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MRP)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MRP)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一、检测猪链球菌2型的溶菌酶释放蛋白(MRP)的PCR方法的建立(论文文献综述)

朱远致[1](2020)在《2018年广西猪链球菌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认为猪链球菌(Streptocccus suis)是一种具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菌,通常会引起猪的关节炎、脑膜炎和局灶性淋巴结化脓等症状,甚至会导致危险的中毒性休克,严重地损害了养殖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安全,对养殖业带来了难以估计的财产损失。猪链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其感染部位是猪的消化道、生殖道和上呼吸道,各年龄阶段的猪均可发病。本研究对广西地区猪链球菌的发病和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了解当地该疾病的流行规律,控制和防范该区域内的疾病传播提供依据。为调查广西地区猪链球菌的发病和流行情况,确定各地区不同血清型的占比,本研究采集2018年期间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内8个市县的559份猪组织样品,使用选择培养基分离鉴定病料中的猪链球菌,总共分离得到214株(38.28%)猪链球菌。这些地区中那坡县的猪链球菌阳性率为69%,在几个地区中阳性率最高。阳性率最低的是博白县5%和东兴市6%。其余几个地区分别为柳州46%,灵山56%,玉林40%,龙州37%和大新45%。、与2017年相比,2018年广西地区总猪链球菌分离率从38.9%略微降至38.3%,其中东兴市的分离率从18%降至7%,有较显着的变化。随后将所有2018年的猪链球菌进行血清分型鉴定。在214株猪链球菌中血清型2型有20株(9.35%),血清型3型有8株(3.73%),血清型4型有7株(3.27%),血清型5型有8株(3.73%),血清型7型2株(0.93%),血清8型有2株(0.93%),血清型9型22株(10.28%),血清型10型1株(0.46%),血清型11型5株(2.33%),血清型12型2株(0.93%),血清型13型3株(1.40%),血清型15型17株(7.94%),血清型19型3株(1.40%),血清型20型3株(1.40%),血清型21型6株(2.80%),血清型25型1株(0.46%),血清型26型1株(0.46%),血清型27型2株(0.93%),血清型29型3株(1.40%),血清型30型4株(1.87%),血清型31型19株(8.88%)。因此,2018年广西地区猪链球菌优势血清型为2型、9型、15型和31型。为调查已分离的214株猪链球菌的毒力情况,确定毒力基因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血清型中的分布情况,本研究运用PCR对其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14株猪链球菌中具有毒力基因SLY的菌株90株(42.05%);具有毒力基因MRP的菌株22株(10.28%);具有毒力基因EF的菌株61株(28.50%);具有毒力基因ORF2的菌株152株(71.02%)。提示2018年广西地区猪链球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率从大到小依次为ORF2>SLY>EF>MRP。为研究2018年广西地区猪链球菌的耐药情况,本研究随机选取30株猪链球菌,利用纸片扩散法对目前常见的35种抗生素进行药敏测定。结果显示,对25种以上抗生素不敏感的菌株有7株,占比20%。广西地区大多数猪链球菌对氨曲南、青霉素、和四环素不敏感,但对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最后,为了筛选出强毒力的猪链球菌毒株,本研究使用斑马鱼为动物模型,对2018年分离的猪链球菌中随机挑取91株菌进行毒力试验。其中有8株具有强毒力,占比8.8%。强毒株集中在大新、灵山和柳州三个地区,血清型主要为2型和9型,8株强毒株之间并未发现完全一致的毒力因子。结果显示,2018年广西的猪链球菌的分离率较去年相比几乎不变,但各地区分离率有明显差异,血清型比例也不相同。大新县、灵山县、柳州市的猪链球菌分离率高于广西平均水平,皆分离出强力毒株,表明三个地区猪链球菌的感染问题严峻。本研究证实了当地该病流行情况的复杂性,为了解广西地区猪链球菌病的发展规律和预防控制该病提供了数据支持。

王一飞[2](2020)在《藏猪源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藏自治区在以往推进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脱贫攻坚,把藏猪产业列为我区高原特色七大重点产业之一,为促进西藏农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上起着关键性作用。而猪链球菌病一直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但目前我区对该病的报道还只停留在细菌的分离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对该病原在我区的流行血清型与其所携带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为掌握猪链球菌在藏猪群中的流行情况以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679份藏猪血清进行猪链球菌抗体的检测,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采集的327份藏猪病料(肺脏及扁桃体)进行猪链球菌病原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荚膜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耐药基因检测、耐药性分析以及病理学实验观察。本研究共分为3部分:1.在采集的1679份藏猪血清中共检出902份为猪链球菌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53.72%。其中拉萨、林芝、日喀则、山南、昌都5个地市阳性率分别为51.84%、61.92%、55.23%、19.23%、48.90%,其中林芝市抗体阳性率最高,山南市抗体阳性率最低;藏公猪和藏母猪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58%和55.93%。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猪链球菌抗体检出率在地区和性别这两个因素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对采集的327份藏猪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PCR检测及序列分析,共分离到17株藏猪源猪链球菌,分离率为5.2%。分离菌基因序列与南京、华中、湖南农业大学猪链球菌分离株同源性均在98%以上。根据其荚膜抗原的差异,对17株分离菌进行血清分型鉴定,鉴定结果为,其中5株为猪链球菌2型、1株为猪链球菌7型、7株为猪链球菌9型、4株为猪链球菌16型。分别占29.41%、5.88%、41.18%、23.53%。上述结果表明,藏猪群中存在多种血清型猪链球菌,而且分离菌的4种血清型均有较强的致病性,因此在平时的预防和治疗中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依据猪链球菌6种常见毒力基因(gdh、fbps、epf、mrp、orf2、sly)合成引物,用PCR方法扩增17株分离菌的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为:gdh检出率为100%,fbps检出率为100%,epf检出率为88.24%,mrp检出率为70.59%,orf2检出率为64.71%,sly检出率为70.59%。此次毒力基因检测共检出9种基因型,其中以gdh+epf+sly+fbps+mrp+orf2+为主要基因型。3.选取30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对17株分离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西藏地区猪链球菌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尤其对丁胺卡那、复方新诺明和多粘菌素耐药严重,分别为88.24%、94.12%、100%。对苯唑西林、庆大霉素、新霉素耐药趋势明显。对17株藏猪源猪链球菌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 A、erm B、ermC、erm TR、mef A、mef E、msr D)进行扩增,检出率分别为23.53%、41.18%、70.59%、52.94%、64.71%、35.29%、41.18%,其中ermC的检出率最高。

