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乳制品抽查亚硝酸盐含量仍超标

北京乳制品抽查亚硝酸盐含量仍超标

一、北京市乳制品抽查 亚硝酸盐含量仍有超标(论文文献综述)

于冬菊[1](2020)在《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优惠政策的扶持、科技的进步以及市场的蓬勃发展为蔬菜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发展环境不断向好。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蔬菜产业,不仅符合国家“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倡导,并且能够使蔬菜产业的发展势头保持良好稳定的状态。2019年2月5日起施行、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涵盖了食品安全全链条、全过程监管,政府督促地方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长效机制,对食品安全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社会背景下,在当前资源与环境的冲突和矛盾愈发明显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实现蔬菜产业逐渐由“大”变“强”,并进一步由“强”变为“更强”的目标,成为当前蔬菜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供应链的相关研究聚焦工业和制造业领域,以生产、加工、运输等系列环节为主的蔬菜产品供应链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很多地区不仅存在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难保障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蔬菜产品供应链效率低下造成的压力,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蔬菜产业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蔬菜质量安全和供应链管理受到学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随着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深入研究,将供应链和质量管理相结合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发展前景良好。目前虽有相关探讨,但大多集中于蔬菜产品国际竞争力、出口能力以及蔬菜产品国际贸易等方面,对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研究甚少,如何保障我国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这一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且目前业缺乏系统分析方法和理论体系和完整的蔬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因此,本文以寿光市蔬菜产业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博弈论分析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融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质量生态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博弈论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理论的基础上,从供应链角度出发,建设“自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保证“体系健全、管理科学、风险可控、共赢共享、群众满意”的蔬菜产品质量,同时提高蔬菜产品供应链管理效率。依据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建设“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追溯,全面合作”的整体管理体系,并针对四个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操作性阐述。即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预警系统、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过程控制系统、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追溯系统和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合作系统。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质量生态理论、供应链理论、质量安全可追溯理论和博弈理论构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的整体框架,并深刻剖析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以寿光市为例,通过对寿光市蔬菜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地调研,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获得反映寿光市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情况的指标体系。(2)深入研究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首先,明确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基本组成、结构及工作流程。其次,确定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并设计出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再次,确定各风险预警指标的赋值方法,并结合预警模型计算总风险值。最后建立了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体系。(3)深入研究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过程。对蔬菜供应链全过程各环节进行分析,围绕蔬菜的生产、运输、销售三个环节设计三类调查问卷,并分别针对蔬菜生产商、蔬菜运输商、蔬菜销售商及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构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将蔬菜供应链中所有上下游经营者的诚信状况公开共享,消除蔬菜供应链各环节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4)根据追溯系统的发展现状、不足和需求,设计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构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完整的蔬菜供应链闭环,达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全面质量管理,责任明确,有效保证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5)运用博弈分析法探究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合作,了解蔬菜供应链的现状,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从质量博弈的角度对蔬菜质量安全进行分析。在明确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主体基础上,构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中的信号博弈模型,根据博弈模型得出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设计了“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综合模型,丰富了供应链、食品安全和质量安全领域的研究。目前关于蔬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出口能力以及蔬菜产品国际贸易等方面,对蔬菜产品供应链结构和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研究还存在较大探索空间。我国蔬菜产品供应链结构需要优化,然而针对该方面的研究较为零散,不系统不深入,缺少“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跨界融合。因此,本研究系统全面地探索了以寿光市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关键原因及影响机理,以蔬菜供应链为主体,进行了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针对目前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探索和优化,设计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综合模型,弥补了蔬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方面的研究不足。(2)以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聚焦于单个企业如何整合各个部门的资源以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本研究拓展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范围并且引入了质量生态的视角。在供应链视角下,全面质量管理不再局限在一个企业中,而是贯穿蔬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本研究将PDCA循环的思想在供应链情境下发展为“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追溯、全面合作”的体系框架。(3)信号博弈模型和产品可追溯都强调信息的透明共享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即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但少有研究将博弈论中的信号博弈模型和产品的可追溯性进行整合研究。本研究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将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与信号博弈模型指导下的合作联盟打通。(4)从实用性角度出发,丰富了多部门集成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以往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多从供应链协调契约、信息不对称下的供应链管理、闭环供应链管理、供应链中决策行为研究等角度进行研究,虽然开始关注多部门集成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但集成程度不够,本研究立足蔬菜行业,在更大的范围内研究供应链管理中运作管理、安全效率、合作等领域的集成优化问题并提出了系统整合的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预警系统、过程系统、追溯系统和合作博弈四个部分,对应的研究结论如下。(1)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预警系统是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构建了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首先,对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的重要性进行阐释,指出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的工作流程。其次,明确如何设计蔬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确定相应的原则并且进行设计。再次,对蔬菜供应链进行风险评估,对蔬菜供应链的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赋值,结合本研究的模型进行计算,得出蔬菜产品供应链的总风险值。最后,使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管理得以形成,该体系将包括三种模式,即日常监测、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从而达到对蔬菜产品供应链的预警管理;(2)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过程应着眼于蔬菜的生产、运输、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立足于供应链条中每一个环节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从而确保消费者所购买到的蔬菜是安全可靠的;(3)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涉及不同的参与主体,主要参与主体包括了生产者、政府、第三方物流和终端市场等,供应链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得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失灵。政府和市场都应该有所作为,如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提供蔬菜质量安全虚假信息的个人和企业,加强对蔬菜种植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从而提升蔬菜产品市场的信息透明度,进而为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政策保障;(4)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需要优化蔬菜供应链追溯流程,建立以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的追溯系统,实时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的协同,实现传统蔬菜供应链向有机低碳的新型蔬菜供应链模式转变。本研究立足于目前现实问题,将提高蔬菜产业发展的效率和保障蔬菜质量安全统筹纳入考虑之中,研究蔬菜产品供应链结构的优化和整合。这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提升蔬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效率,进一步优化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为我国政府农业部门等相关决策机构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支持,以便其进行蔬菜产品政策的制定,并最终为蔬菜产业供应链管理在部分地区的引入提供实证支持。

