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煤矿伤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42例煤矿伤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42例煤矿工伤死亡人员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聂晓瑶[1](2021)在《某地区煤矿粉尘暴露与煤工尘肺的发病现状的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某地区的四所煤矿1949-2019年接触粉尘的作业工人患煤工尘肺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该矿区煤工尘肺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将收集到的数据先通过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整理,然后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年龄、平均发病年龄、发病工龄、发病潜伏期等样本均数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粉尘浓度采用K-W H秩和检验;不同种类、期别、年代、工种的煤工尘肺现患率、晋期率之间的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分析。对煤工尘肺患者的生存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所有的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以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0年间报告的接尘工人累计299618人次,共涉及接尘工人16792名,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有11898人,符合率为70.85%;截止2019年8月31日共检出确诊患者1228例,检出率约为5.65‰;确诊病例中壹期896人、贰期266人、叁期66人;矽肺493人、煤肺288人、煤矽肺447人;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50.49±10.37岁,平均工龄28.36±6.69年,平均潜伏期26.84±20.29年;经统计学分析,在不同期别、工种、籍贯、确诊年代、生存状态间的平均发病年龄、平均工龄及平均潜伏期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病例集中在1986-2005年间,约占总死亡病例数68.77%,且前三位死因为癌症、肺结核、肺源性心脏病;1228名患者中有91名合并肺结核,煤工尘肺患者肺结核合并率为7.41%。结论:煤工尘肺是该地区煤矿最主要的职业病,以壹期和矽肺患者为主,混合工占大多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接尘年份是引起煤工尘肺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合并肺结核和肺源性心脏病是导致该地区煤矿工人中煤工尘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癌症居于死因首位。

李琳琳[2](2021)在《煤矿开采行业粉尘职业暴露评估及风险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关于煤矿粉尘在职业环境中致癌性的证据仍然存在争议。此外,迫切需要一个全面可及的全国煤矿业职业粉尘暴露数据库以进行粉尘的职业暴露评价及危险评估。因此,本研究建立了煤矿行业职业粉尘暴露的职业暴露矩阵,用于估计中国煤矿业的职业性粉尘暴露水平。然后,本研究将矩阵预测的粉尘暴露水平应用于某煤矿作业人群,以评估职业性粉尘的危害作用,并探索其他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并通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对职业性粉尘暴露与肺癌死亡风险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究。研究方法:在本研究的第一部分,通过结合1950年至2019年间从职业健康监管与检查数据集、工业数据库、已发表文献中收集的30470条职业粉尘环境监测数据,并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分别构建出针对于特定年份和工种的粉尘短时间暴露浓度职业暴露矩阵和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职业暴露矩阵。模型将各年份数据转化为b样条函数作为固定效应变量,并将不同职业和工种作为随机效应变量纳入模型。最后,采用五折交叉验证和外部数据集对所构建的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第二部分研究采取流行病学调查,回顾性收集1988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自中国中部某大型煤矿公司不同生产车间煤工尘肺患者(870例)的基本人口学信息、职业史及疾病健康状况,然后利用在第一部分研究中所构建的粉尘职业暴露矩阵来计算个体粉尘累积暴露量,并通过单因素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煤矿工人的职业环境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估。模型以煤工尘肺患者的生存结局和生存时间(从确诊至死亡或调查截止日期的时间范围)为因变量,以疾病诊断时的年龄、首次诊断时疾病所处期别、首次诊断的年份、累积工龄和累积接尘量为自变量,对煤工尘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变量进行引入和筛选,并对模型每一步的拟合结果进行检验,本研究最终得到一个最优回归模型以识别煤工尘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评估其风险水平。此外,本研究构建了煤工尘肺患者预后预测的列线图,通过对不同危险因素进行评分来计算煤工尘肺患者的24年的生存概率。同时本研究还绘制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出曲线下面积以评价列线图模型对煤工尘肺患者24年生存时间内的死亡事件发生的预测能力。在第三部分中,本研究检索了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及所纳入文献的所有参考文献列表,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20年9月18日。所纳入的文献应为报告接触职业性粉尘的煤矿工人的肺癌死亡风险的原始研究型文献。提取其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和发表年份、种族、结局指标类型、估计值以及研究的设计类型。此外,美国卫生保健研究与质量管理处的评价量表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分别用于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质量评价和偏倚风险评估。通过meta分析计算总体的肺癌死亡相对风险,同时进行Begg和Egger检验以及敏感性分析,以探索潜在的异质性来源。最后,采用meta回归和亚组分析来提供更多关于粉尘暴露与肺癌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的详细信息。结果:本研究的第一部分中所构建的职业暴露矩阵估计了我国煤矿行业从1950年至2019年间共计23个不同职业和45个不同工种的职业粉尘暴露水平。对于粉尘短时间暴露水平而言,其暴露水平在2014年后呈现显着的下降趋势,且大部分职业的粉尘暴露浓度均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水平(10 mg/m3);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以前大多数工种的粉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容许限值为6 mg/m3),但在2010年后则下降到职业接触限值以下。由第二部分分析结果可知,发病年龄、煤工尘肺的初始诊断分期、累积工龄和累积接尘量可显着影响煤工尘肺患者的预后,其中发病年龄为煤工尘肺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随着发病年龄增大,煤工尘肺患者的死亡风险也随之升高,其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为1.055(1.044-1.066),P<0.001。与处于煤工尘肺I期的患者相比,处于煤工尘肺Ⅲ期的患者,其死亡风险显着提高,HR及其95%CI为2.836(1.571-5.121);与累积工龄在8.88年以下者相比,累积工龄在8.88年以上的煤工尘肺患者的预后较差,风险比达到1.585(1.164-2.158)。