乔宏[3](2020)在《基于Mrp的猪链球菌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的革兰氏阳性菌,猪、马、牛、羊、鸡、小鼠等多种动物均可感染SS继而发病。其中猪的易感性最高,感染后的发病猪会出现脑膜炎、关节炎、以及败血症等临床症状。同时,人也可以感染SS继而出现脑膜炎、败血症等临床症状。由于SS引起的猪链球菌病的死亡率较高且该病的传播速度较快,给养猪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因此,及时的检测与诊断是预防猪链球菌病的关键。由于传统的病原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方法很难对该病做出及时且准确的诊断,并且也不太适合大量样品的检测。所以,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并且高效的检测方法对该病的预防以及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溶菌酶释放蛋白(Muramidase-released protein,Mrp)是SS的一种重要的毒力标志因子,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对mrp基因26173710 bp区段进行扩增,并进一步原核表达和纯化。对纯化的Mrp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的反应原性良好。用纯化的Mrp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SS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实验分别对抗原包被浓度、待检血清稀释倍数及作用时间、封闭液及封闭温度和时间、二抗稀释倍数及作用时间、底物显色时间等进行了优化。并最终确定了该间接ELISA方法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0.05μg/mL,待检血清1∶400倍稀释37℃作用30 min,5%脱脂乳作为封闭液37℃封闭2 h,二抗1∶15000倍稀释37℃作用30 min,底物显色时间为15 min,临界值为0.226。随后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临床样品的检测以及保存期等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特异性为97%,并且与副猪嗜血杆菌(HPS)、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蓝耳病病毒(PRRSV)等几种常见的猪源细菌性以及病毒性疾病的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同时,猪链球菌2型(SS2)、7型(SS7)、9型(SS9)以及12型(SS12)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敏感性为96%,并且血清样品的最低检出上限为1∶3200倍稀释;重复性试验中,批内以及批间的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4.70%和7.20%;对100份临床血清样品用本实验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和玻片凝集试验同时进行检测,两者总符合率为85.3%;用该间接ELISA方法对440份临床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其阳性检出率为27.7%;已包被抗原的96孔板在4℃条件下保存的6个月内其特异性以及灵敏性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以及稳定性,并且适用于SS2、SS7、SS9以及SS12血清抗体的检测,有望为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一种可靠的技术手段。

袁献宇[4](2020)在《源自家庭农场病猪的猪链球菌分子分型与毒力评价》文中认为猪链球菌病是链球菌属中马链球菌兽疫亚种、马链球菌类马亚种、兰氏分群中D、E、L群链球菌以及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引起猪的疫病总称。临床表现主要为败血症、化脓性淋巴结炎、肺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等。20世纪50~60年代猪链球菌病在我国即有出现,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二十多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猪链球菌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并与一些其他疾病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如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猪伪狂犬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导致病死率的大幅提高,给养猪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国农业农村部将猪链球菌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SS是引起猪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血清型众多,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一直呈动态变化,不同血清型菌株之间缺乏交互免疫力,基因型复杂多样,不同菌株之间存在遗传学差异,毒力强弱也差异明显,给猪链球菌病的防控带来了巨大困扰。本研究对源自某集团公司分布在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广西等五省区家庭农场中的55株SS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毒力评价,旨在探究SS血清型、毒力基因型、MLST基因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毒力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该集团公司科学防控猪链球菌病提供合理依据和技术支持。本研究将55株SS分离株作为受试菌株进行如下试验:(1)合成SS的35种血清型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对SS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合成SS的6个毒力基因(mrp、epf、sly、orf2、fbps、gapdh)引物,采用PCR技术对SS分离株进行毒力基因分型;合成SS的7个管家基因(aro A、cpn60、dpr、gki、mut S、rec A、thr A)引物,采用PCR技术对SS分离株进行MLST分型,并构建UPGMA系统发育树分析不同地区分离株之间的亲缘关系。(2)以昆明鼠为动物模型,对SS分离株进行致病性试验,筛选出致死率为100%的分离株,并采用累积法测定其LD50。结果显示:(1)55株SS分离株共有9种血清型和未定型,SS4为优势血清型,19株,占比34.5%;共有11种毒力基因型,epf-mrp-sly-gapdh+fbps+orf2+为优势毒力基因型,16株,占比29.1%,SS4的优势毒力基因型为epf+mrp+sly+gapdh+fbps+orf2+;共有21种ST型,ST94为优势ST型,21株,占比38.2%,其中11种ST型为首次发现,存在3个以上等位基因突变,多数同一ST型SS分离株只能对应一种血清型,但同一血清型分离株存在多个ST型,ST1229(江苏及河北分离株)与ST1233(山东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ST94(安徽、江苏及河北分离株)与ST108(河北及江苏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2)55株SS分离株共筛选出11株致死率为100%的分离株,分别为HBgu18-3(SS4)、HBgu18-4(SS4)、AHhuai18-10(SS4)、AHhuai18-8(SS4)、JSxu18-4(SS4)、AHfu18-1(SS7)、HBgu18-2(SS7)、AHshou18-1(SS4)、JSbin18-1(SS8)、JSxu18-10(SS4)、JSbin18-8(SS8),其LD50分别为3.39×108CFU/m L、3.54×108CFU/m L、4.57×108CFU/m L、5.01×108CFU/m L、5.17×108CFU/m L、5.37×108CFU/m L、5.62×108CFU/m L、1.0×109CFU/m L、1.67×109CFU/m L、3.0×109CFU/m L、4.47×109CFU/m L。结果表明:(1)该集团公司五省区家庭农场流行的SS血清型种类较多,不同省区流行的血清型有明显差异,SS4为优势血清型;毒力基因型具有多样性,epf-mrp-sly-gapdh+fbps+orf2+为优势毒力基因型,SS4的优势毒力基因型为epf+mrp+sly+gapdh+fbps+orf2+,epf、mrp及sly为毒力差异性基因;ST型呈现多元化趋势,ST94为优势ST型,遗传变异较为明显,种内分化程度较高,ST型与血清型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性,且临近地区的分离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2)该集团公司五省区家庭农场流行的SS中共有8株强毒株,1株中等毒力菌株,2株弱毒株;其中SS4毒力最强,其次为SS7和SS8;同种血清型中ST94分离株的毒力最强;多数分离株携带的毒力基因种类越多,毒力越强。

杨欣欣[5](2020)在《安徽部分地区猪链球菌分子分型和耐药性》文中研究说明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uis)是猪链球菌病主要病原菌,该物种包含致病性和共生菌株,致病性菌株会导致脑膜炎、关节炎、心内膜炎、多发性浆膜炎和败血病。猪链球菌在全球分布范围极广,给全世界养猪业的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它还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给人畜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对于该病的防控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研究针对2017~2018年从安徽部分地区屠宰场表观健康猪只中采集的病料(肺脏)中分离得到的猪链球菌菌株的进行毒力基因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和耐药性的检测和分析,以期为安徽部分地区猪链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以及对安徽部分地区猪链球菌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PCR对39株猪链球菌分离株epf、mrp、sly、fbps、orf2和gadph的毒力基因进行了检测,其携带率分别为5.1%、71.8%、20.5%、28.2%、84.6%、94.9%。sly-epf-mrp+为优势毒力基因型,共22株,占56.4%,其次为sly-epf-mrp-毒力基因型,共9株,占23.0%。此外,血清2型和3型猪链球菌mrp毒力基因的携带率明显高于猪链球菌的整体携带率,携带率均为100.0%,sly-epf-mrp+为其优势毒力基因型。通过PCR扩增39株猪链球菌的7个管家基因(dpr、thr A、aro A,cpn60、gki、rec A和mut S),将PCR产物测序后的基因序列与MLST数据库等位基因信息对比。结果显示,共鉴定出17种不同的ST型,这些ST型中有10种(1245至1248,1250至1255)是本实验室新发现的,有7种是已经被报道的。鉴定出的8种血清型中有6种含有多个ST型,说明了猪链球菌血清型和ST型分布的多样性。39株猪链球菌分离株ST型分布、血清型分布和毒力基因型分布有一定的关系,ST28主要是血清2型(8/9),所有毒力基因型均为sly-epf-mrp+(9/9)。