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2000/2002 增加了中文功能

Word 2000/2002 增加了中文功能

一、Word 2000/2002增添中文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周唯[1](2021)在《基于整合大数据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上市后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胃癌和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目前其治疗方法以放化疗为主。复方苦参注射液是常用的抗肿瘤类中药注射液,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之功效,临床上多用于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本研究在整合大数据理念指导下,综合运用网状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开展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和食管癌的临床评价与机制研究,希冀为科学评价其临床疗效和揭示其分子机制提供高质量证据。研究方法1网状Meta分析首先全面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复方苦参注射液等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胃癌、食管癌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并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遴选文献,进而应用WinBugs1.4和Stata13.0软件对临床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和不良反应改善等结局指标进行分析,并生成网状关系图、曲线下面积图和三维数据立方体图,从而解析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其他同类注射剂相比的治疗优势与特点。2整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本论文综合运用了网络药理学、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芯片Meta分析、分子对接、经典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整合分析了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食管癌的作用机制。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研究中,首先对GEO和TCGA数据库中的miRNA表达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并且对其进行靶基因预测,之后应用WGCNA对TCGA中的RNA测序数据和临床信息进行关键模块筛选,根据复方苦参注射液成分靶点和以上胃癌关键信息进行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胃癌的ceRNA网络构建。同时,本研究运用芯片Meta分析对比了关键基因在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利用GO和KEGG富集分析以明确关键基因所涉及的生物调控途径;通过生存分析和免疫浸润分析进一步检测了关键基因对胃癌预后的意义。最后,采用分子对接验证关键基因和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相关成分的结合能力。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的机制研究中,首先从GEO数据库中下载食管癌高通量测序芯片数据并进行整合差异分析;其次根据TCGA中的食管癌RNA测序数据进行关键模块构建筛选;最后根据DisgeNET数据进行食管癌疾病靶点的数据搜集。根据以上信息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从而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的作用机制。3分子生物学实验本研究首先采用MTT和CCK-8方法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细胞和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影响。之后分别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细胞及食管癌细胞中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本研究采用TMT方法系统研究了复方苦参注射液给药后胃癌细胞蛋白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临床评价研究本部分研究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68篇,涉及8种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相关胃癌患者5525名。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仅用FOLFOX相比,联合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免疫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以及减缓不良反应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多指标三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同类注射液相比在临床疗效和缓解不良反应综合评价中亦有较好排序。2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临床评价研究此部分研究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52篇,涉及7种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相关食管癌患者3876名。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仅用化疗相比,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恶心呕吐方面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使用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相关结局指标聚类分析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多结局指标评价中亦有明显优势。3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得到复方苦参注射液可能参与调控的ceRNA网络以及复方苦参注射液直接干预胃癌的基因靶点。对胃癌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 Meta 分析后发现关键基因 AKR1B1,CTSK,MMP2,TLR4,ADRB2,PDE1C和PTGER3在胃癌组织中具有显着差异。生存分析亦显示AKR1B1,MMP2和PTGER3在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通过激活诸如PI3K-Akt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来抑制癌细胞增殖并调节免疫力,从而治疗胃癌。4 基于整合高通量数据分析的食管癌关键基因研究此部分旨在确定与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和预后相关的潜在关键基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织相比,癌症组织中共有134个上调和183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并且据此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根据度值筛选出十个关键基因(AURKA,CDC20,BUB1,TOP2A,ASPM,DLGAP5,TPX2,CENPF,UBE2C和NEK2)。