与粉尘累积暴露量在797.71 mg/m3以下者相比,累积接尘量在797.71 mg/m3以上的个体,其死亡的风险比可达到1.405(1.034-1.90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显着性(P=0.030)。此外,列线图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0.74)进一步支持了发病年龄、疾病分期和诊断年份对煤工尘肺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在第三部分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中,本研究纳入从1964年到2017年间共计19篇文章,22项不同的研究,研究所涉及的类型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共涵盖了8909例肺癌死亡病例。不同文献之间具有显着的异质性(I2=95%,P<0.001)。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研究间的高度异质性可能是由种族差异所引起的(P=0.011)。Meta分析结果表明煤矿工人死于肺癌的相对风险为1.16(1.03-1.30)。亚组分析结果提示,亚洲人口的煤矿工人肺癌死亡的相对风险为4.94(3.95-6.17)。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职业暴露矩阵可作为职业流行病学中煤矿粉尘暴露的时间趋势分析、健康风险评估以及煤矿行业危害监测和预防研究的数据来源。另本研究通过Cox回归分析模型发现粉尘累积暴露量越高,煤工尘肺患者的死亡风险越大。因此应加强管理,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依靠基本职业卫生服务,采取综合性的防尘和降尘措施,强化职业健康筛检,积极开展煤工尘肺及各类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煤矿作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此外,本研究中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提供了高质量的证据,表明煤矿行业职业性粉尘暴露可显着提高肺癌的死亡风险,特别是在亚洲人群中这种作用更为明显。鉴于中国乃至世界煤矿业的普遍存在,这种影响的大小对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申阳阳[3](2020)在《煤矿粉尘职业危害量化及防治效果评价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工作重视,煤矿安全形势已在逐渐好转,但是由于粉尘滞后的伤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粉尘职业危害常常被煤矿管理者所忽视;另一方面,煤矿粉尘危害量化值和粉尘防治情况无法确定,同时工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个体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致使煤工尘肺问题愈发严重,制约了“健康中国”发展。所以研究煤矿粉尘职业危害量化模型和粉尘防治效果评价模型对煤矿自身和煤矿监督机构的粉尘防治工作是有必要的。本文从煤矿自身和监督机构两个角度构建粉尘职业危害量化和防治效果评价模型。首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粉尘检测方案,确定检测范围的粉尘采样点,并进行现场检测;其次,运用吸入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将粉尘对工人的伤害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值量化,结合蒙特卡洛方法建立概率危害量化模型,并对暴露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确定粉尘浓度(C)、暴露持续时间(ED)、平均暴露时间(AT)和暴露频率(EF)四个因素对粉尘健康危害评价有显着影响;与此同时,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了由6个准则层指标和24个方案层指标组成的粉尘防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并参考粉尘量化结果建立了基于AHP-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煤矿粉尘防治效果评价模型。通过对杨伙盘煤矿实测粉尘数据和陕北神木市五家煤矿的粉尘防治效果进行应用评价,结果表明:杨伙盘煤矿综采工作面工人受到粉尘危害最大,与实际情况相符,工人DALY值为2.92×10-2a,通过对比量化结果可为煤矿补贴政策制定和工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提供帮助;区域煤矿粉尘防治效果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可为煤矿粉尘防治工作和煤矿监督机构对煤矿的监督提供指导,进而减少尘肺病的发生,改善职业病现状。

崔风涛,沈福海,苌翠粉,许洁,唐桂钰,焦广良,高伟,许希海,丁新平[4](2020)在《某矿业集团煤工尘肺疾病负担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某矿业集团煤工尘肺所造成的健康寿命损失和经济损失,为尘肺病防治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3至10月,选择某矿业集团1972-2013年入矿且已被诊断为煤工尘肺的劳动者,共1 262例。用分步模型法分别计算直接、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医疗费用、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生活护理费、伙食补助费、供养亲属抚恤金及交通费等;间接经济损失包括社会生产力损失、补充新职工培训费、陪护家属交通费、陪护家属社会生产力损失、停产和减产损失等。寿命表法计算煤工尘肺造成的社会生产力损失。结果 1 262例煤工尘肺患者均为男性。尘肺壹期所占比例较大(95.40%,1 204/1 262),七级伤残所占比例较大(42.63%,538/1 262)。确诊年龄22.02~71.33岁,平均47.38岁。1 262例煤工尘肺患者总共造成9 068.54年健康寿命损失,其中残疾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YLD)占93.56%(8 484.69/9 068.54);煤工尘肺患者YLD 0.06~33.30年,人均损失6.70年。1 262例煤工尘肺患者的总经济损失为2 842 185 447.70元,人均2 252 127.93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占81.59%(2 318 990 168.46/2 842 185 447.70),是间接经济损失的4.42倍。人均直接经济损失中医疗费所占比例较大(50.04%,919510.84/1 837 551.64)。人均间接经济损失为414 576.29元,其中社会生产力损失232 908.95元(56.18%)。结论煤工尘肺的发生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生产力损失。

马晓凡[5](2020)在《新疆煤矿工人职业卫生现况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新疆煤矿工人职业健康现状和煤矿企业生产工艺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并分析探讨煤矿工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煤矿企业1500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资、付出回报失衡问卷、SCL-90心理健康问卷,并随机抽取457名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来了解煤矿工人职业健康状况,同时随机抽取一家煤矿,通过对煤矿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进行采样及检测,以了解煤矿井下生产、地面辅助系统中职业性有害因素水平,最终探讨作业环境和职业紧张与煤矿工人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的关系。结果:(1)一般人口学特征:此次共发放1500份问卷,回收142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94.80%。(2)职业紧张水平:性别、学历、工种、工龄、饮酒、吸烟在ERI分组中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付出得分比女性高;未婚组超负荷得分比已婚组、其他组低;文化程度越高付出、回报、超负荷得分越高;机电工、通风工付出得分最高;工龄越高付出得分越高;在倒班分组中三个维度得分均有差别。