ST117主要为血清3型(6/7),主要毒力基因型为sly-epf-mrp+(6/7)。ST308是血清8型(4/4),大多数毒力基因型是sly+epf-mrp+(3/4)。应用START v 2.0软件,基于7个管家基因串联序列构建UPG-MA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39株猪链球菌ST型的系统进化树可分为两支,其中ST54、ST87、ST92、ST308、ST737、ST1245、ST1247、ST1252和ST1255为分支1,ST28、ST117、ST1246、ST1247、ST1248、ST1250、ST1251、ST1253和ST1254为分支2。新发现的ST型与已报道的的ST型亲缘关系较远,这表明安徽部分地区猪链球菌流行的ST型遗传变化较为明显。选取1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39株猪链球菌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和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其中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丁氨卡那、卡那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分别为97.4%、84.6%、87.2%、82.1%、76.9%、94.9%、92.3%、94.9%、82.1%,对喹诺酮类药物有一定的耐药趋势。多重耐药性比较严重,7株菌株耐3~7种药物,占17.9%,23株菌株耐8~11种药物,占59%,7株菌株耐11种以上药物,占17.9%。目前,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仍是临床治疗猪链球菌的首选药物。

梁娟[6](2020)在《猪呼吸系统病原菌五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巴氏杆菌、猪链球菌、猪肺炎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分别是引起猪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格拉瑟氏病的主要病原,也是当前养猪业常见的五种呼吸系统疾病病原菌。这五种病原菌均可引起猪的呼吸道疾病,且引起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通过肉眼观察有时难以区分。有时还存在这几种病原菌混合感染的情况,更给疾病的诊断造成困难。为了有效鉴定这些病原菌,本课题拟建立一种同时鉴定这五种病原的PCR诊断方法。1.猪呼吸系统病原菌单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目的:建立猪呼吸系统病原菌的单重PCR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巴氏杆菌plpE基因、猪链球菌gdh基因、猪肺炎支原体mhp677基因、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Ⅳ基因和副猪嗜血杆菌vanY基因序列各设计1对引物,确定每种病原单重PCR的退火温度和敏感性,验证引物的特异性。结果:确定五种病原单重PCR扩增的退火温度范围为54℃-60℃,每对引物均为相应病原菌特异的引物。plpE基因的最低检出限为0.01 ng/μL,gdh基因的最低检出限为0.1 ng/μL,mhp677基因的最检出限为0.1 ng/μL,apxⅣ基因的最低检出限为0.1 ng/μL,vanY基因的最低检出限为1 ng/μL。结论:建立了五种病原各自的单重PCR检测方法,为五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猪呼吸系统病原菌五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目的:建立猪呼吸系统病原菌的五重PCR检测方法。方法:将确定的5种病原菌单重PCR检测方法的引物和模板混合,确定五重PCR反应的退火温度和和敏感性,验证引物的特异性。结果:五重PCR反应的退火温度为60℃,每对引物均为相应病原菌特异的引物。在五重反应PCR体系中,plpE基因的最低检出限为1 ng/μL,gdh基因的最低检出限为10 ng/μL,mhp677基因的最低检出限为1 ng/μL,apxⅣ基因的最低检出限为10 ng/μL,vanY基因的最低检出限为10ng/μL。结论:建立了猪呼吸系统病原菌五重PCR检测方法。3.猪呼吸系统病原菌五重PCR检测方法的应用目的:验证所建立的五重PCR方法是否可用于临床检测。方法:采集病变猪肺组织,提取基因组后用已经建立的方法检测五种巴氏杆菌、猪链球菌、猪肺炎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结果:对采集的224份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在65份样品中检测到上述五种病原中的至少一种,其中50份样品为单纯感染,15份为混合感染。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猪呼吸系统病原菌五重PCR检测方法可用于猪呼吸系统病原菌巴氏杆菌、猪链球菌、猪肺炎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检测及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张玲梅[7](2020)在《猪源链球菌耐药性检测及质粒P69生物信息学分析》文中认为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是猪只上呼吸道常在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可引起猪败血症、脑膜炎和心内膜炎等多种疾病,通常存在于猪的鼻腔、扁桃体、生殖器和消化道等几个部位。在过去几十年内,猪链球菌感染一直是困扰全球养猪业的主要问题,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已被列为国家二类动物疫病。同时可通过伤口及呼吸道等途径感染人,引发人的化脓性关节炎、脑膜脑炎及心内膜炎等,严重的可致人死亡,使得猪链球菌感染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曾在四川、江苏等地爆发过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疫情。猪链球菌广泛的存在,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抗生素的使用与耐药病原菌密切相关,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国内外对猪链球菌耐药性的调查结果显示其耐药情况已经十分严重,其中optrA耐药基因可介导恶唑烷酮类和酰胺醇类药物耐药,而恶唑烷酮类代表性药物利奈唑胺(LZD)作为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最后一道防线”,可用于治疗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在内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了解猪链球菌在健康猪群中的血清型、耐药性以及optrA基因在猪链球菌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首先对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采集于重庆市、贵州省部分养殖场、屠宰场的907份猪鼻拭子或者心肺组织样品进行了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通过使用含有结晶紫(0.0002 g/L)、亚硫酸钠(0.1 g/L)、萘啶酮酸、多粘菌素B(均为0.15 g/L)及5%脱纤维绵羊血的哥伦比亚琼脂作为选择培养基,再扩增猪链球菌特异性基因gdh以确定猪链球菌。使用多重PCR方法诊断健康猪群中猪链球菌的流行血清型。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Lnstitute,CLSI)所推荐的猪链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15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以了解健康猪群中猪链球菌的耐药情况。使用质粒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质粒,以PCR方法检测临床分离株中optrA基因的携带情况。对质粒进行测序后,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907份样本中共检测到58株猪链球菌,总分离率为6.4%。从地区来看,重庆市垫江县的猪链球菌分离率最高(11%),铜梁县的猪链球菌分离率最低(5.2%)。从时间上看第一季度猪链球菌分离率为3.48%,第二季度为7.4%,第三季度为7.22%,第四季度为6.6%,在不同季节猪链球菌的分离率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二、三季度分离率高于一四季度。不同来源的58株猪链球菌中有45株成功鉴定血清型,共覆盖6种血清型,其中最为常见的血清型为猪链球菌29型(25株,占总数的43.1%),其次为猪链球菌28型(7株,占总数的12%),猪链球菌21型(6株,占总数的10.3%)。对分离到的58株猪链球菌进行了8类一共15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对四环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都超过了8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也超过了50%。另外,对酰胺醇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所有临床分离株显示出的多重耐药情况从0-9种药物不等,且多重耐药率高达90%,出现25种耐药谱,其中最高耐9种药物的为1株重庆北碚分离株。研究提示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可作为重庆、贵州等地猪链球菌病治疗的首选药物。58株猪链球菌中仅有一株呈optrA阳性,流行率为1.7%(1/58),通过体外诱导将P69菌株氟苯尼考的MIC从4μg/mL诱导32μg/mL,但同时伴随生长速率的降低。通过测序质粒全基因组序列,使用IPRscan、BLAST软件,综合VFDB、Swiss-port、CAZy、GO和KEGG等数据库,注释蛋白质功能、毒力因子及耐药基因,并绘制完整的质粒圈图,结果显示P69为环状质粒,总长度为8 012bp。通过数据库对获得的ORFs进行功能注释,发现P69质粒包含optrA、erm(A)、erm(B)、erm(C)耐药基因,ABC转运蛋白及IS插入序列,以此探索质粒P69的功能及其生物学意义。