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多种细胞外相关条目和ECM-受体相互作用途径均与食管癌密切相关。5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作用机制研究首先应用WGCNA方法研究基因表达数据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联系,进而结合芯片分析的差异基因、疾病数据库基因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成分对应的预测靶标进行网络药理分析。结果显示EGFR、ERBB2、CCND1和AURKA是与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相关的核心基因。此外,通过富集分析预测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还可以调控食管癌中的ERBB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6 基于蛋白组学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的分子作用机制本研究采取TMT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来进行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胃癌细胞后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分析。研究发现,共有差异蛋白794个,其中包括上调蛋白490个以及下调蛋白304个。此外,结果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通过影响如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遏制胃癌进展。7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细胞和食管癌细胞的作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和食管癌细胞的增殖。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抑制胃癌细胞中AKR1B1和MMP2的过表达,还可以上调胃癌细胞中的PTGER3;此外,复方苦参注射液也可以下调食管癌细胞中的EGFR和AURKA的异常高表达。研究结论本论文在整合大数据理念指导下,综合运用临床大数据与生物信息大数据研究方法开展复方苦参注射液临床评价与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食管癌疗效确切且与同类注射液对比有优势或特色,其核心机制与调控胃癌、食管癌关键基因密切相关。同时,本研究还探索实践了以网状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为主链的中医药整合大数据研究模式,为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特别是疗效与机制评价的有效联通提供了示范与路径。

李雪[2](2020)在《国际期刊论文引言语步的词块特征研究》文中认为词块(formulaic sequences)在语言中普遍存在,承载着意义表达的主要功能,是话语社团(discourse community)成员在学术交流中重要的话语特征之一,已成为语言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语料库语言研究方法的兴起,词块研究在语言学界出现了方兴未艾的局面。基于目前词块研究的现状,本研究结合自上而下的语类分析方法与自下而上的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探析不同学科作者在期刊论文引言语步高频词块的使用特征。本文将从频数分布、形式结构、语篇功能、意义单位等几个方面,依次分析毗邻式词块(n-grams)与非毗邻式词块(phrase frames)在学术英语语篇中的学科特质与语类特质。毗邻式词块与非毗邻式词块在学术语篇中大量出现,这两种词块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其中,毗邻式词块研究重在讨论固化的语言表达形式,通过毗邻式词块的结构、功能与意义单位,探讨词块各个层面(词汇与词汇、词汇与语法、形式与意义)的共选关系以及学科与语类对词块使用的制约关系。而非毗邻式词块重在关注词块的变异性及词汇变体的语义聚合关系。通过非毗邻式词块的分布特征,如内部变异性、词汇变体与词块数量的相关性等,映射语篇的程式化程度、词块与词汇变体的组合与聚合关系,以及非毗邻式词块使用的学科特质与语类特质。本研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自建专题语料库,语料来自四个学科(语言学、市场营销学、生物学、机械工程学,分别代表软性纯科学、软性应用科学、硬性纯科学、硬性应用科学学科)的383篇国际期刊英文论文引言部分。其次,本文依据“创立研究空间”语步模式,人工标注“语步—语阶”单位。为保证标注的信度,本文采取双人标注,并为此开展Kappa检验与百分比一致性计算。接着,根据语料库数据驱动的方法,通过自动提取与人工筛选,确定各学科的高频词块。为了确保本文“语步—语阶”框架开展词块研究的可行性,本文开展了对应分析,探讨了语步—语阶概念框架与人工标注的可行性。在确保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基础上,本研究探讨了四个学科期刊论文引言部分的语步—语阶序列与呈现重点(即必要语步与可选语步)。在语类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依次分析了毗邻式词块与非毗邻式词块在引言部分的整体分布特征、以及学科差异性特征。接着,统计共用词块的使用特征,主要包其括频数分布与意义单位分析。最后,结合语步分析,从两种词块的形式结构、语篇功能,描述两种词块的学科化倾向与语步特质性,并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根据研究结果,本研究还设计了学术英语教学辅助工具,以期验证、探索本研究的应用价值。在研究的语类分析部分,本文发现,各学科期刊论文引言有不同的语步—语阶序列与呈现重点。同时,不同学科之间又出现重合的特征,这些特征反应了各学科“软—硬”、“纯科学—应用科学”的学科属性。这些数据可大体反映出学科作者对于使用何种修辞策略、以及传播何种信息的侧重,体现出学科话语社团对学术社团成员的制约。同时,结合这两种学科属性可以阐释学科文化是如何影响着语类结构的构建、以及相应的语言形式的选择。毗邻式词块分析结果表明,引言部分的毗邻式词块分布具有明显的次语类特征。通过分析共用毗邻式词块的频数分布与意义单位,本文发现,部分共用毗邻式词块存在搭配、语义倾向与语义韵的差异。从语义韵的层面,相比一般态度意义,微观的具体态度意义更能区分学科差异。通过统计并分析引言语步的毗邻式词块分布,本文发现,这些分布主要是“纯科学—应用科学”的学科属性差异,而且主要体现在“介绍本研究”语步。非毗邻式词块研究结果表明,学科间存在内部变异性的差异。非毗邻式词块的频数与词汇变体之间呈现出中等程度相关(0.4—0.6)到强相关(0.6—0.8)。非毗邻式词块存在少量学科共用词块,其词汇变体的语义聚合可明显反应出学科差异。统计引言语步的非毗邻式词块分布,本文发现,这些分布同样存在“纯科学—应用科学”的学科属性差异,差异主要集中在“确立研究领域”语步与“介绍本研究”语步。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与学术英语教学实践接口的探索等方面,以期为语类研究、特别是语类视角下的学术英语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瞿娟[3](2020)在《基于文本挖掘的家具用户潜在需求可视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具行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关乎国民生活,传统家具行业的萧条使得家具电商崛起。家具电商受限于家具产品自身的特殊性,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大数据时代和电商平台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用户在电商平台购买家具后,会在该平台上发布网购评论,评论的内容包括产品属性、服务、物流等方面,里面都暗含着用户对产品的改进需求。