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落叶松纯林存在问题初探

人工落叶松纯林存在问题初探

一、人工落叶松纯林存在问题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孙拥康,汤景明,王怡[1](2021)在《亚热带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及土壤层水文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对比亚热带不同经营模式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探讨二者水文性能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为地区森林水文循环和森林健康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建始县国有长岭岗林场3种典型经营模式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日本落叶松-檫木混交经营模式、日本落叶松-鹅掌楸混交经营模式、日本落叶松纯林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观测法、室内浸泡法、环刀法、双环法等对其枯落物层及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回归分析法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法对其二者水文效应进了拟合与分析。【结果】(1)不同经营模式林分枯落物厚度及蓄积量分层变化差异显着(P <0.05);混交林经营模式半分解层厚度及蓄积量均明显高于未分解层,纯林经营模式则正好相反。(2)不同经营模式林分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函数回归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回归关系。(3)不同经营模式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及入渗性能整体表现为混交经营模式优于纯林经营模式,且差异性显着(P <0.05);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回归关系。(4)不同经营模式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除土壤密度外,土壤水文指标均与枯落物半分解层水文指标呈正相关,与枯落物未分解层水文指标呈负相关;土壤最大持水量、总空隙度、初渗速率、稳渗速率与枯落物厚度、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及最大吸水速率关系密切。【结论】综合来看,混交经营模式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性能要优于纯林经营模式,建议在森林经营管理中应充分考虑树种组成、配置方式等因素影响,加快实施针叶纯林的近自然阔叶化改造,以加强地区森林的水文功能和健康经营。

冯健,高慧淋,王骞春,曹颖,卜鹏图,王占伟,陈东升[2](2021)在《辽东山区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及其纯林生长与生物量分配特征》文中研究说明分析落叶松(Larix spp.)纯林和落叶松-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混交林林木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特征,旨在探究混交林与纯林在生长和生物量分配上的差异。以24~28年生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落叶松纯林和水曲柳纯林为研究对象,对胸径、树高、材积等生长指标和树干、枝、叶、根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等生物量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中落叶松、水曲柳树高分别比纯林树高增加2.06%和2.79%,促进了树高生长;枝下高占树高比例分别比纯林提高5.55%和2.01%,增加了枝下高的高度,但差异均不显着;林分蓄积介于落叶松纯林和水曲柳纯林之间。不同林型各树种不同组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由大到小均为树干生物量、根生物量、枝生物量、叶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比、树干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比表现为混交林大于纯林;m(叶生物量)∶m(总生物量)、m(根生物量)∶m(总生物量)表现则相反。林分生长指标与生物量指标,生物量指标与植被多样性指标间均有较强的相关性。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树高生长、加速了自然整枝,提高了树木圆满度,复层林结构明显。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在林分生长和生物量分配比例上优于纯林,这种针阔混交模式可用于辽东山区培育用材林。

刘玉善,赵眉芳[3](2021)在《浅谈人工落叶松纯林的近自然经营》文中研究说明在人工纯林经营过程中,森林建设的关键为自然经营、可持续发展。在其建设期间,不仅要考虑生态要求,还要考虑美观要求,将森林景观的美学价值凸显出来。文章分析了人工落叶松纯林近自然经营,从概念入手,阐述经营方式,制定经营措施。

李红丽[4](2021)在《东北东部山区主要针、阔叶人工纯林土壤肥力研究》文中认为目前人工林存在土壤肥力降低的问题,通过了解人工林与天然林肥力之间的变化规律、人工林衰退程度,能够为人工林土壤肥力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其次,研究针叶人工林土壤中阔叶苗木的生长状况,对针叶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东北东部临江、露水河、孟家岗地区人工针叶、阔叶纯林为研究对象,次生林为参照。通过不同林分0-20 cm、20-40 cm 土层的化学指标以及酶活性对比,探讨针、阔叶树种人工林和次生林土壤肥力的差异。并研究全光和60%全光(相当于0.4郁闭度,目前林冠下补植补造要求的林分郁闭度上限)条件下,落叶松(Larixgmelinii)和红松(Pinus koraiensis)纯林土壤中1年生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苗木的生长状况,分析针叶林土壤肥力在不同光环境下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林相比次生林,土壤养分、酶活性整体降低,主要表现在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磷酸酶活性方面,且在表层(0-20 cm)降低较明显。人工林表层土壤有机质(SOC)、全氮(TN)、碱解氮(AN)、速效钾(AK)含量以及磷酸酶活性(APA)较次生林显着降低,其中针叶林较次生林分别降低29%~65%、7%~49%、32%~51%、24%~88%、18%~53%,阔叶林较次生林分别降低 25%~53%、4%~45%、21%~40%、16%~52%、19%~34%。