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羊峡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现状及可行性方案

龙羊峡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现状及可行性方案

一、龙羊峡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运行现状和可行性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侯依然[1](2020)在《农业灌区泵站与管网工程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居各行业之首,由于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农业水利设施机械化程度和泵站自动化程度不高,部分地区的农田灌溉技术、落后的农业机械设备和电气自动化水平已不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此,需要大力发展泵站自动控制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充分挖掘农业灌溉节水潜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在此背景下,本文在重点调研了河南省巩义市某灌区的基础上,进行了泵站规划、水力机械选型、泵站自动控制和灌区灌溉输配水管网优化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依据泵站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对河南省巩义市某灌区灌溉工程的需水规模、泵站设计流量、泵站站址选择、泵站供水方案、提水管路和泵站站房形式进行规划和分析,拟定泵站建设的规模;根据泵站规模、灌区灌溉要求和地形环境对泵站水力机械进行了详细计算和优化选型,完成了泵站总体布局设计。2.根据工程建设规划和泵站建设要求,完成了泵站自控系统的设计,选择了西门子S7-1500系列PLC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根据现场设备的数字量输入、输出信号和模拟量输入信号,完成输入输出模块、上位机和仪器仪表的选型设计。根据泵站设备运行工艺要求,完成程序设计,实现本地与远程、手动与自动控制,通过PLC程序设计实现泵站的启停、保护、显示和监测;在人机界面的程序开发和画面设计实现泵站的运行监控,参数设置、报警记录和故障复位等功能;建立的以太网通讯实现了管理中心与泵站间的数据共享。3.依据灌溉区地形完成了灌溉管网系统规划设计和管道系统的初步工程设计;对遗传算法的编码、创建初始种群、适应度函数设计、遗传操作以及约束条件的处理等进行了分析,选用GATBX遗传算法工具箱进行灌溉管网优化计算。4.结合灌区水资源需求现状和未来规划,以降低农民灌溉成本,减轻农民负担为原则,建立以水泵扬程、输配水管网管径和长度为决策变量,以供水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以管径、流速、节点压力及管道承压力等参数为约束条件的灌溉输配水管道系统的非线性模型。以MATLAB作为编程工具,采用GATBX遗传算法工具箱进行求解,在遗传算法程序设计中,以整数编码的方式取代二进制编码方式,避免二进制遗传编码的冗余问题;在编码设计中,将设计经验融入到优化计算的初始阶段,提高了计算效率和可行性;将管网布置与管径同步优化,实现灌溉管网的全局优化。

辛禾[2](2019)在《考虑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协同优化调度及效益均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重,传统能源结构及利用方式难以为继,能源结构转型和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比势在必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战略布局,为我国能源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16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多能协同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电、气、热、冷等不同类型能源间的称合互动和综合利用。传统能源系统中,由于不同类型的能源系统相对独立,整体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如何打破各能源系统之间的壁垒,构建集成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协调优化多种资源出力,成为能源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同时,我国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强,集中式能源开发已难以满足传输损耗、利用效率、环境污染等方面要求,具备近用户、高能效等优势的分布式能源将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新主体。《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分布式天然气发电、光伏装机要达到1500万千瓦和6000万千瓦,并积极发展分散式风电。未来,我国能源开发模式将呈现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局面。因此,本文围绕着能源集中式开发与分布式开发两种模式,构造考虑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协同调度优化模型,并提出了多类型主体效益动态均衡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梳理了多能互补和清洁能源协同利用的成果与理论,论证了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突出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首先,从多能互补系统实践现状、作用机理,协调调度,利益均衡四方面总结了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多能互补的基本含义和相关政策。然后,明晰了多能互补的运行模式,包括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类,其中,集中式包括风光水火储大型能源基地协同运行和电热冷气综合能源系统,而分布式包括虚拟电厂调度优化模型和微能源站运营优化模型。最后,文章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多能互补实践现状,并给出了相应的经验启示。(2)提出了考虑多能互补的风光水火储能源基地协同调度优化模型。首先,围绕风-光-抽水蓄能协同运行问题,建立了系统输出功率模型及常规调度优化模型;为了解决风光不确定性给系统稳定运行带来的冲击,借助鲁棒随机优化理论构造了随机调度优化模型;进而,针对风-光-水-火-储耦合系统运行优化问题,介绍了耦合系统的基本构成,以最大化运营收益、最小化弃能成本和最小化出力波动为目标函数,构造了多目标调度模型及求解算法。(3)构造了考虑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冷热电气协同调度优化模型。