固定白班付出、超负荷得分最高,四班三倒回报得分最高;(3)心理健康水平:性别、学历、工种、工龄、倒班、吸烟、喝酒在心理障碍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工人比女性工人更容易发生心理障碍。学历越高发生心理障碍的可能性越高。通风工发生心理障碍的可能性最高,采掘工最低。工龄越大发生心理障碍的可能性越高。吸烟、饮酒的工人发生心理障碍的可能性较不吸烟、饮酒的工人高。(4)生理健康状况:血脂异常检出率最高(37.86%)。血脂异常检出率在工种、工龄、倒班、吸烟、BMI分组中有差异(P<0.05)。血压异常检出率在工种、工龄、BMI、ERI分组中有差异(P<0.05)。肺功能异常检出率在工龄、BMI、粉尘、噪声分组中存在差异(P<0.05)。听力异常检出率在工种、工龄、倒班、噪声、ERI分组中检出率均存在差异(P<0.05)。血糖异常检出率在工龄分组中有差异(P<0.05)。肝功能异常检出率BMI等级分组中存在差异(P<0.05)。(5)煤矿职业卫生现状:93个采样点中定点粉尘2个点不合格,个体1个(通风工)不合格,定点噪声6个不合格,个体1个(通风工)不合格。其余碳化物、硫化物、光照强度、工频电场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6)经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职业紧张会增大血压异常、听力功能异常以及心理障碍的风险,长期接触粉尘超标会增加肺功能异常的风险,长期接触噪声超标会增加听力功能和心理障碍的风险。结论:(1)煤矿工人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噪声、工频电场等。本次调查的93个采样点中,83个点合格,合格率89.25%。(2)长期接触粉尘、噪声等职业性有害因素会增加生理异常、心理障碍的风险。(3)职业紧张对煤矿工人心理健康影响显着,职业紧张水平越高,越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

卢耀勤[6](2020)在《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企业的现状调查,乌鲁木齐企业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获得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的分布与职业卫生现状,研究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建立职业病预测模型,开发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及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最终提出乌鲁木齐职业卫生工作对策,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参考。方法:(1)采用普查方法,对新疆地区企业现状进行调查,重点调查乌鲁木齐地区的企业分布与职业卫生现状;(2)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涉及重点职业病职业人群,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使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中文版工作倦怠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目标人群进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3)利用倾向性评分、多因素分析及关联规则大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及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4)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建立、筛选、验证职业病预测模型;(5)结合GIS地理信息技术,开发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开发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6)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了解,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结合乌鲁木齐重点职业病报告、职业病人工伤保险情况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数据分析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出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防控工作对策。结果:(1)对全疆12902个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疆14地级行政区与1个直辖县级市;(2)对乌鲁木齐的3619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覆盖乌鲁木齐七区一县;(3)对乌鲁木齐厂矿企业的34457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高血压检出率15.32%;血常规中异常率最高的为血红蛋白,异常率为25.99%;尿常规中异常率最高的为尿蛋白,异常率为8.93%;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异常率为17.04%;接触矽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33.82%;接触煤(矽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13.06%;接触石棉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6.30%;接触化学性有害因素苯工人中性粒细胞异常率为2.85%;接触噪声的工人听力异常率为4.86%;接触布鲁菌属工人布鲁氏菌阳性率为20.30%;(4)共计发放问卷7500份,回收问卷7315份,回收率为97.5%,对问卷有效性进行排查后,最终确认有效问卷7118份,有效率为97.3%;(5)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发生率为44.21%,不同职业紧张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石棉尘、苯、噪声、性别、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龄、每周工作天、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倦怠发生率为86.53%,不同职业倦怠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噪声、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职称、工作班、月收入、每周工作天、职业紧张、精神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37.08%。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的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不同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石棉尘、苯、婚姻、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作班、年龄、工龄、月收入、每周工作天、每天工作小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有统计学意义(P<0.05);(8)在对职业紧张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16,最小置信度0.65,挖掘出14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每天工作>7小时、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容易产生职业紧张,有1388条,置信度为65.3%,提升度为1.477;在对职业倦怠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29,最小置信度0.95挖掘出10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签订了劳动合同的、职业紧张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有2749条,置信度为90.7%,提升度为1.049;在对精神心理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2,最小置信度0.43挖掘出10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未婚,签订了劳动合同、有职业倦怠的容易产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有1957条,置信度为43.1%,提升度为1.162。