人工林土壤表层全磷(TP)含量、pH 和次生林间差异整体不显着。阔叶林土壤表层全钾(TK)含量显着高于次生林,针叶林和次生林间差异不显着。人工林土壤表层有效磷(AP)含量和次生林没有一致的规律。表层土壤蔗糖酶活性(IA)、脲酶活性(UA)在次生林中显着高于针叶人工林,与阔叶林规律不—致。(2)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指标之间存在显着相关关系。蔗糖酶与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有机质呈显着正相关。脲酶活性和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呈极显着正相关。磷酸酶活性和全磷呈显着负相关,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呈极显着正相关。(3)对人工林和次生林土壤养分和酶活性进行综合肥力分析,总体表现为次生林>阔叶林>针叶林。临江不同林分土壤肥力综合得分为次生林(1.319)>杨树林(Populus)(0.631)>落叶松林(-0.022);露水河不同林分土壤肥力综合得分为次生林(0.258)>杨树林(-0.199)>落叶松林(-0.868);孟家岗林场不同林分土壤肥力综合得分为次生林(0.330)>水曲柳林(0.258)>落叶松林(-0.053)>红松林(-0.199)>樟子松林(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0.868)。(4)相比次生林,针叶林土壤可能会限制苗木的生长。红松林土壤显着限制了胡桃楸和水曲柳苗木的生长,且60%全光加剧了生长限制;落叶松林土壤对苗木生长无明显限制。全光下,胡桃楸生物量在红松林土中较次生林降低了 39.5%(P<0.05),水曲柳生物量在两土壤中差异不显着;60%全光下,胡桃楸生物量在红松林土中较次生林土中降低了 52.5%(P<0.05),水曲柳生物量在红松林土中较次生林土中降低41.9%(P<0.05)。全光下,红松林土壤中两苗木冠根比最低;60%全光时则相反。两种光照下,胡桃楸和水曲柳苗木在红松林土中氮、钾积累量显着低于次生林土中。落叶松林和次生林土壤中两树种苗木生物量以及氮、磷、钾积累量差异整体不显着。综上所述,人工林土壤肥力相比次生林显着降低,主要表现在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以及磷酸酶活性方面,且人工针叶林降低更显着。将人工针叶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促进阔叶树种在针叶林内的更新是解决针叶纯林土壤肥力降低问题的主要途径。对于东北主要针叶林(落叶松和红松),红松林土壤肥力下降更明显,且改造时,红松林土壤中氮、钾元素可能会限制更新苗木的生长,低光照下限制加剧,因此改造时要注意施加肥料和改善光照环境。

杨振景[5](2021)在《树种组成与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土壤钾素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选取东北林业大学尖砬沟森林培育实验站天然林窄带状皆伐后营造的32年生红皮云杉×水曲柳混交林、红松×水曲柳混交林、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和水曲柳纯林,帽儿山实验林场进德村附近东林施业区营造的21年生造林密度分别为2000株·hm-2、2500株·hm-2、4400株·hm-2和10000株·hm-2的水曲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林下土壤钾素含量,计算非交换性钾的转化率以及钾素含量的层化比率,分析了树种组成与林分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土壤钾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树种组成水曲柳人工林和水曲柳天然林土壤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性钾、特殊吸附性钾、非交换性钾、速效钾和有效钾含量分别为6.18 mg·kg-1~129.31 mg·kg-1、3.54 mg·kg-1~164.54 mg·kg-1、17.36 mg·kg-1~268.66 mg·kg-1、300.38 mg·kg-1~781.95 mg·kg-1、28.29 mg·kg-1~534.66 mg·kg-1 和 74.17 mg·kg-1~571.78 mg·kg-1。水曲柳人工林钾素含量均显着低于水曲柳天然林。4种人工林中以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钾素含量最高,红皮云杉×水曲柳混交林最低。水曲柳纯林钾素含量显着高于红松×水曲柳混交林和红皮云杉×水曲柳混交林。(2)4种林分密度水曲柳人工林土壤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性钾、特殊吸附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钾、速效钾和有效钾含量分别为3.20 mg·kg-1~84.97 mg·kg-1、11.17 mg·kg-1~112.95 mg·kg-1、15.36 mg·kg-1~120.27 mg·kg-1、304.51 mg·kg-1~592.86 mg·kg-1、12.98 g·kg-1~14.11 g·kg-1、38.02 mg·kg-1~291.75 mg·kg-1 和 65.63 mg·kg-1~300.10 mg·kg-1。4种人工林钾素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密度Ⅲ、密度Ⅱ、密度Ⅳ和密度Ⅰ。(3)4种树种组成水曲柳人工林和4种林分密度水曲柳人工林各土层生长季内非交换性钾含量分别介于 300.38 mg·kg-1~589.32 mg·kg-1 和 304.51 mg·kg-1~592.86 mg·kg-1,均处于中等水平,且有部分林分部分土层非交换性钾含量接近缺钾临界值的300 mg·kg-1。(4)4种树种组成水曲柳人工林0~30 cm 土层非交换性钾转换量和转换率总体上均以红皮云杉×水曲柳混交林最高,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最低。4种林分密度水曲柳人工林0~30 cm土层非交换性钾转换量和转换率总体上均以密度Ⅰ最高,密度Ⅲ最低。(5)研究区水曲柳人工林土壤速效形态钾总体上均出现了明显的表聚和层化现象,且各速效形态钾素SR1和SR2在林分间均呈现出不同的显着性差异。除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外,其他3种树种组成和4种林分密度的水曲柳人工林10~30 cm 土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钾现象。基于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水曲柳人工林土壤钾素特征,结合林分生长状况,充分考虑速效形态钾、有效形态钾含量的诊断结果以及非交换性钾的转换状况,及时有效的对水曲柳人工林施用钾肥,可改善水曲柳人工林土壤质量,促进水曲柳人工林生长。

