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孕妇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观察

孕晚期孕妇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观察

一、孕晚期孕妇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邱佑芝[1](2021)在《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影响因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小剂量肝素干预效果探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解决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20年3月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孕妇60例,均接受低分子右旋糖酐+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胎儿脐动脉血流变化情况和孕妇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胎儿脐动脉血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和脐动脉血流比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孕妇血浆黏度及血细胞比容均显着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如有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现象,需要尽早进行处理,运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好,有助于胎儿生长发育。

刘少娟[2](2021)在《TBA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出血量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希望在现有根据《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2015版)》中按照血清总胆汁酸水平(Total bile acid TBA)分级的轻度、重度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tic chaolestasis of pergnancy ICP)的基础上根据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进一步细化分组,研究细化分组后的ICP孕产妇在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产后出血及围产儿结局间关系,再与传统轻度、重度ICP分组中的产后出血、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进行比较,对比细化后的分组在结局观测上是否更具有某些有意义。通过TBA水平细化分组,观察TBA指标升高与产后出血、围产儿结局的关系,进一步严格管理TBA水平,从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改善围产儿的预后。方法对2015-01-01至2021-02-28期间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符合ICP诊断标准的,同时无其他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306例病历资料回顾性探究,分别分析其在按照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进行轻、重度分组中轻度组(TBA≥10umol/L<40umol/L)、重度组(TBA≥40umol/L)及按照血清总胆汁酸指标大于等于10umol/L基础上每增加10umol/L为组段,总共分为8个组(A-H)、轻度组与其亚组间及重度组与其亚组间在产后出血、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306例病例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后得出下列结果:孕产妇方面:(1)细化分组后的8组、轻度组与重度组,在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上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组的发生率高于轻度组(P<0.05)。(2)在产后出血发生率上C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发生率高于轻度组。围产儿方面:(1)细化分组后的8组、轻度组与重度组,在新生儿轻度窒息、死胎、Ⅰ度羊水胎粪污染发生率上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细化分组后的8组、重度组与轻度组,在新生儿重度窒息、Ⅱ、Ⅲ度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黄疸、早产、新生儿NICU入住发生率上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重度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新生儿NICU入住及早产发生率上C组和轻度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发生率高于轻度组。结论(1)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在孕产妇产后出血、不良围产儿结局(新生儿黄疸、Ⅱ、Ⅲ度羊水胎粪污染、早产、新生儿重度窒息、胎儿窘迫、新生儿NICU入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ICP患者。(2)对于轻度ICP孕产妇而言,血清总胆汁酸在30umol/L-40umol/L时要积极预防患者产后出血、胎儿早产的发生,同时也要预防并积极处理新生儿并发症,做好新生儿救治工作尽量,避免新生儿因为窒息、肺炎等并发症而转入NICU的发生。

孙艳艳[3](2021)在《补肾疏肝化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补肾疏肝化瘀法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疗效,以探讨导师经验方补肾育麟汤、开郁活血汤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为中医药诊疗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寻求安全有效的方药。方法:将符合肾虚肝郁血瘀型的64例RSA血栓前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于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服用开郁活血汤,连用6剂,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补肾育麟汤,服用7剂,停药1天后继服14剂则停药;并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经期停服;对照组则单纯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如上方法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及其妊娠成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自然流产次数、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抑郁量表评分(SDS)、焦虑量表评分(SAS),凝血四项、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功能、子宫动脉血流超声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可比性。2.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妊娠成功率分别是88.89%、64.0%,治疗组疗效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补肾育麟汤+开郁活血汤联合阿司匹林可以明显改善妊娠成功率。3.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是90.63%、74.19%,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优(P<0.05)。4.两组治疗后抑郁量表评分(SDS)、焦虑量表评分(SAS)皆较治疗前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的SAS、SD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PTT、PT、TT值均较治疗前延长,D-二聚体、FIB值均较治疗前降低,经配对样本t检验,以上指标两组内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除APTT、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三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检查S/D、PI、RI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疏肝化瘀法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肾虚肝郁血瘀型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疗效突出,在改善临床症状、血液高凝状态,缓解焦虑抑郁状态及提高妊娠成功率方面较对照组优势明显,且无副反应,安全可靠。