家具电商如果能快速掌握网购评论中的用户需求,就能及时改进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并找到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快速迭代找到灵感,从而牢牢把握用户黏性,提高核心竞争力。本文在文本挖掘和用户需求等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适用于线上家具网购评论的文本挖掘的流程,初步构建了家具网购评论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实际案例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用性且得到了有价值的结论。通过实证分析,结合网购行为过程的分析及用户群体研究对线上家具产品的网购评论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得出用户的潜在需求并提出改进建议,验证了线上家具用户需求分析的可行性。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具体如下:第一,构建基于家具网购评论的评价指标。通过对家具的行业背景和产品种类及特点进行相关调研来确定研究对象,构建二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评论内容、评论者两个一级指标,据此提出了网购评论涉及产品客观属性且为正面评论可能对网购评论的有用性程正向影响等相关假设,以便后面进行验证。第二,提出适用于家具网购评论的文本挖掘的流程。从定义、发展进程、主要研究领域及相关应用等方面对文本挖掘做学术研究和行业应用现状梳理,初步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家具网购评论的文本挖掘的流程,最后罗列出现有的文本挖掘工具,进行优缺点分析,从而确定本文选用的Python作为文本挖掘工具,借助PyCharm编译器编写相关程序。第三,对家具的网购评论进行深度挖掘,得出有效的用户需求信息。采用数据获取及预处理、特征词提取、情感分析等方法和技术。具体而言,首先研究了数据获取的相关方法和流程,通过选取在线上销售家具的购物平台为数据来源,以家具产品的近期网购评论为样本数据,使用MongoDB数据库将爬取到的数据存储至并使用Jieba分词工具进行网购评论的预处理;其次研究了文本特征抽取以及文本特征评价方法,利用TF-IDF算法对采集到的家具网购评论进行关键词抽取,得出相关高频次关键词,通过对关键词抽取进行共现分析,借助DataFrame获取共词矩阵表格,进一步提高准确性,并借助Worldcloud生成词云图、Networkx构建语义网络图进行可视化呈现;然后研究了情感分析的相关理论并罗列了现有的情感分析技术,选取SnowNLP作为本文研究的情感分析工具,计算出相关家具产品的每条网购评论的情感值,了解用户的态度和意见,并借助ECharts做出动态的交互图表;最后研究用户需求、网购行为的过程,从而得出线上家具用户需求分析的步骤,并结合线上家具用户群体研究,进一步分析家具用户需求的潜在需求,初步验证了网购评论的评价指标以及线上家具用户需求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高培路[4](2020)在《“三种沟通模式”在美国初中零基础汉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以俄勒冈州Athey Creek Middle School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针对“三种沟通模式”在美国初中零基础汉语课堂上的应用展开研究。在借鉴国内外沟通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语言学习标准——为世界做准备》《俄勒冈二语学习标准》《全美中小学中文学习目标》中的“三种沟通模式”以及学区外语课程大纲相结合,以俄勒冈州Athey Creek Middle School六年级和七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运用这三种沟通模式的相关理论设计教学,证明“三种沟通模式”与初中零基础汉语课堂教学相结合是可行性的。通过整理文中列举的具体教学案例、学生反馈与附录中的教学案例、学生反馈,对比同一种沟通模式指导下的不同课堂活动的效果,分析其原因,进而结合美国其他汉语教师的教学反馈,发现在美国汉语课堂中,人际沟通模式和表达演示沟通模式比较受学生欢迎,理解诠释沟通模式使用率不高。通过对比具体案例和反馈,得出如下几点关于如何在汉语课堂上运用“三种沟通模式”的启示:增加输入内容的可理解性、活动形式应多样化、整合运用“三种沟通模式”、构建能够体现“三种沟通模式”的教学评估等。

陈琛[5](2020)在《语块结合情景教学法应用于泰国小学初级汉语教学考察 ——以《快乐学中文》教学为例》文中提出语块理论为国外语言学习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的同时,也给汉语语法划分、汉语结构处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新的思考途径。本文以语块及语块教学为研究对象,在前人语块及语块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泰国小学学习群体的性格、偏好、学习习惯等特点,参照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实践为研究依托,探讨非目的语环境下语块教学在语块与情景教学法相结合基础上的可行性、有效性。梳理《快乐学中文》第四册的语块,结合情景教学法,尝试发掘针对泰国小学学习者语块教学的新思路,在教学实践中也到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反馈。语块理论结合情景教学法使教学语言情景更具体,语块教学更具有互动感,增多学习记忆点,增强汉语课堂学习内容的记忆,提供汉语半自然环境下的交际练习过程,使小学(低年龄)学习者汉语遗忘内容尽可能地降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满足泰国小学(低年龄)学习群体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也为语块在教学方法实验、研究等层面提供不同的参考样本,拓展了汉语语块教学有关方面的研究内容。同时对语块依赖课堂情况,利用情景教学法尝试培养学习者情景观察意识,发掘生活素材对比课堂提出问题,使语块教学课堂更具互动感和交流感,起到为语块课堂教学提供一点新思路。

王思怡[6](2019)在《多感官博物馆学:具身与博物馆现象的认知与传播》文中认为传统博物馆专注于收藏、研究和展示物,但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从“物”到“人”的博物馆界转向趋势,以物为中心的定位有必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地,虚拟技术的介入一定程度上正在改变博物馆的传统定义。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关注对物的感官体验,让更多非视觉感官进入博物馆场域,从而形成多感官的博物馆。观众在多感官的博物馆中既是一个认识的主体,更是一个体验的主体。体验博物馆中的物,究其本质即是通过体验将物所在的世界纳入到身体所在的世界之中,使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博物馆展示的不仅仅是物,而且更是物背后蕴含的信息,即博物馆现象。从“物”到“现象”的转向使得博物馆得以收藏与展示逝去的文明或文化,并同时增强人与整个世界的联系。现象学启示我们博物馆应当将体验置于认识之上,身体与感官置于物之上,并实现博物馆的具身化。那么,从“物”到“现象”的博物馆展示理念变化以及博物馆内逐渐出现的“感官在场”及“身体松绑”的趋势,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多感官博物馆”的疑惑。与此同时,博物馆的现象世界是日常生活的写照,日常生活中充满着多感官的体验,人们通过感官与身体来认识与体验世界。多感官在博物馆中的运用在这个思维下获得了更多的发展契机,博物馆在多感官传播上开启了新的里程。更加广泛的多感官传播(视觉、触觉、听觉、嗅味传播)使得博物馆更多地考虑“身体”与感官体验间的组合和互动,关注对观众在认知、记忆、情感等方面的潜在影响与意义。因此,通过日常体验来获得认同与个人价值联结的习惯以及博物馆中多感官传播的主题性、通感性与有序性向我们阐明了“为什么我们需要多感官博物馆?”在“怎么实现多感官博物馆?”