冯健,王骞春,陆爱君,于世河,郑颖,陈东升[6](2021)在《辽东山区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为科学评估落叶松-水曲柳混交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长期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在辽东山区以24~28年生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LF)、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纯林(LL)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纯林(FF)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落叶松纯林和水曲柳纯林分别出现26科33属36种、31科42属45种和27科43属48种植物。草本层植物以薹草、野大豆、蝙蝠葛为主,灌木层植物以卫矛、忍冬为主。在草本层,不同林型间除了丰富度指数表现为FF>LF=LL外,其他指数总体上均表现为LF>FF>LL;在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LL>LF>FF,均匀度指数表现为LL>FF>LF。除全磷外,不同林型的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在0~10 cm土层,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的土壤铵态氮、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高于纯林,而土壤硝态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却低于纯林。3种林型的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均较低,表明辽东山区土壤总体呈现磷素缺乏。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着的互作效应。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较高,总体上各个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全磷、有效磷、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相关性较高。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较低,只有落叶松纯林中物种丰富度指数(S)与0~10 cm土层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10~20 cm土层中有效磷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也进一步证实了混交林由于硝态氮含量高,其草本多样性高;而有效磷含量低,则灌木多样性差。【结论】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植物多样性优于落叶松纯林,2种林型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营造针阔混交林有利于增加植物多样性及提高土壤肥力。

谭继旭[7](2020)在《青海省高寒黄土区典型小流域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文中认为本研究拟对青海省高寒黄土区内的闇门滩、塔尔沟和杨家寨3条不同造林时期的典型小流域人工生态公益林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提升健康状况的措施,选取森林土壤质量、森林结构、森林稳定性和森林群落生产力4个方面共18个评价指标构建人工生态公益林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所得权重进行组合,以组合权重作为评价指标最终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求得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指数,划分不健康[0,0.40)、亚健康[0.40,0.55)、健康[0.55,0.70)、良好健康[0.70,0.85)、优质健康[0.85,1]共5个健康等级,将各林分健康指数与其面积百分比加权平均,得出各小流域人工生态公益林整体健康状态,结果表明:(1)闇门滩小流域不健康、亚健康、健康、良好健康、优质康状态林分的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8.8%、42.2%、12.4%、6.5%、0%,人工生态公益林整体健康指数为0.45,因此闇门滩小流域人工生态公益林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2)塔尔沟小流域不健康、亚健康、健康、良好健康、优质康状态林分的面积百分比分别为0%、6.3%、68.0%、14.3%、11.4%,人工生态公益林整体健康指数为0.66,因此塔尔沟小流域人工生态公益林整体处于健康状态;(3)杨家寨小流域不健康、亚健康、健康、良好健康、优质康状态林分的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2.4%、60.5%、27.1%、0%、0%,人工生态公益林整体健康指数为0.49,因此杨家寨小流域人工生态公益林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4)利用通径分析模型得出,平均树高与单位面积蓄积量为林分健康状况主要表现特征,土壤有机质、灌草盖度、群落结构类型与土壤含水量为影响林分健康的限制因子。根据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结果、各健康等级的人工生态公益林在不同龄组和不同立地中的数量及面积分布情况,以及限制因子的判定的结果,提出了提升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状况的措施。

黄乾[8](2020)在《基于InVEST模型的黄土高寒区小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野外调查、室内实验、ArcGIS处理等工作的基础上,在黄土高寒区的3条小流域(杨家寨、安门滩、塔尔沟)上利用InVEST模型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参数数据库,评估不同造林阶段的3条小流域的土壤保持功能与水源供给功能,并分析土地利用与植被类型尺度上的两种服务功能水平,将两种服务功能叠加综合分析小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小流域经营和调整改造措施,以提升青海黄土高寒地区植被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解决社会对黄土高寒丘陵区林草植被土壤保持、水源供给等多功能的需求问题。该研究的重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确定本文指标的计算方法。选用月尺度公式计算降雨侵蚀力因子;利用植被覆盖因子分段计算公式计算植被覆盖因子;采用Modified-Hargreaves法计算潜在蒸散量;选用非线性拟合土壤PAWC估算模型估算植物可利用含水量;利用降雨次数公式计算Z值。(2)评估研究区3条小流域的土壤保持功能与水源供给功能。