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临终关怀教育课程设置初探

高职临终关怀教育课程设置初探

一、高职生临终关怀教育课程设置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林婕,吴丽荣,武妍,赵晓华,纪忠红[1](2021)在《医学教育领域中安宁疗护相关教育效果评价模式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对国内外医学教育领域安宁疗护相关教育效果评价方式进行梳理、概述,旨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应我国的安宁疗护教学效果评价模式,建议根据教育对象、形式、目标、内容,多方面评估教学实践需求,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周卉,陈琦,杨霜霜,倪静,魏敏,常琎文,张雯庆[2](2020)在《国内外安宁疗护教育发展现状》文中指出安宁疗护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我国从政府、社会、教育等各层面逐步推进其发展,但在系统的教育方面投入较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安宁疗护教育的发展现状,以期为我国的相关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朱士菊[3](2020)在《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安宁疗护护理岗位的工作任务,形成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安宁疗护能力框架,制定其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的条目;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安宁疗护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构建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形成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小组会议法,形成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安宁疗护能力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便利抽样选取某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高职护生安宁疗护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安宁疗护知识问卷(The Palliative care Quiz for Nursing)和安宁疗护知识需求问卷(自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的专家咨询,构建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结果1.形成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安宁疗护能力框架,包括5种:专业护理能力、护理评估与决策能力、人文关怀能力、护理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依据该框架制定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的条目,包括6个维度,18个条目。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安宁疗护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安宁疗护知识评分为8.77±2.17分,准确率为43.85%;高职护生知识问卷的平均分是8.77±2.17分,平均正确率为43.85%,安宁疗护三个维度平均得分为维度一(安宁疗护哲理和原则)1.89±1.01分、平均正确率47.25%,维度二(症状控制)6.09±1.72分、平均正确率46.85%,维度三(心理及社会支持)0.80±0.74分、平均正确率26.67%。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安宁疗护知识需求较高前五位的依次为:疼痛症状的护理2.91±0.38分、安宁疗护的理念及发展2.89±0.39分、基础护理技术2.88±0.40分、死亡教育2.85±0.41分、安宁疗护的伦理与法律2.81±0.42分,需求较低后五位的依次为:安宁疗护科学研究1.88±0.74分、安宁疗护教学与实践指导2.03±0.80分、安宁疗护的护理管理2.09±0.83分、居丧照护2.58±0.46分、灵性照护2.60±0.45分。根据调查结果,调整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的知识条目,调整为4个维度,15个条目。3.形成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的雏形,包括一级指标4项(安宁疗护概论、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支持与人文关怀)、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55项。4.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确立邀请22位专家进行了两轮专家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785,两轮专家咨询结果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04、0.386,P<0.001,确立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48项。结论1.高职护生安宁疗护能力框架的形成,指导制定了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的条目,符合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的要求。2.高职护生安宁疗护知识水平与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表明护理专业课程中增加安宁疗护相关知识的必要性,依据学习需求结果,调整了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的条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3.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了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48项,为安宁疗护课程建设奠定基础。

宁珍[4](2020)在《高等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临终关怀认知与态度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江西省部分高等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江西省护理专业学生在现阶段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态度。比较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家庭背景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临终关怀的认知与态度不同的影响,了解他们对临终关怀的工作意向,对临终关怀相关课程的期望,分析在当下的医学护理教育中临终关怀及死亡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在江西省高等院校医学及护理专业开设临终关怀相关课程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非实验描述性研究。