首先,逐层设计了电热互联系统、电气互联系统、冷热电气互联系统的基本构成思路,并明确了能源设备的功能特性。然后,针对风光不确定性给系统运行带来的影响,利用CVaR方法和鲁棒随机优化方法,逐步构造电热耦合调度模型、电气互联多目标调度模型以及冷热电气互联协调调度优化模型。最后,通过对上述相关模型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4)创建了考虑多能互补的分布式能源聚合微能源站调度优化模型。针对能源分布式开发方式,讨论多类型分布式能源聚合利用问题。一方面,讨论风、光、燃气轮机等分布式电源聚合虚拟电厂,构造了虚拟电厂风险规避调度优化模型及低碳调度优化模型。另一方面,介绍了电热耦合微能源站、电热气耦合微能源站的系统结构;然后,建立了不同类型分布式能源的输出功率模型,进而构造电热微能源站风险规避优化模型和电热气微能源站多目标调度模型,并线性化处理模型中的非线性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5)设计了考虑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系统效益评价及效益均衡模型。首先,从经济效益、技术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四个维度建立了考虑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系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改进云模糊的综合评价方法,形成考虑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系统效益综合评价模型,从而为清洁能源系统项目评价选择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支撑。在清洁能源系统效益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分别从能源系统内部和跨区域两个角度分别分析了多类型能源耦合系统中参与方的角色关系,沿能量传递链明晰了不同类型参与方的效益关系,对清洁能源系统效益最优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效益优化分析模型;最后,基于典型效益分配方法,构建了清洁能源系统多主体效益均衡模型,利用核心法和夏普利值法,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高泽[3](2017)在《水洛河流域梯级电站集中控制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水力发电是电力生产的重要方式之一,属于再生性能源,具有可综合利用、可贮藏和调节、运转灵活、清洁可靠以及生产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已成为解决我国电力资源缺口、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各型水电站和流域梯级水电开发正在快步进行,对远程集中控制中心的建设需求也愈加旺盛。论文作者所在的华电水洛河电力开发有限公司,是以水电开发和运营为主要业务的电力企业,该企业主要对四川凉山水洛河流域梯级进行水电开发以及长期运营。本文通过国内水电站控制模式的发展历程分析,对水洛河流域梯级电站远程控制中心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完成了集控中心的总体设计和规划。提出了在成都建设集控中心的可行方案,对水洛流流域“一库十一级”电站集中控制。为此,开展了流域集控中心的总体设计,包括选址、流域集控模式的选择、综合自动化系统功能设置等。针对流域集控中心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了集控中心监控系统、数据交换系统、水电联合优化调度系统、电能量采集和报竞价系统、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消防监控系统、工业电视系统、集控数据网和电力调度数据网等,同时,阐述了系统的安全防范及其组网的原则。最后,采用南自SD8000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集中控制中心监控系统,实现了电站侧的各项监视、控制。本文对水洛河流域梯级电站远程集控中心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设计,不仅能为企业联合优化调度,增加发电量,提高事故及防洪防汛处理能力,还能大幅度减少电站运行管理人员,降低支出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及改善生产管理人员工作环境等均有重要意义。同时能为“一库多级”和中小型水电站远程集控中心的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杜朋[4](2017)在《基于二次水量分配的梯级小水电优化运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水电资源比较丰富,水电在能源资源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当今世界能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发展水电建设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调整的必然选择,充分利用水能资源,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经过多年发展,小水电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流域梯级小电站实行联合调度和统一管理,可以提高水能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梯级水电站的发电量。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水电发展的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了水电站在优化调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了龙头水库梯级水电站基本理论和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梯级水电站二次水量分配模型,并详细介绍了动态规划求解该模型的具体步骤,同时针对监控平台下梯级水电站二次水量分配的系统开发进行探讨,选取实例进行分析验证。论文主要内容为:(1)论文的研究对象为龙头水库梯级小水电,在阐述其基本理论及特性的基础上,系统归纳总结了龙头水库中长期及短期优化调度、龙头水库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和厂内经济运行的数学模型。(2)梯级小水电在给定调度时期内发电用水量的前提下,常规的用水计划是平均分配调度时期内发电用水量或者根据经验进行发电用水分配,往往造成水量在调度时期内分配不合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结合厂内经济运行的基础上提出了梯级小水电在调度时期内重新分配发电用水量,建立了梯级小水电二次水量分配模型,并详细阐述了动态规划求解该模型的具体步骤。通过水量的二次分配,能够消除调度时期各个时段水库实际入库流量与径流预报理论入库流量之间的误差,提高了梯级小水电优化调度发电效益,更好的指导梯级小水电的实际运行。(3)根据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支持,进行梯级小水电优化调度系统的模块设计,探索了监控平台下梯级小水电二次水量分配系统的开发与实现,该系统可以自动实现梯级小水电二次水量分配和优化调度,提高了梯级水电站自动化管理水平。(4)以洛宁梯级小水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梯级水电站二次水量分配模型,利用动态规划法进行求解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给定调度时期发电用水量的前提下,该模型通过在调度时期各时段内重新分配发电用水量,同时对各时段内水库实际入库流量与径流预报理论来流量之间的误差进行修正,指导了梯级小水电的实际运行。

