]小学数学教科书例题适切性研究[D]. 孙彦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性研究[D]. 刘筱娟. 西南大学, 2020(05)
  • [4]例谈初中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表述中的问题和改进对策研究[A]. 雷建环. 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 2020
  • [5]数学知识结构化视角下初高中衔接问题的研究[D]. 余安.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6]七年级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调查研究[D]. 姚佳铭. 扬州大学, 2020(05)
  • [7]三个版本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比较研究[D]. 计双艳.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8]培养农村学校初中生数学符号意识的教学研究 ——以长春市双阳区为例[D]. 高远.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9]初中生解三角形题的错误析因与改进策略研究[D]. 李阳.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10]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潘红玉.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9(32)

标签:;  ;  ;  ;  ;  

论初中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