运用文献回顾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一阶段采用文献回顾法,利用中国知网等电子资源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研究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第二阶段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江西省5所高校护理专业的1052名学生进行调查,回收的数据资料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导入到SPSS17.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一般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和绝对数进行描述,单因素分析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用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与态度及对临终关怀现状的评价等,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8%以上的学生了解过临终关怀相关内容,知识的来源以网络电视等媒体为主(47.5%),其次是在课堂中习得(29.7%),应是在基础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课程中有涉及到相关内容,小部分学生的临终关怀知识来自课外书籍(19.7%),临终关怀知识来自家庭教育的学生较少(3.1%)。(2)在对临终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况的认知方面,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学生的答题正确率高(P<0.05);本科生比专科生答题正确率高(P<0.05)。(3)在临终关怀的经历上,78%的学生听过临终关怀相关服务,31%的学生有陪伴亲人临终的经历;只有32%的学生见过临终患者或医护人员做临终关怀,其中5%的学生参与过临终者的临终关怀照护工作。(4)在临终关怀的态度上,69%的学生愿意加入临终关怀志愿者协会,64%的学生愿意服务临终患者,愿意服务临终患者的学生中有63%的认为服务临终患者比服务一般患者更有价值,23%的同学认为临终患者比一般患者更需要他。而不愿意服务临终患者的学生中,60%的学生认为对临终感到恐惧及不喜欢临终服务的哀伤气氛。想到临终(死亡),有68%的学生有“恐惧”、“逃避(回避)”、“紧张、焦虑”感觉。(5)89%的学生希望自己的亲人在临终时得到临终关怀相关照护,57%的学生希望自己在临终时得到临终关怀相关照护。但只有2.8%的学生认为自己会从事临终关怀相关工作,41%的学生认为自己可能会从事,44%的学生未考虑过自己是否从事临终关怀相关工作。(6)学生对临终关怀相关课程的开设支持率较高,对课程的期待也较高,8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开设临终关怀或死亡教育相关课程。认为有必要开设临终关怀相关课程的学生中,本科学生多于专科学生,有74%的学生认为开设临终关怀相关课程后有必要安排见习和实习,学生的就读学校、年级、性别及家庭中谈论死亡的公开程度等是影响其开设临终关怀相关课程的主要因素。结论:(1)目前江西省护理专业学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程度还停留在了解的水平,对临终关怀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所在高校在临终关怀或死亡教育方面的教育未形成系统的模式,作为未来临终关怀照护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需要对临终关怀知识有更多的学习和更深的了解。(2)死亡及临终相关的话题在大部分家庭中仍不被谈起,家庭对临终或死亡的避讳态度使得临终关怀的另一重要教育渠道缺失。(3)大部分护理专业学生愿意自己或家人在临终时接受临终关怀照护,但作为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源头力量的护理人员,愿意去做临终关怀照护者的却不多,主要原因是对“临终、死亡”的恐惧。(4)护理专业学生对开设临终关怀相关课程的期望较高,而且对于课程的设置中比较希望有实践环节,临终关怀及死亡教育相关课程要尽早开设。(5)护理专业学生对临终关怀或者死亡教育的真正含义不够深入,并未真正去思考作为护理人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未来医学院校及教学医院要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教育,更要将人文意识渗透在教育的全过程中,满足他们对临终关怀及临终关怀照护工作的真正需求。

林婕,吴丽荣,武妍,赵晓华,纪忠红[5](2020)在《护理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开设安宁疗护教学的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护理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开设安宁疗护教学的实践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7月就读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生55名。应用一般资料问卷、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中文版、安宁疗护课程教育反馈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开展安宁疗护课程前后,护生安宁疗护态度、安宁疗护教育准备度及安宁疗护工作准备度情况,课程完成后分析教学反馈效果。结果安宁疗护课程后,护生安宁疗护态度评分、安宁疗护教育准备度及安宁疗护工作准备度评分均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宁疗护课程教育反馈结果显示,课程教学效果良好。结论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中系统化安宁疗护教育需求迫切,安宁疗护选修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建议后续继续实施课程,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形式,以期促进安宁疗护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王丽萍[6](2016)在《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FATCOD-B)的修订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背景生与死是人类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命的最后阶段,也是人生命过程的必然结果。生命的临终阶段同生命的其他阶段一样需要关怀和照护。护士在临终关怀工作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临终关怀服务的开展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全面的临终关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积极的临终关怀态度。护士临终关怀态度可以直接影响临终关怀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对于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的评估多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1989年由美国护理博士Frommelt研制的临终关怀态度量表(Frommelt Attitudes Toward Care of the Dying Scale Form B, FATCOD-B)被广泛应用,该量表已有日语、瑞典语、西班牙语、以色列语、意大利语等版本的建设。国内虽有少量关于该量表的报道,但是并没有完整的该量表信效度研究和应用的报道。目的引进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测,形成适我国文化的临终关怀态度量表。