的问题上,本文通过多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提出了理论与实践上的建构方法。在理论上,我们需要正视博物馆的具身化,身体才是博物馆中所有认识和体验活动的关键变量。多感官只有在以身体为中心的博物馆理念上才能拥有无限的可能,而在该理念下,多感官更容易在身体上唤醒一种被遗忘的表达创造力以及多元化的态度与观念。而在实践上,多感官在博物馆物及现象、展览结构以及空间中的实践性可以概括为从有意义的主题出发,利用特定的感官“道具”营造充满情境感的空间,同时将与感官密切相连的线索制造个性化的结构顺序,从而制造出生动有效的身体与感官体验。那么,这样的多感官实践效果如何呢?针对最后一个问题,本文采用了实地的观众调查,从感官评估工具以及观众导向的调查两方面来阐释多感官本身的评估,以及感官对于观众的传达力与影响力的评估。博物馆展览的多感官设计并非囿于享受的表层设计,它更是一个触媒与中介,而对于多感官的测量也告诉我们其作为触媒对于情感唤醒与投入、记忆回溯以及个人联结与思索上具有基础而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多感官博物馆的概念出发点并不是就感官而言感官,也并非强调视觉的不重要,或其他感觉的特殊性,而是尝试打破视觉的局限来认识艺术、历史与文化,强调的是观众利用包括触觉、听觉、嗅味觉、视觉与身体感觉在内的多感官,来重新和更好地认识博物馆物、现象和文化,从而用新的身体观念来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刘爽[7](2019)在《基于《简化字总表》“非对称”繁简字的转换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86年的《汉字简化方案》颁布以来,简化字推行的成果显着,简化字好记好认,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交流生活。但万事有利有弊,在简化字推行的过程中,繁简之间转换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且已成为语言文字研究的一大难题。无论是阅读古籍,还是日常繁体字的滥用,都值得重视,尤其在计算机技术层面,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非对称”关系已经成为制约自动转换技术正确率的瓶颈。因此,对具有“非对称关系”的简繁字组进行详细辨析、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这可以为人工转换或者自动转换的问题的解决略微提供一个参考。第一部分,本文的研究重点有两个方面:第一,对具有“非对称”关系的简繁字组进行形义辨析,主要从文字发展演变、用字等方面分析,尽量科学考察出其形成“非对称”关系的原因,这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本文主要根据导师徐志学老师的研究成果,统计出123组具有“非对称”关系的繁简字组,以此来作为辨析的对象。第二,根组据整理出来的字组辨析结果,提出解决“非对称”繁简字转换失误的方法,以利于汉字的规范化。

王曦[8](2019)在《论扁平化设计在APP界面视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完善和更新,智能手机在市场中也越来越普及,使用移动客户端的人数大幅度上升。人们通过各种APP进行购物、看电影、阅读文献,处处都受APP客户端的影响,APP的开发无疑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流。本文从APP用户界面的历史演变出发,从最初简单、粗犷、毫无情感的界面,逐步发展成逼真,贴近现实的拟物化界面风格,最后到2013年苹果公司对IOS7系统界面进行颠覆性的改造,设计师普遍承认扁平化界面是当前的一个时代潮流,也是一个发展趋势。研究扁平化设计风格,它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摒弃繁琐的装饰效果。探索扁平化视觉传达设计语言,提倡简单的图形、明亮的色彩、清晰的布局等这些特点非常适用于这种信息量大,内容繁杂的APP用户界面。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现太过于扁平的界面让人感觉极为呆板,图形过于抽象,没有良好的交互提示。为了改变这一弊端,产生新的扁平化风格,它可以有微投影,微渐变等视觉效果,使画面内容条理清晰,操作方便快捷。本文重点研究扁平化风格的特点和原则,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新的扁平化所带来的效果,论述扁平化对APP用户界面的意义。在这些理论基础上结合毕业设计“拾光”APP扁平化用户界面进行设计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论证,得出扁平化APP用户界面在视觉领域中设计师要遵循扁平化的特点和原则,在界面设计中大胆创新。调查分析用户的使用和选购取向,才能设计高质量的APP用户界面,有效的提高用户体验度,方便用户使用和下载。

梁宏[9](2019)在《现当代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创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中国现当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不仅拥有众多的创作群体,在展现中国现当代画家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活变迁的艺术性思考的同时,也形象地反映了社会文化转型进程中艺术家审美思维的拓展与变迁,构成了我国美术史乃至整个艺术发展史中一道别样的风景。然而,就目前学界的研究现状来看,对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的研究,还没有深入、系统地展开,创作实践理论研究、审美风格研究尤其匮乏。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以现当代以来以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等西部少数民族为表现对象的少数民族题材国画为研究对象,结合艺术学、美术学、民族学的相关理论和学术研究范式,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综合研究。本文分为四部分,前有绪论,后有结语。文章第一部分梳理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创作发展的历史脉络,并揭示不同历史时段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的创作背景、创作现象以及作品中的艺术风格特征。纵观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近80年发展历程,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少数民族题材国画也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进行着观念转化与视向转换。譬如,抗日战争时期的画作主要致力于一种愤懑、忧伤情绪的呈现;“十七年”时期的画作则主要聚焦于对新生活的艺术礼赞;而“文革”时期作品的艺术特质则主要体现为对艺术形象的单一化塑造。文章的第二部分研究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的画家群体。画家以特定少数民族地域的景物、人物作为描绘对象,地域特征中的诸多相同因素塑造了作品的某些共性特征,同时,各个画家又因为性格、艺术经历以及对生命存在的整体领悟不同而使他们的创作呈现出个性差异。比较而言,“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少数民族画家有着对当地文化的先天感性经验优势,从而可以突破外来画家“他者”视角造成的与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的疏离感,以“自者”的眼光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美学质素,将其凝定为具体可见的艺术形象。非本土画家则擅长敏感地捕获少数民族的特殊美质,汲取“民族活力因子”以充实创作内涵,从而更具理性精神。文章的第三部分分析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的表现内容。