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一、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论文文献综述)

夏敬[1](2019)在《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民健康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富强昌盛的重要标志,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社会保障权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基本人权的健康权的保障,是各国政府重要的社会目标。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截至2017年,人口总量达13.93亿,其中,农村人口占比41.48%。医疗卫生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的民生事业,为广大公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政府职能的体现。党的十七大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在改革基本原则中提出:向全民提供作为公共产品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①,”确定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在中央部署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随着新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正在由理论到实践,由局部向整体全面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向城乡居民均等地提供是现代文明政府的重要职能,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城乡居民无论身份高低、收入水平如何,均能依据自身的需求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它是基于公平正义原则提出的一项公共性的制度安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城乡二元的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由于政府投入、城乡医保制度、区域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基本医疗卫生的服务在很多方面仍呈现出较大的城乡差异,无论是医疗卫生费用的筹资、医疗卫生资源的占有、医疗保障水平乃至健康消费等方面均表现为城乡的不均等。这种不均等不仅影响着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的整体提高,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医改的当下,让城乡人民如何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及均等化的内涵、发展逻辑、测量评价、原因分析等多方面,对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做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围绕着所构建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及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践,提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九个章节,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即1、2章,是论文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在阐述了论文的立题意义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关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及其均等化的内涵、属性、内容进行了界定,同时,阐述了公共品理论,公平正义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及共享发展理论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支撑理论。为本论文的主题研究提供经度与维度的基础。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即文中的第3、4、5章。对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回顾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依据投入-产出-结果的视角,从卫生筹资,资源配置,服务利用,质量与效率、健康水平等多项指标综合考量,构建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指标,利用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和各年度的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了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均等化水平)。同时,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指标的可代表性(参照性),利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的实现程度和发展趋势做了定量评价与相关分析。同时在对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现状把握的基础上,探求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均等的成因。重点从国家发展战略、医疗卫生财政制度以及医疗保障制度等制度根源探究了造成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均等的原因。第三部分,即第6章。基于我国目前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尚不均等的现实,依据本人对我国某地区(D市)农村的实地调查,了解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诉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现实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对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在供给方面,侧重对新农合的覆盖范围与保障水平等制度目标实现程度,以及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的考察。在需求方面,则注重对农村居民的就医选择、新农合以及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相关满意度的调查。以点概面,为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尤其是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权益,提供有针对性建议的现实依据。第四部分,是对策和建议部分。即文中第7、8章。在借鉴国外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理顺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思路。立足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提出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理念,并重点从财政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角度探讨了均等化的实现路径以及相关配套机制。第五部分,为结论部分。提炼基本观点和建议,对全篇论文研究进行概括总结。本文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尝试和创新:一是强调公平公正的立场与原则,站在统筹城乡、共享、发展的视角,思考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的实现。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是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是促进卫生正义价值的创新理论支持和阐释。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人类的经济及一切活动都将面临着选择,人的需求是无限的,对保障健康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是无限的,而相对于人们无限的需求,医疗卫生资源无论是总量还是相对量都是有限的。如何将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科学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较为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是各个国家政府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研究人员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众所周知,医疗行业素以供需矛盾突出饱受争议。在我国,医疗资源呈现出优质的医疗资源稀缺,而基层的医疗资源闲置的双重性。如何以共享经济发展的内核,促进医疗资源在不同机构之间、不同地域之间、城乡之间更好的优化配置,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定位,无疑是对医疗供给侧改革,国家多点执业、分级诊疗等政策落地的有力推动,从而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二是基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展,对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进行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研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国家发展理念、总体规划与战略,医疗卫生事业的相关政策直接影响着均等化的实现。本文结合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进程,对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从动态的角度,予以认识与判断。试图从投入-产出-结果的视角设立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指标体系,利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程度和发展趋势做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三是在文献综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农村地区做实地调研,从供需角度,对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有了更直观、更明确、更清醒的认识。调研结果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对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效果显着。但是,应该看到,现阶段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与城市尚有较大差距。为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权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应尊重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的现实利益诉求,加强财政支持、医疗卫生等配套改革,合理优化配置农村的卫生医疗资源,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和可及性。当然,由于“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研究”涉及到人口学、社会学、健康经济学,卫生管理学、政治学乃至哲学等诸多学科,因此,尽管已作了大量工作,但是对相关主题的文献和理论梳理仍旧存在着不足,论文的理论广度与深度尚有待提升。同时,基于我国长期以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涉及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医疗保险等边界不清、内容交叉,加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城乡边界问题,与此相关联的统计口径并不完全统一,尤其涉及到乡乡村村最基层的城乡对比基础数据更为缺乏,这对准确把握和测度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并予以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本人所构建的均等化指标体系,或许尚不能完全反映均等化的全貌。同时,基于我国地区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无论是地区间、城乡间、甚至人群间差异很大,同时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与我国目前进行的新医改密切相关,涉及到财政、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等多部门的配合联动,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各部门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本人也及时做了跟进,但是,围绕“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主题,提出因地制宜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的政策建议,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健康中国 2020、2030.......!