应用此量表对实习护生和临床护士的临终关怀态度进行调查,以了解实习护生和护士的临终关怀态度现状,并分析影响实习护生和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的因素,为下一步实施干预来提高实习护生和护士的临终关怀态度积极性提供依据。方法1.在取得原量表作者同意后,对原量表进行翻译、回译、文化调适等过程,形成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FATCOD-B-C),并通过采取探索性的因子分析、验证性的因子分析、内部一致性检验、内容效度、重测信度等对量表进行信效度评价。2.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8所学校的实习护生1133例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中文版FATCOD-B量表进行调查,了解实习护生临终关怀态度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实习护生临终关怀态度的因素。3.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15家医院的临床护士770例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FATCOD-B量和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进行调查,了解护士的临终关怀态度现状并分析影响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的因素。结果1.中文版FATCOD-B量表包含29个条目,探索性的因子分析产生6个因子,能解释总变异的56.106%,各条目在其相应维度均有较高的因子负荷(≥0.4)。验证性的因子分析证实观察指标与六因子理论模型拟合较好,中文版FATCOD-B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总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796,6个因子的Cronbach’s a系数从0.610~0.863,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59,内容效度为0.92。2.使用中文FATCOD-B量表对实习护生的临终关怀态度进行测量,量表得分为95.42±6.76分。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基础资料间中文版FATCOD-B量表得分差异,结果显示是否愿意照顾临终患者分组的中文版FATCOD-B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2,<0.001),愿意照顾临终患者得分高。有无宗教信仰组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6,P=0.004),有宗教信仰者得分高。接受临终关怀教育情况不同中文版FATCOD-B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931,P<0.001)。有无临终关怀照护经历的实习护生中文版FATCOD-B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8,P<0.001),有临终关怀照护经历者量表得分高。不同当前经历组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52,P=0.005),两两比较显示刚经历了至亲去世组得分显着高于当前有处于终末期至亲组。3.以中文版FATCOD-B量表得分为因变量,单因素P<0.1的因素:是否愿意照顾临终患者、有无宗教信仰、过往接受临终关怀教育情况、临终关怀照护经历、当前经历、宗教信仰、性别和独生子女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因素对实习护生中文版FATCOD-B量表得分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过往接受临终关怀教育情况>是否愿意照顾临终患者>临终关怀照护经历>有无宗教信仰。4.使用中文版FATCOD-B量表对临床护士临终关怀态度进行测量,量表得分为95.62±7.45。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基础资料间的中文版FATCOD-B量表得分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中文版FATCOD-B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85,P--0.045),两两比较组间无差异。不同工龄组中文版FATCOD-B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53,P=0.036),两两比较工龄1~5年组的得分显着低于工龄大于等于11年,而1~5年组、大于等于11年和6-10年得分比较无差异。不同学历组护士中文版FATCOD-B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81,P=0.001),本科及以上学历组量表得分显着高于大专和中专组。不同职称组中文版FATCOD-B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92,P=0.004),两两比较初级职称得分显着低于副高级及以上,初级、副高级及以上与中级得分无差异。不同医院级别组中文版FATCOD-B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8,P=0.040),可以认为三级医院得分高于二级医院。不同宗教组中文版FATCOD-B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8,P=0.005),可以认为有宗教信仰者得分高于无宗教信仰者。过往接受关于临终关怀教育情况不同组中文版FATCOD-B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43,P<0.001),两两比较显示从没涉及过相关内容组显着低于学过相关课程、没学过相关课程但在其他课程中有提到,学过相关课程、没学过相关课程但在其他课程中有提到组间得分无差异。有无临终关怀照护经历组中文版FATCOD-B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1,P=0.006),可以认为有临终关怀照护经历的护士中文版FATCOD-B量表得分高。5.以中文版FATCOD-B量表得分为因变量,单因素P<0.1的因素:年龄、劳动关系、工龄、学历、职称、医院级别、宗教信仰、过往临终关怀教育情况、临终关怀照护经历和死亡恐惧、中性接受、趋近接受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对临床护士中文版FATCOD-B量表得分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学历>死亡恐惧>趋近接受>宗教组>过往接受临终关怀教育情况>中性接受>职称>临终关怀照护经历。结论1.中文版临终关怀态度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适用,是评价我国实习护生和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的有效工具。2.我国实习护生临终关怀态度积极性不高,受过往接受临终关怀教育情况、照护临终患者的意愿、过往照护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经历和宗教信仰因素的影响,其中过往接受临终关怀教育情况影响最大。建议可在护理专业课程中加入临终关怀相关课程进行教育、开展临终关怀培训或是定期组织经验分享等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实习护生临终关怀态度的积极性。3.我国临床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积极性不高,其临终关怀态度受护士的学历、死亡恐惧、趋近接受、宗教信仰、过往接受临终关怀教育情况、中性接受、护士的职称等因素影响,其中学历影响最大。建议采取如加强护士和民众的死亡教育、开展护理人员的临终关怀教育和培训等方法来提高临床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的积极性。

