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与心血管疾病的时间医学及临床意义

睡眠与心血管疾病的时间医学及临床意义

一、睡眠与心血管疾病的时间医学及临床意义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郑锖锖[1](2021)在《天麻钩藤饮择时服用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择时服用天麻钩藤饮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天麻钩藤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服用天麻钩藤饮的时间不同。观察组即择时服药组为每日8时、16时服用中药,对照组即常规服药组为每日早、晚饭后30分钟服用中药,以4周为治疗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积分、诊室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择时服药组中医证候的改善效果较常规服药组更优(P<0.05)。择时服药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5%,常规服药组总有效率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诊室血压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择时服药组诊室血压的改善效果较常规服药组更优(P<0.05)。择时服药组诊室血压降压疗效总有效率90%,常规服药组总有效率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择时服药组24hSBP、dSBP、nSBP、nDBP的改善效果较常规服药组更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4hDBP、d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择时服药组诊室血压降压疗效总有效率90%,常规服药组总有效率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平均血压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择时服药组95%,常规服药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平均血压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择时服药组92.5%,常规服药组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血压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择时服药组90%,常规服药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脉压、平均动脉压、血压负荷、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昼夜节律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择时服药组的平均动脉压、血压负荷、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昼夜节律的效果较常规服药组更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时、16时服用天麻钩藤饮较早、晚饭后30分钟服用天麻钩藤饮,对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诊室血压、24hSBP、dSBP、nSBP、nDBP、平均动脉压、血压负荷、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昼夜节律的效果更佳。且观察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综上,8时、16时服用天麻钩藤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阳丹[2](2021)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病的疗效及中风发病与内源性因素昼夜节律变化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脑卒中(Stroke)作为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疾病,有很高的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是世界的第二大死因,也是中国的头号死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60%-80%,属中医“中风病”范畴。多项国内外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有明显的时间聚集性,即晨峰现象。因此现代研究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与昼夜节律相关,并且这种周期性与中风的致命性相同,与下午发病的中风相比,早上发病的中风的致命性更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脂等内源性因素是公认的中风危险因素,现代研究发现,血压、血糖、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等相关因素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具有时变性,并最终影响卒中的易感性,所以昼夜节律紊乱可能是卒中存在高发时段的部分原因。子午流注理论与昼夜十二经脉流注节律具有相同内涵,子午流注针法是中医具有代表性的时间疗法之一,有多项临床研究使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病,并且取得显着疗效,但治疗时的其他选穴不尽统一。目的:1.研究子午流注针法配合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2.探讨脑卒中的晨间易感性与血压、血糖、血脂和血同型半胱氨酸等内源性因素生理节律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脑卒中患者晨间发病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子午流注针法配合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60例恢复期患者随机进入观察组(子午流注针法+醒脑开窍针法)、对照组(醒脑开窍针法),每组各30例。观察组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在辰时(7-9点)或巳时(9-11点)进行开穴和操作,对照组按照日常醒脑开窍针法实践操作。采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中风发病时段与内源性因素生理节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短期预后的相关性:以发病后2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时间不同分为晨间发病组和非晨间发病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晨间发病与sex,age,病程,BP,中医证型,糖化血红蛋白正异常情况,空腹血糖,LDL,HDL,TG,TC,Hcy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短期预后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改善,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疗效。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观察组均数为2.17±1.663,中位数为2;对照组均数为1.63±1.586,中位数为1,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38)。4.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晨间发病组均数为7.63±3.737,中位数为8.00;非晨间发病组均数为6.93±4.970,中位数为6.00。不同时间段发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NIHSS变化值比较,晨间发病组中位数为2,四分位间距为(0.5,3),非晨间发病组中位数为1,四分位间距为(0,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5.其中sex,age,中医证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正异常情况,空腹血糖,Hcy值,LDL,HDL,TG,TC与发病时间无显着相关性,其中血压作与晨间发病存在相关性(P=0.026)。将是否晨间发病与血压单独进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得到模型logit P=-0.751+0.397X,OR值为1.488,95%CI=1.019~2.172,模型检测的准确率为55.2%。结论:1.子午流注针法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与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均能有效减轻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子午流注针法配合醒脑开窍针法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疗效同单纯醒脑开窍针刺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除外样本量过少所致的假阴性可能。3.中风发病有明显的时间聚集性,以上午(6-12点)发病最多,其次为下午(12-18点)。4.中风病的晨间高发与血压存在相关性。

