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大生态”理念,实施“大生态战略”,确保可持续发展

树立“大生态”理念,实施“大生态战略”,确保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大生态”理念 实施“大生态战略” 确保可持续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姚建勇,张文凤[1](2021)在《贵州大生态背景下森林康养模式与路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森林康养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中产阶层崛起以及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新兴绿色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快速兴起,是大生态背景下大健康产业的领航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贵州省抢抓这一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认真解读、领会、贯彻国家政策;深度剖析贵州自然地理环境、森林资源和人文资源等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优先发展森林康养产业。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独具贵州特色的山地气候型、山地温泉型、林茶复合型、民族医药型森林康养模式,并科学编制森林康养发展规划。同时,围绕"一核四区"空间布局,通过顶层设计、出台政策标准、实施基地试点、加快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多业态融合发展"五位一体"战略,稳步推进森林康养产业的良性发展。

张泽锋[2](2021)在《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贵州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近年来,贵州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积极践行“两山”理论。作为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小微企业基数庞大,但是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匮乏、创新能力不足,导致贵州小微企业环保问题突出,转型升级堪忧。培育和提升贵州小微企业的生态创新能力为实现贵州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提供了重要的可能性。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生态创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企业生态创新能力内涵,界定了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的概念。通过文献研究法从小微企业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两个层面对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生态创新管理能力、生态创新投入能力、生态创新产出能力和生态创新外部环境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调查法得出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的得分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贵州25家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评价结果。根据实证结果得出结论:贵州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受多重因素影响;贵州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整体水平不高,起示范引领作用的企业数量不足;贵州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其中生态创新产出最为薄弱;贵州小微企业生态创新外部环境良好,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此,贵州小微企业应培育生态创新管理能力,提高生态创新投入能力,强化生态创新产出能力;贵州小微企业生态创新的外部环境应持续优化。

刘梦瑶[3](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绿色治理路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探索"天人合一"从观念向实践的创新转化。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的绿色治理路径探索,独具地域特色且能形成有代表性的推广经验,其中亦可较好彰显"天人合一"的绿色发展理念。同时,着眼生态等多元领域的广义绿色治理理念及实践体系,正生成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路径探索。

曾春花,杨杰,郑育潞[4](2021)在《小微企业生态创新水平评价及其创新能力提升策略——以贵州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创新是企业走向绿色发展的根本路径。为推动小微企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以贵州省小微企业数据为样本,从内部驱动和外部驱动两方面设计小微企业生态创新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该评价体系进行验证与完善,并对贵州省小微企业生态创新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小微企业生态创新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适用性,其中生态资源创新水平对小微企业生态创新水平的影响较大,生态文化建设水平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最后,从大数据开放平台、大生态战略以及生态优势等方面提出提升贵州省小微企业生态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

韩卉[5](2020)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贵州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截至目前,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共有7次重要讲话和指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贵州全省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采取多项得力措施:一是树立正确发展理念,科学调整产业结构;二是制定相关制度,做好顶层设计;三是强化生态保护司法,促进环境法治建设;四是建立追责问责机制,突出环保考核导向;五是加大绿色文化宣传,营造生态保护氛围;六是实施大生态战略,推进环境保护立体化。通过上述举措,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是"贵州缩影"的重要表现。

杨成[6](2020)在《大生态战略需要大智慧和大手笔》文中研究表明"大生态战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目前对于大生态战略的研究还处于理解与解读阶段,对其涵义、理论基础及具体等措施研究还较欠缺。大生态战略需要大智慧和大手笔,才能使这一战略不至于成为一句政治口号,国富民强的宏愿也才能得以实现。

陈贤,刘思哲,姜贵和[7](2019)在《保护和发展生态生产力的“贵州实践”》文中研究指明保护和发展生态生产力的"贵州实践",取得了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大生态战略行动、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等四大标志性成果,践行了"美好生态成为最普惠民生"和"生态发展成为最大发展导向"的发展理念,积累了"促进人与自然物质能量交换关系实现总体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经验。前瞻生态文明的"贵州实践",要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进一步促进社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相协调,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保护和发展生态生产力,建设好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公园省"。