郎杰燕[2](2019)在《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制度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贯穿于政治学发展的始终。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性制度,其改革、发展与完善不仅能够分散农民疾病风险、降低农民医疗负担、增进农民健康福祉,而且有利于缓解社会利益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国家政权合法性。可见,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体现其社会性的同时也显现出很强的政治性。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从建国之初的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到如今城乡一体化整合期的“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走过一条“跌宕起伏”的制度变迁之路。时至今日,仍存在管理经办体制不顺畅、筹资结构不合理、待遇支付制度不健全、监督控费机制不完善、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等诸多问题,给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国家能力和政府信任带来巨大挑战。诚然,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复杂变迁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关注,形成了经济、制度、社会、文化、政治等不同的研究路径。但是,对于由宏观管理、筹资、待遇支付三项核心要素制度构成,关系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两个市场”,关涉国家、政府、社会团体及农民个人等多元利益,并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具有高度耦合性的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而言,单一角度的分析难免有失偏颇,难以揭示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真实过程”与内在逻辑。综合“结构”、“行动”与“历史”要素全面解释制度变迁的历史制度主义为理解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复杂变迁提供了一个广阔视角,以期探寻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深层逻辑,为未来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指明方向、提供路径。为此,本文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关于依据历史发展关键节点划分制度变迁阶段的方法,将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历程划分为建国初期(1949-1957)、人民公社时期(1958-1977)、改革开放初期(1978-2001)、新世纪初期(2002-2008)、城乡一体化加速期(2009-今)五个阶段。通过全面、系统梳理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演变历程,总结归纳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并着重探寻其变迁的内在逻辑。由此得出以下三个主要结论:其一,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具有复杂变迁历程与多元变迁特征。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经历了“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制度断裂——‘初级社会保险型’医疗保险——‘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五次重大变迁。并且,每次大的制度变迁阶段下均有制度创新、制度扩散、制度完善等连续的、有所差异的制度变迁过程。同时形成分层分序的变迁路径,诱致性与强制性并行、内源性与外源性交揉、渐进性与突变式共存、合意性与意外性同在的多样化变迁方式,以及利弊相随的制度变迁绩效。其二,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遵循“环境·主体·时间”三重复合式逻辑。制度环境通过粘嵌耦合机制对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产生结构性影响,即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结构中的宏观管理、筹资和待遇支付制度分别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高度粘嵌,推动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结构性变迁。行动主体通过价值偏好与利益博弈机制对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产生自主性影响,即建国初期农民的共同行动,人民公社时期国家的整体性动员,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医疗机构、农民等多元主体的非合作博弈,新世纪初多元主体的合作博弈以及城乡一体化加速期人社与卫生两个主管部门之间的管理权争夺,推动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自主性变迁。另外,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近百年变迁历史中形成对“国家主导”、“自愿合作”以及“二元保障”路径的强劲依赖,并且还受到诸多偶然性事件以及关键节点等时间要素的深刻影响。其三,未来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应在优化制度环境、规范各行动主体行为、突破路径依赖、把握关键节点的基础上向着更加公平、健康、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

陈育德[3](2018)在《重温《阿拉木图宣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文中研究指明