(9)结合灰色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算法,建立了五个混合算法模型进行职业病预测,混合模型的结果为:GM-KNN(MAPE:26.89%,RMSE:9155.53),GM-SVM(kernel=linear,MAPE:29.16%,RMSE:8587.02),GM-SVM(kernel=polynomial,MAPE:4.45%,RMSE:1573.30),GM-SVM(kernel=radial,MAPE:14.10%,RMSE:4693.51),GM-SVM(kernel=sigmoid,MAPE:10.79%,RMSE:3422.28),GM-RF(MAPE:6.99%,RMSE:2090.13),GM-GBM(MAPE:8.45%,RMSE:2661.27),GM-ANN(MAPE:3.49%,RMSE:1076.60)。通过对模型的预测效果与精度进行验证后得出,GM-A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实现了模型MAPE和RMSE最低。(10)2019年报告确诊职业病病人26例,主要以为接触粉尘、噪声和布鲁氏菌为主。患者以男性居多,占76.92%;(11)成功开发了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与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并获得了国家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结论:(1)新疆企业行业类型主要以B采矿业、C制造业为主,劳动者总人数的2.5%患有职业病,劳动者总人数的32.9%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的7.7%人群患有职业病;乌鲁木齐是新疆企业数、劳动者总人数、职业病累计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最多的地区;(2)乌鲁木齐企业主要以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批发和零售业、T国际组织为主,劳动者总人数的2.8%患有职业病,劳动者总人数的26.1%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的10.6%人群患有职业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与米东区是乌鲁木齐企业数、劳动者总人数、职业病累计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最多的区域;(3)对乌鲁木齐地区企业34457人进行了健康体检,一般健康检查中发现,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高血压、血常规及尿常规异常检出者多集中在6069岁年龄段男性;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主要涉及的职业危害因素为煤(矽)尘、矽尘、石棉尘、苯、噪声;行业不同易感人群和职业危害因素也不同,制造业、采矿业等应加强对煤(矽)尘、矽尘、石棉尘、苯职业危害因素防护,建筑业与农、林、牧、副、渔业应分别加强对噪声与布鲁氏菌病的防护;(4)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石棉尘、苯、噪声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的风险,男性、文化程度越高、昼夜轮班、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与职业紧张成正相关;(5)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和噪声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倦怠的风险,文化程度低、未签订劳动合同、低职称、轮班工作、低收入、高劳动强度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职业倦怠,职业紧张、精神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成正相关;(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的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石棉尘、苯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高学历、低职称、轮班、高工龄、低收入、高强度工作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成正相关;(7)倾向性评分与关联规则可以作为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研究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通过对比验证,倾向性评分可用于消除问卷调查类研究中存在的偏倚,关联规则可以有效挖掘出研究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8)GM-A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可用于职业病的预测研究;(9)乌鲁木齐职业病患病率高于新疆平均水平,职业病主要以职业性尘肺和传染病为主;乌鲁木齐职业病网络直报情况良好,但还有改进的空间,但职业病人工伤保险待遇落实及时率较低,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0)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实现了职业卫生调查数据实时、动态、可交互式可视化功能,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实现了在线职业病建模预测功能,平台可以辅助职业卫生管理与决策工作。(11)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工作对策建议有第一,统筹整合管理机构,架设顶层设计框架;第二,建立联防联控网络,落实管理体系建设;第三,完善规章制度标准,健全工作法制体系;第四,创新工作思路思维,尝试学科交叉融合;第五,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专业技能队伍;第六,引入前沿科学技术,助力职业卫生防控。

孙雪梅[7](2020)在《煤矿工人心理健康与肌肉骨骼疾患的关系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调查煤矿工人心理健康与肌肉骨骼疾患现状,探讨心理障碍、职业紧张及肌肉骨骼疾患之间的关系。结合分子生物学研究,探索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心理障碍患病的影响。方法:(1)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随机抽取大、中、小各2家(共6家)新疆煤矿企业工龄大于1年的1800名一线煤矿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基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和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的自填式问卷调查。(2)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心理障碍组和非心理障碍组(各250人)BDNF和TPH2的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环境与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1)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675份,问卷有效率为93.06%。(2)633名(37.8%)煤矿工人患有心理障碍;女性、年龄5060岁组、工龄1542年组、两班倒组、采煤工、未婚组、大专及以上组、月收入≤5000元组的心理障碍检出率较高(P<0.001)。(3)有761名(45.4%)煤矿工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紧张;工龄1542年组、安监工、月收入≤5000元组的职业紧张检出率最高(P<0.05)。