王平娟,李慧娟,王晓静[4](2020)在《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6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84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治疗,将20 mL丹参注射液加入到10%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30~40滴/min,1次/d;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500 mL/d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将30 mL硫酸镁注射液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2 g/h,1次/d;丹参注射液用法同对照组,两组均持续用药1周,之后间隔3~5 d再持续用药1周,总用药周期为3周。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胎儿生长及新生儿发育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86%,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6.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胎儿头围、腹围、股骨长度、双顶径的增长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显着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血流变指标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着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均显着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凝血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娩出胎龄、出生体质量、身长及1 min Apgar评分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变指标指标,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疗效显着,值得临床进行应用推广。

肖迪[5](2020)在《滋肾活血法预防羊水过少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自拟中药滋肾活血汤联合饮水疗法预防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观察中药联合饮水治疗对羊水偏少患者羊水量、临床症状、分娩结局的影响,探讨滋肾活血法预防羊水过少的机理。方法:选取中医辨证属肾虚血瘀型羊水偏少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应用饮水疗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滋肾活血汤,两组患者连续治疗7天,均在治疗前后记录羊水最大暗区垂直深度(AFV)、羊水指数(AFI)、脐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与舒张末期的比值(S/D)、宫高、腹围、肾虚血瘀症状积分的变化;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后羊水过少的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复发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羊水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结果:⑴实验组AFV、AFI高于对照组,S/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治疗后两组患者羊水过少发生率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中医积分及疗效比较:a.主症为腹形偏小,以宫高、腹围测量值表示,实验组宫高的增加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次症积分比较:两组在“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潮热汗出”“善忘”“肢体麻木”症状方面,实验组的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口干咽燥”“肌肤甲错”“面部、口唇发暗或暗黑”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实验组积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随诊情况比较,实验组在复发率、剖宫产率、羊水污染方面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方面,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活血法能有效降低羊水过少发生率,改善羊水偏少患者的羊水量、临床证候,降低复发率、剖宫产率、羊水污染率,更好的预防羊水过少的发生。

李敏[6](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子痫前期用药规律分析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临床上以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为特征,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常见治疗是镇静、解痉、降压、抗凝、利尿等对症治疗,治愈的唯一方法就是终止妊娠,但这一措施对围产儿预后产生较大不良影响。近年来,采用中医尤其中西医联合的方法来治疗子痫前期的报道颇多,中西医联合治疗子痫前期有延长孕周、减少并发症、改善围产结局等优点。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大量的医药数据中寻找出有效的隐性信息,经一定的技术手段处理之后,找出共性规律与差异性,为中医精准治疗提供依据,在促进医药学术的研究、加速传统医药现代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网络药理学可通过网络分析,系统地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的复杂网络关系,为研究药物药效作用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论文旨在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子痫前期的用药规律,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西药联合治疗子痫前期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目的]1.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医药治疗子痫前期的用药特点和潜在规律,为今后中医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思路及方法。2.根据数据挖掘和文献检索结果,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子痫前期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收集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医药治疗子痫前期相关临床文献,建立中医药治疗子痫前期的方药数据库,统计每味药物使用频次,并对所有药物的功效、四气五味、归经进行分类分析,并用SPSS软件进行中药关联规则分析。2.以通过数据挖掘获得的频次最高的中药及与该中药联合治疗子痫前期文献报道较多的西药为研究基础,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取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西药作用靶点,及与子痫前期相关靶点,建立化合物—靶点及靶点间相互作用网络,通过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分析对中西药联合治疗子痫前期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共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63篇,涉及中药91味。用药频次≥12的有14味中药,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SM)、钩藤、茯苓。中药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甘为主,归经中为肝、心、肾、脾居多。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药对关联强度最高的组合为钩藤和天麻,其次为丹参和茯苓。2.文献检索发现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文献较多。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丹参活性成分30个,联合LMWH治疗子痫前期的关键靶点72个,包括STAT3、KNG1、TNF、VEGFA、IL6、FGFR1、EGFR、F10、IL10等。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分析显示丹参联合LMWH治疗子痫前期主要涉及细胞增殖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MAP激酶活性的阳性调节、血压调节、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F-κ B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结论]1.通过数据挖掘发现,中医药治疗子痫前期临床以平肝潜阳为基本治法,重视活血化瘀和健脾益肾,进一步揭示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2.通过网络药理学发现,丹参联合LMWH治疗子痫前期主要是通过影响血管功能、炎症反应、糖脂代谢以及免疫4个方面,协同产生控制血压血糖、减轻炎症、调节免疫等作用。