赵顾[8](2019)在《2017-2018年安徽部分地区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提出猪链球菌(Strepptococcussuis,S suis)是猪链球菌病主要病原菌,能够引起猪的脑膜炎、肺炎、败血症、多发性关节炎和皮肤化脓性感染,造成了世界养猪业的经济出现严重的损失,也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对人畜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且如何进行该病的防控受到了越来越多人员的关注。本研究针对2017~2018年从安徽地区屠宰场表观健康猪只中采集的病料(肺脏)中分离得到的猪链球菌的血清型、耐药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基因型进行检测分析,以期为安徽地区猪链球菌病致病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对安徽地区猪链球菌病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2017年至2018年间,从安徽省多个不同规模屠宰场中表观健康的猪只进行肺脏组织的采集,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和基于gdh基因的特异性PCR方法对疑似猪链球菌进行了 PCR鉴定,共分离鉴定出53株猪链球菌。通过基于cps基因的特异性PCR方法对53株猪链球菌的血清型进行鉴定。其中有11株猪链球菌3型,10株2型,6株8型,5株1型,3株9型,3株29型,分别占 20.7%、18.9%、1 1.3%、9.4%、5.7%、5.7%。另外,猪链球菌 5 型、7 型、12型和31型各有1株,均占1.9%,而且仍有11株为未知血清型(占20.7%)。这表明安徽部分地区屠宰场中表观健康猪只携带的猪链球菌的血清型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其中猪链球菌血清3型占有主导地位。选取1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应用稀释法对猪链球菌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猪链球菌对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红霉素、泰妙菌素、替米考星、链霉素、强力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嗯唑的耐药率都比较高,其中对红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泰妙菌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嗯唑的耐药率最高,达到了 1 00%;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噻呋、恩诺沙星及青霉素的敏感程度较高,分别达到了 85.71%、78.57%、76.19%和83.33%。此外,不同血清型分离株的耐药性比较结果显示,猪链球菌2型对四环素的耐药率(达到100%)显着高于其他血清型,猪链球菌3型、8型、9型和29型对林可霉素的耐药率(达到100%)显着高于于其他血清型。这表明猪链球菌在一定程度上对临床常用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而恩诺沙星、头孢噻肟和头孢噻呋和青霉素依然是临床用药上的主要治疗药物。而且猪链球菌的血清型与耐药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也反应了不同血清型获得抗性的能力差异。利用96孔微板法进行生物被膜培养及用结晶紫染色法对生物被膜形成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这些分离株表现出不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共有32株猪链球菌为生物被膜阳性菌株,其中表现出强生物被膜形成菌株和弱生物被膜形成菌株各有16株,其余的21株猪链球菌(包括11株未定型菌株)不能形成生物被膜。此外,猪链球菌能够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比较强的分离株有13株,且以S.suis 032的成膜能力最强。另外,猪链球菌血清2型主要以弱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主,猪链球菌血清3型和8型主要以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主。此外,所有形成生物被膜的菌株和非生物被膜形成菌株均显示出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呋、头孢喹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庆大霉素、林可霉素、青霉素和替米考星的耐药性,且生物被膜形成菌株对抗生素的抗药性高于非生物被膜形成菌株。然而,与非生物被膜生产者相比,生物被膜生产者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较低。这表明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存在与抗生素耐药性之间存在正相关,特别是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关。且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其菌株的血清型存在一定的的关系。运用ERIC-PCR技术对42株猪链球菌分离株的基因组多样性进行表征。这些菌株显示14种不同的模式,包括1至9个条带,范围从约90-1200bp。大多数菌株属于两种密切相关的ERIC-PCR类型(A和D),而其他类型仅包含少数几种分离株。ERIC-PCR模式与大多数分离株的血清型相关,大多数血清型2(7/10)和血清型3(6/11)菌株属于ERIC-PCRA型,且血清型2、3和2、3、8分别对应于ERIC-PCR类型A和D。这表明不同地区的菌株间具有亲缘关系和较高的遗传异质性,基因型与血清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ERIC-PCR可能是一种检测猪链球菌分离株血清型的可行的分子技术。

毛天骄[9](2019)在《猪链球菌2型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其对小鼠的免疫效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链球菌所引致猪传染病的总称。其中,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是世界范围内引致猪链球菌病最主要的病原,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根据SS荚膜抗原特性的差异,可将其分为35个血清型(1-34 型和 1/2 型),其中以猪链球菌 2 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SS2)临床分离率最高且致病性最强,不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公共卫生带来了威胁及挑战。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猪链球菌病的有效措施,但由于SS血清型众多,且各血清型间交互免疫力差,因此鉴定与筛选疫苗用优势菌株,将有利于流行地区的猪链球菌病的免疫预防。基于疫苗用菌株的血清型和免疫原性是最根本的原则,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显示,SS2为安徽地区SS流行的优势血清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致病性试验、抗原性试验和稳定性试验,综合筛选出2株疫苗菌株(代号为HF2、HF3)。本研究系在优化培养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疫苗菌株甲醛灭活条件及免疫佐剂的选择,以提高和保障制备的SS2灭活疫苗的良好抗原性,进一步比较相应商品化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为猪链球菌病的防控及多联疫苗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将筛选出的2株疫苗菌株(HF2、HF3)进行以下试验:(1)将终浓度为0.1%、0.2%、0.3%、0.4%的甲醛溶液各自加入生长至稳定期的HF2、HF3中,分别灭活5 h、9 h、10 h、11 h、12 h、13 h、14 h、15 h、20 h后,采用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和易感动物对HF2、HF3灭活的完全性进行检验。(2)HF2、HF3在终浓度为0.3%的甲醛灭活15h后,按不同体积比分别与五种佐剂(铝胶佐剂、弗氏佐剂、蜂胶佐剂、GEL 01聚合物佐剂、ISA201 VG矿物油佐剂)制备成SS2灭活疫苗,经物理性状检验、无菌检验和安全性检验合格后免疫小鼠,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含量(IL-4、IL-10、IFN-y、TNF-β、MCP-1);流式细胞术测定CD4+/CD3+、CD8+/CD3+T细胞亚群;攻毒试验测定免疫保护力;组织荷菌数试验测定SS2在小鼠体内定植情况;采集攻毒后小鼠肺脏、肝脏、脾脏、肾脏制作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3)将HF2、HF3分别培养至稳定期,加入终浓度为0.3%的甲醛灭活15 h后,与ISA201 VG矿物油佐剂乳化制备成灭活疫苗,与SS2商品化灭活疫苗(HA9801株)同步免疫小鼠,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含量(IL-4、IL-10、IFN-γ、TNF-β、MCP-1);流式细胞术测定CD4+/CD3+、CD8+/CD3+T细胞亚群;攻毒试验测定免疫保护力;组织荷菌数试验测定SS2定植情况;采集攻毒后小鼠肺脏、肝脏、脾脏、肾脏制作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显示:(1)终浓度为0.3%及0.4%的甲醛,分别作用15 h及13 h,均可使HF2、HF3灭活完全。