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公司可以做MBO

什么样的公司可以做MBO

一、什么样的企业能做MBO(论文文献综述)

杜小娇[1](2021)在《M教育培训公司高管绩效考核办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超[2](2012)在《管理层收购中的融资模式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的振兴,美国出现了一股公司的并购热潮,很多的小的私人公司和大公司间相互购并,形成了许多大的公众公司。可是到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人们发现这些大的公众公司并不能适应当时的客观经济需要,这些公众公司开始努力寻求“瘦身”,卖掉自己的子公司或者冗余的业务部门。这些公众公司“瘦身”的过程使它们重新恢复到的私人公司的地位并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这其中的购买者有很大一部分是原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或者普通员工,这时,管理层收购最早于美国出现。而由于自有资金的不足,这些公司的管理层们为完成对目标公司的收购,他们会努力用各种办法进行筹资。中国的管理层收购最早出现在国企改制中企业的管理层对该企业的股份进行收购。之后不久管理层收购开始出现在很多其他的国有企业和一般私人公司中,而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制政策的出台和中国经济的飞跃式发展,管理层收购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管理层收购的过程中,管理层为完成该收购会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他们自己个人的收入和积蓄远远不够。在西方发达资本市场经济的国家,管理层们有很多融资工具可供选择以完成管理层收购融资,例如银行借款、公司债券、垃圾债券、可转换债券、养老基金、卖方融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融资方式。然而,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期,我国的管理层仅有几种有限的合法融资方式可供选择,从法律层面讲,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以及整个法制体系所形成的法律障碍。正因此,本文将对限制管理层收购融资问题的法律障碍进行比较、分析并试着提出克服这些法律障碍的可能办法。最后,笔者将在本文中就我国当前法制环境下如何进行管理层收购融资展开讨论,并在不违反我国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前提下,提出几种切实可行的融资办法。笔者将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在本部分中笔者将对本论题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管理层收购融资在我国出现的困境。通过比较我国与英美国家管理层收购融资模式的差异,认识到我们应当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和资本金融市场从而优化管理层收购融资模式,以使得管理层收购能成为公司收购和资本重组的重要手段。第一部分,笔者将介绍我国管理层收购及其融资的现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社会和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尚不成熟,这其中还伴随着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进程。在这部分末尾,笔者将介绍与管理层收购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体制障碍。第二部分,在本部分中,我们将简要介绍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管理层收购融资的方式和方法。这些国家大部分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社会经济和资本市场发达完善,融资工具多样,这些都是我们所无法比及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第三部分,笔者将对几个来自美国、欧洲和中国的管理层收购融资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将认识到我国在管理层收购融资模式上和融资工具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四部分,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对我国并购市场的法制环境进行浅要研究,我们同时也会对我国管理层收购融资的法律障碍进行分析,并希望在以后的立法中能消除这些障碍,给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一个更为宽松的法制环境。最重要的是,笔者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笔者认为合理的且不违反现有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可行的管理层收购融资方式,从而有利于管理层收购在中国的发展。笔者最后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在认清中国管理层收购融资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后,展望未来中国管理层收购融资问题,以期随着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融资模式和融资工具被法律所接受,这反过来也能促进前者的发展。

肖晓刚[3](2009)在《基于MBO供电企业劳务员工绩效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如何创造高绩效,持续保持高绩效,是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最现实、最重大的课题。绩效管理作为实现企业提高绩效的有效手段,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可以说,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创造和保持高绩效来进行的。故绩效管理得到了几乎所有企业及其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但是,绩效管理工作究竟该如何进行,各企业并不是十分明确的。对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而重大的课题。鉴于此,本文从绩效管理的理论出发,结合ZZ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绩效管理的具体实践,在对变电运行工区原有的绩效考核系统的评估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为劳务员工设计了新的绩效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绩效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对绩效管理的含义、内容、作用和绩效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目的、流程等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和研究。第二部分对ZZ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原有绩效考核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诊断。第三部分是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在目标管理法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ZZ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的实际,设计出变电运行工区劳务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第四部分是对变电运行工区劳务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评价与总结,并在以上基础上寻求对同类企业具有借鉴意义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经验。