罗强月[8](2019)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茶产业发展研究 ——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毛尖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以往的工业社会虽然使社会的生产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也对人们栖息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最终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人类开始对其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深刻地反思并逐渐形成了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目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尤其对于中国而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各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已牢固树立起了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贵州作为资源丰富但经济贫困的少数民族大省,也牢牢守住发展与生态的这两条底线,实施大生态战略,把茶产业作为守住绿水青山和实现百姓脱贫的绿色及富民产业来重点打造。在这样的背景下,黔南州毛尖镇作为贵州茶叶名片——都匀毛尖茶的核心产区,其茶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都匀毛尖品牌乃至黔茶代表的一个缩影,如今在政府的重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下,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及条件限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可持续的问题,还难以成为当地产业振兴与引领黔茶发展的担当者,不足以支撑起民族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任。因此,认清毛尖镇茶产业发展的症结所在,分析其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当前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来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提供一些发展的思路,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茶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正是基于此展开的田野调查与研究而写成的。本文尝试从生态文明的视角,以毛尖镇的茶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农业产业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对当地的茶产业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贵州发展现状和国内外茶产业发展的经验,就少数民族地区的茶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综述研究现状,同时解释了文中提及的几个关键概念和主要理论并对生态文明与茶产业的关系作相关阐释,最后交代了研究方法及思路。第二部分,对毛尖镇的社会经济及茶产业的发展概况进行整体概述。首先,介绍当地的地理区位、茶产业生态、民族构成与生计方式;接着,从当地的生态环境、民风茶俗、茶品牌文化及政府支持的四个方面对当地茶产业发展的优势进行相关分析。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分析部分,主要分析了毛尖镇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出现的瓶颈及原因。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毛尖镇茶产业的发展主要存在:资源利用不足、生产标准不统一、未彰显出鲜明的产品特色、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而生态意识薄弱、粗放式的发展、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不到位和茶企规模小实力弱是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基于前几部分对毛尖镇茶产业发展的案例分析,结合贵州实际及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对少数民族地区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一是茶产业对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二是茶产业与民族文化的互动发展;三是茶产业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接着,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茶产业的过程中应突破的几个关键瓶颈:一是突显产品特色;二是提高茶业经济效率;三是实现多维度的协同发展。之后,就少数民族地区茶产业的发展路径提出了相关建议。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部分,得出结论: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茶产业的过程中需因地制宜地整合资源以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传统向现代茶产业的转变是关键;文化与生态是其茶产业的显着标签;生态文明视域下的茶产业应向“效益型”的发展方式转变。这样才能改变民族地区粗放型的产业发展模式、突显出品牌特色、提高经济效益、缩小与其他名茶的发展差距,最终实现民族地区的产业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王振华[9](2019)在《基于AHP和因子分析的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文中认为近年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国家不断加快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牢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贵州也将“大生态”战略作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并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积极开展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型小微企业以绿色发展为理念,注重使用环保节能原材料,采用低消耗、无污染的生产工艺,创造生态产品,并注重废旧产品的回收利用,对当地税收、就业、经济等有重大贡献,能有效缓解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本文通过行业类型、地域分布、企业规模三方面指标选取贵州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型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界定生态型小微企业概念,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调查法确定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因素对生态型小微企业的影响关系将其分为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质量影响因素和发展保障影响因素,通过文献研究法构建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质量水平和发展保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并计算出样本企业发展质量得分情况。通过专家调查法得出发展保障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得分情况,运用AHP分析法得出各因素的指标权重,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样本企业发展保障得分情况。最后运用加权法得出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综合得分情况,并根据得分情况绘制样本企业的空间分布图。根据实证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是由外部宏观环境、企业内部自身发展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水平整体不高,具有带头性的龙头企业不足,发展水平较高的企业数量不多;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存在较大的不平衡,企业发展短板比较突出。基于此,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应以政策为导向,提升产品生态品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生态产品需求;加强企业生产能力、创新能力和产品深加工能力,加强产业升级,促发内生动力;最后加强企业间纵向与横向合作,实现抱团发展,提高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促进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做久、做强、做大。