(4)有948名(56.6%)煤矿工人近一年有肌肉骨骼损伤,患病率顺位前三名为腰部(39.3%)、颈部(31.6%)、肩部(28.0%);女性、年龄5060岁组、工龄1542年组、两班倒组、采煤工、初中及以下组、月收入≤5000元组的MSDs患病率较高(P<0.05)。(5)MSDs组心理障碍检出率高于非MSDs组;职业紧张组心理障碍检出率高于非紧张组(P<0.001)。(6)心理障碍组身体各部位MSDs患病率高于非心理障碍组;职业紧张组MSDs患病率高于非紧张组(P<0.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紧张和MSDs是煤矿工人心理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8)除TPH2基因rs4131347位点外,BDNF基因rs6265位点、BDNF基因rs10835210位点、TPH2基因rs4570625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NF基因rs6265位点AA、AG基因型、BDNF基因rs10835210位点AA、AC基因型、TPH2基因rs4570625位点GG基因型是心理障碍的易感基因型。(9)BDNF基因A-A单体型和TPH2基因T-C单体型会增加心理障碍的发生风险,BDNF基因G-A单体型和TPH2基因G-C单体型会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风险。(10)BDNF基因rs10835210位点、TPH2基因rs4570625位点、TPH2基因rs4131347位点之间存在交互作用;MSDs与BDNF基因rs6265位点和TPH2基因rs4570625位点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11)肌肉骨骼损伤、文化程度、TPH2基因rs4570625位点对心理障碍的影响程度较高。结论:(1)心理障碍、职业紧张及MSDs在煤矿工人中较为普遍。(2)MSDs及职业紧张可以增加心理障碍的发生风险。(3)BDNF和TPH2基因多态性与心理障碍的发生存在关联。(4)BDNF rs6265位点、TPH2 rs4570625位点及MSDs与煤矿工人心理障碍的发生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

白宗荣[8](2019)在《三河尖煤矿本质安全的综合评价与管理研究》文中提出煤矿本质安全综合评价管理以实现煤矿本质安全为导向,煤矿生产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安全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构建准确、合理、有效的煤矿本质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本文以SHJ煤矿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发掘SHJ煤矿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人员、物(含设备及材料)、环境、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矿井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判断生产过程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采用AHP和模糊综合评价集成的方法对人员因素、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进行优化分析,建立了矿井本质安全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组成。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得出影响SHJ煤矿本质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为人员因素,并采用本套矿井本质安全评价体系对SHJ煤矿的本质安全进行综合评价与研究,最终得出SHJ煤矿属于Ⅲ类本质安全矿井。基于上述分析结果,论文对本质安全管理中最主要因素人员因素进行了重点研究。从人员的准入和培训,到安全意识的培养,到人员不安全行为的识别、控制与管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同时阐述了技校生和劳务派遣工等特殊人群的本质安全管理。本文将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理论、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集成研究,探索其在实际企业中的详细应用方法和过程,可为类似企业的本质安全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李寒[9](2019)在《尘肺病劳工权利保障研究》文中认为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不断发展,尘肺病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出现。尘肺病多发于建筑、采矿等高粉尘行业,在这些行业从事劳动的劳动者往往对工业化及城市化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就我国现实情况而言,因为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历史遗留原因,这些劳动者在罹患尘肺病之后,想要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的难度较大,基于我国目前尘肺病问题严重的事实,加强对尘肺病劳工的保护对于解决现行尘肺病历史遗留问题,减少及消灭尘肺病新病例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分四个章节对尘肺病劳工的权益保障问题进行探讨。第一章为尘肺病界定及相关立法现状。分析尘肺病的特殊性,以及职业性尘肺病与非职业性尘肺病的区别,并梳理当前与尘肺病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后续尘肺病劳工权益保障机制的论证和讨论奠定基础。第二章为我国尘肺病劳工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尘肺病劳工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包括最主要的劳动关系问题、诊断与鉴定制度中的问题、赔偿方面的问题以及尘肺病劳工权益保障中的其他问题。第三章为介绍分析国外的尘肺病劳工权益保障相关制度。单独划分一章作为国外立法及经验比较是有必要的,很多国家因工业化发展迅速,比我国更早经历尘肺病问题,现行的尘肺病劳工保护体系也更为完善,通过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更能看出他国尘肺病问题的解决思路,易于理解及借鉴。第四章为完善我国尘肺病劳工权益保障机制的建议。这一章将有针对性地对现行尘肺病劳工权益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尘肺病劳工维权难困境的对策。

周璇[10](2019)在《强制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职业伤害风险转移程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对高危行业的职业伤害实行无过失的雇主责任制,雇主需要规避自己的责任风险,或者政府采取措施保证雇主能够履行赔偿的责任,就会建立一系列的风险管理制度,在这些风险管理制度中,保险是被人们普通接受的风险转移和分散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在转移雇主责任风险方面有两类保险,其一是工伤保险,其二是安监局在试点地区推行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作为强制实施的保险,在是否分散了企业的责任风险方面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雇主事后的赔偿负担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成本,二是企业职工受到职业伤害后能否得到全面的补偿。这是由于雇主要根据工伤补偿标准落实自己的赔偿责任,雇主为了减少成本的支出可能会使员工得到的补偿不全面。我国工伤保险实施已久,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于2006年开始出现并逐渐向全国铺展,作为在工伤领域推行的新险种,在多大程度上分散了工伤保险剩余的雇主责任风险值得研究。关于我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险推行缓慢的原因以及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制度设计两个方面。以上的研究仅仅是从理论的层面上分析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实施情况,并没有进一步分析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对雇主责任风险的转移程度以及产生结果背后的实际原因。