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受阻分析——来自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金城镇苏寨村农民收入调查的启示

农民增收受阻分析——来自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金城镇苏寨村农民收入调查的启示

一、农民增收阻塞分析——对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金城镇苏宅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武烨[1](2015)在《应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与缴费意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我国开始进入人口的迅速老龄化时期,老年人口数量不断上升。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发展的极不平衡,城乡老人的养老问题发展的也不平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国务院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目的就在于不断适应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不断加快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居民作为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重点政策实施对象,这一制度能否调动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便成为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否了解,是否愿意参保与缴费便成为制度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市场失灵理论、社会公平理论、社会风险管理理论三大理论,结合国内外重要文献,为文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应县作为山西省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文章着重分析应县的人口与社会经济情况,研究应县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实施现状以及近几年应县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所带来的效果。本文围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这一主线,通过对应县12个乡镇的12个重点行政村的300名农民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参保人个体的参保意愿与缴费意愿对制度的影响。首先分析应县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与参保动力,其次以农民参保意愿为基础,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起分析模型,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与归纳。其中影响农民参保意愿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年龄段)、受教育程度、从事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每月消费支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了解程度;影响农民缴费意愿的因素包括:收入水平的制约、信心缺失的制约、缴费档次数量与补贴标准的制约、对制度的担忧、宣传不到位,政府办理员硬性的规定。在整个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民参保意愿与缴费意愿的对策措施,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政府责任、财政补贴、建立起适应应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首先,政府有责任完善制度,健全法律监督体系;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居民对制度的了解和认可度;各乡镇、农村要有区别地切入;提高青年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其次,国家与地方财政财政不仅要加大投入的力度,还要采取措施保证养老保险基金不贬值,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利用宏观调控来稳定经济的增长;最后,配套措施方面包括: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治理模式;健全网络服务;建立城乡统筹模式。

师文洋[2](2013)在《山西省应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数量急剧减少,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同时,耕地后备资源经过长期开发几近枯竭,因此,依赖大规模开发后备资源补充耕地的传统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于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指示,并在《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中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作为约束性指标分解下达。但当前,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严重不足,无法为高标准基本农田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然后以山西省应县为例,对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质量潜力、景观生态潜力和综合潜力进行了研究,对应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做出了时空布局,划分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类型区,制定了相应的工程建设模式。结果表明:(1)在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质量潜力、景观生态潜力的基础上,测算土地整理综合潜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基于土地整理综合潜力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空安排,是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的有效方法,也为土地整理工程模式选择、工程建设内容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3)按照土地整理综合潜力由高到低划分,应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分为三个时期,前期建设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区和东北部丘陵区,中期建设区主要分布在中部、东北部和西北部等地,后期建设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4)应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可分为三种模式:农业生态改善工程模式应以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可采用修筑梯田、治理沟壑等手段;盐碱耕地治理工程模式应以治理盐碱化为主,可采用工程、化学、生物等措施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完善工程模式应以兴修水利、完善灌溉设施为主,可采用节水灌溉等技术。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质量潜力、景观生态潜力,以及土地整理综合潜力的概念,并对各种潜力及其分级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土地整理综合潜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空布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类型分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确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程序与方法。但本文对土地整理质量潜力和景观生态潜力值的计算方法的研究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研究。

渠溪[3](2013)在《山西省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渴求清静、宽阔的空间放松自我,回归传统,乡村旅游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的迅速的发展起来。山西省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乡村丰富的旅游资源,把传统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更可以在全国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与资源枯竭的背景下,改变山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山西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从集群化角度发展山西省乡村旅游产业,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间分工协作,提升经营主体的竞争力,形成品牌效应,为山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从集群化发展角度分析山西省乡村旅游集群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实现集群化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发展构想,期望能够为山西省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另外对乡村旅游、旅游集群以及乡村旅游集群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理论综述,并在章节最后简要的给出了文章的研究内容、观点和主要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相关基础理论。结合文章分析需要,重点介绍了乡村旅游的概念、特征、分类模式以及乡村旅游集群的概念、构成要素、影响因素等,为下文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从山西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数量变化深入分析了目前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山西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从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了山西省乡村旅游实行集群化发展的原因。第一部分从提升经营主体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创建区域品牌、产业结构优化以及解决三农问题四个方面论述了集群化发展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从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山西目前的集聚态势以及资源优势和政策扶持探讨了山西集群发展的可行性。第五部分,山西省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路径研究。这是文章的核心部分。通过将集群发展分为初始、增强、形成三个阶段阐述了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并通过实例划区发展提出了山西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构想,为整个山西省乡村旅游集群发展提供了发展路径。第六部分,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山西省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的对策建议。最后,文章结论与展望。