王蕊[7](2020)在《补肾固胎合剂联合隔姜灸脐法早期干预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补肾固胎合剂联合隔姜灸脐法早期干预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影响,为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血栓前状态导致的复发性流产提供新的临床诊疗思路。方法:(1)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患者90例,根据患者知情同意原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2)对照组给予补肾固胎合剂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补肾固胎合剂、隔姜灸脐法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两组患者均从月经第6天开始服药治疗。(3)所有患者均在拟备孕前3个月开始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即开始备孕,孕后继续予以补肾固胎合剂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服用至妊娠12周。(4)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狼疮抗凝物(LA)、抗心磷脂抗体(ACA)、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在用药前后的改变情况,以及对妊娠结局(活产率、足月产率、早产率、流产率)等指标进行评价,以上数据均做统计学处理。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降低,二者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中医临床疗效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8%,两组中医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妊娠结局的评价:观察组活产率为84.6%,高于对照组活产率6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月产率为84.6%,高于对照组足月产率5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流产率为12.8%,低于对照组流产率3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指标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FIB、PAgT、RI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LA转阴率为60.9%,较对照组45.0%高,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CA转阴率为57.1%,高于对照组ACA转阴率47.4%,但两者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固胎合剂、隔姜灸脐法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有效改善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活产率、降低流产率,优化妊娠结局;且疗效明显优于补肾固胎合剂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这不仅体现了中医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更体现了外治疗法在临床中的优势,值得推广。

黄杰[8](2020)在《桃红四物汤加味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以进一步优化临床预防DVT形成的治疗方案,探讨桃红四物汤预防下肢DVT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从2018年01月至2020年01月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入住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内固定手术的老年患者中,通过筛选,选取符合纳入标准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前的处理一致,术后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桃红四物汤加味口服,其余处理措施无差异。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VAS评分、患肢大腿周径变化。研究结束后,对研究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等一般情况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D-dimer:纳入研究的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第1天D二聚体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术后第1周、术后第2周D-二聚体值均低于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对照组(P<0.05)。3.PT和APTT:纳入研究的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第1天PT和APTT时间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的治疗组在术后第1周、术后第2周PT及APTT值均高于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VAS疼痛评分:两组在术前及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2周VAS评分数据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5.小腿周径变化: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1周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周治疗组的小腿周径值要低于对照组(P<0.05)。6.血栓发生率:治疗组出现0例患者,血栓发生率为0%;对照组出现2例患者,血栓发生率为6.67%;两组血栓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监测:两组治疗结束后均未发现重要器官出血、肺栓塞等严重不良反应;仅见3例术口渗血的患者,两组均有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束后得出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味能够有效地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降低D-dimer的同时延长了PT、APTT时间,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对比上,治疗组0%,对照组为6.67%,虽然血栓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同时,其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吸利,患肢直径变化及VAS评分也逐步改善,在消肿镇痛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以及中药的联合干预,并未增加用药风险,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刘石长,谢香萍,李小花[9](2020)在《妊娠期孕妇凝血功能检验的临床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妊娠期凝血功能检测所展现出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医院中进行产前检查的人员共34例,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时间在医院中进行检查的非妊娠健康女性共34例,纳入对照组。对妊娠期女性的凝血指标进行检测,高凝组19例,低凝组15例。对两组检查人员的凝血酶功能检测指标及妊娠晚期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孕早期两组凝血酶功能检测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孕中期观察组TT、FIB较高,APTT、PT较低;孕晚期观察组TT和FIB较高,APTT和PT较低,差异明显(P<0.05)。自然流产、妊娠期血栓发生率高凝组低于低凝组,产后大出血率高凝组高于低凝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孕早期,妊娠期女性与非妊娠期女性的凝血功能差异不明显,但是在孕中期及孕晚期阶段,妊娠期女性的TT、FIB较高,APTT、PT较低。妊娠晚期阶段高凝血女性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钱天烨[10](2020)在《联合检测妊娠晚期孕妇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讨高危妊娠孕妇孕晚期血栓风险,及孕晚期联合检测D-二聚体、凝血四项的临床价值。2、探讨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联合检测对经阴道分娩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预测作用。方法:1、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产科门诊定期产检的孕妇进行病史采集,选取年龄在22-34岁间,孕周在28-42周的健康妊娠妇女15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双胎妊娠孕妇72例、羊水量异常孕妇43例、子痫前期孕妇4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2例、前置胎盘孕妇2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4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1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各高危妊娠组与对照组间的D-二聚体、凝血四项水平。2、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定期产检并于我院住院经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7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分娩、身体健康、妊娠过程顺利、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13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下列回顾性分析:(1)检测对比两组孕妇临产后(出现有规律宫缩,间歇5-6分钟,持续30秒及以上)D-二聚体、凝血四项水平;(2)对(1)中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预测价值分析;(3)对(2)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发生产后出血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妊娠晚期双胎妊娠组、子痫前期组、前置胎盘组孕妇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APTT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两组PT、FIB、T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D-二聚体、T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APTT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两组孕妇PT、FI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D-二聚体水平高于子痫前期组孕妇。3、妊娠晚期ICP组、GDM组孕妇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两组APTT、FIB、PT、T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4、妊娠晚期羊水量异常组孕妇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5、产后出血组孕妇产前D-二聚体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分娩组,PT、T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两组APTT、FI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6、孕妇产前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产后出血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最佳诊断临界值为2.11mg/l,此时敏感度为57%,特异性为77%,阳性预测率57.14%,阴性预测率76.92%,表明孕妇产前D-二聚体水平低于2.11mg/l时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较小,当孕妇D-二聚体水平上升,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显着增加。7、发生产后出血时,孕妇产前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量存在线性关系:产后出血量=941.68+93.56×D-二聚体水平。结论:1、妊娠晚期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双胎妊娠、ICP、GDM、前置胎盘孕妇体内与正常单胎妊娠孕妇比较存在更高凝的血液状态,面临更高的血栓风险。2、妊娠晚期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检测有助于筛查出高危妊娠孕妇,对掌握病情、改善妊娠结局、把握分娩时机及预防孕产妇血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孕妇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相关,孕妇临产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出血的发生具有中等预测价值,孕妇D-二聚体升高产后出血发生概率增加。4、发生产后出血时,孕妇临产后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量存在正相关线性关系。