少数民族题材国画与其他题材国画最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取材和表现对象的不同,其核心要素是“少数民族”,无论是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日常劳作、祭祀、婚嫁、节庆;还是展现少数民族风情的霓裳之美、景观之美、歌舞之美,抑或是彰显民族精神之虔诚的宗教精神、顽强的生命精神、母爱或团结精神,其立脚点都在对“少数民族”的认识、理解与感悟的维度上展开。这种对“少数民族”质素进行的由外而内、层层递进的揭示,也使得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尽可能地避免文化“浅层化”,进而彰显了更为深刻的文化意涵。文章的第四部分研究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的艺术特征。与其他题材国画相比,现当代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具有宗教性、民族性、抒情性、多元性等特征。绘画观念的转变带动了绘画语言的深入探索和前进,从而推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和而不同”、“多元共生”创作风貌的形成。通过对以上四个主要问题的研究,本文勾勒了现当代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创作的整体面貌,同时“深描”了个案创作的艺术动因和风格特征。指出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创作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立足传统,面向现代,扎根民间是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创作的根本保证。有助于厘清现当代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创作的实践脉络和美学表征,同时也为现下正在进行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的实践者提供历史镜鉴和经验参照。

杜焕楠[10](2019)在《基于网络评价情感分析的生鲜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于网购生鲜需求的日益增强,了解消费者对生鲜产品物流服务质量的评价,对于生鲜电商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当前对于生鲜电商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是借助文献资料和设计调查问卷,具有不可避免的主观性和不严谨性。本文基于网络评价的情感极性分析和词频统计技术深入研究生鲜产品的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提出影响消费者持续购买行为及相关需求稳定性的潜在因素,以提升生鲜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的有效性。论文的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1)生鲜电商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维度分析,从专业性、可靠性、便利性、保障性四个维度,为论文获取物流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提供理论支撑。(2)基于网络评价的数据分析:从京东生鲜和天猫超市两大电商平台获取生鲜肉类产品的网络评价数据;设置网站翻页与抓词规则,获得含有用户ID、用户等级、评论星级、评论内容的csv文件,建立基于网络评价情感分析的数据基础。(3)情感分析对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基于情感极性分析和高频词汇统计对评论文本进行处理,探讨消费者对于生鲜肉类产品的情感倾向;获取网络评价中的高频词汇,提出物流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构成包含配送速度、新鲜度、品牌信誉等12个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论文基于网络评价的情感分析,提出生鲜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建立客观严谨的生鲜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以此提升顾客满意度,并解决当前物流服务评价的主观性等问题。此外,基于网络评价情感分析的研究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其他类目电商产品的物流服务质量研究中,促进电商服务的提高。

二、Word 2000/2002增添中文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ord 2000/2002增添中文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整合大数据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上市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临床评价研究
    第一节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基于整合高通量数据分析的食管癌关键基因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相关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第一节 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胃癌细胞实验研究
        1 仪器与器材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基于蛋白组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
        1 仪器与器材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食管癌细胞实验研究
        1 仪器与器材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国际期刊论文引言语步的词块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术语界定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论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词块的计量文献分析
        2.1.1 计量文献研究设计
        2.1.2 计量文献研究发现
    2.2 词块的提取标准
        2.2.1 毗邻式词块的提取标准
        2.2.2 非毗邻式词块的提取标准
    2.3 词块的分析框架
        2.3.1 词块的结构形式分析框架
        2.3.2 词块的语篇功能分析框架
        2.3.3 词块的意义分析框架
    2.4 学科差异与词块研究
        2.4.1 学科差异与学科分类
        2.4.2 学科差异与词块研究
        2.4.3 核心词块与典型词块
    2.5 期刊论文语类与词块研究
        2.5.1 期刊论文语类与语步分析
        2.5.2 期刊论文语类与词块研究
        2.5.3 期刊论文语步与词块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语料
    3.2 语料标注
        3.2.1 标注方案
        3.2.2 标注过程
        3.2.3 信度报告
    3.3 词块的识别与提取
        3.3.1 毗邻式词块的识别与提取
        3.3.2 非毗邻式词块的识别与提取
    3.4 词块与语步—语阶的对应分析
        3.4.1 对应分析方法
        3.4.2 对应分析报告
    3.5 词块的分析框架
        3.5.1 毗邻式词块的分析框架
        3.5.2 非毗邻式词块的分析框架
    3.6 词块的研究路径
        3.6.1 毗邻式词块的研究路径
        3.6.2 非毗邻式词块的研究路径
    3.7 本章小结
4 期刊论文引言的语步—语阶序列分析
    4.1 语步的学科差异化分析
        4.1.1 语步的序列分析