钱小虎[4](2008)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腐败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从历史长河中来看,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地重复实践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经典真理。为了面对挑战和谋求发展机遇,许多国家掀起了改革的浪潮,从亚洲到非洲,从北美到西欧,改革此起彼伏,接连不断。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从此,中国也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征途,迈开了从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脚步。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腐败现象开始逐渐增多,并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形成了严重的社会污染,构成了严峻的政治挑战,影响了社会稳定,并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中国的腐败问题不但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更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关于中国转轨时期腐败蔓延原因的探讨尤其成为学术研究的重点。事实上,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无论肤色,无论国大国小,腐败无处不在。不管是从经济层面,还是从政治层面,或者是从文化以及其他层面,都可以对腐败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但是,作为一篇小小的MPA毕业论文,我无法也无没有能力去对这个问题写出一篇理论体系严谨,学术价值重要的文章。因此,我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范围只是限定在一个特定的角度,即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腐败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对腐败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说明了本文的结构安排。然后对国有企业的改制进行了总体性的介绍,包括改制的背景,改制的目的与方式,改制中的对产权进行改革的必然性问题,以及国外企业改制的方式主要有哪些。随后对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腐败问题进行了论述,揭示了改制中腐败问题的普遍性,列举了改制腐败的新手段—MBO方式—的案例,阐述了研究国有企业改制中腐败问题的意义。第三部分是对国有企业改制中腐败问题成因的研究,包括制度规范问题,委托—代理问题,以及改制本身的合法性、合理性、约束性与到位性问题。最后是对国有企业改制的一些思考以及对国有企业改制使用MBO模式反腐败对策的探讨。

张金峰[5](2007)在《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80年英国经济学家迈克·莱特发现并定义了管理层收购现象,至今已有近30年了。这近3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其在明晰企业产权、降低代理成本、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等方面都有一定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MBO在80年代传入我国并受到人们的重视。90年代四通集团率先实行MBO,随后我国便迎来MBO热潮。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并不完善,MBO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融资问题、定价问题、法律问题、国有资产流失、中小股东利益保护问题等。正是这些问题使我们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进行MBO,而MBO也不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MBO在我国的发展将遇到许多的挑战。融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如何能够充分和合法地融到所需的收购资金,成为众多管理者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选取了我国上市公司MBO的融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希望对解决我国上市公司MBO的融资问题有所帮助。本文采用规范研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现状,通过国内外上市公司MBO融资的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在融资来源、信息披露、融资中介和再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全文共分四部分,其中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重点。具体内容为:第一部分,绪论。此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动机、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第二部分,MBO融资综述。此部分共分为三节,首节从MBO的概念入手,介绍MBO的相关内容,同时将融资问题引入进来并对融资问题对MBO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第二节,从非对称信息理论和控制权理论的角度解释了高风险的MBO能融到资的原因和MBO采用高负债融资结构的理由;第三节,主要对国外MBO的融资渠道、融资模式和退出途径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国外MBO融资经验对于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的借鉴意义。第三部分,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现状和问题。此部分共分为两节,首节从融资渠道、融资模式和退出途径三方面介绍我国上市公司MBO的融资现状,并与第二部分第三节国外MBO融资情况形成对比,在此部分融资模式中提出了以信托资金和自有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的融资模式,并对其进行了介绍;第二节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在资金来源、信息披露、融资中介和MBO再融资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问题的对策。此部分主要是针对第三部分的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问题的相应对策。