二、孕晚期孕妇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孕晚期孕妇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影响因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小剂量肝素干预效果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2)TBA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出血量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3)补肾疏肝化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补肾疏肝化瘀法治疗RSA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随机分组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基本情况
        3.2 临床疗效结果
        3.3 妊娠成功率比较
        3.4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讨论
    1 补肾疏肝化瘀法治疗RSA血栓前状态的理论探讨
        1.1 肾虚肝郁血瘀型血栓前状态RSA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
        1.2 肾虚肝郁血瘀型血栓前状态RSA的现代认识
    2 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2.1 方药组成分析及主要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2.2 西医对照药物的选择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妊娠成功率结果分析
        3.2 中医临床疗效及结果分析
        3.3 临床相关指标及量表结果分析
    4 作用机制探讨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中西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RSA血栓前状态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1.1 中医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治疗的认识
    2 西医学对RSA血栓前状态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2.1 RSA血栓前状态的概念
        2.2 RSA血栓前状态的发病机制
        2.3 RSA血栓前状态的分类
        2.4 RSA血栓前状态的检测
        2.5 RSA血栓前状态的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4)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分组和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4.1 评价标准[6]
        1.4.2 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1.4.3 血流变指标
        1.4.4 新生儿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胎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2.3 两组血流变学指标比较
    2.4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5 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
3 讨论

(5)滋肾活血法预防羊水过少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病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病例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案
        (三)疗效指标
        (四)疗效判定指标
        (五)安全性评价标准
        (六)数据统计方法
    三、统计结果
        (一)基本资料
        (二)两组患者羊水量疗效比较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FV、AFI、S/D比较
        (四)两组患者治疗后羊水过少发生率比较
        (五)两组患者宫高、腹围比较
        (六)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与积分比较
        (七)两组患者随访结果比较
        (八)安全性结果
讨论
    一、立论依据
    二、滋肾活血汤方药组成及功效分析
    三、滋肾活血汤中单味中药的近代药理学研究
    四、临床疗效分析
        (一)两组患者羊水量疗效比较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FV、AFI、S/D比较
        (三)两组羊水过少发生率比较
        (四)中医临床证候比较
        (五)随访结果分析
    五、安全性分析
    六、滋肾活血方联合饮水疗法作用机制
    七、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羊水过少的中西医研究及治疗进展
    一、中医对羊水过少的认识
        (一)中医病因病机
        (二)中医治疗
    二、西医对羊水过少的认识
        (一)羊水过少的常见原因
        (二)羊水过少的影响
        (三)羊水过少的处理及治疗
    三、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滋肾活血法预防羊水过少的临床观察
    临床观察表
    知情同意书
致谢
发表论文