李龙[10](2019)在《贵阳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支撑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断提高,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全球各地都不同程度遭受着生态破坏带来的恶果,当前人类生存的环境空间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能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体系、建设宜居城市、宣传生态文化方面起到积极推动引导作用。贵阳市虽然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好,但仍存在各种突出问题,通过对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支撑体系的探讨研究,提出贵阳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支撑体系的完善构建的对策建议,对于贵阳市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在梳理国内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生态文明支撑体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研究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行政管理、社会发展、自然生态、生态产业和文化体系。通过构建体现贵阳市特色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进行系统评价,得出当前支撑体系下,2013年至2017年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综合指数。指出贵阳市存在体制改革不深入、城市建设不平衡、重建设轻管理、布局结构待优化、意识淡薄参与度低5个方面问题;根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发现在资源节约利用、基础设施改善、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短板。最终结合贵阳市实际,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对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出构建完善“空间发展、自然生态、生态产业、生态文化、行政监管”五大支撑体系的建议。

二、树立“大生态”理念 实施“大生态战略” 确保可持续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树立“大生态”理念 实施“大生态战略” 确保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大生态背景下森林康养模式与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贵州森林康养资源优势
    1.1 自然地理环境
        1)景观资源。
        2)生态环境。
        3)气候方面。
    1.2 森林资源
    1.3 民族文化
    1.4 绿色产品
    1.5 基础设施
2 贵州森林康养发展模式
    1)山地气候型森林康养模式。
    2)山地温泉型森林康养模式。
    3)林茶复合型森林康模式。
    4)民族医药型森林康养模式。
3 贵州森林康养发展路径
    1)优化顶层设计,引领发展方向。
    2)制定政策标准,规范产业发展。
    3)实施基地试点,推动产业发展。
    4)科研人才培养,扎实稳步推进。
    5)以森林康养为新引擎,多产业融合发展。
4 总结与思考
    1)完善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
    2)强化政策扶持,招引企业投资。
    3)加大科教投入,提供智力支撑。
    4)完善发展模式,丰富康养产品。
    5)建立智慧平台,提高信息化水平。

(2)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贵州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创新的概念内涵
        1.2.2 企业生态创新的影响因素
        1.2.3 中小企业的生态创新
        1.2.4 生态创新的测量和评价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小微企业
        2.1.2 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资源基础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企业创新能力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1.1 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内部影响因素
        3.1.2 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外部影响因素
    3.2 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2 评价指标选取
        3.2.3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3.3 本章小结
4 贵州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评价实证
    4.1 评价方法选择
    4.2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
        4.2.1 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
    4.3 样本选取与特征描述
        4.3.1 样本企业特征
        4.3.2 样本人口特征
    4.4 评价实证: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4.4.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4.2 贵州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评价
    4.5 贵州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4.5.1 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4.5.2 贵州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贵州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评价结论及提升建议
    5.1 评价结论
        5.1.1 贵州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受多因素影响
        5.1.2 贵州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整体水平不高
        5.1.3 贵州小微企业生态创新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5.1.4 贵州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提升空间较大
    5.2 提升建议
        5.2.1 培育小微企业的生态创新管理能力
        5.2.2 提高小微企业的生态创新投入能力
        5.2.3 强化小微企业的生态创新产出能力
        5.2.4 优化小微企业的生态创新外部环境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绿色治理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广义绿色治理体系
    (一)紧扣“天时、地利、人和”探索绿色治理路径
    (二)构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绿色治理体系
二、以“大扶贫+”的绿色治理路径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一)依托绿色生态农业的“产业生态化”路径带动扶贫治理下的乡村振兴
    (二)依托文旅融合的“生态产业化”路径带动扶贫治理下的乡村振兴
三、以“大数据+”的绿色治理路径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一)狭义层面的“大数据+”绿色治理路径主要涉及生态环境领域
    (二)广义层面的“大数据+”绿色治理路径突破生态环境领域边界涉及更多元领域
四、以“大生态+”的绿色治理路径助推乡村振兴
    (一)以提升生态质量为重点,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新路径
    (二)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探讨生产方式绿色化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现路径
五、结语

(5)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贵州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的生动实践
三、结语

(6)大生态战略需要大智慧和大手笔(论文提纲范文)

1“大生态”的涵义
2 大生态战略的思考方法
3 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人口数量
    3.2 技术崇拜
    3.3 权利与责任
4 对策建议
    4.1 生态知识的普及
    4.2 人口数量的控制
    4.3 污染企业的处理
    4.4 民族文化的利用
    4.5 垃圾分类
    4.6 农业的发展原则