高岩松[6](2006)在《管理层收购若干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简称MBO)始于英美,是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种通过借贷融资由企业的管理层收购本企业,从而达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是对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公司治理的一种背叛,英国MBO是随着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产物,美国MBO是为了降低代理成本,实施对管理层的激励,预防敌意收购的并购手段。而东欧和俄罗斯借鉴了这一并购形式,进行私有化,但是由于市场不发达,法规不健全,出现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的标志是1999年四通集团率先引入MBO方式进行的产权改革。多年来,我国在理论与实践中对MBO争议不断,特别是郎顾(郎咸平和顾雏军)之争后,甚嚣尘上,其实质也是围绕着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因国有企业产权所有者缺位,法律规制存在的缺陷和障碍,特别是交易主体,融资问题及定价问题。有些企业管理层钻法律空子和规避法律障碍,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法律风险。MBO为我国的产权重组,企业内部激励,以及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确实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但是因为相关法规没有健全,以及管理层的违反规定的操作,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巨大流失,所以国人对其持置疑的态度。我国管理层收购尚处于初级阶段,而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和法律环境等外部环境不够成熟。管理层收购亦是利益分配的过程,作为并购的一种工具,如果没有系统的法律去规制,没有一个严格程序去规范的话,再好的工具也只能使人们南辕北辙。管理层收购是使国有资产形成良好流通的形式,在流通中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社会,而不要碰到敏感的问题,就要用政策去解决。既然国有资产改制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完善法律和法律的程序,实现借助MBO解决国企改革中产权清晰问题和改善股份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最终目的。第一章包括管理层收购概述和对我国管理层收购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概述部分介绍了管理层收购的概念和其与其他概念的联系,阐述了管理层收购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并分析了管理层收购的起因和国外管理层收购的概况,对国内外管理层收购的法律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之后,分析了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历史演进,阐述了我国实施MBO的特殊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负效应。第二章论述我国管理层收购主体的法律困境,实践中管理层对法律的规避和风险,以及立法建议。强调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就不能对交易主体进行限制,谁都可以作为交易的买方。提出信托制度引入管理层收购的合理性。第三章论述我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融资法律障碍,实施管理层收购采取的融资方法以及带来的法律上的不确定性,建议通过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建立宽松的金融环境,减少法律对公司融资的过多法律限制,以信托融资为主要方式改善我国管理层收购的融资环境。第四章论述我国管理层收购定价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探讨了MBO过程中国有企业资产和股权定价科学性的问题,提出切实进行定价的市场化和平等公开定价原则。建议加快《国有资产管理法》的立法工作,制定统一可操作的资产评估定价标准,成立直接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国有资产转让机构,明确政府在MBO中的责任。并希望充实股权分置改革后时代的协议收购的定价法规。

肖业忠[7](2006)在《企业改制中MBO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改制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关注。企业改制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管理层收购(MBO)是其中一种较为典型的方式。本文首先论述了管理层收购(MBO)基本涵义,阐明MBO的概念、法律特征以及在我国的发展与实践状况,从而对MBO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进而就MBO运作过程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概括说明,并分析了我国规范国企MBO的政策法律的适用性,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实施MBO存在的法律问题、发展前景等,同时对相关法律缺失提出对策和进一步完善的思考。 本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 管理层收购的基本法律特征。本章从法律的角度介绍管理层收购的概念,阐述了MBO这一企业改制模式在世界范围内的产生状况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MBO在实际运作当中表现出的不同于其他模式的法律特征,以求读者对MBO有一个全面和清晰的认识,从而加深对MBO的了解,为下文展开对MBO相关问题的论述奠定一定的基础。另外,本章结合我国实际,阐明了从未来几年特别是近两三年,将是全国性的国企产权改革重点突破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大多数竞争性领域的中、小型企业将完成产权改革,也就是实现国有资本从这些领域中退出;国有大型企业的资产重组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也将在这一时期基本完成。因此,MBO将在这次真正意义的深层次的国企改革浪潮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MBO的有关问题也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管理层收购的法律程序和步骤。MBO作为一种企业改制的模式,必然有着它独特的法律要求,这也是研究和运用MBO必不可少的知识重点。企业要实行MBO是要有一定条件和市场定位的,符合相应条件的企业实施MBO还要遵循法律规定的一般程序并在不违反我国相应融资规定的前提下进行融资。 第三章 我国规范国企管理层收购的政策法律分析。本章从不同侧面分析了我国目前MBO的政策法律环境以及规范国企MBO的现行法规的适用性。从我国目前有关企业并购的法律条文来看,还缺乏有关MBO方面的系统规定,在MBO的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与现行法律相抵触,且存在各地区规定不尽相同的问题,因此本章阐明了要尽快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使MBO有法可依。并且明确了我国现行的《公司法》、《证券法》及《商业银行法》均没有对MBO做出任何规定,且MBO与我国现行相关法律存在诸多冲突。