叶俊[4](2016)在《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研究》文中认为健康作为公众的一项基本权利,人人需要且不可或缺。卫生保健制度是人类生存权、健康权和发展权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自建国以来,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经历了萌芽、形成、成长、构建四个历史发展时期,逐步建立起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大制度体系。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以社会公众普遍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为问题导向,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改革原则,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提出是中国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第一次把社会民生建设问题摆到“基本制度”的政治高度。不可否认,自新医改以来,我国政府在制度设计和政策推进中坚持的价值立场和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符合我国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也集中体现了国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意志。然而,我国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运行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层面:一是结构性问题。在供需结构方面,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引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凸显;在服务结构方面,基层服务能力薄弱和城市大医院负担过重;在利益结构方面,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单兵独进,利益格局不均衡。二是具体性问题。虽然改革整体方向明确,但是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之间对阶段性任务不明确,政府主导不足与市场作用欠佳,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积极性难以平衡,卫生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同人群受益不均,健康保障欠公平。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良性发展,导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难以实现。那么,究竟如何选择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模式,如何实现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人群之间的合理配置,如何缓解现阶段公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如何消解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割裂化”发展的路径锁定,如何更好地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如何构建“人人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框架和可行的深化路径呢?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从中国国情、现阶段制度运行问题以及制度发展规律等多方面总体把握和考量。正义理论要求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该享有平等地获得自由、机会、收入、财富等社会基本价值的权利。将正义理论引用到医药卫生领域,换言之,卫生正义要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能够尊重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基本健康权利,政府在运用公共权力和进行制度设计中要合理考虑不同群体获得健康的正当利益。因此,在卫生正义理论视域下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立场就在于努力实现社会公众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以及结果公平,最终尽可能缩小人群间健康差异。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体系内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之间的相互协作和整体统筹。本文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以及归纳分析法在定量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兼顾理论和实证分析,重点剖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问题形成的根源,进而展开以“三医联动”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法对国外典型卫生保健制度以及国内部分地区“三医联动”的先行试点模式进行比较,从中获取对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深化的经验和启示;最后,在正义理论和协同理论的指引下,从制定价值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治理结构以及提供制度保障等方面,试图给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深化改革的路径。全文分为六个部分,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首先是导论部分。介绍选题背景,通过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应然与实然的介绍,突出了推进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发展对于维护社会基本善的重要意义——保证每位社会成员都能够获得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平等权利;继而回顾并评析国内外有关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研究现状以及对其相关概念做出界定;另外,引入正义理论、协同理论以及制度理论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进行价值域的应然分析;接着,较为简明地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一章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概述。通过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功能等维度的分析,提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指政府为了让每位社会成员公平地享受可及、低廉、优质、有效、安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做出的一项制度保障。继而回顾了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历史沿革,并将其划分为萌芽时期、形成时期、成长时期以及构建时期四个阶段,着重介绍了制度演变中取得的成就并总结出制度发展的成功经验,包括政府是制度推进的重要力量,制度是维护社会公众健康权利的重要保障,以及卫生正义要求充分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健康权利等。第二章深入剖析了我国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存在的问题与问题形成的原因。首先介绍了我国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框架结构,主要分为基本医疗服务领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其中基本医疗服务领域主要涵盖了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基本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不可否认,我国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结构性问题和具体性问题两个方面。其中,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割裂化”发展问题尤为突出,直接损害着公众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损害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运行效率。最后,从制度价值、政府政策、社会各方利益诉求以及制度改革重点领域等方面深入挖掘出阻碍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运行的问题根源。可见,如何完善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从而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艰巨任务。第三章分别从国外典型卫生保健制度比较以及国内有关“三医联动”改革的现行试点模式比较展开研究。一方面,比较国际典型的卫生保健制度,包括英国、美国、德国、印度和墨西哥。通过对各国卫生保健制度的发展沿革及制度特色进行阐述,继而比较制度之间在公平与效率、医疗服务提供、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异同,得出对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借鉴与启示,主要包括:“健康全覆盖”已经成为国际卫生保健制度改革共识;卫生保健制度需要整体性地推进;管理模式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借鉴;走向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强调立法保障和政府责任。对于我国来说,只有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思考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考虑从不同体制中吸取有益经验,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满足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需要的最佳方案。另一方面,对国内部分地区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中有关“三医联动”的先行探索实践进行分析比较。主要选取了国内上海、福建、安徽、山东四个地区的制度模式进行分析比较,虽然试点地区各制度模式逻辑不一、深化路径不同,但是为国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深化改革提供了地方实践经验,例如:“三医联动”是对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必然趋势;政府主导是制度模式推进的强大动力;强化基本医疗保险的第三方监督在制度推进中的作用;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是“保基本”的必要基础;以及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是制度创新的必要保障等。其中,地方实践探索充分体现出“三医联动”是弥合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割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第四章对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必然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展开分析,探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与“三医联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提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必然性在于体现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底线要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自身的复杂性以及“三医联动”具有消除内耗、提高效率的正当性;其次,提出了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可行性在于国家强大的政治承诺,国内先行地区“三医联动”改革的成功示范,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三医联动”提供了必要条件;最后,提出了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有效性方面在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三医联动”之间体现了目标与手段的多方对接,系统与要素的具体协同以及夙愿与现实要求的高度统一。由此,进一步突出弥合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割裂化”发展的重要性,也重申了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中的主导地位,而且认识到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之间内在的规律性,充分把握了制度改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第五章是全文的重点和点睛之笔。在前面几部分探究和总结的基础上,构思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深化的路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提出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深入改革需要明确的价值目标,包括“保基本”、“促公平”、“控费用”和“提效率”;第二,提出了以顶层设计的确定性来确立卫生正义的理念指引,试图通过构建“政府保基本、市场提效率、社会促公平”的治理新格局,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体系以及为制度发展提供人、财、信息、法制等必要保障来消解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第三,提出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深入改革需要完善的治理结构,包括政府导向、整体统筹、利益均衡和渐进发展;第四,提出了以制度优势的明确性来保证卫生公正的框架建构,从明晰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中的应尽职责,推进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到位,以及优化“三医联动”机制三方面来解决制度改革中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和具体性问题。