北京市人民政府[2](2020)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行使部分行政权力和办理部分公共服务事项的决定》文中研究指明京政发[2019]2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决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和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决定,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经

陈嘉惠[3](2020)在《国内市售乳制品及上海等地市售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文中认为乳制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球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对影响乳制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开展相应的风险评估工作,可为食品相关监管部门提供科学的预警信息,从而预防乳制品和水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本论文采用蒙特卡罗模拟、定量风险评估和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等方法,对国内市售液态乳中致病性微生物和化学危害因素进行了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乳制品安全风险预警模型,可定性预测中国市售乳制品的安全性。同时,针对上海等地区市售动物源性水产品(以下简称水产品)面临的质量安全问题,采用风险评估方法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水产品中化学污染物及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风险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使用全局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和时空扫描等方法分析了中国长三角地区兽药残留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国内市售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及预警首先,对液态乳中致病性微生物的危害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温度和时间对液态乳供应链环节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生长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市售液态乳中这两种菌污染的定量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在未热处理途径和热处理途径中,不同p H液态乳(6.4-6.8)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终平均污染浓度较高,大于105 CFU/m L的概率均在3.9%以上,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影响;不同p H液态乳中大肠杆菌的最终平均污染浓度超过106 CFU/m L的概率均为0.1%,所造成的健康风险较低。此外,还构建了生牛乳中牛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的风险评估模型,结果显示,生牛乳携带牛结核杆菌的平均概率为4.75×10-4,人均消费1kg生牛乳,携带牛结核杆菌的平均概率为0.016,存在一定健康风险。在评估了液态乳中致病性微生物的风险之后,进一步分析了供应链中可能导致液态乳化学危害事件发生的因素,并构建了液态乳化学危害事件的故障树。结果显示,影响液态乳中化学危害事件的关键因素有生产企业反馈机制不完善、政府部门忽视或者没有良好的监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未进行抽检。此外,还分析了液态乳供应链中化学危害因素脆弱性的差异,结果显示,三组人群(消费者、生产企业和食品监管部门)都认为液态乳供应链容易受到化学危害因素的影响。针对乳制品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采用2014-2017年中国乳制品抽检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乳制品安全定性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使用集成算法Adaboost构建的模型效果优于其他算法,模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62.50%、91.67%和72.22%,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用于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定性预测;基于该预测模型,我们还构建了在线预测系统,用户可通过http://www.biotechshu.com:8080/Mpredict访问该系统。2上海等地市售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统计分析东部沿海地区居民水产品的膳食摄入情况,采用膳食暴露评估方法对水产品中的镉、铅、汞、孔雀石绿、硝基呋喃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2-4岁男性儿童和4-7岁女性儿童由于食用水产品摄入的镉、汞和铅的平均暴露量均高于其他年龄组。所有年龄组居民每日因食用鱼类摄入的孔雀石绿的含量在安全范围内(暴露边界值大于10000),因食用鱼类摄入的硝基呋喃具有一定的健康风险(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暴露边界值小于10000)。根据文献调查的副溶血性弧菌在水产品中的污染情况,评估了东部沿海地区居民生食水产品可能引发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风险,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地区居民因生食水产品而患病的概率为8.34×10-7,风险较低。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方法分别对2017-2019年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长三角城市群)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的超标率和检出率的时空分布情况、聚类情况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17-2019年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的总体超标率和检出率呈现空间随机性分布,热点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水产品中兽药检出和超标情况存在聚集性。

陈敏瑶[4](2020)在《G公司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婴幼儿是弱小敏感人群,其产品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三聚氰胺事件引起了社会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安全性的关注,自事件发生后,乳粉市场的监管和抽查更为严格,因此作为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不管是为企业的战略性长期发展考虑,还是出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都需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如何优化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产品质量,重建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是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的发展问题。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以药品良好质量管理规范、食品良好质量管理规范、ISO质量管理体系、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和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为基础,拟将多个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体化设计改进G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为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研究的实践意义,拟改进G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融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落实全过程质量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有利于推动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对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高效执行,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还期望通过对G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能够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和高效运行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深化我国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供给侧改革,提升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作贡献。本文以G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实证调查与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G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和优化设计。通过参考国内外对质量管理体系、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研究,对比多个质量管理体系的区别、联系及运行的效果,从原料的采购与验收过程管理、生产过程管理、销售过程管理三方面分析G公司现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现状。结合监管部门的日常检查、产品抽样检测及消费者投诉情况,发现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存在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和分析,结合药品GMP,将ISO22000质量管理体系、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有机结合,对G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一体化设计,从成立食品安全小组、食品安全体系策划、前提方案和可操作性前提方案的编写、HACCP计划、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管理、实验室控制、原材料与供应商管理、生产与放行管理、文件记录管理、监控质量控制、年度回顾、验证改进方面提出优化方案,并将优化效果前后进行比较,得出G公司高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质量的方法。