王帅红[8](2006)在《我国国有中小企业MBO风险评价及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关于MBO理论,学术界目前有很多观点,但我国的MBO发展却很快,这就存在一个理论落后于实践的问题。特别是关于MBO的风险问题,理论界到目前为止也只停留在定性研究的角度上,对风险的定量研究少之又少。国有中小企业在MBO的实际运行中也严重缺少这方面的理论指导,这本身就是一个风险问题。通过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把MBO的风险量化,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尽可能地认识风险、评价风险和防范风险,对于我国顺利开展国有中小企业的MBO会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我国国有中小企业MBO操作过程的风险评价和防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全文分为三个章节。论文的第一部分,笔者首先介绍了我国国有中小企业概述。通过对我国国有中小企业定义和现状的介绍,推导出我国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是大势所趋。然后介绍我国国有中小企业“国退民进”的三种方式——外资购并、民营企业收购和MBO,最后重点介绍MBO的定义、MBO对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意义、MBO在中国的大致历程和国外MBO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的第二部分,笔者在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总结了我国国有中小企业在具体操作MBO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分别阐述了MBO操作前的理论风险、法律风险、中介机构风险、政府风险和市场退出机制风险;操作中的收购主体风险、定价风险、资金来源风险、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和员工角色转换风险;操作后的还款风险、提高企业绩效风险、管理风险、反收购风险和内部人控制风险。通过对上述风险的识别,再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理论,构建出我国国有中小企业MBO的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对各风险进行单项因素评价和综合因素评价,接着对该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最后

廖朝晖[9](2006)在《企业并购的伦理审视》文中研究指明所谓并购(M&A),就是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的简称。并购是企业扩张与增长的一种方式。通过并购,有可能获得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实现生产要素的互补、建立紧密型的企业集团,等等。并购交易的伦理问题,与一般经济活动既有共通之处,也有其独特的地方。共通之处在于,并购也要遵循义利统一的最高原则。独特之处在于,并购交易不仅仅涉及到交易双方,而且涉及到诸多利益相关者(stake-holds)的利益。本文的基本观点是: 第一,辨证地理解并购活动的道德价值。经验表明,并购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有可能沦为单纯的利益争夺甚至引发经济和社会矛盾。合理的并购交易应当通过协同效应提升公司业绩,为整个社会创造价值。只有这样的并购活动,才具有道德价值,是一种具有道德内涵的经济活动。 第二,全面地把握影响并购交易的道德价值的各种要素。决定并购的经济和社会效果的,不仅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同样有观念、动机等文化和伦理方面的原因。具体的并购活动究竟是发挥正面的社会价值,还是负面的影响,不是偶然的,而是取决于并购规则的设计,以及参与者的并购动机和决策机制,以及并购后的价值整合、文化整合。只有并购规则是公平的、参与者的并购动机是端正的,并购决策是科学的,同时并购后的价值整合、文化整合是成功的,并购才能发挥其良好的效应。因此,指导并购活动的基本理念应当是:在正确的伦理原则指导下,遵循并购交易的内在规律,通过动机、行为和制度的统一,发挥并购的积极效应,从而达到并购活动的“义利统一”。 第三,指导并购交易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体系,既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国际惯例,也要符合中国国情。在并购交易中具有根本性意义的价值选择问题是:应当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原