王怀宇[3](2021)在《运用温阳化瘀方结合时间给药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阳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时间给药法运用到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观察运用温阳化瘀方结合时间给药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阳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通过选择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证型属于冠心病心绞痛(阳虚血瘀型)的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选取72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按照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为基础治疗,治疗组为基础治疗联合温阳化瘀方(巴戟天、鸡血藤、肉桂、当归、桃仁、红景天、茯苓、白术、芍药、炙甘草),于卯时(5点~7点)及酉时(17~19点)各服一次,每次150ml水煎服;对照组为基础治疗联合服用养心氏片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通过统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客观评价运用温阳化瘀方结合时间给药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阳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了对比,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上比较,P>0.05,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比较。疗程结束后,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总有效率等进行比较,得出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积分分别是10.11±4.201、12.42±3.45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80.56%,并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患者在胸闷、胸痛、畏寒肢冷、心悸怔忡、面色(?)白方面,症状改善明显,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但在怠倦乏力、肢体麻木、口唇紫暗方面,症状无明显改善,并且两组病人在服用药物期间,未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温阳化瘀方结合时间给药法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阳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王彤彤[4](2021)在《院前呼救病种与中医时间医学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院前呼救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院前呼救时间与中医时间医学的相关性提供参考,以此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因时制宜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2018年2月4日-2021年2月2日院前呼救患者9096例,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呼救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疾病类别、初步诊断及症状体征等流行病学资料,应用SPSS 2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1.9096例院前呼救患者中,院前呼救疾病谱前三位分别为损伤、中毒或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3610例(占39.69%),神经系统疾病1168例(占12.84%),消化系统疾病684例(占7.52%)。男性4871例,女性4225例,男女比为1.15:1。年龄集中分布在20~79岁。不同年龄组在各疾病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系统疾病发病在辰时显着高于其他时辰,消化系统疾病发病在子时显着高于其他时辰,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均在巳时显着高于其他时辰,其均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3.死亡病例在不同时辰上无显着差异性,总体来说午时和戌时大于其他时辰。4.神经、消化、循环、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时间及死亡时间在不同季节和节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州市中医医院2018年2月4日-2021年2月2日院前呼救病例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其中以损伤最为多见;神经、消化、循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时辰分别在辰时、子时、巳时、巳时,提示我们根据其发病规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其发病率及致死率;其发病时间在四时节气上不存在绝对的高峰期,提示我们一年四季均要积极预防。

丁雯[5](2021)在《酉时穴位贴敷对非杓型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酉时穴位贴敷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作用,为临床诊治高血压患者的异常血压节律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符合纳排标准的南京市中医院心血管科及高血压门诊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证)受试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试验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穴位贴敷,对照组常规时段(8:00-10:00)贴敷,试验组酉时(17:00~19:00)贴敷,每日1次,每次4h,持续干预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诊室血压、24h动态血压、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评定患者的血压与证候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完成病例资料收集75例,其中对照组完成37例,脱落3例;试验组完成38例,脱落2例。1.基线资料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诊室血压和24h动态血压值、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单项中医证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24h动态血压比较: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夜间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24h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着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夜间收缩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干预后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24h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24h平均收缩压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舒张压与24h平均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干预前后,对照组眩晕和头痛上存在显着的差异(P<0.05),在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等症状上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在眩晕、头痛、五心烦热和失眠上存在显着的差异(P<0.05),在腰酸、膝软、心悸、耳鸣、健忘上均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两组单项中医证候比较,试验组眩晕、头痛、五心烦热、失眠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酸膝软、心悸、耳鸣、健忘、舌苔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时辰穴位贴敷可辅助降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改善阴虚阳亢证患者眩晕、头痛、腰酸等症状,间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2.时辰穴位贴敷在改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以及临床证候等方面效果优于常规时段穴位贴敷,体现中医“因时制宜”护理原则。