(2)ISA201 VG组诱导小鼠产生的抗体效价最高,明显高于其他佐剂组;ISA 201 VG组诱导小鼠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其他佐剂组;ISA 201 VG组产生的CD4+/CD3+、CD8+/CD3+T细胞比率高于其他佐剂组,且多数具有差异显着(P<0.05)。攻毒后,与其他四种佐剂组相比,ISA201 VG组攻毒保护率均为100%,且肺脏、肝脏、脾脏、肾脏细菌定植量均较低,结合病理组织变化,ISA 201 VG组表现出无病变或轻微病变。(3)SS2灭活疫苗(HF2株、HF3株)和SS2商品化灭活疫苗(HA9801株)二次免疫小鼠后的血清IgG抗体效价分别为1:25600、1:12800、1:25600;SS2灭活疫苗(HF2株)诱导小鼠产生细胞因子含量高于SS2灭活疫苗(HF3株)、SS2商品化灭活疫苗(HA9801株);SS2商品化灭活疫苗(HA9801株)CD4+/CD3+、CD8+/CD3+T细胞比率最高,但CD8+/CD3+T细胞比率与SS2灭活疫苗(HF2、HF3株)差异不显着(P>0.05);攻毒后,SS2灭活疫苗(HF2、HF3株)和SS2商品化灭活疫苗(HA9801株)免疫保护率均为100%;SS2灭活疫苗(HF3株)的病理组织变化较SS2灭活疫苗(HF2株)和SS2商品化灭活疫苗更明显。结果表明:受试疫苗菌株(HF2)在改良BHI培养基生长至稳定期后,经终浓度为0.3%的甲醛37℃振荡灭活(150 r/min)15 h,与ISA201 VG矿物油佐剂制备成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最好,免疫小鼠后不仅可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还可完全抵抗强毒株的攻击。

张宇航[10](2019)在《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特有基因簇nmt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链球菌2型(Streptoccus suis serotype2,SS2)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可引发人和猪的脑膜炎、关节炎、败血症甚至急性死亡,不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威胁了相关从业人员的健康,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截至目前,SS2的致病机制仍不是很明确,因此有必要对其毒力因子进行深入研究。nmt基因簇是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对7株SS2弱毒株和10株SS2强毒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鉴定到的强毒株特有的基因簇,它由位于同一操纵子上的三个连续基因nadR-pnuC-mutT组成,提示其与SS2毒力作用相关。本研究主要以nmt基因簇为研究对象,对其在SS2不同毒株中的分布及其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基因缺失株分别探讨各基因在SS2致病中发挥的功能,以期为防治猪链球菌病提供新思路。1nmt基因簇在SS2不同毒株中的分布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前期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17株SS2强、弱毒株进行分析,鉴定到nmt基因簇在强毒株中特异性存在。为进一步验证该基因簇在猪链球菌强弱毒株中的分布,选取前期实验室通过内标化的斑马鱼模型筛选出的17株SS2强毒株和14株弱毒株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nmt基因簇只存在于SS2强毒株中,与比较基因组学结果一致,提示该基因簇与SS2毒力相关。以SS2强毒株ZY05719为参考菌株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nmt基因簇中三个基因nadR-pnuC-mutT均由负链编码,位于同一操纵子上并共同转录。蛋白保守性结构域分析发现,三个基因共同编码细菌NAD代谢通路中的烟酰胺核糖补救合成途径,因NAD代谢与细菌毒力具有密切关系,也进一步提示nmt基因簇可能参与SS2毒力作用的发挥,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验和理论基础。2 nmt基因簇对SS2毒力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证实该基因簇对细菌毒力的影响,以SS2强毒株ZY05719为亲本株构建了共同敲除nadR-pnuC-mutT的基因缺失株Δnmt。生长曲线结果显示,Δnmt在对数期的生长受到抑制,在平台期恢复与野生株一致的生长水平。斑马鱼和小鼠体内感染实验都证实nmt基因簇的缺失导致SS2毒力显着下降。实验结果表明,nmt基因簇与SS2毒力具有密切关系。为探讨其影响毒力的作用机制,接下来将对其中单个基因的功能进行验证。3 nmt基因簇中nadR在SS2致病中的作用研究nadR基因编码蛋白在伤寒沙门氏菌中首次被报道为一种双功能蛋白,在细菌NAD代谢通路中分别发挥酶催化效应和转录调控功能,间接参与细菌毒力作用,但其在猪链球菌中的功能还未有报道。因此我们以SS2强毒株ZY05719为亲本株构建了nadR的基因缺失株ΔnadR。通过比较野生株与缺失株的生物学特性发现,ΔnadR显着抑制细胞生长并形成较短的菌链。使用人工培养基CDM验证了nadR在SS2NAD合成途径中具有利用小分子底物烟酰胺单核苷酸NMN和核糖烟酰胺RNam的功能。毒力试验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ΔnadR在斑马鱼和BALB/c小鼠体内的毒力明显减弱,在入侵宿主的过程中更容易被RAW264.7巨噬细胞清除。小鼠感染模型中,缺失株在组织器官内的存活能力大大下降。RNA-seq结果显示,ΔnadR与ZY05719相比有790个差异表达基因,约占总基因数的38.64%,涵盖了绝大多数生命活动如营养物质转运和代谢、蛋白质合成与修饰、DNA复制与修复、细胞分裂和分化、信号转导和防御机制等,说明nadR在SS2中发挥全局调控的作用。综上所述,nadR参与SS2NAD代谢途径中NMN和RNam两种底物的利用,并且发挥全局调控的作用,通过调控细菌绝大多数生命活动从而影响SS2的生长和毒力。4 nmt基因簇中mutT在SS2致病中的作用研究mutT基因编码Nudix样水解酶,有研究报道它在SS2中能够通过结合自身操纵子的启动子区域实现自抑制调控但缺失了酶的活性。为进一步验证其在SS2毒力中的作用,我们以SS2强毒株ZY05719为亲本株构建了mutT的基因缺失株ΔmutT。实验结果表明,ΔmutT的生长能力没有显着变化;动物感染模型中,缺失株在斑马鱼和BALB/c小鼠中的毒力都显着下降,并且在小鼠组织器官中的定殖能力和形成的病理学变化都显着降低。以上结果表明,mutT不影响细菌生长,可通过参与细菌在宿主组织和血液中的存活从而影响SS2毒力作用的发挥。综上所述,本研究证明了nmt基因簇广泛分布于SS2强毒株中,编码细菌NAD代谢通路中的烟酰胺核糖补救合成途径,与SS2的毒力作用具有密切关系。其中,nadR基因参与NAD代谢途径中NMN和RNam两种底物的利用,并且发挥全局调控的作用,通过调控细菌绝大多数生命活动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和毒力;mutT基因通过参与细菌在宿主组织和血液中的存活从而影响SS2毒力作用的发挥;该基因簇中另外一个基因pnuC也在课题组前期研究中证实参与SS2氧化应激耐受并影响细菌毒力。

二、检测猪链球菌2型的溶菌酶释放蛋白(MRP)的PCR方法的建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检测猪链球菌2型的溶菌酶释放蛋白(MRP)的PCR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2018年广西猪链球菌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索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病原特征
        1.1.1 形态特点
        1.1.2 生化特性
        1.1.3 猪链球菌的分类
        1.1.4 抵抗力
        1.1.5 培养特性
    1.2 流行病学
        1.2.1 传染源
        1.2.2 传播途径
        1.2.3 易感动物
        1.2.4 临床症状
        1.2.5 流行特点
        1.2.6 感染人群
    1.3 毒力因子
        1.3.1 毒力序列ORF2
        1.3.2 溶菌酶释放蛋白
        1.3.3 胞外蛋白因子
        1.3.4 溶血素
        1.3.5 荚膜多糖
        1.3.6 谷氨酰胺脱氧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广西地区猪链球菌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动物组织
        2.1.2 参考菌株
        2.1.3 试剂与仪器
        2.1.4 材料准备
        2.1.5 引物及序列
    2.2 方法
        2.2.1 猪组织样品的处理
        2.2.2 挑取链球菌单菌落
        2.2.3 鉴定猪链球菌
        2.2.4 纯化猪链球菌
        2.2.5 冻存猪链球菌
        2.2.6 提取猪链球菌的DNA
        2.2.7 最适退火温度的鉴定
        2.2.8 猪链球菌血清型的鉴定
        2.2.9 毒力基因鉴定
    2.3 试验结果
        2.3.1 猪链球菌的鉴定结果
        2.3.2 猪链球菌的分型鉴定结果
        2.3.3 广西地区猪链球菌分离株毒力基因溶血素(SLY)的鉴定结果
        2.3.4 广西地区猪链球菌分离株毒力基因荚膜多糖(MRP)的鉴定结果
        2.3.5 广西地区猪链球菌分离株毒力基因胞外因子(EF)的鉴定结果
        2.3.6 广西地区猪链球菌分离株毒力相关因子(ORF2)的鉴定结果
        2.3.7 广西地区猪链球菌分离株毒力相关结果汇总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广西地区猪链球菌分离株药敏试验及毒力试验
    3.1 试验材料和仪器
        3.1.1 试验菌株
        3.1.2 试验动物
        3.1.3 试剂和仪器
        3.1.4 材料准备
    3.2 方法
        3.2.1 猪链球菌耐药性检测
        3.2.2 猪链球菌毒力试验
    3.3 结果
        3.3.1 猪链球菌耐药性检测