孙伟利[5](2016)在《光水互补电网的优化运行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不断地增长,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次能源的枯竭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呼声的日益高涨,使得光能、水能作为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逐步成为人类发展的能源基础。但是光能的随机性、间歇性和不可控性使得光伏发电的功率输出存在有很大的波动性,对所并电网的安全稳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建立光水互补发电系统,不仅可以向电网提供可靠、高质量的低能外,也增加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了光伏发电的运行效益。首先,设计了光水互补系统的结构。该系统包括光伏发电部分、水利发电部分,储能装置等。在了解光伏发电技术、水力发电技术、储能技术、微电网等理论的基础上,对光水互补的特性进行分析。其次,建立了光水互补微电网的数学模型。在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理论的基础上,对光水互补微电网所能获得的最优收益进行建模,利用常规水电站的可调节行,实现光伏电能的充分利用,并减少光伏发电的不确定对电网稳定运行所带来的影响。充分考虑该系统的各种约束条件,如光伏发电系统的特性、水电站水库的约束调价、水电机组的约束条件等。最后,对给定条件下的光水互补微电网优化运行情况进行了数值仿真。根据所建的光水互补发电系统数学模型,采用CPSO算法对具体算例进行了仿真计算,并深入分析了给定条件下的功率分配和收益情况。验证了光水互补微电网接入大电网时更安全可靠,获得收益更高。通过以上研究,证明了光水互补微电网能缓解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后对电网的影响,灵活地为用户提供较理想、可靠的电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太阳能和水能资源的价值。

王得恒[6](2013)在《潘家铮与新中国水利事业研究》文中认为潘家铮是新中国水利建设领域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第一代水利专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事业贡献突出。在水电工程领域提出诸多创新性理论,在中国水生态平衡问题上有着深刻思考与贡献。潘家铮从事水利工程建设情况侧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取得的成就,同时映射出新中国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对潘家铮水利活动的研究,我们可以对新中国水利建设整体情况有深刻的了解与思考,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更应对水利建设与自然人文生态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反思与研究。

柴爱军[7](2012)在《西北区域并网发电厂辅助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力市场化是现代电力工业界的一种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力市场化浪潮便席卷了许多国家,这是一百多年来电力工业最深刻的变革。辅助服务是电力市场中确保电网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它与电能量市场紧密耦合。任何电力市场,不论何种市场结构,何种竞价模式和经营方式,都必须建立一种机制来保证能够提供足够的高质量的辅助服务,以满足电力市场所需的电能质量要求与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本论文对国内外辅助服务市场的应用与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各类辅助服务成本测算模型,并以黄河公司为例,对所提出成本测算模型进行了实际验证;然后以西北区域当前辅助服务平衡模式分析为基础,提出了两种结合西北区域实际情况的辅助服务市场初步模式,详细讨论了其中按调度指令执行的计划模式,并设计和分析了该模式的四种子模式;最后对西北区域辅助服务资金来源提出了相应建议。

杨帆[8](2011)在《60MW发电机励磁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运行的动态品质、安全稳定和经济性的改善已经成为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问题,发电机励磁系统是改善上述问题的最有效而又经济的手段之一。发电机励磁系统作为发电机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发电机磁场电流的装置,在提高发电机静态稳定能力、提高发电机动态稳定能力、平息振荡、控制并联机组无功分配、维持发电机电压水平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为了实现这些控制必须靠大量相应的硬件,这使得调节电路非常复杂,实现困难且可靠性低。近年来,微处理机技术发展迅猛,应用微处理机的自动励磁调节器更好地满足了励磁系统的复杂要求。本文以某公司3#汽轮发电机组的改造为背景,针对老机组中老式励磁系统无功摆动频繁,整流子环火、磨损严重,励磁调节及灭磁响应速度太慢,运行中故障较多等缺点,研究设计了汽轮发电机基于自并励励磁系统的改造方案。完成了自并励励磁系统励磁主回路、可控硅整流回路、灭磁回路的设计,讨论了励磁调节器控制方式,成功地对一台60MW汽轮发电机组进行了自并励励磁系统改造。通过比较论证了自并励励磁系统具有运行高可靠性,运行高稳定性,运行高经济性等优点。

