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人体细胞致癌性

揭示人体细胞致癌性

一、人体细胞癌变揭秘(论文文献综述)

辛昊鸽[1](2021)在《基于科学史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化学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林桂强[2](2021)在《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为落实《纲要》精神,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其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教学过程重实践,其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也更详细地指出生物要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山东省从2020年高考开始实施新的高考方案,生物教育也正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能吸引更多学生选择生物作为高考选考科目,使生物学科相比其它学科变得更有优势。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情境学习理论、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和案例分析法对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利用网络资源及学校的图书馆,首先通过文献法查阅博硕士论文、期刊、报刊和着作收集关于生活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资料,整理国内外生活化研究的现状和概念。对济宁市高中生活化教与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济宁市师生对生活化教学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在生活化教学实施方面仍存在着问题。存在问题:生物教师对生活化的理念了解不够深入;生物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存在问题;教学过程模式化;课外实践活动少;评价方式单一,忽视评价。对造成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构建生活化教学的五步策略。策略:导入生活实例,引出课程内容;提出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基于生活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内化理论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知识回归生活,发展生物素养。选取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的三节课进行生活化的案例设计,借助教育实习进行实施。以济宁市曲阜市第一中学的高二学生为实践对象,将普通班级中两个平行班中的25班作为实验班,26班作为对照班。实验班进行生活化教学,对照班进行传统教学。结合课堂行为观察、课下访谈与成绩,对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和反思,最后得出实施生活化教学对生物教学有积极影响的结论。

周凤格[3](2021)在《系统性免疫炎性指标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对鼻咽癌预后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题目:疗前系统性免疫炎性指标在非转移性鼻咽癌中的预后价值:基于双中心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系统性免疫炎性指标(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在非转移性鼻咽癌中的预后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搜集了 839例来自两个独立医疗机构的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数据。其中,将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的459例患者定义为训练队列,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380例患者定义为验证队列。基于训练队列,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SII的最佳界值点。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用于生存分析。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依据多因素结果建立预后风险分层模型。在验证队列中对SII的表达及预后风险分层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此外,在两个队列中分别进行倾向性配比评分(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缩小混杂变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在训练队列中,SII的最佳界值点为686。进行PSM前,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多因素分析均表明高SII是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独立预后因素{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 1.64,1.15-2.33;1.72,1.16-2.55}。PSM后,在两个队列中,SII仍然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基于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我们构建了包含SII和N分期的预后风险分层模型,依据危险因素的个数,将研究队列分为低危(0个危险因素)、中危(1个危险因素)、高危(2个危险因素)3组。在训练队列中,低、中、高危组在PFS和无远转生存(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方面具有明显差异(P<0.001)。在中、低危组,接受单纯放疗的患者其PFS与联合治疗模式的PFS相似。在高危组,接受同步放化疗患者的PFS优于单纯放疗或其余综合治疗模式。结论:在非转移性鼻咽癌中,疗前SII是PFS的有前景的预测指标。包含SII的预后风险分层对鼻咽癌患者治疗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二部分题目: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及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在鼻咽癌中的预后作用目的:肿瘤细胞及其周围基质组成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肿瘤细胞生长的重要场所。微环境中不同类型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在肿瘤发生及进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TILs的不同亚型、组成、空间分布的差异被证实与临床预后相关,同时也是免疫治疗有效的关键因素。在鼻咽癌中,不同亚型的TILs对患者预后的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亚型TILs的组成差异及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在鼻咽癌中的预后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至2014年就诊于我院的121例鼻咽癌患者,其中预后好者(Group 1)68例,预后差者(Group 2)53例。检索纳入者治疗前的肿瘤活检组织,以此构建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TMA)。通过多色定量免疫荧光技术,对TMA进行CD3,CD4,CD8,Foxp3,CK,PD-L1和DAPI染色。利用PD-L1及TILs表达密度的中位数将连续性变量分为二分类变量。分析两组之间PD-L1和TILs亚型的密度差异及其与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细胞上PD-L1的阳性率为96%,免疫细胞上PD-L1的阳性率为98.4%。PD-L1 阳性的免疫细胞(PD-L1 positive immune cells,ICs-PDL1)与CD3+TILs、CD4+Teff、CTLs和Treg的高浸润显着相关。高PD-L1+Treg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均较差(HR 2.093,95%CI 1.038-4.222,P=0.035,HR 2.501,95%CI 1.421-4.403,P=0.001)。虽然PD-L1阳性的肿瘤细胞(PD-L1 positive tumor cells,TCs-PDL1)高表达与良好的OS和DFS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和P=0.078)。同时,Treg/CTL比值较低的患者OS较好,差异仍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82)。Treg密度高、Treg/CTL 比值高、Treg/CD4+Teff比值高的患者与较差的DFS显着相关(P=0.027、P=0.001、P=0.004)。结论:Treg密度高,Treg/CTL和Treg/CD4+Teff比值增高与鼻咽癌生存降低有关,其原因可能是有助于形成免疫抑制性微环境。肿瘤细胞上PD-L1的表达是鼻咽癌患者生存预后的有利因素。

