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C~3I系统功能及系统结构

移动C~3I系统功能及系统结构

一、机动式C~3I系统的功能与系统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1](2017)在《枢纽机场航站楼系统性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用航空的快速发展,在带来全行业航线网络深入调整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枢纽机场建设的不断竞争。作为枢纽机场最重要建筑之一的航站楼,其现阶段设计方法的缺失造成了当前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诸多问题:设计方法不系统导致的建设实践巨大浪费;外部构型不科学导致的规划脱节与发展瓶颈;内部组构不合理导致的功能、流线混淆与空间、视线离散;综合评价不完善导致的方案选取主观化与随意化等等。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以枢纽机场航站楼为研究对象提出系统性设计方法研究。这对于解决目前航站楼设计理论缺失极具参考价值,对于解决建设实践盲从极具指导意义。在“一带一路战略”及“民航强国战略”宏观背景下,期望为我国枢纽机场航站楼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支持。鉴于上述航站楼自身发展的连续性、功能流程的集聚性以及判断依据的复杂性,本文从系统与环境、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三者的辨证关系出发,运用系统思维下的模块理论、空间句法与层次分析三大方法,分别对枢纽机场航站楼外部构型、内部组构及评价体系三个阶段进行研究:1.通过模块理论的研究,确立了航站楼外部构型的组织方法。从大量的枢纽机场航站楼建筑案例入手,运用归纳的方法总结出航站、空间与时间三大基本模块,从而得到了航站楼外部构型的分解要素。再通过演绎的方法,将航站模块与空间、时间双重维度下的环境模块进行组合,探讨航站楼对外部条件所做出的动态应变。最终,得出了基于模块理论的航站楼外部构型分解模式与组合模式。2.通过空间句法的研究,确立了航站楼内部组构的认识方法。从空间句法的角度对枢纽机场航站楼功能设施、平面流程与竖向流程进行分析,实现对其内部要素的拓扑抽象。用一种图解分析的方式,从航站楼使用主体--旅客的视角来阐述难于理解的枢纽机场航站楼内部复杂结构与组织过程。最终,得出了基于空间句法的航站楼内部组构流线策略与视线策略。3.通过层次分析的研究,确立了航站楼综合评价的计算方法。通过枢纽机场航站楼外部环境与内部要素的梳理,从陆侧性能、空侧性能与航站性能三方面总结出航站楼综合评价的指标层、因素层、准则层及目标层等若干评价因素,并利用相关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对枢纽机场航站楼的评价体系。最终,得出了基于层次分析的航站楼综合评价概念体系与方案体系。为了验证上述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适用性,以笔者所设计的甘肃兰州中川机场T3航站楼作为实践检验案例。上述研究建立起“基于模块理论的航站楼外部构型模式”、“基于空间句法的航站楼内部组构策略”及“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航站楼综合评价体系”三大系统性设计方法措施;同时,确立了“还原整体”的认识论和“分析综合”的方法论,即枢纽机场航站楼的系统性设计方法要做到将还原与整体结合起来,在整体关照下进行还原;从分析与综合的矛盾运动中实现整体上的问题还原;最终完成整体与还原、综合与分析的辩证统一.

王永朋[2](2017)在《基于UPDM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与执行验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军事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是信息系统设计、研制、开发与使用的基础。目前,国内还主要采用以文本论证和专家研讨的方法进行体系结构开发,但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实践的发展,武器装备体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武器各系统间连接越来越复杂,传统方法在描述体系结构不清晰、无法开展早期验证等方面的缺陷逐渐凸显出来,已难以支撑日益复杂的军事信息系统设计与需求验证。本文针对基于UPDM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与验证,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了基于UPDM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法首先对UPDM工具进行了介绍,然后在“以数据为中心”体系结构开发6步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UPDM的体系结构产品开发顺序,最后提出了基于UPDM的体系结构开发原则,用以指导体系结构的描述和开发。(2)研究了基于UPDM的可执行体系结构建模和仿真方法探索了基于UPDM的信息系统可执行体系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包括UPDM、STK、仿真模型3个部分,然后研究了 UPDM与STK的互联方法,最后提出基于体系/系统双层建模框架,与以UPDM为中心的的体系结构联合仿真方法。(3)建模分析了基于UPDM的“宙斯盾”系统反导作战案例采用体系层/系统层两层建模思想应用STK设计“宙斯盾”系统拦截弹道导弹仿真想定,开展UPDM可执行体系结构模型与武器装备模型联合仿真,初步分析了电子干扰机干扰距离与反导系统时延对弹道导弹突防有效性的影响。