周婉珠,晏峻峰[6](2021)在《中医时间医学现代发展综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医时间医学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研究更加注重临床应用。时间医学在择时用药、中医辅助特色治疗、时辰养生、预防保健及择时护理等方面均有明确的作用。但是,目前中医时间医学的相关研究尚未形成体系,理论研究侧重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古籍,对其他特色古籍的整理挖掘较少;临床研究缺少重大项目基金支持;研究周期较短,各类指标的观测缺乏连续性;时间医学相关的气象资料较难获取,试验研究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今后,需加强对各个时期时间医学古籍的系统整理,建立协同、共享的数据库平台,同时在临床研究方面积极争取重大基金的支持,引进现代研究方法,设计全病域、多维度的试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探究时间节律的作用机制,推动时间医学的整体性研究和临床实践。

钟霞,焦华琛,李运伦,张磊,李焱[7](2020)在《心系疾病“治未病”思想刍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防治思想,对心病的预防、治疗及恢复意义较大。综述"治未病"理论溯源、内涵、对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在心系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五方面内容,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心系疾病的防治与预后,以期为降低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康复预后提供思路。

周婉珠,晏峻峰[8](2021)在《近10年时间医学文献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知识图谱绘制软件CiteSpaceⅤ分析时间医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09-2019年时间医学研究领域相关论文,以作者、机构、关键词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结果共纳入6000篇文献,发表时间医学相关研究作者共1323人,相关机构408个,涉及关键词180个,热点关键词为昼夜节律、高血压、五运六气、子午流注,共形成4个聚类。时间医学研究热点为子午流注、五运六气理论研究和高血压昼夜节律研究,研究前沿为"时间医学"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结论时间医学研究领域发展良好,研究由侧重理论研究发展到侧重临床研究,但研究人员和机构间的合作网络有待加强。

蒋暑雨[9](2020)在《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依据北京市所有医院的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得出二十四节气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为临床预测、防治疾病提供依据,并与《素问·脉解篇》相关论述对比、印证,为探索各节气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据2015至2019年120个节气间同疾病急诊率的比较,得到各年各节气高于120个节气的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易发疾病,及低于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不易发疾病,再将高于平均急诊率1.5倍的易发疾病单独分出,依此找出5年内在相同节气反复出现的易发疾病作为1.5倍选择标准下年年或多数年于此节气易发的疾病,此即因此节气的气化特点所导致的高危疾病。≥1.5倍选择标准下高危疾病的具体确定方法为:针对每一种疾病,若在5年中相同的节气内作为≥1.5倍易发出现≧3次,或作为易发出现2次而另外3次都>1倍提示易发倾向,认为该疾病为该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同法得某节气每年不易发疾病。结果:1.在≥1.5倍选择标准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详见论文正文。依此可见,男女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的节气即立冬~冬至较易发,消化系统疾病及肠道传染病在小满~处暑即夏秋季易发,一氧化碳中毒见于小雪~惊蛰,中暑见于小满~立秋。这些结果与常识性事实及各科教科书中所提供的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基本吻合,说明本研究在数据采集、统计学分析方法方面是无误的,结果是可信的,1.5倍的选择标准初步看来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2.对照《素问·脉解篇》对立春雨水、清明谷雨、芒种夏至、立秋处暑、寒露霜降、大雪冬至六个月节气为代表的三阴三阳病的论述,本研究在1.5倍的选择标准下得到的反复易发疾病也能与之达到较高的符合度:正月立春雨水太阳病月份,易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腰臀痛等太阳经部位病症、上实下虚之瘖啡失语、狂证等;三月清明谷雨厥阴病月份,易发病为阴囊肿物、咽喉不适等厥阴肝经病症,及阳气振发而不畅之腰脊痛病症;五月芒种夏至阳明病月阳盛之阴/一阴来复、阳明闭郁,易发病为胃肠道疾病、阳盛于上而邪并于外之躁狂、心神阳气突伤之惊恐障碍、焦虑性抑郁,及阳伤水停之下肢水肿、哮喘等病症;七月立秋处暑少阴病月,阳杀于外、阴气盛于下,易发病为腰部、下腹部疾病、厌食、肝胆病、视力视觉障碍类、肺水肿喘咳、心律失常等病症;九月寒露霜降少阳病月,少阳不伸,易发病见肋软骨痛、肋间神经痛、多部位关节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肝胆疾病及消化道溃疡等;十一月大雪冬至太阴病月,脾运受抑,易发病为腹胀呕吐类消化系统、泌尿及代谢类病症等。本研究结果中,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全面、广泛,疾病种类细致,对《素问·脉解篇》的论述既有印证又有拓展,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更利于临床实用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中西医结合研究。3.上述结果证明了本研究的可信度的同时,所呈现的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预防、诊治疾病的有效参考,在与经典得到了相互印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中未论述到的节气的致病特点的缺憾,为下一步对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规律的分析,提供了较为可信、可靠的大数据依据。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与事实基本吻合,且印证了《素问·脉解篇》中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指导各节气易发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诊疗、弥补经典中相关论述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索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挖掘节气在中医学中的价值,提供了大数据依据。