金辰[10](2006)在《我国上市公司MBO实施效应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管理层收购在我国最初是作为国有产权改革的尝试,是国有股份退出地方企业的途径之一。也是为了激励企业管理者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绩效。所以在我国管理层收购不是绝对意义的市场行为,而是带有行政色彩的收购行为。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公司财务的角度主要研究管理层收购的这一类公司的绩效问题。选取了1999年到2002年MBO的4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绩效的研究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 那一类绩效水平的上市公司会有MBO的动机。(2) MBO前后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是如何变化的。(3) 管理层收购是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业绩水平。其次本文还将MBO公司作为独立样本,考察MBO前后资金紧张程度、分红倾向,盈利能力和公司规模等特征值的变化。以期对MBO的上市公司的整体状况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 本文研究发现我国管理层收购所选择的上市公司大部分为业绩优良的公司。MBO对上市公司的绩效没有显着的影响,上市公司在MBO前后盈利能力保持了一致性。本文的特征值检验发现MBO的上市公司基本上是规模较小的公司,在MBO之后上市公司财务灵活性降低,债务比率提高,MBO之后管理层有大比例分红的动机。

二、什么样的企业能做MBO(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什么样的企业能做MBO(论文提纲范文)

(2)管理层收购中的融资模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管理层收购中的融资
    (一) 管理层收购及其融资
    (二) 中国 MBO 融资的现状及其法律分析
    (三) 中国 MBO 融资的制度局限性和法律障碍
二、 欧美国家管理层收购融资模式研究
    (一) 美国的 MBO 融资模式研究
    (二) 欧洲主要国家的 MBO 融资模式
三、 管理层收购融资的案例比较研究
    (一) 美国 MBO 融资案例——多乐食品公司的 MBO 案例
    (二) 欧洲的 MBO 融资案例——英国的 STONE-PLATT工业公司的 MBO 案例
    (三) 中国管理层收购——案例及其分析
    (四) 美国、欧洲和中国 MBO 融资模式的进一步比较
四、 中国管理层收购融资的现行法律体制障碍及其新出路
    (一) 中国 MBO 融资的市场经济环境和资本体系障碍
    (二) 中国 MBO 融资模式发展的法制环境和法律障碍
    (三) 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下管理层可选择的 MBO 融资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后记