杨震[3](2012)在《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间发展。战争的变化同样也对海权的范围产生了影响:冷战后世界海军力量对比的变化使战争集中在沿海地区;一体化联合作战对海军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具备为联合部队提供战略海运、海上防御和对陆纵深打击能力。军事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进行引领的导弹技术的进步使海军对陆地纵深目标进行远程精确常规战略性打击成为可能。上述影响使海权的范围开始从远洋公海扩展至沿海地区并直抵大陆纵深。后冷战时代海权在规模范围的变化不但完成了理论探索,也进行了战争实践。从后冷战时代中国海权观念的变化来看,则是受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双重影响的。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地缘政治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海权的轴心地带由从前的大西洋转向太平洋。随着国家实力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海洋大国,与美国一起成为世界海权的两个主要角色。美国在中国发展海权的三个关键战略区域:台湾、南海和印度洋进行“岛链”封锁,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海权的最大制约因素。中国的海权观念在冷战结束后得到了很大发展,经济海权观、战略海权观、复合海权观、合作海权观和海洋国土观构成了后冷战时代中国海权观的主体。冷战的结束使海权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还在深化与发展。

杨健新[4](2010)在《超短波通信在C3I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C3I系统是现代信息化条件下,提高军队指挥自动化程度、提升部队快速反应能力、增强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重要平台,被誉为“兵力倍增器”。建设一个高度自动化、具有良好抗干扰能力的C。工系统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战术级C3I系统中,超短波通信一般为此类系统的主用无线通信手段。超短波通信网的设计,直接影响系统的通信质量、距离、容量及系统机动能力等关键指标。因此,对超短波通信在战术级C3I系统的相关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论文在介绍、分析超短波通信的相关基本理论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某进攻性战术级C3I系统的特定需求,讨论了天线架设、链路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等相关工程问题;着重分析比较了几种不同工作方式对系统容量、传输时效性等方面的不同特点,给出了一种较好地符合系统需求的工作方式设计。同时,在超短波电台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扩展通信设备,实现了系统无线通信质量和容量的进一步提升。最后,给出了部分计算和试验数据,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汤浩,刘建业[5](2009)在《用于机动式C3Ⅰ系统的综合光电对抗系统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提高机动式C3I系统在现代化战争中的综合防护能力,应为系统增加光电对抗手段。设计了一种可用于机动式C3I系统的综合光电对抗系统,包括对光电告警设备的选择、数据融合、实施干扰的决策、效果评估,以及光电对抗干扰等具体技术实施。该系统的技术设计是对单体光电对抗设备的融合,可达到有效保护机动式C3I系统的目的。

韩影[6](2008)在《我国情报管理技术支撑体系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化战争时代的来临,情报在战争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作用日益增大。信息革命的强劲飓风,荡涤着旧的战争形态,冲击着传统的作战观念。未来战争将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战争,面对全新的信息化战争环境,情报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情报管理技术必须在观念上、手段上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当代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加强对防敌侦察、窃听、窃视等问题的技术防范措施,重点发展防计算机网络泄密、防电磁辐射泄密等技术,逐步以高技术手段,从源头上堵塞泄密漏洞,确保信息的安全。目前,我国情报管理工作有些漏洞,失泄密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同志认为,保守秘密只有在打仗的时候才显得重要,现在是和平时期,保不保密无所谓。实际上,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保密和窃密的斗争都从来没有停止过。尽管当前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但是敌对国家甚至友好国家之间,无不在千方百计地窃取对方的秘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保密与窃密的斗争无论是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使用上,还是在斗争的方式、手段和规模上,都是愈来愈尖锐、激烈和复杂。因此,我们不管是在战时还是平时,都应该十分重视保密工作。基于当前情况,本文通过对情报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分析目前军事上的现实需求,运用当前先进的信息系统开发理论和方法,阐述了情报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的优化,总结了情报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优化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和实施方法,为构建随需应变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提供了实践参考。