刘运国[5](2007)在《初级卫生保健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回顾》文中研究指明由世界卫生组织及其成员国于1978年《阿拉木图宣言》提出的“初级卫生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初级卫生保健所反映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公平,所信奉的理论是“健康乃人类的基本权利”,所追求的目标是“人人享有健康”,所采用的技术是适宜技术。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实践始于建国之初,20世纪50年代初确定的“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四大方针,已包含了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建国后的前30年取得的成就为国际上形成初级卫生保健策略奠定了实证基础,随后20年是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发展阶段,政府承诺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但取得的健康效果有限。21世纪以来,政府仍然把初级卫生保健作为农村卫生的中心任务,但是可持续性问题还没有解决。

肖霞[6](2006)在《农村某贫困民族社区居民初级卫生保健现状案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描述和分析贫困农村社区居民利用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方面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在贫困农村社区落实初级卫生保健,建设健康促进新农村提供依据。 方法:1.研究对象:某县贫困社区内的关键人物、居民和社区物质环境。2.研究内容:包括贫困社区的人口学特征和经济状况、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内容和影响因素分析。3.资料来源:专题小组讨论、个人深入访谈、参与性方法、问卷、观察当地和居民的物质环境、现有资料。 结果:1.当地医疗机构与人员建设:①乡村卫生室正在建设中。②医疗人员配置集中在一个区域。③医疗人员的能力不足。2.社区居民的健康与疾病状况:①常见疾病为感冒、腹泻、妇科病、关节炎、胃炎和腰背痛。②患病后据病情轻重、距离和经济情况,自下而上选择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主要是乡医疗点、乡卫生院和乡村医生。3.妇女保健:孕产期系统管理和住院分娩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需要继续加强。4.儿童保健:①预防接种工作形成工作常规,达标并获得群众的认可。②儿童保健工作尚需加强。5.环境卫生设施:①自来水得到普及,但缺乏维护管理的工作。②卫生厕所尚在普及中,还需倡导卫生厕所或公共厕所的使用。6.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少,形式单一。7.当地居民认识到的健康问题与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评价:居民们不知道初级卫生保健,多数不能表达对此的看法,提出的健康问题为环境卫生差、经济差、吸烟喝酒、不讲卫生和疾病。对现有卫生服务的期望是建卫生室、免费提供一些药物,喜欢并希望乡卫生院医生来开展体检工作和健康教育活动。 结论:1.初级卫生保健在贫困农村社区已逐年落实和完善,但还存在问题,仍是今后的主要任务。2.问题:①农村医疗人员的配置不合理和能力不足。②妇幼保健管理尚需加强。③健康教育是薄弱环节。④卫生设施的使用和维护存在不足。3.建议:①发掘和培养当地人力资源,加强社区参与,推动当地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②借鉴他人经验,探索适合当地的健康教育模式。③以社区为基础,建设健康促进村庄,实现社区的综合发展。④发挥政府、民间组织和高等医科院校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中的积极作用,促进该工作的实施和进展。