(3)基于MBO供电企业劳务员工绩效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与动机
    1.3 研究范围与思路
第二章 绩效管理理论概述
    2.1 绩效
        2.1.1 绩效的概念
        2.1.2 绩效指标与绩效标准
    2.2 绩效管理
        2.2.1 绩效管理的概念
        2.2.2 绩效管理对组织的贡献
        2.2.3 绩效管理的原则
        2.2.4 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定位
        2.2.5 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中其它环节的关系
        2.2.6 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的特点
        2.2.7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与联系
    2.3 绩效管理的流程
        2.3.1 绩效管理的一般流程
        2.3.2 绩效计划
        2.3.3 绩效实施
        2.3.4 绩效考核
        2.3.5 绩效反馈和面谈
        2.3.6 绩效改进和导入
        2.3.7 绩效结果应用
    2.4 绩效考核技术
        2.4.1 员工个体绩效考核技术
        2.4.2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2.4.3 平衡计分卡(BSC)
        2.4.4 基于素质的绩效考核
    2.5 目标管理法(MBO)
        2.5.1 目标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2.5.2 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
        2.5.3 目标管理的优点
        2.5.4 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2.5.5 目标管理的应用范围
第三章 ZZ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原有员工绩效考核系统诊断
    3.1 变电运行工区简介
    3.2 变电运行工区劳务用工介绍
    3.3 变电运行工区原有员工绩效考核系统介绍
        3.3.1 绩效考核的目标
        3.3.2 绩效考核的方法和程序
        3.3.3 绩效考核的指标及标准体系
        3.3.4 绩效考核结果的效用
    3.4 变电运行工区原有员工绩效考核系统分析与评价
        3.4.1 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3.4.2 员工对绩效考核不够了解
        3.4.3 绩效考核结果不公平
        3.4.4 绩效考核没有激励作用
    3.5 小结
第四章 ZZ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
    4.1 引入绩效管理体系的目的
    4.2 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思想
    4.3 进行工作分析
    4.4 绩效管理流程设计
        4.4.1 明确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联系
        4.4.2 绩效计划
        4.4.3 绩效实施
        4.4.4 绩效考核
        4.4.5 绩效反馈和面谈
        4.4.6 绩效改进
        4.4.7 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
第五章 ZZ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员工绩效管理的评价和总结
    5.1 原有绩效考核和新绩效管理体系对比
        5.1.1 对绩效管理进行了明确的定位
        5.1.2 绩效指标体系更具科学性
        5.1.3 加强了绩效考核与其前后工作的衔接
    5.2 变电运行工区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实施效果分析
    5.3 变电运行工区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评价与改进计划
        5.3.1 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优点
        5.3.2 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缺点
        5.3.3 员工绩效管理体系改进计划
    5.4 变电运行工区员工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的总结
        5.4.1 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的难点
        5.4.2 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5.4.3 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其各环节必须达到有效整合
    5.5 关于员工绩效管理中关键操作的反思
        5.5.1 制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的注意事项
        5.5.2 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5.3 如何看待绩效管理工作
        5.5.4 如何克服绩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阻力
        5.5.5 持续不断的沟通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腐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 问题的提出
    2. 本文基本假设
    3. 已有的理论文献综述
    4. 相关概念的界定
    5. 本文的研究方法
    6. 本文的篇章结构
第一章 国有企业改制介绍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制的总体情况
    第二节 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
    第三节 国有企业改制的目的与方式
    第四节 国有企业改制对产权进行改革的必然性问题
    第五节 国外企业改制的主要方式
第二章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腐败问题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制中腐败的总体现象
    第二节 MBO,国有企业改制腐败的新手段
    第三节 研究国有企业改制中腐败问题的意义
第三章 国有企业改制中腐败问题的成因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的政治法律制度规范问题
    第二节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第三节 国有企业改制本身的问题
第四章 对国有企业改制的思考和MBO模式的对策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效率和公平问题
    第二节 国有企业改制的范围问题
    第三节 国有企业改制使用MBO模式的对策
    第四节 西方国有企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5)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一、研究动机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四、主要观点
第二部分 MBO融资综述
    一、MBO概述
        (一) MBO的概念、操作流程及其特征
        (二) MBO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三) MBO的正负面效应
        (四) MBO融资问题的导入
    二、MBO融资结构的理论基础
        (一) 非对称信息理论
        (二) 控制权理论
    三、国外MBO融资比较
        (一) 国外MBO融资渠道
        (二) 国外MBO融资的退出
        (三) 国外MBO融资模式
        (四) 国外MBO融资经验借鉴
第三部分 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现状
        (一) 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渠道
        (二) 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的退出
        (三) 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模式
    二、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 融资来源问题
        (二) 融资披露问题
        (三) 融资中介问题
        (四) MBO再融资问题
第四部分 解决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MBO融资的监管规制
        (一) 推动MBO专项立法使MBO融资行为合法化