        4.1.2 语步的循环与套嵌
    4.2 语阶序列的学科差异化分析
        4.2.1 语阶的整体分布
        4.2.2 语阶序列的学科差异化分析
    4.3 引言语阶的具体分析
        4.3.1 M1语步微观结构分析
        4.3.2 M2语步微观结构分析
        4.3.3 M3语步微观结构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毗邻式词块研究
    5.1 毗邻式词块的总体分布情况
    5.2 毗邻式词块的结构形式
        5.2.1 整体分布
        5.2.2 名词类词块
        5.2.3 介词类词块
        5.2.4 动词类词块
        5.2.5 句干类词块
        5.2.6 连接词词块
    5.3 毗邻式词块的语篇功能
        5.3.1 整体分布
        5.3.2 研究类词块
        5.3.3 文本类词块
        5.3.4 立场类词块
    5.4 共用高频毗邻式词块
        5.4.1 共用毗邻式词块的总体分布
        5.4.2 共用毗邻式词块的学科分类研究
        5.4.3 共用毗邻式词块的个案研究
    5.5 毗邻式词块在各语步的使用情况
        5.5.1 确定研究领域语步
        5.5.2 确立研究地位语步
        5.5.3 介绍本研究语步
    5.6 本章小结
6 非毗邻式词块研究
    6.1 非毗邻式词块的总体分布情况
        6.1.1 种类与数量的分布
        6.1.2 内部变异性
        6.1.3 数量与变异的相关性
        6.1.4 结构形式的分布
        6.1.5 语篇功能的分布
    6.2 共用高频非毗邻式词块
    6.3 非毗邻词块在各语步的使用情况
        6.3.1 确定研究领域语步
        6.3.2 确立研究地位语步
        6.3.3 介绍本研究语步
    6.4 本章小结
7 基于词块的学术英语教学辅助工具
    7.1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
    7.2 相关的英语教学辅助工具介绍
    7.3 基于词块的教学辅助工具开发
        7.3.1 设计与开发
        7.3.2 测试与反馈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启示
    8.1 主要发现
    8.2 研究贡献
    8.3 研究启示
    8.4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1 语料库入选期刊
附录2 期刊论文引言语步序列
附录3 期刊论文引言语阶序列
附录4 期刊论文引言部分毗邻式词块的结构与功能分布
附录5 期刊论文引言语步毗邻式词块的结构与功能分布
附录6 期刊论文引言部分非毗邻式词块的功能分布
附录7 期刊论文引言语步非毗邻式词块的功能分布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3)基于文本挖掘的家具用户潜在需求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本挖掘概述
    2.1 文本挖掘
        2.1.1 文本挖掘的发展进程
        2.1.2 文本挖掘的主要研究领域
        2.1.3 文本挖掘的相关应用
    2.2 文本挖掘的一般流程
    2.3 文本挖掘工具
    2.4 本课题的文本挖掘工具及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网购评论的评价指标建立
    3.1 家具概述
    3.2 家具调研与研究对象确定
    3.3 评价指标构建标准
    3.4 基于家具网购评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4.1 家具网购评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4.2 研究假设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获取及预处理
    4.1 数据获取方法
        4.1.1 网络爬虫
        4.1.2 爬虫工具
    4.2 数据来源及选择
        4.2.1 线上家具购物网站的选择
        4.2.2 家具产品的选择
    4.3 爬取过程
    4.4 文本预处理
        4.4.1 数据清洗
        4.4.2 中文分词
        4.4.3 去停用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本特征词提取
    5.1 文本特征提取
    5.2 文本特征评价的方法
    5.3 文本特征词提取过程
        5.3.1 基于词云图的词频统计
        5.3.2 基于TF-IDF算法的关键词提取
        5.3.3 建立共词矩阵
    5.4 可视化呈现
        5.4.1 基于词频的可视化
        5.4.2 基于词频的可视化过程
        5.4.3 基于语义的可视化
        5.4.4 基于语义的可视化过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情感分析
    6.1 文本情感分析
    6.2 文本情感分析技术
    6.3 文本情感分析过程
    6.4 可视化呈现
        6.4.1 基于情感的可视化
        6.4.2 基于情感的可视化过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家具用户潜在需求的分析
    7.1 基于网购评论的家具用户需求分析
        7.1.1 用户需求
        7.1.2 网购的行为过程分析
        7.1.3 线上家具用户需求分析步骤
        7.1.4 线上家具用户群体的研究
    7.2 基于评价指标的相关分析
        7.2.1 基于评价指标的产品关键词分析
        7.2.2 基于评价指标的产品情感值分析
    7.3 关于折叠桌的研究结论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附录

(4)“三种沟通模式”在美国初中零基础汉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以俄勒冈州Athey Creek Middle School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
        一、美国汉语教学与美国本土教学标准脱节
        二、沟通模式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不足
        三、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及体会
    第二节 “三种沟通模式”简介
        一、人际沟通模式
        二、理解诠释沟通模式
        三、表达演示沟通模式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对沟通模式的解读
        二、沟通模式的理论基础
        三、关于沟通模式的应用的相关研究
        四、存在的问题和需要突破的地方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ATHEY CREEK MIDDLE SCHOOL汉语教学现状
    第一节 ACMC汉语教学情况
        一、ACMC汉语教师情况
        二、汉语教学实施情况
        三、教学对象及教学时间
    第二节 《语标》与《俄标》中的沟通模式
        一、沟通目标与其他四个目标关系的对比
        二、“三种沟通模式”的具体内容
    第三节 《中文目标》中的沟通模式
        一、人际沟通模式
        二、理解诠释沟通模式
        三、表达演示沟通模式
第三章 基于“三种沟通模式”的初中零基础汉语课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需求
    第二节 教学内容
    第三节 教学目标
        一、六年级具体教学目标
        二、七年级具体教学目标
    第四节 教学策略