然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在多大程度上转移了雇主的责任风险是这个险种推行最核心的问题,也是该险种能否持续推行下去最重要的内容。本文在介绍研究方法与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从政策的层面上测算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分别对雇主职业伤害责任风险的转移程度,以量化的方式呈现两个险种在雇主责任风险上的转移情况。然后深入企业调查,运用案例研究分析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对非煤矿山企业风险转移现状,进一步印证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在理论上的责任风险转移程度。并且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访谈,运用成本收益的分析框架更深层次地去探索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在工伤补偿方面对雇主责任风险转移现状的原因,使其更有说服力。最后,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设计的建议和对策。本研究对于案例企业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对于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来说,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并不赔偿企业因工伤亡职工的医疗待遇和死亡待遇。由于保险制度设计的欠缺,企业也无法获得保险公司在伤残待遇上的赔偿转移。因此,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并没有转移工伤保险对企业责任风险转移之外的责任风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的效果与安监局推行该险种的初衷是相背离的。究其原因,是因为企业、保险公司和安监部门出于各自的成本―收益考量,在强制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下做出不同的对自身有利的行为选择。由于高危企业职业伤害管理的同质性和风险治理制度的一致性,上述案例企业得出的结论可以推及到全国的高危企业。

二、42例煤矿工伤死亡人员流行病学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2例煤矿工伤死亡人员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某地区煤矿粉尘暴露与煤工尘肺的发病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职业史资料
        2.2.1 工艺流程
        2.2.2 工种
        2.2.3 工龄
        2.2.4 粉尘浓度标准
        2.2.5 累积接尘量
        2.2.6 煤工尘肺的诊断及分期标准
    2.3 数据库建立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矿井粉尘浓度分析(M,P)
        3.1.1 工作场所呼尘和总尘比较
        3.1.2 不同采样点呼尘和总尘比较
    3.2 个体暴露粉尘情况分析(x±s )
        3.2.1 不同接尘年代接尘工人的粉尘暴露情况
        3.2.2 不同工龄接尘工人的粉尘暴露情况
        3.2.3 不同工种接尘工人的粉尘暴露情况
    3.3 煤工尘肺时段发病率及死亡率分析
    3.4 不同职业特征的煤工尘肺患病率比较
    3.5 病例的基本情况
        3.5.1 病例性别构成
        3.5.2 病例报告年份构成
    3.6 不同种类病例分布
        3.6.1 不同种类煤工尘肺期别构成
        3.6.2 不同种类病例工种构成
    3.7 不同期别病例工种分布
    3.8 不同接尘年代病例分布
    3.9 不同籍贯病例分布
    3.10 不同首次接尘年龄病例分布
    3.11 不同确诊年龄病例分布
    3.12 不同工龄病例分布
    3.13 不同诊断标准病例分布构成
    3.14 不同生存状态病例分布
        3.14.1 不同生存状态煤工尘肺种类构成
        3.14.2 不同生存状态煤工尘肺期别构成
        3.14.3 不同生存状态下煤工尘肺工种构成
        3.14.4 不同生存状态下煤工尘肺确诊年份构成
    3.15 病例年龄特征( x±s )
        3.15.1 不同种类煤工尘肺年龄特征分析
        3.15.2 不同期别病例的年龄特征分析
        3.15.3 不同确诊年代煤工尘肺年龄特征分析
        3.15.4 不同生存状态病例年龄特征分析
        3.15.5 不同工种病例的年龄特征分析
        3.15.6 不同籍贯病例的年龄特征分析
        3.15.7 不同期别间晋期的病例的年龄特征分析
    3.16 不同种类病例合并肺结核情况
    3.17 死亡病例中不同种类、期别和工种的死因构成
    3.18 煤工尘肺患者Cox回归分析
        3.18.1 单变量Cox回归分析
        3.18.2 多变量Cox回归分析
    3.19 煤工尘肺累计发病率情况
        3.19.1 不同开始接尘年代各工种煤工尘肺累计发病率
        3.19.2 不同累积接尘量的煤工尘肺的发病率
4 讨论
5 结论
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煤矿粉尘与煤工尘肺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社会实践
致谢
个人简历

(2)煤矿开采行业粉尘职业暴露评估及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煤矿开采行业粉尘职业暴露矩阵构建及验证
    1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粉尘职业监测数据收集
        2.3 粉尘职业暴露矩阵构建
        2.4 粉尘职业暴露矩阵验证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职业监测数据描述
        3.2 粉尘职业暴露矩阵构建
        3.2.1 粉尘短时间暴露水平职业暴露矩阵
        3.2.2 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职业暴露矩阵
        3.3 职业暴露矩阵评价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煤工尘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1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流行病学调查
        2.2 个体粉尘累积暴露量计算
        2.3 煤工尘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单因素log-rank检验
        2.3.2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2.4 构建煤工尘肺患者预后预测的列线图
        2.4.1 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2.4.2 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验证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3.2 个体粉尘累积暴露量
        3.3 职业危险因素评价
        3.3.1 单因素log-rank检验
        3.3.2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3.4 列线图预测煤工尘肺患者的预后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煤矿粉尘职业暴露与肺癌死亡风险的相关性meta分析
    1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文献检索策略
        2.2 文献的纳入和剔除
        2.3 文献数据提取
        2.4 文献质量评价与偏倚风险评估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
        3.2 合并分析结果
        3.3 发表偏倚分析
        3.4 敏感性分析