        (二) 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使MBO融资披露规范化
        (三) 改善MBO再融资现状使MBO再融资合理化
    二、改善MBO融资市场环境
        (一) 鼓励MBO融资工具创新
        (二) 完善MBO融资退出机制
        (三) 优化MBO融资结构
        (四) 发展MBO融资中介机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管理层收购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管理层收购概述及其在我国发展现状分析
    一、管理层收购概述
        (一) 管理层收购的概念
        (二) 管理层收购与相关概念的联系
        (三) 管理层收购的经济学基础理论
        (四) 管理层收购的起因及国外管理层收购概况
        (五) 中外管理层收购的差异
    二、我国管理层收购发展现状分析
        (一)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历史沿革
        (二) 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的特殊意义
        (三) 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的负效应
第二章 管理层收购主体的法律障碍和出路
    一、我国管理层收购主体的类型和存在的法律障碍
        (一) 自然人型管理层收购主体和存在的法律障碍
        (二) 法人型管理层收购主体和存在的法律障碍
    二、引入信托制度解决管理层收购主体的出路问题
        (一) 信托制度在解决管理层收购主体法律障碍方面的作用
        (二) 信托机构作为管理层收购主体的主要形式
        (三) 信托机构作为管理层收购主体的信息披露问题
    三、明确收购主体的资格和收购客体的范围
        (一) 明确收购主体的资格
        (二) 适当限制收购客体的范围
第三章 管理层收购融资的法律障碍和出路
    一、我国管理层收购融资存在的法律障碍
        (一) 商业银行贷款的有关限制
        (二) 对企业债券的发行限制
        (三) 对探索次级债务工具的限制
        (四) 对建立优先股融资机制的限制
        (五) 对信托融资的限制
    二、我国管理层收购融资的主要模式
        (一) 个人资金或个人信用私募
        (二) 政府融资
        (三) 股权质押贷款
        (四) 内部职工融资
        (五) 借助于私募基金和信托投资公司
    三、采用信托方式解决管理层收购融资问题
        (一) 信托融资的类型
        (二) 关于信托融资在管理层收购中应用的法律建议
第四章 管理层收购定价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管理层收购定价存在的问题
        (一) 以每股净资产标准定价的不足的问题
        (二) 股权分置造成的转让价格损害中小股东利益问题
        (三) 管理层在采取换股收购方式上受到证券法的限制
    二、管理层收购定价的法律建议
        (一) 明确国有资产的定价标准
        (二) 定价与管理层和内部职工对公司的历史贡献因素分别考虑
        (三) 严格执行管理层收购的平等和公开竞价,强化信息披露
        (四) 股权分置改革后时代完善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的法律法规,健全监管体系
        (五) 加快《国有资产管理法》的立法工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企业改制中MBO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论
第一章 管理层收购的基本法律特征
    第一节 MBO的基本涵义
        一、MBO的概念
        二、MBO的产生及发展
        三、MBO的法律意义
    第二节 MBO运作的法律特征
        一、目标动因
        二、收购主体
        三、融资方式
        四、定价模式
        五、法制环境
        六、持股比例
第二章 管理层收购的法律程序和步骤
    第一节 企业引入 MBO应具备的条件
    第二节 MBO的一般法律程序
    第三节 MBO的几种融资模式
第三章 我国规范国企管理层收购的政策法律分析
    第一节 我国目前MBO的政策法律环境
    第二节 规范国企 MBO的现行法规适用性分析
        一、自然人作为 MBO收购主体的法律规制
        二、壳公司
        三、对以职工持股会作为收购主体的法律约束
        四、收购资金来源的法律规制
第四章 国企管理层收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应对措施的思考
    第一节 MBO存在的法律风险
    第二节 MBO法律缺失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第三节 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堵塞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三、加强 MBO立法,改变 MBO法律制度供求的不均衡局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我国国有中小企业MBO风险评价及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我国国有中小企业概述
    (一) 我国国有中小企业定义
    (二) 我国国有中小企业的现状
        1、我国国有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
        2、我国国有中小企业的困境
    (三) 我国国有中小企业“国退民进”的方式
        1、外资购并
        2、民营企业收购
        3、管理层收购(MBO)
二、我国国有中小企业MBO 风险
    (一) 我国国有中小企业MBO 风险类别
        1、MBO 操作前的风险
        2、MBO 操作中的风险
        3、MBO 操作后的风险
    (二) 我国国有中小企业MBO 模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1、评价指标的确定
        2、指标等级的划分
        3、风险指标参考权重的确定
    (三) 我国国有中小企业MBO 风险评价
        1、我国国有中小企业MBO 模式风险单项因素评价
        2、我国国有中小企业MBO 风险综合因素评价
        3、多层次模糊评价方法的讨论
    (四) 模型验证
        1、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MBO 收购过程简介
        2、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MBO 收购风险模型验证
三、我国国有中小企业MBO 风险防范
    (一) 政府与MBO 风险防范
        1、取消行政定价,实行统一市场定价
        2、减少行政任命,推动管理层的市场化
        3、加强政府的立法者作用,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
        4、做好监管责任,防止暗箱操作
    (二) 管理层与MBO 风险防范
        1、限定MBO 主体资格
        2、提高管理层的素质
        3、建立承诺机制
        4、重视职工的保障问题
        5、披露还款计划
        6、加强企业重组
    (三) 中介机构与MBO 风险防范
        1、加强投资银行的培育
        2、规范会计中介机构
        3、加快律师事务所的发展
    (四) 机构投资者与MBO 风险防范
    (五) 独立董事与MBO 风险防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9)企业并购的伦理审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第一章 并购的义利统一原则(一)
    1.1 并购的义利统一原则
    1.2 动机和效果相统一的原则
    1.3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原则
第二章 并购的义利统一原则(二)
    2.1 传统的企业理论及其对并购的理解
    2.2 “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和利益相关者理论
    2.3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与制度化实践
    2.4 并购与企业社会责任
第三章 并购规则体系的伦理审视
    3.1 并购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
    3.2 并购规范及其价值目标
    3.3 并购规范体系的案例分析
第四章 股东平等与诚信义务
    4.1 股东平等原则的局限性
    4.2 要约收购
    4.3 协议收购
    4.4 股东的诚信义务
第五章 敌意收购和反收购的伦理审视
    5.1 敌意收购的道德争论
    5.2 反收购及其道德争论
    5.3 反收购策略的伦理分析
第六章 管理层收购的伦理审视
    6.1 管理层收购的价值
    6.2 管理层收购的道德风险
    6.3 管理层收购的案例研究
第七章 并购中的伦理整合
    7.1 并购中的整合阶段
    7.2 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以跨国并购为例
    7.3 从文化整合到伦理整合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原创性声明