段乔雨[4](2021)在《美学取向的教科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刘洋[5](2020)在《基于生命观念的高中生物学《分子与细胞》模块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在教育改革中取得丰硕成果。2018年正式发行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实施的宗旨,生命观念占据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是独具生物学特点的一个要素,因此,生命观念的培养是实现生物学育人价值的重要一步。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沪科教版)高中生物学《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收集生命观念相关文献,挖掘生命观念的内涵。其次,从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遗传与进化观、稳态与平衡观、信息观、系统观、生命的发生发展观以及生命的特殊性等角度分析《分子与细胞》模块,通过研究发现本模块蕴含丰富的生命观念素材,包括教材语言表达注重体现生命观念、教材配图注重展现生命观念、教材的整体结构上注重贯穿生命观念。再次,通过问卷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的培育现状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对生命观念的内涵以及培育生命观念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生物学教学中生命观念的培育需要进一步加强。为了更好地指导生命观念培育,依托《分子与细胞》模块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实践,通过实践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对比,发现学生生命观念素养有所提升,教学实践取得一定的效果。基于对本模块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建议如下:组织教师培训,促进观念转变;学校优化学习环境,培养生命观念;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完善学习方法,主动建构生命观念。通过对《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研究,为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生命观念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张剑姝,徐明[6](2020)在《G四链体结构及其稳态》文中研究说明G四链体(G-quadruplex)是一种由DNA或者RNA构成的非典型核酸二级结构,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调节基因转录、复制等功能。然而,在生物体中,具有G四链体的核苷酸序列特征的片段并不一定能够形成由Hoogsteen键连接的G四链体结构。多种因素能够调控G四链体结构展开-折叠动态平衡:阳离子能够促进G四链体结构折叠; DNA/RNA解旋酶、转录因子能使G四链体结构展开、分子伴侣可促进G四链体结构折叠;小分子配基能够稳定G四链体结构促进其折叠;互补配对碱基序列、loop区长度也会影响G四链体结构展开-折叠过程。本综述旨在阐述影响G四链体结构展开-折叠动态平衡的因素,并为以后研究G四链体的调控机制和方向提供思路和依据。