佐校峰[7](2008)在《CPN在现代海军编队协同作战C3I系统建模仿真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海军舰艇编队协同作战C3I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机交互大系统,也是一个典型的离散事件系统。其指标体系不仅包括其本身的性能指标,还包括它与武器系统、战场环境相结合完成作战使命的作战效能指标。由于实际作战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时变性,其决策组织的建模问题一直是一个技术热点和难点。Petri网方法被认为是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最有效的建模方法。对于具有并发、异步、分布、并行、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离散事件动态系统,都可以利用这种工具构造出要开发的Petri网模型,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即可得到有关系统结构和动态行为方面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就可以对要开发的系统进行评价和改进。有色Petri网是在普通Petri网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级Petri网,它增加了token类型并赋予了颜色,采用标准机器语言作为它的网描述语言,可以用来对复杂离散事件系统进行建模设计、规范描述和仿真验证等。本文将运用有色Petri网的理论和方法对现代海军舰艇编队协同作战C3I系统进行研究和建模,同时利用CPN Tools工具对所建立的系统CPN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并对系统的决策时延问题进行分析。本文达到了预期的写作效果。

刘礼富[8](2007)在《舰艇编队协同作战决策系统有色Petri网建模研究》文中指出舰艇编队C3I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机大系统,也是一个离散事件系统,由于其系统的复杂性,企图建立类似于通常的线性系统理论的统一模型和合理化体系是很难实现的。由于Petri网理论在很多特征上与C3I系统相吻合,自然成为C3I系统建立模型的有效工具。有色Petri网是在普通Petri网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级Petri网,它增加了token类型并赋予了颜色,采用标准机器语言作为它的网描述语言,可以用来对复杂离散事件系统进行建模设计、规范描述和仿真验证等。本文利用有色Petri网对舰艇编队协同作战决策系统进行建模,采用CPN Tools工具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仿真运行,并对系统时延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建模及分析得到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即对于舰艇编队这样一个复杂的离散事件系统,可用有色Petri网来建模表达,当预先规定一些规则(如作战优先级),则会改变系统的决策性能,使系统的作战效费比优化。

任少伟,朱法顺,刘昌云,刘进忙[9](2004)在《面向对象技术的分布式防空C3I系统仿真研究》文中认为通过把分布式防空C3I系统分为三级:系统级、子系统级和工作站级,建立了系统的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把分布式防空C3I系统分为指挥所子系统、防空火力单元子系统、情报子系统和通信网络子系统,并分别建立了这些子系统的子系统类。并利用建立的公共类:信息类,实现了各个子系统间的信息交互。采用该种类结构设计,体现了分布式防空C3I系统的系统结构和信息交互关系,突出了信息在系统内的重要性。

谢萍[10](2003)在《数据融合技术研究演示性C3I数据融合方案分析》文中指出C3I (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 and Intelligence)意指“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由于C3I系统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能帮助人们驾驭信息和武器两要素,使军队的战斗力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在现代战争中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数据融合,由于其综合多信息源的数据,与从任何单个信息源所获得的数据相比,提供更加精确和更加确定的推理;它是现代C3I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模型中包括低层的信号检测,位置估计和身份估计,以及高层的态势估计和威胁估计;同时,它也是许多传统学科和新兴的工程领域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项新技术。 本文在深入分析C3I系统特点、原有C3I数据融合的缺陷、以及神经网络和模糊推理优缺点的基础上,基于互补思想,将神经网络——模糊推理融合理论引入C3I数据融合系统,构造了基于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的C3I数据融合框架,以此解决现代C3I系统中的实时性、容错性和对不确定信息的推理等问题。并将此思想具体运用于C3I中的多传感器多目标数据融合跟踪系统,讨论分析了基于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的上述系统的关联算法和身份识别算法。作者在论文中的主要工作如下: 1) 论文中阐述了现代C3I系统的发展状况以及C3I数据融合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支撑技术中三大重要技术——数据融合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以及模糊推理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 2) 深入分析了当前C3I特点、数据融合的局限性以及人工神经网络优势,提出了C3I数据融合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思想。 3) 在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推理优缺点的基础上,基于互补思想,提出神经网络—模糊推理融合解决方案,以解决C3I数据融合的实时性、容错性和对不确定信息的推理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现代C3I数据融合框架。 4) 基于本论文构造的框架,深入分析现代C3I数据融合的典型系统——多传感器多目标跟踪系统中的两个关键环节——数据关联和目标识别的算法实现。