(7)保护和发展生态生产力的“贵州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实践到理论、再实践到再理论”的贵州生态生产力探索实践
    (一)毕节试验区的实践探索,拉开了生态文明贵州实践的历史序幕。
    (二)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理论探讨,推动了人们对生态文明认识的提升。
    (三)大生态战略行动的实践再深化,推进多彩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蹄急步稳。
    (四)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理论再提升,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先行先试成果丰硕。
二、保护和发展生态生产力的贵州实践取得了“美好生态成为最普惠民生”和“生态发展成为最大发展导向”的成就
    (一)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发展成果”。
    (二)生产方式生态化成为最鲜明的经济“发展路标”。
    (三)生活方式生态化成为最普遍的社会“发展共识”。
三、保护和发展生态生产力的贵州实践积累了“促进人与自然物质能量交换关系实现总体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珍贵经验
    (一)坚持促进社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相协调,实现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根本方向。
    (二)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是根本路径。
    (三)坚持通过综合治理保护和发展生态生产力,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生态资本扩张力是根本保证。
四、深化生态文明的贵州实践在保护和发展生态生产力上面临的主要难题
    (一)理论认识滞后,在发现“生态美”上有所不足。
    (二)政策支持缺失,保护“生态美”不周。
    (三)产业简单粗放,开发“生态美”不够。
五、突出“逐绿多彩贵州万重山、保护和发展生态生产力”,深化生态文明贵州实践的前瞻思考
    (一)坚定生态生产力发展理念,植根贵州“生态美”确定生态文明实践逻辑。
    (二)整体开发利用“生态美”资源,丰富发展生态产品和生态产业。
    (三)提高社会生产力“生态美”含金量,促进生态生产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四)推进生态环境自治德治法治综合治理,有效推进“生态美”资本保值增值。
    (五)高扬生态文明指挥棒,推进形成“生态美”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8)生态文明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茶产业发展研究 ——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毛尖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3.1 相关概念
        1.3.2 相关理论基础
        1.3.3 生态文明与茶产业的关系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2 毛尖镇社会经济及茶产业发展概况
    2.1 毛尖镇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1.1 地理区位
        2.1.2 茶产业生态
        2.1.3 民族构成与生计方式
    2.2 茶产业发展的优势
        2.2.1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
        2.2.2 多民族的茶俗文化
        2.2.3 厚重的“都匀毛尖”茶品牌文化
        2.2.4 政府的大力支持及优惠政策
3 毛尖镇茶产业发展现状
    3.1 毛尖镇茶产业的发展
        3.1.1 生态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3.1.2 加工实力和竞争力逐步提升
        3.1.3 文旅成效初现
        3.1.4 茶农收入逐渐增长
    3.2 毛尖镇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3.2.1 资源利用不足
        3.2.2 生产标准不统一
        3.2.3 未彰显出鲜明的产品特色
        3.2.4 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弱
    3.3 毛尖镇茶产业出现瓶颈的原因
        3.3.1 生态意识相对薄弱
        3.3.2 粗放式的发展
        3.3.3 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不到位
        3.3.4 茶企规模小实力弱
4 生态文明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茶产业的几点思考
    4.1 茶产业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4.1.1 茶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1.2 茶产业与民族文化的互动发展
        4.1.3 茶产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4.2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茶产业应突破的关键瓶颈
        4.2.1 突显产品特色
        4.2.2 提高茶业经济效益
        4.2.3 实现多维度的协同发展
    4.3 国内外茶产业发展的案例与经验
        4.3.1 普洱市“民族特色”的茶产业发展案例
        4.3.2 日本静冈县“效益型”的茶产业发展案例
        4.3.3 国内外茶产业发展的经验
    4.4 少数民族地区茶产业的发展路径
        4.4.1 提高茶农和企业的生态意识
        4.4.2 立足优势延长产业链
        4.4.3 创新培育茶业新业态
        4.4.4 调整和丰富茶产品结构
5 结语
    5.1 特色产业需因地制宜整合资源
    5.2 实现传统向现代茶产业转变是关键
    5.3 文化与生态是民族地区茶产业的标签
    5.4 茶产业应向“效益型”的发展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AHP和因子分析的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生态型小微企业概念研究
        2.1.1 小微企业概念
        2.1.2 生态型小微企业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2.2 生态型企业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影响因素识别
        3.1.1 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质量影响因素识别
        3.1.2 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保障影响因素
    3.2 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2 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选取
        3.2.3 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构建
    3.3 本章小结
4 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评价实证研究
    4.1 评价方法选择
        4.1.1 因子分析法构建定量指标评价模型
        4.1.2 AHP分析法确定定性指标权重
        4.1.3 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法构建定性量指标评价模型
        4.1.4 加权法计算综合评价结果
    4.2 样本特征与数据收集
        4.2.1 样本企业特征
        4.2.2 数据收集
    4.3 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评价实证
        4.3.1 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质量评价
        4.3.2 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保障水平评价
        4.3.3 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水平综合评价
    4.4 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4.4.1 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质量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4.4.2 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保障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4.4.3 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评价结论及提升建议
    5.1 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评价结论
        5.1.1 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5.1.2 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水平不高,发展动力不足
        5.1.3 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存在较大不平衡
    5.2 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提升建议
        5.2.1 做“久”企业——以政策为导向,提升产品生态品质
        5.2.2 做“强”企业——优化产业升级,促发内生动力
        5.2.3 做“大”企业——加强企业合作,实现抱团发展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参与科研项目

