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红丸联合用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麻红丸联合用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一、并用马红丸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毛昀[1](2021)在《补肾类中药调节乳腺癌骨转移生态位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骨转移是晚期乳腺癌患者常见并发症,好发于椎骨、骨盆以及长骨干骺端等部位,伴有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治疗手段包括骨保护剂、化疗、放疗、中医药等,其中双膦酸盐和地诺单抗作为骨保护剂,在骨转移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有助于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而骨转移机制研究方面,相关研究提示骨转移出现临床症状前,肿瘤细胞能够打破骨微环境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构成的骨稳态状态,从而形成骨转移生态位,这与乳腺癌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相互调控、生态位中免疫抑制、缺氧状态等具有相关性。中医药在防治乳腺癌骨转移方面确有疗效,能够早期防治骨转移的发生,延缓骨转移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研究团队总结全国名老中医李佩文临床用药经验时发现归肾经中药对于骨转移的防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大鼠实验进一步证实归肾经药防治骨转移的疗效远好于归其它经药物。在明确不同归经药物对骨转移的不同作用机制基础上,提出了归肾经中药不同药性(寒、热)防治骨转移的疗效存在差异的科学假设,故从调节骨转移生态位的角度进一步探索补肾阴、补肾阳、阴阳双补法的疗效差异。目的:1.归纳和总结骨转移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阐述骨转移病理变化的中医理论认识和治法策略,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补肾类中药的疗效机制。2.通过骨转移动物模型和细胞共培养模型,论证骨转移生态位的变化情况,研究乳腺癌细胞和成骨细胞之间的相互调控关系。3.在探索补肾类中药早期干预骨转移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明确补肾阳法、补肾阴法、阴阳双补法等不同中医治法防治骨转移的疗效差异与分子机制。方法:1.系统归纳古代文献对骨肿瘤相关疾病的阐述以及现代医家对骨转移的认识和用药经验,分析归纳其病因、病机以及治法方药,初步提出骨转移病理变化的中医理论认识并对治法用药进行探索;利用网络药理学对补肾类代表药物“淫羊藿-肉苁蓉”进行分析,初步探究补肾类中药的作用机制,为基础实验的开展提供方向。2.利用MDA-MB-231-luc和4T1-luc细胞进行左心室注射、胫骨注射、尾动脉注射等不同方式骨转移造模,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评价造模成功率以及转移变化过程。3.建立骨转移动物模型,利用活体成像技术、Micro-CT等技术,从血清骨转换标志物、破骨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等方面探索不同补肾类治法(补肾阳法、补肾阴法和阴阳双补法)防治骨转移的疗效差异。4.采用骨转移动物模型、乳腺癌细胞和成骨前体细胞共培养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蛋白印迹法、实时荧光PCR等技术验证补肾类中药对乳腺癌细胞间质-上皮转化、Dkk-1/BMP2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和mRNA的调节作用,明确补肾类中药调节骨转移生态位的作用机制。结果:1.骨转移病理变化的中医理论认识:骨转移的病机为“正虚邪入、搏结伤骨成瘤”,病位在骨,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病理过程可概括为肾虚精亏、癌邪入骨、正邪搏结、引邪发病四个阶段;而在治疗策略上,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理论的指导下,将骨转移的治疗分为初、中、末三期,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的治疗策略。2.网络药理学分析:补肾类中药(淫羊藿-肉苁蓉)可通过干预间隙连接、黏附连结等方式影响乳腺癌细胞、成骨细胞的存活、分化和成熟等,并对Dkk-1、BMP2、CDH1(E-cad)、CDH2(E-cad)、Runx2等基因及其表达的蛋白具有调节作用。3.骨转移不同造模方式比较:MDA-MB-231-luc细胞左心室注射法能够较好模拟骨转移的早期病理过程,成功率约50%,活体成像显示造模后20天左右观察到转移部位荧光显像;胫骨注射法成功率可达100%,对小鼠损伤较小;尾动脉注射法造模时癌细胞多聚集于肺部并形成肺转移。4T1-luc细胞胫骨注射法和尾动脉注射法造模均能形成骨转移,其中胫骨注射组瘤体生长速度快、负荷大,而尾动脉注射造模时癌细胞聚集于小鼠尾背部,形成局部骨转移。4.不同补肾类治法防治骨转移的疗效不同: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胫骨注射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和Micro-CT明确补肾类中药能够延缓乳腺癌骨转移的进展,改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等骨相关参数,促进CD4+、CD8+的表达,降低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ALP、PINP和血钙)水平,抑制破骨细胞活力,其中以阴阳双补方的疗效最为明显(P<0.05)。5.阴阳双补方对骨转移生态位具有调节作用:成骨细胞促进癌细胞的间质-上皮转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cad、N-cad和Cx43的蛋白均呈上调的状态(P<0.05),阴阳双补方能够下调E-cad和Cx43的表达(P<0.05),对N-cad的调节作用不明显(P>0.05)。乳腺癌细胞高表达Dkk-1,从而抑制成骨细胞成熟和分化,采用阴阳双补方干预后Dkk-1的表达降低,上调BMP2、β-catenin和Runx2的表达(P<0.05)。6.MDA-MB-231细胞和MC3T3-E1细胞共培养模型验证阴阳双补方改善骨转移生态位的机制:相对于单培养组,共培养模型中MDA-MB-231细胞增殖加快,而MC3T3-E1细胞生长受到抑制,阴阳双补方能够抑制癌细胞、促进成骨前体细胞增殖。通过WB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共培养模型中E-cad、N-cad、Cx43和Dkk-1蛋白和基因表达显着上调(P<0.05),而β-catenin、BMP2、Runx2等成骨性指标表达下降,阴阳双补方能够逆转乳腺癌细胞的间质-上皮转化,并促进MC3T3-E1细胞的成熟和分化。结论:1.骨总结肿瘤相关古代文献的梳理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将骨转移病理变化的中医认识归纳为四个阶段,并将治法分为初、中、末三期,有利于临床骨转移的防治。2.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明确“淫羊藿-肉苁蓉”药防治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和研究方向。3.采用MDA-MB-231-luc和4T1-luc细胞进行左心室注射、胫骨注射和尾动脉注射进行骨转移造模,其中以胫骨注射法造模成功率最高。4.不同补肾类治法(补肾阳、补肾阴、阴阳双补)对乳腺癌骨转移的防治具有疗效差异,其中阴阳双补方疗效最佳。5.阴阳双补方对骨转移生态位具有调节作用,降低E-cad、N-cad、Cx43、Dkk-1蛋白表达,上调BMP2、β-catenin和Runx2的表达。6.建立乳腺癌细胞和成骨前体细胞共培养模型,阴阳双补方可逆转癌细胞间质-上皮转化、通过Dkk-1/BMP2通路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国文文[2](2021)在《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对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反应临床文献中的方剂信息进行数据挖掘,探究现代临床化疗后消化道反应中药治疗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诊疗用药及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方 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0-12-31收录的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整体症状及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呃逆、口腔黏膜炎、便秘、腹泻等单一症状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文献中涉及的方剂及药物组成等信息,建立相应的处方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自身集成的数据挖掘技术,从用药频次、性味归经频次、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方面,分别挖掘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整体症状及各单一症状的组方用药规律,发掘新处方;并对挖掘出的用药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 果:1.