梁淇淋[7](2020)在《诺贝尔奖教学内容对培养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高中生物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因此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梳理教材中的诺贝尔奖内容基础上,挖掘其契合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典型性与所蕴含的教学价值,提出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以期在教学实践中为教师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借鉴。本研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BL教学模式、HPS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整理了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直接呈现的和隐含的诺贝尔奖内容,分析教材中的诺贝尔奖内容对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概念理解,培养学生生命观念;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学习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讨论社会性科学议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开阔教师专业视野、引导教师聚焦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以问卷调查了中学生对诺贝尔奖的关注度以及教师利用教材中诺贝尔奖内容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现状。调查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分析了不同中学的教师以诺贝尔奖内容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现状。应用案例研究法选取教材中诺贝尔奖的三个内容作为案例进行了教学案例设计。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诺贝尔奖内容了解不够,主要渠道是网络、杂志等,缺乏主动学习生物科学前沿知识的意识。很多教师忽略教材中的诺贝尔奖内容,认为讲解教材中的诺贝尔奖内容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少部分教师能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每节课之中,仍有很多教师未从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设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统计分析不同中学教师以诺贝尔奖内容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现状,省级示范与市级示范中学相比在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了解、对教材中诺贝尔奖内容的认知、对教材中的和教材相关诺贝尔奖内容处理方式的四个维度上差异不显着(p>0.05)。与普通中学教师相比,示范学校教师对核心素养和诺贝尔奖内容的了解更加深入,对教材相关的诺贝尔奖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合适,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针对上述调查结果提出了3种教学策略:对于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诺贝尔奖内容主要采取情境创设、问题串、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和诺贝尔奖内容划分教学任务,课堂上以诺贝尔奖内容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以问题串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设的教学任务,最终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契合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诺贝尔奖内容采取引入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策略,课前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小组在课前根据教学任务查阅资料、制作PPT、选出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学生代表讲解,教师适当引导与补充,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讨论,最终逐项完成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补充课本知识的诺贝尔奖内容采取引导性自主学习策略,课前教师发放阅读资料,提出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学阅读资料,完成思考题,课堂上学生交流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教师适时展示练习题,学生巩固练习。最后选择教材中的诺贝尔奖内容根据三种教学策略设计了三个教学案例。

许永飞[8](2020)在《Survivin蛋白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在胃癌中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收集临床组织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胃癌组织中survivin与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表达情况,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运用细胞培养、质粒转染、RT-q PCR、Western blot等技术,探究胃癌细胞株中,survivin与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表达情况及信号通路机制。方法:1)选取行根治手术的胃癌患者55例,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组织标本库,找到患者对应的标本蜡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survivin蛋白、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将E-钙黏蛋白阴性表达、N-钙黏蛋白阳性表达定义为发生了上皮间质转化,否则未发生上皮间转化;运用SPSS 24.0分析相关性。2)选择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为研究对象,实验共设置5组,具体如下:空白对照组(空白组),干扰survivin表达的实验组和对照组(si-Survivin组、si-NC组),慢病毒介导survivin过表达的实验组和对照组(Lv-NC组、Lv-Survivin组),采用si-RNA抑制survivin表达以及慢病毒转染使survivin过表达,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转染效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和TGF-β/Smad-2信号通路关联蛋白(TGF-β1、p-Smad-2、Smad-2)的表达情况;分析关联性。结果:1.在胃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18%,上皮间质转化发生率为40.00%,survivin蛋白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9)。2.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敲除survivin基因后,TGF-β1表达水平降低,p-Smad-2水平降低,Smad-2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表达上调,N-钙黏蛋白表达下调;转载慢病毒使survivin基因过表达后,TGF-β1表达水平升高,p-Smad-2水平升高,Smad-2水平无明显变化,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下调,N-钙黏蛋白表达增强;表明survivin可以通过TGF-β/Smad-2信号通路参与对胃癌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结论:1.胃癌中,survivin蛋白与上皮间质转化存在正相关关系。2.Survivin可以通过TGF-β/Smad-2信号通路参与对胃癌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