唐育年[5](2017)在《HACCP在香草味脆筒冰淇淋生产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迫切需要建立和推广经济有效的食品安全保证系统。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是目前国际食品行业中普遍采用的一种以预防为主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体系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它必须建立在一系列的前提计划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冷冻饮品生产企业实际情况,在满足良好操作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人力资源保障计划,原辅料、食品包装材料安全卫生保障制度,维护保养计划,标识和追溯计划,产品召回计划,应急预案等前提计划的基础上,以企业生产的冷冻饮品(香草味脆筒冰淇淋)为具体案例,对其建立实施HACCP体系进行研究。本文制定了切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工艺流程图,分别从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以及过敏源危害的角度对工艺流程进行危害分析,找出企业在冷冻饮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显着危害,最终确定了原料验收、过滤、杀菌、调色、急冻这五个关键控制点(CCP),针对这五个CCP分别建立了关键限值(CL),制定了对CCP的监控程序、建立纠偏行动并对CCP的监控和HACCP体系制定了验证程序,并对其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证明实施HACCP可以有效控制冷冻饮品的质量。

张莉[6](2017)在《基于质量安全的乳制品供应链主体行为协调研究》文中认为三聚氰胺事件不仅使消费者对中国的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信心跌至谷底,而且使我国乳制品行业遭受沉重打击。目前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状况虽总体向好,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仍存在于多个环节,如何有效保证乳制品质量安全是政府、科研人员、乳制品供应链主体亟待解决的问题。乳制品质量安全涉及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各环节的参与主体不规范的质量控制行为以及各主体之间行为关系不协调会严重制约乳制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因而基于供应链协调视角对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基于此,本文选择乳制品供应链主体质量行为协调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乳制品核心企业以及政府协调不同主体之间质量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1)由浅入深地剖析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各层次原因,并提出我国乳制品供应链质量行为协调的决策框架;(2)从养殖-投资环节,研究不同机制下养殖模式转变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影响协调结果的因素,求解实现该环节质量行为协调的政府补贴额度,基于调研数据进行实例验证;(3)从生鲜乳生产-检验环节,研究双边道德风险下基于不同质量损失分担契约的质量控制模型,求解实现该环节质量行为协调的最优损失分担系数,对比不同契约的协调效果;(4)从产品加工-消费环节,研究单边道德风险下基于认证标准的质量控制模型,求解可以激励乳企且为消费者传递信息的认证标准可行区间,基于调研数据进行实例验证;(6)最后,从供应链整体,分别研究无认证情形下基于内部损失分担契约的以及认证情形下基于收益分享损失分担契约的乳制品供应链质量控制模型,求解实现各环节质量行为协调的最优损失分担系数以及收益分配系数,基于调研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并对比不同契约的协调效果。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乳制品供应链不同环节主体之间行为关系不协调严重制约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2)政府补贴制度可更有效地协调养殖-投资环节质量行为;(3)外部损失分担契约和内外部损失共同分担契约都可通过相应的分担系数协调生产-检验环节的质量行为,但外部损失分担契约更利于保护上游养殖户的收益;(4)合理的认证标准可在一定的区间协调加工-消费环节的质量行为;(5)无认证情形下内部损失分担契约可协调整体的质量行为,在该契约协调下,养殖户最优收益低于其保留收益;(6)认证情形下收益分享损失分担契约可协调供应链整体的质量行为,在该契约协调下,养殖户最优收益高于其保留收益;(7)认证情形下收益共享损失分担契约和无认证情形下内部损失分担契约相比,具有激励性,公平性和稳定性的优势。本文的特色和创新:(1)从检验检疫学视角、供应链不同环节及其主体之间的行为关系出发,由浅入深地分析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提出了我国乳制品供应链质量行为协调的决策框架;(2)以有限理性的奶农和乳制品企业为决策主体,构建不同机制下乳制品供应链养殖-投资环节养殖模式转变的演化博弈模型;(3)考虑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品属性以及政府监管,引入消费者看到产品有(无)认证标识后判断产品质量水平的后验概率、政府质检强度等变量,从契约角度构建了加工-消费环节基于认证标准的质量控制模型;(4)考虑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品属性、政府监管、利益分配,引入消费者愿意为认证产品支付的价格溢价、政府质检强度、收益分配比例等变量,构建了认证情形下基于收益分享损失分担契约的乳制品供应链质量协调模型。