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整体症状的用药研究共纳入283篇文献,涉及300首中医处方,171味中药。高频使用的中药有半夏、甘草、茯苓、白术、陈皮;以性温、味甘、归属脾胃经的药物使用最多;关联规则得出84个常用药物组合,应用频次最多的3组依次为“半夏,甘草”、“白术,茯苓”、“甘草,茯苓”;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22个新方核心组合,总结出11首新方。2.中药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用药研究共纳入295篇文献,包括325首方剂,163味中药。高频常用药物有半夏、甘草、茯苓、生姜、陈皮;使用最多的为温性、甘味、脾胃经的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组76个,以“半夏,甘草”、“半夏,茯苓”、“生姜,半夏”最常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新方核心组合22个,进一步提取出新方11首。3.中药治疗化疗后食欲减退的用药研究共纳入文献14篇,有处方14首,中药44味。高频常用药为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砂仁;性味归经以温性、甘味、脾胃经的药物为主;常用药物组合以“白术,甘草”、“白术,茯苓”使用最多;基于系统熵聚类得到10个新方核心组合,演化出5首新方。4.中药治疗化疗后呃逆的用药研究纳入14篇文献,含14条方剂,54味中药。常用中药包括柿蒂、半夏、旋覆花、代赭石、党参、甘草;使用最多的为寒性、甘味、胃肺经的药物;得到中药关联规则72条,“旋覆花,代赭石”使用频次最高;熵聚类分析的新方核心组合有2个,提取到新方1首。5.中药治疗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用药研究共纳入57篇文献,包括68首中医处方,134味中药。高频用药有甘草、黄连、生地、白术、黄芪;以温性、甘味、脾经的药物使用最多;关联规则得出常用药物组合22个,使用频次最高的是“黄连,甘草”、“黄连,生地”、“生地,甘草”;熵聚类得到12个新方核心组合,总结出6首新方。6.中药治疗化疗后便秘的用药研究共纳入文献31篇,有方剂32首,中药62味。高频常用中药包括白术、枳实、当归、大黄、火麻仁、厚朴;性味归经以温性、苦味、脾胃经的药物为主;关联规则得出39个常用药组,以“大黄,枳实”、“白术,枳实”最常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新方核心组合12个,提取出新方6首。7.中药治疗化疗后腹泻的用药研究共纳入66篇文献,涉及73首处方,91味中药。高频中药为甘草、白术、茯苓、党参、白芍;使用最多的为温性、甘味、脾胃经的药物;分析得出60条药物关联规则,“白术,茯苓”、“白术,甘草”、“甘草,茯苓”应用最多;熵聚类得到12个新方核心组合,演化出6首新处方。结 论:1.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整体症状多使用化痰止呕、健脾补虚、理气除湿的药物,兼顾祛邪扶正;但从药物的性味归经及常用高频药物组合可以看出治疗上更注重扶正,多用甘温益气之品以健运脾胃、培中补虚。2.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各单一症状的用药上存在共性,均以健脾扶正为本,符合恶性肿瘤及化疗后消化道副反应本虚标实的发病特点。化疗后消化道整体症状及各单一症状均可使用白术和甘草治疗。除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多使用寒性药物外,其他消化道症状均以温性药物治疗为主;化疗后呃逆与便秘使用苦味药物最多,其他症状均以甘味药物最多;化疗后呃逆与口腔炎以归胃经的中药治疗为主,其他均以归脾经的药物为主。高频中药组合方面,不同的消化道症状亦共有相同的常用药物组合。因此临床中对多个消化道症状可同时用药干预,作为症状群整体管理,具有临床指导意义。3.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组方用药规律具有重要价值,挖掘出的用药规律及新处方可为临床选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为癌症患者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的防治与管理提供思路和借鉴,但新方的有效性和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验证。

贾梦冉[3](2020)在《肠胃舒胶囊干预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相关性腹泻(脾胃湿热证)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相关性腹泻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进程。本临床观察旨在评价肠胃舒胶囊改善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相关性腹泻(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探索清热化湿法在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相关性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由7家三甲医院协同完成。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采用随机信封法按2:1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予肠胃舒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予香连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连续用药14天。收集各访视点中医证候积分、中医单项症状评分、舌象、脉象、探索性指标(VIP、CCK、PG)、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肠胃舒胶囊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2例,对照组21例。结果显示:①用药第7天,试验组总有效率35.71%,对照组总有效率28.57%;用药第14天肠胃舒胶囊干预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相关性腹泻(脾胃湿热证)的证候总疗效为88.1%,香连片证候总疗效为71.43%。第7天及第14天两组证候总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病例证候疗效相当。②两种药物均能下调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相关性腹泻中医证候积分。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各自组内比较,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药第7天,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第14天,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药物均能下调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相关性腹泻证候积分,但肠胃舒胶囊更具优势。③单项症状疗效变化比较,第7天访视点未显示两组间差异(P>0.05)。用药第14天,在脘腹胀满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7.8%,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改善脘腹胀满方面,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腹痛腹泻、食少纳呆、呃逆恶心、口干口苦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改善腹痛腹泻、食少纳呆、呃逆恶心、口干口苦方面疗效相当。