王启东[9](2010)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中国减排国际义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天灾频传,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于是联合国在1992年签署《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又在1997年于日本签署《京都议定书》,订立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规范发达国家,必须在2008-2012年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低于1990年的5.2%。该议定书为具有温室气体约束力的国际公约,并于2005年2月6日正式生效,开启进入全球合作抗暖化的实践阶段。随着中国的“增长”、“崛起”和“发展”作为全球化最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是国际焦点,不仅受到世界各国和国际性非政府组织的关注,而且受到各方的重视和讨论。全球问题必须以宏观面来检视,本文从全球治理出发,以国际关系及国际法的视角考察,从历次主要国际环境会议和多方立场。中国为发展中国家,依议定书的规定有共同的责任,但不承当减量的义务。美国曾以中国没有承当义务为由退出公约,后虽然签下巴里岛路径图,但在哥本哈根会议依然掣肘中国。欧盟也软硬兼施,加上原本和中国同盟的小岛国联盟,因国土即将淹没,面临生存问题,与中国也渐生芥蒂。且中国的环境生态脆弱,近年来天灾不断,面临国内外的压力,必须严肃正视。中国高经济成长带来高污染,污染排放量跃登世界第一。然而国内还有很多人的生活落后,脱离贫穷必须经济发展。在环保与经济成长冲突下,本文检视国际合作及法律规范,国内对环境治理全面检视实践面,以及未来的走向。考察中国目前成就,展望未来以达成可持续发展成为目的。这是工业革命后,人类生活的大革命,势必无可回避。

高承众[10](2009)在《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水电站大坝的安全不仅是一个水电厂安全生产的问题,更关系到大坝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公共安全问题,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工作只能做好,不能做差。对拥有大型水库的水电站大坝更是如此。但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有其特殊性,水电站是利用水能进行发电,大坝一旦建成其所能产生的效益(水能)就已确定,即产出为常数。大坝运行过程中,进行的维护、管理等活动所进行的投入,只是保证其效益的正常产出,而不会直接增加其效益。从大坝自身的特点来说,水电站大坝可以说是老大笨粗,即或出问题也比较隐蔽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一般在短时间不会影响效益的正常发挥。每一个水电站大坝都是一个特例,不论是其自身的结构还是运行的条件都不相同,其维护、管理费用往往相差比较大,很难找出两个较为类似的进行比较,对一个大坝来说,投入多少管理费用才合理,管理者往往无法确定。正因为这样,大坝的管理者往往只利用大坝效益,而对其的维护与管理不十分重视。造成的结果是在大坝维护、管理方面要么投入过少,给大坝运行留下隐患;要么投入过量,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但是大坝一旦出事,轻则影响效益的正常发挥,重则对下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对拥有大型水库的大坝情况更为严重。刘家峡水电站是一个拥有高坝、大库的水电站,水电站大坝作为刘家峡水电厂生产经营重要的资产,其安全管理关系到水电厂正常发电以及整个西北电网的正常运行。如何做好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水电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水电站大坝的安全管理现状,发现了大坝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大坝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其安全管理提出了一些改进,以期提高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水平,并为同行业的大坝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二、龙羊峡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运行现状和可行性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龙羊峡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运行现状和可行性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灌区泵站与管网工程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灌溉工程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泵站建设发展现状
        1.2.2 水泵选型研究现状
        1.2.3 泵站控制研究进展
        1.2.4 管网优化研究进展
        1.2.5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灌区泵站工程规划
    2.1 泵站规模确定
        2.1.1 灌区工程概况
        2.1.2 灌区规模确定原则
        2.1.3 需水量分析
        2.1.4 引水量分析
    2.2 泵站供水方案
        2.2.1 供水系统
        2.2.2 泵站站址方案
        2.2.3 泵站分级方案
        2.2.4 供水方案确定
    2.3 泵站主要参数的确定
        2.3.1 泵站设计流量的确定
        2.3.2 提水管路管材及管径的确定
        2.3.3 泵站设计扬程的确定
    2.4 水泵类型的选择
        2.4.1 泵的类型选择
        2.4.2 泵站水泵型号的确定
        2.4.3 水泵配套电机的选择
    2.5 泵站结构布置
    2.6 本章小结
3 泵站机组自动控制
    3.1 泵站自控系统技术要求
    3.2 自控系统总体方案
        3.2.1 控制方式
        3.2.2 自动控制实现的主要功能
        3.2.3 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组成
    3.3 控制系统硬件选型设计
        3.3.1 PLC选型
        3.3.2 上位机与人机界面
        3.3.3 控制网络系统
        3.3.4 其他硬件
    3.4 PLC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3.4.1 设计软件工具的使用
        3.4.2 PLC逻辑编程
    3.5 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3.5.1 上位机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5.2 监控系统的功能
        3.5.3 监控系统组态
    3.6 本章小结
4 灌溉管网系统设计与算法研究
    4.1 灌溉管网系统规划设计
        4.1.1 灌溉管道系统的组成
        4.1.2 灌溉管网系统布置原则
    4.2 灌溉管道系统工程设计
        4.2.1 流量计算
        4.2.2 管径计算
    4.3 遗传算法
        4.3.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4.3.2 遗传算法的实现步骤