确定了3条小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杨家寨小流域为轻度侵蚀,塔尔沟与安门滩小流域为微度侵蚀;在流域水平上,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排序为安门滩(554.28 t/hm2)>杨家寨(526.17t/hm2)>塔尔沟(412.13 t/hm2),在土地利用类型上,农村宅基地的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最大,裸地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最低,在林分植被类型上,混交林地的土壤保持效果要好于纯林林地的土壤保持效果。3条小流域水源供给量排序为安门滩(255.36mm)>杨家寨(228.07 mm)>塔尔沟(226.34 mm),在土地利用类型上,林地产水量高于其他几种地类,在林分植被类型上,针叶林地的产水量高于阔叶林地。(3)从小流域上来看,3条小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值排序为安门滩(0.49)>杨家寨(0.48)>塔尔沟(0.44);从林分植被上来看,3条小流域随造林年限的增长,林分植被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值呈逐渐增加趋势,林分植被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值排序为塔尔沟(0.62)>安门滩(0.60)>杨家寨(0.56)。

商添雄[9](2020)在《山西太岳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特征及生产力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人工林生产力影响因素对森林合理经营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山西太岳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经密度调整、林龄调整以及混交模式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特征、林分生产力、林分空间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并运用数学模型构建林分生产力与各因子之间关系的方程,找出制约林分生产力的关键因子,为今后科学抚育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论有:(1)密度调整的样地中,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冠幅随林分密度减小而增大,林分密度对林分生长特征因子影响显着。(2)密度调整后,林分生产力随林分密度的减小而增加,其中密度调控强度为50%(T50)的林分在很好保留了生物量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林分生产力,为最优林分生长密度。林龄调控中,林龄为40年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纯林(40a)是最优林分生长年龄,其中40a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生产力高于40a纯林。(3)密度调整、林龄调整及混交对林分空间结构产生影响。密度调整林分中,角尺度(Wi)与大小比数(Ui)随林分密度减小而减小,林分空间格局呈随机分布。林分角尺度、大小比数与林分生产力呈显着负相关;不同华北落叶松针阔混交林中,角尺度与混交度(Mi)随林龄增加减小;对比发现,混交后林分角尺度较纯林有所下降,林分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得到改善。(4)各林分密度中,土壤容重随林分密度减小而降低且与林分生产力显着负相关。密度调整后的林分土壤毛管孔隙度大于对照林分,土壤全氮、全磷含量高于对照,土壤有机碳与林分生产力显着正相关;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总体上优于纯林,其中林龄为26年的落叶松针阔混交林(M26a)土壤条件最优。(5)经密度调整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中,角尺度、平均胸径、土壤最大持水量、对林分生产力影响最大,土壤化学性质中全磷是影响林分生产力重要因子;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纯林与针阔混交林中,土壤物理性质是林分生产力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土壤孔隙度与含水率是影响两种林分的重要因子。林分空间结构中,大小比数是两种林分生产力的重要影响因子。

麻鑫垚[10](2020)在《基于稳定性的近自然林分结构调控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硕士学位论文中文题目:基于稳定性的近自然林分结构调控技术研究青海省海东黄土地区现存的大规模人工林营造,大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西北地区植树种草活动”。这期间的造林设计,采用用材林的林分结构设计,纯林设计横平竖直。本世纪初,中国林业开始分类经营后,将西北大面积的人工林划归为生态公益林,历经近20年封禁管理;这些人工林地目前虽然发挥了较好的水土保持和景观绿化作用,初始用材林的结构未经结构调整导致其综合生态功能较低,加之普遍密度较大,小老树问题普遍。本研究以大通县安门滩、塔尔沟、杨家寨小流域4种不同立地下现存林分为研究对象,以样地调查为基础,从林分结构、林分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林分改造提供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较为稳定的林分类型,结合二者提出基于近自然经营方法的调控技术,探讨人工纯林的改造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构建了包含林分结构、林分拓展结构、林分抵抗力稳定性、林分功能稳定性四个方面选取12个评价指标,构建了林分稳定性评价体系。经权值分析该地林分稳定性影响的主要因素为林分密度(0.2134)、土壤水分(0.1990)等,并以此确定以密度调控作为林分改造的重点。(2)通过GIS对三个研究区的林分稳定性得分进行插值分析,根据三地林分稳定性分布图研究得出:阴坡林分的稳定性高于阳坡林分的稳定性。高位浅山阴缓坡立地的稳定性>低位浅山阴缓坡>低位浅山阳缓坡>低位浅山阳急坡。研究区内不同立地下的林分类型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稳定性最优的林分类型分别为:高位浅山阴缓坡——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低位浅山阴缓坡——青海云杉林;低位浅山阳缓坡——祁连圆柏林。相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与林分结构改造可以借鉴这些林分类型,另外在阴坡青海云杉和青杨混交林可作为青杨林的改造模式。阴坡过密的青海云杉林、青杨林,阳坡多年未平茬的柠条林、青杨林稳定性较低应作为重点林分空间结构改造对象。(3)根据研究区人工纯林林内小径阶树木的缺乏、异层现象不明显、种间隔离较为严重、部分林内竞争过强、针叶林内物种多样性差、水分缺乏的特性,再结合稳定性评价结果。依次提出对研究区林内林分稳定性提升的结构调控措施,并以青海云杉、青海云杉与落叶松混交林为例进行调整,在青海云杉林中进行了两次调整,将其角尺度由0.527调至0.517,平均混交度由0.019提高的0.424,由原来的近乎零度混交转变为中度混交,使种群隔离程度大幅度提高;在青海云杉与落叶松混交林中经历两次调整平均角尺度由0.528调整为0.499,将其由团状分布调整到随机分布,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从0.462提高到0.587。改造后的林分向随机分布状态进行转化,促进林分天然更新使林分的径阶和树高分布由正态分布型向倒“J”型分布转化,同时降低了林内的竞争,加速了异龄复层人工林结构的形成过程。该技术在该地区具有一定的理论可行性。