        一、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二、基于游戏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第五节 教学评价
        一、教师观察
        二、自我评估
        三、同伴评估
第四章 基于“三种沟通模式”的具体教学案例及教学反馈
    第一节 基于“三种沟通模式”的具体教学案例
        一、人际沟通模式教学案例
        二、理解诠释沟通模式教学案例
        三、教学过程
    第二节 “三种沟通模式”在ACMC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反馈
        一、人际沟通模式教学反馈
        二、理解诠释沟通模式教学反馈
        三、表达演示沟通教学反馈
    第三节 美国汉语教师对“三种沟通模式”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反馈
结语
    第一节 “三种沟通模式”对汉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创造沟通情境
        二、进行“功能块”教学
        三、活动形式应多样化
        四、整合运用“三种沟通模式”
        五、构建符合“三种沟通模式”的教学评估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5)语块结合情景教学法应用于泰国小学初级汉语教学考察 ——以《快乐学中文》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三、内容与重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语块理论研究
    第一节 语块理论研究
        一、国外语块理论
        二、国内汉语语块理论
    第二节 汉语语块教学实证概述
        一、汉语教材语块研究
        二、汉语语块教学实践
        三、汉语语块教学实证
第二章 语块理论与情景教学法
    第一节 情景教学法
        一、理论基础
        二、情景教学法定义及意义
    第二节 语块与情景教学法结合优势
    第三节 语块结合情景教学法的教学实施手段
        一、情景教学类型
        二、语块理论结合情景教学法教学实施手段
第三章 《快乐学中文》语块结合情景教学法教学实践
    第一节 实践教材分析
        一、《快乐学中文》教材分析
        二、《快乐学中文》第四册教学语块分析
    第二节 教学环境分析
        一、学校情况概述
        二、教学实践对象情况
        三、课程安排
    第三节 教学设计及体现
        一、教学内容
        二、语块结合情景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第四章 语块理论结合情景教学法教学效果分析
    第一节 教学实践测试
        一、测试内容
        二、测试结果分析
    第二节 教学课堂观察
    第三节 学生访谈
第五章 语块结合情景教学法的教学反思与建议
    第一节 教学实践反思
        一、实践结果反思
        二、教学反思
    第二节 教学建议
        一、课堂教学方面
        二、汉语语块教材编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口语测试题目
    附录二:教学考察学习者访谈内容
致谢

(6)多感官博物馆学:具身与博物馆现象的认知与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回归身体:“具身”的理论源泉
        1.2.2 基于感官:多感官转向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2 现象的产生:从物到现象
    2.1 “失声”的博物馆物
        2.1.1 传统博物馆中的物之特性
        2.1.2 物的博物馆化过程
    2.2 博物馆物的信息与现象
        2.2.1 博物馆物的背景与内涵显现
        2.2.2 博物馆性: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2.3 从物到现象:感官在博物馆历史中的发展
        2.3.1 17、18世纪——早期博物馆感官史
        2.3.2 19世纪中期——“展览的复合体”
        2.3.3 20世纪后半叶——触觉的复兴与无障碍设计
        2.3.4 21世纪——感官游乐场
    小结
3 多感官于博物馆现象的必要性
    3.1 具身的产生:从脑到身
        3.1.1 认知与博物馆
        3.1.2 感知与博物馆
        3.1.3 体验与博物馆
    3.2 多感官需求与博物馆传播
        3.2.1 视觉传播
        3.2.2 触觉传播
        3.2.3 听觉传播
        3.2.4 嗅味传播
    小结
4 多感官于博物馆中的运用
    4.1 博物馆具身化
        4.1.1 博物馆物的历史文化实践性
        4.1.2 博物馆身体社会化
        4.1.3 虚拟技术下的博物馆身体
    4.2 多感官与博物馆物/现象
        4.2.1 物的感官互动
        4.2.2 现象的感官互动
    4.3 多感官与博物馆展览结构
        4.3.1 时空联结下的感官线索
        4.3.2 多感官与多元化
    4.4 多感官与博物馆空间
        4.4.1 建筑空间
        4.4.2 环境空间
        4.4.3 文化空间
    小结
5 多感官于博物馆中的效果
    5.1 博物馆观众评估中的感官身体维度
        5.1.1 多感官运用的功能与评估
        5.1.2 从物到人的观众评估
    5.2 测量多感官体验
        5.2.1 丹麦国家摄影博物馆的“战争的痕迹”多感官展项测量
        5.2.2 台州博物馆“海滨之民”多感官展项测量
    小结
6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基于《简化字总表》“非对称”繁简字的转换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凡例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思路
第一章 《简化字总表》“非对称”繁简字的类型分析
    第一节 因意义不同而具有“非对称”关系
    第二节 由于或体或俗体产生的“非对称”关系
    第三节 由于讹字具有的“非对称关系”
    第四节 由于通用或假借造成“非对称”关系
    小结
第二章 对“非对称”繁简字转换系统的优化
    第一节 现今的解决思路
    第二节 繁简字“非对称”转换系统与方法的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8)论扁平化设计在APP界面视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现状分析
    三、课题研究目的与创新点
    四、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APP界面扁平化设计概述
    第一节 扁平化设计风格
    第二节 扁平化设计的前期形态
    第三节 扁平化APP界面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扁平化在APP界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APP扁平化设计的特点
    第二节 扁平化APP界面设计的原则
    第三节 扁平化2.0
第三章 扁平化APP界面用户市场的分析研究
    第一节 扁平化APP界面所带来的用户体验
    第二节 APP界面运用扁平化设计给产品市场带来的优缺点
    第三节 扁平化设计在APP界面视觉领域中的发展前景
第四章 “拾光”APP用户界面扁平化设计实践
    第一节 “拾光”APP界面设计背景
    第二节 “拾光”APP界面设计定位
    第三节 “拾光”APP界面设计表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谢辞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9)现当代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与选题相关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现当代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创作历史脉络