④肠胃舒胶囊治疗后较治疗前单项症状评分统计,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香连片治疗后较治疗前腹痛腹泻、食少纳呆、口干口苦及呃逆恶心单项症状评分,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症状评分组间比较,脘腹胀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腹泻、食少纳呆、呃逆恶心及口干口苦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药物在下调脘腹胀满评分方面比较,肠胃舒胶囊更具优势。⑤根据腹泻病因,将病例分层为化疗相关、靶向相关、免疫相关及靶向+化疗四组,各亚组病例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改善化疗、靶向、免疫及化疗联合靶向所致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相关性腹泻方面疗效相当。⑥性别分层分析显示,性别与两药疗效无相关性(P>0.05)。年龄分层分析显示,在中年组(41~65岁)肠胃舒胶囊疗效更佳。⑦在观察过程中未发现两种药物有不良反应。结论(1)肠胃舒胶囊能够改善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与香连片相当。(2)肠胃舒胶囊可明显改善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相关性腹泻患者脘腹胀满单项症状。(3)肠胃舒胶囊具有良好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张稚淳[4](2020)在《肠胃舒胶囊治疗肿瘤相关便秘(脾胃湿热证)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基于肠胃舒胶囊功能主治,结合全方与处方中单味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推测肠胃舒胶囊对脾胃湿热下移大肠导致的便秘具有调节效能,且临床观察发现脾胃湿热证在肿瘤相关便秘患者中占相当比例,因此,我们选择肠胃舒胶囊为治疗药物,以肿瘤相关便秘(脾胃湿热证)患者为受试对象进行规范化临床观察,系统评价肠胃舒胶囊治疗肿瘤相关便秘(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提供相关中医理论、临床研究基础及可能解决方法。方法本研究方案来自横向课题“肠胃舒胶囊治疗脾胃湿热证国际注册登记临床研究”,采用随机、阳性对照、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方法,由七家三级甲等医院协同完成。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通过拆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予肠胃舒胶囊每次4粒,一日三次,早中晚餐后30分钟服用;对照组予麻仁润肠软胶囊,每次8粒,一日二次,早晚餐后30分钟服用。研究周期为2周,记录入组后第0天、第7天、第14天共3个访视点的外周血象、中医症状与体征、探索性指标、安全性指标,比较分析肠胃舒胶囊治疗肿瘤相关便秘(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计划入组病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按照20%脱落率计算,试验组计划纳入36例、对照组36例。根据临床试验方案纳入标准,从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共纳入脾胃湿热型便秘的肿瘤患者73例。试验组39例,对照组34例,试验过程中共脱落12例,试验组6例,对照组6例,脱落率为16.43%,最终进入统计分析共61例,其中试验组33例、对照组28例。两组病例基线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病例基线资料均衡可比。观察指标:①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两组病例疗效比较,经x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病例中医证候均得到改善。②治疗前两组病例组间证候总积分值比较,经t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病例治疗前组间证候总积分均衡可比。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各组内比较,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经治疗后两组病例证候积分均较前下降。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差值组间比较,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总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③治疗前两组病例单项症状积分组间比较,经t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病例治疗前单项症状积分均衡可比。两组病例单项症状疗效比较,经x2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病例单项症状疗效相当。两组病例单项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治疗后两组病例单项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两组病例单项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便秘难解、食少纳呆、脘腹胀痛、口苦口干、舌象、脉象,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呃逆恶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在改善呃逆恶心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④化疗相关便秘和吗啡相关便秘两组病例治疗前两组积分值比较,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前两组积分值均衡可比。化疗相关便秘、吗啡相关便秘两组病例疗效比较,经x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病因分层后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相当。化疗相关便秘和吗啡相关便秘两组病例治疗后积分值较治疗前比较,积分值明显下降,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相关便秘和吗啡相关便秘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积分差值组间比较,经t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改善化疗相关便秘和吗啡相关便秘疗效相当。安全性指标:试验组4例血象低于正常,对照组4例血象低于正常,试验组1例治疗前ALT轻度升高,治疗后ALT正常,以上实验室检测异常均根据临床用药记录判定与抗肿瘤治疗药物(化学药物或靶向治疗药物)相关,余各项指标均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1)肠胃舒胶囊能够改善肿瘤相关便秘患者脾胃湿热证的中医证候,疗效与麻仁润肠软胶囊相当;(2)肠胃舒胶囊可明显改善肿瘤相关便秘患者呃逆恶心单项症状;(3)肠胃舒胶囊具有良好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温婷惠[5](2020)在《逐瘀止痛方外敷联合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逐瘀止痛方外敷联合针刺”治疗方案改善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并评价本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以提供一项有效、安全、易于实施的治疗方法。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逐瘀止痛方外敷联合针刺”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中药辨证论治和西药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根据疼痛程度服用止痛药,按照2019年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药物剂量调整及滴定。于入组第1天及治疗第7天记录NRS量表、阿片类药物使用的情况、EORTC-QLQ C30量表、SDS量表,及血常规、肝功能、肾功等安全性指标。治疗期间每24h记录NRS量表、爆发痛的次数及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数据均使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本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的入口学基线资料和病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①NRS评分:完成治疗周期后,两组NRS评分减少,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NRS评分在第5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疼痛缓解率:经治疗,治疗组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可提示本治疗方案有缓解疼痛的趋势。