袁阿会[7](2015)在《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研究》文中提出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自然属性要求他们能“活下去”,社会属性要求他们“更好地活下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1世纪的中国已进入了小康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已度过了“生存危机”,生存已不再是困扰人们的大事。反而,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随即带来了精神上的困扰,人的心灵世界是不幸福的,空虚的。受功利主义、工具理性以及知识技能僭越的影响,现代教育仍然把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作为第一要务,生命本真与人文关怀被淡化,生命价值被扭曲。近几年,大学生自杀、杀人、伤人等事件屡见不鲜,尤其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所以,在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不仅要重视高职生个体生命的自然存在,更要着眼于对高职生生命情感、价值存在的教育;能够正确处理高职生的生存教育与生命教育之间的关系,实现生命的和谐发展。目前,在我国中小学和普通高等院校的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已经初具规模,初见成效。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研究却还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对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廊坊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郑州轻工职业学院等四所高职院校的450名高职生进行了生命认知、生活认知、生命价值与意义等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出高职生存在生命认知不足、承压承挫能力差、情感理解偏差等问题;高职教育存在生命教育意识匮乏,重视程度不够;生命教育表面化,缺乏针对性;生命教育形式单一,内容贫乏等问题。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问题比较严重,本研究从现实问题出发,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出转变高职教育观念,加强高校管理制度;创新高职生命教育形式,完善高职生命教育内容;提升生命教育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对策,来建构和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命教育。

顾恩平[8](2014)在《高职护理专业“临终关怀”教育探讨》文中认为目前高职护理专业"临终关怀"教育存在重视程度较低、学时安排不够、教学内容混乱、缺乏专门教材、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应从课程的设置入手,对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设置、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方法等进行研究,着重探讨"临终关怀"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和临床带教等。

唐红梅[9](2012)在《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护理是一门“以人的健康服务”为主的专业,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疾病谱的变化、卫生保健体制革新,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护士队伍从以中专为主体转向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教育的方向发展。然而,现存护理教育4个培养层次(即,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之间尚未实现无缝衔接的教育体系,由于培养目的、课程设置等原因,高职专科毕业生通过考试、职业资格准入等的学习上升路径被阻断,高职专科护理教育成为终结性教育。这不.仅阻碍了我国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效率,造成了重复性培养的资源浪费,也不利于集约行业及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86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7。全国护士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60%。但是,护理人员职业流动性大、护理队伍结构层次参差不齐、护理教育培养目标单一课程设置不科学合理等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护理教育可持续性发展。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从护理教育体系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并给出策略指导的文章十分有限。为了科学合理地对护理教育发展给出政策性、策略性指导,并保证护理教育实施的质量和效率,需要认真调查、分析、研究和解决护理岗位人才需求和护理教育之间的矛盾,把他们转换成有力的支持力量。本研究以我国护理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点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国内外护理教育制度和模式比较;了解典型区域护理队伍现状和人才培养需求;分析我国护理教育层次体系、规模与质量、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差距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促进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思路。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1、阐述健康的内涵和社会价值、界定护理的概念、护士角色定位和护理教育的起源、探讨了护理教育的特征。2、护理教育发展相关政策的出台是保证我国护理发展的制度基础。在一系列政策制度的保障下,学者开始关注护理教育的科学性发展,对现有护理教育研究进行了分类归纳。3、借鉴美、英、日、澳四国护理教育发展经验,从培养目标、教育制度、课程改革和质量监督四个环节出发,对护理教育发展进程进行剖析,并探讨了四国护理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4、选取全国东中西部20个省市37所开办高职护理专业的院校以及相对应300家教学医院,分别进行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护理专业教学现状调研,以便为我国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事实依据。5、从护理教育层次体系、人才培养与需求适应机制和构建贯通课程体系等三个维度对我国护理教育的改革形成标本兼治之策。本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下,护理不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而是转向“整体人”,涵盖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健康需求,护士的角色也相应地从护理的实施者,拓展为教育者、咨询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等。护理模式转变可以促进护理人员职业发展、实现护理教育自身发展、落实“健康中国2020”战略目标。