    4.4 GATBX遗传算法工具箱
    4.5 本章小结
5 灌区管网优化设计
    5.1 灌区工程设计
    5.2 管网系统模型的设计
        5.2.1 目标函数
        5.2.2 约束条件
    5.3 模型的遗传算法求解
        5.3.1 编码
        5.3.2 适应度函数设计
        5.3.3 遗传操作
        5.3.4 终止条件判断
    5.4 管网同步优化过程分析
    5.5 工程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考虑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协同优化调度及效益均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能互补系统实践现状
        1.2.2 多能互补作用机理方面研究
        1.2.3 多能互补协调调度方面研究
        1.2.4 多能互补效益协调均衡方面研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多能互补基础理论、运行模式与实践现状
    2.1 多能互补基础理论与政策
        2.1.1 多能互补基础理论
        2.1.2 多能互补相关政策
    2.2 多能互补运行模式研究
        2.2.1 集中式协同运行模式
        2.2.2 分布式协同运行模式
    2.3 多能互补的实践现状与经验启示
        2.3.1 国外多能互补实践现状
        2.3.2 国内多能互补实践现状
        2.3.3 现存问题与经验启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多能互补的集中式风-光-水-火-储能源基地协同调度优化模型
    3.1 引言
    3.2 风-光-火-抽水蓄能互补系统调度优化模型
        3.2.1 电源输出功率模型
        3.2.2 常规调度调度优化模型
        3.2.3 随机调度优化模型
        3.2.4 算例分析
    3.3 风-光-水-火-储耦合系统多目标调度优化模型
        3.3.1 耦合系统构成介绍
        3.3.2 系统多目标调度模型
        3.3.3 多目标模型求解算法
        3.3.4 算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多能互补的集中式综合能源系统热电气协同调度优化模型
    4.1 引言
    4.2 电热互联综合能源系统调度优化模型
        4.2.1 电热互联系统构成
        4.2.2 电热耦合调度优化模型
        4.2.3 算例分析
    4.3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调度优化模型
        4.3.1 电气互联系统构成
        4.3.2 多目标调度优化模型
        4.3.3 多目标模型求解算法
        4.3.4 算例分析
    4.4 电热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调度优化模型
        4.4.1 电热气网络规划模型
        4.4.2 综合能源系统调度优化模型
        4.4.3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考虑多能互补的分布式能源聚合虚拟电厂调度优化模型
    5.1 引言
    5.2 虚拟电厂风险规避调度优化模型
        5.2.1 虚拟电厂构成介绍
        5.2.2 常规调度优化模型
        5.2.3 风险规避调度优化模型
        5.2.4 数学模型求解算法
        5.2.5 算例分析
    5.3 考虑不确定性的虚拟电厂低碳调度优化模型
        5.3.1 电-碳流耦合分析
        5.3.2 虚拟电厂低碳调度优化模型
        5.3.3 模型求解算法
        5.3.4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考虑多能互补的分布式能源聚合微能源站调度优化模型
    6.1 引言
    6.2 电热耦合微能源站随机调度优化模型
        6.2.1 微能源站结构介绍
        6.2.2 微能源站出力模型
        6.2.3 微能源站常规调度优化模型
        6.2.4 微能源站风险规避优化模型
        6.2.5 算例分析
    6.3 电热气耦合微能源站调度优化模型
        6.3.1 电热气互联系统构成
        6.3.2 微能源站设备模型
        6.3.3 微能源站多目标调度模型
        6.3.4 算例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考虑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系统效益评价及均衡研究
    7.1 引言
    7.2 考虑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系统效益综合评价模型
        7.2.1 能源系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7.2.2 能源系统效益综合评价模型
    7.3 考虑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系统效益均衡模型
        7.3.1 系统参与方效益关系分析
        7.3.2 系统综合效益优化分析
        7.3.3 系统多主体效益均衡模型
    7.4 算例分析
        7.4.1 基础数据
        7.4.2 效益评价分析
        7.2.3 效益均衡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3)水洛河流域梯级电站集中控制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中国梯级水电站集中控制的发展与现状
        1.2.1 水电站控制技术发展历程
        1.2.2 梯级水电站发展历程及特征
        1.2.3 梯级水电站群控制技术及发展趋势
        1.2.4 梯级水电站群集中控制模式的形成
        1.2.5 梯级水电站群集控中心的基本任务
    1.3 水洛河流域梯级电站及其集控管理现状
        1.3.1 水洛河流域梯级电站介绍
        1.3.2 水洛河流域梯级电站集控管理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流域集控中心的总体设计
    2.1 建设地点的选择分析
    2.2 流域集控模式的选择
    2.3 流域集控中心综合自动化系统功能设置
3 流域集控中心综合自动化系统
    3.1 系统主要组成
        3.1.1 数据交换系统
        3.1.2 水电优化调度系统
        3.1.3 电能量采集和报(竞)价系统
        3.1.4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
        3.1.5 消防监控系统
        3.1.6 工业电视系统
        3.1.7 集控数据网和电力调度数据网