③爆发痛次数:治疗期间,治疗组爆发痛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24h吗啡基础量:经治疗,两组的24h吗啡基础量增加,治疗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h吗啡基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阿片类药物总剂量: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服用的阿片类药物总剂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EORTC-QLQ C30功能量表:本课题主要对比功能量表中的躯体和情绪功能。经治疗,两组的躯体和情绪功能评分增加,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EORTC-QLQ C30症状量表:本课题主要对比症状量表中的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失眠、食欲减退和便秘症状。经治疗,治疗组的疲乏、疼痛、失眠和便秘评分减少,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评分减少,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疲乏和疼痛评分减少,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恶心呕吐、失眠、食欲减退和便秘评分减少,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疼痛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领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⑧EORTC-QLQ C30总体生活质量:经治疗,两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增加,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⑨SDS评分:经治疗,两组SDS抑郁评分减少,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⑩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评价:两组患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1例患者出现Ⅱ°皮肤不良反应,局部皮肤发热,摘除药物后可自行缓解,未予处理。其余患者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逐瘀止痛方外敷联合针刺的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有协同镇痛的作用,限制阿片类药物剂量的增加,能改善患者疼痛、失眠和便秘的症状,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王萍,杨海燕[6](2020)在《厥阴病主方乌梅丸论治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恶性肿瘤作为难治性疾病,中医药对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探索中。从乌梅丸在恶性肿瘤疾病中的应用角度出发,分析了应用乌梅丸的理论研究、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的现状,结果发现乌梅丸主要应用于临床表现为寒热错杂及厥阴病方面,并对其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也从单一指标扩展到了高通量的组学研究。乌梅丸应用于恶性肿瘤遵从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精神,但其临床和作用机制还需更多的研究证据支持。

唐浩[7](2020)在《半夏复方治疗恶性肿瘤方证规律及安全性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半夏复方治疗恶性肿瘤的方证规律及其安全性。资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总结2018年8月-2019年5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殷东风教授门诊就诊的患者处方中使用半夏复方的方证运用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总结2017年4月—2019年4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病房住院患者服用半夏复方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并进行比较,评估其安全性。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整理记录患者的基本数据资料,并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1、门诊患者半夏的用量范围为6-15g,服用半夏复方总剂数最大为181剂,最小为34剂,其中运用半夏总量最多为1810g,最小为210g;病房患者半夏的用量范围为9-15g,住院患者服用半夏复方总剂数最大为359剂,应用半夏总量最大者为3590g,最小者为370g;2、门诊患者体力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PS)为0-1分者居多,约占75.5%,PS为2分者约占23.5%;患者辨证分型以痰阻者居多,约占78.9%,并与气滞、血瘀、湿阻、实热、脾虚、阴虚相掺杂。其中气滞痰阻证最多,占比为20.4%,其次为痰瘀互结证,占比为19.4%。各证型均运用柴胡龙骨牡蛎汤或与瓜蒌薤白半夏汤、小陷胸汤、二陈平胃散、半夏白术天麻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等合方加减治疗;3、门诊患者运用半夏复方不良事件率为6.12%,均轻微、可控;病房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以半夏为结合点,柴胡龙骨牡蛎汤常与燥湿化痰、理气活血、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等处方合方加减应用;2、半夏在治疗恶性肿瘤中当根据体重、体力状况、年龄、证型综合决定用量大小,常用剂量为6-15g;3、在剂量合理、配伍正确的前提下较长时间服用半夏复方(≥30天),无明显不良反应。

张济周[8](2020)在《基于活血化瘀法探讨三七粉抗肺癌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项目在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细胞实验、动物实验,探讨三七对肺癌的干预作用及其抗肿瘤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使用中药饮片三七治疗肺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理论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了解肺癌的发病机理、三七的药用机制、血瘀与肺癌发病的关系及肿瘤治疗基因学研究进展。2.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得出三七在治疗肺癌上可能起作用;结合临床数据收集统计结果,进一步从细胞水平及动物水平两个层面进行研究认证。3.细胞实验:1)筛选最佳目的基因CTSB干扰组;2)三七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进行干预实验,并于目的基因CTSB干扰组进行对比,从细胞水平研究三七粉对肺腺癌细胞系的作用及其对Cathepsin B的作用关系及机制。4.动物实验:用A549肺腺癌细胞进行皮下成瘤,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荷瘤模型组、三七低剂量干预组、三七中剂量干预组、三七高剂量干预组,用三七粉低、中、高剂量进行瘤体干预实验,与正常肺组织及肿瘤肺组织进行对比,从动物水平研究三七粉对CTSB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抑制肺癌生长的机制。结果:1.理论研究: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后,结果分析:1)中医认为血瘀与肺癌发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活血化瘀药治疗肿瘤存在一定的争议:“争对血瘀的病因治疗肿瘤”和“活血化瘀促进肿瘤的扩散”;3)肿瘤治疗基因学研究发现cathepsin B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病相关,并确定其对应基因为CTSB。2.