蔡智斌[7](2016)在《部队食堂食品原料调查及化学污染物分析》文中认为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广大官兵身体健康,影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自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国家构建了食源性疾病监测与预警网络(China Food Net),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体系,为食品安全评估与预警提供了有力支持。军队食品安全与国家既相衔接又具有自身特点,机关院校餐饮保障向社会化、部队餐饮保障向集约化发展,造成了部队食品安全风险增加,仅靠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保障食品安全。2013年军队启动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由部队卫生机构、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全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成三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使食品安全管理向系统化、常态化发展,从被动控制向科学预警、主动预防发展,建立以来及时预警,果断干预,有效排除了食品安全隐患。按照全军统一部署,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原总参某门诊部设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站,配备数字化食品快速检测系统,承担部机关和下属部队食堂抽样检测任务,以定量和半定量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为基本手段,结合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监测数据实时上报。2013年以来,按照《军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对谷物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及其制品、畜禽肉及其制品、水产品、豆及豆制品、酒和饮料、食用油和调味品、乳及乳制品8类食品和消毒餐饮具,进行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违禁添加物质、食品品质、真菌毒素、餐饮具洁净度8类检测,收集了丰富的检测数据。根据监测结果,指导机关和部队食堂采取预防措施,有效控制了食品安全风险。部队餐饮单位类型多样,驻地不同,采购渠道不一,不同季节所采购的食品原料种类、数量、采购周期存在很大差别,不同餐饮单位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各不相同,按照全军统一的抽样计划能否反映不同类型、不同性质食堂食品原料安全风险特点,需要进行分析评估,提出修正意见。为此,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以下两部分调查研究。第一部分:部队不同类型食堂食品原料风险因素分析为研究部队不同类型食堂食品原料风险因素,我们抽取了原总参某部在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食堂4个,分别是某部机关食堂、某通信总站机关食堂、某通信团食堂和某通信分站食堂,分别代表机关、部队机关、建制部队和分队食堂。通过查阅台账,调查4个食堂2015年2月、5月、8月、11月食品原料采购情况,包括品种、生产厂家、数量、采购渠道、采购周期等内容。统计了谷物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及其制品、畜禽肉及其制品、水产品、豆及豆制品、酒和饮料、食用油和调味品、乳及乳制品8类食品。其中谷物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及其制品、畜禽肉及其制品、豆及豆制品、食用油及调味品采购品种较多,水产品、酒和饮料、乳及乳制品采购品种较少。蔬菜水果占总采购量37.68%,谷物及其制品占31.17%,畜禽肉及其制品占9.61%,乳及乳制品占5.37%,酒和饮料占5.16%,豆及豆制品占4.24%,食用油和调味品占3.71%,水产品占3.06%。重点分析了对饮食安全有较大影响的蔬菜、畜禽肉、水产品采购情况。蔬菜中根茎类占39.58%,果菜类占31.11%,叶菜类占22.37%,菌菇类占6.94%,季节性差异不明显。畜禽肉中猪肉占57.53%,鸡肉占13.41%,鸭肉占11.83%,牛肉占9.76%,羊肉占7.46%。羊肉采购有明显的季节性,2月和11月采购量高于5月和8月。水产品中淡水产品占42.81%,海产品占57.19%。机关、部队机关、建制部队食堂多采用军供、统一采购或固定供应商送货方式采购,出现问题可以溯源追责;分队食堂多采用自购方式,其食品多来自附近小型农贸市场,出现问题不易溯源追责,应尽快将其纳入军供、统一采购或固定供应商送货方式。第二部分:部队食堂食品原料安全监测风险因素抽样分析调查同时对上述4个食堂食品原料进行抽样调查,共抽取1260份样品。按照《军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技术手册》规定的抽样检测方法,运用全军配备的数字化食品快速检测系统,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酶联免疫法,开展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违禁添加物质和真菌毒素检测。化学污染物总检出率2.94%。按不同食品原料分类,豆及豆制品的化学污染物检出率9.17%,调味品6.25%,水产品3.57%,蔬菜水果及其制品2.46%,畜禽肉及其制品2.27%,谷物及其制品1.79%,饮料和水、乳及乳制品未检出不合格样品。按不同化学污染物分类,违禁添加物质检出率6.05%,农药残留超标2.56%,食品添加剂超标1.67%,真菌毒素1.56%,兽药残留0.93%,未检出重金属。按不同食堂分类,某通信分站食堂食品化学污染物检出率6.06%,某部机关食堂2.88%,某通信总站机关食堂2.24%,某通信团食堂1.34%。某通信分站食堂食品化学污染物检出率与某部机关食堂、某通信总站机关食堂、某通信团食堂分别比较,差异显着。根据本次调查研究,军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项目设置基本符合部队食堂食品原料特点,个别监测项目、监测频率需要根据各单位实际、季节特点适当调整。一是根据部队食堂豆制品采购量较大,豆制品中违禁添加物质检出率较高的情况,增加豆制品化学污染物检测频率;二是根据蔬菜、谷物、畜禽肉作为官兵主要食品的特点,增加蔬菜的铅检测,谷物及其制品、畜类内脏的镉检测;三是增加牛羊肉及其肝脏的兽药残留监测。