王小合,郭清,何华明[7](2006)在《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卫生正义的有效路径》文中提出从实现卫生正义的视角,阐述了卫生正义与“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一致性,提出并论述了初级卫生保健是新时期实现卫生正义的有效路径,强化政府对初级卫生保健的责任和职能,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为重点,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等策略建议。

郭清[8](2006)在《初级卫生保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卫生公平底线》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曾经是国际初级卫生保健的典范,各国都把“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作为人人享有健康权的底线,实现卫生公平是政府的公共职能,农村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重点,社区卫生服务是初级卫生保健的载体。

郑晓瑛,刘菊芬,纪颖,陈佳鹏,范向华,王海涛[9](2005)在《中国人口健康基本保障方案的评价——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经验和教训》文中认为初级卫生保健是评价国家人口健康基本保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建国以来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伴随着人口转变过程 ,建立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初级卫生保健系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为重点 ,探讨中国人口健康基本保障方案在提高中国人口健康水平中的作用和变化 ,反思和总结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为改善我国卫生保健体制提供更广阔的视角。

高惠琦,乔磊,黄敬亨[10](2004)在《世界卫生组织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的由来和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研究述评
        1.2.1 关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及其均等化内涵的研究
        1.2.2 关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测度(评价)方法的研究
        1.2.3 关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非均等原因)的研究
        1.2.4 关于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策略的研究
        1.2.5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
        1.4.2 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的界析
        2.1.1 城乡
        2.1.2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1.3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2.1.4 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2.2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础理论
        2.2.1 公共经济理论
        2.2.2 福利经济理论
        2.2.3 公平正义理论
        2.2.4 共享经济理论
        2.2.5 医疗服务市场的一般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变迁历程
    3.1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变迁阶段
        3.1.1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低水平均等的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
        3.1.2 社会化、市场化改革时期(1979—2005年)
        3.1.3 强化政府责任,公益性回归的新医改时期(2005年至今)
    3.2 本章小结
4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状评价
    4.1 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评价指标
        4.1.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与构成
        4.1.2 评价方法
    4.2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现状的统计分析
        4.2.1 医疗卫生筹资
        4.2.2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4.2.3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4.2.4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4.2.5 健康水平
    4.3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评价
        4.3.1 国际组织的评价
        4.3.2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的实证测度与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
    5.1 国家发展战略对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影响
        5.1.1 二元经济结构,“重城轻乡”的发展战略
        5.1.2 “重城轻乡”下的区域发展战略的侧重点不同
        5.1.3 以GDP衡量政绩的弊端
    5.2 公共财政体系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影响
        5.2.1 卫生财政总量投入不足
        5.2.2 财政支出偏向城市的惯性
        5.2.3 政府间事权划分改革滞后,卫生财权与事权的长期不匹配
        5.2.4 收入分配制度的偏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5.3 医疗保障体系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影响
        5.3.1 保障对象以正规就业为标准进行制度设定和人群划分
        5.3.2 统筹层次低弱化了医疗保险的风险分担机制、保障水平差异大
        5.3.3 多头管理有失效率
    5.4 供给主体结构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影响
    5.5 农民的参与意识及“话语权”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影响
6 我国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与意愿分析-基于D市的调查
    6.1 样本点选择与调查方法
    6.2 调查地区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状
        6.2.1 调查地区农村居民的就医选择
        6.2.2 调查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情况
        6.2.3 调查地区农村居民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6.3 调查结论
7 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国际经验
    7.1 主要国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践
        7.1.1 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
        7.1.2 德国的社会医疗卫生保障服务体系
        7.1.3 日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7.1.4 美国的混合式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7.2 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7.2.1 充分体现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7.2.2 强调政府责任
        7.2.3 发挥基层基本医疗保障功能,有效合理配置基本医疗卫生资源
        7.2.4 坚持政府和市场相结合
        7.2.5 高度的政策可操作性与规范的医疗法制体系
    7.3 本章小结
8 推进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8.1 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的总体思路
        8.1.1 公平、正义、共享的价值理念
        8.1.2 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思路
    8.2 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8.2.1 统筹城乡,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8.2.2 明确政府主导地位,合理配置基本医疗卫生资源
        8.2.3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转移支付制度
        8.2.4 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全民健康保险
        8.2.5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8.2.6 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畅通参与渠道保障农民话语权
9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2)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
        (二)关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研究
        (三)已有研究评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阐释
        (一)制度及制度变迁
        (二)医疗保险制度及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三)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四、研究视角与分析框架
        (一)研究视角:历史制度主义
        (二)分析框架:环境·主体·时间与制度变迁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六、总体思路与结构安排
        (一)总体思路
        (二)结构安排
第1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基本历程
    1.1 建国初期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
        1.1.1 制度生成:米山联合保健站建立
        1.1.2 制度扩散: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推广
    1.2 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
        1.2.1 制度创新:稷山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建立
        1.2.2 制度扩散: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大力推广
        1.2.3 制度衰退:国民经济调整下暂时性式微
        1.2.4 制度高潮:“六·二六”指示下走向“顶峰”
    1.3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
        1.3.1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雪崩式”解体
        1.3.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首次恢复重建失败
        1.3.3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再度恢复重建无果
    1.4 新世纪初期“初级社会保险型”医疗保险
        1.4.1 制度创新:新农合政策出台
        1.4.2 制度试验:新农合试点启动
        1.4.3 制度扩散:试点扩大与“全覆盖”
    1.5 城乡一体化加速期“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
        1.5.1 制度创新:地方自发探索城乡医保制度整合
        1.5.2 制度扩散:中央顶层政策倡导性整合
        1.5.3 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式整合
    小结
第2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