        3.1.8 冗余智能监控型电源系统
        3.1.9 大屏幕显示系统
    3.2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
        3.2.1 防护的总体策略
        3.2.2 安全区划分原则
        3.2.3 安全区网络专用
        3.2.4 安全区之间的横向隔离
        3.2.5 安全区之间的纵向认证
    3.3 安全区域总总体框架
4 集中控制中心监控系统
    4.1 概述
    4.2 监控系统总体结构和功能
    4.3 监控系统网络结构
        4.3.1 结构组成
        4.3.2 核心层网络
        4.3.3 安全和容错
        4.3.4 各级功能分配
        4.3.5 控制方式
    4.4 集控级监控系统功能
        4.4.1 集控级监控系统设备配置
        4.4.2 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4.4.3 安全监视与事件报警
        4.4.4 人机联系及操作
        4.4.5 控制与调节
    4.5 集控监控通信系统
        4.5.0 通信系统配置方案
        4.5.1 通信主通道
        4.5.2 通信备用通道
        4.5.3 通信应急通道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二次水量分配的梯级小水电优化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能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1.1.2 中国水能资源开发现状及趋势
        1.1.3 小水电开发现状及趋势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研究现状
        1.3.2 水库优化调度研究现状
        1.3.3 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研究现状
    1.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路线
    1.6 研究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2 龙头水库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研究
    2.1 龙头水库梯级水电站概述
    2.2 龙头水库优化调度
        2.2.1 龙头水库中长期优化调度模型
        2.2.2 龙头水库短期优化调度模型
    2.3 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
        2.3.1 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基本特征
        2.3.2 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模型
    2.4 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
        2.4.1 定流量方式
        2.4.2 定负荷方式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二次水量分配的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研究
    3.1 梯级水电站短期时段内水量分配研究
    3.2 二次水量分配理论
        3.2.1 二次水量分配概述
        3.2.2 二次水量分配的应用
    3.3 梯级水电站二次水量分配优化调度模型
        3.3.1 梯级发电量最大模型
        3.3.2 梯级发电效益最大模型
    3.4 模型求解算法
        3.4.1 动态规划基本原理
        3.4.2 动态规划在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3.5 模型和方法评价
    3.6 本章小结
4 监控平台下梯级水电站二次水量分配系统开发与实现
    4.1 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系统开发
        4.1.1 系统开发应用结构组成
        4.1.2 系统应用开发软硬件构成
    4.2 系统开发基本原理与技术支持
        4.2.1 水电站微机监控概述
        4.2.2 数据库结构设计
        4.2.3 数据库创建及访问技术
        4.2.4 梯级水电站优化运行模型的对象化设计
        4.2.5 梯级水电站优化运行组件及接口
    4.3 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系统的模块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实例分析
    5.1 梯级水电站基本概况
    5.2 梯级水电站运行参数
    5.3 基于二次水量分配的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研究
        5.3.1 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求解
        5.3.2 梯级水电站二次水量分配模型的误差修正
        5.3.3 梯级水电站二次水量分配模型评价
    5.4 梯级水电站优化系统程序界面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光水互补电网的优化运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水力发电与光伏发电的发展状况
        1.3.1 国内水力发电的现状
        1.3.2 国内光伏发电的发展现状
    1.4 目前水力发电与光伏发电的制约因素
        1.4.1 目前水电发展存在制约因素
        1.4.2 光伏发电并网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现状
        1.5.1 微电网的研究现状
        1.5.2 光电互补系统的研究现状
    1.6 研究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第2章 光、水发电技术及光水互补微电网的构成
    2.1 光伏发电技术
        2.1.1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
        2.1.2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
        2.1.3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2.2 水力发电技术
        2.2.1 水力发电的原理及种类
        2.2.2 水电出力特性与计算
    2.3 光伏-水电的互补特性
    2.4 储能技术
    2.5 光水互补微电网的构成及运行策略
        2.5.1 微电网基本概念