二、机动式C~3I系统的功能与系统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动式C~3I系统的功能与系统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1)枢纽机场航站楼系统性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学术意义及实用价值
        1.2.1 学术意义
        1.2.2 实用价值
    1.3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概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总结
    1.4 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1.4.1 机场
        1.4.2 枢纽机场
        1.4.3 航站楼
        1.4.4 枢纽机场航站楼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2. 航站楼系统性设计方法建构
    2.1 建构目标
        2.1.1 系统基本概念
        2.1.2 系统基本原理
        2.1.3 整体原理
        2.1.4 优化原理
        2.1.5 层次原理
    2.2 航站楼设计
        2.2.1 枢纽机场形成机制
        2.2.2 航站楼设计特点
        2.2.3 航站楼设计内容与阶段
    2.3 系统性方法沿革与理论
        2.3.1 模块理论
        2.3.2 空间句法
        2.3.3 层次分析
    2.4 航站楼系统性设计方法建构
        2.4.1 航站楼系统性设计方法
        2.4.2 基于模块理论的航站楼外部构型模式
        2.4.3 基于空间句法的航站楼内部组构策略
        2.4.4 基于层次分析的航站楼综合评价体系
    小结
3. 基于模块理论的航站楼外部构型模式
    3.1 模块理论
        3.1.1 模块化定义
        3.1.2 航站楼基本构型
        3.1.3 航站楼模块化的缘起与思考
        3.1.4 航站楼模块化设计
    3.2 航站楼外部构型分解模式
        3.2.1 航站模块
        3.2.2 空间模块
        3.2.3 时间模块
        3.2.4 分解列表
    3.3 航站楼外部构型组合模式
        3.3.1 H型组合
        3.3.2 C型组合
        3.3.3 T型组合
        3.3.4 I型组合
        3.3.5 组合模型
    小结
4. 基于空间句法的航站楼内部组构策略
    4.1 空间句法
        4.1.1 空间构形定义
        4.1.2 空间构形表达
        4.1.3 空间构形语言
    4.2 航站楼内部组构要素
        4.2.1 功能设施
        4.2.2 竖向流程
        4.2.3 平面流程
    4.3 航站楼内部组构策略
        4.3.1 天津机场概况
        4.3.2 流线策略
        4.3.3 视线策略
    小结
5. 基于层次分析的航站楼综合评价体系
    5.1 层次分析
        5.1.1 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5.1.2 构造判断矩阵
        5.1.3 相对重要度计算
        5.1.4 一致性检验
        5.1.5 单层因素权重向量
    5.2 航站楼综合评价要素
        5.2.1 指标原则
        5.2.2 指标因素确立
    5.3 航站楼概念评价体系
        5.3.1 评价体系模型
        5.3.2 评价体系计算
        5.3.3 评价体系确立
    5.4 航站楼方案评价体系
        5.4.1 评价体系模型
        5.4.2 评价体系计算
        5.4.3 评价体系确立
    小结
6. 航站楼系统性设计方法实践—甘肃兰州中川机场T3航站楼设计
    6.1 设计背景
        6.1.1 兰州概况
        6.1.2 中川机场概况
        6.1.3 本期航站区规划
    6.2 外部构型
        6.2.1 空侧模块
        6.2.2 陆侧模块
        6.2.3 运行模块
        6.2.4 扩建模块
    6.3 内部组构
        6.3.1 流线策略
        6.3.2 视线策略
    6.4 综合评价
        6.4.1 概念阶段调研
        6.4.2 概念阶段计算
        6.4.3 方案阶段调研
        6.4.4 方案阶段计算
    6.5 设计方案
    小结
7. 结论
    7.1 还原整体论与分析综合法
    7.2 论文创新点
        7.2.1 创新点一: 基于模块理论的航站楼外部构型模式
        7.2.2 创新点二: 基于空间句法的航站楼内部组构策略
        7.2.3 创新点三: 基于层次分析的航站楼综合评价体系
致谢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外文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目录
附图