周妍[4](2013)在《论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分析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针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不足,目前对其进行完善只是权益之计,建立规范的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才是财政改革的方向。

李江[5](2006)在《我国农民增收与农业政策问题研究 ——以阳高县古城村为例》文中提出农民增收问题是我国当今的一个重大问题,能否持续、快速地增加农民收入,建立一条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从我国的农业政策角度出发,依靠国家的农业政策,尤其是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建立一条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为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提出了一条新思路和有益的借鉴。 本文以“我国农民增收与农业政策问题研究—以阳高县古城村为例”为研究主题,从理论探索、实证研究和对策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本文研究了农民增收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对以往农民增收理论的评述,提出了自己的增收理论—“政策增收论”。在基本理论部分,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政策增收论”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和历史依据,并对国外成功的农业政策进行了借鉴。 其次,本文对古城村农民收入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一,简要介绍了古城村的基本情况,包括:古城村的自然、地理状况,人口及劳动力状况,经济、社会状况三个方面。第二,重点对古城村农民收入状况与农业政策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从建国以后、改革开放以后、1997年以后三个不同的时期,古城村农民收入的水平、结构、与全国其它地区比较分析及农业政策原因分析四个不同的角度对古城村农民历年来的收入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三,在上述两个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又着重研究了制约古城村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及其农业政策原因。指出了影响古城村农民增收的农业政策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对农业科技、教育的支持与保护不足、对农业社会化与信息服务建设的支持与保护不足、农业组织政策缺乏创新、对农业劳动力就业与管理的支持与保护不足、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的支持与保护不足、对农民收入的支持与保护不足。 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的研究,提出了要通过国家的农业政策,特别是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来建立一条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针对当前我国及古城村农民增收中存在的