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对2组肺癌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发现使用三七粉治疗后可不同程度降低观察期患者体内CEA、NSE和CYFRA21的含量、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水平,并且可降低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的水平,其中,CYFRA21、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三项指标改善比较明显,CT结果无进展,患者体内肿瘤情况稳定,生活质量改善。3.细胞实验:1)转染后针对cathepsin B的小干扰RNA能够有效抑制A549细胞中cathepsin B的表达,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细胞中cathepsin 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并筛选出CTSB最佳干扰组;2)三七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干预实验:三七含药血清处理后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能力上升,且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凋亡能力改变具有剂量依赖性。荧光定量PCR检测三七含药血清能够下调A549细胞中CTSB mRNA表达,以高剂量组更为明显。4.动物实验:1)荷瘤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athepsin 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呈高表达状态;2)三七干预组与荷瘤模型组相比瘤子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且具有剂量依耐性,不同组间瘤子体积差异有显着性(P<0.05);三七干预后不同组瘤体的CTSB mRNA的表达量及CTSB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三七干预后能够不同程度影响小鼠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NSE和CYFRA21)的水平、降低荷瘤小鼠血清中D-二聚体的含量,可不同程度延长小鼠总生存期,且高剂量组更为明显。结论:通过理论研究、临床回顾性分析及体内外实验证实三七能够作用于CTSB基因、下调肺癌细胞cathepsin B(CTSB)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D-二聚体、改变血液粘度等方式抑制肺癌生长,实现抗肿瘤作用,为临床三七(粉)运用于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李澄[9](2019)在《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及中成药联用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诊疗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初步探讨真实世界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及中医药用药规律,并运用中成药联用方案(桂枝茯苓胶囊+散结镇痛胶囊+宫血宁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观察患者临床主要症状等的改变情况,评价该中成药联用方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提取2012-2017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子宫腺肌病门诊及住院患者妇科彩超信息、基本信息、诊疗信息等,利用EXCEL、SPSS、Oracle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得出患者发病趋势、发病年龄及中药用药规律等;临床选取子宫腺肌病患者30例,予中成药联用方案(桂枝茯苓胶囊+散结镇痛胶囊+宫血宁胶囊)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痛经VAS评分、月经量失血图、中医证候等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效果。结果:1.真实世界研究:(1)发病趋势方面,2012年就诊1607人次,2017年就诊2239人次,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每年就诊人次也基本表现为上升趋势;(2)发病年龄方面,40-49岁组就诊人次最多,占总人次的45%,其次为30-39岁组,占总人次的41%,20-29岁组、50-59岁组就诊人次分别占总人次的9%、5%;(3)中药用药方面,全部处方数共8986个,中药信息201242条,使用中药392味;用药核心处方是:醋香附,当归,川芎,醋延胡索,蒲黄,白芍,党参,炙甘草;较常见的药物配伍有8种;40-49岁组AM患者用药频次前20味中药中,按药物功效占比从高到低分别是滋阴补血药、健脾补气药、理气止痛药、活血止痛药、化瘀止血药、活血调经药、消症散结药、温经通脉药、利水渗湿药、清热凉血药。2.疗效观察:(1)治疗后,痛经VAS评分由5.433±1.5013分降低为3.700±1.5790分,差异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痛经时间由16.90±7.743小时缩短为12.53±8.178小时,差异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痛经状况缓解总有效率为70%;(2)经治疗,月经量失血图评分由179.97±49.453分降低为134.00±49.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量治疗总有效率为60%;(3)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由13.63±4.327分降低为10.33±4.302分,差异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60%。结论:真实世界研究初步得出真实世界子宫腺肌病的发病规律、总体中医药用药特征及不同年龄段中医药用药特征,2012年至2017年其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49岁左右,这与文献中报道的子宫腺肌病流行病学认识基本相符。中医药治疗以化瘀为核心,兼具补肾健脾、行气破血、消症散结、益气养血、温经散寒、清热凉血、化痰除湿等辨证之法,反映了子宫腺肌病核心病机为瘀阻冲任、胞宫,常见的病因病机有肾虚血瘀、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凝血瘀、热灼血瘀等,同时根据各年龄段不同生理变化特点随证施治,这与传统和现代医家对子宫腺肌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辨证用药基本相符,为进一步研究子宫腺肌病的病因病机及探讨不同年龄阶段用药规律提供一定的参考,另外对核心处方、多层子网配伍规律的挖掘,也可为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探索新的治疗方案及新药研发提供一定的思路;疗效观察表明中成药联用方案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着,可明显减轻患者经行腹痛程度,缩短疼痛时间,减少月经量,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验证。

袁晶[10](2019)在《扶正清肠饮联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寒热错杂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观察扶正清肠饮联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寒热错杂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因观察周期内部分患者未按规定进行服药、复查或擅自更改治疗方式等原因,治疗组剔除4例,对照组剔除5例,最终得到治疗组有效例数为28例,对照组有效例数为27例。治疗组予以扶正清肠饮联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对照组单独予以益生菌制剂治疗,28天为一疗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评价、证候积分评定、大便常规改变情况、肠镜变化、生活质量变化及安全性评价,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评价: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患者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加重0例,总有效率为88.29%(25/28)。对照组为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12例,加重1例,总有效率为51.85%(14/27)。