    第一节 20 世纪30、40 年代西部初探与抗战视阈下的悲愤情结
    第二节 解放与建设:对少数民族的讴歌
    第三节 斗争与改造:“文革”时期的“红、光、亮”形象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的多样化发展——“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第五节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对国家形象的塑造
    第六节 创作反思
第二章 现当代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创作的画家群
    第一节 以新疆维吾尔族为表现对象的画家群
        一、内地访疆画家
        二、内地驻疆画家
        三、新疆本土画家
    第二节 以内蒙古蒙古族为表现对象的画家群
        一、内地访蒙画家
        二、内蒙古本土画家
        三、草原“群体”画家
    第三节 以西部各藏区藏族为表现对象的画家群
        一、早期访藏画家
        二、西藏外来画家
        三、西藏本土画家
第三章 现当代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的表现内容
    第一节 再现少数民族生活
        一、再现游牧民族生产、生计方式
        二、再现农耕民族生产、生计方式
        三、再现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共有的生活场景
    第二节 展现少数民族风情
        一、霓裳之美
        二、景观之美
        三、歌舞传情
    第三节 彰显少数民族精神情感
        一、虔诚的信仰
        二、顽强的生命精神
        三、母爱
        四、团结精神
第四章 现当代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的特征
    第一节 宗教性
        一、创作主体受到宗教影响
        二、表现对象的宗教性
        三、表现形式的宗教性
    第二节 民族性
        一、对民族音乐舞蹈文化的表现
        二、对民族手工业文化的表现
        三、对民族服饰文化的表现
        四、对民族饮食文化的表现
        五、对民族建筑文化的表现
        六、对人文地域文化的表现
    第三节 抒情性
        一、抒情形象激发画家情感
        二、抒情表达方式
    第四节 多元性
        一、“壮美”与“优美”并存
        二、“写实的生机之美”与“夸张的变形之美”同在
        三、其他类型的美
结语
附录
    第一章 附图
    第二章 附图
    第三章 附图
    第四章 附图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网络评价情感分析的生鲜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鲜电商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
        1.2.2 顾客满意度
        1.2.3 网购顾客满意度测评研究
        1.2.4 物流服务质量
        1.2.5 情感分析
    1.3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图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框架图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服务质量相关概述
        2.1.1 服务质量的内涵
        2.1.2 典型的服务质量模型
    2.2 物流服务质量的相关概述
        2.2.1 物流服务质量的内涵
        2.2.2 典型的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2.3 冷链物流的相关理论
        2.3.1 冷链物流的含义
        2.3.2 冷链物流发展概况
    2.4 本章小结
3 生鲜电商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的影响因素
    3.1 生鲜电商物流服务特点和现状分析
        3.1.1 生鲜电商物流服务特点
        3.1.2 生鲜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
    3.2 典型的生鲜电商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3.2.1 面向顾客满意度的评价体系
        3.2.2 生鲜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
    3.3 网络评价可行性分析
        3.3.1 网络评价概述
        3.3.2 网络评价全面性分析
        3.3.3 网络评价数据规模分析
        3.3.4 网络评价真实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网络评价的生鲜产品情感分析
    4.1 数据爬取
    4.2 应用自然语言处理分析情感极性
        4.2.1 自然语言处理情感极性分析过程
        4.2.2 情感极性分析结论
    4.3 情感分析词频统计
        4.3.1 Jieba分词和屏蔽词设置
        4.3.2 词云生成原理及设置
        4.3.3 网络评论数据词云分析
        4.3.4 生鲜肉类产品影响因素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附录Ⅱ 生成情感极性直方图相关代码
附录Ⅲ 生成wordcloud相关代码
附录Ⅳ 停用词节选
附录Ⅴ 自定义语料库节选
附录Ⅵ 天猫超市生鲜牛肉评论文本节选

四、Word 2000/2002增添中文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整合大数据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上市后评价研究[D]. 周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国际期刊论文引言语步的词块特征研究[D]. 李雪. 浙江大学, 2020(08)
  • [3]基于文本挖掘的家具用户潜在需求可视化研究[D]. 瞿娟. 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4]“三种沟通模式”在美国初中零基础汉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以俄勒冈州Athey Creek Middle School为例[D]. 高培路. 苏州大学, 2020(03)
  • [5]语块结合情景教学法应用于泰国小学初级汉语教学考察 ——以《快乐学中文》教学为例[D]. 陈琛. 广西大学, 2020(07)
  • [6]多感官博物馆学:具身与博物馆现象的认知与传播[D]. 王思怡. 浙江大学, 2019(07)
  • [7]基于《简化字总表》“非对称”繁简字的转换问题研究[D]. 刘爽. 三峡大学, 2019(06)
  • [8]论扁平化设计在APP界面视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D]. 王曦. 宁夏大学, 2019(02)
  • [9]现当代西部少数民族题材国画创作研究[D]. 梁宏.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10]基于网络评价情感分析的生鲜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 杜焕楠.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Word 2000/2002 增加了中文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