二、人工落叶松纯林存在问题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落叶松纯林存在问题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2)辽东山区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及其纯林生长与生物量分配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选取
    2.2 生长指标测定
    2.3 生物量指标测定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生长特性
        3.1.1 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单株树木生长特性
        3.1.2 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单株树木形质特性
    3.2 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及对应纯林生物量分配分析
    3.3 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及其纯林生长量与生物量相关分析
    3.4 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及其纯林生长量、生物量与植被多样性相关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3)浅谈人工落叶松纯林的近自然经营(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工落叶松纯林近自然经营的重要性
    1. 相关概念。
    2. 必要性。
二、人工落叶松纯林的近自然经营实施
    1. 造林更新阶段。
    2. 树干形成阶段。
    3. 树木疏伐阶段。
    4. 木材收获阶段。
三、强化人工落叶松纯林的近自然经营的措施
    1. 积极探索与建设经营模式。
    2. 调整林区的资源结构。
四、结束语

(4)东北东部山区主要针、阔叶人工纯林土壤肥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研究进展
        1.1.1 林分生产力研究进展
        1.1.2 土壤肥力研究进展
        1.1.2.1 土壤物理性质研究进展
        1.1.2.2 土壤化学性质研究进展
        1.1.2.3 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
        1.1.2.4 土壤酶活性研究进展
        1.1.2.5 土壤生物检测研究进展
        1.1.2.6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1.2 土壤养分对苗木影响的研究
    1.3 本研究主要目的与意义
2 不同林分土壤肥力研究
    2.1 研究地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设置及土壤样品采集
        2.2.2 土壤化学指标测定
        2.2.3 土壤酶活性测定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林分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3.1.1 不同林分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2.3.1.2 不同林分对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2.3.1.3 不同林分对土壤磷含量的影响
        2.3.1.4 不同林分对土壤钾含量的影响
        2.3.1.5 不同林分对土壤pH的影响
        2.3.2 不同林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3.2.1 不同林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2.3.2.2 不同林分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2.3.2.3 不同林分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2.3.3 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相关分析
        2.3.4 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2.4 讨论与结论
        2.4.1 不同林分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4.2 不同林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4.3 不同林分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2.5 本章小结
3 不同林分土壤肥力的生物检测
    3.1 研究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苗木栽植
        3.1.3 指标测定
        3.1.3.1 苗高、地径测定
        3.1.3.2 苗木生物量测定
        3.1.3.3 苗木氮磷钾积累量的测定
        3.1.3.4 土壤养分测定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林分土壤养分及酸度
        3.2.2 不同林分土壤对胡桃楸和水曲柳苗木生长的影响
        3.2.3 不同林分土壤对胡桃楸和水曲柳苗木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3.2.4 不同林分土壤对胡桃楸和水曲柳苗木养分含量的影响
    3.3 讨论与结论
        3.3.1 不同林分土壤养分特征
        3.3.2 不同林分土壤对胡桃楸和水曲柳苗木养分含量的影响
        3.3.3 不同林分土壤对胡桃楸、水曲柳苗木生长、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5)树种组成与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土壤钾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土壤钾素研究现状