    2.1 分层分序: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路径
        2.1.1 分层变迁:三项核心要素制度的相对独立性
        2.1.2 分序变迁:三项核心要素制度的相互关联性
    2.2 多样并存: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方式
        2.2.1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并行
        2.2.2 内源性制度变迁与外源性制度变迁交揉
        2.2.3 渐进性制度变迁与突变式制度变迁共存
        2.2.4 合意性制度变迁与意外性制度变迁同在
    2.3 利弊相随: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绩效
        2.3.1 农村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2.3.2 “集体福利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2.3.3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式”变迁绩效
        2.3.4 “初级社会保险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2.3.5 农村“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小结
第3章 结构性变迁:制度环境与农村医疗保险
    3.1 制度环境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3.1.1 粘嵌耦合:制度环境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机制
        3.1.2 农村医疗保险与制度环境的嵌入关系
    3.2 政治嵌入性:政治环境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
        3.2.1 国家缺位与“俱乐部式”管理
        3.2.2 “全能主义”与官僚化管理
        3.2.3 行政分权与管理主体缺失
        3.2.4 民生政治与政府垄断性管理
        3.2.5 政府治理变革与社会化管理
    3.3 经济嵌入性:经济环境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
        3.3.1 合作经济与农民自愿集资
        3.3.2 封闭性集体经济与强制性筹资
        3.3.3 经济性分权与医疗保险筹资不力
        3.3.4 经济发展奇迹与财政主导型筹资
        3.3.5 分配格局调整与社会化筹资
    3.4 社会嵌入性:社会环境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
        3.4.1 社会弥散与低水平医疗保健
        3.4.2 “总体性社会”与集体医疗福利
        3.4.3 社会转型与医疗自费
        3.4.4 社会权利诉求与初级医疗保险待遇
        3.4.5 社会公正与统一医疗保险待遇
    小结
第4章 自主性变迁:行动主体与农村医疗保险
    4.1 偏好与博弈:行动主体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机制
        4.1.1 价值偏好:单一行动主体与制度变迁
        4.1.2 利益博弈:多元行动主体与制度变迁
    4.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中的行动主体及其利益诉求
        4.2.1 国家/政府的利益诉求
        4.2.2 医疗机构的利益诉求
        4.2.3 农民的利益诉求
    4.3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中的利益博弈
        4.3.1 农民的共同行动与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
        4.3.2 国家的整体性动员与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
        4.3.3 多元主体的非合作博弈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
        4.3.4 多元主体的合作博弈与“初级社会保险型”农村医保
        4.3.5 管理权之争与“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
    小结
第5章 历史性变迁:时间中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5.1 路径依赖、偶然事件、关键节点与制度变迁
        5.1.1 自我强化: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5.1.2 意外结果:偶然事件与制度变迁
        5.1.3 “遗产”的产生与再生产:关键节点与制度变迁
    5.2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5.2.1 “国家主导”路径的依赖
        5.2.2 “自愿合作”路径的依赖
        5.2.3 “二元保障”路径的依赖
    5.3 偶然事件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5.4 关键节点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小结
第6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三重逻辑与未来改革
    6.1 “环境·主体·时间”三重复合式制度变迁逻辑
    6.2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及原则
        6.2.1 共享、健康与幸福:制度改革目标
        6.2.2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则
    6.3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策略选择
        6.3.1 优化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环境
        6.3.2 规范各行动主体行为
        6.3.3 突破路径依赖
        6.3.4 注重关键节点
    小结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进一步讨论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对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要评述
    三、主要理论依据
        (一)正义理论
        (二)协同理论
        (三)制度理论
        (四)理论述评
    四、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图)
        (三)研究方法
    五、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 全新的研究视角
        (二)理论运用上的创新
        (三)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一章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概述
    一、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一般定义
        (一)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内涵界定
        (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特征与功能
        (三)“三医联动”
    二、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萌芽时期:建国后的初级卫生保健制度
        (二)形成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
        (三)成长时期:2003年非典后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四)构建时期:2009年医改的新思路
    三、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变迁中取得的成就及经验总结
        (一)我国基本医疗卫制度变迁取得的成就
        (二)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变迁经验总结
第二章 我国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存在不足与原因分析
    一、我国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
        (一)基本医疗服务领域(包括医疗、医药、医保三大体系)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域
    二、我国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
        (一)供需结构不匹配: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引发看病就医难题
        (二)服务结构不完善:基层服务能力薄弱和城市大医院负担过重
        (三)利益结构不均衡:医疗、医药和医保单兵独进,利益难以调和
    三、我国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运行中的具体性问题
        (一)改革整体方向明确,但是三医对阶段性任务不明确
        (二)政府主导不足,市场作用欠佳
        (三)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积极性难以平衡
        (四)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五)不同人群受益不均,健康保障欠公平
    四、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对制度改革缺乏正义性考量
        (二)政府相关政策跟进不及时
        (三)各方利益诉求难以均衡
        (四)制度改革的重点领域推进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协同参与不足
第三章 他山之石及国内各地实践创新与探索
    一、国外典型卫生保健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一)英国:国家福利型卫生保健制度
        (二)美国:以自由市场为主的卫生保健制度
        (三)德国:强调“国家、社会、个人合理分担”的卫生保健制度
        (四)印度:“全民免费医疗”
        (五)墨西哥:“全民覆盖”的卫生保健制度
    二、我国部分地区“三医联动”的先行实践与探索
        (一)上海市松江区“整体统筹、协同推进”模式
        (二)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模式
        (三)安徽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模式
        (四)山东省潍坊市“三位一体”模式
    三、国外及国内各地模式比较分析与启示
        (一)国外典型卫生保健制度的比较分析
        (二)国内部分地区“三医联动”模式比较分析
        (三)对推进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启示
第四章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必然性
        (一)体现国家的政治制度底线要求
        (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自身的复杂性
        (三)“三医联动”具有消除内耗、提高效率的正当性
    二、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可行性
        (一)国家强大的政治承诺
        (二)国内先行地区“三医联动”改革的成功示范
        (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三医联动”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合理性
        (一)目标与手段的多方对接
        (二)系统与要素的具体协同
        (三)夙愿与现实要求的高度统一
第五章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深入的路径
    一、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深入改革需要明确的价值目标
        (一)保基本
        (二)促公平
        (三)控费用
        (四)提效率
    二、以顶层设计的确定性来确立卫生正义的理念指引
        (一)构建“政府保基本、市场提效率、社会促公平”的治理新格局
        (二)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体系
        (三)以人、财、信息、法制为有益补充,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深入改革需要完善的治理结构
        (一)政府导向
        (二)整体统筹
        (三)利益均衡
        (四)渐进发展
    四、以制度优势的明确性来保证卫生公正的框架建构
        (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要明晰政府职责
        (二)协同医疗、医药、医保联动改革需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到位
        (三)提升制度运行效率需要“三医联动”机制的优化跟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持参与的科研
后记