经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证候积分评定: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证候积分为33.57±4.47,对照组为42.07±5.09,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0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大便常规改变情况: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复查大便常规。治疗组大便常规改变情况为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5例,加重3例。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14例,加重7例。经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后大便常规改变情况,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肠镜变化比较:经治疗后复查肠镜,治疗组患者肠镜变化为治愈3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0例。对照组为治愈1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7例。经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后肠镜变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生活质量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根据患者KPS评分评估生活质量变化。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为提高16例,稳定10例,降低2例。对照为提高7例,稳定17例,降低3例。经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变化,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7)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心电图进行检查。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某些指标较治疗前发生相应变化,但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能影响此临床观察。结论: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价、证候积分评定、大便常规改变情况、肠镜变化、生活质量变化及安全性评价,得知扶正清肠饮联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寒热错杂证)优于单独运用益生菌制剂,说明扶正清肠饮在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寒热错杂证)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二、并用马红丸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并用马红丸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补肾类中药调节乳腺癌骨转移生态位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早期骨转移生态位变化的研究进展
        1 肿瘤细胞在骨转移生态位中的定植、存活和活化
        2 肿瘤细胞对骨细胞的调节作用
        3 成骨细胞在溶骨性骨转移早期发展中的作用
        4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双膦酸盐和地诺单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研究进展
        1 双膦酸类药物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
        2 地诺单抗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
        3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关于骨肿瘤的历史沿革和现代医家认识
        1 历史沿革
        2 现代名家对骨转移病机治法的认识和用药经验
        3 总结
        参考文献
下篇 中医理论探讨及实验研究
    前言
    研究一 骨转移中医防治理论探讨及补肾类中药网络药理学初步分析
        1 乳腺癌骨转移中医病机治法探讨
        2 “淫羊藿-肉苁蓉”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机制探讨
        3 小结
    研究二 乳腺癌骨转移不同造模方式比较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研究三 不同补肾类治法干预乳腺癌骨转移疗效差异观察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研究四 阴阳双补方调节骨转移生态位的机制探索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研究五 细胞共培养模型验证阴阳双补方调节骨转移生态位的作用机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讨论
        1 乳腺癌骨转移生态位变化机制
        2 中医药防治骨转移归经、药性理论探索
        3 不同补肾类治法防治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差异
        4 补肾类中药调节骨转移生态位的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
        1.1 发病机制
        1.2 治疗进展
        2. 化疗相关性食欲减退
        2.1 发病机制
        2.2 治疗进展
        3. 化疗相关性呃逆
        3.1 发病机制
        3.2 治疗进展
        4. 化疗性口腔黏膜炎
        4.1 发病机制
        4.2 治疗进展
        5. 化疗相关性便秘
        5.1 发病机制
        5.2 治疗进展
        6. 化疗相关性腹泻
        6.1 发病机制
        6.2 治疗进展
        7. 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的管理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中医研究进展
        1. 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整体治疗
        1.1 中医认知
        1.2 中医药治疗概况
        2.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
        2.1 中医认知
        2.2 中医药治疗概况
        3. 化疗相关性食欲减退
        3.1 中医认知
        3.2 中医药治疗概况
        4. 化疗相关性呃逆
        4.1 中医认知
        4.2 中医药治疗概况
        5. 化疗性口腔黏膜炎
        5.1 中医认知
        5.2 中医药治疗概况
        6. 化疗相关性便秘
        6.1 中医认知
        6.2 中医药治疗概况
        7. 化疗相关性腹泻
        7.1 中医认知
        7.2 中医药治疗概况
        8. 数据挖掘用药规律对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群管理的意义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研究
    1.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整体症状的用药规律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2.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用药规律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3.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食欲减退的用药规律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4.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呃逆的用药规律