(10)我国上市公司MBO实施效应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MBO的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理论回顾
        2.1.1 代理成本理论
        2.1.2 控制权激励理论
        2.1.3 MBO的相关理论
    2.2 国外MBO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总结
    2.3 国外研究方法的回顾
    2.4 国内研究回顾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样本的选取
    3.2 研究方法
        3.2.1 MBO上市公司绩效的研究方法
        3.2.2 主成分分析法
        3.2.3 因子变量的选取
    3.3 数据的预处理
    3.4 纳入因子分析法
第4章 检验结果及结论分析
    4.1 因子分析变量的检验结果
    4.2 绩效的综合得分
    4.3 非参数检验结果
        4.3.1 检验参照的选择
        4.3.2 检验结果
    4.4 独立样本绩效对比结果
    4.5 MBO公司的特征的独立样本检验与分析
        4.5.1 偿债能力和财务灵活性
        4.5.2 分红
        4.5.3 盈利能力
        4.5.4 MBO公司规模特征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5.1 本文的结论
    5.2 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什么样的企业能做MBO(论文参考文献)

  • [1]M教育培训公司高管绩效考核办法研究[D]. 杜小娇.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2]管理层收购中的融资模式比较研究[D]. 李超. 吉林大学, 2012(03)
  • [3]基于MBO供电企业劳务员工绩效管理模式研究[D]. 肖晓刚. 复旦大学, 2009(03)
  • [4]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腐败问题研究[D]. 钱小虎. 复旦大学, 2008(04)
  • [5]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问题研究[D]. 张金峰. 东北财经大学, 2007(05)
  • [6]管理层收购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 高岩松. 东北财经大学, 2006(05)
  • [7]企业改制中MBO法律问题研究[D]. 肖业忠. 山东大学, 2006(05)
  • [8]我国国有中小企业MBO风险评价及防范研究[D]. 王帅红. 四川师范大学, 2006(12)
  • [9]企业并购的伦理审视[D]. 廖朝晖. 湖南师范大学, 2006(09)
  • [10]我国上市公司MBO实施效应的实证研究[D]. 金辰. 汕头大学, 2006(01)

标签:;  ;  ;  ;  ;  

什么样的公司可以做MBO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