苏建材,张智峰[6](2002)在《农民增收阻塞分析——对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金城镇苏宅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启示》文中指出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为此,作者经对山西省朔州市金城镇苏宅村农民收入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以找出阻 碍农民增收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农民增收阻塞分析——对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金城镇苏宅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民增收阻塞分析——对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金城镇苏宅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应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与缴费意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1.2 农村居民参保意愿
        2.1.3 农村居民缴费意愿
    2.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理论
        2.2.1 市场失灵理论
        2.2.2 社会公平理论
        2.2.3 社会风险管理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应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与效果
    3.1 应县人口与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3.2 应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历程与效果
        3.2.1 应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过程
        3.2.2 应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3.2.3 应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
    3.3 应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
        3.3.1 老年居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3.3.2 有效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3.3.3 有效改善与政府的关系
        3.3.4 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体制不断完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应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分析
    4.1 应县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的内在需求与动力
        4.1.1 应县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的内在需求
        4.1.2 应县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动力
    4.2 应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
        4.2.1 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
        4.2.2 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应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意愿分析
    5.1 应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的内在需求与动力
    5.2 应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意愿的影响因素
        5.2.1 收入水平的制约
        5.2.2 信心缺失的制约
        5.2.3 缴费档次数量与补贴标准的制约
        5.2.4 对制度的担忧
        5.2.5 宣传不到位,政府办理员硬性的规定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提高应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与缴费意愿的对策
    6.1 政府责任
        6.1.1 规范制度,健全法律监督体系
        6.1.2 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6.1.3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居民对制度的了解和认可度
        6.1.4 各乡镇、农村要有区别的切入
        6.1.5 提高青年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6.2 财政补贴
        6.2.1 加大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投入
        6.2.2 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6.2.3 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
        6.2.4 稳定经济的增长
    6.3 建立适应应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
        6.3.1 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6.3.2 改善农村治理模式
        6.3.3 健全网络服务
        6.3.4 建立城乡统筹模式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2)山西省应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1.1.2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1.1.3 土地整理取得丰硕成果
        1.1.4 国家宏观政策积极引导
        1.1.5 土地整治规划的客观要求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完善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
        1.2.2 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提供思路
        1.2.3 为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依据
    1.3 研究内容
        1.3.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本理论
        1.3.2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1.3.3 土地整理潜力的测算
        1.3.4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时空布局
        1.3.5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研究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基本农田保护研究进展
        2.1.2 高标准基本农田研究进展
        2.1.3 土地整理研究进展
    2.2 典型国家和地区土地整理研究进展
        2.2.1 土地整理的现状
        2.2.2 土地整理的特点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概念界定
        3.1.1 高标准基本农田
        3.1.2 土地整理
        3.1.3 土地整理综合潜力
        3.1.4 土地整理模式
    3.2 基础理论
        3.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2 土地伦理学理论
        3.2.3 土地优化配置理论
        3.2.4 系统工程理论
第4章 研究区域概况和方法
    4.1 研究区域的选取
    4.2 研究区域概况
        4.2.1 地理位置
        4.2.2 地形地貌
        4.2.3 气候条件
        4.2.4 水文条件
        4.2.5 土壤类型
        4.2.6 社会经济概况
    4.3 研究区土地利用状况
        4.3.1 土地利用现状
        4.3.2 土地类型分布
        4.3.3 耕地现状
        4.3.4 基本农田现状
        4.3.5 土地利用特点
    4.4 研究方法
        4.4.1 层次分析法
        4.4.2 德尔菲法
        4.4.3 聚类分析法
        4.4.4 极值标准化法
        4.4.5 加权指数和法
        4.4.6 逼近理想解法
        4.4.7 数轴法
第5章 土地整理潜力测算
    5.1 土地整理数量潜力
        5.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2 新增耕地面积测算
        5.1.3 新增耕地率测算
        5.1.4 测算结果修正
        5.1.5 土地整理数量潜力等级指数测算
        5.1.6 土地整理数量潜力及分级
    5.2 土地整理质量潜力
        5.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2 参评因子指标拟定与指数确定
        5.2.3 评价单元指数值的计算
        5.2.4 土地整理质量潜力分级
    5.3 土地整理景观生态潜力
        5.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3.2 林地丰富度测算
        5.3.3 土地利用多样性测算
        5.3.4 边界密度测算
        5.3.5 地类密度测算
        5.3.6 景观生态潜力指数测算
        5.3.7 土地整理景观生态潜力分级
    5.4 土地整理综合潜力
        5.4.1 “三潜力”的关系分析
        5.4.2 “三潜力”的权重确定
        5.4.3 评价结果与分析
第6章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布局与模式
    6.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空布局
        6.1.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
        6.1.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原则
        6.1.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时空布局方法
        6.1.4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
    6.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
        6.2.1 工程模式分区与构建的原则
        6.2.2 工程建设模式分区
        6.2.3 工程建设模式与内容
        6.2.4 建设模式选择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特色与创新点
    7.3 研究的不足
    7.4 展望
附表
致谢
参考文献

(3)山西省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1.2.2 国内外关于旅游集群研究综述
        1.2.3 乡村旅游集群发展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主要观点
2 乡村旅游及乡村旅游集群理论
    2.1 乡村旅游基本理论
        2.1.1 乡村旅游概念界定
        2.1.2 乡村旅游特征
    2.2 乡村旅游集群基础理论
        2.2.1 旅游产业集群理论基础
        2.2.2 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
        2.2.3 乡村旅游集群的概念
        2.2.4 乡村旅游集群的构成要素
        2.2.5 影响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的因素
3 山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山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3.1.1 山西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概况
        3.1.2 山西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类
        3.1.3 山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市场机遇
    3.2 山西省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3.2.1 微观层面
        3.2.2 中观层面
        3.2.3 宏观层面
4 山西省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4.1 山西省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必要性分析
        4.1.1 山西省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提升竞争力与创新力的需要
        4.1.2 山西省创建乡村旅游区域品牌的需要
        4.1.3 山西省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
        4.1.4 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径
    4.2 山西省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可行性分析
        4.2.1 乡村旅游本身具有集群化发展的基础
        4.2.2 山西旅游产业集群态势初步形成
        4.2.3 山西乡村旅游资源优势
        4.2.4 政府政策的扶持鼓励
5 山西省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思路及构想
    5.1 山西省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思路
        5.1.1 初始阶段——增长极的选择与培育
        5.1.2 增强阶段——产业链的接通与延伸
        5.1.3 形成阶段——山西省乡村旅游集群体系的形成
    5.2 山西省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构想
        5.2.1 以太原为核心的环城游憩乡村旅游密集区
        5.2.2 以大同、朔州及忻州为中心的晋北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密集区
        5.2.3 以晋中为中心的晋中平遥古城乡村旅游密集区
        5.2.4 以长治、晋城为中心的晋东南农家庄园乡村旅游密集区
        5.2.5 以临汾、运城为中心的晋南养身休闲乡村旅游密集区
6 促进山西省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微观层面
        6.1.1 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发挥大、中、小企业各自优势
        6.1.2 突出乡村特色,加大市场宣传力度
    6.2 中观层面
        6.2.1 优化乡村旅游产业链内部结构
        6.2.2 加强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发挥区域品牌优势
    6.3 宏观层面
        6.3.1 改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宏观发展环境
        6.3.2 制定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论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异同分析
    (一) 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相同点
    (二) 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二者间的区别
二、进一步加强完善的建议