谢晨,郑咏耀,李金金,高晓林,杨文佳,陈云飞[10](2020)在《基于中医时间医学治疗失眠探讨》文中指出通过中医时间医学治疗失眠的理论依据、时间医学的现代研究及中医时间医学的临床研究探讨基于中医时间医学治疗失眠的现状,展望其发展,以期为中医时间医学治疗失眠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二、睡眠与心血管疾病的时间医学及临床意义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睡眠与心血管疾病的时间医学及临床意义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天麻钩藤饮择时服用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
        2.6 脱落处理
        2.7 统计学分析
    3 医学伦理问题
研究结果
    1 受试者分配情况分析
        1.1 病例完成情况
        1.2 性别、年龄比较
    2 临床疗效分析
        2.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2 降压疗效比较
        2.3 诊室血压比较
        2.4 24 小时动态血压均值比较
        2.5 平均脉压比较
        2.6 平均动脉压比较
        2.7 血压负荷比较
        2.8 夜间血压下降率的比较
        2.9 血压昼夜节律比较
        2.10 血压变异性比较
    3 安全性比较及不良反应处理
讨论与分析
    1 研究背景与依据
        1.1 时间医学与生物钟
        1.2 中医时间医学与阴阳学说
        1.3 血压的昼夜节律
        1.4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1.5 择时依据
        1.6 天麻钩藤饮
    2 临床疗效分析
        2.1 中医证候疗效
        2.2 诊室血压与动态平均血压
        2.3 平均脉压
        2.4 平均动脉压
        2.5 血压负荷值
        2.6 夜间血压下降率
        2.7 血压昼夜节律比较
        2.8 血压变异性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天麻钩藤饮择时服用对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知情同意书
附录 B 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中、西医诊断标准
附录 C 天麻钩藤饮择时服用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 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
文献综述 时间医学指导下择时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病的疗效及中风发病与内源性因素昼夜节律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子午流注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中风病分期标准
        1.2.4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价标准(NIHSS评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与脱落标准
        1.6 试验设计
        1.6.1 样本含量
        1.6.2 随机分组
        1.6.3 盲法
    2 治疗方法
        2.1 子午流注针法+醒脑开窍针法组(观察组)
        2.2 醒脑开窍针法组(对照组)
        2.3 治疗时间
    3 疗效评价
        3.1 观察项目
        3.2 样本及数据采集
    4 统计学分析
    5 临床观察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临床疗效比较
        5.2.1 两组疗效比较
        5.2.2 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5.3 不良事件
研究二中风发病时段与内源性因素生理节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短期预后的相关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同研究一
        1.3 纳入标准
        1.4 研究设计
        1.4.1 样本含量
        1.4.2 分组
    2 研究方法
        2.1 观察项目
        2.2 数据采集
        2.3 统计分析
    3 临床观察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发病时间分布情况
        3.1.2 发病时间与相关因素的基本资料
        3.2 晨间发病与中风病严重程度、短期预后的关系
        3.3 中风晨间发病与内源性因素的相关性
讨论
    1 从中医理论探讨中风病与时间节律
        1.1 中风病的源流
        1.2 从中医理论探讨生命(时间)节律对中风的影响
        1.2.1 年节律对中风的影响
        1.2.2 月节律对中风的影响
        1.3 日节律——昼夜节律对中风的影响
        1.3.1 昼夜阴阳消长节律与中风病
        1.3.2 昼夜升降浮沉节律与中风病
        1.3.3 昼夜十二经脉流注节律与中风病
        1.3.4 子午流注与昼夜节律
    2 基于研究结果分析
        2.1 研究一疗效分析
        2.2 血压节律与中风晨间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2.2.1 中风病晨间发病的相关内源性因素分析
        2.2.2 各时间段发病的频次与血压日间波动的相关分析
        2.3 基于昼夜节律探讨血压与中风晨间发病的关系
        2.3.1 血压与昼夜节律的相关性
        2.3.2 血压对中风病发病影响
        2.3.3 意义
        2.4 其它因素分析
        2.4.1 性别、年龄因素
        2.4.2 病程因素
        2.4.3 中医证型
        2.4.4 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分析
        2.4.5 安全性分析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昼夜节律与中风
    1 昼夜节律的概述与机制研究
    2 卒中的发病时间与昼夜节律相关
    3 影响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与昼夜节律的关系
        3.1 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对卒中发病时间的影响
        3.2 血糖的昼夜节律变化对卒中发病时间的影响
        3.3 血脂的昼夜节律变化对卒中发病时间的影响
        3.4 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昼夜节律变化对卒中发病时间的影响
        3.5 凝血功能的昼夜节律变化对卒中发病时间的影响