(2)基于UPDM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与执行验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体系结构框架
        1.2.2 体系结构的作用
        1.2.3 体系结构设计方法
        1.2.4 体系结构验证方法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2 基于UPDM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法
    2.1 体系设计工具
        2.1.1 UPDM工具介绍
        2.1.2 相关工具比较
    2.2 基于UPDM的体系结构设计过程
        2.2.1 体系结构开发六步法
        2.2.2 基于UPDM的体系结构产品开发顺序
    2.3 基于UPDM的体系结构设计原则
        2.3.1 DoDAF开发指导原则
        2.3.2 基于UPDM的体系结构开发原则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UPDM可执行体系结构建模与装备建模
    3.1 基于UPDM的可执行体系结构建模
        3.1.1 可执行体系结构模型生成
        3.1.2 UPDM与STK互联仿真方法
        3.1.3 基于UPDM的体系结构仿真过程
    3.2 系统层装备建模
        3.2.1 SM-3拦截弹模型
        3.2.2 “宙斯盾”雷达模型
        3.2.3 电子干扰机模型
    3.3 双层建模框架与基于UPDM联合仿真方法
        3.3.1 体系层/系统层双层建模框架
        3.3.2 基于UPDM的可执行体系结构设计思路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UPDM“宙斯盾”系统反导作战体系设计与仿真验证
    4.1 案例准备
        4.1.1 “宙斯盾”系统简介
        4.1.2 高层作战概念
        4.1.3 作战流程分析
        4.1.4 反导系统时效性分析
    4.2 建模过程
        4.2.1 作战场景建模
        4.2.2 仿真试验流程
        4.2.3 体系层架构建模
        4.2.4 系统层装备实体建模
    4.3 分析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结束语
    5.1 本文主要贡献
    5.2 今后进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3)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一、研究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必要性
        二、海权的概念解析
        三、后冷战时代海权面临的战略转型
        四、后冷战时代海权的战略构架
        五、后冷战时代海权之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的回顾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四节 本文的结构安排
    注释
第一章 海权论的诞生与发展及其反思
    第一节 马汉海权论的产生及其评述
        一、马汉海权论的产生
        二、马汉海权论的内容及影响
        三、对马汉海权论的评述
    第二节 科贝特海洋战略论的产生及其评述
        一、海洋战略论的产生
        二、科贝特海洋战略论的内容及影响
        三、对科贝特海洋战略论的评述
    第三节 戈尔什科夫国家海上威力论及其评述
        一、国家海上威力论的产生
        二、国家海上威力论的内容及影响
        三、对国家海上威力论的评述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二章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发展演进
    第一节 海权在后冷战时代发展演进的背景
        一、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
        三、新军事变革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内涵
        一、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要素
        二、后冷战时代海权的构成
    第三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观念
        一、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国际观
        二、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军事观
        三、后冷战时代海权的海洋观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技术形态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技术形态及战争形态演进
        一、人类社会的技术形态演进
        二、人类战争的技术形态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技术形态的理论探索