李小兰[9](2020)在《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从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的维度出发,系统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中提及病种,编制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探究其高发病种,并剖析高发病种危险因素,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最终结论,有望提高侗族防病抗病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和健康政策提供相应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作为本文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以网络文献挖掘和手动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全面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从中严格筛选与本研究相关度高的资料。2.统计和归纳法运用扎根理论将收集的文献资料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进行3级编码,最终找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结论。3.比较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得出重要结论。结果1.侗族传统命名法具有本土性、古朴性、历史性等特征,侗医常按照11种疾病命名方法对传统病种进行分类。传统命名法病种以外的为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其含有部分中医学和部分西医学疾病病种。2.采用临床医学学科分类准则,将侗族传统命名法病种与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按照内科(400个、326个)、外科(199个、66个)、妇产科(91个、101个)、儿科(260个、34个)、皮肤性病科(92个、29个)、五官科(90个、73个)、男科(15个、6个)等七大类别进行分类。两种命名法相同的高发病种共5个,不同的高发病种共12个。因目前掌握资料有限,尚有167种传统病种无法准确分类。3.经分析得知,侗医两种命名法疾病谱具有差异性。侗族传统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儿科、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妇科、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呼吸系统、五官科,主流医学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儿科、五官科、妇科、泌尿系统、皮肤科。由上可知,侗族传统命名法疾病谱中的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在主流医学命名法疾病谱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科,其余七大疾病谱虽然相同,但其排序却大相径庭。结论1.从疾病命名方式可看出侗医两种疾病命名法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侗族传统命名法带有鲜明的侗族文化色彩,值得深入研究。深挖两种疾病命名法可知,其具有互相嵌入、相互补充等融合现象。传统命名法虽已形成自己的疾病分类方式,但疾病分类系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2.在侗医两大命名法病种中,外伤、心脑血管系统、妇科、消化系统中某些疾病始终都处于高频发病状态。疾病谱上升较为明显的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下降较为明显的有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3.通过深入分析侗族疾病谱规律背后原因,得出影响侗族患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侗族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个人健康意识、自然环境等五大方面。这些因素可为后续研究者探究相关病种提供一定的思路。基于本文探究的疾病谱背后规律,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科研人员、个人健康防控等方面出发,得出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对贵州公共卫生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刘思琪[10](2020)在《STEM教育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调查与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基础教育的逐步改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创造性思维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多角度思考形成新颖、实用的产品的思维活动,其主要包括创造性倾向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两种成分。STEM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新途径之一,近年来在科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现状,及STEM教育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本文首先利用了《威廉斯创造性倾向测验》、《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问卷》、《关于STEM教育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分别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学生方面存在如下特点:1)中学生创造性倾向水平良好,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语言、图形任务中表现不一致;2)创造性倾向方面男女生差异不明显,但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女生高于男生;3)接受STEM教育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体水平高于未接受STEM教育的学生,但是在某些方面如创造性倾向、思维的精致性等与未接受STEM教育的学生没有差异。在教师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对STEM教育和创造性思维的认识不够深入;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操作方法有待改进;3)自身创新教学能力需要提高等,继而从学生、教师两方面分析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然后,依据调查结果,结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等,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提出了STEM教育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包含:1)创新STEM学习主题,包括创新学习主题类型、创新学习主题内容;2)优化STEM学习活动,包括巧妙创设问题、革新工程设计、活用训练方法;3)更新学习工具,在不同学习环节中灵活运用各种类型的信息化工具,以营造创造性学习氛围。最后,依据培养策略,设计了三个基于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STEM教学案例,包括米酒的制作STEM活动、利用3D CAD制作会飞的“人”、无壳孵化小鸡STEM学习主题。总的来说,本研究提出的培养策略和教学案例可以为一线教师开展STEM教学提供一定参考,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帮助。