    4 卒中后的昼夜节律改变
    5 时间治疗学与中风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运用温阳化瘀方结合时间给药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阳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传统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1.1 关于冠心病的中医病名
        1.2 关于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现代各医家从脏腑论治冠心病
        1.4 中医内治法
        1.5 中医外治法
        1.6 其他
    2 中医时间医学
        2.1 中医时间医学源流
        2.2 冠心病在中医时间医学中的论述
    3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3.1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2 冠心病的病理机制
        3.3 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
临床研究
    1 病例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心绞痛分级标准
        2.4 试验病例标准
        2.4.1 纳入标准
        2.4.2 排除标准
        2.4.3 剔除标准
        2.4.5 中止试验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治疗方案
        3.2 观察指标
        3.3 疗效判定标准
    4 统计方法
    5 结果分析
讨论
    1 冠心病心绞痛发病与阳虚血瘀证
        1.1 阳虚血瘀证与冠心病心绞痛的关系
        1.2 中医时间医学与冠心病
        1.3 对卯时、酉时的认识
        1.4 温阳化瘀方成方原理
        1.5 药物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1.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院前呼救病种与中医时间医学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时间医学及其临床研究
        1. 中医时间医学的起源
        2. 子午流注理论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2.1 子午流注理论概述
        2.2 子午流注理论临床应用
        3. 四时节气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3.1 四时节气概述
        3.2 四时节气与生理相应
        3.3 四时节气与疾病诊治
        4. 十二时辰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4.1 十二时辰概述
        4.2 十二时辰与人体生理病理节律
        4.3 十二时辰与疾病诊治
        5. 六经病欲解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综述二 西医时间医学及其临床研究
        1. 西医时间医学概述
        2. 西医时间医学与疾病的相关性
        2.1 循环系统与西医时间医学相关研究
        2.2 神经系统与西医时间医学相关研究
        2.3 消化系统与西医时间医学相关研究
        2.4 泌尿系统与西医时间医学相关研究
        2.5 内分泌系统与西医时间医学相关研究
        2.6 肿瘤与西医时间医学相关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研究内容
    3. 统计分析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院前呼救患者的疾病谱构成
        4.2 不同性别院前呼救疾病谱构成
        4.3 不同年龄组院前呼救疾病谱构成
        4.4 疾病发病与各时辰的关系
        4.5 疾病与季节的关系
        4.6 疾病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5. 讨论
        5.1 院前呼救患者疾病谱构成分析
        5.2 不同性别、年龄组院前呼救疾病谱构成分析
        5.3 疾病与时间医学的相关性分析
        5.4 疾病的预防调摄
        5.5 中西医时间医学理论差异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酉时穴位贴敷对非杓型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与非杓型高血压
        1.1 疾病介绍
        1.2 发病机制
        1.3 临床治疗
    2 祖国医学与非杓型高血压
        2.1 疾病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治疗
    3 时辰穴位贴敷的理论依据
        3.1 疗法依据
        3.2 选时依据
        3.3 选穴依据
        3.4 组方依据
    4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受试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1.6 病例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贴敷方法
        2.3 干预方法
        2.4 评价指标
    3 数据收集与分析
    4 质量控制
    5 伦理审查
    6 技术路线图
    7 研究结果
        7.1 完成情况
        7.2 基线资料
        7.3 临床疗效指标比较
        7.3.1 动态血压
        7.3.2 诊室血压
        7.3.3 中医证候疗效
        7.4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时辰穴位贴敷的机理
        1.1 辨证施护
        1.2 贴敷作用
        1.3 贴敷时间
        1.4 穴位的降压作用
    2 时辰穴位贴敷的临床疗效
        2.1 时辰穴位贴敷可有效降低夜间血压,保持血压平稳
        2.2 时辰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中医临床证候
第四部分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伦理审查表
    附录二: 研究病历报告表
    附录三: 中医证候评分表
    附录四: 穴位贴敷情况一览表
    附录五: 安全性评分表
    附录六: 知情同意书
    附录七: 缩略语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中医时间医学现代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时辰发病规律研究
2 指导疾病诊治研究
3 择时用药研究
4 中医特色辅助治疗研究
5 时辰养生及预防保健研究
6 择时护理研究
7 总结