        4.1 资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5.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用药规律
        5.1 资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6.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便秘的用药规律
        6.1 资料与方法
        6.2 结果
        6.3 讨论
    7.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用药规律
        7.1 资料与方法
        7.2 结果
        7.3 讨论
    8. 中药治疗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的用药规律对比
    9. 总结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肠胃舒胶囊干预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相关性腹泻(脾胃湿热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相关性腹泻发生机制及防治进展
        1 概述
        2 发病机制
        3 治疗措施
        4 研究热点
        5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相关性腹泻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1 化疗相关性腹泻
        2 靶向治疗相关性腹泻
        3 多种疗法共奏良效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方案
        1 研究方法及病例来源
        2 病例标准
        3 研究方案
    研究结果
        1 病例入组情况
        2 基线资料
        3 疗效评价
        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相关性腹泻病因病机探讨
        2 肠胃舒胶囊及香连片的组成与功效
        3 VIP、CCK及PG与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相关性腹泻的关系
        4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创新
    3 存在问题与改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肠胃舒胶囊治疗肿瘤相关便秘(脾胃湿热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从脾论治肿瘤相关便秘
        1 从脾论治便秘的理论渊源
        2 湿热证便秘的理论基础
        3 化疗相关性便秘
        4 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
        5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恶性肿瘤相关便秘西医研究进展
        1 恶性肿瘤相关便秘的病因
        2 恶性肿瘤相关便秘的危害
        3 恶性肿瘤相关便秘的治疗
        4 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5 化疗相关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6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方案
        1 病例来源
        2 病例纳入标准
        3 试验方案
        4 观察指标
        5 临床疗效判定
        6 安全性评价
        7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8 质量控制
        9 伦理原则
        10 试验步骤
        参考文献
    研究结果
    讨论
        1 概述
        2 西医治疗现状
        3 中成药在肿瘤相关便秘中的应用
        4 受试药物选择
        5 探索性指标选择
        6 基线及疾病资料分析
        7 疗效分析
        8 探索性指标分析
        9 安全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逐瘀止痛方外敷联合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西医对癌性疼痛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1 癌痛的分类
        2 癌痛的发生机制
        3 癌痛的筛查及评估
        4 治疗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癌性疼痛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1 病因病机
        2 中医外治法的治疗概况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方案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4 观察指标
        5 疗效评定标准
        6 异常情况及处理
        7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入组情况及病例分布
        2 治疗结果
        3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评价
    讨论
        1 癌性疼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2 治疗方法的确立
        3 治疗结果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临床试验流程图表
    附录2 EORTC QLQ-C30(V3.0)量表
    附录3 SDS量表
个人简介

(6)厥阴病主方乌梅丸论治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探讨
    1.1 基于寒热错杂病机提出乌梅丸论治恶性肿瘤
    1.2 从厥阴病肝风内动角度提出乌梅丸论治恶性肿瘤转移
2 临床研究
    2.1 治疗恶性肿瘤
    2.2 调理恶性肿瘤治疗后诸症
3 机制研究
4 小结

(7)半夏复方治疗恶性肿瘤方证规律及安全性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半夏治疗恶性肿瘤中西医机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校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基于活血化瘀法探讨三七粉抗肺癌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对“血瘀理论”及“活血化瘀法”的认识
        1.1 “瘀”是体内一种状态(高凝状态)
        1.2 “致瘀”是一个致病过程(血栓形成)
        1.3 “瘀血”是病理结果(血栓栓塞)
        1.4 “瘀”与D-二聚体的相关研究
        1.5 活血化瘀法的中医溯源
        1.6 活血化瘀药治疗肿瘤的争议与思考
    2. 中医学对肺癌的认识及治疗
        2.1 肺癌的中医病名认识
        2.2 肺癌的中医病因认识
        2.3 肺癌的中医主要病机认识
    3. 肺癌的中医治疗
        3.1 药物治疗
        3.2 食物治疗
        3.3 康复治疗
        3.4 中医特色适宜技术治疗
    4. 现代医学对肺癌的认识及治疗
        4.1 肺癌的定义及临床分型
        4.2 肺癌的分期
        4.3 现代医学对肺癌的病因认识
    5. 肺癌的西医治疗
        5.1 手术
        5.2 放射治疗
        5.3 化学治疗
        5.4 靶向治疗
        5.5 免疫治疗
    6. 三七的研究进展
        6.1 三七的中医研究概述
        6.2 三七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6.3 三七的前期基础研究
    7. 立项依据及意义
        7.1 肺癌的流行病学概况及治疗现状
        7.2 血瘀与肺癌发病的相关性
        7.3 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与肿瘤的相关性
        7.4 立项思路与科学假说
    8. 小结
第二部分 回顾性临床研究