(6)农村某贫困民族社区居民初级卫生保健现状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背景
    1.1 初级卫生保健的提出和意义
    1.2 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
2.研究目的
3.相关概念与理念
    3.1 初级卫生保健
    3.2 以社区为基础
    3.3 参与性
    3.4 社会性别
4.研究路线
5.研究内容
    5.1 人口学特征和经济状况
    5.2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内容
    5.3 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6.研究方法
    6.1 研究对象
    6.2 数据收集方法
    6.3 资料整理和分析
7.结果与发现
    7.1 定性和定量方法资料收集完成的基本情况
    7.2 A村基本情况
    7.3 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与人员建设
    7.4 社区居民的健康与疾病状况
    7.5 妇女保健
    7.6 儿童保健
    7.7 环境卫生设施
    7.8 健康教育
    7.9 当地居民认识到的健康问题与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评价
8.分析与讨论
    8.1 当地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和利用
    8.2 初级卫生保健实施和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8.3 当地人和外来者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
9.结论与建议
    9.1 初级卫生保健仍是该贫困农村社区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
    9.2 发掘和培养当地人力资源,加强社区参与,推动当地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9.3 借鉴他人经验,探索适合当地的健康教育模式
    9.4 以社区为基础,建设健康促进村庄,实现社区综合发展
    9.5 发挥政府、民间组织和高等医科院校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中的积极作用,促进该工作的实施和进展
10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年)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调查表
    附录4 所收集的现有资料清单
综述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撰写书籍章节和译者情况
致谢