        3.5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3.6 亚组分析结果
        3.6.1 种族亚组分析结果
        3.6.2 发表年份亚组分析结果
        3.6.3 结局指标亚组分析结果
        3.6.4 研究设计类型亚组分析结果
        3.6.5 样本量亚组分析结果
        3.6.6 目标人群亚组分析结果
        3.6.7 对照人群亚组分析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附录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煤矿开采行业职业暴露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煤矿粉尘职业危害量化及防治效果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1.2.2 职业健康危害评价研究现状
        1.2.3 提出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现场数据检测与分析
    2.1 粉尘检测方案
    2.2 现场检测
        2.2.1 检测范围
        2.2.2 粉尘采样点确定
        2.2.3 粉尘现场检测
    2.3 粉尘检测数据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粉尘职业健康危害量化
    3.1 粉尘样本选取
    3.2 健康危害评价模型
        3.2.1 健康损害评价框架
        3.2.2 个人暴露评估
        3.2.3 健康风险量化
        3.2.4 健康风险表征
        3.2.5 蒙特卡洛概率危害量化模型
    3.3 模型应用分析
        3.3.1 检测结果及讨论
        3.3.2 健康风险评价
        3.3.3 敏感性分析
        3.3.4 健康危害评价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粉尘防治效果评价模型建立
    4.1 粉尘防治效果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4.1.1 粉尘防治管理
        4.1.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粉尘
        4.1.3 职业健康监护
        4.1.4 尘肺病诊断鉴定
        4.1.5 工会监督
    4.2 粉尘防治效果指标体系建立
        4.2.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4.2.2 指标体系确立方法—德尔菲法
        4.2.3 指标体系确立
    4.3 基于AHP-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煤矿粉尘防治效果评价模型
        4.3.1 AHP指标权重求解
        4.3.2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煤矿粉尘防治效果评价模型应用
    5.1 粉尘防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5.2 确定比较数列
    5.3 粉尘防治效果综合评价模型应用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新疆煤矿工人职业卫生现况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煤矿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1.2 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
    2.内容与方法
        2.1 煤矿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流行病调查
        2.2 新疆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健康状况调查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职业病预测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工作对策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7)煤矿工人心理健康与肌肉骨骼疾患的关系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 样本含量
    2.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基本情况调查
        2.2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3 肌肉骨骼疾患调查
        2.4 心理障碍相关基因多态性的测定
        2.5 PCR扩增及酶切
        2.6 交互作用及关联分析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导师评阅表

(8)三河尖煤矿本质安全的综合评价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本质安全的研究
        1.2.2 国内对本质安全的研究
        1.2.3 国内对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2 SHJ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SHJ煤矿概况
    2.2 SHJ煤矿本质安全现状概述
    2.3 SHJ煤矿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现状
        2.3.1 创建思想
        2.3.2 创建实践
3 SHJ煤矿本质安全综合评价的分析与指标构建
    3.1 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系统安全性分析
        3.1.1 人的因素分析
        3.1.2 物(含设备及材料)因素分析
        3.1.3 环境因素分析
        3.1.4 管理因素分析
    3.2 煤矿事故鱼刺分析模型
    3.3 煤矿本质安全型评价考核指标的确定
4 基于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SHJ煤矿本质安全评价及分析
    4.1 基于AHP法的煤矿本质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1.1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4.1.2 构造判断矩阵
        4.1.3 一致性检验
        4.1.4 层次单排序
        4.1.5 层次总排序
        4.1.6 层次分析法结果分析
    4.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4.2.1 各评价指标隶属度及单因素评判矩阵的确定
        4.2.2 SHJ煤矿的本质安全模糊综合评判
    4.3 SHJ煤矿的本质安全综合评价及管理分析
5 SHJ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人的因素研究
    5.1 人员准入系统
    5.2 人员安全意识概念及培养
        5.2.1 人员培训系统
        5.2.2 安全意识的培养
    5.3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方法
        5.3.1 明确安全管理职责
        5.3.2 识别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类型
        5.3.3 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措施
    5.4 特殊人群本质安全管理研究
        5.4.1 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措施
        5.4.2 技校毕业生本质安全管理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9)尘肺病劳工权利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第一章 职业性尘肺病界定及立法现状
    第一节 职业性尘肺病界定及特殊保护必要性
        一、职业性尘肺病界定及其特殊性
        二、职业性尘肺病特殊保护之必要
    第二节 我国职业性尘肺病法律规定现状
第二章 我国职业性尘肺病法律适用存在问题