    1.3 土壤钾素形态与平衡研究现状
    1.4 土壤钾素对植物的有效性研究现状
        1.4.1 水溶性钾对植物的有效性
        1.4.2 交换性钾对植物的有效性
        1.4.3 非交换性钾对植物的有效性
        1.4.4 矿物钾对植物的有效性
    1.5 非交换性钾释放特性研究现状
    1.6 水曲柳研究现状
    1.7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0 研究区域概况
    2.1 研究方法
        2.1.1 研究林分的选取
        2.1.2 样地设置与样品采集
        2.1.3 样品的测定
    2.2 数据处理
3 树种组成对水曲柳人工林土壤钾素的影响
    3.1 树种组成对水曲柳人工林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
        3.1.1 水溶性钾含量
        3.1.2 非特殊吸附性钾含量
        3.1.3 特殊吸附性钾含量
        3.1.4 非交换性钾含量
        3.1.5 矿物钾含量
        3.1.6 速效钾含量
        3.1.7 有效钾含量
        3.1.8 全钾含量
    3.2 树种组成对水曲柳人工林土壤非交换性钾转换量和转换率的影响
    3.3 树种组成对水曲柳人工林土壤钾素层化比率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林分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土壤钾素的影响
    4.1 林分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
        4.1.1 水溶性钾含量
        4.1.2 非特殊吸附性钾含量
        4.1.3 特殊吸附性钾含量
        4.1.4 非交换性钾含量
        4.1.5 矿物钾含量
        4.1.6 速效钾含量
        4.1.7 有效钾含量
        4.1.8 全钾含量
    4.2 林分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土壤非交换性钾转换量和转换率的影响
    4.3 林分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土壤钾素层化比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讨论
    5.1 土壤各形态钾素含量及影响因素
    5.2 土壤非交换性钾的供钾潜力及活化
    5.3 土壤钾素的表聚与层化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6)辽东山区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选取及调查方法
    2.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2.3 数据处理
        2.3.1 物种重要值计算
        2.3.2 多样性指数的计算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林型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组成
    3.2 不同林型人工林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3.3 不同林型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
    3.4 不同林型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3.4.1 草木层
        3.4.2 灌木层
4 讨 论
    4.1 不同林型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4.2 不同林型林下土壤理化性质
    4.3 不同林型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5 结 论

(7)青海省高寒黄土区典型小流域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r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森林健康定义
        1.3.2 森林健康评价尺度
        1.3.3 森林健康评价方法
        1.3.4 森林健康研究进展
        1.3.5 森林健康研究中的不足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条件
    2.3 社会经济概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数据获取及处理
        3.2.1 数据获取
        3.2.2 样地信息
        3.2.3 数据处理
    3.3 技术路线图
4 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体系构建
    4.1 评价体系构建
        4.1.1 评价尺度
        4.1.2 评价方法
        4.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4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 评价指标数据处理
    4.3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4.3.1 层次分析法求权重
        4.3.2 熵值法求权重
        4.3.3 组合权重
    4.4 小结
5 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结果及分析
    5.1 健康评价结果及健康等级划分
    5.2 闇门滩小流域
        5.2.1 人工生态公益林整体健康状况分析
        5.2.2 不同龄组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状况分析
        5.2.3 不同立地条件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状况分析
    5.3 塔尔沟小流域
        5.3.1 人工生态公益林整体健康状况分析
        5.3.2 不同龄组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状况分析
        5.3.3 不同立地条件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状况分析
    5.4 杨家寨小流域
        5.4.1 人工生态公益林整体健康状况分析
        5.4.2 不同龄组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状况分析