        2.5.2 光水互补微电网的供电模式
        2.5.3 光水互补微电网的运行策略
第3章 光水互补微电网优化运行模型构建
    3.1 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理论
        3.1.1 电力系统优化运行问题分类
        3.1.2 有功负荷的最优分配
    3.2 光水互补微电网优化运行的模型
        3.2.1 目标函数
        3.2.2 蓄电池运行的控制策略
        3.2.3 光水互补AGC有功分配策略
第4章 光水互补微电网优化运行的算法
    4.1 最优化方法及其分类
    4.2 粒子群优化算法基本原理与步骤
    4.3 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4.3.1 惯性权重因子w的改进
        4.3.2 基于混沌搜索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4.4 基于CPSO的光水互补微电网优化运行算法流程
    4.5 算例分析
        4.5.1 CPSO算法的参数设置
        4.5.2 光水互补微电网优化运行仿真计算
        4.5.3 光伏系统独立运行时的仿真计算
        4.5.4 光水互补微电网与光伏发电系统独立运行的结果比较分析
    4.6 光水互补微电网控制构架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6)潘家铮与新中国水利事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潘家铮投身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历程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崭露头角(1949年—1956年)
    第二节 全面建设时期的全面发展(1957年—1966年)
    第三节 动乱时期的坚持不懈(1966年—1976年)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的继续奋斗(1978年—2012年)
第二章 潘家铮在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的理论成就
    第一节 潘家铮对于中国水坝建设的贡献
    第二节 库岸边坡处理和地质研究理论
第三章 潘家铮对中国水资源战略问题研究
    第一节 潘家铮对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工程的研究
    第二节 潘家铮对东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规划
第四章 潘家铮关于水利建设利弊的论争和思考
    第一节 潘家铮与境外反坝势力的论争
    第二节 关于三峡工程的论争问题
第五章 余论关于新中国水利建设的思考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西北区域并网发电厂辅助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辅助服务的获取与定价研究现状
        1.2.1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服务获取与定价策略
        1.2.2 基于优化调度获取和定价方案
        1.2.3 其他兼顾经济性和可靠性的方法
    1.3 国外辅助服务的现状分析及启示
        1.3.1 国外辅助服务的现状分析
        1.3.2 国外辅助服务的发展趋势
        1.3.3 对我国辅助服务市场的启示
    1.4 西北区域发电厂辅助服务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1.4.1 我国辅助服务市场现状
        1.4.2 西北区域发电厂辅助服务实施现状
        1.4.3 存在主要问题
    1.5 论文主要工作
第2章 西北区域辅助服务成本测算与分析
    2.1 西北电网概述
    2.2 一次调频成本分析
        2.2.1 一次调频固定成本
        2.2.2 一次调频变动成本
    2.3 AGC成本分析
        2.3.1 AGC设备成本
        2.3.2 发电效率损失成本
        2.3.3 机会成本
        2.3.4 AGC成本测算
    2.4 调峰成本分析
        2.4.1 调峰成本组成分析
        2.4.2 水电调峰的机会成本测算思路
        2.4.3 黄河上游水电站调峰的机会成本的具体测算
    2.5 备用成本分析
        2.5.1 备用成本组成分析
        2.5.2 水电的机会成本和空耗水量计算方法
        2.5.3 黄河上游水电站空耗水量Wk和备用成本的测算
    2.6 黑启动成本分析
        2.6.1 黑启动成本组成分析
        2.6.2 黄河上游水电机组黑启动服务成本测算
第3章 西北区域辅助服务市场设计
    3.1 西北区域当前辅助服务的平衡模式分析
    3.2 适合西北实际的辅助服务市场模式
        3.2.1 按调度指令执行的计划模式
        3.2.2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3.3 西北区域辅助服务市场化的资金来源研究探讨
        3.3.1 辅助服务资金来源1——自备电厂备容费
        3.3.2 辅助服务资金来源2——新能源机组考核
        3.3.3 辅助服务资金来源3——新机组试运行结算差额
        3.3.4 辅助服务费用的结算方式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60MW发电机励磁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发电机励磁系统概述及发展
        1.2.1 励磁系统的作用
        1.2.2 励磁系统的分类
        1.2.3 励磁系统的发展
        1.2.4 国外励磁系统发展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概论
    2.1 励磁控制系统概述
    2.2 励磁调节器
        2.2.1 励磁调节器概述
        2.2.2 励磁调节器的性能
        2.2.3 励磁调节器的分类
    2.3 几种励磁控制规律比较
        2.3.1 机端电压偏差PID控制
        2.3.2 转子电压软负反馈
        2.3.3 励磁电压硬负反馈
        2.3.4 电力系统稳定器
        2.3.5 线性最优调节
        2.3.6 非线性最优调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励磁系统设计方案
    3.1 励磁变压器设计
        3.1.1 励磁变压器电压的选择
        3.1.2 变压器额定容量的选择
        3.1.3 励磁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3.1.4 励磁变压器技术条件
    3.2 可控硅整流柜的设计
    3.3 主要元件选型
    3.4 灭磁及过电压保护设计
        3.4.1 灭磁系统设计原则