二、人体细胞癌变揭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体细胞癌变揭秘(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
        二、新高考制度改革的需求
        三、高中生物学学科的特点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理论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生活化教学
        二、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二、情境学习理论
        三、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
        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问卷编制
        四、问卷信度与效度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节 调查结果
        一、优势所在
        二、问题与分析
第四章 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第一节 导入生活实例,引出课程内容
        一、导入生活实例要有实际性和目的性
        二、导入生活实例要有科学启发性
        三、导入生活实例要有趣味性和创新性
    第二节 提出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一、精心规划课本内容使生物问题转变为生活问题
        二、重视组织实践活动使生活问题转变为生物问题
    第三节 基于生活情境,组织教学活动
        一、利用直观教具
        二、利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
        三、利用游戏
    第四节 内化理论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一、找出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
        二、运用生活经验构建知识体系
    第五节 知识回归生活,发展生物素养
        一、布置生活化作业
        二、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第五章 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实践
    第一节 教材分析
        一、《分子与细胞》教材分析
        二、《遗传与进化》教材分析
    第二节 生活化案例分析
        一、“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学设计
        二、“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三、“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第三节 教学实践
        一、实践目的
        二、实践对象
        三、实践设计与实施
        四、实践效果分析
        五、实践结果
第六章 结论和反思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反思
    第三节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附录2 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3)系统性免疫炎性指标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对鼻咽癌预后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English Abstracts
第一部分 疗前系统性免疫炎性指标在非转移性鼻咽癌中的预后价值: 基于双中心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及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在鼻咽癌中的预后作用35前言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文献综述 鼻咽癌肿瘤微环境及免疫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生命观念的高中生物学《分子与细胞》模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培育生命观念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
        1.1.2 生命观念是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1.2 研究的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2.1 概念界定
        2.1.1 核心素养
        2.1.2 生命观念
        2.1.3 教材
    2.2 理论依据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第3章 生命观念的内涵分析
    3.1 生命观念
    3.2 结构与功能观
        3.2.1 结构的涵义
        3.2.2 对生命的结构观的理解
        3.2.3 功能的涵义
        3.2.4 结构与功能观的认识
    3.3 物质与能量观
        3.3.1 物质的涵义
        3.3.2 生命的物质观
        3.3.3 能量的涵义
        3.3.4 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3.4 进化与适应观
        3.4.1 进化的涵义
        3.4.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3.4.3 适应的涵义
        3.4.4 进化与适应的关系
    3.5 稳态与平衡观
        3.5.1 稳态的涵义
        3.5.2 稳态的特征
        3.5.3 平衡的涵义
        3.5.4 稳态与平衡的关系
    3.6 生命的信息观
        3.6.1 信息的涵义
        3.6.2 生命的信息观
    3.7 系统观
        3.7.1 系统的涵义
        3.7.2 系统的特点
第4章 基于生命观念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内容分析
    4.1 《分子与细胞》模块内容分析
        4.1.1 结构与功能观
        4.1.2 物质与能量观
        4.1.3 进化与适应观
        4.1.4 稳态与平衡观
        4.1.5 信息观
        4.1.6 系统观
        4.1.7 生命的发生、发展观
        4.1.8 生命的特殊性
    4.2 基于生命观念的《分子与细胞》模块教学建议
        4.2.1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生命观念的养成
        4.2.2 积极创造条件,利用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生命观念
        4.2.3 密切联系实际,利用生命观念解决现实问题
第5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命观念培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5.1 调查问卷的制定
        5.1.1 调查目的
        5.1.2 调查问卷的内容
    5.2 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
    5.3 问卷调查的结论
第6章 基于生命观念的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
    6.1 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6.2 《分子与细胞》模块教学案例设计
    6.3 基于生命观念的《分子与细胞》模块教学实践分析
        6.3.1 实践目的
        6.3.2 实践对象
        6.3.4 实践结果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第8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G四链体结构及其稳态(论文提纲范文)

一、G四链体结构
二、阳离子能够稳定G四链体结构
三、蛋白对G四链体结构的调控作用
    (一)促进G四链体解链的蛋白
    (二)促进G四链体折叠的蛋白
四、小分子配基稳定G四链体结构
五、DNA互补链调节G四链体结构形成
六、loop结构越短G四链体结构越稳定
七、展望