        一、战法思想
        二、军事技术
        三、编制体制
        四、途径目标
    第三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技术形态的战争实践
        一、指挥、控制与通信
        二、海上打击
        三、后勤保障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四章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规模范围
    第一节 后冷战时代的战争
        一、后冷时代战争的主要形式
        二、后冷时代战争的作战模式
        三、后冷时代战争的战场空间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规模
        一、后冷战时代的战争对海权规模的影响
        二、对后冷战时代海权规模的理论探索
        三、后冷战时代海权规模的战争实践
    第三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范围
        一、后冷战时代的战争及军事形势对海权范围的影响
        二、后冷战时代海权范围的理论探索
        三、后冷战时代海权范围的战争实践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五章 后冷战时代海权对中国海权思想的影响
    第一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地缘政治背景
        一、后冷战时代地缘政治的轴心
        二、中国实力的快速发展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中国的海权辩论
        一、无足轻重的海权
        二、辅助性海权
        三、主导性海权
    第三节 后冷战时代中国发展海权的最大制约
        一、台湾问题
        二、南海问题
        三、印度洋问题
    第四节 后冷战时代中国海权观念的发展
        一、经济海权观
        二、战略海权观
        三、复合海权观
        四、合作海权观
        五、海洋国土观
        六、中国海权观念的发展与航空母舰
    本章小结
    注释
结论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后冷战时代海权的内涵
        二、后冷战时代海权技术形态的进化
        三、后冷战时代海权规模范围的拓展
        四、地缘政治背景的变迁及中国海权观念的发展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海权的进一步讨论
        一、海洋法的演进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
        四、全球化进程的发展
    第三节 政策含义
        一、培育海权意识
        二、制定海洋战略
        三、推进海军转型
        四、发展海洋经济
        五、继续加强海洋法研究与建设
        六、增强海洋科技实力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4)超短波通信在C3I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结构和工作
2 超短波通信的基本理论
    2.1 电波传播理论
        2.1.1 无线视距
        2.1.2 无线电波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2.2 跳频原理
        2.2.1 频率合成
        2.2.2 跳频同步
        2.2.3 跳频序列
    2.3 纠错编码原理
    2.4 超短波电台原理组成
3 工程应用设计
    3.1 天线高度设计
    3.2 链路设计
    3.3 工作方式设计
        3.3.1 体系结构
        3.3.2 组网方式
        3.3.3 多址方式
        3.3.4 电台工作方式
    3.4 扩展应用设计
        3.4.1 基本组成
        3.4.2 工作原理
    3.5 电磁兼容性设计
        3.5.1 频率选择
        3.5.2 天线架设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链路试验
    4.2 通信效能试验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用于机动式C3Ⅰ系统的综合光电对抗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总体设计
    1.1 系统组成
    1.2 服务器和通信设计
    1.3 结构设计
2 光电侦察告警分系统设计[1]
    2.1 红外告警[2]
    2.2 紫外告警[3]
    2.3 激光告警
    2.4 分系统总体设计
3 数据融合及决策分系统设计
    3.1 数据融合
    3.2 实施干扰决策
        (1)知识库
        (2)不精确推理
        (3)投放控制决策函数
    3.3 效果评估
4 光电对抗干扰分系统设计[7]
    4.1 红外干扰
        (1)红外有源干扰
        (2)红外无源干扰
    4.2 激光干扰
        (1)激光有源欺骗干扰
        (2)激光无源干扰
    4.3 分系统总体设计
5 结束语