        3.3.2 猪链球菌毒力试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藏猪源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猪链球菌的研究进展
        1.1.1 猪链球菌病原学研究
        1.1.2 流行病学研究
        1.1.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1.4 猪链球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1.1.5 猪链球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1.1.6 猪链球菌检测方法
    1.2 藏猪养殖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藏猪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所需试剂及仪器设备
        2.1.2 藏猪血清样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2.3.1 西藏5 个地市藏猪血清猪链球菌抗体检测结果
        2.3.2 西藏5 个地市不同性别藏猪链球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藏猪源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分型与毒力基因检测
    3.1 试验材料
        3.1.1 病料来源
        3.1.2 试验仪器与所用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猪链球菌的初步鉴定与纯培养
        3.2.2 生化鉴定
        3.2.3 猪链球菌gdh特异性基因的PCR鉴定
        3.2.4 猪链球菌荚膜血清分型的鉴定
        3.2.5 猪链球菌毒力基因的检测
        3.2.6 致病性试验
    3.3 试验结果
        3.3.1 链球菌的培养与染色镜检
        3.3.2 猪链球菌生化鉴定结果
        3.3.3 分离菌gdh特异性基因的扩增结果
        3.3.4 分离菌荚膜血清分型结果
        3.3.5 分离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3.3.6 致病性试验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藏猪源猪链球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菌株
        4.1.2 试剂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K-B纸片扩散试验
        4.2.2 耐药基因检测
    4.3 试验结果
        4.3.1 药敏试验结果
        4.3.2 菌株多重耐药性分析
        4.3.3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基于Mrp的猪链球菌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猪链球菌概述
        1.1.1 猪链球菌病原学
        1.1.2 流行病学
        1.1.3 毒力因子
        1.1.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1.5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
        1.1.6 猪链球菌病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1.7 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重组Mrp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2.1 材料
        2.1.1 菌株、血清和质粒
        2.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2.1.3 主要实验仪器
        2.1.4 主要溶液及配置
    2.2 方法
        2.2.1 SS2基因组的提取以及mrp基因的克隆
        2.2.2 pET28a-mrp重组质粒的构建
        2.2.3 mrp基因的原核表达
        2.2.4 重组Mrp蛋白的纯化
        2.2.5 重组Mrp蛋白反应原性分析
    2.3 结果
        2.3.1 mrp基因的克隆
        2.3.2 pET28a-mrp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
        2.3.3 Mrp的原核表达和纯化
        2.3.4 重组Mrp蛋白反应原性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rMrp-ELISA方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估
    3.1 材料
        3.1.1 菌株及血清
        3.1.2 试剂及耗材
        3.1.3 仪器及设备
        3.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3.2 方法
        3.2.1 rMrp-ELISA条件优化及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3.2.2 临界值的确定
        3.2.3 特异性试验
        3.2.4 敏感性及灵敏性试验
        3.2.5 重复性试验
        3.2.6 符合率试验
        3.2.7 临床样品检测
        3.2.8 保存期试验
    3.3 结果
        3.3.1 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和最佳血清稀释倍数的确定
        3.3.2 最佳封闭液的确定
        3.3.3 最佳封闭条件的确定
        3.3.4 血清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3.3.5 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倍数的确定
        3.3.6 酶标二抗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3.3.7 底物最佳显色时间的确定
        3.3.8 临界值的确定
        3.3.9 特异性试验结果
        3.3.10 敏感性及灵敏性试验结果
        3.3.11 重复性试验结果
        3.3.12 符合率试验结果
        3.3.13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3.3.14 保存期试验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源自家庭农场病猪的猪链球菌分子分型与毒力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写和符号表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受试菌株
        2.1.2 试验动物
        2.1.3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2.1.4 主要培养基及试验溶液配制
        2.1.4.1 TSA-YE培养基
        2.1.4.2 TSB-YE培养基
        2.1.5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 方法
        2.2.1 55株SS分离株的血清分型
        2.2.1.1 DNA的提取
        2.2.1.2 PCR引物的合成
        2.2.1.3 PCR扩增
        2.2.1.4 琼脂糖凝胶电泳
        2.2.2 55株SS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分型
        2.2.2.1 DNA的提取
        2.2.2.2 PCR引物的合成
        2.2.2.3 PCR扩增
        2.2.2.4 琼脂糖凝胶电泳
        2.2.3 55株SS分离株的MLST分型
        2.2.3.1 菌株DNA的提取
        2.2.3.2 PCR引物的合成
        2.2.3.3 PCR扩增
        2.2.3.4 琼脂糖凝胶电泳
        2.2.3.5 MLST分析
        2.2.4 55株SS分离株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55株SS分离株的血清分型结果
    3.2 55株SS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分型结果
    3.3 55株SS分离株的MLST分型结果
    3.4 55株SS分离株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结果
4 讨论
    4.1 SS分离株的分子分型
    4.2 SS分离株的毒力评价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录

(5)安徽部分地区猪链球菌分子分型和耐药性(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列表
文献综述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受试菌株
        1.1.2 主要试剂及药品
        1.1.3 试剂配制
        1.1.4 主要仪器设备
        1.1.5 引物合成
    1.2 方法
        1.2.1 菌株的复苏
        1.2.2 核酸提取
        1.2.3 毒力基因的检测
        1.2.4 MLST分型
        1.2.5 猪链球菌药物敏感性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猪链球菌的毒力基因检测
    2.2 猪链球菌MLST分型
    2.3 猪链球菌药物敏感性检测