(7)诺贝尔奖教学内容对培养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核心素养培养研究现状
        1.2.2 国外核心素养培养研究现状
        1.2.3 诺贝尔奖内容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案例研究法
        1.4.4 数据处理
2.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素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和诺贝尔奖概念界定
        2.1.1 核心素养
        2.1.2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2.1.3 诺贝尔奖
    2.2 核心素养教育的理论基础
        2.2.1 HPS教育理论
        2.2.2 PBL教学模式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 统计学方法
3.诺贝尔奖内容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3.1 诺贝尔奖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3.1.1 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直接呈现的诺贝尔奖内容
        3.1.2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隐含的诺贝尔奖内容
    3.2 教材中的诺贝尔奖内容的教学价值
        3.2.1 对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
        3.2.2 教材中的诺贝尔奖内容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价值
4.中学生对诺贝尔奖关注度的问卷调查
    4.1 调查目的与对象
    4.2 调查问卷编制及内容
    4.3 问卷调查实施
    4.4 中学生对诺贝尔奖关注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4.4.1 中学生对诺贝尔奖的关注情况分析
        4.4.2 中学生对与生物相关的诺贝尔奖关注和了解情况分析
        4.4.3 中学生对诺贝尔奖的认知情况分析
    4.5 中学生对诺贝尔奖关注度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
5.利用教材中诺贝尔奖内容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5.1 利用教材中诺贝尔奖内容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5.1.1 调查目的
        5.1.2 调查对象
        5.1.3 编制调查问卷
        5.1.4 问卷的调查内容
        5.1.5 实施问卷调查
    5.2 利用教材中诺贝尔奖内容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5.2.1 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5.2.2 教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了解情况的分析
        5.2.3 教师对教材中的诺贝尔奖内容认知情况的分析
        5.2.4 教师对教材中的诺贝尔奖内容处理方式分析
        5.2.5 教师对教材相关诺贝尔奖内容处理方式分析
    5.3 不同中学教师以诺贝尔奖内容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现状的统计分析
        5.3.1 省级示范和市级示范中学教师诺贝尔奖内容教学现状统计分析
        5.3.2 示范中学和城市普通中学教师诺贝尔奖内容教学现状统计分析
        5.3.3 示范中学和农村普通中学教师诺贝尔奖内容教学现状统计分析
    5.4 利用诺贝尔奖内容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现状调查中所凸显的问题
6.运用诺贝尔奖内容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6.1 情境创设、问题串、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6.1.1 情境创设、问题串、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6.1.2 情境创设、问题串、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教学环节
    6.2 引入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策略
        6.2.1 引入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6.2.2 引入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策略的教学环节
    6.3 引导性自主学习策略
        6.3.1 引导性自主学习策略制定的依据
        6.3.2 引导性自主学习策略的教学环节
7.运用诺贝尔奖内容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
    7.1 “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例设计
    7.2 “基因工程技术的利与弊”课例设计
    7.3 “细胞癌变的原因”教学片段设计
8.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致谢