(6)我国情报管理技术支撑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情报管理技术支撑体系的理论基础
    2.1 情报管理概述
        2.1.1 情报概述
        2.1.2 情报管理
    2.2 情报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基础理论
        2.2.1 管理学理论
        2.2.2 通信技术理论
        2.2.3 语音信号数字处理技术理论
        2.2.4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理论
第3章 情报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发展现状分析
    3.1 国外情报管理技术支撑体系现状分析
        3.1.1 国外情报管理技术支撑体系的特点
        3.1.2 国外情报搜集的技术手段
        3.1.3 C4I 系统发展特点与趋势
    3.2 我国情报管理技术支撑体系现状分析
        3.2.1 我国情报搜集技术
        3.2.2 我国情报管理技术
        3.2.3 我国应用于情报管理的红外技术
        3.2.4 我国应用于情报管理的光纤通信技术
    3.3 我国情报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4章 情报管理技术支撑体系优化研究
    4.1 优化的总体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4.1.1 总体思想
        4.1.2 基本原则
        4.1.3 发展目标
    4.2 情报管理技术支撑体系优化
        4.2.1 网络环境下信息安全技术优化
        4.2.2 信息安全保障制度优化
        4.2.3 网络环境优化
        4.2.4 人才结构优化
第5章 情报管理技术支撑体系评价研究
    5.1 评价思路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3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技术思路与技术创新
        6.1.1 技术思路
        6.1.2 技术创新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7)CPN在现代海军编队协同作战C3I系统建模仿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Petri网的研究及应用
    1.3 C~3I系统的发展与展望
    1.4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Petri网理论及其系统建模分析
    2.1 Petri网的基本理论
        2.1.1 Petri网的基本定义
        2.1.2 Petri网的活性及不变式
        2.1.3 Petri网的基本性质
    2.2 基于Petri网的C~3I决策组织结构描述描述
        2.2.1 决策单元的结构模型
        2.2.2 C~3I决策组织结构
    2.3 Petri网在C~3I决策系统建模与分析中的应用
        2.3.1 C~3I决策系统的Petri网建模
        2.3.2 Petri网在C~3I决策系统模型化中的应用(决策时延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色Petri网的基本理论
    3.1 有色Petri网简介
    3.2 有色Petri网的基本定义
    3.3 有色Petri网的性质
    3.4 C~3I决策系统的有色Petri网建模技术
        3.4.1 C~3I决策系统的有色Petri网特点
        3.4.2 有色Petri网C~3I决策系统模型
        3.4.3 有色Petri网C~3I决策系统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海军编队协同作战及其C~3I系统理论
    4.1 现代海军主要的作战装备及其作战使用
        4.1.1 现代海军主要的作战装备及使用原则
        4.1.2 现代海军舰艇编队构成的基本模式
        4.1.3 海军舰艇编队的防御体系及其作战能力
    4.2 海军舰艇编队的C~3I系统
        4.2.1 海军舰艇编队C~3I系统的含义
        4.2.2 海军舰艇编队C~3I系统特点
        4.2.3 海军舰艇编队C~3I系统模型的特点和要求
    4.3 海军舰艇编队的"协同作战能力"系统
        4.3.1 海军舰艇编队"协同作战能力"系统的特点和作用
        4.3.2 海军舰艇编队协同作战能力系统的战术应用
    4.4 C~3I系统中的专家决策系统
    4.5 海上力量倍增器-海军电子信息系统
    4.6 我国海军舰艇编队C~3I系统的现状与展望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代海军编队协同作战C~3I系统的CPN建模研究
    5.1 海军舰艇编队协同作战区域空间的构成
    5.2 海军舰艇编队协同作防御决策系统
    5.3 海军舰艇编队协同作战C~3I系统的CPN模型
        5.3.1 任务层CPN模型分析
        5.3.2 协作层CPN模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现代海军编队协同作战C~3I系统仿真分析
    6.1 基于CPN Tools的系统仿真实验
    6.2 系统性能评价总结
    6.3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8)舰艇编队协同作战决策系统有色Petri网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本文完成主要工作
第二章 Petri网的基本知识
    2.1 Petri网的基本定义和性质
        2.1.1 Petri网的基本定义
        2.1.2 Petri网的活性分析
        2.1.3 Petri网的基本性质
    2.2 举例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CPN基本理论知识
    3.1 CPN的形式化定义
    3.2 CPN的重要性质
    3.3 CPN一个简单的例子
    3.4 CPN ML
        3.4.1 标识符
        3.4.2 颜色集
        3.4.3 变量
        3.4.4 常量
        3.4.5 函数
    3.5 小结
第四章 舰艇编队及其C~3I系统
    4.1 舰艇编队基本概念
    4.2 舰艇编队队形
    4.3 舰艇编队防御区域
    4.4 舰艇编队协同作战能力
    4.5 舰艇编队C~3I系统含义及特点
        4.5.1 舰艇编队C~3I系统含义
        4.5.2 舰艇编队C~3I系统特点
    4.6 C~3I系统模型基本要求
    4.7 我军舰艇编队C~3I系统建设构想
    4.8 小结
第五章 舰艇编队协同作战决策系统CPN建模
    5.1 基于CPN理论的舰艇编队C~3I系统建模方法
    5.2 舰艇编队协同作战决策系统CPN建模
        5.2.1 舰艇编队防御决策系统
        5.2.2 任务层CPN模型
        5.2.3 协作层CPN模型
    5.3 小结
第六章 CPN模型仿真与时延分析
    6.1 CPN Tools简介
    6.2 利用CPN Tools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6.3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9)面向对象技术的分布式防空C3I系统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内分布式防空C3I系统的结构模型
2 面向对象的仿真类结构组成
    2.1 系统的仿真类组成
    2.2 子系统类的设计
    2.3 信息类的设计
    2.4 类间的交互关系
3 分布式防空C3I系统仿真界面
4 结束语