3 讨论
    3.1 猪链球菌毒力基因分布特征
    3.2 猪链球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布特征
    3.3 猪链球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布与毒力基因分布特征关系
    3.4 猪链球菌耐药性分布特征
4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猪呼吸系统病原菌五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猪链球菌研究进展
        1.1.1 病原学
        1.1.2 流行病学
        1.1.3 毒力因子
    1.2 副猪嗜血杆菌研究进展
        1.2.1 病原学
        1.2.2 流行病学
        1.2.3 毒力因子
    1.3 巴氏杆菌研究进展
        1.3.1 病原学
        1.3.2 流行病学
        1.3.3 毒力因子
    1.4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研究进展
        1.4.1 病原学
        1.4.2 流行病学
        1.4.3 毒力因子
    1.5 猪肺炎支原体研究进展
        1.5.1 病原学
        1.5.2 流行病学
        1.5.3 毒力因子
    1.6 实验室检测技术
        1.6.1 血清学方法
        1.6.2 分子生物学方法
        1.6.3 多重PCR检测方法
        1.6.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1.6.5 微滴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引言
第3章 猪呼吸系统病原菌单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3.1 材料
        3.1.1 菌株、毒株
        3.1.2 主要试剂
        3.1.3 相关试剂的配制
        3.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 方法
        3.2.1 菌株培养
        3.2.2 细菌、病毒基因组的提取
        3.2.3 反转录
        3.2.4 核酸浓度的测定
        3.2.5 引物设计与合成
        3.2.6 单重PCR退火温度的确定
        3.2.7 单重PCR反应的特异性检验
        3.2.8 单重PCR引物敏感性检验
    3.3 结果
        3.3.1 单重PCR退火温度的确定
        3.3.2 单重PCR反应中引物特异性检验
        3.3.3 单重PCR反应的敏感性检验
    3.4 讨论
第4章 猪呼吸系统病原菌五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4.1 材料
        4.1.1 菌种、毒株
        4.1.2 主要试剂
        4.1.3 相关试剂的配制
        4.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 方法
        4.2.1 五重PCR退火温度确定
        4.2.2 五重PCR引物特异性检验
        4.2.3 五重PCR反应敏感性检验
    4.3 结果
        4.3.1 五重PCR反应退火温度的确定
        4.3.2 五重PCR反应特异性检验
        4.3.3 五重PCR敏感性检验
    4.4 讨论
第5章 猪呼吸系统病原菌五重PCR检测方法的应用
    5.1 材料
        5.1.1 菌种
        5.1.2 主要试剂
        5.1.3 相关试剂的配制
        5.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5.2 方法
        5.2.1 样品采集
        5.2.2 基因组的提取
        5.2.3 临床样品中猪呼吸系统病原菌的五重PCR检测
    5.3 结果
    5.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猪源链球菌耐药性检测及质粒P69生物信息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病原学
    1.2 血清学研究
    1.3 毒力因子
    1.4 分离及鉴定方法
        1.4.1 微生物学检测
        1.4.2 分子生物学检测
        1.4.3 免疫学方法检测
    1.5 猪链球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1.5.1 猪链球菌耐药现状
        1.5.2 猪链球菌耐药机制
第2章 引言
第3章 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
    3.1 试验材料
        3.1.1 样品来源及标准菌株
        3.1.2 试验试剂
        3.1.3 试验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主要试剂的制备
        3.2.2 样品的采集
        3.2.3 样品处理
        3.2.4 革兰氏染色镜检
        3.2.5 猪链球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3.2.6 试验菌株的保存
    3.3 试验结果
        3.3.1 猪链球菌在选择性培养基的生长情况
        3.3.2 革兰氏染色结果
        3.3.3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3.3.4 猪链球菌的采集及分离情况
    3.4 讨论
第4章 猪链球菌的血清型鉴定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菌株
        4.1.2 试验试剂
        4.1.3 试验仪器
        4.1.4 主要试剂配制
    4.2 猪链球菌血清型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4.3 猪链球菌血清型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4.4 讨论
第5章 猪链球菌的药物敏感性检测
    5.1 试验材料
        5.1.1 试验菌株
        5.1.2 试验试剂
        5.1.3 试验仪器
        5.1.4 药敏纸片
    5.2 试验方法
        5.2.1 主要试剂配置
        5.2.2 药物敏感性试验
        5.2.3 猪链球菌药敏试验判定标准
    5.3 药敏试验结果
        5.3.1 猪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及耐药性统计
        5.3.2 不同血清型猪链球菌的药敏特性
        5.3.3 猪链球菌多重耐药情况统计
        5.3.4 不同地区菌株耐药情况统计
    5.4 讨论
第6章 质粒P69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6.1 试验材料
        6.1.1 试验试剂
        6.1.2 试验仪器设备
    6.2 试验方法
        6.2.1 质粒DNA模板的制备
        6.2.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6.2.3 PCR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
        6.2.4 体外诱导对猪链球菌耐药水平的影响
    6.3 实验结果
        6.3.1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6.3.2 体外诱导结果
        6.3.3 生长曲线
    6.4 optrA质粒生物信息学分析
        6.4.1 实验数据
        6.4.2 基本特征
        6.4.3 GO富集分析
        6.4.4 KEGG分析
        6.4.5 COG分析
        6.4.6 Swiss-Prot分析
    6.5 讨论
第7章 结论
    7.1 菌株分离及血清型鉴定情况
    7.2 细菌耐药性检测
    7.3 质粒P69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8)2017-2018年安徽部分地区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列表
文献综述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料及菌株来源
        1.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1.1.3 主要仪器设备
        1.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1.1.4.1 主要培养基的配制
        1.1.4.2 主要溶液的配制
    1.2 方法
        1.2.1 猪链球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1.2.2 猪链球菌的PCR鉴定
        1.2.2.1 DNA模板制备
        1.2.2.2 引物的合成
        1.2.2.3 猪链球菌鉴定的PCR扩增
        1.2.2.4 猪链球菌的保存
        1.2.3 猪链球菌血清型鉴定
        1.2.3.1 猪链球菌的复苏培养
        1.2.3.2 DNA模板制备
        1.2.3.3 分型引物合成
        1.2.3.4 PCR扩增
        1.2.4 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1.2.4.1 质控菌株与试验菌株的复壮
        1.2.4.2 菌悬液的制备
        1.2.4.3 药敏板的制备与孵育
        1.2.4.4 结果判读
        1.2.5 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测定
        1.2.5.1 猪链球菌的的培养