2、医疗改革过程中,护理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涉及医疗机构管理、妇幼与社区、医院感染管理、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等),给护理教育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从国家层面上指明了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发展方向。而有关护理教育的研究内容也有所拓宽,如护理法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培养,各热点领域的研究视角更加贴近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操作层面,更加有利促进护理教育体系的建立。3、尽管美、英、日、澳四个国家护理教育发展各具特色,但均形成了完善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并且各层次之间的无缝衔接成为其发展的共同趋势。培养目标多元化、教育制度体系化、课程改革市场化和质量监督健全化等共同构筑了西方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4、分析调研数据发现,我国护理教育与专业人才需求存在差距:护理教学尚无统一规范;培养规模大、质量不高;各层次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比较单一;课程设置偏重学科性质与岗位细化不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受到忽视;缺乏科学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和体系。5、为实现“三层多元”的护理教育体系,使护理教育真正成为一种职业类型教育,而非学历终结教育,论文提出了“建立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实施全面整体护理为教学标准、相互衔接可持续发展的护理教育层次结构体系。既有高端学术型教育、中间层次技术型教育,还有基础实用型教育,配合各种人文素质培养和在职继续教育,以培养护理行业的决策层、管理者和实施人”的策略思路,并列举了相应的措施:①治标之策:科学制定护理教育“十二五”规划,明确护理专业层次性培养目标,对接岗位任务设置护理课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护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②标本兼治之策: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动态适应机制,完善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护理职业教育体系,优化院校有效衔接合作育人的管理体制,参照国际理念制定中国护理教育标准,积极营造促进护理教育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侯晨辉[10](2009)在《在校护理本科生对临终关怀认知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在校护理专业本科生临终关怀认知现状,分析其认知度差异,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探讨适合我国护理本科生的临终关怀教育内容、方法及手段等,为相关教学提供佐证。方法:对吉林省三所护理本科院校的护理本科生采用一般资料评估表、临终关怀知识问卷和临终关怀态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在校护理本科生临终关怀知识问卷所有项目的均分0.5953±0.14937,其中临终关怀心理社会精神方面知识得分最高,而临终关怀哲理与原则方面的知识得分较低;调查对象在不同学校、实习经历、双亲健康状况方面得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临终关怀态度问卷所有项目的均分为3.0754±0.37181,其中临终关怀服务对象需求评估与个人死亡态度得分较高,临终关怀态度评估得分较低;调查对象在不同实习经历、宗教信仰、临终病人接触经验及接触死亡经验情况下得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临终关怀基本知识了解不够深入;普遍缺乏临终关怀哲理和原则方面的知识;疼痛控制相关知识相对薄弱。其临终关怀知识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学校、实习经历、父母亲健康状况有关。护理本科生在临终关怀态度评估方面不够乐观,但在临终关怀服务对象需求评估与个人死亡态度方面更为积极。其实习经历、宗教信仰、临终病人接触经验及接触死亡经验对临终关怀态度有影响,而年龄、民族、家庭型态等因素对临终关怀态度得分无显着性差异。

二、高职生临终关怀教育课程设置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职生临终关怀教育课程设置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医学教育领域中安宁疗护相关教育效果评价模式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安宁疗护教育效果评价模式
    1.1 安宁疗护课程综合化考核
    1.2 学生对安宁疗护教学效果评价
    1.3 安宁疗护态度(临终关怀态度、死亡态度)等相关量表评价
        1.3.1 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Frommelt Attitude Toward Care of the Dying Scale,FATCODS)
        1.3.2 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Death Attitude Profile‐Revised,DAP‐R)
        1.3.3 职业性临终关怀态度量表(PEAS)
2 国外安宁疗护教育效果评价模式
    2.1 实时教学效果评价
    2.2 质性教学效果分析
        2.2.1 学生反思性评价
        2.2.2 开放性问题问卷评价
3 建议

(3)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安宁疗护的内涵
        1.2 安宁疗护的发展
        1.3 安宁疗护中的护理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课程知识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
        2.1 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
        2.2 需求分析模式
    3 课题技术路线及设计方案
        3.1 技术路线
        3.2 课题设计方案
第二章 构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安宁疗护能力框架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研究
        1.2 专家小组会议
    2 研究结果
        2.1 高职护生安宁疗护能力框架
        2.2 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的知识条目
    3 讨论
        3.1 高职护生安宁疗护能力框架
        3.2 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的知识条目
第三章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安宁疗护知识水平现状与学习需求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样本选取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资料统计分析
        2.3 预调查
        2.4 质量控制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高职护生安宁疗护知识水平现状
        3.3 高职护生安宁疗护知识的学习需求
        3.4 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知识条目的修订
    4 讨论