(10)数据融合技术研究演示性C3I数据融合方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的背景
        1.1.1 C3I系统概念
        1.1.2 C3I系统发展现状
        1.1.3 数据融合概念及在C3I系统中的意义
    1.2 数据融合在C3I中的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作者的项目背景、主要工作及意义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数据融合理论
    2.1 数据融合基本原理
    2.2 数据融合系统的功能模型
    2.3 数据融合的层次
    2.4 数据融合关键技术和方法
    2.5 数据融合的关键问题
    2.6 数据融合中尚存在问题
    2.7 数据融合研究方向
第三章 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系统
    3.1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
        3.1.1 人工神经网络概念
        3.1.2 人工神经元的结构模型
        3.1.3 几种常用的神经网络结构和算法
        3.1.4 人工神经网络特性
        3.1.5 人工神经网络在C3I中的运用
    3.2 模糊控制系统
        3.2.1 概述
        3.2.2 基本思想
        3.2.3 模糊控制器基本原理
        3.2.4 基本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法
第四章 一个演示性C3I数据融合系统框架设计
    4.1 引言
        4.1.1 设计思想
        4.1.2 设计原则
    4.2 现代C3I系统功能特点
        4.2.1 现代C3I系统特点
        4.2.2 现代C3I系统功能
        4.2.3 一般C3I系统范围
    4.3 通用C3I数据融合框架及融合过程分析
        4.3.1 多传感器多目标跟踪单元
        4.3.2 态势威胁估计单元
    4.4 传统C3I数据融合存在的问题
        4.4.1 引言
        4.4.2 多目标多传感器跟踪系统
        4.4.3 数据融合数据库
        4.4.4 并行方法上存在问题
        4.4.5 知识处理系统中存在问题
    4.5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引入C3I数据融合的优势
        4.5.1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能力
        4.5.2 人工神经网络对C3I数据融合中问题的求解
        4.5.3 智能C3I问题
    4.6 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的融合
    4.7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C3I数据融合框架
第五章 神经网络-模糊推理在多目标跟踪系统中的应用
    5.1 引言
        5.1.1 概述
        5.1.2 功能要素
        5.1.3 分类
        5.1.4 基本问题
    5.2 目标识别
        5.2.1 概述
        5.2.2 目标识别层次
    5.3 基于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的关联技术
        5.3.1 数据关联本质
        5.3.2 传统的数据关联方法存在问题
        5.3.3 数据关联模糊推理方法的基本原理
        5.3.4 模糊推理系统构成
        5.3.5 多值关联的矩阵方法
        5.3.6 神经网络实现
    5.4 基于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的目标识别技术
        5.4.1 引言
        5.4.2 高阶模糊神经网络
        5.4.3 D-S证据理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和科研项目
致谢

四、机动式C~3I系统的功能与系统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 [1]枢纽机场航站楼系统性设计方法研究[D]. 李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6)
  • [2]基于UPDM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与执行验证研究[D]. 王永朋.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6)
  • [3]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D]. 杨震. 复旦大学, 2012(02)
  • [4]超短波通信在C3I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杨健新. 南京理工大学, 2010(11)
  • [5]用于机动式C3Ⅰ系统的综合光电对抗系统研究[J]. 汤浩,刘建业. 现代防御技术, 2009(04)
  • [6]我国情报管理技术支撑体系优化研究[D]. 韩影. 吉林大学, 2008(10)
  • [7]CPN在现代海军编队协同作战C3I系统建模仿真中的应用[D]. 佐校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2)
  • [8]舰艇编队协同作战决策系统有色Petri网建模研究[D]. 刘礼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05)
  • [9]面向对象技术的分布式防空C3I系统仿真研究[J]. 任少伟,朱法顺,刘昌云,刘进忙. 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 2004(01)
  • [10]数据融合技术研究演示性C3I数据融合方案分析[D]. 谢萍. 电子科技大学, 2003(04)

标签:;  ;  ;  

移动C~3I系统功能及系统结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