        1.2.5.2 生物被膜的培养
        1.2.5.3 生物被膜的固定及染色
        1.2.5.4 结果判定
        1.2.6 ERIC-PCR法扩增猪链球菌的DNA指纹图谱
        1.2.6.1 猪链球菌的复苏培养
        1.2.6.2 DNA模板制备
        1.2.6.3 引物合成
        1.2.6.4 ERIC-PCR法扩增
2 结果与分析
    2.1 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
    2.2 猪链球菌PCR鉴定结果
    2.3 猪链球菌的PCR分型结果
    2.4 猪链球菌的耐药性
    2.5 猪链球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
    2.6 猪链球菌ERIC-PCR分型
        2.6.1 ERIC-PCR对42株猪链球菌分型结果
        2.6.2 ERIC-PCR聚类分析
    2.7 耐药性与血清型及生物被膜形成的关系
        2.7.1 耐药性与血清型的关系
        2.7.2 耐药性与生物被膜形成的关系
3 讨论
    3.1 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
    3.2 猪链球菌血清型分布特征
    3.3 猪链球菌耐药性分布特征
    3.4 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
    3.5 猪链球菌的DNA指纹图谱
    3.6 猪链球菌耐药性、血清型及生物生物被膜形成的关系
4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猪链球菌2型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其对小鼠的免疫效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写和符号表
文献综述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疫苗菌株
        1.1.2 攻毒菌株
        1.1.3 商品化灭活疫苗
        1.1.4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盒)
        1.1.5 试验动物
        1.1.6 主要仪器和设备
        1.1.7 主要培养基的配制
        1.1.8 主要试剂的配制
    1.2 方法
        1.2.1 甲醛灭活条件的优化
        1.2.2 SS2灭活疫苗佐剂的筛选
        1.2.3 SS2灭活疫苗与商品化灭活疫苗免疫效力的比较
        1.2.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甲醛灭活浓度及时间的筛选
        2.1.1 液体培养基的检验结果
        2.1.2 固体培养基的检验结果
        2.1.3 易感动物的检验结果
    2.2 SS2灭活疫苗佐剂的筛选
        2.2.1 SS2不同佐剂灭活疫苗的检验结果
        2.2.2 SS2不同佐剂灭活疫苗对小鼠免疫效力的评价
    2.3 SS2灭活疫苗与商品化灭活疫苗免疫效力比较
        2.3.1 血清IgG抗体效价的测定结果
        2.3.2 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结果
        2.3.3 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亚群百分比测定结果
        2.3.4 免疫保护率测定结果
        2.3.5 组织荷菌数的测定结果
        2.3.6 病理组织学观察
3 讨论
    3.1 SS2灭活疫苗(HF2、HF3株)的制备
    3.2 SS2灭活疫苗(HF2、HF3株)对小鼠的免疫效力评价
4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特有基因簇nmt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猪链球菌概述及其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1 猪链球菌概述
        2 猪链球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2.1 荚膜多糖
        2.2 溶菌酶释放蛋白和胞外因子
        2.3 溶血素
        2.4 酶类相关毒力因子
        2.5 转录调控因子
        2.6 转运蛋白/分泌系统
    第二章 细菌NAD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
        1 细菌中NAD的生物合成途径
        2 NAD代谢与细菌毒力的关系
        3 猪链球菌中NAD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三章 nmt基因簇在猪链球菌2型不同毒株中的分布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PCR验证nmt基因簇在SS2不同毒力菌株中的分布
        1.3 nmt基因簇中各组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
        2.1 nmt基因簇广泛分布于SS2强毒株中
        2.2 nmt基因簇在ZY05719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nmt基因簇对猪链球菌2型毒力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构建nmt基因缺失株
        1.3 革兰氏染色及光学显微镜观察
        1.4 生长曲线测定
        1.5 斑马鱼测定细菌半数致死量LD_(50)
        1.6 小鼠体内感染试验
        2 结果
        2.1 成功构建基因缺失株Δnmt
        2.2 Δnmt形态及链长无变化
        2.3 Δnmt在对数期的生长受到抑制
        2.4 斑马鱼和小鼠感染实验证实nmt参与SS2的毒力
        3 讨论
    第五章 nmt基因簇中nadR在猪链球菌2型致病中的作用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构建nadR基因缺失株
        1.3 细菌形态观察
        1.4 生长曲线测定
        1.5 细菌黏附和侵袭试验
        1.6 抗吞噬和细胞内存活试验
        1.7 斑马鱼测定细菌半数致死量
        1.8 小鼠体内感染试验
        1.9 RNA-seq分析及Real-time PCR验证
        2 结果
        2.1 成功构建基因缺失株ΔnadR
        2.2 ΔnadR生长受到显着抑制
        2.3 ΔnadR形成较短的菌链
        2.4 nadR参与细胞内NAD合成途径中NMN和RNam的利用
        2.5 nadR不参与宿主细胞的粘附和侵袭
        2.6 nadR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抗吞噬作用和细胞内存活
        2.7 斑马鱼感染模型证实nadR参与SS2的毒力
        2.8 小鼠感染模型进一步证实nadR的缺失降低SS2毒力
        2.9 RNA-seq结果显示nadR是SS2中全局性转录调控因子
        3 讨论
    第六章 nmt基因簇中mutT在猪链球菌2型致病中的作用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构建mutT基因缺失株
        1.3 ΔmutT基本生物学特性分析
        1.4 斑马鱼测定细菌半数致死量
        1.5 小鼠体内感染试验
        2 结果
        2.1 成功构建基因缺失株ΔmutT
        2.2 ΔmutT基本生物学性状未发生改变
        2.3 斑马鱼和小鼠动物模型证实mutT参与SS2的毒力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四、检测猪链球菌2型的溶菌酶释放蛋白(MRP)的PCR方法的建立(论文参考文献)

  • [1]2018年广西猪链球菌流行病学调查[D]. 朱远致. 广西大学, 2020(07)
  • [2]藏猪源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D]. 王一飞. 西藏大学, 2020(12)
  • [3]基于Mrp的猪链球菌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 乔宏.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4]源自家庭农场病猪的猪链球菌分子分型与毒力评价[D]. 袁献宇.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3)
  • [5]安徽部分地区猪链球菌分子分型和耐药性[D]. 杨欣欣.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6]猪呼吸系统病原菌五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 梁娟. 西南大学, 2020(01)
  • [7]猪源链球菌耐药性检测及质粒P69生物信息学分析[D]. 张玲梅. 西南大学, 2020(01)
  • [8]2017-2018年安徽部分地区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 赵顾.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9]猪链球菌2型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其对小鼠的免疫效力研究[D]. 毛天骄.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10]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特有基因簇nmt功能研究[D]. 张宇航.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MRP)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