        4.1 高职护生安宁疗护知识水平现状
        4.2 高职护生安宁疗护知识的学习需求
        4.3 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知识条目
第四章 构建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
    1 初步构建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
    2 构建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
        2.1 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2.2 质量控制
        2.3 研究结果
    3 形成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
    4 讨论
        4.1 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评估
        4.2 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的专业性分析
        4.3 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的意义
第五章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性
    3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4)高等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临终关怀认知与态度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5 理论基础
第2章 研究现状
    2.1 国内外临终关怀照护机构的发展现状
        2.1.1 国外临终关怀照护机构发展的现状
        2.1.2 我国临终关怀照护机构发展现状
    2.2 国内外临终关怀教育的发展现状
        2.2.1 国外临终关怀教育的发展
        2.2.2 我国临终关怀教育发展现状
    2.3 临终关怀的主要内容
    2.4 现状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资料收集
    3.5 资料分析
    3.6 质量控制
    3.7 伦理考虑
    3.8 研究技术路线
第4章 结果
    4.1 问卷调查结果
        4.1.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4.1.2 研究对象的家庭背景及家庭死亡教育经历
        4.1.3 临终关怀教育经历
        4.1.4 学生对临终关怀知识的认知情况
        4.1.5 学生的临终关怀态度
第5章 讨论
    5.1 学生对临终关怀认知情况分析
        5.1.1 学生的临终关怀知识来源途径多样化,但认知缺乏深度
        5.1.2 学生临终关怀认知有多元的影响因素
    5.2 学生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分析
        5.2.1 学生对开设临终关怀相关课程态度积极,希望兼顾其实践性
        5.2.2 学生对临终关怀相关课程设置的期待
        5.2.3 学生对于临终关怀相关工作态度分析
        5.2.4 学生对自身及家人的的临终关怀态度
    5.3 护理专业学生在临终关怀的认知及态度上存在的问题分析
    5.4 护理专业学生临终关怀的认知及态度存在不足的对策
        5.4.1 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获得临终关怀知识的有效途径
        5.4.2 为护理专业学生做好心理建设
        5.4.3 培养临终关怀人才应做到“不忘初心”
        5.4.4 对护理专业学生设置临终关怀课程的建议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护理专业学生临终关怀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错误!未定义书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5)护理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开设安宁疗护教学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安宁疗护相关课程
        1.2.1. 1 教学内容安排
        1.2.1. 2 教学实施
        1.2.1. 3 师资队伍
        1.2.2 评价方法
        1.2.2. 1 一般资料问卷
        1.2.2. 2 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中文版(From-melt attitude toward care of the dying scale,FAT-CODS-B-C)
        1.2.2. 3 安宁疗护课程教育反馈问卷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安宁疗护课程前后护生死亡态度、安宁疗护教育及安宁疗护工作准备度情况
    2.3 安宁疗护课程教育反馈情况
3 讨论
    3.1 安宁疗护相关课程教育的积极效果
    3.2 系统化安宁疗护教育需求迫切
    3.3 安宁疗护相关课程教育后续完善与发展

(6)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FATCOD-B)的修订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概念
    1.4 临终关怀态度测量相关工具及研究进展
    1.5 临终关怀照护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6 国内外临终关怀教育研究进展
    1.7 研究的创新点
    1.8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文版FATCOD-B量表的修订和测试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1 中文版FATCOD-B量表的翻译及修订
        2.1.2 研究对象
        2.1.3 调查工具
        2.1.4 研究方法
        2.1.5 调查质量控制
        2.1.6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
        2.2.1 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
        2.2.2 中文版FATCOD-B量表的可行性
        2.2.3 中文版FATCOD-B量表的效度
        2.2.4 中文版FATCOD-B量表的信度
    2.3 讨论
        2.3.1 中文版FATCOD-B量表的意义
        2.3.2 中文版FATCOD-B量表的效度评价
        2.3.3 中文版FATCOD-B量表的信度评价
        2.3.4 中文版FATCOD-B量表的局限性
    2.4 小结
第三章 中文版FATCOD-B量表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工具
        3.2.3 研究方法
        3.2.4 统计学方法
        3.2.5 质量控制
    3.3 结果
        3.3.1 护生的一般资料
        3.3.2 中文版FATCOD-B量表得分情况
        3.3.3 不同研究中FATCOD-B量表得分情况比较
        3.3.4 一般人口学资料对实习护生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
        3.3.5 过往接受临终关怀教育、临终关怀照护经历及丧失经历对实习护生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