权聪娜[8](2014)在《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监管研究》文中指出乳制品在膳食结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居民乳制品消费信心受到重创。众多学者关注了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但针对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研究大多缺乏理论分析和指导。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监管研究是要实现对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的科学监测评价,以理论分析为指导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研究以乳制品质量安全理论、乳制品质量安全特性和博弈论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内容方面,在全面分析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定量监测指标对乳制品质量安全进行客观评价,使用定性监测指标对难以定量化却又对乳制品质量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进行定性评价。在监管内容方面,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以及文献研究了解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指导分析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方式,提出乳制品质量安全具体监管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建立定量和定性监测指标体系。以系统论为指导,运用PEST分析法和HACCP分析法分别对外部和内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构建理论监测指标体系。依据重要性原则、定量化原则和数据可获得性原则选取17个定量指标,构建定量指标体系。遵循可行性和敏感性两个原则选取5个定性指标并设置相应的二级指标,构建定性指标体系。定量指标实证研究。基于定量指标体系对乳制品质量安全进行评价及预警。采用5等级评价法,为17个定量指标确定等级划分标准,根据各指标历年数据对其安全状态进行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赋予各指标权重,使用线性综合评价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各指标权重大小将定量指标分为关键指标、一般指标和次要指标。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综合水平逐年上升,2002-2008年一直处于较不安全状态,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国家加强了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2009-2010年上升到基本安全水平,2011-2012年达到较安全水平。利用指数平滑法和趋势外推法的10种模型拟合定量监测指标的样本数据,选择最优拟合曲线,进行单指标预警。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2013年和2014年的综合状态进行预警,研究表明2013年和2014年均处于较安全状态。定性指标评价及预警。通过分析二级指标的安全状态,对5个定性指标进行评价,并对各指标未来状态进行预警。预计我国监管体系完善水平和兽医制度建设水平处于较安全的水平;奶牛养殖将面临更高的疫病风险;食品添加剂规范化使用程度将处于基本安全状态。案例研究。基于定量指标对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进行评价与预警研究。分析河北省乳制品产业发展现状,根据历年数据对17个定量指标安全状态进行评价,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综合水平逐年上升,基本走势与全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综合水平基本一致。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弈理论分析乳制品质量安全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查找现有市场机制本身和监管中的不足,以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原则为指导,设计政府、企业自身、媒体和消费者四个监管主体。提出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从政府、奶牛养殖企业、乳制品加工企业、媒体和消费者五个方面提出乳制品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具体包括: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规范奶牛养殖,保障奶源安全;提升乳制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功能;提升消费者的监督能力。本研究在以下方面有一定创新:在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设计17个定量风险评价指标,针对对乳制品质量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定性因素确定定性指标,构建了乳制品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乳制品质量安全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风险评价及预警实证研究。从政府、奶牛养殖企业、乳制品加工企业、媒体和消费者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曹双弟,葛武鹏,杨静,袁雅娟,秦立虎[9](2014)在《羊奶粉生产过程中化学性危害的分析与评价》文中提出近些年来乳品质量安全事件频频爆发,使国人对国产乳品的质量安全失去信心,出现过分"崇洋"现象,国际代购盛行及"港澳"限购就是例证。通过对原料乳及其加工、储运过程中的化学性危害分析,找出危害奶粉安全的主要原因,以期对实际生产过程起到指导作用,这对提高奶粉质量安全具有深远的意义。

翟光富[10](2013)在《马鞍山市2010-2011年食品化学性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售食品中化学性污染物的污染状况,为逐步建立食品化学性污染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监管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化学性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工作手册》要求进行分层抽样,抽取13类食品,1 078份样品。对食品添加剂、重金属、农药残留、乳制品中黄曲霉素M1等项目,共2 304个指标进行检测并根据数据类型进行χ2或秩和检验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0年重金属超标率从高到低分别为:油炸类食品(42.86%)、肉类(26.67%)、食用菌(20.00%)、蔬菜(13.3%)和水产品(6.67%),2011年重金属超标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蔬菜(26.67%)、食用菌(10.00%)、肉类(6.67)和粮食(1.86),超标的重金属主要是铅、镉、汞、铝;2010年检测的蜜饯类、炒货类、酒类和腌菜类食品添加剂超标率分别为20.00%、10.00%、6.67%、6.25%,超标添加剂种类为亚硝酸盐、二氧化硫、糖精钠和甜蜜素,2011年未检测到食品添加剂超标情况;2011年农药残留检出率和超标率(2.22%、0.00%)均较2010年(7.69%、1.29%)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出的农药均为拟除虫菊酯类;乳制品中黄曲霉素M1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但2010年较2011年含量(0.046ng/g,0.131n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溴酸钾,瘦肉精,苏丹红等非法添加物在两年抽查中均未检出。结论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超标仍是马鞍山市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黄曲霉素M1和非法添加状况显示较好;食品添加剂超标和农药残留有下降趋势,应保持对其监测;食品中重金属残留超标需高度重视,并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

二、北京市乳制品抽查 亚硝酸盐含量仍有超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市乳制品抽查 亚硝酸盐含量仍有超标(论文提纲范文)