    1. 目的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不足之处
    6. 典型病例举例1例
    7. 结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细胞实验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结果
    2. 动物实验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 实验结果
    3. 讨论
        3.1 肺癌研究中“中医药治疗”介入的必要性
        3.2 实验中三七剂量组设定及其效量关系探讨
        3.3 三七粉与三七含药血清药效成分探讨
        3.4 三七在肺癌及肿瘤治疗中的药用机制探讨
        3.5 CSTB在肺癌及肿瘤治疗中的研究价值
        3.6 活血化瘀法在肺癌及肿瘤治疗中应用的思考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临床研究伦理批件
    附录3: 三七质检报告
    附录4: 体力状态评分表
    附录5: 压力指数评分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及中成药联用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真实世界研究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方法
        (一) 建立数据库
        (二) 数据标准化
        (三) 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 发病趋势
        (二) 发病年龄
        (三) 中药用药规律
疗效观察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病例选择
    二、研究方法
        (一) 治疗方法
        (二) 观察指标
        (三) 疗效判定标准
        (四) 统计学处理
    三、一般资料
    四、研究结果
        (一) 患者经行腹痛变化
        (二) 患者月经量变化
        (三) 中医证候变化
讨论
    一、中医对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一) 古代中医的病因病机认识
        (二) 现代中医的病因病机认识
    二、西医对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一) 流行病学认识
        (二) 病因与发病机制认识
    三、子宫腺肌病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现状
        (一) 真实世界研究现状
        (二) 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现状
        (三) 子宫腺肌病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现状
    四、中成药联用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优势
        (一) 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优势
        (二) 中成药及中成药联用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优势
    五、中成药联用治疗子宫腺肌病作用机制探讨
        (一) 药物解析
        (二) 现代药理研究与作用机理探讨
    六、研究结果分析
        (一) 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分析
        (二) 疗效观察结果分析
    七、不足与展望
        (一) 真实世界研究
        (二) 疗效观察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腺肌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临床观察表
致谢
发表论文着作
已出版、发表的着作及期刊论文扫描件

(10)扶正清肠饮联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寒热错杂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肠镜分级
    4.病例纳入标准
    5.病例排除标准
    6.病例剔除标准
第二部分 方法
    1.病例分组
    2.治疗方法
    3.观察时间及疗程
    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4.1 临床疗效评价
        4.2 证候积分评定
        4.3 大便常规改变情况
        4.4 肠镜变化
        4.5 生活质量变化
        4.6 安全性评价
    5.统计学处理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1.临床一般资料分析
        1.1 年龄
        1.2 肿瘤分期
        1.3 肠镜分级
        1.4 肿瘤病理类型
        1.5 证候积分
        1.6 KPS评分
    2.研究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价
        2.2 证候积分评定
        2.3 大便常规改变情况
        2.4 肠镜变化
        2.5 生活质量变化
        2.6 安全性评价
    3.关于本临床观察的实验设计
        3.1 病例纳入
        3.2 对照组用药
第四部分 讨论
    1.西医对宫颈癌放疗后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认识
    2.中医对宫颈癌放疗后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认识
    3.关于乌梅丸的研究
    4.扶正清肠饮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理论基础及方义
    5.典型病案
第五部分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知情同意书
附录2:临床病例观察表
附录3:宫颈癌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
附录4: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
附录5:证候积分分级量化评分标准表
附录6:KPS评分分级表
附录7: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四、并用马红丸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补肾类中药调节乳腺癌骨转移生态位的作用机制研究[D]. 毛昀.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用药规律研究[D]. 国文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肠胃舒胶囊干预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相关性腹泻(脾胃湿热证)临床观察[D]. 贾梦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肠胃舒胶囊治疗肿瘤相关便秘(脾胃湿热证)临床观察[D]. 张稚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逐瘀止痛方外敷联合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D]. 温婷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厥阴病主方乌梅丸论治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J]. 王萍,杨海燕. 中医药信息, 2020(03)
  • [7]半夏复方治疗恶性肿瘤方证规律及安全性临床分析[D]. 唐浩.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基于活血化瘀法探讨三七粉抗肺癌的机制研究[D]. 张济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及中成药联用疗效观察[D]. 李澄.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10]扶正清肠饮联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寒热错杂证)的临床观察[D]. 袁晶.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麻红丸联合用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