        5.4.3 不同立地条件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状况分析
    5.5 健康限制因子判定
        5.5.1 通径分析模型判定限制因子
        5.5.2 限制因子判定结果及分析
    5.6 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提升措施
        5.6.1 闇门滩小流域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提升措施
        5.6.2 塔尔沟小流域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提升措施
        5.6.3 杨家寨小流域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提升措施
    5.7 小结
6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8)基于InVEST模型的黄土高寒区小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及分类
        1.3.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研究进展
        1.3.3 利用InVEST模型评估服务功能现阶段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条件
    2.2 自然条件
    2.3 社会经济概况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 研究内容
        3.1.1 确定小流域InVEST模型参数计算方法
        3.1.2 评估不同小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3.1.3 提出调整或改造方案
    3.2 研究方法
        3.2.1 InVEST模型简介
        3.2.2 样地设置
        3.2.3 基础数据调查
    3.3 技术路线
4 模型原理及数据处理
    4.1 土壤保持模块(SDR)
        4.1.1 模块运行原理
        4.1.2 数据获得与参数处理
    4.2 产水量模块(Water Yield)
        4.2.1 模块运行原理
        4.2.2 数据获得与参数处理
    4.3 小结
5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结果与分析
    5.1 土壤保持服务功能评价
        5.1.1 数据计算结果与分析
        5.1.2 土壤保持服务功能评价
    5.2 水源供给服务功能评价
        5.2.1 数据计算结果与分析
        5.2.2 水源供给服务功能评价
    5.3 小结
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评价
    6.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6.2 小流域经营与调整措施
        6.2.1 杨家寨小流域
        6.2.2 安门滩小流域
        6.2.3 塔尔沟小流域
    6.3 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3 不足与未来研究建议
        7.3.1 不足
        7.3.2 未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9)山西太岳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特征及生产力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林分生长特征的研究
        1.2.2 林分生产力研究
        1.2.3 生产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2 研究区概况、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样地设置
        2.3.2 样品采集与数据收集
        2.3.3 数据处理
    2.4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特征
        3.1.1 密度调控下华北落叶松纯林林分生长特征
        3.1.2 林龄调控下华北落叶松纯林林分生长特征
        3.1.3 林龄调控下华北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林分生长特征
    3.2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
        3.2.1 密度调控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特征
        3.2.2 林龄调控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纯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特征
        3.2.3 林龄调控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针阔混交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特征
    3.3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与生产力的关系
        3.3.1 不同林分密度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空间结构与生产力的关系
        3.3.2 不同林龄下华北落叶松纯林空间结构与生产力的关系
        3.3.3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与生产力的关系
    3.4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与生产力关系
        3.4.1 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纯林土壤理化性质与生产力的关系
        3.4.2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纯林土壤理化性质与生产力的关系
        3.4.3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针阔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与生产力的关系
    3.5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影响因素分析
        3.5.1 密度调控下华北落叶松纯林生产力影响因素分析
        3.5.2 林龄调控下华北落叶松纯林生产力影响因素分析