(1)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
        2.1.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1.2 博弈理论
        2.1.3 供应链管理理论
        2.1.4 质量安全可追溯理论
        2.1.5 质量生态理论
    2.2 食品安全相关研究
        2.2.1 食品安全的界定
        2.2.2 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的关系
        2.2.3 食品追溯系统
        2.2.4 危害分析临界控制点(HACCP)
    2.3 关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2.3.1 供应链界定、特征与管理研究
        2.3.2 食品安全供应链的研究
    2.4 关于蔬菜质量安全与管理的研究
        2.4.1 关于蔬菜质量安全的研究
        2.4.2 关于蔬菜供应链的研究
    2.5 已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构建
    3.1 理论框架
    3.2 构建目标
    3.3 构建思路
    3.4 构建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影响因素
    4.1 问卷调查研究设计
        4.1.1 问卷设计方法
        4.1.2 指标设计与开发
        4.1.3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4.2 数据分析与讨论
        4.2.1 数据分析方法
        4.2.2 问卷信、效度检验
        4.2.3 对比矩阵的构造和一致性检验
        4.2.4 各因素层对目标层合成权重的计算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预警系统分析
    5.1 预警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流程
        5.1.1 预警系统的基本结构
        5.1.2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工作流程
    5.2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5.2.1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5.2.2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立
    5.3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
        5.3.1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的赋值
        5.3.2 综合评估蔬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
    5.4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
        5.4.1 日常监测系统
        5.4.2 组织保障系统
        5.4.3 制度保障系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过程控制分析
    6.1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6.2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生产管理系统
        6.2.1 农民专业合作社
        6.2.2 投入品污染治理系统
        6.2.3 技术研发与应用
        6.2.4 产品认证与质量标准
    6.3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流通管理系统
        6.3.1 运输与存储系统
        6.3.2 分级质量检测系统
    6.4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消费保护系统
        6.4.1 终端消费市场中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问题
        6.4.2 消费者保护措施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追溯系统分析
    7.1 追溯系统的结构
        7.1.1 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参与主体
        7.1.2 蔬菜供应链追溯流程
    7.2 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功能设计
        7.2.1 基于频射识别技术的信息采集
        7.2.2 追溯链条信息处理结构
    7.3 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的构建
        7.3.1 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的总体框架
        7.3.2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的开发和建设
        7.3.3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合作系统分析
    8.1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合作主体
    8.2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中合作各方的信息不对称
    8.3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中的信号博弈模型
        8.3.1 信号博弈模型描述
        8.3.2 蔬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信号博弈的完美贝叶斯均衡
        8.3.3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号博弈分析结论
    8.4 蔬菜供应链合作联盟构建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国内市售乳制品及上海等地市售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概述
        1.1 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1.2 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危害因素
        1.3 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常见风险分析方法
    2 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监测
        2.1 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2.2 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污染物
        2.3 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常见风险分析方法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市售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及预警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1.2 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液态乳中致病性微生物的风险评估
        2.2 液态乳中化学危害事件的风险分析
        2.3 基于机器学习的乳制品安全预警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海等地市售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1.2 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部沿海地区水产品中化学污染物及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评估
        2.2 长三角地区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的风险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课题
致谢

(4)G公司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管理标准
        2.1.1 质量管理体系定义和内涵
        2.1.2 ISO质量管理体系
        2.1.3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
        2.1.4 GMP良好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1.5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2.2 相关质量管理理论
        2.2.1 朱兰质量管理学说
        2.2.2 戴明质量管理学说
        2.2.3 克劳士比质量管理学说
        2.2.4 费根堡姆质量管理学说
        2.2.5 休哈特的质量管理学说
    2.3 国内外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研究综述
        2.3.1 ISO质量管理体系
        2.3.2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
        2.3.3 良好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3.4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2.4 国内外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研究
        2.4.1 国际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研究
        2.4.2 国内同行业竞争者研究
    2.5 相关论文研究成果述评
    2.6 相关理论评述
第三章 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3.1 G公司发展简介
        3.1.1 G公司基本概况
        3.1.2 G公司特点
    3.2 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现状
        3.2.1 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概况
        3.2.2 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质量评审问题及原因分析
        4.1.1 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2 检验报告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2 市场回应问题及原因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优化
    5.1 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思路
        5.1.1 药品GMP对比食品GMP的优越性
        5.1.2 ISO22000 对比ISO9001 的优越性
        5.1.3 四个质量管理体系的区别和联系
    5.2 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体化
        5.2.1 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必要性
        5.2.2 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可行性
        5.2.3 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具体设计
    5.3 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
        5.3.1 成立食品安全小组
        5.3.2 食品安全体系策划
        5.3.3 前提方案和可操作性前提方案的编写
        5.3.4 HACCP计划
        5.3.5 人力资源
        5.3.6 基础设施管理
        5.3.7 实验室控制
        5.3.8 原材料与供应商管理
        5.3.9 生产与放行管理
        5.3.10 文件记录管理
        5.3.11 监控质量控制
        5.3.12 年度回顾
        5.3.13 验证改进
    5.4 G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效果前后比较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5)HACCP在香草味脆筒冰淇淋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冷冻饮品行业概况
    1.2 食品安全与HACCP
    1.3 HACCP发展史
        1.3.1 HACCP的发展史
        1.3.2 国外HACCP研究及在乳品行业中的应用
        1.3.3 HACCP在中国
        1.3.4 HACCP与GMP、SSOP的关系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
技术路线图
2 冷冻饮品HACCP体系实施的前提计划
    2.1 良好操作规范(GMP)
    2.2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2.3 人力资源保障计划
    2.4 原辅料、食品包装材料安全卫生保障制度
    2.5 维护保养制度
    2.6 标识和追溯计划
    2.7 产品召回计划
    2.8 应急预案
    2.9 培训和演练
    2.10 小结
3 HACCP体系实施过程及实例分析
    3.1 成立HACCP小组
    3.2 产品描述
    3.3 确定预期用途
    3.4 制定和验证工艺流程图
    3.5 危害分析
    3.6 危害风险评估标准
    3.7 确定关键控制点
    3.8 建立关键限值
    3.9 建立每个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程序
    3.10 建立纠正程序
    3.11 建立验证程序
    3.12 建立文件系统
    3.13 实例分析(香草味脆筒冰淇淋)
        3.13.1 产品描述
        3.13.2 工艺流程图及工艺流程描述和控制措施
        3.13.3 危害分析工作单
        3.13.4 制定HACCP计划表
        3.13.5 选取以上五个关键控制点的依据
        3.13.6 实施HACCP体系的效果
        3.13.7 实施HACCP体系不足之处及建议
    3.14 小结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HACCP小组成员及其职责
附录2 CCP点生产监控记录