(7)心系疾病“治未病”思想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治未病”理论溯源
2“治未病”内涵概述
    2.1未病先防
    2.2将病防发
    2.3既病防变
    2.4瘥后防复
3“治未病”对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
    3.1运动干预
    3.2针灸干预
    3.4情志干预
    3.5作息干预
4“治未病”思想在心系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4.1高血压
    4.2冠心病
    4.3心力衰竭
    4.4病毒性心肌炎
    4.5心脏神经官能症
5现状及展望

(9)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二十四节气简介
        1 节气的由来
        2 二十四节气总体气机特点
        3 二十四节气对人体气化的影响
    文献综述一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及其现代研究
        1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
        2 中医时间医学的现代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1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2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3 循环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4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5 其他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总体设计
        2.2 具体步骤
    3 结果
        3.1 北京市急诊患者的疾病分布规律
        3.2 以男性大寒为例演示大寒节气反复易发疾病的判定——举例
        3.3 男性、女性二十四节气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3.4 2级分类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个数总结
        3.5 结果总评价
        3.6 男性、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总体特点
        3.7 印证经典中的论述
        3.8 弥补经典中的不足
        3.9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研究的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男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附录2 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简历

(10)基于中医时间医学治疗失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中医时间医学治疗失眠的理论依据
2 基于时间医学治疗失眠的现代研究
3 基于中医时间医学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4 对基于中医时间医学治疗失眠的思考
5 总结与展望

四、睡眠与心血管疾病的时间医学及临床意义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天麻钩藤饮择时服用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郑锖锖.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病的疗效及中风发病与内源性因素昼夜节律变化的相关性研究[D]. 阳丹.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运用温阳化瘀方结合时间给药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阳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D]. 王怀宇.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院前呼救病种与中医时间医学相关性研究[D]. 王彤彤.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酉时穴位贴敷对非杓型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影响的临床研究[D]. 丁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中医时间医学现代发展综述[J]. 周婉珠,晏峻峰. 中医学报, 2021(03)
  • [7]心系疾病“治未病”思想刍议[J]. 钟霞,焦华琛,李运伦,张磊,李焱. 山东中医杂志, 2020(11)
  • [8]近10年时间医学文献可视化分析[J]. 周婉珠,晏峻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1(01)
  • [9]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D]. 蒋暑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基于中医时间医学治疗失眠探讨[J]. 谢晨,郑咏耀,李金金,高晓林,杨文佳,陈云飞. 西部中医药, 2020(07)

标签:;  ;  ;  ;  ;  

睡眠与心血管疾病的时间医学及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