(10)贵阳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支撑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的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2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理论概述
    2.1 核心概念
        2.1.1 生态文明
        2.1.2 生态文明城市
        2.1.3 支撑体系
    2.2 相关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3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支撑体系的分析
    3.1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展历程
        3.1.1 萌芽起步阶段
        3.1.2 探索发展阶段
        3.1.3 快速发展阶段
        3.1.4 新时期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3.2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支撑体系现状
        3.2.1 行政管理体系
        3.2.2 社会发展体系
        3.2.3 自然生态体系
        3.2.4 生态产业体系
        3.2.5 生态文化体系
    3.3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支撑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3.1 体制改革不深入,行政管理体系不完善
        3.3.2 城市建设不平衡,社会发展体系不全面
        3.3.3 重建设轻管理,自然生态体系不健全
        3.3.4 布局结构待优化,生态产业经济体系有短板
        3.3.5 意识淡薄参与度低,生态文化体系不健全
4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系统评价
    4.1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的建立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1.2 评价指标的选取
        4.1.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4.2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指标的测算及结果分析
        4.2.1 评价方法
        4.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4.2.3 评价指标确权
        4.2.4 评价指标结果及分析
5 完善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支撑体系的建议
    5.1 优化全域一体空间发展体系
        5.1.1 明确主体功能区定位
        5.1.2 建立城乡协同共建机制
        5.1.3 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
    5.2 完善自然生态体系
        5.2.1 建立河流湿地湖泊综合治理机制
        5.2.2 健全山林生态建设及开发机制
        5.2.3 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
    5.3 优化生态产业体系
        5.3.1 推进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
        5.3.2 促进资源绿色高效利用
        5.3.3 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
    5.4 完善生态文化体系
        5.4.1 健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机制
        5.4.2 完善市民生态行为参与机制
        5.4.3 健全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机制
    5.5 完善生态行政监管体系
        5.5.1 深入实施机构改革
        5.5.2 健全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
        5.5.3 完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司法保障机制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树立“大生态”理念 实施“大生态战略” 确保可持续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大生态背景下森林康养模式与路径探索[J]. 姚建勇,张文凤. 林业资源管理, 2021(05)
  • [2]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贵州小微企业生态创新能力评价[D]. 张泽锋.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绿色治理路径探索[J]. 刘梦瑶. 贵州民族研究, 2021(02)
  • [4]小微企业生态创新水平评价及其创新能力提升策略——以贵州省为例[J]. 曾春花,杨杰,郑育潞. 科技管理研究, 2021(02)
  • [5]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贵州实践研究[J]. 韩卉. 贵州社会科学, 2020(11)
  • [6]大生态战略需要大智慧和大手笔[J]. 杨成.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3)
  • [7]保护和发展生态生产力的“贵州实践”[J]. 陈贤,刘思哲,姜贵和. 中国经济报告, 2019(05)
  • [8]生态文明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茶产业发展研究 ——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毛尖镇为例[D]. 罗强月. 贵州财经大学, 2019(03)
  • [9]基于AHP和因子分析的贵州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能力评价[D]. 王振华.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10]贵阳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支撑体系研究[D]. 李龙. 贵州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树立“大生态”理念,实施“大生态战略”,确保可持续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