(6)基于质量安全的乳制品供应链主体行为协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研究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供应链视角下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乳制品供应链的特点与运作模式
    2.2 乳制品质量安全及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
    2.3 基于供应链环节的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表层原因
    2.4 基于供应链主体关系的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深层原因
    2.5 乳制品供应链质量行为协调的决策框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乳制品供应链养殖-投资环节质量行为协调
    3.1 我国乳制品供应链上游养殖现状及问题
    3.2 市场机制下乳制品供应链养殖模式转变的演化博弈分析
    3.3 政府补贴下乳制品供应链养殖模式转变的演化博弈分析
    3.4 基于调研数据的实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乳制品供应链生鲜乳生产-检验环节质量行为协调
    4.1 模型描述与相关符号定义
    4.2 集中决策下的乳制品供应链生鲜乳生产-检验环节质量控制模型
    4.3 双边道德风险下基于质量损失分担契约的质量协调模型
    4.4 质量损失分担契约比较分析
    4.5 结合调研数据的实例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乳制品供应链产品加工-消费环节质量行为协调
    5.1 认证制度的有效性及乳制品认证发展现状
    5.2 基于认证标准的乳制品供应链加工-消费环节质量控制模型
    5.3 认证标准可行区间以及最优认证标准分析
    5.4 结合调研数据的实例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无认证情形下乳制品供应链整体质量行为协调
    6.1 国内外乳制品供应链的利益联结机制
    6.2 模型描述与符号定义
    6.3 集中决策下的乳制品供应链质量控制模型
    6.4 基于质量损失分担契约的乳制品供应链质量协调模型
    6.5 内部损失分担契约协调结果与实例验证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认证情形下乳制品供应链整体质量行为协调
    7.1 基于生鲜乳质量信息认证的利益联结
    7.2 模型描述与符号定义
    7.3 集中决策下的乳制品供应链质量控制模型
    7.4 基于收益分享损失分担契约的乳制品供应链质量协调模型
    7.5 收益分享损失分担契约协调结果与实例验证
    7.6 基于不同契约的乳制品供应链质量协调结果比较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7)部队食堂食品原料调查及化学污染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现状
        1.1 农药残留
        1.2 兽药残留
        1.3 重金属污染
        1.4 食品添加剂超标
        1.5 违禁物质添加
        1.6 真菌毒素污染
    2 部队食堂食品原料特点
    3 研究思路
第1章 食品原料采购情况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时间
        1.3 调查内容
        1.4 调查方式
    2 结果
        2.1 食品原料种类
        2.2 采购数量
        2.3 蔬菜采购情况
        2.4 畜禽肉采购情况
        2.5 水产品采购情况
        2.6 采购周期
        2.7 采购渠道
    3 讨论
第2章 食品原料化学污染物检测分析
    1 样品采集
        1.1 样品种类和抽样次数
        1.2 抽样量
        1.3 抽样记录
    2 化学污染物类别和检测项目
    3 检测方法
        3.1 分光光度法
        3.2 酶联免疫法
        3.3 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4 数据处理
    4 结果
        4.1 不同食品原料化学污染物检出情况
        4.2 不同类别化学污染物检出情况
        4.3 不同月份化学污染物检出情况
        4.4 不同食堂化学污染物检出情况
        4.5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检出情况
        4.6 兽药残留检出情况
        4.7 重金属检出情况
        4.8 食品添加剂超标检出情况
        4.9 违禁添加物质检出情况
        4.10 真菌毒素检出情况
    5 讨论
        5.1 农药残留
        5.2 兽药残留
        5.3 重金属污染
        5.4 食品添加剂超标
        5.5 违禁物质添加
        5.6 真菌毒素污染
结论
附件
参考文献
本人简历
致谢