(8)Survivin蛋白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在胃癌中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Survivin蛋白与胃癌
        2.1.1 结构特点
        2.1.2 抑制细胞凋亡
        2.1.3 促进细胞增殖
        2.1.4 与胃癌的关系
    2.2 上皮间质转化与胃癌
        2.2.1 上皮间质转化生物学特征
        2.2.2 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志物
        2.2.3 上皮间质转化调控机制
        2.2.4 与胃癌的关系
    2.3 展望
第3章 胃癌中survivin蛋白与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的关系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资料收集
        3.2.2 实验试剂
        3.2.3 溶液配制
        3.2.4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玻片制作
        3.3.2 免疫组化染色
        3.3.3 图像采集
        3.3.4 结果判定
        3.3.5 统计方法
    3.4 实验结果
        3.4.1 Survivin蛋白的表达
        3.4.2 E-钙黏蛋白的表达
        3.4.3 N-钙黏蛋白的表达
        3.4.4 Survivin蛋白表达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3.5 小结
第4章 Survivin通过TGF-β路径对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细胞株
        4.2.2 实验试剂
        4.2.3 溶液配制
        4.2.4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培养与传代
        4.3.2 小干扰RNA沉默survivin的表达
        4.3.3 慢病毒介导的survivin过表达
        4.3.4 Real-time qPCR
        4.3.5 Western blot
        4.3.6 统计方法
    4.4 实验结果
        4.4.1 转染效率
        4.4.2 Survivin对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4.4.3 Survivin对 TGF-β/Smad-2 信号通路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及思路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侗族传统医学文献概述
    第一节 专着类
    第二节 学术论文类
    第三节 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病种概述
第二章 侗族传统医学病种分类研究
    第一节 传统命名法病种
        一、传统命名法病种命名理据
        二、传统命名法病种汇总
        三、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方法
        四、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
    第二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
        一、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的搜集整理方向
        二、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汇总
        三、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分类
    第三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与传统命名法病种的比较
        一、命名文化背景的不同
        二、命名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相同的疾病命名内涵
        四、相同的疾病命名特点
    第四节 特殊病种
第三章 侗族传统医学之疾病谱研究
    第一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方法
    第二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写说明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第三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分析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呈现的规律
        二、侗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分析
        三、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规律的宏观病因学分析
        四、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利用挖掘
第四章 侗族传统高发病种研究
    第一节 蛇叹肿毒
        一、蛇叹肿毒概述
        二、蛇叹肿毒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蛇咬伤的比较
        四、蛇叹肿毒危险因素
    第二节 小儿疳积
        一、小儿疳积概述
        二、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小儿疳积的比较
        四、小儿疳积现状
        五、小儿疳积危险因素
    第三节 肚腹痛
        一、肚腹痛概述
        二、肚腹痛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肚腹痛的比较
        四、肚腹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肚腹痛危险因素
    第四节 心头痛
        一、心头痛概述
        二、心头痛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心头痛的比较
        四、心头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心头痛危险因素
    第五节 月家红崩山
        一、月家红崩山概述
        二、月家红崩山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月家红崩山的比较
        四、月家红崩山治疗现状
        五、月家红崩山危险因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不足
    四、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STEM教育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调查与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创造性思维是适应未来社会的一个必备条件
        1.1.2 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各国的一个重要教育目标
        1.1.3 当前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有待改进
        1.1.4 STEM教育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条新途径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5 研究思路
2 概念界定和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创造性思维的定义
        2.1.2 创造性思维的组成要素
        2.1.3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辨析
    2.2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2.2.1 创造性思维的评价
        2.2.2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3 关于STEM教育的研究
        2.3.1 起源与发展
        2.3.2 内涵解析
        2.3.3 STEM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系
3 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工具
    3.4 调查过程
    3.5 调查结果分析
        3.5.1 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现状
        3.5.1.1 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整体情况
        3.5.1.2 男女生创造性思维的差异性检验
        3.5.1.3 STEM教育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对比研究
        3.5.2 教师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调查现状
        3.5.2.1 教师对STEM教育和创造性思维的认识
        3.5.2.2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操作方法
        3.5.2.3 教师自身创新教学能力
        3.5.3 影响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分析
        3.5.3.1 学生层面
        3.5.3.2 教师层面
4 STEM教育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4.1 创新STEM学习主题
        4.1.1 创新学习主题的类型
        4.1.2 创新学习主题的内容
    4.2 优化STEM学习活动
        4.2.1 巧妙创设问题
        4.2.2 革新工程设计
        4.2.3 活用技能训练方法
    4.3 更新STEM学习工具
5 基于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STEM教学案例
    5.1 案例一米酒的制作STEM活动
    5.2 案例二利用3DCAD制作会飞的“人”
    5.3 案例三无壳孵化小鸡STEM学习主题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附录 Ⅱ
附录 Ⅲ
致谢

四、人体细胞癌变揭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科学史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化学教学研究[D]. 辛昊鸽.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 林桂强.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3]系统性免疫炎性指标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对鼻咽癌预后影响的研究[D]. 周凤格.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4]美学取向的教科书研究[D]. 段乔雨.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基于生命观念的高中生物学《分子与细胞》模块研究[D]. 刘洋.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4)
  • [6]G四链体结构及其稳态[J]. 张剑姝,徐明. 生理科学进展, 2020(04)
  • [7]诺贝尔奖教学内容对培养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D]. 梁淇淋. 天水师范学院, 2020(12)
  • [8]Survivin蛋白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在胃癌中的关系研究[D]. 许永飞. 吉林大学, 2020(08)
  • [9]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D]. 李小兰.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10]STEM教育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调查与培养研究[D]. 刘思琪.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揭示人体细胞致癌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