(5)我国农民增收与农业政策问题研究 ——以阳高县古城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研究主题
    1.2 选题背景
    1.3 本选题研究动态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本选题的意义
2 我国农民增收的基本理论
    2.1 近年我国农民收入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1.1 我国农民收入的近况
        2.1.2 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
    2.2 我国农民增收的基本理论研究
        2.2.1 目前国内外农民增收的各种理论综述
        2.2.2 对目前增收理论的评述
    2.3 “政策增收论”
        2.3.1 “政策增收论”的基本内涵
        2.3.2 “政策增收论”的理论依据
        2.3.3 “政策增收论”的历史依据
        2.3.4 国外农业政策简介
3 古城村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3.1 古城村的基本情况
        3.1.1 自然、地理状况
        3.1.2 人口及劳动力状况
        3.1.3 经济、社会状况
    3.2 古城村农民收入状况与农业政策的演变
        3.2.1 1949年-1981年古城村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3.2.2 1982年-1996年古城村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3.2.3 1997年-2005年古城村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3.3 制约古城村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及其农业政策原因分析
        3.3.1 影响古城村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3.3.2 影响古城村农民增收的农业政策原因分析
4 解决我国农民增收问题的农业政策研究
    4.1 加强对农业科技、教育的支持与保护
        4.1.1 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4.1.2 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步伐
        4.1.3 统筹城乡教育,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
    4.2 加强对农业社会化与信息服务建设的支持与保护
        4.2.1 加强农村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4.2.2 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4.3 加强对农业组织政策创新的支持与保护
        4.3.1 加强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4.3.2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创新
    4.4 加强对农业劳动力就业与管理的支持与保护
        4.4.1 统筹规划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分流
        4.4.2 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组织网络
        4.4.3 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
    4.5 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的支持与保护
        4.5.1 继续加大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力度
        4.5.2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4.6 加强对农民收入的支持与保护
        4.6.1 继续实施对粮食、农机、良种的直接补贴政策
        4.6.2 继续实施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
        4.6.3 加强农业税收政策的实施
        4.6.4 加强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
5 结论
    5.1 结论
    5.2 本文的创新点
    5.3 今后研究方向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农民增收阻塞分析——对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金城镇苏宅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调查记实
结症分析
政策建议

四、农民增收阻塞分析——对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金城镇苏宅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应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与缴费意愿研究[D]. 武烨. 山西财经大学, 2015(10)
  • [2]山西省应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D]. 师文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12)
  • [3]山西省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研究[D]. 渠溪. 山西财经大学, 2013(10)
  • [4]论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比较分析[J]. 周妍. 现代经济信息, 2013(01)
  • [5]我国农民增收与农业政策问题研究 ——以阳高县古城村为例[D]. 李江. 西安科技大学, 2006(02)
  • [6]农民增收阻塞分析——对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金城镇苏宅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启示[J]. 苏建材,张智峰.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2(S2)

标签:;  ;  ;  ;  ;  

农民增收受阻分析——来自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金城镇苏寨村农民收入调查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