(8)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食品安全经济学特性研究
        1.2.2 食品安全监管研究
        1.2.3 食品安全风险因素研究
        1.2.4 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研究
        1.2.5 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及预警研究
        1.2.6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点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分析
    2.1 重要概念的界定
    2.2 乳制品质量安全理论
        2.2.1 食物安全内涵的发展
        2.2.2 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
        2.2.3 HACCP 管理体系
        2.2.4 统一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2.2.5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
        2.2.6 乳制品质量安全评价预警
    2.3 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特性
        2.3.1 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品质特性
        2.3.2 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经济特性
    2.4 博弈论
        2.4.1 “柠檬市场”和逆向选择模型
        2.4.2 信号博弈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监测指标构建
    3.1 乳制品质量安全危害分析
        3.1.1 生物性危害
        3.1.2 化学性危害
        3.1.3 物理性危害
    3.2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特征分析
        3.2.1 阶段性
        3.2.2 隐蔽性
        3.2.3 变动性
        3.2.4 危害的不可逆性
        3.2.5 影响的外部性
    3.3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3.3.1 外部风险因素分析
        3.3.2 内部风险因素分析
    3.4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理论指标体系设计
        3.4.1 理论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3.4.2 理论指标体系设计的意义
        3.4.3 理论指标体系的选取
    3.5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实用指标体系设计
        3.5.1 定量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3.5.2 定性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定量指标的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及预警
    4.1 定量指标的评价
        4.1.1 评价和预警周期的选择
        4.1.2 单指标评价方法
        4.1.3 指标分析及评价
        4.1.4 各指标安全等级分布图
    4.2 乳制品质量安全综合评价
        4.2.1 综合评价模型的选择
        4.2.2 赋权方法的选择
        4.2.3 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
        4.2.4 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4.3 乳制品质量安全预警
        4.3.1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4.3.2 单指标趋势预测
        4.3.3 质量安全预警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定性指标的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及预警
    5.1 定性指标的评价
        5.1.1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评价
        5.1.2 兽医制度建设水平评价
        5.1.3 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评价
        5.1.4 奶牛疫病评价
        5.1.5 食品添加剂规范化使用评价
        5.1.6 各定性指标安全等级分布图
    5.2 基于定性指标的风险预警
        5.2.1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预警
        5.2.2 兽医制度建设水平预警
        5.2.3 奶牛疫病预警
        5.2.4 食品添加剂规范化使用程度预警
    5.3 本章小结
6 案例与实证研究: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评价及预警
    6.1 河北省乳制品产业发展现状
        6.1.1 奶牛养殖业发展现状
        6.1.2 乳制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6.1.3 乳制品消费现状
    6.2 单指标评价
        6.2.1 定量指标体系
        6.2.2 指标评价
    6.3 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综合评价
    6.4 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预警
        6.4.1 单指标趋势预测
        6.4.2 单指标预警
        6.4.3 综合指标预警
    6.5 本章小结
7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7.1 乳制品产业发展现状
        7.1.1 奶牛养殖业现状
        7.1.2 乳制品加工业现状
        7.1.3 乳制品销售现状
        7.1.4 乳制品消费现状
        7.1.5 乳制品进出口现状
    7.2 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7.2.1 管理体系现状
        7.2.2 相关法律法规现状
        7.2.3 相关标准现状
        7.2.4 认证认可体系现状
        7.2.5 检验检测体系
        7.2.6 信息服务体系现状
    7.3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现状
        7.3.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现状
        7.3.2 生鲜乳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现状
        7.3.3 食品安全应急管理
    7.4 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
        7.4.1 基于质量安全的乳制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7.4.2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7.4.3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存在的问题
    7.5 本章小结
8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
    8.1 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分析
        8.1.1 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8.1.2 乳制品加工企业和奶牛养殖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8.1.3 乳制品加工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分析
    8.2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原则
        8.2.1 预防性原则
        8.2.2 风险分析原则
        8.2.3 透明性原则
    8.3 监管主体
        8.3.1 政府监管
        8.3.2 企业自我监管
        8.3.3 媒体监督
        8.3.4 消费者监督
    8.4 本章小结
9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9.1 完善政府监管体系
        9.1.1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9.1.2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9.1.3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9.1.4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9.1.5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认证认可体系
        9.1.6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体系
    9.2 规范奶牛养殖,保障奶源安全
        9.2.1 规范奶牛养殖场兽药使用
        9.2.2 继续推进奶牛适度规模化养殖
        9.2.3 提升奶农合作社的实力,矫正生鲜乳定价权的过度倾斜
        9.2.4 大力发展奶牛循环经济养殖模式,保障奶业可持续发展
    9.3 提升乳制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
        9.3.1 提升乳制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保障乳制品加工业长期发展
        9.3.2 推广 HACCP 体系,提升乳制品加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9.4 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功能
    9.5 提高消费者监督能力
        9.5.1 加强消费者教育和风险交流
        9.5.2 激励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信息
        9.5.3 加强媒体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
    9.6 本章小结
10 结论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9)羊奶粉生产过程中化学性危害的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原料质量安全问题
    1.1 抗生素残留
    1.2 农药残留
    1.3 硫氰酸盐
    1.4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1.5 重金属
    1.6 黄曲霉毒素
    1.7 其他
2 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2.1 塑化剂
    2.2 其他
3 储运中的不安全因素
4 结束语

(10)马鞍山市2010-2011年食品化学性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1.2.2 零售点选择
        1.2.3 抽取食品种类
        1.2.4 采样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重金属
    2.2 食品添加剂
    2.3 黄曲霉毒素M1
    2.4 农药
3 讨论

四、北京市乳制品抽查 亚硝酸盐含量仍有超标(论文参考文献)

  • [1]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 于冬菊. 山东大学, 2020(09)
  • [2]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行使部分行政权力和办理部分公共服务事项的决定[J].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16)
  • [3]国内市售乳制品及上海等地市售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D]. 陈嘉惠. 上海大学, 2020(02)
  • [4]G公司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陈敏瑶.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5]HACCP在香草味脆筒冰淇淋生产中的应用[D]. 唐育年.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6]基于质量安全的乳制品供应链主体行为协调研究[D]. 张莉.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2)
  • [7]部队食堂食品原料调查及化学污染物分析[D]. 蔡智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02)
  • [8]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监管研究[D]. 权聪娜. 河北农业大学, 2014(03)
  • [9]羊奶粉生产过程中化学性危害的分析与评价[J]. 曹双弟,葛武鹏,杨静,袁雅娟,秦立虎. 中国乳品工业, 2014(05)
  • [10]马鞍山市2010-2011年食品化学性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分析[J]. 翟光富.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3(11)

标签:;  ;  ;  ;  ;  

北京乳制品抽查亚硝酸盐含量仍超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