(6)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子痫前期用药规律分析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子痫前期应用规律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检索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建立数据库
        1.6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纳入文献分析
        2.2 子痫前期中药用药规律分析
    3 讨论
        3.1 药物频次结果分析
        3.2 药物功效结果分析
        3.3 四气五味及归经结果分析
        3.4 关联规则结果分析
    4 小结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子痫前期的作用机制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及分析软件
        1.2 化学成分的收集与筛选
        1.3 潜在作用靶点预测
        1.4 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
        1.5 潜在靶点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丹参化学成分的筛选
        2.2 潜在靶点筛选
        2.3 蛋白相互作用分析
        2.4 GO富集分析
        2.5 KEGG通路分析
        2.6 活性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
        2.7 KEGG通路图
    3 讨论
        3.1 丹参治疗子痫前期的活性成分分析
        3.2 丹参联合LMWH治疗子痫前期潜在作用靶点分析
        3.3 丹参联合LMWH治疗子痫前期作用通路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子痫前期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1 中医对子痫前期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论治
        2 西医对子痫前期的认识
        2.1 危险因素
        2.2 发病机制
        2.3 诊断
        2.4 西医治疗
        3 小结
    文献综述二 丹参和低分子肝素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
        1 复发性流产
        2 子痫前期
        3 胎儿生长受限
        4 妊娠期脐动脉血流异常
        5 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
        6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7 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8 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补肾固胎合剂联合隔姜灸脐法早期干预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中医证候积分评分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临床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测指标
        2.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处理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疗效分析
        3.3 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
        3.4 安全性指标分析
讨论
    1.研究背景
    2.西医对复发性流产PTS的认识
        2.1 复发性流产PT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2 复发性流产PTS的西医治疗
        2.3 复发性流产PTS监测指标的选择
    3.中医对复发性流产PTS的认识
        3.1 肾虚血瘀与复发性流产PTS的关系
        3.2 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PTS
        3.3 隔姜灸脐法的运用
        3.4 治未病理论的运用
    4.中医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5.研究结果分析
        5.1 中医证候积分
        5.2 中医临床疗效
        5.3 妊娠结局
        5.4 对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分析
    6.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桃红四物汤加味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退出、脱落、与剔除标准
    1.6 病例分组与一般资料
    1.7 研究方法
        1.7.1 术前准备
        1.7.2 术中操作
        1.7.3 术后预防
    1.8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9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室指标
    2.2 临床观察指标
    2.3 影像学指标
    2.4 安全性评价
    2.5 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
        3.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定义
        3.1.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
        3.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3.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3.1.5 现代医学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3.1.5.1 基本预防
        3.1.5.2 物理预防
        3.1.5.3 化学药物预防
        3.1.5.4 溶栓治疗
    3.2 中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
        3.2.1 中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理论研究
        3.2.2 中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3.3 桃红四物汤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应用依据
    3.4 桃红四物汤加味方解
    3.5 桃红四物汤加味药理学研究
    3.6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视觉模拟评分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妊娠期孕妇凝血功能检验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凝血酶功能检测
    2.2 妊娠晚期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10)联合检测妊娠晚期孕妇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章 高危妊娠孕妇孕晚期血栓风险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妊娠期母体血液系统变化
        3.2 妊娠期VTE的形成和诊断
        3.3 联合监测D-二聚体与凝血四项在高危妊娠中的应用
    4. 结论
第二章 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对经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预测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组与正常对照组孕妇临产后凝血纤溶指标水平比较
        2.2 孕妇临产后D-二聚体、PT、TT水平对预测产后出血的价值分析
        2.3 产后出血孕妇的产后出血量统计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课题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孕晚期孕妇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影响因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小剂量肝素干预效果探究[J]. 邱佑芝. 中国社区医师, 2021(24)
  • [2]TBA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出血量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D]. 刘少娟. 西藏大学, 2021(12)
  • [3]补肾疏肝化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临床观察[D]. 孙艳艳.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研究[J]. 王平娟,李慧娟,王晓静. 药物评价研究, 2020(11)
  • [5]滋肾活血法预防羊水过少的临床观察[D]. 肖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子痫前期用药规律分析及机制研究[D]. 李敏. 扬州大学, 2020(04)
  • [7]补肾固胎合剂联合隔姜灸脐法早期干预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临床观察[D]. 王蕊.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8]桃红四物汤加味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D]. 黄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妊娠期孕妇凝血功能检验的临床价值研究[J]. 刘石长,谢香萍,李小花. 中国现代医生, 2020(14)
  • [10]联合检测妊娠晚期孕妇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研究[D]. 钱天烨. 扬州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孕晚期孕妇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