        3.3.6 实习护生临终关怀态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4 讨论
        3.4.1 中文版FATCOD-B量表条目得分分析
        3.4.2 我国FATCOD-B量表总分得分较低
        3.4.3 实习护生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3.5 提升实习护生临终关怀态度积极性的建议
        3.5.1 校内加强临终关怀相关知识教育
        3.5.2 临终关怀培训
        3.5.3 经验分享
    3.6 小结
第四章 中文版FATCOD-B量表在临床护士中的应用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和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工具
        4.2.3 研究方法
        4.2.4 统计学方法
        4.2.5 质量控制
    4.3 结果
        4.3.1 临床护士的一般资料
        4.3.2 中文版FATCOD-B分量表得分情况
        4.3.3 一般人口学资料对临床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
        4.3.4 临床护士过往接受临终关怀教育、临终关怀照护经历及丧失经历情况对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
        4.3.5 临床护士临终关怀态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3.6 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各因子和中文版FATCOD-B量表相关性分析
    4.4 讨论
        4.4.1 不同研究中FATCOD-B量表得分情况比较
        4.4.2 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护士临终关怀态度影响的分析
        4.4.3 护士过往接受临终关怀教育、临终关怀照护经历及丧失经历情况对护士临终关怀态度影响的分析
        4.4.4 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各因子和中文版FATCOD-B量表相关性分析
    4.5 提高临床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积极性的建议
        4.5.1 加强死亡教育
        4.5.2 护理人员的临终关怀教育与培训
        4.5.3 临终关怀情景培训或模拟训练
        4.5.4 鼓励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从事临终关怀工作
    4.6 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学位期间成果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录八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生命
        2.1.2 生命观
        2.1.3 生存教育
        2.1.4 生命教育
    2.2 生命教育的主要思想
        2.2.1 西方文化中的生命哲学思想
        2.2.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哲学思想
第3章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现状
    3.1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现状
        3.1.1 调查方法与对象
        3.1.2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4章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学生实际层面
        4.1.2 教育实践层面
    4.2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社会的负面影响
        4.2.2 学校教育异化
        4.2.3 家庭教育不当
        4.2.4 高职生自身特点
第5章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的建构
    5.1 转变高职教育观念,加强学校管理制度
        5.1.1 摒弃生存教育的影响,回归高职生命教育本真
        5.1.2 确立有效管理制度,保证生命教育顺利进行
    5.2 创新高职生命教育形式,完善高职生命教育内容
        5.2.1 渗透式与体验式相结合
        5.2.2 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
    5.3 提升生命教育的师资力量,保证高职生命教育重要力量
    5.4 重塑高职生命教育的个人和家庭环境,形成高职生命教育合力
        5.4.1 建构高职生生命意义的个人环境
        5.4.2 创造珍爱生命的家庭环境
结语:从生存教育到生命教育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录

(8)高职护理专业“临终关怀”教育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展高职护生“临终关怀”教育的必要性
    1. 是护理专业服务于老龄化社会的需要
    2. 是培养临终护理人才的需要
    3. 是提高护理人员临终关怀能力的需要
二、高职护理专业“临终关怀”课程的设置
    1. 课程培养目标
    2. 课程内容设置
三、“临终关怀”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
    1. 课堂教学
        (1) 课堂讲授
        (2) 情景模拟
        (3) 小组讨论
    2. 第二课堂活动
    3. 临床带教

(9)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
        1.2.1 界定护理教育的社会价值
        1.2.2 了解护理教育发生发展过程中政策的推动作用
        1.2.3 比较国外护理教育的模式、实践和发展趋势
        1.2.4 调查分析护理队伍现状和护理教育发展现况
        1.2.5 我国护理教育与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差距分析
        1.2.6 提出促进我国护理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思路
    1.3 研究方法
        1.3.1 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
        1.3.2 统计工具与方法
        1.3.3 主要分析方法
        1.3.4 质量控制
        1.3.5 技术路线
2 护理教育的社会价值
    2.1 健康及其社会价值
        2.1.1 健康的内涵
        2.1.2 健康的价值
    2.2 护理及其社会价值
        2.2.1 护理的概念界定
        2.2.2 护理的社会属性
        2.2.3 护理专业受到社会认可并具有社会地位
    2.3 护理教育及其社会价值
        2.3.1 护理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2.3.2 护理教育的特征
        2.3.3 社会发展与健康转型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2.4 护理教育发展的社会功能
        2.4.1 实现护理模式转变,促进护理人员职业发展
        2.4.2 顺应社会发展,实现护理教育自身发展
        2.4.3 影响初级卫生保健,落实“健康中国2020”战略目标
3 我国护理教育政策环境分析与研究现状
    3.1 护理教育相关政策回顾
        3.1.1 新中国成立之初