        3.4.2 灭磁系统元器件及参数选择
        3.4.3 起励系统设计
    3.5 微机励磁调节器设计
        3.5.1 自并励磁系统硬件配置
        3.5.2 自并励磁系统软件结构
        3.5.3 自并励磁系统采样技术
        3.5.4 自并励磁系统的显着特点
        3.5.5 自并励磁系统功能
        3.5.6 励磁调节器保护与限制功能
第4章 自并励磁系统改造实践
    4.1 自并励磁系统改造情况综述
        4.1.1 原有励磁系统的基本情况
        4.1.2 改造前存在的问题
        4.1.3 改造中设备变动情况
    4.2 系统设计
    4.3 励磁系统调试
        4.3.1 设备安装前试验
        4.3.2 励磁系统静态试验
        4.3.3 励磁系统空载试验
    4.4 并网后试验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后《京都议定书》时代中国减排国际义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研究范围
    第三节、相关文献评析
    第四节、研究方法及架构
    注释
第一章 全球化治理理论对中国减排义务的影响
    第一节、全球化之概述
    第二节、全球治理理论及其对中国减排义务的影响
    第二节、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对中国减排义务的影响
    第三节、全球环境治理的各种组织及其对中国减排义务的影响
    第四节、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五节、小结
    注释
第二章 温室气体减排国际义务的规范分析
    第一节、《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项下的减排国际义务
    第二节、中国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实现立场的国际法分析
    第三节、《京都议定书》项下的减排国际义务
    第四节、《京都议定书》项下中国承担的减排义务及展望
    注释
第三章 中国履行《京都议定书》减排义务的障碍与发展
    第一节、中国关于减排国际义务的国际法理论和现实根据分析
    第二节、中国履行减排义务的障碍与基本立场
    第三节、中国减排国际义务的发展趋势:从巴里岛路线图到哥本哈根会议
    第四节、欧盟地区关于中国减排国际义务的立场及其国际法分析
    第五节、美国关于中国减排国际义务的立场及其国际法分析
    第六节、小岛国联盟对中国减排国际义务的立场及其国际法分析
    注释
第四章 中国履行《京都议定书》减排义务的制度建构、成就与展望
    第一节、理论与实践之政策工具
    第二节、环境税收制度
    第三节、碳排放交易制度
    第四节、清洁发展机制
    第五节、可再生能源制度及其它代表性制度
    注释
结论
    第一节、潮流与变迁
    第二节、理论反思与研究发现
    第三节、前瞻评估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历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索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10)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 安全管理相关理论概念综述
    (三) 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二、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的实践分析
    (一) 刘家峡水电厂概况
    (二) 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现状
    (三) 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 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模式的改进构想
    (一) 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的理念
    (二) 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改进的目标与原则
    (三) 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体系
    (四) 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改进
四、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改进方案的保障措施
    (一) 切实做好大坝安全管理理念的灌输传播和推广
    (二)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保障
    (三) 安全管理制度实施PDCA循环
    (四) 加强企业管理力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龙羊峡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运行现状和可行性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灌区泵站与管网工程优化设计研究[D]. 侯依然.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2]考虑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协同优化调度及效益均衡研究[D]. 辛禾.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3]水洛河流域梯级电站集中控制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D]. 高泽. 西华大学, 2017(01)
  • [4]基于二次水量分配的梯级小水电优化运行研究[D]. 杜朋. 郑州大学, 2017(11)
  • [5]光水互补电网的优化运行策略研究[D]. 孙伟利. 湖北工业大学, 2016(03)
  • [6]潘家铮与新中国水利事业研究[D]. 王得恒. 福建师范大学, 2013(S2)
  • [7]西北区域并网发电厂辅助服务研究[D]. 柴爱军.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1)
  • [8]60MW发电机励磁系统研究与实现[D]. 杨帆.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5)
  • [9]后《京都议定书》时代中国减排国际义务研究[D]. 王启东. 暨南大学, 2010(09)
  • [10]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研究[D]. 高承众. 兰州大学, 2009(01)

标签:;  ;  ;  ;  ;  

龙羊峡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现状及可行性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