        3.5.3 林龄调整下华北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生产力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与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特征
    4.2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土壤理化性质与生产力的关系
    4.3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影响因素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10)基于稳定性的近自然林分结构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关于森林稳定性的研究
        1.2.2 稳定性的评价与测度指标
        1.2.3 林分空间结构
        1.2.4 近自然经营
2 研究区概况
    2.1 区域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条件
    2.4 水文情况
    2.5 土质情况
    2.6 植被特征
    2.7 社会经济状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样地设置情况
        3.2.2 植被调查
        3.2.3 直径、树高的研究
        3.2.4 林分结构单元确定方法
        3.2.5 空间参数计算方法
        3.2.6 人工林抵抗力调查
        3.2.7 土壤水分及化学性质的测定
        3.2.8 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计算
        3.2.9 稳定性评价
        3.2.10 数据处理
    3.3 技术路线
4 林分结构因子及竞争分析
    4.1 林分非空间特征结构
        4.1.1 林分径阶结构分析
        4.1.2 林分树高分布分析
    4.2 林分空间结构
        4.2.1 林分大小分化程度
        4.2.2 林分空间隔离程度
        4.2.3 林分空间分布格局
    4.3 林分种群竞争
        4.3.1 林内竞争
        4.3.2 邻体竞争强度与胸径的关系
        4.3.3 邻体竞争范围的确定
    4.4 结论与讨论
5 土壤水分与养分情况
    5.1 土壤含水量
        5.1.1 不同林型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
        5.1.2 林分土壤水分垂直变异
    5.2 林分土壤养分
        5.2.1 土壤有机质
        5.2.2 土壤氮素
        5.2.3 土壤磷素
        5.2.4 土壤钾素
    5.3 结论与讨论
6 林分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
    6.1 乔木层及灌木层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6.2 草本层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6.2.1 草本层物种组成
        6.2.2 林下植物重要值
        6.2.3 不同类型人工林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分析
    6.3 结论与讨论
7.主要人工林群落稳定性综合评价及林分管理
    7.1 主要人工林群落稳定性综合评价
        7.1.1 指标体系
        7.1.2 权重的确定
        7.1.3 评价结果
    7.2 林分稳定性分析及人工林管理
        7.2.1 高位浅山阴缓坡林分低稳定性分析及人工林管理
        7.2.2 低位浅山缓坡纯林稳定性分析及人工林管理
        7.2.3 低位浅山阳急坡纯林稳定性分析及人工林管理
8 基于近自然理论的林分稳定性优化经营
    8.1 密度控制与几种典型低稳定林分的经营方法
        8.1.1 青海云杉样地的优化经营
        8.1.2 青海云杉样地的经营效果评价
        8.1.3 青海云杉与华北落叶松混交林样地的优化经营
        8.1.4 青海云杉与华北落叶松混交林样地的经营效果评价
    8.2 林分近自然作业方法
        8.2.1 林木分类
        8.2.2 目标林分结构
        8.2.3 间伐操作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四、人工落叶松纯林存在问题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亚热带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及土壤层水文效应[J]. 孙拥康,汤景明,王怡.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1(08)
  • [2]辽东山区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及其纯林生长与生物量分配特征[J]. 冯健,高慧淋,王骞春,曹颖,卜鹏图,王占伟,陈东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1(07)
  • [3]浅谈人工落叶松纯林的近自然经营[J]. 刘玉善,赵眉芳. 经济师, 2021(04)
  • [4]东北东部山区主要针、阔叶人工纯林土壤肥力研究[D]. 李红丽. 东北林业大学, 2021
  • [5]树种组成与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土壤钾素的影响[D]. 杨振景. 东北林业大学, 2021
  • [6]辽东山区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特性研究[J]. 冯健,王骞春,陆爱君,于世河,郑颖,陈东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6)
  • [7]青海省高寒黄土区典型小流域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D]. 谭继旭.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8]基于InVEST模型的黄土高寒区小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D]. 黄乾.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9]山西太岳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特征及生产力影响因素分析[D]. 商添雄.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6)
  • [10]基于稳定性的近自然林分结构调控技术研究[D]. 麻鑫垚.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人工落叶松纯林存在问题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