    第一节 劳动关系认定难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二节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未明确规定尘肺病诊断时长
        二、用人单位惩罚力度小,相关费用规定不明晰
        三、诊断机构级别规定缺失及专家库规定不合理
    第三节 工伤待遇与赔偿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工伤保险制度之缺陷
        二、现行尘肺病赔偿模式及方式仍有不足
    第四节 尘肺病劳工权益保障的其他问题
        一、用人单位法律意识不足
        二、劳动者法律意识及防尘意识缺失
        三、工会力量弱小,民间组织救助具有局限性
        四、政府管理不到位
第三章 尘肺病劳工权益保护之域外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美国职业性尘肺病立法及其经验借鉴
    第二节 英国职业性尘肺病立法及其经验借鉴
    第三节 日本职业性尘肺病立法及其经验借鉴
    第四节 德国职业性尘肺病立法及其经验借鉴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完善我国尘肺病劳工保护之若干建议
    第一节 完善劳动关系确认及证明责任分配规则
        一、剔除职业病认定中劳动关系证明
        二、修改职业病诊断中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第二节 完善并细化诊断与鉴定制度的相关规定
        一、完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制度
        二、在诊断与鉴定环节中加强对疑似尘肺病劳工的保护
    第三节 完善尘肺病赔偿方面法律法规
        一、修改工伤保险制度相关法律法规
        二、优化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竞合的模式
    第四节 完善尘肺病预防及尘肺病劳工权益保障配套制度
        一、建立专门的尘肺病管理机构或尘肺病小组
        二、完善尘肺病预防制度
        三、建立官方尘肺病专项基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强制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职业伤害风险转移程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高危行业职业伤害现状研究
        2.职业伤害的责任保险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高危行业职业伤害及治理手段研究
        2.职业伤害责任保险研究
        (三)现有研究的评述
    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高危行业
        (二)职业伤害
        (三)风险转移
        (四)责任保险
    二、理论基础
        (一)社会风险理论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三章 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职业伤害风险转移程度的理论测算
    一、工伤保险职业伤害责任风险转移程度测算
        (一)工伤保险待遇变迁历程回顾
        1.工伤保险待遇变迁过程
        2.工伤保险待遇变迁比较分析
        (二)工伤保险制度对雇主职业伤害责任风险转移程度的理论测算
        1.各省市地区劳动能力丧失等级待遇赔偿
        2.工伤保险对企业职业伤害责任风险转移程度测算
    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由来与发展
    三、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对职业伤害责任风险转移程度的理论测算
        (一)企业缴纳的保险费
        (二)保险公司支付的赔偿
第四章 案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职业伤害风险转移现状调查
    一、案例企业介绍
    二、企业的职业伤害风险情况和参保情况
        (一)企业职业伤害风险情况
        (二)企业的参保情况
    三、工伤保险对职业伤害责任风险的转移程度
        (一)基本情况
        (二)伤残待遇支付情况
    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对职业伤害责任风险的转移程度
第五章 案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风险转移现状与政策目标背离的原因分析
    一、安监部门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政策目标分析
        (一)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二)安监部门的安全监管工作存在问题
        (三)企业试图规避缴费负担
        (四)安监和社保部门的利益分割
    二、背离政策目标的原因分析框架
    三、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利益相关者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非煤矿山企业的成本—收益分析
        1.非煤矿山企业的成本分析
        2.非煤矿山企业的收益分析
        (二)保险公司的成本收益分析
        1.保险公司的成本
        2.保险公司的收益
        (三)安监部门的成本收益分析
        1.安监部门的成本
        2.安监部门的收益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完善雇主职业伤害责任风险转移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劳动者双重赔付问题的讨论及政策建议
        (一)两险可以叠加问题的讨论及政策建议
        (二)拒绝两险赔偿叠加的讨论及对策
    二、职业伤害预防问题的讨论及对策
        (一)工伤保险预防功能问题的讨论及对策
        (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与工伤保险预防功能的互补与融合
参考文献
附录1:北京市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
附录2
致谢

四、42例煤矿工伤死亡人员流行病学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某地区煤矿粉尘暴露与煤工尘肺的发病现状的调查分析[D]. 聂晓瑶.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2]煤矿开采行业粉尘职业暴露评估及风险评价[D]. 李琳琳.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煤矿粉尘职业危害量化及防治效果评价模型研究[D]. 申阳阳.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4]某矿业集团煤工尘肺疾病负担分析[J]. 崔风涛,沈福海,苌翠粉,许洁,唐桂钰,焦广良,高伟,许希海,丁新平.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0(04)
  • [5]新疆煤矿工人职业卫生现况的流行病学调查[D]. 马晓凡.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 卢耀勤.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7]煤矿工人心理健康与肌肉骨骼疾患的关系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D]. 孙雪梅.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三河尖煤矿本质安全的综合评价与管理研究[D]. 白宗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1)
  • [9]尘肺病劳工权利保障研究[D]. 李寒. 深圳大学, 2019(12)
  • [10]强制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职业伤害风险转移程度研究[D]. 周璇.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42例煤矿伤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