        3.1.2 改革开放至今
    3.2 护理教育研究现状
        3.2.1 资料与研究方法
        3.2.2 结果
        3.2.3 反思与讨论
    3.3 护理教育政策环境分析和研究现状小结
        3.3.1 政策制度促进护理教育发展
        3.3.2 护理教育研究进一步聚焦
4 国外护理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4.1 美国的护理教育概况
        4.1.1 美国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
        4.1.2 美国的护理教育制度
        4.1.3 护理教育的课程改革和质量监督
    4.2 英国护理教育概况
        4.2.1 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
        4.2.2 英国的护理教育制度
        4.2.3 护理教育的课程改革和质量监督
    4.3 日本护理教育概况
        4.3.1 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
        4.3.2 日本的护理教育制度
        4.3.3 护理教育的课程改革和质量监督
    4.4 澳大利亚护理教育概况
        4.4.1 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
        4.4.2 澳大利亚的护理教育制度
        4.4.3 护理教育的课程改革和质量监督
    4.5 各国护理教育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4.5.1 各国护理教育特点
        4.5.2 护理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5 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5.1 护理队伍现状和需求分析
        5.1.1 资料来源与方法
        5.1.2 护理队伍与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与分析
        5.1.3 护理队伍与人才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5.2 高职护理教学现状
        5.2.1 资料来源与方法
        5.2.2 高职护理教学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5.2.3 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现状调研小结
    5.3 我国护理教育与专业人才需求的差距分析
        5.3.1 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与学生发展和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
        5.3.2 护理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保健服务需求之间的差距
        5.3.3 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问题
6 促进我国护理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思路
    6.1 策略思路模型
        6.1.1 目标是完善护理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体系
        6.1.2 核心是建立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动态适应机制
        6.1.3 重点是构建体现护理理念的贯通课程体系
    6.2 治标之策
        6.2.1 科学制定护理教育“十二五”规划
        6.2.2 明确护理专业层次性培养目标
        6.2.3 对接岗位任务设置护理课程
        6.2.4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6.2.5 建立护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6.3 标本兼治之策
        6.3.1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动态适应机制
        6.3.2 完善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护理职业教育体系
        6.3.3 优化院校有效衔接合作育人的管理体制
        6.3.4 参照国际理念制定中国护理教育标准
        6.3.5 积极营造促进护理教育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0)在校护理本科生对临终关怀认知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核心概念界定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护理本科生临终关怀知识问卷的回答情况
    3.3 护理本科生临终关怀态度问卷的回答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护理本科生临终关怀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2 护理本科生临终关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3 对策和建议
    4.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四、高职生临终关怀教育课程设置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学教育领域中安宁疗护相关教育效果评价模式研究进展[J]. 林婕,吴丽荣,武妍,赵晓华,纪忠红. 护理研究, 2021(01)
  • [2]国内外安宁疗护教育发展现状[J]. 周卉,陈琦,杨霜霜,倪静,魏敏,常琎文,张雯庆.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32)
  • [3]高职护理专业安宁疗护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D]. 朱士菊.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高等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临终关怀认知与态度现状研究[D]. 宁珍. 南昌大学, 2020(08)
  • [5]护理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开设安宁疗护教学的实践[J]. 林婕,吴丽荣,武妍,赵晓华,纪忠红. 上海护理, 2020(02)
  • [6]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FATCOD-B)的修订及应用研究[D]. 王丽萍.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2)
  • [7]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 袁阿会.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5(07)
  • [8]高职护理专业“临终关怀”教育探讨[J]. 顾恩平.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3)
  • [9]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D]. 唐红梅. 浙江大学, 2012(09)
  • [10]在校护理本科生对临终关怀认知的调查研究[D]. 侯晨辉. 吉林大学, 2009(09)

标签:;  ;  ;  

高职临终关怀教育课程设置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