(7)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卫生正义的有效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卫生正义与“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一致性
2 新时期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及认识存在的问题
3 初级卫生保健是新时期实现卫生正义的有效路径
    3.1 我国曾被誉为国际初级卫生保健的典范
    3.2 新时期实现卫生正义的路径分析
4 初级卫生保健中政府的卫生正义责任
    4.1 政府在促进初级卫生保健中的责任和职能
    4.2 依法保障卫生正义
    4.3 增加政府卫生投入, 促进卫生正义
5 农村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重点
6 社区卫生服务是初级卫生保健的载体, 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6.1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取得突破性进展, 成为城市卫生改革的亮点
    6.2 各级政府要切实重视和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8)初级卫生保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卫生公平底线(论文提纲范文)

1 回顾历史,我们曾经创造过令世界瞩目的卫生业绩
2 立论的背景和依据
3 论点阐述
4 政府如何实现卫生公平
    4.1 依法保障卫生公平
    4.2 加大卫生投入,促进卫生公平
    4.2 明确政府在促进初级卫生保健中的职能
5 农村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重点
    5.1 重视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
    5.2 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性发展
6 社区卫生服务是初级卫生保健的载体,要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
    6.1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城市卫生改革的亮点
    6.2 各级政府要切实重视和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9)中国人口健康基本保障方案的评价——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经验和教训(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球初级卫生保健概述
    1.1 《阿拉木图宣言》的导向
    1.2 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
    1.3 《健康新地平线》文件与全球初级卫生保健战略
2 我国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历程
    2.1 初级卫生保健形成和内容
    2.2 新时期初期卫生保健政策的调整
3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实施效果的见证
    3.1 儿童死亡率下降幅度较大, 但地区差异也较大
    3.2 孕产妇死亡率下降
    3.3 传染病发病率下降
    3.4 改水改厕计划的实施及地区差异
    3.5 儿童免疫接种率及地区差异
    3.6 提供基本药物
4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面临进退两难的处境
    (1) 卫生总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 卫生服务利用能力下降。
    (2) 城乡卫生资源分布的不平衡。
    (3) 农村卫生人员目前从事保健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4) 农村技术服务人员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5) 现有卫生资源利用的能力较差。
5 充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优先空间是什么?

四、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D]. 夏敬.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6)
  • [2]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D]. 郎杰燕. 山西大学, 2019(01)
  • [3]重温《阿拉木图宣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J]. 陈育德.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8(05)
  • [4]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研究[D]. 叶俊. 苏州大学, 2016(08)
  • [5]初级卫生保健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回顾[J]. 刘运国. 中国卫生经济, 2007(07)
  • [6]农村某贫困民族社区居民初级卫生保健现状案例研究[D]. 肖霞. 昆明医学院, 2006(01)
  • [7]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卫生正义的有效路径[J]. 王小合,郭清,何华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02)
  • [8]初级卫生保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卫生公平底线[J]. 郭清.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01)
  • [9]中国人口健康基本保障方案的评价——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经验和教训[J]. 郑晓瑛,刘菊芬,纪颖,陈佳鹏,范向华,王海涛. 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5(01)
  • [10]世界卫生组织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的由来和发展[J]. 高惠琦,乔磊,黄敬亨.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08)

标签:;  ;  ;  ;  ;  

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